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2023-03-26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个发展,城市进程不断深化,人们对于园林的要求更加的高。我国的园林建设中,传统的园林设计中融入了很多中国优秀的文化基因,在现代的景观中将意境结构有效的融入到环境设计中,这样就对设计水平在提升当中非常有利,由于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的结合,在一定意义上能够给人们带来很好的美学体验。因此本文就对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园林景观;设计风格;意境

1、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风格与意境的意义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以及质量的提升,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正是,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建设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园林设计中,其景观的质量对于人们的生活舒适性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城市园林规划当中除了需要对树木以及花草以及雕塑等设置之外,还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以及合理的空间布局来确保景观的效果。确保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的科学性,能够保证城市生态的有效改善以及生态系统的有效改进,从而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改进,为人们创造舒适的生态环境奠定基础,这样就需要在城市园林建设当中,加强生态观赏性以及功能性的有效结合,对其实施合理的规划以及设计,这样才能够创造出舒适性居住环境,确保人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2、现代园林景观风格的设计分析

2.1生态节能园林景观风格设计

当前园林城市建设中最主要的就是保护以及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对园林空间实施分割能够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应用,采用对植物的生长空间有效划分,能够确保园林景观的环保性以及科学性。在对园林景观当中的草木植物进行种植中,尽可能的选择本土植物,以此来防止外来物种对于本土环境产生破坏,在这当中也不能为了追求良好的观赏性,对外来植物盲目引进,由于缺少天敌,因此很多外来物种就会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城市的土地资源很紧张,通常,为了能够将土地资源有效节约,在城市建设当中主要就是建设小型景观园林,并且采用立体化的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也非常好,其不但能够将土地资源有效节约,还能够将城市的绿化面积进行提升,从而将城市的单位土地利用率提升,由于很多植物属于多年植物并且生长的周期也很长,采用该特点可以确保立体绿化的长久性,并且将人工建筑进行融入,能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绿色景观,并且还能够将园林空间实现分割,以此来实现对城市环境优化的目标。

2.2文化工作建设园林风格设计

园林景观的设计需要和实际的狀况相结合,按照城市的发展背景以及环境和建筑风格作为基础,和本地区的自然形态以及气候和地形地貌等进行结合起来实施设计,若是在原有的场地中实施改造和建设,这就需要在工作开始前做好相应的勘查工作,对既有建筑实施勘测,对建筑的特点以及风格进行分析,确保在对既有建筑风貌保留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元素的融入,使得每一个城市在一定意义上都能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元素,由于文化的魅力是长久的,在园林实际的设计中,就需要确保其承载一定的文化因素,这在一定意义上对提升人们的综合素质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2.3互动性园林风格设计

在园林工程设计当中,设计人员需要对景和观进行相互融入,对景色性以及观察性之间的互动做好。通常相关研究表明,人们在对园林的建设当中希望能够有很多的灵活以及有趣的社会,对于该方面,一些设计人员在这当中进行各种立体雕塑的融入,例如,植物雕塑景观,还有一些在园林景观灵动性的表现中采用水景来加强,还有一些以山而建的园林景观中在山间之间的河流上进行吊桥的建设,以此来加强人们和园林景观之间的互动性。

3、现代景观环境设计中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结构的应用

3.1吸取传统优秀理念

我国传统的园林意境结构当中有很多能够借鉴的地方,对此在实际的景观环境设计当中需要强化借鉴,比如,我国传统园林设计当中对于人的心理以及审美的外在描写和重视,这在当前的景观环境设计当中就能够加强借鉴。对于城市公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娱乐场所,其服务人群的年龄范围也比较广,因此在对园林景观环境设计当中就需要能够确保和人自身的生理特点相机和,并且在对台阶的建设当中,一定要加强老年人的需求的重视,这样才能够确保景观环境在实际的设计中体现的更加人性化。

3.2体现时代文化发展特点

在当前景观环境设计当中没有照抄照搬,需要和当前时代气体发展结合的基础上,还需要能够和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此来更好的满足不同人群的洗好。在县阶段环境景观设计当中,需要更多的将这些因素进行重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按照城市的不停文化,对景观环境实施设计,在确保设计效果的基础上,使得其能够被更多的人来接收。

3.3渗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当前的景观设计当中需要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效渗透,使得其实际的设计效果能够在传统的意境结构设计中能够提升,在对树木进行种植中,为了确保树木的成活率以及防止苗木浪费,在对树种的选择中需要选择和城市环境相符合的,并且树木在实际的成长中还需要按照其实际特点,对树种实施科学合理的培育,以此来保证健康成长,来改善城市的形象,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理念对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节约的要求。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城市园林景观实际规划建设中有了很高的要求,在对城市园林设计当中需要和当前的实际环境相结合,对植物自身的特性进行结合起来,并且将植物特性和美观性等要求进行结合,以此能够为人们打造和谐的生活环境,以此将园林景观的意境美有效体现。因此在当前对于城市的园林景观设计建设中,除了需要其能够满足相应的环境要求,也需要对园林的艺术精华进行有效体现,从而打造现代化园林意境,营造符合人们追求的现代园林。

参考文献:

[1]王士杰,陈勇,李德巍.中式园林意境在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绿色环保建材,2016,02:94+96.

[2]李彦伶.园林旅游景观设计中的意境与美感[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02:24.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进行园林景观工程的建设中,水景的设计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新时期的城市设计中,只有将水景设计充分利用好,才可以让城市的景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园林景观;水景设计;可持续发展

引言

伴随着人们生活环境改变和住房的改善,生态化城市的概念已经体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城市建设规划中,城市景观作为最重要的生态景观和大型建筑。尤其是对水景的营造,水景营造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园林设计师们越来越重视水景的引入与利用,将水元素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有效方式,通过水景设计来营造一种氛围,形成自然景观与人造景观的融合性,获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提升了城市形象。

1、水景的作用

水景的作用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原因在于它可静止、可流动、可发出声音,可倒影周围所有的景物等特性,这就导致水成为园林绿化中最富多变的要素。它性柔,静时寂静无声;动时则奔流跌落而汹涌轰鸣,给园林增添无限的生机;它无色,却可以在光照下异彩纷呈;它无形,但又能随堤岸、石头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水可单独作为艺术品的主体,也可与雕塑、建筑物、植物或一些其它艺术品组合,设计出独具风格的作品。另外,水体具有美学功能,是大自然界中活跃壮观的景象,利用独特的风韵和形态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法国的凡尔赛宫就是利用水景的典范,给人以极大的美感享受,因此,水景的设计往往成为园林绿化的创作灵感。俗话说:“造园必须有水,无水难以成园”,正是说明了水景的重要性。在园林绿化中,要充分利用好水景设计这一关键因素,突出园林的灵动和生命力,同时水景具有调节小气候的功能。水体都有降尘、净化空气机和调节湿度的作用,它与绿树相依,还能明显增加环境中的负氧离子浓度,使人感到心情舒畅。水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越大,喷射出的液滴颗粒越小,空气净化效果越明显,产生的负氧越多。

2、园林景观水景设计的景观效果

众所周知,水作为自然环境要素中的一种,具有流动性,可以说,是具有生命力的体现,也是维护园林整体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由于水的流动性与不可塑性,使得水能表现出无穷无尽的形状,也可以通过与园林景观的假山、树木组合,形成声音、形态、色泽的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水的景观效果,是指人通过对园林景观中的水的形态、声音、流速等的视觉、听觉、嗅觉等的感受,所产生的对园林景观的兴致与兴趣,是自然环境与人的主观感受相结合的表现。水景设计充分体现了水与园林结合所产生的线条美、声音美、动态美、色泽美等多种美学上的特征,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着重把握对水景的设计与考虑。

3、水景体系建设的问题

3.1规划布局不合理

水景工程在规划及设计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全局观和科学性,在一定情况下甚至可以对整个园林景观的格局布置产生影响。经深入调查发现,园林水景工程中不合理的规划布局在现代园林中普遍存在。同时,工程施工管理与维护体系不完善,欠缺专业性、统一性的施工队伍,在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遵守设计方案,从而使得部分水景工程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价值与优势,成为园林景观中的摆设。

3.2游人对水景工程的保护意识不足

人们普遍对园林景观中水景工程的作用及意义认识浅薄,并未形成自发保护水体环境的思想意识。因此,在园林水景工程的建设及维护过程中,应采取永久性的保护措施防止水景遭到破坏,同时,应在社会上人力宣传环境保护理念,使得游人能够自觉保护园林景观。

3.3部分雨水收集及排放工程产生反作用。经过实地踏勘可知,位于园林绿地周边的水景工程无论水体人小,均可合理有效的利用雨水资源。然而,部分园林工程没有构建完善的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导致雨水排放混乱,水体中汇入由不同渠道流入的雨水,一定程度上对水体产生了破坏。

4、如何在园林景观中进行水景设计

4.1注意水生植物的地域搭配

不同区域环境下,选择的植物及配置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植物配置过程中,特别是人工湿地营造时应以乡土植物为主。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乡土水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当地的气候、温度、土壤以及光照条件比较适应,因此,成活率比较高,也便于日常管理。在园林水景设计过程中,对较为新奇的一些外来水生植物应用时,应当参考其所属地区的生长表现进行配置,以免盲目配置导致难见成效。

4.2瀑布的设计

园林瀑布,通常有阶梯式、丝带式、滑落式、幕布式等多种表现形式。各种形式再配合表达的题材和水量设计的考虑,还可呈现出更多的姿彩。虽然各种设备的利用会影响瀑布的规模,但就景观设计而言,瀑布落水口的水流量才是设计的关键。瀑布的落差越大,所需水量越多。反之,则需水量越小。撑瀑潭内的水量、循环速度则由水泵调节,因此,为便于调节水量,应选用容量较大的水泵。水流沿墙面滑落时,会因力学关系作抛物线运动。因此对高差大、水量多的瀑布,若设计其沿垂直墙面滑落,应考虑抛物线因素,适当加大承瀑潭的进深:对高差小,落水口较宽的瀑布,如果减少水量,瀑流常会呈幕帘状滑落,并在瀑身与墙体间形成低压致使部分瀑流向中心集中,哗哗作响,还可能剖爱瀑身,需采取预防措施。

4.3水景观中的山石设计

在一般的绘画与园林设计中,山水都被认为是一体的,所以在水景设计中,山石的设计也是不可以忽略的重要一环,它既可以当中雕塑景观供人们欣赏,如通过将岩、壁、峡等山石的引入,将水景进行分割从而增加景观的层次感,或形成瀑布、小溪、假山,或形成河流、水簾洞、洞穴等不同形态;又可以当作实用性的设施使用,如石凳、指路牌、围栏、垃圾桶等;还有的设计师会以山石为主题进行依水景观的设计,从各具形态的山石中营造出不同的山水奇观。

4.4水景设计与动植物的组合

在自然生态环境中,动植物与水流的组合,能使得动植物焕发活力,而动植物反过来也可以改善水体的质量,净化水体,使得水体更为干净与清洁,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将水景设计与动植物相互结合,营造具有生命力的空间。首先,在进行植物的选择时,应选择具有美感的水草,将不同水草进行搭配与种植,尽量避免选择繁殖能力过于旺盛的水草,这会使得水草遍布整体水体环境,甚至导致水体被破坏,影响水景设计的效果。其次,在选择动物时,可以在水景设计中饲养部分的水生物种,如鲤鱼等,通过水生物种的繁殖与生长,可以带动水景的循环,防止水体出现固化,成为死水。此外,通过水生动物,还能增强水景设计的观赏性,使得水景设计充满生机,不至于单调。

4.5水景水位的控制

如今,水景已普遍进入城市居民小区,且大多水景工程采用雪松喷头等射吸式喷头,这类喷头对水位的变化十分敏感,若水位稍有变化,喷射的高度和水形就会产生极大的变化,给赏玩的居民带来不悦的情绪,因此对水位的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水景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装置性能良好的溢流管路等装置,以便液位超过时,将多余的液体能迅速溢流排出,可以很好地控制水位,再采用水位液压式控制阀以及水位独立平衡阀,并且通过连通管道连接水景水池。

4.6水池的設计

园林中的池塘多被设计成云线形表现一种曲折和多变。一些水池,还会在水流舒缓的凹地设置洲岛,或水流急促的地方安置景观石,或作草皮防护堤,旨在通过多样化的设计增添水池的变化,呈现多样的意境。园林中的池塘,如果地下水位高于池底时,不需要进行池底处理,反之则需要进行池底的设计和处理。水池设计时,首先确定水池的用途,是观赏用、嬉水用、还是养鱼用。如为嬉水,其设计水深应在30cm以下,池底作防滑处理,注意安全性。而且因儿童有可能饮用池中水,应尽量设置过滤装置。养鱼池,应确保水质,水深在30-50cm友右,并设置越冬用鱼巢。另外,为解决水质问题,除安装过滤装置外,还要作水除氯处理。

5、典型的水景设计举例

(1)北京的圆明园。圆明园是我国古代的人工水景园林,它主要的特别是将建筑物、植物、动物以及溪水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技术水平达到了顶峰,得到了大家的公认。

(2)洛阳的灯光音乐喷泉。人工建造的喷泉,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能够向上喷出数米甚至更高,在周围的树木衬托下相得益彰。最重要的是,此人工喷泉能够随着音乐节奏自动控制喷射高度与颜色,极具动态之美。

(3)北京奥运村的雾森。这是运用高科技手段做成的一种水景。主要是根据自然中雾的发生方式,用高压系统促使水高速运动,然后再通过高压作用,就形成了类似自然现象中的白色雾气。能够改善空气质量,美化生态环境。

结束语

在现代园林景观中,较为常见的建筑物是水景桥,水景桥的设计有许多种类,从设计风格来看,既有中式传统桥廊设计,又有西式宫廷设计;从建筑材料来看,既有传统的石桥,又有现代化的木桥,在进行设计与建筑的过程中,应结合园林景观的整体风格进行选择,使得建筑物与园林景观相映成辉。

参考文献:

[1]罗金亮.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设计方法分析[J].现代园艺,2012,06:143.

[2]任刚.现代城市公共空间水景设计及其价值特征[D].重庆大学,2007.

[3]张锐.浅析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J].黑龙江科学,2014,02:146.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速发展,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于园林景观设计,而随着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于我国传统文化也越来越有信心,民族意识正在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价值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注重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进行有效地融合,这不仅能够有效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还能够更好地显现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魅力。因此本文就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有效地分析和探究,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1.145

Applic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 i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of landscape

Zhou Jiamin

(Chongqing Aerospac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ongqing 401147,China)

Key words: Modern garden; Landscape desig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 Application

園林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文化和特色的象征,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如何显现自身的特色,突破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千篇一律的问题,就要注重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有效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本身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既能够传承发扬传统文化,同时又能够展现自身的独特风格,真正让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充满独特的艺术魅力。

1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本身有着极其漫长的历史积淀,这让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十分的深厚和丰富,同时又有着独特的民族特点。纵观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儒家文化为主脉,集合了道家、佛教等各家之说为一体的文化思想,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的思想基础[1]。中国元素是指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凝结着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并体现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的形象、符号或者风俗习惯。而公共空间是一个建筑的重心,对于空间形态来说这是一个建筑特色的体现,要想真正发挥公共空间的作用,就要确保公共空间能够显现出自身的美,同时充分展现出本地的文化特征。将带有精神内涵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延伸到园林景观设计中,能够更好地丰富园林景观设计的形式。

2 中国传统文化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园林景观设计进行融合,已经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者十分关注的话题了。很多景观设计者都将多种传统文化元素,有效融合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了,并且有效地展现了自身的特色,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2]。因此在当前设计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对于人文精神的重建有着十分迫切的需要,景观设计者需要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元素,并对其进行有效地优化和运用,确保每个作品都能够富有深层次的文化精神内涵,同时还能够富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这点出发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参考作用,只有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够有效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从而不断发展自身的风格。

3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觀设计中的应用

3.1 空间的创造

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园林景观空间创造过程中,首先要充分保证园林视觉效果,其次最重要的就是要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充分利用、体现自然环境的特色[3]。在古典园林造园中借景和收景、障景和分景、框景和漏景等手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也被普遍采用,这些传统造园手法能够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空间效果。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者在景观设计中再有效融合现代元素,真正实现古为今用、古今交融,共同营造富有层次的空间环境,创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景观场所。比如万科第五园设计中就用了框景和漏景的手法,运用简洁的实墙,透出一些绿色植物和水景,其设计的效果也十分雅致和宁静,也显现出中国韵味。

3.2 传统色彩的运用

中国传统色彩主要有中国红、青花蓝、玉脂白、绿色等,结合各个材料和新中式风格的定位,还会经常运用到木色和黑色,设计者将这些色彩进行有效地运用,营造出园林景观的表情,体现出祥和、恬静和内敛的文化景观氛围[4]。通常在一些景观建筑中会采用红色和黑色,比如像楼、亭、榭、殿、阁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创建一种祥和、崇高的氛围。而玉脂白等这些颜色就会运用在材料和景观设施上,比如像墙面、休息座椅等,在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黑色常常和白色、灰色进行搭配,或用于地面铺装、景观设施等方面,这能够让整个空间环境变得更加的雅致和沉稳。比如在万科第五园的铺装上,就运用灰色和木色结合的方式,再将纹理进行合理有效地拼接和划分,最终营造一个较为和谐统一的景观环境。

3.3 传统符号的应用

要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有效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仅需要对中国传统符号进行有效地应用,还需要结合新时代环境的特点,有效结合现代艺术创建手法和价值观,做出合理、适当的改进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5]。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龙、虎、龟、蝙蝠、仙鹤、蝙蝠等等;还有周易及风水理论;还有一些常用的民族特色图案,比如:龙凤祥纹、祥云图案等。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都有体现传统符号的运用,有的是对传统符号进行简化、叠加或者调整等等,这些都是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现代园林建设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和内涵。

3.4 植物的配置

在园林造景过程中对于植物的应用都十分重要,植物也是园林景观的重要要素之一,它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观赏和游览空间,同时还能够有效优化人们生活的空间环境[6]。在古典园林设计过程中,人们对于植物的选择十分注重,比如人们会说花中四君子、岁寒三友等等,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对于园林植物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除了盆栽植物之外,其他的都不同整形,主要观其自然形色,那么结合传统园林植物配置的特点,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就可以融合现代景观设计的特点,在植物种植过程中要结合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性,对植物进行科学的修剪。所以在现代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过程中,既要体现传统园林设计过程中,多种类、多层次自然的植物种植方式,同时又要体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明朗、简洁的植物种植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真正体现现代园林景观的特色。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正面临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结合的问题,现代景观设计者在处理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关系时,要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出发,将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景观设计进行有效结合。真正从传统文化的精髓出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推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同时,始终保持自身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杨玉广,仵云. 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 北京农业,2015,(14):102.

[2]王浙吉. 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园艺文摘,2015,31(09):133-135.

[3]于靖悦.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J]. 现代装饰(理论),2015,(11):59-60.

[4]尚红,陈志芸,丁敏,王俊,柳晓杰. 现代园林景观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表达与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3,10(11):81-86.

[5]刘轲. 中国元素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以枣庄奚仲文化广场为例的几点思考[J]. 设计,2016,(01):156-158.

[6]孙青,李洁,彭重华. 中国古典园林数字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0,(05):12-13.

收稿日期:2017-12-11

作者简介:周家民(1981-),男,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设计,园林工程 。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在不断提高。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已经越来越重要,园林景观设计是人们对自然环境进行有目的的创造和策划,满足了现代化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我国是一个有着优秀历史文化的国家,文化有着其独特的价值,被广泛应用在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本文分析了我国园林景观设计传统文化应用现状,探讨了我国传统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文化;园林景观设计;应用;分析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不同的城市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使得现代化的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城市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传统文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有着上下5000年的文化历史,传统文化深深印在了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将传统文化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有效展现我国传统的文化底蕴,增强了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感和人文情怀,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对现代人们有着很大的激励作用。

1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1因地制宜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就是地形,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条件。不同的地形就会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不断挖掘自然美景为园林景观设计所用。地形的规划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景观设计必须根据地形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2地形与环境相协调

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存在。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地形与环境的协调性,可以有效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2园林景观设计和文化的关系

2.1文化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创作素材

由于园林景观设计兼具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特点,设计的对象和方法会因为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具有独特性的文化成为了设计师的创作素材,并将其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以此作为对当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的展现,从而使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品味得到提高。对设计师而言,要想在当地的地质植被、气候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及人文历史、风土民俗等人文环境中寻找灵感,必须对当地的文化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理解,才能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地展现出当地特有的文化。

2.2园林景观设计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文化具有其独特的魅力,能通过园林景观设计的强大表现力反映出来,集中表现为当地人民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同时也通过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获得了更广阔的创新及发展的空间。设计师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在理解及吸收当地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的文化理念,让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文化既有历史性,又有时代性,以此加强园林景观的吸引力和文化内涵,使游人在游览园林景观时能对当地的文化產生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园林景观设计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3园林景观设计中文化的表达原则

3.1独特性原则

设计师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进行文化的表达时,应注意对当地的历史建筑、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及建筑风格等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对其独特性进行充分的挖掘,从而使园林景观具有更加深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为游人展现出本地独有的文化氛围,实现设计的与众不同和匠心独运。

3.2整体性原则

文化的形成依托于环境,而环境则是一个生态系统,拥有整体性的特点,且与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关系密不可分。设计师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要注意考察环境的因素,根据环境的客观规律,把园林景观中的自然、人文景观和生态特点有机地结合统一起来,使园林景观与文化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

3.3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必须加强对保护及利用人文、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的关注,从全局出发,综合分析内的全部资源,使园林景观符合科学发展观,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园林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园林景观设计应注重对历史遗迹的合理开发和建造,使历史文化能够可持续发展;二是园林景观应对生态系统内的各个物质和能源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和利用,保障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4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文化不仅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化既可以彰显文化的历史价值,同时还能使得文化景观设计更富有内涵。

4.1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传承

随着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文化元素,通过园林景观将我国优秀的文化展现给大家,让大家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使得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发扬和传承。

4.2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升华

不同的城市都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独特的园林景观反应了社会生活和城市的人文坏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化元素,可以真实地反应人们生活状态,并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将文化升华,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价值。

4.3园林景观与文化互融

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文化不仅可以得到有效传承,还可以与不同地段的文化在社会交融中互相融合,将文化应用到当地的园林景观中去,展现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景观文化的展现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从小环境融合到大环境中去。

4.4园林景观设计与文化结合更有艺术感和价值

我国文化多种多样、历史悠久,有着性、传统性和文化性,同时还有着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鉴赏价值,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通过共享文化,行动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在对方看来是适宜的,可以引起积极回应的,并倾向于选择有效的行动。将文化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去,人们在对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进行文化鉴赏的同时,也是对园林景观艺术的肯定,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感和价值。

5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发展途径

5.1凸显文化性和区域特征

崇尚历史和文化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一大特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其独特的文化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强调环境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性,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凸显特征,增加园林环境的文化艺术感。例如,苏州的“小桥流水”反映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风貌,将江南地区的特征充分体现了出来。

5.2彰显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性

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传统文化的特性,同时还要将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彰显出来,创造出既具有历史文化,又简約明快的景观设计风格,例如,西子湾水晶的营造,在绿地中开辟一条溪涧,不仅提高了景区的自然生态气息,同时又展现给人一种既不失中国传统文化,又不失园林景观设计艺术性的感觉。

5.3注意园林景观设计的协调性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和环境建设的需要,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应当尽量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来创造人工环境,注重环境之间的协调性,从而在人们观赏的时候,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

6结束语

园林景观设计是艺术的延伸,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文化来提高景观的文化内涵,增加景观的鉴赏价值和意识感,同时使得我国优秀的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下去,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志.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文化[J].科技致富向导,2014,(4).

[2]陈立,王茁.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作用[J].房地产导刊,2014,(29).

[3]陈璇,陈坚,樊国盛.文化元素在安宁隈庄度假区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展现研究[J].艺术科技,2014,(2).

园林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运秀琴.浅谈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J].南方农业,2021,15(24):-66.

摘 要 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体现城市的生态性和自然性,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及城市园林景观设计3方面的策略:以自然生态为指导做好土壤改良工作;遵循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入最新的生态理念,提升设计的生态性。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海绵城市理念

近年来,全球气候不断变暖,人类的生存环境逐渐恶化,同时城市的快速发展打破了自然生态系统,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格局,城市的生态平衡被严重打破,因此,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在设计中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探寻使城市园林景观更加富有生态效益的设计方式,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点

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不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1]。城市园林景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景观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满足居民对于生态的需求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建设。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利于改善城市的面貌,扩大绿色植物的面积,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废气等,在美化城市的同时还能刺激社会的经济发展[2]。城市景观设计中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可以体现园林的美观性、自然性、文化性[3]。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如下:

1)以自然生态为指导做好土壤改良工作;2)遵循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3)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最新的生态理念如海绵城市理念,将水体、植被、花卉组织在一起,打造自然形成的生态环境。

2 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策略

2.1 以自然生态为指导做好土壤改良工作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以自然生态为指导,为各种植物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形成合力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并根据园林的功能分区采用合理的方式对植物进行配置,做好土壤条件改良工作[4]。由于植物的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地,土壤湿润、疏松并含有有机质,因此,需要先对园林的土壤条件进行改良:1)在植物种植重点区域施用有机肥如作物秸杆有机肥、优质商品有机肥等,创造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2)由于人工湿地及雨水花园等设施需要土壤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因此需要通过种植地被植物及深翻表土解决土壤板结问题,并在设施垫层中加入改良材料如沉砂等。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只有做好土壤改良工作,才能在不破坏周边环境的条件下做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

2.2 遵循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尽可能保护城市原有种植结构的基础上,以适地适树为原则,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优先的原则,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的原则,乔木灌木和草本复层结合的原则为指导,形成“四季常青,四季有花、两季有果”的怡人景观[5]。植物群落类型分成上层空间、中层空间、下层空间、水域空间。上层空间主要种植乔木类植物,大乔、中乔和小乔错落设计,如枫杨、银杏、广玉兰、大花紫薇等;乔灌木类植物主要有香樟、桂花、乐昌含笑、罗汉松古桩、红枫、双面红花桎木、法国冬青红豆杉等,群落边缘做好辅助设计,乔木类植物应用于山体区域,起到截流、净化雨水的作用,乔灌木类植物位于雨水花园等设施的边缘区。中层空间种植灌木类植物,灌木类植物种类多且密度大,可选择白蜡、南天竹、雀舌黄杨、春鹃、朱缨花、茶梅和满山红等,多用于缓冲区。下层空间种植草本类地被植物,可选择天门冬、芦竹、葱兰、纸沙草、鹤望兰、鸢尾和水鬼蕉等各类应时花卉草木,充分发挥植物的固碳和雨水处理功能,多用于下沉式绿地、植草沟等设施内。水域空间种植水域类植物,选择根系发达、净化能力强的植物,如鸭舌草、水芙蓉等,通常应用于水体、人工湿地或设施的蓄水区等位置。

2.3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最新的生态理念,提升设计的生态性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最新的生态理念,如海绵城市理念,提升设计的生态性。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需遵循低影响开发技术,设施设计包含渗透系统设计、净化系统设计及传输系统设计。

2.3.1 渗透系统设计

海绵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渗透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实现雨水收集、处理及渗透。由于渗透系统涉及土壤基质的透水、吸水问题,因此,应该根据园林的地勘报告材料,因地制宜对渗透系统进行设计与排布,设计的渗透设施包括可渗透铺装的材料、生物滞留池、下沉绿地、雨水花园和旱溪花镜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雨水管网的压力。但是渗透系统对雨水、地表径流污染等问题的处理能力有限,可以设计可渗透铺装材料的铺装及生物滞留池。选择的可渗透铺砖材料包括透水性混凝土材料、自然型透水材料、透水性新材料3种,如洗石米和沙基砖,洗石米的特点是生态性较为突出,树脂材料结合鹅卵石的搭配更使得景观美学体验度高且无需过多管理。生物滞留池组成部分包括预处理区、进水系统、过滤层、过渡层、排水层、排水系统及植被等。预处理区以沉淀作用为主,主要去除悬浮大颗粒;进水系统降低水流速度并均匀布水;过滤层吸附、截留污染物,净化雨水;过渡层采用较大粒径的填料,防止过滤层填料进入穿孔排水管;排水层则传导过滤后的水到排水管中;排水系统包括穿孔排水管、冲洗管、溢流管,排出渗滤雨水,冲洗生物滞留池。

2.3.2 净化系统设计

海绵城市園林景观设计中的净化系统是通过土壤及植物的过滤净化功能对雨水中的颗粒物和污染物等进行分解或沉降,提高园林内水循环系统的净化能力。常用的生态净化方法为人工湿地、植被缓冲带及生态浮岛。人工湿地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利用人工介质、土壤、微生物、植物的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人工湿地的植物为水体输送氧气;人工湿地的微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水中的有机物生成水、二氧化碳、甲烷等,是降解水体中污染物的主力军;人工湿地的鸟类和昆虫等吞食湿地中的有机颗粒,起到净化污水的作用。

植被缓冲带为坡度较缓的植被区,利用植被拦截及土壤下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流速,并去除径流中的部分污染物。植被缓冲带的坡度一般为2%~6%,宽度不宜小于2 m。

生态浮岛是一种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学原理,降解水中的COD、氮、磷的含量的人工浮岛,利用水面空间,将挂有生物绳的浮岛放置于水中,以此来形成小规模的生态群落,达到优化恢复水环境的目的。浮岛的设置,为白鹭和翠鸟等水禽提供了休憩场所,增加了植物性、动物性浮游生物的数量,为鲫鱼、公鱼提供了捕食、隐蔽的场所。另外,浮岛上种植的水生植物,可消耗水中的氮、磷,对水质的净化效果非常显著,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3.3 傳输系统设计

海绵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输系统主要负责将雨水汇集至存储及回用系统中,传输系统主要有2方面的作用:1)可以减缓雨水在地表的径流速度;2)对雨水中的较大颗粒物进行过滤沉降。海绵城市体系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的传输系统包括植草沟、植被渠、自带孔隙的渗管(埋于地下)。应注重草本植物的选配,植物应具有以下特点:耐旱又能承受周期性水涝、耐污染能力强、根系发达,耐冲刷,生长缓慢。可选用乔木类如枫杨、杜英;可选用灌木类如凤尾丝兰、雀舌黄杨等;可选用的地被植物如吉祥草、日本鸢尾等;可选用的草坪草种如细叶结缕草、马尼拉草等。

3 结语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趋势[6]。在进行景观设计时应做好土壤改良工作,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周围的水土环境,不对生态环境产生破坏,同时遵循不同植物的生长特点,为植物的生长创造新的环境,并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融入最新的生态理念,提升设计的生态性。

参考文献:

[1] 尹洪广.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研究[J].花卉,2020(14):110-111.

[2] 罗梓宁.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及其可持续发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4396.

[3] 袁连光.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及其可持续发展[J].现代园艺,2016(6):113.

[4] 赵国禹.居住区园林绿化景观设计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9(25):107.

[5] 顾歆翊.园林景观设计在小区规划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房地产业,2020(19):231-232.

[6] 林晶莹.论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园林景观生态规划设计[J].砖瓦,2020(9):74-75.

(责任编辑:赵中正)

上一篇:园林建筑毕业论文下一篇:风景园林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