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助理工作总结范文

2023-05-22

警务助理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开展“贯彻十六大,全面建小康,公安怎么办”大讨论活动为主线,以全国“二十公”、全省“二十六公”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建立健全派出所管理机制和社会服务机制为核心,立足社区,依靠社区,优化警力配置,规范警务运作,建立科学的警务运行机制,努力提高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整体水平。

二、工作目标

(一)理顺管理体制,实现警力下沉,配齐配强责任区民警。

(二)创新警务机制,启动新的警务模式和勤务方式。

(三)夯实基础工作,转变、延伸、拓展社区警务工作职能,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把减少犯罪、服务群众作为社区民警职能定位和努力方向。

三、工作内容

(一)警务室建设。

1、按每个社区必须设置一个警务室的要求建设警务室,并做到社区警务室有明显的统一标识牌。

2、警务室内设置有民警警民联系牌(去向牌),警务公开栏(其内有社区平面示意图,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图),法律法规宣传栏及办公桌椅、资料柜(有条件的应配电话、电脑),各项职责制度上墙。

3、警务室配置有社区民警入户调查表、服务群众连心卡、社区民警工作日誌本、征求意见书、警民联系箱及其他工作台帐。

(二)警力配置。派出所应根据社区规划、人口数量及治安情况,实行一区一警、一区两警或一区多警配置模式。社区民警应当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调动或更换。如需更换,必须报请分局审批。

(三)社区民警工作职责。

1、人口管理。对社区实有人口(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进行调查、登记和经常性管理教育,掌握基本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登记准确及时,并能发现违法犯罪线索,预防违法犯罪活动。

2、治安管理。督促社区内的公共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和重点企业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大检查,消除安全隐患和减少治安灾害事故。

3、安全防范。建立社区群防群治组织,组织社区内的单位和群众开展经常性群防群治工作,落实社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构筑和完善社区防范体系。

4、收集情报信息。建立覆盖全社区的治安情报信息网络,掌握社区敌社情动态,及时处置并上报涉及政治、治安和社会稳定方面的情报信息。

5、控管帮教违法人员。认真落实对违法青少年及两劳回归、缓刑、保释、保外就医、取保候审人员的“四定”(定帮教对象,定帮教人员,定帮教组织,定帮教措施)制度,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同时做好监控管理工作。

6、服务群众。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主动积极为群众提供办证、警务咨询服务,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做好治安纠纷调解,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

7、完成所领导交办的其它警务工作(安全保卫、值班备勤等)。

(四)社区民警工作标准。

1、建一套台帐:即社区工作日誌、重点人员管理、社区工作会务等日常管理工作记录台帐及档案内容齐全、规范。

2、交一批朋友:即在密切联系辖区居民群众的基础上,能与一批企业家、治安积极分子结成良好的工作关系,并能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3、有一支队伍:即拥有一支较稳定的能够配合公安机关联防、联打的群防群治队伍(包括社区安保队、安防队、治安巡逻队及治安信息员和国保联络员队伍)。

4、创一个特色:即结合辖区治安实际,开展“无盗、无毒、无抢、无民转刑案件、无重大事故”等各种特色创建以及社区警务模式的创新。

5、履一项承诺:即在社区日常警务工作中能够自觉推行并认真履行一项便民服务承诺。

(五)社区民警工作制度。

1、社区警务工作和社区民警管理由各派出所副所长负责。

2、全面实行社区民警负责制。即社区民警作为社区警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所辖社区警务日常工作负全责。社区民警务必要处理协调好与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关系,积极主动创造条件,并通过合法程序进入社区领导班子,以促进社区警务的全面发展。

3、实行社区民警着装挂牌下社区,每周社区工作时间不得少于20小时,其中保证有二个半天在警务室接待群众。

4、落实一项服务承诺、利民措施,并对群众交办事宜实行回告制。

5、一月一次居民代表会,将社区警务工作情况向社区群众予以报告,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接受群众监督。

6、半月一次警情公示及安民告示,警示群众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参与联动、联防意识。

7、一周熟悉两户常住人口,及时为群众解难排忧。

8、一周一次率安防队员在易发案地段巡逻巡查。

9、一月一次对重点单位、出租屋及公共复杂场所的治安检查。

(六)社区民警工作考核与奖惩。

警务助理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2012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我采取多种形式,与社区居民和社区网民朋友加强互动交流,共同经营、维护我们的网上警务站(警务博客),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从中得到了锻炼成长。下面,我把今年咱们社区警务履职情况及廉政工作向大家做个报告,请居民和粉丝们批评指正。

一、坚定信念,强化学习,为创建和谐社区而努力

继续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自觉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上,我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上级的工作部署要求,做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及时解决工作开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在社区警务工作中,我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身作则,尽可能多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积极协调各方力量解决社区的实际困难,与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一起筹备香北小区的修路问题,并取得了一定进展。还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万国城部分商业存在治安隐患的问题,积极与物业部门进行联系,并督促及时整改。这些都为创建和谐稳定的小区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创建网上社区警务工作博客

作为公安机关基层社区民警,没有过硬的业务技能就可不能做好本职工作。“专业”是干好工作的前提,熟练的业务知识来自于不懈的刻苦学习、总结。我深刻认识到日新月异的时代需要多才多意的素质。我平时利用业余时间多方面阅读业务书籍,特别是公安工作领域新知识,力求广泛了解和借鉴掌握。平时我还注意留心网络知识,本着“解放思想,创新思维”的理念,深刻认识到高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给刑侦破案开拓了无限探索的空间,提出了“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要想得到,肯定做得到”的思想,开办网上社区警务博客一年多来,通过依托互联网络搭建了民警与社区居民和社区网民之间的沟通平台,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和网民朋友的支持和理解,获得了初步成功。今年,我会再接再厉,在今年网上述职述廉工作中满足网友们的需求,也希望大家能积极与我沟通。希望大家通过网上邮箱、微博等方式给我意见和反馈,能一如既往的关注、支持我,欢迎大家在新浪微博搜索我。

三、求真务实,以身作则,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在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的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特别是在如何转变工作作风,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上狠下工夫。我深刻认识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决不是一句空话。在与广大群众交往中,要真正从同情、理解的角度出发,热情帮助,解决问题,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化解矛盾。今年,社区继续保持着零发案,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是我今后继续做好社区警务管理工作的动力。

四、保持清醒头脑,继续不断努力

能得到居民的认可,是我最大的快乐。但是,我也清醒的认识到自身还存在许多方面的不足:思想上有时波动比较大,不能长期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协调关系方面还要做的更细腻更妥当。

2012,我将在进一步学习理论、钻研业务、埋头苦干、使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上一个新台阶,努力使社区警务工作更贴近百姓,使社区更加和谐。

警务助理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1.警务公开制度。社区(驻村)民警应向辖区居民告知警务室民警的姓名和联系方法:有关警务事项的时限、质量方面的承诺;监督、举报途径;在警务室接待群众的具体时间等。

2.情况通报制度。社区(驻村)民警每周至少一次向辖区居民通报本辖区发案情况。每月向辖区居民通报一次本地区治安形式和多发案件的种类,重要案情应及时通报。增强居民的防范意识。

3.工作报告制度。社区(驻村)民警每半年向辖区党委、政府及村两委报告一次工作情况。

4.工作情况反馈制度。社区(驻村)民警对辖区居民反映的有关问题,属职责范围内的,应于一周内将工作情况反馈居民本人;属职责范围以外的,应及时上报和通报有关部门,并告知居民本人。

5.治安检查制度。社区(驻村)民警每月对警务区内的娱乐服务场所、特种行业、内部单位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督促整改。

6.巡防工作制度。社区(驻村)民警要走村庄,深入单位和村民家中,详细登记了解实有人口、行业场所、出租房屋等情况;物建信息员,掌握工作对象和高危人群的现实表现和动态;对发案的单位、居民进行回访,征求意见和建议。

7.联系制度。社区(驻村)民警每月与辖区内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安全保卫部门联系一次,互通情况,了解掌握有关信息,指导搞好单位内部的安全防范工作。

8.警民恳谈制度。社区(驻村)民警警民恳谈每月不少于一次,内容以了解解决辖区群众最关系、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治安问题为出发点,征求社会意见,宣传安全防范知识,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提升自身服务与管理水平。

警务助理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总结

司法工作直接面对基层,面对群众。司法工作队伍的

综合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司

法工作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全面提升队伍的综合素质。一是继续加强与工作业务相关的专业知识、技能的业务培训,以务实和求实为工作目标,做到通识与通才培训兼顾。二是进一步要求工作人员和基层调解员进行与业务相关的其他学科的自学,进一步提高法律文书制作的水平。三是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和运用。特别是相似案件处理方法比较分析,有助于提高业务技能。

一、 继续发挥“大调解”平台作用及其功能

首先,要进一步将工作力量、工作重心前移,把摸排和预防工作放在工作的重点来抓,做到宜散不宜聚,宜疏不宜堵,宜钝不宜激,宜小不宜大,把钝化控制矛盾的形成和激化作为前移工作重点,进一步减小大调解平台的压力。其次,抓人民调解的潜能挖掘。人民调解是我们一项重要的传统业务,要充分彰显人民调解在“大调解”机制中的主力军地位,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着力提高调解人员整体素质。要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年内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纠纷排查活动,集中调处和化解带有规律性、季节性的矛盾纠纷,调解率达到100%,调处成功率达到98%以上。

二、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质量,继续落实安置帮教措施

社区矫正工作重点,是要在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上下功夫。要按照“重在矫正”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方法,不断提高矫正程序的严密性和矫正手段的科学性,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强矫正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合力,努力提高矫正质量。要按照“抓住重点、培育亮点、形成特色”的要求,着力完善规章制度、质量评估、安全保证等体系建设,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实践总结。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来关心支持社区矫正工作,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加强对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完善矫正工作程序,健全志愿者队伍,加大督查指导力度,提高矫正质量,确保矫正对象不脱漏管和无重新犯罪现象。

三、扎实做好“五五”普法启动工作,实现普法和依法治理水平新提高

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成办事处“五五”普法规划。要按照推进“法治新浦”建设工作会议的要求,积极参与法治新浦建设,以深入开展“五五”普法为契机,把增强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作为推进“法治新浦”建设的关键。要适应要求,不断创新普法教育形式,进一步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要深化对青少年和流动人口等重点对象的普法活动,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要进一步深化

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要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法律进校园等活动,完善和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自治机制,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水平。

Xxx

警务助理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摘要:

社区警务源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第四次警务革命,其核心思想是警察立足于社区,面向群众,通过密切警民关系,加强警民合作,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本文从我国社区警务发展模式的现状出发,重点论述了当前我国社区警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理论研究、警务思想、社区民警素质和社区建设方面分析了社区警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就进一步推进社区警务建设,从深化社区警务工作运行机制,完善群众工作机制和构建预防犯罪调控机制以及建立社区警务保障机制上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

社区;社区警务;社区警务发展模式;社区警务建设

引言:

2003年,公安部在北京召开了第二十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的文件,做出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积极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建立起与新型社区管理机制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机制的工作部署,特别是加强和改革公安派出所工作,大力推进社区警务战略的重要会议,对于公安工作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社区警务自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逐步被中国警学界和警方所认同,并在实践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当代中国正处在一个伟大的社会变革时期,社区警务作为一项以预防犯罪为主的全新警务理念、警务思想、警务战略,与传统“以打为主”的警务思想、警务发展模式有着质的区别,对于当前公安警务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治安环境,推动社区建设的发展。

2、有利于加强警务理论研究,丰富公安警务思想内涵。

3、有利于树立群众观点,推动公安执法领域革命。

正文:

一.社区与社区警务

(一)社区的涵义

“社区”是社会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德国社会学家F.腾尼斯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阐述了“社区”的含义,他认为,社区是一种基于情感、内心倾向而建立起来的富有人情味的、具有共同价值观念、关系亲密的由同质人口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我们认为,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简单地说,社区就是一种地域性社会。具体地说,社区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与社会活动,具有特定的生活方式,是有特定的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组成的一个社会实体。

(二)社区警务的涵义

社区警务的基本内涵:一是社区警务体现警方和社区的关系,即警方与社区通过警务活动和社区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二是社区警务的目的在于警方和社区共同解决社区的治安问题。。

(三)社区警务的特征

一是警察形象柔性化。在社区警务中,警察不再是令人生畏的严厉执法者的形象,而是有人情味,注重人际沟通,善于听取意见,做群众工作,提供多方面

服务。二是警民关系伙伴化。社区警务强调警察应和社区成员之间结成亲密的伙伴关系,共同研究、制定和实施解决社区治安问题的对策,而不是以管理者自居,从而缓解了传统警务方式所造成的警民关系紧张状况。三是警务工作社会化。社区警务的重要理论依据就是产生犯罪的根源在社会,扼制犯罪的根本力量也在社会。因而在社区警务中应注重充分挖掘、利用社区资源,善于向社会要“警力”,使治安工作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四是治安对策前置化。社区警务本质上是以防范治本为主的战略,不再是单纯追求案发后的快速反应、及时破案,而是注重防范在先,及时发现社区的隐患,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初起萌芽状态。

(四)我国社区警务的主要内容

一是贯彻公安法规,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二是执行司法机关决定的考察、监督、管制。三是管理户口。四是对辖区内公共复杂场所与地段、特种行业、企事业单位和要害部位及居民区,实行居地治安管理,协助辖区内的大型单位搞好内部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减少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五是开展以治安保卫委员会为主体的多层次的群防群治工作。六是对社区发生的治安和刑事案件,组织开展调查和处理工作。七是接处警工作。八是以巡逻、守望、巡查、访查、检查为主要执勤方式,严密对社区控制;受理群众投诉,开展对社区居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化解矛盾,解决纠纷;与社区公众建立广泛而密切的联系,确保社区平安和稳定。

二.我国社区警务发展模式现状分析

我国原有的公安机关领导下的以专门工作与依靠群众相结合为指导方针的基层治安基础工作、群防群治理念及工作模式,实际上是“立足警察、面向社会”。这与当代的社区警务战略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这种传统的警务模式的立足点已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实践上不利于拓展社区警务的发展空间。在政策和组织领导上制约着对社区警务资源与运作的统筹规划和整合协调。因此,社区警务改革的方向应由原来的“立足警察、面向社会”的发展模式,转变为“立足社区、面向社会”的社区警务发展模式。

所谓“立足社区、面向社会”的社区警务发展模式,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一)在社区警务的组织实施方面,应当确立“政府领导、警方主管和指导、社区自治组织主办、社会各界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综合性社区警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必须紧紧依托、依赖、服从、服务于社区的发展和建设;

(三)必须立足社区建立公共安全共同利益机制,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社区警务资源;

(四)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必须以发现和解决社区治安问题为导向和切入点

由此,我国结合社区现阶段实际情况,创建了“打防控”一体化为主导的社区警务发展模式。

随着社区警务思想的不断深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普遍加大了基层派出所工作的改革力度,重点推行社区警务战略。目前从警务机制运行情况看,基层派出所都设立了社区民警,划分了责任区,有的地区还建立了社区警务工作室(站),制定了相应的勤务制度等等。此外,巡警和刑警分别承担了社会面的巡逻控制和责任区的案件破获工作。通过构建派出所社区警务工作格局和建立基本的警务运行机制,初步实现了公安工作重心由打击向防范上的战略性转移。从警务模式结构上看,虽然各地公安机关结合本地实际创建了符合各自实际的打击型、防范型

和服务型等多种社区警务模式,但是,诸多的警务模式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坚持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原则,体现了“打防控”一体化的社区警务思想,并占据了中国社区警务工作的主导地位。

三.新形势下我国社区警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管理上的问题

1.社区警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目前,上至公安部,下至县、市、区、局都没有设置专司社区警务的专门机构,只是由相关的职能部门兼管,这种上下不统一,紊乱的管理体制,极易产生内耗,影响到工作效能的发挥,不利于从整体上推进社区警务战略。

2.社区警务目标体系未健全

由于对社区警务战略思想认识水平以及实践经验积累等方面不同程度地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导致目标的设定也不尽合理。特别是对公共安全、犯罪控制、群众满意、降低发案率等方面直接关系到社区警务成效的工作目标缺少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目标的锁链和体系。

(二).警务工作上的问题

社区警务包含了人口管理、群众工作、社会服务、巡逻处警、预防犯罪、开发社会资源以及组织群防群治等诸多方面的工作内容。目前从社区警务工作开展的情况看,主要存在着以下突出的问题:

1.开展群众工作不深入。第一,对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缺乏理性认识,问题重视不够。第二,对群众的感情问题存在着模糊认识,问题解决不力。

2.预防、控制犯罪工作有死角。其一,对群众防范宣传和法制教育不深入。其二,对有犯罪嫌疑的重点人员监控工作不到位。其三,对人口的管理水平不高。其四,对社会面的治安控制能力不强。其五,对诱发犯罪的治安环境改造不力。

3.挖掘利用社会资源工作不到位。其一,治保会的工作组织松散。其二,一些社区资源尚未开发利用。

(三).运行机制上的问题

1.警力配置不合理;2.勤务时间脱离实际;3.勤务制度不完善

(四).警务保障上的问题

社区警务工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警务保障,然而,由于客观方面的原因以及公安机关自身的原因,致使在社区警务工作的保障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1.民警素质偏低。目前,公安队伍人员的构成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警校及大专院校的毕业生;部队转业的干部;招考进来的工厂工人。在这支队伍当中,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此外,又由于公安机关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定期专业业务培训教育,因而,使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显得还不适应当代警务工作的需要。2.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在推行社区警务战略的工作中,虽然公安机关也制定了一些必要的监督制约保障措施,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些规定和制度还不尽完善,需要进一步的调整充实。3.警务经费匾乏。社区警务是一项预防与控制犯罪的综合性治理工作,故必然涉及到经费的保障问题。目前,公安机关在开展社区警务的工作中几乎没有经费来源,筹集到的一点资金也是捉襟见肘,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尚不发达以及人们的安全意识和思想境界不高的情况下,挖掘利用社会资源的难度可想而知,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四.制约我国社区警务发展的原因简要分析

(一)社区警务理论研究滞后于警务实践社区警务建设研究。1.维护社区稳定的警务理论研究缺乏融合性;2.群众工作的警务理论研究缺乏深入性;3.预防犯罪的警务理论研究缺乏针对性;4.控制犯罪的警务理论研究缺乏宏观性

(二)社区警务的思想尚未根植于基层。1.群众观念淡薄;2.社区意识不强 ;

3.治本思想模糊

(三)社区民警素质不适应警务需要。1.社区民警的公务素质不高;2.社区民警的心理素质不强;3.社区民警的开拓创新能力较弱

五.社区警务发展模式的建设研究

如何把社区警务的理念和发展模式在社区警务管理工作中更好的加以运用,对于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必要的和现实的意义。在对中国实行社区警务战略过程中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认识和加以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在社区警务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应当从以下几点加以重视:

(一)改革现行社区警务发展模式,深化社区警务工作运行机制

1.明确指导思想。在我国推行社区警务战略指导思想上,必须立足于人这个根本性问题,从我国的国情和公安工作的实际出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仅仅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按照“整体设计,配套改革,全面推进”的思路,建立和完善符合治安规律的社区警务工作机制和警务运行机制,实现社区警务工作由被动型向主动型的转变,推动公安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2.建立目标体系。建立社区警务工作目标体系,实质上是公安机关的一项具体管理活动,对于提高警务效率和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全面设定目标。其次,加强目标实现过程的管理。再次,对目标管理进行总结评估。

3.统一机构设置。高度重视社区警务的组织结构,并对影响警务工作效能发挥的组织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警务的各项工作目标。当前,社区警务的组织结构着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机构设置的统一和机构的职责任务,建立起上下相统一的专司社区警务工作的专门机构,明确各级专门机构所承担的具体工作职责和警务任务。

4.调整勤务制度。建立科学严谨的勤务制度,对于完成好社区警务的工作任务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现阶段,要实现对犯罪行为的有效预防和控制,就必须对存在突出问题的社区勤务制度进行改革。其一,调整社区民警勤务时间制度,建立符合社区警务活动和犯罪活动规律的勤务模式。其二,调整巡警巡逻勤务制度,建立徒步巡逻与机动巡逻相结合的基本勤务模式。

5.健全工作规范。规范的勤务工作,有利于提高警务工作实效和树立警察良好形象。当前健全社区警务工作规范,要抓住重点,全面推进。一是社区警务岗位职责规范建设。二是社区警务程序规范建设。三是社区警务工作规范建设。

(二)探索群众工作思路,完善新时期群众工作机制

1.拓展群众工作内容。当前在我国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特定历史时期,做好群众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到社区警务发展的问题,更关系到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这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因此,要开展好社区警务的群众工作,必须以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和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为切入点,深化群众工作的内容,拓展群众工作的涵盖面。现阶段,社区警务的群众工作要从公安本职工作上的要求向群众工作社会化方面进行转移,在立足于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沉积户籍、遭受不法侵害的遗留案件等问题的基础上,逐步向帮扶和救助群众的工作上延伸,建立起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

2.完善群众工作制度。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新时期群众工作制度,对于做好社区群众工作非常必要。第一,立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登记、备案、注册等方便群众生活的工作制度。第二,立足于社会弱势群体,建立和完善帮扶和救助等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制度。第三,立足于公安工作本职,建立和完善以“现场办公活动”为载体的定期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制度。因此,建立和完善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工作制度,就显得十分重要。

3.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所谓群众工作方法,是指体现群众工作思想、形成群众工作模式并达成群众工作目标的群众工作程序体系。一是改进联系群众的工作方法。二是改进宣传动员群众的工作方法。三是改进组织群众的工作方法。

(三)研究犯罪活动规律,构建预防犯罪的调控机制

1.建立预防犯罪宏观调控机制。社区警务理论认为,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对犯罪行为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也就是说产生犯罪的根源在于社会,在于社会的条件、社会的文化、社会的环境等方面。因此说,解决犯罪问题的根本出路必须从社会这个大吓境中去社区警务建设研究探究,从宏观上进行调节和控制。

(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变社会条件。(2)大力倡导主流文化,改变文化氛围。

(3)开展环境预防设计,改变社会环境。

2.完善预防犯罪微观调控机制。犯罪的发生是犯罪因素对犯罪主体影响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犯罪因素包含了犯罪动机、犯罪时空条件、犯罪侵害的客体三个方面,当犯罪的三个因素同时存在时,犯罪的行为就会发生。因此,预防犯罪的微观调控机制,就是要改变和切断犯罪因素与犯罪主体间的传感关系,从而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当前完善预防犯罪的微观调制机制,重点是就是要加强犯罪动机抑制系统、犯罪时空控制系统、被害人防护系统三个方面的建设。(1)立足于社区重点人群,完善犯罪动机抑制系统。(2)立足于社区重点部位,完善犯罪时空控制系统。(3)立足于犯罪侵害对象,完善被害人防护系统。

(四)增强公安发展意识,建立社区警务保障机制

1.建立社区民警教育培训机制。提高社区民警的素质,是做好警务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当前建立社区民警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首先,要提高对社区民警素质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建立健全社区民警教育培训的工作机制。再次,要加强对社区民警教育培训工作的检查和监督。

2.建立社区警务监督制约机制。社区警务工作包罗万象,涉及到群众工作、人口管理、执法办案等诸多方面,不仅要求民警要有较强的自觉意识、责任意识,还要求民警要有较高政策理论水平和法律法规的常识以及执行政策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加强监督制约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这不仅关系到公安队伍建设,关系到党的群众路线,更关系到社区警务实施的有效性。所以说,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是当前进一步推进社区警务工作的重要保障。目前在建立监督制约机制的工作中,要重点突出对社区民警群众工作,执法办案的监督,严防出现影响警民关系以及伤害群众感情的恶性案件发生。

3.建立社区警务法律保障机制。市场经济是一个法制社会的经济,政府部

门开展的一切事务都要依据法律。社区警务建设研究公安机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行社区警务战略,虽然根本的目的在于遏制案件的发生,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但是,在法制不断完善和走向成熟的特定历史时期,实施社区警务,尤其是在挖掘利用社区资源、改造诱发犯罪的社会环境等方面,必然会触及到一部分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引发法律争端。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必须带头遵守法律,提高法律的自觉意识。当前建立社区警务法律保障机制,要重点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对事关全局的大问题,要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立法或政府出台规章的依据,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法治建设的要求,从而进一步推进社区警务的法治化进程。

六.总结

社区警务作为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警务理念,必然对原有的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乃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所形成的警务工作模式、方法特别是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从深层意义上讲,它是一场警务工作理念与方法的重大变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社区警务发展模式必须紧紧围绕社区的稳定发展这一中心策略,联系实际,寻求不断发展。

本文利用社区警务的有关理论知识,对应该如何进行社区警务发展模式的建设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思考。由于全面进行社区警务建设所需政策指导的复杂性,加上笔者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研究时间所限,对有些问题的思考认识还不够深,有些对策的可行性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

在此,笔者抱着学习的态度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以求教于大方。

参考文献:

1.《中外社区警务》鲍遂献汪凡中国社会出版社

2.《社区警务论》张兆瑞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3.《最新社区警务建设与规范化管理》谭井权光明日报出版社

4.《警察文化的功能及其塑造》李书方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校学报

5.《中国社区警务研究》李忠信群众出版社

6. 《犯罪学》宋浩波郝宏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行政助理工作总结下一篇:运营助理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