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实验室范文

2023-11-08

物联网实验室范文第1篇

物联网 (Internet of Things, IOT) 被看成通过射频识别 (RFID) 、无线传感器网络 (WSN) 、互联网等网络技术, 将任何物品彼此之间连接起来, 并由此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在这个特殊网络中, “物”并不单指一般的物理实体, 包括应用系统在内的特殊事物也属于该范畴[1]。网络的范围也从互联网进行了拓展, 包括了互联网、无线传感网络等各种信息网络。而物与物之间的连接更是区别于传统的互联网, 而是通过射频、传感器等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信息的交互。

从技术的层面去看, 物联网是现有互联网的扩展。原有的互联网主要是通过有线或是无线网络将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大型网络, 但是更多地仅限于计算机或是其他能够联网的终端设备。而物联网中连接的事物不再有任何的限制, 同时连接的手段更加丰富, 更多地利用智能感应装置进行信息的交互与处理的智能网络。

从应用的层面去看, 互联网满足了人们的沟通以及资源共享的需求,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查阅书籍、资料, 而是可以非常方便地在网络中得到所需要的信息或是线索, 但是这些信息通常都需要人工预先进行信息的整理。物联网对获取信息的途径再次进行了扩展, 可以让事物“自动”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换, 大大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时效性。物联网与现有互联网的结合, 更是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

1 层次结构

物联网中的事物要想能够进行信息交互以及信息处理, 必须经过三个阶段。首先是信息的采集阶段, 即利用射频、传感器等技术手段来获取物体的基本信息;其次是信息的传输阶段, 将信息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或是物与物相互之间进行传输;最后是智能处理, 是将采集的海量数据与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 并由此作为对物体实现智能化控制的依据。

当前物联网被公认为有三个层次, 分别对应三个阶段, 即最底层是感知层用来数据的采集, 第二层是网络层用来数据的传输, 最上层是应用层用来实现具体行业的具体应用 (如图1) 。

(1) 感知层:通过射频、摄像头、GPS、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采集物体的信息, 用于达到识别物体的目的, 并通过与网络层的连接, 将信息数据发送到网络层。

(2) 网络层:通过互联网、通信网等各种网络媒介将从感知层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与传递, 在该层中会建立网络融合、信息处理等管理中心, 并将已经处理好的数据传输给应用层。

(3) 应用层:将物联网与具体的行业进行结合, 根据所收集并处理的数据实现对事物控制的智能化, 若在行业中深入结合物联网, 还可实现行业的广泛智能化。

2 物联网实现的主要技术

物联网的主要技术包括R F I D装置、WSN网络, 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行业应用软件等。其中底层设备感应芯片的开发最为重要, 直接影响到上层的行业发展。

2.1 RFID技术

2.1.1 概述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 即射频识别, 又叫做电子标签。它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整个识别工作不需要人工进行干预, 并且适应各种环境, 操作快捷简便。又分为长距离与短距离, 前者多应用与交通领域中车辆身份识别而后者多应用与生产厂家跟踪流水线上的物品。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身份识别等领域。

2.1.2 RFID主要发展历程

1941年至1950年, 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 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RFID的理论基础;

1971年至1980年, RFID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 出现了一些早期的RFID应用;

1981年至1990年, RFID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 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

1991年至2000年, RFID技术产品得到广泛采用, 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2001年至今, 人们更加重视RFID技术标准化, 产品种类更加丰富, 成本不断降低, 规模应用行业扩大。

在经历几十年的发展以后, 当前RFID技术理论得到了丰富与完善, 包括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识别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2.1.3 基本RFID系统组成

(1) 基本的RFID系统组成如下。

(1) 标签:又叫射频卡, 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其中包含有内置天线, 可以与射频天线间进行数据通信; (2) 天线:用于在标签与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3) 阅读器:读取标签信息的设备; (4) 主系统:根据所采集的信息, 发出指令信号。

(2) 系统基本流程如下。

(1) 阅读器利用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信号, 射频卡进入天线区域后会产生感应电流, 因此而获得能量而被激活; (2) 射频卡可以将自身信息通过内置天线发送出去; (3) 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后, 经调解器传送到阅读器; (4) 阅读器对接收到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然后送到后台主系统进行处理; (5) 后台主系统再根据逻辑运算, 并针对不同的设定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RFID技术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与射频卡之间实现非接触式双向数据传输, 并具有阅读速度快、无磨损、不受环境影响等优点。

2.2 无线传感网络

2.2.1 概述

无线传感网络 (Wirelesssensor network, WSN) 综合了传感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现代网络、无线通信技术以及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 并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协作地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或监测对象的信息。无线传感网络是把一定数量的传感器任意分布, 在有限时间内, 从某一个传感器获知其他传感器的信息, 同时具有一定的移动能力和动态调整能力。

无线传感网络经历了智能传感器、无线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网络三个阶段。

(1) 智能传感器将计算能力嵌入到传感器中, 这样传感器就具有了数据采集能力以及滤波和信息处理能力。

(2) 无线智能传感器在智能传感器的基础上增加了无线通信能力, 延长了传感器的感知范围, 也由此降低了传感器的工程实施成本。

(3) 无线传感网络则是将网络技术引入到无线智能传感器中, 使传感器不再是单个感知单元, 而是能够交换信息以及协调控制的有机结合体。

2.2.2 发展历程

(1) 第一代传感器网络:具有简单信息信号获取能力, 采用点对点传输、连接传感控制器构成传感网络; (2) 第二代传感器网络:具有获取多种信息信号的综合能力采用串、并接口与传感器相联; (3) 第三代传感器网络:具有智能获取多种信息的传感器, 采用现场总线连接传感控制器, 构成局域网络, 成为智能化传感器网络; (4) 第四代传感器网络:目前成形大量投入使用的产品还没有出现, 采用大量具有多功能多信息信号获取能力传感器, 与传感器网络控制器连接。

2.2.3 通信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结构如图2所示。

(1) 传感节点任意散落在被监测区域内, 进行简单计算并维持互相之间的网络连接; (2) 网络具有自组织的功能, 单个节点经过初始协商, 形成一个传输信息的多条网络; (3) 每个传感网络装备有一个连接到传输网络的网关, 该网关通过传输网络把感测数据从传感区域发送到Internet联系到远程数据库; (4) 最后采集到的数据经过分析后提供给终端用户。

无线传感网络目前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应用、环境科学、医疗健康等领域。

3 物联网的应用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广信息化融合的大背景下, 物联网将拥有广泛的用途, 包括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食品溯源、工业监测等多个领域。物联网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个行业之中, 也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等各种物体中, 然后将“物联网”与现有的互联网整合在一起, 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此基础上, 人类可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 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水平, 改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3.1 食品溯源

当前食品安全已经成为了公众非常关心的一个热点, 在传统的食品流通程序中, 如果终端客户发现食品问题后, 公共安全机构一般很难直接找到源头, 同时要想定位哪个环节出现问题, 又缺乏相应的信息。然后利用物联网可以大大提高追溯的效率。

(1) 食品销售流程是生产厂家→批发中心→区域分配→零售中心→终端客户, 一共五个环节; (2) 在食品上贴上“标签”, 用于标识食品身份; (3) 构建一个食品中心数据库; (4) 在食品流通的每一个环节中使用RFID射频技术, 及时将食品身份数据读入到中心数据库中; (5) 终端用户可以及时向中心数据库查询食品的情况; (6) 公共安全机构也可以根据需要及时查询中心数据库。

与传统的食品流通不同, 在每个环节中利用射频技术及时将食品流通信息录入到中心数据库, 这样一旦食品出现了安全问题, 可以根据中心数据库查询食品流通状况, 并迅速定位出问题的环节, 及时制定相关措施。

3.2 智能交通

在终端节点采用非接触式传感器, 在车辆上配置RFID标签。当车辆进入传感器的监控范围后, 终端节点通过传感器采集车辆的行驶速度等重要信息, 多个终端节点将各自采集并处理的信息进行数据处理, 就可获得道路车流量与车辆行驶速度等信息, 从而为路口交通信号控制提供依据[3]。并且还可以根据终端节点获取路面湿度、光照度、尾气排放等多种信息, 并根据所检测的信息真正实现全方位的智能交通。

3.3 手机支付

利用RFID技术与移动SIM卡相结合, 产生RFID-SIM新卡。该卡既具有普通SIM卡一样的移动通讯功能, 又可以利用在其上的天线与读卡器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从而能够实现手机支付与身份认证功能。利用该功能, 用户的手机功能更加丰富, 除了传统的通信, 上网等功能, 还能够实现“电子钱包”的功能, 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4 结语

在物联网的主要技术体系中, RFID技术体系较为成熟, 尤其是条码技术, 目前已经进入了成长阶段, 技术特点是为物品编码, 通过实现基本的物体识别的功能, 完成物体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传感网目前还一直处于研发阶段, 虽然能够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信息进行处理, 但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商用。未来物联网会进一步制定各种技术的标准体系架构, 完善产业链, 并最终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摘要:物联网把物质世界和数字世界有机连接起来, 实现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 是全球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本文简要说明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 分析了物联网的层次结构, 介绍了主要的两种技术和一些典型的应用。

关键词:物联网,射频识别,无线传感网络

参考文献

[1] 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物联网与自动识别技术[EB/OL].http://www.50cnnet.com/download/2010/0721/2602.html, 2010-6.

[2] 王立建.物联网标准化[EB/OL].http://www.50cnnet.com/download/2010/0721/2602.html, 2010-6.

[3] 史其信.“车联网”-打造智能交通平台[EB/OL].http://www.50cnnet.com/download/2010/0721/2602.html, 2010-6.

物联网实验室范文第2篇

1 重庆发展物联网产业具有突出的技术优势

近年来, 重庆市在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重庆邮电大学物联网联合研发中心、中国移动M2M中心、重庆邮电大学-思科公司绿色科技联合研发中心、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邮电大学物联网研究院、重庆电力公司智能电网研究中心等专业研发机构和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南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支撑下, 承担或参与了20余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目前, 重庆在物联网相关标准制定方面与国际同步、物联网相关技术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前沿。

比如, 重庆邮电大学参与了ISO/IEC JTC1系列传感器网络国际标准的制定, 并作为合作编辑 (co-editor) 负责6N13661提案的编审工作;提交的多个提案被IEEE 802.15.4c/e/g系列标准采纳, 部分关键技术申请了国际专利;参与制定的工业无线标准“WIA-PA”正式发布为IEC/PAS 62601标准文档, 成为工业无线领域三大主流国际标准之一, 申请了10项发明专利, 并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WIA-PA协议栈软件;作为Voting Member参加ISA 100标准制定, 开发了ISA 100.11a协议栈软件和开发测试平台, 核心技术正在形成专利保护群;参与制定的TD-SCDMA移动通信标准是中国自主提出并被国际电联采纳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之一;制定的“EPA (Ethernet for Plant Automation) ”标准是我国工业自动化领域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国际标准。

再如, 设在重庆的中国移动M2M中心定位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面向全国的全网运营支撑中心, 承担全国M2M产品研发、业务演示和终端测试三大职能。并与中国移动研究院共同制订了中国移动所有的M2M规范、标准、业务管理办法。

2 重庆发展物联网产业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

重庆是国内领先的信息敏感材料及器件研发基地和最大的自动化与仪器仪表生产基地。近十年来, 重庆的信息行业得到了飞速发展。特别是随着惠普、思科、富士康、英业达、广达等著名IT企业大规模落户重庆, 使得重庆站在了世界IT产业的前沿。从而为把重庆打造成我国物联网技术与产业高地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比如, 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建有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计划投资8亿元的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功能材料产业化基地已经正式启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所属24所、26所、44所是国内一流的敏感材料、器件及传感器研发与生产企业;中国四联集团是我国最大的自动化与仪器仪表生产企业, 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流动站;重庆前卫仪表的燃气计全国第一、全球第二;重庆智能水表公司的智能水表系列产品用户遍及全国26个省市的300余家水务企业;大唐测控的矿用称重计量系统占据业界半壁江山;重庆信威、大唐新数码等公司的通信产品在业界享有盛誉;重邮信科的TD-SCDMA芯片20余家企业用于生产各类TD终端;重庆大学的遥测遥控、桥梁监测与微机电系统 (MEMS) 产品正在形成规模化生产;重庆邮电大学开发ISA 100.11a协议栈软件将由Intent公司在美国代理销售;重邮-思科绿色科技联合研发中心的IPv6 over WSN/TD系列产品基本定型;落户重庆的中国移动全国M2M运营中心已建成了M2M全网业务平台, 形成了电梯监控、车辆监控、企业安防三大成熟应用服务, 支撑全国700多万用户的业务运行;建在重庆的农信通全国平台已为5000万农信通用户提供服务。

3 重庆制定了一套把物联网培育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措施

物联网作为信息化的最高境界, 其核心是应用、关键是感知。测控技术则在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因此, 重庆把物联网作为实现“两化融合”、发展低碳经济的最佳实现平台, 坚持“技术引领、开放合作、资源整合、产用联动”的方针, 围绕“技术为支撑、应用为牵引、政府为引导、示范为带动”的发展思路, 到2015年把物联网培育成上千亿元规模的重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3.1 坚持技术为支撑, 加大创新平台建设力度

通过设立重大科技专项,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平台。重点支持共性关键技术、行闰应用关键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标准规范的研究;重点开发技术含量高, 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物联网系列产品, 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研发成果。包括整合重庆现有的物联网研发资源, 建设重庆市物联网研究院和一流的物联网工程技术中心。充分发挥重庆被列为五大中心城市的品牌优势, 加快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物联网研发机构, 实现创新资源向重庆汇聚。

3.2 加大政府引导力度, 重点培育产业集群

加大政府引导力度, 培育与引进一批物联网产业的规模企业, 打造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包括组织扶持骨干企业、引进优势企业、培育中小企业、鼓励运营企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等工作。重点是通过选择一批拥有明显优势和鲜明特点的企业, 以项目承接、资本运作、战略联盟和品牌塑造等方式, 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同时, 加快物联网产业园区建设, 重点引进一批拥有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的国内外知名物联网领域相关企业, 通过战略重组、技术转让和协作配套等方式与上下游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

3.3 强化应用示范, 激发和引导应用需求

通过政府支持, 启动一批典型应用示范工程, 激发和引导物联网的应用需求, 并使重庆率先在我国成为“智能城市”。在经济领域, 重庆将围绕“两化融合”和“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 重点建设智能工业、智能电力和智能物流等应用示范工程;在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 重庆将围绕“五个重庆”建设的需要, 以提高公共管理水平、重大突发事件响应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 以传感网与TD-SCDMA等3G网络融合应用为突破口, 重点建设智能交通、智能安保、智能环保、智能城区、智能医护等示范应用工程。

3.4 优化服务体系, 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

物联网实验室范文第3篇

摘 要:在分析物联网信息安全性基础上,提出当前物联网安全威胁存在的几个方面,提出了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可信接入的基本描述,希望能对于今后构建物联网信息安全技术体系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物联网;信息安全;安全性分析;安全体系

当前,在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中涉及到RFID技术,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物联网安全相关问题。正如互联网一样,物联网也有着双刃剑的作用,具有实时交互特点的物联网,其在实现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交互中,能够体现出数据感知的无处不在特点,能够进行信息处理的智能化和无线处理。推广和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明显增强经济效益,但是,无线传输在物联网时代为最为主要等特点,所以,关系到物联网体系安全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保证公开场所的无线信号免于干扰,且不被窃取。人们社会的发展和大规模的物聯网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紧密联系,如果物联网安全出现一定问题,将会导致交通瘫痪、商店停业、工厂停工,这些都会导致社会的混乱,另外,在公民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以及国家和企业的安全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在上述环境下,物联网发展和推进过程中,则应该注意保证物联网信息的隐私性和安全性,防止个人信息和企业信息的丢失或者盗用问题[1-2]。本文主要对于物联网安全性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力求能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有效提高物联网安全防护水平,在分析物联网安全威胁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结构。

2 物联网安全性分析

除去互联网一般的网络安全威胁外,物联网还具有自身的特殊安全问题。物联网缺乏一定的对于设备的有效监控,仅有数量庞大、集群度高的设备构成,其特有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4]。

一是,重放攻击:在这种方式中,信息已经传递给阅读器在物联网标签体系中无法有效得到证明,已认证的身份则能够被攻击者所获得,保证相关的服务再次获得。

二是,节点攻击。在这应用中,相关的危险、复杂和机械性工作可以取代人在物联网中完成,因此,大多在无人监控场景中部署物联网的感知节点。所以,这类设备能够被攻击者容易接触道,或者机器的软硬件可以通过本地操作进行更换,造成网络安全问题。另外,冒充合法节点也是攻击者一种手段,能够越权享受服务。所以,造成大量的恶意节点和损坏接节点在物联网中存在。

三是,标识数据的泄漏或者篡改。对于攻击者来说,一方面能够造成物品服务不能使用,这是由于破坏了标签数据。另一方面,通过伪造或者窃取标识数据,就能够有效获得相应服务,可以进行下一步的攻击。

四是,拒绝服务攻击:DNS的安全隐患同样在物联网ONS中存在,比如,包括通过ONS服务进行的中间攻击放大器方法进行其他节点或者主机的攻击方法,利用ONS漏洞而出现的拒绝服务器攻击等问题。另外,对于按照集群方式存在的数量庞大的物联网节点来说,网络拥塞情况会在进行数据传播过程中出现,这就造成服务攻击的拒绝情况。攻击者可利用相关的Hello信息,采用相关的通信机制中的虚假路由、优先级策略等方式下的协议漏洞可以产生拒绝服务攻击。

五是,权限提升攻击法。在这种方法中,攻击者能够合理利用协议中存在的脆弱性以及其他楼栋,获得高级别的服务,甚至还能有有效对于物联网其他节点的运行进行有效控制。

六是,隐私安全。在此网络中每个人以及每件物品都会随时出现在未来的物联网中,能够被随地随时的感知,这就对于数据信息的隐私性和安全性提出很高要求,这种环境中的互联网信息的安全性问题则被大大重视,这也是在物联网业务推进过程中需要进行突破的关键技术之一,做好有效防止企业信息和个人信息的丢失或者被他人盗用等。

七是,业务安全。在此方面,区别于传统的认证方式。在网络层的认证中,主要对于网络层的身份鉴别进行负责,业务层的身份鉴别则是在业务层认证中完成,这两方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对于物联网来说,机器在大多数情况下则具有专门的用户。所以,物联网中的业务应用则是紧紧和网络信息相连。对于不可缺少的网络层认证来说,业务层的认证机制则需要一定重新考虑,显得不在是必须的。可以在充分考虑到业务的安全敏感程度进行设计,还需要考虑物联网业务的提供方的因素。

在物联网中的安全属性主要包括相关的可用性、Accountability、完整性和机密性等,可以从常用的物联网中涉及到的具有安全威胁的安全属性分析表中进行相关的分析。

3 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分析与思考

3.1 横向防御体系分析

在物联网的横向体系中,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主要有安全计算环境、物理安全、安全管理中兴、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和应急响应恢复和处置等。其中,基础问题则是物理安全,核心问题则是中心管理下的三重保护问题,保障则包括应急响应处理和恢复。计算机环境内部的安全保护则是在安全计算环境子系统中实现;网络传输和数据信息交换中的涉及到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的安全保护则是在安全通信子系统中所实现;出入区域的边界的数据流量控制问题则是在安全区域边界子系统中进行实现;系统资源的配置、管理和运行控制则是在系统管理子系统进行实现;分布在系统中各个组件的安全审计策略以及集中机制的管理则是通过安全审计子系统实现;系统的客体和主体的统一标记以及主体相关的授权管理,还有就是相关的分布式安全机制、系统安全策略管理是由安全管理子系统所实现。在具体的安全体系中的安全技术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安全计算机环境中,主要包括授权管理(PMI/PKI系统),自主/强制/角色访问控制、感知节点身份鉴别、感知节点安全防护(节点失效识别、恶意节点)、数据完整性和保密性、标签数据源的可信性、系统安全审计、EPC业务认证等;

二是,在物理安全中,主要包括环境安全(防潮、防火、防雷、监控、报警系统、消除静电装置)、物理控制访问、EPC设备安全、以及电磁屏蔽安全等方面;

三是,在安全通信网络中,主要包括传输安全(数字签名、消息摘要以及加密控制)以及链路安全(逻辑隔离以及物理专用);

四是,安全区域边界中,主要包括节点完整性(恶意代码防范、入侵行为、防护非法外联)、边界审计、信息安全交换(指令数据和内容数据的相关分离处理,单项传输数据信息)、节点控制(节点设备认证和网络控制访问)、边界审计等。

五是,应急响应恢复和处理中,这方面则主要包括应急机制、安全事件处理分析、故障恢复、容灾备份等。

六是,在信息安全管理中心中,主要包括安全监测系统(EPC数字取证、违规检查、入侵检测)、业务与系统管理(EPCIS管理、资源配置、业务准入控制)、安全管理(異常与报警管理、授权管理、审计管理和EPC策略管理)。

3.2 纵深防御体系探讨

在网络空间中,根据保护对象的防护范围以及重要程度,物联网能够进行多个层次的划分,不同的安全技术采用在不同的层次中。当前,互联网就是物联网的基础。所以,纵深防御根据保护范围划分为以下几种方式,区域防护、边界防护、节点防护和核心防护。在核心防护中,主要包括内核防护和应用防护两种。在物联网的边界防护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第一,单个应用边界可以表示为物联网边界,也就是指各个感知节点和核心处理层之间的相应边界,比如,包括智能家居控制中心和路途中汽车,以及居室内部的洗衣机之间的边界,也可以为互联网和传感器之间的边界;另外,物联网边界还包括不同业务应用之间存在的边界问题,比如,感知工业和感知电力之间的业务应用的相关边界;第二,比边界更小的范围则是防护问题,这仅仅涉及到单个业务应用内的区域问题,比如,相关的安全管理的中心区域问题;节点防护则是包括一台服务器或者感知节点的相关防护问题,具体包括对于系统安全漏洞的消除,以保障系统的健壮性;对于所谓的核心防护来说,可以针对具体的用户或者节点,也是为具体的安全技术,或者还是包括操作系统内的内核防护问题,具有最大的攻击强度,能够有效对于核心安全进行保证。

3.3 物联网安全技术

物联网涉及到安全技术多达40多种,这里主要分析可信接入技术。所谓可信接入技术,为了能保证系统各个可信平台之间能够满足相应的特定安全策略,在通信网络过程中的不同可信计算机平台之间进行相互认证操作。为了更为有效确定设备属于特定安全区域的内部设备,对于操作系统版本和硬件检查都应该由每个可信计算机平台在启动时进行检查,判断操作系统是否为可信操作系统。进行用户登录并执行相应的具体安全程序以后,用户所属的安全域则能够通过可信认证将此进行确定,同时,在进行连接用户和外界的通信网络中,可以把相关信息发送给对方。通信网络连接另一端则应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判断,确定相关的通信网络是否进行连接,以及相关的通信网络连接过程中的流向控制问题,要求在相关的信息标识通信网络连接相关的客体和主体中在接入端进行主体和客体的连接。

在安全计算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之间利用可信接入连接,能够实现可信安全策略管理机制的相应的单向信息流动处理,包括从安全计算环境和安全管理中心两方面;对于安全计算环境和安全审计/监测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可信接入实现,使得安全计算环境中的监测机制到安全审计的单向流动信息得以实现。用户在安全计算环境中,则不能有效对于安全管理中心进行攻击,也不能从监测、审计中心进行信息的窃取。

4 结束语

分析物联网信息安全要求的特点,其主要的“所有权”为机器或者物的特性要求要高于处理文本为主的互联网,在分析物联网安全性基础上,提出物联网安全技术体系,分别从多个江都进行防护,最后,重点给出了可信接入的基本描述,希望能够起到对于物联网安全基础设施框架以及扩展新的安全需求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玉砚,刘卓华,李强.一种面向3G接入的物联网安全架构[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0(z2).

[2]任伟.物联网安全架构与技术路线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2(05).

[3]查晓颖.面向3G接入的物联网安全架构[J].软件导刊,2014(08).

[4]赵娜.移动通信在物联网中的研究和应用[J].电大理工,2013(04).

作者简介:吴黎琴(1982.10-),女,湖北潜江人,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应用。

作者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武汉 430205

物联网实验室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联网;烟草行业;产业发展;启示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使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监控处于庞大网络中的物品运行情况,从而实现对物的智能化、精确化管理与操作。通过基于互联网的人与物的沟通,基于现代综合技术的人与物的智能化交流,物联网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和下一个“万亿级”产业,被许多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但国际标准、关键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使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烟草行业以其独特的优势,物联网获得较好应用得到启示,物联网产业发展可以从特定行业的推广应用入手,从中获得产业发展的宝贵实践经验,并提升物联网的自主研发能力,进而获得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优势,最终达到加快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目的。

1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物联网所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得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将物联网产业发展作为本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纷纷抛出物联网相关信息发展战略规划。Intel,Microsoft,IBM等著名企业都纷纷开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Jasper Wireless,Wyless等专业物联网服务提供商和提供M2M业务的Voda-fone,AT&T等国际电信运营商,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能物流智、环境保护与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应用和发展。我国也提出“感知中国”的构想,部分省市出台物联网发展规划。

尽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极佳前景毋庸置疑,但纵观各国物联网发展的现状,大多是特定企业或科研机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的局部尝试,当前全球物联网产业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制约因素和发展问题体现在下列方面:①标准化问题。物联网标准都还处于研究制定阶段,而且标准的制定通常又涉及各方利益的博弈和协调,制定过程极其复杂,标准难以统一,制约了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②商业模式问题。产业链较为零散,缺乏推动行业物联网的主导力量,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摊问题难以达成共识,难以形成共赢的、规模化的产业链,使物联网技术难以得到广泛推广的应用。③成本问题。一方面是研发成本高,小企业难以参与;另一方面是实现远距离扫描的标签、解读器等应用器件的成本高,增加了应用成本。④行业壁垒问题。壁垒是物联网技术推广的巨大难题,要发展物联网应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打破行业、地区、部门之间的壁垒。⑤信息安全问题。一旦网络被非法入侵,破坏了信息的合法有序使用,可能导致人们的生活、工作完全崩溃。

2 物联网在烟草行业的应用

尽管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瓶颈,但国际竞争刻不容缓,对物联网的应用也并非绝无可行。从单一行业来看,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构建行业内的物联网应用模式。中国烟草物联网的实践就展示了单一行业发展物联网的极佳前景。

2.1 中国烟草行业对物联网的成功尝试

国家烟草专卖局(总公司)提出烟草物联网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完整统一、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国烟草物联网。烟草商业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了数字仓储管理系统,对烟草商业企业卷烟仓储进销存和分拣配送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并采用电子标识、电子标签(RFID)等技术进行准确数字化货位定位管理,同时,应用RFID托盘有效地实现了同城卷烟物流的信息共享和系统无缝对接。在烟草商业物流配送中普遍应用了GPS技术实现线路优化和车辆实时调度等功能;在仓储监控等方面也应用传感物联网技术。

在物流配送方面。江苏烟草应用高清摄像头、温控器等感知、识别设备,对卷烟生产打码、传输、仓储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和对卷烟仓库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指标进行识别;建立生产仓储监控系统、工商卷烟物流在途信息系统、工商卷烟运输托盘系统和工商仓储信息共享系统等四个互相关联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可靠传递。利用工商卷烟物流在途信息系统,使烟草工业、商业双方能够实时对在途卷烟进行监测,对车载信息及时收集,迅速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

在仓储管理方面。北京烟草物流中心实行 “一库式仓储分拣、接力配送、低成本和高效率运行”的管理模式,通过采用国内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卷烟自动分拣系统,使北京烟草物流中心实现了作业的现代化、管理的数字化及全市范围内集中统一管理下的仓储、分拣和配送的自动化。

在烟叶种植方面。湖南郴州烟草建立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通过识别装置、传感器、自动剪叶机等设备,使烟叶生产实现了监控集成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还被运用在烟叶工场远程监控管理领域,实现了实时传感采集、历史数据存储、智能分析与远程联动控制等功能,对烟叶生长实施精确干预、人工调节,及时精准地满足烤烟生长对各项环境指标的要求。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采集基地内湿度、光照、土壤养分等烤烟生长环境的数据;通过电脑或3G手机操作,可以远程指挥基地内的灌溉、通风等设施。

2.2 烟草行业物联网应用发展规划

烟草行业在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物联网技术的实践和试点,再利用行业的体制优势将各试点的经验向全行业推广开来,通过行业的统筹安排和有力组织,形成封闭运行、标准统一、实用先进、完整的物联网体系。根据《烟草行业物联网总体框架与卷烟物流物联网规划》,到2013年,中国烟草基本完成卷烟物流物联网建设。实现对卷烟物流资源(包括卷烟条、件、周转箱、托盘、车辆、叉车、仓储、货位、分拣等)的全面感知、确保卷烟物流资源始终处于可知、可控、可信状态;实现对卷烟物流作业流程(包括卷烟生产、出入库、分拣、配车、运输等业务流程)的全面优化,确保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实现卷烟物流基础管理(费用、成本、环境、安全、质量等)的精细化,确保卷烟物流的经济实用性和高效性,最终达到卷烟成品物流作业可视化、流程最优化和管理智能化目标。到2014年,将基本完成烟草行业资产(主要指卷烟生产制造)和烟叶物联网建设,实现对行业重要资源和烟叶生产、初烤、复烤过程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到2015年,将基本建成全行业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国烟草物联网。实现对整个烟草产业链(包括烟叶种植、烤烟、制丝、卷烟生产、仓储、运输、营销、服务等)的全面贯穿,实现烟草行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基本建设成 “全面感知、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面提升”的中国烟草物联网。

3 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启示与政策建议

尽管我国物联网发展起步较早,许多关键技术也跻身世界前列,但在信息化基础、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竞争劣势,要想在国际竞争上占得先机,就必须找到我国的产业发展优势。而中国烟草行业利用专卖专营的体制优势,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很好尝试。

3.1 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启示

烟草行业之所以可以率先打造一个相对完整的物联网,其优势在于:

一是有完整的产业供应链。烟草行业整个产业链(包括烟叶种植、烤烟、制丝、卷烟生产、仓储、运输、营销、服务等)统一集中在国家烟草专卖局(总公司)的管理下,便于统一技术标准以及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由于技术应用于整个行业,研发和使用的单位成本将大大降低。

二是有扎实的信息化基础。全行业地面通信骨干网已建成并全网投入运行,国家烟草专卖局与各直属单位及所属卷烟厂、分公司、烟机厂和进出口公司之间有600多个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入网率达到100%;各直属单位与所属单位的联网率达到96%。

三是有闭环运作的特点。烟草行业采取行业内封闭式的运作模式,网络模块结构比较清晰,便于统一规划。同时,烟草行业安全认证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初步形成。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模式作为支撑,技术标准的统一要靠强有力的主导力量,形成主导力量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美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起极力推广使用TCP/IP协议连接因特网,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电脑通过TCP/IP协议接入因特网,以及越来越多的商业信息通过因特网传递,TCP/IP协议的不可替代性也不断增强,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热衷于接入因特网,并逐步成为全球用户普遍遵循的网络协议。结果尽管TCP/IP协议与国际标准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却比国际标准更有影响力、更有市场价值。由此看来,就物联网发展的现状而言,物联网技术应用是争取话语权的首要途径。

我国烟草行业的特殊体制使产业链基本完整,这是许多发达国家极少有的情况。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这种体制优势,率先在像中国烟草类似的行业中构建系统的物联网,这对于我国物联网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占据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RFID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运用越广,市场的号召力越大,市场依赖程度相应越强,同时,提高全社会对物联网这种新兴事物的认知,为实现普遍应用打下良好的市场基础。

二是有利于技术的不断成熟。烟草物联网的大多数技术尽管为中国烟草自有,但主要是通过与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的合作实现的,在合作过程中,物联网的运营商将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对于我国突破物联网技术瓶颈十分有益。

三是有利于提升技术标准的市场价值。通过运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发展,使这些技术标准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运用。这些标准还将辐射到烟农、卷烟零售商和广大卷烟消费者,由此产生的市场影响力可见一斑。中国作为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些技术及标准的应用将为中国在国际标准谈判中获得重要优势。

3.2 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要积极鼓励产业链比较完整的行业先行试点。中央政府采取“试点先行、各个击破”的方式,对产业链比较完整的行业的物联网实行试点,实行优先发展战略。试点的对象主要针对有条件的大型国有企业或以国有控股为主的行业,充分利用这些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力量,对他们的物联网进行优先开发应用。

第二,要加大对试点行业或企业的扶持力度。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机构应当将技术、项目和资金向试点行业进行适度的倾斜,使各试点行业的物联网体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的特点。同时,要协调主要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组织好应用型技术的攻关。对试点行业的技术需求建立帮扶机制,为试点行业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

第三,要整合各试点行业或企业的物联网资源。建立数据库,及时掌握各行业或企业物联网发展的动态。发挥好国家“ 物联网” 标准工作组的作用,在试点行业或企业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和运用过程中确保技术标全面统一,切实提升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何积丰.Cyber-physical systems[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0,6(1):25-29.

[2]郎为民.初识物联网[J].电信快报,2011(1).

[3]孙克武.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产业发展研究[J].河北企业,2010(11).

[4]梅海青.烟草物流的发展思路探讨[J].物流技术.2010(12).

[5]梅海青.RFID在烟草物流中的应用浅析[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9(7).

[6]潘昵琥、顾华江.探索物联网状态下的烟草商业物流配送体系建设[N].东方烟草报,2010-12-5.

[7]李倩.物联网:“卷烟上水平”的新引擎[N].东方烟草报,2011-2-3.

[8]汤元来.建设完整统一、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国烟草物联网[J].中国烟草,2010(6).

物联网实验室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联网;烟草行业;产业发展;启示

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使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监控处于庞大网络中的物品运行情况,从而实现对物的智能化、精确化管理与操作。通过基于互联网的人与物的沟通,基于现代综合技术的人与物的智能化交流,物联网对经济和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和下一个“万亿级”产业,被许多国家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但国际标准、关键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使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烟草行业以其独特的优势,物联网获得较好应用得到启示,物联网产业发展可以从特定行业的推广应用入手,从中获得产业发展的宝贵实践经验,并提升物联网的自主研发能力,进而获得产业发展的国际竞争优势,最终达到加快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目的。

1 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物联网所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得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都将物联网产业发展作为本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纷纷抛出物联网相关信息发展战略规划。Intel,Microsoft,IBM等著名企业都纷纷开展无线传感器网络方面的研究,Jasper Wireless,Wyless等专业物联网服务提供商和提供M2M业务的Voda-fone,AT&T等国际电信运营商,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能物流智、环境保护与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推进物联网产业的应用和发展。我国也提出“感知中国”的构想,部分省市出台物联网发展规划。

尽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极佳前景毋庸置疑,但纵观各国物联网发展的现状,大多是特定企业或科研机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的局部尝试,当前全球物联网产业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制约因素和发展问题体现在下列方面:①标准化问题。物联网标准都还处于研究制定阶段,而且标准的制定通常又涉及各方利益的博弈和协调,制定过程极其复杂,标准难以统一,制约了物联网的规模化发展。②商业模式问题。产业链较为零散,缺乏推动行业物联网的主导力量,利益分配和成本分摊问题难以达成共识,难以形成共赢的、规模化的产业链,使物联网技术难以得到广泛推广的应用。③成本问题。一方面是研发成本高,小企业难以参与;另一方面是实现远距离扫描的标签、解读器等应用器件的成本高,增加了应用成本。④行业壁垒问题。壁垒是物联网技术推广的巨大难题,要发展物联网应用,最大的问题是如何打破行业、地区、部门之间的壁垒。⑤信息安全问题。一旦网络被非法入侵,破坏了信息的合法有序使用,可能导致人们的生活、工作完全崩溃。

2 物联网在烟草行业的应用

尽管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瓶颈,但国际竞争刻不容缓,对物联网的应用也并非绝无可行。从单一行业来看,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构建行业内的物联网应用模式。中国烟草物联网的实践就展示了单一行业发展物联网的极佳前景。

2.1 中国烟草行业对物联网的成功尝试

国家烟草专卖局(总公司)提出烟草物联网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完整统一、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国烟草物联网。烟草商业企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了数字仓储管理系统,对烟草商业企业卷烟仓储进销存和分拣配送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并采用电子标识、电子标签(RFID)等技术进行准确数字化货位定位管理,同时,应用RFID托盘有效地实现了同城卷烟物流的信息共享和系统无缝对接。在烟草商业物流配送中普遍应用了GPS技术实现线路优化和车辆实时调度等功能;在仓储监控等方面也应用传感物联网技术。

在物流配送方面。江苏烟草应用高清摄像头、温控器等感知、识别设备,对卷烟生产打码、传输、仓储等各环节进行全程监控和对卷烟仓库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指标进行识别;建立生产仓储监控系统、工商卷烟物流在途信息系统、工商卷烟运输托盘系统和工商仓储信息共享系统等四个互相关联的信息化系统,实现了信息的可靠传递。利用工商卷烟物流在途信息系统,使烟草工业、商业双方能够实时对在途卷烟进行监测,对车载信息及时收集,迅速有效解决出现的问题。

在仓储管理方面。北京烟草物流中心实行 “一库式仓储分拣、接力配送、低成本和高效率运行”的管理模式,通过采用国内第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卷烟自动分拣系统,使北京烟草物流中心实现了作业的现代化、管理的数字化及全市范围内集中统一管理下的仓储、分拣和配送的自动化。

在烟叶种植方面。湖南郴州烟草建立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通过识别装置、传感器、自动剪叶机等设备,使烟叶生产实现了监控集成化、智能化。物联网技术还被运用在烟叶工场远程监控管理领域,实现了实时传感采集、历史数据存储、智能分析与远程联动控制等功能,对烟叶生长实施精确干预、人工调节,及时精准地满足烤烟生长对各项环境指标的要求。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采集基地内湿度、光照、土壤养分等烤烟生长环境的数据;通过电脑或3G手机操作,可以远程指挥基地内的灌溉、通风等设施。

2.2 烟草行业物联网应用发展规划

烟草行业在产业链各个环节进行物联网技术的实践和试点,再利用行业的体制优势将各试点的经验向全行业推广开来,通过行业的统筹安排和有力组织,形成封闭运行、标准统一、实用先进、完整的物联网体系。根据《烟草行业物联网总体框架与卷烟物流物联网规划》,到2013年,中国烟草基本完成卷烟物流物联网建设。实现对卷烟物流资源(包括卷烟条、件、周转箱、托盘、车辆、叉车、仓储、货位、分拣等)的全面感知、确保卷烟物流资源始终处于可知、可控、可信状态;实现对卷烟物流作业流程(包括卷烟生产、出入库、分拣、配车、运输等业务流程)的全面优化,确保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实现卷烟物流基础管理(费用、成本、环境、安全、质量等)的精细化,确保卷烟物流的经济实用性和高效性,最终达到卷烟成品物流作业可视化、流程最优化和管理智能化目标。到2014年,将基本完成烟草行业资产(主要指卷烟生产制造)和烟叶物联网建设,实现对行业重要资源和烟叶生产、初烤、复烤过程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到2015年,将基本建成全行业全面感知、互联互通、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国烟草物联网。实现对整个烟草产业链(包括烟叶种植、烤烟、制丝、卷烟生产、仓储、运输、营销、服务等)的全面贯穿,实现烟草行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高度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基本建设成 “全面感知、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面提升”的中国烟草物联网。

3 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启示与政策建议

尽管我国物联网发展起步较早,许多关键技术也跻身世界前列,但在信息化基础、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竞争劣势,要想在国际竞争上占得先机,就必须找到我国的产业发展优势。而中国烟草行业利用专卖专营的体制优势,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很好尝试。

3.1 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启示

烟草行业之所以可以率先打造一个相对完整的物联网,其优势在于:

一是有完整的产业供应链。烟草行业整个产业链(包括烟叶种植、烤烟、制丝、卷烟生产、仓储、运输、营销、服务等)统一集中在国家烟草专卖局(总公司)的管理下,便于统一技术标准以及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由于技术应用于整个行业,研发和使用的单位成本将大大降低。

二是有扎实的信息化基础。全行业地面通信骨干网已建成并全网投入运行,国家烟草专卖局与各直属单位及所属卷烟厂、分公司、烟机厂和进出口公司之间有600多个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入网率达到100%;各直属单位与所属单位的联网率达到96%。

三是有闭环运作的特点。烟草行业采取行业内封闭式的运作模式,网络模块结构比较清晰,便于统一规划。同时,烟草行业安全认证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初步形成。

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有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模式作为支撑,技术标准的统一要靠强有力的主导力量,形成主导力量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美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起极力推广使用TCP/IP协议连接因特网,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电脑通过TCP/IP协议接入因特网,以及越来越多的商业信息通过因特网传递,TCP/IP协议的不可替代性也不断增强,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家热衷于接入因特网,并逐步成为全球用户普遍遵循的网络协议。结果尽管TCP/IP协议与国际标准并不完全一致,但它却比国际标准更有影响力、更有市场价值。由此看来,就物联网发展的现状而言,物联网技术应用是争取话语权的首要途径。

我国烟草行业的特殊体制使产业链基本完整,这是许多发达国家极少有的情况。因此,我们要利用好这种体制优势,率先在像中国烟草类似的行业中构建系统的物联网,这对于我国物联网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占据竞争优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RFID等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技术运用越广,市场的号召力越大,市场依赖程度相应越强,同时,提高全社会对物联网这种新兴事物的认知,为实现普遍应用打下良好的市场基础。

二是有利于技术的不断成熟。烟草物联网的大多数技术尽管为中国烟草自有,但主要是通过与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的合作实现的,在合作过程中,物联网的运营商将不断提高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对于我国突破物联网技术瓶颈十分有益。

三是有利于提升技术标准的市场价值。通过运用我国自主研发的传感器网络接口、标识、安全、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融合发展,使这些技术标准在行业内得到广泛运用。这些标准还将辐射到烟农、卷烟零售商和广大卷烟消费者,由此产生的市场影响力可见一斑。中国作为巨大的消费市场,这些技术及标准的应用将为中国在国际标准谈判中获得重要优势。

3.2 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第一,要积极鼓励产业链比较完整的行业先行试点。中央政府采取“试点先行、各个击破”的方式,对产业链比较完整的行业的物联网实行试点,实行优先发展战略。试点的对象主要针对有条件的大型国有企业或以国有控股为主的行业,充分利用这些企业在产业链中的主导力量,对他们的物联网进行优先开发应用。

第二,要加大对试点行业或企业的扶持力度。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机构应当将技术、项目和资金向试点行业进行适度的倾斜,使各试点行业的物联网体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先进性的特点。同时,要协调主要网络运营商、软件开发商组织好应用型技术的攻关。对试点行业的技术需求建立帮扶机制,为试点行业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技术问题。

第三,要整合各试点行业或企业的物联网资源。建立数据库,及时掌握各行业或企业物联网发展的动态。发挥好国家“ 物联网” 标准工作组的作用,在试点行业或企业的物联网技术研发和运用过程中确保技术标全面统一,切实提升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标准的市场价值。

参考文献:

[1]何积丰.Cyber-physical systems[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10,6(1):25-29.

[2]郎为民.初识物联网[J].电信快报,2011(1).

[3]孙克武.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产业发展研究[J].河北企业,2010(11).

[4]梅海青.烟草物流的发展思路探讨[J].物流技术.2010(12).

[5]梅海青.RFID在烟草物流中的应用浅析[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9(7).

[6]潘昵琥、顾华江.探索物联网状态下的烟草商业物流配送体系建设[N].东方烟草报,2010-12-5.

[7]李倩.物联网:“卷烟上水平”的新引擎[N].东方烟草报,2011-2-3.

[8]汤元来.建设完整统一、先进实用、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中国烟草物联网[J].中国烟草,2010(6).

上一篇: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下一篇:独立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