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环境论文范文

2023-03-05

经济与环境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经济;环境保护;环保意识

前言:农村环境是农村经济、政治发展的关键场所,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以养殖和农业生产为主,牲畜粪便、农药化肥及秸秆焚烧等要素,对农村水环境、土壤环境及空气环境造成破坏,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应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环境现状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养殖业产生的牲畜粪便及农村生活污水,会引发水污染;农业生产使用的农药化肥,会引发土壤污染;农业生产焚烧的秸秆,会引发空气污染。同时,部分农村地区建有工厂,排放的污水和废气也会污染环境。在农村规划管理中,部分基层政府存在“重发展、轻保护”的问题,加剧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失衡现象,问题成因包括以下三项:

第一,环保意识薄弱,在部分农村地区,无论是基层政府工作人员,还是农村居民,普遍存在环保意识薄弱问题,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以农村经济建设为工作重点,农村居民以自身收入提升为关注重点,忽略了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失衡[1];第二,环保投入不足,因缺乏环保意识,部分农村地区在环境保护资金投入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和农村经济发展相比,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数量与质量均处于较低水平;第三,农村经济规划不合理,部分政府部门在经济规划时,未考虑项目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农村地区大力发展污染较高的经济项目,加大环境保护难度[2]。

二、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策略

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失衡现象,文章以山东省邹平市长山镇为例,结合其工作案例,总结农村经济发展與环境保护协调策略,为其他政府部门及相关单位开展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指导。长山镇在经济建设中,不仅发展养殖业与农业,还大力发展工业,环境保护工作相对繁重。在当地政府部门有效协调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取得同步发展,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其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学习。

(一)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针对环保意识薄弱的问题,长山镇政府部门加强环保宣传教育,从部门工作人员到农村居民,实现环保理念的全覆盖,提高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长山镇内创设环保文化氛围,为环保各项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就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来说,长山镇政府领导围绕邹平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工作人员进行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与会议精神的学习,明确农村经济发展背景下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切实落实环保责任。同时,长山镇定期召开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就长山镇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解决方案。例如,秸秆焚烧问题、农村道路粉尘污染问题等,提出秸秆还田、道路冲洗、道路洒水等解决方案,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指导,有效解决环境问题。

就农村居民来说,长山镇政府部门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到村委会举办宣讲会,通过赠送环保布袋、扇子等方式,吸引农村居民参与宣讲会。在宣讲会中,宣传人员利用新媒体、环保手册,展示农村环境污染解决案例,向农村居民呈现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宣传农药化肥合理使用、水资源保护、秸秆还田等措施,强化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农村居民将环保措施落实于生产生活实践。同时,长山镇政府部门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到田间地头宣传优良品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如土壤检测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减少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引导农户根据土壤状况,合理选择肥料,控制土壤污染。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农村环保投入不足的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资金与硬件支持。长山镇政府部门结合经济发展成果,设立环保专项基金,专门用于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保障。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结合长山镇各乡村存在的环境问题,进行针对性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新农村建设。例如,长山镇投资约六千万元,用于建设镇污水处理厂,用于处理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改善水环境;建设孝妇河综合治理工程,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实施垃圾专项治理活动,在农村建造垃圾回收站,减少农村生活垃圾、养殖垃圾的乱排乱放;加强农村绿色建设,造林面积达3801亩;改造农村厕所,全面收集人畜粪便,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环境污染。

同时,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环保专项基金的管控,定期公布环保专项基金的使用状况,实现资金的公开透明管理,确保环保资金的专款专用,切实落实生态环保基础设施,为改善农村环境做贡献。

(三)加强农村经济转型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政府部门应转变传统农村经济规划理念,综合考虑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优化产业结构,创造良好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长山镇政府部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施农村经济转型,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第一,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在2019年,长山镇共19个村庄实施增减挂钩项目,实现区域农用地中连片发展,有效节约用地,保护区域土壤资源,并推动农村居民集中发展,在集中安置区建设配套用房、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加强绿色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生活环境,改善村容村貌,确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一致。

第二,实施农业产业振兴。长山镇政府部门加强农业产业综合工程建设,如河流治理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疏浚工程等,改善农田生产条件,节约农田生产用水,提高农业生产质量,有助于农村居民收入的提升,并实现自然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有效保护区域水资源、土壤资源,切实落实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实施全面乡村治理。长山镇制定并实施了村级管理制度、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村级重大事项申报制度,并积极推进农村财务审计,提高对农村资金的管理,为环保基金管理奠定基础。同时,政府部门将软弱涣散村为发展重点,结合环境保护要求,制定整顿工作方案,避免经济发展工程破坏生态环境,促进长山镇可持续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环境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居民环保意识薄弱,政府环保投入不足,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不合理。借鉴长山镇成功经验,政府部门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经济转型,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缩短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1]阿海红.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0(16):187-188.

[2]林伟杰,姜抒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背景下农村经济与环境耦合关系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0,40(15):155-157.

作者简介:

朱婷(1981.06—),女,汉族,山东省邹平县人,本科,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中级农经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经济与环境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通过以2004—2014年的人均GDP水平和三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数据样本,分别代表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进一步的误差修正模型(VECM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对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人均GDP与工业三废排放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和双向影响机制。因此,针对分析结果,对临沂市经济发展提出优化产业结构,引进新技术,加大环保设施以及可持续生产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VAR模型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VECM模型

一、引言

近年來,工业化进程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临沂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地处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结合点,201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69.8亿元,第二产业发展暂居总生产的约百分之五十,其中工业生产较快增长,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5%。然而,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探讨采取何种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长期可持续发展,这对目前的临沂市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多年以来,经济的增长与生态环境污染之间的联系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和重视,从国外的研究文献来看,1991年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针对北美自由贸易区谈判中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增长通过三种主要渠道(技术效应、规模效应和结构效应)来影响环境质量,首次系统性的研究了人均GDP和环境质量状况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于1995年开创性的研究发现环境污染与人均收入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该项研究说明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的污染程度呈现出先恶化然后好转的类似于倒U型的变化趋势,即环境污染会在经济处于低收入水平上,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上升,高收入水平上会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下降。随后的近十年里,出现了大量关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关系的研究和文献,且大都是利用各个国家的截面数据、面板数据来对EKC曲线进行实证研究。然而,正如Dinda(2004)所说的那样,EKC模型主要研究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作用和影响,却忽视了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影响,也正是由于忽略了环境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反向作用,进而导致了变量的内生性偏差。而在事实上,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二者之间存在着双向作用关系:一方面,经济增长可以通过三种主要渠道来影响环境质量;另一方面,环境的变化、污染物的排放也会同时影响产出和消费偏好,进而反作用于经济增长。而1980年西姆斯Sims提出的VAR模型能够为分析系统中的各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动态影响提供很好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此后,国内众多学者运用VAR模型检验不同省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彭水军和包群(2006)选用1985—2003年我国6类环境污染指标,采用VAR模型分析,发现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具有时序维度的双向动态作用特征;彭文斌等(2011)运用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分别以三类环境污染指标与人均GDP作为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代理变量,对1985—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再次检验;李治国和周德田(2013)选取山东省人均GDP和衡量环境污染水平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做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可以有效的为某一经济主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及调整产业结构提供有力的依据。但是,目前关于这一主题的研究重点集中于普通省份及地区,缺乏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城市的定量分析,临沂市作为山东省重要的工业城市,本文主要研究该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双向效应。

二、研究方法

1.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的初衷是不考虑经济理论本身,并把系统中的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内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来构造模型。因此,该模型对于相互联系的时间序列变量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模型。由于VAR模型存在协整关系,故本文进一步构建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模型)。

VAR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yt为内生变量列向量;xt为外生变量向量;At...,Ap和B均为待估计的系数矩阵。

2.变量及数据选择。考虑与经济总量GDP相比,人均GDP能够更准确的衡量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所以本文选取人均GDP(单位:元/人)指标来衡量经济增长。由统计年鉴中关于环境质量的指标主要有:工业“三废”,而工业“三废”确实是导致环境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本文选取2004—2014年间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万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万吨)。先对各数据取对数,为了避免数据的剧烈波动,消除可能存在的异方差,从而保证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文中所有数据均来自2005——2015的历年《临沂市统计年鉴》,变量的定义方式如表一所示。

三、实证分析

首先,本文为了直观观察人均GDP以及三类污染指标的变化趋势,使用stata11.0对原始数据做线性趋势图(由于篇幅有限,此图省略),观察发现,2004年临沂市人均GDP为10468元,2014年增加到35032元,涨幅超过230%。在临沂市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该市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2004年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333.17万吨,2014年增加到1244.99万吨,涨幅高达270%。此外,该市工业废水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也逐年攀升。根据以上分析可知,临沂市人均GDP与环境污染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1.单位根检验。在建立VAR模型以及协整分析前,先对相关变量运用ADF方法作单位根检验,并且由Granger因果关系定义可得,所检验的时间序列必须必须保证平稳,以防止“伪回归”。

显然,在各显著水平下,取对数后的时间序列除了人均GDP变量不存在单位根,其他三个变量均为非平稳的,于是对该组序列取差分,差分后在5%显著性水平下了,所有时间序列都满足一阶单整。

2.建立VAR模型并进行模型检验首先确定滞后阶数,如下表3:

息准则初步确定滞后阶数为1或3,需要进一步确定滞后阶数。于是,分别建立在不同阶数情形下的VAR模型,再对VAR模型进行估计。要判断此时模型是否可靠,需作平稳性检验,根据VAR模型生成的AR逆根图,如果特征方程全部根的倒数值均在单位圆以内,则说明该模型是稳定的。由于滞后阶数为3时存在一个点在单位圆之外,而滞后阶数为1时的所有根的倒数都在单位圆内,故确定滞后阶数为1,其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随后本文检验了滞后阶数是否联合显著,滞后1阶时模型联合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虽然单一方程中只有人均GDP方程的系数显著,但所有方程的整体及其所有阶系数均高度显著。

3.协整检验及VECM模型估计。Johnansen法是常用于判定变量之间是否具有长期稳定关系的协整检验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基于VAR模型,将一个求极大似然函数得问题转化为一个求特征根和对应的特征向量问题。

3.1Johans检验得到序列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为了稳健性,再通过LR似然比检验法和Wald法,进一步检验哪些变量没有被包含在此协整关系中。LR检验法和Wald检验法的原假设均为H0:被检验变量无法进入协整关系;若统计量的p值小于0.05,则拒绝原假设,变量可以进入协整关系,否则,接受原假设,不能进入协整关系。经检验,无论是stata系统直接检验或是Johans命令下,均表明VAR模型的变量在5%显著性水平下存在两个协整关系,并且所有变量均在协整关系之内,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3.2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以上分析说明三类环境污染指标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可以建立VECM(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能得协整方程为:

LG=﹣1.913336dLx2-0.0979193dLx3-10.00244

且协整个数的设定是正确的。检验结果如图2所示。由图2,可见有一个点恰好落在单位圆上,可以看作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方程(VECM方程)的稳定性检验——基于协整关系的拟合值。图3为两个协整方程残差的线性图,其中残差的p值小于0.05。因此,协整方程的残差是平稳的。

4.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分析虽然验证了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但是变量协整并不意味着变量间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则需要进一步验证。格兰杰因果检验是一种检验序列X是否为序列Y的原因的方法。Granger因果检验不仅能对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进行检验,而且能对变量之间的短期关系进行检验。只有在变量是平稳或者存在协整关系的非平稳变量之间才能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滞后1期时对于各个环境污染因素方程来说,由于p值均大于0.05,所以接受原假设,即由工业废水排放、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以及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三种指标所表示的环境污染,并不是造成经济增长的原因;而LG方程中,工业二氧化硫这一指标与人均GDP不存在单独的因果关系,但其他污染因子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LG与x1、x2、x3作为一个整体时存在格兰杰因果,即人均GDP是三种环境污染指标的原因。

5.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函数描述了内生变量对随机扰动项的标准差变化大小的反应,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实现对人均GDP和三种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动态分析。当人均GDP受到冲击时,分别带给这三种污染因素的脉冲响应结果如下图4所示:

当人均GDP受到冲击时,工业废水排放会在第一期达到最大的正向效应,而后正向效应逐渐减少,直至达到正向效应最小,最后,在此水平上保持平稳;工业二氧化硫排放会在第一期产生最大的正向效应,但其产生量都不及工业废水及固体废物的产生,然后正向效应逐渐减小,大约从滞后第五期起,工业二氧化硫脉冲响应在正向效应的最小水平下一直保持下去;对于工业固体废物将在第一期达到正向效应最大,随着滞后期的增加,正向效应逐渐减小,最终保持在最小的正向效应水平上。所以,初期,随着经济的增长,会带来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的增加,即会给环境质量带来负向效应,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能控制经济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当三种污染指标分别受到一个外来冲击后,人均GDP的脉冲响应结果如图5所示:工业废水受到冲击时,对人均GDP只会有短暂的正向冲击,之后的人均GDP脉冲反应几乎在0值趋于平稳;工业二氧化硫受到冲击时,人均GDP先有一个正向效应,随即达到正向最小效应,然后正向效应逐渐增加,最终保持在正向最大效应,结合实际情况,这可能与现实中近些年的雾霾有关系,空气污染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带来的突出问题,眼下急需资金治理和改善空气质量;LG关于x3的脉冲响应较平稳,趋于0。

图5 经济增长对各污染指标的脉冲响应分析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可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有着密切联系。经济增长长期持续影响环境,即经济发展的同时,将会对环境质量带来长期的负效应,导致环境恶化,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其对环境污染的影响逐渐减小且趋于稳定。这可能与两方面原因相关,一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政府及企业等会增加治理污染的资金与精力投入;二是人们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的重要性,提倡低碳环保节约可持续的生活理念。第二、长远来看,环境污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小。第三、从数据及模型分析,亦证明临沂市经济的增长主要通过第二产业带动,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完善。基于临沂市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文提出如下建议:应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保证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驾齐驱,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低能耗、低污染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转变。注重污水废气等污染排放的治理及过滤,发展低碳的循环经济,引进新技术,加大对废水、废气、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现如今尤其是北方的大部分城市,正在遭受着雾霾的威胁,空气质量较差,所以企业更应该控制烟尘废气等污染源的排放。

参考文献:

[1]GROSSMAN G,KRUEGER A. Environmental impacts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R] .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Working Paper, Cambridge MA:1991.

[2]Grossman,Gene M,Alan Krueger,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nvironment [J].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5,110(2):353-373.

[3]彭水军,包群. 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的实证研究 [J]. 中国工业经济,2006,(5).

[4]彭文斌,田银华. 湖南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 [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5]GRANGER C J. Investigating causal relations by econometric models and cross-spectral methods [J]. Econometric, 1969,37:424-438.

作者簡介:罗宏清(1991—),女,广西贵港人,广西大学商学院14级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房地产金融;蔡雪月(1994—),女,河南新乡人,广西大学商学院15级数量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

经济与环境论文范文第3篇

科学普及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基础科学的普及和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科学的普及。我以从事经济生态学研究与科普工作30年的体会,认识到科普如何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促使科普永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1经验

我原来是搞植物学和微生物学教学工作,因此,所写的科普文章和著作都是有关基础生物学的内容,虽然对大、中学生和老师在这方面的提高有一定作用,但是对整个科普事业作用不是太大。

自从1980年开始,我和我校周纪纶教授一起在国内创建经济生态学新学科,我们不仅在校内外开设经济生态学课程,并且研究内容既有理论探讨,也有紧密联系生产实践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以录像片形式进行宣传。这个录像片曾在校内外放映50多次(以校外为主)。我们的研究成果不仅在学报级杂志发表,而且很多成果在科普杂志发表,由于我比较重视科普工作,所以在我参与撰写的30多本著作中大约有1/3属于科普读物,即使在我撰写的教科书和专著中,我也尽可能注意到普及性。

2问题

2.1 如何引起各级政府领导重视科普工作

在我国实行的政治体制下,如何促使各级领导重视,而且需要有实际行动。我认为基础学科应由中央教育部门和科研部门订出规划将科普工作纳入规划和具体计划,对于地方各级领导,则结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选择有关项目进行科普工作,用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2.2 提高科普成果的评价与价值

从当前情况看,一个科普成果的投入和产出的价值差别太大,前一时期科普成果不能作为评职称参考,这样会影响作者参与。

2.3 改革基础教育发展方向和内容

当前教育方向指引的是应试教育。中、小学生很少有时间看科普读物和参与科普活动。所以,必须真正改革教育内容,促使教师利用科普手段,使学生有时间和兴趣参与科普活动。

2.4 增加科普手段,提高科普成果质量

当前国内一些科技馆、水产展览馆等收费昂贵,严重影响中下层居民子女参与,政府应介入。

科普内容与成果如何适应读者的年龄,文化水平和兴趣是国内科普读物存在的重要问题,有些院士写的读物读者并不欢迎。一方面要动员科研人员关心科普,另外,也可学习国外,培养科普读物专职写手,关键是政府在这方面要有资金和出版渠道的支持,培养有关人员的兴趣和写作能力。

本人曾编写《图解现代生态学入门》,虽然出版社和作者曾花很多精力,但是由于读者对象未选准,也因为发行渠道不通畅,因此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本《国际大都市的生态环境》因为内容紧扣近来国内外形势,并且读者对象较为广泛,所以较为读者欢迎,但是由于书价较为低廉,未能受到出版社重视,至今未能出版第二版。

2.5 经济生态环境问题迫切需要科学普及

我国近30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取得很大成就;但是与此相应的,生态环境受到很大损害,关键是经济与生态矛盾严重,未能取得协调发展。因此,除制定国家政策外,还需要在全民(尤其在地方政府领导和企业家中)普及经济生态双赢理念和科技知识,不仅要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更要总结与普及切实可行的经济生态持续发展的经验,使有关单位与人员感到有例可循。

3展望

近年来,我国的科普工作有很大发展,单从少儿读物看,种类和数量也很多,但是缺少规划。所以从全国看如何做到民间和政府相结合,对科普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调查和规划看来还是当务之急。

作为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的成员,我要提出如何进一步加强协会的工作,尤其向(文学)作家协会学习,加强与政府、企业的联系,学习作家协会一些运行机制,如是否有可能设立一些专职写作人员(一定时间),或者对退休专家在经济和出版渠道方面予以支持,籍此创造一些适应读者需要的精品(关键是要与政府和企业家的支持)。

科普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和民间力量共同努力。在规划、协调、经费、法规、手段等方面统筹兼顾。特别要提一下,现在青少年对网络方面的活动十分有兴趣,在这方面创造一些经验应列为重要内容。

在总结科研成果同时,拍摄一些有科普作用的录像片,能起很大科普作用;另外从当前放映的电视和电影也有宣传科普的苗子,如何加紧这方面工作,尤其是否可赶上当前电视热点:介绍青春婚姻和历史讲座,将科普宣传列为第三个热点,甚至超过前二者,有待各方面努力。

参考文献:

[1] 劳伦斯.什么是生态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2] 服部勉著.谭慧慈,吴人坚译.微生物生态入门[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3] 吴人坚.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抉择[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4] 吴人坚.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和途径[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5] 周纪纶,吴人坚.城市的迷惑与醒悟[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6] 吴人坚,朱德明.周解现代生态学入门[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

[7] 吴人坚,陈立民.国际大都市的生态环境[M]. 上海:上海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8] 吴人坚.区域发展生态学与中国案例研究[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吴人坚,上海复旦大学生态与进化生物学系和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经济与环境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全球日渐变暖的环境威胁下,环境问题已是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了。生态环境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而把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研究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该文以四川省作为例子,简单地分析了下该省生态环境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对此做出了相应的研究与对策建议,从而达到使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协调。

关键词:生态与环境;区域经济;四川省;研究对策第1章相关范畴界定与理论概述

1.1 生态与环境

生态学的词义源于希腊,由“eC0”和“IOgOS”两部分组合而成,前者意指房屋住所,后者意指学科,组合意指“住所的研究”。生态和环境在本质的理解上面是不一样的,生态指的是某一生物(系统)与其环境或其它生物之间的相对状态或相互关系,而环境指的是独立于某一主体对象之外的所有客体总和。因为在研究要素中有着比较多的共通性,主要以人类为主体时,两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替代性;当更加强调某个项目或者区域的人类与自然的协调性时,则存在着不可替代性,如“生态省”、“生态城市”、“生态住宅”等;当制订宏观区域发展政策时,生态与环境又组合成词使用,即生态环境或者环境生态。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在处理经济和生态的关系上,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悲观论,他们认为随着人口增长,生态破坏和资源耗费,经济发展已超出地球在现有状态下的承受能力,假如经济继续增长,将会导致人类社会的分崩离析,此看法的代表人物为威廉•福格特。另一种则是乐观论,他们觉得只有社会经济的增长,才能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人类才能开发新资源,改善地球的生态环境,使人类真正成为大自然的主人,经济得增长有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危机,但它却是唯一能让人类社会免于毁灭的路径。这一观点的代表人物里科林•克拉克。在我国,对生态经济问题的探索中,马世骏教授提出了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模型,亦被称之为生态环境优化模型。李锦、罗凉昭在《西部生态经济建设》一书中认为,应当建立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协调性、应用性的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养分四部分组成,通过彼此循环,形成物质分解和物质合成的交替自然再生产过程。

第2章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研究

2.1 生态环境建设的提出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上升到了宪政的高度。1984年,环保被提升为“基本国策”。1992年《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整体战略。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基本标志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和文化更加繁荣以及最后的社会更加和谐、人们生活更加殷实”。 2003年,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2004年,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2005年,温家宝总理明确提出“我们的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2 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原则及实现目标

1.坚持贯彻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状态的原则。2.树立科教兴国的政策,加强科技创新的步伐的原则。3.实施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4.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交流的原则。5.大力进行重点突破,达到全面推进的原则。

2003年7月的《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规定我国生态资源配置的目标为: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和可持续发展调整。二.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使资源的承载能力不断的提高。三.不断努力推动扶贫开发政策,改善贫困地区艰苦的生活条件,并促使人们过上小康生活。四.完善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以及可持续发展信息共享和决策咨询服务体系。五.最大限度的控制人口增长,提升人口素质,完善优生优育保障体系。

第3章四川省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研究

3.1 四川省生态环境问题

城镇污染逐步向农村蔓延。城镇化不断推进,但是很多城镇污水和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并没有同步推进,产生的大量污水与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小溪、河流之中,垃圾运往郊外农村直接堆置或简单地填埋。有的集镇虽建有污水或垃圾处理设施,但由于缺乏资金,处理不到位,甚至仅仅是一种摆设。据调查我们知道,四川省这些年来城镇的很多垃圾和污水已严重地危及农村环境,特别是在很多县城和一些小集镇周围地带,满地都是垃圾,城镇溪河污染问题很严重,很多地方都成为了废水沟。2.牧区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在四川省西北若尔盖高原沼泽草地开沟排水,开垦土地,企图种植甜菜、油菜等作物。而若尔盖高原的海拔在3500m左右,没有绝对的无霜期,无法满足甜菜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热量条件。还有大规模开沟排水,很明显违背了自然法则,已经给当地牧民生活和牧业经济生产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困难。3.农业生产造成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农业生产中,因农药、化肥、地膜等的不当使用,环境问题已日趋严重。就拿化肥来说,四川省这些年来每年所使用的化肥多达200多万吨,公顷都施化肥450 kg以上,比发达国家化肥施用水平还高。

3.2 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生态环境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赖以生存的场所。我们现在所做的各种经济活动都是以不可再生资源、生物使用资源及矿物稀缺资源为基础。所以只有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人类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真正财富。2.经济的加速发展与延缓的效率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经济指标关系着社会资源的重要财富体现,因此生态环境就变得十分重要。现在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生态环境。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阳光、空气和水这些最为基本的生活必需品确显得越来越重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为人们提供健康快乐的生活条件,也可以使人们在神清气爽,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无形中带来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3.3 关于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的建议

1.依靠现代化科技,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现代科技项目就必须更多的投入,这就要求把生态保护与科研成果结合起来,形成防污治污的新生产力。同时也建立关于环保的相关合理产品结构与有序的生产流通渠道,使环保产品质量提高,建设好防污治污示范工程。2.努力提高环保意识,提升人们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就要求各相关负责部门大力开展环保宣传活动,使全民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理念,加大弘扬环境文化的力度,从而为经济的快速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3.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农村和农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也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需要政府为农村制定符合他们发展的政策规划,大力地宣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村理念,要让农民心中有很好的生态观念,要让生态环境变得再一次青山绿水,自然,经济的发展也会得到快速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徐雪松.徐守松.基于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6,(6).

[2]左小平.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J].商业研究,2002,(9):41-43.

[3]张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1):10-16.

经济与环境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精心设计有特色的旅游线路,打造出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是环北部湾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的重中之重。环北部湾区域旅游产品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区域旅游产品合作还必须拓宽和深化。文章在对环北部湾旅游产品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环北部湾旅游产品设计一体化、营销一体化、市场一体化的具体思路。这对新一轮旅游开发建设和环北部湾旅游产品的优化升级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环北部湾旅游产品一体化

[作者简介]张瑞梅,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06

一、引言

袁正中(2006)指出,“21世纪第二个10年将是环北部湾的腾飞”之年。作为合作的先导产业,环北部湾旅游业风生水起。发展前景无限。在现有形势下,如何抓住机遇,利用好已有优势,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带动环北部湾的腾飞?整合区域旅游资源、精心设计有特色的旅游线路。打造出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是环北部湾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的重中之重。环北部湾区域旅游产品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区域旅游产品合作还必须拓宽和深化。当前旅游产品与市场合作处于基础性观光旅游产品的合作,需要不断的升级才能满足人们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二、环北部湾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的SWOT分析

(一)优势

1、旅游产品种类多、品位高

环北部湾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兼收并蓄“陆、海、山、边”之优势,特别是品质优良的热带海滨沙滩和少数民族风情极具吸引力,品位很高,使得区域内旅游开发与合作潜力巨大。融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为一体,有一大批名扬海内外的特色旅游产品(详见表1),如三亚的亚龙湾、天涯海角,湛江的白沙湾,北海银滩,越南的下龙湾等,中越边境旅游、北海和防城港到越南下龙湾的海上邮轮航线,已经具有一定知名度。

2、生态、休闲类旅游产品开发呈良好态势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环北部湾地区生态环境保存完好、民风民俗纯朴,这是环北部湾旅游资源的一大特点和优势。近几年来,环北部湾区域生态、休闲类旅游产品开发与促销活动高潮迭起,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的各种旅游商贸和节庆活动层出不穷。如北海的“珍珠旅游节”、文昌的“国际椰子节暨椰乡生态游”、儋州的“生态文化游”、防城港东兴的“中越边境旅游节”、“京族二月天”等等。目前,三亚-海口-湛江-北海-钦州-防城港-下龙湾-海防-河内的滨海休闲旅游线路连接起来已形成跨越环北部湾地区的一条虹形旅游带。

3、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明显增强、服务质量提升

近些年来,区域内各方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强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使环北部湾地区在较短的时期内水电、通讯、交通、宾馆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得到了完善并上了水平,同时旅游管理和服务队伍得到了加强。纵观北部湾全局,环北部湾旅游交通已经构成了海陆空立体循环,食、住、行、游、购、娱等凡旅游线路所到之处均能满足旅游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受到良好培训和实践锻炼的旅游管理队伍正茁壮成长。各旅游环节的管理和服务不仅实现了规模化和标准化,而且根据旅游市场的需要开始向个性化服务的方向发展。

(二)劣势

1、结构、功能单一

目前环北部湾地区各方都以沙滩、海岛、海湾景观作为开发重点,以观光旅游为主,同质竞争的现象明显。环北部湾经济区尤其是广西中越边境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总体开发缓慢,多属于浅层次的开发,没能深层次发掘其文化内涵,没有形成整体开发的规模。此外,该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没有统一的民族文化品牌。很多少数民族地区目前正面临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总体来说,在旅游开发方面,环北部湾各地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尚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对民族特色的原生态的文化、民族旅游工艺品、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的保护和开发相对不足。对环北部湾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也缺少深入的挖掘、研究和保护、开发。

2、缺乏国际旅游品牌

从目前的情况看,除三亚亚龙湾、北海银滩以及越南的下龙湾等有一定的知名度之外,环北部湾经济圈其他旅游景区、景点的知名度不高,旅游资源的品牌效应也不显著,还没有形成真正具有世界震撼力和吸引力的品牌,影响了该区域的旅游发展。没能很好地结合人文旅游资源。创出自己的品牌特色。由于缺乏别具特色、高品位的旅游品牌,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目的地的产品不多,环北部湾区域滨海旅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未能得到很好的提升。

3、区域合作尚处初级阶段

由于旅游业与多重产业交叉并行,政出多门,在行业管理上必须同时接受若干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再加有关政策不稳定,旅游业难以从各种束缚中摆脱出来自主发展,利益上的矛盾使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受到很大制约。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恶劣,旅游服务的整体质量难以提高,等等,这些都是制约环北部湾旅游产品一体化的因素。

(三)机遇

1、政策支持

2002年11月,中方与东盟10国签订《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一致同意2010年建成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2003年10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第七次10+1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从2004年起每年在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一东盟博览会”;2005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吉隆坡出席第九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时,在《深化全面合作推进中国一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的讲话中提出,把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确定为中国与东盟新的五大重点合作领域,旅游成为合作专项;2006年首届“环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的举行,标志着环北部湾经济合作机制的正式启动。这一机制的建立。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适应了合作各方携手共进的发展需求,成为合作各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重要平台。

2008年初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国务院又相继批准设立钦州保税港区和凭祥综合保税区。这些赋予北部湾经济区的支持政策,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由国家旅游局牵头,广西、广东、海南三省区参与编制的《北部湾旅游发展规划》已进入具体实施阶段。

2、区域合作加强

我国的北部湾作为泛北部湾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在区域内旅游合作上取得的成果可谓是有目共睹。目前。六市无障碍旅游区、两广九市(又称“4+5”)区域旅游合作机制、“4+2”旅游联盟、十市自驾车无障碍旅游联盟等已闪亮登场,相继出现。2005年1月1日。两广建立第一个无障碍旅游区,一系列的无障碍运作,使两广旅游产业的合作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合作步伐加快。2007

年以来,北部湾风生水起,广西、广东两地游客数量成倍增长。2009年6月,海南与广西签署的环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书明确约定。今后双方在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和客源共享、特种旅游、消除旅游壁垒、推进无障碍旅游、共同促销、共建旅游信息平台、实现旅游信息共享、人才合作与交流、市场监管和建立常效机制等方面加强合作。随着环北部湾旅游产品和路线的拓展,目前,三亚-海口-湛江-北海-钦州-防城港-下龙湾-海防-河内旅游精品线路连接起来已形成跨越环北部湾地区的一条虹形旅游带,形成环北部湾旅游圈的雏形。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深化。使这一地区面临着相同的机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之间已经具有多渠道、多领域和多形式的良好合作基础。

(四)挑战

由于区域间旅游合作的竞争加剧。跨区域的旅游产品相继出现并相互争夺着客源。在中国,环北部湾与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形成了竞争。相对于国外。环北部湾地区海洋旅游产品与美国的夏威夷、泰国的普吉岛等相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环北部湾目前主打的海洋旅游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并不具有优势。许多区域旅游合作推出的旅游产品如江浙沪旅游线路、新马泰旅游线路、西北五省的丝绸之路游等都已形成品牌。如何组建起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创建出具环北部湾特色的旅游产品。对于环北部湾的旅游合作而言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三、旅游产品一体化思路

区域旅游联动发展首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区域旅游资源的再次整合。环北部湾区内各方应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推动区域旅游资源的跨地区重组。形成更具有吸引力和更富效益的区域滨海旅游产品体系。

进一步强化区域内部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塑造出围绕区域核心整体形象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吸引力强的国际旅游精品则是增强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客观要求。环北部湾跨国旅游产品的整体规划要突出北部湾海洋文化特色,亚热带海滨自然生态环境特色以及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等。

(一)旅游产品设计一体化

1、突出特色、打造精品

环北部湾地区实行旅游产品一体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该区域旅游业的优势互补,通过精选旅游景点、促进线路网络化以及在联动旅游开发、经营方面下功夫,取长补短,发挥整体优势。为了适应当前旅游需求由大众观光游览型向个性化、多样化、参与性强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应对现有环北部湾滨海旅游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增加活动项目品种。设计各种参与性强的滨海旅游活动项目。以不断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要围绕海洋文化特色、亚热带海滨自然生态环境特色、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大力开发滨海休闲度假游、会展游、生态游、民族风情游等特色旅游产品。

在中越合作的基础上。应结合原有的滨海跨国游、中越边关风情游和生态游等旅游产品和线路,发挥环北部湾的南珠文化、异国文化、雷州古文化、海洋文化的优势,挖掘壮、瑶、京、黎等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设计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精品,积极开发“环北部湾滨海之旅”。推出多条环北部湾旅游特色精品线路。如中越京族风情游、海上下龙湾一浪漫银滩一南宁大明山壮文化风情之旅、天涯海角一亚龙湾一黎族文化游等等。

2、拓展线路、多方联盟

根据自然和人文资源特点以及交通状况、经济发展规划、客源市场分布等情况。对沿海城市的旅游发展进行科学定位,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特色各异、多姿多彩、功能全面的沿海沿边城市旅游带。

逐步培育和形成南北陆路、水路旅游走廊,并逐步形成完善的区域旅游航空线路体系。开通北海、防城港、东兴与越南下龙湾、海南海口、三亚、广东湛江的海上旅游线。区际旅游线路可扩展到华南、西南片区,港澳地区,如桂西南旅游区、肇庆及珠江三角洲旅游区、港澳旅游区等。

鼓励动员全社会参与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分别组建环北部湾城市旅游联盟、西江五市旅游联盟、桂西旅游联盟以及各种形式的旅游景区景点联盟、旅游购物联盟。通过旅游要素的整合。组建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购物等协会,建立健全协会自律机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二)旅游产品营销一体化

1、打造区域整体形象

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是旅游者对某一旅游地的总体认识和评价。旅游发展的趋势表明,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越来越趋向于区域的整体形象而非单一的产品信息。跨界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整合即是在对各区域单元旅游资源和市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整个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内在和外在价值进行提炼,确定突出区域个性、凸现资源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核心形象。并重新确定旅游区的名称和标识系统。环北部湾目前景区点比较分散,市场知名度低,通过树立鲜明、独特的整体品牌形象并在目标客源市场进行推广,是区域旅游整合发展的重要手段。

要整合环北部湾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产品,按照以点连线、以线成片、统一策划包装、整体宣传的促销策略。实现区域内一盘棋、区内城市间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联动互补的新格局,形成合力,共同树立环北部湾地区整体旅游形象。作为共同的旅游载体和产品。应有其共同的文化主题和品牌形象。明确了共同的文化主题就有了共同的底色和基调,树立了整体的品牌形象才会产生整体的光辉和魅力。那么,环北部湾区域整体形象是什么?概括地说主要是典型的亚热带、滨海、边关特征和与其相交融的民俗风情。

2、联合促销

联合制订环北部湾区域旅游市场营销总体战略和实施计划,建立环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组织官方网站、旅游公共信息库和旅游信息公布平台。用网络和各种媒体强化宣传力度。重点要加强与主要客源国和地区宣传促销的交流与合作。目前,应着重对周边几个客源市场加强宣传促销:一是粤港澳地区客源市场;二是大西南区域客源市场;三是东南亚客源市场。其中尤其是要加强与越南及其邻国宣传促销的交流与合作。相互为对方宣传旅游产品。对等互设广告,相互邀请记者考察访问,共同参加旅游展销会,共同组织旅游大篷车。此外,建立环北部湾旅游网站,使用中、英及东南亚各种语言版本介绍内涵丰富的旅游产品。

开展国内外大型促销活动,邀请旅游界和媒体人士入境参观考察,积极参加各种国际旅游展。环北部湾中越两国各地旅游部门应在旅游产品宣传促销上联手打造“环北部湾滨海风情游”,形成统一的宣传攻势,谋求包括整个环北部湾旅游的整体综合宣传效应。

联合开展不同类型的大型社会、经贸节庆活动。已经开展并形成惯例的活动,注意在内容上加以充实提高,在规模形式上加以扩展和优化。其中京、黎、瑶、苗、壮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庆活动要进行科学的引导,对活动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之后要做认真的整理和升华,使其发扬光大。要联合起来走出区域,开展国内外大型促销活动,由近而远不断扩大影响。

(三)旅游产品市场一体化

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证旅游服务质量。联合组织跨区域交叉检查,共同打击旅游行业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通过行业内部的对话协商,统一服务规范和收费标准,避免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环北部湾各方要从区域整体利益最大化出发。打破壁垒,取消地区行政保护性政策,实现区域联动。取消禁止对来自客源地旅游车的限制,逐步减少自驾车旅游的过路费,真正施行“无障碍旅游”的畅通。

互相组织和输送旅游客源。积极促进本地居民到对方景区旅游,多渠道将本地接待的国内外游客引入对方景区。形成客源互流与共享的环北部湾区域旅游市场新格局。着重与越南合作开发中越边境游的客源市场,巩固提高广东、湖南、上海、浙江等客源大省的市场份额,大力吸引其他东盟国家的旅游客源。同时通过完善交通条件和改进旅游服务,提高区域旅游市场竞争力。

四、结语

如今,整个区域旅游产业“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已基本形成规模化乃至产业化,还需要继续深化和不断完善环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实现旅游产品一体化,实现资源、产品、客源和市场的共享,促进共同发展,为新一轮旅游开发建设和环北部湾旅游的优化升级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使环北部湾旅游合作形成“资源共享、高效运转、功能完善”的整体形态。

[责任编辑:舒生]

上一篇:人口与经济论文下一篇:经济与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