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论文范文

2023-04-04

成果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暑期社会实践 实践育人

引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有效途径,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觉悟、增长才干、服务社会、增强时代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暑期社会实践对于提升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各高校以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为依托,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社会实践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专业指导和长效性上仍需进一步加强。

本文以苏州大学“赤色蜗牛”实践团为例,分析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针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一、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

(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品德修为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必须要有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的道德实践,明是非、守正道,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带领着大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感悟社会的变化,从中体会奋斗的意义,奋斗之路从不平坦,而大学生应当学会在荆棘中穿行;走进社会、开拓眼界,目光所及均是学习之本,有好有坏,而暑期社会实践的优势便是可以引导学生取精华融于自身,去其糟粕反省自身,选取正确的方面锤炼自身各项品德修为。

(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引导大学生对历史的思考

苏州大学“赤色蜗牛”实践团带领大学生走向抗战老兵、走向退役军人,也走向了各个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大学生们通过访问老兵的方式,近距离触摸历史的纹理,体会新中国从百废待兴到新时代的辉煌途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感悟那份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怀,从中学习红色文化,传承中华风骨;走向徐州纪念馆、走向南京纪念馆,感受如今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也深刻的铭记一些历史,因为有些历史不容忘记,忘记就是背叛。大学生应以史为鉴,践行历史使命。

(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担负时代责任的使命感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在学校的学习只能让大学生停留于理论,漂浮在社会的上空,大学生们并不能理解肩上所谓的“时代责任”为何物。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则将大学生与社会相连,让大学生的脚切实的踏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理解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面对的艰难困苦与重大挑战,挑起时代责任的重担,走向前方,风雨无阻。

二、暑期社会实践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认识存在偏差

从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参与情况上看,学生对于暑期社会实践团的认识有偏差,思想认知不到位,导致学生盲目选择实践团,实践过程中缺乏积极性等问题。在实践团招新期间,有近1/6的学生未听完宣传演讲便前往实践团招新处进行报名,这些学生参与实践团的目的模糊,错误的将取得实践学分作为了目的。一系列问题便导致了实践过程中不知所措,甚至无法完成实践内容,实践结束后也无所收获,没有总结。

(二)暑期社会实践团缺乏专业的指导与培训

学生实践过程中缺乏专业性的指导,实践途中因为缺乏专业知识,所得结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甚远。尤其是有关数据的调查,学生调查方式单一,各个实践团均以问卷调查为唯一调查方法。且问卷问题不科学,调查群体单一,调查群体局限于青年大学生之间。这些问题不但导致结果的错误,也不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观。同时,专业知识的缺乏,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能及时应对情况,实践过程不知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实践结束也不能科学的做出总结。少了专业的指导与培训,暑期社会实践偏离了其应有的轨道,得不偿失。

(三)暑期社会实践评价标准缺乏有效性

暑期社会实践过程与结果的好坏缺乏明确评价的标准,高校暑期社会实践对团队中每个人的实践日记以及实践总结的评价标准不明确,这便让一部分同学“划水”式实践,实践前不做准备、实践中不积极参与、实践总结亦是草草了事。实践结束毫无收获,不但浪费时间,还养成了一部分学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责任本是与生俱来,不可推卸的,若是养成了逃避责任的习惯,将如何在这新时代里绽放。

三、提升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对策研究

(一)提高宣传的全面性与广泛性

苏州大学“赤色蜗牛”实践团致力于探寻红色足迹,感受革命精神,追溯历史,奋斗青春。实践团队围绕实践核心进行线上线下综合宣传,借助各类互联网平台,进行广泛的宣传,将实践团的核心、优势等在线上做全面的介绍。同时线下开展“双选会”,实践团与学生相互选择,通过这项措施,同时提高了实践团和实践团队员的质量。实践过程中,努力提升实践团自身实力,吸引各重量级新闻平台报道实践团活动内容,提升实践团自身影响力。实践结束后,及时的对活动进行总结反思,积极利用实践成果参与各项比赛,提高实践团自身话语权。通过以上各项措施提升实践团影响力,为实践团吸引更多优秀的成员,亦是为下次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做充分的准备。

(二)增强专业性的培养

实践团配备了专业方面的指导教师,增强实践团队的专业性。实践活动从策划到总结均以专业为标准,仔细评估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想出对应的措施。实践途中指导教师及时跟进并精准帮扶。专业老师的指导使实践团活动更具组织性,也更具深度。对于实践团的成员也是严格要求,需利用互联网资源学习问卷调查、总结报告撰写等的专业形式,提升成员的专业素养,进而提升实践团的质量。

(三)完善实践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苏州大学“赤色蜗牛”实践团完善了实践体系,对每一位实践团成员都严格要求。对实践期间考勤做出明确规定。实践日记以及实践总结均作出了严格的评价标准。此项措施加强了成员对实践的总结与反思,使每位同学都有所收获。同时团队的总结标准也被提高,团队暴露出的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实践总结备案保存。此为实践团建立起长效机制,每一次实践活动都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如此,苏州大学“赤色蜗牛”实践团便能长久发展,并在以往经验上加以改进,更进一步。

结语: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为高校育人的一种必要手段,高校育人则实践育人必不可缺。新时代的新的社会形势之下,想要大学生担起时代责任,在要求大学生学好知识的同时,还要融入社会,通过实践强化自身,在实践中尋找方向。“青年强,则国强”,通过实践,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通过实践锤炼大学生的品德修为,追求更有高度的人生;深刻的了解社会,从他的历史中品味其艰辛,增强历史认同感。在具体实践育人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严重影响着其育人功能的发挥。我们应当加强宣传,加强实践团的专业性,完善实践团的实践体系以及其长效机制。将“第二课堂”建造的更为广阔,为大学生提供完善的舞台绽放青春。

本文是苏州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项目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钰钦.暑期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智库时代,2017(10):280.

[2] 邓晶晶.浅谈如何进一步发挥好高校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作用.发现,2018(13):154-154.

[3] 戴坤,吕梦醒.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的提升对策研究.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17):174-175.

[4] 顾国盛.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探索,2012(3):173-175.

[5]周雯.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育人功能研究.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0):102-102.

成果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方案比选;项目;经济成果

0 引言

在一个相对比较大型的项目建设完成的过程中,项目建设的每一个参与人都可以从项目交付的结构化方法中受益,也就是项目管理方案的整体思路及局部细化,其中包括清晰定义的角色、结构化生命周期及支持性的流程。其实,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建设者很容易把责任归咎到组织文化里,或者“不了解情况”的高层管理人员身上。如果没有相对合理地完善项目管理方案的设计,那么项目中的不同角色没有明确的定义,高层管理人员即使在项目支持上起到作用,那也是相对有限的。项目管理方案不够明确细化,组织中不同项目的团队用各自的方法去管理项目,这样在创造经济效益方面一定是效率相对较低的。针对有关项目方案开展比选,明确了相关单位研究的方向和目标,标志着相关单位的工作进入崭新阶段,将为其增加资源储量,稳定生产和创造效益保驾护航。

1 关于项目管理方案比选对项目经济成果影响的分析

1.1 参与项目管理方案的单位资质比选

参与项目管理方案的单位首先要满足的6项基本素质要求,具体如下:第一,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第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第三,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第四,具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第五,参加本次政府采购活动前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第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除了基本的6项素质之外,还需要满足项目提出的特殊条件。比如关于采购的特殊要求:项目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在前5年内不得有行贿犯罪记录;投标人不得为“信用中国”网站中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的供应商,不得为中国政府采购网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中被财政部门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的供应商。现在很多的建筑项目落地率和开工率低的原因有很多,概略来看,社会资本对项目的认识、对自身未来发展的认识、对自身能力的認识及履约精神仍然需要去提高。很多社会资本,既包括央企,也包括民企,常常缺乏理性,没有把项目搞清楚、没有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企业自身的发展和规划问题,没有对自身企业的未来发展、参与相关项目运作的必要性及自身的履约能力进行理性和负责任的思考。这既是对项目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导致在项目中标后,迟迟难以落地,损人不利己。

通过上述的资质和一些特殊条件的比选,挑选出最具有综合实力的单位,因为基本素质越高,就说明这个单位对所提出项目管理方案的执行力度、完成程度越高,这是工程项目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的最基本的保障。只有美好的设计管理方案而没有确实的实现能力,那么愿景就只能是愿景了,那是万万不可取的;只有合理优秀的项目工程管理方案被建设完成才能够创造出有效的经济效益。

1.2 项目管理方案的建设理念比选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面前,绿色建筑是最重要的应对领域。在实现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目标的征途上,建筑行业肩负重任;在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进程中,建筑设计理念将在未来作出重大贡献。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项目建设的理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作为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者,建设理念必须符合当下的社会发展趋势并且能经受时间的考验,用来谋求长久的经济效果。应根据项目所在的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要求,以绿色环保、品质至上为基本原则去进行比较。比如,有的建筑设计利用了南高北低的体量关系既为人活动的空间创造了良好的日照、通风、景观条件,又采用光滑外形表面设计,在没有水管的情况下,让所有雨水都顺着外表的主肋导向建筑底部的雨水收集池,处理后,提供艺术水景及庭院浇灌,环保与品质兼具;有的利用简洁轻薄、起伏波动的屋面壳体钢结构,采用等截面密格式布置的圆形钢管梁和钢网架组合而成,设计与室内空间高度统一,能够在大跨度、大空间的会展建筑中实现建筑形式、结构和空间的统一性,适应不同规模、需求的展览和其他各类功能。总之,项目管理的方案符合当下时代发展趋势,能够得到现在人的认可,那么就能够被有效地选择利用起来,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得到回报;同时经得住时间考验的设计理念也能够日久弥坚,能够更加长久地创造经济效果;巧妙的设计理念还能够为项目本身在其他方面的投入节约一笔费用,降低了成本,那么相对来讲创造的经济效果就更多了。

1.3 项目管理方案的技术经济方案比选

第一,参与项目管理方案比选的单位所提出的技术方案必须为项目的安全、适用、可行、经济负责。让评审方了解项目的真实可行性、经济性;让筹建方量力而行、上马该上马的项目,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让投资者理性参与、真心实意地参与投资;让相关各方构建合理、清晰的权责利关系,共同推进基础设施项目的落地。

第二,技术经济方案内涵要持续丰富、与时俱进。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技术经济工作不仅仅包括技术和经济,还需要与管理、金融、法律等领域的知识深度融合。例如,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方案是否参考筹建方的战略;是否对标国内外同类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情况案例;可否增加项目可融资性分析等内容。

第三,项目管理方案中技术经济工作要扩大外延,考虑相关。具体项目的技术经济需要扩大外延,不应局限于本项目,还要考虑项目的影响范围,统筹正外部性或负外部性,并将相关资源或其收益、或其损失适当地配置给本项目。项目不仅仅要考虑相关参与方,也要考虑相关影响方。项目管理方案设计需要充分挖掘项目价值,统筹相关方资源,增加项目自身的财务持续生存能力,减少政府补助压力,或者增加项目回报来源,以提高项目的落地率。

第四,项目管理方案中技术经济各相关管理组织工作要前移、要协同,从以项目为中心的串联式变为并列式立体结构。在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时,建议引入金融机构探讨可融资性,引入PPP咨询机构探讨实施方案;在编制实施方案时,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探讨可实施性;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引入施工企业分析可施工性等。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既要提高技术经济工作质量,也要提高效率,减少项目落地时间。

通过相对全面的技术经济比选,能够在项目建设的方案上提前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通过相对科学化的设计尽量将项目本身的成本降低,综合地计算经济效益,选择最优方案。

2 结语

综上所述,项目管理的好处是相对于不采用标准项目管理法而言的,同样一项工作如果能采用规范的项目管理方法去管理,相对于采用一般的管理方法,能够有效地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保障质量,并且项目越复杂,项目管理机制越有价值。工期节点越多,跨公司跨部门跨岗位的事情也越多,沟通、交流的管理成本越高,管理的不可预见风险越大,对每一个质量节点都追溯到位且获得认可,才有可能让各个执行方做好项目工程的质量工作。通过项目管理方案比选的方式去选择出最好的项目管理方案,能够最有效地规避不必要的风险,从多方面有效地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从而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 考 文 献

[1]张勇.建设项目经济技术方案比选分析[J].低碳世界,2017(5):249-250.

[2]刘辉.完善项目管理,提高培訓质量[J].现代经济信息,2014(18):125.

[3]梁晗.方案经济比选在设计阶段的应用[J].市政技术,2016,34(3):187-190,193.

[4]王廷运.项目管理方案比选对项目经济成果的影响[J].经济师,2018(3):256,258.

[5]倪斌.浅论如何正确使用方案经济比选方法[J].经营管理者,2010(22):221-222.

[6]戴立异.探究经济技术比较在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19):174-175.

[7]朱聃.企业项目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9):137.

[8]姜霞.项目管理方案比选对项目经济成果的影响[J].化工管理,2018(26):4-5.

[9]袁政,孙栋兴,寇明洋.投资管理部门PPP项目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探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探索[J].招标采购管理,2018(10):29-31.

[责任编辑:高海明]

成果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高校的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成果评价存在许多问题,并且不合理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文章拟采用因特网技术建立一个分布式的网站平台,统一组织全国高校学者进行同行评价。这样就能改变评价主体、评价形式、评价流程,使人文社科类学术成果评价趋于民主化、科学化、合理化,能促进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

[作者简介]庞秀平,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务部副部长,副教授;赵宇,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河北石家庄050091

[文献标识码]A [

近几年,人文社科类的论著、论文数量增长非常迅猛,其中鱼龙混杂,难以辨别质量高低。即使有各级行政部门和各级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价和评奖,也不能把真正高质量的学术成果推介出来。原因是少数专家评价多数人的学术成果,往往为知识面所限,同时也很容易被权力或金钱所俘获。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根据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不同的特点,笔者建议利用因特网技术建设一个平台,让同一学科的全部学者“同台竞技”,让所有的学者都能参与学术批判和学术评价。大家都知道,在人文社科领域中,广大学者参与学术批判,百家争鸣,比对学术成果本身的评奖要重要得多。只有对社会问题的不断争论,才能把问题引向深人,才能形成完整的、系统化的用于指导社会实践的理论体系。

一、目前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术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官方主导力量太强

在学术评价中官方主导力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人文社科类立项、评奖中具有很强的操控权,每次立项和评奖都是由政府官员圈定少数专家进行评审,少数专家很容易被官僚、同僚、同学、弟子、金钱等所左右,作出有失公允的评判。其次,官方在给高校批博士点、硕士点以及职称晋升等问题上,硬性量化学术成果,否则难以申报成功。只管数量不顾质量、见物不见人的异化现象,不顾不同学术领域、不同单位和不同个人、不同时间的区别,结果激化了人际关系,搅乱了学术和教育工作,使得学术领域更加不和谐,从根本上损害了学术事业本身。

(二)重表面形式不重实质内容

在现行学术评价机制的操作上,首先,大部分高校只注重申请到的课题是国家级、省级、还是厅局级,不看研究者的实际水平以及学术成果本身的水平,只是简单地按照行政级别排队打分,各种物质奖励也依照这个级别而定。还有一些“立项”成果往往加入了兼职挂名人员,参与“立项”却不干实事,增添了虚假的变数。其次,各高校评价学术论文的质量高低,只看作者发表的期刊是否是“核心期刊”,简单地认为期刊级别高论文就水平高。事实上“核心期刊”的所有文章质量,不见得高于非“核心期刊”的某些文章,用是否在核心期刊发表来认定文章的质量是很荒唐的。因为,“核心期刊”是从非“核心期刊”发展而来的,“核心期刊”还有可能倒退回非“核心期刊”。现在有很多“核心期刊”乘学术“大跃进”之机,大肆收版面费或赞助费,只要给钱质量很差的学术论文也能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据报道,某“核心期刊”一年收版面费逾千万元。笔者找到其中一本期刊,认真研读其刊载的学术论文,果然有90%以上的论文毫无学术性可言,简直垃圾一堆。许多非学术因素,助长一些学人为上“核心期刊”、追求量化成果要求而浮夸不实等不良学风。第三,纸媒学术成果与网络学术成果不一视同仁。当前,网络学术成果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学术成果的一部分。事实上有些学者的文章和观点,是先发表在网媒然后公开于纸媒的。网络上某些学术性文章仅仅因为发表在网络上而不被认可,只有在公开纸媒上发表后才算“学术”,这是不公平的。第四,公开刊物与内部刊物不一视同仁。尤其是有着相当学术含量的“以书代刊”的论文集不被视为“量化”的学术论文,这也是一种不一视同仁的现象。

(三)重视短期功利

现行学术评价机制中,过于重经济利益,把学术成果的评价与晋升、评聘、住房、工资、奖金等物质待遇过度直接挂钩,其导向作用是将学术研究引入歧途,导致学术商品化,并成为钱学交易、官学交易的恶化学术环境的渠道。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中许多人“坐不了冷板凳”,不能静下心来“面壁十年”,刻苦钻研,力求创新,而是都想快出成果、多出成果,尽快评聘高职,抢占高位,攫取更多的物质利益。结果是高校的学人“没吃三天素,就想上西天”,呈现出你追我赶搞科研,产量年年都翻番,就是不见有“惊世骇俗”之作的出现。我们大家都知道,人文社科领域的学问其实不好搞出名堂,没有十年八年的积累,没有深厚的功力,搞不出高水平的学术成果。

(四)评价主体单一

目前的学术评价机制是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行政管理的机制,并非以学者为主体的学术共同体的学术评价机制。官办高度行政统一模式的学术评价机制往往混淆组织者、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关系,形成组织者、运动员、裁判员一身几任的情况,容易形成不正常的学术“量化”利益共同体。官办化的学术评价机制导致非学术化、非群众化,必定异化成官僚化、形式化。这种评估事实上还导致领导层的官僚主义作风,他们往往靠那些不靠谱的“量化”指标数字来领导和管理学术,甚至出现程序员领导学校领导的现象。

二、建立全国高校统一的人文社科学术评价平台

2006年5月11日,教育部公布了《教育部关于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在《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和评价体系,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把是否发现新问题、挖掘新材料、获得新数据,是否提出新观点、采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作为衡量科研质量的主要指标,改变简单以数量多少评价人才、评价业绩的做法。同时,建立符合各学科特点的分类评价标准,推广同行评价和优秀成果代表作制度;并在学科评估、职称评聘、项目立项、论文答辩、论文发表、著作出版、成果奖励等方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实行评审回避制度、民主表决制度和专家信誉制度,建立评审结果公示和意见反馈机制。强化同行专家在学术评价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海内外同行专家学术评价机制。

(一)学术评价网站平台的组成结构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学术成果与理工类自然科学学术成果评价方法有很大不同,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成果首先需要广泛的传播,需要本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从事社会实践的读者的接受、评判,然后通过接受这一理论的读者指导自己的社会实践,是否取得预期的实践效果来评价学术成果的质量高低。而理工类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不必通过广泛传播,让每位同行都知晓,经过同行评价这一关,其

学术成果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用实践检验科学发明、科技专利、实用新型等的社会价值。但是,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社会科学学术成果,还是自然科学学术成果,最终检验其质量高低的标准,都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是我们制定的各种评价体系、评价标准、量化指标等。那种以“核心期刊”或立项课题行政级别来评价人文社科类学术成果质量高低的做法,是形式主义,是以服装定人,是给“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留有可乘之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根据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笔者建议建立一个高度集成平台,首要功能就是用于社科成果的传播,其次用于同学科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观点的讨论、辩论、批判,从而达到学术成果评价的目的。

如图1所示,教育部总网站是本系统的核心,由教育部后台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全国高校人文社科领域的师资,每一位教师设定一个唯一的ID号,ID号与教师的真实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密码由教师本人任意修改,教师可以用ID号和密码登陆本平台,进行学术成果分类上传,进行同行文章的阅览、讨论、评论等。

各省分网站用于收集本省学术成果、人员信息更新、评价结果公布、专家介绍等,审核本省人员信息、学术成果信息的真实度,同时又是教育部总网站的分布式处理网站,减轻总网站的运算压力。

各高校工作站主要是管理本校的人员信息、学术成果信息等,给省级网站和教育部网站提供可靠的人员信息、成果信息,是杜绝弄虚作假的第一道关卡。

(二)学术评价流程的具体组织

建立全国高校统一的人文社科学术成果网站后,首先要以《中国图书分类法》和教育部学科分类目录为依据,把学术成果分类储存,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也依次分类,一一对应,同类人员对同类学术成果进行阅读、讨论、评论、评价、打分、投票等活动。以一年为一周期进行各学科年度排名,并进行公布。此时,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管理行政部门要把每年度的“核心成果”和“核心学者”公布在教育部总网站,圈定对应学科的专家进行四年一度的评优、评奖等活动。基本思路就是先“大众化评价”,再“小众化评价”,遵从“先民主,后集中”的原则进行操作。

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各高校建立讲师、副教授、教授以及相当职称的人才数据库,作为投票的基础数据库。上传到省级网站进行审核,审核后上传到教育部总网站。教育部总网站的后台工作人员给每一位教师设定ID和初始密码,直接发给每位教师,由教师独立操作,以免受学校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干扰。只有教育部后台系统管理员和教师本人能对自己的信息进行部分修改,其他机构或个人无权修改。

第二步,教师利用自己的ID和密码可以登陆到省级分站点和教育部总网站,上传自己的著作、论文、研究报告等,省级网站要审核上传的学术成果分类是否准确,是否和作者申报的学科领域相符,然后进行确认,送人学术成果待评价库中。每一年内,同一著者在同一学科只能参评一项,并且一年内参评成果总数不能超过3项。力求实现作者“代表作”制度,克服人文社科学术成果产量“大跃进”的现象。

第三步,每一位教师用自己的ID和密码登陆后,都能看到自己申报学科的相关文章,能够进行阅读和评价、发表意见、进行打分、进行投票等,网站自动收集这些信息,利用一定的计量模型进行运算,找出“核心文献”,进行排队比较,使高质量的学术成果脱颖而出。评比时,所有成果都要隐去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成果出处等信息。每一个成果只编号,根据编号投票。

第四步,对“核心文献”进行另外存储,形成一个有价值的文库,用于专家长期地阅读、评判学术成果的实践价值。同时,对于投票准确的读者,同样给以公布,鼓励其学术的鉴别能力,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成为高质量理论的传播者,为以后评聘职称等提供参考依据。

(三)建立全国高校统一的学术评价平台的意义

设计这一平台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公开的场合、公平的环境中公正地进行学术批判和学术评价,使其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产生如下的积极效果:第一,每一个学科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评比,可以看出本学科的发展水平,克服同一学科的不同地域科研人员的重复劳动。第二,本平台是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同一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可以聚集到这个平台,进行讨论、辩论,进行主要观点的碰撞,进行前沿理论的传播。第三,可以抵制一些“学术期刊”的不正当行为,例如,发表学术论文卖版面,盲目崇拜学术权威等问题。第四,可以作为各级机构批准科研立项课题的依据,为国家在重大课题攻关时选配人才提供依据。第五,在最大限度内抵制了学术腐败,尤其能抵制在学术评奖中的人情干扰、权力干扰和金钱干扰。第六,在这一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平台上,能激发各级学者的学术创新能力。只有创新才能在这样的投票中脱颖而出,才能突破本领域的学术权威,才能使本学科的理论水平有大的进步。

三、建立全国高校统一的学术评价平台的可行性

按照笔者设计的网站拓扑结构和组织工作模式,可以有三种途径解决覆盖全国的网络问题:第一种途径是把现有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经过适当地投入,简单地改造,使其担负评价平台的职能。这种办法投入少,见效快,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大家容易接受。只要教育主管部门进行配套管理,即可很快进行评判、评价、评奖等工作。第二种途径是引入覆盖全国的知名网站,如新浪、百度、搜狐等,把这一任务交由它们来完成,教育主管部门只对数据进行适当控制,对评价程序进行管理。由于这类网站访问者比较多,点击率肯定比较高,商业价值比较高,有的网站愿意承担这项任务。第三种途径是教育部牵头建设主站,由各省教育厅建分站,所有管理工作都由主管部门承担。这种办法管理严密,可信度高,可以利用行政命令推行。缺点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后期管理费用比较多。

[责任编辑:陈梅云]

成果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成本是反映企业投入与产出,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最重要指标,与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息息相关。不断降低成本,是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最重要的途径。

关键词 建筑施工 施工企业 成本控制 降低成本

成本是反映企业投入与产出,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最重要指标,与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息息相关。不断降低成本,是提高施工企业经济效益最重要的途径。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加大成本控制力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所有企业亟待探讨和商榷的热点话题。

一、控制目标体系

建立成本控制体系,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通常是每年的年初,施工企业要根据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确立成本降低目标,使企业各项成本管理活动紧紧围绕着这一目标进行。目标需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逆向到顶,层层分解,形成“千斤重担大家担,人人肩上扛指标”的格局,落实到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目标体系。制定目标的目的,在于启动“目标激励作用”,调动全体职工的节能降耗积极性和创造性。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到企业发展战略需要和建筑市场容量以及企业具体实际情况。目标值确定既要科学合理,又要切实可行,切记太高或太低。太低,全企业职工不用费劲就能实现,失去了目标激励的意义;太高,即使全企业职工竭尽全力也达不到目标要求,也同样失去了目标激励的作用。所以成本降低目标的确定要符合先进、合理、可行的原则,确实起到目标激励的作用。

二、控制组织体系

建立一个关系协调、运转灵活、精干高效的成本控制体系,对加大成本控制是事关重要的。首先要成立以施工企业总经理为组长,总会计师为副组长,各计划、财务、质量、供应、设备、安全、工程等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各分公司经理、会计员参加的企业成本控制委员会。其次,成本控制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据企业成本控制情况,召集企业有关人员的专题分析会、研讨会,制定强有力地措置,压缩非生产性和生产性开支,降低成本。再次,建立组织体系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就是要为实现成绩降低目标值提供组织保证,实现少投入多产出,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联动作用,协调好各方面的管理与被管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和矛盾。组织体系形成网络化,旨在使干部职工不仅管干,也管算,使成本管理活动都在组织体系受控之中。

三、控制责任体系

成本控制责任体系是实施成本管理的根本。任何管理都有规章,任何工作都有制度。规章制度引导各项成本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将物耗系统管理的各项职能分解细化,落实到部门和岗位,建立起上下左右相互衔接的节约降耗、增效的成本控制责任体系。建立和运行成本控制责任体系,要明确三个责任,一是各职能部门成本控制的基本责任,如工程、机械设备、供应、检验、质量、财务、办公室这些管钱管物的主管部门或涉及资金管理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各基层单位、分公司,都要有明确的成本控制责任,责、权、利挂钩。二是岗位责任,将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分公司成本控制管理责任分解落实到各有关岗位,制定和完善各级岗位责任,修订和完善岗位工作标准,以满足实施运行成本控制目标体系要求。三是明确成本控制的相互协作责任,主要是通过企业各项内控管理标准来实现。要修订、完善财务管理、工程质量优质优价管理、行政福利费用管理、安全费用管理等企业管理标准。使这些直接与资金相关的管理标准规范化、程序化,使节材降耗、节支创收有共同遵循的标准和规范。应特别注意的是,要突出明确施工现场的成本控制责任。施工现场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汇集地,也是建筑产品最终形成的地点。施工现场管理混乱,“跑、冒、滴、漏、脏、乱、差”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一定要明确施工现场的成本控制责任,使之各尽其能、各负其责。从而使施工现场实现“环境清洁、物料堆放有序、设备整洁完好、安全设施齐全、道路平整畅通、制度标准健全、劳动纪律严格、施工秩序井然”的目标。

四、核算控制指标体系

成本控制的指标体系,笔者主要以施工材料消耗为例。因为,施工材料消耗约占工程总成本的60%~70%,在整个工程成本控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材料消耗指标在成本控制指标体系中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反映施工材料消耗水平;二是反映施工材料节约经济效益。

1.施工材料消耗水平指标。材料实物消耗、消耗金额、消耗总金额、材料利用率、万元产值材料消耗量,材料定额降低率、供应损耗率指标、生产丢失率、废品材料消耗率、废弃物回收指标等。

2.材料节约的经济效益指标。材料单耗降低、节约量和节约额、材料利用降低率和降低额、万元产值某中材料节约量和节约额、设计变更材料节约量和节约额、技术进步节约量和节约额、材料代用节约额,综合利用率节约额。

通过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实现反映监督、控制的实际效果,从而给领导成本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五、成本控制考核体系

为了使成本控制行之有效,必须有严格的考核体系,依据责、权、利相等,责、权、利相关挂钩的原则,建立和完善成本控制考核体系。责、权、利不相等,责、权、利不挂钩,这是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考核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光讲“责”不讲“利”,尽责就没有积极性。在实施成本控制运作过程中,切忌“责、权、利”不挂钩,要依据“物资利用原则”和“需要生产动机,动机导向行为”这一规律,把成本指标纳入到经济承包责任状中的主要指标和否决指标,实施成本否决。成本否决职工工资,成本否决工资晋级,成本否决干部任免使用等,季度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降低成本者奖,成本超支者罚,在一整套严密考核体系运行中,得到落实。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要摆脱资金短缺的困惑,就要建立、完善成本控制体系,切实抓好成本控制体质、成本控制组织体系、成本控制责任体系、成本指标控制核算体系、成本控制考核体系的运作,实施“低成本战略”,眼睛向内,苦练内功,挖潜增效;职工既管干,又要管算,实现“干”与“算”一体化。

成果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根据信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信阳市土地利用现状与结构、权属架构、区域分布规律,并着重分析该市的地类变化趋势。针对信阳市的土地利用特点,提出发掘土地利用潜力的建议。为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科学决策服务,也为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提供依据。

关键词:第二次土地调查;地类变化趋势;土地利用潜力

一、信阳市概况与第二次土地调查背景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淮河上游、大别山北麓,南连湖北,东临安徽,总面积达18 915平方公里。该市位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优越的自然条件宜于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的生长繁育,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和四大红麻生产基地,信阳毛尖茶叶饮誉海内外。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信阳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土地调查成果已难全面满足新形势下经济宏观调控和国土资源管理的客观需要。信阳市人民政府根据省人民政府的部署和安排,于2008年5月启动了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至2009年5月全面完成外业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工作。信阳市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信阳市土地利用状况,满足该市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二、调查成果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与结构分析

2009年信阳市共有土地1 891 561.36公顷,信阳市的土地结构主要由七部分组成。其中耕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4.39%,林地面积占22.85%,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1.6%,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占11.3%,园地面积占3.56%,草地面积占3.14%,交通运输用地占2.06%。

(二)土地利用权属结构分析

信阳市集体土地较多,有1 750 307.01公顷,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2.53%。国有土地只有141 254.35公顷,仅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全市没有权属不清或有争议的土地。

(三)区域分布规律分析

从区域分布规律看,耕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4.39%,分布在全市广大农村;工矿用地集中分布在城镇、村庄和独立工矿所在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1.3%;园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56%,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丘陵地区;林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22.85%,主要分布在南部和丘陵山区;交通运输用地主要是农村道路、高速和各级公路;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主要分布在自然河流、坑塘和沟渠。

(四)地类变化趋势分析

地类变化分析是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个大类进行对比分析,对于标准发生变化的地类,对比分析无意义,在此不做统计分析。

2008年的变更数据与2009年的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对比可知信阳市的地类变化趋势,农用地增加17 679.04公顷,建设用地面积增加25 708.99公顷,未利用地面积减少30 795.32公顷。各地类的具体变化趋势和原因分析如下。

1.农用地变化趋势和原因。(1)趋势分析。信阳市2008年变更数据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对比,农用地总数增加了17 679.04公顷。其中,耕地增加48 120.87公顷,园地增加26 972.34公顷,林地减少23 808.89公顷,草地减少7 438.75公顷,其他农用地减少26 166.53公顷。在其他农用地中,农村道路增加6 065.18公頃,坑塘水面增加5 195.38公顷,沟渠减少4 483.1公顷,设施农用地减少4 856.87公顷,田坎减少28 087.12公顷。(2)农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与分析。信阳市耕地面积的增加主要原因有四个:第一,田坎系数减少。信阳市耕地系数比一次调查减少约3%左右;第二,由于种粮直补等原因,由农民自发开垦荒山荒地而成的耕地大面积的增加;第三,信阳市大部分县区属丘陵、山区地貌,图斑破碎,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较多,由于对零星地物在此次调查没有硬性要求必须调查,这样就造成很多细小的零星地物和线状地物流入耕地里,无形中增加了耕地的面积;第四,农民自发的农业结构调整,将产量低下的园地及枯死的林地整理成耕地,由此增加的耕地也不在少数。

信阳市园地面积增加是因为茶叶在信阳市园地面积增加中所占的比重增大。其主要原因是信阳市为“信阳毛尖”主产地,信阳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茶产业,各地种茶积极性很高,浅山丘陵地带均种植茶叶,从而导致林地减少而园地大量增加。

信阳市林地面积减少,原因是由于林木林地的流转政策,改变了林地的结构。不合理的退耕还林林地重新调绘为耕地是林地减少的一个原因。

信阳市草地面积(天然牧草地和人工牧草地)减少,主要原因为大量的其他草地被农民自发开垦为耕地或园地。

其他农用地中,农村道路面积增加是河南省村村通工程建设所致;坑塘水面增加是因建筑业的发展使砖瓦窑厂普遍增多,后改造为淡水养殖用的渔塘;信阳市沟渠用地面积减少,原因是用于旱涝保收的沟渠系统随着农村道路的完善其用地面积不断减少;设施农用地减少是农业结构调整造成的;田坎用地减少是第二次土地调查采用新的田坎系数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详查与这次调查对田坎定义的不同,导致田坎地类消失。

2.建设用地变化情况和原因。(1)趋势分析。信阳市2008年变更数据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对比,信阳市建设用地增加25 708.99公顷。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28 072.1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减少474.27公顷,水库水面减少230.2公顷,水工建筑用地减少1 658.72公顷。(2)建设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与分析。总体上建设用地总量增加。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在信阳市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反映了信阳市的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发展水平,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25 708.9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水库水面和水工建筑用地都有所减少。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的原因在于:城镇建设规模扩大;村庄外扩张严重,信阳市建设用地增加主要集中在村庄用地上,增加原因一是小集镇的发展致使乡政府所在地急剧扩张,二是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农村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同时,村庄用地面积增加也说明近年来信阳市村庄整治工作力度不够。

采矿用地量在减少,一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作为乡镇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砖瓦窑在各地大量兴建,侵蚀大量耕地,随着矿产资源枯竭,部分采矿用地被废弃,砖瓦窑停产后没有及时复垦;二是随着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一些乡镇企业在经历了粗放发展以后生存困难,逐步被淘汰,土地废弃现象突出。近年来 “三项整治”等项目,把原有的砖瓦窑厂及工矿废弃地整理成耕地,造成了采矿用地的减少。

交通运输用地总量减少,主要是因为公路用地减少了476.21公顷,民用机场、港口码头和管道运输用地都有所减少。而铁路用地增加13.68公顷,主要是高铁的开工建设;调查规程中对现状地物宽度丈量的规定也是导致交通运输用地面积减少的一个方面。

水庫水面及水工建筑用地共减少1 888.92公顷。耕地中陈旧的农田水利设施失去原有功能也是减少的原因之一;信阳市民们注意到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减少人为工程建设对水资源的污染。

3.未利用地变化情况和原因。(1)趋势分析。未利用地包括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信阳市的未利用土地没有盐碱地;信阳市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交界处,气候温和,气温垂直分布差异不明显,其他土地中没有冰川及永久积雪。由于2009年地类中没有荒草地和苇地分类,地类标准变化的对比分析无意义,因此在该分析中不作考虑。信阳市未利用地减少30 795.32公顷。其中,河流水面增加1 766.97公顷,湖泊水面减少1 302.41公顷,滩涂减少7 031公顷,沼泽地减少222.19公顷,沙地减少2 031.9公顷,裸土地减少21 974.69公顷。(2)未利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与分析。信阳地处淮河流域,河流水面占地面积大,淮河在信阳地区的干流长300多千米,流经信阳地区数十条支流。第二次土地调查与2008年相比的河流水面的增加是与降水有关。

湖泊水面减少了1 302.41公顷,自然衰退、枯竭是其用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

裸地减少32.96万亩。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原来视为裸地的地类实际是开垦的荒地,现在已经被确定为耕地;二是被农民自发开垦为果园或者其他林地。

地类发生变化,除了极个别地类是因详查与第二次土地调查地类的认定不一致导致外,多数变化的主要共同原因是2008年面积计算采用的平面面积,而2009年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面积计算采用的椭球面积,其次是因为年度变更调查不到位所致。

三、结论与建议

信阳市土地资源潜力匮乏,信阳市的农用地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9.62%;除去不具开发潜力的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域水利设施用地及开发成果很高、潜力有限的城镇村和工矿用地,市辖区内最具土地数量开发整理潜力的只有农村居民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中的路、沟、埂等非耕地所占比重很低,数量潜力极少。

挖掘信阳市的土地资源潜力实现土地的优化利用需要向居民点、违法违规用地、低效土地要潜力,优化利用的实质是依据土地类型本身的适宜性及其结构的差异,对于悖于自然生态结构的现状利用进行优化调整与安排,以寻求土地资源在产业间、地区间的合理结构与布局,从而达到土地利用系统功能趋势的目的。要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重要的是要注重土地的节约利用,改变当前信阳市农民宅基地超标,居信松散,致使居民点快速外延扩张的现状;加强对耕地数量和质量的保护,保护耕地环境是保护耕地质量和耕地产品质量的唯一途径;占补平衡、依法管地、持证用地等行政策都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好政策,要注重严格执行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刘纪远.中国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 张友全,宫辉力.北京市1990—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J].资源科学,2007,(3):206-213.

[3] 王爱琴,邓文娟,等.浅谈土地利用图集缩编制度[J].测绘与地理空间信息,2013,(7):169-170.

[4] 河南省土地管理局.河南省土地资源[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 朱华友.新经济地理学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的机制过程及其意义[J].经济地理,2005,(6).

[责任编辑 王玉妹]

上一篇:科技制作论文下一篇:大学成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