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护理论文范文

2024-03-09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国际税收竞争;涉外税制;改革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税制改革普遍采取减税政策,这与经济全球化下国际税收竞争有直接关系。在此环境下,我国如何在涉外税制改革中,充分考虑国际税收竞争对我国涉外税制的影响,规划和制定合乎国际规范、充满竞争力的涉外税收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税收竞争力影响因素及效应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必然在税收政策上开展国际竞争,从而吸引国际资本或经营活动,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国际税收竞争。从根本上说,国际税收竞争就是通过良好的税制环境吸引更多的国际经济资源、运用适当的税收优惠措施提升本国产品的竞争能力,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一)国际税收竞争力影响因素

1.简化、公平和透明的税制是进行税收竞争的基本要求。只有在简化、公平、合理和透明的税制下,纳税人才易理解税务部门的要求,才能很好地预测自己的税收成本,才能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同时,税制的合理与否,直接或间接影响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及是否对它们有吸引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基调就是简化税制、公平税负。

2.总体税负水平是决定税收竞争的关键因素。国际税收竞争力首先表现在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和引导能力上,而低税负无疑对国际生产要素更具吸引力。如,从1996年到2002年,亚太经合组织国家的最高公司所得税率平均下调6个百分点,由37.6%下降到31.4%,而这些地区的吸引外资活动也随之蓬勃发展。

3.税收优惠措施是国际税收竞争的主要手段。税收减免的多少、税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资本的利润或实际收益。因此,税收优惠程度越大,税制越有竞争力。为吸引其他国家(地区)的经济资源流入本国(地区),近20年来,世界各国先后调整法律制度,实施特别政策。同时,各国为保障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往往对出口货物实行出口退税政策。给予税收优惠已成为各国普遍采取的一种国际税收竞争手段。

4.税收管理水平、国际税收协调能力成为提高国际税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是税收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主要管理对象是跨国纳税人,它是一国维护和行使税收管辖权、参与国际税收分配的重要体现。加强国际税收管理工作,特别是做好咨询辅导、联合税务审计、反避税、非居民管理、税收情报交换、税收协定执行等工作,可促进跨国公司遵循公平交易的原则,更好地维护国家税收权益,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税收管理成本、管理效率的高低及国际税收的协调水平对遏止有害税收竞争,真正提高本国国际税收竞争力起到关键的制度保障作用。

(二)国际税收竞争的正负效应。积极参与国际税收竞争有利于促进本国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各国主动减少税收负担、参与国际税收竞争,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并防止本国资本外流,发展国内经济,已成为一国有效配置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此外,适度的国际税收竞争也有利于贯彻税收中性原则。在税收竞争潮流的冲击下,扩大税基、降低税率成为各国税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税收对经济活动包括对劳动、储蓄和投资的扭曲作用,从而使资源配置在全球范围内得以优化,提高了国际经济效率。

国际税收竞争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恶性国际税收竞争的目的在于吸引非居民税基,把生产要素与经济活动引向本国。如果各国都竞相参与减税竞争而未受到任何约束,流动性较强的经济活动将从各国税基中消失,造成全球性财政功能弱化,使各国公共需要得不到满足;优惠税收措施的泛滥,将会影响跨国企业的投资决策和经营地点的选择,从而使富有流动性的资本、金融及服务业从高税负国转移到低税负国,扭曲国际税负的分布,引发新的国际或区域性不公平;税收的恶性竞争,导致税收功能扭曲,破坏税收中性、增加税收成本,不利于公平和就业及保护本国幼稚产业的升级改造。

二、我国现行涉外税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涉外税收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外资企业长期享受超国民待遇。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采取全面优惠政策来吸引外资的国家之一,优惠之多,范围之广,鲜有国家能比。在所得税方面,内外资企业名义法定税率都是33%,但外资企业实际税负仅为8%左右,而内资企业为28%;在流转税方面,内资企业进口机器设备要缴纳进口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而外资企业则可减税或免税。但上述税收优惠的政策效益并不理想,我国以牺牲租金和税收为代价给予外资“超国民待遇”,严重削弱了内资企业的竞争力,加剧了我国区域性经济发展不平衡,增加了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另外,总体上外资的财务效益并不如内资企业。如,2001年外资工业企业每百元销售收入所交增值税为3.37元,而同期国内工业企业则为4.64元。而且,外商投资企业关联交易多,常使用内部转让定价手段避税。2004年,我国外国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亏损面达51%至55%。其中,很大部分是不合理的亏损,而同期美国企业盈利面高达90%至95%,平均亏损面10%。据专家估计,跨国公司每年在我国的避税高达300亿元以上。

2.税收优惠层次多,内容庞杂,税制缺乏透明度。我国现行涉外税收的主体税种虽以法律的形式实施,但大量的税收政策却主要体现在行政机关制定的条例、实施细则、决定、通知中,它们之间相互矛盾、弹性大、可操作性差、透明度不高。这些问题造成我国涉外税制税收优惠过多,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我国税收(不含关税和农业税)的减免额为901亿元。其中,涉外企业的减免额高达357亿元。除此以外,还存在下述问题:部分优惠政策有失公平,妨碍内资企业竞争力;税收的产业导向不合理,涉外税收产业导向集中在第二产业,特别是加工业等高能耗、高污染、技术水平低的行业,不利于我国产业的升级换代和国家竞争力的提高。

3.税务信息的交换不畅,涉外税收征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各级税务部门近年来实施金税工程,税务信息化水平有显著提高。但国税、地税系统工作协调制度,包括税收法规政策实施协调制度、税收征管工作联系制度、税务信息交流制度、协调会议制度、税收工作仲裁制度等还没有正式建立;税务机关同海关、工商、银行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还不很畅通、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国际税务信息的收集、分析体系还没有建立,我国一些主要贸易伙伴及离岸中心的税务信息交流协定还没有签订,影响国际税务信息交流的畅通和涉外

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

三、国际税收竞争条件下我国涉外税制改革的着力点

1.建立统一规范内外资企业税收制度,提高涉外税收政策的透明度。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已取得重大进展,企业都应在“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下发展。规范现行涉外税收政策,统一内外资企业税收优惠,增加税收政策的透明度已势在必行。在近期内外资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讨论中,为增强我国国家竞争力,对特定技术、特定产业给予外商企业适当的税收优惠是必要的,但同时在对投资环境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应适当注重对我国战略产业的保护,增强其竞争力。为此,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都应以统一规范的形式在税法中确定下来,严禁“法外有法”。与此同时,要不断增强涉外税收立法、执法和司法的透明度;建立定期涉外税收政策和税收案件的公报制度;提供网上税务信息查询平台,以满足广大纳税人对税务信息的需求。

2.规范和优化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增强涉外税收政策的产业导向作用。我国现阶段外商投资已初具规模,外商投资对我国国民经济影响在不断加大。因此,在下一步涉外税制改革中,一定要体现税收对国家产业的导向作用。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和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现实,我们应对能源、交通、通信、基础产业和设施,对高新技术和产品出口企业,对技术含量高、低污染、低能耗等国家鼓励的产业和项目,保持或提高税收优惠措施。同时,取消现行的不分产业、行业、规模而仅凭外资身份就能获得税收优惠的税收政策。

3.加强涉外税收管理,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税务机关要结合国际税收管理的特点和涉外企业税源管理的需要,遵循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将属地化与专业化很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属地管理基础上的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机制。要提高各级税务机关对涉外企业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税务、工商、海关、银行间的协作,实现信息共享,互换涉税信息;规范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严格执法程序,减少税务部门在执行税收政策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进一步提高税务人员的素质,建立高水平的涉外税收征管队伍,加强税收征管的现代化、信息化建设。

4.完善国际税收协调机制,加强国际税收协调和合作。针对目前国际有害税收竞争的不断加剧、国际避税和逃税手段的多样化和隐蔽化的特点,我国必须进一步加强国际税收协调与合作。当前,国际税收协调的内容,主要体现在税收协定和反避税上。适应新形势需要,我们必须通过双边和和多边预约定价安排,逐步建立和完善税务信息数据库,尽快和主要贸易伙伴及离岸中心签订税收信息交换协定,以加强国际间的税收信息交流;建立与我国签订税收协定国家的反有害税收竞争机制,提高我国的反避税能力,维护国家的税收权益。

(责任编辑:李 琪)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境外工程承包是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实现跨国发展战略目标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途径,对实现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企业境外工程承包快速增长,对外汇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全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及难点,提出相应的改进外汇管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境外工程承包 外汇 问题 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一)缺乏统一的规范性文件,导致监管乏力

国际承包工程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业务,从工程投标、合同签约、施工建设到竣工验收,涉及很多环节。早在2009年商务部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文颁布了《对外工程承包资格管理办法》。国务院也于2008年颁布了《对外工程承包管理条例》,但目前外汇局尚未出台系统完整的境外承包工程外汇管理规定,仅在《服务贸易外汇管理指引实施细则》中对境外工程承包收支业务和前期费用管理进行了明确;在《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实施细则》中对收支申报进行了解释,但规定较粗,有些甚至存在盲区。

(二)职责不清极易造成多头监管或监管空白

对外承包工程管理,因其行业特种、国际收支统计申报相关规定及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决定,其业务必然涉及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如,如境外工程承包在境外设立了子公司或分支机构,企业国际申报多申报在资本项下,应为资本项目管理,但境外工程承包又属于经常项目管理,极易造成多头管理或监管空白。

(三)境外工程承包业务申报要求较高

境外工程承包涉及前期費用、保证金、预收、预付、工程进度款、货款、融资款质保金、工人工资、分包款划转等多种款项的申报,即涉及资本项目申报又涉及经常项目申报。而上述业务申报均使用同一个境外承包合同,且工程承包往往收款周期较长,对银行业务人员分清资金性质并进行正确资金申报提出了较高要求。

(四)境外发放工资存在集中汇入、分别解付的问题

通过核查发现,企业存在将境外人员的工资以个人名义集中成一笔大额汇入国内、解付后分别转入相关人员名下的情况,并且此类汇款的收款人多是项目部的经理或指定人员。这一问题虽然违反了《个人外汇管理办法》中“境内本人与非直系亲属账户间不得划转”的规定。但是,每笔汇款都有真实背景。此问题已成为困扰外管部门、银行的一道管理难题。

(五)国外项目政策传导服务机制不完善

当前,由于我国政策服务机制尚不完善,缺乏传导平台。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熟悉项目所在国的法规政策而造成资金往来不畅、违反所在国外汇管理法规而遭受处罚的问题。银行、外汇管理部门对相关国家政策和境外项目所在国有关制度了解的也甚少,一般是通过一些互联网络、报刊、杂志进行粗浅了解,缺乏系统性。外汇管理部门、银行对境外承包工程的管理也主要是按照国家关于境外承包工程的有关法规政策执行和操作,这对于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是非常不利的。

二、对策及建议

(一)尽快出台系统全面的境外承包工程管理法规,完善监管手段和措施

尽快出台系统全面的境外承包工程管理办法,对境外承包工程外汇业务进行专门管理,摆脱目前管理混乱的局面。同时,结合承包工程的业务特点,制定操作规程和相关配套措施,规范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明确境外工程承包汇出入制度、细化操作规程和事后监督办法,使其具可操作性。

(二)加强监管,完善监督约束机制

一是国家审计部门定期对境外承包工程企业工程项目进行专项审计,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二是企业应建立垂直化管理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对境外工程承包项目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同时,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加强内部约束与自律,防止隐患发生。三是明确经营外汇业务的金融机构的法律责任,规范其业务操作,外汇局依法实施监管,发现违规行为严厉惩处。四是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联系与合作,共同制定配套的奖惩措施,对违规企业联手采取有效措施,以形成监管合力。

(三)对境外承包工程企业实行政策倾斜,支持其“走出去”

一是在保证真实的基础上,简化企业办事手续和环节,开辟“绿色通道”。二是允许企业发放劳务人员工资可以在境内发放,且本人与非直系亲属账户之间资金可以划转,但须提供真实性证明材料;三是政府、财政、税务、海关、银行应给予企业适当的政策支持,鼓励其积极“走出去”。

(四)建立政策信息服务平台,优化经营和监管环境

按照信息共享的原则,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快设立政策咨询信息网,按照不同国家、不同产业建立项目国政策法规及产业信息库,优化服务环境,增强企业运用法律和政府保护机制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提高银行和外管部门的监管能力。

(五)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对外交往规模日益扩大,人才的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国家要实现跨国战略目标,不仅需要外汇从业人员懂技术、懂外语,还应熟悉国际、国内外汇政策,掌握会计核算、国际金融、对外贸易、法律等相关领域专业知识,具备综合分析能力,为此,国家和企业都应加紧实施人才战略,对外汇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涉外部门必须要注重人才的选拔、培养与合理使用,既要立足于当前,又要着眼于长远,高标准地建设外汇从业专业队伍,采取内外结合、多形式、多层次的培训办法,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不断提高外汇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促进涉外业务的又快又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莉莉,赵理想.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完善境外承包工程外汇管理的建议[J].华北金融,2017(08):59-62.

[2]贺坤.境外承包工程资金运作模式与相关外汇管理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4(06):53-54.

[3]张园园,李函晟,郭雁.完善境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外汇管理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3(22):89.

[4]汪文进.广西与东盟对外承包工程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基于外汇管理视角[J].东南亚纵横,2013(07):42-45.

[5]张鲁东.境外工程承包外汇汇率风险管理实务浅析[J].会计之友,2013(06):100-101.

作者简介:孙玉伟(1974-),男,汉族,新疆呼图壁县人,中级经济师,中国人民银行克拉玛依市中心支行外汇管理科科长,经济学学士,主要从事经济金融方面的研究。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涉外会计;会计英语能力;提高;策略研究

涉外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针对该类企业的经济活动,按照会计准则、会计法规和国际惯例,采取复式记账方法来反映和监督各类涉外经济活动的一种专业会计。涉外会计工作人员主要任职于境外结算业务的企业单位(包括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对外劳务输出企业、进出口企业、对外运输、三资企业、货代等涉外企业等)。本文就涉外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会计专业英语能力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涉外会计人员具备会计专业英语能力的重要性

涉外会计人员不仅要熟悉会计准则,并且要掌握会计专业技能,这是其工作性质所决定的。更重要的是要从事熟练运用会计专业英语处理日常会计业务、阅读和编写英文财务报表、登记英文会计账薄等等相关工作,这就需要涉外会计人员不仅仅要具备会计专业的能力,同时自身更需要过硬的英语水平,否则很难胜任这项工作。另外,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愈加迅速和国际化及中国对外开放深度和广度的加剧,中国境内涉及国际业务的公司对其财务部门员工的英语能力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因此培养能熟练运用英语并熟悉国际会计准则的财务会计专业人才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求。这种对英语能力的要求是要其员工具备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和日常交流的能力,而不仅仅局限于获得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的合格证书。笔者以“涉外会计”为搜索条件在各大招聘网站上查询与该岗位相关的招聘信息,查询结果发现,各个用人单位均对应聘人员的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说明,所以欲从事此方面工作的应聘人员就必须在英语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充实自己的英语水平,这样才可以在求职时突出自己的闪光点,增强个人的竞争力。由此可见,涉外会计人员的专业英语能力成为了人们在求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块敲门砖。

二、涉外会计人员学习专业英语存在的认识偏差

若想探寻出学习和培养涉外会计的专业英语能力的最佳方法和最优策略,则首先需要了解大多数人对于这方面存在的错误观念并及时纠正。

很多打算从事涉外会计工作的同学认为大学英语四六级是学习英语的重要目标,觉得它与专业英语的知识完全相同。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涉外会计人员更需要学习的是会计专业英语和国际贸易英语的知识等,它注重的是一种英语的专业性和职业应用性,而普通英语主要是指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人交谈时应用到的英语,几乎不涉及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所以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不同。除此之外,有些会计人员认为,既然“普通英语”与“会计英语”差距悬殊,那么从业人员只需掌握大量的会计英语专业词汇和表达,即可以熟练地处理与英语有关的会计业务。可是实际上并不尽然,会计专业英语能力的高低与会计专业英语词汇量的大小之间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学习英语知识是一种手段,在它的更深处学习的是一种文化,从业人员通过学习会计专业英语,可以了解陌生的国家文化和历史。一方面,学习会计专业英语的前提条件是应有一定的普通英语基础,因此涉外会计人员应在大学期间通过一些相应的英语等级考试,才能更好地适应今后的专业英语学习;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必须将二者良好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工作中的一系列实践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作用,否则只会会计或只会英语均无法胜任涉外会计的工作。只有将这两方面互相结合,才能使自身的会计专业技能和专业英语素养得到必要的提高。

三、提高涉外会计人员专业英语能力的研究策略

通过上述对专业英语认识的探讨和研究,如何提高涉外会计人员的专业英语能力成为了另一个值得研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三点提高涉外会计人员会计专业英语的策略。

(一)普通英语能力是专业英语能力的前提

第一,上文中已经说明了普通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所以我们知道专业英语的词汇学习也离不开普通英语词汇的掌握,因为会计专业英语的词汇很多源于普通英语,只是本身被赋予了新的会计专业意义,概念与意义与原词有着悬殊的差距,但却往往不失其内在联系。第二,虽然会计专业英语是专业用途英语,但它使用的语法体系及词句构造等方面的规律与普通英语是相同的,因为它本身不具有自己的语法系统。因此,如果想熟练地运用会计专业英语还必须借助于普通英语的语法。第三,会计专业英语也需要涉外会计人员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一点和普通英语的要求也是相同的。由此可见,专业英语与普通英语之间既有着实质上的区别,但同时二者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若想进一步学习会计专业英语的能力,则需要掌握一定的普通英语的基本能力,包括语法和词汇等方面。

(二)以学习会计专业英语的词汇为主要内容

会计专业英语中包含着大量的会计专业词汇,这也是它相对于普通英语来说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并将它与普通英语区分开来。会计行业的专有名词,如 Raw materials(原材料),Finished goods(库存商品),Tax payable(应交税金),Paid- up capital(实收资本),Bad debt reserves(坏账准备),Investment income(投资收益),Cash in bank(银行存款),Profits(利润),Accounting period(会计期间),财产清算 (Property Checking),Administrative expenses(管理费用),Financial statements(财务报表)。还有一些词汇要注意它的词义,Balance sheet意为“资产负债表”,而不是“平衡表”,Income statement应翻译为“损益表”而不是“收益表”。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常见词汇在会计英语中与普通英语中虽然拼写相同,但是相互间的含义却大相径庭,如 carry back(【普义】运回;【特义】抵前),credit(n.【普义】信用;【特义】贷方),interest(n.【普义】兴趣;【特义】利息),principal(n.【普义】校长;【特义】本金),post(v.【普义】张贴;【特义】过账)write down(【普义】写下;【特义】减记)等。因此,对会计专业英语词汇的精准理解和灵活掌握,是培养和提高会计专业英语能力的主要方法,对会计专业英语能力水平和层次的体现也有着重要意义。

(三)应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开展系统的学习,从而简化任务

准确定位的意思是指会计专业英语的学习不是指英语环境中的会计学习,而是会计环境中的英语学习。学习者首先需要具备熟练的会计知识及能力,即懂得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实务规则,并能编写账簿和财务报表,这样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达到学以致用,进而继续开展会计专业英语的学习。同时,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产生认同感,才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简化任务指的是会计专业英语的学习应该主要以实用性作为其主要目的,学习内容达到够用的程度即可。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经过细心筛选后的、并且与工作内容高度有关的实用知识,而不应该是繁杂冗长的语言学习。例如,在对英文损益表的学习中,学习者可以凭借自身已经具备的中文利润表的知识,再通过阅读多个英文利润表的案例,从而轻而易举地掌握英文利润表的构成和相关会计科目的名称。

会计专业英语的学习应以理论为基础,结合会计工作实际,最终达到满足工作需求的目的。例如,一位涉外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填制或阅读资产负债表( balance sheet)、利润表(income statement)、损益表(income statement)等会计报表,那么他必须要熟练掌握各种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类下各会计科目的英文名称,并且需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词汇才能完成口头或书面会计相关的日常工作,所以这名财务会计的重点学习内容和体系层次就应该是对 Assets(资产)、Cash(现金)、Bank draft(银行汇票)、Depreciation reserves(减值准备)、Tangible assets(有形资产)、Advance money(预付 Accumulated depreciation(累计折旧)等有关资产的词汇和文章的学习,以及其他会计要素及各个会计报表的案例分析。其次,涉外会计人员需要通过编写严谨、结构合理的教材来实现自身的学习内容,因此教材需要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满足涉外会计人员的平时工作的各种具体应用,并且要从实际的工作情况入手,再依据这些需求,精挑细选出适合涉外会计人员使用的教材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涉外会计人员能够有针对性地学习,并且学有所得。

综上所述,为了消除涉外会计人员在外贸工作中的语言障碍,使得会计专业英语对于涉外会计人员来说愈加重要,所以要培养和提高涉外会计人员的专业英语能力,以便于应对日渐频繁的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外贸交流与合作。因此,培养其专业英语的能力在当今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祁新.高职院校涉外会计专业学生培养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5).

[2] 徐曼.当前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培养模式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12).

[3] 鲁潇宁.关于我国涉外会计与国际会计人才英语能力市场需求状况的调查[J].对外经贸,2015,(6).

[责任编辑 杜 娟]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近年来,英语口语已经不断得到重视,对于中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教学而言,培养学生基本的交际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旨在针对中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的困境,进行对策探讨。

【关键词】英语口语 涉外護理专业 对策

一、涉外护理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护理英语口语有它独特的句型和专业的表达方式,普通英语学好了并不能将专业英语口语表达清楚。目前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大多还是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这对于专业性比较强、难度大,需要口语交流强度高的护理英语口语来说,这种教学的模式不能满足护理英语教学的需要,不利于学生护理英语口语的提高。目前大多数涉外护理专业担任护理英语口语教学的教师都是普通英语教学的专业老师,很少一部分是专业护理英语口语专业的老师,学校缺少有关护理英语口语教学的教学组织,也没有相关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缺少教学监督。

二、提高中职涉外护理专业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方法

1.将英语与学生的职业联系起来

各大医学类学校逐渐重视护理英语的教学,将英语与学生的职业联系起来,对现在的护理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流程和方案,包括课程的开发,在教学的基础上突出交际的原则,尽量在课堂上开展多种模拟医患的互动活动,教学的重心放在语言交流方面,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把学习者的需求作为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点,逐渐形成一个针对性比较强,以医疗职业实用性为中心的专门的教学模式。

2.加强学生对护理英语口语教育的重视程度

帮助学生改变将普通英语学好就能将护理英语口语练好的错误观念,促进护理英语口语教学的提高。广大中职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动机,大多是应付考试,求职等等工具性动机,他们在外语学习中常常缺乏自信,容易产生焦虑情绪。此外,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占据着主导地位,教师教学的重点还停留在讲解英语词汇、语法、阅读、写作上,口语训练普遍不被重视,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积极性不高,形成“哑巴”英语。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将英语口语教学与护理专业相关联,加强现代职业上岗的服务能力,重视护理专业实用性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的锻炼口语技能。

3.英语口语练习应不拘泥于课堂

英语口语的教学不能只是课堂上的教学,要加强交流互动的环节,特别是加强学生在护理实操过程中的英语交际能力。要加强以教师为主导的自主学习模式,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型”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学生的实际综合交际能力。教师应把有目的性的活动和真实语言材料引进课堂教学,满足学习者的需要。采用视听说结合方法,模拟学生日后遇到的情境和問题来学习语言,以提高他们在真实护理环境中的英语交际能力。

4.必要的知识输入为护理英语口语表达奠定基础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护理英语作为专业性极强的一门学科,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医学类的大量专业词汇和专业术语。能够听懂和理解病患的要求,并迅速反应和准确表达疾病和药品的名称。护理英语专业词汇包括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疾病名称、药名、普通医疗器械名称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构词,了解词缀,掌握医护专业词汇构词法。具体体现在指导学生学习各种英文书写的病人入院登记表、体检表、临床记录、医生的处方、医嘱、注射治疗单、护士交接班报告、意见本、感谢信等,这些输入性材料能让学生接触到日后工作中所使用的词汇,具备相关的医护英语知识。

5.了解护理文化差异

护理是一门充满人文关怀的学科,人是护理服务的对象。护理服务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对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人群文化差异,思维差异等,学生应掌握并运用于未来工作中,使患者获得最佳健康状态。在护理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拓展英语国家文化知识面,全面介绍不同国家护理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护理英语词汇的信息量大,涉及的日常交际用语贴近生活,可帮助学生学会得体地用英语与医生、患者交际。让他们熟悉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并促进他们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理想的护理英语课堂教学环境和文化适应模式,都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外语学习环境,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直接使用护理英语的场所和机会。

总而言之,英语教学的任务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加强语言功能意义和社会交往意义的教学。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以确保培养新时代的护理专业国际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义娣,刘庆华.护理英语口语教学技巧初探[J].实用医技杂志,2008,10

[2]魏玉燕.促进学习者自主性[J].外语界,2003,03

涉外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由高职外语专业辅助课程“涉外礼仪”教学实践,引发对该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相关技能训练及学生考核等方面的思考。通过教学反思,推进该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完善,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成长为应用型、技能型涉外工作者。

关键词:高职;外语专业;涉外礼仪;能力训练

作者简介:陈婵婵,女,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涉外礼仪、商务礼仪、英语语言文学。

已创办了20多年的高职教育,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使命与目标也在演变。然而,无论在哪一个阶段,高职教育都应始终秉承培养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宗旨,为国家输送大批建设者。

高职外语专业的教育,同样也应该遵循高职教育理念。高职外语专业不能局限于或者说不必以钻研的方式来进行外语基础、语法、阅读等版块的纯语言教学,而应该注重如何培养学生在学校组织的相关涉外实践活动、在将来的涉外工作实践中更有效地运用此语言。为此,高职院校的外语专业开设了很多辅助性课程,其中,“涉外礼仪”便是一门不可或缺的课程。

笔者负责所在院系“涉外礼仪”课程的授课任务,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观察、与学生的沟通以及在学生之中开展问卷调查,不断吸取教学经验,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对此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涉外礼仪”的教学目的

在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的“涉外礼仪”课程问卷调查中,学生普遍表示,急切需要大量学习与不同国度的人进行日常交往或者商务往来时应掌握的礼仪知识。平时交谈中,不少学生经常透露这样的疑惑:“我的口语表达不错,却还是不知道怎样与对方交谈。”“我怎样做才能热情得体、不卑不亢?”学生们的疑问引发笔者的思考:这门课应该如何制定教学目的?

制定课程教学目的,首先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外语专业培养的学生,并非仅仅懂得某门外语的语法规则、句法使用,或把外国语言文学当做研究对象。高职外语专业培养的,是“在某个生产部门或经济领域熟练使用外语的专才。”[1]即是说,我们的毕业生使用某门外语的目的是能够进行某个工作领域所需知识及技能的交流。接下来的疑惑便是,如何在工作岗位中与国际伙伴进行有效交流,为企业创造效益?

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余锋说,涉外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涉外工作,“除了专业知识和外语技能,还应该掌握一定的东西方文化知识和礼仪知识”。[2]从广义角度看,礼仪泛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和交际艺术”[3],在人际交往、贸易往来中贯穿始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即是培养懂得有效进行人际交往、贸易往来的职业人才。因此,学生有必要学习如何与人打交道。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还应该学会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涉外礼仪”课程的开设,通俗而言,便是主要“教学生怎样和外国人打交道”,其教学目的主要体现在:(1)获取涉外工作时与外国友人有效交流的方法;(2)培养文化敏感度,使所学语言知识真实、得体地得以运用;(3)塑造良好的国际交往形象,正面传播中华民族文化。

二、“涉外礼仪”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

教学内容必须与教学目的性质一致,才可以培养熟悉和外国人打交道的学生。金正昆教授把礼仪规范体系分为五大范畴:社交礼仪、政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涉外礼仪。目前,许多院校开设的综合性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基本都会涵盖五大范畴,因为高职礼仪课程教学的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职业素养目标,三大目标的达成需要五大礼仪范畴的合理结合。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在设置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时,通常结合院校及专业特色,在五大范畴中有所偏重。同时,集合各个范畴中所需的知识点,融汇教学,而非孤立地挑选某个范畴进行授课。由此可见,为高职外语专业开设的“涉外礼仪”课程,相对于普遍意义的礼仪课或者其他专业的礼仪课,会有较多内容与“涉外”礼仪范畴息息相关。同时,还应该科学结合其他四大范畴里对个人形象的打造及对将来工作实践有较强指导性的内容,从而进行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

表1系高职院校外语专业“涉外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及所用课时设置。此设置结合学生的诉求,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应用英语专业第五学期(19周学时)开设的选修课程“涉外礼仪”为研究对象,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为基准。

表1中,主要贸易国交谈礼仪、主要贸易国接待礼仪、主要贸易国商务谈判礼仪作为该课程的主体内容,占总课时大约48%,其他几个版块作为补充版块,几乎都涉及了国际礼仪条例以及东西方文化规范,极好地辅助学生在个人形象塑造、公共礼仪及工作礼仪方面提升自我素养,在涉外工作中风度翩翩,处事自如。

表1“涉外礼仪”课程教学内容及课时设置

项目名称课时/周驱动任务所占总课时比重

个人形象礼仪2着装,化妆5.2%

坐立蹲行及手势语2坐立蹲行5.2%

手势礼仪25.2%

行进礼仪2电梯/楼梯/房间行进礼仪5.2%

办公室礼仪2电话礼仪、交谈礼仪5.2%

商务活动礼仪6会议、开业礼仪,新闻发布会16%

主要贸易国

交谈礼仪6主要贸易国商务交谈/日常交谈礼仪16%

主要贸易国

接待礼仪6介绍礼仪、名片礼仪、座次礼仪

接待礼仪、馈赠礼仪、饮食礼仪16%

主要贸易国

商务谈判礼仪6模拟谈判16%

中西宴请礼仪4座次礼仪、点菜礼仪

用餐礼仪、祝酒礼仪11%

应聘礼仪2模拟国际企业招聘会5.2%

三、“涉外礼仪”课程的能力训练及考核

上一篇:检修专业论文下一篇:品牌专业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