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贸易保护主义范文

2023-09-23

新贸易保护主义范文第1篇

摘 要:进入21世纪,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并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鲜明特征,主要表现在使用技术壁垒、反倾销措施、保障措施和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滥用WTO相关规则等。对此,应加强相关研究,采取建立反倾销预防机制,建立更加符合国际惯例的进口贸易管理体制,加快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措施,以维护我国出口商品的正当利益。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壁垒;发展;对策

一、当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及其理论基础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新贸易保护主义席卷全球,成为一种国际思潮和通行做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贸易保护主义表现的更加突出,其中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以下几种:

1.地区经济保护论。这种理论以英国学者蒂姆·朗和科林·海兹为代表,认为自由贸易无法解决贸易与发展、贸易与环境等问题,因此必须用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取代它。他们主张,首先要加强地区间合作,实行地区性贸易保护主义;其次一国根据预期的出口量控制进口量并且要使两者严格平衡,从而应制定高标准的进出口限制规则。

2.环境保护论。随着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但是,一些国家却以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借口保护环境,指定本国的环境标准然后强加于他国,排斥或限制对他国商品的进口。有的国家甚至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公然实行双重标准,对于他国商品实行歧视性待遇。以环境保护论为依据所实行的贸易保护政策被称为“绿色贸易壁垒”。

3.社会保护论,也叫劳工保护论。这也是一种贸易保护的非经济主张,主要流行于当代的发达国家。该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低,是因为劳工成本低,而劳工成本低的原因是因为发展中国家忽视劳工保护,甚至采取“血汗工厂”式的生产方式,这对发达国家构成了不公平竞争。因此,发达国家应该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一定的关税或采取其他进口限制措施,以抵消发展中国家因不公平竞争而获得的成本优势,同时也可以迫使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内的人权和劳工保护。该理论还主张制定一个统一的国际劳工标准来强制发展中国家执行。这些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的出现,为新一轮的贸易保护提供了充分的借口。

二、当代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在经历了长达近十年的经济增长之后,全球经济开始跌入低谷,当代贸易保护主义借势重新抬头。但是,由于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和WTO的建立及其影响的扩大,新贸易保护主义一些旧有的措施无法再继续推行下去,随之其形式与特点发生了一些调整和变化。

1.绿色壁垒。《关贸总协定》在第20条中规定:为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为保存有限的天然资源,允许对贸易进行限制。其后世界贸易组织允许各成员建立自己的卫生、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标准,限制不符合该国标准的产品进口。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即以此为借口,凭借其经济和技术上的优势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措施和高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以此作为市场准入条件,对本国的市场甚至某些夕阳工业加以保护,构筑起所谓的“绿色壁垒”。

2.技术壁垒。随着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发展,各国关于产品生产标准的技术法规及管理体系认证的标准、评审程序和认证制度等日渐复杂多变,且常常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不透明性,从而对其他国家的产品和服务形成重重障碍。这些过于严格的认证标准和要求,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全面推广尚有一定难度,自然而然地给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造成阻碍,将发展中国家的产品和服务排斥在发达国家市场之外。

3.反倾销措施和保障措施。反倾销措施是WTO所认可的用于维护国际经贸秩序、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合理侵犯和对付不公平竞争的合法有效措施。反倾销正是顺应了WTO所倡导的自由贸易需合法适度的要求而产生的,并被纳入国际贸易多边规则之中。可是发达国家并未严格按照反倾销守则去实施,而是借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并使其带上浓厚的政治色彩。而今,反倾销已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手段,其主要的指控对象是包括中国在内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我国是目前受反倾销起诉最多的国家之一。

保障措施是世贸组织准许其成员在公平竞争情况下保护其国内相关产业的手段。在公平贸易条件下,关税减让等承诺的存在,可能导致某种产品对某一世贸组织成员方绝对或相对的进口激增,从而对该成员方相近或直接竞争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该成员方可对这种产品的进口实施保障措施。由于实施的快捷性、保护的有效性和政府干预的灵活性,该措施近年被使用的频率迅速提高。2002年3月美国使用201条款,对进口钢材征收惩罚性高关税的做法,就是使用该措施的例子。

4.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或集团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集团和区域化组织一般是采取对内自由贸易、对外贸易保护的政策,所以它具有天然的排外性和自身贸易保护性。一些国家纷纷结成各种各样的经济贸易同盟,集团化和区域化趋势日益加强。以目前经济集团化发展程度最高的欧盟为例,自1958年以来欧盟不断排斥成员外的贸易,导致内部相互进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其比例已从1958年的33.8%提升到2000年的79.2%。

从总体上看,当代贸易保护主义不会立即消亡,而将以一个比较平缓的势头继续发展。世界经济目前仍处于“衰退性增长”的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会诱发一场新的经济危机,全球性贸易摩擦还可能继续增大。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还会加剧,但是,它不会发展到冲垮自由贸易体制而成为国际贸易的主流。

纵观国际贸易发展史,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政策往往是交替使用、此盛彼衰。今后,贸易保护仍会有新的发展方向,其表现形式会时有创新,但贸易自由化无论怎样仍会占据世界贸易发展的主流。

三、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1.牢固树立以质取胜的战略意识。新贸易保护主义大多都是针对发展中国家出口档次不高、加工技术标准低、技术附加值较低的商品和一些出口贸易的不规范行为提出的,虽有大量不合理成分,但毕竟披着保护环境资源及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合法外衣。因此,必须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检验检疫机构长期从事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工作,具有人才、信息和技术上的优势,应当密切关注世界的科技发展动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严格把关和优良服务,促进出口产品的结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要坚决扭转那种以质低价廉的低档产品挤占国际市场的恶性竞争行为,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予放行。要

使企业打消幻想,改正短期行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只要具备先进的检测手段和高超的检测水平,就能以强有力的技术优势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出口贸易的损失。对于进口商品,则应运用先进的检测手段以建立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保护机制。

2.建立反倾销预防机制。面对世界上不少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起诉,虽然我们可以利用WTO框架内的保障机制积极抗辩、减少和消除反倾销损害,但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要建立我国自己的优质优价的出口商品战略体系。首先,检验检疫机构应积极利用信息优势,增强对出口商品价格分析能力,确定科学的分析指标和方法,及时发现低价竞销的苗头,提供给有关决策部门参考。其次,建立预警机制。通过信息分析,定期对一些敏感产品列出清单,与海关、经贸部门配合,公布有关商品的最低限价,变被动应诉为主动预防。再次,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合理的出口商品评估制度,对出口商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品质和价格等进行评估,限制或禁止出口那些技术附加值低、以大量输出自然和环境资源为特征的商品。

3.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进口贸易管理体制。中国今后必然要对进口贸易管理体制作出重大调整,如WTO允许其成员采取反倾销、反补贴等方法保护本国工业,我国可以援引此机制。检验检疫机构应代表国家对进口商品的市场准入做进一步的规范,对涉及安全、卫生和健康的进口商品,要根据检验检疫协议、产品的体系认证来制定严格的标准,并与国家产业政策相协调,对不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产品坚决拒之门外。

4.加快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推广。进行ISO14000认证是消除环境壁垒最有效和根本性的措施。在时间表上,我们应充分利用国际标准化组织给予发展中国家在实施环境标准方面十分有限的宽限期,充分利用已取得ISO9000认证的经济组织的有利条件,使更多的企业取得通向国际市场的绿色护照,保证出口商品在技术、环保等方面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在ISO14000认证的框架之中,努力推广出口产品的清洁生产,鼓励使用清洁技术和清洁工艺,避免国外“环境补贴”的指控,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也是为了攻克国际贸易绿色壁垒的需要。

责任编辑 姚佐军

(E-mail:yupxl@163.com)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新贸易保护主义范文第2篇

钢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是技术、资金、资源、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同时也是也是产能过剩最严重、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钢材出口对内能解决国内钢材市场的压力, 提高钢材生产效益, 对外能扩大中国钢铁产品在世界经济的参与度, 从而提升中国钢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2 中国钢铁对美出口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进口国。美国钢铁协会数据显示, 2017年美国进口钢铁产品3812.1万吨, 同比增长15.4%。其中成品钢材2955.8万吨, 同比增长12.2%。在成品钢材进口排名中, 中国位列第7位, 进口81.3万吨, 较2016年下降5.7%, 占美国成品钢材进口总量的2.75%。

中国钢铁出口量巨大, 但中国对美国钢铁出口却逐年递减。第三方市场研究机构钢铁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 2006年, 中国出口美国钢材产品540万吨, 占中国当年钢材出口总量12.56%;到2017年, 中国出口美国钢材产品118万吨, 仅占中国钢材出口总量的1.56%。在中国钢材出口国排名中, 美国由2006年的第2位下降至2017年的第18位。

3 钢铁行业遭受的贸易壁垒及影响

自2014年至2017年, 美国前后对中国发起了约15起贸易救济调查, 其中超过8起以上都是针对钢铁冶金类产品, 占比超过50%。与此同时, 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 美国基本平均每个月对中国钢铁发起反倾销调查, 调查产品涵盖不锈钢、冷轧板、耐腐蚀板等。

2018年2月16日, 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的国家安全调查报告, 认为进口钢铁和铝产品严重损害了美国内部经济, 并威胁到国家安全。美国商务部据此向特朗普总统提出建议, 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实施关税、配额等进口限制措施, 以使美国钢铁业的产能利用率恢复到80%。3月8日,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公告, 认定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决定于3月23日起, 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加征关税 (即232措施) 。

由此可见, 美国限制中国钢铁进口采取不少措施, 而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中国钢铁行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从企业的角度看, 美国的贸易保护政策直接造成钢铁企业出口量的下降, 而钢铁出口企业在遭遇贸易壁垒后, 钢铁制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降低, 致使经营恶化, 从而制约了钢铁行业的发展;从国家的角度看,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影响双方贸易关系, 使中美贸易争端逐渐被激化, 贸易摩擦也呈现常态化向高频化转变的趋势。

4 中国钢铁行业出口遭受美国限制的原因

4.1 钢铁出口价格较低

一方面是由于产品产能过剩、产品结构是以低端为主, 因而钢材出口价格始终位于低位, 处于产业价值链的底端。另一方面是国际市场上钢铁产品竞争激烈, 中国的中小企业在进入市场时, 由于产品实物质量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品种结构等方面, 与国际先进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 质量优势发挥不出, 为了提高竞争力, 他们会相应的降低产品的价格, 这极易导致美国对中国钢铁的反倾销。

4.2 美国钢铁行业发展颓势

美国钢铁产业发展不比从前, 显著表现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对钢铁的需求一直在下降, 而且再也恢复不到原来的规模, 为了保护成熟的钢铁产业, 美国通常是选择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从就业角度来说, 美国钢铁行业兴衰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美国就业, 一旦发生失业率的上升, 其工人、工会等会对政府产生压力, 为了缓解国内的就业和舆论压力, 当本国的钢铁产业发展遇到阻碍时, 政府一定会想办法助它摆脱困境。

4.3 中美贸易逆差较大

近些年, 美国对中国一直存在贸易逆差, 中美贸易逆差使美国对中国频繁采取贸易壁垒, 美国政府把贸易逆差归罪于中国产品, 特朗普多次指责中国为“汇率操纵国”, 人为压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 使产品价格便宜, 从而“偷走”了美国大量制造业的岗位。而为了保护美国国内产品, 维护自身利益, 作为基础行业的钢铁行业首当其冲, 受到美国贸易保护的影响。

5 对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应对建议

5.1 提高国内钢铁质量

首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 提升产品实物质量、打造世界品牌, 开发和培育市场潜力大、市场上占主导地位的品种。不断优化钢铁产品, 争取超过国际钢铁水平, 加快出口产品由要素密集度向技术密集度转变, 从而提高钢铁国际竞争力。其次, 完善钢铁标准体系, 积极开拓潜在市场, 与此同时, 加强上下游相关行业交流与合作, 建立完整的产业链结构, 加快供给侧改革步伐。最后, 提高企业突破贸易壁垒的能力, 加强企业管理能力, 提高在管理上的应变能力。

5.2 加强与美贸易沟通力度

中国与美国是竞争与合作关系, 当一方出现问题, 不能仅仅依靠自身来改善, 需要双方合作交流, 找到问题根源, 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中美两国存在基本的战略互信, 但也存在结构性的矛盾, 一些人担忧中美避不开修昔底德陷阱, 从而导致贸易战。对此, 中国应合理应对美国措施, 不断加强对话交流, 规范商品贸易机制, 减少对美的贸易逆差, 从而控制双方贸易摩擦进一步扩大。

5.3 减少对美出口依存度

一方面扩大国内需求, 减少对美出口依存度, 避免由于美国贸易壁垒, 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另外, 扩大内需可避免因过于依赖国际市场而带来的风险, 也有利于减少中国同其他国家产生贸易摩擦问题。另一方面, 扩大“一带一路”的范围, 由单边贸易变为多边贸易, 借此减少对美贸易风险。

遏制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可以采取很多措施, 比如对美国商品限制, 但是合作交流是最好的方式。现如今, 中国还可以由被动变主动, 在外需稳定的情况下, 适当的将一部分外需变为内需, 掌握贸易谈判的主动性。

摘要:自中美建交以来, 中美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但是这个过程中所引发的贸易失衡和摩擦也是在所难免的。近些年, 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 为了恢复国内经济发展, 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经济发展主导地位, 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 而钢铁是此次危机中最易受美国贸易政策保护的产业, 也面临一定的贸易摩擦风险。本文将从中国钢铁对美出口的现状出发, 介绍中国钢铁出口美国遭遇的贸易壁垒及影响, 分析其原因, 最后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钢铁行业,贸易保护,出口

参考文献

新贸易保护主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出口贸易;影响

中国的国际贸易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张骞开辟了路上“丝绸之路”,将西汉的丝绸、精美瓷器等物品销往中东、欧洲等地区。不过当时更多的是以交换为主,并不以贸易盈利为目的。随着商品交换的兴盛,以增加国家财富为目的的国际贸易蓬勃发展,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本国利益,各种贸易保护主义也层出不穷。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通过提高进口关税和对进口商品数量的控制,来达到本国企业不受或少受进口商品竞争的目的。不过,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经济发展普遍放缓,继续采用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将导致其贸易伙伴国家的不满,甚至加深贸易摩擦。因此,发达国家开始采用更为隐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而一些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寻找除关税壁垒以外的有效保护工具。毋庸置疑,不管是传统贸易保护主义,还是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的贸易发展都有着深刻影响。

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1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背景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西方国家经济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货币危机、石油危机、债务危机以及世界性的经济衰退给发达国家以沉重的打击,各国又重新考虑对国内市场保护的问题。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关税壁垒不同,新贸易保护主义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等非关税壁垒作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护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贸易和技术转让为载体的经济全球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为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国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更加重视。同时,为了少受或不受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冲击,各贸易伙伴之间为维护本国利益进行的较量,势必造成贸易摩擦,继而造成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蔓延和盛行。

而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经济面临巨大灾难,为摆脱经济危机,各国纷纷采取救市措施,新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导致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浪潮的产生。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

1.2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

1.2.1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出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在以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助推下,部分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相应的,其国内经济产业结构等也发生了变化,一些新兴出口产品可能会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造成干扰,导致国家间摩擦升级,国际竞争加剧,各国开始以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作为指导,利用WTO相关协定以及本国的法规政策,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企业以及国民就业免受外国商品和外国劳务人员的竞争。

1.2.2双边贸易的兴起和区域经济体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由贸易协定”在双边层面中形成,其在初期有促进双边贸易增长,消除贸易壁垒的作用,被很多国家广泛利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缓解其带来的消极影响,各国纷纷利用双边协调和自由贸易协定。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成员国国内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实行自由贸易。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与其贸易伙伴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事实上,全球经济就被分割成了多个小经济体。各个经济体之间依然存在着贸易壁垒并同时加剧了贸易摩擦。

进入21世纪,区域经济的发展明显加快。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区域经济联盟的发展,实际上对非成员国的进口构成了障碍,对外构筑了新的贸易壁垒,既保护了成员国的市场,提高整体竞争力,又共同应对外部国家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毫无疑问,这一行为具有很强的排他性色彩,也说明新贸易保护主义正在向双边化、集团化和区域化发展。

1.2.3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地位的提高

被称为“金砖四国”的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即使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低迷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着上升的经济增速。与此同时,以“金砖四国”和越南、墨西哥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输出了大量廉价劳动力和低价原料。在一些中低端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对发达国家的原有份额造成冲击。

在发展较为成熟的国际体系里,存在着核心区和边缘区的划分,核心区代表着世界经济增长集中的地区,往往处于世界经济的主导支配地位,而边缘区处于从属地位,并向核心区提供廉价的原材料、劳动力等。但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这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其出口产品对以前拥有绝对优势的核心区,即发达国家造成一定影响,而发达国家也不再拥有绝对优势,由此,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不断增加。此外,核心区的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获得国内相关利益集团的支持,而采取一些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或建立起有益于本国经济的体系以应对新兴经济体的挑战。

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及新特征

2.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表现形式

(1)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是发达国家在国家贸易为限制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发展速度而做出的反应。特别是以美国、欧盟为主的地区或国家,在对华贸易中,总是以产品技术上的严格标准来限制进口。2004年,欧盟出台了一项规定,即中国在欧盟的中医药企业必须在规定时期内完成注册,否则将会被强制退出欧盟市场。而6年过去后,到2011年,大多数在欧中医药企业没有完成注册而被迫退出了广大的欧盟市场。究其原因,除了部分中医药企业对注册积极性不高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欧盟变相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对所有中药药材成分的标准做了严格的要求,但是事实上,很多中药根本不可能达到这些标准,这一客观因素决定了中医药企业在欧洲市场的黯然退场。

(2)反倾销。

由于部分国家出口产品的价格远低于进口国的市场价格,使进口国的国内相关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进口国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通过反倾销这一合法的方式去实现其贸易保护的目的。

就全球的情况来看,反倾销的案件逐年增多。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现在,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韩国、墨西哥等,对中国的反倾销诉讼案件也越来越多。据WTO统计资料显示,2008年至2012年,中国遭遇的反倾销案件数分别是78、78、44、51和60。从1995年1月1日至2012年上半年底,印度共发起反倾销诉讼案件数为513,比传统的反倾销诉讼主要经济体美国和欧盟的各自318和293要高出很多。

(3)绿色贸易壁垒。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绿色贸易壁垒面前,损失尤为严重,美国对华征收“碳关税”便是一个典型案例。这主要是因为在中美贸易里,中国出口产品中矿物燃料、化学产品、原料制成品和高耗能金属制品及一般低端机械设备等产品占出口的比重较高。美国征收“碳关税”,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够促进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节能减排,但在现阶段其给中国对外贸易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大。

(4)蓝色壁垒。

蓝色壁垒,即劳工壁垒。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从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对社会条款的争论开始,发达国家极力主张各国采用相同标准的社会责任认证条款,发达国家积极推进SA800标准,即社会责任标准的直接动机,并不在于维护劳工的权利和消费者的权益,而是为了维护本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但是,发展中国家要想履行SA8000存在一定难度。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企业拿不出更多的资金用于改善劳工条件;另一方面,企业对产品生产中应遵循的社会责任意识比较淡漠,政府对企业的约束力也不够。

(5)金融保护主义。

金融保护主义是指金融行业里的贸易保护,主要出现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欧、美、日等国家中央银行要求本国的商业银行不能将贷款贷给国外,只能贷给国内企业。这也是商业银行能否得到央行救济的首要因素。因此,许多商业银行只将贷款业务瞄准国内企业以获得央行给予的救济补贴(王旭,2010)。除此之外,很多发达国家的央行决定抵制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因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的资金来源表示质疑,且认为其主权财富基金由政府控制,不利于遵守市场规则运作。

2.2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征

(1)保护对象的领域扩大。

传统的贸易保护存在于实物产业,或是弱小的新兴工业,主要涉及有形货物和农产品。而新贸易保护的对象,除了一些正在衰落的垄断产业,如钢铁业,还有看不见的第三产业,如上文中提到的金融保护主义,还有劳动力雇佣的领域。许多国家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对劳动力的来源做出了严格的规定,相比外国的短期合同工,它们更愿意招聘本国的劳动者。这就减少了其他国家的劳务输出,相应地减少了资金的外流。此外,新贸易保护主义还鼓励出口,由国内市场的消极防御转为向国外市场的积极进攻,并形成出口信贷、国家信贷担保等一系列的体系化制度。

(2)政府干预增加。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陷入低迷,为了尽快度过萧条期,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本国企业的支持。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法案,决定对美国国内的钢材产业进行补贴保护,限制进口使用其他国家的钢材产品。这种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内经济复苏。但是,在不同时期,经济学家们对一个国家是否应该执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各有见解。不过,在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进行国家和世界福利分析时,得到的结论总是自由贸易使国家和世界的福利水平增加,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时,各国因各自在贸易中的角色不同而福利有所不同,但是世界的福利水平都下降。因此,对于全球经济来说,过多的政府干预带来的只能是世界福利水平的下降。

(3)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实施新贸易保护。

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国际贸易的发展始终具有超前性,但是不可否认,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因此为了发展本国贸易又减少贸易摩擦,区域经济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旦相关区域经济策略制定,成员国的相互协作使其可利用区域经济来实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这可谓一举两得,既可以增强区域内部经济实力和国家间的关系,还可以有效地限制区域外的国家贸易对本区域的影响(张立,2010)。

3新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3.1出口贸易量下降,增速放缓

金融危机后的低迷状态,让许多国家更加注重国内市场和企业的状态,还有本国公民的生活水平。受金融危机影响较重的国家开始运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降低进口,保护本国企业。因此,对于外贸依存度较大的国家,例如中国,短期内会受到很大影响。各个国家都对进口产品制定了更加高要求的标准,对进口产品的生产过程、包装、环境生态等因素都考虑到其中,实际上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但对中国企业来说,短时间内是不可能达到这些要求的,因此,贸易量下降,增速放缓。

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市场上对中国产品的需求萎缩,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其中出口12016.7亿美元,同比下降16%,虽然中国政府的救市措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影响仍在蔓延,2011年,中国加工贸易出口增速下降到个位数,不超过3.5%,2012年的出口增速继续下滑,出现负增长。

3.2贸易摩擦频发

发达国家应用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来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而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激烈。中国曾连续13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2010年1至5月,共有14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制造”发起31其贸易救济调查,总案值达到18亿美元。同时,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贸易调查案件数量也在上升中,比如印度、阿根廷、南非等国。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反倾销调查站到了总案件数的41%。中国已经成为贸易摩擦的第一目标和最大受害国。除此之外,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在针对知识产权、劳动福利、产品安全等问题上,提高对中国的检测标准和进入门槛。

3.3增加了出口成本并导致出口企业失业率上升

对外贸易量和贸易额的下降,都体现出中国贸易行业的萎缩状况。由于市场上不需要这么多产品,为了维持一定量的出口额,出口企业必须花更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技术资源去生产产品,出口成本大大提高。相应的,因为国际市场需求变小,企业不再需要这么多员工,所以很多企业选择了裁员。这在中国沿海地区更是普遍。很多民工或者临时工甚至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管理人员都被解雇,失业率居高不下并且还有上升的趋势。

3.4金融保护主义导致吸收外资困难增加

因为金融保护主义的出现,许多国家的银行都不愿意贷款给其他国家。这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因为国内经济发展的需求,新兴经济体迫切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国内建设的各个行业,由于本国不能创造足够多的财富,而有能力的国家又不愿意将贷款外流,这就让新兴经济体的发展面临了一个困境。中国现今的经济发展绝大部分归功于外商的直接投资,由于金融保护主义,中国的投资环境不再有足够吸引力,外商也没有足够的积极性进行海外投资,无疑放缓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4中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

4.1国家角度

(1)积极扩大内需。

金融危机造成各国经济增长放缓,国际市场需求下降,这使中国一部分企业海外订单减少,并陷入经营困境,一些企业甚至破产倒闭。因此,在出口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宏观调控的着眼点应更多地放在扩大内需上,加大公共投资,拉动国内消费,积极扩大内需,消化一部分过剩的产能,以抵御世界经济衰退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尽快走出低谷。

(2)建立贸易预警及对话机制。

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表现形式的不断创新,如果信息不畅,就无法适应变化。因此,中国政府应该尽快建立有关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组织专门的人力和物力,加强对国外贸易保护政策和法规的研究,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反倾销和绿色贸易壁垒等,建立起有关贸易壁垒的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和面向社会公开的信息数据库和网站。根据国际市场的新动向,及时向国内企业发布预警信息,并帮助知道国内企业突破国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

(3)加强金融体系管制和优化。

由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从有形产品转至无形产品,那么掌握这一国财富资源的金融体系就应该进行优化升级。我们应该出台相应的金融保护政策,在本国国内需求没有满足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财富的外流。不过,金融创新虽然会带来新的契机,但同时也有着风险,如果政策不合理或者政府过度干预,那么对国内市场甚至国外市场都有着负面的影响。

4.2行业角度

(1)健全自身管理和协调机制。

首先,完善行业协会的组织机构,健全理事会、专业委员会和日常职能部门,健全和强化决策机制,充分体现协会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其次,行业需要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手段,运用电子网络信息系统,加强数据库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奖惩制度和人才流动。最后,行业协会应该根据国际市场发展动态,及时向相关出口企业发布最新信息,调整其出口规模,规范出口秩序。

(2)提高产品标准化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在全球的迅速发展,各国对进口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标准化水平也提高了很多,对中国的出口企业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行业协会要加强国内标准化体系建设,制定标准化法规和实施细则,增强企业标准化意识,规范其市场行为。同时,广泛收集和研究国际上相关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制度的信息,加快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接轨,通过技术和学术交流提高行业内产品标准化的整体水平。

4.3企业角度

(1)开拓新兴市场。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特点非常明显,即出口目的地很集中。而且多为欧美等发达国家,这样其实很有风险,就如同“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样,要是我们的出口目的地太过集中,那么受到的风险也就增大。因此,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争取将出口目的地的范围扩大,例如非洲、南美、中美。这些国家对于中国的产品需求很大,而且出口地分散的话,风险也就降低了(李武歌,2010)。

(2)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创建自主品牌。

长期以来,中国出口企业主要依靠低价多量的贸易方式获得利润,参与国际竞争。这种竞争方式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容易引发国际贸易摩擦,导致中国企业遭受国外反倾销案件的迅速增长。

首先,企业应该意识到单纯的低价并不是长远之计,要有变“以价取胜”为“以质取胜”的观念,跳出低价竞争的圈子,这也是规避反倾销的关键之处。

其次,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实施出口品牌战略。这需要企业拿出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提高生产水平,同时,研究国际市场上消费者的偏好也很重要。这样,才能使中国企业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含量。最后,企业也需要学会运用相关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陈传兴.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原因及对策[J].国际商务,2006,(4):4446.

[2]程小芳.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J].商品与质量,2012,(7):3031.

[3]栾信杰.国际贸易摩擦与应对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33356.

[4]王旭.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8):3335.

[5]张宁军.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征演变及其理论依据[J].当代财经,2005,(1):101104.

新贸易保护主义范文第4篇

【摘 要】近年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此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正在升级和复杂化。与以往不同,这一轮贸易保护大潮中,发达经济体越来越多的将贸易保护与货币政策手段相结合,从而影响他国进出口部门乃至货币政策。本文对我国过去30年的贸易繁荣进行深入思考,将当前国际贸易保护放置到历史背景中进行分析,从而理解当前我国面临的贸易环境的成因和特殊性。目前我国所面临的局面,既是国际浪潮的一个侧面,也是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升级和资本实力变化的结果,需要对产业政策乃至货币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关键词】贸易保护;资源禀赋特征;产业结构升级;资本项目;货币政策

一、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级、蔓延和复杂化

1.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和升级,呈现出“复杂化”特征

近年来,全球制造业的贸易摩擦越发频繁。以我国为例,根据商务部公布统计数据,去年四季度中国产品共遭遇近20起调查,加上去年前三季度遭遇的50多起,去年我国出口产品共遭遇近百起贸易调查,涉及金额是2011年的近10倍。近年来的贸易调查主要由美国、欧盟、巴西、印度、加拿大、阿根廷以及泰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家发起,涉案产品也从传统农产品、低附加值工业品拓展到新兴产业、高附加值产品。

全球新型贸易保护手段的使用增加,贸易保护手段升级。2012年至今,全球范围内,国家援助措施和政府相关采购占全部贸易保护措施的29%,成为最主要的保护手段之一。而以往贸易保护措施中最常使用的手段是关税相关措施,目前其所占的比重已经不足25%。

传统的贸易保护手段愈演愈烈,呈现扩大蔓延之势。一是贸易保护的国家和地区增加,新兴经济体加入到贸易保护的行列;新兴产业成为各国贸易保护的主要目标产业;贸易限制新手段层出不穷,包括技术标准、环保条款、国家安全都成为新的贸易限制手段;贸易保护手段和金融手段相结合,通过国际货币市场、劳动力市场发挥作用,用于长期常态化的限制国际贸易对手。

目前,全球各国产出增长低迷,实体经济回报率降低,就业市场出现困难,公共债务的偿付捉襟见肘。与历次全球经济危机相类似的是,复苏曙光尚未到来,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在抬头;与历次危机不同的是,这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体现出“复杂化”的特征。这种复杂化表现在:贸易保护主义已经升级和蔓延,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增加;“贸易保护手段”与“加强资本项目管制”相结合,从“资本输出”变为“资本回撤”;“以贸易保护为手段”的国际竞争与“以就业和金融稳定为目标”的内政问题相结合,成为贸易保护主义提供更加丰富和隐蔽的手段。

2.贸易保护主义的传统手段

(1)歧视性政府采购,例如2009年以来,美国国会批准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保留了“购买美国产品条款”,要求经济刺激计划所支持的项目需采购美国钢铁制品。

(2)关税手段,主要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所采用,目的是保护“本国幼稚工业”。但事实上,长期高关税环境在国内形成准入壁垒,往往容易使得受保护产业形成低效率特征。

(3)出口补贴。例如,法国和美国政府在2009年曾对汽车企业进行过针对性补贴。

(4)反倾销。尽管根据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缺乏理由的反倾销往往造成双输结局,但是短期经济放缓的压力使得各国往往将反倾销作为简便易行、短期见效的手段。

(5)限制进口。限制进口有很多方式,可以是采取提高商品进口标准的行政指令措施,也可以是设置通关障碍等方式,甚至某些国家会采取有期限禁止进口的极端手段。

3.贸易保护主义升级的三类表现

(1)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扩散和复杂化

贸易保护主义更加升级和蔓延,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以我国遭遇的贸易壁垒为例:

①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入贸易限制的行列。近年来,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为主要形式的临时贸易壁垒成为中国出口厂商的最大威胁。去年,对华贸易救济调查取得调查结论大多数得到了所谓“存在双反问题”的裁决,多数发起者是新兴经济体。

②发达经济体对于新兴产业的贸易保护措施加剧。全球新兴产业增长放缓,传统产业的回报率下滑,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这种产业投资回报率下降的问题急性发作。因此,发达经济体迫切的挖掘新兴产业的消费需求,同时压缩现有高新兴产业(如电信、半导体、生物技术、汽车等)的进口规模,以期用本土产品替代。例如,在电信设备投资领域,去年年初至今,我国的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中兴等在欧洲、美国等市场不断遭受以“倾销”、“垄断”、“国家安全威胁”为理由的调查。

③贸易保护主义的手段增加,贸易限制的理由更加丰富。国际贸易限制的新手段层出不穷,包括技术标准、环保条款、国家安全都成为新的理由。例如,发达经济体提出了碳排放标准,从而限制产品进口。本质上无非是贸易保护主义披上环保外衣,以碳关税为名,限制进口之实。

(2)发达经济体以资本手段实行贸易保护,“资本输出”和“资本回撤”表现出周期性

为尽快摆脱危机影响,发达经济体普遍推进“再工业化”,通过金融手段作用于国际货币-金融市场,目标是增加资本流入、增加产品产出、扩大贸易顺差。微观层面,各国政府不约而同采取了“鼓励本国工厂回迁国内”和“本国商品替代进口”的方针,避免海外投资。

次贷危机和债务危机以前,发达经济体长期输出资本,通过金融系统放大杠杆进行境外投资,再通过跨国企业将投资回报汇回国内。在上述危机的背景下,前期过度的杠杆比例加剧了私人部门、公共部门的现金流断裂和违约的风险,因此,资本回撤就成为必须之举。例如,这种情况就体现在“美联储QE3退出”引起的“全球性的汇率贬值和资本外逃”。

(3)客观上看,发达国家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打击贸易伙伴国的出口能力

以美国和欧洲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通过现有的国际汇率和贸易结算体系,通过外汇市场影响别国货币政策,从而最大限度的影响和控制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部门的“信贷和资本支持”。这种手段对于贸易伙伴国出口部门的影响更加长期化和更加深化,使得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部门,容易面临需求周期和资本开支周期双重叠加向下的风险,进而最大限度的制造产能规模的波动,从而打击其出口能力。例如,美国和欧洲的货币宽松政策,名义上是维护国内经济、金融秩序稳定,实为向别国输出金融动荡。

二、对于我国过去30年贸易发展的思考

对于我国长期贸易顺逆差的原因探究:

1.我国过去30年的贸易繁荣,得益于“资源禀赋优势”和“政策红利”的双重驱动

我国过去的贸易繁荣,一方面受益于“资源禀赋的优势”,另一方面是政策红利的长期效果。资源禀赋理论的要点在于资源禀赋优势交叉配置,决定国际间贸易趋向帕累托式的均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资本的相对稀缺”和“劳动力供应潜力巨大”的禀赋特征,与国外市场的形成互补;另一方面,我国的汇率管制和资本项目的管制,大大迟滞了贸易顺逆差趋向均衡的过程,形成了长期、持续的贸易顺差。

2.资源禀赋特征为我国贸易大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

根据俄林的资源禀赋学说,在各国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技术水平相同的情况下,两国生产同一产品的价格差别来自于产品的成本差别,这种成本差别来自于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这种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别则取决于相对禀赋差异,由此产生的价格差异导致了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笔者认为,我国的长期的贸易优势,主要来源于劳动力的“廉价性”和“规模巨大的潜在供应”。资本的相对稀缺和巨大的劳动力供应潜力,使我国的具备了“长期贸易顺差”的产业、资本环境。

3.政策因素“催化和支撑”了长期持续的贸易顺差

我国经历了长期的贸易繁荣,除上述资源禀赋因素外,政策导向充当了长期贸易繁荣的触发和支撑因素。国家政策对贸易繁荣的支持,主要通过三个政策工具发挥作用:汇率管制、关税价格、资本项目管制。

传统的贸易理论和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认为,贸易顺逆差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自我调节机制存在三个层面:短期看,贸易顺逆差通过结售汇影响汇率,从而反馈性的调节出口商品的外币计价,进而影响出口数量,从而平抑贸易顺逆差头寸;中期看,贸易顺差和逆差通过影响货币投放,进而影响国内商品价格和资本品价格体系,从而影响本币和外币计价的商品价格差异,从而自发调节进出口数量,从而平抑贸易顺差/逆差头寸;长期看,贸易顺差/逆差形成的货币投放,通过商品价格变化,影响出口导向的 生产部门的投资回报率,从而造成跨国资本流动,从而调节出口商品的产能,进而通过出口商品供求关系的调整,使得贸易重归均衡。

上述作用机制是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国际贸易均衡机制,我国过去30年的贸易均衡是不同于这种机制的非典型均衡:出口商品的通缩和进口商品通胀并存、消费品的通缩和资本品的通胀并存。在我国长达30年的贸易繁荣中,汇率管制和资本项目管制使得我国的贸易部门长期停留在一种非典型均衡。这种非典型均衡表现为:长期持续的贸易顺差,汇率管制长期抑制“以国际主流结算货币计价”的国内商品价格,客观上输出了通货紧缩,同时国内价格体系通过大宗商品的进口传导至国外,从而输入通胀。

进一步的,我国“国内的投资品价格的持续显著上升”也是贸易顺差的一个必然结果,客观上讲,我国出口了产品,进口了通胀,只是这种通胀更多的体现在资本品和资源品价格上,制造了一轮超级的资产价格牛市。如果资本项目和汇率政策正常化,则在国际商品价格体系重归平衡的过程中,我国贸易部门必然出现深度的调整转型。当前的日渐增强的贸易摩擦压力和国内投资增速放缓就是这一转型过程的某种反映。

4.政策因素:我国的国际贸易项目部分的分担了资本项目的职能

我国没有完全放开资本项目的管制,因此资本项目流动并非完全自由。因此,部分资本项目资金借道“贸易结算通道”流入流出国境。因此,我国的国际贸易经常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资本项目的职能。我国海关曾经严查贸易水分,直接目的可以视为是高层对于真实贸易规模的摸底,但这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出贸易经常项目成为热钱流入通道的事实。随着资本项目的逐步开放,贸易规模波动幅度可能缩小。

三、我国面临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内部、外部原因

1.外部原因: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

如前文所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就业)和债务(投资回报率)问题凸显;欠发达经济体则受到热钱流入和资本外逃的困扰。上述压力使得各国政府对于“资本外流和贸易赤字”比较敏感,贸易保护因此抬头。

2.内部原因:国内资源禀赋特征发生变化

一方面,我国产业结构与国际竞争者的互补性减弱,重合度增加。例如,我国在电信设备制造业上,产业结构不断接近欧美同行企业。另一方面,人口红利减弱,劳动密集型和代工模式的产业受到挑战。过去我国的劳动密集型的代工业,其国际竞争力来源有二:一是政局稳定,投资环境优化;二是人口红利,可以提供廉价而充足劳动力。如今,劳动力价格优势已经不再是我国的最突出的优势。在传统的劳动密集产业,东南亚国家生产商正在成为中国同行的竞争者,这种情正出现在纺织加工和电子元器件贴装一类产业中。预计我国的资源禀赋特征变化将带来出口部门的结构调整。

四、应对贸易保护主义:需要产业结构转型和政策改革红利的继续释放

当前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升级,有望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和政策导向转型的触发因子。如前所述,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外部环境和“产业结构变化、资源禀赋变化”的内在因素驱动下,我国产业结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变化的过程。既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内需导向、新兴产业的比重将持续扩大,出口导向的加工业和代工业的占比将逐步缩小。投资为导向的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增长有可能放缓,取而代之的是资本输出和越来越多的跨国并购。

政策层面,“汇率管制和资本项目管制的放开”、“人民币国际化”是上述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举措。因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宏观调控目标将从“侧重贸易项目平衡”转向“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平衡”,同时,资本项目放开和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海外并购创造有利条件。例如,我国已经于多国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这种手段可以有效的促进人民币结算,化解美元的中间汇率风险,从而有效刺激相关国家贸易的增长。可以看到,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将以更加合理的产业结构、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全球舞台的中心。

参考文献:

[1]王亚飞.贸易摩擦理论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7(2)

[2]戴佳倩.贸易与政治的互动及其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7(3)

[3]成洁.对美国试图用反倾销方法解决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8(7)

[4]丘东晓.国际贸易与投资前沿[M].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唐宜红,徐世腾.政府对利益集团收入的关注与贸易摩擦的形成——基于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6)

[6]李琼,宗刚.战略性贸易政策中的产业政策及其绩效[J].中国软科学,2003(8)

[7]David B.Yoffie,American Trade Policy:An Obsolete Bargain?[M]// John E.Chubb,PauleE.Peterson.Can the GovernmentGovern?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1989

[8][美]G.M.格罗斯曼,[美]E.赫尔普曼.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新贸易保护主义范文第5篇

[摘 要]全球经济危机除了给大多数国家带来巨大经济压力之外,还引发了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的大规模出现。贸易保护主义在对各国的经济以及对外贸易进行保护的同时,也给很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其中必然包括我们国家。

[关键词] 贸易保护 经济危机 不良影响

两年前由于美国在虚拟经济上的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几乎使所有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相应的由于很多发展中国家都跟发达国家具有不同程度上的贸易牵连或者是依赖性,因此经济危机也影响到了这些发展中国家。为了避免本国的实体经济受到更大程度上的冲击,许多国家都相继出台了各种类型的贸易保护措施,于是就引发了世界范围内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高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一、经济危机下的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

1.发达国家起到了率先带头作用

一个国家的贸易政策导向往往都是由该国的国际竞争力所决定的,因此一般而言国际竞争力比较高的国家不会出现过多的贸易保护政策。但是在这次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最先提出贸易保护措施的都是的一些发达国家,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和欧盟国家,其中就可以看到发达国家在贸易保护上的率先带头作用。而这些贸易保护措施以及贸易限制措施的出台和实施,一方面会引起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效仿,另一方面则必然会引起贸易伙伴国在贸易活动的中的报复。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就出现大量的贸易保护措施的出台,让贸易保护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大规模的蔓延。

2.发展中国家跟风严重

随着众多的发达国家都开始出台和实施相关的贸易保护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散和蔓延,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纷纷效仿和跟风,特别是当目前世界上经济贸易领域形势的不断恶化,许多国家都相应的提高了关税,出台了全新的非关税措施以及制定了反倾销诉讼等贸易防御措施。这种大规模出现的饿贸易保护主义严重的影响到了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

3.来源于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压力

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发展,不但其范围和影响程度都有所扩大,必然就会给社会要来严重的经济压力,从而给政府和国家带来很大的政治压力,冲击了执政党的执政地位,这种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压力致使政府必然会采用贸易保护手段来加以控制。

二、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危害

1.对外贸易进出口的双下滑

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贸易上所带来的最大不良影响就是对外贸易进出口上的双下滑,根据我国海关在去年一月份所出示的数据表明,我国在贸易出口上跟同期相比下滑了17.5%,在贸易进口上跟同期相比下滑更为严重,达到了43.2%,同時这也是我国在对外贸易上的第三个月连续下滑,这在本世纪还是首次出现。

2.贸易摩擦居高不下

我国对外贸易额约占全球贸易总额的8%,却遭受了全球33%的反倾销调查。我国曾连续13年成为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我国遭受反补贴调查数量已跃居全球第一。2008年全球共有21个国家对我国发起“两反两保”调查93起,涉案金额63亿美元,分别较2007年增长15%和35%。另外西方有些国家还以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知识产权、企业社会责任、环保、劳工福利等理由限制我国产品进口。钢铁、纺织、机械、造船、汽车、通信设备、化工等行业贸易摩擦持续高发。整体看,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数量多、涉案金额大、涉及领域广、危害重,对我国的各类贸易限制措施呈现多样化、综合化、隐蔽化和长期化趋势。

3.对我国产业安全构成威胁

金融危机促使发达国家对虚拟经济进行反思,着力重振实体经济,重新加紧对全球产业链的控制。经济危机形式下发达国家加大对其跨国公司扶持力度,使跨国公司保持或增强其在新能源、IT等领域的领先优势,加速对我国市场渗透,极力扩大市场份额,对我国新兴成长型产业构成巨大威胁。

4.使我国承受巨大的就业压力

因为对外贸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而在2008年由于经济危机,发达经济体市场需求下降,发展中国家对我国产品也新设贸易壁垒,如印度禁止进口我国玩具,从而使加工贸易型企业受重创,如我国最大的玩具厂徐俊玩具厂2008年已倒闭,仅此一家就使6000多人失业。

三、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建议

1.区别对待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贸易冲突

由于发展中国家无论大国还是小国,在国际上占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品都比较少,而且“南南合作”对我国又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应该从建立互补的贸易结构以及寻求合作机制入手,贸易战不应当是主要的。对与这些国家产生的贸易争端,应建立有针对性的双边贸易合作战略和体制,采取一对一的方式加以解决。而对发达国家的贸易冲突则要重点考虑,因为发达经济体是我国最大的进出口市场。发达国家传统贸易保护的方式主要是反倾销,新的方式是反补贴。除此之外,技术壁垒、绿色壁垒、劳工标准、社会责任标准等都已成为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手段。我国要深入研究其条款,积极运用WTO规则与其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争取实现双赢。

2.相应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金融危机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客观上为我国扩大内需和调整经济结构提供倒逼机制,我们要以全球化眼光全面审视我国食品安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等问题,将贸易救济的重点向国民经济基础性支柱产业倾斜,通过提供相对宽松的保护期,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而逾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增强国际竞争力。

3.加快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近年来,我国已经与巴基斯坦、智利、新西兰、新加坡等国签署了FTA,与澳大利亚、海湾合作组织、南部非洲关税同盟等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谈判也在推进,这样做的目的是实现小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减少贸易冲突。

参考文献:

[1]马 腾 冷 木:全球目前贸易保护主义特点及应对[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2]邓志新:中国如何应对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J].北方经贸,2009,(09)

[3]陈万灵 任培强: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及其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 2009,(06)

上一篇:中欧贸易下一篇:贸易救济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