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11

土建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收稿日期:2013-09-0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3010479),黑龙江工程学院教育科学规划项目(JG1201)

作者简介:武鹤(1963-),男,黑龙江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工作,(E-mail)hgcwh@163.com。

摘要: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文章结合土建类专业特点及建筑教育发展趋势,分析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多学科团队式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

关键词:土建类专业;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培养模式;教学研究

毕业设计是全面培养学生工程系统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类专业尤其是土建类专业本科教学最重要的实践性环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毕业设计题目和项目内容在适应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但毕业设计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一师多生、一师多导”的传统模式上。

高等工程教育是一个开放的应用性专业教育,其所培养的人才应是能够将科学理论应用于实际,能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师。随着用人单位对工程技术人员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单一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方式,由于视野的局限,其毕业设计成果无法与实际建设工程紧密结合,无法将现代工程建设多学科、多专业、多工种合作的特点融入毕业设计[1]。据用人单位反映,不管是重点院校还是普通院校的工科毕业生,都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专业面窄、合作沟通能力不足等问题[2]。

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多学科团队模式的构建,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大系统观、大工程观以及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以适应现代工程建设的需要[3]。

一、土建类专业的特点及团队式毕业设计的内涵

(一)土建类专业特点

土建类专业主要包括建筑学、土木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建筑电气工程等专业。一项实际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必须由这些专业人员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完成。土建类专业具有涉及学科多、专业口径宽,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强,人文素质要求高等特点。近年来,建筑技术飞速发展,建筑与工程实践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多学科跨专业的技术结合也成为工程建设发展的方向。因此,加强土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其是加强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尤为重要,它是架在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一座桥梁。

(二)团队式毕业设计的内涵

“多学科团队式的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就是将学院土建类专业,包括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的毕业生有机组合,共同完成一项综合性建筑工程的设计。通过对实际工作环境的模拟, 搭建一个有利于各专业学生相互沟通、互相配合、共同设计的工作和交流平台, 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工程设计中多专业、多工种之间的矛盾与冲突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 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也可有效解决传统建筑类专业毕业设计各自独立、互不往来、缺乏交流、不成体系,以致设计成果缺乏应用价值的问题,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进入角色,适应社会需求,这对培养适应现代大工程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当今,土建类学科的教学及实践日益开放多元,特色成为学校追求的目标,创新性和实践性进一步得到加强,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毕业生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自身办学定位,培养学生系统建造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是土建类专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是其根本方向。

(一)国内团队式毕业设计的研究

工程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规模占高等教育总体培养规模的30~40%,位居世界第一[4]。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已基本建立了结构较完整合理、规模最大、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体系。毕业设计是学校和社会需求之间的一座桥梁。由于各种因素,目前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岗前培训,才能适应用人单位岗位的要求[5]。毕业生无论是实践经验、知识应用能力、创新意识,还是团结协作精神及与人沟通交流能力都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6]。作为教学重要环节的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尤为突出。国内一些学科已经进行了跨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改革的初期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针对土建类多学科的毕业设计改革,研究成果还较少[7]。

(二)国外团队式毕业设计的研究

“团队协作”毕业设计教学,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实践与研究的历史,其特征就是将实际工程项目的运作模式引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将社会实际需要作为条件和任务融入毕业设计,使各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能理解并掌握合作的方式和策略。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平等交流和相互探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的欲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系统能力的目的。

德国土建类专业指导教师大多配备相当数量的多学科背景的工程实践人员,学生只有圆满完成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涵盖大量工程实践环节的专业学习后,才能受到认可,才能被社会所接受。实践证明,团队协作的互动交流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其更快地进入岗位角色。

三、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问题

(一)各自独立,缺乏协作与配合

目前,土建类各专业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大多独立开展,相互之间缺乏协作与配合,在设计计算时缺乏整体考虑。而建筑设计是一项整体工程,建筑、水、暖、电等多个专业既要各司其职,又应紧密配合、相互协作,才能顺利完成设计任务。

以建筑学专业为例,作为设计的龙头,建筑专业应当负责给其他专业提供准确详尽的平面条件,并对所设计的建筑提出设计文字要求作为基本依据。如果不了解相关专业的要求,不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就无法协调一致,增加后续过程的返工量,甚至造成设计上不可更改的缺陷。缺乏相互协作的平台,也不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选题上存在的问题

选题是毕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决定毕业设计的质量,也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土建类各专业在毕业设计选题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脱离工程实际,忽视“产、学、研”的结合。设计题目多年重复使用,同质化程度高,差异性不强。选题的难易程度也把握得不够理想,出现选题太难、太大或者太易、太小的现象,未能调动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导致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三)指导教师的问题

指导教师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高度的责任心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应具备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而实际情况是在各建筑类院校中这类“双师型”教师相对匮乏,特别是高校扩招,使师资队伍的发展落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生师比过高,毕业设计的指导效果难以得到保证。由于种种原因,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又难以实现,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中来自设计单位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数量过少。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极大地妨碍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

由于高校规模扩大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学生忙于考研或参加各种招聘会和面试,急于落实工作单位,以致用于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有限,精力投入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毕业设计创作激情,常常是以敷衍勉强的心态完成设计任务,毕业设计成果质量自然难以得到保障,甚至出现下滑趋势。

四、土建类专业团队式毕业设计模式的构建

(一)制定毕业设计多学科团队模式改革方案

多学科团队式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涉及建筑学、土木工程(建工、道桥、隧道)、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因此需要结合各个专业对毕业设计的要求,来制定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应明确研究内容和目标,协调各专业之间的分工协作,确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及措施。同时加大与建筑设计单位校企合作的力度,以解决设计选题、补充师资、学生就业等诸多问题。

(二)确定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选题

确定毕业设计选题是毕业设计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步骤。毕业设计选题不仅要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还必须与工程实际相结合, 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此外,选题还应该紧密联系本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的选题除了要具有以上特点外, 还必须满足不同专业的毕业设计要求。各子课题任务分工明确,设计合理,研究内容相互联系。

笔者所在的黑龙江工程学院2013届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以“鹤岗—黑河高速公路二所至长青段(含大型服务区)”为工程设计背景,分为交通土建项目(包括道路设计、桥梁设计和隧道设计三个组)和大型服务区建筑设计项目(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暖通设计三个组)。设计选题与工程实践结合,整体性强,内在联系紧密,能有效反映团队成员间的实质性协作与配合。同时设计理念定位也紧密结合北方寒区的自然条件及地域生态文化特征,与专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

(三)构建高素质多学科的指导教师团队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黑龙江工程学院充分利用长期形成的校企合作优势,成立了由企业导师和各专业教师组成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其中校内指导教师主要由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持有国家职业注册资质证书的双师型教师组成;校外指导教师则由来自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交通科研所、黑龙江建设集团、哈尔滨建筑工程大学建筑设计院、方舟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的资深工程师组成,校企指导教师共同负责跨专业的毕业设计团队的指导工作。通过导师的引领,给学生以更深入的指导和影响。同时,有助于探索建立校企合作育人的有效新机制。

(四)开展多学科的学生团队合作

土建类毕业设计团队多由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等多学科、多专业组成。各专业学生如何分工与合作,如何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如何提高学生在工程设计中处理多专业、多工种需求的协调能力,是多学科毕业设计团队应着力研究的问题。

黑龙江工程学院2013届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分为道路设计、桥梁设计、隧道设计、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暖通设计等6个团队;每个团队不少于3名学生。毕业设计团队并不需要全部由精英型的学生组成,关键是指导教师要合理引导,通过布置调研任务、师生讨论会等考察学生的能力,使人尽其能;可安排动手能力强、善于沟通的学生为团队负责人,把各成员凝聚为一个有共同目标而又相互配合的团体。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土建类专业特点及团队设计模式,采取分阶段讨论式教学指导方法,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根据规定的进度框架,由学生团队独立完成每一阶段的设计任务,并做阶段性成果汇报,由教师组织讨论和评阅。在具体的指导过程中,考虑到毕业设计是以提高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环节,指导教师应采用师生讨论互动的方式,以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从知识型向知识能力型转换。

建立毕业设计实施过程的“阶段性控制体系”。毕业设计实施过程的五个阶段分别是“设计准备阶段的调查分析”、“设计前期的快题式总体构思”、“设计分组子课题的实施与完成”、“各专业设计方案的协作与深化”、“设计成果的表达、评价与反馈”。每个阶段设定关键的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层深究,特别是在面对复杂、综合的问题时,能够借助一种系统的和循序渐进的方法,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此增强设计的系统性和可操控性。

(六)确立评价标准

制定合理、有效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标准,体现学科的交叉性,突出“大工程、大系统、大视野、大土木”的理念。

毕业设计考核成绩由平时成绩、指导教师评阅成绩、评阅教师评阅成绩、答辩成绩等四部分组成。对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而言,尤其应重视对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考评,再结合平时讨论、阶段汇报、中期评审、学生答辩等,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多学科团队式毕业设计一般采用联合答辩形式,由各分项组长介绍课题总体成果,各成员分别作个人工作汇报,并介绍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对于一些涉及多专业的问题,可允许学生团队成员讨论回答。

(七)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质量监控体系

为保障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顺利实施,应建立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质量监控体系,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与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不同, 多学科团队毕业设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 平时较为分散, 管理难度更大。因此, 应建立严格的团队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如院长巡查制、组长负责制、团队工作制、导师交流制、阶段汇报制、中期评审制、督导抽查制等一系列过程管理措施,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和进度。

五、结语

多学科团队式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改革,充分利用多学科交叉的优势,注重学生综合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为各专业学生搭建有利于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共同开展项目设计的工作平台,帮助学生树立“大工程、大系统、大视野、大团队”的工作理念,提高学生适应现代工程多专业、多工种需求的能力,对培养土建类专业宽口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继龙,张建华,等. 面向区域创新建筑人才培养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9(7):34-35.

[2] 路忽玲. 小议建筑教育改革[J]. 信息科技,2009(26):356.

[3] 武鹤, 等. 实施“卓越计划” 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 高等建筑教育,2012(z):15-17.

[4] 张亦静, 何杰, 肖芳林. 基于团队协作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探讨[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2(3):107-109.

[5] 张长森, 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团队培养模式的构建[J]. 理工高教究,2009,28(6):118-121.

[6] 李富荣,荀勇,王照宇.土建类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研究[J]. 中国电力教育,2011,(11):140-141.

[7] 武鹤,等. 基于CDIO理念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13,(3):119-121.

Innov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graduation design based on the multidisciplinary team

WU He, ZHANG Lijuan, MA Guijun, GE Qi, PAN Weiying

(Civi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150050, P. R. China)

(编辑 王 宣)

土建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基于对湖南科技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建环专业毕业生知识及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剖析了湖南科技大学建环专业教学中的实习环节、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举措。这对于改善学校建环专业的教学效果、提高毕业生满意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可为其他高校建环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问卷调查; 实习环节; 课堂教学;实验教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以下均简称为建环专业)作为中国土建领域高级人才培养和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合并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把建筑智能设施、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两个专业纳入建环专业,专业范围扩展为建筑环境控制、城市燃气应用、建筑节能、建筑设施智能技术等领域,专业名称调整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涉及建筑环境和建筑能源两个主要方向[1]。建环专业名称的不断调整说明科技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对专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对从业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建环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用人单位急需本领域具有一定素养的专业人才,而建环专业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毕业生理应获得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等未能达到社会需求,导致需求与人才供给脱节[2]。为解决上述问题,需从建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一、问卷调查

为掌握湖南科技大学建环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申请者设计了一套问卷,通过对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所在行业、工作满意度、在校期间人才培养环节相关问题的数据收集,修订学校建环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新体系。

(一)毕业生就职行业

由图1可知,学校建环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建筑业、房地产、制造业、科学研究等领域工作。这也基本符合学校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二)在校所学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运用程度

图2显示,只有少部分毕业生从事的为非本专业的工作,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程度偏低,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程度较高。可见,在校期间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

(三)有利于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环节

根据问卷反馈情况,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课堂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等环节的培养更有利于就业和职业发展,如图3所示。

(四)应侧重培养的素质与能力

图4为毕业生认为湖南科技大学及建环专业应侧重培养的素质与能力,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专业基本素质、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二、存在问题

问卷调查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建环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去向和所从事的行业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的问题。建环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实践性,如何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适应用人单位各方面的要求,是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的问题[3-4]。

建环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增强动手能力,不但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重视工程实践活动[5]。对照问卷调查毕业生的反馈,可以看出学校建环专业的培养体系确实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有待完善之处。

(一)实习环节

建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各个内容目标不同,相互衔接,构成了建环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6-7]。

但是,从多年来学校的实施情况和每学期座谈会时学生的反映来看,建环专业的实践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实习环节。教师普遍反映实习地点选择难,全凭个别教师的社会关系自行联系,而一部分教师又联系不到实习地点,年年如此;另一方面,实习经费不足,目前的生均实习经费还是二十年前的標准。学生对实习也颇有怨言,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形式单一,内容重复,界限和区别不明显,实习效果不满意,导致学生实习热情下降。对于实习单位来说,学生实习影响其生产或施工,尤其考虑到安全问题,不愿意接纳学生实习,大多是碍于和教师之间的情面勉强接受一次,很多单位都不愿意再次接纳学生实习,导致教师联系实习地点难度越来越大。

(二)课堂教学

建环专业知识面较广,涉及暖通、供热、制冷、建筑给水排水、建筑消防及建筑电气等领域[8]。在国家发展和综合性人才发展的新形势下,本专业的外延和内涵发生了诸多变化,必将引发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调整[9]。

近年来建环行业发展快速,各种新技术不断涌现[10]。但课堂教学即使采用最新教材也会落后于专业领域的发展,因此,专业课的教学不能只依赖某一固定教材,而要根据行业发展和学生的职业需求及时更新内容,补充新知识[11]。

专业名称变化后,很多院校建环专业在课程设置体系中没有及时适应专业领域的变化,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并没有按新专业体系重新定位[12]。增加新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跟上专业领域知识的更新,不至于与当前行业发展和技术应用现状脱节。

(三)实验教学

目前建环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还是工程应用型人才,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建环专业实验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环节的必要性[13]。目前学校在实验教学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实验室师资不足。学校给的实验室编制人员偏少,主要是任课教师指导本科生实验,学生多,实验过程中辅导实验不能逐组进行,只能先集体讲解,再分组实验。2)学校对实验教学工作量的计算与指导实验的实际工作量严重不符。学校将每个实验按两个课时算工作量,而实际上学校每个年级约有90名左右的学生,一般6人为一组,共有15个实验组,每组实验按1 h算,共需15 h,而这15 h是教师在学生课余时间或周末加班指导的。工作量计算的严重失衡也挫伤了教师指导实验课程的积极性。3)传统的实验设备很难满足全过程测试、调试、安装等环节学生人人动手、个个参与的要求,有相当一部分实验室验证性实验或演示性实验,不利于学生深度理解所学知识,也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改进举措

(一)实习模式创新

校企合作平台以实践性问题作为促进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整合的载体或中介,在专业教学环节上实现“做学合一”,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形成[14]。进一步巩固和扩展校企合作平台,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场所,改善每年实习都要重新联系实习地点的问题,这样可以大大减轻实习地点联系难度大的问题。尽快建好校内实训中心,学校已把建环专业的实习需求纳入实训中心筹建项目中。根据上报的计划,实训中心建成后,学生可完成制冷系统的设计、安装、保压、充注制冷剂、调试等,通风空调系统的设计及风系统、水系统的安装、调试等,将提升实习环节的实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二)课堂教学改革

在课堂教学环节,专业课一般通过课堂讲解方式,以教材为主线传授专业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约束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相近、思维模式呆板,缺乏对专业前沿和新技术的了解,更不会有很大创新。通过调研建环专业相关企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了解岗位对学生知识体系的要求,以此来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早了解和接触行业发展,对其适应毕业之后的工作岗位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实验环节改革

加大综合实验平台和创新性实验平台建设力度,把有学科建设经费投入的科研实验平台和教学平台有效结合,这样既可做部分验证性实验也可做一些创新性实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扩展了视野,了解一些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扩展实验指导人员,改变以往实验员、任课教师不足,工作量偏大的问题,实验员准备实验并保证实验过程中设备有问题及时解决,构建任课教师总体指导、研究生小组指导的分工明确、落实到人的指导模式,既可改善实验效果也可减少实验指导工作量。同时,修订实验指导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使实验指导的实际工作量有所体现,激发实验指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社会对建环专业毕业生知识及能力等方面的需求,并分析湖南科技大学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举措,具体结论如下:

1)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与学校实训中心相结合,保证学生实习过程中能亲自参与调试、运行、测试、安装。

2)任课教师要及时掌握专业前沿和新技术,了解相关企业单位对建环专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及岗位对学生知识体系的要求,并以此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3)通过科研实验平台和教学实验平台的有效结合,实现验证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并举,建立由任课教师、实验员、研究生组成的多层次本科生实验指导梯队。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S]. 北京: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 2013.

[2]谭洪艳,樊增广,郭继平,等. 建环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37(1): 109-112.

[3]郭明. 在练习中培养建环大学生的实践能力[J]. 教育教学论坛,2016(43): 55-56.

[4]姚丽,许宽. 关于建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 绿色科技,2016(17): 175-176.

[5]郭明. 建环专业大学教育和工程师素质的培养[J]. 大连大学学报,2016(3): 127-129.

[6]周文和,杨惠君,刘建林,等. 建环专业生产实习模式创新——以兰州交通大学为例[J]. 暖通空调,2016,46(11): 105-108.

[7]王立平,张爱凤,刘向华,等. 普通高校建环专业实践环节改革探索——以合肥工业大学为例[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2): 127-130.

[8]刘恩海,周挺,赵坤正,等. 基于应用型建环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的改革研究[J]. 高教学刊,2016(15): 136-137.

[9]金香菊,石婷萍. 新形勢下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科教导刊(下旬),2015(36): 51-52.

[10]余晓平,曾莉,刘丽莹. 建环专业校企协同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以美的空调实操室为例[J]. 高等建筑教育,2015(3): 13-17.

[11]张颖. 建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3): 45-46.

[12]李炎锋,徐聪聪,边江,等.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教育教学论坛,2012(35): 92-94.

[13]张琨,高兴,张殿光,等. 建环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3(31): 48-49.

[14]余晓平,刘丽莹,付祥钊. 校企合作培养建环专业学生工程能力的实践分析[J]. 暖通空调,2013(8): 20-23.

Key words: questionnaire survey; practice teaching; class teaching; experimental teaching

(责任编辑 周 沫)

土建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施工技术

引 言:工是建筑工程项目的基础环节,其对后续施工质量影响极大。因此,在土建施工中,管理人员需要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优化现场管理核心内容;需要从完善现场施工管理层面出发,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实现工程全部资源管理与分配的合理化;还需要将土建施工现场资源以及施工技术相结合,实现土建工程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同时需要合理管控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有效控制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本,积极开展管理工作,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意义

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水平高低会给整体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带来直接影响,一旦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存在杂乱无序等现象,必然导致施工材料出现混放等情况,加之人员配置也得不到保障,导致资源损耗加剧,也会使工期延误、施工成本增加等问题随之产生,工程中安全质量隐患等问题由此引发,企业经济效益也因此受到制约。为确保高质量工程的打造以及企业形象的良好塑造,必须强化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力度,以确保资源合理配置目标,并在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等需求充分满足的前提下,使施工成本最大限度降低,帮助企业收获可观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二、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问题

2.1安全管理存在隐患

土建施工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现场安全隐患。目前,从大部分建筑企业实际情况来看,通常以施工过程的经济性为主要侧重内容,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施工安全问题受到忽视,导致施工现场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同时,施工环节的建设前期,在并未围绕施工作业人员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的背景下,也会导致施工人员缺少安全意识,出现一些违规操作,致使各类安全事故频发。此外,一些安全管理人员因管理知识缺少,加之企业内部相关法律条文、施工方并未在现场施工管理中贯彻落实安全管理机制等,导致施工现场出现安全隐患。

2.2现场管理力度不足

问题在建筑施工建设中最为突出。所以,需要建筑企业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使质量管理得到落实。但从当下建筑市场具体情况来看,质量监督体系缺乏,加之各施工方也未针对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条例进行制定,导致质量管理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受到了阻碍。同时,施工及管理人员为了能够在合约期限内使工程快速完成,也会忽视施工质量,导致整体建筑施工质量不达标,影响建筑物使用寿命;此外,受施工质量不达标这一因素影响,建筑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2.3现场人员管理缺失现场人员是现场施工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目标,一旦该项工作缺失,直接影响该项施工管理效能的充分发挥。目前,我国工程建设环节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特别是一些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十分匮乏,而从大多数施工作业人员情况来看,综合素质普遍偏低,且受专业技能培训缺少这一因素影响,导致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施工各环节安排、原材料及设备购置、具体管理等弊端。此外,因土建施工组织整体管理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也会给工程的顺利推进带来严重阻碍。

2.4材料设备监管不足目前,群众广泛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材料及设备造成的

质量低下问题。多数施工建设企业为了达到经济效益目标,往往会降低施工成本,忽视材料购置管理工作。此时,材料购买环节就可能会选择一些低廉价格的材料,此类材料不能为高质量施工提供保障。所以,施工廉价材料会给土建施工质量带来严重影响,难以保障工程整体的建设水平。此外,材料出厂检验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形式化现象十分严峻,也并未规范保管材料,而受管理不善这一因素影响,材料丢失及错放、错用等情况随之产生。需注意,一些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环节,机械设备的购置管理工作也得不到重视,仅一味购买,而后期养护遭到忽视,致使机器出现故障,给施工进程造成了阻碍。

三、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控措施

3.1提高施工现场的管控水平

为了提供施工现场的管控水平,管理人员需要协调各专业的施工方案。在这一阶段,业主与管控单位需要借助引导、监督、奖惩等措施来完成协调工作。管理人员还需要从明确责任入手,制订有效的管理方案,从图纸审核到现场施工层层把关,一抓到底。同时,施工单位需要严格管控施工现场,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规范的施工方案。在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深入分析风险因素,避免采用不安全的技术路线;应采用安全施工技术来提高土建施工效率;还需要积极分析施工问题,第一时间总结土建施工现场管控经验,从而有效避免出现相关问题。除此之外,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确保工程参与方能够全面履行自身的职责,还需要定期开展技术检查工作,随机开展施工现场巡查与指导监督。

3.2做好施工场地机械设备管控工作

在土建施工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工程建设体量、预算成本来选择机械类型,确定机械设备数量,规范布置安全区域。在选择机械设备时,施工人员需要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成本。在机械设备入场前,施工人员需要检查其合格证书以及其他相关文件。在安置机械设备前,施工人员需要确保安置区域符合图纸的要求,从而保证设备安置的稳定性。此外,在使用机械设备的过程中,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完善的机械设备管控机制。工作人员除了需要做好机械设备的租借和采购工作以外,还需要全面落实巡检制度,积极开展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同时,技术人员需要做好机械设备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监督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取得操作证、接受安全技术培训,确保他们能够正确识别危险源并采取有效的应急预案。

3.3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机制

土建施工现场环境比较复杂,现场施工人员较多,现场施工管理难度较大,容易导致土建施工无法顺利开展。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来制订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每一个工程施工环节都需要由专人来负责管理。管理人员应全面落实施工各环节的管理工作。为避免相互推诿责任,建筑企业应将责任落实到个人,让管理人员在明确管理责任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利于细化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为了有效解决项目成本管理过高的问题,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机制和成本管理部门,全面落实成本管理制度,加大土建项目成本管理力度,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另外,管理人员还需要有效应对变更,保证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4加强施工现场协调配合

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协调各专业之间的关系,积极做好各项对接工作。为了保证土建施工质量、提高管理效率,管理人员需要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管理组织机构,统一协调管理工作,听取各方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意见,进一步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同时,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仿真模拟技术、建筑工程软件来解决工程协调配合问题,从而降低人为失误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控的影响。

总结:

土建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和施工技术水平是两大重要因素,因此施工单位在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的情况下,要对质量管理和施工技术进行全面把控,在土建施工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运用施工技术,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才能确保土建施工最终的实际效果,从而全面提升土建工程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方贵彪.房屋建筑土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0,(4):103,107.

[2]田鹏勇.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的质量控制分析[J].四川水泥,2019,(11):283.

[3]徐惠生.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24):126-127.

[4]向忠.土建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运用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8):32-33.

土建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厂;土建结构设计;主厂房;总体设计;基础设计

1 引言

电厂土建工程作为电厂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电厂工程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主厂房土建设计的合理性将影响到整个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为了确保电厂建设工程的质量和安全,需要重视主厂房土建结构设计部分,将其作为电厂设计和建设工作的基础。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主要论述了电厂土建结构设计中相关要点。

2 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概况

土建结构设计作为电厂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集基础、墙体、梁柱等结构共同组成的,是将承重体系、抗拉体系为一体的综合性设计模式,通过可靠的应力传递将上部荷载以简明的线路传递给基础。

目前,在电厂土建结构设计管理过程中,整个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结果选型阶段。这一个阶段在工作中所考虑的问题主要是以建筑物的施工程序、地质情况、建筑场地的要求以及建筑物层数为主导的施工设计,它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针对建筑结构形式以及建筑物基础形式进行控制的。在工程设计的时候,在结构形态选定之后,再根据特殊的结构形态来选择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以及设备,并且不止相关的承重体系与受力体系。

第二个阶段:结构计算阶段。在这个阶段设计工作中,主要的设计方式是通过一个卷册以及相关的资料作为管理措施。它在工作中不着急选择建模方式,是通过各专业设计工作人员主动沟通、深入了解工程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荷载、设备以及工程数量作出统计,严格的按照工程荷载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并且采取相应的组合系数,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第三阶段:施工图纸设计阶段。它是在工程项目中根据已经设置好的结构内力、应力情况来确定工程结构配件的选择,并且绘制出合理、科学的工程施工图,从而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和进行。

3 电厂土建结构设计要点

3.1 主厂房的总体设计

在设计主厂房时,首先要确定主厂房的结构形式与体系。主厂房设计时常用的结构形式有钢结构、钢筋砼结构、钢-砼组合结构这三种结构。

钢结构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结构体系,钢结构厂房具有结构布置灵活、构件断面小、利于设备及管道布置,结构受力性能好、材质均匀、自重轻,延展性及抗震性能好等特点。其大部分构件可工厂化生产,现场拼装,减少现场制作场地。不需要预埋铁件,易于连接,工期短。钢结构存在的问题是用钢量高,造价高,且需增加防锈、防腐及日常维护工作。防火性能比钢筋砼差,结构布置时往往要布置一些斜撑。这样对工艺的布置有所影响,需要更多的和工艺专业配合。

钢筋砼结构又可以分为装配式砼结构和现浇砼结构。现浇砼结构较装配式砼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更好。对于新型现浇砼结构,一般倾向于采用预制、现浇组合方案。框架现浇,纵梁及楼面预制;或框架现浇,纵梁预制,楼面现浇。新型的现浇钢筋砼结构的优点是可以简化设计、施工,耗钢量小,造价低,刚度大,整体性好,易于成型,耐腐蚀性能好,耐火、耐久性好;但现浇结构却存在构件断面大,备有较大砂、石料堆场,高空作业多,临时设施多,工种多、耗工多,施工周期长,寒冷地区冬季施工难度增加等缺点。

钢-砼组合结构是一种集合了钢结构和钢筋砼结构两者优点于一体的结构形式,如外包钢结构、型钢砼结构、钢管砼结构、组合梁结构等。该结构形式灵活,利于优化设计方案。可简化施工,减轻自重,缩短工期。

主厂房的布置应符合热、电生产工艺流程,做到设备布局紧凑、合理,管线连接短捷、整齐,厂房布置简洁、明快。结构布置时,主厂房框排架应合理设置抗侧力构件,使结构刚度均匀。减小两个主轴方向结构动力特性的差异,并加强汽机房外侧柱列纵向刚度。并应根据结构形式、体型、荷载、工程地质和抗震烈度等条件,设置伸缩缝、沉降缝或抗震缝。主厂房纵向伸缩缝的最大间距,对现浇砼结构,不宜超过75m;对装配式钢筋砼结构,不宜超过100m;对钢结构,不宜超过150m。主厂房温度伸缩缝宜布置在两机组单元之间,宜采用双柱双屋架;伸缩缝处梁板及维护结构宜采用悬挑结构。

3.2主厂房地基基础设计

设计基础首先要了解地质情况,熟悉地质资料。 如有不良情况,必须进行地基处理。 厂房基础的选型宜采用独立基础,也可依次采用桩基、条形、筏板、箱形基础。主厂房地基设计可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和主厂房各单元的沉降特点,对相邻结构单元采用不同地基处理形式或不同的桩基持力层。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基础平面布置应考虑相邻基础关系,除厂房自身基础相互关系外,尚应考虑与汽机基础、 磨煤机基础、平台基础及其它设备基础的平面位置与埋置深度,避免碰撞。一般应尽可能脱开位置,对压在主厂房基础上的设备基础要考虑对主厂房基础影响。

3.3 主厂房屋面结构的设计

主厂房的屋面结构主要设计内容包括汽机房的屋面结构、屋面梁。汽机房的屋面结构可选用有檩或者无檩的屋盖体系。压型钢板有檁体系屋面目前在工程较为常用,此种屋面结构自重轻施工简捷,是一种具有优越性的屋面形式。屋面梁一般选用钢屋架、实腹钢梁或空间网架结构。屋架形式可选用梯形屋架、平行弦屋架或下承式屋架等。当屋盖的跨度在18~30m的范围内时,上述3种屋面梁都可以选用,但应当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当屋盖的跨度大于30m时,只能选择钢屋架或钢网架结构。钢屋架形式的优点是技术成熟,质量有保证;缺点是抗震性能较差,耗钢量较大,钢桁架平面外刚度差,需占用大量堆放材料、预制、拼装场地,施工周期长。实腹钢梁具有美观和设计制作简单的优点,但用钢量相对较大,特别跨度较大时更为突出。空间网架结构具有抗震性能好,耗钢量小,能保证制作质量,占用场地少,建筑造型美观,柱距布置灵活,结构安全度高,施工工期短等优点。

3.4 主厂房的抗震设计

在电厂结构的抗震设计中,对于主厂房,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主要应用时程分析法。这种方法是根据通过时程曲线图中计算求得平均值,再结合常规计算中普遍采用的反应谱法从而得出较大值,这样计算得出的结果可以符合严格要求安全性的主厂房的设计要求,这种补充计算在电厂的建设工程当中经常会用到。但是主厂房普遍存在结构的复雜性,比如钢结构或者钢筋砼结构厂房中会有错层和有关层高的相关问题,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一些经常发生大型地震的地区的各项分析数据进行主厂房薄弱层的相关验算。有关专家通过分析发现其中钢筋砼结构的厂房在地震中的震害在节点区发生,节点区包括节点核心区和周围的梁柱端。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厂建设数量日益增多,我们已经在全国各地顺利建成了多个发电厂,并且皆在经济安全地运行之中。然而,在电厂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工程标准严格执行设计要求,只有充分重视电厂尤其是主厂房的抗震性以及安全性才能让电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在土建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从中给我国电厂的设计与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以体现电厂设计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GB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2012

[2]DL/T 5095-2007,火力发电厂主厂房荷载设计技术规程[S].

[3]DL 5022-2012,火力发电厂土建结构设计技术规程[S].

土建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BEC 口语考试 备考策略

一、引言

剑桥商务英语(BEC)考试,是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UCLES)设立的一种国际性考试,由于颁证机构的权威性,在英国、英联邦各国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商业企业部门获得认可,并得到国内数百家外资企业认可,有“外企绿卡”之美誉。它为英语学习者提供的国际商务语言资格证书考试,注重考查考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适用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商业等各种机构的日常公务和商贸活动。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参加BEC考试,因为不仅可以获得国际认可的实用英语证书,提高求学就业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切实加强考生实用英语的应用能力,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商务英语知识,提高商务管理和业务能力。

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分读、写、听、说四个方面进行。其中,口语一直是中国学生的薄弱环节。很多考生由于没有掌握口语考试题型、应试技巧、评分标准及考试过程中心理紧张等因素,没能发挥正常水平,导致口语部分失分严重。本文针对实际口试过程中考生所表现出来的弱点,以及结合课堂教学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谈谈BEC口语考试的备考策略。

二、BEC(Vantage)口语考试题型及评分标准介绍

1.考试题型

BEC Vantage口语考试采用两人一组的面试方式,每组考生口试时间约为14分钟。有两位考官主考,以为为提问考官,负责对学生对话交谈并打出总体表现分;另一位为评分考官,旁听并从语法与词汇(Grammar and Vocabulary)、话语组织(Discourse Management)、语音(Pronunciation)及互动交际(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四个方面分项评分。

第一部分:对话

采取考官与考生交流的方式,时间约为3分钟。

考官和每位考生轮流进行交谈,了解考生的个人情况并设计一些商务问题。

第二阶段:简短发言

采取考生与考生交流的方式,时间约为6分钟。

每位考生根据考官所给的题卡选择其中一个题目进行一分钟简短发言,每位考生发言之后,考官就其所说内容对另外一位考生进行提问。

第三阶段:讨论

考生与考生之间讨论商务语境中的工作问题,时间约为5分钟。

考生讨论结束后考官会根据时间和考生表现情况,提问一至数个与商务交际主题有关的问题。

2.评分标准

语法与词汇(Grammar and Vocabulary):主要测试考生在口头表达中语法和词汇运用是否正确,得体并丰富多样。避免词汇和句型单一或不断重复相同的词句。

话语组织(Discourse Management):主要测试考生运用句子以上语言单位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包括能否恰当地展开话题,话语是否连贯、流畅。

语音(Pronunciation):主要测试考生清晰发音的能力。根据各个单词及句子重音、音调、语调节奏的正确性打分。考生要特别避免母语口音给交际带来的困难。

互动交际(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主要测试考生在两人或三人小组中相互合作,有效交际的能力。打分依据主要看考生是否有能力恰当得体地主动引入话题,应答自如,轻松转换话题,充分参与讨论,最终圆满完成题目要求。

三、分析题型,掌握技巧

了解题型及评分标准有助于让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从上述题型我们可以知道,语音、语法与词汇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话语组织及互动交际则是获得高分的关键。因此,作为考生,首先要有扎实的语音功底,同时也应该掌握一些技巧。

第一部分的对话比较简单,口试前可以充分设想考试中考官可能会问到的问题,思考从哪些方面回答比较适当得体,事先进行练习。这一部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考官招呼考生入座,介绍自己,和另一名考官对考生表格上的信息进行核实,内容涉及姓名、籍贯、工作、学习等。第二阶段是话题问答,内容涉及个人和家庭的一些日常问题,如爱好、职业、工作、运动、学习、计划、购物、旅游、交通等。

在考试过程中,考生要集中注意力,听清考官所问问题,必要时可请求考官重复一遍,千万不要不懂装懂,按照自己“所听到的”去回答,这并非明智之举。针对考官提出的问题切莫用“Yes”“No”或者用一两个单词来简单回答,而应该尽量全面、有深度,并简单举例说明。比如“What do you study at college?”这一个问题,不要仅以“Business English.”来作答,而应该适当进行扩充。如:“My major is Business English,which is what I have been interested in it since middle school.”

第二部分是简短发言。考官给每位考生三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指定的话题。考生可以选择其中一张,用大约一分钟的时间准备一段持续一分钟的有发挥的简短发言。每道题目下面提供两个代表论点的提示词,外加一个空白圆点符号。每个考生讲完后,就会请他们的搭档对他所讲的内容提一至两个问题,因此考生在搭档发言时要注意听并在头脑中想好提问问题。该部分要求内容完整,有开头,有结尾;能将所提供的两点提示词扩展为论点,并加以论证,同时能围绕题目,自己再提出一个论点并简短论证。考试时间为6分钟左右。

三张卡片上的三道题目形式相同,都是以“What’s important when...?”开头。考生应该充分利用一分钟的准备时间,写下要点和关键词,使发言结构紧密,层次清晰,并借助关键词扩展成句。针对这一部分题型,可以把一分钟的发言分为三个部分:开头句、主体内容(要点及论据)及总结句。考生可以在平时练习中为这三部分设计一个框架,采用相对固定的句型,以不变应万变,使整个简短发言显得条理清晰,结构完整。如下:

▲开头句(Opening sentence):

When...,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ing...,I think it is important to...

As far as I am concerned,...are important when...

▲要点及论据(Main points & Supporting ideas):

Firstly,...Secondly,...Finally,...

First,...Second,...Last but not least,...

(one or two sentences to support each points)

▲总结句(Concluding sentence):

To conclude,/Therefore,.../In a word,.../In conclusion./All in all.

例如题目:

What is important when...?

Choosing a conference center

·Size of conference centre

·Cost of hiring centre

参考回答:

When choosing a conference centre,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size of conference center,the cost of hiring center and the transport connections.

Firstly,the size of conference should go with the scale of the conference and the number of delegates,people would feel uncomfortableif there’s not enough space.Secondly,the cost of hiring center should be affordable according to our budget;or it will influence the whole event.Finally,transport connection is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to be considered,the place you choose for conference should be convenient for delegates to reach.

In a word,the above three point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in my mind.

第三部分由考生就题卡上指定的话题当场进行讨论,考生有30秒钟的时间阅读提示词各自进行准备,然后讨论3分钟。考生应利用所给的时间消化题卡上的信息,迅速理清表达的思路。讨论过后,考官会根据考生讨论的内容问几个问题。

这一部分的考试,相互配合非常关键。考生应该努力通过想象,把自己置身于真实工作环境中,讨论提示卡上提示的某个实际工作问题,相互交换意见。考生要注意这一部分是一个讨论的过程,不要只是陈述自己的观点,或只是对对方观点表示赞同,而应该尽量详细、深入地陈述自己的论点,最终达成某项决策。因此,讨论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

*Leading in开题

*Raising up questions质询

*Stating your views观点

*Extending your conversation扩展型对话

*Making conclusion总结

四、考前准备

BEC口语考试决不能临时抱佛脚,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战。口语水平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到的,而应该是在平时的反复练习中逐渐提升。

1.寻找合适拍档

在BEC口语考试中,与搭档的互动交际是评分标准之一。提前与搭档培养好默契显得尤为重要。考前必须找一个同伴,每天约定一个时间一起练习口语,并要做到持之以恒。这样可以互相指出缺点,共同提高,事半功倍。有时,同伴的提示和暗示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寻找一位合适的拍档是非常必要的。

2.扩展商务词汇

众所周知,英语词汇的特点是词汇涵义范围宽,内容丰富多彩,词汇的意义取决于具体的语境,对上下文的依赖性很大,独立性较小。所以,对于词汇的积累,不能死记硬背,而应该在具体语境中来积累单词,这样才能深刻地理解并自如地把它们运用到口语交际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当掌握的商务英语词汇越多,口语表达过程中所运用的词汇就越丰富。

3.积累商务案例

参加考试的考生大多数是在校的学生,缺少接触实际商务情景的经验,所以在口试中难免出现冷场现象,考官所提的问题自己完全没遇到过,不知道如何去回答。因此,需要在平时多看书,收集相关的商务背景知识、商务案例。这样,考试时能够以鲜活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对整体思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注重平时练习

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决不能临阵磨枪,大多数学生口语水平提不了的主要原因就是甚少开口练习。本来所处环境已经缺少英语语言氛围了,还不试着为自己创造机会,口语水平又怎能提高呢?所以,BEC考生要想在口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应该丢弃懒性,多思考,勤练习。

5.培养感觉,克服心理障碍

有些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但在正在考试时,心理过度紧张,思维混乱,什么话都说不出来。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各位考生要注意培养感觉,把每一次练习都当成实战考场,并且要严格把握好时间,争取在规定时间内把重点内容陈述出来。相信只要准备充分,收获自信,紧张心理自然就消除了。

五、结语

BEC口语考试是一次对考生从词汇、语法、语音语调、语言组织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全方位测试。所以考前充分了解它的题型及评分标准非常重要,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同时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词汇、商务案例,勤练口,在考试过程中要放松心态,掌握答题技巧,就能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Lan Wood.新编剑桥商务英语(中级).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

[2]陈小慰.新编剑桥商务英语口试必备手册(中、高级).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9.

[3]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剑桥BEC真题集第三辑(中级).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9.

[4]熊晓华.BEC口语考试对商务英语口语测试的借鉴意义.科技信息,2007.

上一篇:管理工程论文下一篇:工程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