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论文范文

2023-04-15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一)

我家门前有一棵小桃树,春天桃树开花了。妈妈告诉我:这棵桃树是我出生时种的,今年也8岁了。可是小树比我高多了,我想知道小树究竟比我高多少?于是,我拿来米尺,量得小树高150厘米,我高127厘米。小树比我高23厘米,我比小树矮23厘米。我和小树一起茁壮成长!

(二)

今天是休息日,我和奶奶来到河边的小花园玩。花园里开满了桃花,真是漂亮!我数了数,一排桃树是8棵,一共有4排,总共是32棵。桃花是好看,但是我没有去摘,爸爸说过,要爱护花草树木!我列的算式是:8+8+8+8=32(棵)。

(三)

今天,妈妈洗衣服的时候,我数了数:深色的有2件;浅色的有2件;棕色的4件;蓝色的2件,我用2+2+4+2=10,一共有10件衣服。妈妈真辛苦啊!

(四)

我喜欢上数学课,喜欢思考数学问题,习惯去思考那些连爸爸妈妈往往被难道的数学问题。我报了数学兴趣小组,这门课真有趣。

上第一节课兴趣小组的老师教我们认识图形,老师问什么叫点?什么叫线段?什么叫射线?什么叫直线?

我回答,点在纸上占一个位置叫点,有两个端点相连就是线段,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老师还教了我们很多有趣的知识。我学习很用心,每次老师都夸我学得快学得好。这样一来我更加喜欢学数学了。

(五)

早晨,妈妈买了2斤皮皮虾,我仔细观察了皮皮虾。它的头上长着1对可以自由转动的眼睛、2根细长的虾须和2把用来捕食的“大刀”。他的身体由9片“铠甲”覆盖着,尾巴上还长着尖尖的刺,这些都是他用来自卫的武器呀!

(六)

我家门前有一棵小桃树,春天桃树开花了。妈妈告诉我:这棵桃树是我出生时种的,今年也8岁了。可是小树比我高多了,我想知道小树究竟比我高多少?于是,我拿来米尺,量得小树高150厘米,我高127厘米。小树比我高23厘米,我比小树矮23厘米。我和小树一起茁壮成长!

(七)

今天,我们学了“有趣图形”,我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回到家,我在平时特别喜欢的飞行棋上,就找到了它们:棋子面是圆形的,棋盘是正方形的,棋盘上面还有长方形和三角形,它们作飞机的路线,还有圆形是飞机的出发点。看!这些图形多神奇啊!

(八)

今天,我在家拼了一只狐狸狗。我用大大小小的三角形拼成了狐狸狗的耳朵、身体、腿和脚,用一个正方形拼成了它的脑袋,用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了它的尾巴,它的眼睛和嘴都是圆形的。最后,我算了算,拼成这只狐狸狗我一共用了12个图形。看到自己的作品,我的心里真是高兴极了!

(九)

今天妈妈带我去吃肯德基,那里有座儿童乐园城。我发现儿童乐园城里的望远镜是圆柱体的,方向盘的面是圆形的,地板面是正方形的。在乐园城里,我发现了13个正方形,5个圆柱,2个圆。最多的是正方形,最少的是圆,正方形比圆多11个。圆柱比正方形少8个,圆柱比圆多3个。我玩的很开心!我喜欢你,肯德鸡!

(十) 今天,爸爸把他的集邮册拿出来让我和妈妈欣赏,爸爸的邮票可真多呀,那些邮票真漂亮!形状有正方形的、有长方形的,图案有山有水、有鱼有鸟、千姿百态、linglang满目。我从中也增长了很多的知识,真是受yifei浅。

(十一)

今天是星期天,我起得晚了点,八点半起床,我从家里拿了三个鸡蛋,又拿了一元钱,买了一套煎饼果子,这是我自己买的,我要锻炼自己成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十二)

今天下午我拿着球去小花园玩,我第一次拍球时一点劲儿都没用,我以为拍的会很多,没想到我拍了10个,我第二次拍球时很使劲,我拍了27个,我第一次和第二次一共拍了37个。

(十三)

前天我发烧了,妈妈带我去看病,我们走了50米来到了一个小医院,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医生为我看了病:我体温38.1℃,咽部发炎。老奶奶医生让我输了2天的液。今天我已经康复了,我要锻炼身体,好好学习,做个好孩子!

(十四)

我的爸爸,今年36岁,长得有点瘦弱但很英俊,他的身高是174厘米,体重是100斤,脸上长着许多扎人的小胡须,他的牙长得又整齐又白,不像我的牙少了2颗,还有1颗小蛀牙。

爸爸知道的事情可真多,他常常讲给我听。我爱我的爸爸。

(十五)

今天小姨说:“明明,我考考你好吗?公园里要种86棵松树,32棵杨树,种的柳树比松树少29棵。你能算出有多少棵柳树?它们一共有多少棵?” 我告诉小姨:“我能算出来!先用松树的86棵减柳树比松树少的29棵等于57棵,是柳树,再用松树的86加上杨树的32棵,再加上柳树57棵,等于175棵就是一共种的树。”

小姨高兴地拍拍我的头,夸奖说:“这么难的题,你都能算对了,明明,你真是太棒了!”看着小姨向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十六)

今天,我在做数学兴趣小组的作业时,被一道数学题给难住了: “一堆西瓜,一半的一半的一半,比一半的一半少半个,这堆西瓜共有几个?” 这道题目是计算西瓜的个数,可它又没有数字,这么多的“一半”可把我搞糊涂了。

我急得大声叫来姐姐:“这道题怎么算?”姐姐盯着想了一会,笑着说:“你仔细动脑筋想一想,也可以画一画呀。”

于是,我假设有8个西瓜,在纸上画了8个西瓜,结果算出来一半的一半的一半(1个)比一半的一半(2个)少1个,我想这是不对的。后来我眼睛一亮,把西瓜的个数去掉一半,也就是4个西瓜,一画,“4个西瓜的一半的一半的一半是半个西瓜,不就是比这个西瓜的一半的一半(1个)少半个吗?”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哈哈!我算出来了,这堆西瓜有4个!”

小朋友们,你们在做题时如果遇到这样的题目,一下无法解答的话,可以根据题目的意思画一画,这可是一个好方法哦!

(十七)

今天妈妈给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笼子里有10个头,有30只腿,问笼子里有几只鸡、几只兔子。我想:兔子是4条腿,鸡是2条腿。如果有10只鸡可只有20条腿,我就加上2条腿,就是一只兔子,我一直加到5只兔子,才满30只腿,所以我知道是有5只兔子和5只鸡。

(十八)

计算5+6+7+8+9+10+11+12+13+14+15的和,怎么才能有快有对呢?从左到右逐个加起来,这样又慢又容易错。我仔细观察算式中各数的特点,发现5+15=20,6+14=20,7+13=20,8+12=20,9+11=20,还剩一个10,把5个20和10加起来,就是结果110,这样做的有快有对。

(十九)

今天,我和姐姐一起在玩飞镖游戏。我从这个游戏中发现了很多数学问题呢!

飞镖盘上一共有5圈,最里面一圈是红心,射中可以得10分,第二圈是8分,第三圈得5分,第四圈得3分,最外面一圈得1分。我和姐姐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竞赛。

姐姐她第一次射中了第四圈,得到了3分,第二次射得掉下来了,没得分!正当我笑得合不拢嘴,姐姐她一下子进步了。射中了红心,得到了10分。这下子我高兴不起来了。姐姐她一共得到13分呢!

轮到我了,我瞄了好久,第一次给我射中了第三圈,得了5分,第二次射得不太好,只得了3分。如果,我想超过姐姐,我第三次要射到第二圈或者最里面的红心才行,结果最后一次我射中了第二圈,我赢了,真高兴!

(二十)

今天天气真好,爸爸和妈妈带我去到合肥的科技馆去看贝壳展。这里的贝壳真美丽,多的数不清。 有最珍贵的贝壳-黄金宝螺,有最古老的鹦鹉螺,有非常艳丽的万宝螺„„真是太多太多了,看的我眼都花了。看完展览我才知道全世界贝类约有12万种类之多。形状就多达10多万种。大小也不同:小的只有0.03毫米长,大的长1.8米,重量可达500斤左右。

你们说贝类是不是令人称奇?你们也来看看吧!跟我一样和贝壳照张相吧!

(二十一)

今天是周末,由于我生病没能出去做运动,下午我坐在窗前欣赏我的那盆花,这还是春天时我种的呢。当时,我将6粒种子,种到一个花盆里,15天后,有2粒种子发了芽儿,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了,两棵幼苗也渐渐的长高了。现在已经长到50公分了,它也开始开花了,每天都有

三、四朵紫色的小花盛开。

我每当看到这两棵花,心里都会很高兴。 (二十二)

星期六,我和妈妈、姐姐一起去华联超市买东西。我们买了一包达利蛋黄派6元2角,一包乐事薯片4元9角,一包面巾纸5元。妈妈还没有付钱的时候,就问我要付多少钱呢?我认真思考后,终于想出是16元1角。妈妈表扬了我。老师教我们的知识真有用。

(二十三)

星期天早上,妈妈给我10元钱。吃完午饭我就来学校上假日活动了。从南门外坐人力车要2元5角。到了学校我买了一支1元的铅笔和一支1元的棒棒糖。回家后我把剩下的5元5角存到了我可爱的“小猪银行”。

(二十四) 今天是星期天,妈妈带我去菜市场买菜。妈妈买了白菜1元、黄瓜1元5角、辣椒2元、肉8元,一共用了12元5角。

(二十五)

今天下午的体育课是拍皮球。我第一次我拍了7下,我第二次我拍了12下。今天我一共拍了7 + 12 = 19下。

(二十六)

今天是星期三,我们学校要去春游,我们可高兴了。我准备了很多吃的,有5样东西:1瓶牛奶、2个苹果、1包饼干、1瓶水、3支香蕉。 7:00我们吃完了早饭。8:00我们就出发了。我们一边走一边说话一边吃东西。中午11:00我们就回来了。

(二十七)

今天下午有跳长绳比赛。我们班男同学跳了47下,女同学跳了81下。那我们班一共跳了47 + 81 = 129下。女同学比男同学多跳了81 -47 = 34下。

(二十八)

今天是星期六,也是我的生日。我今年8岁了,所以的我生日蛋糕上插了8根蜡烛。

今天来了很多人。有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小姑、小姨、表哥、表妹、表弟。我数了数一共有12个人。妈妈把蛋糕分成了12快。

(二十九)

星期五回到家里,看见妈妈和奶奶在包饺子。我数了数有75个。我一下子就吃了10个,爸爸吃了25个,妈妈吃了20个,奶奶吃了15个。最后还剩5个。

(三十)

老师叫我们今天下课后和其他三个小朋友比一比谁高谁矮,有多少高。我们站成一排发现:我是最矮的,张如峰是最高的,黄小小比程慧楠矮。

后来我们还用尺子量了一下。我有115厘米,张如峰有135厘米高。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一猜黄小小和程慧楠有多少高吗?

(三十一)

今天,我认识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我发现汽车的轮子是圆形的,黑板是长方形的,玻璃是正方形的,我的衣服上印着一个三角形。

(三十二)

今天,我们上数学课,老师给我们讲了图形。我发现,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图形。数学书是长方形的。红领巾是三角形的,菜盆的面是圆形的,电视机柜的面是正方形。我们身边的图形可真多啊!

(三十三)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试卷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考核对象是一年级学生,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这次数学试卷检测的范围是第3单元:偏难。而从考试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成绩还不够理想。

一、从卷面看。无论是试题的类型,还是试题的表达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师的别具匠心的独到的眼光。试卷能从检测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细致、灵活地来抽测本单元的数学知识。打破了学生的习惯思维,能测试学生思维的多角度性和灵活性。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

1、在基本知识中,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率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2、在后面的综合题中,在教学过程中基本都是课本中的知识点,而学生在这里失分也是非常大,我想这说明在上课期间教师没有把这些知识点落实到实处,是的很多题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今后的教学建议

从试卷的方向来看,我认为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们的教学之本,在教学中,我们既要以教材为本,扎扎实实地渗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忽视有些自己以为无关紧要的知识;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数学解决生活的问题。

2、教学中要重在凸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3、多做多练,切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要学生说题目的算理,也许不一定会错,但有时他们是凭自己的直觉做题,不讲道理,不想原因。这点可以从试卷上很清晰地反映出来。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找座位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能按照某一标准给物体进行分类。

2.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教具学具:

课件,水果类、饮料类、文具类商品若干,各种形状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森林吗?今天我们一起到大森林里去玩吧。 课件一:(动画)森林里,动物们纷纷到兔宝宝超市购物,各种商品杂乱地放在柜台上,兔宝宝东找找西找找,忙得满头大汗。

师:看到这儿,你们有什么话要对兔宝宝说啊? 生:兔宝宝,你的货物摆得太乱了,如果你把相同的东西摆在一起,就不会那么忙了。

师:你们说得真好,兔宝宝一定会感谢你们的。

二、初次体验按指定标准分类

师:小朋友们手上都有一件东西,有三个组桌上放了提示牌,请你们根据每组桌上的提示牌找准自己的位子。所带东西不属于这三类的小朋友,坐到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比一比,看谁找得准。(生活动)

师:有提示牌小组的小朋友们互相看一看,如果有没坐对位子的,帮他找一找位子。没有提示牌的小组就商量着根据你们的东西,给小组起个名字。

师:哪个小组长说一说,你们小组都有些什么? (生依次回答,没有提示牌的小组最后说)

师:像我们这样按一定的要求把大家分组就是分类。(揭题)

三、分组探究:按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师:开动脑筋想一想,你们小组的这些东西还能再分类吗?请每个组的组长带大家一起先讨论可以把什么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分类方法),再分别放在篮子里(动手操作)。

(生活动)

四、汇报分类情况,交流评价 师:我们来参观一下各小组分类的情况。请各小组的代表给大家介绍你们是怎么分的,其他小组的小朋友可以说说你们的看法,也可以给他们提提建议。

小结:同学们都按不同的标准把组内的东西分得很好,有的按品种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形状分……还说出了不同的意见,个个都很能干。

五、知识的运用

1.师:你能按要求给下面的东西分类吗? (课件出示书上题目)

2.师: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要用到分类的知识,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

生:家里的东西是分类放的,鞋子放在鞋柜里,衣服放在衣柜里。 生:一家人一家人在一起。

师:大家说得真好,只要大家平时留心观察生活,就会发现好多数学知识。

六、拓展运用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课件三:大森林里许多动物依次出现,定格为一幅画面。(花、树、草、大象、熊猫、老虎、狮子、猫、狗、松鼠、鸡、鸭、马、猴子、青蛙、鱼、燕子、鸽子等)

师:你们能把画面中所有的东西分类吗?小组商量后说一说。

七、结束全课 师:小朋友们学了这么多知识,我们的森林旅行也要结束了。我想分别请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当司机,开车送大家回家好吗? 师:你们商量一下,对乘客分别有什么要求? 男生:男同学坐我的车,穿校服的坐左边,没穿校服的坐右边。大家要守秩序。

女生:女同学坐我的车,矮的坐前面,高的坐后面。 师:小朋友们要按司机的要求上车,千万别上错车哟。 教后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 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四、 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得出老师比同学矮的结论。

2、再请两个同学与第一个同学比个子,分别得出结论。

3、引出课题。这些结论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民主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

二、引导探究。

1、整体感知情境图。(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们通过观察说出画面中左边有挂衣橱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妈妈和小明衣服;右边是博古架,摆放着瓷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课件播放)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

师: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多媒体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学生观察。)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数一数妈妈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妈妈的衣服多。

(多媒体演示比厚薄的过程)„„

小结:同学们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较出妈妈的衣服最多,通过“比一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呢。

3、比长短。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妈妈准备了三件外衣挂在衣橱里,(多媒体突出放大挂衣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学生们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长,小明的衣服最短„„对于能用多种标准进行比较的小组进行表扬。

小结:比较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谁跟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3、你还能比什么?

仔细观察情境图,小组确定研究内容,选择一样主题图中的一件物品,合作进行比较研究。

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评价。

小组可以选择琉璃球比较大小、轻重等;可以选择瓷马比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选择花瓶比较胖瘦、高矮等。

小结:(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由“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你也这样认为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是领着学生比较衣服厚薄,再半放给小组交流比较衣服长短,最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三、“闯关”巩固。

第一关比多少、厚薄(多媒体出示第23页第1题)

师问:哪边的书最多,哪本书最厚?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第二关比轻重(第24页第2题)。

用多媒体模拟天平称量水果的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判断轻重。

说说理由。(学生可以结合压翘翘板的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天平杠杆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变教材的静态呈现为动态呈现,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从而更直观形象的感知天平称重的有关原理。】

第三关比手的长短(第24页第4题)。

演示活动:教师演妈妈,大同学扮演“我”,小同学扮演“弟弟”,比手。谁的手最长?

【设计意图:结合自主练习中的的插图在课堂上组织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动,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符合儿童欣赏、认知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关:实践应用活动:谁哪合适?

1、出示一个气球和一个弹力球。

师:请你猜一猜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2、学生们掂一掂、试一试后,说说实际比较的结果。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哪个球重,哪个球轻?熟悉这两种球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判断出弹力球比气球重,对与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孩子教师要组织他们亲身试一试,体会大得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的辨证思想。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开放题,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五关:实践拓展活动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 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四、 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得出老师比同学矮的结论。

2、再请两个同学与第一个同学比个子,分别得出结论。

3、引出课题。这些结论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民主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

二、引导探究。

1、整体感知情境图。(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说说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们通过观察说出画面中左边有挂衣橱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妈妈和小明衣服;右边是博古架,摆放着瓷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课件播放)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

师: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多媒体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学生观察。)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数一数妈妈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妈妈的衣服多。

(多媒体演示比厚薄的过程)„„

小结:同学们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较出妈妈的衣服最多,通过“比一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呢。

3、比长短。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妈妈准备了三件外衣挂在衣橱里,(多媒体突出放大挂衣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学生们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长,小明的衣服最短„„对于能用多种标准进行比较的小组进行表扬。

小结:比较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谁跟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3、你还能比什么?

仔细观察情境图,小组确定研究内容,选择一样主题图中的一件物品,合作进行比较研究。

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评价。

小组可以选择琉璃球比较大小、轻重等;可以选择瓷马比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选择花瓶比较胖瘦、高矮等。

小结:(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由“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你也这样认为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是领着学生比较衣服厚薄,再半放给小组交流比较衣服长短,最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三、“闯关”巩固。

第一关比多少、厚薄(多媒体出示第23页第1题)

师问:哪边的书最多,哪本书最厚?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第二关比轻重(第24页第2题)。

用多媒体模拟天平称量水果的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判断轻重。

说说理由。(学生可以结合压翘翘板的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天平杠杆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变教材的静态呈现为动态呈现,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从而更直观形象的感知天平称重的有关原理。】

第三关比手的长短(第24页第4题)。

演示活动:教师演妈妈,大同学扮演“我”,小同学扮演“弟弟”,比手。谁的手最长?

【设计意图:结合自主练习中的的插图在课堂上组织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动,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符合儿童欣赏、认知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关:实践应用活动:谁哪合适?

1、出示一个气球和一个弹力球。

师:请你猜一猜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2、学生们掂一掂、试一试后,说说实际比较的结果。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哪个球重,哪个球轻?熟悉这两种球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判断出弹力球比气球重,对与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孩子教师要组织他们亲身试一试,体会大得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的辨证思想。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开放题,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五关:实践拓展活动

上一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论文下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