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写作论文范文

2024-01-02

启蒙写作论文范文第1篇

音乐启蒙主要是通过培养儿童的音乐音响感知的方式,来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达到提升儿童对音乐语言的理解能力。本文基于音乐的启蒙教育,结合着当前国内学前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就今后我国音乐启蒙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建设,从科学的视角探寻其规律,简要表述以下看法。

【关键词】音乐;兴趣;启蒙

1 关于学前教育中音乐启蒙的思考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我国学前幼儿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目前我国在学前音乐教育发展领域,为了更好的启迪儿童对音乐的喜爱,以及焕发出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多是借鉴国外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其中所涉及到的音乐教育流派包括有,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等。但是本人根据自身在该领域的探索研究坚持认为,以上这几种音乐教育流派,在现阶段并不适合国内幼儿音乐启蒙的教育建设。个人认为蒙台梭利宣扬的音乐教育启蒙思想应当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关注。在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体系下,它是基于对音乐现实的思考,这一点比较接近生活,因为音乐本身就来源于生活,音乐在演唱的时候,包括意境、情感、思想,字里行间都是人对生活的一种感悟。这一点完全符合当下国内音乐教育领域特别强调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这两个目标,同时这种理念正是当下国内音乐启蒙教育中却严重欠缺的。

当前国内在该领域的发展和建设,突出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简单举个例子,对于一些 4 - 10 岁的儿童而言,正是发育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内心处时刻渴望着对情感的倾诉,但是在接受音乐教育过程中,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几乎都表现出对“成绩”、“能力”的片面倾向,过于看重儿童学习的结果,过多忽略掉学习的过程。以培训老师为例,对自己的学员(儿童),唱歌能力好的学生,予以鼓励,对唱歌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不闻不问,只是“轻描淡写”般的代过;其次是家长,以结果作为评判标准,对孩子予以奖励区分,没有过多的问及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在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体系下,最为核心的一项理念就是“感受”,如果缺乏“感受”的过程,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 关于音乐启蒙教育的科学化建设

对于儿童来说,对音乐音响的感知体验,是他们扩展对音乐语言理解力的最佳途径。这里所提到的音响感知体验,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感受”,其中重点强调“感知”,因为对于幼儿来讲,他们可能并不会知道“音乐音响”是什么意思,也可能无法理解这一内涵,但是这种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着的,是客观存在于他们的潜意识下的。此外, 在音乐启蒙教育中,听觉是幼儿相对最为敏感的一个器官,同时也是幼儿用来感知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最早、最多的身体器官,因为在人的大脑右侧半球处,存在着能够对空间图形、色彩、声音有较强处理能力的物质,而我们在音乐启蒙教育研究领域,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来促进两个半球机能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这对于幼儿在整个学前教育健康学习、舒适成长,以及对未来的小学、中学学习生涯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通过上述一段观点阐述,相信很多人清楚的明白了音乐启蒙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音乐启蒙教育并不是纯粹的注重对孩子从小音乐感知能力的锻炼、培养,它们只是一种方式、一条路径,最终的目的则是促进幼儿心智的开发、思维的焕发。正如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注重“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感受是人类固有的一种思想,欣赏代表着一种兴趣,表现则是指学习/教育的过程,而这些因素共同致力幼儿创造力思维的焕发。所以,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重结果轻过程”这一现象的出现,这种错误的思想严重背离了音乐启蒙教育的最初本质。针对这一问题现象,本文在这里基于音乐启蒙教育的科学化建设,简要表述以下观点认识。

(1)第一步,感受。“感受”是学前教育音乐启蒙的第一步,正如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课程中所宣扬的那样,对孩子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聆听、感受和表现。这一点需要老师和家长特别注意,转变传统落后的观念认识,重新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于幼儿而言,他们不同于我们成人,特别是那些 3 - 6 岁的儿童,包括思想和心智,还没有得到健全发展,家庭就是他们眼中的社会,而这一阶段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属于被动接受的教育(也可以明确的说就是一种被动式教育)。换言之,在这一时期,家长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角色要重要。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根本不懂什么叫音乐(这是事实),也不会欣赏音乐(有点片面),所以不怎么重视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处在零状态,从小就开始让孩子学习音乐,从幼儿圆到小学再到中学,一直逼迫、渴盼着自己的孩子成为下一个贝多芬。上述提到的这两种情况都是建立在完全忽视孩子自身感受的基础上。基于这一点,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应该以注重孩子“感受”为主,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摒弃那些功利的心态,将当孩子是一个生命来培育,进行一些简单的听觉训练,反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幼儿对听觉刺激的感知能力,这有助于后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第二步,兴趣。对于学前教育的教师而言,要懂得学前教育的真谛,或许有的孩子对音乐存在一些天赋,也可能有些学生对音乐极度反感,但是都要平常对待,一切以保护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为主。基于上述提到的感受所进行的反复性训练,主要是听觉上的训练,因为这一时期幼儿还不具备完整的读写和动手能力,听觉是他们认知客观世界最本初的一种感官体验。因此,在兴趣培养阶段,要切实掌控和处理好听觉训练重复性的效果,不可让幼儿过早的学习乐器。

(3) 第三步,创造。前面提到了,在音乐启蒙教育阶段,不可让孩子过早的接触乐器,但是可以寓教于乐,可为幼儿提供一些丰富性的音乐“工具”,也可以称其为教具,类似于幼儿日常玩耍的那种玩具,此外,必须要设有专属的“活动室”,通过一定的规则教化,让幼儿自由、合理的操作这些教育。

参考文献

[1]梅胧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音乐启蒙教育的几点思考[J].艺术科技,2014(11):39-39.

[2]李建兰.浅谈儿童音乐才能的启蒙培养——音乐世家巴赫家族音乐启蒙教育之点滴启示[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6(04):125-128.

启蒙写作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当前的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尤其重视对于作文的教学,因为作文不仅在语文考试中的分值较高,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作文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今在相应新课改的号召下,大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然而,仍然有部分学校的语文教学还存在着部分缺陷,尤其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本文因此就如何有效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提出相关的意见。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作为孩子们的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时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小学阶段的学习不仅会对一个人以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小学处于智力启蒙阶段,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于小朋友的以后与他人交流沟通能力、组织语言的方式会有很大的影响。

一、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 授课方式单一

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总体而言,较为年长的教师仍然占小学语文教师队伍的绝大多数,而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符的是,这些较为年长的教师大都拥有多年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经验,他们的丰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他们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然而,由于没有及时更新教学的方式,没有很好结合当前新课改的要求,没有结合当代小学生的特点,这种传统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式显得有些单一。

(二) 写作模式化现象严重

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很严重的问题就是模式化现象较为严重,通常老师也会向学生们传达一种观念,如何优化自己作文的开头和结尾,中间又应该采取哪种方式等等。甚至一些小学语文教师还为孩子们总结出了好的作文应该应用的模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小学语文的作文不再具备创新性和新颖度,所有的作品都像是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的产品,毫无特色可言,对于小学生的创意是毁灭性的。甚至在他们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会不再热衷于创新性。

(三) 写作素材较少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学校课时都不太紧张,放学后的小学生大都有较多的可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在如今信息时代,小学生的身边会充斥着各种诱惑,如游戏、动画片等等,然而小学生还不具备对诱惑的抵抗能力,在草草地做完当天的家庭作业后,就去玩耍,很少会看书。而且学生们长期处于玩耍学习的小型朋友圈之中,这样会导致孩子们进行写作时缺乏写作的话题性和创新型,千篇一律的问题时常发生。再加上出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有限,很多词语还不是很明白,阅读的方式方面也不是很了解,这些综合的因素导致小学生地写作素材较少。

二、 有效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 鼓励学生的个性化

过度的模式化只会压抑孩子们的创造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作為小学教师应当对学生真实地表达想法的行为进行鼓励,不要让孩子们产生写作是一项繁重的学习任务这种想法,更不要试图将孩子们的想象力加以模式化,毫无创造性可言。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写作时,教师可以不为小学生限定某一具体的题目,教师应当认识到,过多地限定条件会限制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鼓励学生们从自己生活中的某一常见的现象着手,进行写作,不对写作的格式、方式、文体等加以限制,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力,让每位学生的写作独具特色。

(二) 培养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量不够充分是写作过程中的一大障碍,如果将写作比作熬粥的话,阅读量就像是熬粥的米,它是学生进行写作的基础。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努力丰富学生地阅读量。比如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用某一篇文章中某一个有趣的片段,激发学生地兴趣,然后让学生们自己在课下加以阅读。同时,教师应该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家长意识到沉迷电子产品的危害,当学生在家时不要为学生提供电子产品,严格控制孩子们的玩电子产品的时间,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扩大孩子们的阅读量,在此基础之上,提升小学语文作文的质量也就会得到自然而然的大幅度提升。

(三) 优化批改方式

当然,对于当今的小学生而言,仅仅是自己的写作方式进行转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作文批改方式,鼓励学生们进行创新创造。其次,教师还可以转变自己在作文批改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地位,与学生们共同完成作文批改的过程。比如说,对于学生们创新型的作文,老师应该在作文的评语中加以肯定,鼓励学生的这种创新行为。甚至教师可以将作文交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让学生们不仅能够发现别人作文里出现的问题,从而避免自己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别人作文里比较好的部分,可以在下一次写作的时候加以运用借鉴,借由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活跃课堂的整体教学氛围,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这种锻炼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首先将其中的实际内容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努力地对学生们加以引导,鼓励学生们对实际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仔细观察,从生活中的种种例子进行写作,让写作富有生命。其次应该积极地丰富学生们的内心,只有发自内心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们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对于学生们开拓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所帮助,才能够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们的表达沟通的能力以及形成良好的文学素养等,处于基础建设阶段的是小学阶段,所以学校应当和社会积极的合作,尽最大的努力为处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学氛围以及提供强大的师资力量,不断提高学生们的阅读量,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对学生好的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努力培养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和阅读习惯,有效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上官培杰.求真 求实 求效——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作文教学研究,2010(6).

[2]顾晓梅.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5).

[3]韩淑玲.小学作文教学创新的有效性探索[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3(6).

[4]吴继友.浅谈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

作者简介:

郑明远,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丁家沟镇中心小学。

启蒙写作论文范文第3篇

融合教育是指让特殊幼儿进入到普通幼儿的班级共同学习,保证他们之间的平等性。

在新时期幼儿教育当中,教师组织幼儿游戏活动时,应当明确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明确工作的方向,并确保活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学习能力和个人潜力进行分析,并重点关注特殊幼儿的学习状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启蒙教育的目的。

基于此,本文针对特殊幼儿游戏活动的常见形式进行分析,并结合开展活动干预工作的目的介绍几种常见的活动形式以及活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一、幼儿游戏活动干预的目的和常见形式

想要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对幼儿的行为及思想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教师就必须明确进行干预工作的目的,并结合新时期的幼儿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干预形式。

1.基本目的

在特殊教育工作当中,教师所面对的主要是视力、听力、语言、肢体、智力、精神和综合等方面有欠缺的特殊幼儿,在进行教学工作时,普通的教学方式无法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无法达到启蒙教育的目的。基于此,教育部门意识到开展幼儿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思想和行为干预工作的重要性。具体干预方法:教师结合特殊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制定活动方案,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认识社会、认识自然,并且学会如何与人沟通交流。通过这种方法来解决特殊幼儿无法与其他幼儿及社会群体有效沟通交流的问题,让其具备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此外,在融合教育环境下,普通幼儿和特殊幼儿在同一个活动室中学习,就必须要改善幼儿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歧视心理。从幼儿的角度来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游戏进行互动,提高正常幼儿对特殊幼儿的接纳度,这就是幼儿游戏干预的基本目的之一。

2.常见形式

要想提高幼儿游戏活动干预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实际教学工作情况选择合适的干预方法。目前,最常见的干预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个体干预和团体干预。个体干预是指教师针对某一个幼儿的学习特点,采取一对一游戏活动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通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这种方法比团体干预效果好,但是对教学环境有一定的要求。团体干预是指特殊幼儿与社会交往能力较强的普通幼儿处在同一团体当中做游戏,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对同龄人进行学习和模仿,从而提高幼儿的接受能力。这样更容易让幼儿放下心理防备,使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可以快速融合成为一个集体。在幼儿游戏活动的干预中,教师应当挑选一些能够促进幼儿游戏和交流的材料,并为幼儿提供支持策略,鼓励特殊幼儿与正常幼儿进行适当的交往,从而有效促进特殊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稳步发展。
二、优化幼儿游戏活动的干预内容及形式

传统的幼儿游戏活动无法达到干预的目的,也不符合融合教育环境的教学需求,教师应当积极研究优化游戏内容和形式的可行方法。

1.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融合教育环境中实际开展幼儿游戏活动时,教师首先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这需要幼儿园加大资金投入来创设幼儿园环境,同时,教师需要结合特殊幼儿的身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活动内容。尤其是在集体活动中,对于自闭症儿童,应当选择一些活动量比较小的游戏,比如识字游戏、识图游戏等。并在游戏过程中播放一些轻音乐,避免过于吵闹的环境影响幼儿的思维发展。而对于肢体有残疾的幼儿来说,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应注意规划好活动的范围,并尽量清除活动场地中的障碍物。在此基础上开展游戏活动,才能更好地提高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

2.师生互动模式

在幼儿游戏活动当中,想要让特殊幼儿参与到普通幼儿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在开展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带领一部分幼儿进行示范,让他们了解这个游戏的基本玩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身份互换的方式,让普通幼儿感受特殊幼儿的学习方式和游戏活动,以便于让特殊幼儿和普通幼儿之间的交往更加亲密。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利用游戏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可以将一些童话故事和游戏结合起来,增加游戏活动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此外,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全程观察幼儿的表现,适当增加游戏的难度。比如,可以将幼儿进行分组,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让普通幼儿带动特殊幼儿开展游戏活动,提高其团队意识。

3.游戏治疗方法

游戏治疗主要指透过游戏将幼儿内在的焦虑外显化,并通过互动,增加幼儿对自我行为和情绪的认知,让幼儿找到抒发情绪的正确方法。开展这种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加强幼儿在面对困难时的信心和能力。不过,游戏治疗方法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幼儿园应当聘请这方面的专家来为幼儿授课,这是保证游戏活动充分发挥干预效果的基础和前提,需要各个幼儿园高度重视。


三、融合教育环境中开展活动干预的注意事项

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阶段,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正确认识社会、认识物体。在具体的融合教学工作中,基于新时期教学改革工作的基本需求,教师还应当关注如何启发幼儿的想象思维能力。

1.理解幼儿的行为

由于特殊幼儿自身可能存在视力、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障碍,在交流方面有先天性的缺陷。基于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应当有足够的耐心,并且具备专业的教学指导能力,能够从幼儿的肢体动作或者表情当中分辨出幼儿内心的想法。研究表明,由于特殊幼儿在表达方面有障碍,无法顺利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其内心经常会具有丰富的想法和很强的创造力。教师需要学会发掘幼儿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兴趣爱好,然后将具有相同兴趣爱好的幼儿组成一个团体,开展与兴趣相关的游戏活动。这样,特殊幼儿更容易被正常幼儿理解和认可,教师也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改善教学氛围。

2.活动中明确工作方向

在具体开展幼儿游戏活动时,由于现阶段的教学环境为融合教育环境,教师应当正确认识游戏干预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明确游戏干预的侧重点是培养幼儿的游戏技能还是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与环境、他人建立关系。只有明确具体的工作方向,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工作方案。教师应当不断地从活动中总结工作经验,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注重游戏给幼儿群体带来的愉悦性,尊重幼儿游戏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能力培养,如思维能力、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根据不同幼儿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游戏方案。

融合教育环境是新时期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趋势,在这个背景下,特殊幼儿教育工作如何有序进行成为了幼儿教师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从实际的教学经验当中分析幼儿的行为特点,学会理解幼儿的行为,并通过师生互动以及游戏治疗的方式,挖掘幼儿的学习潜力,以此来保证幼儿教学工作的顺利開展,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启蒙写作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入党启蒙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的基础性和源头性工作,既是高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必要途径,也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北京建筑大学土木学院探索“知—信—行”入党启蒙教育模式,旨在让学生形成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最终上升为政治认同,树立起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关键词]入党启蒙教育;政治认同;浸润式;实施路径

[作者简介]余静,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讲师,北京 102406;车晶波,北京建筑大学后勤管理处讲师,北京 102406。

入党启蒙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的基础性和源头性工作,既是高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必要途径,也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作为大学生政治信仰上的“启蒙第一课”,入党启蒙教育的成效直接影响党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反映党对大学生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进入新时代,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党的理论创新取得新成果,入党启蒙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更加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点和关注点。本文总结多年实践经验,提出“知—信—行”入党启蒙教育模式,旨在为高校入党启蒙教育工作提供模式参考。

一、入党启蒙教育的难点和痛点

入党启蒙教育是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7》显示,许多大学生对党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有意愿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中,大部分对党的认识还相对模糊,或者尚停留在较浅的感性认识的层面。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后,随着外部环境日益复杂和“00”后的鲜明特征,入党启蒙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互联网高速发展,各种信息、思想、文化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等方面造成冲击,部分学生受到多元化、非主流等文化思潮影响,偏离意识形态领域的主流认知方向,为入党启蒙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是入党启蒙教育缺乏规范的顶层设计,教育管理机制不完善,教育模式不健全,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形式单一,多以知识灌输、显性教育为主,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考核考评松散,不能充分凸显启蒙教育质量。

三是入党启蒙教育专业师资不足,仅依靠辅导员队伍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工作,而辅导员事务繁杂、专业党建能力的不足导致对入党启蒙教育的投入不够或者入党启蒙教育效果不佳。

四是对入党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用新生入学教育代替,或者用“形势与政策理论课”等思政课程代替入党启蒙课程的现象,导致入党启蒙教育的主要内容缺失。

五是对学生思想认识规律和成长规律把握不到位,大学时期学生思想和心理剧烈变化,尤其是“00”后大学生“自主性”需求明显,主体意识强,渴望成为参与者、设计者,而不是被动地理论接受,传统的入党启蒙教育已经不适宜新时代学生的需求。

二、入党启蒙教育的实施路径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土木学院)不断总结入党启蒙教育经验,逐步形成了“知—信—行”入党启蒙教育模式,即以理论教育为基础,通过情感体验加深信仰认同,最终促成实践行动,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在时间上,入党启蒙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在内容上,入党启蒙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互为补充;在形式上,综合集中教育、日常引导、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开展。

(一)知:构建马克思主义思想知识体系。在理论学习设计层面,侧重解决大学新生对马克思主义认识体系不完善、不健全的问题,通过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介绍,党史、国史的讲解,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具有正确价值导向的知识架构,加强对中国共产党及中国政党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土木学院在理论学习方面设计了两大部分内容,一是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将入党启蒙教育理论课设为选修课,共有五讲,包含党史、党章、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合格党员要求、国史等。二是党务基本知识,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学生党员进团支部进行党务基本知识宣讲,详细讲解入党流程、入党志愿书书写格式、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形式等等。在学习方式上,除常规授课外,还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或报告会。值得一提的是,土木学院将党支部的“主讲主问制”理论学习方式引进到团支部中,在开展“青年大学习”和“主题团日活动”时,让1—2名同学主讲,4—6名同学主问,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搜集资料,深入研读,制作“微党课”“微团课”主动分享,在问答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思考。

(二)信:在“浸润式”引导中形成信仰认同。在情感体验设计层面,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并重,营造“浸润式”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了解党的宗旨,端正入党动机。

显性教育方面,一是通过把握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学生赴红色基地、博物馆、展览中心进行参观,使学生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熏陶和感染,强化爱国情感、坚定理想信念,进而对党产生政治认同,如参观抗日战争革命纪念馆,每逢十一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看升国旗,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大型成就展等等。二是挖掘学生身边可见、可感、可接触的先进党员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宣讲,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向优秀看齐、向组织聚拢,如疫情期间成立“最美抗疫者”青年大学生宣讲团讲述学生党员的抗疫志愿故事。举办主题文艺活动,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热情,如举办“我和我的祖国”合唱展演等。

隐形教育方面,主要是依靠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新生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结对帮扶,通过柔性方式增强学生对党员、党组织的感知度、亲近度和信任度。土木学院紧抓学风建设主线,创建“学霸联盟”党员社团组织,义务帮助同学进行学业补习、答疑、考前复习等,让学生深刻感受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邀请党员在新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课上分享大学生活、入党心路历程、学业规划等,发挥朋辈力量影响学生对党的认知。在学生活动区域布置红色空间,如建设党员之家、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巡礼展出等,发挥环境对学生成长的浸润功能。

(三)行:通过实践行动深化对党的认可认同。在实践行动设计层面,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用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感受在党的领导下国家、社会和人民变化,深化对党组织的认可度和共产主义信仰的认同感。

土木学院有两大特色实践活动,其一在大一学年末开设的必修课“主题科技活动周”,主题科技活动是结合专业特色,以建筑结构模型制作为主的实践教学环节,为期两周,每年都依据当年国内国际最新动态、国家大事确立该年度科技活动周的主题,2018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建筑模型制作,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筑模型制作。通过学生动手制作主题模型,既进行了专业训练,又开展了一次生动的思政教育。其二是按照北京市教工委要求开展的红色“1+1”共建活动,学院学生党支部带动团支部与地区农村党支部、社区党委等联合共建,利用专业知识帮助农村和社区发展建设,2017年与南锣鼓巷社区党委共建项目“深入背街小巷,擦亮古都金名片”,2019年与穆家口村共建项目“同心结对,用北建大智慧点亮古村落美好生活”均获得北京市高校红色“1+1”示范评比一等奖。学生在红色“1+1”活动中充分锻炼了党性、锤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对党的认识有了全面提升。

此外,党支部积极吸纳入党积极分子参与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通过主题活动,深化学生对党、党组织和党员的认知。同时,学院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在实践和志愿服务中观察社会、认识社会,体悟在党的领导下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发展,从而坚定理想信念。

三、实施“知—信—行”入党启蒙教育路径的关键

入党启蒙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三个认同,即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最终上升为政治认同,用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早日加入党组织,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在实施“知—信—行”入党启蒙教育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

一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避免教育者单方面设计入党启蒙教育内容。更多地鼓励学生参与教育内容和环节的设计、讨论,在具体实践中发挥学生聪明才智,鼓励他们积极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入党启蒙教育内容要与时事结合,要避免教育内容与现实脱钩。与焦点、热点时事结合,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兴趣,更有利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三是注意入党启蒙教育方式方法创新,要避免因循守旧的教育方式。积极建立起“互联网+”思维,利用快速发展的网络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入党启蒙教育,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秋琴,江鸿波.加强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实效性的“知—信—行”路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86):320-322.

[2]沈壮海.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7[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赵盈,金文心.政治认同视角下高校入党启蒙教育的模式探索[J].高校輔导员学刊,2020.12(01):68-71.

[4]曹静,吴晓培,曹卢,方璐,丁大增.大学生“浸润式”入党启蒙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05):50-52.

[5]马其南.大学生入党启蒙教育的实践探索[J].高校辅导员,2014(06):54-56.

启蒙写作论文范文第5篇

近年来,绘本凭借其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画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随着绘本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挖掘,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尝试将绘本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之中,但由于认识片面,大部分教师认为绘本的价值只停留在语言教育方面。事实上,将绘本融入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不仅能让幼儿的数学学习更加有趣,也能让幼儿更加容易理解。

合理选择数学绘本

适宜的数学绘本是以绘本为载体的数学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教师在选择数学绘本时,要注意两个事项:其一要选择高质量的绘本。教师在选择时可以考虑国内外大型出版社所出版的绘本及获得各大图书奖项的绘本。比如,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你好!数学——最亲切的数学概念启蒙图画书(套装普及版)》系列等。另一个是要符合幼儿的阶段性发展特征。与传统的幼儿数学教学方式相比,绘本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对幼儿进行阶段性的教学,也就是将需要对幼儿进行传授的数学知识,按照其基础程度和难易程度设置成几个阶段的教学过程,在不同的教学过程当中选取不同的绘本教材。在實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因为绘本选择的不合适而导致教学内容不合适。如绘本《好饿的毛毛虫》的目的是让小班幼儿掌握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但有的教师在设置目标时未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将其设置在中班,要求幼儿数数并比较故事中毛毛虫所吃水果的多少。由于绘本的内容较为简单,许多幼儿在课程中能够轻易地说出绘本中的大小关系,并未受绘本内容的影响,所以看似幼儿掌握了知识但并没有在原来的基础上使思维得到锻炼。因此,教师可以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前儿童数学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等纲领性文件中关于幼儿数学领域发展的相关要求对绘本进行筛选。

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教师之所以对以绘本为载体的数学教学活动认识片面,原因在于并没有发掘绘本对于数学教学活动的价值。教师的教学观念受其年龄、教龄、学习等方面的制约。老教师由于观念相对比较陈旧且信息素养相对较弱,不愿意采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而新手教师因为教学经验的缺乏,导致他们对数学核心经验的认知、掌握和运用存在不足,需要有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和内在生长机制来促进他们在该领域的发展。幼儿园应该利用新老教师之间的互补性,构建教师学习的共同体,将教师分组,每组兼顾老教师和新手教师,共同进行课程开发。让老教师看到以绘本为载体的数学教学活动的价值,让新教师学习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同时,幼儿园还需要建立整体的学习共同体,设立奖评机制,通过赛课和经验分享会的方式定期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成果进行检验,提高教师对以绘本为载体的数学教学活动的认可度。

挖掘绘本的数学价值

以绘本为载体的数学教学活动虽然引入了绘本的使用,但其本质是促进幼儿数学认知的发展。教师在开展活动时,需要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不能再按照原来的教学方式原封不动地展示绘本的内容,需要对绘本中的数学价值进行深入挖掘从而保证绘本的故事性和数学性的平衡。在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之前,需要通读绘本,对绘本的内容要十分熟悉,找到绘本中与数学教学相对应的部分,明确计划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利用绘本的直观性,将绘本的内容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引导幼儿对绘本中的数学技能进行操作和思考,从而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控制故事讲述的时间,可以提前让幼儿对故事进行预习或对绘本的内容进行删减,减少课堂上故事讲述的时间,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数学教学上。

教学环境影响着教学的质量,而教学环境又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学氛围,另一个是物理环境。首先幼儿园应形成良好的绘本学习氛围,要鼓励教师尝试将绘本应用于各领域的教学,只有教师看到了绘本应用于其他领域的价值,才有信心探索以绘本为载体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教学激情。其次,幼儿园需要加大对绘本资源的投入,购买高质量的绘本并将信息技术融入绘本课程的开发中,建构绘本共享平台,保证幼儿不仅在课堂上能够接触到绘本,更能在课前课后接触到绘本。

多样化实施策略

从绘本故事性出发,创设情境。任何数学概念都包含三个系统:情境、中心内容和符号。情境规定数学概念的特定意义,中心内容就是数学概念的本质内容,符号是对数学概念的表征。幼儿直观理解数学概念相对困难,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帮助其理解。绘本作为故事书,对于教学最基本的作用是能够通过书中的故事内容,为教学活动创设情境。将绘本故事贯穿整个数学教学活动是最常见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此类教学方法中,需要讲述完整的故事,引导幼儿跟着故事情境进行动手操作,学习数学知识。以《好饿的小蛇》为例,老师讲述小蛇在草地中吃到食物的故事,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说出小蛇所吃到食物的图形,再将故事内容与动手操作结合,帮助幼儿感知、认识基本图形。

从绘本趣味性出发,吸引幼儿注意力。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幼儿难以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有幼儿产生抗拒心理。而绘本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机,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缓解幼儿学习数学的焦虑。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绘本的趣味性将其作为课程的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在绘本的基础上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如《小刺猬的项链》,绘本中的项链不利于幼儿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可以提前制作道具,利用故事作为导入。在故事讲述后,引导幼儿对教师所制作的实际道具进行观察,得出不同颜色珠子的排列规律,再自己动手设计制作项链。

从绘本图画性出发,辅助理解。日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经验的获得是通过动手操作,但是数学经验获得方式不仅限于“动手操作”。 数学从一开始就是抽象的,数学也能够用多种形式来体现,幼儿需要在具体经验、象征符号、图像和语言之间建立联系。3-6岁的幼儿思维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对图画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而绘本区别于普通图书的最大特征就是拥有图画,教师可以利用绘本中突出数学核心经验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概念。在《多咪!多咪!你在哪里?》活动中,其教学目标为帮助幼儿认识空间方位(上下、前后、左右、里外等)。教师可以展现绘本中关键性的图画(猫咪处于房间的不同位置),引导幼儿观察图画,获得猫咪的位置信息,从而认识到不同空间位置的含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其中科学领域又分为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大部分,可见数学对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只关注自己“怎么教”而忽略了幼儿“怎么学”的方式,以绘本为载体,帮助幼儿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助力其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李慕绚

上一篇:写作策略论文下一篇:文本阅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