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政策范文

2023-09-11

新医改政策范文第1篇

【摘要】 随着医院被取消药品加成收入新政策的实施,医院的收入来源减少,运营难度加大。面对新的运营环境,控制医院的运营成本尤其重要,医院逐渐认识到会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医院的会计管理都是相对粗放的,一时间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转型,很多医院都面临了一系列问题。本文作者将分析医院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的进程,以及医院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帮助医院转型其会计工作方式。

【关键词】 医院会计工作 精细化管理 会计转型

一、医院会计工作的现状

医院的会计工作主要是指对医院运营过程中有关资产与负债的记载与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会计工作。本文所指的会计工作主要是指医院的成本会计工作。成本会计是指对医院的成本进行记载、控制、监督的过程,对于医院的持续经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传统的医院会计是按照行政职能部门的会计办法进行管理,主要在于上级对下级的统一管理。但是由于医改后对医院的药品加成收入的限制,导致医院的收入来源大量减少,医院必须通过降低成本来维持其经营。长久以来的粗放型会计管理办法,使得医院在面对新型的精细化管理中遇到了一些问题。

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指在医院运营过程中,做出合理预算,并将预算分配到每一个月甚至是来年的每一天每一个人,以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然后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进行记录、管理与监控。在年终的时候,对每个人、每个科室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对比年初的预算,对于超出预算完成任务的给予奖励,对尚未完成目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通过这种结合预算与目标管理模式的医院会计工作办法,提高医院的盈利能力与工作绩效,对于增强医院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帮助。

现在精细化会计管理在医院发展尚未成熟。在我国,有大概80%的医院开启了精细化会计工作办法,但是具体实施程度却是参差不齐。精细化会计工作方法确实给医院带来了更高的盈利率,降低了医院运营成本,明确了医院责任,提高了医院工作效率,但是各医院在实施过程中都遇到或多或少的问题。

本文中作者将总结出各医院在会计工作精细化管理(尤指成本控制)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医院会计工作的完善。

二、医院会计精细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由于受到传统的医院会计管理办法的限制,成本会计精细化在我国医院发展尚未成熟。在我国,医院所有权部分归政府,部分归医院,所有权与经营权不分离,造成医院会计管理一直处于尴尬环境。医院的各项事业由政府包办,遗留下一系列问题。

1、会计管理观念落后

在我国,90%的医院是公立医院。公立医院是以政府保障为依靠的,不用担心市场竞争与资源开发。政府提供资源保障医院的服务职能,导致很多医院丧失了自身的竞争力,无法实现正确的自我定位。最终滋长出了一批没有成本意识,缺乏经济头脑的医院。它们固守传统观念,仰仗政府吃饭,忽视成本控制,盲目地浪费医药资源与自然资源,对于医院库存管理也是大手大脚,没有实现责任制。

除了成本管理的落后外,医院在盈利方面也长期采取过去的传统手法。盲目的增加创收项目,不顾后果与医院名誉,忽视长远利益,加剧医院成本增加。再次,有些医院甚至没有设立独立的会计管理部门,而是由财务室代替。会计管理工作与其他科室的工作剥离开来,认为会计工作只是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予配合甚至是故意反抗,让会计工作的合理化举步维艰,成本控制也永远只能纸上谈兵,工作难度随着医改推进与日俱增。

2、会计管理方法存在缺陷

此外,成本会计管理办法重结果轻过程的方法引诱部分工作人员走捷径,败坏医院形象,易造成医疗事故或工作人员怠慢。但是倘若通过精细化会计明确每人职责,重视经营过程,就可以明确每人工作范围与职责,并在出现问题后可以立马找到负责人。目前我国不仅是医院,其它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部门也将工作重点放在损益计算而不是服务项目上。而这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部门真正存在的意义恰恰又在于其提供社会服务,通过服务项目实现造福社会自身盈利的双重目的。可以说现在的医院会计工作办法是违背了医院设立的最本质意义的。由于忽视了服务项目的管理,那么医院在成本计算与会计工作中就会忽视服务项目成本,导致成本与收益不匹配,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影响医院盈利能力与声誉。

传统的成本会计只重视经营活动的成果而忽视经营过程本身,无法探究成本过高的原因,资源配置与使用也没有合理配置,更不用说为持续经营提供借鉴了。意识不到成本产生的原因就无法从源头上控制成本、提高盈利,错误的操作方法得不到纠正,使得医院的成本会计管理越走越远,最终没有回头之路。

3、会计管理数字化程度低

医院的会计数据历来混乱,数据和档案无法有序存档,搜索与检索都有困难。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数字化会计管理模式。数字化会计管理具有操作简单、查询方便等优点,可以节省会计管理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而医院的会计工作还停留在纸化办公年代,没有实现数字化或是电算化。现有的工作人员也都年过半百,缺乏数字化会计管理技能,为会计工作精细化带来巨大障碍。

传统的医院会计管理所有固定资产等都是采取下级申报,上级批准划拨的办法,过程繁琐漫长。大部分医院想避免这一步骤,于是没有申请升级数字化会计办公系统,导致现在医改过程中医院在硬件与软件方面,都无法实现数字化。药品加成的取消又大幅度降低了医院收入,依靠医院自身又无法承担会计电算化的成本,将医院在精细化上置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没有数据化,医院的会计工作所有环节都会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

4、会计成本控制手段落后

一个医院就像一个城市,其服务范围广,涉及的经营活动也非常繁琐,想要控制经营成本无疑困难重重,这对于医院会计工作的精细化来说是个庞大的挑战。由于医院并非像工业企业那样进行常规的生产与销售,其工作主要是建立在人力资源上,且工作突发性强,无法形成一个科学、完整、规范的管理系统。目前大多数医院的成本核算都是事后核算。事后核算有其与生俱来的劣势,那就是无法体现运营过程与成本的关系,而主要反应成本耗费的结果。由于运营过程与成本的关系得不到体现,那么医院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导致医院的成本控制没有预见性,同样问题反复出现。而现时的医疗改革要求医院不仅仅反映问题,更多的是建立问题预测与解决机制,建立科学的方法体系对风险进行评估与预测。很显然,传统的医院会计成本控制办法无法达到这一目标。

三、实现医院会计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面对新的形势,医院必须自身做出一些改变来适应变化了的环境与政策,因此医院会计工作的精细化意义重大,可帮助医院降低成本,提高收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但是医院如何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尚需要在一些方面做出努力与改变。

1、提高医院会计精细化管理意识

完善的精细化会计管理办法是适应现代医院会计管理工作的途径,首先就要求医院提高精细化会计管理意识。这里所说的精细化管理意识不仅是对会计工作者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其它医院工作人员的要求。医院要建立完整的规章制度,明确会计责任与工作责任,明确奖惩措施,实施全方位的、全面的、全员的精细化会计工作办法。其次,对于会计工作者要格外强调精细化管理意识。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要选拔具有先进的精细化管理意识的人才,进行公开聘用、择优录取,而不是一如既往的暗箱操作,招聘没有工作能力吃白饭碗的职工。对于现有会计工作者,要对其思想意识进行改造,积极进行培训教育,转变其传统落后观念。再次,对于从医人员,强化其绩效意识,将薪酬与工作效果联系起来,将医院效益与个人薪资联系起来,调动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医风医德,增强医院竞争力。

2、完善医院会计精细化管理制度

医院的会计精细化管理是史无前例的一次变革,因此其有效实施还需要借鉴其他行业的成功管理办法。而一项变革的成功首先在于合理的管理制度。医院可借鉴工业企业的质量管理办法建立全面的医务工作质量管理制度。在医院,质量控制的产品为医生与护士的医术及服务技巧,病人的反馈等。此外,随着近年医患纠纷的增加,医院应该从制度上建立一整套的避免医患纠纷的办法以及应急措施。医院可通过个性化的病患服务提高病患满意度,减少医疗纠纷的出现等。完善的会计精细化管理制度应该是涉及方方面面的,预算、实施、控制、评估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实现责任到个人的管理,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细管理。

3、推进医院会计精细化管理的数字化

医院会计管理的数字化是实现会计工作精细化的核心环节,没有数字化,会计工作的精细化就缺乏载体。因此,医院应该把支出重点稍微转移一点到管理工作上来而不仅仅是医疗器械的支出。通过大力支持采购先进的电算化设备,开展职工电算化能力培训,利用电算化逐渐取代传统人工核算与纸质媒介,为实现会计工作精细化奠定物质基础。而会计管理的电算化的受益效果将会远远超出医院所能预算到的范围,其收益期也很长,有利于提高医院成本核算的效率以及责任制建立的进度。

4、提高医院成本控制手段

传统的成本控制手段主要是控制非核心工作成本,这是由于成本核算发本身的劣势造成。而精细化管理要求医院建立新型的成本控制手段,不仅是事后控制,更多的是预测成本发生可能性与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事前控制。例如,医院如果需要采购新型的医疗设备,那么在采购之前对医疗设备的成本以及可见性收益就需要进行全方位预测,对于值得采购的设备就自主采购,不值得的设备可采取租赁的方式,以降低成本。

四、结论

总而言之,会计工作随着医改的进行在医院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随着医院地位的市场化,如何利用好会计工作这个工具增加医院收益是每个医院值得思考的问题。尽管现如今医院会计工作的精细化还面临着人才、设备、制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但是通过完善制度、引进人才、推进电算化,医院会计工作的精细化还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1] 许玲、徐晓璐:现代成本会计管理理念与方法[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4(4).

[2] 李长春: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13(8).

新医改政策范文第2篇

什么是新的GMP认证

广州国健医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GJPC)为您提供专业GMP认证咨询服务。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以下简称为“新修订药品GMP”)自2011年3月1日起实施至今已近1年半的时间,部分药品生产企业已经站上了新修订药品GMP的“大舞台”。

新修订药品GMP更加强调系统性和风险性管理,对推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的提高,以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无疑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期影响。

新修订药品GMP认证工作稳步推进

根据有关规定,新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车间均应符合新修订药品GMP要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新修订药品GMP要求;其他类别药品的生产则均应在2015年12月31日前实现;未达要求的企业或车间,届时将不得继续生产药品。

记者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药品认证管理中心了解到,自2011年3月1日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已经开始受理药品生产企业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提出的认证申请。截至2012年8月,共收到药品生产企业申请新修订GMP认证资料198份,对186家次(共160家)药品生产企业进行了认证现场检查,占申请总数的94%。完成检查的共有186家企业,其中生产大容量注射剂的34家;小容量注射剂47家;冻干粉针剂31家;粉针剂24家;生物制品24家(含疫苗11家;血液制品4家);放射性药品2家。

记者还从目前已经公布的20期《药品GMP认证审查公示》中进一步了解到,从整体结果看,截至今年8月,已经有共144家(次)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了药品GMP检查。基于系统性和风险性管理理念,针对现场检查发现的具体缺陷,药品认证管理中心对38家(次)通过药品GMP认证检查的药品生产企业发出了《告诫信》。

认证管理中心在对144家(次)药品生产企业现场检查存在的缺陷项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缺陷相对集中在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和厂房与设施部分,其次为文件管理、生产管理、确认与验证、物料与产品、设备、机构与人员、质量管理等部分。

新医改政策范文第3篇

2.题目不难,中医占的比重大,很多考生就此吃亏,花很多时间复习西医科目。估计出题的比例提前谁都不知道,即使非常简单的题目,没有个范围比例,无疑像大海捞针。要是知道考试比例;过关要容易些。但比学校的任何一次考试都难。

3.结合习题看书。对有价值的习题,要追根溯源,确实弄懂。选A对,那么为什么选其他是错误的。把相关知识点一铺开,怎么考都能过关。

4.要有重点,但不要偏科。

5.怎么样的练习题比较好?历年真题是必不可少的。里面有解释,不懂就看,而且题目难度和真题相似。考试重点仍然是以临床各科为主,尤其要把中医内科学好。西医内容比大家想象的少得多,针灸更没有考前估计的那样多。

6.看书一定要有重点,重点一定要看细,像走马灯一样的看,背条条记框框,做题时就会明白那是没有效果的。

二、我的助理经验

1.求理解。俗话说,欲要记,先要懂。从记忆规律的角度来讲,一个人对所要记忆的知识,理解得越深刻,记忆效果就越好。因此,考生对于所学知识要搞清弄懂,特别是对那些重点、难点内容更是要耐心琢磨,反复品味,力求"知其义而明其根"。

2.勤复习。记忆的过程也就是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斗争的最好武器就是复习,要使复习取得好效果就必须注意:①及时复习。及时复习对巩固所学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等遗忘殆尽后再"回锅",就事倍功半了;②强化记忆。③重点强化错题,避免屡错不改。

3.巧记忆。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可分散难点,学练结合;自我回忆,尝试再现;抓住特征,展开联想;记住主要公式,进行类推;赋予机械的材料以人为的意义等。

4.多动笔。"好脑袋不如烂笔头"。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学思结合,手脑并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5.抓重点。立足于全面、系统,突出重点,抓"牛鼻子"。起"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6.善归纳。有条理的知识比杂乱无章的知识更容易记牢。在学习中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加强前后知识、新旧知识的联系,努力使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层次分明、逻辑严密的知识系统,这对于保持记忆无疑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克服心理障碍

1.轻敌。有些考生"底子"厚,于是不把执业医师考试放在眼里。其实,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不是单纯的考理论,而是专业知识水平考试,考查考生是否具有执业的能力。因此,基础好虽然有一定优势,但仍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熟悉题型。

2.急躁。有些考生抱着"一次过关"的心理,这对其顺利通过考试反而不利。过于看重考试成绩,会加重心理负担,从而影响考生水平的正常发挥。相反,如果抱着通过考试提高水平的态度轻松上阵,能有效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能更加从容地应对考试。因此,不管最后的成绩如何,考生都会有不小的收获。

3.信息闭塞。有些考生喜欢关起门来苦读,平时很少上网查询信息,也很少与人交流心得。这种闭门造车式的复习方法带来的结果是:他所用的教材可能已被淘汰,他的复习方法可能也早已落伍,而他沿着错误的道路正越走越远。

4.迷信。有些考生对自己没信心,迷信所谓的"培训班",以为交了"银子","名师"就能搞定一切。老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如果自己不努力,再好的名师也无法越俎代庖。还有些考生整天在网上搜寻别人的成功经验,殊不知,每个人的基础不同,只有自己摸索出来的经验,才是最适用的。

5.投机。有些考生对基础练习缺乏耐心,而是醉心于研究各种考试技巧,希望能够四两拨千斤。然而事实是,熟能生巧,只有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考试方法,如果投机取巧,最后只能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千万记住:技巧只是锦上添花的东西,熟练才是备考的真谛。至于搞什么类似传答案、替考等捷径,终究为人所不齿,一旦败露倒霉的还是自己。

6.犹豫。有些考生过于患得患失,总盘算着自己行不行、什么时候考最有利等问题,许多宝贵的复习时间就在犹豫中浪费了。还有些考生虽然定了复习计划,执行起来总是拖拖拉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临到考试才发现脑袋空空。对待考试的态度一定要果断,既然早晚是必须要考的,那就制定好复习计划,一鼓作气,通过执业医师考试。

四、阶段复习法

阶段一:准备期 主要是配套教材和真题,这是成功的两个基本部分。没有教材,复习失去基础;没有真题,复习失去方向。后者可能许多人有所忽略。这一阶段是成功的基础。

阶段二:复习期 这是考试复习的主体阶段,也是成功的关键。复习的策略非常重要,先谈一下自己的复习方法:首先是对教材的熟悉过程,不必祥记,达到对教材内容基本清楚,理清大致脉络的程度即可。之后是对考试重点的研究,主要通过对考试大纲,考试真题,专家指导等考试重点内容的仔细研读,做到对考试重点心中有数,为复习明确方向。然后就是复习的主体阶段了,可采取重点内容重点准备,一般内容扎实掌握,冷僻内容大致清楚的策略进行应考准备。通过主体复习阶段,最后就可以对考试进行模拟,查漏补缺,完善所掌握的知识体系。

阶段三:应试准备期 这是应试顺利的保障 在考前准备考试时所需的各种要素,充分做好应试的准备,对可能出现的常见困难做好预备措施。

这三个阶段的时间,因各人的时间状况和知识掌握基础而异,关键还是要自己有一个详细的复习方法。

五、复习经验总结

我是去年考过的,以下我的一点复习经验:系统复习的做法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 这话说得很精辟,它充分说明了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性。这也正是高考前总要有一个系统复习阶段的原因。具体说,系统复习可以让记忆重现,使知识得以巩固;可以查漏补缺,使知识更加完整;可以把多而杂的知识变得少而精,完成知识由“厚”到“薄”的转化;可以综合运用,在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使知识实用化。那么,怎么进行系统复习呢?

1.通过看书、笔记、作试卷,围绕中心问题阅读一定要以考纲和课本为主,狠抓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领会。阅读前可尽量采取回忆的办法,阅读速度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要边读边想,有了心得就及时记下来。总之,这个阶段的特点是“俯而读,仰而思”,以思为主。

2.整理出系统的复习笔记整理复习笔记是实现知识由“繁而杂”向“少而精”转化的好办法。做得好,可以把厚厚的一本书变成薄薄的几页纸;把一个复杂的专题变成一张系统表;把容易混淆的概念或不易记忆的内容改造成醒目的图示。总之,把书上密密麻麻的文字表述,变成各式各样的笔记形式,如果再使用彩色笔标记各种特殊符号,就更加容易理解和记忆了。有了系统的复习笔记,时常拿出来看看,可以起到提纲挈领、强化记忆的作用。因为一看复习笔记,就能迅速抓住知识的全局、重点、难点以及内在联系,又由于是自己整理的,所以印象格外深刻。毫不夸张地说,系统的复习笔记是极难得的学习备忘录,为自己复习阶段或临考前的复习提供了很有使用价值的资料。

此外,有了整理复习笔记的愿望,复习起来会更专心,因为你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怎样把已经形成的“知识网”,用最形象、最简明、最醒目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考虑本身就推动了复习时的思考。没有整理复习笔记的愿望,系统复习时就容易分心。

3.练习阅读和整理主要是为了解决知识的深入领会和进一步巩固的问题,当知识系统化以后,必须还要做一些练习题。通过做题来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再深入地读书钻研,而后再做题,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做哪些题呢?一般来说,基础好一点的兄弟也可以自己适当多找一些。但绝不是做题越多越好,题不在多而在精。每做一道题,都要反复思考题目的类型,解题时运用的概念、定理以及解题思路和逻辑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运用知识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达到举一反

三、提高解题效率的目的。

4.使知识的再现、表达和解题达到熟练的程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不仅可以促进学习目标的实现,磨练学习意志,而且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少或杜绝时间上的浪费。按计划办事,就会使学习和生活很有规律,甚至逐渐形成条件反射,到时候就不必为起不了床或睡不着觉再付出意志上的努力了。学习和生活似乎完全达到了“自动”的境界:不起床就睡不着了;不睡觉就困了;不学习就好象缺点什么似的。有了计划的兄弟们一定知道,自己玩一个小时,将会使计划上的哪些项目落空,所以他们对时间特别珍惜;而没有计划,一旦坐下来,往往还要为该干什么事而考虑半天。这说明,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划与顽强意志长期结合的产物。

5.系统复习的做法及复习计划的制定六忌

一忌:复习无计划:考试科目多,知识范围广,因此复习时应有一定的计划。可是,有不少朋友复习时却没有计划,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常常复习不到"点子"上,考试时答不上题,后悔莫及。

二忌:临阵磨枪:复习功课,贵在坚持、及时、经常,宜早不宜迟,更不宜"临时抱佛脚".尢期是考试前的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不注意及时复习,总认为"来日方长","车到山前必有路",临阵才去磨枪,那就为时已晚了。

三忌:平均使用力量:搞复习,应当抓住各门功课的重点、难点、特点和疑点,集中力量打"攻坚战",解决"拦路虎".可是,有些朋友在复习中"胡子眉毛一把抓",分不清主次,虽然面面俱到,却没有抓住重点,遇到疑难问题,常常解决不了。

四忌:盲目陷入题海:复习功课免不了要做题,而且做的题目可能比平要多一些,这当然无可非议。但有的朋友却做过了头,整天埋头做题,成了"题海无边","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复习题、自测题、模拟试题,做得人眼花缭乱。

五忌:滥用参考书:有不少朋友没摆正执业医师应试指南与参考书的关系,弄得喧宾夺主,本末倒置。随着出版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视,各种复习资料铺天盖地,但大多编写重复,且良莠混杂,因此,在购买时应精挑细选,每门课最多选择一两本质量高,真正具有参考价值的书即可,切不可滥用。否则,不但浪费钱财,耗费精力,而且对学习有害无益。

六忌:劳逸失度:有些朋友考前复习时废寝忘食,睡半夜、起五更,虽然精神可嘉,但做法是愚蠢的,复习迎考,任务繁重,更应该劳逸结合,保持适当的娱乐、休息和睡眠。

6.记忆的“秘诀”

重复多次的学习和复习虽是必要的,但机械被动,奉命行事,不知其乐地死记硬背永远是事与愿违,毫无裨益的。

锲而不舍的顽强学习精神固然难能可贵,但已经疲劳到极限、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之时,继续“坚持”学习,无疑是自我折磨,自欺欺人。

要牢牢记住你学习的知识,必向其倾注你的全部感情,要像凝视你初恋的情永远不要埋怨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不要自叹“我的脑子不好”或“我老了,脑子记不住东西了”。应该记住:任何时候你脑子中的大部分地方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只要精耕耘,何愁不结累累果实?!人那样去“看书”,爱之越深,记之越牢。

好了,就写这么多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祝大家考试顺利!

六、如何整理复习笔记

1.复习笔记要尽量反映知识的系统性,特别应当把重点概念和原理的联系与区别反映出来,做到一看见笔记,就可以从整体和全局上把握某个专题的知识,即可以把“知识网”展现出来

2.复习笔记要力求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力戒变成课本或课堂笔记的再现;

3.复习笔记要适合自己使用,具备个人特点,掌握得好,记得牢的地方,笔记可以简单些,甚至只用

一、两个字表示即可;而自己掌握得不好,记得不牢的地方,要详细一些;以前理解不深或曾经有过错误的地方,就更要详细一些;因为是自己整理自己看,所以还可以用一些符号或简称,使笔记更加实用;

4.复习笔记是自己心血和劳动的结晶,又是知识的精华,一定要保存好,以便随时取用;经过多次使用,直到记熟为止。从这个意义上讲,整理和使用复习笔记,正是为了最终不要复习笔记。许多人正是在反复的学习过程中,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而使笔记越来越精练,直到抓住知识的精髓,最后完 全离开笔记。

七、怎样制定复习计划

1.计划要全面。不仅要包括学习的整体安排和进度,还要包括锻炼身体的时间、集体活动的时间、充足的睡眠时间等,这样做才能使自己保持旺盛的精力,生活丰富多彩。

2.自己的复习计划应该是针对自己的特点,在某些方面拓宽和加深。

3.长计划与短安排相结合。长计划不能太具体,以留有修改的余地;短安排要分专题,以增强计划的系统性。

4.计划要有显著的“自我”特色。

八、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经验谈

第一,中医职业处境相当困难,但考试关却相当严,合格率不到50%.是资格考试中淘汰率最高的。

第二,现在某些教学机构的教学质量的确差。考生不能辨证,考生知识面不广,考生不用功,考试就想投机取巧。其实也可以理解,学校要生存,只有找到钱,我就可以使你毕业,至于你考不考到起资格,这就不是学校的事了。所以,现在有一种说法:现在的研究生只相当于原来的本科生,现在的本科生相当于原来的大专生,现在的大专生相当于原来的中专生。

新医改政策范文第4篇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具有改革阶段性的鲜明特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带动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的关键环节。五项重点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抓好这五项改革,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长期薄弱的状况,扭转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使其真正回归公益性,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实现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的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适当补助。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政府对符合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费用给予补贴。灵活就业人员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或城镇居民医保。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有困难的农民工,可以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具体缴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三)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各类医保基金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理控制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城镇居民医保基金的结余和累计结余,结余过多的地方要采取提高保障水平等办法,把结余逐步降到合理水平。新农合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15%以内,累计结余不超过当年统筹基金的25%。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基金风险调剂金制度。基金收支情况要定期向社会公布。提高基金统筹层次,2011年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基本实现市(地)级统筹。

(四)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有效使用救助资金,简化救助资金审批发放程序,资助城乡低保家庭成员、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逐步提高对经济困难家庭成员自负医疗费用的补助标准。

(五)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水平。鼓励地方积极探索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药服务提供方的谈判机制和付费方式改革,合理确定药品、医疗服务和医用材料支付标准,控制成本费用。改进医疗保障服务,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实现医保经办机构与定点医疗机构直接结算。允许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简化到县域外就医的转诊手续。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探索异地安置的退休人员就地就医、就地结算办法。制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解决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做好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之间的衔接。探索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并逐步整合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在确保基金安全和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六)建立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制订国家基本药物遴选和管理办法。基本药物目录定期调整和更新。2009年初,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七)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动药品生产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发展统一配送,实现规模经营;鼓励零售药店发展连锁经营。完善执业药师制度,零售药店必须按规定配备执业药师为患者提供购药咨询和指导。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基本药物,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机构公开招标采购,并由招标选择的配送企业统一配送。参与投标的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资格条件。招标采购药品和选择配送企业,要坚持全国统一市场,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平等参与、公平竞争。药品购销双方要根据招标采购结果签订合同并严格履约。用量较少的基本药物,可以采用招标方式定点生产。完善基本药物国家储备制度。加强药品质量监管,对药品定期进行质量抽检,并向社会公布抽检结果。

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在国家指导价格规定的幅度内确定本地区基本药物统一采购价格,其中包含配送费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鼓励各地探索进一步降低基本药物价格的采购方式。

(八)建立基本药物优先选择和合理使用制度。所有零售药店和医疗机构均应配备和销售国家基本药物,满足患者需要。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率由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从2009年起,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各类医疗机构也都必须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临床基本药物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管。允许患者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买药物。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药品报销目录,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九)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发挥县级医院的龙头作用,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1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县1-3所。支持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建设,三年内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央支持困难地区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公立医院资源过剩地区,要进行医疗资源重组,充实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社会力量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公共卫生服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给予补偿;对其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签订医疗保险定点合同等方式,由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等渠道补偿。鼓励有资质的人员开办诊所或个体行医。

(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制定并实施免费为农村定向培养全科医生和招聘执业医师计划。用三年时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人次、16万人次和137万人次。完善城市医院对口支援农村制度。每所城市三级医院要与3所左右县级医院(包括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采取到城市大医院进修、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方式,提高县级医院医生水平。

落实好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鼓励高校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2009年起,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三年以上的高校医学毕业生,由国家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

(十一)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经费及所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定额定项和购买服务等方式补助、医务人员的工资水平,要与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相衔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价格,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成本制定。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药品收入不再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费的补偿渠道,不得接受药品折扣。探索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收支两条线等管理方式。

政府对乡村医生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给予合理补助,补助标准由地方人民政府规定。

(十二)转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大力推广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为城乡居民提供安全有效和低成本服务。乡镇卫生院要转变服务方式,组织医务人员在乡村开展巡回医疗;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对行动不便的患者要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鼓励地方制定分级诊疗标准,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院双向转诊制度。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服务质量和服务数量为核心、以岗位责任与绩效为基础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十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制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明确服务内容。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健康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做产前检查和产后访视,为高血压、糖尿病、精神疾病、艾滋病、结核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普及健康知识,2009年开设中央电视台健康频道,中央和地方媒体均应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十四)增加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从2009年开始开展以下项目: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叶酸等,预防出生缺陷;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农村改水改厕等。

(十五)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重点改善精神卫生、妇幼卫生、卫生监督、计划生育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设施条件。加强重大疾病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预警和处置能力。积极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预防保健方法和技术。落实传染病医院、鼠防机构、血防机构和其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的待遇政策。

(十六)保障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经费。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按项目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对困难地区给予补助。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十七)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公立医院要坚持维护公益性和社会效益原则,以病人为中心。鼓励各地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界定公立医院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责权。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明确院长选拔任用和岗位规范,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制度,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鼓励地方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的办法和形式。强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规范公立医院临床检查、诊断、治疗、使用药物和植(介)入类医疗器械行为,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和适宜技术,实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

探索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险机构、社会评估机构、群众代表和专家参与的公立医院质量监管和评价制度。严格医院预算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全面推行医院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十八)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逐步将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两个渠道。政府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偿等,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政府指定的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等公共服务经费,对中医院(民族医院)、传染病医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建设规模、标准和贷款行为。推进医药分开,逐步取消药品加成,不得接受药品折扣。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解决。药事服务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积极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有效途径。适当提高医疗技术服务价格,降低药品、医用耗材和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定期开展医疗服务成本测算,科学考评医疗服务效率。

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医疗服务定价由利益相关方参与协商的机制。

(十九)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明确辖区内公立医院的设置数量、布局、床位规模、大型医疗设备配置和主要功能。要积极稳妥地把部分公立医院转制为民营医疗机构。制定公立医院转制政策措施,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职工合法权益。

鼓励民营资本举办非营利性医院。民营医院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医院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落实非营利性医院税收优惠政策,完善营利性医院税收政策。公立医院改革2009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

六、保障措施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筹组织和协调改革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文件。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抓好组织落实,加快推进各项重点改革。

(二十一)加强财力保障。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调整支出结构,转变投入机制,改革补偿办法,切实保障改革所需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了实现改革的目标,经初步测算,2009-2011年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

(二十二)鼓励各地试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一些重大改革要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各地情况差别很大,要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进行探索创新。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各地试点工作。要注意总结和积累经验,不断深入推进改革。

(二十三)加强宣传引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定分步骤、分阶段的宣传方案;采取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方式,广泛宣传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及时总结、宣传改革经验,为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

新医改政策范文第5篇

一、公立医院重视运营风险的原因

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不同, 公立医院的发展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 所以对于资金的管理松懈, 同时由于公立医院长期的内部控制体制不健全, 所以造成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工作和服务质量很难保证, 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水平低, 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工作责权不统一, 加上内部监管制度缺少严肃性, 所以公立医院的运营过程中, 很多程序都会出现风险, 风险的种类多。公立医院的运营风险之间是具有连贯性的, 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必然导致医院的整体的问题, 所以说, 公立医院重视运营风险的管理, 提高思想认识有助于公立医院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 同时完善内控制度。

二、公立医院运营风险管理现状

(一) 财政补偿不足, 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公立医院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国家财政改革以后, 虽然政府部门对于公立医院的补偿力度增加, 但是相对于医院的设备投入以及内部花销和医院的收入来说, 财政补偿还有很大的缺口, 不能保证公立医院维持正常的经营。因为公立医院在经营的同时, 要保证为社会大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还要重视其社会效益, 所以说, 为了医院更好地发展, 公立医院需要及时的解决财政补偿资金不足的问题, 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营。

(二) 受市场化的影响力度大, 制约医院内部管理体制建设

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体制一直都是受到市场动态的影响, 公立医院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业务收入, 业务包含的项目多, 不仅有看病, 医疗设备的使用, 还有保健, 康复类等, 但是因为公立医院还受到国家行政体制的影响, 所以公立医院是行政型市场化的发展方向。影响公立医院的生存空间, 给公立医院的发展带来很多的运营风险。

(三) 医保的使用和管理, 影响公立医院的资金管理

公立医院的发展和运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公立医院的主要的收入是医保, 但是因为我国现有的医保结算是后结算的制度, 需要很长的审批时间和周期, 这就压制了公立医院的大量资金, 医院超负荷的垫付资金, 会出现资金周转不足的风险。

三、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运营风险的抵御措施

(一) 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 提高运营风险的思想意识

公立医院的运营风险的出现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 公立医院的内控制度包含医院的所有环节, 需要首先强化责任意识, 然后有针对性的规范管理工作程序, 为员工的工作有指导作用, 然后对于风险的管理应该强化监督的作用, 监督整个过程, 避免出现问题发现不了。同时公立医院需要按照新医改的要求, 不断地提高运营风险管理意识, 思想决定行动力, 有利于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为公立医院的经营打好基础。

(二) 整合资源, 重视网格化管理

公立医院的发展需要整合资源, 内外资源共享, 对内部管理提高医疗水平, 挖掘内部资源, 扩宽医院服务范围, 为更多的人服务。鼓励各部门积极的沟通, 医疗数据资源共享, 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医院的服务质量。同时面对市场的竞争环境, 公立医院合理的规避运营风险, 所以需要发展特色的专业, 提高医院的知名度, 依据各科室的工作能力, 发挥其工作作用, 给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获得患者的好评。

(三) 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创新工作方法

公立医院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金的支持, 所以需要重视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能够帮助公立医院节约成本, 保证有限的资金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 同时公立医院应该树立预算管理的理念, 采取激励措施, 更好地完善财务内控制度。改变现有工作方法的局限性, 创新工作方法, 规范医疗收费行为, 评比行业标兵, 鼓励大家拿出工作热情, 更好地扩展新业务。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需要适应公立医院的发展, 也给成本核算提供帮助, 有助于公立医院的进行有效的成本核算控制, 节约成本, 降低风险。

(四) 重视人才的培养, 增强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现今社会,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也是能够创造更多价值的决定性因素, 就公立医院的发展来说, 更加需要优秀的人才, 因为公立医院的责任重大, 需要优秀的人才为社会大众服务。

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要实现科学发展, 不仅要依托医疗技术的创新, 更要实施人才战略, 加强学科建设, 向科技要效益。重视科研人员, 重视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为医院的科室人才, 科研人才创造良好的空间, 有助于医院解决运营的过程中的人才风险, 提高核心竞争力。

(五) 提供服务质量,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医院

公立医院的运营风险包含服务风险, 所以需要公立医院重视内部文化建设, 内部文化是医院凝聚战斗力的主要手段, 同时公立医院的文化内容包含医院的服务理念, 管理制度, 工作方针以及医德教育等。以此公立医院需要提高服务质量, 以先进的人文理念、特有的人性关怀及高品质的服务赢得市场, 引导广大医务人员走人性化服务之路, 在标准服务的基础上倡导特色服务, 最终适合社会的发展, 缩减服务风险。

结语

新医改对于公立医院的发展来说是一个管理模式的新的挑战, 需要改变现有的内部管理模式, 重视运营风险出现的原因, 针对公立医院的发展实际情况, 提高思想认识。适当的调整医院的发展战略, 在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前提下, 解决存在的经营问题, 最终充分发挥信息时代的优势, 探索出适合公立医院抵御运营风险的对策, 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 动员全体人员献计献策, 找到公立医院最佳的经营模式, 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 合理的规避运营风险。

摘要:公立医院在新医改的影响下, 既有发展的机遇还要迎接挑战, 所以公立医院需要按照市场行情, 顺应医改的要求, 分析自己经营管理中的现状, 完善内控制度, 整合资源, 创新管理方法, 解决现有的公立医院运营风险, 节约成本, 最终提高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满足人们对公立医院发展的需要, 合理的规避公立医院的运营风险, 促进公立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新医改,公立医院,运营风险,现状,原因

参考文献

[1] 姜锡明, 汤琦瑾.我国公立医院资金补偿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6 (11)

[2] 焦雷.医改背景下的公立医院信息化及战略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 (20)

上一篇:股票市场下一篇:医改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