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笔记范文

2023-04-23

推理笔记范文第1篇

作者简介:钱春燕(1990-),女,汉族,安徽芜湖人,安徽财经大学大学法学院2012级法律硕士。

【摘要】由于法律推理能够为司法判决的推导和论证提供有效的论证过程和方法,所以掌握和运用法律推理,对于法律工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司法实践中突出和强化法律推理,有利于司法公正目标的逐步实现。本文从法律推理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法律推理中最常见的思维模式——演绎推理,即通常所说的“三段论模式”,最后探讨了法律推理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法律推理;法律逻辑;三段论模式;司法公正

法律推理是以现有法律规范与已知事实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的适用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它的目的是依据一定的法律前提得出一个有效的判决结果,是法官在审判实务工作中经常会运用到的论证方法。就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法律工作者常常将最常见的三段论逻辑推理方法运用到司法审判过程中,但对于法律推理的技术问题和适用技巧仍然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

一、法律推理的基本理论

(一)法律推理的内涵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法律推理”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科学定义。将不同专家学者的观点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法律推理即为规范推理。这种观点将法律推理等同于法律规范推理,该观点得到欧洲大多数学者认可和支持。

第二,法律推理即为逻辑推理。该观点侧重于法律推理的逻辑形式而忽略了其内在的实质内容,认为法律推理就是形势逻辑推理。这种观点受到我国早期法律逻辑研究学者的肯定。

第三,法律推理即为法律适用。这种观点将法律推理放到实践当中,它是司法人员在论证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这两个前提与判决结果之间的逻辑性的重要工具。此观点不仅被我国大部分学者所接受,同时得到英美等国的法学研究者的广泛认可。

综合分析以上三种观点,笔者认为第三种最为恰当。第三种观点“体现了法律推理就是法律适用者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运用证据确认案件事实,并在案件事实基础上寻找可资适用的法律规范,进而得出判决结论的思维活动,它是应用法律和创制法律的统一体。”①

(二)法律推理的基本特征

法律推理是特定主体从确认的具体案件事实出发,援用一般法律条款,通过逻辑性和论证性得到司法判决结果的思维活动过程。整个法律推理的过程体现了以下基本特征:

1.法律推理具有社会实践性

法律推理要求法律工作者首先要确定事实、援引法律,并非纯粹的思维活动,其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和目的性,法律推理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给司法判决提供正当的法律理由。同样的案件事实,不同的法官法律推理的思维逻辑不同,所援引的法律规范可能会不尽相同,再考虑到社会公平、正义等标准后,判决也会有不同的结果。

2.法律推理具有知识创新性

任何推理的本质属性之一就是创造新知识,法律推理里的“知识创新”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法律推理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本已隐含在原有的法律体系之中,法律推理的作用不过是把它揭示出来;二是推导出的结论可能是由法律主体通过理性思维逻辑创造出来的,实现了新知识的增长。

3.法律推理是具有内在逻辑性

单纯的把法律推理看成形式逻辑推理具有片面性,但是法律推理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形式逻辑的基础之上,否则,即便作为实质内容的大小前提,即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正确,结论的有效性也会因为形式逻辑错误而遭到质疑。法律推理的的内在逻辑性是一个包含形式逻辑在内的完整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法律推理的方法都可以视为广义的逻辑方法,如演绎逻辑、归纳逻辑、类比逻辑、概率逻辑、模糊逻辑、辩证逻辑,乃至实践理性的经验逻辑等”。②

二、法律推理的逻辑基础

法律推理的逻辑基础主要是保证其推理形式有效、可靠的一系列形式规则体系。法律推理的推理方法和逻辑基础与其他领域基本相同,其基本内容就是普通逻辑学关于推理的理论。在实践中,有关法律推理的方法有很多,如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溯因推理等,但最常见的是三段论推理。

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是由三个简单命题构成的,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一个称为大前提,一个称为小前提。大前提是指包含大项的前提,小前提是指包含小项的前提。而这两个作为前提的简单命题包含着一个共同词项。每一个三段论都有并且只有三个不同的词项,分别叫做中项、小项和大项。中项是指在两个前提中都出现而在结论中不出现的词项,用M表示;小项是作为结论主项的词项,用S表示;大项是作为结论谓项的词项,用P表示。大项和小项都在前提和结论中各出现一次。③

三段论推理是一个形式公理系统,其公理是:一类事物的全部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那么这类事物中的部分也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即:如果对一类事物中的全部有所断定,那么对它的部分也就有所断定。在三段论中,由于中项在前提中的媒介作用,才把小项和大项联结起来。前提中大项和小项分别与中项的联结、结论中大项和小项的联结,实际是指词项外延之间的关系。三段论推理规则是三段论公理的具体化,是三段论推理形式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遵守这些规则就能保证由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

三、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

在现代法治国家,无论法律的制定还是执行,都离不开法律推理的运用。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一方面,国家加快了法制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正逐步加大了执法力度,并着手司法制度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在司法审判过程中,突出和强化法律推理,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

(一)法律推理为司法判决提供正当法律理由,有利于司法决策公开

法官在司法审判中,面对同一案件可能会有多种解决方案。法官运用法律推理,为司法判决寻找法律理由,目的在于从众多解决方案中选择最佳解决方案,向社会公众公开法院作出司法判决的过程,有利于实现司法决策的公正。这样的法律推理有助于实行司法决策公开,便于社会公众监督法院审判,有利于法院审判工作走向司法公正。

在我国,法律推理并没有被现行法律规定为法官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法官制作的判决书往往过于简单,这样高度概括的判决书缺乏应有的说理或分析,很难说服案件中的各方当事人特别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当事人。因此,我国应该通过立法渠道将法律推理规定为法官的法定义务,并通过司法文书改革,把法官在审判案件中运用到的法律推理通过书面的形式,以调理清晰的法律论证的方式呈现在法律文书上。

(二)法律推理便于不同主体公开辩论,有利于司法决策民主

法官作出的司法判决,并不是独立完成的,应当包括控辩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和辩护人的程序性参与。参与到诉讼程序中的检察官、律师和法官,虽然他们的地位不同,但他们都是同一法律共同体的参与者。拥有不同身份的诉讼参与主体,各自运用法律推理为己方服务,在法庭上展开辩论,做到控审分离,控辩平衡。这种制度的设计有利于形成公正合法的判决,有利于监督法院判决的合法性。

这种多方参与的司法决策民主,有效地防止了司法独断,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法院在当事人心目中的地位,也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了司法公正。各方当事人通过法律推理积极参与到法院判决的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当代法治社会所要求的司法决策民主,这为我们实现司法公正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三)法律推理的学习和运用,有利于法律工作者提高素质

法律推理的运用需要司法人员具有较强逻辑性和论证性,这也是构建法治社会中对法律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重视并发挥逻辑,特别是发挥刑事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确保法治原则的贯彻实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规则治理的事业”,④这是司法公正的前提条件。若完全否定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不仅有悖于法治精神,也不利于司法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

强调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法院判决书中法律推理的逻辑性和论证性,则对司法人员尤其是法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现行司法人员培训体制特别是对司法人员逻辑思维训练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⑤这无疑将为我们走向司法公正奠定更加坚实可靠的基础。

四、结语

法律推理作为一种法律方法对司法实践有着重要意义,法律工作者在法律实践中,应深入对法律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的把握。在现代法治国家,无论法律的制定还是执行,都离不开法律推理的运用。广大法律工作者应积极地把法律推理纳入到提升自我专业素质的课题中来,做到司法的公开和民主,促进司法公正。

注 释:

①庾晋鹏.从法律推理到法律论证——法律逻辑内涵的逐渐丰富[J].经济师,2012(11).

②张保生.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84.

③陈金钊,熊明辉.法律逻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31.

④沈宗灵.现代西方法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69.

⑤缪四平.法律逻辑—关于法律逻辑理论与应用分析的思考与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9.

参考文献:

[1]庾晋鹏.从法律推理到法律论证—法律逻辑内涵的逐渐丰富[J].经济师,2012(11).

[2]张保生.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3]陈金钊,熊明辉.法律逻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4]沈宗灵.现代西方法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缪四平.法律逻辑—关于法律逻辑理论与应用分析的思考与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推理笔记范文第2篇

首先大家先来了解下

一、三段论的含义:

含有一个共同项的两个直言命题作前提,由另一个直言命题作结论 例:A是B,B是C,所以A是C 所有的水果是有营养的,苹果是水果,所以苹果是有营养的。

二、本质: 传递

三、标准形式:

所有A是B,所有B是C,=>所有A是C 有些A是B,所有B是C,=>有些A是C

中公教育

所有A非B,所有B是C,=>所有A非C 有些A非B,所有B是C,=>有些A非C 由标准形式可以告诉我们一些解题的方法。大家可以先观察下这四个标准形式。

四、推理规则

1、三段论包含三个不同概念,每个概念在推理中至少出现两次。

2、在结论中不出现的项为中项(就是上面标准形式中的B),中项一般都有“所有B”的形式。

3、结论中有“否定”,前提中必然也是有“否定”,并且否定的个数要一样。

大家在以前做题都是通过用推理规则和主谓拆分来做题的,今天就给大家一个更加快捷的做题的方法。

五、快捷做题的口诀

当结论为“有些”:直接划掉共同项,缺什么补什么。即为答案。

例:某些东方考古学家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因此,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某些毕业生对中国古代史很有研究。 为保证上述推断成立,以下哪项必须是真的? A、某些东方考古学家专供古印度史,对中国古代史没有太多的研究

中公教育

B、某些对中国古代史很有研究的东方考古学家不是从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的 C、所有东方考古学家都是对中国古代史很有研究的人

D、某些东方考古学家不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而是芝加哥大学的毕业生

解析:题干是前提型三段论,已知前提“有些”+?=“有些”。通过口诀,划掉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毕业生,前提剩下“东方考古学家”,结论剩下“对中国古代史很有研究”。结论为“有些”前提为“有些”,所以缺“所有”。即答案为:所有东方考古学家是对中国古代史很有研究。为C。

当结论为“所有”:

1)划掉共同项为结论和前提的前面,剩下的直接加“所有”即为答案。 2)划掉共同项为结论和前提的后面,需要剩下的换位加“所有”即为答案。 例:搞阴谋诡计的人不被人信任,所以搞阴谋诡计不正直的人。 得出以上结论必需的前提条件是: A.正直的人被人信任

B.搞阴谋诡计的人不是正直的人 C.有的正直的人也搞阴谋诡计

中公教育

D.有的搞阴谋诡计的人也被人信任

中公解析:结论为“所有”共同项在结论和前提的前面,所以划掉“搞阴谋诡计”,前提剩下“不被人信任”,结论剩下“不正直的人”,所以加上“所有”就是答案“所有不被人信任的不是正直的人”。因此选择A。

例:所有切实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都被证明是管理得法的校长;而切实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都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的住房上。因比,管理得法的校长是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住房上的校长。

得出以上结论必需的前提条件是:

A.青年教员的住房问题,是教员福利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B.所以管理得法的校长,都是关系教员福利的校长 C.中青年教员的比例,近年来普遍有了大的增长

D.所有首先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住房上的校长,都是管理得法的校长

中公解析:结论为“所有”共同项在结论和前提2的后面,所以划掉“把注意力放在解决中青年教员住房上的校长”,前提剩下“切实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结论剩下“管理得法的校长”,所以前提和结论剩下的换位后加上“所有”就是答案“所有管理得法的校长是切实关心教员福利的校长”。因此选择B。

推理笔记范文第3篇

所谓真假推理就是给出一个前提条件,几个相关命题,再给出这几个命题里面真命题或者假命题的数量,最后推出一些信息。这种题本身并不难做,绝大

多数的考生都会采取假设或者带入的方法选出答案,事实上,真假推理题完全不需要假设和带入,只要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即“首先要找矛盾,关键看其余”,这样可以在保证作对的基础上节约时间。下面我们通过几道例题来给大家做具体说明:

例1: 某珠宝商店失窃,甲、乙、丙、丁四人涉嫌被拘审。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案犯是丙。

乙:丁是罪犯。

丙:如果我作案,那么丁是主犯。

丁:作案的不是我。

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是假的。如果以上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是真的?

a.说假话的是甲,作案的是乙

b.说假话的是丁,作案的是丙和丁

c.说假话的是乙,作案的是丙

d.说假话的是丙,作案的是丙

[答案]b

[解析]本题属于真假推理型,在这道题中,乙说的话和丁说的话是矛盾的,在矛盾当中必有一真必有一假,而题干当中又说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假的,那么我们就能够知道假的必然在乙和丁当中,因此,甲和丙说的肯定是真话,即丙和丁都是罪犯,而丁还说作案的不是他,那么就知道丁说的是假话,所以选择答案b

例2:国王要为自己的女儿挑选一个最聪明勇敢的女婿,他向所有的求婚者宣称他已经把公主和两只狮子分别关进了三间房子,然后在三间房子门上分别写了一句话,让求婚者们去打开自己认为可以打开的门。第一间房上写着:“这间房子里有狮子。”第二间房门上写着:“公主在第一间房子里。”第三间房门上写着:“这间房子里有狮子。”其实这三句话中,只有一句话是真的。

据此可以推断( )。

a. 公主在第一间房子里b. 公主在第二间房子里

c. 公主在第三间房子里d. 三间房子里关的都是狮子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真假推理型,在这道题中,第一间房子写“第一间房子有狮子”,而第二间房子上面写着“第一间房子里有公主”,即“第一间房子里没狮子”,因此,第一间房子和第二间房子上面的字是矛盾的,而题干当中又说四个口供中只有一个真的,那么我们就能够知道真的必然是第一间房子或第二间房子,因此,第三间房子上的字说的肯定是假话,即第三间房子有狮子是假的,因此,公主就应该在第三间房子中,所以选择答案c。

通过对以上两道例题的分析,我们来总结一下真假推理题的解题思路:

遇到真假推理型题目,首先想到的就是找矛盾,关于这一点思路很多考生都很清楚,也知道矛盾当中必有一真,必有一假,但是大多数考生再找到矛盾之后,往往习惯于在矛盾的两个命题当中进行假设,在此,我们给大家更正一下思路:

推理笔记范文第4篇

★指点迷津★

一、归纳推理:

1、运用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首先,通过观察特例发现某些相似性(特例的共性或一般规律);然后,把这种相似性推广为一个明确表述的一般命题(猜想);然后,对所得的一般性命题进行检验。

2、在数学上,检验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是否能进行严格的证明。

3、归纳推理的一般模式是什么?

S1具有P;S2具有P;„„;Sn具有P(S

1、S

2、„、Sn是A类事件的对象) 所以A类事件具有P

二、类比推理:

1、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是什么?

观察、比较

2、类比推理的一般步骤是什么?(1)找出两类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2)用一类事物的性质去推测另一类事物的性质,得出一个明确的命题(猜想)。

3、 类比推理的特点是什么?(1)类比推理是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2)类比推理是从人么已经掌

握了的事物特征,推测出正在被研究中的事物的特征,所以类比推理的结果具有猜测性,不一定可靠。类比推理以旧的知识作基础,推测性的结果,具有发现的功能。

三、演绎推理:

1、什么是大前提、小前提? 三段论中包含了3个命题,第一个命题称为大前提,它提供了一个一般性的原理;第二个命题叫小前提,它指出了一个特殊对象。

2、三段论中的大前提、小前提能省略吗? 在运用三段论推理时,常常采用省略大前提或小前提的表达方式。

3、演绎推理是否能作为严格的证明工具? 能。演绎推理是根据已有的事实和正确的结论(包括定义、公理、定理),按照严格的逻辑法则得到新结论的推理过程。因此可以作为证明工具。 ★基础与能力练习★

1.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的相似之处为()

A、都是从一般到一般B、都是从一般到特殊C、都是从特殊到特殊D、都不一定正确 2.命题“有些有理数是无限循环小数,整数是有理数,所以整数是无限循环小数”是假命题,推理错误的原因是使用了()

A.大前提错误B.小前提错误C. 推理形式错误D.非以上错误 3.三角形的面积为S

2abcr,a,b,c为三角形的边长,r为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利用类比推理,可得出四面体的体积为()

A、V

13abcB、V13ShC、V

13S1S2S3S4r (S1,S2,S3,S4分别为四面体的四个面的面积,r为四面体内切球的半径)D、V

13(abbcac)h,(h为四面体的高)4.当n1,2,3,4,5,6时,比较2n和n

2的大小并猜想()

A.n1时,2nn2B. n3时,2nn2C. n4时,2nn2D. n5时,2nn2

5.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a11,Snn2a*

n nN,试归纳猜想出Sn的表达式为

()A、

2nn1B、2n1n1C、2n12n

n1D、n

26.为确保信息安全,信息需加密传输,发送方由明文密文(加密),接受方由密文明文(解密),已知加密规则为:明文a,b,c,d对应密文a2b,2bc,2c3d,4d,例如,明文1,2,3,4对应密文5,7,18,16.当接受方收到密文14,9,23,28时,则解密得到的明文为().A. 4,6,1,7B. 7,6,1,4C. 6,4,1,7D. 1,6,4,7 7.某地2011年第一季度应聘和招聘人数排行榜前5个行业的情况列表如下

若用同一行业中应聘人数与招聘人数比值的大小来衡量该行业的就业情况,则根据表中数据,就业形势一定是()A.计算机行业好于化工行业B.建筑行业好于物流行业

C.机械行业最紧张D.营销行业比贸易行业紧张

8.补充下列推理的三段论:

(1)因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和为0,又因为a与b互为相反数且所以b=8.(2)因为又因为e2.71828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e是无理数. 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一般方程为AxByC0,圆心在(x0,y0)的圆的一般方程为(xx0)2(yy0)2r2;

则类似的,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平面的一般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球心在(x0,y0,z0)的球的一般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平面几何里,有勾股定理:“设ABC的两边AB、AC互相垂直,则AB

2AC2

BC2

。”拓展到空间,类比平面几何的勾股定理,研究三棱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间的关系,可以得妯的正确结论是:“设三棱锥A-BCD的三个侧面ABC、ACD、ADB两两互相垂直,则” .

11.类比等差数列的定义给出“等和数列”的定义:;已知数列an是等和数列,且a12,公和为5,那么a18的值为____________.这个数列的前n项和Sn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1=1,14(12),149123,14916(1234)„,概括出第n个式子为.

13.对函数f(n),nN*

,若满足f(n)n3

n100

f99,f98,f97和f96的值,猜测f2ffn5

,fn31100.

,试由f104,f103和

14.若函数f(n)k,其中nN,k是3.1415926535......的小数点后第n位数字,例如f(15.定义2)a*b4,则f{f.....f[f(7)]}(共2007个f)是向量a和b的“向量积”,它的长度|=.a*b||a||

b|sin,其中为向量a和b的

夹角,若u(2,0),uv(1,则|u*(u

v)|=.

16.设平面内有n条直线(n3),其中有且仅有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任意三条直线不过同一点.若用f(n)表示这n条直线交点的个数,则f(4)=;当n>4时,f(n)=(用n表示).

17.蜜蜂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最杰出的建筑师,单个蜂巢可以近似地看作是一个正六边形,如图为一组蜂巢的截面图. 其中第一个图有1个蜂巢,第二个图有7个蜂

巢,第三个图有19个蜂巢,按此规律,以f(n)表示第n幅图的

蜂巢总数.则f(4)=_____;f(n)=_____________.

18.在等差数列an中,若a100,则有等式a1a2ana1a2a19nn19,nN*成20. 已知数列a1,a2,,a30,其中a1,a2,,a10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a10,a11,,a20是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a20,a21,,a30是公差为d2的等差数列(d0). (1)若a2040,求d;(2)试写出a30关于d的关系式,并求a30的取值范围; (3)续写已知数列,使得a30,a31,,a40是公差为d3的等差数列,„„,依此类推,把已知数列

推广为无穷数列. 提出同(2)类似的问题((2)应当作为特例),并进行研究,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立,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在等比数列bn中,若b91,则有什么等式成立?请写出并证明.

19. 通过计算可得下列等式:

221221132222214232231┅┅

推理笔记范文第5篇

1、言语关系之词语含义

例:历练对于(

)相当于磨砺对于(

)

A.栉风沐雨,千锤百炼

B.千辛万苦,九死一生

C.处心积虑,百折不回

D.波澜不惊,一鸣惊人

答案:A。

解析:栉风沐雨,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栉风沐雨形容历练,千锤百炼形容磨砺。

2、言语关系之近义词关系

例:鱼沉雁渺:音信全无

A.风声鹤唳:人心惶惶

B.焚琴煮鹤:附庸风雅

C.举杯望月:对牛弹琴

D.势成骑虎:威风凛凛

答案:A。

解析:鱼沉雁渺的意思是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与音信全无是近义词关系。

焚琴煮鹤的意思是拿琴当柴火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了高雅美好的事物。

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素养的人为抬高身价而结交文化名流,参加文化活动。

势成骑虎的意思是骑在老虎背上,要下来不能下来。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但迫于形势,想停止也停止不了。

经过对比,只有A的两个成语是近义词关系。

3、言语关系之反义词关系

例:见异思迁:忠贞不二

A.汗马功劳:汗牛充栋 B.刚愎自用:刚正不阿

C.一饭千金:忘恩负义 D.厝火积薪:扬汤止沸

答案:C。

解析:原文两个词是反义词关系。

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

刚愎自用形容过分自信,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刚正不阿指刚强正直。

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厝火积薪指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扬汤止沸是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对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词性关系&成语内部构词含义

例:围湖造田:饮鸩止渴

A.卧薪尝胆:学以致用 B.忍辱偷生:削足适履

C.兢兢业业:刻苦奋进 D.山穷水尽:柳暗花明

答案:B

解析:围湖造田和饮鸩止渴都是动词宾语,动词宾语的形式。

并且围湖的目的是造田,饮鸩的目的是止渴。B两个成语的词性都是动宾动宾的形式,并且忍辱的目的是偷生,削足的目的是适履。

例:愚公移山:郑人买履

A.杞人忧天 B.邯郸学步

答案:A。

解析:愚公移山和郑人买履的结构是主谓宾。杞人忧天是主谓宾结构,但是邯郸学步是到邯郸这个地方去学走路,邯郸是地点状语,不是主语。

5、褒贬色彩

例:神采奕奕:豁达大度

A.兢兢业业:眉飞色舞 B.炯炯有神:赤胆忠心

C.漫不经心:恬不知耻 D.心猿意马:忐忑不安

答案:B。

上一篇:幼儿园教育笔记下一篇: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热门文章

推理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