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范文

2023-09-20

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范文第1篇

摘  要: 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突破困境的关键。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由于片面重视评价方法使用快速和方便,忽视大学生和教师主体性发挥,科学性不够,导致评价方法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间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的有效性。突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困境,必须实现效果评价方法设计理念的角度转化,对评价方法尽早改革、不断完善,提高评价方法多样性,增强系统性。

关键词: 以人为本;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 困境; 突破

由于我国大学生和教师人数多、高校重视评价方法使用的快速性、学界提出的很多方法不具备可操作性等原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运用理念纷繁复杂,却忽视以人为本这一基本理念,使评价方法在应用中出现诸多问题。因此,必须牢牢把握以人为本原则,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突破瓶颈,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以人为本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困境

整体来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中,以人为本理念运用情况不容乐观。许多高校注重评价方法运用的简单、快捷,忽视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有效性不足。

(一)忽视大学生和教师主体性发挥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的主体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及“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再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人的能动性对世界的反作用,发挥大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其中发挥大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是必然要求。但在评价方法上,高校长期忽视一线体验者(大学生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大学生和教师真实需要考虑不足,导致对大学生和教师主体性发挥的忽略,因此评价方法有效性难以提升。

首先,思想上缺乏对大学生和教师主体地位认可、坚持。大学生和教师在实践中被“架空”的现状,说明决策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和教师在评价方法制定、实施上不可取代的作用。其次,实践上对大学生、教师的尊重和鼓励落实不到位。无论是评价方法制定还是实施,决策者很少广泛征求大学生及教师的意见、建议,大多依专家经验,大学生及教师只是执行者。如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专家经验确定指标权重将定性评价定量化,导致主观性强的问题。[1]第三,缺乏对大学生和教师主体性发挥基础(大学生和教师需要)的考虑。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种类丰富,主要有理论考试、社会实践、师生互评等,仅理论考试又包括随堂测试、期末考试、网络测试等。但这些方法的共性是内容安排、方式选择方向均为“自上而下”。对学生而言,知识记忆和理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大学生有没有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的“营养”;有没有将“营养”内化为意识、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有没有学会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这些情况只有学生清楚,“自上而下”设计、选择出的评价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学生的真实需要。对教师来讲,工作环境、竞争环境、物质条件、激励制度等都是直接、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目前“自上而下”制定的评价方法往往忽略了人文关怀因素。

(二)科学性不足

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就是牢牢立足以大学生和教师为本,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大学生和教师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对评价方法不断研究、运用、完善,实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全面、系统的评价。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科学性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多样性与系统性未实现有机结合。有学者指出当前评价方法困境源于测评渠道与方法单一、狭窄。[2]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种类丰富,但真正被广泛应用的还是理论考试、实践报告、师生互评,除此之外,学界提出的很多方法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可操作性弱。如动态评价法提出对个体跟踪评价,时间跨度几十年,对我国大学生来说很难实现。显然,多样性落实不足导致对大学生和教师个性及发展特点的忽视,影响评价效果。此外,将多样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实现对大学生和教师全方位、多层次的系统性评价未得到有效实施。大多数高校为快速、方便得出评价结果,在学期末考试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评奖评优时采用“考试成绩+教师评价”的方式择优评选,评价方法相互割裂,生硬结合,导致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片面评价,以偏概全,违背了以人为本理念。

二是方法改革过于滞后。在大学生评价方面,学界认为,以期末考试、实践报告作为评价方法检测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存在不能全面、准确考察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问题,但截至目前,各高校依然主要采用这两种方法,使得评价结果不准确;在教师评价方面,大学生对教师的评教是重要环节,这一环节存在严重漏洞,如微信号、各类校园软件上出现“一键评教”,大学生只需点击一次便可完成评教,结果缺乏真实性。此外,问卷评价真实性问题得不到解决,运用新技术(如大數据、人工智能)实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个性化、差异性评价模式开发不够。总之,评价方法未及时调整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脱离以人为本理念。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中的重要作用

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理念选择上大致形成了以下几种观点:马克思、恩格斯的价值理论;符合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同构标准的评估理念;发展性评估理念。[3]笔者认为,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运用对象的复杂性与特殊性,评价方法很难选择单一理念作指导,但结合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挖掘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多元理念,发现“以人为本”是这些理念形成与发展的共性。显然,以人为本理念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困境突破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首先,以人为本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何谓“以人为本”?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个更高级、以每一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4]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每一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人自由发展就不会迫于压力而长时间只做一种工作,避免片面发展;人全面发展意味着人综合素质提升,适应社会能力增强,拥有更多选择的能力和机会,人将更自由。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人本质的实现,马克思对人本质的论述集中在三点:人的需要是人的本质、劳动及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需要从人的需要、实践及社会关系优化三个方面着手。[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丰富、发展人本思想,认为落实以人为本必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站稳人民立场;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在思想上树立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在实践上尊重人民的首创;实现共同富裕从而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发挥领导干部在积极改革中的作用[6],强调在各领域坚持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始至终都在做人的工作,服务于大学生和教师自由全面的发展,离开这一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其现实价值。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大学生及教师个性化差异与追求越来越突出,显然对个性的追求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及教师的现实需要。因此,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一环的评价方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大学生及教师自由而全面发展。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在选择、运用中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准确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关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以什么样的理念为指导,就会在评价方法设计、选择、运用上做出相应决策,产生对应结果。以人为本的科学性在于认识到“人”这个最本质因素,既是出发点,又是终极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只有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理念,才能使评价方法科学合理得“民”心;才能准确分析评价方法现存问题,及时调整;才能突破瓶颈,提升有效性。有学者总结中国学术界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内涵研究时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革教育模式;促进大学生社会功能实现;关心学生。”[7]笔者认为,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体现以人为本同样适用,评价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具体一环,在其中体现以人为本需要更具体且与时俱进的内容,主要包括:评价方法的设计、选择、应用满足大学生和教师的需要,依靠大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力量,优化校内“社会”关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作用进行积极改革。以这四点内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主方法,并用分方法支撑每个主方法。以此演化而来的方法就是在评价方法设计、选择、运用等各个环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

三、以人为本视域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的新突破

高校多次出现优秀外壳包装、思想道德素质欠佳的高学历野蛮人,正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缺乏对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视、把握、应用,导致评价方法难以突破发展瓶颈,产生诸多问题。如果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上继续得不到重视,那么评价方法只会越来越脱离“人”这个因素,既会降低大学生和教师对评价方法有效性的认可度,同时也会使评价结果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相脱离的情况更严重。立足以人为本,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新突破已经刻不容缓。

(一)实现设计理念的角度转化

以人为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中就是以大学生和教师为本,从源头看,就是转变不利于大学生和教师个性与潜能发挥、从决策者主观愿望出发设计的评价方法,真正将“以大学生和教师为本”这一理念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的设计,用好“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建立在唯物主义之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科学工作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有效性。正如毛泽东所说,我党一切实际工作的正确领导都是将群众意见集中起来,使群众坚持、见之于行动,检验是否正确,再通过集中、坚持,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8]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设计理念上还未真正实现向“以人为本”转轨。加快实现评价方法设计理念转向以人为本,一是在方法设计、选择上尽力征求每一位大学生和一线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采取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提升大学生和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获取一线体验者对评价方法存在问题的独到见解及解决问题的锦囊妙计;二是在方法应用中,将研究后认为可行的评价方法应用到评价实践中检验,持续与大学生和教师保持及时沟通,广泛征求大学生和教师的意见,进一步对方法设计、选择进行完善,将“集思广益——评价实践”这一往复循环的过程与以人为本理念紧密结合,实现大学生和教师从“下级服从者”转变为“上级参与者”,转变以往“分工”模式、摆脱以前评价方法实施结构中“活动范围”的限制,促进综合素质提升,实现全面发展。

(二)尽早改革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上的改革过于滞后,导致以人为本未得到有效践行。尽管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方法手段创新,增强时代感和实效性。[9]但这一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上的执行力度明显不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要尽早改革。首先,要确立敢于改革、尽早改革的意识。韩国德育就是通过十次课改,不断与“人”相适应,才取得显著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也应如此,培养以人为本的改革意識。其次,要通过改革增强效果评价方法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将前沿信息技术引入评价方法,根据大学生和教师实际情况不断改革,实现评价方法由经验主导到科学指导的飞跃,实现定性评价方法与定量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如将大数据引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变过去忽视大学生和教师个体差异性及个性化评价为科学动态的个性化评价,更符合人本思想。但由于人思想行为的复杂性,该方式也不能简单依靠技术,必须将传统评价方法与大数据不断有机融合,不断改革,才能不断与大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化差异相适应,得出科学、准确的结果,为后续因材施教奠定坚实基础。第三,要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改革原则,大胆改革,大胆试,效果好了就坚持,效果不好就纠正。[10]必须要在“发现问题—及时改革”往复过程中不断与时俱进,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逐渐完善,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三)提高多样性,增强系统性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多样性与系统性相统一,就是根据大学生和教师个性及发展特点,进行客观、全面、系统评价,多渠道、全方位获取评价结果,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首先,要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有效应用及时性评价方法。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大都为结果性评价,包括结课考试和自评、互评式量化考核。[11]很难体现教育过程中评价对象个体差异,因此要落实好及时性评价方法,如灵活利用课堂讨论,根据学生对理论与热点相结合认识问题及阐述观点的深度、对他人观点质疑与补充、对社会热点的态度与行为表现等,及时评价学生思想素质。

其次,丰富结果评价方法。一方面,要将理论考试多样化。由于我国大学生数量多,思想政治个性化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离不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内化的基础在于识记。因此,理论考试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方法,为更好实现以人为本,要对理论考试进行丰富和发展。如在试题中多一些开放性题目,利于考察大学生理解、运用理论的能力,也便于在字里行间观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另一方面,要在考试形式上做文章,让大学生结合自己专业、感兴趣的点,运用所学理论写文章、做实践,在其中运用理论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真正提升综合素质,使评价方法服务于“人”。

第三,研究落实发展性评价方法。由于人思想素质复杂、反复的特点,暂时的评价结果往往缺乏真实性,脱离以人为本的目的。因此,必须重视对大学生和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法的使用,如利用网络技术对大学生和教师言行观察、追踪。此外,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2],大学生和教师在其所处各种社会关系中的综合表现,才是其思想道德素质的真实体现,要在不同关系中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综合起来,有效评价。唯有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性评价方法、结果评价方法、发展性评价方法有机结合,形成系统性评价方法,才能实现评价方法从“孤立”到“联系”的转轨,避免评价出“优秀的”高学历野蛮人。总之,根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及大学生和教师身心发展规律,多角度、多层面采用多样化、系统化的评价方法,是避免片面评价,实现以人为本,凸显评价方法内在本质的必经之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主体、目的都是人,因此评价方法问题本质上就是人的问题,这种评价方法不能是异化的方法,不能是评价方法本身成了目的,反过来对付人,评价方法为人而存在,人是方法应用的最高目的,离开人的方法毫无意义。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价方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来突破困境,实现“粗放型”评价方法到“集约式”评价方法的科学转变,为实现大学生和教师自由全面的发展、为实现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乔永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绩效评价的新方法探析:模糊综合评价法[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6):55-58.

[2] 沈壮海,段立国. 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思想教育研究,2014(09):25-33.

[3] 吴宁,孙瑞杰,武彦斌. 党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回顾[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10-14.

[4]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683.

[5] 陈万柏,张耀灿.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7):36-37.

[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 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5):85-93.

[7] 吴锦秀. “以人为本”理念在高校班主任思政工作中的运用[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5):160-161.

[8]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9]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 人民日报,2017-02-28(01).

[10]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2-373.

[11] 周杰. 大学生政治思想品德评价的现状及其评价模式的建构[J]. 教育与职业,2014(33):59-61.

[1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35.

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范文第2篇

在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对2016级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进行了教学法改革,引入了“雨课堂”这种技术对以往的教学进行了重新设计,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使用“雨课堂”进行上课初,上课中及下课后三步走的顺序来引入。具体方法如。

(一)课前

首先教师需要下载雨课堂插件,备课时就使用雨课堂的相关功能进行设计。在微信公众号中进入“雨课堂”,在课程选项中选择“我要开课”,建立开课课程及班级。其次,预习环节。在教学最初环节中,以PPT的形式通过“雨课堂”发送给学生,在限定日期前预习完毕,教师可以配以语音讲解或者插入视频及慕课讲解,学生预习后如有不懂可以加以标记。

(二)课中

第一,第一次上课,学生加入为主,将PPT课件打开。通过微信扫一扫登录“雨课堂”(前提条件:1、为教室电脑联网2、安装“雨课堂”),然后选择班级点击“开始上课”。第二,课堂教学。上课时,首先教师在电脑中打开PPT, 然后利用微信中“扫一扫”功能登陆雨课堂,选择所上课程和所带班级,点击开始上课。这时屏幕上会显示一个二维码,学生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进入课堂,充分利用手机等通讯设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手中的手机就变成了遥控器,可以翻页,可以进行各种活动;雨课堂中有“单选题”“多选题”“主观性试题”,它有一定的约束性。这样随时上课过程中都可以出题提问学生,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同时可以通过大屏幕显示答题的各种情况(答题正确率,整体答案情况等),便于教师掌握课堂效果;弹幕功能,学生利用该功能来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上课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方便学习讨论。

(三)课后

课后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发布复习题检测和巩固课堂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课后复习。

二、“雨课堂”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使用效果分析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由表1可得知被调查者中男女比例分别是女生占55.28%男生占44.72%,其中60.98%为大二的学生,所学专业集中在工商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二)“雨课堂”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效果分析

1. 对学习兴趣的提高效果

基于平时上课的直观效果感受是学生的参与程度提高,更愿意抬头听讲了。通过问卷也证实了这一点,其中有95.93%的学生认为学习兴趣提高了。

2. 雨课堂功能感兴趣的情况

学生在本学期《人力资源管理》上课过程中已经明显表现出对发弹幕、练习题推送、随机点名等项目感兴趣,分别是78.05%、66.67%、64.23%。

3. 雨课堂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表现的优缺点

优点主要表现在能够加强师生互动、方式新颖、便于考勤等方面;缺点主要表现在网络要求高、PPT反应速度慢、点名有漏洞等方面(如图1和图2)。

虽然上课时大家的效果得到了改善,但是课后复习阶段本学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使用的效果一般,有高达48.78%的学生下课根本不使用雨课堂来进行复习。在使用雨课堂进行课后复习的学生中有68.25%的学生是进行知识点复习的,只有22.22%的学生是会弄清楚不会的知识点的。

(三)雨课堂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使用建议

学生在经过一学期使用“雨课堂”这项技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学习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希望增加一些功能,主要有88.62%的学生希望更多的增加视频资料,56.1%的学生希望在雨课堂中能够设计更多的案例分享模式,53.66%的学生希望增加试题库来进行复习(如图3所示)。

综上所述,雨课堂技术在具体应用中表现出以下效果:第一,学生学习兴趣提升;第二,课后环节雨课堂技术的应用仍需加强;第三,学生希望增加更多实用的功能。

三、基于“雨课堂”技术在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教学实施中需要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

教师对于新事物需要利用大量的时间去进行培训和学习,然后还要对于课程进行再创造,能够使用“雨课堂”的要求,虽然它的运用并不是十分复杂,但是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的重新设计仍需大量时间,使得教师对此项教学改革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每个教师对于互联网教学平台的使用水平参差不齐,他们接受新事物的内心是排斥的,而且无形中确实增加了工作量,所以有所顾虑也是正常的。

(二)能够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

雨课堂的积极效果之一为弹幕、试卷检测功能,弹幕功能更高效的实现了课堂“对话”,极大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并且能够迎合年轻人追求“上墙”的时尚感。可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并行讨论”,师生互动方法更丰富,更能够刺激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检验学习成果。课上效果较之传统课堂会更好,几乎能够顾及到所有学生,师生之间互动更深入,交流密度更大,能够达到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现代教学技术效果评价的指标选择仍然需要优化

目前,本文选择现代教学技术使用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考虑的是学生满意度方面,可是学生的满意度高就一定代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这一观点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并且就现在高校考试制度的限制,单一用考试成绩来进行衡量也存在问题,那么用就业率等指标衡量也略显牵强,所以教学技术效果评价的指标选择仍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样更有利于“雨课堂”这样的现代教学技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雨课堂的相关技术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可能有学生课上使用手机去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而教师却难以发现,基本全靠学生自觉。能否设置出追踪功能,跟踪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做到及时预警。学生在使用中发现不用扫码直接就可以进入的情况,有些学生人在宿舍也通过其他方式可以进入课堂,造成点名结果不准确等问题。

结束语:

在当今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背景下,利用新型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未来的趋势之一,合理构建新型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效果,已然成为了大势所趋。以“雨课堂”为代表的智慧学习平台的已经充分展示了其魅力,使教学模式从前到后进行了改革,研究者们在运用该技术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的努力提高。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存储技术的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其中“雨课堂”在教学使用过程中具体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随机选取西安外事学院2016级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123人为观察组, 进行教学后效果的评价。观察组学生普遍反映教学氛围融洽、上课积极性提高, 对“雨课堂”教学评价较高, 教师也通过“雨课堂”能更为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但也存在教师工作量增加、雨课堂本身需要进一步完善等问题。

关键词:雨课堂,现代教育技术,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 景宝华.“互联网+”背景下的“雨课堂”教学应用研究——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章》课程为例[J].信息与电脑.2018, (08) 234:236

[2] 李超超.基于雨课堂的翻转课堂“嵌入式一体化”教学模式设计研究——以三亚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为例[J].高教学刊.2018, (09) 22:28

[3] 李鹏, 易淑明, 郑晓妮, 陈烨.“雨课堂”在课前、课中、课后“三段式导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8, (02) 560:563

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范文第3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69例, 年龄为22~37岁, 平均 (29.6±2.1) 岁, 孕期36~41周, 初产妇42例, 经产妇27例, 均经阴道分娩, 患者均有产后情绪低落、忧郁、哭泣、易怒、自卑等症状, 符合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 汉密顿抑郁量表, 排除智力障碍、神经精神病、内分泌系统及其他躯体疾病, 其中轻度抑郁为29例, 中度抑郁为26例, 重度抑郁为1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 干预组为36例, 对照组为35例, 2组在年龄、孕周、家庭环境、抑郁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护理干预方法

2.1 加强心理护理, 认同母亲角色

患者产后由于多方面因素, 如不能适应母亲的角色、对婴儿性别不满, 对自己变化的体型不满和家庭其他因素不满, 使自己产生悲观、失望、忧郁、哭泣、自卑等消极情绪。给予及时正确的心理护理是预防产后抑郁的重要方式。我们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的休息和睡眠, 满足患者的各种心理需求, 用温和的态度, 亲切的语言去开导患者, 倾听并了解引起患者情绪波动的原因, 指导其家属、朋友用正性事件影响和教育患者[2];帮助产妇尽早的认同母亲角色, 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工作, 初次喂养时由于不了解姿势和技巧, 婴儿吸吮时常常会引起乳头疼痛, 母亲不愿在进行哺乳, 此时应积极主动的与产妇交流和沟通, 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和一些简单实用的育儿知识, 运用母亲角色关心、爱护、触摸婴儿, 与她们进行情感上的交流, 使产妇顺利转换角色, 指导其多进行活动和锻炼, 促进产后身体器官的早日恢复, 增强产妇的自尊心与自信感。

2.2 观察病情与药物护理

医护人员要密切注意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观察患者的神志和情绪是否低落、无助, 有些患者甚至会出现失望、自杀等征象。因此, 在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给予抗抑郁药物的护理, 初期用药时患者常出现焦虑不安、情绪不稳, 应适当给予镇静药, 用药时严格注意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 要定期检查血象和肝功能, 病情好转时应逐渐停药, 不可骤然停药减少病情反复[3]。

2.3 住院及环境护理

家庭、社会的不良环境和关系也对患者发生抑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 可以使产妇心情舒畅, 稳定其不良情绪。患者分娩前向其宣传孕产妇正常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及与分娩相关的知识, 使其了解分娩过程及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 这样会大大减轻产妇紧张和恐惧的心理, 分娩过后由于消耗大量体力和精力, 应保证产妇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 保持室内的清洁、通风、明亮环境, 改善患者心情, 保持良好的状态。

2.4 保证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

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可有效预防产妇发生抑郁, 丈夫应主动协调夫妻关系、婆媳关系, 安慰、开导患者, 尽可能多陪伴在产妇身边, 消除其对婴儿性别和其他心理上存在的矛盾, 在生活中体贴产妇, 使产妇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 消除苦闷心境, 同时, 指导产妇注意调整心态, 加强产后的生活护理, 正确对待和处理产褥期间工作生活的各种变化, 尽早融入社会生活中[4]。

3 结果

护理干预前2组SAS、SD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05) 。护理后, 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 表明综合干预护理对产后抑郁有明显效果。

4 讨论

产后抑郁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引起的, 早期识别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和安慰, 做好健康教育, 改善其生活、家庭的不良环境, 对患者的家属尽早进行宣传和教育, 使其在生活上, 思想上给予产妇更多的理解, 关心和帮助, 有效预防和控制产后抑郁的发生, 减少对婴儿、对家庭的影响, 提高妇女的生活水平, 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护理效果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9例产后抑郁妇女, 随机分为干预组36例, 对照组35例, 比较护理干预后对产后抑郁的好转情况及效果。结果 护理后, 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综合干预护理对产后抑郁有明显效果。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产后抑郁,护理效果,加强心理护理,加强产后生活护理

参考文献

[1] 王静霞.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实施的效果评价[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 (医学版) , 2010, 27 (3) :1023.

[2] 崔艳青, 韩新宏.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的效果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09, 14:694~695.

[3] 曾瑛.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6:39~40.

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中心就诊的28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162 例, 女性患者118 例;年龄58~82 岁, 平均 (73.6±5.7) 岁;病程6~17 年, 平均 (9.4±3.2) 年。

1.2 纳入标准

年龄>18 岁;该社区居民;符合WHO制定的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 无冠心病、 糖尿病足、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牙周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

1.3 排除标准

非2 型糖尿病者; 合并有严重呼吸系统、 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严重疾病的患者;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无法沟通、不能配合的患者。

1.4 管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按照《社区公共卫生工作规范》要求做好患者的血糖监测、定期随访等工作[3]。 实验组患者采取强化管理的方法, 主要包括: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的运动量、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填写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方法、疾病原因、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并发症、自我管理、家庭成员对疾病的认识等表格。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每月举办1 次健康讲座, 讲解关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用药指导、运动、饮食、并发症的预防、心理干预等。 每月1 次进行定期随访, 准确记录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的血糖情况;记录出现的并发症及时间;使用药物情况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等;记录饮食及运动情况。 记录患者检查的血脂、肝功、肾功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

1.5 疗效评价

对所有患者进行两年随访, 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 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根据糖尿病知识问卷 (DKT) 和自我管理评定量表 (美国密西根糖尿病研究和培训中心制定) 进行评估, 主要包括[4]:糖尿病知识掌握和对疾病的态度;自我管理行为, 认识和坚持3 个方面, 共包括11 个因子, 采用5 分制的方法评估, 自我管理能力、糖尿病知识的自评、饮食依从性、对疾病的态度、自我管理依从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方面评分越高说明管理水平越高;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病情控制、运动锻炼问题方面分数越高说明管理水平越低。 经计算后患者的Cronbach, sα 在0.60~0.95说明其具有较好的结构和同证效度[5]。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血糖指标情况比较

管理干预前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上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自我管理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在管理前各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管理后, 实验组患者在血糖监测、自我管理能力、病情控制、运动锻炼、糖尿病知识和对疾病的态度及重要性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出现相关糖尿病并发症的比较

实验组中有4 例患者出现并发症, 发生率为10%;对照组中有9 例患者出现糖尿病并发症, 发生率为22.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在该研究中, 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都可反映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 其中实验组患者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管理干预前自我管理评估指标之间无显著差异, 但经过两年强化管理后, 实验组患者的各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者有4 例, 发生率为10%, 对照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有9 例, 发生率为22.5%, 实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011 年我国已成为患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6]。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治疗, 患者在医院确诊后常选择在家服药治疗, 所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患者药物治疗、血糖监测、用药指导、生活方式改善等管理的重要场所。 不同地区、不同社区对患者的管理方法和方案不尽相同, 对疾病的控制结果也不同。 良好的管理模式可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节约医疗资源和减少医疗费用。

综上, 帮助患者制定计划和目标, 进行循序渐进的强化管理干预, 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方式改善等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 且成本低, 并发症少, 值得推广。 随着社会的发展, 糖尿病防控形势严峻, 期待高科技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 共同为糖尿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

摘要: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方法 采用该中心2014年1—12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人为研究对象, 按照其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分别对患者采取强化管理和一般管理, 比较两组患者随访两年后的血糖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患者自我管理评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出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5%,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田朝钊, 施榕.上海市1671例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的效果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 30 (8) :956-959.

[2] 钟玉薇, 萧劲军.糖尿病患者的自我血糖监测和社区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22) :32-34.

[3] 李丽, 王鹏华.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 2014, 35 (10) :2051-2053.

[4] 陈晓芸, 林兵, 沈玉根, 等."网络服务"在社区糖尿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3 (3) :158-160.

[5] 陆璐, 王烈, 王爽, 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效果评价[J].职业与健康, 2008, 24 (12) :1215-1216.

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社区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71例, 男198例, 女173例, 年龄53~89岁, 平均 (65.1±3.4) 岁, 病程6个月~14年, 平均 (8.6±1.1) 年, 其中Ⅰ期高血压214例, Ⅱ期高血压101例, Ⅲ期高血压56例。均符合WHO的高血压的诊断和分期标准, 并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内科合并症:糖尿病61例, 心肌梗死49例, 脑梗死47例, 排除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 对照组180例, 给予降压药物治疗, 干预组191例,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治疗, 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高血压分期、合并症等一般资料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心理干预护理

高血压病是身心疾病, 一旦确诊需要终身治疗和服用药物, 患者会产生烦躁、恐惧、焦虑、抵触的心理, 当机体受到不良环境刺激时, 可使血压增高, 诱发脑出血等其他合并症的发生。我们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生活环境、疾病情况和自身控制能力, 了解每个患者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导致不健康行为的原因, 制定出护理程序和健康档案, 帮助患者分析发病原因, 与患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 取得患者信任。

2.2 饮食干预护理

高血压的发病与肥胖、吸烟、酗酒、不良饮食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 改善生活环境,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的饮食, 戒烟、限酒, 多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富含纤维的食物。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 每日摄盐量应低于6g, 多食含维生素、纤维素高的新鲜蔬菜, 少食或禁食动物油、腌制品、皮蛋及含钠高的食物。

2.3 行为干预

对患者讲解良好的运动和生活习惯有助于调节血压的平稳, 使人们自觉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根据病情的程度进行有度、适当、有恒的有氧运动, 提高心肌的需氧能力, 促进侧支循环形成, 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游泳等项目;开始进行小量活动, 以后逐渐增加活动强度, 但应避免剧烈活动, 保持愉快的心情, 避免负性情绪、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 并教会患者自我监测病情, 如感到不适及时服药, 做到早发现, 早治疗[2]。

2.4 药物干预

由于患者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缺乏耐心, 服药过程中不遵医嘱, 对药物的剂量、用法、规律和副作用不重视, 缺乏依从性, 使血压的控制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增高。因此, 告知患者安全用药知识, 遵医嘱用药, 不擅自改药、停药, 防止忽然停药产生不良后果, 并让患者熟悉药物名称、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提醒服药时间、剂量、方法, 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调动患者的积极性。

3 结果 (表1)

2组治疗后血压均有所下降, 干预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干预组血压控制人数为176例, 有效率为92。1%, 对照组血压控制人数为131例, 有效率为7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4 体会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疾病, 可受神经、体液的调节和体内外环境的影响, 长期单纯的药物治疗虽可使血压降低, 但对患者的心理、并发症和使用药物的依从性带来不良影响。护理干预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进行心理、饮食、行为等方面的指导, 提高患者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减少了高血压引起急性事件的发生率, 从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为提高治疗发挥有效的作用,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的防治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371例, 分为对照组给予降压药物治疗,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治疗。结果 2组治疗后血压均有所下降, 干预组比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干预组血压控制人数为176例, 有效率为92.1%, 对照组血压控制人数为131例, 有效率为72.8%,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护理干预提高患者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的非药物治疗手段, 减少了高血压引起急性事件的发生率,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高血压,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 马庆华, 钱毅, 周晓华.全科团队服务对高血压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1, 4:57~58.

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06年10月1日至2010年9月30日, 就诊于盘锦市两县两区乡级以上医院的孕满28周至产后7d的围产儿 (包括活产、死胎、死产和7d内死亡) 均为调查对象, 监测点37个, 各监测点填写基础调查表, 由两县两区妇幼保健站负责人员, 汇总填写3种报表, 即《辽宁省出生缺陷报告卡》、《围产儿季报表》、《出生缺陷监测质量调查表》。

1.2 监测方法

两县两区乡级以上医院为市级监测医院。各监测医院的产科、B超室、儿科设有出生缺陷登记薄, 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产科负责出生缺陷报表的医师, 每月进行1次检查, 主要查阅产科、B超室、儿科的门诊病历和出院记录等, 并将检查结果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手册》规定的诊断标准, 填入《辽宁省出生缺陷报告卡》。

1.3 质控方法

各乡级以上医院填表人每月进行1次自查, 各县区妇幼保健站对所管辖区域内的监测医院每半年进行1次出生缺陷工作质量检查, 市保健站每年对全市的监测医院进行1次出生缺陷工作质量检查, 省妇幼保健院每年抽1/10的监测点进行出生缺陷工作质量检查。要求:围产儿出生漏报率<1%;23类出生缺陷漏报率<1%;表 (卡) 完整率100%;项目填写错误率<1%。

2 结果

(1) 盘锦市2006年至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见表1。采取规范管理后, 从2006年至2009年出生缺陷呈缓慢上升趋势, 2010年略有下降。

(2) 盘锦市2006年至2010年出生缺陷种类构成比及发生专率见表2。2008年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比2006年下降8.5%, 2010年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比2007年上升6.02%, 2010年的唇腭裂发生率比2007年下降了1.94%。2006年至2010年的唇腭裂发生率始终居首位。

(3) 母亲年龄、围产儿城乡及性别与出生缺陷发生的关系见表3。表3显示孕母年龄<20岁组与30~岁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2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小于其它组 (P<0.01) , >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组 (P<0.01) , 最佳生育年龄为25~35岁。

2.4 出生缺陷相关因素

(1) 5年内围产儿总数为48652例, 其中出生缺陷儿329例, 男性167例, 发生率6.54‰, 女性157例, 发生率6.79‰, 女性出生缺陷发生率大于男性。

(2) 围产儿孕母居住在农村25572例, 出生缺陷172例, 发生率6.72‰, 居住在城镇23080例, 出生缺陷157例, 发生率6.80‰, 在围产儿城乡区别方面, 城镇高于农村。

(3) 母亲年龄区别方面2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小于其它组 (P<0.01) , ≥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35岁组 (P<0.01) 。

2.5 影响出生缺陷的因素

(1) 监测网络不健全, 监测结果不能全面评价我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1) 功能性与内脏性出生缺陷几乎诊断不出来; (2) 监测的样本量只能反映市级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2) 超声产前诊断质量低下, 大型体表畸形未能得到及时诊断与干预:我市大型体表畸形产前诊断率只有6.06%, 先天性心脏病的监测发生率仅有2/万。

(3) 产前诊断率低, 产前筛查与诊断体系尚未完善。

(4) 群众优生优育知识匮乏, 目前群众对优生优育虽有较高的需求, 但缺乏相应的知识, 甚至存在较多误区。由于婚检工作改为自愿, 使孕妇孕前口服小剂量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 孕前注射风疹病毒疫苗等预防母婴垂直传播等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措施的路径丢失, 这也是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目前出现的新问题。

3 讨论

(1) 本调查研究48652例围产儿出生缺陷总检出率67.16/万, 并逐年增高, 而2010年检出率66.47/万, 低于2007、2008、2009年的检出率。

(2) 329例出生缺陷中前4种疾病排序依次是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单发缺陷占73.86%, 多发缺陷占26.13%, 最高缺陷达3个, 涉及病种43种,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3) 对出生缺陷相关分析发现, 出生缺陷与孕母年龄关系显著, 年龄<25岁、>35岁生育发生出生缺陷儿的风险比25~岁、30~岁大, 所以有必要提倡最佳年龄生育。出生缺陷女性多于男性, 缺陷差异显著。农村与城镇比差异性不大。可能存在以下原因:城镇外来人口增多, 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有关。

3.4 干预措施

(1) 强化政府对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领导, 设立出生缺陷干预专项经费, 将其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强化其政府责任应在财政预算中设立出生缺陷干预工作专项经费, 以加强出生缺陷监测的三级预防工作。

(2) 加强婚前、孕前保健, 婚检人数的下降给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带来压力, 要加大宣传力度, 开办新婚学校, 号召孕前、孕早期妇女口服叶酸, 预防神经管畸形。教育准备生育妇女禁烟禁酒,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3) 依靠科技进步, 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作, 进一步强化和健全出生缺陷监测中心, 开展产前筛查唐氏综合症和神经管缺陷, 孕中期应用B超进行肢体、先天性心脏病、多发畸形的筛查。开展产前诊断, 对确定的高危人群进一步做产前诊断检查, 以不宜继续妊娠者, 建议终止妊娠, 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摘要:目的 调查盘锦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 了解其影响因素, 进行效果评价,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对盘锦市2006年至2010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相关因素的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盘锦市2006年至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06年的65.42/万上升至2010年的66.47/万。唇腭裂的发生率居首位, 母亲年龄≥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年龄<35岁组 (P<0.01) , 最佳生育年龄为25~35岁。结论 应加强对出生缺陷的监测和干预。

上一篇:大自然中的一员作文范文下一篇:班主任论文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