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校友心得体会范文

2023-09-23

访问校友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这次赶上了学校的80周年校庆,因时推出的寻访老校友的活动正好给我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实践机会。我就是在上述心态的影响下接受并开始这次的寻访任务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且不说我作为南医的学子理应为母校做出一些贡献,就我们个人而言,也确实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我的舅舅韩伟就是一位毕业于南京医学院的前辈,他现在在北京的一所医院工作,恰巧暑假时他回徐州探望外公外婆,我便在外公家里进行了此次采访。我的舅舅,为着家人,为着自己的心,不断地学习、进步、攀登,开拓着专业领域的新航道。为了去北京学习工作的机会,毅然放弃了在徐州工人医院做院长的机会。

通过对舅舅的采访,我得到了很多人生的感悟。比照他的人生轨迹,我想我们会更清晰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同时,让我们惊喜的是,虽然已离校多年,舅舅对学校依然怀着炽热的感情,对我表达了很多对学校的感谢和祝福,南医的“烙印”已深深地镌刻在他身上。舅舅跟我说,每当他看到有人“非议”学校时,都会不顾风度的上前跟那人理论,他对学校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不知为什么,我突然在想:五年后,我真正的离开了南医,会是什么感觉,什么心情,悲伤?喜悦?恋恋不舍?迫不及待?可能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喜忧参半吧!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地是,我不会忘记,我的大学生活,我的老师同学,我的母校。不论我在哪里也不论我在干什么,我依旧是南医人。也许两年,也许十年,抑或是更长的时间,我才会回到母校,我希望看到南医的变化,我希望听到令我惊讶的消息,就像现在舅舅的表情一样,为南医的进步而骄傲,也为自己曾经是南医人而自豪。

舅舅对我们这一代充满着期待,他认为年轻人还有很长的资本。也许一开始没有机会,但经过磨炼,就一定会有机会。有人轻易地放弃自己,那是他们的个人问题,不是社会的全部。社会有阴暗面很正常,但不要太极端。可能老一辈的人认为我们娇生惯养,这是一种代沟,我们并不是垮掉的一代,不能用绝对的思想去看待自己。那么如何适应社会呢,舅舅说要主动地融入社会而不是让社会去适应自己。一方面,人要合理地定位。正确地分析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自己有什么特长,本领,自己的身体素质,动手能力等等,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刘翔,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所以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十分关键。另一方面,我们要合适地走位。人不一定要从一而终,要学会改变。

访问校友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校友寻访心得

一、采访前的几天

这份心得,也可以说不是心得,只能说是一些采访前的感慨。虽然曾经也与一些社会工作者打过交道,但我不否认自己对这次访谈的紧张与重视。可能当面对曾经同样站在过山是这片土地并已经取得成绩的师哥师姐们,既有对他们的敬佩与羡慕,可能怀有一丝小小的妒忌。

当然,我必须得承认他们现在的成就来自他们的努力,不论是当年求学时的努力还是在职场上的拼搏,都是他们现在成就的基石。可以说我的嫉妒来的有些莫名奇妙,也许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让还是大一的我就开始心存焦虑,而师哥师姐已在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贡献多多。这些都让我心生感慨:可怜我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呵呵~~这个羡慕让人可笑吧!如果我真出生在那个年代,我还受不了那个苦,每个时代都有他自己的发展背景,这岂能是我能苛求的?真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让我有些无语的是,在学校给的84级名单中只有一人是教育学专业(与我同一专业)的,其它人都是学校教育的。我不禁想到教育学有这么差么?我看我还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看来我还真得让老校友激发我的斗志,和老校友好好交流一下啦!

2012年二月五日

二、采访的前夕

夸张些说,我一想到明天的采访活动,我就有些睡不着觉,既怕达不到学校要求又怕老校友觉得我的能力不够。“参与活动的学生要注意仪表,着装整洁、举止文明、讲究礼貌,向校友展示个人良好素质和学校良好形象。”我不断的问自己我可以做到并做的更好吗?这儿没人给我答案,而妈妈对我说只要相信自己能就能,是不行也行,行也行。老爸就说,我的女儿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应该自信些,事情都是人做的不是么?电话预约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只是让我的心一直忐忑的原因。

路是走出来的,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能成为为他人开拓路径的人。这毕竟是山东师范大学首届“探寻校友足迹,启迪成功人生”活动,既为首届,就是你没人指导,要自己探求摸索。在此之前,队员们几乎没有多少的社会实践经验。对于我们来说,采访校友这种社会实践是如此的陌生,我们也只能更多的是靠我们自己在摸索中前行。

然而,我们可以在这摸索中成长与收获。就活动的意义来说,提前的认识校园之外的社会构筑,对于我们接下来三年半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动力都有着莫大的帮助。也可以借此次机会,为在校大学生做出一份毕业投身社会的前期调查。很多时候在校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前途、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整体的蓝图。有着这一个社会实践,不仅能让毕业的学生知道如今的社会发展是怎样的。也能让在校的学生明白自己在大学期间如何利用好每一寸光阴,更加了解每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更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不仅能让我们自己收益,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师弟师妹与师兄师姐的关系更加紧密,能让校友们了解母校的发展,这样就更好的传承了校友对学校的眷恋。

有了这样的目的目标,我们前进就有了方向。现在在这个采访的前夕,我也只好闭上眼睛好好休息,为明天的采访养足精气神了吧!睡前,默默对自己说:加油↖(^ω^)↗!

2012年二月十四日

三、采访中的心得

总会有一些事情、一些人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撼动我们的灵魂,恩赐于我们不可思议的成长还有很多人,很多曾经激荡着我们心灵的话语不能一一记录。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方面付出的多了,在另一方面必然会失去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当前该做什么。有多少人的仕途是在大学期间呼风唤雨到了社会还能泰然处事

的?撒贝宁也许是让很多法科学生羡慕的一个神话,但是,不管什么时候,撒贝宁只有一个。并且,成功从来都不可以被复制,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并不在于他比别人付出了多少,而在于他的成绩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访谈的时候,我们喜欢说谈一下经验,说一下体会。经验是自己经历的体验,没有亲身经历过怎么会有体验。哪怕很简单的一件事,长辈的经验告诉我们盐是咸的,我们从此知道盐之所以被称为盐,是因为它是咸的,可如果不亲口尝一下,怎么会知道咸是一种怎样的味道?

人生像是一个圆圈,走走停停,曲折去不曾走远。他人的经历中是作为标榜将我们的棱角磨平,于是,我们在原地几平米的地方兜兜转转。圆啊,这是一种标榜是的模仿,模仿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但是学习的前提是要确认所学的是适合自己的。对的就一定是好的吗?我们的路途中遇见的困难并在不断的克服中成长。这才是我们应该从师哥师姐身上学到的。今后的社会是由我们自己来闯荡的,没有人为我们开路,没有人为我们铺路,我们要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卫士,为自己的未来与希望添砖铺瓦。这才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每正如程远臣师哥说的那样:这是我的经验与经历,如果可以给你们启发我会很高兴,如果说错了,你们也可以改正并给我提出来,这给没有绝对的对错。所以我们应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找路去吧!(当然也要借鉴他人正确的意见!)

在采访时与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交流,了解他们成功的人生经历。几乎所有的学长学姐都婉谢“成功”一词,但在我看来,他们确实是成功的,至起码是人生阶段的成功。我也确实能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学长学姐,都给我不一样的感觉。有散发浓郁学者气息热情的纪委副书记程远臣师哥;也有从事栽培祖国花朵幼儿教育的王典美师姐;有在威海一中默默耕耘的政治老师黄进淑师姐;还有在威海一中高三前线工作的李丽学姐。他们既有各自的行业特征,也有各自独特的性格魅力。每个人的话都有它的道理,精辟有亲身的体会。采访中有几句话让我记忆尤深:1.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是啊~~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前提是要有选择的资格。学习就是那必要的前提。口袋里只有十块钱的时候,你凭什么选择是吃牛排还是龙虾,你没得选择,即便是要一碗面还是不带炒肉的。自身的硬实力决定了生活的舒适程度。能够在自己所属的舞台上站住脚,靠的是硬实的两条腿,大学生活并不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它只是序幕。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2.时不我待,事不我待---为未来奋斗!师哥说他之所以成功,是他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人,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他总是很积极的去追求。明白起点有多高,事业就有多大。。。3.工作是为了让生活更好的途径,但不能为了工作丢掉生活。一个好好生活的人,他的时间应该分为三部分:劳动(工作或学习),享乐(多多的课外活动,接触社会),休息。

当然,在整个的交谈之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他们回味大学生活的陶醉。离校数十载,他们依然情系母校,总会找机会回母校看看,寻找当年梧桐树下的脚印。也许,等我们匆匆岁月行过。回首,我们也会抚手母校梧桐。

2012年二月十五至十六日

四、采访后的后期想法

校友是重要的人力智力资源、物力财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校友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做好采访校友工作,已成为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意义深远。有人把校友会的工作比喻为筑桥工人,是它构建了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母校与社会间的桥梁。师哥程远臣说:继续开展探寻校友足迹活动,架起新老校友感情之桥梁,为弘扬母校广大母校做贡献。

为了这个采访活动,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根据通讯录分工,多头同时行动联系列表里校友。虽然一开始由于联系方式、工作等各种原因,有一部分校友联系不上,但是我没有气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联系上校友之后,我就开始做采访的准备工作,上网搜寻资料、准备访谈提纲、通知其它队员等。不过说真的,学校应该定期更新校友资料。有的不是已经退休就是换了工作,还有换电话的!我晕X﹏X我真想叹一句:哎呦我的妈呀~~还有就是,学校也应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多多开办些校友回访活动,扩大学校的号召力。

我们小组的缺点: 在访谈期间,师姐说一直认为有经验的采访者,应该善于把采访的成功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之上。采访准备是指取得采访线索之后,在与采访对象见面之前,对采访的人或事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准备用什

么途径、方式、工具才能与采访对象接触。这种工作,就是采访前的准备。1.也许这是我采访前没有做好的部分。没有对采访对象进行一定的背景调查有些盲目。//一次访谈的成果最核心的来自于访问者现场的表现从而引出受访者最真挚的回答。在对话中,我们必须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其次进行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再次保持适度的沉默。因为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2.善于倾听我们是做到了,但是问题不够精辟,对话有些拘谨,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些只能说是做到了70%。也许还有许多的问题,不过,我相信,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中会越做越好!!

记不清是哪位颇有阅历的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工作,30岁前靠专业,30岁后靠人脉。或许他是对的。 总会有走出象牙塔的那一天的,在这之前,我能做的,只是把每一门功课都修好,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小草永远不可能长成大树,但是雏鹰总会飞向蓝天的。我们都已成年,都到了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年龄,很多事情自己完全可以独立地去决定和处理,无需依赖别人。而且我们也不想一直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我们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掌控着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

在这次社会实践所学到的东西,我必会牢记在心,也以每一位优秀的学长学姐作为榜样,鞭策自己不断向他们靠拢。最后,感谢母校给我们提供了如此珍贵的机会。相信,我们的活动一定会圆满成功的!

PS:之前提到的在学校给的84级名单中只有一人是教育学专业(与我同一专业)的,其它人都是学校教育的。当时我的心真是拔凉拔凉的。其实不然,在之后的采访中才知道,当时84级的学校教育是指幼儿教育和教育学。嘿嘿~~我的心这下终于放宽了!

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

2011级教育学一班

张潇荷

校友寻访心得

今天采访了山师校友,收获颇丰。

这次采访的是高中母校一位年纪比较大的级部主任,也是一位历史老师。刚进他的办公室,老师就很热情,我也就减少了一份紧张。

刚开始的时候有点拘谨,但是老师聊天式的口吻慢慢的减少了生疏,也聊得越来越多。他询问了我的大学生活过得怎么样,而且对这次活动给予了肯定。也因为这次活动勾起了他当年的大学生活的回忆。他说他上学的时候喜欢并且经常做的事情就是爬千佛山,一天可以去两次,早晨和下午,他说山上很好很陶冶人也很养人,并鼓励我们的大学生可以经常去玩儿。他说这几年他也经常去济南去山师,所以对现在的山师本部很熟悉,也很喜欢校本部的氛围和风景,他回忆说当年的山师还被一些人成为花园式庭院式的学校。

老师笑着说我们能在山师校本部学习可算是一种荣幸啊~~学生很自由而且周边也很繁华,学习之余可以多出去走走,开开眼界,增加一些社会经验,对未来也是一种帮助。

在聊天中,老师的一番话也让我领悟不少。当我对老师说现在有点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时,老师无奈的笑了。他说本来把学生们送入大学就是想让学生们可以不像高中初中一样为学习烦恼,可以比较自由的生活,没想到又增

车,有房有车后就愁结婚,婚后愁孩子,有了孩子愁孩子的学习,紧接着愁孩子的车、房子、婚姻……这样活着多累啊。他告诉我们该放松的时候就不要那么紧张,过好每一天就好了,以后就业的途径很多,工作总会有的,只要善于抓住机会。

对于学习,他说,现在的大学的学习任务很轻松,要是想拿奖学金,考研,那就认认真真的学习书本,要是想以后快点就业就有计划的学习,分清轻重,多出去积累经验,没有哪种工作只凭书本就可以胜任,就算当军师还得有实战,我想这对于我们来说应该说是一种启发。

老师还对于教师这个行业给予了一定分析。他说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分清什么是“严”,什么是“死”;什么是“乱”,什么是“活”。千万不能把严格当成一种死命令,不可以把学生的活跃当成是课堂的混乱。可现在的老师有些偏偏把“死”当成“严”,把“活”当成“乱”,让学生一点积极性也没用,老师们教的也累;对于活跃的班级,有些领导还会批评成扰乱学风。这次采访的老师思想很开放,他说我教过的班级不会用一些死板的纪律来约束学生,盯梢值班只会让学生逆反,丧失主动性。他说有经验的教师对于课上课下的老师小动作都会知道,只是有时候不去揭穿,只要不太过分,就不要大动干戈。老师应该体谅学生,毕竟老师也是从学生过来的,这样学生也会尊重老师了。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如果只是苛责体罚,往往会使学生觉得两清了,内心也不愧疚,以后错误还会明

个明智的教师。

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下人们思想的问题,他说改革开放的今天正是新旧思想冲击的时候,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观点,也会否认别处的观点,乡村与城市,南方与北方,中国与外国。对于一些观点,我们取之有用即可,不必追究谁对谁错,也许出去见见世面自己的观点就会开放许多。生活在农村的人很容易被铺天盖地的思想迷惑,思想遇见识分不开,要扩大自己的见识不能随波逐流。有些观点听听就好了,所以人们才会努力的考大学,去大城市,多一份件事就多一份机会。

有句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次访谈对我的影响很大,老师在访谈的最后表示了对我们大学生的希望,也表示了对学校的希望,希望学校立足时代的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一个全国甚至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

教育学院 教育学11级1班 李莹莹

2012 2 16

校友采访心得

2011年,一份秋意雨绵绵,使这个古韵雅致的山师校园笼罩上更惬意的味道。我们第一次来到这里,并即将成为在这里生活四年的“老地户”。所以,彷徨、兴奋、好奇与无尽的期待。

半年的生活就要在喧闹中结束了,学院组织了一次寒假探寻校友足迹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大家都很兴奋的报名参加了。

采访,是为了了解他们的生活事迹,而激励我们的人生目标。听到他们的生活经历与取得成就,我们都深有体味与启迪。虽然采访的过程会很艰难,会遇到许多不解,但还是乐此不疲。以前看过许多关于访谈的节目,我知道我们需要的不是采访本身而是从这个过程所学到的东西。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所得到的感受。

第一:团队,就是最大的后盾

这次采访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记得小时候就听过许多关于团结的故事与谚语,因为没有太多团队的

活动,那时也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明白团结是办理一个事情的圆满完成最重要的因素。但这次,我亲身体会到了这里的精神,也尝到了如人参果般的养分。很得意我们拥有一个好的队长,办事能力的强悍使我们不是一群无头翁,还有队友的亲历合作,使这一切也变得轻松些许。的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都是最重要的。尤其在现在这个日益冷漠的时代,在娇生惯养畸形发展的现代青年,这种精神会越来越具有地位。

第二:没有技巧,努力就对了

老校友与我们之间的谈话进行的很顺利,我们的到来也激起来他们对大学时代的追忆,也充满了对青年时代美好的赞誉。我发现,无论人长到多大年龄,那段年轻时代都是大家最珍贵最让人恋怀的记忆。所以,就在我们还没有走过的时候,就要选择珍惜,选择无悔。记得谈论的过程中,他说,其实,取得成就没有任何技巧,技巧是留给那些主宰人类的天神,而他们却在几千多年以前就牢牢地把自己留在了天宫里。所以,人类只能在有限的能力中选择无倦的努力奋斗。别找不弯的路子,也别问如何快速达到巅峰,努力就好了。的却,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期望以最小的努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可,这样浪费头脑莫不如脚踏实地的奋斗一番。我们年轻,别用年轻所谓的资本去无尽的挥霍。任何时候都只有默默的努力才可。

第三:心胸宽大气自显

大学了,我们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也会面对更多的强手与才人。我们可能会妒才,可能会愤懑,也可能会难过。但我觉得既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都是你应该具有的最大财富。少抱怨,少嫉妒,少低沉。虽不需要把一切都看淡,但也要做到坦荡,把自己搞得过于功利化,最后才会发现伤痕累累的只有自己。大度看人看事,天下自然欢乐永随。虽不奢求绅士风采却也可以花中独秀。

要说的很多,要学习的很多。虽然采访中也碰到许多不理不睬的人,但我们也无权评判什么,这只是社会冷漠的一个缩影。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热情。未来的路很长,事情很多,人也很杂。但不管怎样,只有引着自己的心意好好走好每一段路程,就是莫大的幸事。访谈结束了,但那里的味道却依然停留,留在心灵的感叹也依然不息。或许,存在着一份对母校的祝福,就这样充满期待与幸福继续走下去······。

2011年2月17号

11级教育学一班

访问校友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校友寻访心得

一、采访前的几天

这份心得,也可以说不是心得,只能说是一些采访前的感慨。虽然曾经也与一些社会工作者打过交道,但我不否认自己对这次访谈的紧张与重视。可能当面对曾经同样站在过山是这片土地并已经取得成绩的师哥师姐们,既有对他们的敬佩与羡慕,可能怀有一丝小小的妒忌。

当然,我必须得承认他们现在的成就来自他们的努力,不论是当年求学时的努力还是在职场上的拼搏,都是他们现在成就的基石。可以说我的嫉妒来的有些莫名奇妙,也许现在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让还是大一的我就开始心存焦虑,而师哥师姐已在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贡献多多。这些都让我心生感慨:可怜我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呵呵~~这个羡慕让人可笑吧!如果我真出生在那个年代,我还受不了那个苦,每个时代都有他自己的发展背景,这岂能是我能苛求的?真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让我有些无语的是,在学校给的84级名单中只有一人是教育学专业(与我同一专业)的,其它人都是学校教育的。我不禁想到教育学有这么差么?我看我还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看来我还真得让老校友激发我的斗志,和老校友好好交流一下啦!

2012年二月五日

二、采访的前夕

夸张些说,我一想到明天的采访活动,我就有些睡不着觉,既怕达不到学校要求又怕老校友觉得我的能力不够。“参与活动的学生要注意仪表,着装整洁、举止文明、讲究礼貌,向校友展示个人良好素质和学校良好形象。”我不断的问自己我可以做到并做的更好吗?这儿没人给我答案,而妈妈对我说只要相信自己能就能,是不行也行,行也行。老爸就说,我的女儿是最棒的,你是不是应该自信些,事情都是人做的不是么?电话预约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只是让我的心一直忐忑的原因。

路是走出来的,但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能成为为他人开拓路径的人。这毕竟是山东师范大学首届“探寻校友足迹,启迪成功人生”活动,既为首届,就是你没人指导,要自己探求摸索。在此之前,队员们几乎没有多少的社会实践经验。对于我们来说,采访校友这种社会实践是如此的陌生,我们也只能更多的是靠我们自己在摸索中前行。

然而,我们可以在这摸索中成长与收获。就活动的意义来说,提前的认识校园之外的社会构筑,对于我们接下来三年半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动力都有着莫大的帮助。也可以借此次机会,为在校大学生做出一份毕业投身社会的前期调查。很多时候在校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前途、人生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整体的蓝图。有着这一个社会实践,不仅能让毕业的学生知道如今的社会发展是怎样的。也能让在校的学生明白自己在大学期间如何利用好每一寸光阴,更加了解每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从而更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不仅能让我们自己收益,通过这样的方式,能让师弟师妹与师兄师姐的关系更加紧密,能让校友们了解母校的发展,这样就更好的传承了校友对学校的眷恋。

有了这样的目的目标,我们前进就有了方向。现在在这个采访的前夕,我也只好闭上眼睛好好休息,为明天的采访养足精气神了吧!睡前,默默对自己说:加油↖(^ω^)↗!

2012年二月十四日

三、采访中的心得

总会有一些事情、一些人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撼动我们的灵魂,恩赐于我们不可思议的成长还有很多人,很多曾经激荡着我们心灵的话语不能一一记录。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这方面付出的多了,在另一方面必然会失去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要搞清楚当前该做什么。有多少人的仕途是在大学期间呼风唤雨到了社会还能泰然处事

的?撒贝宁也许是让很多法科学生羡慕的一个神话,但是,不管什么时候,撒贝宁只有一个。并且,成功从来都不可以被复制,优秀的人之所以优秀并不在于他比别人付出了多少,而在于他的成绩一直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访谈的时候,我们喜欢说谈一下经验,说一下体会。经验是自己经历的体验,没有亲身经历过怎么会有体验。哪怕很简单的一件事,长辈的经验告诉我们盐是咸的,我们从此知道盐之所以被称为盐,是因为它是咸的,可如果不亲口尝一下,怎么会知道咸是一种怎样的味道?

人生像是一个圆圈,走走停停,曲折去不曾走远。他人的经历中是作为标榜将我们的棱角磨平,于是,我们在原地几平米的地方兜兜转转。圆啊,这是一种标榜是的模仿,模仿是一种学习的方式,但是学习的前提是要确认所学的是适合自己的。对的就一定是好的吗?我们的路途中遇见的困难并在不断的克服中成长。这才是我们应该从师哥师姐身上学到的。今后的社会是由我们自己来闯荡的,没有人为我们开路,没有人为我们铺路,我们要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卫士,为自己的未来与希望添砖铺瓦。这才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每正如程远臣师哥说的那样:这是我的经验与经历,如果可以给你们启发我会很高兴,如果说错了,你们也可以改正并给我提出来,这给没有绝对的对错。所以我们应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找路去吧!(当然也要借鉴他人正确的意见!)

在采访时与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交流,了解他们成功的人生经历。几乎所有的学长学姐都婉谢“成功”一词,但在我看来,他们确实是成功的,至起码是人生阶段的成功。我也确实能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每一位接受采访的学长学姐,都给我不一样的感觉。有散发浓郁学者气息热情的纪委副书记程远臣师哥;也有从事栽培祖国花朵幼儿教育的王典美师姐;有在威海一中默默耕耘的政治老师黄进淑师姐;还有在威海一中高三前线工作的李丽学姐。他们既有各自的行业特征,也有各自独特的性格魅力。每个人的话都有它的道理,精辟有亲身的体会。采访中有几句话让我记忆尤深:1.不是要我学,而是我要学。是啊~~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前提是要有选择的资格。学习就是那必要的前提。口袋里只有十块钱的时候,你凭什么选择是吃牛排还是龙虾,你没得选择,即便是要一碗面还是不带炒肉的。自身的硬实力决定了生活的舒适程度。能够在自己所属的舞台上站住脚,靠的是硬实的两条腿,大学生活并不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它只是序幕。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天天向上。2.时不我待,事不我待---为未来奋斗!师哥说他之所以成功,是他清楚自己是怎样的人,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所以他总是很积极的去追求。明白起点有多高,事业就有多大。。。3.工作是为了让生活更好的途径,但不能为了工作丢掉生活。一个好好生活的人,他的时间应该分为三部分:劳动(工作或学习),享乐(多多的课外活动,接触社会),休息。

当然,在整个的交谈之中,我们也深切体会到他们回味大学生活的陶醉。离校数十载,他们依然情系母校,总会找机会回母校看看,寻找当年梧桐树下的脚印。也许,等我们匆匆岁月行过。回首,我们也会抚手母校梧桐。

2012年二月十五至十六日

四、采访后的后期想法

校友是重要的人力智力资源、物力财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社会关系资源。校友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依靠力量。做好采访校友工作,已成为推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人才,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意义深远。有人把校友会的工作比喻为筑桥工人,是它构建了母校与校友、校友与校友、母校与社会间的桥梁。师哥程远臣说:继续开展探寻校友足迹活动,架起新老校友感情之桥梁,为弘扬母校广大母校做贡献。

为了这个采访活动,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我们根据通讯录分工,多头同时行动联系列表里校友。虽然一开始由于联系方式、工作等各种原因,有一部分校友联系不上,但是我没有气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联系上校友之后,我就开始做采访的准备工作,上网搜寻资料、准备访谈提纲、通知其它队员等。不过说真的,学校应该定期更新校友资料。有的不是已经退休就是换了工作,还有换电话的!我晕X﹏X我真想叹一句:哎呦我的妈呀~~还有就是,学校也应加强校友之间的联系,多多开办些校友回访活动,扩大学校的号召力。

我们小组的缺点: 在访谈期间,师姐说一直认为有经验的采访者,应该善于把采访的成功建立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之上。采访准备是指取得采访线索之后,在与采访对象见面之前,对采访的人或事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准备用什

么途径、方式、工具才能与采访对象接触。这种工作,就是采访前的准备。1.也许这是我采访前没有做好的部分。没有对采访对象进行一定的背景调查有些盲目。//一次访谈的成果最核心的来自于访问者现场的表现从而引出受访者最真挚的回答。在对话中,我们必须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由浅入深,追问问题,发掘未知的细节。其次进行诱导性的提问,引出生动活泼、论点鲜明的谈话。再次保持适度的沉默。因为沉默也是深度报道采访提问中的一个重要的技巧,因为深度报道的提问多是要点性、针对性、独家类的提问,需要给采访对象留出思考和阐述问题的时间。2.善于倾听我们是做到了,但是问题不够精辟,对话有些拘谨,观察被采访者的环境布置,观察被采访者的外貌,观察被采访者的神态变化,这些只能说是做到了70%。也许还有许多的问题,不过,我相信,我们在以后的道路中会越做越好!!

记不清是哪位颇有阅历的前辈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工作,30岁前靠专业,30岁后靠人脉。或许他是对的。 总会有走出象牙塔的那一天的,在这之前,我能做的,只是把每一门功课都修好,把每一件小事都做好,小草永远不可能长成大树,但是雏鹰总会飞向蓝天的。我们都已成年,都到了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年龄,很多事情自己完全可以独立地去决定和处理,无需依赖别人。而且我们也不想一直生活在别人的世界里,我们就是我们自己,我们掌控着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

在这次社会实践所学到的东西,我必会牢记在心,也以每一位优秀的学长学姐作为榜样,鞭策自己不断向他们靠拢。最后,感谢母校给我们提供了如此珍贵的机会。相信,我们的活动一定会圆满成功的!

PS:之前提到的在学校给的84级名单中只有一人是教育学专业(与我同一专业)的,其它人都是学校教育的。当时我的心真是拔凉拔凉的。其实不然,在之后的采访中才知道,当时84级的学校教育是指幼儿教育和教育学。嘿嘿~~我的心这下终于放宽了!

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

2011级教育学一班

张潇荷

校友寻访心得

今天采访了山师校友,收获颇丰。

这次采访的是高中母校一位年纪比较大的级部主任,也是一位历史老师。刚进他的办公室,老师就很热情,我也就减少了一份紧张。

刚开始的时候有点拘谨,但是老师聊天式的口吻慢慢的减少了生疏,也聊得越来越多。他询问了我的大学生活过得怎么样,而且对这次活动给予了肯定。也因为这次活动勾起了他当年的大学生活的回忆。他说他上学的时候喜欢并且经常做的事情就是爬千佛山,一天可以去两次,早晨和下午,他说山上很好很陶冶人也很养人,并鼓励我们的大学生可以经常去玩儿。他说这几年他也经常去济南去山师,所以对现在的山师本部很熟悉,也很喜欢校本部的氛围和风景,他回忆说当年的山师还被一些人成为花园式庭院式的学校。

老师笑着说我们能在山师校本部学习可算是一种荣幸啊~~学生很自由而且周边也很繁华,学习之余可以多出去走走,开开眼界,增加一些社会经验,对未来也是一种帮助。

在聊天中,老师的一番话也让我领悟不少。当我对老师说现在有点担心以后的就业问题时,老师无奈的笑了。他说本来把学生们送入大学就是想让学生们可以不像高中初中一样为学习烦恼,可以比较自由的生活,没想到又增

车,有房有车后就愁结婚,婚后愁孩子,有了孩子愁孩子的学习,紧接着愁孩子的车、房子、婚姻……这样活着多累啊。他告诉我们该放松的时候就不要那么紧张,过好每一天就好了,以后就业的途径很多,工作总会有的,只要善于抓住机会。

对于学习,他说,现在的大学的学习任务很轻松,要是想拿奖学金,考研,那就认认真真的学习书本,要是想以后快点就业就有计划的学习,分清轻重,多出去积累经验,没有哪种工作只凭书本就可以胜任,就算当军师还得有实战,我想这对于我们来说应该说是一种启发。

老师还对于教师这个行业给予了一定分析。他说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分清什么是“严”,什么是“死”;什么是“乱”,什么是“活”。千万不能把严格当成一种死命令,不可以把学生的活跃当成是课堂的混乱。可现在的老师有些偏偏把“死”当成“严”,把“活”当成“乱”,让学生一点积极性也没用,老师们教的也累;对于活跃的班级,有些领导还会批评成扰乱学风。这次采访的老师思想很开放,他说我教过的班级不会用一些死板的纪律来约束学生,盯梢值班只会让学生逆反,丧失主动性。他说有经验的教师对于课上课下的老师小动作都会知道,只是有时候不去揭穿,只要不太过分,就不要大动干戈。老师应该体谅学生,毕竟老师也是从学生过来的,这样学生也会尊重老师了。对于犯错误的学生,如果只是苛责体罚,往往会使学生觉得两清了,内心也不愧疚,以后错误还会明

个明智的教师。

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下人们思想的问题,他说改革开放的今天正是新旧思想冲击的时候,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观点,也会否认别处的观点,乡村与城市,南方与北方,中国与外国。对于一些观点,我们取之有用即可,不必追究谁对谁错,也许出去见见世面自己的观点就会开放许多。生活在农村的人很容易被铺天盖地的思想迷惑,思想遇见识分不开,要扩大自己的见识不能随波逐流。有些观点听听就好了,所以人们才会努力的考大学,去大城市,多一份件事就多一份机会。

有句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次访谈对我的影响很大,老师在访谈的最后表示了对我们大学生的希望,也表示了对学校的希望,希望学校立足时代的前沿,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一个全国甚至世界上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

教育学院 教育学11级1班 李莹莹

2012 2 16

校友采访心得

2011年,一份秋意雨绵绵,使这个古韵雅致的山师校园笼罩上更惬意的味道。我们第一次来到这里,并即将成为在这里生活四年的“老地户”。所以,彷徨、兴奋、好奇与无尽的期待。

半年的生活就要在喧闹中结束了,学院组织了一次寒假探寻校友足迹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大家都很兴奋的报名参加了。

采访,是为了了解他们的生活事迹,而激励我们的人生目标。听到他们的生活经历与取得成就,我们都深有体味与启迪。虽然采访的过程会很艰难,会遇到许多不解,但还是乐此不疲。以前看过许多关于访谈的节目,我知道我们需要的不是采访本身而是从这个过程所学到的东西。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所得到的感受。

第一:团队,就是最大的后盾

这次采访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记得小时候就听过许多关于团结的故事与谚语,因为没有太多团队的

活动,那时也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明白团结是办理一个事情的圆满完成最重要的因素。但这次,我亲身体会到了这里的精神,也尝到了如人参果般的养分。很得意我们拥有一个好的队长,办事能力的强悍使我们不是一群无头翁,还有队友的亲历合作,使这一切也变得轻松些许。的却,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都是最重要的。尤其在现在这个日益冷漠的时代,在娇生惯养畸形发展的现代青年,这种精神会越来越具有地位。

第二:没有技巧,努力就对了

老校友与我们之间的谈话进行的很顺利,我们的到来也激起来他们对大学时代的追忆,也充满了对青年时代美好的赞誉。我发现,无论人长到多大年龄,那段年轻时代都是大家最珍贵最让人恋怀的记忆。所以,就在我们还没有走过的时候,就要选择珍惜,选择无悔。记得谈论的过程中,他说,其实,取得成就没有任何技巧,技巧是留给那些主宰人类的天神,而他们却在几千多年以前就牢牢地把自己留在了天宫里。所以,人类只能在有限的能力中选择无倦的努力奋斗。别找不弯的路子,也别问如何快速达到巅峰,努力就好了。的却,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期望以最小的努力达到一定的高度。可,这样浪费头脑莫不如脚踏实地的奋斗一番。我们年轻,别用年轻所谓的资本去无尽的挥霍。任何时候都只有默默的努力才可。

第三:心胸宽大气自显

大学了,我们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也会面对更多的强手与才人。我们可能会妒才,可能会愤懑,也可能会难过。但我觉得既然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以什么样的身份出现都是你应该具有的最大财富。少抱怨,少嫉妒,少低沉。虽不需要把一切都看淡,但也要做到坦荡,把自己搞得过于功利化,最后才会发现伤痕累累的只有自己。大度看人看事,天下自然欢乐永随。虽不奢求绅士风采却也可以花中独秀。

要说的很多,要学习的很多。虽然采访中也碰到许多不理不睬的人,但我们也无权评判什么,这只是社会冷漠的一个缩影。并不会影响我们的热情。未来的路很长,事情很多,人也很杂。但不管怎样,只有引着自己的心意好好走好每一段路程,就是莫大的幸事。访谈结束了,但那里的味道却依然停留,留在心灵的感叹也依然不息。或许,存在着一份对母校的祝福,就这样充满期待与幸福继续走下去······。

2011年2月17号

11级教育学一班

访问校友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今年寒假,我有幸参与了学院组织的校友采访活动。在分好小组并参加了访谈培训之后,我们就开始准备采访的材料,收集校友的信息,整理采访提纲„„我们不忽略每一个细节,力求准备得最充分。

几天后,我们与本组的采访对象取得了联系,并初步确定了采访时间。并最终于2月15日,怀揣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踏上了采访的旅程。激动是由于我有机会向已经离开学校进入社会的前辈取经,而忐忑则是出于不知如何与有着年龄和阅历差异的校友们交流。在一番周折之后,我到达了我们与校友赵阳先生约好的饭店。约在饭店而不是赵先生的工作地点是赵先生考虑他的工作地点沈北新区离沈阳市内较远,不太方便我和我的同伴,由此也看出了赵先生的体贴照顾。见到学长之后,他对我们相当热情,那种亲切感将我们之前的不安与忐忑完全融化,这也深刻体会到母校所给予我们的坚固联结。即使学长已经离开了母校,可他和我们都在同样的校园里度过最珍贵的青春,彼此之间有着更多的亲切和温暖。

从与学长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了另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去向——选调生。不同于公务员,选调生是通过大学四年的积累而争取的,不仅仅靠考试通过就行。学长在选调成功之后被分配到沈北新区土地办公室,为农民服务,颇有‘大学生村官’的风范。学长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踏踏实实,“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只有平时勤勤恳恳的工作来积累更多的经验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而如果选择从政就一定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政治素养,不然你就不会有更好的发展。同样的,在企业工作也一定要多跟前辈学习不懂的就要多请教,有工作不能逃避要主动争取,要相信任何一个交给你做的工作都会从中得到锻炼。

其次我认识到了一些基础技能的重要性,比如英语、基础的office办公软件等等。还有我们所学的基础专业课,像是管理学和经济学,原来这些都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希望以后自己在工作中不要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慨吧。同时我们还要多在大学期间积累社会经验或者多争取一些锻炼机会,比如社团和学生会,也许在以后找工作的过程中都能不知觉中体现出优势。

说起来自己算是个很不服输的女生,有过许多个创业梦想,总是觉得男生可以做到的事情女生也可以。但在经过这次采访之后我认识到了创业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要有充足的准备才能取得成功,这其中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我想我真的不一定能承受的了这其中的艰辛或者挑战吧。还是踏踏实实的务实工作比较实际,也许创业真的只是一些少数人才能承受的大任务。

在这次寻访校友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有很多的感触。我学会了如何和陌生人拉近距离,学会了如何鼓励自己更好的完成计划,我一定要将这次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以后的学习工作中去。而且我对于自己所学的管理专业以及个人发展的前景也有了一些明确的认识,有了学长的指点,对于以后的路,相信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方向。对于我而言,学长取得的骄人的成绩是我的榜样,也是我今后奋斗的方向,我想我今后会更加努力学习,认真实践,积极做好准备,端正态度努力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具备相当素质能力的人,一个具有黄牛精神勤勤恳恳的人,一个热爱本职工作和学习的人!

同时,这次与学长的交谈中,我也越发感受到校友间诚挚的情谊,即使素昧平生,只因我们是带着母校的关怀而来,身上同样有着朴实无华、坚韧顽强、勤勤恳恳的精神,学长便对我们坦诚相待、关怀备至。

访问校友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这次赶上了学校的80周年校庆,因时推出的寻访老校友的活动正好给我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实践机会。我就是在上述心态的影响下接受并开始这次的寻访任务的。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且不说我作为南医的学子理应为母校做出一些贡献,就我们个人而言,也确实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我的舅舅韩伟就是一位毕业于南京医学院的前辈,他现在在北京的一所医院工作,恰巧暑假时他回徐州探望外公外婆,我便在外公家里进行了此次采访。我的舅舅,为着家人,为着自己的心,不断地学习、进步、攀登,开拓着专业领域的新航道。为了去北京学习工作的机会,毅然放弃了在徐州工人医院做院长的机会。

通过对舅舅的采访,我得到了很多人生的感悟。比照他的人生轨迹,我想我们会更清晰地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同时,让我们惊喜的是,虽然已离校多年,舅舅对学校依然怀着炽热的感情,对我表达了很多对学校的感谢和祝福,南医的“烙印”已深深地镌刻在他身上。舅舅跟我说,每当他看到有人“非议”学校时,都会不顾风度的上前跟那人理论,他对学校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

不知为什么,我突然在想:五年后,我真正的离开了南医,会是什么感觉,什么心情,悲伤?喜悦?恋恋不舍?迫不及待?可能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喜忧参半吧!但有一点我敢肯定地是,我不会忘记,我的大学生活,我的老师同学,我的母校。不论我在哪里也不论我在干什么,我依旧是南医人。也许两年,也许十年,抑或是更长的时间,我才会回到母校,我希望看到南医的变化,我希望听到令我惊讶的消息,就像现在舅舅的表情一样,为南医的进步而骄傲,也为自己曾经是南医人而自豪。

舅舅对我们这一代充满着期待,他认为年轻人还有很长的资本。也许一开始没有机会,但经过磨炼,就一定会有机会。有人轻易地放弃自己,那是他们的个人问题,不是社会的全部。社会有阴暗面很正常,但不要太极端。可能老一辈的人认为我们娇生惯养,这是一种代沟,我们并不是垮掉的一代,不能用绝对的思想去看待自己。那么如何适应社会呢,舅舅说要主动地融入社会而不是让社会去适应自己。一方面,人要合理地定位。正确地分析自己与社会的关系。自己有什么特长,本领,自己的身体素质,动手能力等等,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刘翔,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自己。所以把自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十分关键。另一方面,我们要合适地走位。人不一定要从一而终,要学会改变。

访问校友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几天后,我们怀揣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踏上了采访的旅程。激动是由于我们有机会向那些已经离开学校进入社会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前辈取经,而忐忑则是出于不知如何与年龄和阅历差异较大的校友们交流。在一番周折之后,我们到达了我院校友王子鹤的工作地点,沈阳市沈河区区委。让人意外的是,学长对我们相当得热情与亲切,将我们之前的不安与忐忑完全融化,这也深刻体会到母校所给予我们的坚固联结。即使学长们已经离开了母校,可他们和我们都在同样的校园里度过最珍贵的青春,彼此之间有着更多的亲切和温暖。

从与学长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了另一个大学毕业生的去向——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就是指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应届或往届大学毕业生。我们还了解到,2010年4月29日,中央组织部下发通知,从5年内选聘10万大学生村官增长到5年内选聘20万大学生村官。这一政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的就业压力。并且,如果能够当上大学生村官也能为我们以后成为公务员做铺垫,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正因为如此,想要成为大学生村官的同学越来越多,增加了竞争力的同时,也使部分同学忘记了当村官的目的,那就是要努力建设农村。学长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不能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如果想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那就要懂得它存在的意义,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政治素养,不然你就不会有更好的发展。

在这次寻访校友活动中,我收获了很多,同时也有很多的感触。我学会了如何和陌生人拉近距离,学会了如何鼓励自己更好的完成计划,我一定要将这次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同时,这次与学长的交谈中,我也越发感受到校友间诚挚的情谊,即使素昧平生,只因我们是带着母校的关怀而来,身上同样有着朴实无华、坚韧顽强、无私奉献的“太阳石”的精神,学长便对我们坦诚相待、关怀备至。

在此真诚地祝愿学哥学姐们顺利建成!!

上一篇:爱情心理学读后感范文下一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