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向设计城市空间设计论文范文

2024-03-17

导向设计城市空间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我国高校改革的不断加深,及我国各大高校在近些年的不断扩招,我国每年有上千万的大学生流向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深入探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问题,以市场为导向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是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双证书教育;校企结合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对人文环境也有了新的定义。目前社会上已经提倡绿色生活、环保生活。在这种大环境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要,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以市场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进行探析,找到更适合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人才来面向市场之路。

一、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1.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

学校要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自身特点以及社会用人的具体需求,从而设计教学路线和教学提纲,从而使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能够一出校门就能较好地切合社会的实际需要。在具体的教学思路上,教师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将实践教学大幅度地应用在教学环境中,使教学内容能更加清晰化、明確化。

2.同职业需求相结合,明确培养方向

在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中,必须要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要做到紧紧抓住市场需求,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让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自身所学的知识都和今后的工作息息相关。同时,专业设置在力主贴合市场的主体思路中,也要加以对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知识的培养,这样当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后,也能在实践中加以创新,从而推动行业的进步。

3.坚持校企结合的路线

坚持校企结合路线,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学习,从而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最终得以完美地运用。这就必须坚持产学结合的专业建设方向。学校和环境艺术相关的企业进行大力深度合作,可以将企业有经验的经理、工程师以及资深员工请到学校,请他们用市场上用到的理论和知识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学习。同时,学校在学生实践课程中,将学生派送到相关企业去实地学习,一边实践,一边消化理论知识。通过这种校企结合的办学方式,进而为人才市场源源不断地输送大量优秀的人才。

4.实施双证书教育

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除了必须获得毕业证书外,还必须获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才能真正地适应市场的需要。因此,学校也要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纳入整个教学体系中,在学生毕业的同时,除了毕业证书,也要获得级别不同的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二、课程体系改革

1.项目教学课程体系改革

学校要根据市场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将市场中优秀企业案例引入教学体系中,并根据企业所运用到的知识进行相应的培训。同时,学校也要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授课。例如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现场参观等。同时也要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发挥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同时,学校也要根据专业培养的要求,构建相应的素质平台、专业教学平台、技能培训平台。每个平台都是由不同的教学项目构成的,以开展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2.课程特色创新

学校要针对市场人才的实际需要来制订相关的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要广泛征求市场企业的意见,使得教学内容最大化地贴近市场实际需求,培养企业需要的相关人才。

同时,也要加强专业教材建设,编写更符合市场需要的教材,同企业联合制订和编写适合的专用教材和实训教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市场相关案例辅助教学,让学生随时了解到市场所要用到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际用途,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

最后,很多院校已经被证明切实可行的“工作室制”也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方式之一。所谓的“工作室”实际上就是实习公司,这些实习公司通常和学校进行深度合作,与学生签署培训实践合同,教师通过工作室来承接市场中各类设计项目。通过这种大量真实的设计项目来加强学生对于工作的体验感。通过这种教学工作室,学生不仅可以真实参与到实际的设计项目中,同时也能够在参与到工作室的工作中,了解到社会真实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状态,方便学生以更加理性的认识去面对就业市场。因此可以说,“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具有非常好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社会实践教学模式的新的发展思路和方向。

当前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就业问题比较严峻,为了能够确保学生顺利进入社会,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学校就必须在教学中同市场紧密结合,培养社会亟需的应用型人才,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探索出一条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许平.艺术设计教育盲目扩张之忧[N].中国文化报,2011-08.

编辑 段丽君

导向设计城市空间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城市空间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美好形象,它的设计工作值得我们研究,因此本文以城市公共空间中街道空间设计为题,在内容、形式和设计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还结合案例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中街道空间设计的方法,希望能对设计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街道空间;设计

一、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一)确定总体环境设计目标

这一环节是对整个体系中各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对于城市整体环境的设计要求,该要求的确定是一个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结果,保证是建立在对城市整个形象的感受的基础上,对城市公共空间需要具备的功能的确定上,以及对城市日常活动的关注和参与上,才能够保障整个体系是以发挥的功能为前提,当然也需要考虑感官上对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感受,以此来确定设计目标。

(二)确定主要结构

城市公共空间所具有的结构就是指城市公共空间中所有组成成分之间的顺序和组成关系。城市公共空间所具有的结构就是城市公共空间以及公共空间周围的环境布局。普遍是以空间结构呈现的形态来命名结构的形态:关于点结构形态,就是指城市的中心环境,包括广场、公园、草坪等。这些景物环境在布局中起着中心、标志性的作用,它们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关于线结构形态,就是指城市的重要环境,包括步行街道、绿色走道、专用通道等。这些景物环境在布局中起着连接、包含、延续所有点结构形态的作用;关于面结构形态,它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公共空间环境,在公共空间中,面结构形态包含着一部分的景物环境,它完全摆脱了区域的束缚,可以很好的与其他空间景物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有着凸显中心点的作用。

(三)确定主要阶梯系统组成及利用对策

这里指的是城市公共空间结构中的部分景物,因为其自身具备着系统性,所以故在此提出采取一些的由草坪、广场、公园等形成的系统组成和使用的应对策略。这里的草坪属于绿地系统,这个系统有三个等级,分别是城市级、地区级、小区级,在这些等级划分的基础上,对于每一个等级的选址、服务区间、配套设施、建设、完善等制定相应的规则和对策。

二、街道空间设计

城市的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間的最主要的一部分,城市公共使用程度最高的空间。一般情况下,城市街道上不仅来来往往的行人,还有来来往往的车辆,街道和公路是不一样的,它与公路相比更让人产生情感,它有着独特的层次和文化内涵。街道是人们进行日常活动的表层,人们不时从其上面走过,又或者停下来进行社交和休息等活动,这样也决定了各种公共设施在这里的修建,也最终使得街道得到了延续和拓展。

城市中的街道除了供人们行走和车辆通行以外,还对城市空间表现艺术感有着主导性作用。人们停下来欣赏城市空间时,主要是通过欣赏街道来对城市空间进行评价的。因此城市的街道设计是所有空间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凸显了这个城市的精神面貌,显示了这个城市的风俗特点,也生动说明了这个城市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可以这样说,街道是城市空间设计中最有特色,最美丽的空间景物。那么使用何种方法才能把将街道建设的非常美观、吸引人,使用何种方法才能使街道显示出整体性、延续性的特点,这些都是设计者需要达到的目标。

(一)整体设计

街道空间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它是存在于所有城市空间环境中的,它是城市空间中主要的组成成分。所以对于街道空间的设计,不能单单以廓式的构图为主,还必须注意到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与周围的空间要相互呼应,并结合所在地段具有的特点建设与其比较和谐的街道空间,这样才能把街道与其他城市空间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举例说明,有些街道就是那些建设在不平整地段的街道,它们不一定也使用平行街道的建设方法,若街面是蜿蜒曲折的或是凹凸不平的,最好是根据现有的地形,这样可以使街道更具有活力,人们走在街道上还会给人一种生动活泼的感觉。

(二)节奏设计

一个设计比较好的街道,总是能给前来城市旅游的人们一种奇妙的感觉,因为街道的设计图有着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这些特点使得整个街道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人们走在延绵不断的街道上时,可以生动的感受到不断的进入视野的景物切换,所以就产生了音乐具有的节奏感,还能感受到街道的生动和丰富。若是存在很多同等的建筑,将其连续建设起来,连续排列开来形成一条延绵不断的长龙,或者以立面造型为主,会显得非常单调,还会给人一种延绵不绝、永无止境的感受。这是若是在中间留一点空隙,让开敞的空间和封闭空间结合显现,会受到意想不到的空间艺术效果。

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的街道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混乱的,每一座建筑物都表现出独立性。但是,人们渐渐地可以从由“坡”协调的倾斜屋面,相似的立面划分(不论是垂直划分或水平划分)等设计中感受到严谨的韵律和统一、和谐的空间效果。

所以,良好的街道空间构图应协调和谐、主次分明,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形成优美的韵律感,达到良好的空间效果。

(三)对景设计

此外,在处理街道空间时,街道对景设计也是一个常用的方法。在街道正面方向的一定位置建设一些景物,可以让人们对场所空间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若是能够很好的利用对景,把其定位在比较明显的位置,让其成为街道空间设计中的一个可控因素,这样对街道空间就有了控制作用,它会一段距离内出现一次,不时地进入你的视野,成为吸引人们视野的主要空间环境。

因此,在城市空间设计时,如果有能够吸引人们视野的对景地段,就要好好利用,建设更多让人赞叹不绝的街道空间。

结语: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进行日常活动的重要空间。创造出一个美观的、艺术的城市空间是反映一个城市文化、经济和科技的需要,也是人们生活和社交的需要。本文以城市公共空间中街道空间设计为题,在内容、形式和设计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还结合案例提出了城市公共空间中街道空间设计的方法,希望能对设计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张馨予,王文卿,陶幸蔚,陆家豪.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集镇街道空间更新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3,(06).

[2]卢涛,高军军,黄颖,黄洁.回归场所的街道空间设计探索——以无锡市街道空间设计导则研究为例[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5.

导向设计城市空间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设计理念不断进步,在城市更新设计中公园城市已经逐渐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城市更新设计人员应准确把握城市更新历史沿革,深入理解公园城市建设涵义以及特征,将公园城市建设作为城市更新设计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念,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合理运用设计手段,优化城市布局结构,营造公园城市景观,为广大居民提供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和生活条件,从而推动我国现代化公园城市建设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公园城市;城市建设;城市更新;设计策略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08.020

引言: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方针的提出,在新时期的城市更新设计中应积极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充分考虑城市更新中生态价值以及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从而在城市设计中全面体现公园城市建设等新发展理念。所谓公园城市也就是通过有机结合城市空间以及公园形态的城市高级发展形态,设计人员应准确把握公园城市建设要求,科学运用城市更新设计方法和设计要素,不断优化设计方案,通过个性化、精细化的设计实现现代城市中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并为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

1、概述我国的城市更新

城市的更新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城市更新也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1]。城市更新的第一阶段是在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城市对旧区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重建。而在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复苏,对城市旧区开展了第二次重建工作。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我国的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在城市更新中将改善城市环境作为了这一阶段的重点。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城市经济逐步向工业化方向发展,开发重大项目成为了这一时期城市更新中的主要内容。在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为适应全球化发展要求,促进城市经济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开展了再生更新工作。而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提出了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针,公园城市逐渐成为了新时期城市更新设计的指导思想,打造宜居型城市是现代城市更新设计的重要目标。

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设计人员应根据标的城市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设计策略,以实现城市更新目标。例如对于标的城市内存在状况较差的市政设施或者其他建筑应采取拆除重建策略,而对于仍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但整体环境欠佳的标的城市区域则可以采取整治策略,更新折损老化部分,从而达到改善城市环境的目的。在更新设计标的城市中存在浓厚历史人文气息的区域时,则应采取保护性再利用的设计,对历史建筑以及设施外观和基本使用功能加以保护,并在此前提下做适应性的调整,使其能够与城市环境以及城市发展规划协调统一。

2、概述公园城市建设

2.1建设公园城市基本涵义分析

所谓公园城市建设主要是指一种创新性的城市新发展理念,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将通过具有生态功能的多元化宜居家园的打造,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环境,并满足城市居民的各项需要[2]。在建设公园城市过程中,应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指导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修复以及保护,从而提高城市环境品质,加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市社会经济的绿色可持续性发展,为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切实改善城市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在公园城市建设中应坚持对城市、城市居民以及城市公园等要素的统筹兼顾,通过三位一体方式实现各要素的和谐发展。同时,在建设公园城市时还应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积极引导社会公众参与其中,并加强不同行业领域以及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综合分析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以及城市生产生活的要求,有机结合城市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景观营造以及生态保护,使现代城市形成整体性的生态园林系统,实现打造宜居型城市的发展目标。

2.2建设公园城市基本原则

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应根据公园形态特征对城市空间进行合理设计,是绿色成为城市场景底色,并应在城市绿色共享空间设计中提高其美观性,通过融合城园特征打造具有活力和特色的新型城市形态。同时,在公園城市建设中应坚持全民共享原则,实现公园城市的普惠性,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共享性的绿色公共资源和城市基础服务。此外,在公园城市的建设中还应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原则,既要满足城市居民的多元化需求,也要保护好城市生态环境,做到二者的协调统一。

3、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运用公园城市理念的重要性分析

3.1能够充分展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提出的,而城市更新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论能够更好的展现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3.2能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公园城市建设所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在城市的更新设计中应积极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对城市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从而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能够满足其多元化需求的城市环境条件。

3.3能够充分体现城市文化特色

公园城市建设理论要求在城市更新设计中不仅要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而且也要充分彰显城市文化特征,传承城市历史文化。同时,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进行城市更新设计还能够使时代文化与城市场景营造形成有机的整体,使城市场景设计更加富有时代气息。

4、城市更新设计中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的运用策略分析

4.1在城市更新设计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园有机融合

4.1.1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设计更新城市公园体系

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更新完善城市公园体系。在现代城市的基础设施中公园体系是重要组成要素,通过对公园体系的更新设计能够突破城市传统结构布局以及城市道路框架的束缚,更新城市形态,增加城市绿色空间[3]。公园体系的更新设计应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优化公园结构布局和城市公园功能,体现城市个性以及其地域性风貌特色。在城市公园体系的设计中应明确公园类型和定位,且各类型城市公园应分布均匀、配置合理且具有层次感。同时,设计人员在更新设计时应进一步丰富城市公园体系功能,使其能够满足城市居民休憩、娱乐、健身、交流等多方面需求。此外,城市公园体系还应与城市道路体系有机衔接,让城市居民能够通过城市道路便捷的进入公园,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

4.1.2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设计更新城市空间结构

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设计人员应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更新完善城市公空间结构。设计人员应坚持社会公众平等享受绿色福利这一城市布局设计原则,优化城市布局,使居民能够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均近距离接触绿色植物,将居民居住区以及工作区与城市公园之间的距离控制在500以内,且城市居民可以在300m范围内见到绿色,从而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绿色空间,且绿色空间应为共享性空间环境[4]。同时,灵活运用设计手段和设计要素,实现增加绿色空間面积、提高绿色空间质量的目标。设计人员科学规划城市空间,以城市既有园林绿化设施为基础,在纵向以及横向方向上全面增加绿色共享空间面积。其中横向上绿色共享空间增量主要依赖于增绿、复绿以及补绿等设计策略的运用,对城市空间环境采取科学生态修复措施。而在纵向上绿色共享空间的增量则应对城市桥体以及屋顶进行立体绿化,拓展城市绿色空间面积。此外,设计人员还要以公园城市建设理念为基础,积极探索新型城市公园更新模式,通过更加精细、专业的设计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

4.1.3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设计更新城市道路体系

城市道路体系是现代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公园城市宜居环境的基础载体设施。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进行绿色交通系统的构建,通过对城市道路系统的优化更新既能为城市居民的出行提供便利,也能够与环境有机融合。随着我国社会公众对生态环保理念接受程度的不断加深,绿色出行已经逐渐成为了城市居民的重要方式。公交、轨道交通以及共享单车等共同构成了城市交通的新型形态。同时城市居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生活品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道路需要在满足机动车、公共交通通行基础上引导城市居民引入公园、营造道路景观以及为城市居民的慢行生活提供空间等多元化功能。因此在城市道路系统的更新设计中,设计人员应充分考虑低碳出行要求以及道路景观营造需要,并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优化城市道路网络结构,确保城市道路密度以及层次设置科学合理,能够有效覆盖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以及休闲区域。

(1)在城市道路更新设计中,设计人员科学定位不同的道路,并根据慢行优先原则提高道路设计的安全性。在城市道路横断面更新设计中,应将城市道路空间从传统的车行为主设计策略转变为优先考虑慢行空间以及公共空间要求,通过采取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以及非机动车与行人分离等方式提高骑行空间的安全性和便捷性,且步行空间要有充足的空间面积,也要合理设置过街设施等,保证车辆与行人的通行安全畅通[5]。(2)统筹设计道路断面、绿化带以及建筑退距等要素,并在建筑退距内布设步行空间。此外,由于城市更新过程中道路和两侧建筑之间往往存在建设时序不同的问题,因此还必须充分考虑道路两侧建筑与道路网络之间的建筑时序因素,结合远期以及近期合理预留边界,减少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3)结合机动车车道配置情况设置道路红线范围、绿化带宽度,科学规划包括非机动车道在内的道路空间,绿化带一般设置在建筑退距范围内,在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采取屋里分隔措施,而在人行道则设置无障碍设施以及盲道等。运用一体化设计方式通过绿化带、行道树、垃圾桶和导视标识等城市家具以及人行道铺筑等设计要素的灵活运用完成城市道路体系的景观设计,从而丰富城市道路功能,美化道路景观效果。(4)在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设计人员在城市道路系统的更新设计中应确保空间界面布局合理,道路设施完善,慢行空间充足,道路景观舒适美观且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和城市文化特性,能够满足城市居民出行、休闲、健身等需要,使城市景观更加富有层次感和开放感。

在城市道路系统的更新设计中,加强城市绿道绿廊等网络结构的构建,既可以利用绿道作为城市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分隔,也可以通过城市绿道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流通,并引导城市居民进入绿色共享空间。在城市绿道绿廊网络中,林荫路是重要的单元基础,对于线性空间的美化具有关键性作用,也是城市绿色空间网络形成的重要补充。设计人员以公园城市建设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自然生态要素的保护和合理开发进行城市绿色廊道体系的优化设计,并利用绿廊绿道有机串联城市不同功能区域,将绿色廊道与现代城市的安全防护设施、景观观赏以及休闲娱乐等有机结合,使城市功能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收益最大化目的。

4.1.4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设计更新城市基础设施

增强城市安全韧性是现代城市更新设计中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在实现这一设计目标过程中,设计人员也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论,合理应用安全要素,使现代城市具有更加完善的灾害抵御功能。首先,在城市体系更新设计中,保证城市安全角度,通过各种设计要素的综合应用提高城市的避险防灾能力。设计人员可以采取利用绿色共享空间作为城市安全隔离或者应急避险场所的方式,这样不仅能够加大城市安全韧性,而且可以丰富绿色共享功能,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避免空间资源浪费。同时,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海绵城市等新发展理念对城市进行更新设计,通过改用透水铺装材料更新城市地面铺装,使层数具有更好的雨水涵养能力。此外,在城市更新设计中应加强新型节能材料以及绿色能源的应用,更好的改善城市环境,保证城市居民身心安全健康。

4.2在城市更新设计中结合人文要素提高城园文化品位

4.2.1在公园城市建设更新设计中加强城市历史文化要素的运用

基于公园城市建设理念的城市更新设计既要全面提升现代城市景观效果,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要在城市建筑以及景观中有机融入文化元素。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众不断增加对历史性、人文性内容的需求,因此要在满足社会公众对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为广大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丰富的精神文明内容。设计人员应对标的城市的人文特色以及历史传承进行深入挖掘,并将人文要素融入到城市绿色空间中。在对城市进行更新设计时,确保文化元素在城市中的发展空间较为充分,特别是在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珍贵历史文化元素时,采取直接运用方式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与城市生态环境有机融合。注意对城市文化特色元素加以提炼,既要加强对历史人文要素的传承和保护,也要积极进行创新性的运用,这样才能在改善城市环境的基础上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为城市居民提供自然、美观、舒适并具有浓厚历史人文气息的环境。

4.2.2在公园城市建设更新设计中加强现代文化元素的融合

在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更新设计也要有机结合现代文化元素,城市设计要为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不同的城市由于所在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不同以及社会生活方式上的不同,在城市现代文化特征上也存在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因此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设计人员准确把握标的城市的现代文化符号,将现代文化要素融入到城市场景营造中,通过充分发挥文化创意更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场景布局,在城市历史文化元素、现代文化元素以及城市自然生态之间取得平衡,全面提高城市更新设计的质量和水平。

结语:

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设计人员积极运用公园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各种设计策略的灵活运用使公园与城市环境形成有机整体,优化城市布局结构和城市道路体系,延展城市绿色空间,实现公园元素与城市各项基础设施的相互融合,打造宜居性城市。同时,在城市更新设计中还应充分挖掘城市的地域性人文特色,将历史传承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体现城市建设发展的新理念,推动我国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建刚.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城市道路设计策略研究[J].市政技术,2021,39(10):20-23.

[2]刘琳娜.公园城市建设背景下的城市更新设计策略[J].山西建筑,2021,47(17):25-27.

[3]张敬. 新城区建设背景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21.

[4]吴珊,黄睿,孟君贵.公园城市背景下城市滨水绿地建设研究——以孝感市老澴河景观设计为例[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1(01):50-53.

[5]钱诗宁.城市更新背景下深圳市人才公园以人才为元素的设计研究[J].艺术品鉴,2020(15):133-134.

导向设计城市空间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了解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重要区别,掌握两者之间存在的内涵和关系将建筑设计同城市设计和谐的融为一体。城市是由不同种类风格的建筑共同组成的因此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在进行前需要我们根据建筑设计任务,建筑设计结构,以及建筑设计的设备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而城市设计则要关心的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问题,因此只有将建筑设计更加环保完善的设计完成后在用于城市设计,能够更好的把控城市设计中出现的种种情况,是城市设计工a作沿着设计目标前进。建筑设计同城市设计两者之间既存在联系又有一定的区别,因此为了更好的将城市设计同建筑设计融为和谐的一体因此必须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城市规划建设;环保绿色建筑

1.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含义

1.1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的含义一般解释为建筑物构筑物与室内外环境之间存在的联系。包括了建筑、结构、设备等方面的综合性设计工作。建筑设计工作强调建筑设计根据实际的问题需要通过一些列的调查工作将建筑设计过程中所接触的相关因素进行一定的了解,包括了建筑设计投资情况、建筑设计中所涉及的相应材料,以及设备建筑艺术,相应的实施法规等等。建筑设计在综合考虑相应的因素后需要我们对建筑设计方案计划以图纸的方式展现出来,其中包括建筑设计单体图纸和相应的设计文件。建筑设计要求我们在施工前要对施工过程的每个阶段进行一定的分析将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进行一定的假设,然后再在假设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于建筑设计阶段出现的问题我们要根据图纸中展示出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法是施工运行的各个阶段保持一定的技术联系,使设计方案的每一步都按照设计目标进行,一旦出现问题后在全面考虑设计工作的基础上对设计工作进行改变,进而以满足设计要求。我国的建筑设计发展速度较慢在进入了20世纪80年代后建筑设计领域开始出现较大的变化,同时改革开放的思想思潮也使得建筑设计领域要创新要适应新的城市设计发展需要。技术和经济水平的发展要求建筑设计要美观环保,充分的体现出建筑设计的适应性追求建筑设计的艺术性。城市扩大化,城市规划的科学化合理化要求建筑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创新思想,进一步展现现代建筑的艺术性。推动建筑设计沿着正确的健康的和谐的方向发展,为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1.2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包括城市设计中存在的两方面的因素主要是城市的形体以及城市环境的设计。城市设计的概念有很多种解释,其中城市设计是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进行整体的思考和安排,将这一思想贯穿于城市设计工作全过程,这成为当前城市设计的重要定义。也有学者提出城市设计就是人类对生存空间环境所作出的整体结构的构思和安排,它是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也有学者认为城市设计包含了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了街道、交通、以及一些相应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它是人类劳动,栖息,以及各种活动汇集在一起的活动系统共同组成。城市设计的目的是在有限的条件范围内通过创新的设计方法和思想将城市设计成为舒适、安全、方便、愉悦能够保证两后的城市空间环境的设计方案。城市设计要考虑合理处理空间问题,是城市在设计和建设发展中能够协调健康的发展。城市的空间设计包括了城市设计的总体空间,城市中心空间,城市广场空间,以及城市街道主干道的空间,城市花园空间,居住空间。城市设计中要科学的把控城市旧的空间环境在此基础上对进行更新和创新。其中在进行城市空间把控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为市民建设一个和谐舒适的生活空间,使人们在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中感到舒适和健康。其次对于城市建设要考虑城市建设的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使得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更加人性化,建设一种有机的协调的生活秩序。第三城市设计工作要在一项综合性的规范性的科学性于一体的规划方案中进行保证城市设计工作统筹兼顾,科学合理。最后城市的设计工作还要做到型与美的统一,在设计的风格中将现代的审美观念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得城市设计工作能够更加具有活力具有魅力,城市建设有机协调。

2.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2.1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計有着十分密切和不可分割的关系。两者之间既有共通性,也有各自的独立性。谈到两者关系之前,首先又不能不提到城市规划,因为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依据,是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的前提。进行城镇经济建设的规划设计,使城镇建设发展经济,合理创造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物质和社会环境。”而城市设计正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和落实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

2.2城市设计对城市是从整体形象把握,内容和范围广泛。对于城市的设计,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城市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布局等。城市空间体系中的任何纽小局部,设计师都不能放过。而建筑设计则往往只关心在特定空间的某一建筑或一些建筑群体,缺乏对城市空间总体把握。因此在城市的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城市的建筑同城市的整体布局进行联系,达到局部同整体的统一,将建筑融合到城市的规划中,同时还应该图书建筑的特点。

结语: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规划工作越来越追求建筑设计要同自然环境和谐,城市设计要在建筑设计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达到城市环境同自然环境空间环境的和谐统一。建筑是构成城市建设的主体,建筑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工作同城市设计工作是统一的相互融合的。因此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的处理建筑设计同城市设计之间存在的重要关系,使城市建设工作能够在有限的情况下实现建筑同城市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辞海编委会.辞海[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2]《绿色建筑》教材编写组.绿色建筑[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导向设计城市空间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市;道路;设计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周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道路作为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的一部分,过去“以车为本”的城市道路设计已远远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因此城市道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把人、车、周围环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创一种和谐的交通环境。基于我国城市道路的发展现状来看,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道路人性化建设标准是跃进的,不符合实际要求的;因此本文根据当前各种道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通过实际调查,剖析当前道路设计中存在的条件限制和问题,简单阐述了城市道路人性化设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满足不同使用群体的需求冲突、体现公平原则、注重细节建设、保护弱势群体、保证功能合理化发挥。 当今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城市道路的要求除了便利性外,更追求整个道路设计的美观性。传统的道路设计已经满足不了当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在道路建设过程中,如何设计出一条既符合人们的生活要求,又推动城市美观性的道路成为人们热议的重点。因此,对于城市道路建设,理想的道路设计成为工程师考虑的重点。本文简要分析了当今城市道路设计的体会。

1.城市道路设计的特征

1.1复杂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市面积的不断扩张,城市道路的数量和交错性也在不断衍生。而城市道路的设计工作所涉及到的专业类别多,包括:交通、道路、排水、照明、管线、测量估探、桥隧、绿化以及信号等, 同时各专业之间又具有相互联系的关系[1]。在道路设计过程中,不同的设计步骤所要求的重点不同,如:交通专业重点要突出道路交通的信号控制以及表达标志线等,而道路专业则主要侧重对路线的表达。

1.2 系统性

城市道路项目建设过程中可涉及到施工单位、规划、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业主单位等多个部门,从项目成立至道路建设的竣工需要设计到上述各个部门的相互协作[2]。例如,在城市道路设计的规划初期,需要城市规划、设计单位、建立单位、业主以及施工单位共同参与,而从施工开始到竣工,又要从设计、监理、施工等相关部门相互协调。因此,城市道路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系统性,需要多个部门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促进城市道路设计的顺利进行。

1.3设计主观性

城市道路建设从项目成立到正式投入施工的过程中,道路的设计工作占主导地位,各个部门的工作都要配合城市道路的设计方案展开,同时提出相应的意见,而最终确定设计方案的是设计人员。因此,设计人员在城市道路设计中占有主导地位[3]。设计人员主要通过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以及对城市规划和环境的熟悉程度进行设计,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2.城市道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2.1总体设计

对城市道路的总体设计主要包括车速的设计、平面设计指标以及交通组织设计。在《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主要依据车速和道路的等级对各项道路指标进行规定。通常情况下, 设计车速在道路建设工程中是一个固定值,但是当道路需要经过桥梁、隧道的情况下,由于行车条件、坡度以及半径的差别,需要对设计车速进行适当的修改[4]。而对于平面设计指标,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选择大于规范要求的指标,尤其是对于圆形曲线半径过小的路段,应当将圆曲线内侧半径值扩大一点。此外,交通组织设计在道路总体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总体交通设计主要包括公交车站间距、人行过街间距、调头间距以及道路开口间距等,合理的交通组织可以满足道路功能的设计。由于城市道路两侧机动车较集中,需要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合理的开口设计,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通常情况下,城市道路主干道的开口间距应该大于300m。

2.2纵断面设计

道路设计对道路纵断面的合理设计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整個工程质量、行车舒适行、美观性以及道路安全性。城市道路规范要求其要符合坡度、组合关系、坡长、曲线半径等关系,同时还要将地形要求、道路现状以及隧道等充分考虑进行。段纵面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交叉口纵坡、纵坡限值的理解以及关于上、 下线错台。由于当前城市道路错综复杂,其相交的路线较多,道路规范要求在道路交叉口纵坡坡度应当小于2%,在坡度调整较困难的情况下,要保证坡度低于3%。通常情况下,对纵坡限值的设计应当较道路规定的推荐值更小。而对于上下线错台的设计主要运用于利于路侧道口横向连接或减少山体开挖的情况。

2.3横断面设计

道路设计中横断面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路幅的分析以及人性化设计。其中,城市横断面的设计应当根据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通常情况下,新建的道路主要以两幅路为主而旧路则主要以一幅路和三幅路常见。对于新建的城市道路,道路设计的美观性受到较大的重视,宽度较大的中央绿化带和彩色沥青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被广泛运用,选择两幅路的形式,对横断面的布置要充分考虑机动车和行人的道路需求。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用彩色的沥青铺装自行车道,以有效保证行人的安全,同时也较好地满足了非机动车的需求。人性化设计是当今道路交通设计需要考虑的重点,对于横断面的设计,除了要满足机动车的通行需求,更应该重视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需求。其中,人行道的最小宽度应该设置为3m。

2.4路面结构的设计

路面结构的设计主要包括沥青路面的设计以及永久路面与临时路面的设计。其中,沥青路面在城市道路建设中被广泛运用,主要是因为沥青路面的颜色和交通标志更搭配,有利于醒目、准确地突出交通语言,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促进交通管理的有效进行。对于路基可能有预期沉降发生的情况,在沉降期间可以建设临时路面,而永久路面主要是在临时路面的基础上加铺上面层,以节省投资。

3.结语

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文章分析了城市道路设计的系统性、复杂性和设计人员的主观性等特点,提出了设计人员应该具备协调沟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对设计阶段认识的能力和工程总结能力的综合素质,最后总结了城市道路设计在总体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及路面结构设计中的体会。

总之,一个理想的城市道路设计,可以极大程度上方便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同时还对城市美观性的装点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现代的城市道路设计不仅仅需要保证道路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更需要符合人们的审美趣味性,具有一定的美观性、舒适性和便捷性,使城市道路和环境交相辉映,充分融入到城市美观建设中,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城市空间,从而促进城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兴国,贺光福,黄立文. 编制潍坊市公路网和国、省道公路建设用地规划的几点体会[J]. 山东交通科技,2010,23(04):99-100.

[2] 马丽霞.山西省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与体会[J]. 山西交通科技,2010,34(01):5-7.

[3] 黄祥清.荆潜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实践和体会[J]. 中南公路工程,2011,12(01):103-105.

[4] 高雯雯,袁波.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防治技术研究[J].中国市政工程,2011,67(03):89-91.

[5] 朱世峰. 城市道路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 山西建筑. 2009(18).

[6] 黄顺泉. 新时期下城市道路设计因素的探讨[J]. 科技资讯. 2009(21).

导向设计城市空间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一、无障碍的内涵

无障碍这个词是一个外来语, 由英文“accessibility”翻译而来, “accessibility”在英文中是可及性的意思。无障碍最初仅用于环境建设, 指周围环境对残障人士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不再构成障碍, 后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它被引入到科技领域, 有了无障碍设计这个概念。意思就是在国家的建设中,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 为盲人设计一个无障碍的出行, 无障碍的信息获取途径, 让他们更好的生存在这个世界, 让他们没有压力, 让他们没有自卑感, 和正常人一样, 同样的享受快乐, 同样的感受到阳光的温暖。

二、盲人无障碍设计导向系统设计研究的意义与作用

1) 有利于增强盲人的自信心。对于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来说, 他们总是很小心翼翼的生活在这个世界, 他们怕被别人嘲笑, 他们害怕自己成为亲人的负担, 所以, 他们总是很自卑。但是盲人无障碍设计中的系统设计研究, 虽然盲人还是不能看到这个世界, 但是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生活, 不再受到看不到的影响, 所以, 对于提高盲人的自信心有很重要的作用, 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

2) 有利于培养盲人独立生活, 独立思考的兴趣。对于盲人来说, 他们不能看到, 所以他们不能独立的生活, 因为独立生活非常的困难, 他们甚至都不能自己做饭吃, 还得需要别人的帮助, 让他们非常的苦恼。盲人无障碍设计, 是给他们最大的福利, 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有了更多独立自主的机会和有了自己生活的能力, 就会培养盲人独立生活的勇气, 让他们自己享受到生活的快乐, 即使没有眼睛, 他们也可以生活的更好。

三、盲人无障碍设计导向系统设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 盲人的自暴自弃。盲人相对于正常人来说, 可能存在很大的自卑, 他们认为自己是不一样的人, 他们认为自己不是完整的人, 就会对生活失去信心, 就会厌烦世界上的生活。这些自暴自弃的想法, 让他们无法更好的生活下去, 不能更好的面对这个社会, 即使有了亲人的支持, 但是, 他们还是不愿意出门, 不愿意接触人, 他们怕别人嘲笑他们, 让他们内心非常的难过。

2) 无障碍设计不合理。对于无障碍设计来说, 可能具有很大的科学性, 这些科学家可能是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生活, 更好的工作, 但是他们这些设计, 可能不经意间伤害了他们, 让盲人不再无障碍, 而是有障碍, 这不是科学家设计的时候愿意看到了, 也是每个人不愿意看到的。

四、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1) 开发盲人版网站。在完成对中国残联网站的无障碍改造后, 各地方残联网站的信息无障碍改造也将相继启动, 并将建立中国残联网站盲人版, 盲人对于其他残疾人来说, 更加的不幸运, 因为他们看不到字体, 他们只能依靠别人给他们阅读, 但是没有人会整天的没有事情, 去看着一个盲人。所以, 网站盲人版与普通的网站不一样, 他要有自己的特点去帮助盲人, 让盲人可以通过其他感觉器官来了解网站中的意思, 让盲人更好的生活, 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2) 建立盲校信息化教室。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 信息的全球化, 即使是盲人也要有自己的思想, 也要关心国际上的事情, 信息化的盲人无障碍设计, 就是要让盲人感觉到自己也是一个正常人, 他们与正常人没有区别, 不去自卑, 而是勇敢面对。因此, 建立盲校信息化教室, 老师不再是课堂上的主力军, 盲校老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利用现在信息技术和工具, 帮助盲生学习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法, 以激发盲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 国内大中型盲校都已建立了自己的信息资源中心, 为盲生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3) 开设盲人阅览区。阅读, 是每个人需要的技术和技巧, 阅读可以平心静气, 让人更好的学习和工作, 因此, 对于盲人的阅读, 也是非常的重要, 盲人对于信息的追求和正常人没有什么不同, 他们在眼睛上的不足更需要知识的填充。

因此, 对于盲人无障碍设计中, 一定要开设盲人阅览室, 让盲人在阅览室中学到更好的知识, 了解更多的知识, 国家对于盲人阅览室的建设有更多的要求, 对于盲人无障碍设计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4) 组织电脑培训。对于正常人来说, 对于电脑的学习非常的重要, 因为互联网的时代,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在互联网上做, 我们了解什么事情, 都要在互联网上查阅, 虽然书籍仍旧存在, 但是互联网必不可少。所以, 盲人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盲人无障碍设计负责任要组织电脑培训, 让盲人在了解了互联网的基础上, 可以更好的学习电脑知识, 让他们提高自己的电脑专业水平, 激发自己对于学习的兴趣, 才会更有勇气更好的生活下去。

5) 增加通信产品和服务。盲人毕竟不同于正常人, 他们在通信产品上的应用非常的少, 他们能够接受的服务也非常的少, 他们出门甚至都不会坐车, 都不知道哪里是吃饭的地方。

因此, 盲人无障碍设计中, 一定要增加通信产品和服务, 对于短信发送这个功能来说, 作为一个盲人, 他就不能很好的使用, 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 设计师要按照盲人的特点, 让他们能够灵活的运用, 在各个地方, 增加盲人服务, 让他们无时无刻感受到温暖。

盲人无障碍设计导向系统研究中, 国家对盲人的关注程度, 说明了国家对盲人的重视, 意在帮助他们摆脱困难, 更好的生活和学习。

摘要:在一些自然情况下, 或者不自然情况下, 总是有一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边, 先天不足让跟人家庭陷入了困境, 他们爱孩子, 但是, 他们无力承担孩子的未来。因此, 对于这些国家的弱势群体, 我们要给与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在这些不幸运的人中, 有这么一群人, 他们生下来就生活在黑暗中, 他们没有机会看到这个世界的五彩缤纷, 他们不会看到自己亲人的样子, 他们甚至不能知道天空是什么颜色的。想必你也知道了, 他们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盲人。对于盲人来说, 他们看不到这个世界, 他们没有权力分享光明, 但是, 国家给了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对他们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因此, 本文就盲人无障碍设计导向系统设计研究阐述了无障碍设计内涵、盲人无障碍设计导向系统设计研究的意义与作用、盲人无障碍设计导向系统设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盲人无障,内涵,意义与作用,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 王文玉.盲童社区服务设计调查与研究——以南京市盲人学校为例[D].南京艺术学院, 2014.

[2] 梁德勤.基于FPGA的ANN系统的设计及其在盲人导行系统中的应用[D].东北大学, 2006.

[3] 杨俊英, 赵林静, 郑宏.从视障用户的信息需求思考无障碍数字图书馆的建设[J].图书馆界, 2011 (2) :41-43.

上一篇:暖通节能技术建筑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