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工作简报形势范文

2023-09-27

党群工作简报形势范文第1篇

一、要“舍得时间”抓信访,坚持与群众“面对面”现在一部分人对信访工作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有的认为经济工作任务重,事情多,无力抓信访工作;有的认为农村遗留问题多,群众素质低,无从抓信访工作。这些错误的认识,是导致信访工作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多年的乡镇工作实践使我深刻体会到:在工作中,必须跳出信访抓信访,要树立抓信访就是抓稳定,抓信访就是抓大局,抓信访就是抓发展的思想。今年,我镇坚持书记、镇长带头落实信访制度,认真开展党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对问题不回避,不绕弯,不含糊。一方面,坚持“前移信访关口”。成立了联合接访办公室,每周星期一为联合接访日。另一方面,坚持“下移信访重心”。实行信访工作“片长负责制”,将全镇村场分为五

片,各片片长在办点干部协助下负责处理片内信访问题。同时,我们在每个村场建立了信访接待室,做到有场所、有牌子,有专人、有制度,并坚持重大决策实行信访提前介入制度,让老百姓有说话的地方,有反映问题和意见的机会。由于村场信访接待室的建立,全镇26个村场到镇上访人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5%。

二、要“舍得精力”抓信访,坚持和群众“实打实”信访工作有着看不见的深度,摸不着的广度,讲不完的难度,必须花精力,下决心,做到“一次性摸清情况、一次性定准方案、一次性用够政策、一次性办死办铁”,避免“旧账翻新”,切实做到“办一件,清一件,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特别是对因企业改制引发养老、医疗、保险、工伤或者拆迁安置补偿等政策性很强的信访问题,要分类编号建立台账,并舍得精力实行“导访”制度,陪同和引导信访人到上级机关进行政策咨询,避免违法信访的发生。

三、要“舍得感情”抓信访,坚持同群众“心连心”做好乡镇信访工作,就是要进百家门、记百家事、连百家心,带着感情处理问题,在干群之间拆掉 “隔离墙”,架起“连心桥”。所谓“舍得感情”,我个人理解为:一要有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不是恻隐之心和权宜之计,而是政治责任和根本要求。在接访中,我们看到不少上访群众,为了使问题得到公正解决,经历了很多艰辛和

党群工作简报形势范文第2篇

最近,某位政府官员的一句话引起舆论大哗,某市主管信访工作的副局长在对记者要求对信访处理意见进行解释时,质问说:"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这位局长的话反映了部分官员的心态:近些年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有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模糊了、动摇了,甚至认为用不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全心全意为个人和小圈子服务,这就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

对此,中央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当前做好群众工作面临哪些新挑战

1.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和发展着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样化、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这四个方面的多样化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向我们党执政和领导的各项事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四个方面的多样化、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影响,也使党的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例如,当前,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在表现上都发生了变化,对财产性资产的追求要比以前来得高,民主法制意识和公平尊严意识日益强烈,政治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由于我们党是掌握着公权力的执政党,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问题上,人民群众自然要把我们党作为其利益需求倾诉的主要对象,而在征地、拆迁等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群众更把矛盾追溯到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身上。所有这一切都会在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中反映出来。

2.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员干部不断的新老交替,群众工作面临着不少新问题。如有的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不依靠、不相信群众,甚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有的党员干部群众立场不坚定,一事当前只为自己、而不为群众考虑,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有的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不了解、不熟悉,习惯于发号施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如此等等,这些新问题是与我们党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相违背的。

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几个认识问题

1.有人说,当前,群众工作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传统的群众工作已经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群众工作的基本经验,以服务的行为获得群众的认可,在战争年代,党的各级领导者,甚至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如毛泽东当年在西柏坡,稍有闲暇,还去教农民如何种水稻。这些经验,是党的宝贵财富,要继续继承下去。

当然,当前社会形势和科技都有了新的变化,要适应这种变化,积极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当前解决群众问题,必须以民主、法制的手段为主,同时充分运用高科技时代提供的一切手段、渠道,如互联网留言板等,热线电话等,及时了解群众意见,排查矛盾,解决群众困难。

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现代方式,关键是要真正从群众的诉求出发,以心换心、以情动情,并且认认真真地解决其问题、维护其利益。

2.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了一些拦堵上访群众的行为,截访者都会好言相劝把本地上访者接到宾馆,安抚回家。有人说,这也是群众工作的一部分。你觉得呢?

这种行为不是群众工作,而是害怕做群众工作。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许多地方信访总量下降、信访问题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是重视群众工作、下功夫做好群众工作的结果。

要正确看待群众上访,坚持领导干部接访、机关干部下访,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要坚持用群众观点思考问题,站在群众立场处理问题,多做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工作,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1.尊重规律、转变理念。树立"四观"--"大群工"观,即群众工作是一个蕴含在整个政治体系运作之中

中的过程,党群关系是整个政治体系运转的结果;服务观,即以服务作为党政机关、基层组织的主要功能和业绩考核内容;民主与依法执政观,即群众基础变了,民主与依法执政是群众工作应有的基本观念,也是基本的工作方式;民众利益本位观,即公权力不得与民争利。

2.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注重民生以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群众是现实的,公正协调各方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尊重民众的基本权利,是维系当下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本条件,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内容。没有民生的进步,就没有党的群众基础。

3.建立新型沟通机制。改革与创新党的群众工作,还要构建开展党群工作的协商机制,创新从事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今天,开展党群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决反对"代民作主"、越俎代庖、强拆强迁等行为,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权益、素质、社会保障四个方面,构建党群工作的协商机制,与人民群众协商,其利益如何实现和提高,其人权和基本权益如何保障,其基本素质如何提高,其社会保障体系如何逐步建立。

4.要用社会政策公正调解利益关系。发展民主以保障利益协调的公正性。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必然保证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社会利益调节需要民主决策机制的保障,需要给各方利益相关者以畅通的表达诉求通道与平等的机会,也离不开各利益群体之间、各群体与公权力行使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对话协商。没有民主,社会公正就只能依赖于少数权力行使者的素质。民主的制度化发展需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5.提高领导者领导素质。领导干部要认识到党内领导方式与领导群众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做群众工作时,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坚持以说服为主。要做到周恩来同志所说的"领导群众,结交朋友",特别是要结交社会最底层的群众为朋友。领导干部还要不断提升内在素养,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

6.要注意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以民众能够接受的方式,以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方式开展工作,灵活多样,确保党以多种姿态、手段联系群众。把服务融入到社会控制中,以服务的良好形象获得群众认可与社会的稳定。强化党组织和政府的服务功能,把服务蕴含在社会控制之中。在中国,社会治理是典型的执政党起主导作用的治理,即所谓政党治理。执政党和政府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强化其服务功能却是时代的需要,是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的需要。面对变化了的时代和群众,唯有服务,从权力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上,从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式上、工作重心上,转变到服务方面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在群众中的政治动员力,形成对社会的凝聚力。

五、重要论述

1.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2.2011年2月16日,温家宝在就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基层群众代表意见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群众的意见使我们知道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知道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所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为人民谋利益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3.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同中央党校第48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座谈时指出,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要认真贯彻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大力弘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

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善于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群工作简报形势范文第3篇

者密镇中心学校

(第十五期)

2011年9月15日

县关工委检查组检查指导学校关工委工作

9月15日下午,县关工委检查小组组长石作芳率关工委检查组一行到者密镇中心学校检查指导关工委工作。县教育局韦乔秀一同检查,者密镇宋昌海副书记陪同检查。

石作芳组长一行先到镇中心学校了解关工委工作开展情况,并查阅了相关材料。在学校,检查组详细了解了学校的各项工作,询问了学校对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等运作情况。石组长对学校关工委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对我校关工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求要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二是学校关工委工作要尽可能地动员辖区内单位等组织的力量;三是关工委组织一定要牢牢抓住以老同志为主体这个主线。只有做到了这几点,才能真正的建立健全关工委组织,才能真正实现关工委组织的作用。

党群工作简报形势范文第4篇

最近,某位政府官员的一句话引起舆论大哗,某市主管信访工作的副局长在对记者要求对信访处理意见进行解释时,质问说:"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这位局长的话反映了部分官员的心态:近些年来,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有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模糊了、动摇了,甚至认为用不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全心全意为个人和小圈子服务,这就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

对此,中央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二、当前做好群众工作面临哪些新挑战

1.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和发展着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利益主体的多样化、社会组织方式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的多样化。这四个方面的多样化给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带来深刻影响,向我们党执政和领导的各项事业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四个方面的多样化、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带来影响,也使党的建设遇到前所未有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例如,当前,人民群众日益提升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在表现上都发生了变化,对财产性资产的追求要比以前来得高,民主法制意识和公平尊严意识日益强烈,政治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由于我们党是掌握着公权力的执政党,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问题上,人民群众自然要把我们党作为其利益需求倾诉的主要对象,而在征地、拆迁等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群众更把矛盾追溯到执政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身上。所有这一切都会在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中反映出来。

2.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党员干部不断的新老交替,群众工作面临着不少新问题。如有的党员干部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不依靠、不相信群众,甚至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群众意愿;有的党员干部群众立场不坚定,一事当前只为自己、而不为群众考虑,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对群众呼声置若罔闻,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甚至见利忘义,以权谋私;有的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方法简单,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不了解、不熟悉,习惯于发号施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如此等等,这些新问题是与我们党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相违背的。

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几个认识问题

1.有人说,当前,群众工作发生了许多新变化,传统的群众工作已经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这种说法对吗?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群众工作的基本经验,以服务的行为获得群众的认可,在战争年代,党的各级领导者,甚至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人,如毛泽东当年在西柏坡,稍有闲暇,还去教农民如何种水稻。这些经验,是党的宝贵财富,要继续继承下去。

当然,当前社会形势和科技都有了新的变化,要适应这种变化,积极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当前解决群众问题,必须以民主、法制的手段为主,同时充分运用高科技时代提供的一切手段、渠道,如互联网留言板等,热线电话等,及时了解群众意见,排查矛盾,解决群众困难。

无论是传统方法,还是现代方式,关键是要真正从群众的诉求出发,以心换心、以情动情,并且认认真真地解决其问题、维护其利益。

2.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出现了一些拦堵上访群众的行为,截访者都会好言相劝把本地上访者接到宾馆,安抚回家。有人说,这也是群众工作的一部分。你觉得呢?

这种行为不是群众工作,而是害怕做群众工作。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许多地方信访总量下降、信访问题减少,在很大程度上是重视群众工作、下功夫做好群众工作的结果。

要正确看待群众上访,坚持领导干部接访、机关干部下访,真正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要坚持用群众观点思考问题,站在群众立场处理问题,多做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工作,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

1.尊重规律、转变理念。树立"四观"--"大群工"观,即群众工作是一个蕴含在整个政治体系运作之中

中的过程,党群关系是整个政治体系运转的结果;服务观,即以服务作为党政机关、基层组织的主要功能和业绩考核内容;民主与依法执政观,即群众基础变了,民主与依法执政是群众工作应有的基本观念,也是基本的工作方式;民众利益本位观,即公权力不得与民争利。

2.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注重民生以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群众是现实的,公正协调各方利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尊重民众的基本权利,是维系当下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本条件,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基本内容。没有民生的进步,就没有党的群众基础。

3.建立新型沟通机制。改革与创新党的群众工作,还要构建开展党群工作的协商机制,创新从事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手段。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今天,开展党群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决反对"代民作主"、越俎代庖、强拆强迁等行为,要从人民群众的利益、权益、素质、社会保障四个方面,构建党群工作的协商机制,与人民群众协商,其利益如何实现和提高,其人权和基本权益如何保障,其基本素质如何提高,其社会保障体系如何逐步建立。

4.要用社会政策公正调解利益关系。发展民主以保障利益协调的公正性。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必然保证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社会利益调节需要民主决策机制的保障,需要给各方利益相关者以畅通的表达诉求通道与平等的机会,也离不开各利益群体之间、各群体与公权力行使者之间的相互沟通、对话协商。没有民主,社会公正就只能依赖于少数权力行使者的素质。民主的制度化发展需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5.提高领导者领导素质。领导干部要认识到党内领导方式与领导群众的方式有所不同。在做群众工作时,要根据对象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工作方式,坚持以说服为主。要做到周恩来同志所说的"领导群众,结交朋友",特别是要结交社会最底层的群众为朋友。领导干部还要不断提升内在素养,切勿轻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

6.要注意群众工作的方法和手段要灵活、多样。以民众能够接受的方式,以与时代发展相吻合的方式开展工作,灵活多样,确保党以多种姿态、手段联系群众。把服务融入到社会控制中,以服务的良好形象获得群众认可与社会的稳定。强化党组织和政府的服务功能,把服务蕴含在社会控制之中。在中国,社会治理是典型的执政党起主导作用的治理,即所谓政党治理。执政党和政府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强化其服务功能却是时代的需要,是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的需要。面对变化了的时代和群众,唯有服务,从权力运行的体制和机制上,从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式上、工作重心上,转变到服务方面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在群众中的政治动员力,形成对社会的凝聚力。

五、重要论述

1.2011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2.2011年2月16日,温家宝在就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基层群众代表意见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最能评价政府工作好坏的是群众,最能反映政府工作情况的是基层。群众的意见使我们知道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知道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所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为人民谋利益并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好坏的唯一标准。

3.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同中央党校第48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座谈时指出,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要认真贯彻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大力弘扬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条件较差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做到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中的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

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善于研究和把握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工作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增强群众工作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党群工作简报形势范文第5篇

一、深化认识,增强服务意识。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历史,关心老干部就是关心党的事业。要以实践科学发展观来指导老干部工作,突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把思想工作做到位,生活待遇抓到位,组织关怀送到位,发挥作用平台建到位,真正实现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加强党组织建设,创新管理方法。一是创新学习教育方法。老干部“双高期”的到来,足不出户的情况会越来越多,为适应老干部的变化,必须改进学习教育的方法。在时间安排上宜短不宜长,坚持开短会,搞轻松类的活动,充分考虑老干部身体的承受能力。二是建立老干部党支部联系点制度。为了加强对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力度,以便及时解决老干部党支部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重点、

难点问题,更加有效地指导和推动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工作。三是协调好党支部工作,经常与支部沟通情况,上传老同志的意见和建议,下达党的方针、政策和党委工作部署,为党支部较好地开展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进而增强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四是发挥老干部党支部作用。要加强老干部党支部建设,健全组织制度,选好党支部书记,办好培训班,开展好各项活动,真正把老干支部建设成老干部的“娘家”。

三、结合实际,创新服务方式,落实好老干部的各项待遇。一是登记有老干部个人基本情况和为老同志提供服务的常用联系电话号码。二是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联系制度,营造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工作人员分组分片联系乡内乡外老干部,平时通过走访、座谈、电话、书信等形式多加强与老干部及其家属的联系,及时掌握老干部的身体、生活、家庭关系的情况,做老干部的贴心人。三是对生病住院的老干部到医院普遍看望一次,对长期住院的要定期看望,及时协调解决他们在护理、用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四是对年满80岁、90岁的老干部举行生日庆祝仪式,不举行仪式的到时上门祝寿。五是坚持节日慰问制度。把重阳、春节老干部走访慰问作为工作重点,普遍开展一次走访慰问活动。六是坚持做好丧葬事宜及善后处理工作。对独住、特困离休干部遗属要经常联系,定期看望。

四、加强部门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务实创新的老干部工作队伍。新形势对老干部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此,老干部工

作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素养。要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注意联系改革发展的新情况,联系我们党自身建设面临的新挑战,联系老干部工作中遇到的新问题,深入学习,学用结合。二是钻研业务,强化工作能力。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老干部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新经验,以适应新形势,使老干部工作更加切合实际。三是改进作风,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要把执政为民落实到服务大局、服务老干部的具体行动上,狠抓落实。确立为老干部多办实事、多办好事的工作指导思想;解决老干部政治、生活待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既要勇于探索、敢于攻坚、善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老干部工作,又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扎扎实实地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以团结进取的精神开创老干部工作新局面。四是积极创新,在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上下功夫。要创新观念,解放思想,按照新阶段新形势对老干部工作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从服务老干部着手,把老干部工作当做事业来做。

党群工作简报形势范文第6篇

一、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

(一)食品安全的含义

食品安全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数量”层面的含义,即FoodSafety,指的是食物,特别是粮食的供应问题。二是,“质量”层面的安全,即FoodSafety要求食物营养卫生,对健康无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二)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

1.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这在于:第一,涉及面广。第二,“燃点”很低。第三,负面影响很大。

2.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正处于逐步好转的过程中

改革开放以来,短短30多年时间,我国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升,食品产业化、农产品商业化程度迅速提高,食品供需总量无论从规模还是从品种上都呈现出成倍的增长。

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

一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从总体上控制了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的发生。

二是监测抽检结果显示,各类食品中、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稳步提高,总体上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

三是一些大宗重点食品通过整治,质量安全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当前,在全力抓好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科普宣教工作力度。一方面要大力提高全社会识假辨假、防范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人及时澄清不实传言,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增强人们的信心,引导公众科学认识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

3.我国食品安全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近年来,监管部门查处和公布了大量食品安全问题,有关媒体和社会各界也经常反映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凸显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基础薄弱的状况。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缺失,部分食品品种、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比较严重,特别是数起影响很大的食品安全事件,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消费安全感,严重损害了我国食品的声誉乃至政府的形象。

二、制约我国食品安全的原因

发展阶段和现实国情是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根本原因:

1、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主观故意违法犯罪问题比较突出。

食品出现安全问题,根本上是生产经营食品的人出了问题,原因无非三条:一个是无良,一个是无能,一个是无知。

2、我国食品企业安全管理自身能力较弱。

3、我国食品产业素质以及食品科技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我国食品产业尤其是农产品生产单位多、小、散的问题一时还难以改变、科技水平较低,覆盖面较少,巨大的从业主体数理和供应总量的基数导致风险概率加大,产业素质总体不高造成监管工作难度加大。

4.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能力有待加强。

由于生产经营主体数量的巨大,以及业态的复杂,凸现了监管力量的严重不足。监管体制、机制、法制、技术、人员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再加上执法经费、装备的不足,技术支撑体系、基层监管力量的薄弱,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巨大的压力。

总之,我国食品安全的制约因素错综复杂,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需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三、今后需要着力做好的重点工作

今后一个时期的食品安全工作,必须从我国食品产业和监管现状的实际出发,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由表及里、统筹推进,稳步实现“遏制问题多发、形势明显好转、长期根本稳定”的三个阶段性目标。

1.集中治理突出问题

(1)当前食品安全领域的突出问题。

最严重的问题主要有四大类:

一是非法添加。

二是使用非食品原料或有害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

三是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中。

四是食用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超标等。

(2)发生突出问题的主要部位和环节。

各类突出问题大多数产生于合法企业以外的生产经营行为,点多面广、形式隐蔽、监管难度较大。

一是在农村、城乡结合部等监管薄弱区域,分散式种植养殖、地下小作坊等生产经营形态中违法违规问题较多。

二是在依赖自然条件、生产方式传统、食品初级加工的专业村、特色乡等区域,容易发生集体性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在面向不固定、流动性消费群体的路边店、流动摊贩、小餐饮等业态中,食品安全隐患较大。

四是在贩运、仓储及以食品展销会等形式进行食品集中交易等复杂业态中,容易产生掺杂使假、假冒伪劣等问题。

(3)有针对性地加大治理力度。

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的主要特点:

一是生产经营的产品中,食用农产品、食品原料、初级加工产品占相当比重,对整个食品生产经营链条的安全形成源头威胁。

二是生产经营中的故意违法犯罪性质十分恶劣,产品的健康危害比较严重,对消费者的心理冲击较大,容易强化对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的负面判断。

三是生产经营形式分散、隐蔽,监管难度大。

在治理行动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排查要到位。

二是要完善联合执法机制。

三是要加大惩处力度。

(4)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生产使用管理。

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是当前食品安全违法违规问题中最突出、最常见的问题。因此,严防严打食品非法添加是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牛鼻子”。

2.切实强化日常监管

现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经常会针对某些突出问题,组织专项治理、突击检查、媒体也经常予以报道,结果由此带来了诸如为什么总是搞“运动式的监管”、“被动性的救火”,为什么不认真搞好常态化监管,加强事前防范等议论。首先,我们要看到,将开展集中整治作为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是针对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形势,符合实际、非常必要的做法,同时与加强日常监管并行不悖。

目前日常监管方面的制度措施主要有:

(1)加强市场准入监管。

主要包括企业准入和产品准入。

(2)加强风险隐患排查。

主要有风险监测、监督抽查、执法抽检、市场巡查、进口检疫等制度。

(3)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农产品是食品的源头,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关系到整个食品产业链的质量安全。

促进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是一项重点工作。一方面要监督、指导农民规范使用,另一方面要加强科技研发,推广使用低毒高效农兽药,进一步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安全性,把保供应和保安全结合好。

总之,在日常监管方面我们的制度和措施正在逐步完善,这些制度和措施都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防火墙”。这个“防火墙”是不是严密,首先是责任是否能真正落实,监管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其次,在人员、经费、技术、装备等方面要努力满足实际需要。目前我们的监管力量比较薄弱,需要千方百计加强能力建设,提高日常监管水平。

3.进一步改进食品企业的安全管理

企业是食品生产经营的主体,同时也是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一切政策措施,归根到底要通过企业规范生产经营活动,提高质量安全控制水平来实现。但是从相当程度上来说,企业很难自己主动或者正确地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加强引导、监督。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制度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要把保障食品安全所必需的条件上升为法律和国家标准,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并监督企业执行到位。

(2)改进企业内部管理。

要督促企业配备专职或兼职的食品安全管理岗位,规模以上企业要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明确食品安全分管负责人,或设立食品安全师等食品安全管理、技术专职负责岗位。实行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定期强制培训制度,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食品安全培训,主要负责人、重要工种、关键岗位人员要按照规范内容接受培训,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3)落实企业负责人的责任。

落实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是确保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关键。今后要加大对违法企业负责人的惩罚力度,通过建立违法企业及其责任人“黑名单”等措施,确保法律规定的违法企业负责人从业禁入制度落到实处。

(4)落实企业的经济责任。

要引导监督企业保障食品安全方面的投入,这是食品企业首先要投入的成本。依法落实食品企业的经济赔偿责任,提高赔偿标准。研究建立食品企业强制保险制度,引进市场机制,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5)加强对小企业和个体户的管理。

加强对小企业和个体户的监管,关键是要进一步强化基层监管能力。一是要强化县区级

监管能力。二是要落实乡镇、街道的监管职责。三是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建设。

4.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

下一步,重点要把综合协调机制完善好。一是要健全综合协调机构。二是要强化综合协调职能。三是探索推行基层综合执法试点。

5、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1)完善食品安全标准。

重点做好:一是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标准管理制度。二是要按照“急用先立、逐步完善”的原则,抓紧制定、修订食品安全基础标准、生产经营规范标准以及检验方法标准,补充完善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食品相关产品标准。三是要借鉴国际标准制定、修订成果,及时调整和完善我国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

(2)加强风险监测能力建设。

下一步,要充分整合各部门、各地区监测资源,建立统一的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逐步增设监测布点,扩大监测范围和样本量。要建立和完善统一管理和分别实施相结合的风险监测工作机制,加强监测工作质量控制,认真做好监测数据和监督抽检信息的综合分析,提高监测数据利用效能,为执法监管重点的及时调整、制定修订标准,向消费者发布预警信息等工作提供依据。

(3)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检验检测机构分属不同系统,存在重复建设、检测面较窄、技术能力不强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最紧迫的是要实现各机构特别是同一地区的机构检测结果互认。其次,要积极整合检测机构,实现布局合理,强化技术能力建设。第三,要积极推进第三方机构建设,逐步实现检测机构属性、业务市场化。同时,要鼓励和引导企业配备自检设备,提高安全控制水平。

(4)加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工作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将在食品安全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是监管信息化问题,二是产业链全程控制问题。

(5)加强食品安全科技研发。

一是要加强食品安全学科建设。

二是要选择一批重点难点食品安全技术,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加大政府科研投入

三是要组织引导食品企业,分析食品安全科技需求,凝练科技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科技立项,联合科研单位进行科技攻关,切实提高企业技术水平。

四是要积极开展食品安全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先进适用的标准、制度和技术的

引进、吸收。

6.加强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既要立足于除大隐患、防大事故,也要高度重视热点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树立主动防范、及时介入的意识,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努力把危害和影响控制到最低程度和最小范围。

7.建立健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1)就进一步细化和明晰责任制。

(2)就坚持日常监督和事后追责相结合。

(3)要更加重视落实政府和政府领导的责任。

四、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食品安全和食品产业发展的关系

(1)要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2)要鼓励通过兼并、重组、联合以及协议等方式,发展集约化大公司,延长企业的产业链。

(3)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基地化生产、畜禽场区化养殖,提高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

(4)大力发展冷链产业、连锁配送等有利于食品安全的产业和物流模式。

2.正确处理加强舆论监督和舆论引导的关系

(1)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2)要提高监管部门释疑解惑的意识和技术说明能力。

(3)正确处理严重虚假新闻问题。

3.正确处理部门监管和政府领导的关系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综合工程,需要各级政府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统一领导、组织、协调力度,完善各项政策措施,统筹加以推进。

4.正确处理政府监管和社会参与的关系

上一篇:带病坚持工作故事范文下一篇:党员自我批评意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