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数据分析范文

2023-09-17

excel数据分析范文第1篇

企业的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可以看出企业资金回收率的高低。它可以从静态与动态与静态两方面进行分析。

静态的应收账款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正常情况下应控制在10%以下, 若达到30%以上的则应小心财务状况是否会恶化, 因为这样的企业每销售1元钱的商品, 就有0.3元挂账而拿不到现金, 如果达到50%就说明公司有一半的利润是赊销得来的, 说明企业的盈利质量是非常差的。反过来, 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极小亦不正常。

动态的应收账款增幅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对比, 应该是同比例的增长。当应收账款增长率远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率时, 一方面会使企业的账款回收难度加大, 而另一方面则会使企业缺乏能够持续发展的现金流, 这就有可能是截留收入;如果是真实的发生了, 就应特别注意应收账款的收现性, 这说明应收账款的管理出现了问题;如果是虚假的, 应注意是否有虚增资产和利润之嫌。

2 相关函数介绍

2.1 INDEX () 函数

说明:返回表中或区域中的值或是对值的引用。

函数语法:INDEX (array, row_num, column_num)

返回数组中指定单元格或是单元格数组的值。

INDEX (reference, row_num, column_num, area_num) 返回引用中指定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的引用。

其中参数Array为单元格区域或是数组常数;Row_num为数组中某行的行序号, 函数从该行返回数值。

2.2 OFFSET () 函数

说明:返回对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中指定行数和列数区域的引用。返回的引用可以是单个单元格或单元格区域。也可以指定是要返回的行数和列数。

函数语法:OFFSET (reference, rows, cols, [height], [width]) Rows, 必需。需要左上角单元格引用的向上或向下行数。Cols, 必需。需要结果的左上角单元格引用的从左到右的列数。

高度与宽度可选, 但必须为正数。

2.3 IF () 函数

说明:根据指定的条件来判断其 (TRUE) 或 (FALSE) , 根据逻辑计算的真或假值返回相应的内容。

语法:IF (logical_test, value_if_true, value_if_fause)

IF (判断条件, 条件成立返回结果1, 条件不成立返回结果2)

IF函数如果需要多重嵌套, 则可以用IFS函数代替。

3 案例及模型设计

3.1 案例

某集团下设三个分公司, 2016年1至12月份的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数据如图1-1所示。要求分别建立按公司与按月查询应收账款与营业收入的动态比例表。

3.2 建立静态模型及相关公式, 如图1-2所示。

由控件控制C17:C29及D17:D29单元格区域动态显示出集团以及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的应收账款、营业收入以及所占比重的动态值。并在F列自动做出相关的判断。

3.3 动态模型

根据上述同样的原理所建立的动态模型如图1-3所示。

4 结语

分公司查询表分析的重点在于关注每个公司在全年每个月份的数据变化, 侧重于公司自身在时间轴上的表现, 结合数据呈现结果和实际工作, 分析出不足月份的原因和良好成绩的经验。为一下年度的工作选准主攻方向。分月查询表分析的重点在于关注每个月中各个公司间的数据对比情况, 侧重于横向间的数据大小关系, 结合各个月份的公司排名情况, 给自己设定下一年度的追赶目标。

总之, 制作这样的动态模型, 需要以下操作: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数据表与应收账款数据表;编制各个分公司的分月应收占收入分析表;绘制占比分析图;编制各个月份的每个公司应收占收入分析表;绘制占比分析图;从两个维度分析应收与收入的占比变化;根据不同公司全年的数据, 分析各月收入占应收款的比值, 分别观察各分公司全年的比值变化和各月中不同公司的比值变化, 从中观察数据变化的趋势, 找出存在的问题。

摘要: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除存货外的另一重要项目。企业的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如果能及时收回, 就会使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对企业应收账款的分析主要指标是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应收账款财转速度。前者是反映一个公司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重要比率, 后者是用时间表示的平均应收账款回收期或是平均收现期。它表示公司从获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开始, 到收回款项以及变成现金所需要的时间。本文以微软的EXCEL 2010为平台, 从横向与纵向两方面构建了动态的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率模型, 为企业的财务管理决策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EXCEL,应收账款,模型

参考文献

[1] 韩良智.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

[2] EXCEL HOME网站

[3] 互联网http://wenku.baidu.c

[4] 互联网http://tech.ddvip.co

excel数据分析范文第2篇

1计算方法

逐板计算法, 就是利用提馏段和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以及物料的相平衡方程联立得到方程组, 然后利用精馏段的方程由塔顶采出液相组成xD开始, 逐板算出精馏段各块塔板的液相组成, 同时将xn与xF比较, 当xn小于xF时确定进料板位置;进料板位置确定以后, 改用提馏段的迭代方程求算提馏段各块塔板的液相组成, 直至xm小于xw为止, 此时n+m-1即为分离操作所需的理论塔板数。

式中:F进料摩尔流量, xF进料摩尔浓度, q进料热力学状态, D塔顶馏出摩尔流量, xD馏出物易挥发组分摩尔浓度, W塔底采出摩尔流量, xW塔底采出易挥发组分摩尔浓度, R回流比, α精馏塔内的平均相对挥发度, yn+1精馏塔精馏段第n+1层塔板上气相中易挥发组分摩尔浓度, xn精馏塔精馏段第n层塔板上液相中易挥发组分摩尔浓度, ym+1精馏塔提馏段第m+1层塔板上气相中易挥发组分摩尔浓度, xm精馏塔提馏段第m层塔板上液相中易挥发组分摩尔浓度。

查询PFD得正常进料时的数据。 (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TEG和TTEG的量较少, 为便捷计算便记为MEG和DEG双组份精馏系统, 那么则有:

查物性表后通过内插法得MEG在112℃和166.5℃时饱和蒸汽压分别为4.257kpa、38.346kpa, DEG在112℃和166.5℃时饱和蒸汽压分别为0.443kpa、6.149kpa

那么塔顶相对挥发:α1=4.257/0.443=9.609;塔釜相对挥发度:α2=38.346/6.149=6.236

则相对挥发度为:α= (α1+α2) /2=7.992

查PFD得塔顶循环量的设计值为:6600 kg/h

把以上数据带入算式中得:

经过取精馏段x0=xD, 提馏段x0=xF使用Excel迭代计算得出:

由xn>xF, xm>xW得出理论塔板数n+m-1=2+5-1=6层, 其中精馏段2块, 提馏段4块。

那么在6层理论塔板的情况下, 按设计进料量在不同的进料浓度下塔底的MEG分布为:

2结语

由于MEG循环塔釜物料为DEG精制塔进料, DEG优级品MEG含量要求小于1500ppm, 所以按要求DEG精制塔进料也就是MEG循环塔塔釜物料MEG含量也必须小于1500ppm。由表4可以得出MEG循环塔进料MEG浓度需控制在小于88%才可合格。

摘要:四川石化36万吨/年乙二醇装置采用SHELL工艺, 开车稳定运行已经一年有余。由于正常生产运行和设计指标上的一些差异, 为了以后更好的操作, 将对该塔进行一定分析讨论。C502 (MEG循环塔) 是乙二醇装置后部连接乙二醇精制和二乙二醇精制的关键塔, 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文使用EXCEL, 采用了逐板计算的方法, 通过PFD图的数据来核算MEG循环塔的理论塔板数, 并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上述理论板数来计算物料在塔底的组成情况。并对这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以便日后更好的操作调整。

关键词:乙二醇循环塔,SHELL工艺,EXCEL,理论塔板数

参考文献

[1] 陈敏恒, 丛德滋, 方图南等.化工原理 (下册第三版) [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 刘玉兰, 齐鸣斋, 叶启亮.运用Excel对精馏塔进行逐板计算[J].化学工程师, 2009, 171 (12) :19-21.

excel数据分析范文第3篇

1. 让Excel助word一臂之力

很多人只会使用word,而对Excel很少触及。但很多时候,必须要制作一些格式比较标准的表格,这时,可借助Excel:先启动Excel,做一个工作表,将其保存(如“工资”)。再选中相应单元格内容,按下Ctrl+C键。然后启动word,选择“编辑”→“选择性粘贴”,在弹出的“选择性粘贴”对话框中选中“粘贴链接”,然后在“形式”框中选择“带格式文本(RTF)”,单击“确定”按钮,将这个表格文件保存为“工资表格”。以后要对文件作修改时,只要分别打开刚才保存的“工资表格”和“工资”两个文件,在“工资”工作表中做一些必要修改,然后在“工资表格”文件中用右键单击表格内任一地方,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更新链接”,这时便可把在“工资”工作表中所做的改动在word表格中体现出来了。

2. 很多朋友在Excel单元格中打“√”号都是通过插入符号命令来插入的,试试下面的方法:按住Alt键不放再输入小数字键盘上的数字41420,松开Alt键即可

excel数据分析范文第4篇

1操作系统:Windows XP 、Windows7 2.编程语言:C++ 3.程序实现环境:Visual C++ 6.0

二、算法思想

三、使用说明

程序界面如下图:

用户可以在编辑框中输入4个控制点的坐标,也可以通过在绘图区内直接通过鼠标的单击指定4个控制点的位置,输入4个控制端点后,单击“画Bezier曲线”按钮即可绘制Bezier曲线。

四、实验结果

五、程序代码(关键代码)

void CMFC_BezierCurve2Dlg::OnLButtonDown(UINT nFlags, CPoint point) { if(pointOrd==1)

//原点(490,270) {

m_p1_x = point.xpoint.y; } if(pointOrd==2) {

CDC *pDC=GetDC();

pDC->MoveTo(490+m_p1_x, 270-m_p1_y);

pDC->LineTo(point.x, point.y);

m_p2_x = point.xpoint.y; } if(pointOrd==3) {

CDC *pDC=GetDC();

pDC->MoveTo(490+m_p2_x, 270-m_p2_y);

pDC->LineTo(point.x, point.y);

m_p3_x = point.xpoint.y; } if(pointOrd==4) {

CDC *pDC=GetDC();

pDC->MoveTo(490+m_p3_x, 270-m_p3_y);

pDC->LineTo(point.x, point.y);

m_p4_x = point.xpoint.y; } pointOrd++; UpdateData(FALSE);

CDialog::OnLButtonDown(nFlags, point); }

voidGetCnk (int n, int *c) { inti,k; for(k=0; k<=n; k++) {

c[k]=1;

for(i=n; i>=k+1; i--) c[k]=c[k]*i;

for(i=n-k; i>=2; i--) c[k]=c[k]/i; } }

void CMFC_BezierCurve2Dlg::GetPointPos(intControlN, double t, int *c) { int k, n=ControlN-1; double Bernstein; Pt.x=0.0; Pt.y=0.0; for(k=0; k

Bernstein=c[k]*pow(t,k)*pow(1-t,n-k);

Pt.x += ControlP[0][k].x * Bernstein;

Pt.y += ControlP[0][k].y * Bernstein; } }

void CMFC_BezierCurve2Dlg::OnButtonDrawBeziercurve() { UpdateData(); pointOrd=1; CDC *pDC=GetDC(); ControlP[0][0].x=m_p1_x;ControlP[0][0].y=m_p1_y; ControlP[0][1].x=m_p2_x;ControlP[0][1].y=m_p2_y; ControlP[0][2].x=m_p3_x;ControlP[0][2].y=m_p3_y; ControlP[0][3].x=m_p4_x;ControlP[0][3].y=m_p4_y;

pDC->MoveTo(490+m_p1_x, 270-m_p1_y); pDC->LineTo(490+m_p2_x, 270-m_p2_y); pDC->LineTo(490+m_p3_x, 270-m_p3_y); pDC->LineTo(490+m_p4_x, 270-m_p4_y);

int *C, i; intControlN=4, m=500; C=new int[ControlN]; GetCnk (ControlN-1, C); for(i=0; i<=m; i++) { GetPointPos(ControlN, (double)i/(double)m, C); pDC->SetPixel(490+Pt.x, 270-Pt.y, 255); } }

两段Bezier曲线的拼接实验报告

一、程序实现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 、Windows7 2.编程语言:C++ 3.程序实现环境:Visual C++ 6.0

二、算法思想

三、使用说明

程序界面如下图:

用户可以在编辑框中输入4个控制点的坐标,也可以通过在绘图区内直接通过鼠标的单击指定4个控制点的位置,输入4个控制端点后,单击“画Bezier曲线”按钮即可绘制Bezier曲线。

分别绘制完两段Bezier曲线后,单击拼接即可实现两段曲线的拼接。

四、实验结果

五、程序代码(关键代码)

void CMFC_BezierCurve2Dlg::OnLButtonDown(UINT nFlags, CPoint point) { if(pointOrd==1)

//原点(490,270) {

m_p1_x = point.xpoint.y; } if(pointOrd==2) {

CDC *pDC=GetDC();

pDC->MoveTo(490+m_p1_x, 270-m_p1_y);

pDC->LineTo(point.x, point.y);

m_p2_x = point.xpoint.y; } if(pointOrd==3) {

CDC *pDC=GetDC();

pDC->MoveTo(490+m_p2_x, 270-m_p2_y);

pDC->LineTo(point.x, point.y);

m_p3_x = point.xpoint.y; } if(pointOrd==4) {

CDC *pDC=GetDC();

pDC->MoveTo(490+m_p3_x, 270-m_p3_y);

pDC->LineTo(point.x, point.y);

m_p4_x = point.xpoint.y; }

pointOrd++; UpdateData(FALSE);

CDialog::OnLButtonDown(nFlags, point); }

voidGetCnk (int n, int *c) { inti,k; for(k=0; k<=n; k++) {

c[k]=1;

for(i=n; i>=k+1; i--) c[k]=c[k]*i;

for(i=n-k; i>=2; i--) c[k]=c[k]/i; } }

void CMFC_BezierCurve2Dlg::GetPointPos(intControlN, double t, int *c) { int k, n=ControlN-1; double Bernstein; Pt.x=0.0; Pt.y=0.0; for(k=0; k

Bernstein=c[k]*pow(t,k)*pow(1-t,n-k);

Pt.x += ControlP[pointGroup][k].x * Bernstein;

Pt.y += ControlP[pointGroup][k].y * Bernstein; } }

void CMFC_BezierCurve2Dlg::BezierCurve() { CDC *pDC=GetDC(); pDC->MoveTo(490 + ControlP[pointGroup][0].x, 270ControlP[pointGroup][1].y); pDC->LineTo(490 + ControlP[pointGroup][2].x, 270ControlP[pointGroup][3].y);

int *C, i; intControlN=4, m=500; C=new int[ControlN]; GetCnk (ControlN-1, C); for(i=0; i<=m; i++) {

GetPointPos(ControlN, (double)i/(double)m, C);

pDC->SetPixel(490+Pt.x, 270-Pt.y, 255); } }

void CMFC_BezierCurve2Dlg::OnButtonDrawBeziercurve() { UpdateData(); pointOrd=1;

ControlP[pointGroup][0].x=m_p1_x; ControlP[pointGroup][0].y=m_p1_y; ControlP[pointGroup][1].x=m_p2_x; ControlP[pointGroup][1].y=m_p2_y; ControlP[pointGroup][2].x=m_p3_x; ControlP[pointGroup][2].y=m_p3_y; ControlP[pointGroup][3].x=m_p4_x; ControlP[pointGroup][3].y=m_p4_y;

BezierCurve(); pointGroup++; }

void CMFC_BezierCurve2Dlg::OnButtonMatch() { pointGroup--;

double dx, dy; double k1, k2, s, s1, s2; int i; CPoint temp; dx = ControlP[pointGroup][0].xControlP[pointGroup-1][3].y; for(i=0; i<4; i++) {

ControlP[pointGroup][i].x -= dx;

ControlP[pointGroup][i].y -= dy; }

k1=1.0*(ControlP[pointGroup-1][3].y-ControlP[pointGroup-1][2].y)/(ControlP[pointGroup-1][3].x-ControlP[pointGroup-1][2].x); k2=1.0*(ControlP[pointGroup][1].y-ControlP[pointGroup][0].y)/(ControlP[pointGroup][1].x-ControlP[pointGroup][0].x); if( k1>0 ) {

if (ControlP[pointGroup-1][2].x

s1 = atan(k1);

else

s1 = PI + atan(k1); } else if ( k1<0 ) {

if (ControlP[pointGroup-1][2].x

s1 = 2*PI + atan(k1);

else

s1 = PI + atan(k1); }

if( k2>0 ) {

if (ControlP[pointGroup][0].x

s2 = atan(k2);

else

s2 = PI + atan(k2); } else if ( k2<0 ) {

if (ControlP[pointGroup][0].x

s2 = 2*PI + atan(k2);

else

s2 = PI + atan(k2); } s = s1(ControlP[pointGroup][i].y-ControlP[pointGroup-1][3].y) * sin(s) + ControlP[pointGroup-1][3].x;

temp.y = (ControlP[pointGroup][i].x-ControlP[pointGroup-1][3].x) * sin(s) + (ControlP[pointGroup][i].y-ControlP[pointGroup-1][3].y) * cos(s) + ControlP[pointGroup-1][3].y;

ControlP[pointGroup][i].x = temp.x;

ControlP[pointGroup][i].y = temp.y; }

excel数据分析范文第5篇

【摘要】伴随着高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在逐年增加,而管理手段难以适应现阶段教改项目发展的需要。本文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分析了目前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网站为依托,通过研发教改项目管理系统、制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流程、建立教改项目数据库和推广、应用教学成果等,探索了教改项目信息化管理的途径,旨在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动态化,促进教学成果转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 信息化管理

【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实践”(XJG201525)。

一、前言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新阶段,深化教学改革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高等学校以立项研究为动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已呈现出日趋繁荣的景象。近年来,我校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导下,认真组织实施 “创新强校工程”和教学质量工程,落实“质量30条”、“协同创新”、“南海战略”等三大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工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呈逐年递增趋势,从2005年开始,我校已立项建设500多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获批89项省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扎实推进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二、实施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重要意义

1.以研究带动改革,以改革实践促进研究,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作为教学质量提高的物质载体、院系专业发展的重要根基、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舞台,为教学质量服务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成为教学改革的巨大推动力。与此同时,教学改革的实践又进一步促进教学领域的深层次研究,推动教学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营造良好教学研究氛围,提高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积极性

无论教授、学者,还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年轻教师,都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他们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立足本专业建设,开展专业、课程、教材、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等方面的项目研究,促使教师主动投入教学改革、开展教学研究,改良其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从而逐渐实现院系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3.教学成果为审核评估提供丰富素材,有助于教学工作特色凝炼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特色在于成果的实践性强,教学成果能够为学校迎接审核评估提供丰富素材,在此基础上,学校进一步进行教学工作特色凝炼,扩大教学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范围。

三、目前我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工作作为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推动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开展教学研究,是将“教学改革是核心”落在实处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以及对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的配套管理是突出教学工作这一中心地位的重要体现。因此,重视并加强教学研究管理工作,对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教学改革深入、持久、有效地进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教学质量工程实施以来,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逐渐凸显其重要作用,我校相应的配套管理却没有跟上,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项目管理分散繁琐,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管理效率较低

目前的项目管理方面还处于简单的word、excel等单一文档管理的阶段,项目相关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鉴定、统计和查找等环节分散繁琐,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造成项目管理重复工作量大,信息数据查找麻烦,准确率较差等问题,管理效率低下。

2.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控

对项目过程进行监控是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质量的重要保障,从最初的立项到结题验收,都离不开过程监控。根据《广东海洋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校教务〔2007〕108号)的规定,项目管理实行契约制,项目申报书获批准并下达后,即成为具有约束力的项目协议,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管理部门形成平等的契约关系。获准立项的项目主持人全面负责项目的研究工作,并实行在研项目中期检查制度。

但是,在实际管理中,这种契约关系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作为保证,中期检查也很难落到实处。由于过程监控的缺失,致使出现诸多问题:有的项目缺乏可操作性,流于形式,改革效果差强人意;有的项目随意性大,没有按照研究计划完成研究任务;有的项目进度拖沓,迟迟不结项等。

3.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改革的积极性有待提高

在目前大学偏重科研的政策导向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暂时还处于劣势发展境况。首先,从院系层面来讲,各院系的负责人重视教师的科学研究水平,对教学研究重视不够,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不强;其次,从效益和产出角度来看,知名教授和学者热衷于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重视科研产出,而忽视回报率较低的教育教学研究;再次,從评价机制角度来讲,对年轻教师而言,教学成果在其职称评定中的作用微弱,在现行的评价机制下,他们满腔热血投入到科研论文和学术著作的研究中,以便为将来职称的晋升做充分准备,而对教育教学研究热情不高。

4.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应用有待加强

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是项目实施的宗旨和落脚点。没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或者没有对成果进行推广应用,这是对资源的纯粹浪费。而目前,很多教学研究项目成果仅仅被当成了结项的凭证,结题之后便将其束之高阁,或者作为职称评定中的一个筹码,而忽视其真正的用途和价值。

四、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探索

如何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已有的资源和基础,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是当前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势在必行。

1.依托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网站建设,研发教改项目管理系统

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科学管理理念為先导,依托广东海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网站(http://www.xh0759.com/re/zlgc/z_default.asp),根据项目管理的实际需要,与软件开发商协作研发教改项目管理系统,拟开辟项目管理、成果管理、信息管理等三个模块(如图1所示),使系统基本可以实现项目查询、跟踪、验收、成果展示和发布新闻等诸多功能,实现教改项目的动态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

(1)项目管理模块

本模块收录历年教改项目数据库信息,可实现项目查询、项目统计、经费管理、项目跟踪等功能,简化工作程序,促进管理分工的集约化,实现对项目的动态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成果管理模块

本模块可实现项目验收、成果展示、成果奖查询和成果奖统计等功能。管理员可在系统上对项目负责人提交的结题材料进行验收。成果展示主要是及时收录和展示项目研究成果,如著作、教材、论文、多媒体课件、教学案例、习题库或软件、专利、获奖证书等,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学习。成果奖查询是通过系统设置的条件,可根据需要查询关于教学成果奖的各种信息;成果奖统计可以实现对不同年度、不同单位、不同来源获奖信息进行分析统计。

(3)信息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用于实时发布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结题和评奖等信息,加速管理信息的传递和反馈,实现网络信息实时更新和沟通交流。

2.制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流程,加强过程监控

主要结合《广东海洋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校教务〔2007〕108号)、《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经费报销流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立项与结题验收工作流程》等有关规定,制定教改项目管理流程,从发布文件及立项指南、审批、立项公布、下达经费、研究过程监控、项目结题验收、项目完善、项目推广等各个环节都提出基本规范和明确要求。

3.清点历年项目,完善教改项目数据库,对项目实施信息化管理

整理和清点近十年立项建设的教改项目完成情况,清理一批严重逾期不结题的项目。其次,建立和完善教改项目数据库,将项目名称、成员、进度、经费使用、申报书和成果等关键文档、项目变动等信息纳入数据库,对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同时,及时了解项目实施的进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协助解决,保证教学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4.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推广和应用教学成果

重视对研究成果进行培育、固化及推广应用,教学研究才能真正起到推动教学质量上台阶的作用,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校园网站、校内报纸刊物、宣传栏等媒介,展示、宣传和推广所取得的成果,加强广大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相互学习,在全校营造关注教学、重视教学的良好氛围,促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除了利用媒体宣传,学校可以根据需要,组织专题报告会或研讨会,加强各学科、各院系的交流学习,积极培育教学成果,及时凝炼教学工作特色;收集一些有代表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案例发表在内部刊物《高教信息与研究》,或将教学研究成果科学总结编辑成册,以论文集形式出版,为广大教师借鉴学习提供素材。

五、结语

高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在逐年增加,而管理手段难以适应现阶段教改项目发展的需要,成为高校管理者亟需解决的一个难题。通过对项目管理系统的探索,对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创新管理模式,有助于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动态化,对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甘瑶瑶(1988-),女,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excel数据分析范文第6篇

活动目标:

1、幼儿会根据实物图片用三句话讲出图意。

2、幼儿会根据各种实物图片的内容列出算式。

3、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实物图片若干张;分组活动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复习顺数,按要求数数。(从4—

13、17—

29、56—65)

2、碰球游戏,复习9的分解组成。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实物图片,教师启发幼儿逐幅观察图片,并用 自己的语言讲出图意。(用三句话讲述)例:树上有5个 苹果,掉下来3个,树上还剩下几个?

2、请幼儿列出算式,并把算式读两遍。

3、分组活动:

第一组:看花瓣颜色记录。第二组、第五组:看算式写答案。

第三组:圆点涂色记录。 第四组:看图填算式。

第六组:看图编应用题。

三、结束部分:

上一篇:圣诞短信范文下一篇:关于夏天的诗句范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