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语文论文范文

2023-09-16

大一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一统医学;中医;传统医学;医疗体系

人类发展至今,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及其成果,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从上个世纪计算机的诞生和运用,到21世纪云计算,大数据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正无处不在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交通、通讯、信息极大的缩短了人类在他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东西南北中任何一个角落的距离。不可抗拒的,人类就这样进入了“地球村”,进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境界。与此同时,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也由宏观世界进入了微观世界。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在融合、一切都在走向大同。一个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东西合璧、南北呼应、知识大爆炸、知识大融合的新时代已经到来,顺理成章地人类必须要建立和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大一统医学”体系,来适应新时代的来临。本文试就“大一统医学”这个命题,谈一点初浅的看法。

第一、大一统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统一的生命医学;是世界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融合建立的精准医学;是以大自然为本的医学;是生命科学的主流医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医学。

大一统医学就是要统一与整合全人类、全世界东西南北中的不同人种的、不同国家的、不同民族的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医疗卫生资源。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利用高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使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高度相融合,构建人类新兴的大一统医学的医疗卫生体系和人类大健康的大一统医疗服务体系。以更好、更优、更强大的医疗卫生科学技术为人类的健康、生存、发展、繁衍服务。

第二,建立大一统医疗体系,人类,特别是生命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必须统一三个认识:

1、统一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大自然是天地人的总称,大自然实为一个生命的共同体,是整个生命的复合体。万物有命,天地人命命相依,大自然是生命的宿主。万物有灵,人是万物之灵。人有意识,人是大自然的意识器官,人的意识解释了天,人的意识认识了地,人的意识也认识了人类自己。以生命为核心,确立生命世界的整体观;以大自然为本,确立大自然的主体地位,人与自然是一个复合体。大一统医学的核心就是要建立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生命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

2、统一对生命的认识。生命是化学的,物理的,量子的,也是数学的……。生命是活性蛋白质的正负电荷结合的产物。生命存在于活性蛋白质的继续运动之中,生命延续于活性蛋白质正负电荷不断的结合和分离的过程。生命有生、活、死三部曲。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活是有规律可循的。生命有时间、空间、信息、精神、能量与物质相互转化的功能。生命能吸取自身需要的身外任何物质,并将其转化为己有的功能。生命也有将自身不需要的体内代谢物排出体外和排斥身外不需要物质进入体内的功能。生命是智慧的,有与生俱来的自身生存规律,有自我代谢、自我修复、自我复制、自我遗传的密码等等,并存在于客观物质的载体中。

大一统医学就是要将高科技的大数据和现代醫学的大数据作为参数,成为传统医学辨证施治、辨病论治的依据。这将大大的提高对健康的正确评估与疾病的诊断率、有效率和治愈率,从而更有效地保护生命。

3、统一对医药的认识。医药是生命的伴侣。每个民族在繁衍、生存、延续的过程中,都曾有过本民族的自我保健体系(民间医药、民族医药、传统医药……)这些医药认识论及诊疗手段自生自灭、自荣自枯,很大一部分仍在民间广泛传承和使用,是传统医药理论的源泉、脉络(实践发现民间医药,由民间医药形成民族医药,由民族医药升华为传统医药),是人类智慧实践的结晶。中国是这样,世界也是这样。所以国际卫生组织大声疾呼:“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

第三、当今世界有两大医药体系,即传统医药体系和现代医药体系。传统医药来源于动物、植物、矿物中的复合性成分;现代医药来源于动物、植物、矿物的成分单体,还有根据其单体化学结构而合成的化学药。药,因指导理论不同,生产工艺不同,产品各异,疗效千差万别。

传统医药是在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利用传统的制药工艺和高科技技术生产的复方制剂,保留了传统医药的四气、五味和整体成分,针对人体的整体性,是治人的药。现代医药是用现代医学理论作指导,利用高科技制药技术从复方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单体成分,针对靶向的病,是治病的药。所以传统医药是治人,现代医药是治病。只有把治人与治病相结合,才可达到精准治疗。

大一统医学就是要充分认识复方制剂混合物与单体制剂成分的作用机制,有机结合用于临床,提高对生命的保障力。那种将医和药分家,将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分开,甚至对立起来,只注重管理,不重视疗效,是一种对生命的犯罪。

对人与自然的统一认识,对生命的统一认识和对医药的统一认识,统一这三方面的认识是建立大一统医疗体系的理论基础。

过去,由于人类的生存空间分布于地球的东西南北中,由于交通不便,难以接触和沟通,故形成了文化不同、价值不同、语言不同、实践不同、角度不同、生活不同、法律不同、教育不同、制度不同、知识不同等等。不同的语言阐述不同;不同的角度结论不同;不同的实践理论不同;不同的方法结果不同;不同的法律管理不同,不同的教育人才不同;不同的制度立场不同;地域不同风俗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国家不同体制不同,流派不同认识不同……以上的不同导致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不同,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也不同,对生命医学的认识也不同。故东方生命医学理论与西方医学理论不同;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不同;中医医学理论与西医医学理论不同……。

上述不同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不同,将生命的整体碎片化,造成生命理论碎片化、医学理论碎片化、医疗卫生资源的碎片化、医疗服务体系的碎片化。在具体的医学实践中,各分其说,自圆其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生命是一个整体,是大一统科学技术的模型。生命就像一头大象,不因为人说它是根绳子、是根柱子、是堵墙……大象就变了。人怎么说,是人的主观认识,改变不了大象本身是个整体的客观存在。生命的真谛只有一个,不管有多少不同的认识,不同的阐述,不同的实践,不同的理论,都改变不了整体生命的科学性。

不管有多少不同,但是生命科学的对象就是生命。生命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不同认识都改变不了生命的属性与生命的真谛。一切生命科学者的理论,一切医学科学家的理论,一切医学理论的产生、建立,都是以生命为对象,为核心。都是以研究生命的产生、发展和延续过程中的生理、病理、心理、药理以及在研究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融合的关系中形成的。

第四、大一统医学的内涵不只是中医和西医的结合,而是世界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是一个新兴的医疗卫生体系。

我们试以中国传统医学为例,以中国中医理论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方法论,治未病的理念,药食同源的养生之道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因为中医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生存时空中,在东西南北中的地缘生存的实践中,在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中,用生命证实了中医是中国人的生命科学,中医是中国人的文化,中医是中国人的哲学。这是用时间、空间、生命的实践不间断地验证了的医学理论。

传统医学:主体是宏观医学。传统医学把天地人看成是一个整体,生命是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认识是客观存在、发展的必然,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直到今天这种认识仍然是宏观医药学理论构架的重要基础。

现代医学:主体是微观医学。现代医学把生命的基础物质视为活性蛋白质的存在、分离与结合的过程。这种认识是人类进步的标志,这是应用高科技的成果,也是构建微观医学理论的必然。

传统医药学要发展,就要向现代医学学习,利用高科技,从生命的宏观世界进入生命的微观世界,认识生命医学;现代医学要发展,就要向传统医学学习,利用高科技,从生命的微观世界进入生命的宏观世界,认识生命医学。这就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走向大融合,走向大一统的世界观。传统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要从宏观走向微观,要从微观走向宏观,认识生命的真谛,必须拥抱人类文明,利用高科技。高科技是人类的文明成果,利用高科技是从宏观走向微观,从微观认识宏观的方法论。比如X光是光学的,核磁共振是物理的,检验是化学的。这些化学、物理、数学、光学、电学的成果是人类共享的文明,不是现代医学的专利。现代医药学可以用,传统医药学也可以用。现代医药学应用高科技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从树木到森林,认识宏观医学理论。这是必然的走向。传统医药学应用高科技,从整体认识部分,从森林认识树木,从全局认识局部,这也是认识生命的必然趋势。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的认识发展趋势和走向,是建立大一统医学体系的基础。最后的结果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必然走向大融合,而形成大一统医学。

大一统医学需要统一对各医学体系的认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他们都是来源于实践,再上升到理论,再指导实践而形成了自身的医药理论体系。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他们可以取长补短,也可以扬长避短,更可以在生命科学上走向大同。时间、空间、信息、精神、能量、物质、意识、知识等是各医学流派产生医学理论的共同基础。生命是各医学流派医学理论研究和服务的对象。生命的生理、心理、病理、药理的有机结合和融会贯通,是各医学流派统一认识生命的四个途径。天地人是一个生命的共同體,大一统医学就是为这个共同体服务的学科。

第五、在中国,人们要问,传统中医为什么落后于现代医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很明白,很要害,弄清了这个问题,就知道中医应该怎么发展,怎样发展才叫中医现代化,中医的理论要怎样才能融入大一统医学,才能成为大一统医学一个方面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从“五· 四”运动算起,中医基本原地踏步了一百年。这一百年,是被西方医学挤压的一百年,也是被中国人自己忽略的一百年,也是中医自身固步自封保守的一百年。这一百年恰恰又给了现代医学充分发展的空间,现代医学因此遥遥领先。而传统医学在狭缝中生存,落伍了。

如果中医和西医在这一百年间,同时发展,并肩前进,同时利用高科技,那么中医从宏观认识微观,充分利用一切现代高科技的手段,不用怀疑,中国早已形成了中医完整的医疗体系,还会落后于现代医学吗?还会保守吗?还会原地踏步吗?那西医也肯定早已被中医的包容性同化了,中国还有西医吗?如果世界的传统医学都利用了高科技,与时俱进的发展,还有今天现代医学的地位吗?

我认为,下一个一百年的医学发展,必然是传统医学包容现代医学,同化现代医学,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流医学,即大一统医学体系建立并完善的一百年。

第六, 有鉴于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率先在中国建立大一统医学体系,具体操作可以参考笔者提出的以下方案实施。

1、在国家级有影响的医学媒体上,发表大一统医学的宣言书。

2、号召全世界的生命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对大一统医学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为建立大一统医学的理论而努力奋斗。

3、号召全世界的生命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首先在自己本国将大一统医学列为实践阶段。(这一个阶段重要的是:将自己本国的传统医药同现代医药有机结合、有机统一,求大同、存小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自己本国的大一统医学体系。)

4、中国率先进行大一统医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总结。在中国的传统医学,要以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为主,融合民族医药、民间医药,在传统医药上先实现56个民族医药的大一统。然后再与现代医药相融合,形成中国医药的大一统,为世界大一统医学提供范例。

5、在中国建立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大一统医学,一定是以中医的理论作为大一统医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6、在1~2年内,召开国内的大一统医学学术研讨会,总结、提高为大一统医学的形成奠定基础,形成范例。

7、在东西南北中,选择试点医院,进行大一统医学的教学实践和临床实践。在3~4年内,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召开大一统医学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为形成世界大一统医学奠定初步的学术基础。

8、要组织专家团队总结世界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的经验和教训,精准阐述他们的优劣问题,找到他们的结合部,找到他们的根本分歧点,找到能使之融合的根本途径(高科技)。

9、根据第八条的材料,开始撰写大一统医学的教学教材和临床指南。

10、从现在开始就要以不同形式、多种方法,面向社会作各种培训,普及大一统的基本科学知识。

11、要建立大一统医学大数据研究平台。为大一统医学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收稿日期:2020-01-30 编辑:刘 斌)

大一语文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一统医学;中医;传统医学;医疗体系

人类发展至今,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及其成果,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从上个世纪计算机的诞生和运用,到21世纪云计算,大数据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正无处不在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交通、通讯、信息极大的缩短了人类在他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东西南北中任何一个角落的距离。不可抗拒的,人类就这样进入了“地球村”,进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境界。与此同时,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也由宏观世界进入了微观世界。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在融合、一切都在走向大同。一个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东西合璧、南北呼应、知识大爆炸、知识大融合的新时代已经到来,顺理成章地人类必须要建立和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大一统医学”体系,来适应新时代的来临。本文试就“大一统医学”这个命题,谈一点初浅的看法。

第一、大一统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统一的生命医学;是世界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融合建立的精准医学;是以大自然为本的医学;是生命科学的主流医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医学。

大一统医学就是要统一与整合全人类、全世界东西南北中的不同人种的、不同国家的、不同民族的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医疗卫生资源。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利用高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使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高度相融合,构建人类新兴的大一统医学的医疗卫生体系和人类大健康的大一统医疗服务体系。以更好、更优、更强大的医疗卫生科学技术为人类的健康、生存、发展、繁衍服务。

第二,建立大一统医疗体系,人类,特别是生命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必须统一三个认识:

1、统一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大自然是天地人的总称,大自然实为一个生命的共同体,是整个生命的复合体。万物有命,天地人命命相依,大自然是生命的宿主。万物有灵,人是万物之灵。人有意识,人是大自然的意识器官,人的意识解释了天,人的意识认识了地,人的意识也认识了人类自己。以生命为核心,确立生命世界的整体观;以大自然为本,确立大自然的主体地位,人与自然是一个复合体。大一统医学的核心就是要建立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生命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

2、统一对生命的认识。生命是化学的,物理的,量子的,也是数学的……。生命是活性蛋白质的正负电荷结合的产物。生命存在于活性蛋白质的继续运动之中,生命延续于活性蛋白质正负电荷不断的结合和分离的过程。生命有生、活、死三部曲。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活是有规律可循的。生命有时间、空间、信息、精神、能量与物质相互转化的功能。生命能吸取自身需要的身外任何物质,并将其转化为己有的功能。生命也有将自身不需要的体内代谢物排出体外和排斥身外不需要物质进入体内的功能。生命是智慧的,有与生俱来的自身生存规律,有自我代谢、自我修复、自我复制、自我遗传的密码等等,并存在于客观物质的载体中。

大一统医学就是要将高科技的大数据和现代醫学的大数据作为参数,成为传统医学辨证施治、辨病论治的依据。这将大大的提高对健康的正确评估与疾病的诊断率、有效率和治愈率,从而更有效地保护生命。

3、统一对医药的认识。医药是生命的伴侣。每个民族在繁衍、生存、延续的过程中,都曾有过本民族的自我保健体系(民间医药、民族医药、传统医药……)这些医药认识论及诊疗手段自生自灭、自荣自枯,很大一部分仍在民间广泛传承和使用,是传统医药理论的源泉、脉络(实践发现民间医药,由民间医药形成民族医药,由民族医药升华为传统医药),是人类智慧实践的结晶。中国是这样,世界也是这样。所以国际卫生组织大声疾呼:“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

第三、当今世界有两大医药体系,即传统医药体系和现代医药体系。传统医药来源于动物、植物、矿物中的复合性成分;现代医药来源于动物、植物、矿物的成分单体,还有根据其单体化学结构而合成的化学药。药,因指导理论不同,生产工艺不同,产品各异,疗效千差万别。

传统医药是在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利用传统的制药工艺和高科技技术生产的复方制剂,保留了传统医药的四气、五味和整体成分,针对人体的整体性,是治人的药。现代医药是用现代医学理论作指导,利用高科技制药技术从复方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单体成分,针对靶向的病,是治病的药。所以传统医药是治人,现代医药是治病。只有把治人与治病相结合,才可达到精准治疗。

大一统医学就是要充分认识复方制剂混合物与单体制剂成分的作用机制,有机结合用于临床,提高对生命的保障力。那种将医和药分家,将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分开,甚至对立起来,只注重管理,不重视疗效,是一种对生命的犯罪。

对人与自然的统一认识,对生命的统一认识和对医药的统一认识,统一这三方面的认识是建立大一统医疗体系的理论基础。

过去,由于人类的生存空间分布于地球的东西南北中,由于交通不便,难以接触和沟通,故形成了文化不同、价值不同、语言不同、实践不同、角度不同、生活不同、法律不同、教育不同、制度不同、知识不同等等。不同的语言阐述不同;不同的角度结论不同;不同的实践理论不同;不同的方法结果不同;不同的法律管理不同,不同的教育人才不同;不同的制度立场不同;地域不同风俗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国家不同体制不同,流派不同认识不同……以上的不同导致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不同,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也不同,对生命医学的认识也不同。故东方生命医学理论与西方医学理论不同;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不同;中医医学理论与西医医学理论不同……。

上述不同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不同,将生命的整体碎片化,造成生命理论碎片化、医学理论碎片化、医疗卫生资源的碎片化、医疗服务体系的碎片化。在具体的医学实践中,各分其说,自圆其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生命是一个整体,是大一统科学技术的模型。生命就像一头大象,不因为人说它是根绳子、是根柱子、是堵墙……大象就变了。人怎么说,是人的主观认识,改变不了大象本身是个整体的客观存在。生命的真谛只有一个,不管有多少不同的认识,不同的阐述,不同的实践,不同的理论,都改变不了整体生命的科学性。

不管有多少不同,但是生命科学的对象就是生命。生命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不同认识都改变不了生命的属性与生命的真谛。一切生命科学者的理论,一切医学科学家的理论,一切医学理论的产生、建立,都是以生命为对象,为核心。都是以研究生命的产生、发展和延续过程中的生理、病理、心理、药理以及在研究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融合的关系中形成的。

第四、大一统医学的内涵不只是中医和西医的结合,而是世界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是一个新兴的医疗卫生体系。

我们试以中国传统医学为例,以中国中医理论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方法论,治未病的理念,药食同源的养生之道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因为中医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生存时空中,在东西南北中的地缘生存的实践中,在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中,用生命证实了中医是中国人的生命科学,中医是中国人的文化,中医是中国人的哲学。这是用时间、空间、生命的实践不间断地验证了的医学理论。

传统医学:主体是宏观医学。传统医学把天地人看成是一个整体,生命是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认识是客观存在、发展的必然,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直到今天这种认识仍然是宏观医药学理论构架的重要基础。

现代医学:主体是微观医学。现代医学把生命的基础物质视为活性蛋白质的存在、分离与结合的过程。这种认识是人类进步的标志,这是应用高科技的成果,也是构建微观医学理论的必然。

传统医药学要发展,就要向现代医学学习,利用高科技,从生命的宏观世界进入生命的微观世界,认识生命医学;现代医学要发展,就要向传统医学学习,利用高科技,从生命的微观世界进入生命的宏观世界,认识生命医学。这就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走向大融合,走向大一统的世界观。传统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要从宏观走向微观,要从微观走向宏观,认识生命的真谛,必须拥抱人类文明,利用高科技。高科技是人类的文明成果,利用高科技是从宏观走向微观,从微观认识宏观的方法论。比如X光是光学的,核磁共振是物理的,检验是化学的。这些化学、物理、数学、光学、电学的成果是人类共享的文明,不是现代医学的专利。现代医药学可以用,传统医药学也可以用。现代医药学应用高科技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从树木到森林,认识宏观医学理论。这是必然的走向。传统医药学应用高科技,从整体认识部分,从森林认识树木,从全局认识局部,这也是认识生命的必然趋势。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的认识发展趋势和走向,是建立大一统医学体系的基础。最后的结果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必然走向大融合,而形成大一统医学。

大一统医学需要统一对各医学体系的认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他们都是来源于实践,再上升到理论,再指导实践而形成了自身的医药理论体系。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他们可以取长补短,也可以扬长避短,更可以在生命科学上走向大同。时间、空间、信息、精神、能量、物质、意识、知识等是各医学流派产生医学理论的共同基础。生命是各医学流派医学理论研究和服务的对象。生命的生理、心理、病理、药理的有机结合和融会贯通,是各医学流派统一认识生命的四个途径。天地人是一个生命的共同體,大一统医学就是为这个共同体服务的学科。

第五、在中国,人们要问,传统中医为什么落后于现代医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很明白,很要害,弄清了这个问题,就知道中医应该怎么发展,怎样发展才叫中医现代化,中医的理论要怎样才能融入大一统医学,才能成为大一统医学一个方面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从“五· 四”运动算起,中医基本原地踏步了一百年。这一百年,是被西方医学挤压的一百年,也是被中国人自己忽略的一百年,也是中医自身固步自封保守的一百年。这一百年恰恰又给了现代医学充分发展的空间,现代医学因此遥遥领先。而传统医学在狭缝中生存,落伍了。

如果中医和西医在这一百年间,同时发展,并肩前进,同时利用高科技,那么中医从宏观认识微观,充分利用一切现代高科技的手段,不用怀疑,中国早已形成了中医完整的医疗体系,还会落后于现代医学吗?还会保守吗?还会原地踏步吗?那西医也肯定早已被中医的包容性同化了,中国还有西医吗?如果世界的传统医学都利用了高科技,与时俱进的发展,还有今天现代医学的地位吗?

我认为,下一个一百年的医学发展,必然是传统医学包容现代医学,同化现代医学,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流医学,即大一统医学体系建立并完善的一百年。

第六, 有鉴于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率先在中国建立大一统医学体系,具体操作可以参考笔者提出的以下方案实施。

1、在国家级有影响的医学媒体上,发表大一统医学的宣言书。

2、号召全世界的生命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对大一统医学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为建立大一统医学的理论而努力奋斗。

3、号召全世界的生命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首先在自己本国将大一统医学列为实践阶段。(这一个阶段重要的是:将自己本国的传统医药同现代医药有机结合、有机统一,求大同、存小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自己本国的大一统医学体系。)

4、中国率先进行大一统医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总结。在中国的传统医学,要以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为主,融合民族医药、民间医药,在传统医药上先实现56个民族医药的大一统。然后再与现代医药相融合,形成中国医药的大一统,为世界大一统医学提供范例。

5、在中国建立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大一统医学,一定是以中医的理论作为大一统医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6、在1~2年内,召开国内的大一统医学学术研讨会,总结、提高为大一统医学的形成奠定基础,形成范例。

7、在东西南北中,选择试点医院,进行大一统医学的教学实践和临床实践。在3~4年内,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召开大一统医学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为形成世界大一统医学奠定初步的学术基础。

8、要组织专家团队总结世界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的经验和教训,精准阐述他们的优劣问题,找到他们的结合部,找到他们的根本分歧点,找到能使之融合的根本途径(高科技)。

9、根据第八条的材料,开始撰写大一统医学的教学教材和临床指南。

10、从现在开始就要以不同形式、多种方法,面向社会作各种培训,普及大一统的基本科学知识。

11、要建立大一统医学大数据研究平台。为大一统医学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收稿日期:2020-01-30 编辑:刘 斌)

大一语文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是在英语学习策略视角下基于双导机制的英语类专业大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以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5位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她们在中学时接受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刚入学时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经过实践,她们在自主学习能力及英语学习成绩上普遍有所提高,证明了英语学习策略训练下的“双导制”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确实有效。

关键词: 英语学习策略 双导制 英语专业学生 行动研究

1.研究背景

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19世纪正式形成。我国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引进导师制的。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本科生导师制已逐渐成为我国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模式之一,在全国高校的普及率剧增。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有170多所高校實施了本科生导师制。从推行的广度、深度和程度来衡量,我国的本导制仍是不规范、不定型和不成熟的,存在师资匮乏、制度定位模糊、运行机制缺失等问题。18世纪90年代末,由英国开创了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标志着“导生制”的形成。20世纪初,陶行知先生运用“小先生制”推动了“导生制”在教育运动中的多元化发展。如今“导生制”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但是很多高校的导生制都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并没有实质性进展。

由于中学普遍采取“填鸭式”教学,大一新生不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双导机制引导大一新生更好地过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其更快适应大学,转变学习方法和策略,探索出适合的学习方式。本研究是以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研究小组5位同学在“双导制”下通过英语学习策略的学习,探索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及学习成绩提高上的行动研究。

研究对象徐奕璐、徐柯钰、张金烁、周玲、刘静共5位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大一新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自主学习能力普遍较弱。

研究目的:

研究内容和方法层面:通过“双导制”和英语学习策略的学习,逐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

应用层面:探索出一条更有效、更实用的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习水平的方法,为其他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提供借鉴,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研究思路:通过“师生双导制”和英语学习策略的学习,通过几轮行动方案,争取提高英语学习水平。

本研究的理论支撑:师生双导制、英语学习策略。

2.研究设计

2.1研究环境和对象简介

通过“师生双导制”和英语学习策略的学习,争取提高本组5位同学英语水平。初高中阶段,英语学习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上课主要学习词汇和语法知识,忽视了学生交际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培养,习惯了填鸭式的被动学习。

2.2初步研究

江苏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5位英语专业的大一学生,均为女生,年龄平均18周岁。导师导生每周均见面1次。5位同学各1位导师1名导生。高考英语成绩:徐奕璐(126/150)、徐柯钰(124/150)、张金烁(129/150)、周玲(92/120)、刘静(90/120)。

2.3研究问题

如何在学习策略应用视角下通过“师生双导制”提高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成绩?

2.4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的定义:“由教师、校长、学校辅导员或其他教学相关人员主持的,收集学校的管理体制,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等方面的信息。收集这些信息的目的在于增长见识,促进反思实践,改进学校环境(或教育实践),以及提高学生的成绩,改善他们的学习环境。”(Mills 2007)

Action Research的两个维度:“研究”(research)强调围绕某个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抱着改进教学的目的,采取一系列系统的、有计划的方法展开调查并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行动”(action)一词强调教师根据所掌握的调查信息和数据采取的能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行动研究一般发生在教师自己的课堂中,往往是一个不断循环和螺旋上升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发现问题并制订行动计划;

(2)收集跟此问题有关的信息;

(3)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教学中采取行动;

(4)观察并评价效果(包括进一步收集并分析数据);

(5)对结果进行反思。

如果在第一轮中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则需要开展第二轮、第三轮甚至第四轮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的螺旋式循环过程图(纵向角度)(引自Richards & Farrell 2005:183)

Pollard提出的教学反思过程图,也较好地体现了行动研究的过程和特点。

行动研究中的教学反思过程图(引自Pollard 2008)(横向角度)

2.5研究工具

定量研究工具:

期末考试成绩。

2.6研究过程

2.6.1研究过程简述

2016.05-2016.08第一轮问题研究+解决方案+阶段性总结;

2016.09-2016.12第二轮问题研究+解决方案+阶段性总结;

2017.01-2017.03第三轮问题研究+解决方案+阶段性总结;

2017.04项目结题报告。

2.6.2数据收集

定量数据的收集:

问卷、收集3次期末考试成绩。

定性数据的收集:

访谈、教师日志、学生日志、《英语学习策略》课程评价及自我小结(大型作业)、英语学习策略应用实践报告。

3.行动研究的过程:紧扣行动研究的特点

第一轮:“师生双导制”下的自主学习

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外,在导师和导生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争取提高英语成绩。在第一轮的研究中,本项目对存在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弱、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本项目成员通过讨论并与导生、导师进行交流,制订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案并实施,期间每位成员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

第一轮问题解决过程中,本项目成员发现英语学习策略的应用可以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加强自主学习。但由于她们对英语学习策略没有详细地了解学习,并不能让学习策略融入学习生活中,所以目前学习策略问题亟待解决,这也是下一步将要展开研究探讨的。

第二轮:“师生双导制”下的自主学习及英语学习策略的学习

在第二轮的研究中,本项目成员对英语学习策略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和学习。她们通过“英语学习策略”这一门课程,了解到如何正确定义英语学习策略,以及学习、掌握和运用英语学习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到了预期效果。

徐柯钰《英语学习策略》课程评价及自我小结

徐柯钰在英语学习策略实践报告中总结扩大词汇量的8种方法。徐奕璐在英语学习策略实践报告中谈了在记笔记、词汇和听力等方面的进步。张金烁在英语学习策略实践报告中谈了她是如何提高英语阅读速度的。

但是本项目成员发现,即使应用了英语学习策略,她们的学习活动也未能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找出导致目前学习状况和学习目标之间差距的原因并找到解决差距的办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下一阶段本项目成员将要展开探讨研究的。

第三轮:目前学习状况和学习目标之间差距的原因研究及解决差距的办法

经过第三轮的研究,本项目成员意识到找出导致目前学习状况和学习目标之间差距的原因并找到解决差距的办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这个阶段需要做到的。根据分析,学习环境是导致目前状况与目标之间差距的很重要的原因。心理状态也是导致学习状况和学习目标不符的原因之一。此外,英语学习策略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学习目标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目标的不合理与不会调整策略同样影响现状与目标不符。本项目成员针对以上原因,想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寻找一个能完全集中注意的场所,端正心态,学会制定短期目标,以小的周期为单位,随时总结反思,并调整英语学习策略。

研究对象大一全年及大二上学期3次期末考试成绩。(成绩为学期平均绩点)

4.讨论与反思

4.1总结与反思

本项目成员积极努力,借助导师和导生的帮助,通过英语学习策略的学习,解决英语学习方面遇到的问题,制订出相关实用且可行的指导性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成绩变化可知,研究对象成绩皆有提升,研究有一定的成效,可见英语类专业学生在“双导制”下应用学习策略自主学习是行之有效的。

英语学习策略的运用对英语学习成效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双导制”的模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应用英语学习策略,使英语学习事半功倍,同时英语学习策略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弥补“双导制”可能会增加学生对导师和导生的依赖的不足。导师和导生要将自身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把英语学习策略有效地融入英语教学与实践中,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英语类专业学生更是要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专业学习。

4.2本研究的局限性

(1)仅以小组成员个案为例,研究样本比较小;

(2)作为参考的期末成绩含平时成绩,无法最大限度地体现出英语专业学习部分的变化;

(3)研究过程中缺少更直接的双导制运行材料,如录音录像,不利于科研资料的收集保存。

4.3未来的研究方向

(1)怎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双导制”,充分发挥其作用?

(2)怎样选择和调整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才能更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

参考文献:

[1]Mills, G. E. Action Research: A Guide for the Teacher Researcher (3rd Edition) [M]. New Jersey: Pearson Education, Inc., 2007.

[2]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陈宜大.本科生“双导制”的实践和理论探索[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10(13):96-100.

[4]邓敏.中国的导生制探微[J].上海教育科研,1999(1):28-30.

[5]丁林.本科生导师制:意义、困境与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5):74-77.

[6]靖国安.本科生导师制:高校教书育人的制度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5(5):80-84.

[7]李晓媛,俞理明.国外行动研究趋势及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研究的启示[J].外语教学,2007(3):48-52.

[8]李志雪.外语教学行动研究在中国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6):78-84.

[9]林莉兰.基于教师中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报告[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2):52-59.

[10]刘月秀.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双导制”[J].教育与职业,2011(23):39-41.

[11]彭梅.继续教育英语专业学生听说能力培养行动研究——以上海某高校为例[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未发表).

[12]王明明.高等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5(1):76-78.

[13]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14]吴泽鹏.基于导生制的主题教学设计与应用[J].教育研究,2011(12),103-106.

本文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般课题“基于双导机制的英语类专业大一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行动研究——学习策略应用视角”(项目编号201611463037Y)階段性成果。

大一语文论文范文第4篇

(一)

大一的时候,埋头背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争起一滩鸥鹭。

大四的时候,易安词已面目全非:常逛大街至暮,无心外头一宿。因饮酒过度,闯入公园深处。呕吐,呕吐,气走鸳鸯无数。

(二)

大一的时候,天天做着白日梦,梦见流星载着天使落在自己熟睡的枕边。

大四的时候,爱的痛了,痛的哭了,哭的累了,矛盾心里总是强求,是说好一起走还是到此就放手?

(三)

大一的时候,爬长城还是去北戴河是个问题。

大四的时候,考研还是工作是个问题。

(四)

大一的时候,密切关注国足,茶饭不思,为球消得人憔悴。

大四的时候,《足球报》垫在屁股底下,埋头写着长篇大论。这是矛盾中的主要矛盾。

(五)

大一的时候,排队打电话。七七四十九分钟总算轮到。等查话费,才知道“言多必失”没有错。

大四的时候,一夜之间成了手机一族。想打就打,“心无联通,爱会移动”。

(六)

大一的时候,玩“传奇”,是“反恐精英”,偶尔也做一回痞子蔡,和轻舞飞扬进行第108次亲密接触。

大四的时候,已是过来人:“打游戏?小孩子过家家,幼稚!聊QQ?对方是一条带狼性的狗。”

(七)

大一的时候,血可流,头可断,发型不可乱。梳子、镜子、喱水,一样不能少!

大四的时候,我是诗人我就喊: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吃好、睡好,心情就好。

(八)

大一的时候,看不懂叫看不懂,有钱佬叫有钱佬,倒霉叫倒霉。

大四的时候,看不懂不叫看不懂,叫光当。有钱佬不叫有钱佬,叫VIP。倒霉不叫倒霉,叫衰!

(九)

大一的时候,喜欢顾城,睡觉也在吟诗: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大四的时候,在WC里发着短信:你是粽子我是叶,一层一层包着你;你是牙齿我是米,一粒一粒粘死你;粽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爱你!

(十)

大一的时候,对古龙、梁羽生、诸葛青云品头论足。金庸最棒:“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部部精品部部绝!

大四的时候,硬着头皮读《中国知识分子沉浮录》,假模作样地问:“还有谁在呼唤理性、激情和人文精神?”

(十一)

大一的时候,身高一米六,腰围不详,体重50kg,视力1.0,偶像:诸葛亮。最喜欢的话: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大四的时候,身高依旧,腰围保密,体重55kg,视力打五折。偶像:凯莉·布鲁克。想说的话:性感女郎,我喜欢。

(十二)

大一的时候,“五讲”:讲笑话,讲足球,讲艳遇,讲消费,讲时尚。“四美”:美发,美容,美食,美饰。“三热爱”:热爱自己,热爱美眉,热爱床板。

大四的时候,看到水龙头没有关,水哗哗地流着,一下子特别的伤感,走过去,将水龙头拧了又拧……

生活中让人难以接受的一个事实是:失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四年大学生活得到的最重要的一个教训是:你必须既接受生活中的幸福,也接受它的失意。真正的人生,在于敞开你自己。(作者系广州中山大学研究生)

大一语文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一统医学;中医;传统医学;医疗体系

人类发展至今,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及其成果,已经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从上个世纪计算机的诞生和运用,到21世纪云计算,大数据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正无处不在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交通、通讯、信息极大的缩短了人类在他生存的这个蓝色星球东西南北中任何一个角落的距离。不可抗拒的,人类就这样进入了“地球村”,进入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境界。与此同时,人类对生命的认识,也由宏观世界进入了微观世界。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在融合、一切都在走向大同。一个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东西合璧、南北呼应、知识大爆炸、知识大融合的新时代已经到来,顺理成章地人类必须要建立和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大一统医学”体系,来适应新时代的来临。本文试就“大一统医学”这个命题,谈一点初浅的看法。

第一、大一统医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高度统一的生命医学;是世界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融合建立的精准医学;是以大自然为本的医学;是生命科学的主流医学;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医学。

大一统医学就是要统一与整合全人类、全世界东西南北中的不同人种的、不同国家的、不同民族的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医疗卫生资源。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求同存异,利用高科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使传统医学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高度相融合,构建人类新兴的大一统医学的医疗卫生体系和人类大健康的大一统医疗服务体系。以更好、更优、更强大的医疗卫生科学技术为人类的健康、生存、发展、繁衍服务。

第二,建立大一统医疗体系,人类,特别是生命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必须统一三个认识:

1、统一对人与自然的认识。大自然是天地人的总称,大自然实为一个生命的共同体,是整个生命的复合体。万物有命,天地人命命相依,大自然是生命的宿主。万物有灵,人是万物之灵。人有意识,人是大自然的意识器官,人的意识解释了天,人的意识认识了地,人的意识也认识了人类自己。以生命为核心,确立生命世界的整体观;以大自然为本,确立大自然的主体地位,人与自然是一个复合体。大一统医学的核心就是要建立生命与自然的和谐的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生命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

2、统一对生命的认识。生命是化学的,物理的,量子的,也是数学的……。生命是活性蛋白质的正负电荷结合的产物。生命存在于活性蛋白质的继续运动之中,生命延续于活性蛋白质正负电荷不断的结合和分离的过程。生命有生、活、死三部曲。生是偶然的,死是必然的,活是有规律可循的。生命有时间、空间、信息、精神、能量与物质相互转化的功能。生命能吸取自身需要的身外任何物质,并将其转化为己有的功能。生命也有将自身不需要的体内代谢物排出体外和排斥身外不需要物质进入体内的功能。生命是智慧的,有与生俱来的自身生存规律,有自我代谢、自我修复、自我复制、自我遗传的密码等等,并存在于客观物质的载体中。

大一统医学就是要将高科技的大数据和现代醫学的大数据作为参数,成为传统医学辨证施治、辨病论治的依据。这将大大的提高对健康的正确评估与疾病的诊断率、有效率和治愈率,从而更有效地保护生命。

3、统一对医药的认识。医药是生命的伴侣。每个民族在繁衍、生存、延续的过程中,都曾有过本民族的自我保健体系(民间医药、民族医药、传统医药……)这些医药认识论及诊疗手段自生自灭、自荣自枯,很大一部分仍在民间广泛传承和使用,是传统医药理论的源泉、脉络(实践发现民间医药,由民间医药形成民族医药,由民族医药升华为传统医药),是人类智慧实践的结晶。中国是这样,世界也是这样。所以国际卫生组织大声疾呼:“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

第三、当今世界有两大医药体系,即传统医药体系和现代医药体系。传统医药来源于动物、植物、矿物中的复合性成分;现代医药来源于动物、植物、矿物的成分单体,还有根据其单体化学结构而合成的化学药。药,因指导理论不同,生产工艺不同,产品各异,疗效千差万别。

传统医药是在传统医学理论指导下,利用传统的制药工艺和高科技技术生产的复方制剂,保留了传统医药的四气、五味和整体成分,针对人体的整体性,是治人的药。现代医药是用现代医学理论作指导,利用高科技制药技术从复方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单体成分,针对靶向的病,是治病的药。所以传统医药是治人,现代医药是治病。只有把治人与治病相结合,才可达到精准治疗。

大一统医学就是要充分认识复方制剂混合物与单体制剂成分的作用机制,有机结合用于临床,提高对生命的保障力。那种将医和药分家,将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分开,甚至对立起来,只注重管理,不重视疗效,是一种对生命的犯罪。

对人与自然的统一认识,对生命的统一认识和对医药的统一认识,统一这三方面的认识是建立大一统医疗体系的理论基础。

过去,由于人类的生存空间分布于地球的东西南北中,由于交通不便,难以接触和沟通,故形成了文化不同、价值不同、语言不同、实践不同、角度不同、生活不同、法律不同、教育不同、制度不同、知识不同等等。不同的语言阐述不同;不同的角度结论不同;不同的实践理论不同;不同的方法结果不同;不同的法律管理不同,不同的教育人才不同;不同的制度立场不同;地域不同风俗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国家不同体制不同,流派不同认识不同……以上的不同导致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不同,对生命科学的认识也不同,对生命医学的认识也不同。故东方生命医学理论与西方医学理论不同;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不同;中医医学理论与西医医学理论不同……。

上述不同是客观存在的。但这种不同,将生命的整体碎片化,造成生命理论碎片化、医学理论碎片化、医疗卫生资源的碎片化、医疗服务体系的碎片化。在具体的医学实践中,各分其说,自圆其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生命是一个整体,是大一统科学技术的模型。生命就像一头大象,不因为人说它是根绳子、是根柱子、是堵墙……大象就变了。人怎么说,是人的主观认识,改变不了大象本身是个整体的客观存在。生命的真谛只有一个,不管有多少不同的认识,不同的阐述,不同的实践,不同的理论,都改变不了整体生命的科学性。

不管有多少不同,但是生命科学的对象就是生命。生命是客观存在的,任何不同认识都改变不了生命的属性与生命的真谛。一切生命科学者的理论,一切医学科学家的理论,一切医学理论的产生、建立,都是以生命为对象,为核心。都是以研究生命的产生、发展和延续过程中的生理、病理、心理、药理以及在研究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融合的关系中形成的。

第四、大一统医学的内涵不只是中医和西医的结合,而是世界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融合,是一个新兴的医疗卫生体系。

我们试以中国传统医学为例,以中国中医理论的整体观、辨证施治的方法论,治未病的理念,药食同源的养生之道为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因为中医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生存时空中,在东西南北中的地缘生存的实践中,在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中,用生命证实了中医是中国人的生命科学,中医是中国人的文化,中医是中国人的哲学。这是用时间、空间、生命的实践不间断地验证了的医学理论。

传统医学:主体是宏观医学。传统医学把天地人看成是一个整体,生命是这个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这种认识是客观存在、发展的必然,是古人智慧的结晶。直到今天这种认识仍然是宏观医药学理论构架的重要基础。

现代医学:主体是微观医学。现代医学把生命的基础物质视为活性蛋白质的存在、分离与结合的过程。这种认识是人类进步的标志,这是应用高科技的成果,也是构建微观医学理论的必然。

传统医药学要发展,就要向现代医学学习,利用高科技,从生命的宏观世界进入生命的微观世界,认识生命医学;现代医学要发展,就要向传统医学学习,利用高科技,从生命的微观世界进入生命的宏观世界,认识生命医学。这就是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走向大融合,走向大一统的世界观。传统医药学和现代医药学要从宏观走向微观,要从微观走向宏观,认识生命的真谛,必须拥抱人类文明,利用高科技。高科技是人类的文明成果,利用高科技是从宏观走向微观,从微观认识宏观的方法论。比如X光是光学的,核磁共振是物理的,检验是化学的。这些化学、物理、数学、光学、电学的成果是人类共享的文明,不是现代医学的专利。现代医药学可以用,传统医药学也可以用。现代医药学应用高科技从个别到一般,从局部到整体,从树木到森林,认识宏观医学理论。这是必然的走向。传统医药学应用高科技,从整体认识部分,从森林认识树木,从全局认识局部,这也是认识生命的必然趋势。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的认识发展趋势和走向,是建立大一统医学体系的基础。最后的结果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必然走向大融合,而形成大一统医学。

大一统医学需要统一对各医学体系的认识。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他们都是来源于实践,再上升到理论,再指导实践而形成了自身的医药理论体系。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他们可以取长补短,也可以扬长避短,更可以在生命科学上走向大同。时间、空间、信息、精神、能量、物质、意识、知识等是各医学流派产生医学理论的共同基础。生命是各医学流派医学理论研究和服务的对象。生命的生理、心理、病理、药理的有机结合和融会贯通,是各医学流派统一认识生命的四个途径。天地人是一个生命的共同體,大一统医学就是为这个共同体服务的学科。

第五、在中国,人们要问,传统中医为什么落后于现代医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很明白,很要害,弄清了这个问题,就知道中医应该怎么发展,怎样发展才叫中医现代化,中医的理论要怎样才能融入大一统医学,才能成为大一统医学一个方面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从“五· 四”运动算起,中医基本原地踏步了一百年。这一百年,是被西方医学挤压的一百年,也是被中国人自己忽略的一百年,也是中医自身固步自封保守的一百年。这一百年恰恰又给了现代医学充分发展的空间,现代医学因此遥遥领先。而传统医学在狭缝中生存,落伍了。

如果中医和西医在这一百年间,同时发展,并肩前进,同时利用高科技,那么中医从宏观认识微观,充分利用一切现代高科技的手段,不用怀疑,中国早已形成了中医完整的医疗体系,还会落后于现代医学吗?还会保守吗?还会原地踏步吗?那西医也肯定早已被中医的包容性同化了,中国还有西医吗?如果世界的传统医学都利用了高科技,与时俱进的发展,还有今天现代医学的地位吗?

我认为,下一个一百年的医学发展,必然是传统医学包容现代医学,同化现代医学,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流医学,即大一统医学体系建立并完善的一百年。

第六, 有鉴于此,我认为我们应该率先在中国建立大一统医学体系,具体操作可以参考笔者提出的以下方案实施。

1、在国家级有影响的医学媒体上,发表大一统医学的宣言书。

2、号召全世界的生命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对大一统医学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为建立大一统医学的理论而努力奋斗。

3、号召全世界的生命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首先在自己本国将大一统医学列为实践阶段。(这一个阶段重要的是:将自己本国的传统医药同现代医药有机结合、有机统一,求大同、存小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自己本国的大一统医学体系。)

4、中国率先进行大一统医学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总结。在中国的传统医学,要以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为主,融合民族医药、民间医药,在传统医药上先实现56个民族医药的大一统。然后再与现代医药相融合,形成中国医药的大一统,为世界大一统医学提供范例。

5、在中国建立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大一统医学,一定是以中医的理论作为大一统医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6、在1~2年内,召开国内的大一统医学学术研讨会,总结、提高为大一统医学的形成奠定基础,形成范例。

7、在东西南北中,选择试点医院,进行大一统医学的教学实践和临床实践。在3~4年内,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召开大一统医学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为形成世界大一统医学奠定初步的学术基础。

8、要组织专家团队总结世界传统医药和现代医药的经验和教训,精准阐述他们的优劣问题,找到他们的结合部,找到他们的根本分歧点,找到能使之融合的根本途径(高科技)。

9、根据第八条的材料,开始撰写大一统医学的教学教材和临床指南。

10、从现在开始就要以不同形式、多种方法,面向社会作各种培训,普及大一统的基本科学知识。

11、要建立大一统医学大数据研究平台。为大一统医学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收稿日期:2020-01-30 编辑:刘 斌)

大一语文论文范文第6篇

上一篇:民航法律论文范文下一篇:教育与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