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的教师述职报告范文

2024-04-03

三年来的教师述职报告范文第1篇

来到城西小学转眼间已快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本人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工作严谨负责,热爱本职工作,教风端正,兢兢业业,勤奋钻研,努力不懈,认认真真做好本职本份工作。在这一年里,我担任了一年、六年两个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

在此,做如下总结:

一、教育观念,教学指导思想的改变和更新。在新教材改革的浪潮里,xx学年是个特殊的学年,一年级的小朋友首先站到了改革的最前方,各个学科都使用了新教材,而音乐课本则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为了使每一位音乐教师能够较快、较好的熟悉、掌握新教材,我区教研室在每学期开学初,安排了全区音乐教师进行学习新教材,还特意从广州请来专家讲座、示范,以便帮助我们更好的适应新教材。新教材是从现代教育的理念做起点,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本,从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视角去考虑,所以定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新教材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提供较大的空间自由发展、创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观念,发展健康的审美情操和情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态度,全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教案的精心设计。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进行缜密设计的蓝图,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我在备课时考虑到教学的基本任务即:教学目的,突出本学科的特点,把握好每一课的重、难点,合理的,深入浅出的进行备课。同时,我又依据各个年级不同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绝大部分的学生能够掌握好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基本技能,有利于更好的实现“双基”课堂教学。

三、结合实际,搞好课堂教学。在课堂上讲课时,我会尽量按照教案的设计去进行。但,往往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与预期设想有较大的出入。因此,我会及时从实际出发,进行调理和修整。对于相同的教材,相同的年级,在不同的班级上课时,我会根据此班的学习程度,接受能力等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和创新,力求在不变中求万变。在教学手段上,我推行愉快教学。使整个教学始终在愉快合作,多彩,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智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从内心深处激发学生的情感,再根据内容的不同实施德育渗透。例如:《幸福生活》这课,就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幸福;《巧巧手》这课,就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多多锻炼自己的小手,为国家,为集体贡献一份力量;而《长鼻子》、《咯咯哒》、《汪汪与咪咪》等课则是让学生懂得保护小动物,热爱生命等道理。总而言之,都是为了使学生今后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

四、切实抓好合唱队,舞蹈队的建设在2014学年第一学期里,合唱队已经进入轨道,开始了正常的训练,并持之以恒,利用早上和下午放学的时间加班加点进行训练;而舞蹈队则是在第二学期才进入轨道的,因此,为了尽快提高队员的基本功和进展,使之正常运转,除了利用平时的时间训练外,我和曾老师还在每周六早上回校,对舞蹈队进行培训。功夫不有心人,终于在今年的我校的“六一”文艺汇演中,两个队初绽姿彩,得到了令人满意的表现!以上所做的一切只是踏入城西小学的第一年,将成为以后工作的起点。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更加积极进去,加强学习,不断总结,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学校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力量。

篇二:音乐教师述职报告

一、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在思想政治上,时刻能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学校安排。

二、教学方面

本学年期,我担任一至六年级的音乐课教学任务。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独立,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才华,给予他们充分的表现欲。课堂上严格要求,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爱好音乐,喜欢音乐。

三、个人学习

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认识本水平,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我认真地参加县里组织的培训活动,认真记录学习内容。“脚踏实地,大胆创新”是我教书育人的座右铭。本年度我继续领悟新课程标准,以新思路、新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常规课。我克服各种困难,积极学习各种音乐教育理论,利用间隙时间练习声乐技巧,为教学工作做好充实准备。以适应当前教育的形式。

俗话说,音美是一家。在低年级音乐课中,常常出现让孩子们通过歌曲的学习画出一幅画。这时,我才真正认识到,音乐离不开美术,因此,学习美术成了我必学的科目。在这个学期里,我还利用网络建立了自己的博客,在闲暇时间里,我会在我的博客里发表我的一些教学感想和文章,这样,天南海北的朋友会对你的东西各抒己见。在那里,我还认真学习其他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先进经验同时也把自己好的做法、想法跟大家分享,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使我的生活更加充实。从中,我也学到了许多的知识。

四、努力目标

1、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训练,摸索出一套适合我自己的特长和教学方法。

2、在教学中踏实教课,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我是一个对集体充满了热情的人,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是我的工作作风,助人为乐是我的快乐之本,只要是对学校对大家有好处的事情我都会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它完成好。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同样会用心去面对,用我的全部热情来浇灌我深爱着的事业。

篇三:音乐教师述职报告

一个学年即将结束了,在这一学年里,我觉得自己在思想、工作、学习以及个人素质能力等各方面都进步、提高了许多。下面就从几方面简单谈谈一学年来本人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

一、 重视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职业要成个人永久职业,人必须永远保持“学高”这一范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再学习”“终身教育”就成了它的注解。一年来,我能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关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大业,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世界大事;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关心、热爱每一位学生,热心为每一位学生排忧解难;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各个方面从严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一年以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我认真的学习了胡锦涛同志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发表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在实际工作中也努力树立八荣八耻的人生观!在日常工作中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老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

二、为教育事业,为培养人才做贡献: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主要担任四年级和六年级两个班的音乐课教学工作。另外继续担任学校合唱团的训练工作。虽然工作任务繁重,但是我仍旧经常保持良好的状态,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节课,完成好学校领导交给我的各项工作。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我坚持经常翻阅《中小学音乐教育》、《给教师的建议》、《青年教师优秀教案选》等书籍,还争取机会多出外听课,了解课改新动态,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将所学运用到本职工作中。在教学中我本着乐于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同事友好相处,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积极向每一位老师学习,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还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同事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吸收他们好的教学理念,力求做到技术与思想的完美结合。在日常工作的每一节课,我都做好充分的准备,“决不打无准备的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我所教授的课程。

在我们音乐教研组的教研工作中,我坚持以我校“两年准备、三年跨越、五年成一流”的目标为根本,以更新观念、提高音乐教研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意识为目的。以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组员的团队意识为方法,促使我组各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稳步提高,更能够促使音乐教研组每一位成员从思想、理念、教学水平有一个新的跨越。

在我校开展的青蓝工程中,我荣幸的担任李迪娜和胡炜两位老师的师傅。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我经常找时间与他们沟通交流,并且针对她们个人的特点为其进行辅导,在不断的听课评课中介绍一些优秀的录像课让其观摩,丰富她们的的教学视野。在业余时间,向她们介绍一些优秀的教学论文、案例,与其共同研究,使她们找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课中,尽快成长为自主型教师。

本年度我还和李迪娜、董鹏辉负责学校合唱团的训练工作。我们的合唱团员都是才挑选的新队员,学生缺乏专业上的练习是我们训练中碰到的最大问题,为了在5月份的区艺术节上取得好成绩,我们大家认真挑选歌曲,加班加点的训练,顶着30几度的高温,我们和孩子们一同努力,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表现歌曲,我们采取示范、模拟等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新城区第11届艺术节合唱比赛中我们学校合唱团演唱的两首歌曲获得评委的首肯,一举拿下全区一等奖、在新城区红五月音乐会中我们再接再厉获得优秀演出奖、在西一路地区的红五月音乐会中也获得了优秀演出奖的好成绩!

在这一学期里,自己任教的四年级及六年级两个班的及格率都是100%,总优秀率达96%以上。

三年来的教师述职报告范文第2篇

3冬天,总是冷冷地来,悄悄地走,又到了年终总结了。二三年发生了很多的故事,这故事中“非典”、“新课程”、“验收”、“改革”出现的频率特别高,这故事里有“齐心协力,共克非典”;这故事里有“省级示范小学、嘉兴市教育科研基地、市建章立制、市安全文明校园”通过了验收等;这故事里有“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第二届全国互联网知名学校”、“第十三届‘希望杯’小学生篮球赛男女婵连冠军”、“第三十九届市田径运动会城镇小学组团体总分第一名”、“市首届教工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语数优质学校双双入围”等;这故事里有教师们勤写教师手记、默默奉献、团结协作、开拓创

新……这是濮小的故事,一个充满激情的集体在发挥着自己的潜力,尽管忙碌,尽管辛劳,尽管有了黑眼圈,但是我们在幸福地活着,很有意义地生活着。

每次都会有感恩在前,为什么每一次我都会说这个话题,因为的确在内心我充满着对老师们的感激,无论是《感恩》、《短信故事》、《舍得》、《教师手记:爱你没商量》,还是只是在言语上表达或者是行动中的宽容,相信都会感觉到一个不善言语的孔永海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我能体会做教师的辛苦,有很多时候学校无奈,我们为师更甚,其实如何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也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能感觉到我们有些疲于应付,一年下来检查督导就有十多次,相信老师们也能体谅我们,在此也对老师们表示一年来辛勤劳动的感谢,濮小发展很快,在成长中我们收获喜悦,这喜悦中有你的功劳,这喜悦中有你的汗水,我们铭记有心。

就我个人理解,我认为其核心就是

服务我想我所做的工作可以归结为两个字——服务。

首先,为了学校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很多时候我是疲于在外奔波,老师们也许很羡慕能走出校门,其实很痛苦,人感觉特别累,它不能等同于我们与朋友一起聊天、到朋友家串门,它是工作,为了能让学校在建设上有所发展,因此也必须到主管部门来回跑,说发展,讲困难,然后讨点钱。有时我会与朋友开玩笑,说:如果你不想与我做朋友了,那么你就对我说“借点钱”,更何况是讨钱这样的事,有时不是事在人为一句所能涵盖。这年中我们建设了操场,尽管其中也有很多变数,但终究还是建设成功了,我们还增加了校园音响系统,为教师办公室添置了电脑,尽可能减少班额,今年特别招收了六个班的一年级,并为每个一年级班级配备了实物展示台。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学校能再上新台阶奠定物质基础。

其次,为了教师的发展做好服务工

作。其实学校的发展还归结于我们教师能热心、齐心、用心,为什么我校在近年来几乎每一项荣誉都会亲赖于我们,因为我们有一支过硬的队伍,一支团结向上的队伍,一支敬业奉献的队伍。从篮球赛场上传出的一致声音到校园内团结和谐的回音,从教研活动中各抒己见的研讨到会场上鸦雀无声地聆听;从座谈会上步调一致的发展阐述到学校管理中勇于提出不同意见。这无不让人们感到我们良好的精神空间和民主协作的团队精神。而我们能做的是让老师们能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从上海的年夜饭、雁荡大松溪的足迹、教师节的屏幕保护音乐、过节时的发放我们一定能读懂我们付出的丝丝回报,尽管并不能做得最好,但也能体会为师的幸福。这里不禁想提及今年下半年刚做的网页,教师的参与率足以说明其中发生了什么,教师们参与撰写的教师手记足以证明了其中的缘由,我们学会反思了,我们在反思中成长着,这就是我们倾力打造数码社

区和为教师发展提供学习反思平台的初衷,其成效足以显现。每次与教研员谈及时外出培训、听课,他们都不会忘了濮小的一份子,每次活动,无论名额有多有少,都不会忘却让濮小的教师参加,让教师在聆听窗外声音中提升我们的教育境界也许是我们所做的一部分工作,本周请《教育信息报》的编辑来校也是其中原因之一。我会继续在为教师成长上作出自己的努力,其中可能只是一则短信,一封邮件,一声问候,但它都是表示我的一份心意。

作为一名教师,就我理解,我认为其核心就是教学我想我所做的工作可以归结为两个字——成长。

由于工作分工不同,我可能已经很少下课堂,很少有时间来下课堂。这点对于我来说是极大的遗憾,我也对学生怀着一种深深的歉疚。虽然在一年中有篇文章在地级以上发表或获奖,一年有项各级的个人荣誉,这只是传递给我们的一个表面的现象。然而的确我在一年

中自己成长得较快,在业务水平和理论修养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年是我进步最快的一年,应该是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收获最大的一年,我有一种强烈地感觉,那就是我在做教育事,在吃教育饭。以前多年忙忙碌碌感觉空空如也。自从上了成长论坛,自从管理了学校网站,看得多了,听得多了,想得多了,反思得多了。对教育问题有了更深的看法,与教师们的交流有了更广泛的基础,自己写的教育手记像样的有几十篇,有时能做到每日写一篇,每天我会为写或网站管理忙到下半夜,但我为什么会感觉在睡前高兴地笑,因为我觉得值得,我舍得化这样的时间,我不会在乎黑眼圈有多深,并决不使用任何化妆品。其实老师们表现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像莫丽红、沈志飞、张剑莉、章雁、黄新娥、胡海平等老师的参与中,让我有了收获,让我有了压力,而更多的是让我有了一份更沉重的责任,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不被淘汰,正像我个人签名中所言:

如果今天我们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明天我们将生活在过去!

我不喜欢冬天,因为冬天的寒意让我的手感觉不到键盘的欢快,因为冬天从不赖床的我不想在睡意中还想眯一会儿,我感觉有点累!好在在这寒冷的冬季有老师们对我的鼓励!我知道我投入,但不够艺术、高效;我知道我创新,但不够规范、全面。“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样的话语总是在激励我们奋勇前进。“关注生命,张扬个性,放飞理想。”这样的办学理想在激励着我开拓创新。让我们一起来努力,相信明天会给你我更多的惊喜!

个人主要成绩

.《小学常识中长期作业设计研究》发表于浙江教育科学××××年第期-;

.《关注生命体验科学》发表于“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教研指导栏目××××年×月×日;

三年来的教师述职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华 经济

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2亿元,人均GDP达5260美元;财政总收入21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0亿元;外贸出口89.7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6亿元;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08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8264元。2009年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72亿元,增长6.8%;财政总收入12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8亿元;外贸出口36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亿元

【1】

一、金华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金华是我国沿海地区通往西南内陆腹地的交通要冲,是国家级陆路交通主枢纽和浙江第二大信息枢纽、第四大现代物流枢纽。近年来,金华大力实施交通外通内畅工程。在外通方面,杭金衢、金丽温、甬金、台金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浙赣铁路、金温铁路和金千铁路交会于市区,多趟动车组列车开通,诸永、东永等高速公路和杭长铁路客运专线都在建设中,金华与上海、杭州的“同城效应”加快形成。在内畅方面,重点建设金义快速路等8条城际快速通道,以市区为中心的“半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凭借发达的交通网络,加上功能齐全的国际物流中心、公共型保税仓库等贸易平台,客货运输十分方便快捷。

(二)商品市场繁荣发达。

浙江是市场大省,金华则是名副其实的市场大市。经过多年培育,全市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08个,市场经济圈不断壮大。2008年全市各市场总成交额达1135亿元,其中中国小商品城市场交易额达382亿元,连续18年居全国专业市场榜首;市场经营面积260万平方米,经营摊位5万个,从业人员20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目前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外商常驻义乌采购商品。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市场交易额达330亿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五金产品集散中心。我们还依托商品市场,每年举办中国国际小商品博览会、中国五金博览会等展会,金华会展业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三)现代产业蓬勃新兴。

近年来,金华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面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汽车、科技五金、小商品制造、新型医药、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和块状经济优势明显,获得“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基地”、“中国五金工具生产出口基地”、“中国磁性材料生产基地”、“国家级天然药物高新特色产业基地”等21项国家级产业基地称号。特别是全市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产业发展形势良好,关联企业达2000多家,从业人员近20万,年产值500亿元。10多只产品已列入国家车辆公告目录,涌现出“青年”、“今飞”、“万里扬”、“康迪”、“众泰”等一大批行业骨干企业。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5253家,实现总产值2578亿元。

(四)浙中城市群组团发展。

浙中城市群是金华的一大特色和优势。金华市区、义乌、东阳、永康、兰溪等5座大中城市分布在2000平方公里左右范围内,且各城市之间相距都在30公里左右,城镇布局极为密集。这一特征在全国城市体系中都比较少见,是城市集群发展的天然条件。近年来,金华市紧紧围绕“发展城市群、共建大金华”战略主线,大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加快工业化、城市化、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国际化步伐,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内外交通和城市配套设施逐步完善,四大产业带集聚发展,城市群协调发展机制加快形成,各城市活力竞相迸发,一个“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树、资源共享、生态共保、优势共创“的浙中城市群正在加速崛起。

(五)创业环境宜居优美。

金华境内山川秀美,森林覆盖率超过、60%,拥有3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市区双龙洞、永康方岩等旅游景点声名远扬,文化古城、“浙中凉都”、购物旅游、影视文化、温泉养生、生态休闲等旅游品牌异彩纷呈。金华人文底蕴深厚,人文历史十分悠久,素有“小邹鲁”之称,崇文重教的风气沿袭至今。市区以“三江六岸”为中心,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人居环境优良,连续3次荣获“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殊荣。目前正在全力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城市品位在不断提升。金华土地资源比较丰富,经济社会发展的土地保障能力较强。同时近几年来,金华致力于建设“阳光政府”、“信用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创建“办事最快、服务最优、费用最省”的行政服务体系,积极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投资环境,相继获得“中国城市十佳诚信政府”、“全国政府公开示范点”、“十大科学发展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

二、各产业的发展情况

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 2700.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4.44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44.66亿元,增长10.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221.02亿元,增长10.9%。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7468元(按2012年年均汇率折算为9104美元),增长9.8%。第

一、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5.1:50.9:44.0变化为5.0:49.8:45.2,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2】。

(一)第一产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8.75亿元,增长4.3%;实现农业增加值67.90亿元,增长4.3%。

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支农惠农的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粮食生产稳中有降,全市总播种面积256.72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47.92千公顷,总产量为83.20万吨,分别比上年下降3.1%和2.0%。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的比重为76.1%,茶叶、食用菌、中药材、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效益提高。

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良好,农产品生产从注重数量型向注重质量型转变。全市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累计达50多万亩,去年新建基地94个。水果标准化栽培面积达到20.8万亩,放心菜种植面积16.3万亩,有机茶颁证生产面积4.5万亩。新增国家无公害农产品44只,绿色食品22只。农产品推广营销服务加强,成功举办了第四届中国苗木交易会、第二届全国苗木经纪人大会、金华市精品水果展示会和名特优新农产品沪杭推介会。

产业化组织逐步壮大。2006年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157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0家),实现年销售收入78亿元,出口创汇3.0亿美元,带动农户55万户,分别比上年增长14.7%、20.0%和10.0%。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已有22家。全市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795家,比上年增加177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69家,社员3.6万人。

(二)第二产业

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着力提升优化产业结构,工业经济呈快速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85.48亿元,增长15.7%,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47.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736.04亿元,增长26.2%。产销衔接良好,实现销售产值1701.60亿元,增长26.5%,产销率为9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533.47亿元,增长22.7%,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31.4%。外资企业生产增长较快,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值分别增长28.8%和32.4%。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指标综合得分为194.12分,比上年提高4.29分。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税134.94亿元,增长21.4%;其中利润77.42亿元,增长25.2%。

园区建设规模扩大。12个开发区(园区)全部列入省级经济开发区;开发区(园区)、工业功能区新开发面积8.94平方公里,新入园企业738家,基础设施和企业固定资产投入189.8亿元。以“工业项目推进年”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双二百”工程,实施工业重点技改项目220项;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投资218.1亿元,增长24.0%,占全部限额以上投资额的47.5%,其中制造业投资171.6亿元,增长34.8%。循环经济稳步发展,28家企业列入省清洁生产试点,4家企业通过省绿色企业现场评审。

企业科技创新不断增强,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技术改造投入加大,设备购置费增长68.0%,科技活动经费增长14.9%。新产品生产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省级以上新产品产值132.31亿元,增长59.7%,新产品产值率为7.62%。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0家、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5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72亿元,增长25.3%。品牌创建取得明显成效,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6件、中国名牌产品7只、国家免检产品30只、国家免验企业2家。

建筑业较快发展。建筑施工面积9080.83万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3339.33万平方米,分别增长21.6%和30.1%。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2.02亿元,利税总额22.87亿元。

(三)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较快发展,全市实现增加值498.05亿元,增长13.6%。交通邮电业、商贸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等五大产业全面发展,实现增加值分别达43.63亿元、126.59亿元、60.52亿元、52.83亿元和196.49亿元,增长15.9%、13.3%、22.8%、7.4%和12.5%。物流、会展、旅游和信息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成功举办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永康中国五金博览会,编制完成“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并对外发布,市场大市地位进一步巩固。

三、金华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尽管金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应看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一些体制机制问题尚未理顺,金华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进一步转变

(一)整体发展仍属粗放

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2006—2010年浙江省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报告(试算)》结果显示:

【3】

。 虽然2010年我市发展方式转变综合指数由2007年的102.5提高到125.4,但仍低于全省6.6个百分点,居全省11个市的第8位。在68项指标中,好于全省的指标仅有15项,落后全省但比较接近的指标有17项,其余的36项指标均与全省有较大的差距。可见,虽然我市近年来高度重视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使我市发展方式转变的进程总体上在不断加快;但由于我们的基础薄弱,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较低,导致了发展方式转变综合指数较低,发展方式和全省比较仍然粗放。

(二)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增加值率(地区增加值占总产出的比重)是衡量经济总体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全市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106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110亿元,增加了1043亿元,但增加值率由2005年的30.7%提高到2010年的31.1%,5年间只增加0.4个百分点。201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仅为10.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说明金华经济总体运行质量并没有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加而相应得到提升,经济运行总体质量不高。

(三)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产业结构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合理而高效的产业结构是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实现经济集约增长的基础条件。近年来,虽然金华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优化,但还存在一些问题。2010年金华三次产业比例为5.1∶51.5∶43.4,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依赖于第二产业的增长,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从工业内部来看,对工业总量增长贡献较大的行业主要仍然是传统产业为主,高技术产业比重仍然较低。2010年,金华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21.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内部构成看,存在结构低水平的状况,金融、保险、咨询、技术服务等生产型服务业水平不高,主要还是以生活型服务业为主导。

(四)创新能力需要加强

2010年,金华R&D经费支出与GDP的比例也偏小,仅为1.3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为1.82%)。国际经验显示,具有较强引进、消化、吸收能力的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R&D经费支出与GDP的比例一般在1.5%以上;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全部在2%以上。同时企业原始创新能力也较薄弱。R&D活动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三部分组成。近年来R&D经费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的试验发展增加迅速,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增长缓慢。第二次R&D资源清查结果显示,2009年全市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0.19%,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占全市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人员的1.09%,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经费占全市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经费支出的10.60%,这说明企业科学研究(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人员和经费投入较低,原始创新能力薄弱。

参考文献

三年来的教师述职报告范文第4篇

一、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

实践充分证明正确的前进方向对于改革的决定性意义, 是40年能够取得伟大成就的关键因素。这40年的成就背后就是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确保在复杂多变国际国内环境中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一) 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40年改革开放的首要经验总结也正是坚持党的领导。在历史唯物主义中, 改革就是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 通过各种社会制度的完善, 对旧制度进行了变革。在国际秩序调整的关键时期, 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变革, 自觉认识到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毅然决然的破除思想壁垒, 推行改革开放, 并在改革过程中不断自我革新, 不断勇于开创, 引领中国走上了一条富民强国的伟大复兴之路。

(二) 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方向决定命运, 道路决定命运”。在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变化的40年里, 我们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始终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 坚持中国现有的基本政治制度, 并通过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从而使各种体系和能力更加现代化, 中国可以站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最前沿。

二、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开放

(一) 是坚持深化改革

40年的伟大实践就是对这一基本矛盾的正确处理,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为了有效地释放市场的活力, 我们必须对束缚社会发展的各项不适应的制度进行改革。只有去除掉一些限制生产力发展的规则, 才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下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我们坚持对非公有制经济积极地鼓励、支持和引导, 使其推动经济的发展, 同时在过去的40年, 我们针对配套制度积极改革, 勇于创新, 改革政治, 文化, 社会, 生态和党建制度, 使国家的各种制度体系更加现代化。以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 不断扩大开放

只有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才能取得巨大的进步。在关键时刻, 中国抓住机遇, 推行改革开放, 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扩大开放领域, 加深开放的层次,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在引进来的同时更多地走出去, 40年前很少可见的电视、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 中国的自主品牌也屹立于世界之林。正是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 才给中国的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也为世界的发展作出了中国的奉献。

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唯物史观指出,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 是所有社会变革的根本力量, 同时,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是中国共产党不可动摇的目标。而4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之所以能够取得重大成功也归功于人民的艰苦奋斗与开拓进取。40年来,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方向, 以人民的需要为发展动力, 让人民更加幸福。以社会主义本质的形式确保了改善民生的必要性。在新时期, 温饱问题不再是民生的主要矛盾, 深化改革的经验也告诉我们, 我们不仅要为人民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条件, 更要尊重每个人的精神需求, 在文化供给、社会公平等方面齐发力。

四、将市场化作为改革方向

我们在全国实现统一的计划经济, 从最初的商品经济作为开端, 我们又决定市场将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坚实脚步, 中国的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推进。在过去的几十年里, 中国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 这不仅要求政府要在改革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同时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 促进着产业升级, 提升质量效益, 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发挥作用, 不断完善市场体系。

五, 促进思想解放, 敢于发展和创新

解放思想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前提,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 各种制度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经济理论、政治体制、文化方向、社会追求、生态理念等各项理论理论协同根进, 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解放思想, 勇于进取, 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指导。

六、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 认识到中国发展的紧迫性。从那时起, 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依靠着经济建设这条主线, 中国的经济实力迅猛发展, 并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多项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同时, 生产力的发展也为政治, 文化, 社会和生态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促使中国逐渐走向健康稳点的发展道路, 现代化经济体系逐步建设, 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七、处理改革与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

改革开放是一项国家发展的全局性战略, 这之间的各种关系网络互相交错, 改革开放成功的必然要求就是处理协调好各种关系。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之一是处理改革, 发展和稳定的关系。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 改革会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 是生产力发展的有力推动者;发展是根本的要求, 是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问题的关键要素;而稳定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 也是有序社会的基础。

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辩证统一贯穿于改革开放, 我们要有意识地把握改革的力度, 发展的速度和社会的承受能力。同时在改善人民生活过程中, 正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实现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推动深化改革顺利推进。

摘要: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大觉醒, 也是中华民族三大里程碑之一。同时, 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4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使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经济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政治体制逐步改善、更加民主;文化更加繁荣兴盛, 社会更加公平正义, 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国防军队、党的建设等各项改革都取得了历史性的改进。这种成就既为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充分的物质精神基础, 同时也为我们推进深化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同时, 也证明了坚持党的领导,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和不断推进更加全面有序的开放模式的必要性。

关键词:40年,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 李本松.论改革开放40年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贵州社会科学, 2018 (9) :4-10.

三年来的教师述职报告范文第5篇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谷城县工业走过了波澜壮阔的70年。

70年来,勤劳智慧、坚毅执着的谷城人民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克难奋进,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工业经济在发展中实现蝶变,获得新生,步入了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轨道,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做出了重大贡献。

70年非凡的光辉历程

70年风雨无阻,70年奋楫前行,谷城县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的公有制结构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国有企业逐渐退出到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谷城县工业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发展轨迹上看,大体分为起步加快发展、改革加速发展和转型协调发展三个阶段。

工业经济建设起步加快发展阶段(1949-1977年)

随着新中国的诞生,谷城工业经济恢复建设,生产开始起步,先后投资兴办了砖瓦厂、造纸厂、酒厂、粮油加工厂、工具厂和水电站等企业。

1949-1977年,工业企业数量由157家增加到419家,年平均增长9.1%。主要产品在最初的饮料酒、中小农具、铁锅等6种产品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电量、木材、粗铜水泥、磷肥氮肥、布、酒、日用陶瓷和食用植物油等产品,工业门类不断增加。

1953-1977年,是谷城县执行“一五”“二五”“三五”“四五”“五五”计划时期。

1966年是“文化革命”十年**时期开始,工业发展受到冲击。

1967-1968年,工业生产急剧回落,但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工业经济在波动中仍得到一定发展。

1970年工业生产开始加速,到1977年,谷城县发电量、砖、粗铜和布等产品产量分别为28.81万度、2519万块、45.5吨和129.68万米,全县工业总产值24年间年平均增长32.15%,尤其是水力发电、冶金工业、机械工业等产业的发展较快,为谷城县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经济改革加速发展阶段(1978-2000年)

1978年,国家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谷城县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的发展方向,先后实施技改扩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1986-2000年,是谷城县执行“七五”“八五”“九五”计划的时期。“九五”时期,谷城县以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了对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加大了资产重组力度,将有效存量资产向优势产业、特色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仅1988年就有“石花大曲”等六种产品获得省级以上“优质产品”称号,在市场上享有盛誉。自改革开放十年来,乡镇工业“五个轮子”并转,发展迅猛,1988年工业总产值21573万元。

工业经济转型协调发展阶段(2001年-现在)

进入“十五”时期,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10年间,谷城县工业进入结构调整、转型发展阶段。

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生态工业,全县工业经济得到历史性跨越发展。

“十五”期末,谷城县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以上的企业41家,企业数量、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与2000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25.5%、48.7%和35.8%。

“十一五”以来,谷城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工业强县”这一发展战略,积极大力招商引资,以经济转型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产业为依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工业生产全面提速,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经济效益大幅提高。到“十一五”末期的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65家;

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25倍。

“十二五”是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中具有鲜明里程碑意义的时期。谷城县积极应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下行压力,结合工业发展特点,多措并举加快企业发展与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2015年,谷城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利润总额与2011年相比,年均分别增长41%和70%。

2018年,是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谷城县抢抓经济发展新机遇,上下齐心,聚力发展,工业经济转型取得了明显效果。工业企业数量扩张和结构转型并存,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增长,发展动力正从传统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一组组数据,承载着谷城县工业快速发展的成就。

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一系列工业发展利好政策纷至沓来,如春风化雨,沐浴着谷城县这块热土,使得工业各行业枝繁叶茂,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成为谷城县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70年瞩目的辉煌成就

七十年来,谷城县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工业化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经过70年的艰苦创业,谷城县工业在不断满足生产生活需求中谋发展,在探索中求跨越,工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主要指标大幅增长。

从企业情况看,骨干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多年来,谷城县在汽车零部件、纺织、农副食品加工等工业重点领域,培育了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2018年,谷城县工业大型企业3家,分布在汽车制造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两个行业;

中型企业27家,分别分布在汽车制造、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酒、饮料及精制茶制造业。尤其是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我县第一家成功上市的集团公司,年生产铅酸蓄电池产量全国占比11%。骨干龙头企业综合实力的增强,使工业在新旧动力转换时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传统行业不景气对经济的冲击,成为支撑工业整体平稳健康发展的中坚力量。

行业结构调整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新中国成立初期,谷城县工业结构单一,生产设备落后,产品粗糙。“十五”以来,谷城县坚决按照国家经济发展总体部署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正确处理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着力抓好工业绿色转型,工业结构和布局不断调整,一批工业企业相继被淘汰,行业结构逐步调整优化,绿色生态产业拉动作用逐年增强,产业升级效果显现。

生产能力迅速扩张,产品种类不断丰富

70年来,谷城县积极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对产品进行改革创新,进一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以提升产品的质量、增加产品品种种类,努力打造“名、特、优”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逐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使得工业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

产品品种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种产品增加到今天的涵盖三大门类11个小门类的工业行业产品体系。其中汽车制造、纺织业等重点行业,每个行业产品都极为丰富,多达几十个品种。以汽车制造业为例,从汽车前桥、后桥到转向节,从商用车铸造件到火车、飞机铸造件。

70年来,工业产品不断丰富的同时,产品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产品产量突飞猛进。2018年,谷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统计目录中蓄电池、铸铁件、水泥、布、纱、食用植物油、瓶装矿泉水、人造板、塑料制品和水泥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为2324万千瓦时,2万吨、127万吨、54676万米、135400吨、16042吨。

质量不断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70年来,谷城县工业在保持生产快速增长的同时,运行质量不断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大幅度提高。2018年,谷城县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计、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与1970年相比,年均增长分别为1.19倍、1.15倍和1.2倍。尤其是作为谷城县工业主力军的制造业在满足市场需求、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保持质效双增的发展态势。2005-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9倍;

利润总额年均增长1.33倍;

平均用工人数年均增长1.08倍。制造业无论是资产规模,还是生产规模都逐步扩大,企业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效益凸显,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经济成分多元齐全,经济结构稳步调整

新中国成立初期,谷城县仅有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3年以后,谷城县按照国家国企改制精神加大力度对县域内国有企业进行进一步改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

如今谷城县工业已形成了多元化所有制成分竞相发展的经济格局。2018年,谷城县规模以上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分别为28家、9家、2家和128家,工业总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6.03%、28.8%、0.88%、54.28%;

资产总计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0.85%、0.39%和49.62%;

利税总额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2.07%、0.76%和53.89%。多种经济成份在市场经济中不断壮大,使得工业经济整体活力增强。

70年沧桑巨变,70年辉煌成就。

一路走来的艰辛岁月,是谷城县工业的发展之路,是崛起之路。

如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虽然谷城县工业经济发展还存在创新能力不足,替代产业支撑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和困难,但历经岁月沉淀,谷城县工业未来发展基础坚固、充满希望。

回望来路,我们砥砺奋进、步履坚实;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斗志昂扬。

新的起点召唤使命与担当,伟大梦想凝聚信心和力量。

三年来的教师述职报告范文第6篇

高校危机管理已成为学界一个焦点、热点问题, 也有一些学者撰写了相关研究综述, 但归纳不够全面、准确, 主要表现为在介绍国内研究时, 对于一些核心问题的介绍过于简略和片面。本文运用系统的文献分析方法, 梳理国内高校危机管理方面的研究, 发现国内学者主要从高校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管理策略、管理体制、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管理等角度进行研究。

20世纪80年代, 危机管理理论传入我国, 国内学术界开始对危机管理的探索研究。早期的成果以胡平的研究为代表, 他在是最早介绍国际上对危机的研究现状、研究动态, 包括危机概念定义、危机的特点、危机管理的方法原则等理论的学者, 以及总结了当代国际局势下的危机冲突、管理理论知识, 包括危机早期预警、危机管理决策、危机保障与危机情报信息等概念。2003年, 国内爆发“非典”危机后, 促使危机管理的研究领域迅速扩大到危机概念、应对公共危机的组织、危机管理制度、教育领域的危机管理课题等多领域研究, 此后, 高校危机管理的研究逐渐增多。

二、高校危机管理的概念研究

危机概念是早期学者们研究探讨较多的主题, 较早关于危机概念的研究成果是结合非典事件对高校遭遇危机的表现进行了审视、分析, 注重结合企业危机管理概念和高校管理实际, 对高校危机管理的概念、目标、应对危机的具体措施等进行了界定。以及从校园抗击非典过程中的问题、成果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育角度, 对校园危机事件的定义、类型及范围进行重新定义。

三、高校危机管理的策略研究

高校危机管理领域的研究中, 关于高校危机管理的策略研究成果是相对较多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从公关应对的角度, 对高校危机管理的类型、特点进行了阐述, 从国内高校危机管理方面的实践情况出发, 探讨了高校危机管理中的具体管理框架, 包括应对危机的管理方法、组织原则和具体对策。第二类是从高校管理的角度, 注重分析深入分析了当下高校危机管理的现状问题, 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危机策略, 具体指高校管理层的危机意识、管理责任、管理制度和师生文化素质四个方面。如2008年, 冯文全、吴虹瑶提出了高校危机管理的三个建议, 包括建立高校危机管理制度、提高危机处理能力, 构建危机预警机制三个建议。

四、危机管理体制的建设

关于高校危机管理体制建设, 学者们主动从学校管理层面、社会环境层面、主体责任制几方面进行了研究。2005年, 王茂涛提出了建立校级——院级两级管理体系, 具体管理内容涉及到高校危机管理的政策制定、操作的标准化程序、危机处置制度的建立完善、危机事件前期的预警体系布防和危机管理中的沟通机制。2011年, 学者江海宁从新媒体视角分析了当前新媒体蓬勃发展和运用对高校危机管理产生的影响, 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结合新媒体特点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体制的具体对策。2012年, 魏少妮针对高校责任追究制建设进行了讨论分析, 从责任制度建设框架细化到其含义、主体、对象、方式、事项、后续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

五、立足新媒体的高校危机管理研究

从新媒体角度进行的高校危机管理方面研究, 近几年比较兴盛,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研究是从媒介传播角度出发, 相比传统信息传播方式, 新媒体工具应用下信息传播更加快速、便捷、不受限, 传播出的信息呈现分散、不完整等特点, 在危机事件爆发后,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会增强高校危机管理的难度。2012年肖娜提出了高校管理层要转变媒体公关思维、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管理对策。李喜镟也指出在信息爆炸时代, 面对媒体报道出一系列高校突发事件, 高校管理面临着就巨大的挑战, 与媒体的关系处理好坏影响突然事件的处置进程, 也就是高校要学会妥善的维持和应对与媒体的关系。2013年, 李明德、蒙胜军等作者共同发表《媒介在高校危机事件中的作用及应对策略分析——以2005-2012年高校典型案例为例》, 对2005-2012年之间发生过的高校危机事件进行综合研究, 他提出了首发媒体、再传媒体的概念, 对危机事件发生全过程中新媒体起到的首次传播、再次传播的比例进行了分析比较, 针对不同新媒体工具表现出来的危机传播特点, 提出了具体应对策略。第二类是从高校管理机制创新层面进行的研究, 曲明、聂法良认为新媒体快速发展对高校遭遇危机时各项管理工作的影响, 高校应当建立新媒体危机管理机构、提升危机管理团队水平、转变新媒体管理思维意识几点策略。第三类则是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危机管理具体策略出发, 如李俊鹏、颜娟、彭小银分析了传统管理方式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失效, 提出高校应把握新媒体的正向作用, 比如利用新媒体舆论引导功能进行正面宣传、主动利用新媒体对公众进行危机信息的公开、培养高校管理层对新媒体的认识和使用能力、开展在校大学生正确使用和分辨新媒体资源的讲座应对方法。

摘要:全文运用系统的文献分析方法, 对近年来我国高校危机管理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 国内学者对高校危机管理的研究主要有高校危机管理的概念界定、管理策略、管理体制、新媒体环境下的危机管理等。

关键词:高校危机,危机管理,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1] 冯文全, 吴虹瑶.高校危机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J].教育与现代化, 2008 (02) :36-39.

[2] 江海宁.新媒体视角下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1 (20) :47.

[3] 李俊鹏, 颜娟, 彭小银.新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5 (12) :38.

上一篇:四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卷范文下一篇:食品安全卫生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