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医学教育论文范文

2023-10-30

美容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在美容方面,除了要求解决一些痘斑、色斑、晦暗、敏感等皮肤或美体等问题外,更多的女性越来越倾向于身体调理和肌肤保养的兼顾平衡,能调理便秘、失眠、腰酸背痛、体虚等亚健康状态的美容项目越来越受到欢迎!在安全、健康越来越被广大爱美者所重视之时,从事中医美容的工作者逐渐清晰地认识到:“中国的美容应该是养生养颜”。中医美容的方向应是根植于中国养生养颜文化,追求内外兼“秀”。即拥有独特的中草药面部保养护理和中医养生护理项目。爱美者不仅要获得靓丽容颜,而且处于亚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得到有效的调理。中医美容已逐渐开始通过源源不断地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深深扎根于传统中医养生养颜理论,养生与养颜齐头并进,构建了更专、更精、更实用的养生养颜服务体系,体现出安全、持久、有效的效果。

在传统的美容史上,中医养生和美容驻颜也是密切相关的。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养生是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阴阳五行生化收藏之变化规律,对人体进行科学调养,保持生命健康活力。中医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身心合一的养生观,这些都体现出中医养生重在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调养[1]。几千年来,从《周易》、《黄帝内经》开始,历代中医药名家不断提出新的养生理论和方药,对养生均有精辟的论述,例如:《黄帝内经》所提倡的“四时养生”、“调摄情志”、“导引按摩”、“吐纳服气”和“调节饮食起居”的养生方法, 是中华民族传统养生文化的精髓;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主张动则不衰,动形养生的理论;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共载美容方105首,详细记载了面药、面脂、手膏、澡豆美发、除臭诸方等美容方剂的组成、配制、功效及用法,融美容保健和美容治疗于一体,对中医养生美容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收载美容药物270余种,收集了诸多有关饮食、药物养生的方法;这些都对后世中医养生驻颜学起着巨大的影响[2]。

中医养生乃美容驻颜之根本,其两者有着包含和被包含、代替和被代替的模糊含义。从古至今,中医养生和美容驻颜就有密切的关系,中医养生能够促进人体的健康之美,其也是驻颜所要达到的目的。

中医美容的养生驻颜注重对全身整体调理,治本以达标,标本兼治,采用自然药物、自然方法通过对人体脏腑、经络、气血的全面调整,达到气血充盈、经络通畅、阴阳平衡,五脏和谐,从而再现光泽、细腻洁白、红润靓丽的面容。

养生不仅是养生意识、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还包括各种养生的中医技能。包括中医养生取之于自然和来源于生活的中药、方剂、食疗、食养、情绪的调摄、针灸、推拿、按摩、刮痧、拔罐、薰蒸、坐浴、灌肠、贴敷、浸泡、熨烫、气功等丰富多样的养生技术[3]。这些中医养生方法,简便易行,价廉效佳,尤其在医疗费用高昂的时代,中医养生的重在“养”,而非“治”,更适合现代社会的健康理念,适合于过于忙碌,尤其是对于无暇抽出过多时间锻炼和保养的人群。

在中医养生介入到美容驻颜之初,养生只是配合养颜项目,主要是通过经络手法在做面部护理时疏通面部经络,加速面部微循环。随着中医美容的发展,中医美容的养生驻颜则更注重于于传统理论的整理及对抗衰老具体方法的探索。不仅包括独特的中草药面部保养护理,中医养生还针对不同肤质和肌肤问题,借鉴传统古方相应添加进名贵中草药成分,逐渐开发出了补水、舒缓、美白、淡斑、抗衰等功效的养颜项目系列和相应产品,让古老的中医养颜理论和配方重新焕发出活力[4]。随着中医养生养颜体系逐渐为美容行业认可和追捧,国家和行业内都在逐步加大科研投入和养生体系的建设,中医养生养颜的专家们根据中医传统文化又陆续开发出应季调理脏腑滋补身体的中草药养生茶汤食膳系列、舒筋活络强健全身的经络御术系列、乃至到舒缓精神、陶冶性情的五行音乐养生系列等中医养生方面的身体项目,构建起了一个完善的养生服务体系,并与养颜体系实现了完美结合。

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人正努力寻求更好的保健方法,故此在世界范围内天然医学、身心医学及社会医学等相繼兴起,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曲黎敏.中医与传统文化[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5-43

[2] 施均. 中国传统养生学[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9-30

[3] 刘春生,石子奇.本草与养生[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90-201

[4] 王海棠.海棠养生美容秘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61-190

美容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单选题

1、修复开始前需要进行的口腔检查是:

A、口腔外部的检查B、口腔内部的检查C、X线检查

D、制取模型检查E、以上内容都包括

2、制作可摘局部义齿印模,选择的托盘与牙弓内外侧应有多大间隙

A、 无间隙B、1~2mm间隙C、2~3mm间隙

D、3—4㎜间隙E、5mm以上间隙

3、制取牙列缺失印模,以下叙述哪项是错误观点的

A、使组织受压均匀B、适当伸展印模范围C、采取解剖式印模

D、保持稳定的位置E、作肌功能修整

4、牙体缺损修复时,牙体预备的要求哪项不正确

A、去除病变组织B、开辟修复体所占空间C、提供良好的固位形和抗力形

D、无需做预防性扩展E、磨改过长牙或错位患牙

5、牙体预备时,为减少对牙髓的损害所采取的措施是

A、水雾冷却B、间歇切割除C、短时切割

D、轻压磨切E、以上都对

6、活髓牙牙体预备后,用以下哪种粘固剂粘固暂时冠最好

A、不用任何粘固剂B、丁香油糊剂C、磷酸锌水门汀

D、聚羧酸水门汀E、玻璃离子水门汀

7、金属烤瓷全冠预备时,轴壁正常聚合角一般为

A、00B、50—80C、100-200D、200以上E、无具体要求

9、以下哪种情况不宜做金属烤瓷全冠修复

A、牙体缺损较大而无法充填治疗者B、氟斑牙,变色牙

C、前牙错位、扭转D、青少年恒牙E、小牙畸形

14、根管预备完成后,做以下哪种处理

A、放75%酒精棉球,以牙胶暂封B、CP棉球敞开C、FC球封闭

D、无需处理E、消毒干燥后,用牙胶暂封

16、全冠试戴时检查邻面接触点最好用

A、探针B、金属薄片C、纸片D、牙线E、松动度

17、全冠戴用后出现食物嵌塞可能的原因是

A、接触点不良B、冠轴面外形不良C、牙合面形态不良

D、对牙合有充填式牙尖E、以上都对

25、冠内固位形不包括

A、鸠尾形B、沟形C、针形D、箱状形E、片切形

27、选择固定桥基牙时,哪一项最不重要

A、基牙的固位能力B、各基牙的共同就位道C、基牙必须是活髓牙

D、基牙的牙周组织健康E、基牙的支持能力

29、哪种方法不能减轻桥体所承受的牙合力

A、减小桥体颊舌径宽度B、牙合面的舌侧边缘嵴处添加副沟

C、加厚桥体金属层D、扩大牙合面舌外展隙E、加深牙合面颊舌沟

30、哪项不是减少桥面挠曲变形的措施

A、增加桥体材料机械强度B、延长桥体长度C、加厚桥体金属层

D、合理的桥体结构“I”形“T”形“□”形E、减轻桥体所受牙合力 多选题

1、以下金属烤瓷冠修复的牙体预备要求叙述正确的是

A、前牙切端至少预备2.0mm间隙

B、肩台必须呈直角

C、肩台宽度一般为1.0mm

D、各轴壁无倒凹,轴面角处圆钝

A、 各轴面预备出金属厚度的间隙约0.5mm,以及瓷的厚度0.85mm~1.2mm

6、固定义齿的组成成分

A、固位体B、基牙C、桥体D、连接体E 全冠

8、全冠修复体和固定桥的全冠固位体都需要

A、共同就位道B、符合抗力形和固位形原则

C、保护牙体软硬组织D、恢复解剖外形和生理功能E、连缘密合

9、可摘局部义齿的组成成分包括

A、固位体B、基牙C、人工牙D、基托E、连接体

共用答案题

1-5题

A1周B、1个月C、3个月D、3~4个月E、5~6个月

1、固定修复的最佳时机是拔牙后

2、前牙外伤牙折伴牙周膜撕伤,根管治疗后至开始桩冠修复至少需

6-10题

A、RPI卡环B、回力卡环C、联合支托D、对半卡环

6、具有应力中断作用

7、可减小远中游离端义齿基牙的扭力

8、能有效防止食物嵌塞

9、用于前后有缺隙孤立的双尖牙或磨牙

10、相对美观、致龋率低

16-20题

A、主承托区B、副承托区C、缓冲区D、边缘封闭区

17、处理不当,咳嗽或吹气时,义齿易脱落

18、承担最大咀嚼压力区

19、与义齿固位关系密切的区域

20、支持力较差,只能承担一小部分牙合力

参考答案

单选题

1 E2 D3 C4 D5.E6 B7 B8 B9 D10 C

11 D12 C13 B14 A15 B16 D17 E18 B19 C20 C

21 B22 C23 A24 A25 E26.A27 C28. E29 C30 B

31 B32 C33 E34 E35 D36 E37 C38 A39 A40 C E、杆形卡环 E、后堤区

多选题

1 A C D E2 B C E3 A B C D4 A B C5 A B C D6 A C D7 A B C E8 B C D E9 A C D E10 A C D E共用答案题

美容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改良筋膜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妇产科手术;美容效果

Key words: modified fascia transverse incision; intradermal beauty sutur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surgery; cosmetic results

妇产科手术一直是临床救治女性子宫、附件等疾病的重要方法,其中手术重要的环节是切口缝合,通过切开或者断裂皮肤组织进行对合,目的是恢复皮肤组织功能,确保手术切口具备良好的愈合条件,切口縫合是外科手术过程中最为基本的操作技术[1]。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于手术切口缝合的美观性更为关注,手术切口愈合和美观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但是女性腹部的脂肪较厚,以往采取传统缝合方式对女性脂肪层干扰较大,不利于手术缝合,延长了手术时间,而且术后由于脂肪层液化需要拆线愈合后伤口外观不美观[2]。本研究观察了改良筋膜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技术在妇产科手术切口缝合中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指导和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妇产科手术患者110例,纳入标准:①年龄18~35岁;②行子宫切除、剖宫产、附件切除患者;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出血倾向、低蛋白血症、腹壁水肿者;②肥胖患者;③有腹部手术史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54),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缝合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传统缝合技术进行缝合。皮下脂肪采取4号线进行间断缝合,皮肤缝合使用4-0微乔线进行皮内缝合,缝合过程保持缝合针在皮内,最后一针在切口另一端外2cm皮肤出针。

1.2.2 观察组:给予改良筋膜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技术。切口选取耻骨联合上方沿着腹壁横纹行弧形切口,长度6~12cm,切口正中切开深度2~3cm,达到筋膜层向两侧撕开脂肪层,筋膜正中间切开2~3cm依次撕开筋膜、分离腹直肌,打开腹腔,切口缝合时采用7号线缝合,使用1号线对齐全层缝合皮下脂肪层,采用4号线距离切口0.5cm进针,出针位于切口的顶端,采用连续褥式缝合直至另一侧顶端,缝合过程中避免皮肤过紧或者过松,在切口的两端皮外各打6个结。

1.3 评价指标:记录患者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同时记录愈合瘢痕宽度和拆线时间,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于切口瘢痕满意情况。随访术后6个月,瘢痕愈合宽度采用卡尺进行测量,其中瘢痕愈合宽度小于0.3mm且瘢痕颜色与正常皮肤一致为愈合良好;瘢痕宽度在0.3~0.5mm且瘢痕颜色同正常皮肤相似为愈合一般;瘢痕宽度超过0.5mm且与正常皮肤颜色差异性较大为愈合较差。

1.4 统计学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缝合时间、切口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缝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愈后瘢痕宽度、拆线时间比较:观察组愈合瘢痕宽度和拆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切口瘢痕满意率比较:观察组切口瘢痕满意率为96.43%(54/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8%(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9,P=0.012)。

3 讨论

随着现代人群生活质量改善以及人们对于医疗技术操作要求的提升,其对于术后切口缝合的美观要求逐渐提升,尤其是女性中对于美观的要求更高。女性腹部由于脂肪较厚,因此对于脂肪层干扰较大,缝合后由于脂肪层发生液化也会导致切口愈合后皮肤外观呈现“蜈蚣状”[3-4]。生理学研究发现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与结缔组织形成,在缝合过程中任何方向缝合均会造成血管网的阻断,影响了患者血液供应,静脉和淋巴的回流受到阻碍,容易造成术后组织水肿发生[5-6]。目前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主要包含了切口感染性裂开和非感染性裂开,手术缝合不到位导致切口血肿、脂肪坏死等均为切口感染的形成提供了条件[7-8]。

婦产科手术切口常用的缝合方法采取间断缝合技术,主要包括了自内至外缝合腹膜、筋膜、皮下脂肪以及皮肤,但是缝合过程中会造成缝线线结残存患者体内,无法吸收,缝合过程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缝线反应,严重的可导致脂肪液化和缝针针眼部位感染,同时缝合后由于出针点距离和切口边缘的距离会造成患者腹部遗留蜈蚣状的手术瘢痕影响了切口美观[9-10];此外对于肥胖患者由于脂肪层较厚,因此缝合后打结在切口的基底部位容易残存死腔,缝合过浅还会导致脂肪层存在空隙,过深则会造成深部操作的损伤加大,影响了术后血液运行[11]。

本研究采用了改良筋膜横切口美容缝合方法,该方法通过将皮肤皮下组织进行一起缝合对于切口的张力减小,有效地恢复了患者皮肤解剖状态,尤其是对于肥胖的女性患者通过横切口美容缝合不会对切口的血液供应产生影响,有助于术后愈合,保留皮肤完整性;同时改良筋膜横切口美容缝合切口对合更为整齐,瘢痕呈现直线状,确保了手术部位皮肤美观,减轻了患者术后疼痛刺激,尤其是减轻了由于切口瘢痕对患者心理上的影响,有助于患者术后心理和生理的恢复[12]。

手术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皮下缝合时应彻底,防止出现死腔,同时牵拉缝线的松紧程度应适中,防止发生皮肤皱纹或者影响切口对合情况的出现;另一方面在缝合过程中应保持缝针在真皮内穿行,不应离皮肤表面太近,防止缝合后发生皮肤凹陷,同时利用横切口缝合时要让皮肤对合整齐减少由于女性脂肪薄厚不一的影响;此外还应注意术后定期更换敷料,应使用碘伏及时消毒切口,防止出现术后感染[13]。段宝学采取改良真皮内翻缝合方法应用在创伤和整形手术中可促进切口愈合,提高切口愈合质量,减轻切口愈合瘢痕的形成,患者满意率高,同本研究结果相似[14]。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缝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改良筋膜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技术用于妇产科手术切口缝合可以缩短缝合时间。观察组愈合瘢痕宽度和拆线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采用改良筋膜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技术用于妇产科手术切口缝合可以缩小愈合瘢痕宽度,缩短拆线时间,瘢痕宽度和拆线时间均反映了术后美容效果和伤口愈合的情况,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可以体现出术后切口缝合的效果。观察组切口瘢痕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采用改良筋膜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技术用于妇产科手术切口缝合能够提升患者对于切口瘢痕的满意程度。王锐研究发现在妇产科手术中应用筋膜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了切口痊愈,且切口纤细美观,同本研究结果相似[15]。本研究优势在证实了改良筋膜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的美容效果,为妇产科手术切口缝合寻求了更美观、有助于切口愈合的缝合方法。但是本研究纳入患者数量有限,属于回顾性研究,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量、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深入论证。

综上所述,改良筋膜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技术用于妇产科手术切口缝合有较好的效果,患者瘢痕满意率高。

[参考文献]

[1]张云云,何涓.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连续单层缝合与连续套锁缝合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7,28(20):3399-3400.

[2]曹晓明,黄庆,史玉爽,等.不同剖宫产缝合方式对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9(3):31-33.

[3]李征.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断血流颗粒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疗效观察[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4(5):402-404.

[4]殷东京,赵贤忠.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应用于整形美容外科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疗美容,2016,6(3):19-21.

[5]Agodirin SO,Rahman GA,Olatoke SA,et al.Circumareolar incision-subdermal tunneling dissection for excision of multiple breast fibroadenomata[J].Niger J Surg,2017,23(1):63-66.

[6]吕春凤.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及皮下脂肪不缝合切口愈合效果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9):66.

[7]梅奇华.改良式切口缝合术在剖宫产下腹横切口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60):11737-11738.

[8]Puri A,Nguyen HX,Banga AK.Microneedle-mediated intradermal delivery of epigallocatechin-3-gallate[J].Int J Cosmet Sci,2016,38(5):512.

[9]孔祥花,廖邦兴,杨琳,等.婦产科手术下腹横切口缝合改进及临床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7):749-750.

[10]张海罡,刘伟.地塞米松复合罗哌卡因腹横筋膜阻滞在剖宫产术后切口疼痛的镇痛效果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17,45(4):432-434.

[11]Mihata T,Cnh B,Akeda M,et al.A biomechanical cadaveric study comparing superior capsule reconstruction using fascia lata allograft with human dermal allograft for irreparable rotator cuff tear[J].J Shoulder Elbow Surg,2017,26(12):2158-2166.

[12]曾进,储颖.改良美容缝合法与传统美容缝合法的切口愈合效果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6):572-574.

[13]刘韵,高飞,任忠亮.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在整形美容外科的应用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4):789-791.

[14]段宝学.改进的美容缝合方法在创伤和整形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16,25(11):43-45.

[15]王锐.改良筋膜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在妇产科手术切口的应用[J].中国医疗美容,2015,5(1):81-82.

[收稿日期]2018-10-16

美容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线上教学是新形势下重要的教学方式,如何开展线上教学督导,保障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是口腔医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根据现有的督导指标与权重,融合CanMEDS对于学生交流、自主学习能力等评价,探讨了构建网络课程的教学督导指标体系,形成督导—评价—反馈的改进机制。指出这一机制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辅导教学情况,针对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开展定期的检查、反馈、督促与引导,不仅完善了教学督导制度,更有效保障了线上教学质量。

[关键词] 线上教学督导;CanMEDS教学模型;督导—评价—反馈的改进机制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CanMEDS教学模型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评价体系建设”(广东省教育厅,项目序号:487);2019年度广州医科大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CanMEDS教学模型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及评价体系建设”(广东医科大学〔2019〕178号文,项目序号:15);2020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数字化仿真技术的《口腔修复学》教学实践探索”

[作者简介] 陈良娇(1985—),女,安徽六安人,博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科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口腔医学教育评价与改革研究;吴 哲(1970—),女,吉林四平人,博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教授(通信作者),主任,主要从事教学新模式研究。

教学督导是由教学督导组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学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反馈,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教学手段[1]。口腔医学专科课程包含口腔基础课程,如“口腔解剖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专业课程,如“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修复种植学”“口腔正畸学和颌面外科学”等。各个课程之间相互独立且紧密联系。各课程在不同年级开展,部分课程具有极强的实践性。为了提高口腔教育水平,各院校也在进行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督导[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线上教学督导、保障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是口腔医学教育面临的新挑战。线上教学的教学要素不同于传统教学,教学督导形式也不同。线上教学督导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督导教学情况,需针对口腔医学网络课程资源内容、教学设计、网上PBL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进行定期的检查、反馈、督促与引导,从而确保线上教学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校口腔医学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进行了线上教学,我们首次在新形势下开展线上教学督导,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从线上课程督导组筹备到督导评价指标制订等积累的一点经验。

一、实施方法与督导评价

(一)线上教学督导的实施方法

成立专业课程线上教学督导组,督导组人员按老—中—青比例搭配,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针对线上教学督导组进行线上督教督学培训,主要培训线上平台的操作、教学数据获取等平台使用方法。督导员除督导本专业课程外,还需要督导其他专业课程。交叉督导有利于督导员了解本专业课程进展,以及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存在的不足与优势,有利于专业课程之间的交流。督导员每周进行线上课堂试听,统计教学数据,依据督导指标进行量化评分与反馈。采取督教—反馈—再督教和督学—学生反馈—再督学的流程持续性改进教学质量。

(二)基于CanMeds教學模型,设置线上督导指标

CanMEDS教学模型强调以医疗知识为基础,即以医疗专家为核心角色,医师同时具备交流者(Communicator)、协作者(Collaborator)、管理者(Manager)、健康促进者(Health Advocate)、研究者(Scholar)和专业者(Professional)的能力[3]。CanMEDS对每个主题能力都设置详细的评价指标用于评价[4]。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同时结合CanMEDS教学模型的评价指标,设计了线上课程督导的指标。指标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即教学过程指标、教学内容指标、学生能力指标等。

教学过程指标包括七个二级指标:线上平台的课前准备和课程设计评价。课前准备包括发布签到、教学目标指引、师资介绍等。教学资料的准备,提前在线上平台上传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PPT、讲义、视频和音频等。课程设计,包括教师熟练运用线上工具,比如同步课堂、实时课堂或录屏等手段进行课程内容讲解。合理设计课堂互动,比如安排作业、章节测验、考试等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发布的主题讨论数量与学生回复参与程度合理。合理使用现有的网络教学资源,避免输入过多繁杂的网课资料。最后给予总体评价与建议(见表1)。

教学内容指标包括5个二级指标,包括授课内容,要求内容充实,信息量大,突出重点难点,教案紧扣大纲,适时进行课程思政教育;课程讲解思路,要求思路清晰,阐述准确,逻辑性强;理论联系实际,病例使用恰当,注重理论知识与病例结合讲授;课堂互动,要求有课堂提问或讨论,增加师生相互交流的机会;授课过程中适当使用双语教学。最后给予总体评价与建议(见表2)。

学生能力指标包括监控学生的签到率、上线频次、资料浏览频次、回帖数据、任务点完成率、作业完成率、讨论参与度等数据,同时提供活跃学生排行,评价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能力(讨论表达能力评价)、书面汇报能力(作业质量)及主动拓展学习能力(作业质量)。最后给予总体评价与建议(见表3)。

二、线上教学督导的效果

将使用督教—反馈—再督教的模式进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同时将督教过程中发现的优秀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进行推广。通过督学—学生反馈—再督学模式,不仅能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还可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给学生,再进行督学,形成闭环式督学,利于疫情期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保障学习效果。经过6周的线上督导与反馈,并对参与线上教学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8%的授课教师认为线上督导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帮助,认为线上督学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可见,线上教学督导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討论

教学督导是落实教学质量管理的手段之一。教学督导专家主要是通过随堂听课、看课、说课、参加教研活动等了解线下课程的开展[5],在教学管理规范化、教学过程监控、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同样,网络教学的教学督导是保证线上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线上课程的教学督导体系能有效协助线上督教督学。张根乔[7]等报道了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德尔菲法制订线上课程的教学督导指标。德尔菲法通过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评价意见,使专家小组的评价意见逐步集中到一致的结果上,得到最终的指标权重[8]。该方法缺少专家之间的沟通交流,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片面性。权重制定的方法还有专家意见平均法、层次分析法[9]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10 ]。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全线上教学是特殊情况下的教学尝试,构建口腔医学线上教学督导评价指标是实践需要。线上课程除了获得课程资源、实时督导授课等信息之外,还会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比如上线频次、资料浏览频次、回帖数据、学习轨迹、测试成绩、答疑和交流信息以及学习进度等。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同时结合口腔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制订适宜的督导指标是亟须解决的问题。CanMEDS模型和评价体系运用于口腔医学教育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1 ]。融合CanMEDS对于学生能力的评估,完善了线上督教督学的评价体系。因此,根据本校现有的督导指标与权重,融合CanMEDS对于学生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评价,以及线上教学的特点制订了新的线上课程督导评价指标,包括三个一级指标和二十个二级指标,从课程统筹安排过程到授课内容再到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进行督教和督学。线上教学督导与线下不同,不拘泥于时间的限制,可以随时进行,但缺乏与授课教师的面对面沟通,因此,我们根据评价指标进行定期的反馈与引导,弥补无法进行面对面交流的缺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线上督导及督导制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保障了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教学质量。

四、结论

新形势下对于线上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和持续性改进,线上教学督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线上教学督导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督导教学情况,针对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等方面,开展定期的检查、反馈、督促与引导,从而确保线上教学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而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线上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本课题结合线上教学特点和CanMEDS教学评价体系,设计了线上教学督导指标,有效保障了线上教学的高质量。

参考文献

[1]曲丹,刘敏,徐红娟,等.浅谈新时代下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思考和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4-25.

[2]郑家伟,曹霞,徐袁瑾,等.口腔医学专业国家精品课程现状分析与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10,9(9):1173-1176.

[3]Frank J.R. The CanMEDS 2005 Physician Competency Framework. Better Standards.,Better Physicians, better care.[D].Ottawa: 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2005.

[4]Frank, J.R. Jabbour, M. Reports of the CanMEDS Phase IV Working Groups. Ottawa:The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of Canada[EB/OL]. (2005-03-01)[2020-11-20].http://rcpsc.edu/canmeds/CanMEDS2005/index.php.

[5]王燕,杜少杰,胡亚涛,等.推动课堂教学革命与教学督导工作的相关思考[J].高等教育在线,2020(1):197-198.

[6]孙慧.教学督导运行机制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的作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39-40.

[7]张根乔,李雪,国兆亮.网络课程的教学督导指标体系构建[J].开放学习研究,2020,25(1):48-55.

[8]熊才平,吴瑞华.网络课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1,11(4):13-17.

[9]李莉莉.应用FAHP确定网络课程评价指标权重[J].计算机时代,2016(4):55-57.

[10]柴艳妹,涂艳.网络课程评价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教育现代化,2018,5(36):229-234.

[11]江千舟,樊明文,葛林虎.荷兰口腔医学教育及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J].口腔医学研究,2015,31(6):568-570.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Online Teaching Supervision of Stomatology

CHEN Liang-jiao, WU Zhe

(Department of Orthodontics and Prosthodontics, School and Hospital of Stomatology,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182, China)

Key words: online teaching supervision; CanMEDS teaching model; improved mechanism of supervision,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美容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现代医学的发展进步不仅需要具有扎实医学专业理论和临床实践的专业人才,更需要具有探索创新精神的医学工作者,所以科研对现代医学的意义可见一斑。科研素质的培养要渗透在医学教育的各个阶段,本文将着力分析科研素质培养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必要性,并探讨其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科研素质 基础医学教育 作用

一、科研素质培养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必要性

基础医学是医学教育的入门阶段,是现代医学的基石,抓好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科研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利于提高基础医学教育的效果,而且对现代医学的发展大有裨益。首先,大学教育不仅仅是以教学为核心和导向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也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所以在基础医学教育中要教学和科研两手抓。其次,科研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授课教师的挑战。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有利于学生在实践和探索中掌握理论知识,树立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科研道德,提高科研能力。对授课教师而言,在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同时,可以对自身的教学和科研进行反思,改善自己的授课方式,提高科研水平。

二、科研素质培养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作用探讨

1. 科研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学习者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理论。基础医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除了注重理论的讲解,更要注重学生参与实验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实验与科研中使学生树立对科学事实、科学理论的认知、认同。以实验为基础的科研是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掌握医学理论的必要途径,例如在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教学中,反复的观察和实验是学生掌握医学理论的重要方式,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科研作风的重要阶段。众所周知,基础医学的理论知识比较晦涩难懂,而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学习者尚处于医学学习的入门阶段,过于理论抽象的知识只能让学习者望而生畏,消减学习热情,但是实验与科研却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鲜活,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复杂抽象的科学理论。

2. 科研素质培养不仅可以使学生树立科研意识,也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授课水平。注重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树立科研意识,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清醒地意识到专业的学习并不只是对课堂知识的掌握,还包括科研能力的养成。通过科研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的教师而言,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有利于反思自身的教学方法,改善自己的授课方式;在培养学生科研素质的同时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树立良好的科研道德,所以这个过程也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准。

3. 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注重学生科研素质培养,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培养创新精神。在培养科研素质的同时,学生不仅需要掌握课堂知识,更要广泛地阅读文献,查找资料,在这个答案未知的探索过程中,学生易于发现自己的兴趣点,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跟着兴趣这位最好的老师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走得更远。例如,在病理学的教学中,如果学生掌握了良好的科研习惯就会独立探索研究各项理论,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对理论把握的深度,也会使学生在探索中培养兴趣点。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动力,创新对基础医学的发展同样至关重要,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可以使科研精神、创新意识深深植入学生的思维,从而推动基础医学的进步。

4. 培养科研素质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阅读文献、书写实验报告的科研能力。培养科研素质的过程并不是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就可以完成的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教师要不断转换教学思维,逐步优化教学模式。科研意味着学生自主的阅读查找资料,甄选探索研究结果。广泛地查找阅读资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鉴别能力。在庞杂的资料面前学生必然会不断产生疑问,提出问题,怀疑精神是科研探索的开端,所以此过程有利于学生科学探索精神的养成。在科研探索后,学生要根据自己的研究体会书写实验报告,有利于学生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直接接受教师的知识灌输。

5. 在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培养科研素质有利于学生及早的树立良好的科研道德和职业道德意识。基础医学的学习者处于医学学习研究的入门阶段,此时学生的各种观念、习惯尚未成形,学生的可塑性较强,但这也意味着这阶段学习者的判断识别能力不高。若是在这个阶段接受了良好的科研素质培养,有利于日后形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并且深刻意识到科研道德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应有之义,从而尽量避免以后抄袭舞弊等有违科研道德行为的发生。科研道德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人品和对职业道德感的认同。良好的科研道德意味着诚实、信用、严谨、务实等精神,而这些精神恰恰符合医学工作者的职业精神,所以及早培养良好的科研素质是形成良好的科研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必要途径。

三、结语

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为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和客观条件。注重基础医学教育阶段科研素质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提升科研能力,而且对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具有推动作用。再者,科研素质的提高是整个基础医学教育教学质量改善的重要方面,科研素质的培养也必然会推动科研事业的进步,推动基础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凤文. 医学本科生科研素质培养的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2.

[2]鲁华,石新兰. 浅析提高医学生科研素质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3.

[3] 张勇. 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 卫生职业教育,2011, 29(10).

美容医学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叙事医学源于文学叙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文章论述叙事医学的起源、发展,分析评价我国医学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并提出通过开展叙事医学教育,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估中逐步有序地渗透医学人文的教育理念,引导医学生深入探索患者的内心体验,通过人文关怀实践活动,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快我国医学教育的变革,重塑现代医学人文精神。

关键词:叙事医学;医学生培养模式;人文素质;医学教育改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切实有效地加强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根据《纲要》要求,在我国医学生培养模式中,培养促进人类健康的医学工作者已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根本宗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与医学专业知识技能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必须等量齐观,即在医学教育标准中必须明确医学人文教育的定位,以培养医学生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多角度去考量病人和处理疾病的能力。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 加强医学生人文社会学教育就成为了美国医学会医学教育委员会(CME)及英国医学委员会(GMC)为当代医学教育制定的新规定和新标准。此外,2002年国际医学教育研究所(IIME)在《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中提出了医学生应具备的七种核心能力, 其中有四项与医学人文素质紧密相关。近年来, 随着医学院校办学规模和层次的不断提升,医学生的医学人文教育在我国出台的一系列规范制度中都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医学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要求也更加规范、具体。

一、叙事医学理念及其研究现状

受结构主义和俄国形式主义双重影响,1969年托多罗夫(T.Todorov)在《〈十日谈〉语法》中正式提出“叙事学”一词,这种研究思路深受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共时性的影响,对叙事学的产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丽塔·卡伦在临床医学、文学和叙事学的研究基础上,在2001年的美国医学协会期刊上首次提出“叙事医学”这一术语。叙事医学的构建是为了反驳纯粹基于证据的循证医学,主张医务工作者在临床诊疗中通过对患者的故事进行认知、吸收、阐释并为之感动,来实现文学叙事能力对医学实践的积极意义,其主要目的在于调整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聆听被科学话语所排斥的患者声音。在医学实践中探讨文学和医学的关系,是一种不同于逻辑科学的思维模式,但却与医学实践和诊疗效果密切相关。卡伦的基本观点是,采用精细阅读(close reading)、 结合反思性写作(reflective writing)以及书写平行病例(parallel chart)的方式在叙事医学教学中培养医生的叙事情景理解能力,提高医生的叙事能力,训练反思性写作来帮助医务工作者深刻了解患者对病痛的切身体验和感受, 与患者共情, 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诊疗方案、更优质的医疗服務。不少学者认为,叙事医学研究的发展不单适用于对医学生的医学教育培养,还可广泛应用于医务人员的临床实践活动中,进而实现叙事医学与循证医学的有机结合。

2011年,由Meza和Passerman撰写的《整合叙事医学与循证医学-医疗的日常社会实践》一书中就详细论述了可运用于临床实践的叙事循证方案。此外,从国外叙事医学情报的整理中可见,日本的“ 病记”、英国的“Patient Voices”以及国际性组织“Database of Individual Patient Experience”都是对叙事医学理论探索与临床实践的最佳证据补充。叙事医学理念在西方的医学界和医学人文学术领域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认知和重视,然而我国目前对叙事医学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国内医学界对这一理论及发展现状还不十分了解,仅仅在有限的个别医科院校或医学教育中得到了介绍,目前对国外的叙事医学理念的研究多为引进和介绍,在临床实践、医学生培养模式中的应用更是少见。

因此,叙事医学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卫生资源分布不平衡、医患关系紧张及医疗纠纷事件快速增长等社会现象,不断凸显出叙事医学在医学生培养模式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机地结合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已成为现代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强烈诉求。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任务,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结合院校自身专业优势和区域医疗资源分布特征,充分整合利用医学人文教育资源,构建完善的医学生人文教育体系,改革医学生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和教学模式,以深化医学人文教学改革,促进医学院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我国医学生培养模式现状及其特点

目前,我国的医学教育发展仍然受到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和制约, 以医学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主, 片面侧重医学基础、专业技能的学习, 忽视人文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育, 导致大学生生命情感冷漠、生命价值观迷茫、职业责任感缺失。首先,我国的医学人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和教学活动中都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人文课程在内容上较注重理论性知识的传授和经验性的分析和总结,却忽视了高等医学教育的根本宗旨和人文科学与医学科学的诸多关联。据报道,在医学生培养模式中,发达国家的课程设置较为成熟、系统,职业素养课程中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类,心理学、伦理学、行为科学等人文社科知识在专业教学中受到高度重视。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美国125所医学院校的总课时中,职业素养课程占的学时比例为20%~30%,而我国的临床医学专业人文社科类课程只占总课时的8.85%。由此可见,我国职业素养课程教育在医学生培养模式中相对薄弱,缺失让学生思考、信服和感悟的实践过程,以及对生命观、价值观的健康引领。除此之外,单一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也是我国目前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的主要特征,讲授式课堂授课为教学的基本形式,启发式、交互式的教学方式并未得到切实有效地开展,小组讨论在教学活动中比重的仅占0.15%。

此外,医学生的职业素养考核方式也有待于进一步改革,要真正评价学习效果就需要切实结合过程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需要通过终结性评估(理论性、技能性考试)得到真实反映,而其医学人文关怀、人道主义与职业精神的体现则需要通过过程性评估(志愿者活动参加的次数、服务时间及表现)得到体现。如果社会服务机构和临床见习、实习等实践活动在医学生职业素养考核中得不到重视,势必会导致临床专业知识学习与职业素养课程出现断层,医学教育中认识生命的教学目标和感知责任的践行将步履维艰。另外,终结性评估的考核方式也应根据医学生的专业、课程科目和专业技能进一步多样化、规范化,读书报告,评鉴自我学习成果,案例分析与讨论,及评价标准化病人与外行评价分析等考核项目均纳入考核项目。

三、叙事医学在医学生培养模式中的应用

医学虽是科学, 但其终极价值是医学的人文价值,其本质属性仍然是社会性和人文性。医学生的培养应兼顾专业知识技能和科学精神培养与人文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在医学生培养模式中渗透叙事医学理念的医学人文教育,既能加强医学人文教育,深化医学人文教学改革,也能从战略上影响我国未来的医学诊疗局面,对中国将来的医学发展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开展叙事医学教育,探寻叙事医学与循证医学的契合点,逐步有序地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估,引导医学生去深入探索患者的内心体验,开展人文关怀的实践活动,有效践行叙事医学在医学教育中的改革理念和教学模式,以培养医学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加快我国医学教育的变革,重塑现代医学人文精神。

(一)确定符合医学专业特色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

关爱他人生命,直面生命终结,拯救生命、献身医学事业,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以此为导向,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和职业态度、行为、价值,以及沟通技能和批判性思维和研究,就成为叙事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目标。医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需涉及两次转化、两个过程:第一次转化是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实现人文知识向人文素质的内化,第二次转化是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由人文素质向人文形态的外化。人文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潜质,医学生首先需要通过对人文知识、叙事医学体系的理论学习、反思和内省,初步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等人文素质,并经过见习、实习或医疗实践等活动,认真体会患者病痛疾苦,真正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和社会环境中逐渐实现人文素养的外化。

(二)构建叙事医学的医学教育体系

将叙事医学理念融入医学教育体系,需要充分重视课程设置、课程结构、教学活动等环节的设计与衔接。首先需要根据授课对象的专业、年级和内容调整现行医学人文课程设置,从而形成完整的叙事医学教育体系。医学人文课程设计中将纳入疾病文学与医学疾病叙事阅读和创作,分类讨论与疾病、生命、身体和心理相关的文学作品。其次,针对不同主题,叙事医学教育的课程内容也应包括叙事学基础知识、叙事文本分析阅读、叙事治疗知识、叙事伦理基本理论以及叙事能力实践等五个模块。再次,从人文医学作品入手,从语言文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多个角度探讨疾病、生命等主题,通过模拟情境、小组讨论和书写叙事病例来感知、理解、移情、判断,从而提高医学生在诊疗过程中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逐步运用移情、共情阅读和反思写作引导学生在多种模拟的情境中反复体验疾病的痛苦、体验心灵的磨练,感悟生命的神圣,完善生命观、价值观、重塑医务工作者的道德、责任与职业精神,拓宽医学生道德信念的培养渠道。

(三)在教学评估考核中注重沟通能力培养

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是职业素养培养的必备条件,因此在叙事医学教学评估考核中,可以针对医患沟通设计模拟问诊、诊疗情境,运用叙事医学的教學方法进行考核,以期提高医学生与患者在临床诊疗中的表达和沟通能力。此外,考核中还可以参考医学生的社团活动和临床实习参与次数、时长以及表现。同时,职业素养的培养需要社会环境和社会实践。通过开展文化讲座、医学相关话剧表演、医学人文影视鉴赏、微电影大赛、征文大赛等形式、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觉参与的主动性, 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培养医患意识,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实践经验。有效缓和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

四、结束语

高等医学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能够促进人类健康的医学工作者。医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对身体、疾病、生命的认识、理解和意义思考,叙事医学提供的意义构建不仅是对自我的认识和理解,也是对他人认知和人格的了解途径。在深入研究医学教育改革的同时,将叙事医学与循证医学有机地结合,将人文教育提升到医学教育的显著位置加以重视。在医学院校, 学生在课堂上人文知识的接触面小, 叙事医学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估中的改革, 无疑给学生提供了生命价值观养成的良好人文环境,促进其崇高医德的形成。叙事医学为医学教育从语言载体上升到人文陶冶独辟蹊径, 不仅使医学教育实现质的提升,朝着个性化、专业化方向良性发展, 而且促进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与高尚的人文精神并举,实现医学教育的全面改革。因此,该研究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生命认知、深化学生价值反思、整合学生知情意行,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帮助医学院校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为医学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Rita Charon. The Patient-physician Relationship Narrative Medicine: A Model for Empathy, Reflection, Profession, and Trust[J].JAMA,2001,286(15):1897-1902.

[2]Swick H M.Szenas P,Danoff D,et al. Teaching professionalism in under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J].Ann Intern Med,2002,136(3):243-246.

[3]徐金虎,陈双双.文化自觉视角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3):477-479.

[4]Rita Charon. Our heads touch: Telling and Listening to Stories of Self[J].Acac Med,2012,87:1154-1156.

[5]JP Meza,DS Passerman. Integrating Narrative Medicine and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he Everyday Social Practice of Healing.[M].Radcliffe PUB,2011:82-83.

[6]廖虎,杜亮,廖邦华,等.加强我国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328-331.

[7]令狐彩桃,周红,李尔舒,等.医学生人文素质调查分析[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38(2):201-205.

[8]蒙成光.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式与手段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3):58-59.

[9]张新军.叙事医学——医学人文新视角[J].医学与哲学,2011,32(9):8-10.

上一篇:高校美术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绿色建筑探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