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的手段范文

2023-09-23

海绵城市的手段范文第1篇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 传统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模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暴雨时城市发生洪涝灾害, 干旱时城市水资源短缺, 这种现状亟待解决。融合低影响开发和节能减排等理念, 在雨水开发利用规划领域, 推出海绵城市雨水利用规划理念。海绵城市的发展必须彻底改变传统雨水盲目排放的模式, 创新雨水排除模式, 采用和自然生态环境相融合的雨水开发利用方法, 尽量不使雨水肆意外排, 而是通过初步净化和分散蓄存, 实现雨水的循环再利用, 将整个城市比作一个海绵, 下雨时将雨水存储起来, 干旱时可以实现雨水再利用。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规划重点在于实现雨水的可持续利用, 充分彰显雨水排水量零增长理念, 满足现代化城市生态低碳和环境保护发展要求。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规划应充分考虑到城市的空间开发和土地利用情况, 制定科学合理的雨水综合利用技术措施和空间分布, 合理控制雨水利用规划要点, 出台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和控制指标以及利用技术方法等。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规划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 制定标准的指标限制值, 科学预测雨水利用规划实施效果, 控制雨水设施用地的建设和预留,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2 意义

2.1 提升了城市水资源的保护

对于我国城市建设的过程中, 水资源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城市来说, 其自身发展的速度相对比较快, 而且对于城区来说, 为了进一步满足经济的发展标准, 就要对相应的厂房进行建设, 这就会促使工业废水的上涨以及不规则的排放, 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 对于水资源来说, 其自身的污染相对比较严重。对于生态海绵城市的理念来说, 就是利用城市的水资源合理规划设计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进而对水资源进行循环的利用。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2 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相应的改善, 进而保证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国对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非常重视, 并且对环境的发展也非常重视。因此, 对于海绵生态城市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能够保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利用和资源的充分利用, 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保证城市绿色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保障。对于雨水的规划和利用, 是通过对工业废水的充分利用对雨水进行相应的净化, 保证其能够合理的循环利用, 这种措施能够促进城市的环境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

3 基于生态海绵城市雨水利用的设计

3.1 加强雨水的利用成效

对于海绵生态城市理念的发展来说, 首先就是要对雨水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 因此, 本文主要对雨水利用的成效进行了下面几个方面的研究:

第一,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 其对于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相关的政府管理工作者也要起到示范的作用, 对于雨水的利用要非常重视, 对其意识进行相应的提升, 而且还要对雨水充分利用的积极作用进行合理的宣传;第二,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 要保证雨水利用效率的不断提升, 并且利用此理念对其自身的监管工作进行逐渐的完善, 保证在对雨水进行合理规划设计的同时, 还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 保证水资源的节约以及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保证相关的政府监管工作者能够保证监管的力度, 并且保证管理的规范程度。

3.2 加强运营的监督和管理

在对海绵城市的生态理念运用的过程中, 不仅要对雨水的设计规划进行合理的管控, 而且还要对相关的标准体系进行相应的完善, 进而对运行以及监督管理的程度进行加强, 保证标准体系的合理实施。对于生态城市理念的目标来说, 主要是利用雨水的规划和设计对工程的项目进行合理的开发, 进而对政府的管理力度进行加强, 并且按照管理的力度对其本身的情况进行联系, 在对节水的措施进行合理的规划, 保证体系的完善性。除此之外, 还要对各个建设单位自身进行合理的监督和管理, 保证在雨水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担任合理的责任。

3.3 加大宣传

对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建立和雨水的合理规划设计来说, 最主要的就是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宣传。在对其进行宣传的过程中, 还要对雨水合理利用的意识以及接受程度进行相应的提升, 加强了人们对于雨水的合理规划利用也就对雨水的合理规划设计有着一定的基础性作用。因此, 相关的政府单位不仅要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积极的宣传, 还要对雨水的利用程度和措施进行合理的利用, 无论是从媒体或者报纸等方面来说, 都要进行充分的宣传, 这样对于雨水的充分利用有着积极的作用, 还能够保证各种公众媒体对雨水充分利用的积极性。

3.4 完善雨水管理模式

生态海绵城市雨水利用规划设计是离不开合理完善的雨水管理模式的。这就要求相应的部门有效利用宣传工作所带来的效果, 促使最佳雨水利用管理状态的形成。再有就是在完善雨水利用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雨水利用规划工程项目的实施, 在工程项目的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制定并出台相应合理的规章政策, 进一步促进雨水利用规划的发展, 形成一个适合生态海绵城市雨水利用规划项目发展的政策环境。

结语

综上所述, 对于我国来说, 水资源相对比较紧缺, 因此, 在我国提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 生态海绵城市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的部门要按照城市发展的不同状况, 对雨水进行合理的规划以及设计, 保证雨水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 进而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程度,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摘要:在我们生活以及生产的过程中, 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都没有对水资源进行相应的保护和节约, 这就会促使水资源大量的流失, 而且对于城市来说, 水资源的浪费也越来越严重。因此, 对雨水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能够进一步改善此种问题的产生。因此, 本文主要分析和研究了海绵城市规划理念以及海绵城市理念发展的意义和相应的雨水规划设计措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规划,设计

参考文献

[1] 董淑秋, 韩志刚.基于生态海绵城市构建的雨水利用规划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 2011 (12) :37-41.

[2] 郝金珠.探讨基于生态海绵城市的雨水利用规划[J].城市地理, 2015 (18) :29.

海绵城市的手段范文第2篇

1 海绵城市理念的基本内涵

在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中, 对自然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的是对大量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还有一些城市会在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 使城市发生干旱或内涝等现象, 这都对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群众的正常生活产生的极大的制约, 海绵城市理念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从而为城市的发展提出新的思路和办法。什么是海绵城市理念, 就是在尊重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先的基础上, 为了使整个城市像海绵一样, 能够有效的解决城市干旱和洪涝问题, 就要结合好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的灰色基础设施, 使城市对雨水的自主净化、渗透和储存能力得到进一步保证, 从而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

2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规划原则

2.1 生态、安全原则

在整个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生态优先的理念要始终遵守, 换句话说就是在实行海绵城市规划的过程中, 城市的生态问题是关键, 同时也很关键的还有安全问题, 不但要保证水资源的安全, 还要保证海绵城市的安全, 要充分做好城市中的各项基础建设, 使海绵城市的整体水平从根本上得到进一步加大。

2.2 规范建设

在建设城市的过程里, 要将规划建设方案做到完善, 海绵城市的建设不仅要考虑生态方面的问题, 还要将城市的水利数据信息重视起来, 在整个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除了要考虑整个过程中所需的设备, 还要考虑所需设备的性能, 要确保设备维护和建设成本适应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2.3 因地制宜的原则

每一个城市的地域特点和环境优势都有所不同, 海绵城市理念主要是以城市建设过程中, 之前环境方面出现的问题为依据, 以当地的具体情况为基础制定相对应的规定来建设海绵城市。

3 海绵城市理念下规划城市的方法

首先, 转变城市规划理念。城市规划设计人员要将之前的城市规划理念扔掉, 全面把握海绵城市的基本用途、涵意和运用办法, 通过海绵城市理念的引导, 增加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关注。在可持续的生态观基础上, 建设和发展城市化, 将规划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和城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规划。在规划和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 为了合理的提高城市规划建设, 就要把海绵城市理念发挥到极致, 要尊重客观事实的情况下, 对不同的地域采用不同的方法。

其次, 模仿建设人工海绵体。根据海绵城市理念, 在建立和保护人工海绵体的同时, 要利用人工海绵体使城市的雨水储存能力和收集能力得到增强, 通过以下几种办法:为了科学分析城市内的洪涝情况, 需要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发挥最大作用;为了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就要在城市试点和大的停车场建设再生水的专用通道;为了达到节约用的目的, 就要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情况下把仿生海绵体建设好。

第三, 对生态海绵体进行改造建设。对生态海绵体进行人工改造建设是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极度缺乏生城市生态海绵体的情况下, 通过对人工海绵体的建设, 进而调节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使海绵体数量加大。经常使用的改造建设人工海绵体的办法有:城市园林绿地的建造, 可以结合绿地景观运用下凹和水塘的办法收集雨水;改造和建设城市水系统, 极大的调节自然水资源;

为了调整传统的绿地布局, 可以在控制好投资成本和城市建筑面积的前提条件下, 用小面积分散布局的下沉式绿地来代替传统的集中绿地, 从而进一步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为了使城市洪水弹性应变能力增强, 要有人工绿地和园林的设置。

第四, 修复和保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天然海绵体的办法有:一是建立生态走廊, 为了建立生态海绵体系, 使天然海绵体发挥最大的作用, 从而进一步发展海绵城市建设, 就需要加强对天然海绵体的保护;二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 通过运用生态砌岸、在水中培养植物等办法, 发挥好天然海绵体的调洪能力, 有效恢复绿色生态系统;三是通过运用强制性措施对天然海绵体进行保护, 使其免遭破坏, 就要对非建区和建区划分明确。

第五, 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提高。城市管理人员要对城市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 并要收集整理好城市规划之前的资料, 对其进行专项研究, 并且依据其研究结果, 为了明确城市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对现状的处理能力和潜在的能力, 要评估城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 从而作为未来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的基础, 决定了城市的开发策略和原则, 协调发展好城市的水系和道路之间的问题, 对建立海绵城市和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做好基础。城市规划是以地块的地质特点来划出汇水分区为依据, 详细规划城市建设的。

结束语

结合以上论述, 在规划和建设城市中, 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的就是海绵城市理念, 这需要城市管理人员深刻认识海绵城市理念, 转变理念的管理方式, 从而使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天然海绵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加强城市水处理的能力, 可以对仿生人工海绵体和生态海绵体进行建设和改造。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 各地逐渐扩大城市规模, 快速增加城市数量, 但是,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逐渐出现了各种问题和弊端, 比如:水资源的缺乏, 城市内的水涝等常见问题大大的阻碍了城市发展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谓的海绵城市是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为基础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思路, 在尊重自然环境的同时, 净化、存储和渗透城市雨水, 从而使城市发展进一步加快。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城市规划,应用,建议

参考文献

[1] 苏义敬, 王思思, 车伍, 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下沉式绿地优化设计[J].南方建筑, 2014, (3) :39-43.

[2] 刘彦涛, 王彦洋.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探讨——以天津新八大里地区为例[J].城市, 2016, 4 (25) :54-59.

海绵城市的手段范文第3篇

这些年我国社会与经济均获取了巨大的进步, 当中的城市建设水准不断提升, 同全球其余国家比较, 差距正在快速变小, 因为一些城市面临过多的降水, 使得城市正常运作受到极大的危害。我国利用城市管理思想创新, 构建了针对海绵城市的一种雨水管理思想, 事实说明海绵城市理论的应用, 可以有效地整治及防范城市当中的降雨过多与内涝等问题。该理论必须受到广泛的运用及推广, 推动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 因而本文依托该主题进行探讨, 从而向该理论的具体运用给予帮助。

2 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原则

2.1 优化规划

关于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 通常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城市雨水、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以及雨水灌渠, 它们之间存在相互协作的关联性, 对于建设海绵城市而言是极为关键的, 所以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之时, 需确保它们之间的一致性, 且让它们有效地衔接。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同时关注灰色设计及绿色设计, 关注在源头上将雨水径流减少之时, 还需关注在设计上来调解雨水。再则需有效认知并在规划时全面关注海绵城市构建当中的烦琐性, 秉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准则, 更加关键的是城市当中关联的政府部门, 需主动同海绵城市的构建相配合, 尽可能地优化海绵城市计划方案。

2.2 注重生态性

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 其起点及终点为确保及提升城市整体的生态性。在城市建设方面把泵站、沟渠及管道等项目称为灰色项目。至于海绵城市理论则借助更为机动、同自然更为吻合的项目设施, 达到对城市雨水的处置, 我们把此类模式称作绿色项目, 如此在城市建设运作当中, 同时关注生态效益及社会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城市当中的老城区, 因为建设年限过长、管理缺失, 雨水设施大多数早已失修、过于陈旧, 在雨水之后出现严重的雨水径流问题, 所以需在确保生态性的状况下, 发展及构建雨水系统, 确保雨水处理设施可以产生足够的效应。

2.3 安全第一

如今不管什么项目, 安全均是第一位的, 海绵城市构建也是如此, 在构建之时需高度关注城市居民的健康与安全问题, 在设计海绵城市之时, 需关注城市的水资源具体状况, 且同城市的降雨规律予以结合。依据城市维护水资源的原则, 还有城市处理内涝的机制, 打造高效、科学而合理的海绵城市, 并结合城市的降水规律, 遵守城市对水资源保护, 以及城市对内洪处理的具体制度, 设计出安全、科学、高效的海绵城市。

3 海绵城市理论的实际应用

3.1 城市道路设计规划

在运用海绵城市理论之时, 存在两类道路规划方式, 分别为道路景观绿化及人行道雨水排放。对于道路当中深陷的绿地, 能够借助引流手段把当中存留的雨水注入至城市绿化带里, 把其视为自然蓄水箱, 避免雨水过多地下渗。并且在运用城市道路当中的渗透道路之时, 能够合理地将雨水渗透效应增强, 然而如果城市道路路面存在过多的淤积泥沙泥土, 或存在其余垃圾物质, 需慎重思索渗透路面的处理。

3.2 自然排水系统设计规划

该系统的运作原理为基于城市自身的排水系统, 让雨水借助各种集水管被输送至城市周遭的河流里, 然而在排放之时把城市里的雨水当成地下水, 向城市当中的植被及土壤给予水源。该系统是由城市当中的坑洼地、植被以及人工改良处理的土壤构成的, 还有城市排水系统自有的排水管道与城市自身的土壤等。

3.3 雨水花园设计规划

雨水花园指的是通过浅凹陷的手段, 对城市里的各类植被进行栽种, 比如花草及灌木等, 还有城市里的其余基础设施当中, 自带植被的地方。雨水花园将植被及土壤过滤雨水的效应完全展示出来, 真正确保了雨水的完全渗透, 同时可以尽可能地避免雨水过多地径流。把城市园林设计同雨水管理系统有效融合, 不仅完美地处理城市雨水问题, 还产生了美化城市的效应。

3.4 可渗透路面设计规划

就本质上研究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 对于城市园林设计来说, 可渗透路面其实是借助各类技术, 把原先道路当中难以渗透雨水的路面变成能渗透雨水的路面, 通常将渗透量提升, 如此使得地表具有更少的雨水径流量。在城市雨水管理系统当中需借助可渗透路面, 即对具体的雨水问题采用的存在缓和效应的方式, 则无须过多地运用其余雨水管理模式及手段, 从根本上将城市雨水问题处理掉。如今可渗透混凝土、沥青及水泥砖块等被大量运用于可渗透路面。

4 结语

海绵城市理论为城市建设加速及社会持续进步的结果, 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之时需合理运用该理论, 存在重大的作用及价值。一方面使城市园林建设消耗更少的成本, 另一方面使城市园林具有更高的管理水准, 最为关键的是使城市园林建设水平显著提升, 变得更为经济、美观、协调及自然, 将城市园林的所有功能与价值体现出来。

摘要:伴随时代的进步, 我国的经济实力也不断增强, 随之而来的是城市化构建的高水准及高速发展, 在人们意识理念以及科技的提升及发展, 关于城市建设的水准, 尤其是城市园林建设的水准的要求正在快速提高。在城市园林设计当中基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具体状况, 设计业发起海绵城市理论, 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城市建设之时, 季节雨水带来的不利影响, 出现暴风雨或者内涝等问题。本文借助城市园林设计方面的实践经历, 探索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经济发展,思想意识,现实情况

参考文献

[1] 孙威.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论的运用与思考——以银川滨河新区黄河外滩公园休闲旅游观光道和木栈道工程景观设计施工为例[J].现代园艺, 2015 (11) .

[2] 王萌.节约型园林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6.

海绵城市的手段范文第4篇

1. 海绵城市建设产生的背景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人口、建筑、道路密度的不断增加, 首先会出现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带来的还有因城市雨岛效应、城市雨水渗透率低、雨水管道建设不足等产生的城市“看海”问题。为破解城市内涝与缺水并存的问题, 2013年国家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 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 是新一代城市雨水洪水管理的概念, 即城市应对雨水能够像海绵一样, 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 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3. 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3.1 海绵城市建设原则

建设海绵城市应采用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基本原则, 注重生态的保护, 充分调控利用雨水, 发挥城市的绿地, 水系对于雨水的吸收、净化作用, 减少对雨水管网的大量投资, 既减少了内涝的发生, 又增加了城市的用水, 美化了城市环境, 降低了城市的雨岛效应的发生。

3.2 改变传统建设理念

在传统城市开发过程中, 我们注重的是改造自然, 将原有的河湖湿地等进行填埋, 统一构建成水泥混凝土铺装, 通过建设大量的管网去排水。这样会导致一次性的投入过大, 当城市的人口增加或雨水增加, 道路上的管道容量又显得不够用, 管网运行成本高, 社会效益低。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应该顺应自然去建设, 将原有的河湖湿地去保护建设, 保持原来的水系。采用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模式, 对雨水采用地上地下蓄排结合, 分布式建设系统。可以兼顾近期远期建设, 虽然一次性投入大, 但产生的运行成本较低, 社会效益优。

3.3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

一是保护原有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河流、湿地、湖泊等生态区, 保留能涵养水源的湿地, 维持原有的生态环境, 这是建设海绵城市基本要求;二是修复和恢复生态环境。采用生态的方式去修复已经破坏的水体、河流、湿地等生态环境;三是降低环境影响的开发模式。合理的控制土地的开发强度, 在城市中规划并保留一定的生态用地, 降低不透水的铺装, 减少对原有的环境的破坏, 根据条件建设湿地公园, 增加水域的面积, 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海绵城市建设应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

流排放系统共同建设。三者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元素。[2]

4.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 整体进程不统一, 不能形成系统

目前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在建设城市新区的一部分建成海绵城市, 而其他部分还是传统的建设, 结果依然表现出城市“看海”。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4.2 规划不够全面

海绵城市的规划一般只体现在新区建设中, 对于原有的老城区改造存在不足, 而老城是更容易产生内涝的地方。

4.3 各部门建设协调不足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规划、建设、水务、市政等城市职能部门共同建设, 而有些部门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内容都不太清楚, 以为就是修修道路、收集雨水等。会造成海绵城市建设不能共同推进。

4.4 资金投入不足

海绵城市的建设在初期建设也需要大量投入资金, 而政府对于海绵城市的投入又会不足, 导致海绵城市的建设进度慢, 范围小。

5. 海绵城市建设应用中的建议

5.1 加强对海绵城市的认识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应加强各相关部门对海绵城市的认识, 通过形成共同的认知, 多部门共同因地制宜地制定长期规划和切实可行实施方案, 可以保证方案的可行性, 促进建设的进度及方向。

5.2 加大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城市的新建区应进一步加大对原有的生态系统中的河流、湖泊、湿地的保护, 减少在建设过程中对其破坏, 采用低影响开发模式, 进行开发。设立生态保护区等方式, 保护原有生态环境。

5.3 增加海绵城市规划的范围

海绵城市的规划应统一进行, 将老城区和新城区共同纳入到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去, 对原有的道路等建设进行有效的改造, 减少传统的建设方式, 形成统一的渗水、蓄水模块, 增强海绵城市的统一吸收能力。

5.4 采用PPP模式进行投资

对于前期投入巨大的海绵城市, 政府财政显然难以支撑, 对此建议采用PPP模式进行投资, 对后期收益开展积极探索, 对融资项目进行合理搭配打包, 明晰权责条款设计, 增强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

6. 小结

综上, 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以后的一个城市建设发展重点, 虽然现在存在诸多问题与不适应, 但这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探索, 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进一步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共同构建美好的城市。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城市,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但使得城市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而对于海绵城市来说,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城市水资源的问题, 并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发展,城镇化,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艳琳.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 2016, (04) :249.

海绵城市的手段范文第5篇

海绵城市是近几年新推出的一种城市理念, 又名水弹性城市理论, 这种城市理念大提升了对城市雨涝、内涝灾害的防治效果, 减轻了城市负担。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海绵城市理念逐渐被城市建设行业所接受, 且逐渐扩大了它的应用范围,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设计大大提高了城市水资源的利用率, 净化了空气, 改善了生态环境, 降低了城市污染, 扩大了经济效益, 为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人们建造了一个优美和谐的生态城市, 促进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1 海绵城市理念、建设原则、规划目标

1.1 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理念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具有很强的水弹性特点, 它能够提升城市对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 而且海绵城市具有较高的舒适性与宜居性特征, 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与生存条件。海绵城市的生态性能特别好, 它可以净化空气、水源, 保养湿地,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它的渗透性能也不错, 可以有效的缓解雨涝灾害, 避免城市路面积水, 及时的将雨水吸收或者缓释, 对城市环境的改善有很好的作用。

1.2 海绵城市建设原则

海绵城市的建设有四大原则, 即:安全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统筹建设原则。第一,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严格按照城市防洪防涝的标准进行设计, 完善城市的雨水收集、储蓄系统, 保障城市可以进行安全供水, 为人们提供安全、可靠的生活体验。第二, 海绵城市建设最大的特征就是生态性, 所以生态问题是海绵城市建设当前最应充分考虑的问题;充分的利用水资源, 合理利用雨水资源, 将自然排水系统应用到湖泊、绿地等海绵体中, 使雨水可以自行排放与净化, 提升其自身的修护功能。第三, 根据建设区域的水质、地质等因素进行调研, 科学分析其特征和所适用的环境, 然后根据调研结果进行合理的开发与设计, 有针对性的进行建设。第四, 海绵城市的园林设计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 明确自身的责任与义务, 明确分工, 对工程施工进行统筹的规划, 规范施工程序, 既要达到生态效益又要满足经济与社会效益。

1.3 海绵城市的规划目标

海绵城市规划的目标:其一, 提高雨水的利用率。海绵城市的建设就要合理的利用水资源, 提高其利用效率, 首先就是对雨水的收集与渗透, 这种方式可以达到节水的效果, 同时还可以补充地下水, 缓解地表径流;然后就是雨水的储蓄, 通过自然水体如河流、池塘等来储蓄雨水, 需要的时候再进行调用, 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求。其二, 改善城市景观。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可以改善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 公园的建设主要是为了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休息场所, 且一般会建设在生态的敏感位置, 但是海绵城市的建设就与这种建设方式不同, 海绵城市主要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促进城市的发展。因此, 海绵城市的建设要在满足建设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的规划与管理, 从而打造生态环保的城市园林景观。

2 海绵城市中的园林设计

2.1 城市园林景观水体和湿地的设计

园林设计中的水体设计不仅只是为了达到观赏性与美观性的目的, 同时也是为了降低雨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 缓解城市的排水压力, 起到蓄水的作用。在海绵城市的相关设计、技术标准下, 科学的设计出回水面积的雨水量, 让水体景观的调蓄溶剂大于等于最大降水量, 这样才能满足设计标准。当水体景观的调蓄溶剂达到标准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设计与改造了, 在水体景观中可以种植一些水生类的植物与湿地进行更好的融合, 改善水体景观, 实现雨水的有效净化。

2.2 雨水净化系统的合理设计

2.2.1 土壤渗透净化

雨水的净化可以通过土壤渗透的方式来实现, 比如利用草坪来收集雨水, 同时可以起到净化效果。雨水在经过土壤的渗透之后, 净化后的水会被收集在次级净化池中或者是渗滤池中, 必备利用。

2.2.2 生物处理净化

生物净化的方式比较缓慢, 成本较低, 它主要是利用生物的净化功能来分解雨中的污染物, 而且生物净化的方式应用的比较广泛。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体现在植物的富集作用和代谢解毒作用。植物具有超强的富集作用, 它可以吸收雨水中的各种元素与杂质, 从而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植物的代谢解毒作用可以有效的吸收水中的一些有毒元素。由微生物构成的水塘同样具有净化功能与二次过滤功能, 净化后的水可以进行重复利用,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选择种植的植物种类时最好是既耐旱又耐湿的, 而且要保证植物景观具有层次性, 合理搭配植物, 使其在干旱或者是内涝的情况下都有植物可观赏。

2.3 城市园林的雨水储蓄系统设计

雨水储蓄系统的设计要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科学的设计人工湖、绿地、地下储水池等储蓄系统。集雨型绿地所种植的植物应该是耐湿耐涝的, 并且具有储水作用, 从而将其打造成一个湿地。人工湖是比较常用的一种的雨水储蓄系统, 在设置人工湖的水位时要保证其在合理的位置, 水生植物的配置数量也要合理, 让人工湖在保持净化功能的同时有足够的储水空间。在设计地下储水池时, 应采用就近原则, 有效的收集缓坡与水渠的雨水, 实现雨水的再利用。

3 海绵城市当中园林设计的优化方法

3.1 转变传统设计理念

在以往的城市园林设计当中, 经常会采用水泵、管渠等方式来建设园林的排水系统, 其所需的面积也相对较大, 而且还会有部分设计人员选择在末端进行集中排水的设计, 这种设计方法存在很大的不足, 会造成雨水堆积的现象。而海绵城市理念采用的是自然排水系统, 选择影响较小的下沉式绿地等方式进行排水。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比传统的设计方式更先进更具合理性, 具有较高的生态、环保效益, 能够很好的节约水资源, 保持水流畅通, 避免雨水淤积。所以设计人员应改变传统的设计理念, 运用新的设计方式, 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 将景观园林的效果最大化。

3.2 将景观植物做到有效的融合

工作人员在对城市园林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情况, 从而进行统筹的规划, 改善土壤的土质, 让水资源更好的补给地下水, 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在搭配植物时最好保持其具有多样性的特征, 避免单一的种植, 将树、灌木、花草等进行合理的规划, 将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发挥出最好的园林效果, 同时考虑到季节、区域的不同, 选择适当的植物进行种植, 提高植物的存活率。在配置植物的过程中, 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周期与规律, 避免植物成年后的形态影响到后期的园林美观性, 植物的种植还可以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提升水源的利用率。

3.3 合理选择“海绵体”

海绵城市的园林主要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 恢复曾经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以及将对园林的破坏降到最低, 进行低影响的开发。海绵城市的园林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要么就是“海绵体”的吸水能力较差, 要不就是在建设的过程中海绵体受到了损坏;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作人员的素质较差, 没有重视工作, 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施工, 施工设计不合理, 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水文环境。我国气候多样, 地形地势复杂, 各个地区的环境都有所不同, 降水量也有所不同。因此, 海绵体就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海绵体”, 且在施工前要对“海绵体”进行严格的审查, 避免其存在质量问题, 采购人员在采购“海绵体”时要调查好市场上的海绵体信息, 选择具有高质量的材料。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的进步, 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提升了很多, 随之人们对城市园林设计的关注逐渐提高, 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建造一个优化的景观城市, 就要将海绵城市理念运用到城市建设当中, 依照相应的设计原则, 合理的配置植物景观, 选用合理“海绵体”, 提高施工技术, 满足人们对城市园林的需求, 建造一个和谐生态的海绵园林。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逐渐将眼光转向了城市园林设计, 越来越关注生活环境的质量, 这种形势下对城市园林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城市园林的设计遇到了瓶颈时期, 设计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 从而阻碍了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 但是海绵城市理念的推出, 为城市园林的设计打开了新思路, 该理念运用到城市园林的设计当中, 提高了城市园林景观的观赏性与实用性, 扩大了园林景观的效果, 使城市园林达到了绿化、和谐的目标。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理念下园林设计的要点进行分析, 指出了海绵城市的设计规则与规划目标, 并提出了关于如何优化海绵城市中的园林设计, 供大家参考, 希望可以促进我国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设计,要点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道路设计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6 (14) .

[2] 李文.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房地产导刊, 2016 (7) .

[3] 席雅丽.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探析[J].工程技术:全文版, 2016 (12) :165.

[4] 凌晨.浅论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商品与质量, 2016 (16) .

海绵城市的手段范文第6篇

近年来, 城市化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但受到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影响, 破坏了自然的“海绵体”, 同时引发了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紧缺、水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 并且极易引发洪涝灾害。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提出, 与当前我国生态发展需求相适宜。为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探讨海绵城市建设相关问题及解决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 海绵城市内涵及建设价值

所谓海绵城市, 是指在打造一个现代化且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的城市。以城市绿地、草坪、树林等作为“海绵体”, 通过雨水渗透、滞留、蓄存及净化来满足干旱条件下的水资源需求, 以便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及雨水等自然灾害。海绵城市的建设, 显著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对于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也具有重要意义。海绵城市的建设, 能够从根本上进行雨洪管理, 对内涝问题进行科学防治, 对生态环境实施有效保护, 改善水资源短缺问题, 并且对于城市绿化建设也具有一定辅助作用, 满足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整体需求, 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2 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问题分析

就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情况来看, 建设理念的先进性不足, 并未充分认识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多样性, 并且在水资源问题方面的考虑不全面, 设计规划的科学性不足。与此同时, 海绵城市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由于生态要素所属不同的管理部门, 但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 各部门之间协调沟通难度较大, 权责不清, 尚未建立规范化的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体制, 项目推进难度较大, 无法建立高效的雨洪管理体系, 极易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 严重影响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海绵城市建设的经验积累有限, 专业技术开发创新相对滞后, 海绵城市建设水平有待提升。

3 海绵城市建设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更新理念, 科学规划

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实现, 要积极更新建设理念, 坚持与时俱进, 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雨洪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 取其精华为我所用;结合我国国情及生态系统状况出发,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 从宏观层面上进行规划与布局, 在先进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支持下, 找准海绵城市建设的基本方向, 将水循环体系及低影响开发技术应用于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 以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合理性, 改善雨洪管理成效。也就是说,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 要秉持先进的建设理念, 全面把握城市地理条件、水文特征以及排水设施建设实际情况等要素, 对海绵城市建设现有资源加以优化整合, 科学规划布局, 制定具有高度适宜性的海绵城市建设方案。例如将观工程做成透水景观在雨水多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利用;从而达到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透水景观铺装过程中相关数据信息如表1所示。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给排水系统设计, 要注重排水系统多元化, 为雨水有序循环创造优良条件, 将水文系统与现存海绵城市排水管网有序结合, 优化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

3.2 健全管理体制,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在现代社会发展新时期, 为促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实现, 要积极健全相关管理体制,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并加强监督与管理, 为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营造优良的环境。具体来说, 全社会要强化对海绵城市建设重要性的认知, 政府部门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 从政策颁布、法令制定以及财政支持等方面入手, 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统筹规划与科学局部, 并健全管理体制, 细化各部分岗位职责, 以促进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各项工作的高效落实, 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责任推诿等情况。在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管理体制的基础上, 要严格落实管理工作, 加强海绵型建筑、海绵型道路以及海绵型公园等建设的管理, 为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提供优良条件, 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有制度可循。

3.3 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更新技术以提高建设水平

从本质上来说, 海绵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持久性特征, 作为一项民生工程, 海绵城市建设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 并且需要全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 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 确保社会公众对海绵城市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海绵城市建设的教育宣传科通过科普讲座、科学活动等方式来实现。不仅如此,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运用现代科学来更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手段, 全面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水平。比如更新传统排水管道系统, 在低影响开发技术的支持下优化排水管道施工方式, 在原位减排与大排水系统之间设置排水管道施工链条, 促进各环节之间紧密衔接, 从而满足雨洪管理整体需求。可运用技术手段建立供水调度系统、积水监测系统等, 改善城市水环境,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顺利实现。

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理念落后、规划不科学、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 为全面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性, 要积极更新建设理念, 做好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健全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相关体制, 并提高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水平, 从而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

摘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 党和国家提出要致力于建设海绵城市, 并将其作为城市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海绵城市作为现代化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 在我国历时较短, 且技术经验不足, 管理体制也有待完善, 这就导致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并探究具体的解决对策, 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相关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方世南, 戴仁璋.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17 (01) :88-92+99.

[2] 张建云, 王银堂, 胡庆芳, 贺瑞敏.海绵城市建设有关问题讨论[J].水科学进展, 2016, 27 (06) :793-799.

[3] 陈华.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若干问题的探析[J].净水技术, 2016, 35 (01) :102-106.

上一篇:日语课程范文下一篇:检测人员转正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