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景观中的应用范文

2023-09-20

海绵城市在景观中的应用范文第1篇

1. 海绵城市建设产生的背景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市人口、建筑、道路密度的不断增加, 首先会出现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带来的还有因城市雨岛效应、城市雨水渗透率低、雨水管道建设不足等产生的城市“看海”问题。为破解城市内涝与缺水并存的问题, 2013年国家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

2. 海绵城市的概念

海绵城市, 是新一代城市雨水洪水管理的概念, 即城市应对雨水能够像海绵一样, 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 有效控制雨水径流, 在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和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在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

3. 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3.1 海绵城市建设原则

建设海绵城市应采用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顺应自然的基本原则, 注重生态的保护, 充分调控利用雨水, 发挥城市的绿地, 水系对于雨水的吸收、净化作用, 减少对雨水管网的大量投资, 既减少了内涝的发生, 又增加了城市的用水, 美化了城市环境, 降低了城市的雨岛效应的发生。

3.2 改变传统建设理念

在传统城市开发过程中, 我们注重的是改造自然, 将原有的河湖湿地等进行填埋, 统一构建成水泥混凝土铺装, 通过建设大量的管网去排水。这样会导致一次性的投入过大, 当城市的人口增加或雨水增加, 道路上的管道容量又显得不够用, 管网运行成本高, 社会效益低。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应该顺应自然去建设, 将原有的河湖湿地去保护建设, 保持原来的水系。采用透水铺装等低影响开发模式, 对雨水采用地上地下蓄排结合, 分布式建设系统。可以兼顾近期远期建设, 虽然一次性投入大, 但产生的运行成本较低, 社会效益优。

3.3 海绵城市的建设途径

一是保护原有生态系统。主要包括河流、湿地、湖泊等生态区, 保留能涵养水源的湿地, 维持原有的生态环境, 这是建设海绵城市基本要求;二是修复和恢复生态环境。采用生态的方式去修复已经破坏的水体、河流、湿地等生态环境;三是降低环境影响的开发模式。合理的控制土地的开发强度, 在城市中规划并保留一定的生态用地, 降低不透水的铺装, 减少对原有的环境的破坏, 根据条件建设湿地公园, 增加水域的面积, 促进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

海绵城市建设应将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

流排放系统共同建设。三者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元素。[2]

4. 目前海绵城市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4.1 整体进程不统一, 不能形成系统

目前的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在建设城市新区的一部分建成海绵城市, 而其他部分还是传统的建设, 结果依然表现出城市“看海”。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

4.2 规划不够全面

海绵城市的规划一般只体现在新区建设中, 对于原有的老城区改造存在不足, 而老城是更容易产生内涝的地方。

4.3 各部门建设协调不足

海绵城市建设需要规划、建设、水务、市政等城市职能部门共同建设, 而有些部门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内容都不太清楚, 以为就是修修道路、收集雨水等。会造成海绵城市建设不能共同推进。

4.4 资金投入不足

海绵城市的建设在初期建设也需要大量投入资金, 而政府对于海绵城市的投入又会不足, 导致海绵城市的建设进度慢, 范围小。

5. 海绵城市建设应用中的建议

5.1 加强对海绵城市的认识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应加强各相关部门对海绵城市的认识, 通过形成共同的认知, 多部门共同因地制宜地制定长期规划和切实可行实施方案, 可以保证方案的可行性, 促进建设的进度及方向。

5.2 加大对原有生态系统的保护

城市的新建区应进一步加大对原有的生态系统中的河流、湖泊、湿地的保护, 减少在建设过程中对其破坏, 采用低影响开发模式, 进行开发。设立生态保护区等方式, 保护原有生态环境。

5.3 增加海绵城市规划的范围

海绵城市的规划应统一进行, 将老城区和新城区共同纳入到海绵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去, 对原有的道路等建设进行有效的改造, 减少传统的建设方式, 形成统一的渗水、蓄水模块, 增强海绵城市的统一吸收能力。

5.4 采用PPP模式进行投资

对于前期投入巨大的海绵城市, 政府财政显然难以支撑, 对此建议采用PPP模式进行投资, 对后期收益开展积极探索, 对融资项目进行合理搭配打包, 明晰权责条款设计, 增强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

6. 小结

综上, 海绵城市建设已成为以后的一个城市建设发展重点, 虽然现在存在诸多问题与不适应, 但这需要我们去不断的探索, 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进一步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共同构建美好的城市。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涌入城市,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但使得城市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而对于海绵城市来说, 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城市水资源的问题, 并可以有效的改善城市的生态系统。

关键词:发展,城镇化,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艳琳.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与技术, 2016, (04) :249.

海绵城市在景观中的应用范文第2篇

雨洪管理及内涝防治是当前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管理内容, 其直接关系着城市生态环境的优化, 并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社会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城市道路施工中, 传统施工方式下往往会出现雨水资源流失等问题, 而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 能够从根本上对城市道路排水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从而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顺利实现。

1 海绵城市的概念及建设要点

所谓海绵城市, 是指打造一种与海绵相类似的城市, 能够使用环境变化, 对雨水进行吸收、净化、释放等, 从而有效应对自然灾害, 为城市生态系统修复提供助力。海绵城市的建设, 需要全面把握城市整体发展情况, 将生态保护置于首要地位, 尊重自然环境, 科学采取人工建设措施, 通过自然与人工的协调配合, 全面统筹规划, 打造海绵城市, 改善城市雨洪管理成效, 为城市防洪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下, 海绵城市的建设, 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 注重生态系统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 必须将生态系统置于首要地位, 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打造海绵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 包括自然湿地、自然林地、河流等, 通过合理保护, 满足城市水源需求, 促进水文良性循环的实现, 从而满足城市涵养需求, 真正意义上打造海绵城市。

其二, 注重生态系统恢复。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 要结合城市地理条件、水文状况等要素开展综合分析, 注重海绵体保护, 选择适宜的建设方式, 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创建一个优良的环境, 从整体上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有序运行。

其三, 致力于建设新的海绵体。海绵城市的建设, 要科学应用低影响开发技术, 合理控制开发强度, 建设新的海绵体, 将城市不透水面积缩小, 从而改善城市水环境, 提高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效果。

2 海绵城市理念在施工中的应用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 城市化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工程规模不断扩大, 道路覆盖率明显上升的情况下, 硬化地面趋于增多, 势必会对雨水渗透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一旦降雨量过大, 城市雨洪管理成效则并不理想, 积水严重, 温室效应明显增强, 甚至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出现。而海绵城市理念在施工中的应用, 具有重要价值, 能够改善水资源利用率, 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 并缓解上述问题。

在城市道路施工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时, 要注重人行道与机动车道的透水性, 确保所选用的砖与水泥混凝土都具有良好的透水性。为保证城市道路路面排水效果, 要科学应用生态排水技术, 优化利用城市绿地与地下空间, 以顺利排水。在雨水处理方面, 可在低影响技术的支持下, 将雨水引入绿化空间中。在城市道路施工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时, 要高度重视防渗问题, 以免在雨水下渗的过程中对道路造成破坏, 而给路基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3 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施工技术要点

3.1 混合料拌和

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开展城市道路施工的过程中, 必须要做好混合料拌和施工操作。由于混合料拌和施工一般于室外进行, 为加强城市道路施工质量控制, 保证路基强度, 必须要严格控制石灰含量, 以保证混合料拌和的规范性, 避免给路基强度埋下隐患。在灰土处理施工操作中, 所选用灰土比例一般为6%, 并考虑到运输水分流失问题调整好用水量, 从而加强混合料拌和环节的施工质量控制。

3.2 摊铺

在摊铺施工中, 通过地基洒水可改善人行道表层湿润度, 确保其得到城市道路施工相关标准。在实际施工中, 一般通过机械作业与人工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机械大面积作业, 通过人工方式进行细化整修, 确保人行道施工依照设计图纸进行。在摊铺施工中要控制好松铺厚度, 对摊铺施工进行实时监控, 以免施工不到位而给道路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3.3 碾压与找平

在这一施工过程中, 要全面把握摊铺长度, 密切观察混合料的含水量, 之后碾压结构层。压力机对路面展开静压作业时, 要保持匀速状态, 并通过振动压路机分别进行弱振与强振, 之后以光轮压路机进行静压收尾。

3.4 人行道结构层施工

在这一施工过程中, 要严格依照中心线控制桩展开施工, 利用经纬仪放出边线, 确保路缘石内侧与道路边线保持一致。依照工程图纸对曲线部分进行放样, 找准路缘石接缝, 基于此进行施工可获得圆顺线型。通过双线控制来安装路缘石, 确保内口线处于平直状态, 并合理控制高程。应当注意, 必须要严格遵循路缘石安装标准进行施工操作, 以加强质量控制。

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可知, 海绵城市理念在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在实际施工中应用海绵城市理念时, 要全面把握海绵城市建设要点, 规范混合料拌和、摊铺、碾压找平等施工环节, 优化雨水利用格局, 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理念的效果, 提高城市道路施工质量, 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

摘要:现代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 在粗放型的发展方式下, 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暴露出来, 并给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运行埋下巨大隐患。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 满足可持续发展的整体需求, 为城市雨洪管理指明了方向, 在城市道路施工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就海绵城市理念在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施工,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岩.试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7 (25) :175-176.

[2] 张娟.试述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 2017 (24) :186.

[3] 钟南川.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道路工程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 2017 (23) :271.

海绵城市在景观中的应用范文第3篇

1、海绵城市理念分析

海绵城市主要是城市像海绵一样, 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以及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 只具有很好的弹性, 在下雨的时候能够进行吸水、蓄水、渗水、净水, 如果有需要可以将续存水进行再次利用。在进行海绵城市的建设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并且在整个运行过程中需要将采取措施进行自然环境控制, 从而能够在确保排水防涝的前提下达到雨水的积存、渗透和净化目的, 确保雨水资源能提充分的被利用, 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另外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中必须要做好各个系统的统筹工作, 包括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方面, 对于各个水循环利用环节需要做好协调工作, 需要注意是正个过程要考虑到使用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另外, 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雨水系统的开发以及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及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能够进行泾流总量的控制, 其主要是通过雨水的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即传统排水系统, 需要和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共同进行雨水的收集、转输与排放。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主要的作用是进行雨水泾流的调节, 通常一下是使用综合选择自然水体、多功能调蓄水体、行泄通道、调蓄池、深层隧道等自然途径或人工设施构建。与上述的系统不是孤立的存在, 也没有相对严格的界限, 三者之间是存在一定的联系的, 相互补充、相互依存, 其也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要素。

2、市政道路建设中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 城市道路项目不断增加, 城市道路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合理的控制城市道路与排水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从而能够确保在雨季的时候不会有大面积的积水现象发生。在城市的不断发展中建设海绵城市已经成为了主要的发展趋势, 将其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其能够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雨水的收集, 然后将收集到的雨水再次净化成为人们使用的水, 这样做具有非常多的优势, 能够不断的提高城市道路使用寿命, 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修复生态系统。将海绵城市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值得进一步推广。

3、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3.1、道路断面的设计

城市道路因为长时间的使用, 很容易出现断裂的现象, 因此在进行断面处理的时候需要优化断面设计, 确保符合车辆的正常行驶情况下进行一些断面绿化设计, 从而人能够有效的收集雨水, 控制地表的水流量。

3.2、道路路面材料的选择

城市道路路面材料选择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些透水性能好的材料, 例如沥青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或者是透水砖等材料, 从而能够有效的满足车辆的行驶, 并且也能够符合海绵城市的要求, 不断得提高城市建设发展水平, 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在进行实际应用的时候路面需要将透水的沥青混凝土、透水混凝土或者是透水砖, 路面的下层面是需要透水的, 从而能够有效的将资源渗人到地表中。通常情况下路基主要是使用碎沙子, 碎沙子最大的特点是多空, 因此其能够承受很大的路面压力, 同时也能够有利于水的渗透。路面积水向地下渗透能够有效的补给地下水, 同时也能够进一步调节温度和湿度, 需要重点加强研究。

3.3、下沉式绿化带设计

结合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海绵城市的各项布置, 主要是透水铺装及下沉式绿化带等。会选择在道路的两侧进行下沉式绿化带的设置, 下沉式绿化带主要是利用了绿地天然的渗透性能, 并且通过下凹空间进行雨水的储存, 能够不断的增加地中雨水的渗透量, 从而能够进一步削弱流量作用, 能够进一步促进各个水域之间的转换, 促进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平衡。总之, 下沉式绿化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能够滞留雨水、补充地下水等, 因此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道路两侧会设置下沉式绿化带, 使其在地表径流汇入三湘江前做好截流工作, 从而能够进一步控制污染物的浓度, 降低对水质的影响。

3.4、透水铺装

透水铺装又被叫做会呼吸的地面铺装, 其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能够方便后续的地面检修以及维护工作, 从而方便进行后期的工作。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技术, 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城市道路、广场等。透水铺装还能够有效的和绿化结合, 从而形成半绿化地面, 从而能够有很好渗水性和保湿型, 更好的满足实际需求。在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自身接近天然草坪和土壤地面的生态优势进一步缓解城市硬化路面对环境的破坏。

3.5、雨水净化技术

在海绵城市理念下低影响开发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技术是截留技术, 其主要是使用一些合适的材料进行结构设计, 从而能够不断的提高汇水面积, 同时在应用过程中使用一些材料有限的降低整个雨水环节速度, 这样能够使得雨水径流汇聚的时间增加, 降低所带来的压力。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会通过绿化景观, 例如乔木、灌木的树冠和树干等所具有的蒸腾效果, 从而能够达到雨水截留的作用。在进行雨水净化的时候会需要加强盲沟的设计, 并且铺设一些碎石和砾石等粗颗粒的材料, 并且铺设倒滤层, 方便进行地下水的排放, 从而能够有相对控制地下水。在进行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是需要一个良好的场地, 在进行城市道路设计的时候需要设计生态雨水收水口, 以增强收水能力, 从而能够不断的增加泄水量, 更好的达到其效果。

3.6、调节蓄水技术

海绵城市应用中调节蓄水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能够进一步实现对初期雨水的净化, 从而能够进一步削减雨洪峰值时的流量, 降低其对城市的影响, 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进行雨水的补充和回收, 从而降低对城市所造成的污染。在进行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时候目前会较多的使用植草沟、植物缓冲带、下沉式绿地等方法, 从而能够不断地调节雨水峰值和干旱时期的水资源。

3.7、路缘石、雨水口设计

(1) 路缘石。在城市道路排水设施中路缘石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目前将其分为了平缘石和立缘石, 平缘石标高主要是和周围地表齐平, 从而能够使得径流雨水流入绿化带或排入雨水口, 立缘石和周围的地表进行比较要高一些, 雨水的流向主要是通过漫流进行集中。对于传统的立缘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不能快速的流入到绿化带中, 因此为了更好促进其流动, 会选择使用打孔立缘石、豁口立缘石和间隔式立缘石等形式解决这一问题。 (2) 雨水口。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径流收集目前主要是依靠雨水口进行, 其也是起点处。雨水口的设置一般是在机动车道或者非机动车道的边缘。现在会经常因为雨水径流冲刷携带或者道路清扫等原因使得垃圾倒入到雨水口中, 这样就很容易引发堵塞, 降低雨水的收集, 在暴雨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城市内涝情况, 同时也会进一步污染面源。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可以选择在传统雨水口的基础上加设截污装置, 并且使用截污铁蓖进行清污工作, 当打开铁蓖一侧的时候对于截污挂篮能够有效的将其中的污染物进行拦截。对于道路而言, 雨水口目前也被广泛的应用于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

4、海绵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的注意事项

将海绵城市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实际应用的时候需要注意相关问题, 主要是: (1) 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对于道路开发设施的时候需要保证进水口有下凹的现象, 其主要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设施的进水效率。另外还需要不断加强防冲刷设施的设置。 (2)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低影响开发设施, 需要确保溢流排放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其功效, 同时做好和城市排水系统的连接工作, 确保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循环系统, 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3) 在进行城市市政道路设施建设中还需要做好防渗漏方面的工作, 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从而能够确保道路的安全性能, 同时也能够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

总之, 城市的道路建设有效利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 通过对雨水的吸收与渗透, 从而降低城市内涝发生的几率, 因此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摘要: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不仅能够减少洪涝灾害, 还能够实现对城市道路设计的合理布局,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因此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的期间, 要针对市政道路建设的各个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提高工程施工的要求。除了对不同的道路性质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设计之外, 更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对市政道路进行设计应用, 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市政道路工程,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磊, 黄志甲, 钱易.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区域水系统规划[J].山西建筑, 2017, 43 (01) :142-143.

海绵城市在景观中的应用范文第4篇

居民的居住环境直接遭到城市环境的影响, 目前, 城镇逐渐加大, 城市的车辆以及居民的用水也在逐渐加大, 目前城市体现也会遭到巨大的挑战。组建海绵城市可以致使城市拥有显著的弹性以及吸纳性, 根据目前变化不断的环境同样拥有非常好的弹性。

1.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性

1.1 可以进行改善生态环境

目前, 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 面对的污染问题也特别的严重, 城市建设的核心问题变成了保护生态环境, 所以, 建设海绵城市变成改善居民日常生活与改善环境有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所以我国相关部门近阶段一直都在大力推行建设海绵城市。近阶段, 为了更新城市生态环境, 已然推出了非许多相关策略, 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组建海绵城市, 因此可知海绵城市引起了国家非常高的重视。

1.2 合理运用雨水资源和防雨防洪

合理运用城市海绵效应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的排水功能, 并有效改善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城市排水能力得到突出改善, 同时城市的设施体系一样得到改进,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解决由于水位人们带来的很多问题。建设海绵城市站在排水问题的角度来讲, 从根源致使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得到改变, 并且能在一定程度进行有效回收且有效运用丰富的水资源, 以此达到防雨防洪的目的。

2. 组建海绵排水系统的办法

组建海绵城市排水系统关系很多方面, 其中关系到各环节间的整体协作。建设海绵城市的开发观念一定要做到最低影响的准则, 在组建途中确保不影响原来的建筑设施, 这样才能改变城市环境, 于此同时减小对原来基础设施的影响程度。在刚开始建设时, 一定要对其进行分类总结, 查看影响原因都有哪些, 预防在实际施工中遭到紧急情况, 一定要积极改进设计方法并对其进行更新。组建海绵城市的核心内容就是促进城市的居住环境得到更新, 解决交通堵塞问题, 及时解决居民的用水问题, 以此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的高效发展, 因此在实际设计市政道路途中一定要根据经济性和环保性为出发点进行施工。在市政道路和“海绵城市”间一定要做好一定的平衡, 降低用水管理等公共基础设施, 并对这些工艺基础实施分类, 一方面可以致使居民的城市生活得到确保, 另一方面不会破坏城市的基本设施, 可以使居民的生活得到一定的保证。在进行海绵城市排水系统谋划阶段, 有关人员一定要进行实际的考察, 依据施工地点的实际状况, 挑选专业以及特定的估计办法。

3. 海绵城市在路面排水设计的运用

在进行组建海绵城市时, 人行道和车行道的两边都放置了绿化带, 栽培绿化带急需相应的水分。所以一定要使绿化带的高度得到一定的掌控, 一定要将其掌控在路面以下18cm左右, 而且要在绿化带间配置对应的排水设施, 另外还需要设计相应的雨水集聚区域, 致使路面的雨水能一致往此汇集区流,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然水体的有效运用, 预防路面遭到雨水侵害, 同时能将绿化带灌溉。

3.1 对绿化带进行排水设计

通常对绿化带排水设计时, 第一步要做的是搜集雨水。有效运用地表流动方向, 保证自然水体能在一定程度上通向绿化带的雨水口, 绿化带的高度一定要严格掌控在路面以下的18cm左右, 配置相应的雨水流动口, 设置的间距要均匀, 雨水口一定要高过绿化带种植土, 于此同时要比道路高度低。第二步是进行过滤水体。为了保证雨水降落在地面后维持干净, 一定要对雨水进行过滤, 在铺设层上种植土, 并设置砺石层, 装置一个渗透管, 当对雨水进行过滤时, 能慢慢将其渗入到地下, 使之形成自然水体的补给。第三步是缓排滞蓄。装置导流系统一定要依照绿化带的地形和结构, 致使雨水能在一定程度上使雨水进行分散和分层, 在雨水口进行设置明沟, 运用雨水沉淀, 出水沟渠分配在明沟两边, 以此用来配水, 这样雨水能一直流向明沟, 在雨水非常丰富的季节, 水体能通过雨水在绿化带慢慢逗留。第四步是排水。运用溢流作用, 道路中的雨水能一直流向城市排水管道系统, 在丰富的雨水季节, 地势低的绿化带将会存储许多的雨水, 雨水口的用途已然不能达到大量的雨水, 这种溢流能流向市政管网。如图1路面排水图。

4. 构建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的注意问题

第一点是要做到对城市公共基本设施以及竣工验收和设施建设达到市政有关要求。第二点在城市内设立相应的立交桥和一些警告系统以此免去危害公共安全。第三点是运用市政道路时, 要积极对其实行修补, 降低发生路面破损的事情, 预防损害交通。第四点时建设高效率的排水系统, 并且要连接城市下水系统, 使之形成健全的水循环系统, 方便市政排水。第五点依据有关的请求, 为其提升设施进水率, 一定要整理好进水口设置间的间距, 将放冲刷设施配置在进水口。第六点是积极采用防渗措施, 预防雨水下渗伤害路面, 于此同时达到相应的规定要求。

结束语

通过对“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可知, 海绵城市是一种理念, 可以适当的运用到城市市政道路排水中, 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对市政环境造成的不好状况得到一定的降低, 以此使得城市很好的发展, 为市政道路排水建设提出了发展方向, 非常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摘要:目前, 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居民特别注重城市的居住环境, 在城市建设中城市道路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中存在道路拥堵以及排水设备不完整的事情存在, 致使城市道路交通和居民的日常排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 一定要建设海绵城市来改变市政道路的排水系统, 文章主要对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性进行了解析, 讨论了怎样建立市政道路排水系统, 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排水设计,海绵城市

参考文献

海绵城市在景观中的应用范文第5篇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 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 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为了响应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 很多地方都陆续建设海绵城市设施, 这些设施主要包括透水混凝土、透水砖、综合管廊雨水收集仓、下凹式绿地等设施。海绵城市设施主要用在市政道路、公园等地方, 在住宅小区中很少应用。本工程则考虑在住宅小区中使用, 并将防护虹吸排水系统、透水混凝土、雨水收集系统等综合起来形成体系,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小区建筑面积32.9万㎡, 其中地上建筑27.7万㎡, 地下建筑面积5.2万㎡。该小区设计的海绵城市设施包括防护虹吸排水系统、透水混凝土及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收集系统设计主要内容如下:下凹式绿地、植草沟、渗透式雨水井、模块渗透渠、模块渗透池、屋面雨水断接等。

为了很好的达到海绵城市的建设效果, 经过适当优化后将以上内容融合为一个综合体系: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和透水混凝土进行小区雨水收集、临时吸收、利用;通过防护虹吸排水系统对富余的雨水进行二次收集利用。

2 海绵城市设施的设计与应用

2.1 防护虹吸排水系统

防护虹吸排水系统是一种集地下室顶板防水层保护, 种植土富余水排除、收集为一体的综合防护排水系统。该系统排水采用虹吸原理排除种植土富余水至集水笼中二次利用。

1) 工艺流程

基层清理→按图纸定位规划弹线→湿铺法铺设粘霸→铺设虹吸排水槽→平缝铺设高分子防护排水异型片自粘土工布卷材→土工布搭接处粘接→安装虹吸透气观察管→虹吸排水槽上铺设土工布→安装虹吸排水管→安装观察井→检查验收→覆土。

2) 施工要点

(1) 基础要求:高分子防护排水异型片铺设平整干净的顶板上, 如有局部不平整之处, 应当用水泥砂浆找平。

(2) 搭接方式:高分子防护排水异型片采用专用粘霸平缝粘接的连接方式, 粘霸连接宽度200mm;聚酯土工布过滤采用粘合的搭接方式, 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

(3) 车库顶板面积较大应在铺设高分子防护排水异型片后另设置塑料虹吸排水槽形成分区有组织的系统排水。

(4) 施工和回填土时, 避免其它工种对高分子防护排水异型片、聚酯土工布破坏。

(5) 集水笼抗浮措施:基坑开挖后, 按设计要求浇筑基层, 保证基坑内不积水, 安装完集水笼后及时回填土方。

2.2 透水混凝土

透水混凝土是采用胶结料、水泥及间断级配石料胶结而成的混凝土材料。路基+8cm水稳料 (辅以两侧排水盲沟) +6cm间断级配碎石垫层+6cm无色透水混凝土+4cm彩色透水混凝土。

1) 工艺流程

路基清理→水稳料及两侧排水盲沟设置→间断级配碎石设置→透水混凝土浇筑→检查验收。

2) 施工要点

(1) 路基及水稳料压实度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防止通过路面结构层渗透下来的雨水浸泡路基及水稳料。

(2) 水稳料层排水坡度 (纵坡和横坡) 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两侧排水盲沟设置应起到排水通畅的要求。

(3) 间断级配碎石层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级配和现场压实度, 保证既有一定的强度, 又有足够的孔隙率。

(4) 透水混凝土层严格控制原材料、配合比、骨料级配、施工时间搭配 (无色层与彩色层施工时间间隔) 、松铺厚度、压实度 (重点是园路及广场边角压实度) 及孔隙率控制、强度等。

(5) 为了起到很好的外观效果, 需控制好透水混凝土彩色层色彩之间的分割、并控制好分割之间的细部处理。

2.3 雨水收集系统

本工程的雨水收集系统主要是指配合绿化施工而设置的雨水收集、暂时储存、重复利用等设施, 主要内容如下:下凹式绿地、植草沟、渗透式雨水井、模块渗透渠、模块渗透池、屋面雨水断接等。

2.4 海绵城市设施综合系统

为了实现海绵城市设施良好的效果和经济要求, 经过适当优化后将以上内容融合为一个综合体系:通过雨水收集系统和透水混凝土进行小区雨水收集、临时吸收、利用;通过防护虹吸排水系统对富余的雨水进行二次收集利用。

3 结论及展望

通过对防护虹吸排水系统、透水混凝土、雨水收集系统等海绵城市设施的优化设计与综合实施, 能为同类工程提供以下参考:

1) 海绵城市建设必须是一个系统性工程, 综合的各方面进行考虑, 不能单独从某一方面来建设海绵城市。

2) 在住宅小区中可实施海绵城市设施建设, 能起到很好的雨水收集利用的效果, 考虑到我们国家住宅小区数量众多, 若能很好的实施, 其社会经济效益将会更加明显。

3) 下一步, 我们将重点分析海绵城市设施建设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 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

摘要:为响应国家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 本工程采用了防护虹吸排水系统、透水混凝土及雨水收集系统等海绵城市措施, 并将这些独立的措施综合起来、形成体系, 通过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海绵城市体系的可行性, 可为同类小区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虹吸排水,透水混凝土,雨水收集系统,海绵城市

参考文献

[1] 车伍, 赵杨, 李俊奇.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基本概念与综合目标.中国给水排水[J], 2015, 31 (8) :1-5.

[2] 李俊奇, 张毅, 王文亮.海绵城市与城市雨水管理相关概念与内涵的探讨.建设科技[J], 2015, 01:30-31.

[3] 李倩倩, 李铁龙, 赵倩倩.天津市路面雨水径流重金属污染特征.态环境学报[J], 2011, 20 (1) :143-148.

[4] 李俊奇, 王文亮, 边静.城市道路雨水生态处置技术及其案例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 2010, 26 (16) :60-64.

海绵城市在景观中的应用范文第6篇

一、概况

宜昌某广场6、7号楼与小区景观广场之间为消防通道, 楼体附近基坑较深, 消防通道一端接地下车库墙体, 深4米左右, 机械设备无法进场到作业面施工, 地下车库顶端不允许重型运土车行驶, 现场场地狭窄, 土方无法直接运输到施工作业面, 需要进行二次转运, 施工难度较大。经过比选, 消防通道采用加筋土挡墙技术砌筑, 既满足了生活小区广场景观的要求, 又符合城市住宅楼周边消防通道的功能需求, 设计巧妙, 兼顾了景观观赏性与消防安全的功能性, 一举两得, 为城市景观建设起到了较好的示范意义。

二、施工步骤

1、基坑基础处理与便道砌筑。

首先清除基坑内杂物、平整基础, 并将土方运至临时堆放区, 采用小型农用车二次转运回填。施工便道采用挖机配合修筑, 以便于压路机、挖机等设备可进入基坑内作业。基坑内填土碾压至设计标高后进行基础处理, 铺设双向土工格栅及碎石垫层。

2、挡墙坡率设定:

设立临时模架, 按设计坡率依加筋挡土墙的墙面架立并拉线定位。

3、土工格栅下料。

依加筋土挡墙第一层 (即紧贴墙底层) 所用的土工格栅设计长度并增加每层墙高长度及同上层连接用的水平段长度确定格栅长度下料。

4、铺放第一层格栅。

必须水平铺放, 且与墙面垂直, 尾部用U型钉或木桩固定在墙底上, 反包段临时放在墙面外。相邻格栅平接并不搭接。

5、网眼袋封口:

将装有壤土及草种的网眼袋进行封口并按搭设的模架拉线区域码放整齐, 将有网眼袋有草种的一侧码放于加筋挡土墙外侧。

6、加筋土料回填:

利用挖机将加筋回填骨料自格栅尾端开始瀑布式卸到格栅上, 从尾端向前端依次加铺回填料。摊铺厚度经现场试验确定, 分层压实至第一层顶面高程。压路机碾压或机械进行卸土作业时必须保证机械部位与格栅之间至少应隔有150mm厚度以上的土料, 以防止格栅受到机械损坏。采用压路机振动碾压实时, 对网眼袋及靠近墙面1m左右处, 应采用平板夯碾压成型。

7、碾压要求:

压路机进行回填料碾压需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操作, 具体如下图所示。同时, 压路机进行碾压机作业时机械的行走方向需平行于加筋挡土墙的水平走向。同时, 压路机需碾压遍数应结合具体碾压机械及填料性质经试验确定, 碾压后回填料的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8、回填料含水量要求:

回填料碾压前, 应测定回填料的碾压施工时的最佳含水量, 保证碾压密实度要求。同时, 碾压完成后应及时按验收标准确定压实度的检测点数目。

9、按上述程序步骤中的第3、4步骤进行第二层土工格栅下料及铺放工作。

1 0、土工格栅的连接:采用用连接棒将第二层格栅与第一层格栅的反包段连接起来 (如上图所示) 。

三、施工流程图

四、施工注意事项

对于建筑设计单位要求土压力不得传给墙体的地段 (三层高的辅楼) , 筋带长度根据墙体和面板距离确定, 墙体和筋带间净距按100mm控制, 孔隙部分填充中粗砂, 靠近墙体位置筋带应反包, 反包长度为1.8米, 采用连接棒连接。

五、分级控制

对要求分级的加筋土挡墙, 分级高度按业主要求确定, 以形成较好的景观绿化坡面。

六、施工安全

施工工程中要把安全放在首位, 确保安全施工、文明施工。

七、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为保证加筋挡土墙的工程质量, 施工过程需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1、加筋挡土墙的基础及基础排水处理

按设计要求, 加筋挡土墙在进行土工格栅平铺前, 设计采取回填级配碎石作为加筋挡土墙基础的排水层, 同时要求回填级配碎石时对基础进行碾压, 保证加筋土挡墙基础具备足够的地基承载力, 并铺设双向土工格栅, 增加级配碎石层的整体稳定性。本住宅小区的加筋挡土墙在加筋土的加筋区与建筑墙体之间也增加级配碎石层保证整体排水效果。施工时应满足级配碎石层的回填厚度。

2、施工中防止发生损伤土工格栅现象

该过程存在于加筋土回填过程, 回填加筋料时, 应先回填厚度不低于15cm厚的直径小于5厘米以下骨料, 再进行其他满足要求的骨料回填, 防止机械碾压或行走时骨料硌断格栅筋条, 影响加筋效果。

3、加筋土填料控制

加筋土回填骨料的直径大应于20cm, 骨料要求为碎石土骨料或砂性土壤, 同时应对回填料中较大石块及时予以清除。

八、主要设备

施工设备选择:

1、挖运设备:BH-200挖掘机, 日处理方量1000-2000m3。

2、装运设备:选用6-12t自卸农用车, 该类车辆适宜于工区道路运输。

3、碾压设备:选用YZ140型碾压机, 并配备2.8KW平板夯实机。

九、主要材料

1、土工格栅:单向及双向土工格栅, 需满足设计技术要求, 并经现场抽检检测合格。

2、回填骨料:填筑料利用施工现场外弃的土方及骨料。骨料粒径及物理性能满足设计要求。

十、雨季施工措施

加筋挡土墙施工受天气影响较大, 特别是回填骨料对含水量的要求较高, 一般应避开雨季施工。如遭遇雨季, 施工过程必须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具体如下:

1、合理安排回填料的调运时间, 并做好回填料的覆盖处理。

2、基础开挖应紧抓晴好天气, 做好施工工序的衔接, 开挖一段, 完成一段, 并对处理后的基础做好覆盖处理。

3、做好施工现场的防涝排水措施, 开挖排水通道, 防止出现施工场地内涝及积水情况发生, 保证施工现场的排水通畅。

4、做好施工现场的机、物、料防水保干措施, 保证施工环节衔接顺畅。

5、储备防雨毡、彩条布等防雨物资, 如遇阴雨及时对施工段面进行全覆盖, 缩短回填骨料的风干周期, 以便施工连续作业。

十一、结语

本工程项目施工历时1个月, 大量应用了小区内的土石方, 减少了土方外弃环节, 同时加筋土挡墙的砌筑完成置换出了有效的小区空间, 不仅节约小区的工程用地, 同时也节省了建设工程费用。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园林景观与市政防护工程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摘要:本文通过加筋土挡墙技术应用于住宅小区的工程实例, 论述加筋土挡墙的施工技术, 提出加筋土挡墙在住宅小区应用时应考虑得同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注意事项, 为住宅小区在景观设计的空间搭配上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关键词:加筋土挡墙,土工格栅,住宅小区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专业技术职称总结范文下一篇:小学语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