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

2023-09-22

评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工 作 总 结

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于2005年7月毕业于XX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同时进入XXXX工业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工作。2006年获得助理工程师资格,2008年5月加入XXXXXX有限公司,同年8月公司外派本人到XX工程公司驻训,2009年4月外派到惠州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进行现场设计工作,2010年1月回到XXXX工程有限公司南宁项目部工作至今。

1、毕业至今本人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确立正确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积极贯彻新时期党的方针、政策。

2、在工作方面:本人热爱本职工作,团结同事,积极主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刻苦努力地学习,虚心吸取其他同志的优点;注重理论学习,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服从组织的安排,能按时高质地完成各项任务。以下简要回顾本人近年来从事的主要专业技术工作:

2.1、2005年7月-2008年5月:在XX工业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电气室担任设计工作:

2.1.1 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项目电气部分的设计、前期可行性报告分析、初步设计和施工图绘制工作。 2.1.2、主要业绩:

①:XX新铆焊厂房及辅助用房改扩建工程;

②:XX码头仓储有限公司成品油铁路装卸系统; ③:XX百利新城商住小区(一期); ④:XX运达公司都安县汽车客运中心; ⑤:中国石油化工有限公司XX三雷油库。

2.2、2008年8月-2009年4月:XXXX工程有限公司(XX成都驻训) 2.2.1 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施工图绘制工作。 2.2.

2、主要业绩:

①:XX烧碱二期工程;

②:XXXX综合利用项目二期工程乙炔装置; ③:昆明冶研公司3000吨/年多晶硅项目。

2.3、2009年4月-2009年12月:XXXXXXXXXXXXXXX工程有限公司(外派惠州中海壳牌石化联合工厂现场)

2.3.1 工作内容主要是负责现场设计,现场施工代表和竣工图绘制。 2.3.2、现场工作小结

施工现场情况较为特殊,以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和实用原则,必要时需要对原设计进行补充和调整,常见的多为设备布置方位及布线走向的局部调整,与其他专业管线碰撞而需要避让,设备增加进行馈线等等。以下为现场工作中较为常见的情况:

①:现场电源保护

在工程施工中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的规定,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工程应采用具有专用保护零线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配电系统。即“三相五线制”。这里有一前提是在施工现场专用的(有专用变压器)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配电系统。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在同一供电系统不宜同时用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系统,如果从公用变压器处直接接线,整个施工现场采用具有专用保护零线的、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三相四线制供配电系统还是可以的。

同时,规范规定当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共用同一个供电系统时,电气设备应根据当地的要求作保护接零或作保护接地。不得一部份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份设备作保护接地。为此,根据施工现场电源来源情况采取的施工用电保护接零或作保护接地。

②:现场新增用电设备

在生产中常常会根据工艺及相关专业提出的要求需要增加用电设备,这就对对原有配电系统预留容量,配电回路有一定要求,设计时必须认真考察现场情况有比较准确的了解,同时对从变电所到用电设备的走向和布置,原有桥架余量都做到实地考察,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③:新增设备的防雷接地

现场新增的装置和设备都要与原有接地系统进行可靠连接。但由于原有接地系统深埋与地坪以下,并浇注了水泥地面,以至现场施工时确认原有接地系统有

相当程度的困难,设计中的连接点比较难确定。较为便于现场施工的做法为,将新增装置或设备与原有接地系统的连接点设置在接地测试井附近。利用端子板和上预留端子和原有接地系统形成良好闭合通路。

有现场为临近海边的情况时,海边土质多为碱性,接地线非常容易受到腐蚀,为了保护接地系统,可以采用减小接地线与土壤接触面的方法,如用圆钢替换常用的扁钢作为接地线。

现场遇到石头较多的土地,土地导电性较差,如按设计时接地极布置,接地电阻很难达到设计要求的电阻值,除了加打接地极,可以适当调整接地极的位置,选择在导电性较好的地点打接地极比较容易达到效果。

以上是现场工作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及施工工作中的解决方案和实施办法。

评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201 年 月 日加入

公司,就职暖通工程师,通过查阅施工规范,虚心向项目负责人学习,仔细研读施工图纸,结合施工实际,熟悉了平亚施工管理模式。

期间主要涉及的工作有以下内容:组织现场施工,起草现场变更文件及与施工单位及本单位相关部门接口的专业内文件及信函编制,审核施工图纸、预算。

消防、污水、雨水室外管网施工:为保证东苑、南苑消防、污水、雨水系统正常使用,配合住户交工验收,紧密安排工期。为节约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污水、雨水系统使用双壁波纹管,消防系统使用PE给水管。室外井使用预制混凝土井,比传统砖砌井施工简单,工期节约,为

顺利交工创造了条件。在施工前进行前期策划、图纸绘制、材料审核、技术准备、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服务、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施工工期控制。

煤气管网施工及完善。保证每户煤气系统的正常使用。克服煤气施工工期紧迫、施工材料不到位、施工人员不配合等困难,妥善与煤气公司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协调,加班加点,按时完成煤气管网铺设,为室外景观施工创造条件。

室内配套污水泵、热水器安装,保证住户的房间功能性使用。供暖调试及运行,为保证楼房交工,在天冷时候,克服地暖调试运行结冻现象,顺利投入使用,保证了室内温度。

作为开发商技术人员,技术准备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需要有严谨的思维方式及细心的工作态度,图纸及程序中的每个细小问题都有可能影响到后续的施工进度。要熟悉图纸并充分理解设计者的意图,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解决。对于与土建接口的安装活动,更应及时关注土建现场安装活动,检查土建预留与安装图纸是否吻合。

作为开发商一员,材料验收尤为重要,材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问题,施工的准备要充分估计材料的采购周期,制定合理施工计划,充分做到以计划为龙头,每周、每月安排工作,体现计划的重要性。

工作中的难点是很好的控制好各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今后的的工作中为项目施工提供更好的技术服务。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拥有强的学习能力将是最好的进步武器,只有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才能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理论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更应该回到生活,在工作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来发现的好东西,值得我们来深究学习的地方。工作中我时刻牢记要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将理论与实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在工作中不断的改变自我,适时的对自己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也在工作中逐渐成长。

下年工作计划:完全熟悉所有图纸,做到心中有图。完成所有外网工程,完成采暖、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管道及设备安装。

评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自参加工作以来,在单位领导的精心培育和教导下,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无论是思想上、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巨大的收获,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思想上:坚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与水平,不断地探索与追求。

学习上: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学习,将理论与实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充分地运用并得到提升。

工作中:我被分配到公司的第三项目部,由于项目已基本完成,处在收尾阶段,我参与了竣工资料的整理与移交工作,通过这两个月的工作与学习,使我掌握工程资料所包含的内容和工作流程。并且学会资料的制作与分类整理。让我认识到在以后的工作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条理性。由于首次接触施工现场,感觉一切都是新的,在头脑中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学习,向工人师傅们学习、合同编制学习、施工方案编制学习、施工规范及看图纸学习以及施工现场的管理学习等等,在自己的努力工作与不断学习中,得到公司领导及同事的一致好评。由于涉及到各个工序(植筋、脚手架、砌砖、钢筋、模板、混凝土各个分项工程以及抹灰、门窗分项工程)等交叉施工,各个专业队伍的配合,所以每个工序人员的安排及进度质量控制都相当重要。分清重点后,我一直把各个专业队伍的协调,以及各道施工工序的过程质量控制作为工作的重点,以利于工程优质优良的完成。

自工作以来,我的个人工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使我在建筑施工这个大熔炉里不断成长,这和领导的关心以及身边同事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努力,再接再厉,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求实创新,不断磨炼自己,尽我所能把工作做好,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评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评价

目前,我国在高职教育领域的研究、改革与实践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而高职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还需深入开展,特别是对教学实践研究的效果评价。现在部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更多强调“以学生为主”的形式,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验实训活动。由于它弱化了教师有目的、有准备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指导,加之大部分学生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学习主动性不高,因此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这也充分说明现行高职教育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去研究和探索。下面以“建筑制图与识图”的理实课程“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展开分析。

一、教学理念的变革及教学模式的构建

高职教学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这与普通本科院校存在很大不同。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服务于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普通本科培养的是专业人才。高职院校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突出,普通本科院校强调理论功底扎实。普通本科院校普遍采用学科体系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性、严密性,要求面面俱到,而不考虑知识本身是否具有较强的应用性,高职教学工作应该打破这种学科体系,择取学科中最实用的知识,按照工作中知识使用的一般过程来组织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快速提高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在离开校门后就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鉴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已有较多的探讨和研究,在这些研究分析中,他们更多强调的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但笔者认为,应该过程与结果并重,要在“教学做”基础上增加有效的多维评价机制,构建“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它更能有效地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该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任务为手段,通过有效的多维评价机制,构建一个兼顾“教学做评”四个主要教学环节的一体化整体式教学模式。

二、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理实一体整体设计

1.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地位。近年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日益增强,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扩大了对建筑技术人才的总量需求。建筑业的科技进步迫切需要提高技能型人才的水平,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懂技术、会施工、会管理”的生产一线技术和管理人才,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这也给我校建筑类高等职业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带来很好机遇。为适应这种发展需求,我校对建筑类专业的教学开展了不断深化的改革工作。我们通过对建筑行业的走访和调查分析发现,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相适应的职业岗位主要是在土建施工企业从事技术施工、材料检测、质量验收、绘图与测量、工程监理等生产一线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因此,我们重新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教学改革的重点为变“知识型”为“岗位职业能力型”应用人才。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主干基础课程,也是和岗位对接的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与岗位实践一一对应。作为核心技术基础课程,学生将会获得绘图与识图综合应用能力,现场施工图识图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

2.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课程目标。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建筑施工企业生产一线培养施工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特点,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路,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整体设计原则,让“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通过“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开展教学,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融“教学做评”为一体,讲授基本绘图、画法几何、建筑制图与识图等技能。培养学生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制图标准和相关规定、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等基本能力。该课程较注重实作和技能、空间想象和创造力的培养。这门课程也是完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最终实现专业教学与学生就业岗位最大限度的对接。

3.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理实一体整体设计的思路。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充分体现基础理论知识够用为度,实践操作和岗位技能训练为主的高职特色。为更好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将课程的任务目标与就业岗位的对接实情基于“教学做评”进行课程内容理实一体整体设计。

按照理实一体整体设计思路,将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四个方面的设计,具体情况如下:

(1)课程项目化。对课程教学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按职业功能划分项目。通过考核目标,让每个项目相对独立,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便于教学,便于学生学习,也便于操作考核。结合本课程特点,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进行理实一体整体设计。通过分析归纳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完成建筑工程技术岗位群工作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把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内容分为10个实施项目。

(2)教学内容任务化。每个项目下安排具体的工作任务,使课程内容具体化、显性化,以完成工作任务作为学习结果。采用全真模拟、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把10个实施项目又划分成25个具体小任务。

(3)实践教学职业化。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中,要求学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引入工程实际图纸,布置技能培训真实任务,学生模拟完成技能培训,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真正体验到职业情境,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与特色。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要求学生获得制图员资格证书。

(4)教学做评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课堂和动手操作一体化。为更好地督促学生完成好每一项任务,我们对教学评价作出重要改革,实施学做过程考核全程化,把期末集中一次性考核改为分次过程性考核。对每一项任务完成进行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做技能,也考核学生的学做过程,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期末再对本课程整体进行总结性评价,综合评价由过程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按比例折合构成,实现两种评价融合。

三、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的理实一体教学实施过程

在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并开展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本课程除使用文字教材之外,还采用多媒体、视频、动画等现代教育技术。根据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特点,本课程教学主要分两个阶段完成:第一阶段按“教学做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第二阶段按“教学做评”交替利用课程实训专用周进行能力强化教学。教学组织安排:教师首先进行知识讲解并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通过“接受任务——分析任务——实施任务——完成任务——效果评价”的学习过程,最后获得与工作任务相一致的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下面以项目六的任务二“轴测投影图的画法”教学内容为例,具体介绍本任务的“教学做评”教学组织过程:

(1)“教”的环节,进行任务布置。教师为学生提供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平面、立面及剖面施工图,并下达工作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斜二测画法绘制建筑物辅助图样。

(2)“学”的环节,制定完成任务的方案。学生首先熟悉图纸,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然后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引导,让学生明确任务要求和完成任务的方法,并编制绘图方案。

(3)“做”的环节,根据实施方案分组实施。学生根据制图方案分组实施,教师进行过程指导,各组独立完成工作任务。

(4)“评”的环节,任务完成并进行成果评价。在轴测图绘制完成后,学生先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再对每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检查。最后教师结合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确定评价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总结。

四、教学实施效果

建筑制图与识图课程应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好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精简优化了教学内容体系,体现了“必需、够用”原则,兼顾专业需求和个性发展,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和专业水平发展的新要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实物模型和实际工程图纸等资源,开展项目任务小组互助学习,使每个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驱动下,潜移默化地掌握了知识,形成了主动性学习的风气,学生的厌学情绪得到抑制。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以实际工程项目为引导,以虚拟动画演示为手段,融“教学做评”于一体。通过小组任务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

(3)在教学模式实践中,教学文件和资料完备,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多样,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新理念。采用“项目任务驱动法”教学,改革考评方法,实行多维评价,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紧迫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本课程的应用和实践中,得到广大学生和校内外同行的一致好评。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训条件都具有较好的导向性,教学内容贴近工作实践。有效开展“理实一体”的现场教学,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赵黎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J].兰

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3).

[2] 刘淑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

[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

[3] 彭以舟.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

与实践[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4] 孙俭.“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财会专业技能教学模式

探究[J].职业,2010,(33).

评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课程改革;评学;《电力电子技术》

一、引言

在工程教育认证的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就是改变课程教学方式。课程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指标[1],同时课程教学评价直接给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对课程教学改革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评价来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把工程教育认证方案的各项指标落实到实处,把课程改革理念深入到教学实践中,从课程教学中体现出来,形成科学的、有益的、合理的课程教学评价,然后教师再从中吸取经验,形成反馈闭环,精益求精,不断发展,做到持续改进。

由于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对一节课教学效果好坏的评判重点在于教师,当教师做足准备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时,就认定这节课是很好的,而不关注其是否把知识点传授给了学生。“评学”机制就是把课堂的重点对准学生,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判断课程教学的好坏,真正的让学生学到知识。教学过程中的本质对象是学生,将“评教”中的以教师为中心转移到“评学”的以学生为中心,其意义重大。

电力电子技术在近些年得到迅猛发展,也是自动化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在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中,《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它主要包括了电力学、电子学和控制理论,在各高校中均作为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及各教师和学生的反馈,笔者在教授《电力电子技术》时感受到课堂教学乏味,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对学生而言难以理解,如果课上不听懂课后不思考,学完以后记忆不深刻,学生很容易遗忘课堂知识,教学成果很难提高[2,3]。如何让学生在学完这门课后受益,这就要求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做出一些改变,丰富教学内容,扩宽教学方法,深入了解教学效果。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只能从学生的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实验环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评教中,学生可能为了通过得到学分给教师很高的分数,从而完全失去了评教的意义。将评学机制引入《电力电子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教师看到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持续改进。

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体系

1.教学内容。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器件的更新换代和最新的控制实现方法,使得在教学内容方面也产生了较为明显的改变。在教学课本的基础上分析电力电子的发展趋势,对新出现的方法及方案合理的融入课堂教学,使得学生加强对基本电力电子电路的记忆,增强对其方法的掌握和实践电路能力的提升,而不是局限于简单死板甚至有些过时的课本内容。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做到推陈出新,比如以介绍全控型器件为例,不是把介绍重点只放在晶闸管上,全控型器件是发展趋势,需要学生有能力掌握并了解电力电子的魅力之处,积极探索科学发展前沿,为其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主要以三个方面为重点[4]:(1)要以课本为蓝本,课本是浓缩的精华,在器件的结构及原理、特性及使用都有非常详细的介绍;(2)主要介绍相控型整流电路、直流变换电路等几个主要的电力电子电路;(3)就是实践,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紧密联系,加强记忆并融会贯通。

2.教学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教师按照板书讲解,学生在座位上听教师讲解,无法调动课堂积极性。在课堂中主体是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在授课中,教师不仅要对教课的内容了如指掌,还要学习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活跃度,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会使得学生增加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在《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中可以适当增加实例演示,多种方法对比讲解,引导教学,并且教学目的清晰。教师在备课中要下足功夫,教学思路要清晰,教学层次要分明,难度适宜并难易相间层层递进,更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条件增加课外实践的动画演示,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样的教学方法才最有益于学生的学习。

3.教学环节。《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電子器件比较多,相关性也比较小,有些电路甚至很复杂难以记忆,负载的不同也会使得波形完全不同。所以在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自身的教学水平大大提高,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增加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5]。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创新,触发创新潜能”,在新课改中尤为突出。同时要培养学生查阅文献,遇到不会的问题要自己解决,相互合作、一起探讨得出不同的结论并加以论证的能力[6]。

三、《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评学机制探讨

1.学生参与情况。参与情况从参与的主动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展开。如果只是教师授课而学生被动接受,远远达不到课堂的目的,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依托和课本为重点的格局终将是要改变的,要倡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如果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评学的目的也就是空谈。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也分为主动和被动,教师提出问题,回答的学生可以计入平时成绩,学生可能会稍加思考,但有时要靠教师点名提问,这种参与是非常被动的。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的求知度会上升,对知识求知若渴,思想上不会怠慢。

2.交流学习情况。教学的特殊性决定了学习过程中交流的必然性。交流不仅是同学之间的交流更要与老师交流。课堂上,教师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看出学生之间的交流的状态。交流学习不能只是浮在问题的表面,而要积极探索问题的实质,不仅要个人思考还要参加小组讨论,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理解、不同的求解方法、类比推论及不同已知条件的不同结果。交流问题的过程要完整,而不是只讨论其中某一个问题,对其他问题一无所知。拓宽参与的广度,对了解课程特点,培养课程兴趣至关重要,要让学生从学习中获得乐趣、获得知识。学生交流的氛围是否符合课堂状态,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这些都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参考依据。

3.思维活跃程度。高等教育的根本在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利用较系统的知识结构解决问题。只有具有一定的思维活跃程度,智力的锻炼才能有一定的强度,然而这是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难题。当教师教的与学生自己的想法有冲突时,学生能不能及时提出不同的观点,将自己的理解讲出来,敢于提出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的问题并展开讨论是关键。讨论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学生思维是否活跃,是否具有创造性等。通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启发学生对整流、斩波、变频等常用电力电子变换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考生活和工程当中的实例,通过案例的探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学习效果评价。在进行《电力电子技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后,根据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其中包括专业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社会实践要求等),针对课堂的参与情况、交流学习情况、解决问题的思维情况,结合课堂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评学。同时依据课堂教学环节当中的学生表现,重点从电力电子行业工程问题的解决能力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做到符合专业定位,切合工程专业认证的主旨,并通过标准的制定提高学生结合自动控制去处理电力电子问题的能力。除了课本内容和工程能力的评价之外,在知识面的考核过程中,重点评价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关注程度,以及对各种电力电子变流电路的灵活运用和掌握程度。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是否对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的社会、法律、环境等多种非技术因素有较深入的了解。这些都是工程认证背景下对课程的评学要求。

四、结语

结合工程认证背景,本项目以《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为例,在课堂教学的评价环节当中,将传统的“评教”转变为“评学”,结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用性强的特点,侧重课堂中的交互讨论,从单一的成绩考量转变为讨论和成绩相结合的评学方式。以“评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做到以新的视角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以此建立新的评价观念和评价方法。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时,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生课堂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切实的满足新时期工程认证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本文的评学体系的改革建设已经在本校自动化专业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改效果。

参考文獻:

[1]滕金芳.基于ABET工程认证学习成果标准的课程改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8,(17):119-120.

[2]沈虹,王晓寰,张莹.基于OBE理念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16):118-119.

[3]颜文旭,许德智.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对策[J].高等教育,2016,(12):87.

[4]王兆安,刘进军.电力电子技术[M].第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李晓英,李恒杰,魏祥林,吴丽珍.问题引领式教学设计在“电力电子技术”微课中的应用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8,(08):197-198.

[6]廖洪清,黄斯欣,苏烈翠.应用型本科项目式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实践教学形式[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30):78-79.

评工程师工作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子信息;职称;评审;专业技术人员

南京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称评审是南京市社会化职称评审的系列之一,也是南京市电子信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评审的主要职称系列。本文分析了2009—2013年南京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职称评审人员的基本情况,为进一步完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体系起到借鉴作用。

1 参评人员基本情况分析

1.1 参评人员所属机构数量稳步增加,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是申报的主体

2009年,南京共有106家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评,其中企业74家,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32家;2013年,南京共有238家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评,其中企业188家,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50家。图1给出了2009—2013年南京市电子信息专业职称参评人员所属机构情况,可以看出,参评人员所属机构数量稳步增长,企业数量的增长要明显高于事业单位数量的增长幅度。

1.2 参评人员数量快速增长,中级人员参评数量要明显高于高级人员参评数量

2009年,申报南京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342人,其中申报中级职称272人,申报高级职称70人。2013年,申报南京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共747人,其中申报中级职称529人,申报高级职称218人。图2给出了2009—2013年南京市电子信息专业职称参评人员数量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参评人员数量快速增长,中级职称参评人员数量增长率明显高于高级职称参评人员数量增长率。

1.3 参评人员学历结构稳定,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为主

从参评人员学历结构来看,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一直是申报的主力。在申报高级职称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申报比例更高。2009年,申报南京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人员共342名,其中博士学历2人,硕士学历32人,本科学历222人,大专学历86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总申报人数的74.86%。2013年,申报南京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人员共749名,其中博士学历10人,硕士学历68人,本科学历469人,大专学历197人,中专或职高学历3人,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总申报人数的73.03%。图3给出了2009—2013年申报人员学历结构情况,可以看出,高学历人员的申报比例稳步增加。

1.4 参评人员工作年限普遍偏长,企业人员申报积极性不足

2009年,南京市共有13名硕士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级职称,平均工作年限达到7.2年,远超于职称评审要求的3年工作年限;193名本科学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级职称的平均工作年限达到7.9年,也长于职称评审资格要求的5年工作年限;66名专科学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级职称的平均工作年限达到9.9年,长于评审要求的7年工作年限。图4给出了2009—2013年主要学历层次申报中级职称人员的工作年限情况,可以看出,2009—2013年各级学历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中级职称的工作年限变化不大,但都远超过评审职称的基本要求。这一方面有可能是因为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职称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可能是专业技术人员在任职期间,论文、业绩或者继续教育实践达到职称评审要求的时间偏长。

而申报高级职称人员这一现象同样存在,2013年南京市共有57名硕士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级职称,取得工程师职称后平均工作年限达到7.1年,而评审要求的工作年限为4年;共有115名本科学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级职称,取得工程师职称后平均工作年限为8.4年,也长于评审资格要求的5年要求;36名大专学历专业技术人员申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级职称,取得工程师职称后平均工作年限则达到了11.6年。从图5可以看出,2009—2013年,各级学历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申报高级职称的工作年限变化不大,尤其是本科学历人员取得工程师资格后的平均工作年限都在8年左右。

2 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化职称评审率低。从南京市人社局反馈的信息,目前南京市企业大中专毕业生参加职称评审初评的比例仅25%左右,大多数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游离于职称评审范围之外。2012年,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中,89.3%的博士学历人员都没有取得中高级技术职称。

(2)对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缺乏足够重视。从职称评审情况来看,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平均工作年限都远远长于职称评审要求,其中很多人员是因为在规定时间继续教育时间不够。这可能是因为:第一,不少高新技术企业的管理者认为投入在员工培训方面的费用是企业的一项成本,从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应该尽量减少培训费用,造成企业在培训方面的投入经费严重不足;第二,也有管理者担心,一旦员工经过培训后,离开本企业跳槽到其他企业,甚至是竞争对手的企业,企业前期投入的培训费用将付之东流,因此很多企业因噎废食,尽可能减少对员工的培训。第三,有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效益好时无须培训,效益不好时没钱培训,因此,企业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必要对员工进行培训。很多优秀的员工由于很长时间都没有培训的机会,技能始终得不到提高,对企业十分不满,导致工作积极性下降。

3 對策与建议

3.1 搭建信息平台,建立政策沟通桥梁

我们曾对1007名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发放了问卷,问卷反馈的结果表明33.01%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由于不了解相关政策,而未评定社会职称。虽然,目前南京市各级政府部门都出台了相关的人才激励政策,但由于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没有专人负责,造成企业对政府相关政策不了解。建议相关部门搭建统一的政策信息平台,将人社局、科委、经信委等政府部门的人才政策统一集成在此平台上。每当有涉及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人才政策申报时,可以通过短信或邮件的形式推送给相关企业,这样企业就可以及时了解相关政策,及时发布给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3.2 加大财税支持,提高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经费的比例

现阶段,我国政府已认识到了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性,但要保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发展及其质量,除了制定相关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政策、法规之外,还要切实增加对继续教育的投入,从财力、物力上充分保证继续教育的正常发展。2002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要求各类企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承担相应的费用。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2006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15号)规定,企业应按规定提取职工教育经费(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投入。可以说,这1.5%的教育经费不仅绝对数量不多,而且就这1.5%的比例都难以得到落实,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制定规定,将继续教育经费提高到2.0%~3.0%,并应该进一步落实。[2]可以将这些继续教育经费直接计入企业的成本,并按照计税工资总额和税法规定提取比例的标准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3.3 提高要求,激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社会评审

目前我市对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复审及项目申报等都没有对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情况进行要求,造成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游离于社会职称之外,职称评审率远远低于国有企业。建议进一步加大职称评审政策宣传力度,将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等享受的优惠政策和人员职称资质相挂钩。比如,江苏省科技厅发布组织推荐第一批“江苏省重点企业研发机构”通知时,明确企业研发机构人员必须在80人以上,其中高级职称和硕士以上学历20人以上。因此,建议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复审及项目申报等方面,均对企业的高级职称人数有所要求,这样的要求使得企业必须重视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水平,从而激励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社会评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萬军,邹树梁.中小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思路[J].商场现代化,2013(8):135-136.

[2]李丽红.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政府作用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

上一篇:故障录波器范文下一篇:骨科科室医生工作计划范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