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课程设计范文

2023-12-05

文献检索课程设计范文第1篇

摘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在农林类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应用过程中存在着授课效果较差、学生应用能力较弱和论文质量较低等问题,对该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从实践应用视角对农林类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谁来实践,如何更好地实践”这个关键问题,通过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改革考核方式等措施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 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0.20.074

Exploration on Teaching Reform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MA Shang-yu1, WANG Yan-yan2, HUANG Zheng-lai1 et al

(1.School of Agriculture,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efei, Anhui 230036;2.Agricultural Park Management Center,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36)

Key words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Teaching reform;Teaching contents;Teaching methods;Examination methods

目前許多高校在本科教学阶段都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目的是使大学生对科研工作有初步的认识,掌握科技文章的基本结构、写作方法和技巧,为完成毕业论文打下基础。该门课程的设置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对科研试验的兴趣,成为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敲门砖。

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作用,前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教学内容上,精化理论讲解,增加与学生互动和实践内容,引入审稿流程等 [1]。在教学方法上,引入了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2-3],项目驱动教学方法 [4],同时引入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方式 [5],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在考核方式上,麻开旺等 [6]表明通过闭卷考试形式能够较好地了解学生对于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张国强 [7]强调应该将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才能够使评价体系更完整。前人的教学改革措施对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授课效果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部分学生兴趣不足、对基础知识缺少内化、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脱节的现象,同时,本科毕业论文总体水平偏低,与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是一门为提高学生科研论文写作能力服务的课程,在教学中应重视课程的实践应用性。本文从“谁来实践,如何更好地实践”这个关键问题出发,重视学生的实践主体性,探索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同时,以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等进行改革探索,旨在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提升科技论文写作水平。

1 课程在教学与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1 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1

缺乏专业教材。目前,农林类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没有专业教材,不同学科的论文在文章构成和书写规范上有相同之处,但学科间科技论文写作的差异也较大 [8],缺乏权威、统一的教材,课程设置缺乏科学合理性,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尽如人意。

1.1.2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授课时,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但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缺少内化和灵活性,应用能力较差,存在畏惧心理。究其原因在于训练较少,应加强写作练习,鼓励学生敢于迈出第一步。

1.1.3

实践应用机会较少。科技论文写作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百听不如一练 [9]。安徽农业大学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大多面向大三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很少再涉及和使用,对理论知识的记忆逐渐淡化,最后在設计和撰写毕业论文时,普遍存在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的情况。

1.2 在实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2.1 内容不规范。

一方面,书写内容不规范。段落书写中存在表述不精炼,缺乏逻辑性和条理性。另一方面,语言使用不规范。科技论文写作在语言使用上具有言简意赅和专业规范的特点 [10]。然而,在本科学生的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用词模糊、繁赘、缺乏严谨性等问题。

1.2.2 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差。

使用恰当的数据分析方法能够将试验结果简洁、明了、准确地体现出来。农学类试验中常用的生物统计方法有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但学生对于数据分析方法使用较单一,制约了对试验结果的准确表述。同时,在对试验现象进行分析描述时,仅仅对试验结果进行表述,缺少处理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1.2.3 文献收集、引用和管理能力较差。

对相关文献的收集不全面,英文文献的引用量较少;论文中文献的引用均为手写输入,工作量庞大,一旦其中某篇文献发生改变时,就会导致文章中引用文献序号均发生变化,一一进行修改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出现错误。

2 以实践应用视角探究教学改革措施

2.1 优化课程体系

2.1.1 完善教学内容。

2.1.1.1 注重导入环节。

第一节课有些教师直接进入课程的理论讲解环节,不注重对科研工作和科研论文关系的介绍。在授课中,从科研试验到科技论文书写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科研工作的基本流程进行介绍,即科研选题、文献查阅、设计试验方案、开展试验、取样检测、结果分析和发表科研论文,让学生明晰整个过程,消除科研工作的神秘感。

2.1.1.2 教材的选取。

与文科和理工科类科技论文写作不同,农林类科技论文写作中试验设计、数据整理与分析等内容所占比重较大。由于目前还没有专业教材,因此教师在授课中需要根据学科特点,自行整理和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三部分:常规教材,农林类科技论文写作的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讨论和参考文献部分的书写方法与其他学科具有相通性,因此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可参照通用参考书,如赵秀珍主编的《科技论文写作教程》。科研论文,从高水平期刊和往届学生结课论文中各选取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教学材料,前者作为理论知识学习的参考材料,后者用于学生批改练习。以科研文章作为教材有助于学生对文章构成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批改提高对知识点的记忆。以实践为导向,适当补充教学内容,一方面根据学科需要,适当增加知识点。例如数据结果与分析是农林类科技论文的核心和主要部分,简洁、明晰的分析统计方法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授课中,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统计软件,即Excel、SPASS和DPS等,让学生熟悉其使用方法,在分析处理数据时做到有选择性使用。讲解图表的选取原则和制作方法,强调图表的完整性和制作中的细节(图中误差棒的添加、表中数据显著性的表示和使用国际统一单位等)。最后,分析试验数据时,强调要与试验处理充分联系,使试验结果更清晰。根据历届学生学习情况,对写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着重讲解。例如,在文献检索与管理的教学中,应简介常用数据库及其检索方法,将学校已购买的数据库推荐给学生,方便其下载文献,注重引导学生多查找外文文献,关注国际上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情况;同时,以Notepress软件为例,推荐学生使用文献管理软件,软件对文献的整理具有便捷、高效的作用,对于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软件可自动生成论文中参考文献部分的内容,当引用文献顺序发生变化时,引用信息会自动更新,节省了修改 时间。

2.1.2 加强实践训练。

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写作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应用能力。在每节课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教师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命题,要求每位学生在下课前提交一份小作业,课后由授课教师进行批改,并把存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下次课堂上着重讲解相关知识点,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点和难点。

课程结束后,部分同学通过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和科技创新等各类项目继续参与科研活动,在课题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制定试验方案、阶段性成果汇报和书写研究论文等一系列工作,使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锻炼。但仍有大部分同学自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学习结束后便对科研文章没有任何学习和写作训练的机会,随着时间推移,其对所学知识点逐渐淡忘。针对以上问题,安徽农业大学农学院对本科生教育采取导师制,即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自由选取本院系科研导师,每位教师负责9~10名学生的学习督导,即带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鼓励学生申请研究项目、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完成等。科研导师制提高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热情,提高了本科生对科研工作的参与度,对促进本科生毕业试验的完成和论文写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2.2 改进教学方法

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将理论知识点一一讲解,出现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对知识点印象不深刻,在具体应用时无从下手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能力,有必要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

2.2.1 分组教学。

按5人一组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课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授课。每个小组推选出1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学习和收交作业。课堂中,改变以往常规的排排坐模式,采取各组成员围坐的圆桌式教学方法,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注意力,同时也方便教师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

2.2.2 引导式教学。

根据每节课设定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小组自学的方式学习,最终以文字形式汇总上交。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自学报告进行评阅、打分,对薄弱环节进行补充完善,并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和拓展,对于往届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知识点应着重讲解。以学生为主的自学授课方式提高了学习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2.3 归纳式教学。

理论知识较繁杂和枯燥,教师在授课中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剖析文章框架结构,了解各部分所起的作用,从宏观上把握好文章的走向。同时,在各章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归纳出写作的基本格式,整理出写作思路,鼓励学生自行书写训练。例如,摘要的写作内容由试验目的、方法、结果及意义等几部分构成,让学生根据格式框架进行撰写练习。

2.3 改革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目的是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开设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因此该门课程的考核应以找到学习短板、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目的。考核方式设定为平时成绩(20%)、课堂考核成绩(20%)、阶段闭卷测验成绩(30%)和课程论文成绩(30%)共四部分。平时成绩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包括出勤、听课状态和课堂互动情况等;课堂考核成绩,即课堂提问、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汇报和课堂作业完成质量;阶段闭卷测试是指在教学的中期和后期,对理论知识点进行闭卷考核,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在后续授课中有针对性强化讲解;课程论文成绩,设定提交结课论文的时间在课程结束的前一个星期,教师对论文进行批改打分,在最后一次课上要求学生集中修改。对于具有较好创新性的文章,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发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 就感。

3 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影响

在近3年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改革试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学习氛围活跃。为了检验课程改革的效果,笔者随机抽取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和草业科学(进行了教学改革)各30名学生的課程论文,由5位同行教师依据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图表绘制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文章分析讨论能力和文献引用与管理能力共6个指标进行评分,每个指标0~10分(分值越高代表该指标能力越强)。

从表1可以看出,经过教学改革后,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各项能力均有提高,其中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图表绘制能力、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文章分析讨论能力这5个指标提升显著。

4 结语

从实践应用视角对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进行改革探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著提高了学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表现出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实践应用角度出发,充分借鉴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成功案例,不断优化和完善教学,更好地发挥该门课程的实践作用。

参考文献

[1] 许杰,杨基和.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之实践导向模式的建构[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12):93-95.

[2] 梁永厚,梁春霞,许敏.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J].河套学院学报,2017,14(1):63-65.

[3] 张文静,武立权,王成雨,等.案例研讨型教学方式在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3):233-234.

[4] 高欣,张保军.《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对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积极作用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7):92-93.

[5] 郭汉丁,马辉,王凯.管理类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改革[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10):156-158.

[6] 麻开旺,冯书营.我国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培养之我见[J].高教学刊,2018(13):119-121.

[7] 张国强.《科技论文写作》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8(9):102-103.

[8] 杨辉.文科学术论文写作教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新西部,2018(29):142-143.

[9] 卞希慧,谭小耀,刘鹏,等.《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6(34):151-152.

[10] 张亘稼.科技论文应注重语言的规范性[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3):507-509.

文献检索课程设计范文第2篇

题目:广告公司网络的设计 1.基本背景描述

某广告公司现有分公司1(50台pc)和分公司2(40台pc),分公司1和分公司2都拥有各自独立的部门。分公司1和分公司2包括:策划部、市场部、设计部。为提高办公效率,该广告公司决定建立一个内部网络。

该广告公司内部使用私有IP地址192.168.160.0/23,要求该广告公司的分公司1和分公司2之间使用路由器进行连接(不使用vpn技术),使用动态的路由协议(RIP)。分公司1和分公司2内部通过划分vlan技术,使不同的部门在不同的局域网内。 2.方案设计

写题为“广告公司的网络解决方案”的网络方案设计书。包括:

①完整的校园网络拓扑图(网络拓扑图要求使用visio工具进行设计绘制); ②结合网络拓扑图进行IP地址的规划; ③分公司1的VLAN的设计与规划。 ④分公司2的VLAN的设计与规划。 ⑤分公司1和分公司2的网络互连互通。 设计内容及工作量

1、写题为“广告公司的网络解决方案”的网络方案设计书。要求画出完整的企业网络拓扑图(网络拓扑图要求使用visio工具进行设计绘制)。

2、结合网络拓扑图进行IP地址的规划,要求通过表格的形式体现。

3、按照任务书的具体要求书写相应的设计书及实现的过程纪录。

题目二

某学院有1900台个人计算机,50台服务器,其中办公用计算机60台,教学用计算机60台,科研用计算机120台,研究生计算机200台。其余为学生实验电脑。

分配的IP地址为:

服务器: 172.16.1.1—172.16.1.61/26 网关为:172.16.1.62/26 个人计算机:192.168.0.0—192.168.7.255 学院现在三层交换机6台,每台三层交换机可划VLAN(虚拟局域网)个数为100。24口二层交换机若干台。

1.请为学院的全部计算机分配IP地址,并使用上述设备为学院设计网络。 2.要求:

a.画出网络拓扑图。

b.给出每个网段的IP范围,子网掩码,默认网关。

c.为三层交换机规划VLAN。给每个VLAN接口分配IP地址。 d.做好三层交换机之间的路由设计(可使用静态路由和RIP) e.设计学院网站,写出功能版块及初步描述。

题目三

校园网络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内容:

1.网络的发展现状

2.校园网总体设计方案

(1)方案图 包括(拓扑结构图 结构分析 布局 主要设备 综合布线 分区块); (2)结构规划 包括(六个子系统 以图的形式表示))

3.校园网应用要求

包括 (一卡通 多媒体教学 成绩管理 等

文字说明应用要求) 4.网络管理 网络安全(系统管理 系统维护 系统防御) 5.网络设备(计算并罗列出各种设备的名称以及数量) 6.网络施工 7.网络验收

题目四

一、课程设计内容: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利用我们所学习的网络基础知识、网络设备,网络应用及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搭建一个企业的办公网络,实现企业内部办公、数据共享、资源共享及接入Internet的需求。

二、课程设计要求:

1)到企业调查实际需求,根据需求写出需求分析,从而提出我们所设计网络应该提供哪些服务,从而能够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时间安排:课外进行1~2天。

2)根据需求分析画出拓扑结构图。Microsoft Office Visio是一款专门用于设计各种网络图表、数据库模型、软件图表等图形的软件,利用软件自带各种图形库可以简单地绘制出网络拓扑图,所以为学生们讲授Microsoft Office Visio软件的用法,然后让学生根据需求画出自己的网络拓扑结构。时间安排:软件讲授2课时,同学绘制拓扑图6课时。(如果其他课程已经讲过,则省略)

3)根据拓扑结构选择设备,说明选择设备的理由。网络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的性能,因此选择网络设备至关重要。在课程设计中要根据企业的规模、连接的节点的数量选择设备,同时要列出所选设备的主要参数,如背板带宽、端口数量、端口类型、能够提供的服务等。时间安排:4课时(可以上相关厂商的网站搜索型号及参数)

4)根据拓扑图中的设备写出网络服务:至少要写两项功能,如FTP、MAIL SERVER、DNS、DHCP等。网络组建完成后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利用WINDOWS

2000 SERVER或一些工具软件来实现网络的一些服务功能如FTP、DHCP等,要求写出具体的配置步骤。时间安排:2课时(可以参考一些实训) 5)进行网络配置,要求详细写出路由器的详细设置,包括两边网络的ip地址分配,利用静态路由实现总部和分厂之间互相访问。时间安排:2课时

6)网络安全设置:利用FIREWALL、IDS等设备保证网络安全。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网络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如何构建一个固若金汤的企业网,防止病毒的侵扰,防止垃圾邮件的滥发,组织外来的攻击以保证企业内部的数据不被窃取事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介绍你的网络所关注的重点是什么,采用什么样的设备来保障网络安全的,及所选设备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时间安排:2课时。

三、课程设计报告:时间安排:4课时(可以延伸到课外进行)

把之前所搜集的材料组织起来写成一份不少于2000字的课程设计报告。该报告要能过体现出你对网络的设计思想,充分反映出我们网络课程的重要内容。

题目五

某高校本部分为办公区、教学区和生活区三部分。现假设:办公区中各楼宇名及需要的信息点为:教务处(15),党政办公楼(30),图书馆(60),教学区中,除计算机系大楼需要240个信息点外,其余各系部大楼及教学楼各需设置信息点的个数为100,生活区中每个建筑物里每个门洞设置1个信息点。假设使用预留的INTERNET地址,试根据本部校园网的应用需求和管理需求、各建筑物的地理分布、信息点分布,设计出本部的校园网方案。

方案中应明确学院网管中心的位置,确定拓扑方案,完成设备选型,注明各种设备、设施和软件的生产商、名称、型号、配置与价格,基本确定方案的预算。 要求:

1、根据要求对指定园区建网进行需求分析,提交需求分析报告;

2、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设计、技术选型,规划、设计网络的逻辑拓扑方案、布线设计等,划分子网,设计子网地址、掩码和网关,为每个子网中的计算机指定IP地址;

3、根据条件进行设备选型,决定各类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和经费预算方案;

4、构建工作型局域网,在指定计算机内安装网络接口卡,动手制作双绞线网线,把计算机与集线器(交换机)相连;在工作组中指定的基于计算机上分别安装操作系统、TCP/IP协议,配置IP地址、掩码和网关等参数,创建一个简单的WEB服务器,并制作一些网页,放入WEB服务器内以及一个FTP服务器,实现文件的上、下传;

5、创建局域网内的DNS服务器,配置相关文件,可以对局域网内的主机作域名解析。

需要帮忙做 1设计说明书

2需求分析设计:

3 网络系统的方案设计 4各楼的IP地址分配 5LAN设计与服务器配置 6主要设备的选用 7 经费预算

题目六

基本要求: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网络,并完成相关文档和文件工作。要求通过查找资料,独立完成设计,全部图、表只能使用WORD或VISIO的相关工具来画,不得粘贴扫描的图片。 路由器和交换机、PC机配置利用boson netsim或类似软件来辅助进行,防火墙、服务器配置用文档描述。

1、某高校要求设计一个校园网, 1.用户需求

(1)用户规模500台计算机。

(2)用户大致平均分散在4栋楼房内,4栋楼房排成前后两排,楼房之间各相距200米,楼房高4层。每栋楼的4楼用户构成两个VLAN。

(3)中心机房设在其中1栋楼房的1楼靠近另一栋楼房的一端。

(4)安装对外WWW、业务WWW、邮件、FTP、BBS、DNS、数据库七个服务器。提供匿名服务,但FTP仅对内部开放。 (5)提供LAN、WLAN接入。

(6)在业务WWW服务器上配备基于Web的业务应用系统,所有用户使用业务系统实现网上办公。

(7)要求出口带宽为1Gbps。 2.设计要求

(1)写出简要的可行性分析报告。 (2)设计网络结构,并给出解释。

(3)除用户计算机已购置外,其余全部设备和通信线路需要重新购买、安装。试具体给出全部主要设备的配置、型号或技术指标及其测算依据。

(4)给出工程预算(包括设备、线路等,不含施工费)及其计算依据。

题目七

文献检索课程设计范文第3篇

开始的时候感觉设计对我们这些刚刚入门的人来说,无非就是按照条条框框依葫芦画瓢的过程,有的时候感觉挺无聊的,反正按照步骤一定可以完成设计任务。其实不然,设计过程中有许多内容必须靠我们自己去理解,去分析,去取舍。就拿电动机型号选择来说,可以分别比较几种型号电动机总传动比,以结构紧凑为依据来选择;也可以考虑性价比来选择。前者是结构选择,后者确实经济价格选择。如何将两者最优化选择才是值得我们好好深思的。

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当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环,本次课程设计时间仅有三周,但是通过本次每天都过得很充实的课程设计,收获颇多。

在设计过程中培养了我的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及其他课程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在此期间我我们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面对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当中遇到的困难,培养了我们的团队精神。在这些过程当中我充分的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理解和接受应用方面的不足,特别是自己的系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欠缺,将来要进一步加强,今后的学习还要更加努力。

文献检索课程设计范文第4篇

[摘要]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类学生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提高其教学质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目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课程设计与教学过程的融合、题目的选择、计算机辅助设计、分组与考核方式、与机械创新大赛接轨等几个方面提出了教学改革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课程设计;机械设计;教学改革

0 引言

机械设计是机械工程类学生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能使学生综合运用机械设计课程以及《机械制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金属工艺学》等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机械设计的能力和机械设计的技能,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

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现代控制科学等与机械科学不断交叉融合,使传统的机械科学发生了深刻的变革,机械的概念和机械设计过程相对过去有了很大的改变,对工程设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当前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还相对比较陈旧,存在很多问题,还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无法培养出符合要求的工程设计人员。因此,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势在必行。

1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与课程设计脱节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学生进行的第一次比较正规而全面的设计,由于其涉及课程多,知识面广,且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较大的工作量,因此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有较高的要求。

以往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后续,是在将机械设计课程完全授完之后再进行课程设计。一方面这样使得学生对机械设计课程中某些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产生了断续:另一方面,由于单纯针对授课,学生对课程设计与实际工程中很重要的知识点理解的不够透彻,从而使课程设计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不必要的复习上。同时,由于课程的断续,在课程设计开始阶段,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题目从最开始进行重复式的机械设计基本计算,又花费了一般2~3天的时间。加上事先对设计题目没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和思考,学生自身又有一定的惰性,临时抱佛脚,缺乏系统思维,乱抄乱设计。这都使得设计过程时断时续,时间紧张,问题层出不穷,直接影响毕业设计乃至毕业后的社会工作,给学生和社会造成了很不必要的浪费与困扰。

1.2设计题目单一化

传统的课程设计重点是巩固和加强所学的理论知识,设计题目和给定数据多年不变,只需要按设计任务中给定的数据、方案及规定的设计方法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即可,形成相互抄袭的后果“’。学生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缺乏新思维,师生同受其害。同时,传统课程设计题目与专业、毕业设计相关度不大,使得学生所学专业课程无用武之地,缺乏学习兴趣,设计与专业课程学习不同步,达不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充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3计算机绘图欠普及

传统机械课程设计,手工绘图贯穿始终,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加上空间想象力不足和缺乏工程设计经验,学生面对二维设计图纸难以想象出机器的整体结构,导致学生对设计缺乏全面认识,似懂非懂,极大地影响了设计的积极性和质量”’。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CAD技术及Solid—work、Pro/Engineer三维设计软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日趋广泛,使机械设计思想、设计方法与设计手段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这些变化对面向新世纪的高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培养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1.4协作与团队意识差,缺乏创新意识

以往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每个学生一个题目,题目类似而参数不同。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各自为政,互不往来,缺乏沟通与交流,虽然能够巩固单个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却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协作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而现实生产中,任何一个机械设备不可能单靠一个人就设计完成,也不可能单靠某一个人的设计方法就能完善所需要的功能,必须集思广益、广泛讨论。因此,必须在学生阶段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团队意识,使其逐步与社会接轨。

以往的课程设计由于时间紧张,工作量大,老师往往忽略或不明显鼓励学生的创新设计,从而局限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学生单一的、互不协作的课程设计,时间紧张,思维狭窄而受限,就更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才能。即便是学生有好的想法,也因为没有充裕的时间考虑,没有老师的认真点拨和严密的思考论证而流产。

创新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动力,现代企业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更多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去推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机械类学生第一次比较系统而全面的设计训练,必须充分利用其契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为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

1.5考核制度不完善

传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分二、三、四周三种模式,所布置设计任务根据时间不同稍有区别。在这几周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大多数同学都很认真,能够脚踏实地地进行设计,因此对自己最后辛苦所得的成绩也比较在意。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的考核主要包含了三个部分:图面成绩50%(包含草图和抄正图成绩)、平时成绩30%和答辩成绩20%。但图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成绩,老师们各凭印象标准,自行决断,并不能像正式考试那样给出一个让学生一目了然、欣然接受的成绩,考核缺乏标准性和透明度。这既有可能造成学生成绩评定的不公,又可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即便是答辩成绩学生相对心里有数,但倘若老师们在答辩过程中所问问题难易有所偏颇,也极易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毕业设计产生不好的影响。

2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2.1课程设计与理论教学过程相融合

改变课程设计与教学脱节的问题,就必须在机械设计课程开始阶段将课程设计任务布置给学生,使课程设计与教学相同步,把课程设计分部、分阶段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分步完成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带着设计任务听课,既有利于学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思索自己设计任务中的若干问题,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与老师交流、沟通,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逐步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较为宽广的空间。

在最近两年的机械设计课程中,将课程设计与教学相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课程的学

文献检索课程设计范文第5篇

钻 床 专 用 夹 具 设 计 心 得 体 会

年 级 专 业:

09机械一班

学 生 姓 名:

陈万宝

号:

0932605120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

文献检索课程设计范文第6篇

设计题目:制订轴承端盖工艺及直径为

10mm孔夹具设计

级:

生:

指导教师:

目 录

设计任务书

一、 零件的分析………………………………………

二、 工艺规程设计……………………………………

(一)、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二)、基面的选择………………………………

(三)、制订工艺路线……………………………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 才的确定……………………………………………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三、 夹具设计…………………………………………

四、 参考文献…………………………………………

订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工艺及夹具设计

联系QQ 834308595

- 1订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工艺及夹具设计

联系QQ 834308595 ①精基准的选择

1)基准重合原则 2)基准统一原则 3)自为基准原则 4)互为基准原则 5)便于装夹原则

2 基准选择

粗基准的选择:以未加工外圆表面作为粗基准。

对于精基准而言,根据基准重合原则,选Ø16mm用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

(三)

制订工艺路线

制订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为中批生产的条件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夹具来提高生产效率。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率,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1.工艺路线方案一

工序Ⅰ

铸造成型。

工序Ⅱ

时效处理。

工序Ⅲ

车Ø90mm,Ø52mm外圆。

工序Ⅳ

钻孔Ø32mm,Ø16mm,扩孔Ø32mm,Ø16mm,铰孔Ø32mm,

Ø16mm。

工序Ⅴ

粗车,半精车,精车Ø56mm外圆及端面。 工序Ⅵ

钻Ø11mm沉头孔,Ø7mm螺纹孔,M5螺纹底孔。 工序Ⅶ

钻油孔Ø10mm。 工序Ⅷ

钻孔Ø11mm。 工序Ⅸ

攻丝M5。 工序Ⅹ

攻丝M12。 工序ⅩⅠ 清洗检查。

2.工艺路线方案二

工序Ⅰ

铸造成型。

工序Ⅱ

时效处理。

订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工艺及夹具设计

联系QQ 834308595

- 33.钻孔Ø16㎜,扩孔Ø16㎜,铰孔Ø16㎜ 根据“手册”表1—49,

扩孔Ø16㎜ 2Z=1.6㎜ 铰孔Ø16㎜ Z=0.4㎜ 毛坯制造尺寸及技术要求见毛坯图。

图1 毛坯图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工序Ⅲ

车Ø90mm,车Ø52mm及端面。。 机床:C6140车床 刀具:YT15硬质合金车刀 确定切削用量及加工工时:

确定加工余量为2mm, 查《切削用量简明手册》,加工切削深度 ap2mm 由表4 f0.5~0.6mm/r,根据[3]表1 当用YT15硬质合金车刀加工铸铁时: ap7mm vt1.82m/s; 切削修正系数:ktv0.65 kxtv0.92 ksv0.8

订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工艺及夹具设计

联系QQ 834308595

- 5 vcDnc10003.14565.030.884m/s

1000 tmL250.04min

nf5.030.5660车端面 tm2L/nf0.34min 3)工序Ⅴ

钻孔Ø32mm至Ø31mm,Ø16mm孔至Ø15mm 机床:Z535 刀具:高速钢麻花钻 确定切削用量及工削工时

f=0.75mm/r·Klf=0.75×0.95=0.71㎜/s (表3—38) ν=0.35m/s

(21m/min)

(表3—42)

ns=1000v10000.35==3.48r/s (334r/min) 3.1432πdw

按机床选取

nw=338r/min=5.63r/s

πdwns

故实际切削速度

ν==0.35m/s

1000切削工时

l=80mm,l1= 10mm,l2=2mm

tm=ll1l212102= =6s=0.1min

5.630.71nwf钻Ø16mm孔至Ø15mm 机床:Z535 刀具:高速钢麻花钻 确定切削用量及工削工时

f=0.75mm/r·Klf=0.75×0.95=0.71㎜/s (表3—38) ν=0.35m/s

(21m/min)

(表3—42)

ns=1000v10000.35==5.2r/s (334r/min) 3.1415.4πdw- 7精车端面 tm2L/nf0.34min

4)工序Ⅵ

粗镗Ø32mm至Ø31mm 机床:卧式镗床T618

刀具:硬质合金镗刀,镗刀材料:YT5 切削深度ap:ap0.5mm

进给量f:根据参考文献[3]表2.4-66,刀杆伸出长度取200mm,切削深度为aF=0.5mm。因此确定进给量f0.15mm/r

切削速度V:参照参考文献[3]表2.4-9,取V3.18m/s190.8m/min 机床主轴转速n:

n1000V1000190.81029.9r/mind03.1459,取n1000r/min

实际切削速度v,:vdn143.5910101060093./ms

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fm:fmfn0.151000150mm/min 被切削层长度l:l52.5mm 刀具切入长度l1:l1aptgkr(2~3)0.522.87mm tg30刀具切出长度l2:l23~5mm

取l24mm 行程次数i:i1 机动时间tj1:tj1ll1l2102.8740.112min fm1506)工序Ⅶ

扩,铰Ø16mm孔

扩孔Ø 16㎜ 机床:Z535立式钻床 刀个:高速钢扩孔钻 切削用量及工时: f=1.07 (表3—54) ν=0.175m/s

(10.5m/min)

ns=1000v10000.175==3.48r/s

3.1416πdw- 9n1000V1000190.81029.9r/mind03.1459,取n1000r/min

实际切削速度v,:vdn143.5910101060093./ms

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fm:fmfn0.151000150mm/min 被切削层长度l:l52.5mm 刀具切入长度l1:l1aptgkr(2~3)0.522.87mm tg30刀具切出长度l2:l23~5mm

取l24mm 行程次数i:i1 机动时间tj1:tj1 精镗Φ32 实际切削速度v,:vll1l2102.8740.112min fm150dn143.5910101060093./ms

工作台每分钟进给量fm:fmfn0.151000150mm/min 被切削层长度l:l52.5mm 刀具切入长度l1:l1aptgkr(2~3)0.522.87mm tg30刀具切出长度l2:l23~5mm

取l24mm 行程次数i:i1 机动时间tj1:tj1ll1l2102.8740.112min fm1508)工序Ⅸ

钻Ø11mm沉头孔,Ø7mm螺纹孔,M5螺纹底孔, 攻丝M5。

机床:Z535立式钻床

钻沉孔

刀具:高速钢麻花钻

f=0.75mm/r·Klf=0.75×0.95=0.71㎜/s (表3—38) ν=0.35m/s

(21m/min)

(表3—42)

订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工艺及夹具设计

联系QQ 834308595

- 11订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工艺及夹具设计

联系QQ 834308595

f=0.30mm/r

由《机械加工工艺实用手册》表10.4-9 v=0.161m/s ns1000v=9.86r/s=12.8r/min dw按机床选取:

n710r/min11.83r/s

 v实际dn10003.145.211.830.193m/s

1000

对于孔1:ll11l121221024mm 记算工时 :

tm1l11l12l257.04s0.117min

nf11.830.30 攻丝M5

a/加工条件:机床:Z535立时钻床.. 刀具:机用丝锥

其中d=5mm,

.b/计算切削用量:ap=1.3mm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15-53,表15-37可知:

.f=1mm/r

v=0.12m/s

.

确定主轴转速:

n=

1000v=286r/min d0.

按机床选取:

nw272r/min

n0.11m/s

实际机床选取: v=

1000

切入,切出 l1.+l2=4mm

l=12mm

订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工艺及夹具设计

联系QQ 834308595

- 13切削工时

l=32mm,l1= 10mm,l2=2mm tm=ll1l232210= =52s=0.868min

120.71nwf攻丝M12 由《机械加工工艺实用手册》表16.2-4

cvd064.8101..2vmy0kv16m/s 0..90..53001Tpns1000v10004.5==143r/min 3.1410dwv

tm22ll111() pnn

1计算得t=0.38min

四、专用夹具设计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需要设计专用夹具。本课题选择工序Ⅹ 加工M5螺纹底孔, 攻丝M5专用夹具。

(二)提出问题

利用本夹具主要用来钻M5螺纹底孔Ø4㎜。在加工本工序前,其他重要表面都已加工,因此,在本道工序加工时,主要考虑如何保证中心对齐,如何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精度则不是主要问题。

(三)夹具设计 1. 定位基准的选择

由零件图可知,为了定位误差为零,选择零件的上下表面为主要定位基准面。

订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工艺及夹具设计

联系QQ 834308595

- 15订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工艺及夹具设计

联系QQ 834308595 所需的实际夹紧力为3783N是不算很大,为了使得整个夹具结构紧凑,决定选用双螺纹压块夹紧机构。

1.位误差分析

定夹具的主要定位元件为一平面和一定位销:

定位销是与零件孔16相配合的,通过定位销削边销与零件孔的配合来确定加工孔的中心,最后达到完全定位。因此,定位销与其相配合的孔的公差相同,即公差为h7。

由于4是自由公差,因此满足公差要求。 2.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

如前所述,在设计夹具时,应该注意提高劳动生产率,避免干涉,降低劳动强度。。应使夹具结构简单,便于操作,降低成本。提高夹具性价比,由于切削力较小,所以一般的手动夹紧就能达到本工序的要求,并且避免复杂夹紧机构带来的结构庞大,旋转加工过程中不会干涉。

四、参考文献

1. [1]艾兴、肖诗纲.切削用量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5

订做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 工艺及夹具设计

联系QQ 834308595

上一篇:未使用公务卡说明范文下一篇:物业安保年终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