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可靠性计算机网络论文范文

2024-01-07

网络可靠性计算机网络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已经走进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各行各业基本上都实现了信息化。计算机在给人们工作和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困扰。计算机网络可靠性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必须要分析影响其可靠性的因素,并对症下药,积极改善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问题。本文主要圍绕这个问题展开。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因素;问题

一、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两大主要因素

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同时学校教育也越来越依赖网络,如果计算机网络出现问题对学校教学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影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主要有两大因素。

1.计算机网络自身容易受到病毒攻击的脆弱性影响网络可靠性

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已经对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成为现代文明的重要载体。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自身也在飞速的发展,伴随着身边各种设备的智能化设计与变革,计算机网络已经将自身的硬件载体延伸到了手机、平板,这些都成为计算机网络的一部分,从范围上看计算机网络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与此同时,还要看出,第一,计算机网络在硬件支持上显得有限不足,计算机硬件的特质决定着计算机电子原件需要被严密的保护,搭建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还有众多的光钎、数据交换站、服务器等一系列精密大型工程。第二,计算机网络自身的脆弱性,计算机网络自身也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其自身功能在不断的丰富,自身的编程漏洞在不断的被修补完善,但计算机网络的整体完善程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长期存在的一个基础性问题,需要计算机技术人员长期的工作。

2.使用者自身安全意识薄弱影响网络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是由于一部分计算机网络操作者自身的安全意识不强,在进行计算机网络操作时,对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并不注意,自身网络操作中的疏忽大意极容易给网络黑客或病毒留下可乘之机,从而导致个人隐私信息被窃取,网络安全风险加大。

二、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1.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1)重视网络安全问题。成立正规的网络安全领导和工作小组,通过完善《计算机安全保密管理规定》、《网络安全应急预备案》、《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等相关的制度为计算机的规范管理奠定基础。

(2)严格禁止内部局域网违规外联,严格禁止使用无线网卡插入局域网系统或者是通过其他方式利用局域网系统连接外网,杜绝计算机信息泄露等网络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强化对计算机网络的日常检查,加强计算机网络监控,信息管理人员要做到每天对线路进行排查,定时检查计算机设备和所有系统网络运行情况,要密切的注意网络路由器、防火墙、核心交换机、防病毒系统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工作状态,要保证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做到尽早发现、及时发现、尽快解决,要及时的更新病毒库,对待内外网客户端要严格的区分,机房设备采取双人双查,要定期进行网络维护并对各项数据进行备份,对待重要的数据要实时备份并异地存储。

2.根据需要加强防火墙与电脑安全设置

除了进行加密和备份个人关键数据以及加强计算机网络专业性病毒查杀以外,笔者还认为建立适合个人需要的防火墙和电脑安全设置也是降低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

3.安装专业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

当前,很多企业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安全问题上投入较少,其主要的原因是因为管理者思想意识还没有转化,他们认为只需要在互联网与企业的局域网之间设置一道防火墙就能够保障单位网络的安全了。甚至有些单位现在还没有为企业设置防火墙。当前,熊猫病毒、冲击波、震荡波以及蠕虫等计算机病毒频繁发生,很多单位的网络系统由于病毒入侵儿大面积瘫痪,导致计算机系统的四级或是重要数据资源的损失,从而导致经济或无形资产的损失。因此,建议企业要安装专业的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要做到每天对全部计算机进行扫描杀毒。当用户通过客户端计算机访问文件以及程序时,病毒防护服务就会启动对启动文件进行扫描。迈克菲全球智能感应系统可以检查病毒是否存在间谍软件、病毒、有害程序和其他的潜在威胁。其检查对象有电子邮件、附件和可移动介质以及网络文件。用户可手动对文件进行扫描,管理员可按计划定期进行扫描。病毒以及间谍软件的防护服务可以作为单个组件来使用,而且它还包含部分策略选项,管理员可以对间谍软件防护以及病毒防护的部分功能进行单独支配。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直接影响用户安全,如果不重视影响其安全的诸多隐患,将会造成用户信息的泄漏或者计算机系统的瘫痪,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要全面加强安全管理,确保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曹吉龙.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优化[J].电子世界,2012(09)

[2]张晓杰,姜同敏,王晓峰.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05)

作者简介:

杨超(1985.2~ ),民族:汉,职称:中教二级。

网络可靠性计算机网络论文范文第2篇

一、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及现状

(一)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现状

就目前发展情况来看, 计算机网络已经在我国多个领域中加以应用, 逐渐成为了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衡量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和设计的核心指标之一, 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对用户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有很大影响。计算机网络系统作为信息的承载者, 在数据的存储和传输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职能, 直接包含着大量个人信息和企业内部的机密信息, 其可靠性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隐私安全[2]。但是, 在实际情况中, 计算机安全管理机制并没有健全, 很多人或企业为了谋取更高的经济利益以不正当的手法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进行破坏, 篡改或窃取相关信息数据, 这也对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另外,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为高科技的网络犯罪创造了更多机会, 这种犯罪手法具有很高的隐蔽性, 很难在网络中找到犯罪线索, 这也造成了很多网络犯罪案件很难被侦破。

(二)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 很多因素对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也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一, 计算机网络设备性能的优劣将会在根本上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高低造成很大影响。其二, 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机制也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带来一定影响[13。作为保证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硬性条件, 计算机网络设备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不同生产厂家生产出来的, 这也就不能保证所有的设备均具有较高质量,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重新组装的过程中也具有很多不稳定因素, 直接对计算机网络实际应用中的性能产生了影响。再者, 部分用户人为操作也会对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造成一定影响。用户本身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所以其不规范操作将会对计算机网络自身具有的防范功能造成破坏, 导致病毒侵袭了整根计算机网络系统, 并对计算机网络的进一步处理指定任务带来阻碍。

二、加强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一) 从设计方面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在设计方面,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其一是对新技术进行综合思考。时刻哦内容包括新技术的可行性、实用性以及合理性。可行性指的是由此项新技术设计出来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否拥有较强的兼容能力和扩充能力, 掌握此项技术的设计人员是否可以熟练使用此项技术并度其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加以有效解决, 在市场上是否拥有相关配套设备等等, 这些问题都应该被充分思考, 这样才能选择更加合适的新技术。其二, 采用多层网络结构体系。多层结构体系主要包括核心层、分布层以及接入层。作为计算机网络的气垫, 接入层可以通过访问控制和列表接入控制和管理用户流量, 并且其成本比较低, 其密度设备也以哟徐爱哦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分不成处在核心层和接入层之间, 可以对确计算机网络是否实现了中心联网。作为计算机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核心层承担者多数据逻辑划分、交换数据等非常很重要的功能[4], 所以其不能因为接受到数据包而降低数据处理能力。因此,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应该采用多层网络结构体系, 以此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其三, 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容错和冗杂设计。想要实现此目标, 就必须对整个系统先进行并行电路设计, 换句话说就是使得此系统中的每一台计算机都可以成为另一台计算机的后备机, 这也有效保证了在其中某一台机器出现故障的时候其他计算机可以对其任务进行处理, 不会由于部故障造成整个网络系统瘫痪。计算机的容错设计值得是在并行设计之后度网络冗余进行计算, 让用户终端可以连接在两个网路上, 这样可以显著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容错性, 进而提高其可靠性。

(二) 从设备方面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网络设备产品。计算机网络的设备主要包括软件和硬件设备, 想要进一步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就必须选择优质的计算机网络产品。一般情况下优质的产品更加符合相关要求和规范, 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因为设备损坏或故障造成的计算机网络瘫痪问题。其次要做好计算机网络传输设备的隐蔽性工作, 选择抗干扰能力比较强的设备。传输设备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辐射线路所用的材料和线路铺设的位置。在线路铺设时应该选择比较隐蔽的区域, 降低人为和自然因素对线路带来的破坏和干扰, 并且要选择抗干扰能力和传输能力强、质量好的材料。

三、结束语

在计算机技术快速进步和发展的背景下, 人们对其网络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全面加强建设工作的质量和网络设计也是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想要有效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和安全, 计算机网络设计本门就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对设计过程中出现和潜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研究和分析, 在总结之后进行解决, 进而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防止由于自身问题或恶意软件造成的网络问题。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 在计算机技术得到快速普及和应用的同时也为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巨大改变, 不仅推动了人们加快进入信息时代的步伐, 而且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作为我国网络信息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计算机技术也拥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但是不能忽视的是计算机技术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 像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和现状, 简单阐述了如何提高其可靠性的方法, 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方法,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 陈江, 丁洪伟, 赵淑芳, 林凤仙.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8, 35 (5) :40-46.

[2] 李君芳, 周莹莹.基于网络设计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措施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 2018 (14) :29.

[3] 张俊杰.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策略研究[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 2018, 24 (2) :90-92.

网络可靠性计算机网络论文范文第3篇

总而言之, 随着计算机网络日益拓宽和发展, 遗传算法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的作用与日俱增, 与人类的关系日趋渐进。

一、技术水平

遗传算法主要有三个操作:选择、交叉和变异。遗传算法的进化搜索的最基本的依据就是适应性函数, 所应用的种群中的个体所显示的差异性对适应度值进行搜索和计算。而适应度函数则可以依据对目标函数进行转换操作, 从而可得准确度高, 数值可靠的适应度函数。

由理论知识层面分析来看, 在应大多数应用问题中的遗传算法有另外一种称呼, 叫做遗传算法的欺骗问题。适应度函数设计的正确和错误直接影响了遗传算法, 有着举重若轻的地位。在遗传算法的设计过程中, 群体的规模不大, 与实际物种的规模差异却很大, 那么根据适应值比例进行选择操作时, 由于这一个体会在群体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 造成了一系列问题, 例如:遗传算法出现过早收敛等诸多问题, 若不能及时控制, 恐将造成严重影响。研究报告中显示, 在遗传算法的初始串集中其算法本身就包含大量与最优解无关的信息, 这些没有作用的信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操作进行排除, 排除的操作包括以下几种步骤选择、交叉、变异操作, 在排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所进行的排除是否合理。由此得出一个结论, 从某些方面分析来说, 遗传算法具有相对较高的容错率。

二、技术实现原理

(一) 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遗传算法分析

从当代社会现阶段对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测度研究结果来看, 对于其相关概念已经归纳出比较完整且清晰明了的体系。从此体系来看, 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的测度可分为四类, 分别为: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连通性、生存性、抗破坏性和在多模式下工作的有效性。连通性在相关领域中的研究范围最广。且准确性较高。

从某些方面来看, 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所应用的遗传算法应当归纳于一种较为智能的遗传算法。这是因为智能遗传算法不仅拥有具体而为的操作对象, 而且可以使其使用范围更加广泛。

(二) 计算通信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长期使用计算机此种功能的效益下, 也要明白其影响因素, 而专业的介绍中分析, 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过程中, 主要是由网络设备, 网络管理, 网络结构三方面影响导致出现差异。而最终计算机主要应用于用户终端, 用户终端是用户直接使用的设备, 由此可见, 可靠性应当是用户终端极为关键的一点, 反之, 终端可靠性存在直接决定了通信网络的可行性与通行度。并且, 在这一方面的日常维护中, 维护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终端具有可靠性。总之, 网络可靠性若想越来越高, 那么对于用户终端交互能力的提高应该予以重视。

网络管理这一方面涉及到许多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网络状态的运行是否良好和网络的故障是否能够做到及时的排除。此外, 网络管理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复杂而多变的问题总是会对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产生直接而沉重的影响。因此在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 首先要确保网络管理软件的合理配置。其次, 就是要保证整个通信网络的状态要有网络管理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实时监控。最后, 需要在制定了完备的工作制度之后,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

三、结论

从本次研究分析可以得出, 对这一方面的研究与应用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研究过程中, 当迭代次数达到最大值时, 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的遗传算法仿真过程停止, 同时,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链路的成本值达到最低。而一旦仿真过程停止且链路成本达到最低时, 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程度达到最高值。通过本条结论的分析可以看出, 网络成本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程度呈负相关关系, 而迭代次数与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 遗传算法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效果良好, 但仍存在一定改进空间。所以, 在日后这一方面的研究过程中, 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降低网络链路的成本值和提升迭代次数的角度不断改进传统的遗传算法由此可以得出最终结论, 增强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可靠性的最重要的措施在于遗传算法的应用与精通。

摘要: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中, 尤其以遗传算法的应用, 尤为特殊, 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这篇文章主要是对以遗传算法为基础的计算机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分析以及应用这一课题进行强有力的分析论证。根据所得到的结果表明, 遗传算法这一编码机制在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显示了较好的评测结果, 为未来我国在这一方面的提升与进步提供了一个稳定且具有保障的道路。

关键词:遗传算法,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春余.基于遗传算法的计算机通信网优化设计[J].科学技术创新, 2014 (9) :148.

[2] 吴俊杰.基于遗传算法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可靠性分析及优化[J].科学技术创新, 2016 (11) :153-154.

网络可靠性计算机网络论文范文第4篇

地铁进入网络化运营后, 由于其运行线路的复杂, 运营规模的加大, 使得地铁运营的安全风险也进一步加大。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各个组成部分中, 接触网系统是其中的重要设备之一。它的设备大部分是露天布置, 零部件长期处于大张力、频繁震动的工作状态, 并且还要承受频繁的抬升摩擦和不可预测物的脱落侵入, 在这样苛刻的运行条件下, 接触网系统又由于各方条件所限, 不可能做到热备用, 接触网系统一旦发生故障, 将对地铁的正常运行造成直接影响。因此, 在这里, 讨论网络化运营时代如何保证接触网的安全可靠性, 有着重要意义。

1 保证接触网安全可靠的措施

结合南京地铁接触网的做法, 浅谈下网络化运营接触网应采取的几个方面的措施。

1.1 设备维修方面, 推广和实行状态修

地铁网络化运营后, 接触网设备数量也将大幅度增加并进一步复杂化,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做好设备维修工作, 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 设备的维修方式大致经历了事后维修 (事故修) 、定期预防维修 (定期修) 以及状态检测预知维修 (状态修) 3个阶段。其中状态修因为能充分发挥设备潜力, 节省维修费用, 保证设备安全, 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维修工作量, 从而受到高度重视并将其最为维修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所谓状态修, 就是在设备工作寿命期内, 对运行设备按规定的状态值来监测其运行状态, 只要设备的运行状态值在规定的状态值内, 就不检修;当设备的运行状态值超出规定的状态值时, 在规定的期限内, 按照规定的工艺标准进行检修, 使其恢复到规定的状态值内继续运行。状态修与原周期修相比具有不失修、不提前修、避免重复检修等优点。

为了使接触网设备能够满足需要, 状态修针对接触网的各种设备制定出具体的标准, 可用3个具体的指标来衡量。

标准运行状态值:设备的最佳运行状态值一般是根据设计规定的技术条件及规程规定的标准值来确定。

安全运行状态值:设备在该值内运行是绝对安全的。该值一般根据技术条件规定的允许偏差范围来确定。

状态限界值:该值为一临界值, 当设备运行状态超过安全运行状态值, 但仍在状态限界值内运行时, 其出故障的概率应小于事先规定的值。在没有充分依据的条件下, 该值一般由运行实践来确定。例如南京地铁一号线柔性接触网设计曲线拉出值为250mm, 允许误差±30mm。其中250mm为标准运行状态值, 允许误差±30mm为安全运行状态值, 最大不超过300mm就是状态限界值 (图1) 。

区域表示属于设备量值正常范围;区域表示超出安全运行值时, 按照超限恢复时间规定组织检修, 使其恢复到规定的安全运行值内, 并尽可能接近标准值继续运行;图案范围外区域表示超出规定限界值时, 立即组织检修, 使其恢复到规定的安全运行值内, 并尽可能接近标准值继续运行。

1.2 故障抢修方面, 建立模型加强演练

根据国内外一些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的维修经验, 结合南京地铁这几年接触网的检修总结, 一般认为接触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典型故障, 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根据上述常见故障, 总结归类后, 建立故障模型。

弓网故障:主要是指受电弓和接触网不能正常接触而导致的故障, 如打弓, 钻弓, 剐弓等。主要是因为接触网随外界环境气温、风速、线路条件等的影响, 不稳定特性显著, 导致接触网技术参数发生变化。针对这类故障, 只要在日常工作中对接触网关键部位如定位装置, 线岔, 锚段关节, 补偿装置等技术参数根据实际情况, 针对具体问题, 提出相应措施, 即可有效减少弓网故障的发生。

电气联接方面故障:主要是指接触网一些线索的烧伤, 如吊弦、吊索、电连接等烧伤, 接触网带电部分对接地体放电, 以及一些绝缘设备绝缘性能的破坏, 如绝缘子闪络放电, 击穿等导致的电气联接方面的故障。针对这类故障, 平时在日常工作中要注意检查线索的状况, 特别是雷雨季节着重检查避雷器放电计数器的动作情况, 若发现异常, 立即检修。

零部件损坏、老化、变形等引起的故障:这类故障主要指接触网设备零部件如:定位器, 定位管, 设备线夹, 甚至是一些小的螺丝等细小零部件损坏, 破旧引起的故障。针对这类故障, 平时在日常工作中要认真细心做好检修工作, 若发现异常, 立即检修。

根据上述三种常见的故障模型, 可以制定相应的应急抢险预案, 并定期组织事故抢修演练, 以便在真正遇到模型中的故障时, 能加快抢修速度, 提高抢修效率。目前, 南京地铁已经制定了《接触网故障应急预案》、《接触网悬挂异物处理应急预案》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接触网系统的故障所造成的损失, 减少对地铁行车的影响。

1.3 设备管理方面, 结合实际创建特色

地铁网络化运营后, 接触网设备管理工作也将面临着新的考验。一般来说, 设备维修管理主要包括维修模式、策略选择和维修计划, 这对安全、质量、运营成本的影响举足轻重。目前, 常见的维修模式主要有:BM (事后维修) 、CM (能力管理) 、PM (预防性维修) 、TPM (全面生产管理) 、TQM (全面质量管理系统) 、RCM (以可靠性为中心) 等等, 如何结合企业自身的设备实际状况、资源配备情况, 选择合适的维修方法, 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它将直接决定工作绩效与维护成本。南京地铁运营分公司经过前期的调查研究, 结合地铁设备系统多、技术专业分布广等特点, 采用了全效率和全员参加的生产维护 (TPM) 的方式强化设备的基础保养, 改善现场管理, 以及以可靠性为中心的 (RCM) 模式, 来分析设备状态和故障, 从而力争实现设备效能提高, 维修费用降低的目标。南京地铁接触网结合TPM和RCM的管理要求, 以“8S”为切入点, 查找问题、持续改善, 并结合整理、整顿, 清扫、清理维修场地, 使得生产现场的工作环境大大改善, 提高了工作效率, 并有效降低了接触网故障发生率。而且近年来, 南京地铁接触网未发生影响行车和运营的大事故。

1.4 人才培养方面,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在众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中接触网工种是一种特殊的工种, 目前这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而一个企业的员工队伍素质是制约技术运用、作业水平、接触网运行质量的关键因素。南京地铁目前招聘的接触网新员工大多数是专业相近, 实际并没有从事接触网工作经验的人员。随着地铁网络化运营, 迫切需要这些新员工尽快掌握技能, 立足本职岗位。为了尽快让新员工适应新角色, 南京地铁接触网在运营分公司的统一指挥部署下, 以“师带徒”、“无比五看技能比赛”和各种培训活动为载体, 充分利用小行基地练兵线, 促使新员工不断学习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目前, 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作业锻炼, 南京地铁接触网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年轻优秀的接触网技术和生产骨干, 而他们也将成为地铁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 (图3) 。

2 结语

目前, 南京地铁已正式进入网络化运营时代, 接触网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设备之一, 其安全和可靠性将直接影响着地铁的运行状态。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和总结, 进一步提高技术和管理手段, 全面提高检修维护水平, 为接触网的安全运行夯实基础, 为地铁的安全顺利运营提供有力保证。

摘要:接触网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设备之一, 其安全和可靠性将直接关系着地铁的运行状态。本文以南京地铁进入网络化运营, 接触网采用的安全保证措施为例, 分析讨论了网络化运营时代如何保证接触网的安全可靠性, 并提出了一些参考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网络化,接触网,安全可靠性,措施

参考文献

[1] 齐书志.北京地铁网络化条件下的安全运营风险与防控对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 23 (2) .

[2] 张韬.接触网状态修工作的思考[J].铁道机车车辆, 2004, 4 (2) .

网络可靠性计算机网络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现如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全球都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计算机信息时代。在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推动下,计算机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同时通信需求也越来越大。为了满足社会的通信需要,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也需要得到不断的提高。现本文就来对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设计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层次化;设计

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更大的应用优势和应用范围,已经成为当前以及未来的主流通信技术。在此情况下,计算机通信网的发展就备受业界关注。由于计算机网络本身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与复杂性,且运行环境中的风险因素较多,因此如何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就从成为了人们最关注的问题。现如今影响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我们应当从这些影响因素入手分析,对计算机通信网进行有效的层次化可靠性设计,以下本文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分析。

1 影响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要想保证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首先就要能够明确影响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防范,从而提高其可靠性。在此笔者认为,目前影响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的因素较多,这是由其所处的环境复杂性所决定的。但总的来讲,主要可以体现在三方面:

1.1 计算机因素

通信网的实施和运行是以计算机为载体的,若计算机本身不够安全可靠,而通信网也就很难实现可靠性。而计算机因素又可以分为硬件因素和软件因素两种。硬件因素是指计算机通信设备的硬件设施是否能够保证正常运行,其所处的工作环境条件是否能够支撑其正常运行等等,软件因素则是指计算机通信设备的软件运行系统是否正常,是否对其做好维护管理工作等等。这些都会对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产生很大影响。

1.2 网络因素

网络系统是进行连接不同通信设备,实现信息传输和通信的重要系统,网络的维护是否合理,运行是否正常也是影响通信网可靠性的关键因素。而影响网络可靠运行的因素又包括终端设备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网络设计是否合理、网络技术管理人员是都对网络组织实施有效性管理以及用户使用网络过程中对业务提出的性能要求等等。尤其是网络组织是否有效合理更是影响网络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因此在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设计中,要特别注重对网络组织的设计与管理维护。

1.3 现代智能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现代智能技术逐渐广泛应用于计算机通信网技术中,有效的提高了通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并且极大的扩大了设备的交换系统容量,实现了网络结构的精简化,并提高了路由调度的实时性,降低了故障对网络运行的影响。但是同时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设备与系统的复杂性,若系统出现故障,影响范围会扩大,并且随着通信网设备种类的不断增多,其内部结构会越来越复杂,增大了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性设计的难度。

2 层次化的计算机通信网可靠性设计

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的结构系统较为复杂,所涉及的影响可靠性因素较多,因此笔者建议将计算机通信网的进行层次化处理,即将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或模块,使复杂的网络结构化为若干个相对较为简单的模块层次,并分别进行可靠性设计,这样不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设计成本,且有利于更好的管理通信网系统,实现快速的故障排除,还便于实现进一步的业务扩展。在具体的层次化划分时,可以将计算机通信网分为接入层、分布层与核心层三个层次。

2.1 接入層

接入层主要负责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用户通过集线器和交换机接入网络。其中,集线器在OSI模型的第一层进行工作,因此所有与集线器连接的设备共享同一带宽。而LAN交换机则在OSI模型的第二层工作,其中,每一个端口都是一个独立的冲突域,也就是说,通过交换机连接的多个设备可以同时发起对话,而不会相互影响。与集线器相比,LAN交换机在性能上更具优势,这是由于在转发单播流量时,LAN交换机仅会将流量从已经得到认可的端口发送出去,而集线器却无法进行这一识别,仅能进行无差别发送。

根据网络状况的不同,等实际情况,交换机的选择也应有所区别,其中如:大概的端口数量、端口种类及速率要求、对VPN等相关QOS业务的支持能力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仔细的考量。

2.2 分布层

作为接入层与核心层的连接部分,分布层主要具备以下功能与特性:

(1)提供到接入设备与核心设备的冗余连接。(2)通过对访问请求的过滤,以及优先级划分、业务排队等手段实现策略。(3)进行高效的连接汇总,将多个低速连接汇集到更为高速的核心连接上。(4)智能的选择接入层与核心层间的路由,当接入层与核心层使用不同的路由协议时,分布层负责在不同的路由协议间重新发布路由信息,并在必要时过滤路由信息。(5)路由汇总,当IP地质规划方案合理时,分布层可以对路由进行汇总,从而用汇总路由代替整个网络中一些作用较小的细节路由,使路由表中仅有汇总路由,进而有效的缩小路由表,大幅度的降低了路由器的内存需求。从而降低路由信息的更新,进而减少其对网络宽带的占用率。

2.3 核心层

作为整个分层设计的核心,核心层为整个计算机通信网提供了高速的网络主干。为了保证核心层的处理速度,在核心层一般不会执行过滤功能。除此之外,核心层具备以下功能:

(1)通过核心层提供高速低延迟的数据链路与相应设备,可以在骨干网上更为快速的进行数据的传输工作。(2)为提高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与实用性,核心层可以通过提供荣誉设备与链路消除网络中的单点故障。(3)通过快速瘦脸路由协议,核心层可以对网络变化做出迅速的反映。此外,在发生网络故障时,路由协议可以通过在冗余链路上配置负载均衡模式来调用备份网络资源。

由于核心层设备通常采用背板结构,因此在选型时必须对其结构、带宽等因素进行考量。在处理时,应注意核心设备应具备较高的性能、速率以及可靠性;具备强大的网络控制能力;为便于日后的升级、扩展,必须能够准确的进行定位;同时要拥有良好的可管理性。

3 结论

从上述分析得知,计算机通信网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对其运行可靠性与稳定性造成影响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计算机本身的相关因素、网络因素以及技术因素等。在此情况下,要对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进行设计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以确保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运行。本文中所提出的层次化设计方案是一种相对较为可行的可靠性设计方法,但是随着计算机通信网所处环境越来越复杂,现有的可靠性设计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完善,以适应计算机通信网的可靠性要求。

参考文献

[1]韩卫占.通信网网络管理控制系统可靠性及其评价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35.

[2]张晓杰.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

网络可靠性计算机网络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信息技术与网络传播已经成为国家与地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特别在新疆这样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网络的传播关乎国家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发展、青少年健康成长,它更是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针对新疆反恐形势下网络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现实不足与面临的挑战,有必要制定出完整意义上的网络传播法律体系,在网络程序立法、网络技术开发等层面做出努力,同时应采取网络实名制,并且通过加强社会道德建设等综合手段来对新疆网络传播进行管控。

关键词: 新疆;反恐;网络传播;挑战;应对路径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贯彻实施,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已经基本构建,信息发展速度与普及的速度生动诠释了“信息时代”这一名词,信息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流通,普遍互联。其传播的过程中为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网络的双面性也在不断显现。信息高速流转的过程中,其不可控性也在某种程度上给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公民个人利益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信息化高速运转的过程中,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失衡的现象,全球数字鸿沟非但未被消除,反而被逐渐拉大。[1]4新疆地处中国西部内陆,与8个国家相接壤,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的战略位置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平衡信息在现实与网络世界中的价值冲突,需要在现有的法律基础上做出进一步规范,也有待于我们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一、 反恐形势下网络传播的价值冲突现状

(一)网络传播安全关涉国家安全

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其具有“超国界性”、“超领土性”等特征,这样的传播速度使得各个国家在网络的视域内又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新疆自古以来就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处于重要位置。清代名臣左宗棠曾于1877年在一份奏折中提到重保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备,无隙可乘。这表明了新疆战略位置的重要性。网络传播极大程度上推进了人类的信息共享、资源共享、服务共享,在满足多元社会需求的同时,提高着社会各个层面的运行效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全球化的现状之下,网络传播的平稳化与安全化已经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平台之一。长期以来,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三股势力”等敌对势力活动猖獗,近年来,更是有100多家境外各类基金会通过对我国的一些非政府组织进行资助,利用网络世界的延展性窃取情报,疯狂刺探中国国家秘密,对于中国的领土完整与政权巩固进行颠覆和破坏。一个时期以来,境外敌对势力不仅利用互联网在我国境内发展成员,而且通过互联网进行相互联络和组织动员,互联网就是他们进行煽动、串联、组织、指挥的渠道。[2]16-18可以说,网络世界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产生的敌对势力的新阵地。

(二)网络传播安全关涉政治安全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革,而这种变革是借助于各个平台来展开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于中国的人权抨击、政治抨击、公共事件的抨击已经延伸至网络虚拟空间。近年来,境外敌对分裂势力如“三股势力”、“伊扎布特”、“依吉拉特”等分裂组织频频活动,且其具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自2009年的“7·5”事件后,更是在2011年造成了“7·30”、“7·31”事件的惨剧,2011年12月28日在新疆和田皮山县再次发生了暴力恐怖事件,2014年3月,东突分子更是策划实施了昆明火车站“3·01”暴力恐怖活动。西方国家借口“人权”、“中国威胁论”等问题不断抨击中国的内政,双重标准和虚伪的西方人权证明西方对中国的抨击源于其根深蒂固的偏见。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叉性和开放性,任何人只要进入网络,都可以借助虚拟身份畅所欲言,它在为我们提供前所未有的自由获取和发出信息的言论自由的空间的同时也给违法、有害、无用、虚假、捏造、盲目、不确实的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机会。[3]21网络传播安全与政治安全交织成为一对孪生体。

(三)网络传播关涉新疆的经济发展

由于历史原因、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地理条件限制、发展基础薄弱等多重原因,新疆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显而易见。作为网络时代的普及化,这一点就更加明显。在中央新疆经济工作座谈会召开三年多以来,十九省市的援疆为新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春天。但是关涉新疆经济平稳发展的破坏性因素仍然存在,由于几起重大暴力恐怖事件的发生,部分居心叵测的破坏分子又利用网络的传播使一些负面信息被无限放大,一些被修饰或移花接木的图片被恐怖主义分子标注为新疆不稳定、不民主、不讲人权的例证。其中,由于“伊扎布特”等恐怖势力的渗透,一些企事业单位及高校中也会有其分布人员。这些成员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政治身份,在互联网上肆意传播,模糊了观众的视听,同时也造成其他省份不了解新疆,或者让不甚了解新疆发展现状的投资者感到莫大的不安,使得一些本有意于新疆投资发展的企业纷纷撤资。另一方面,新疆本土的一些对外宣传更多还是停留在丝绸古道、驼铃沙丘、异域风情,而非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将新疆具有经济发展潜力的一些真实信息传播开来,这使得新疆的经济发展始终没有成为网络搜索新疆的热门词汇。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双赢的援疆工作也步履维艰,这造成即使援疆投资项目被引入,省外企业为了确保自身的个体发展有所保障,在援疆建设的过程中大多使用自己带来的劳动力,而较少使用新疆本地劳动力,或者使用本地劳动力也大都处于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种,而新疆政府投资较大送去外省学习技术的劳动力为了更好地发展,学习了技术后选择了不再回来建设家乡,这就使得新疆本地劳动力的技术含量没有随着援疆的发展而同步提高。

(四)网络传播安全关涉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类的信息索取与话语权需求得到前所未有的开放。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的网民数量已经高达6.18亿人次。在互联网空间内网络用户不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也可以是信息的主动提供者。如此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中,当然也会存在一定数量的违法用户,他们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编发恶意信息,制造网络病毒,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网络传播的不稳定性。网络传播安全的不稳定性给国家的安全、民族的团结及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关涉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新疆的稳定事关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国家统一和安全。因此,合法、有效的网络管控对于新疆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五)网络传播安全关涉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国家反恐的“整体防控”体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就是民众反恐的力量。中国是全世界网民最多的国家, 青少年占相当大的比例。被污染了的互联网环境, 如果得不到净化,不仅会严重腐蚀人们的心灵, 败坏社会的风气, 更会危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据公安部统计, 我国的犯罪青少年中,有近80%的人曾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和危害。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 因此毫不夸张地说, 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传播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将严重威胁国家的生存和发展。[4]150-151在现阶段,青少年群体中绝大多数人拥有自己的QQ、博客、播客、微博等表达个人情感与思维的新媒体虚拟载体,但由于青少年的遇事冲动性,很容易受到偏激言论的蛊惑、煽动而在虚拟空间中编辑、传播负面、假性的信息,而更多人在此过程中不明真相,便肆意转载、分享,使得反动言论在一定范围内有存在的空间。就中国网民的年龄年轻化这一现象而言,如果不能够进行正面引导,那么网络传播对于青少年的成长之毒害因素必然会日趋严重。反之,如果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正确引导青少年群体,构建全民反恐的网络引导机制、网络预警机制和网络防控机制,则会使反恐事业前进一大步。这不仅考量着执政者对于网络传播趋利避害的掌控能力,也考量着国家对青少年成长所承载的社会道义是否担当,如何担当。

二、新疆网络传播的价值冲突原因探析

造成新疆网络传播过程中价值冲突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综合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

(一)网络传播的价值冲突分析不足,立法指导思想不明确

网络传播在我国是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服务的,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空间和地点获得相关服务的权利。信息网络传播在现阶段看来,我国采用信息网络传播权代替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向公众传播权,但是信息网络传播权与向公众传播权在法律涵义上并不一致,该权利在我国目前缺乏包容性与系统性。与该权利相关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出台至今已有8年之久,已远远不能适应信息发展的高速化;且其立法目的中,“为保护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以下统称权利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而制定的这部条例,其价值冲突的分析方面不能涵盖网络信息传播的全部。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这个原来的指导思想,与现今提倡的“四个文明”已不相符,用原有的指导思想来指引一部法律在和谐社会中发挥作用,会出现管控的乏力。

(二)立法位阶低,相关法律尚未形成体系,不利于网络监管

总体来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需要国家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政策法规,对社会中的各类信息活动进行法律规制,并使信息化社会能够得到良性、协调的发展。但就现阶段来看,我国关于互联网信息传播管理方面的立法工作,总体来看还是比较零乱分散的,不同部门制定的信息政策法规在内容上还存在严重的交叉、重叠甚至冲突,而且主要还停留在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的层面, 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文化管理暂行规定》《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网络安全信息通报实施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办法》等。面对互联网上不良信息传播猖獗的局面, 在完善上述行政法规和规章基础上, 建立诸如《互联网信息安全法》《互联网信息传播法》《反色情法》《反黑客法》之类的法律,并使这些法律形成规制互联网各类不良行为的配套体系。在立法上更侧重于网络监管层面,不仅意义重大, 而且刻不容缓。

(三)“依法治网”的依据不足,民主法治新疆的形象未能体现

“依法治国”的理念提出已有十几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法治的理念在不断完善与渗透,但是,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地区的差异性、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使得网络传播在新疆尚存在法律保障吃力的现状。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主体缺乏清楚明晰的指向,经常会存在与其他权利主体交叉重叠的现象。

网络的发展速度日新月异,但作为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具有自身发展特质的新疆,至今尚没有关涉网络传播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来进行规制。在遇到相关暴力恐怖事件的时候,对于网络传播目前采取的主要还是网络传播的封堵。在2009年“7·5”事件后,鉴于网络上有很多虚假、负面的传播内容,相关部门采取的是封停新疆网络的做法,当然,这有助于彻查事实的真相,防止谣言的散布、传播,但是要使网络传播在新疆实现良性传播,法制的保障还是必不可少的。在现阶段,“以堵为主”的做法只能起到“镇痛”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起到有效“治痛”的作用。

(四)“以德制网”的依据不足,道德大国的形象存在缺失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更是进一步指出了“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这一突出问题。可以说道德的功能优势,是针对于自身特点以及法治的局限来说的,这种辅承关系应在以法治国的良性发展运行过程中得以展示,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道德的缺失问题在社会的影响中显得越发地突兀,人人自危的畸形法律意识使得很多人注重权利的享有,忽略了作为公民所应尽的最基本的社会义务,权利和义务在总量上出现失衡的现象。

目前,网络治理的问题各个国家都在研究,并且也都在制定符合国情的法律、法规,但由于法律自身具有的滞后性,很多时候法律的存在依然不能阻止网络治理过程中的违规现象,道德失范的实例比比皆是。例如“7·5”事件后在网络上不断传播的违逆事实真相的、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的各类谣言,就是道德水准的层次不齐造成的。法律是道德的最底限,这些违法行为在受到应有法律制裁的过程中同时也是违背了道德的要求。道德底线的失衡是现阶段亟须完善的治理方向。

(五)“技术制网”的依据不足,树立科技大国的形象存在障碍

网络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技术的支撑,网络空间的监控是世界各国积极解决各类网络空间非传统安全问题的普遍做法,而现阶段可随意申请的网络注册、虚拟的网络用户名使得网络空间的监控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样,网络病毒的防控亦是网络传播过程中需要重点防控的地方,现有立法虽然对网络病毒的防控有所作为,但是就目前来看,法律的网络管控在技术上存在以下几个层面的障碍:

1.立法只是强调了报告和减少因病毒造成的损失,但是缺乏评价、分析病毒趋势的法律规定,对于网络服务商的相关责任规定不明,这使得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最终由用户来承担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

2.在整个网络传播的法律体系中,重视违法行为和违法结果的规定,对于程序方面在此领域尚有欠缺,使得制造、传播恶意病毒的人缺乏程序法范围内的规制。

3.网络传播过程中存在的暴力信息、黄色信息、虚假信息及垃圾信息充斥整个网络空间,很多网站通过发布此类信息进行欺诈,给权利人造成了一定经济困扰,这些故意传播恶意信息的人对权利人造成了一定的民事侵权,更有甚者会触犯刑法。而目前新疆的网络管控力度在此方面上没有做出让人满意的成效,没有有效拦截、禁止此类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举措。

三、网络传播的价值冲突的应对路径

针对现阶段新疆反恐形势下网络传播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价值冲突,有必要进行综合审视,找到应对路径,以解决现存弊端。

(一)实行网络实名制,加强网络防控机制

信息时代中,网络是现实与虚拟的综合交叉体,网络凭借其传播速度快、涵盖领域广、参与主体平等、服务对象自主性等现实生活所不具备的优势,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网络的开放性、包容性、互动性实现了网民跨时空、跨文化、跨领域的沟通。但是,由于网络文化的宽泛性、无政府性,网络交流的隐匿性,网民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再加上一些网络推手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传播的不正确的价值导向,导致网络文化中的不良信息会对网民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误导。可以说互联网的匿名性,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它成了传播不良信息的天堂。目前,我国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网吧实名制、游戏实名制、博客实名制,从这些层面来看,在我国逐步实现网络实名制在技术层面是具有可操作性的。但这些措施并不为所有网民所认可,很多网络用户对网络实名制心存芥蒂,其主要原因是对于网络实名制实施过程中个人信息的安全问题存在疑虑。对于网络实名制具有抵触心理的人认为,这侵犯了网民的个人隐私和网络自由。其实,网络实名制的存在是有必要并且有存在空间的,在网络实名制的制约下,可以让网络监控系统更加流畅,也可以起到约束行为主体的作用,让其明白自己对网络上的言行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具体来看,网络实名制应该是一个自上而下、具有体系性的可行性操作系统,包括个人信息保护制度、网络信息管理制度、网络纠纷解决机制。为了更好地、更全面地保障网络传播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笔者认为,应该由立法机关尽快制定《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其中专设篇章用于网络用户的实名管理制度,强化对于个人信息的管控;其次,应由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对于各项网络业务实行严格的审核、登记、注册,增设专门机构负责管控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形成较为系统的网络信息管理系统;最后,需在工信部部门管理中形成较为切实可行的纠纷解决机制,使得网络用户的个人信息在实名制的制度体系下能够存在一个较为畅通的整体性保护机制,从而逐步推广实现网络实名制,净化网络环境。

(二)制定网络传播法律体系

针对于我国目前在信息网络传播的立法例中立法位阶低、相关法律尚未形成体系、不利于网络监管的现实,亟需在网络传播过程中加强法律的规范化进行强制,而基于现状来看,需要在现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著作权法》等关涉网络安全与信息传播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构建体系性较为完整的《网络信息传播法》,同时要注重法律的稳定性与连续性,根据时代的发展修正相应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在网络信息分级预警制、政府信息传播安全、运营商信息传播规范、商业用户使用规范、家庭用户使用安全等几个层面进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同时加强计算机互联方面的立法,逐步搭建信息网络传播的基本原则和立法框架,制定、实施有关适应于反恐领域网络传播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处理好新、旧法律、法规之间的衔接与协调,尽量避免法律的空白区域。

(三)加强网络传播程序立法

基于众多层面的网络传播法律规制,其大多属于实体法层面。为了全面规范网络传播在反恐斗争中的积极作用,有必要制定相关程序进行规范,进一步加强权力机关对于网络传播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利用及管控。对于网络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收集和利用之手段、方式、时间、范围进行更精准的规范,使得网民的个人信息被收集的过程能够更加透明化、合理化、程序化;对于违反《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实施侵权的,立法应进一步明确网络服务者在接到被侵权人通知后采取必要措施的具体时限,以保证进一步明确网络信息传播者、经营商、个人用户等在编辑、传播、利用网络信息过程中对于国家、集体、公民造成侵害时的责任,能够明确得以担当;在现有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与《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新近颁布法律、法规所配套的赔偿程序,以保证被侵害主体的合法权益在有效时间段内得以维护。

(四)通过增强社会道德意识对网络传播进行管控

网络高频使用的过程中,需要每一个网民都有较为良好的道德观。网民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的意识,构建起网络系统的整体信任感,使得网络传播能够在网民中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在法律保障的基础之上,强化公民的道德意识,弘扬中华文化,同时加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的社会理念,通过对正面典型事例的宣传来强化公民的道德心理,特别是利用网络这一平台,通过博客、微博、QQ群、论坛等多种渠道的关联,不断扩大这种道德层面的影响力,使其将道德的约束与法律的约束有机融为一体,自觉遵守,积极维护,真正做到自觉抵制网络谣言的传播,树立、筑牢公民的道德防线。

此外,应该进一步强化网络用户的自律性。道德的强制性最重要的还是依靠网民的内心自我约束,需要网民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做到网络虚拟人格与现实人格的一致性,坚决抵制不良信息的传播与扩散。

(五)提升技术层面的网络传播力

黑客、木马病毒、恶意插件等恶性网络传播内容是网络传播过程中需要始终不断对抗的顽疾。要想在新疆反恐领域中理顺网络传播的方向,提升技术层面的管控水平十分重要。信息数据的畅通是网络流通在各个层面的基本保障,合理、合法利用会推动社会有序前进。但是,有部分网民为了非法目的及自身不正当利益,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肆意传播不良信息、恶性病毒,为信息权利人以及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但是,现有的网络并不能有效管控此类不良信息的流动,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在制定法律、法规等制度保障的同时,提升信息技术,制定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计算机软、硬件方面的技术应用与传播,在进一步由政府配备政策、投入资金、引进人才的同时积极培训新疆本地的劳动力资源,使这些富裕的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能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做出努力。同时合理配置新疆本地的劳动力资源,在新疆的网络管控方面形成良性的集聚效应,做好网络传播管理工作。强化政府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及时有效地将事实的真相公布于社会,并且通过正确、及时的解决措施来应对整体事态的发展。

综合来看,反恐形势下新疆网络传播系统还存在很多不足,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中央和地方人民政府应采取综合措施,积极应对,制定出符合时代特征又具有实效的法律体系来切实平衡网络传播与反恐维稳之间的关系,使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有效降低新疆地区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成本,切实推进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齐爱民.捍卫信息社会中的财产[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

[2]黄永垠.互联网与国家安全.[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2).

[3]王军.网络传播法律问题研究[M].群众出版社,2006(1).

[4]陈峻,周旭红.从非传统安全高度构建互联网不良信息传播的监控机制[J].现代情报,2011(5).

上一篇:数字微波通讯发展研讨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生命周期市场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