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发展建议范文

2023-09-23

农业产业发展建议范文第1篇

1 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农业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 特别是城市化发展进程发展, 但在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一系列农业农村经济问题, 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也阻碍着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经分析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1 城乡二元化问题突出

我国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 (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 , 这个城乡二元结构一定程度制约着农民的流动。农民既可以从事农业生产, 又可以参与城市的发展, 但身份定位问题, 导致劳动力流动受到影响。此外, 由于市场农产品价格低, 导致农民都不选择在农村务农, 农业经济效益非常低。

1.2 现代农业发展起步晚

我国农村生产经营模式比美国等发达国家较为落后, 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起步较晚, 呈现后劲不足情况。整体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够, 农业资源最大化利用不够, 整体农业的单位面积的生产效率较低, 还不能形成大面积、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农业经济模式, 从而导致农村还是农村或者农村过渡到真正城镇化的步伐缓慢, 农业经济受到传统经济的影响还是比较深刻。

1.3 农村融资难度大

农村具有丰富的土地、山林、滩涂和水面等资源, 部分简单的种植、养殖等投资较少的、经济效益见效快的较容易融资。有些需要投资大、回收期长、见效慢的, 但却是长远规划需要的农业项目吸引外资注入投资难度就大, 比如:现代农业产业园、贵重苗木、荒山改造等。

1.4 农业科技转化和产销对接不够

真正能促进农业成果转化的农业科技技术不多, 很多国内农业科技技术只停留在实验室, 或者只停留在理论研究, 真正具有知识产品的可推广、可复制的农业技术较少, 从而导致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率低, 从而导致单位面积农业经济效益不高。此外, 由于市场化条件下, 农村信息闭塞, 廉价的农产品不能很好与需求量大的城市进行信息化的“产销对接”, 从而阻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2 建议与对策

2.1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进程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镇化建设, 逐步取消户籍制度, 形成城乡一体化。进一步夯实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 推进惠农政策落地生根, 让农民真正享受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医疗、教育、科技、文化等权利, 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潮流中, 真正体会到“当家作主”的感觉, 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干, 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2.2 加大农业财政投入和社会资本引进力度

在政府层面加大农村基层设施财政资金投入, 给予政策支持来完善农村农业公共服务配套, 从财政资金和政策推进“两架马车”夯实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基础, 全方位带动农村投资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的改善, 为引进“金凤凰”铺垫。出台农业农村扶持政策配套政策和具体实施细则, 多渠道为农业引进社会资金提供政府信贷担保, 真正让有实力的资本进入投资大、回收期长、见效慢的, 但却是国家战略需要发展的农业领域。

2.3 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和提高成果转化率

选择性引进生物改良、畜禽良种繁殖等生物技术和“互联网+”及大数据预警预报分析等先进技术进入我国农业领域, 走出“实验室”开展农业领域科技立项, 引导促进研究成果真正转化, 形成倒逼机制, 让信息化手段解决“产销对接”难题。从解决温饱问题的根本角度出发, 真正让技术革新促进农民全面增收, 全方位带动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结束语

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和问题和提出的建议只是从笔者自身思考角度出发,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腾飞需要国家政策、财政、社会资金、科技运用等形成合力,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需要几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完成。

摘要:农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着国家的发展稳定。目前, 我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 但伴随着一些发展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就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业经济,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南养菊.论农业经济结构的优化对策[J].财经界 (学术) , 2010, 0 (16) :34-34.

农业产业发展建议范文第2篇

1 横县富硒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富硒农业起步较晚,认识度低

横县涉农企业、民众甚至政府工作人员对富硒农业认识不足,从近期进行的随机调查结果看,对富硒农产品的营养保健价值认识的不到1%,因而对富硒产业的开发和支持力度还不到位。

1.2 富硒产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建设富硒生产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土地平整与改良、实施标准化管理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然而,政府给予的扶持资金十分有限,而企业在起步阶段还信心不足,不敢投入大笔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基地的建设,规模普遍不大。

1.3 富硒产业不成规模

富硒产业基地规模小、基础差、覆盖面窄、带动农户能力弱,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底,富硒农产品总量小,市场份额小,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是富硒产业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富硒产业缺少品牌效应

富硒农产品品牌建设处于初始阶段,知名度不高,拓展市场困难,营销宣传有待加强。

1.5 富硒农产品质量监管困难

由于不同农作物对硒的吸收程度不同,含硒量高低不一,企业、农户生产的每一批次的农产品的硒含量都会不同,确保已取得认证企业的农产品达到富硒标准,监督不经检测就贴上富硒农产品标签的假富硒产品,将是一件长期而困难的工作。

2 横县富硒农业开发的对策建议

发展横县富硒农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围绕主导产业、推进规模开发,增加资金投入,扶优扶强一批企业、合作社,打造品牌,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把横县富硒特色产业做优、做强、做大。

2.1 全面开展富硒资源调查

开发富硒农业,必须要立足横县的本地资源优势,首先摸清富硒土壤资源分布与富硒动植物种类,开展富硒土壤及富硒农产品的成因调查和研究,做到心中有底[2]。对横县的优良富硒土壤分布区域,要做好保护性开发计划,把富硒农业的文章做好,力争实现富硒农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同时对优良富硒土壤区域以外的富硒区域进行补充的土壤质量调查,对具备开发条件的地方,及时采取必要的科学手段进行土壤质量的治理、改良、提升,从而达到逐步对全县处于亚健康状态下的区域生态环境进行主动治理、务实治理、科学治理,最大限度地优化提升横县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拓展全县优良富硒土壤面积,为做大、做强横县的富硒农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做好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

在摸清富硒土壤资源分布的基础上,把横县最有开发价值、开发潜力、开发条件的并适宜产业化经营的农产品作为开发重点,做好面积规划与品种布局,优先发展基础条件好、生产优势明显、提升空间较大的五大产业——富硒稻米、富硒茉莉花和茉莉花茶、富硒食用菌、富硒猪肉、富硒甜玉米。几大产业要在“三品一标”要求的基础上推进富硒产业开发,确保富硒农产品的质量。

2.3 加强富硒农产品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站、微博、微信、广播和广告等媒介和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横县“一会一节”等平台,大力宣传富硒农产品的保健意义、横县富硒土壤的优势和横县富硒农产品品牌。大力促进横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富硒农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互联网+横县富硒农产品”的新经济形态。

2.4 引进技术和人才

加强富硒农产品研发,强化技术培训。对横县农业科技人员、富硒示范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中的技术人员以及产业大户进行集中轮训,更新农技人员知识,为富硒农产品开发打下技术基础。

2.5 加大对富硒基地建设的投入

以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当地农民入股的多元投资机制,加强产业基地交通、灌溉设施建设,推进土地有序、增效流转,实现基础科学化、规模化布局,高标准、高质量建成一批富硒示范基地,带动全县富硒产业的发展。

2.6 加强富硒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

加强富硒农产品质量监管,实施品牌战略。创建以“质量安全”与“健康食品”为主打的富硒农产品品牌。全县要统筹策划、包装,多部门、多单位联动,整体推动“广硒横县”的品牌影响,在更大范围内提高地域品牌辨识度,在富硒开发上形成整体效应,打造出横县“质量安全”与“健康食品”的富硒名片[3]。

2.7 加强富硒农产品质量监管

严格按照自治区的富硒农产品质量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凡是未经检测取得区富硒农产品认证的,一律不得使用硒标签;凡是含量不合格、达不到富硒农产品要求的,一律不得以富硒农产品出售。要建立可追溯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环保、安全监管,坚决制止影响富硒发展战略的行为,对纪录不良企业或开发商,坚决限制资格,促进富硒农业健康发展。

摘要:富硒农业是一个典型的现代创意农业,是当前与今后现代农业向高端发展的方向。基于此,阐述横县富硒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富硒农业,存在问题,对策建议,横县

参考文献

[1] 成炳康,石晓阳,石磊,等.安康市富硒高效大农业发展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0):396-371.

[2] 高显钧.富硒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4.

农业产业发展建议范文第3篇

一、总论

(一)项目名称:功果桥镇万亩灯盏花种植

(二)承办单位概况:

龙腾合作社位于云龙县功果桥镇下坞村委会,成立于2010年4月5日,经过四年的发展,目前,共有社员3120户,管理人员34名。合作社现有资产 110万元,每年创收1000多万元,合作社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创新产业品牌、服务农民、带动农民致富为目标,树立诚信品牌。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发展为以育苗、种植、收购、销售、加工灯盏花为主的产业结构形式,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三)拟建地点:功果桥镇5个村(下坞、旧州、汤邓、汤涧新山)。

(四)建设内容与规模:

1、灯盏花育苗基地建设;

2、10吨级烤房;

3、灯盏花茶及灯盏花酒加工厂;

4、灯盏素提取厂。

(五)建设年限:5年。

(六)概算投资:总投资1764万元。其中:

1、灯盏花育苗基地300万元。

2、10吨级烤房14万

3、灯盏花茶及灯盏花酒加工厂250万元。

4、、灯盏素提取厂1200万元.

(七)效益分析:

1、育苗基地年收入50万元。

2、灯盏花酒及灯盏花茶每年可创收20万元。

3、灯盏素提取厂年利润280万元。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灯盏细辛适用性强,海拔1300米-2200米都可以较好的生长,耐旱,耐霜,耐肥,采取轮作产量高,收益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所带来的相关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类疾病日渐增多,灯盏细辛的效用决定了它将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种植灯盏细辛是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二)建设条件分析:

1、澜沧江由北向南贯穿镇境72公里,1月份平均气温11.4℃,4月份平均气温18℃,霜期约30~40天,无霜冻,全年日照约235天,年降雨量在847.9~1000毫米之间,比较适宜灯盏花生长条件。

2、功果桥镇位于云龙县西南部,澜沧江河谷。东连宝丰乡,南靠保山市瓦窑乡,西邻漕涧镇,北与苗尾乡接壤,区位优势明显。

3、灯盏花种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4、灯盏花种植使农民增收明显,种植积极性高涨。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五个村共种植9000亩,沟渠旁向阳旱地种植1000亩。

(二)年加工灯盏花茶5吨,灯盏花酒10吨。

(三)年提纯灯盏素75吨,其他提取物物质25吨,废料制作生物肥250吨。

四、工程方案

(一)充分利用云龙县龙腾合作社成熟的农业运作机制,实行由合作社育苗基地统一育苗,统一指导、统一收购。

(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社员入股建设灯盏花茶厂及灯盏花酒厂。

(三)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型制药企业介入,建设灯盏花原料综合处理项目。

五、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种植户经济效益:利用小春季种植,亩产值4000元x10000亩=4000万元。

2、合作社经济效益(合作社公积金与公益金收入):灯盏花茶5吨x5000元=25000元,灯盏花酒10吨x5000元=5万元,共收入7.5万元。

3、灯盏花原料综合处理厂收益:10000亩x150公斤/亩x1%=1.5万公斤(灯盏素)x3000元/公斤=4500万-收购原料4000万=500万。

(二)社会效益

1、我镇农户小春季种传统作物亩产值1000元左右,对引导农民进行产业调整很有意义。

2、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实现产、供、销的有效连接,开创政府扶持,农业、科技部门指导,合作社运作的新模式。

六、总结

农业产业发展建议范文第4篇

××县农牧局

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下,项目承担单位××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根据项目批复,制定实施方案,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资金管理和工程监督,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现将项目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项目实施的目的和意义

××县辖2乡5镇,71个行政村,29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总户数3.87万户,农业人口15.16万人。现有耕地面积43.56万亩,其中水浇地21.56万亩,旱地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51%。降水量少,而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

7、

8、9三个月,年平均降水量260毫米,蒸发量高达1801毫米,为年降水量的6.8倍,是传统旱作农业县。早在200多年前,就发明了旱作砂田抗旱技术,它具有蓄水保墒、减少蒸发,提高地温,保肥压碱等功效,且一次性投入使用15—20年,是甘肃砂田旱作种植的发源地。截至目前,全县22万亩旱土地中,砂田面积11万亩。由于近年来持续干旱,旱作农业效益低下,旱地播种面积逐年减少,通过旱作农业示范项目实施,将地膜覆盖、集雨补灌和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等现代农艺节水措施与传统的砂田种植相结合,采取旱砂田地膜覆盖种植西甜瓜套种花生,旱土地推广全膜双垄覆盖沟播玉米,使旱作区种植春小麦为主的种植模式向以种植西瓜、甜瓜、马铃薯、玉米为主的高产高效模

式转变,通过作物种类品种的合理搭配,尽量调整作物水分临界期出现在雨季,同样能达到避旱、保产、高效的目的。

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以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充分挖掘传统旱作农艺及工程措施潜力,综合运用现代旱作农艺、生物和工程等技术,以优化资源配臵为核心,合理调整农业布局和种植业结构,通过土壤化验室维修改造、墒情旱情监测站建设及田间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利用我县砂资源丰富的资源优势,采取铺压砂田和老砂田改造等工程措施,推广“砂田+地膜”的旱作西瓜栽培、玉米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旱作红砂马铃薯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日光温室膜面集雨施肥一体化、旱作砂田轮作倒茬、机械耕作保墒等技术,使传统抗旱措施和现代旱作科技成果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保障旱作农业高产、优质、高效发展,从而增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促进旱作农业不断发展的目的。

二、项目来源及目标任务

××县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是根据甘肃省发改委的可行性批复和甘肃省农牧厅的实施方案批复,由××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承担实施的。项目期限2009年1月-2010年12月。项目实施建成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面积1000亩。辐射带动全县双垄沟播玉米面积达到2万亩,旱砂西甜瓜面积达到4.8万亩,旱砂马铃薯面积1.5万亩。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是: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1万亩(黑石乡7000亩、水阜

乡4000亩);“砂田+地膜”西瓜、花生、马铃薯等作物0.9万亩。通过配套完善试验、检测、培训等设备,综合应用新品种、“砂田+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在九合镇三坪村建立综合旱作增产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区1000亩。其中:“砂田+地膜”西瓜500亩、“砂田+地膜”西瓜套种花生500亩。开展旱作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培训及示范推广,培训农民技术员200人次、农民0.5万人次。铺压砂田1000亩。在示范基地内完成田间道路建设12.8km,改造膜面集雨施肥一体化日光温室20座,土地平整0.2万亩,深松改土0.8万亩,引进及推广新品种0.4万亩。维修改造土壤化验室320㎡,新建旱情墒情监测站24㎡,购臵相关仪器设备100台(件),旱作农业机械247台(件)。

三、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完成旱作农业示范基地2.6万亩,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2万亩(黑石乡8000亩、水阜乡4000亩);“砂田+地膜”西瓜、花生、马铃薯等作物1.4万亩。通过配套完善试验、检测、培训等设备,综合应用新品种、“砂田+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在中心乡三坪村建立综合旱作增产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区1000亩。其中:“砂田+地膜”西瓜500亩、“砂田+地膜”西瓜套种花生500亩。2.6万亩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年产值达到4800万元,实现年增值1600多万元,带动全县旱作砂田播种面积由3.2万亩(2009年)增加到5.8万亩,旱土地播种由2.1万亩(2009年)增加到3.7万亩。

1、土壤化验室改造

投资19.6万元对县农技中心现有化验室的清洗室、浸提室、分析室、剂量室、蒸馏室、烘烤室、速测室、原子吸收室、光度室、玻璃仪器室、土样室、药剂室等全部进行了墙体粉刷、门窗更换、化验平台、污水处理等维修改造,完成改造面积320 m。 改造一新的农技中心化验室已投入使用,完全能够满足肥料、土壤和植株样的化验要求。

2、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站建设

在九合镇头沟村,新建砖混结构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站用房 24㎡,占地2亩,总投资3.9513万元。于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0年6月竣工,采购高智能土壤墒情多参数测试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自动气象站、水分快速测定仪、电脑、打印机、传真机等土壤墒情旱情监测仪器设备9台(套)。

3、日光温室膜面集雨节灌施肥一体化改造

在西电园区改造日光温室20座,共计投资47.8481万元。每座温室配套20m水池1座、长60m集雨槽、微灌施肥系统,已投入使用。平均每座温室可产蔬菜由项目实施前的3700公斤增加到了5800公斤,平均每座温室产值蔬菜由项目实施前的1.3万元增加到2.4万元,总增产值22万元。

4、铺压砂田

在九合镇三坪村、头沟村、朱家井村完成新铺砂田1040亩,开挖砂源点3个,方便了群众取砂压砂。

5、旱作技术核心示范区建设

32 通过配套完善试验、检测、培训等设备,综合应用新品种、“砂田+地膜”覆盖、测土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措施,在九合镇三坪村建立综合旱作增产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区1000亩。其中:“砂田+地膜”西瓜500亩、“砂田+地膜”西瓜套种花生500亩,通过两年的测产,示范区旱砂西瓜平均亩产达到2830公斤,增产730公斤,增效876元。

6、农田平整

在九合镇2个行政村维修整理0.2万亩,平整采用机械进行运土平整,用水平仪测量,使耕地土地平整度在1/600以内。

7、机耕道维修

建设农田道路12.8km,其中:九合镇三坪村3.4 km,头沟村2.4 km,水阜乡彬草村3.2 km,黑石乡白崖村3.8 km。该路采取对自然地基整平、夯实,做5.0m宽路基,使地基土干容重达到1.7kn/m以上,路面宽4.0m,路面铺设10cm厚砂石。田间机耕道的维修,改善了田间道路,使项目区因道路不畅弃耕土地得到了复耕。

8、深松耕

利用深耕犁和深松机,对基地0.8万亩耕地土壤进行40-50cm的深翻,在夏季闲茬时期,深翻土壤,活化和加厚耕作层,同时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菌。也可在冬季严寒,深翻土壤,冻死病虫卵。

9、生物配肥

针对项目区农田有机肥投入少,且土壤有机质呈下降趋势的

5

3现状,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广辟有机肥源,增施有机肥和有机无机生物肥料,疏松和活化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一是发展绿肥,逐步推行粮—肥型种植模式,稳步提高绿肥种植面积。二是发展畜牧业,通过养畜来积肥,特别是充分利用好现有人畜粪便,使之全部归田。三是抓好各类作物的秸秆还田技术,禁止焚烧秸秆,积极推广秸秆切碎和堆腐还田技术及沼渣利用。四是因地制宜,利用房前屋后的杂草等,积好焦泥灰等农家土杂肥。每年亩施优质有机肥不少于2000kg。

10、测土配方施肥

在项目区3个乡镇完成采集土样500个,通过化验测试,示范推广配方肥面积5.6万亩。

11、试验示范研究

在黑石川乡白崖村开展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玉米品种、密度、播期、不同覆膜方式、不同栽培模式、除草地膜的试验示范5项(次)。布设品种试验1亩,不同播期试验2亩,顶凌覆膜与秋覆膜对比试验示范2亩;在九合镇开展旱砂西瓜农用注水机试验3亩,新品种试验2亩;购买生物有机肥150吨,示范1000亩,编写发放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技术规程、旱砂地膜西瓜栽培技术规程,为大面积示范推广奠定基础。详见技术总结。

12、新品种展示

引进示范玉米、花生抗旱新品种3个,8400公斤(其中:玉米3900公斤,花生4500公斤)。在白崖、彬草、头沟、三坪、朱家井等5村设立新品种展示田8800亩。

13、旱作农业新技术培训与推广

购臵培训设备87台(套),在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分别举办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机械深松耕技术”、“农用注水机水肥一体化技术”培训班40期,印发技术资料3500份(册),培训农民5000多人(次),培训农民技术员200人次。完成旱作农业新技术推广2.6万亩,占计划2万亩的130%。其中: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1.2万亩,(黑石乡8000亩、水阜乡4000亩);“砂田+地膜”西瓜、花生等作物1.4万亩。

14、旱作农业机械集成示范

根据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等技术示范推广的需要,配套起垄机,旋耕机,农用注水机、卷帘机等机械247台(套)。在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中,集成旱作农业机械示范展示,推广农用注水机注水、增施农肥调水、全膜覆盖保水、垄沟集雨增水的“四水”集成技术,大大提高了全县旱作农业新技术运用水平。

四、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项目完成投资355.1662万元,土建及田间工程完成投资240.1101万元(乡镇筹资31.9107万元,农户自筹22万元);仪器设备购臵总投资54.3486万元;新品种、新技术示范47.516万元;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及宣传8.187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0045万元。项目下达后,县财政拨入中央资金300万元,专户利息收入1.257837万元。项目资金总支出301.2555万元。资金支出主要用于:

(一)土建及田间工程投资186.1994万元。其中:

1、土建工程23.5513万元

(1)土壤化验室改造工程:完成改造面积320㎡,投入资金19.6万元。

(2)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站建设:新建土壤旱情墒情监测站24㎡,总投资3.9513万元。

2、田间工程162.6481万元 (1)铺压砂田50万元。 (2)农田道路28.8万元。 (3)平整土地15万元。 (4)土壤改良21万元。

(5)日光温室改造47.8481万元。

(二)仪器设备购臵总投资54.3486万元。其中:

1、农机具34.4435万元

2、监测设备9.327万元

3、培训设备8.9135万元。

4、日光温室节灌系统1.6646万元。

(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47.516万元。其中:

1、新品种引进9.25万元。

2、集成技术示范38.266万元。

(四)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培训及宣传8.187万元。其中:

1、农民培训6.059万元。

2、技术人员培训2.128万元。

(五)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0045万元。其中:

1、项目评审费0.3万元。

2、可研报告编制费1.2万元。

3、管理费3.474万元。

4、其它费用0.0305万元。

五、项目管理情况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确保了项目顺利实施。项目下达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项目的组织管理,及时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农牧、财政、建设等部门单位及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工作协调和政策指导,负责落实地方配套资金,检查监督建设资金合理有效使用,参与项目建设工程的招投标,监督建设单位严格按照项目批复实施,加强对项目建设各阶段、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发现和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项目实施单位县农技中心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具体负责田间技术指导,保证了项目建设任务顺利进行。

2、制定方案,明确目标,确保了项目有序实施。领导小组及时组织相关部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讨论研究,编制完成了《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实施的目标任务、实施计划及工作重点,对各成员单位和项目实施单位,进行任务分工,切实把任务分解到相关单位,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3、严明纪律,专款专用,确保了项目按期实施。项目下达

后,县财政对项目的按期正常实施给予了大力支持,及时拨付了中央资金300万元,由于我县财政困难,配套资金无法解决,我们动员项目区农户出资出劳,确保了项目各项计划指标的完成。项目实施单位在资金管理上严格贯彻执行农业工程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的规定要求,实行专项管理、专帐核算,保证专款专用,杜绝浪费,无违纪违规行为,确保了有限的资金产生最佳的综合效益。

4、严格程序、公开透明,确保了项目保质完成。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规定,实行项目建设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的“四制”建设规范要求。项目的土建工程和重点仪器设备采购实行邀请招标,项目建设管理实行合同制,明确了职责、权利和义务,项目各个环节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为保证工程质量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障。

5、积极推广旱作农业新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引进推广了旱作农业新技术,采取基地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不断探索和普及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与管理的有效方法,引进推广高新农业技术新成果,提高科技应用转化率。采取专家集中授课或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进行旱作农业技术培训,提高项目的运作管理水平及技术人员、农户的科技意识与技术水平。并加强省内农业、科研院所站等部门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对项目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和联合攻关。

六、项目效益情况

1、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新增固定资产124.0834万元,主要包括土建工程、田间设施工程和配套的仪器、机械设备等。项目实施后,建立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基地2.6万亩,其中建立核心示范区1000 亩,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2万亩。通过各项节水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示范区以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比半膜玉米增产162公斤,旱砂西瓜由项目前的2100kg/亩增加到2830kg/亩,“砂田+地膜”的旱作西瓜较不覆膜西瓜亩增收876元,年玉米增产194万公斤(2元/公斤),增产西瓜、花生1022万公斤(1.2元/公斤),项目区年总计增产1200万公斤,可直接增收益1600多万元,项目区农户人均增加纯收入320元左右。

2、社会效益

项目实施后,不但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而且使他们的居住水平、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得到提高,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从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极大丰富了市场的需求,确保了当地的粮食安全。通过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培养了大批农民科技人才,使农民对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得到进一步认识,提高了农民的农业科技水平,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土壤农化检测水平,能够满足测土配方施肥工作要求,极大推动了全县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和旱作农业科技服务功能,增强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建成了旱作农业生产示范基地2.6万亩,通过土壤墒情旱情监测站建设、化验室的改造和相关设备的配套等旱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并实施

了全膜双垄集雨沟播、秸秆覆盖保墒、机械化旱作节水等旱作节水技术推广及使用,极大改善了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带动全县的旱砂西瓜和玉米产业的健康发展,并使项目区的旱作农业单位生产效益得以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效果显著,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生态效益

通过铺压砂田、平田整地、垄沟种植、地膜(砂)覆盖及土壤改造培肥,大大地保蓄了土壤水分,为旱地作物高效利用自然降水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可减少水土流失。通过降低耕作强度、增加地表粗糙度及覆盖度等,可极大地减少地表风蚀量,既有利于旱作农业区生态恢复,又有利于保土保肥,更有利于缓解“沙尘暴”的发生,维护生态安全。

旱作农业综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使作物产量和副产物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仅使农民收入得到增加,也将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进而为实现“饲多、畜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为走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创造了条件。

七、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一定经验,但与项目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表现在:

1、工作经费短缺。旱情墒情检测站虽已建成投入使用,但县乡财力匮乏,日常工作经费筹措较为困难,导致检测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2、工作力量薄弱。我单位现有技术干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专业人员短缺,加上培训经费不足,不能对技术人员进行新技术、新知识的系统培训,对先进的仪器设备不能很好地掌握和使用,给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工作任务艰巨。××县是黄土高原具有悠久历史的旱作农业区,年降雨量为260mm左右,年蒸发量高达1801mm以上,为年降水量的6.8倍。常常发生冬旱连春旱的持久性干旱,有“十年九旱”之说。现有耕地面积43.56万亩,其中水浇地21.56万亩,旱地22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0.51%。工作量大,任务重。

4、监测体系不完善。由于受人员、经费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一定局限,将给旱情墒情检测监测与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造成一定的影响,需请上级主管部门每年解决一定的防治及正常运转经费。

5、农民科技素质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接收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对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我们将积极努力,争取创造一切条件加以解决,下一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强化技术培训。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等多种途径,加大技术干部的培训力度,尽快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技术,

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同时,对项目区农民技术员、种植户进行防治技术培训,提高旱作农业技术水平。

2、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检测机构,加大旱情墒情监测力度,充分发挥监测站作用,促进旱作农业不断发展。

农业产业发展建议范文第5篇

一、总论

(一)项目名称:功果桥镇万亩灯盏花种植

(二)承办单位概况:

龙腾合作社位于云龙县功果桥镇下坞村委会,成立于2010年4月5日,经过四年的发展,目前,共有社员3120户,管理人员34名。合作社现有资产 110万元,每年创收1000多万元,合作社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创新产业品牌、服务农民、带动农民致富为目标,树立诚信品牌。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发展为以育苗、种植、收购、销售、加工灯盏花为主的产业结构形式,为农民增收致富创造了良好的平台。

(三)拟建地点:功果桥镇5个村(下坞、旧州、汤邓、汤涧新山)。

(四)建设内容与规模:

1、灯盏花育苗基地建设;

2、10吨级烤房;

3、灯盏花茶及灯盏花酒加工厂;

4、灯盏素提取厂。

(五)建设年限:5年。

(六)概算投资:总投资1764万元。其中:

1、灯盏花育苗基地300万元。

2、10吨级烤房14万

3、灯盏花茶及灯盏花酒加工厂250万元。

4、、灯盏素提取厂1200万元.

(七)效益分析:

1、育苗基地年收入50万元。

2、灯盏花酒及灯盏花茶每年可创收20万元。

3、灯盏素提取厂年利润280万元。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条件

(一)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灯盏细辛适用性强,海拔1300米-2200米都可以较好的生长,耐旱,耐霜,耐肥,采取轮作产量高,收益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过剩所带来的相关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类疾病日渐增多,灯盏细辛的效用决定了它将会有广阔的市场空间,种植灯盏细辛是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二)建设条件分析:

1、澜沧江由北向南贯穿镇境72公里,1月份平均气温11.4℃,4月份平均气温18℃,霜期约30~40天,无霜冻,全年日照约235天,年降雨量在847.9~1000毫米之间,比较适宜灯盏花生长条件。

2、功果桥镇位于云龙县西南部,澜沧江河谷。东连宝丰乡,南靠保山市瓦窑乡,西邻漕涧镇,北与苗尾乡接壤,区位优势明显。

3、灯盏花种植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

4、灯盏花种植使农民增收明显,种植积极性高涨。

三、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一)五个村共种植9000亩,沟渠旁向阳旱地种植1000亩。

(二)年加工灯盏花茶5吨,灯盏花酒10吨。

(三)年提纯灯盏素75吨,其他提取物物质25吨,废料制作生物肥250吨。

四、工程方案

(一)充分利用云龙县龙腾合作社成熟的农业运作机制,实行由合作社育苗基地统一育苗,统一指导、统一收购。

(二)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社员入股建设灯盏花茶厂及灯盏花酒厂。

(三)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大型制药企业介入,建设灯盏花原料综合处理项目。

五、 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种植户经济效益:利用小春季种植,亩产值4000元x10000亩=4000万元。

2、合作社经济效益(合作社公积金与公益金收入):灯盏花茶5吨x5000元=25000元,灯盏花酒10吨x5000元=5万元,共收入7.5万元。

3、灯盏花原料综合处理厂收益:10000亩x150公斤/亩x1%=1.5万公斤(灯盏素)x3000元/公斤=4500万-收购原料4000万=500万。

(二)社会效益

1、我镇农户小春季种传统作物亩产值1000元左右,对引导农民进行产业调整很有意义。

2、通过合作社这个平台,实现产、供、销的有效连接,开创政府扶持,农业、科技部门指导,合作社运作的新模式。

六、总结

农业产业发展建议范文第6篇

一、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区所在位置

王坡乡下观村地处平山县东北部山区,天台山南麓,距平山县城22公里,总面积1.5平方公里,是下观水库移民村。全村辖2个村民组, 28户, 110人。共有丘陵地1600 亩,耕地 200亩。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元,村集体没有固定收入,是平山县较为贫困村之一。

项目区地处下观水库北岸下观村二队自然庄,现有丘陵地900亩,多年来,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区至今尚没有通水泥路和动力电,丰富的丘陵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本项目旨在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核桃生产和散养鸡养殖,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发展步伐。

2、 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

品的理想生产基地。

3、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条件较差。通往项目区的道路由天台山旅游路桃林村南向东,途径二队自然庄,止于东岭,全长4.5km,仍然是泥土路,宽2至4米不等,蜿蜒曲折,坎坷不平,拖拉机都难以通行,特别是每年三伏多雨季节,更是无法通行,经常断交。只有拓宽硬化,才能为立体农业建设奠定基础。二是电力较差。由于资金困难,项目区仅有照明电,没有动力电。只有架设动力电,才能为浇地、饲料加工等提供廉价动力。

项目区资源丰富。一是丘陵地资源丰富。现有丘陵地900亩,沙土壤土质,有机质丰富,适合核桃树等果树生长。二是水资源丰富。项目区紧邻下观中型水库,该水库流域囊括天台山,面积达50平方公里,四季有水。只要修建扬水设施,就可以实现引水上岭,增产增收,造福于民。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小麦玉米养猪等等传统种养业为主,收入较低,仅处于温饱状态。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行情相对底下、基础设施较差等诸多原因影响,农业效益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农业综合开发,建设立体农业,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势在必行。

4、项目区建设条件

(1)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项目区距平山县县城22公里,距王坡乡政府所在地东王坡1公里,背靠天台山景区和藤龙山景区,有天台山旅游路、藤龙山旅游路和孟王出县路绕行,只要把项目区内道路宽开硬化,与上述公路对接,项目区就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而且所在王坡乡又是林业大乡、养殖大乡,东与灵寿县相靠,南有南甸、东王坡集贸市场相邻,西与西柏坡接壤,北与天台山藤龙山交界,辐射周边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项目区是建设立体农业发展优质种植业的有利区域。

(2)自然资源丰富。项目区内有丘陵地900亩,沙土壤质,土地肥沃,只要加以开发利用,就可以成为抗旱防涝良田。同时,水资源丰富。项目区紧邻下观中型水库,四季有水。可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足够水源

——生态环境较好。项目区地处滹沱河流域南甸支流,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水质清淅,空气清洁,是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绿色食品的理想区域。

——科技力量较为雄厚。有丰富的农业种植、养殖和果树管理的多年历史经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养殖的新技术。下观村是移民村,王坡乡对该村发展非常重视,明确了林业站、畜牧站、水利站等涉农部门支

持该村的目标任务时间要求,已经形成了支持该村发展强大的农业科技队伍。

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的依据

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重点农业开发项目,也是平山县县政府2010年工作重点,农业的模式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开发丘陵地,强化设施配套,发展林业养殖业循环经济,对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加速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内的丘陵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由于交通、电力,资金等多方制约,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这不能不说是严重的浪费。加快移民村科学发展步伐,就必须要依托资源优势。开发丘陵地无疑是下观村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加大投入,尽快开发丘陵地,造福于民,既是下观村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党和政府关心移民群众的具体表现。开发改造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项目规划设计

1、设计标准

(1)、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2)、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3)、项目区坚持岭水林牧路综合治理,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

2、水电措施 (1)、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扬水站、机房、管道、阀门、蓄水池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同时,修好排水系统,做到抗旱防涝。

(2)、电力工程:架设动力电,配套机房、变压器等设施,满足扬水、饲料加工等电力需求。

3、交通措施 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水泥硬化,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牧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

4、林业措施 篇二: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参考

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参考

1、项目区所在位置

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 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11个行政村,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209人,耕地总面积26427.82亩,2003年农业总产值7874.91万元,其中:种植业6369.32万元,渔业896.2万元,林牧业109.6万元,养殖业498.7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8元。下面来看看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参考。

农业项目建议书范文参考

2、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

农业调查报告指出:项目拟建区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全年雨量充沛,总降雨量1000mm左右,日照充足,常年2305.6小时积温较高,日均气温13-16℃,无霜期较长,达220-240天。该地区地势高低洼不等,水网密布,河沟面积3198亩,80%左右的耕地面积地面增高1.8—2.5 米,其中涝渍型低产田面积达9200亩,因此,在前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时,开发了近380亩提水养殖鱼池,区域内土壤属勤泥壤种,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生态环境优良,灌溉水质较好,无污染,是发展稻渔共作无公害农业的理想基地。

3、 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涉及5个防洪联圩,现有联圩基础较好,骨干水利工程完好率40%,联圩内有圩口闸42座,活口门15个,排灌动力苏ⅱ泵5座,50泵5座,贯流泵2座,灌排总动力660千瓦,现有机耕路56条,机耕桥14座,基础设施已具一定规模,设施基本配套,农田灌排率达 100%,渠系水利用系数100%,有效灌溉面积2.42万亩,这些为项目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稻麦连作为主,提水养殖为辅,其中稻麦种植面积近2.1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86.8%。近年来,由于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之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全,良

种推广未能全面的种种原因,特别是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大量发生,农民的种植效益大幅度下降,尤其是遇水灾年份,形势更是十分严峻。今年的武育粳三号水稻有三分之一绝收,三分之一亩产仅有200公斤左右,还有三分之一的最高产量也不过400公斤左右,另有少部分生产的稻谷为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十分畅销,由此可见,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完善基础设施的配套,大力推广优良品种,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发展无公害农业势在必行。

4、 项目区建设条件

——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公路、##河从##镇内腹部穿过南北长27华里,###公路从镇域的中部横穿东西长13华里,四通八达,水陆交通十分便利,而且##镇又是位于##市的较东部地区的家禽养殖重镇,东与陶破镇相靠,南有戴跨相邻,西与和垛接壤,北与昌还镇交界,辐射周边较多乡镇人气,财气比较旺盛,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镇是发展优质种植业和无公害农业的有利区域。 —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项目区内2.64万亩,虽有部分低产田和部分提水养殖,但灌、排、防等生产设施相对齐全,规范化程度较高,种植条件很好,条田方整化面积较大,十分有利于农业的综合开发。

项目区内有亩涝渍型和设施不够配套有低产田,严重影响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效益,必须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建设,从而提高这类低产田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片段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质量,所以既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又是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增长收入的需要,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 项目规划设计

㈠设计标准

①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②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③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

㈡水利措施

①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田间灌溉设施、桥、涵、闸等建筑物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

渠为基准形成格田。

②田间道路: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并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 ③土壤改良:通过农家肥的施用,秸秆还

田等土壤改良措施,土壤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上。

④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区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在

100%,在有条件而又需要的项目区建立优质良种繁育基地,修建种子晾晒场和仑储设施,配备必要的种子加工检测设备。

⑤农业机械化:做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作业,主要作业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

㈣林业措施 篇三:农业项目建议书

农业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农业项目建议书

申报单位:xxx 联系人:xxx 电话:xxx 传真:xxx 编写时间:xxx 主管部门:xxx 撰稿单位:郑州经略智成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时间:2013年9月2日

第一章、项目总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仅对玉米的认识也在逐步提高。在八十年代以前,玉米主要是进入家庭的粗杂粮。八十年代中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物的要求已不仅满足于充饥,而且对食物结构和营养状况有了更高的要求,对肉、蛋、奶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工业化,产业化的养殖业蓬勃发展,使玉米以家庭直接食用的角色转变为饲料工业最主要的原料,通过饲养业最终以肉、蛋、奶及水产品的形式回到人们的餐桌。可以说,玉米对改善城乡人民的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人们对玉米深加工技术的发展,玉米的用途越来越广泛,已成为农产品中最重要的可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造纸、纺织等多行业的工业原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意义

目前,我国食用糖主要来源于甜菜的种植和加工,而淀粉糖是对淀粉深加工后获得的产品,淀粉生产原料主要来源于玉米,而玉米是我国农作物中的高产作物,比较甜菜亩产有着明显的优势,按照甜菜和玉米转换比例情况计算,生产每吨中等甜度的淀粉糖所用玉米种植面积占用土地比甜菜种植所占的土地节约2—3亩,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生产加工玉米为原料的淀粉糖,可以为国家节省有大量的土地资源,扩大其它作物的种植面积。

要确保5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的顺利实施,必须建立高糖、高淀粉的玉米生产基地,保证原料供应,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一体化生

产,实现玉米的就地深加工增值,提高玉米资源的利用率和商品率,这不仅能极大地提高贫困山区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使农民达到增产又能增收,而且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促进了高效农业的发展。同时,淀粉糖是一种能改善人类健康的功能产品,适应了食品工业加工不同产品的特殊要求及人们追求健康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水平,促进我国食品加工业技术水平的改善与提高。

第三章、 建设条件

一、自然条件

二、 交通条件

该基地中心示范区,距县城20公里,高平火车站25公里,处于曲辉路中段,交通极其便利。

三 、基础条件 该基地中心示范区曾承担国家级“生物覆盖加保护性耕作技术”和“旱作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为高淀粉玉米生产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目前正在实施的w膜集雨补灌技术为主的旱作节水农业示范项目又为玉米基地建设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第四章 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人们的消费理念不断成熟,绿色、健康逐渐成为食品消费的主流。淀粉糖作为淀粉的深加工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热捧,成为当今保健食品市场上的明星产品。据山东卓创资讯有限公司玉米淀粉的产品分析师介绍,作为淀粉的主要种类之一,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玉米淀粉的产量与价格均处于上涨态势,但其发展前景却并不乐观。

据悉,目前,玉米淀粉的需求量占据全球淀粉量的80%—85%。近年来,玉米淀粉的产量上升优势尤为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下游淀粉糖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据专注于农资、农产品领域资讯及咨询服务的山东卓创资讯有限公司的玉米淀粉产品分析师介绍,从2001年到2011年的10年间,在淀粉下游产品需求不断增加的带动下,国内玉米淀粉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大型企业纷纷建立,淀粉产能和产量也持续攀升,整体呈现了一个上涨的趋势。2011年我国玉米淀粉的产量在1892万吨,是2001年的500万吨的3.7倍多,平均增长率14.17%。玉米淀粉产量的快速增加,主要得益于国内淀粉消费需求的提升以及玉米作为再生资源受到市场的普遍关注。

第五章 基地建设目标及建设规模

一、建设目标

1、 高淀粉玉米产量目标

项目区通过实施w玉米膜盖集雨补灌高效种植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技术示范与推广,高淀粉玉米平均亩产达到500公斤,较2002年的390公斤提高110公斤,较项目实施前三年的256公斤提高244公斤,实现中产变高产,旱地变水地,单产稳定在500公斤以上。

2、 土、水、肥资源利用目标

通过实现该基地建设项目,使土、肥、水资源利用目标实现“四个提高”,即:化肥利用率提高30%以上;土壤基础地力提高一个等级;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份额提高10个百分点。

3、 集雨旱井建设目标

在基地建成与w膜盖集雨补灌技术相配套的旱井10000眼,使基地的高淀粉玉米在需水关键时期得到补灌。

4、 化验室建设目标

化验是公司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担负着对原料、中间体及产品产量进行全过程监测的任务。随着产量的增加,基地水断扩大,急需增加能迅速进行土壤、肥料、植物样品、农药残留分析测试的仪器,为基地进行配方施肥、无公害高淀粉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5、土地壤情测试网点建设目标

在基地设置有代表性的土壤墒情、地温监测网点100个,购置地温监测仪器设备10套,以便能及时准确监侧土壤墒情、地温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为基地合理耕作、种植、培肥提供科学依据。 篇四:农业开发项目建议书范本_(1) 拥有“仙居恩施、休闲板桥”一亩三分地项目概况

一、 项目基本情况:

恩施本草药业成立于2011年3月,公司总部位于美国纽约,由深圳分公司直投注册资金1006万。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销售,我公司法人代表梁满超先生与板桥当地药材经营户合作成立“本草药业产业协会”并向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了“板桥党参”地理证明商标已获公示,并在深圳建立“板桥党参”论坛。

本草药业以政府“三农”政策为依托,配合本草药业的目标“让板桥药业、农业资源飞起来”,全力打造绿色药业绿色农业、休闲农村、工农联盟的新农村概念。让农村广阔的资源、农民无公害的农产品,通过公司多年建立起与国内外有志于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者及有意于体验休闲绿色农业城里人的沟通平台,同时可通过对农村资源充分使用及订单农业来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并可适当缓解农村就业压力,使用农户通过我公司建立起来的“体验休闲绿色农业拥有“仙居恩施、休闲板桥”一亩三分地的沟通平台实现盈利,带动板桥镇药材、农业的发展,更符合政府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总体目标。

真正实现绿色农业、休闲农村、旅游农业、宣传恩施、体验恩施、仙居恩施的口号。

我公司通过休闲旅游农业这一概念,促进了农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既解决了板桥药业、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又解决城里人食品安全的问题,通过休闲旅游农业带动农产品区域经济发展。

我们口号

办“世界硒都”第一家绿色农业、休闲农村、旅游农业。 我们的目标

让板桥药业、农业资源飞起来!

二、项目设计思路:

1、会员发展模式和管理形式

(1)我公司在深圳已经设立“板桥党参”论坛,并通过“深圳五裔商会”大型“私人会所”平台发展会员,建立“体验休闲绿色农业拥有“仙居恩施、休闲板桥”一亩三分地”的招商平台,我公司在板桥先行流转土地,把土地资源有效整合,合理划分种植区域,设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会员不在恩施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自己农产品的生长情况,然后有我公司统一划分给每一个会员,让每名会员在板桥自由选择种植品种,(如:板桥党参种植区设立于板桥镇新田村、蔬菜种植区设立在大山顶,黄豆、土豆种植区设立于蒿坝社区居委会)

(2)土地流转后一部分用于我公司主打产品“板桥党参”的基地,另一部用于会员来板桥体验种植,公司建立统一高端空运物流平台,板桥体验基地建立采收发货部门、深圳等地建立送货上门配送人员,及时解决会员的需求。公司在板桥自己组建生产队,主要服务会员的后续耕作和田间管理,力争做到流转那家的土地后续工作由那家负责,费用由会员缴纳,公司统一管理验收发放的原则,并保证所有种植产品会员不能自己消耗的我公司照价回收。

3、项目的活动方案灵活多变

初步设想会员达到一定人数后,开通“仙居农庄”网络交流平台,把网络的虚拟偷菜变为现实的偷菜,每月开展“仙居农田评选”实行积分制度奖励制度,成功注册为会员后可赠送基础积分,每种农作物定分制,分为种植积分和产品消化积分(如:板桥党参一亩6000分{原因基本产值6000元} 会员所种植的产品是自行销售的积分值高,我公司回购的积分值底,积分值高的我公司可以奖励其好的土地,以此类推,会员于会员之间可以交易,累计种植积分,达到借助外资以游戏竞争的模式种植,这样一来会员之间就互相攀比,达到众人来种地、众人来销售、众人来宣传的目的,形成全国独一无二的农业发展模式,不仅带动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解决劳动就业问题,让外出务工人员回到恩施还是给外地老板打工。

4、会员注册用有效身份证明即可,报恩施公安机关登记

5、我公司组建管理、销售、技术指导团队,在板桥修建接待中心,度假别墅、山庄、仓储配送中心,员工培训中心,以村为单位建立生产队。

6、我公司在此基础上大力开发新的产品,我公司现在已有“板桥党参花叶茶”“板桥党参酒”,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对外销售和宣传,做到广告来自于大众、宣传于大众。

7、板桥试点成功后可全市推广

三、项目规划:

(1)项目建设初期先要争取地方政府在推广宣传过程中的支持;

(2)项目建设中期争取国家三农政策的扶持资金;

(3)争取1年内在板桥镇试点完成,三年内重点扩展沐抚、屯堡,5年内全市推广。

四、运营计划:

(1)2011年底开始会员报名登记及实地考察,到2012年5月前,项目实施基本配套设施投入建设,同时培养招聘运营团队。

(2)先期试点从板桥大山顶、新田村、蒿坝社区居委会铺开。

五、资金投入

项目前期投入1500万,我公司自筹900万,申请政府补贴(项目资金支持400万)会员缴费及其他投资200万。 资金主要用于会员前期发展开支,会员恩施实地考察开支,板桥基础设施启动建设开支,土地流转资金。 待续!!!!!!!!!!!!!!!!!!!!!!!!!!!!!!!!!!!! 篇五: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建议书格式

建议书: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把项目投资的设想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

格式

一、项目名称

二、投资方情况

1. 主要投资方基本情况

包括企业全称、主要经营范围、注册地、注册资本、企业性质、股权结构、资产负债情况、主要股东情况。 2. 主要投资方基本经营情况

包括企业近三年主要业务规模和经营情况,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规模,国内外营销情况。企业近三年主要财务指标。

3. 主要投资方相关实力和优势分析,在国内外投资类似项目简要情况

4. 其他投资方简要情况

包括注册地,注册资本,企业性质,主要业务规模和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收入、利润等方面情况。

三、必要性分析 1. 投资目的

项目相关行业国内外情况,例如产品国内外供求情况及预测,产品进口情况及预测,行业未来发展等。说明项目对各投资方的必要性和意义,包括项目与投资方国内项目的关系、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等。

2. 社会意义

包括与我国相关的产业的发展的关系,与我国境外投资战略和境外投资产业政策的关系等。

四、项目背景及投资环境情况

1. 项目背景

包括投资方介入前项目基本情况,外方合作者基本情况,投资方如何介入项目,投资方对外考察、尽职调查、与外方谈判、其他竞争投资者等情况,与所在国家和当地政府沟通情况等。

2. 投资环境情况

包括所在国家及当地政治、经济情况,与项目有关的税收、外汇、进出口、外资利用、资源开发、行业准入、环境保护、劳工等法律法规情况,当地相关行业及市场状况;涉及资源开发的,还应说明所在国家有关资源的储量,品质,勘探,开采情况。

3. 项目的外部意见及影响

包括所在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意见,当地社区的意见,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五、项目内容

(一) 建设类项目

1. 建设内容

包括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进度安排、技术方案、建设方案、需要建设的配套设施等;涉及资源开发的,还应说明可开发资源量、品味、中方可获权益资源量及开发方案等。

2. 主要产品及目标市场

包括项目主要产品及规模,产品目标市场及销售方案。

3. 相关配套条件落实情况

包括项目道路、铁路、港口、能源供应等相关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及安排,项目土地情况及安排,项目满足当地环保要求措施,加工类项目应说明项目原谅来源的情况。

4. 财务效益指标

包括项目总销售收入、利润、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财务预测指标,以及中方投资回收期及回报率等预测指标。

(二) 并购类项目 1. 被收购对象情况

股权收购类项目应包括被收购企业全称(中英文)、主要经营范围、注册地、注册资本、生产情况、经营情况及资产与负债情况,股权结构、上市情况及最新股市表现、主要股东简况,被收购企业及其产品、技术在同行业所处地位、发展状况等;资产收购类项目应包括被收购资产构成,专业中介机构确定的评估价,资产所有者基本情况。

2. 收购方案

包括收购标的收购价格(说明定价方法及主要参数),实施主体,交易方式,收购进度安排,对其他竞争者的应对设想等。

(注:并购类项目同时包括投资建设方面内容的,还应说明建设类项目所要求的各项内容,

并说明项目综合财务效益指标)

六、项目合作及资金情况

1. 项目合作方案

包括项目各方股权比,出资形式,合作方式,收入和利润分配,产品分配,其他合作内容。

2. 项目资金运用

包括项目总投资,建设类项目的前期费用(中介费、勘探费等),工程建设资金及其使用构成。流动资金的使用等,并购类项目的收购前期费用,收购资金及其使用构成,中方投资额及其使用构成等。 3. 项目资金筹措

包括项目资本金及各方出资,银行贷款及其他社会融资的构成与来源,项目用汇金额及来源等。

七、项目风险分析

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并提出防范风险的相关措施:国别风险、法律风险及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建设风险,外汇风险,环保风险,矿权风险及资源量风险,劳工风险,羡慕可能面临的其他风险;股权收购类项目还应分析企业运营风险。

八、其他事项 1. 项目是否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推理笔记范文下一篇:美丽乡村总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