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方向范文

2023-09-14

农业发展方向范文第1篇

循环型农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在新时期, 我们更加注重农业生态效益, 然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一种农业发展模式能否生存并得到推广, 关键在于它能否带来经济效益, 循环型农业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获得经济效益:一是通过区域大循环获得规模经济和结构效应;二是通过企业小循环和产业链延长获得经济效率产业链增值。企业小循环和产业链延长获得经济效率产业链增值一个运行模式是否适合企业、能否得到推广应用, 关键是能否有经济效率, 因为这是经济主体 (涉农企业和农户) 更关心的问题, 经济效率主要表现在尽量降低成本的同时, 尽量增大利润空间。由于循环型农业遵循3R原则, 这实际上就是遵循了经济效率延长了产业链, 实现了产业链增值。一个典例就是现在不少企业开始废水回用, 不仅减少了对水资源的浪费, 减少了水污染, 同时降低了成本, 实现了经济效益。

循环型农业的原则:发展循环农业, 科学规划是前提。在规划中, 应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再利用的原则, 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 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重点和措施, 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在这方面, 各地已经探索出了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作为国家的循环经济试点市, 我们河南省安阳市结合自身实际, 把着力点放在小麦、玉米、花生等优势产品的加工上, 大力培育优质口粮的农业产品品牌, 同时大力发展食草型畜牧业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业, 推动规模化养殖场建立有机肥加工基地、采用生物治理技术, 不及有效控制了畜牧养殖污染, 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推进农业生产的清洁化、资源化和循环化。实现农业生产的清洁化、资源化和循环化是发展循环农业的基本要求。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粗放, 未能有效利用土地、化肥、农药和水生产要素, 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首先, 通过培育和完善农业产业链, 逐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化、资源化和产品的无害化。各地区根据实际构建农业产业链, 如“粮食种植—畜牧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废弃物处理再利用”生态循环链、“畜禽养殖—粪便—沼气 (或粪便生化处理加工) —有机肥—无公害农产品生产”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生态循环链等。其次, 选好循环农业项目。项目是实现农业循环的载体, 培育和完善农业循环产业链需要项目来带动。选择循环农业项目, 应从全局和长远着眼, 不能急功近利。近年来, 鹤壁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 建设了一批示范项目, 有力推动了循环农业的发展。再次, 加大发展循环农业的宣传力度。目前, 许多农民对循环农业这一理念还不了解, 对发展循环农业的认识还不到位, 参与并支持发展循环农业的自觉性还有待增强。

发展循环型农业经济的保障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 建立有利于循环型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教训, 建立和完善推进循环型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 使污染者治理, 受益者补偿机制。鉴于我国居民, 尤其是广大农村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较为缺乏和意识比较薄弱的状况, 政府应强化责任意识, 并通过立法把发展循环型农业纳入地方政府的职责范围, 加强对循环型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教育、宣传和引导。同时, 综合运用财税、投资、信贷、价格等政策措施, 调节和影响农业投资主体的经营行为, 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开发的扶持力度, 推行农业清洁生产的新技术农业循环经济是农业生产技术的革命, 它必须以先进技术为支撑点。政府应从总体上加大对农业科学技术扶持力度。一是对农业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应重点资金扶持;二是建立一批高效运作的农业科研组织与管理机构。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现代农业, 涉及方方面面, 政府应在其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主要包括: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农业、环保、畜牧、科技、国土资源、水利、财政、税务、质检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统计、考核、激励、监督等制度, 促进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做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推进清洁生产;综合运用各种手段, 引导企业节能降耗、保护环境;借鉴发达国家发展循环农业的经验, 结合我国实际, 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制度建设;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元投资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宣传教育机制等, 保证循环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循环型农业是循环经济理念在农业经济建设中的体现和应用, 它摈弃了传统农业的掠夺性经营方式, 把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从而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发展循环型农业既需要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同时还需要外部条件的保障。

关键词:循环经济,经济效益,产业链,保障体系,政府

参考文献

[1] 诸大建.可持续发展呼唤循环经济[J].科技导报, 1998 (9) .

农业发展方向范文第2篇

舞阳县是一个粮食生产大县。2008年夏粮(小麦)播种面积58万亩,单总产达历史最高,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4.72万亩,粮食总产达到50.3万吨,平均单产达到438.5公斤,农业人口人均粮食达到967.3公斤。粮食加工业不断发展,年加工小麦5万吨以上的加工企业有8家,主要有华鑫面粉、舞莲面粉、明汇面粉、汇丰面粉、英康面粉、永毅面粉、新雪面粉、漯河奥克啤酒等企业,粮食商品率达57.9%。近年来,舞阳县农林局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把林业作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产增收为目标,加快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截至目前,全县新建完善农田林网25万亩,合格农田林网达2606个,控制率达96.1%,为全县粮食的稳产增产提供了强有力的生态保障。

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在舞阳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舞阳县农林局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积极努力,其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该县已登记成立农民专业台作社8个,拥有社员58人,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种植、养殖业专业合作社5个,在投资规模上从几万到几百万元不等。农林局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管部门,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发动工作,让农民真正了解专业合作社的实质及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好处;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工作,指导他们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从而使农民专业合作社走上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优化调整农业结构

近几年来,舞阳县立足本地农业生产实际和资源优势,以农业特色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强力推进特色乡镇经济建设,突出培育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乡村典型,通过政策重点倾斜、集中资金扶持、重点加压激励等措施,初步形成了“林业成亮点,种植增效益,养殖提水平”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一是调整粮食品种结构。粮食生产以改善品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为重点,稳定面积,合理布局,增产增效。二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优化经济作物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是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重点,主要通过间作套种等措施,使经济作物比重逐年增大,以提高经济作物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三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发展畜牧养殖业是实现农产口转化增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种植业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环节。

大力发展沼气建设

今年前三个季度,舞阳县农林局按照中央、省、市、县对农村沼气建设的要求,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国家能源战略,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全国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精心组织,扎实推进,使全县的沼气建设得到很大的发展,对改善能源结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截至2008年9月,全县共建沼气池39000座,沼气使用普及率达到28%,其中2008年新建7841座,250户联户沼气工程的800立方主体工程也已竣工。

农业发展方向范文第3篇

摘   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高速提升,农业机械化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实施农业机械化将有助于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国粮食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这个角度出发,就当前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展开了论述,重点讲解了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的具體举措,希望能切实提升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质量。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技术;农业发展;作用;推广策略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给我国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将有助于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实施转变,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现代农业的发展建立在生态化和高效化的技术支持之上,将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将有助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这也成为当前农业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1   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农村劳动力大量走向城市,传统的农民已经向着产业工人实施转变。

农村劳动力的流失造成农作物的产量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局面,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将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实施有效的缓解,将对农村生产方式实施积极的改变,将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积极的意义。

根据有关机构的调查数据统计,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土地耕作面积已经实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农业机械化已经基本实现了,也极大地提升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1]。

1.2   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将有助于提升农民的农业经济收入,对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价值意义。从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产业结构专项升级的重要保障,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力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按照农作物的品种和分区域作业的方式强化机械设备的应用力度,将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同时,农业机械化技术将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十分巨大的作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从最初的刀耕火种逐渐演变到了现在的农业机械化。在原始社会,人们依靠大自然来生存,吃的是野果,穿的是树叶,不能改造自然,也不会使用生产工具,人类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吃饱穿暖上,更谈不上发展经济和享受生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逐渐学会制造工具,并大量使用生产工具,从原始社会的石器时代到封建社会的铁器社会,再到现代社会的机械化时代,农业生产全过程都实现了机械化[2]。

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随着农业机械化的高速发展,人们从以往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有效地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向美好生活的迈进,这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所以,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将极大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1.3   增强我国农业地域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稳健发展

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下,因为农业生产能力比较低下,对自然灾害无法有效地进行抵御,使得农业整体的生产能力降低,这样就不利于农业生产产量和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不利于国民经济社会的稳健发展。所以,在当前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中,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提升农作物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比如,积极推广旱作机械和灌溉机械,从一定程度上切实增强了农作物抵御旱灾的能力,应用植保机械可以从源头上提升农作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促使农作物稳健生长[3]。可以看出,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和生产方式、大面积推广农业机械化,以及对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进行推广和普及,对真正地落实好科技兴农的发展举措具有重大意义。

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使用农业机械化将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这样就能切实提升农作物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农作物的稳产、增产创造更加良好的条件。

1.4   有助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益

首先,有助于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在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生产模式落后,农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造成我国农业生产人工成本高,农业经济利润空间狭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推广农业机械化将有助于降低人工成本的投入,提升耕作效率。

其次,可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走机械化发展之路,将有效地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降低农业生产中的不稳定风险。根据统计,农业机械化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2   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农业发展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1   政策措施不到位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方面的国家政策比较少,同时存在着政策不配套的问题,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的农业生产需求,降低了农业机械化推广的效率。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完善有关政策制度,构建有利的环境来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创造良好的条件。

2.2   资金保障不到位

近年来,虽然从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层面都加大了对农业机械化的资金投入力度,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农业机械化方面的资金投入还是不足。一些农业大县在农业机械化推广过程中的资金投入有限,将直接对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地方政府根据区域内的实际情况来提升农业机械化推广的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农业机械化专项基金来推进农业机械化工作,从而实现农民农业经济收入的增加。

2.3   农业机械化推广的人力资源比较薄弱

当前,农业机械化在推广过程中人员不稳定和技术薄弱的情况依旧存在,不利于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

要想有效解決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入手。

首先,以职业资格证书的方式强化对农业机械化推广人员的考核,这样可以提升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水平。

其次,促使政府对有关农业发展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构建农业技术人员成长发展的路径,以职称晋升和科技推广奖励等多种方式来提升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农业科技人员能够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最后,在农业机械化推广过程中要将大锅饭的思想打破,实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确保农业科技人员实现多劳多得,提升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促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4]。

2.4   农业机械化推广组织举措不到位的情况突出

要建立科学化的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组织,促使农业机械化技术健康有序地发展。从当前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地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体系在建设中还存在薄弱的地方,一些农村地区还没有独立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机构,大多功能上存在不完善的问题,机构人员队伍不稳定、工作职责不明确、农业发展政策无法有效落实,这些问题都极大地限制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应建立高效、完善的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考核制度。

各级地方政府对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要保持高度重视,积极实施有效的政策吸引高技术人才加入到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队伍中来,并在生产实践中积极发挥广大农民兄弟的力量,促使农业机械化推广工作能够得到稳步实施,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

3   结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要举措,有助于降低农民负担,对提升农作物的生产效率以及增加农民收入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将对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从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力度来看,我国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让农民切实享受到农业机械化技术的优势,从政策、资金投入和人员组织等多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力度,切实提升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 1 ] 王小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努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J].

农机使用与维修,2018(11):72-74.

[ 2 ] 张卫.农业机械化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J].农业科技

与信息,2018(11):60-62.

[ 3 ] 陈勇聪,李忠诚,李全林.现代农业中农业机械化的作用

分析[J].河南农业,2017(11):52-53.

[ 4 ] 王友谊,王峰.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作用与应用

前景[J].湖北农机化,2012(4):5-7.

[ 5 ] 何一帆.农业机械化应用现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分析[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9(9):70-71.

农业发展方向范文第4篇

1 丘陵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在丘陵地区所占的比重很少, 传统的耕作方式仍然占据主要地位。现阶段, 丘陵地区的现代农业主要以示范模式出现, 仅仅局限在一些示范区, 没有在面积上得到有效推广, 人们认识到发展现代农业的好处, 但是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镇、实际产于农村农业的人口正在减少, 这也给现代农业的推广带来了挑战[1]。

现代农业发展的要素不齐全。现代农业需要市场、基地、规模、科技、加工和质量六要素, 但现在, 很多丘陵地区真正完全具备这六要素的却不多;同时, 各个要素之间没有过多的联系和结合, 没有能够把各个要素相互协调, 整体发展现代农业的物质条件相对匮乏, 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

丘陵地区农业的发展仍然是国家和政府占据主导地位, 市场参与度不高, 没有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政府引导工作还有待增强。

丘陵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性较大, 地质条件决定对与农业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的难度相对较大, 地势不平坦, 产业布局就需要更多的思考和难度, 需要多种产业参与到丘陵地区的现代化改造中。在现代农业中的主体仍是广大农户, 一些合作社和大户进行土里流转, 实施集约化经营模式的进程仍然有待改进。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 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需要第一产业这一国民经济的基础完成现代化, 给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物质基础[2]。其次, 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是改造农业基础设施条件的需要、是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的需要、是提升传统农业生产小于的需要。

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也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自然条件相对优越, 丘陵地区一般位于我国的南方, 温带季风性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同时, 还有一部分亚热带季风气候, 水热条件较优越, 比较适宜温带和亚热带植物的生长。现在国家也开始重视丘陵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 加大了财政方面的投入和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变得发展, 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护, 这将极大地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社会力量在国家的积极引导下也开始加大对现代农业的开发和利用。这有利于现代农业开发市场, 建立农业生产和销售一体化, 为现代农业注入了活力。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造成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在减少, 这一定成吨上有利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

2 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途径和发展方向

发展现代农业要坚持现代农业发展的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 根据具体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凄然条件和社会条件, 具体实施科学的发展策略。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需要一个过程, 不是一触而就的, 其发展有着科学的规律, 发展现代农业一定要遵循科学的发展规律, 要以点带面, 循序渐进。坚持集中连片的原则, 实行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的经营, 形成规模优势扩大其影响力。坚持各个现代农业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产业链, 把现代农业发展成为从生产到加工到销售的完整的产业链条。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国家和相关单位仅仅发挥其引导作用, 引导资金流向, 提供政策保护。

坚持发挥其优势农作物的作用, 把优势农作物作为优势产品, 丘陵地区亚发展立体农业综合利用, 建立相关的生产、加工营销一体化的合作社, 加强丘陵地区的土地改造, 平整土地, 充分的利用各个地方的土地资源如在陡坡上挖“鱼鳞坑”植树, 在山脚缓坡上整修水平梯田, 种植农作物, 梯田地外堰高, 里堰底部挖有一条小水渠, 称为“外撅嘴, 里流水”。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没完善路网、沟网建设, 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在发展现代农业是要充分烤炉到当地的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防止水土流失等。增强土地的肥力、绿色施肥, 提供市场需要的特色产品, 以市场为导向, 满足市场需求, 生产绿色无污染的农产品, 以市场为导向, 接受市场的检验。

做好现代农业的整体规划布局。根据各地的产业优势和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 全面和里的规划现代农业布局, 产业布局要形成规模化经营, 丘陵地区要发展立体农业综合利用地区的水热, 做好相关产业的配套设置建设和布局, 对于农村进行全方位布局。加大现代农业的投入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建立现代农业发展资金投入机制, 建设高标准的农田。培养具有现代农业发展眼光, 现代经营理念的星星经营主体, 引导和带领农户完成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突出规模优势。

利用最新的技术, 提高其现代农业发展的效率, 如喷淋技术应用于植物的灌溉, 引进科学的养殖, 有专业的人才为现代农业服务, 发展完善农村合作社, 引进人才, 加强与农业高效之间的联系, 将分散的农户联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建立相关的制度, 现代农业变成现代农业产业, 发挥其规模化和集约化优势, 积极的面对市场竞争。

加强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 发展开发现代农业的服务功能, 云南梯田利用其独特梯田形式吸引游客, 与旅游业相结合。一些地区发展农家院把餐饮、旅游和农业相结合, 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相互结合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 加强现代凝噎与第二产业的结合, 利用第二、三产业的一些成果服务于现代农业, 改善农村环境和生活水平, 也是现代农业取得更大成果, 实现农业农村积极融合发展。

3 结语

发展高效农业是立足我国国情,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必由之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重视“农村、农业、农民”确实提高农村建设, 切实提高单位土地效益, 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国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客观要求。发展丘陵地区的现代农业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市场为导向, 把加快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竞争力强的产业格局作为抓手, 把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产品质量、增加市场竞争能力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前提和必备条件, 大力推进特种水产、林木花卉、畜禽养殖、农产品加工和休闲观光于一体。促进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丘陵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丁一.优势特色农业:西部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选择——以四川省渠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证研究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7, 28 (5) :76-79.

农业发展方向范文第5篇

摘 要 将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是科技兴农的重要体现。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何强化农业技术推广需要政府部门与农民共同探索。结合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工作经验,提出强化农业技术推广的措施。

关键词 乡村振兴;农业技术推广;措施

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部署,是“三农”工作的纲领性、指导性方针,对于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消除绝对贫困、达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振兴突出农业农村发展的优先地位,从农业发展、生态环境、乡村风貌、区域治理及生活水平等多个方面入手,以“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为抓手,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最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及共同富裕的目标。农村要发展,必须有高度发展的农业为基础,以科技兴农,推动农业技术革新,将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

1 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

农业技术推广通常是指在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农业生产中,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将高校或科研机构获取的应用技术和成果,通过示范、培训、实验、指导及咨询等形式介绍给农民,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科学化,最终实现农产品高质量、高产量,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1]。

我国历来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高度重视,为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规范化,在1993年专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并于2012年进行了重新修订,在体系建设、技术推广应用及各类保障措施等方面一一进行了明确。

设立在乡镇或农业相关部门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与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农业合作社及部分农业类学校等合作,政府采取相关激励政策鼓励多种社会机构共同参与,在多个领域推动农业技术推广。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多为乡镇农业技术人员,他们承担了农、林、牧、渔及农业机械、农业经济、水利管理的政策宣传、业务指导、培训和新技术试驗、示范推广等工作,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后一公里”[2]。

2 农业技术推广的意义

农业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推动农业产业发展、打牢农业产业基础、提升优势产业力量、引进新型产业思路,是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模式调整、促进农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将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等融合发展,提升农业的产业链、市场链、交易链等关联效应。

2.1 有利于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若某一地区的农业产业单一,则其对抵御自然灾害、市场波动及政策调整等不利因素的能力较差,一旦出现风险,会导致该地区整个农业产业体系遭受严重打击[3]。为促进产业合理化发展,应优化农行结构与空间布局,带动多个产业链的发展,如粮食产业可以将谷物类与蔬菜、食用菌、畜牧养殖等协同发展,使安全、健康、品质等产品质量概念深入人心,向品牌化、集约化发展。农业技术推广可以带来为农民带来高效的生态农业,这些正是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强大力量。

2.2 有利于做大农业特色产业

多数地区为消除农业发展的桎梏、提高农业发展的动力,需要进行产业领域改革,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减少同类化与同质化的制约。结合各地自身的区域、气候、土壤、市场等特点,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产业,打造属于本地的地理标识产品,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打开销售市场,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将产业链做大,把产业红利让更多人分享,带动当地就业与其他产业良性循环,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特色产业无论是否成熟,想要打造成特色产品,农业技术推广是必不可少的,技术人员不仅带来先进的培育经验,更是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3 农业技术推广的强化措施

3.1 政府发挥好技术推广引导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是为了带动本地农业及其他产业发展。为突出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需要政府做好服务,并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4]。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民是主体和最终执行者,但同时需要政府的引导,才能形成产业链,发挥产业集群的作用。

3.1.1 加强组织体系的主导作用

为加强组织体系的主导作用,政府需要做好以下3方面工作。1)针对当地特色制定乡村振兴规划与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将其作为政府持续性的工作任务来抓。2)及时作出政策的制定与解读,引导农民向新兴产业、特色产业进军。3)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到基层,加入到农业技术推广的队伍中。

3.1.2 做好人员与资金保障

1)定期开展评优活动,对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取得较好社会效益金额经济效益等优秀的乡镇农业技术人员给予适当奖励。2)为农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创造优惠条件,鼓励他们可以深入基层锻炼,把人才留在农业技术推广单位。为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设立更多的岗位,提升其待遇水平。3)将农业技术推广的相关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足额保障,并不断加大投入。

3.1.3 做好产业发展宣传与兜底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的应用,需要较长的时间与周期才能发挥明显的作用,政府部门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带动农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鼓励他们使用高效机器、发展新技术、生产新产品。在农业生产遇到困难时,政府要做好兜底保障工作,确保不因产业调整或其他不利因素影响农民生活,给予他们在使用新技术与新成果时更多的信心。

3.2 用市场机制促进产业发展

农民投身于农产品的生产,对于市场的需求并不掌握,若技术人员也对市场预判不足,会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因此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应将市场机制引入给农业技术革新[5]。

3.2.1 掌握农民的需求

各地的农业发展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之所以形成长期的生产习惯,也是由农民的需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应提前做好调查,与农民加强沟通,建立畅通的信息收发渠道,在开发研制新技术与新产品时,广泛征求农民的意见,了解农民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持有的观点,同时让农民清楚产品的生长周期、投入及价格等因素,并根据他们的意见作出适当调整。

3.2.2 由市场行为引导产业发展

当前产业化的形成多由政府引导,但是政府的分析往往存在滞后的弊端,因此采取市场引导的方式势在必行。把农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境引入企业化的模式,让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创建农村科技一条龙服务,让农民掌握产业发展中自身的责任,在市场的指挥下促进他们及时调整思路,最终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形成产品利益共享、市场风险由多方共担的模式。

3.3 加强教育,提升推广人员素质

新品种的研发、新环境的要求、新市场的变化都给专业技术人员带来挑战,在服务机构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一线人员,应定期参加学习、培训,不断提升能力,帮助农民解决新的问题。

从事农业新技术研发的多是农业类高校的教师和企业的研发人员,研发需要大量的实验与实践。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对科技创新的要求,高校应组建研发团队,鼓励优秀的教师加入团队中,为他们创建研发的平台,做好与其他专家的沟通,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为研发团队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支持研发团队的工作,给予他们最好的保障。农产品研发、加工、销售等企业也应立足本單位的工作特点,从满足市场需求出发,邀请专家指导,潜心研发更多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对此类企业,政府可以采取对其减免部分税费的方式,鼓励其不断推陈出新。

3.4 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革新

当前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运行方式是政府部门设置的专门机构全程负责,是一种公益性行为,这种方式存在以下2个弊端:1)忽视了市场的作用,对市场的嗅觉不敏感;2)薪酬制度的不合理,也影响了技术人员的积极性。采取政府主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让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体现公益性、市场性,促使该项工作更加专业、科学、规范。

改革对人员的考核方式,将绩效考核的方式运用在工作评价中,将其作为薪酬与晋升、职称评审等涉及个人利益的重要依据,这有利于提升推广人员工资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发挥其创新工作方式的潜力。在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合理设置专门岗位以外,也聘用更加专业的高校教师或企业研发人员共同来指导工作,让专岗与聘岗人员之间实现多交流,互相学习。

4 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现代化的最重要的途径。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农产品生产服务高度市场化、融合化和系统化的重要内容。在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动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将愈发重要,相信在政府的引导下,社会各领域都能共同参与,实现技术推广的联动效应,促进乡村振兴政策贯彻到底。

参考文献:

[1] 陈俊红,田有国,龚晶,等.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行为实践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8,39(4):567-575.

[2] 陆倩倩.精准扶贫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多元主体模式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0.

[3] 胡瑞法,孙艺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困境摆脱与策应[J].改革,2018(2):89-99.

[4] 张标,张领先,王洁琼.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扩散作用机理及改进策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22):42-51.

[5] 孔继林,刘昌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讨[J].基层农技推广,2017,5(1):6-7.

(责任编辑:刘宁宁)

上一篇:城市可持续发展下一篇:新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