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农业工作要点范文

2024-03-09

区农业工作要点范文第1篇

根据文件要求,为切实做好迎接全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绩效考核的准备工作,现将我局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工作情况自评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建立部门协调机制

按照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的安排和部署,我局主要负责建立健全侵权假冒商品无害化处理机制。为切实做好该项工作,我局于年初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及时成立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副局长具体分工负责抓落实,确定具体负责科室和联络人,确保此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为确保信息渠道畅通,更好的掌握各相关部门假冒伪劣商品的收缴情况,并指导假冒伪劣商品环境无害化销毁工作,我局还分别与质监、农林、食药监和文广新等部门建立了信息互通平台,形成了联动机制,各相关部门之间定期通报假冒伪劣商品的收缴和销毁工作情况。

二、科学指导假冒伪劣商品环境无害化销毁工作

假冒伪劣商品环境无害化销毁工作具有“种类繁多、涉及面广、处置难度大”等几方面的特点,今年以来,为更好地做好此项工作,我局在进一步加强与收缴部门信息互通的基础上,还通过现场查看,对具有环境无害化销毁能力的单位进行例行监督检查。此外,我局还加强了对假冒伪劣商品环境无害化销毁工作的后期监督工作,确保每一批次销毁工作均能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处置,全年未出现一起因假冒伪劣商品销毁而引发的次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纠纷。

三、健全联动机制,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

区农业工作要点范文第2篇

全部按期办结,且办结率和满意率都达100。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

农业局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来信来访工作,建立了“一把手”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科室各负其责的信访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的责任体系。并按照职责分工,明确具体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齐抓共管局面,有效地保证了信访工作责任制的全面实施。一是主要领导亲自抓信访工作。局党组书、局长朱良水同志多次主持召开信访工作协调会,部署信访工作,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并亲自调查研究,亲自督促检查。二是办公室负责管理信访工作。办公室对群众来信来访具体负责,积极协调,妥善处理,并经常督促各科室具体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到农民家里,听取群众意见,协调多方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如,杭州农茂食品有限公司等三位承包户举报的硫酸钾型复合肥肥害事件。经我局、萧山区农业局和杭州市农业局关执法人员共同现场踏看、取样,并邀请省、市土壤肥料和栽培专家进行现场鉴定后,多次召集肥料厂商、经营商、种植大户协商,为农户追回损失10万元。我们组织有关工作人员与相关生产厂商和经营商进行协调处理,及时解决了农户上访问题。三是层层落实责任,抓好信访工作。农业局负责涉及农、林、水、畜、等多方面的信访工作,我们都能自觉按照职能分工,认真落实归口业务,努力做好信访工作,做到了问题不上交、矛盾不推诿。

二、整体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当前,“三农”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热点、难点问题多,信访工作面临的矛盾较为集中,困难也很大,仅靠一个部门是难以做到的。为此,我们对内充分发挥各业务的作用,对外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共同做好农民群众的信访工作。

一是建立部门内部工作联动机制。我们建立了信访首问负责制,对首问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如涉及本科室(单位)业务范围的信访问题,一定要热情接待,全程处理;如是不涉及本科室(单位)业务范围的信访问题,则必须负责将其转到对应的街道及有关部门去处理。

二是建立部门之间信访工作联动机制。对外,我们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对农民群众信访工作的支持,切实解决一些涉及面广的重大、疑难、群体信访案件。如,东江围垦承包大户XXX等24位农户来访,东江围垦有近378亩农作物遭受“飞雁牌”过磷酸钙肥害事件,要求农业主管部门帮助协商解决。为此,我们会同XX区农业局、XX街道农业科、富民绿色农业公司、XX垦种场、各种植大户、肥料经销商等相关人员多次进行现场调查、鉴定、协商补偿等,最终补偿给受害农民救灾款每亩200元,总计7.56万元。及时处理了农民反映的问题,避免了他们重复上访,维护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

三、认真负责,稳妥处理群众来信来访

对群众来信,我们着重把好三个关:一是呈报阅批关。重要信件同时呈报领导阅批,尽快落实,特别是联名信,由局领导直接包案。二是案件处结关。初信抓“快办”,做到一次性处结,避免重信和上访,重复信抓“细办”,找准症结,分析信访人员提出的要求是否有合理成分,做到有理有据,明确答复。三是答复口径关。有些来信反映的问题比较复杂敏感,我们在答复时注意把握分寸,前后连贯,口径统一,实行专人负责、专人专办、跟踪管理,一经形成明确意见,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对群众来访,我们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热心接待。对上访人员做到一把椅子让座、一杯清茶暖心、一腔热情接待,仔细听取其反映的问题,做好详细记录。二是耐心解答。对上访人员反映的问题和要求,接待人员根据现行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关政策,耐心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区别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做说服教育工作,疏导上访人员心态。三是细心办理。对上访人员提出的问题,能办理的及时协调处理,一时不能办理的,做好宣传解释。

今年的来信来访,大多涉及城市化过程中水利排灌的问题、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和劣质种子、肥害纠纷问题,由于直接关系到新区城市化推进的矛盾,信访工作量大面广,情况错综复杂,牵涉工作精力较多。尽管如此,但我们对农民群众的信访案(事)件均十分慎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能按政策落实的尽量做好转办和督办工作,不能按政策落实的也尽量做好思想说服工作,以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区农业工作要点范文第3篇

四是做精品牌产品。品牌农产品是农民增收的亮点、农业产业化的支点、农产品抢占市场的卖点。要进一步推进品牌战略,盘活长凝大蒜、后沟果品等传统品牌资源,巩固蔬菜、红枣品牌,重点发展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如什贴小米、华玉香椿、涂河鲜枣、涂河肉羊、涂河大蒜、怀仁四眼井醋,提高农业竞争力,实现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要通过技术培训、园区示范等方式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范、控制和提高产品质量;要继续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力度,特别是在绿色食品认证上实现大的突破,重点引导和扶持丰元枣业、老醋坊、仙枣公司、德御农贸等4家企业申报绿色食品认证,使全区绿色认证企业总数达到8家。无公害认证方面,蔬菜新增产地认证20万亩,补认证西葫芦、茄子、白萝卜等品种;果品认证杏、梨等面积1000亩,继续推进5万亩无公害果品基地建设;畜牧上认证“博瑞”乳品和“泽榆”猪肉。围绕市场准入制度,一是要全面完成12种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规程的制定,并在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二是打无公害“品牌”,要充分发挥蔬菜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及营销大户的作用,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特别是在西红柿、青椒、葱头等我区的主导产品上要闯响“魏榆”品牌。三是今年我区无公害蔬菜要实行市场准入,同时要加大对现有“魏榆”、“北田”等品牌的宣传力度,力争再创出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知名品牌。

五是完善农业服务体系。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网络、技术服务、市场营销、标准监测、执法五大体系。

信息网络体系。继续完善10个乡镇信息服务站建设,加大“一站通”的应用力度。要加快网络延伸的步伐,在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中介组织、批发市场、经营大户中建立信息服务站,~年要在华玉香椿、丰元枣业、老醋坊等龙头企业中建立10个信息服务站,在农户中继续推广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网络500户,全区网络延伸总量累计达到2000户。培训农村信息员,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搞好市场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和传递,及时发布企业和农民急需的政策、技术、品种及农产品供求信息。

技术服务和标准监测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80%,科技贡献率达到50%,农技培训达到20万人次。继续开展种植遥感监测工作。依托现有技术力量、硬件设备组建我区综合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服务我区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保证“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建设疫情监测网络体系,建立区疫情测报站和5个乡镇疫情测报点,完善乌金山、修文、北田、长凝四个中心兽医站,重点建设张庆中心站。建设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做好杂交改良技术推广工作。

执法体系。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一年至少是2次。质检站要对农产品的生产实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监控。农业综合执法队伍要加紧筹建,选拔精通业务、熟悉法律、作风优良、廉洁公正的人员充实执法队伍,尽快建成我区完善高效的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切实做好农资打假等各项工作,为“三农”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市场营销体系。市场体系建设要从市场建设、经纪人队伍、专业合作组织入手。一是要强化市场载体建设,建一个大型的综合农业批发市场——榆次串串红农产品综合市场,发挥其的带动、提升、辐射等功能,促进产业基地建设。另外,张庆乡演武要培育禽蛋交易市场。二是加强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建设,组建各业协会,重点在销售上要打品牌,进行一些初加工,打上“魏榆”等品牌销售,引导农民闯市场,保护农民利益,保护商家权益,促进共同协调发展。经管办、供销社要引导农民经纪人、协会、合作组织规范运行和提高级次,使农民在生产安排、技术指导、信息提供、销售等方面得到服务,着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六是积极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年,我区共确定农业重点工程15项,总投资10亿元,今年投资2亿元,包括温室大棚工程、红枣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万头奶牛建设工程、人畜吃水工程、旱作农业示范工程、万亩造地工程以及什贴小米、香椿加工项目。~年新建温室大棚1万亩;加强土地整理,合理开发土地,积极解决畜牧业小区建设用地,加快万头奶牛建设工程的步伐;抓紧实施好东阳农业综合开发项目、“863”节水项目、金贝植物园等工程。

(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

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角度把握和定位城镇建设,与提升产业化、促进非农化结合起来,统筹运作,加快建设具有不同产业特色和人文内涵的城镇化体系。重点抓好乌金山镇、修文镇的集镇建设,两个乡镇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引入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筹集资金,分步推进集镇建设。同时,确定郭家堡、张庆、修文、乌金山、东阳5个乡镇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乡镇,确定王湖、郭家堡、南关、聂村、大东关、北胡、小峪口、聂店、怀仁、演武、张庆、郭村、东郝、东长寿、东阳、车辋、彭村、庄子、杨方、西墕20个村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示范村,全面推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试点建设。要创新思路,引导农民在广泛参与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创业致富,充分发挥小城镇的集聚功能。要认真研究小城镇的产业规划,充分依托区域优势,创办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性企业,为农民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我区108经济走廊一线的东阳商旅型经济带、修文民营经济园、张庆醋业园区,已经具备了集群经济的产业基础,要力争实现率先发展,带动辐射周边农村共同繁荣。其它乡镇都要考虑区域资源优势、传统产业基础,靠发展优势产业群体走出一条各具特色的城镇建设路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首先要搞好规划,要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资源可利用和环境可承载来进行规划定位,确定建设速度。今年我区计划投资1000万元用于乡镇道路、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要加大农村公共事业的支持,提高农民受教育年限和文化素质,继续开展“

绿色证书”培训,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确保农村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农村社会的繁荣稳定。

(三)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促进农民非农化

加快进城入镇务工就业和跨区域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区还有140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要认真总结去年实施“阳光工程”的经验,组织安排好今年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完成今年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6000人、“阳光工程” 培训400人、转移3000人的任务。大力发展农村

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按照“走出一人,带动一户”的思路,努力挖掘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要提高和规范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基地,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把技能培训和就业转移紧密结合起来,以一职中、晋中旅游学校为定点培训单位,实施“定单”输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业。各乡镇劳动服务站、区阳光工程办要加强与劳动保障局、市区职介中心的合作,及时了解和掌握不同产业、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甚至是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鼓励、扶持、指导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联合开发本地劳动力资源,提高劳动力素质,拓展在市外、省外、境外的就业能力,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就业服务体系。

二○○五年三月九日

主题词:农业 农村 工作要点

报 送: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

中共xx区委农村工作委员会 二○○五年三月九日发

区农业工作要点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按照“科学建章、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全员守法”的要求,不断推进城市管理法制化、规范化、长效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城市管理法治环境。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系

1、加强城市管理立法工作。准确把握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部署,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快《福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福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法规规章的立法及修订工作。(责任单位:局法规处及相关业务处室,市环卫处、市渣土处)

2、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立法质量。完善开门立法工作机制,健全法规规章建议稿起草、论证、公开机制。进一步扩大市民有序参与《福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和《福州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的立法途径,通过座谈、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听取市民和相关部门的意见。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及时性、参与性。(责任单位:局法规处,各有关单位、部门)

三、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1、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项目的对接工作,进一步明确下放和取消行政审批项目的承接主体和法律责任,并做好后续监管工作,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同时,进一步推进我局行政服务中心窗口标准化建设。(责任单位:局审批处、市渣土办,各区【市、县】有关单位)

2、深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继续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完善裁量基准制度,推广运用行政指导,加强和改进执法方式。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做好网上执法平台以及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网上审批建设工作。(责任单位:市城管执法支队,局审批处,局政策法规处,各区【市、县】有关单位)

四、深化普法教育,提升职工和市民的法制意识

1、深入开展宪法及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广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各项法律法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法治信仰,持续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推进职工“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的形成,推进“六五”普法深化。利用有关节日、法律法规颁布纪念日开展法制宣传活动,促进市民进一步认知城市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最大程度赢得市民对城市管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责任单位:各单位、各部门)

2、持续深化专业法律知识学习,提高职工履行职责能力。各单位要按照工作职责,开展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职工专业法律知识水平,以确保更好地依法履行职责,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各单位、各部门)

3、继续开展“法律六进”活动。有社会管理职责的单位要积极与共建单位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活动,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强化公益普法,积极发动和组织普法志愿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法活动,把法律送到群众手中。(责任单位:各有关单位)

五、着手研究“四五”依法治市规划

区农业工作要点范文第5篇

摘 要: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水土资源、建设生态农业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全面分析总结了麦积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重要问题,提出了今后建设生态农业应坚持的5个原则,归纳了4种适合不同地域的生态农业模式,希望能在今后的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生态农业建设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麦积区;水土保持;生态农业;模式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多年来,由于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地破坏,水资源日趋匮乏,干旱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由于人们违背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盲目毁林开荒,使植被锐减,表土层大量流失,地力下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导致了农业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的恶性循环。本文就麦积区农业生态及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谈一些认识。

1 麦积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麦积区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是结构不合理,能量转换和养分输入、输出效率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农技水平低下等。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单一经营,经济结构不合理

麦积区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农、林、牧副产值差别较大。2009年麦积区农业总产值103 834.72万元,农、林、牧和其他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分别为78.47 %,6.18 %,14.89 %和0.46 %。土地利用方面,农地55 972 hm2,林地26 166.40 hm2,草地2 994.60 hm2。农、林、牧占地比例分别为65.75 %,34.73 %,3.52 %。这种产值与土地利用的结构,显然与麦积区的资源现状不协调。

1.2 农业生产水平低,能量转换效率不高

多年以来,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低,生产经营活动粗放,没有把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重视当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致使农业生态系统及其内部各业生态条件不平衡。主要表现在能量转换,养分输入、输出效率低。不但农田能量转换效率低,而且农田主要养分支大于收,加之水土流失严重,肥力损失较多,致使土壤养分处于亏空状态,影响了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1.3 土流失加重,降低了土壤的生产能力

由于麦积区坡地多且坡度大,雨量集中在秋季,土壤疏松,易流失,加上人为的毁林毁草开荒,造成了水土流失。全区年平均侵蚀模数1 563 t/km2。年平均流失表土539.60万 t。由于水土流失继续危害着农业生产发展,降低了土壤肥力,致使土壤贫瘠,破坏了土地资源;水土流失,致使沟头不断延伸,沟底不断下切,随着沟壑面积的不断加大和沟底的加深,支沟也随之增多,地面支离破碎,丧失了利用价值;在水土严重流失地区,由于沟蚀扩大,山地减少,又将大量泥沙带入沟底川坝,淤垫农田,增加川坝地的耕作困难。再就是加剧了土壤干旱。以北部梁峁沟壑区最为典型,该区土壤纳水量少,土壤干旱,反过来,又促进了土壤水分的蒸发,农业生产受到了很大威胁。淤积塘坝,破坏水利设施;洪水暴涨暴落,毁坏沟河两岸农田、村庄、道路,给下游带来艰巨的防洪任务。

1.4 基础薄弱,投入不足,科技水平低,农村支柱产业没有形成规模

麦积区支柱产业起步晚,整体水平低,综合效益差,缺乏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科技含量低,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得不到及时推广,影响支柱产业建设速度、规模和效益的发挥;生产过程服务不配套,社会化服务严重滞后;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差,农业科技普及率低,观念落后,依靠科技进步、振兴经济意识不足。

2 麦积区生态农业建设依据的原则

根据麦积区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制约麦积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必须从综合治理入手,治理与开发同步,从整体上寻求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的途径,即建立麦积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的建立,必须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2.1 整体优化原则

生态环境建设应把全区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进行规划,不仅要考虑其自然环境,而且要综合体现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作为一项公益性的工程,不仅要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而且要通盘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使生态环境建设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相结合,与调整产业结构和改进生产方式相结合,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2.2 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生态农业建设中要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不仅要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而且要通过治理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的可持续协调统一,供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需求和优良生态环境的需求。

2.3 治理与开发同步原则

在水土流失地区建设生态农业,首要的工作是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同时也要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大力发展商品性生产,使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因此,在治理措施选择上,要选用开发性治理措施,把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寓于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发展商品生产之中。这样,不但水土流失治理了,商品经济活跃了,还促进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有助于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2.4 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麦积区的水土流失区域,植被稀疏、沟坡光秃、生产力低下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类地区建设生态农业,首要问题是种草种树,增加植被,提高土地生产能力,要以生物措施为主,治沟要采取坝系、谷坊群等工程措施,在黄土和红土丘陵侵蚀区,宜采取沟头防护、土柳谷坊等生物工程措施。这种生物封沟措施既可减水减沙,保持水土,控制沟壑发展,又可充分利用沟壑土地资源,增加经济效益。

2.5 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分类指导、分区突破原则

生态农业环境建设涉及的内容多,项目复杂,一定要根据麦积区生态农业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适合麦积区生态环境治理的科学模式,并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分类指导,分区突破,同时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治理。此外,建立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还应遵循一般地区建设生态农业的循环再生原则、适应性原则和协调共生原则等。

3 麦积区土壤侵蚀区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模式

结合麦积区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中心的生态农业建设,根据梁峁、坡、沟的自然特点,应创建以下4种适合不同类型区的生态农业模式。

3.1 梁峁、坡、沟综合治理与开发模式

属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立体开发模式,是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基本模式,亦称坡、水、田、林、路模式,主要布置在丘陵区。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梁峁及25°以上的陡坡地退耕还林,栽植水保林和水源涵养林;缓坡地发展经济林果,修梯田,建立高效农田;沟头修沟头防护工程,沟底、沟坡插柳树、栽杨树、种草,沟中修土谷坊和柳谷坊、塘坝,塘坝里养鱼、鸭等,使水土资源充分合理利用,实现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

3.2 农、林、牧协调发展模式

农、林、牧协调发展模式,是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比较普遍的模式,是遵循粮草多、畜多、肥多、粮多的良性循环机制,在水土流失地区,通过建设高效农田,提高粮食单产,促进退耕造林种草,发展林业和畜牧业,在粮食、饲草、燃料等生物量增加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牛、羊、猪、鸡等畜禽。畜牧业的发展为农业提供充足的有机肥源,有利于培肥、保水,促进粮食增产。这种以林护农、以农兴牧、以牧促农,农、林、牧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达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2.1 河谷川道区 渭河及其主要支流的开阔地,依靠科技重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建成为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配套服务的供应基地,走农业产业化的路子。

3.2.2 浅山干旱区 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为重点,下大力气通过兴修梯田、改造中低产田,推广旱作农业技术,提高各种耐旱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水平,建成粮油商品基地。林业开发以搞好水保防护林、速生用材林建设和优质水果、干果为主的经济林建设为主。初步形成以优质苹果、香酥梨、桃为主的鲜果和仁用杏、核桃为主的干果果品生产格局。畜牧业以发展优质商品牲畜为主,建成猪、牛、羊、鸡、兔等为主的畜牧业商品基地。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及资源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使这一区域形成以粮油生产为基础,林果业、畜牧业和乡镇加工业为支柱的经济格局。

3.2.3 高寒阴湿区 依靠科技改进种植技术,大力推广良种,提高粮食单产,加速一百万亩(约66 666.67 hm2)速生用材林建设,保护林草资源,大力推进草场和畜种改良,加快发展畜牧规模养殖,提高商品率,建成以牛、小尾寒羊为主的畜牧业基地和中草药为主的药材种植基地,形成农、林、牧、药材综合发展的经济格局。

3.3 “种、养、加、能源一体化”模式

林区和林缘区的草场、畜牧场可开发成一个生态型综合性农工联合企业,如集约经营高产草场,为牛羊(禽)提供饲料,建立肉、奶等产品综合加工厂实现增值,粪肥及加工剩余物制作肥料用于草场施肥,工厂的能源要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形成“种、养、加、能源一体化”生产,形成生产、生态良性循环,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较为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把牧草加工或直接饲喂牛羊,肉、奶等送到食品加工厂和罐头厂,血、皮等送到饲料加工厂和皮革加工厂,畜粪进入沼气池,沼气一部分用于发电,一部分直接作为燃料,沼气池的残渣污泥先送到沉淀池分开固体和液体,污泥可供提取维生素B12的原料或作肥料;沼液可作肥料或送到氧化塘,清洗畜舍的脏水也送到氧化塘,其营养丰富,可生产水藻用来养鱼;氧化塘水面的浮渣可作为鸭、鹅的部分饲料,塘泥又是草场的好肥料。这样一个良性循环,使农场的有机废物得到充分综合利用,而动植物产品及加工产品又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4 “四位一体”庭院生态经济模式

麦积区的农村一般土地丰富,农户院落大,有发展庭院经济的优势。在庭院内将种植业、养殖业及沼气能源结合起来,能获得较佳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是本区适宜的庭院经济模式,有相当的普遍性。最基本的模式是“养猪(养鸡、鸭等)—沼气池—种菜”,可改进为蔬菜用塑料大棚种植,养猪、沼气池在大棚内,并且增加养鸡、鸡粪喂猪等内容。所谓“四位一体”是以农户为单元,利用麦积区充足的太阳能,以沼气为纽带,集种植、养殖、能源为一体,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一种物质良性循环的生产模式,也是一种农村能源开发模式。这种模式的实施比较简单易行,投资成本可高可低,规模可大可小,可根据农户具体情况而定。沼气池、厕所、猪舍和日光温室“四结合”这样,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池为纽带,以温室立体种植为手段,通过种、养、能源的有机结合,形成生态良性循环,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责任编辑 刘锦辉)

区农业工作要点范文第6篇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自古享有“丝绸之府”的美誉,向来不缺因丝兴业、因蚕致富的企业家,吴江市家和蚕业专业合作社总经理杨祖根便是佼佼者之一。他用科技赋予蚕新的内涵,在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有效的实践,在新鲜活体的蚕蛹上培育出蚕蛹虫草并开发很多衍生产品,演绎了一场蚕之“蝶变”,实现了蚕的“华丽转身”。因为他的这一创新,苏州正在诞生一个与蚕相关的新兴产业——蚕蛹虫草。

他的创新举措早前被CCTV-7每日农经栏目“蚕桑产业如何破茧”作为吴江经验向全国分享;他主导起草的江苏省首个蚕蛹虫草地方标准于2019年8月1日颁布实施。杨祖根不仅取得了蚕蛹虫草行业的话语权,开启了用标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模式,此外,他的论文《开发蚕蛹虫草,助力蚕桑产业多元化》在《广东蚕业》杂志第九期成功发表;他的创新创业故事还入选了《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农人发展研究》典型案例。杨祖根本人也被常熟理工学院聘请为大学生创业导师。

艰辛创业

杨祖根1978年高中毕业便进入了当地乡镇企业。随着新一轮乡镇企业的洗牌,1999年杨祖根选择了辞职创业。现实的市场经济浪潮很残酷,杨祖根先后办过针织厂、蚕丝制品厂,创业过程可谓一路坎坷。最终,他凭借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以及不断学习思考得来的智慧和永不言弃的毅力,成功把家和蚕丝制品厂从一个家庭作坊发展成能够在吴江蚕丝产业占有一席之地的企业。2005年,杨祖根还在吴江率先发起了蚕丝被首个行业自律倡议,这一举措推动了吴江蚕丝被产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的进程。

如果说当初辞职创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企业管理理念、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话,那么涉足农业纯粹是为了让村里的传统蚕丝产品卖出去,卖个好价格,开拓出一个更大的市场。也是一种机缘巧合,杨祖根2017年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看到了其他地方農民合作社的产品,随即萌生了成立合作社的想法,并得到市农办领导的支持,于是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2008年10月,杨祖根联合420名成员,在林港村发起成立了吴江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然而,理想与现实总是有差距的,从合作社成立一开始杨祖根就面临着各类挑战。首先,遇到了全球金融危机,到2008年年底危机效应日益显现,蚕丝产业首当其冲,整个外贸行业一片萧条。其次,做品牌建设是个长期战略需要前期先投资,风险也很难预计。其三,拥有400多人的合作社,每一个决策都要经过理事会或者代表大会讨论,要彻底说服和统一理事会成员思想谈何容易?此外,发展过程中要创新的成本也很高。压力之大,前所未有,杨祖根面对这“四座大山”,没有退缩,相反,他提出了积极调整合作社经营策略,即做好蚕丝被主业,拓展国内市场;每年拿出销售额的3%做品牌建设,把自己的“水乡缘”商标免费给合作社使用;每年拿出销售额的5%—10%搞新产品开发;并承诺每年以市场最高价格收购成员蚕茧,另外再补贴2元/每公斤。为了兑现这些承诺,杨祖根已经足足坚持了13年。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合作社终于走出困境,并走上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创新之路

2008年的金融危机至今让杨祖根记忆犹新,那个时候家和蚕业的“水乡缘”蚕丝被在业内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杨祖根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想利用科技创新在蚕桑多元化发展上做一些探索,于是打起了蚕蛹的主意。众所周知,蚕蛹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颇高,民间和国外很早就有吃蚕蛹的习惯。作为蚕桑丝绸产业链的附加产品,以前往往只能作为饲料和肥料使用,不能物尽所用。这让杨祖根再次看到了商机。在一次科技局产学研对接活动中,杨祖根得知上海市农科院在培育北冬虫夏草,他便主动上门求教,并大胆提出了在新鲜活体蚕蛹上培育虫草的想法。这个想法引起了专家的兴趣,但在合作方式上存在分歧,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后上海专家被杨祖根办事认真的风格所打动,终于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在专家的指导下,蚕蛹虫草在实验室小批量得以培育成功,这给杨祖根增添了不少信心。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杨祖根改造了20平方米的培育车间,添置了一些简单的设备,自己动手制作了菌种稀释箱,兴致勃勃开始了工厂化蚕蛹虫草的培育。然而从实验室到工厂化的培育过程并不那么简单,好多的工艺参数需要重新实验和调整,活体蚕蛹的创口容易感染,员工和环境细菌的把控更是防不胜防。特别是在不添加任何抗生素的情况下,采用生态的方法培育更是难上加难。一个星期后,整个培育车间臭气熏天、苍蝇乱飞,最后颗粒无收、全军覆没,杨祖根投入的十几万元也打了水漂。不服输的杨祖根再次跟专家一起仔细分析了失败的原因,发现问题主要在于实验室培育成功了,对环境和员工的灭菌要求放松了,操作细节不规范,而细菌看不到,摸不着,无孔不入。

2009年春蚕上市季节,杨祖根继续坚持工厂化培育实验,这一次他认真吸取之前的教训,不敢存半点懈怠侥幸之心,提前对培育车间环境用生石灰和紫外线进行两次消毒灭菌,对员工进出实行全程消毒,并在菌种稀释比例、接种部位、注射剂量、温湿度控制、光照时间和强度等等都作了详细的统一。经过四十多天的精心呵护,蚕蛹虫草终于培育成功。杨祖根立即将产品送农业部检测中心检测,结果是各项指标都比预期的还要好。

随后,杨祖根带着蚕蛹虫草产品和检测报告进京,在农业部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亮相,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同年,卫生部把蚕蛹虫草纳入新资源食品。这让杨祖根更增加了信心。后来通过各种展会、各级媒体推荐,靠传统的口碑式营销,逐渐扩大了影响力。蚕蛹虫草在人们的观念中从不懂到被接受再到买,慢慢走向市场,成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经过长时间的不断优化和完善,杨祖根和他的团队总结出了一整套技术工艺,质量日趋稳定,并且在国内第一个提出了“蚕蛹虫草”这个名字,与北冬虫夏草、蛹虫草等进行区别。2013年9月11日,杨祖根的创新创业故事在CCTV-7《每日农经》播出。2014年,“蚕花香”蚕蛹虫草在第12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金奖。2018年,“思丝相印”蚕丝面膜在第16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被评为金奖。

诗和远方

小有成就的杨祖根并没有因此止步,他想走的是一条现代农业发展之路。2017年5月,杨祖根成立了苏州家和蚕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探索蚕蛹虫草产业化的运营机制。在合作社粗放型生产的基础上,公司对蚕蛹虫草工厂化培育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新,并且不断优化完善,成为国内率先提出蚕蛹虫草工厂化培育并掌握核心技术和付诸实践的单位,并且2017年启动了与上海市農业科学院、常熟理工学院在蚕蛹虫草综合开发的合作,组成了联合科研攻关小组,成立了产品研发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为引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蚕蛹虫草下游产品。根据三方在蚕蛹虫草综合开发的中长期战略合作发展规划,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扩大蚕蛹虫草的种植,统一将虫草菌种供应给合作社和农户,统一对社员进行技术培训,统一技术和质量标准;等蚕蛹虫草培植成功后,再由公司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以“生物公司+中心”开发自主本土品牌的蚕蛹虫草深加工产品,分工明确,利益共享。在苏州建立一个完整的蚕蛹虫草生产产业链,形成一个蚕桑多元化发展的新业态,使传统产业向生物产业转变,实现产业升级,使其在现代创汇农业和高效农业上发挥作用,打造一个富民、惠民的产业,带动更多的农民创业致富。

在此基础上,为了总结蚕蛹虫草工厂化培育的先进技术,规范蚕蛹虫草工厂化生产,推动江苏省标准化工作,带动更多的蚕农掌握这项技术,2015年,他参与起草了苏州市农业地方标准《蚕蛹虫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并首次在吴江市家和蚕业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这一举措有效降低了投入风险,稳定了产品质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17年,杨祖根又主导承担了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蚕蛹虫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起草、制定工作,把蚕蛹工厂化培育技术的应用真正落实到实处。并于2019年7月1日颁布,同年8月1日实施,蚕蛹虫草工厂化培育标准化生产受众面向全省推广,不仅惠及全国蚕桑产业,实行成果行业共享,更是用标准指导农民创业,带动农民致富,减少农民的技术风险。这对于江苏乃至全国的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家和蚕业在杨祖根的带领下,以科技求创新,向生态要效益,努力把一条蚕做到极致,演绎着蚕之“蝶变”。依托科技创新,先后开发出蚕蛹虫草、蚕蛹虫草胶囊、蚕蛹虫草片剂、蚕蛹虫草浓缩液、蚕蛹虫草养生茶、蚕丝面膜等一系列产品并投放市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蚕业生态产业链,成为合作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为合作社带来财富的同时,在本地形成了一个新的业态,开创出一条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引领。

回顾家和蚕业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杨祖根深深地认识到农业离不开科技创新,更离不开自己对蚕业的那份独特的情感和坚守。有人说新产品开发是寂寞的,那么农业新产品开发则更寂寞,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因为一旦失败就要重新等上一季或一年。只有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才能坚守初心,就像蚕的一生,作茧自缚固然寂寞,织锦成帛才是追求。

上一篇:情人节情诗情书范文下一篇:清明上河图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