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技术档案管理论文范文

2023-12-06

防雷技术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档案的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档案管理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变化,企业技术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也逐渐变成必然趋势,档案的管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企业技术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1 引言

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不再适合互联网信息化的档案管理,而这种信息化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更加方便、更加快捷、更加富有生命力,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在,其同时也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所在。在经济全球化的带领下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改革已成为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 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

档案的管理已经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普及,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产生了大量的文件和数据,当代社会也被称为大数据时代,更是企业进行各项生产活动的基础,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档案管理也是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在促进社會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各行各业的不断进步。然而企业也在无形之中受着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其中企业的档案管理尤为突出,企业传统的档案管理形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而相继出现的就是互联网信息化的档案管理,一种事物的消失必将引领另一种事物的兴起。加强企业互联网信息化档案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办公自动化具有里程碑的现实意义。企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升企业互联网信息化的管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满足企业的发展是刻不容缓的管理需求。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中信息也相继被运用在企业的管理中,各类文件的数量也大幅度增加,给企业资料的管理带来了不便。为了提高企业技术档案的利用率,就需要加大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必须加强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和模块化建设,才能应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提升企业技术档案管理的水平才能够应对现代化发展[1]。

3 要强化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形式

创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管理理念,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建设需要首先打破传统的相关理念,然后才能有所创新,古语有云:变者通,通则久。以理念更新来推动实际的发展,首先,就要树立远大的大局观,把眼光不要只放在眼前,要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提倡以人为本,强化档案工作为重要目标,结合开放的理念形式,在新时期的发展趋势下创新档案管理的互联网信息化建设,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永远走在最前沿才能处于不败之地。例如: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等方式来切实加强员工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相关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加强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2]。

3.1 提升档案管理的互联网技术要求

创建互换性的档案平台,才能有计划的保证互联网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推动档案管理互联网化的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来促进互联网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完善,完成大数据多信息的效率要求,让档案充分活起来,让档案管理成为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所在。使电子档案管理不断完善、不断创新,让技术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动力来源。企业在建设相关电子档案信息化的同时,要充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纸质档案为依据,构建适应企业的电子档案信息管理机制,以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实现高效率的管理,从而促进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3.2 让档案管理在制度中活起来

企业的档案管理方法也需要随着社会发展的形势发生变化,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企业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来完善档案管理机制:建立责任制度让工作内容变得清晰,实现点对点面对面的解决事情及高效的奖励惩罚制度。使企业内部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具体进一步管理,做到清晰透明,将具体的责任细致划分到每一个部门、每个人身上,保证公开透明。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工作员工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完善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视,强化对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管理的工作,从而做到重点关注,避免出现档案信息发生向外流失的局面[3]。

3.3 管理的网络化

与传统企业的档案相比,建立信息化档案的同时,还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信息化网络共享的机制。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来实现企业对信息化档案的管理,从而提高企业技术档案的利用率,同时也能建立起完善的信息共享的模式。使企业成为一个巨大的电子数据库,来实现互联网共享的形式。目前还有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理念和共享模式,这样就很难实现档案的现代化管理,然而要实现现代化企业就应当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库来支撑整个企业的运作,把企业优化成大数据管理的模式,相应的就可以减少互联网电子档案的重叠,从而创建高效的企业档案管理新形式。

4 提高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创新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两面性,档案管理的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既要利用信息化、网络化的优势又要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更高的要求,提高档案管理的互联网信息化水平。技术是建设信息化档案的生命线,企业档案管理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档案为载体、整合和利用各方面的技术成果,提高服务质量,使信息的利用最大化。实现资源的深度挖掘和應用,创建科学、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例如:建立档案网络数据库,实现数据的随时随地查询;同时也可以搭建服务器平台实现内网络查询技术档案资料的管理,使人们能够方便地对档案进行查询。

5 如何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企业技术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制定适合企业技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标准,可以推广档案应用的相关软件来加以优化档案信息管理,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相关管理,及时做好有关电子文件、电子档案的管理叠加创建规范各个地区的档案信息网,充分实现企业档案的数字化、资源共享化和扩大化的现实需求。由于档案资料的录入逐渐数字化、模块化,更需要培养管理者全新全方位的档案管理理念,随时能够查漏补缺,来提升档案管理的水平,及时做到文件的归档工作,学会各种各样的检查方法,用来方便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通过各个方面的建设使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动态管理,能够让信息及时得到沟通、及时提高工作效率,使不同企业之间可以通过公共档案管理实现共享,从而改变以往的竞争关系,变竞争为合作共赢的关系,从而扩大企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范围,降低风险几率,实现企业之间的互利共赢。

6 结语

总而言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且烦琐的工作,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的,而是需要在使用的过程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地创新才能达到完善的状态。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现代化的需求,更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的关键。所以,必须加快档案的现代化管理的进程,才能不断促进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循序渐进地实现和完善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档案的管理者应当树立一种服务意识,克服出现的各种难题,满足现代化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自身素质修养,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经济全球化深刻变革下的必然选择,更是满足当代社会生存与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于雪莲.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分析及创新思路[J]. 办公室业务, 2017(3):53-53.

【2】朱小琳.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与创新, 2015(4):71-71.

【3】郭彩虹,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15(10):20-21.

防雷技术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我国当下的各个行业都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改变。在档案管理领域,计算机的先进电子技术发挥的作用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研究档案管理工作中电子信息的作用,能够更好的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本文在此主要阐述了电力档案的优势,并对如何加强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旨在为提高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电子信息网;电子文件;电子档案

电子技术已经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被广泛的应用,并且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其应用的深入,电子技术逐渐的被应用在了档案管理工作之中,并且其应用为档案管理工作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更加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所以,在今后的档案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电子技术的作用研究,并且在研究中逐渐将对电子技术的研究纳入到档案管理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从而促进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1.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1.1效率高,速度快

能快速查阅相关档案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电子档案的产生,可以从传统的手工编目和查询等方面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这将会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使档案管理再上一个新台阶。

1.2档案信息得到有效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可异地实时为利用者提供电子档案信息,打破了传统利用方式和时空局限,并可多人在各自计算机上同时查找利用同一份电子档案,大大提升了档案利用服务的总体水平。

1.3促进了档案的实体保护,档案保管更加安全

相对以往纸制档案不利于查阅,而且纸制档案易脏、易碎、易丢失。相对电子档案,档案人员不仅可以通过电子档案直接查询档案信息、而且可以通过终端上权限浏览非涉密级文档和涉密文档,有效的保护了档案的涉密程度,对档案实体起到了有效保护作用和物理隔离。

1.4有效地节约档案占用空间,档案储备量更加充足

所有电子档案的储存形式如光盘、缩微胶片、磁盘都具备了存储密度大、容纳信息量多、记录速度快、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而且与纸质档案的管理方式是相通的。电子档案的加入,丰富了档案管理体系,为传统的档案利用开辟了一条新路。

2.加强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策略

由上述可知,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中效率、信息应用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都达到了以往不能想象的工作效率。所以,在今后的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的加强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引入并且建立崭新的网络电子档案信息系统,加强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时十分有必要的。笔者在此对如何加强电子技术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策略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能够为档案管理领域更好的发展而献计献策。

2.1完善档案信息库建设

档案信息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应该进一步完善档案信息库,保障档案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充分使用。档案信息库作为信息资源的载体应该进一步完善,针对当前档案信息使用不当的问题应该对不同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归类,确保档案信息的有效提取。档案信息库的建设中还应该包括合理的维护工作,档案信息库中的信息由于使用频繁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加强档案信息库的维护工作十分必要。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充分重视和完善档案信息库的维护工作,定期对档案信息进行更新和检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档案信息库的建设应该始终将如何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服务作为出发点,将如何实现档案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列入信息库建设的考虑因素,保障信息库建设能够充分发挥其作用,提高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

2.2要明确案卷概念和明确组卷规则

过去,案卷有文件“组合体”和“保管单位”的双重属性,但在多媒体时代是行不通的。一张光盘可以存贮数百乃至上千个电子案卷,一个案卷的多媒体文件则可能存在于不同的保管单位之中。因此,要肯定电子案卷特殊的存在形式。案卷是全宗内档案分类的产物,但过去组卷要兼顾文件的联系和案卷的厚度;因此,应该建立更加科学、严谨、详尽的全宗档案分类方案,直接作为组卷的基础和依据。目前,职能管理在机关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应该反映这种情况。同时,文书立卷也是机关工作的组成部分,应该与之融为一体。

2.3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立卷

无沦是电子文件归档,还是完成纸质文件的立卷工作,都需要一个好的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一方面,电子案卷的建立是人工不可能实现的;另一方面,要利用计算机替代手工操作,提高立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利用文书登记的目录组卷并进行电子文件的自动归档,提供可选择的全宗名称、年度、机构、职能和保管期限表等著录项数据,复制生成可修改的案卷题名,进行案卷和卷内文件以及特殊载体档案的排序并生成档号,进行各种立卷统计,打印各种目录、封皮、统计表和交接文据等。可见档案信息化服务与管理水平将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提高。

2.4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

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能够更好地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一方面需要加强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工作。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档案信息管理的工作效率,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培训中需要进行计算機网络技术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提高档案工作效率。

3.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工作中电子技术对于档案管理领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电子技术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同时电子技术与档案管理的有效结合也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工作,再加之我国档案管理领域对于电子技术作用以及应用的研究并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因而不利于电子技术的应用发展。所以,在今后的档案管理领域,要加强对电子技术的重视和研究,并且要从电子技术的多个方面,从档案管理的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更好、更有利于电子技术发挥其效用的方法和措施,促进档案管理领域在更大幅度上的发展和进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寿惠.刍议新形势下的企业档案管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1.

[2]赵梦临.浅议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J].档案管理,2012.

[3]金鸣.浅谈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J].科技创业家,2011

防雷技术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大数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领域开始涉及大数据,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也是大数据的重要应用之一,大数据下的云计算将给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带来巨大的变革。对于高校来说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来构建其人事档案的管理,但是不能盲目的追求大数据,应该以客观且理性的态度来看待大数据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上的应用,分析其优势与缺陷,合理的构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云存储系统。本文将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云存储构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意义与问题,云存储构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策略分析,来阐述大数据环境下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云存储的构建。

关键词:大数据;人事档案管理;云存储;策略分析

教育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高校工作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事档案部门是高校中的服务部门,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探讨大数据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都知道现在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大数据成了各个行业的有效资源,但是庞大的数据量如何存储却成了摆在人们面前的难题,而高校人事档案拥有着庞大的数据量,对于云存储的开发和利用则可以帮助缓解庞大数据量的存储问题。相较于传统存储来说,云存储具有非常大的优势,它的存储容量更大,存储速度也更快,同时它的操作也更加方便,人们可以快速的获取到想要的数据信息,解决了当下人事档案管理的存储问题,因此探究云存储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上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开始将研究重心放在大数据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应用上,探讨大数据对人事档案管理所带来的重大变革,现阶段在这个领域也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但是仍然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也激发了人们更深一步的探讨。现阶段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首先,高校内部的档案数据种类繁多、数据复杂以及来源较广,数据种类包含有文字种类,例如任免材料、政审材料、以及党团材料等,以及表格种类,表格种类包含有各种登记表,例如鉴定表、培训结业成绩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等等,还有将档案材料转化为视频、音频材料的,这些信息格式、内容都不一致,这种复杂的信息来源加剧了整理工作的难度,如何有效的对其进行大数据的分类,显得尤为重要。其次,现有的管理信息平台在管理以及数据存储上都不能满足庞大的数据量,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来说,数据涉及到教职工人事变动、薪酬管理、学习进修、奖惩管理、年度考核管理、职称管理、党团管理等档案材料,以及大量的学历学位学籍档案,同时其数据量是在不停的增长,这么庞大的数据对现有的信息管理平台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无论是从服务器还是存储性能上来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服务器的架构技术以及云存储技术的研究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最后,高校档案管理还存在着固有的思维,更加重视“馆藏量”,将“馆藏量”作为高校资源评判的重要标准,从而忽视了很多电子数据资源,这就容易导致高校对信息服务的忽视,这样一种认知是存在严重偏差的,无论是“馆藏资源”还是“电子数据资源”都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因此需要打破这种固有的思维,在数据资源管理上进行变革,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数据资源的价值。

二、云存储构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意义与问题

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多停留在人工管理的阶段,人工管理存在许多弊端,也大大的增加了人事档案管理的难度,对于庞大的数据而言人工管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以及物力,同时也不能够有效的实现档案管理的统一化、精准化,人工管理的效率极低,耗费的精力以及财力也更多,但是效果却差强人意。相较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与存储来说,采用云存储来管理档案能够有效解决这些弊端,云储存在技术上扩大了存储资源,能够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量,帮助提高了档案资料的完整性,解决了纸质档案丢失或者破损情况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有效的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数据资源的获取也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人事档案是高校重要的数据资源,反映了教职工的基本情况,也是组织选拔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云存储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所面临的问题,因此研究云储存技术对于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

云存储技术虽然能够帮助解决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云存储对档案管理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现阶段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重大问题,目前云存储技术存在着如下问题:

1.访问权限问题。首先云存储技术需要对接到信息管理平台,而用户访问数据管理平台时,需要通过访问权限的设置才能进行访问,因为人事档案信息属于非常重要的数据资源,一旦信息泄露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为了防止数据信息遭到泄露,一般需要通过设置访问权限,来有效管理访问的用户。虽然云存储技术通过加密的方式来设置了访问权限,但是这种加密方式不能完全杜绝数据泄露的问题,因为云存储的加密技术还处在发展阶段,其技术相对来说还不是特别的成熟,在有效阻止非法访问,保护数据安全方面,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技术研究,这也是接下来所研究的一个热点。

2.数据管理问题。高校人事档案的数据庞大,其数据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即使使用云存储技术也很难解决数据的同步更新以及备份的問题,档案数据是否更新会严重影响到高校的组织人事部门工作,同时由于网络安全的问题,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因此对档案数据的备份也是至关重要的。目前高校人事档案的数据涉及到许多部门,综合化管理是必不可少的,数据的更新在保持同步即时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分类更新,数据的分类管理处在起步阶段,如果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将会极大的提高管理效率,而数据的备份也应该做到实时性,确保所有数据均被备份,数据量的庞大以及数据的多样性也是当下高校人事档案数据的特点,如何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成了当下数据管理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3.数据安全问题。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就是资源,其数据资料具有很大的价值,这就容易遭致不法分子利用非法手段窃取数据,数据泄露会给相关部门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对于高校人事档案数据来说,数据的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旦数据泄露或者数据被篡改,会给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带来巨大的麻烦,影响正常的管理工作。在现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信息安全还不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而云存储需要借助于互联网技术,因此安全的网络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现在黑客攻击技术越来越厉害,攻击方式也越来越多,全球电脑病毒攻击力度也越来越强,如果在技术上没有与时俱进,则会使得不法分子乘虚而入,因此如何有效保障网络环境的安全成为了重点关注的问题。

三、云存储构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策略分析

1.加强云存储管理高校人事档案上的技术应用。首先在云存储技术上需要改善其权限访问问题,设置严格的加密技术,确保只有被赋予了权限的用户才能够对人事档案的信息平台进行访问。加大技术研究投入,对现有的信息管理平台进行优化,平台所使用的服务器应该具有安全、可靠以及吞吐量高的特点,这样才能保证网络通道的畅通,提高访问数据的效率,另外加密技术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密技术能够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同时可以避免一些不法分子对数据的窃取、篡改以及清除行為,另外可以通过分级设置管理平台,这样可以对数据进行有效分类,同时也防止了网络拥堵的情况,云存储技术最大的优点为存储容量大,数据访问便捷,最大的缺点是数据安全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保障,因此应在充分利用其优势的情况下,解决其存在的缺陷,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云存储技术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上的作用。

2.建立健全的云存储管理系统。云存储管理系统应该是一个完善的,高效的管理系统,档案部门以及组织人事管理部门应该做出相应的指导,建立出一套健全的管理系统,同时档案部门和组织人事管理部门应该进行数据资源的共享,以及数据资源的整合,对数据的管理进行合理的分工,构建的管理系统应该本着节约成本,提高服务,提升效率的方向进行,档案部门与组织人事管理部门需要各司其职,协同完成云存储管理系统的构建。管理工作应该依据现有的规章制度来优化管理工作,优化的目的在于打造便捷的信息管理系统,对数据进行有效分类,扩大数据的存储容量,方便用户快速获取数据,这样才能实现智能化的有效数据管理系统。

3.提高管理人员的相关技能。对于管理人员来说,应该对云存储技术有一定的了解,这样在使用的时候碰到一些困难才能快速解决,云存储技术对于一般人来说还是相对比较陌生的,相关部门应该定期举行一些培训课程,让管理人员能够掌握云存储的基本技术,同时强化其服务意识,培养其管理能力。对于培训来说,应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系统的介绍完理论知识后,再对其进行实践培训,实践培训包括基本的软件操作,以及一些常见问题的处理方式,另外也需要开展一些档案管理与服务课程,树立管理人员的岗位意识,帮助其在岗位上找到获得感,提升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使其培养成为既懂人事档案管理知识、又懂得信息化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加快实现高校人事档案的云存储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4.提升高校组织人事部门对云存储构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关注度。对于高校组织人事部门来说,其固有思想还停留在人事档案数据的获取阶段,忽视了数据存储的阶段,数据的获取固然重要,但是一旦数据量增加,如果没有先进的存储方法,其数据很容易丢失,这样就会给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因此,应该通过推广以及普及的方式,来提升高校对云存储技术的重视程度,可以开设相关的讲座,讲解云存储技术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推进组织人事部门朝着更现代化的方向,来开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综上所述,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如何分类存储海量信息是极其重要的,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人事档案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云存储技术在某些方面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审视云存储技术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抓住机遇的同时应该勇于接受挑战。

参考文献:

[1]刘 娟,李 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云平台框架构建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0

[2]陈玉环.浅谈云存储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兰台世界,2014.S5

作者简介:黄莉雯(1982-),女,广西南宁人,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档案管理。

防雷技术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企业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企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不仅代表着得到了国家权威部门的认可,而且还可以增加企业的实力和知名度,对企业的进一步做强、做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对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过程中财务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财务工作;剖析

为扶持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有力推动技术创新,财政部、科技部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制定了新的政策,出台了新修订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并于201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

一、企业要建立研发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

企业的研发项目要经过项目的立项、项目概预算、项目收支核算、研发设备管理、知识产权认定管理及高新企业申报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会涉及到财务部、技术管理部、市场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财务部要发挥纽带和串联作用,通过对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的完善,合理划分财务与其他职能部门的职责范围,共同完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

财务部负责项目预算管理、高新研发项目费用归集和分配;技术管理部负责成立研发机构、知识产权申报、研发项目立项、研发设备管理、研发项目结项、项目验收等;市场部负责销售合同管理;人力资源部负责研发人工薪酬、工作量统计、项目人员名单以及相關人员社保和劳动合同和建立了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奖励。

二、研发费用核算制度

企业应该完善研发费用核算体系,“研发费用”科目设置为一级会计科目,二级会计科目按“费用化支出”科目和“资本化支出”科目核算,三级会计科目按照研发项目来设置、四级科目按“人员人工费用”、“直接投入费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无形资产摊销费用”、“设计费用”、“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其他费用”等设置。企业应该根据研发项目的研究开发阶段,把研发项目划分成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将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并计入当前损益的“管理费用’’科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当中,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才能够被确认为“无形资产”。

三、高新产品和服务收入归集原则

企业依据《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生成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会计信息为基础,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认定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的规定,编制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并且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60%。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指产品(服务)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本企业取得上述收入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以下简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主要产品(服务)收入是指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中,拥有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的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

(一)产品(服务)收入

产品(服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取得的产品(服务)收入,将不同产品(服务)分别核算并结转成本,以符合准确核算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和成本的要求。

(二)技术性收入

(1)技术转让收入:指企业技术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贸易、技术转让所获得的收入,按不同的收入细项归集。

(2)技术服务收入:指企业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数据系统等为社会和本企业外的用户提供技术资料、技术咨询与市场评估、工程技术项目设计、数据处理、测试分析及其他类型的服务所获得的收入,按不同的收入细项归集。

(3)接受委托研究开发收入:指企业承担社会各方面委托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及新产品开发所获得的收入,按不同的收入细项归集。

四、研发开发费用归集原则

企业依据《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生成的研究开发费用会计信息为基础,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认定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的规定,编制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并且符合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同期销售收入总额的一定比例。

(一)人员人工费用

人员人工费用包括企业科技人员的工资薪金、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以及外聘科技人员的劳务费用。

研发人员同时服务于多个研究开发项目,人工费用的确认,依据企业研发部门提供的各研究开发项目研发人员的工时记录,在不同研究开发项目间按比例分配。

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人员、外聘研发人员同时从事非研发活动的,我们根据科研人员在不同岗位的工时记录,并将其实际发生的人员人工费用,按实际工时占比等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

(二)直接投入费用

直接投入费用是指企业为实施研究开发活动而实际发生的相关支出。包括: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不构成固定资产的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运行维护、调整、检验、检测、维修等费用,以及通过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用于研发活动的固定资产租赁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研发用固定资产包括机器设备、房屋和其他建筑物,多个研发项目共用的,租入机器设备按使用工时或其他合理的方法分摊租赁费用;租入房屋和其他建筑物等研发场所的,按实际使用面积和合理的方法分摊租赁费用。研发人员在领用物料时应该写明研发的项目名称,财务部门根据研发部门提供的各个研发项目消耗的材料领用明细表,归集研发项目费用。

(三)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

折旧费用是指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和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及在用建筑物,同时又用于非研发活动的,对该类仪器、设备、在用建筑物使用情况做必要记录,并将其实际发生的折旧费按实际工时和使用面积等因素,采用合理方法在研发费用和生产经营费用间分配。研发用固定资产折旧可采用直线或加速折旧方法,并按各类固定资产的原值、估计折旧年限和残值计算其折旧率和年折旧额。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研发设施的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按实际研发项目支出进行归集,在规定的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根据研发项目使用情况归集相关费用。

(四)无形资产摊销费用

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是指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软件、知识产权、非专利技术(专有技术、许可证、设计和计算方法等)的摊销费用。无形资产按取得时可使用年限摊销,或按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效年限摊销。根据研发项目使用情况归集相关费用。

(五)设计费用

设计费用是指为新产品和新工艺进行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规程制定、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费用。包括为获得创新性、创意性、突破性产品进行的创意设计活动发生的相关费用,根据研发项目使用情况归集相关费用。

(六)装备调试费用与试验费用

装备调试费用是指工装准备过程中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研制特殊、专用的生产机器,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发生的费用不能计入归集范围。

试验费用包括新药研制的临床试验费、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田间试验费等,根据研发项目使用情况归集相关费用。

(七)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是指本企业委托境内外其他机构或个人进行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研究开发活动成果为本企业所拥有,且与本企業的主要经营业务紧密相关)。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实际发生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按照实际发生额的80%计入委托方研发费用总额。

(八)其他费用

其他费用是指上述费用之外与研究开发活动直接相关的其他费用,包括技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专家咨询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研发成果的检索、论证、评审、鉴定、验收费用,知识产权的申请费、注册费、代理费,会议费、差旅费、通讯费等。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20%。

五、高新档案管理及后续

财务在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之前和之后都发挥了重要的、关键性的作用。企业在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之后要加强研发资料和原始凭证的专项管理,按研发项目分类管理。研发项目后续还是要按照研发费用的管理制度和归集原则进行操作,为三年以后的高新复审,以及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结束语

本文对企业申请高新涉及财务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财务工作在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扎实的财务核算为企业的高新申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国科发火(2016)32号文件.

[2]邱宁.高新企业认定财务工作关键点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7,02

[3]侯国玲.浅谈财务工作在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过程中的作用[J].财会学习,2012,

防雷技术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将详细介绍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并提出确认使用流程、采用多媒体技术、开展信息储存及提升条码技术四项在档案管理的实际运用,进而保障档案记录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档案管理;条码技术

引言

当前办公的主要形式已转为无纸化,借助手段多样的信息技术开展文件的催发与签收,达到办公管理的相关要求,信息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档案管理,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的运行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的发展现状

一方面,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档案管理中会为其带来诸多优势,如加快检索速度、加大信息储存量等。具体来说,相较于纸质档案,信息技术中的档案会增强整体的档案管理水准,在开展实际操作时,仅需检索关键词或字即可找到想要搜索的档案或信息,该方式极大节约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同时,借用信息技术还可适时优化档案管理中的工作内容,在记录信息的过程中,其并不需要使用纸张,极大节省了储存空间,有效保障了空间利用率。在档案管理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在信息技术的指导下,管理人员可设置一套完善的综合管理系统,其资料、信息的形式也都转化为语音、视频、文字或图片等,此档案中的内容也更为丰富。

另一方面,虽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档案管理带有较多优势,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些许问题。一般来讲,信息技术让档案管理取得较多进步,但管理人员难以时刻掌握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其工作效率难以得到充分保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极快,若檔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未能及时更新该技术,其管理系统的质量难以获得明显提升,在操作最新管理系统期间,会显得力不从心。在应用信息化的档案管理时,工作人员需将纸质信息转化成电子资料,既需提升自身的信息应用技术,又要面对极大的工作量,若不能保持耐心,将会对信息录入产生较大影响,降低工作情绪的同时,还会降低档案信息的准确度。此外,在采用信息技术时,基于互联网极强的开放性,其内部信息的安全问题也影响着档案管理的开展。比如,当有病毒或某些漏洞进入网络程序中,会引发档案管理系统的瘫痪,且内部数据库崩溃,部分不可恢复的文件的安全性受到极大威胁,给档案管理工作带去较大损失。

二、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一)明确使用流程

在档案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需明确其使用流程,首先,工作人员需进行信息收集环节,在该环节中找到档案中需求量极高的信息,开展信息转化的过程中,大量数据资料要被收集与整合,并适时筛选有用的信息,将无用信息剔除出去。其次,在整理完成价值量极高的数据资料后,应适时开展分类工作,即依照档案中的对应性内容将其放置到合适的储存空间中,并对其分门别类。为准确辨认相关档案信息,管理人员在各个储存空间的表面可设置特殊标识,从而使其更为快速、精准地找到相应的档案信息。最后,当管理人员合理储存了信息以后,其应尽快设置或开展业务查询,开设档案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业务查询,因而在应用查询功能期间,还需设立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以更好地测试该功能的运行质量,防止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质量问题。档案管理人员若想科学使用信息技术,不但要明确其应用流程,还需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及时更新信息系统,才能使该档案管理的运行更加合理与科学。此外,在运用互联网录入档案资料信息时,工作人员应采用更为灵活地方式加强档案管理,比如,在录入数据信息前,应对其进行科学分类,避免相似资料的混淆,同时,采用多种信息技术提升录入效率,缩减机械工作的时间,继而改善工作效率[1]。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

当前档案管理已逐步转化为信息化形式,应用多媒体技术也成为必然,使用该技术可将档案信息由文字转变成声音、图像与视频等,使档案中的信息查询更为直观化、人性化。采用该技术可支持全文检索,相较于纸质档案检索,其主要搜索方式为关键词,但在信息技术中所有的纸质信息都能转变成数字,工作人员依照其类别不同将其放置到对应的数据库中,在查找时可全文检索,也加强了档案信息的针对性管理。在传统检索阶段,对于部分音像资料,只有通过辅助设备的帮助才能找到想要搜寻的信息,若无对应性设备该搜索工作极难开展。随着信息技术的改进,档案管理者只需借助多媒体技术即可精准识别所有音像资料,降低了辅助设备的使用频率。而在编研档案信息时,工作人员可借用互联网编辑或更改档案信息,为保证计算机的运行安全,其可设立相应的访问权限。此外,利用U盘或光盘等也可拷贝档案资料,实行内容与形式的编辑,提升档案管理的技术手段与综合水平。随着人们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步加深,多媒体技术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采用该管理方法可有效打破技术或空间条件的限制,改善管理质量,更新旧式工作方法。

例如,某国有企业正实行科学化的档案管理,内部工作人员运用多媒体技术合理优化档案资料。针对档案资料中的文字与影像,利用多媒体技术可更为合理地将其录入到档案管理系统中,且其具备极佳的储存功能,借助多种形式将该企业的档案资料保存到互联网中,提升了档案管理的效率。

(三)实行信息储存

信息技术在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信息储存技术,逐步提升了档案管理的工作质量。一般来讲,信息储存技术主要有磁储存技术、光盘技术、缩微技术等,由于档案信息资料的增多,信息储存在档案管理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工作人员若不能适时保存档案信息,将会严重损害档案管理的正常发展。但在开展信息储存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挑选出合适的技术,比如,针对音频或视频影像的储存可选择光盘技术;而微缩技术则可用来压缩档案信息。工作人员大多采用2-3种方储存方式,并将信息储存与检索工作有效结合,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属微缩技术,其在安全性、技术条件与价格上都占据着较明显的优势,可有效保证档案资料储存的安全性。此外,档案管理者还可有效结合多媒体技术与储存技术,在二者间的交互影响下,档案资料的储存更加简洁、方便[2]。在开展信息储存工作的同时,工作人员还需适时增加网络安全防护技术,除了设立必要的访问权限外,增加防火墙或安装防护软件极有必要,档案信息资料在多重防护下,其安全性会获得极大提升,也避免了重要文件或信息丢失等不良现象的出现。

(四)加强条码技术

条码技术也可作用在档案信息管理中,该技术主要结合了互联网管理与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在读取数据前,管理人员需购置一台技术条件适宜的采集器,并对档案条形码开展扫描工作,对应的网络中就会出现与该档案相关的全部资料,其内容包含档案的保管期限、年代信息与简介信息等。此外,借用条码技术还能将档案资料放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在应用该技术前,管理人员需合理摆放档案资料,将信息相似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置,提升资料应用的精准度,再设置对应的条形码,巩固档案信息的位置,从而保证其管理质量,减小工作难度。

总结

综上所述,在档案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可极大提升管理效率,但在实际管理中可能会产生些许问题,管理人员需不断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将不同类别的技术应用到适宜的项目中,从而使档案管理的水准更为专业,达到管理工作的相应要求。

参考文献:

[1]穆永刚.浅谈大数据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办公室业务,2020(12):72-73.

[2]刘芳.企业档案管理中信息技术应用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0(07):69+71.

防雷技术档案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数字档案馆的规划和建设是信息技术对档案事业发展影响和要求的必然结果,鉴于一个科学、高效的数字档案馆体系需要按照社会信息化整体环境的要求来组织,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的建设应尽可能注意与国际接轨,并尽可能借鉴使用相关信息管理领域已经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标准,以保障信息交换的畅通。在国家档案局的领导与组织下,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正在合作开展相关标准的研究,并已形成一批与数字档案馆业务建设有关的标准规范。这了使档案工作与企事业的发展目标和管理水平相适应,并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主动、积极地变革与形势和企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档案管理理念、管理系统、管理模式。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发展

数字档案馆的规划和建设是信息技术对档案事业发展影响和要求的必然结果。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配置先进的软硬件设备,研制高性能的信息管理系统。数字档案馆要解决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复杂问题,要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长期可读。数字档案馆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单位办公自动化的一个必需的组成部分,是信息社会中档案管理新模式的集中体现,代表着新世纪档案馆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数字档案馆的产生

二十世纪初,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化校园的快速发展和数字档案资源的与日俱增,数字档案馆研究初见端倪,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投资建设。其中比较有影响的项目有美国的电子文件档案馆、英国的联合王国数字档案馆和日本的关西数字档案馆等。国内,一些国家综合档案馆和企事业单位档案馆也开始付诸行动,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由于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正在积极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工程,带动了档案馆对自身数字化建设的思考。1994至1995年,美国国家数字技术通讯指导办公室把数字图书馆列为9项重点项目的第一位,排在危机及应急处理、教育及终身学习、电子商务、能源管理、环境控制和废品最小化、保健、加工处理和产品、公众存取政府信息等重要项目之前。这项工程从1999年到2001年为第一阶段,投资4亿美元,2002年以后的第二阶段继续投资6000万美元。其他国家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投资也十分可观,如英国投资4亿美元,俄罗斯每年投资2亿卢布。到2001年为止已经宣布正式开始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国家有20多个,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受重视程度非同一般。

2003年8月,青岛市数字档案馆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同时,青岛市数字档案馆在国内第一个正式投入使用,当时青岛市数字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提出1996年投资100万元建设《青岛市档案馆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以目录数据作为主要管理对象,到2000年底,已经完成了馆藏档案案卷级目录、文件级目录、人名索引、大事记等资源数据库建设,输入各种目录数据270万条,在档案利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培养了一批档案信息技术管理人才。

社会快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决定了数字档案馆建设发展的必然性。但是,时至今日,不同的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仍然按照各自的理解在使用着数字档案馆的概念,这将会对数字档案馆理论与实践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结合工作实践,对数字档案馆的概念及内涵做了一些系统的研究与探讨,以期促进达成对数字档案馆内涵的共识。

二、数字档案馆的内涵

数字档案馆是在分布式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利用数据库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创建、获取、存储、处理、交换与发布数字档案信息的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构,是各级政府和各单位信息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数字档案馆与人和机构的职能密不可分,在人和机构的管理下有效运行。计算机软件系统只是由人和机构控制的数字档案馆的运作工具,而不是数字档案馆或者说信息系统的全部。而本定义所指的数字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构并不一定局限于传统档案馆的范畴。既可以是复合档案馆(传统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的组成部分,也可以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数字档案管理部门或其他新型的数字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机构,例如,商业化的档案数据库开发商等。数字档案馆,尤其是广义数字档案馆的运行,将更依赖这些机构之间的协同工作。

从表面看,数字档案馆的任务与传统档案馆有着许多异曲同工之处,但仔细分析一下,两者的内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首先,是管理对象不同,数字档案馆的管理对象是数字档案,这是一种新型的档案,其存储方式和管理要求与传统档案有着很大的差别。其次,是资源建设的途径与方式不同,数字档案资源来源之一是相关的信息系统中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和数据,来源之二是被数字化的档案馆藏,来源之三是通过搜索引擎获得的具有档案性质的网络信息与资料,来源之四是购买商业公司开发的专题档案数据库,来源之五是其他可共享的数字档案馆资源。这与传统档案馆根据国家规定,通过接收、征集相关部门档案来组织各自特定馆藏的资源建设模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再者,是信息服务的方式与范围不同,数字档案馆借助数据库技术、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档案信息的网上采集与服务,不受地域、时间、档案实体物理位置的限制,可以全方位、零距离地接收档案和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大大拓展了传统档案馆的收集与服务功能。

此外,基于职能范围与组织形式的不同,数字档案馆还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数字档案馆是指基于网络环境、采用面向对象分布式网状结构管理模式、由众多档案资源库和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机构组成的数字档案馆群体。而狭义数字档案馆则是指拥有特定的档案资源库及专业管理人员,借助现代技术履行和拓展传统档案馆的档案信息管理与服务功能,为广义数字档案馆提供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和技术支持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机构个体。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广义数字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最高境界,而狭义数字档案馆则是广义数字档案馆的基石与重要组成部分。

三、数字档案馆的建设

鉴于一个科学、高效的数字档案馆体系需要按照社会信息化整体环境的要求来组织,上述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的建设应尽可能注意与国际接轨,并尽可能借鉴使用相关信息管理领域已经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标准,以保障信息交换的畅通。在国家档案局的领导与组织下,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合作开展相关标准的研究,并已形成一批与数字档案馆业务建设有关的标准规范。但是,从总体上来说,标准体系的研究还是相对比较滞后。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制约数字档案馆建设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改变这一状况的办法主要有:学习借鉴相关的国际、国内已有的技术标准。要组织力量对已有的标准进行翻译、梳理,形成体系,为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提供切实可行的标准与依据。继续组织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携手进行管理标准和业务标准的研究与制订。要重点关注对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暂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可借鉴的标准。逐步从管理、业务和技术三个层面上形成较为完整的数字档案馆标准体系,为方兴未艾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建设数字档案馆,就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进一步提升档案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这是档案工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具体措施。社会各界要求档案服务工作迅速快捷、方便周到、充分全面,我们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技术,在服务手段上,加强了智能化、自动化的检索,简化了操作手续,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的查全率、查准率和查询速度;在服务方式上,打破传统档案利用的单一模式,利用者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等现代化工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查询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在服务内容上,突破传统档案馆馆藏的限制,向利用者提供历史的和现行的、馆内的和馆外的、开放的和未开放的(当然,这需要一定的身份确认、申请等过程)等各种档案资源,使数字档案馆真正成为社会各界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窗口,成为社会各界查询信息的中心数据库。信息化人才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由于数字档案馆是一个新兴事物,所需的各种人才还十分缺乏。

为此,我们把建设数字档案馆的过程作为锻炼队伍、培养人才的过程,通过各种方式,培养一支懂得现代化、信息化知识的干部队伍。这了使档案工作与企事业的发展目标和管理水平相适应,并在信息化时代充分发挥其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档案工作者主动、积极地变革与形势和企业发展不相适应的档案管理理念、管理系统、管理模式。

〔参 考 文 献〕

〔1〕冯惠玲,张辑哲.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吴传炉,李亚尤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探讨〔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2000,(06).

〔3〕康虹.信息化时代视域下数字档案馆资源集成共享的探究〔J〕.理论观察,2014,(01).

〔4〕房庆.掌握信息化标准,推动信息化建设.http://www.standardcn.com/article/show.asp?id=5940/2006-03-27〔EB/OL〕.

〔5〕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意义.http://da.yctc.edu.cn/newshtml/ltzx/20030519150452.htm/2003-05-19〔EB/OL〕.

〔6〕潘连根.数字档案馆的定义及特征——数字档案馆研究之二〔J〕.浙江档案,2004,(04).

〔7〕杨公之.档案信息化建设导论〔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1.

〔8〕李淑珍.信息社会与档案信息化管理〔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4).

〔责任编辑:谭 蕊〕

上一篇:发电企业税务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培养审美艺术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