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

2022-10-18

第一篇:深基坑工程施工技术

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安全技术要求

1、基坑(槽)、边坡、基础桩、模板和临时建筑作业前,应按设计单位要求,根据地质情况、施工工艺、作业条件及周边环境编制施工方案。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负责人组织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

2、土方开挖前,应确认地下管线的埋置深度、位置及防护要求后,制定防护措施,经项目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后,方可作业,土方开挖时,施工单位应对相邻建筑物、道路的沉降和位移情况进行观测。

3、项目部应作好施工区域内临时排水系统规划,临时排水不得破坏相邻建(构)筑物的地基和挖、填土方的边坡。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可能发生滑坡、坍塌的地段挖方时,应由设计单位确定排水方案。场地周围出现地表水汇流、排泻或地下水管渗漏时,施工单位应组织排水,对基坑采取保护措施。开挖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时,施工单位应合理选用降水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4、基坑(槽)、边坡设置坑(槽)壁支撑时,项目部应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方法及相邻建(构)筑物等情况设计支撑。拆除支撑时应按基坑(槽)回填顺序自下而上逐层拆除,随拆随填,防止边坡塌方或相邻建(构)筑物产生破坏,必要时采取加固措施。

5、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置各类建筑材料的,应按规定距离堆置。各类施工机械距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的支护、土质情况确定,并不得小于1.5m。

6、基坑(槽)作业时,项目部应在施工方案中确定攀登设施专用通道,作业人员不得攀爬模板、脚手架等临时设施。

7、机械开挖土方时,作业人员不得进入机械作业范围内进行清理或找坡作业。

8、地质灾害易发区施工时,应根据地质勘察资料编制施工方案,单位分管负责人审批签字,项目分管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验收,经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作业。施工时应遵循自上而下的开挖顺序,严禁先切除坡脚。爆破施工时,应防止爆破震动影响边坡稳定。

9、为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内造成边坡塌方或土体破坏。基坑(槽)开挖或回填应连续进行,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坑(槽)壁的稳定情况。

10、模板作业时,应对模板支撑宜采用钢支撑材料作支撑立柱,不得使用严重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的钢支撑材料和竹材作立柱。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并按设计计算严格控制模板支撑系统的沉降量,支撑立柱基础应牢固,支撑立柱基础为泥土地面时,应采取排水措施,对地面平整、夯实,并加设满足支撑承载力要求的垫板后,方可用以支撑立柱,斜支撑立柱应牢固拉接,行成整体。

11、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施工及模板作业时,应指定专人指挥、监护,出现位移、开裂及渗漏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将作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待险情排除后,方可作业。

12、楼面、屋面堆放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具或其他物料时,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数量、重量,防止超载。堆放娄量较多时,应进行荷载计算,并对楼面、屋面进行加固。

13、项目部应按地质资料和设计规范,确定临时建筑和基础型式和平面布局,并按施工规范时行施工,施工现场临时建筑与建筑材料的间距应符合技术标准。

14、临时建筑外侧为街道或行人通道时,应采取加固措施,禁止在施工围墙墙体上方或紧靠施工围墙架设广告或宣传标牌。施工围墙外侧应有禁止人群停留、聚集和堆砌土方、货物等的警告。

15、施工现场使用的组装式活动房屋应有产品合格证,在组装后进行验收,经验收全权签字后,方能使用。对搭设在空旷、山脚等处的活动房应采取防风、防洪和防暴雨等措施。

16、雨期施工,应对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在傍山、沿河地区施工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洪、防泥石流措施。深基坑特别是稳定性差的土质边坡、顺向坡,施工方案应充分考虑雨季施工等诱发因素。提出预案措施。

17、冬季解冻期施工时,应对基坑(槽)入基础桩支护进行检查,无异常情况后,方可施工。

二、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 ⒈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⑴放线定位。用经纬仪和钢尺,在轴线定位的基础上,定出深层搅拌桩的位置,放出白灰线。

⑵挖掘沟槽。根据围护的实际宽度,利用挖掘机挖出与围护宽度相当的沟槽。

⑶利用经纬仪和钢尺放出围护内外边线,并用铁丝固定。 ⒉施工工艺

⑴定位。钻机到达指定桩位,对中、整平。利用经纬仪检查钻机垂直度。

⑵预拌下沉。根据电机的电表控制下沉速度,通常为0.38~0.75m/min。如下沉速度太慢,可输入少量清水以利钻进。

⑶压浆前,先制备水泥浆,并放入集料斗中。

⑷钻头下到桩底标高时,即行喷浆搅拌提升,边喷边搅拌;提升速度为0.3~0.5m/min。为使软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重复上下搅拌,两根桩之间的搭接在20cm 左右。

⑸每次成桩后,必须及时用灰浆泵注清水,对注浆管和喷浆头进行清洗。

⑹移位。根据钻机上的的刻度,每次移位50cm。 ⒊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

⑴注浆连续,并应使转速、钻速,提升速度及供水保持均匀。 ⑵对有抱钻和冒浆的地块土层,在钻进时可注入一定的清水,以提高转速和降低钻速。

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配合比及水灰比进行施工,不得任意约定俗成小或增大。

⑷为准确控制钻进速度,应先在机上作深度标志,以利施工中的观测记录。由施工员进行复查无误后,方可喷浆搅拌和重复喷浆。当出现钻机跳动、摇晃等非正常现象时,应停机检查。钻进浓度不得小于设计深度。 ⑸搅拌过程中不得中途无故停机。如发现停电堵塞等现象,应及时提出检查,排除障碍后,再进入停浆面以下1m喷浆搅拌,以保证桩的连续。

⑹必须有专人实测送浆量,每根桩实测一次,如发现喷浆量不足,应复喷复搅。

⑺如遇地下障碍等影响施工的因素,应及时与设计及建设方联系,采取合理措施,确保工程质量。

⑻记录员必须按照记录表中的内容认真填写,每根桩记录一次,严禁弄虚作假现象。

⑼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员应在现场随时检查,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发现问题及时和有关方面协商解决。先进行2~3m试打桩,待试车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式施工。

⑽垂直度偏差不得大于1.5%,搭接不得小于20cm。 ⒋施工工艺流程

开挖沟槽→放桩位→复验桩位→钻机就位→预搅下沉→制备浆液→喷浆搅拌提升→重复搅拌。

⒌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

⑴项目经理直接抓施工现场安全文明工作,坚决执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思想重视,管理到位。

⑵施工人员必须执行深层搅拌桩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不得玩忽职守。

⑶施工人员进行工地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2m以上)必须系好安全带。

⑷施工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各守其职。

⑸夜间施工必须有足够的照明装置,确保安全施工。 ⑹各种电器设备,必须有专人管理。 ⒍其他措施

⑴施工结束后,必须整理好各种资料,写好施工总结,提交竣工图纸。 ⑵基坑开挖,检查桩身质量,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⒎基坑开挖后监测及补救措施 ⑴基坑开挖前在盖梁上做好监测标志。 ⑵基坑开挖后每天早晚两次监测桩顶位移。

⑶每天把盖梁后侧出现的裂缝用混凝土补好,特别在雨天更应做到滴水不漏。

⑷如桩体出现漏水现象必须及时采取堵漏措施,以防产生桩体前后的动水压力。

⑸检查基坑面桩体有无水平裂缝,如有发现应及时采取卸载措施。

⑹基坑开挖一周后,如桩顶位移小于15cm且已基本稳定,可不再监测,但裂缝补漏必须天天进行。

三、井点降水施工

⒈基坑开挖前都必须经过井点降水,将基坑内水位降至基坑底以下1m左右,方可进行基坑开挖。如果施工中遇到淤泥粉质粘土层中,该层土压缩性大,含水率大,渗透系数大,基坑局部采用深层搅拌桩围护,拟在基坑放坡范围以外用轻型井点进行井点降水。基坑开挖后,再在基坑底四周设一套井点,插3m井点管,降水两周。

⒉施工顺序及要求

⑴挖沟铺管。挖约1.5m深的井点沟槽,然后铺设集水总管。 ⑵冲孔。用自来水冲出约6m深的孔(孔底标高在基坑底以下2m左右),确保井点影响半径内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以下1m左右,孔径不小于300mm,孔距1.6m。

⑶沉设井点管填砂滤料,砂料选用中粗砂,将井点管和集水总管连接好。

⑷井点系统各部位均应安装严密,防止漏气,连接集水总管与井点管之间的弯联管采用软管。 ⑸每根井点管沉设后应检验其渗水性能。井点管和孔壁之间填砂时,管口应有泥浆冒出,或向管内灌水时,能很快下渗,方为合格。

⑹井点系统安装完毕,必须及时进行试抽,并全面检查管路接头质量、井点出水情况和真空泵运转情况等,如发现漏气等现象,应立即处理,检查合格后,井点孔口到地面下0.5~1.0m范围内应用粘性土填实。

⑺开始抽水后,每天早晚检查两次,发现漏气、堵塞等现象,应及时修补。

三、挖土 ⒈准备工作

(1)土方开挖前,将建筑物控制点线标桩做好,建筑物自然地面标高方格网测好,并做好标高工作基准点。

(2)用混凝土碎块对出土路线路基进行加固,并在路周围备好部分混凝土块。备好水泵等应急设备。

⒉挖土要点

⑴除局部围护外,其他部分采用1:1台阶式放坡开挖,台阶宽度不小于1.5m,二次放坡可以对边坡滑裂面进行分解,减小基坑塌方的机率。

⑵挖土前项目负责人对挖机司机、运土车司机及配合保洁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和保洁交底。

⑶由专人对基底标高进行控制,机械挖土留100mm厚土由人工配合铲平。严禁挖深后填松土,如发现超挖现象应用砂石填平夯实。

⑷加强基坑底的排水措施,在基坑的四周人工挖好排水明沟,并在基坑边角或转弯处,布置一定数量的集水井,再由水泵抽至基坑旁窨井里,做到排水畅通。

⑸基坑开挖后,再在坑底进行井点降水,插3m深井点管。 ⑹集水坑挖土应严格控制,当集水坑位置桩位露出来时,先在挖土机的回旋半径内挖土至基坑一样平,放好集水坑灰线,对挖机司机进行交底后,慢速挖土,严禁挖伤桩位或超挖。 ⑺挖机在挖土的过程中,应注意对围护桩的保护,严禁挖伤围护桩。

⑻挖土过程中加强对桩基的保护,在桩密集的地方应放慢挖土速度。严禁破坏桩体。

⑼严禁将人工铲下的松土贴在边坡上。边坡成形后,马上用C10混凝土做好护坡。

⑽基坑开挖后进行验槽,然后才能浇筑混凝土垫层,截桩头,焊接锚固筋,并同时进行桩基静载试验及低应变动测。

⑾基坑开挖过程中及开挖后,加强对围护桩的桩顶位移监测,并及时对盖梁后裂缝用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填实,并加强雨季的防护措施,发现位移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支撑或拉结措施。

⑿挖土完毕,基坑四周做硬化地坪,并在基坑外缘做0.6%的泻水坡度。

⒀基坑周侧滑动圆弧处要经常用1:2水泥砂浆补裂缝,确保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边坡的稳定性。

⒊基坑作业的安全保护及文明施工措施

⑴安全技术交底。在基坑开挖前由项目负责人对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把“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灌输到每个职工心中。

⑵坡顶或坑边不准堆土或堆载。在降水达到要求后,采用分层开挖的方法进行土方开挖施工,分层厚度不宜超过2.5m。基坑边0.8m范围内不得堆土。

⑶加强对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由专职安全员检查各项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纠正违反安全技术措施的行为。

⑷加强对机械施工人员及配合人员的安全教育,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

⑸做好基坑的防护工作,基坑四周及时设置1.2m高的红白油漆相间的钢管防护栏,上下基坑设有专用通道及登高措施。 ⑹夜间施工必须有充足的照明,值班电工加强值班检查。现场设有安全生产警示标志。

⑺由专人负责场内外的文明施工保洁工作,加强对运输通道的保护修复工作。

⑻大门内外铺设一段10~20m长的草包,并专人对出门车辆的轮胎进行冲洗清理。如遇雨季施工,更应做好冲洗清理工作,尽量减小对周围道路的环境影响。

四、地下障碍物清除和道路管线保护方案

1、施工准备

现场技术人员在施工前对施工图、地下管线图及周围道路地下管线图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深入现场进行具体踏勘,把地下管线的位置正确地标明在施工图上,并把原址内管线图上未注明的上水管道尽量查清楚,以避免挖土时挖坏管道而为施工带来困难。

2、地下障碍物的清除

一般情况采取机械破碎的方案,对于大面积的比较深采用挖机,然后用镐头机直接破碎,破碎100mm以下的碎块后外运。机械破碎时,除镐头机后退方向外其他三个方向应拉好小警戒旗;严禁配合施工人员在镐头机施工半径内活动。

尽量避免夜间施工,以减少对附近居民的干扰。

3、基坑开挖时的保护措施

基坑开挖应加强对围护桩、邻近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监测,事先准备好支撑、土钉等施工机具,做好充分准备,一旦遇上特殊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险。

对围护桩后出现的裂缝,应及时用砂浆填实补平,以免雨水灌入。对桩体上出现的渗漏和管涌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用海带或其他膨胀物进行堵漏,并用混凝土填实。

四、施工监测

压桩过程中,除由业主委托专业监测单位对压桩期间周围道路进行监测外,另外本单位也派专人用DS2水准仪在场内进行标高监测,发现标高变形较大进,应进行二次松土,当监测结构发生警报时,应放慢压桩速度,尽量减少对道路及地下管线的影响。基坑开挖时,应在围护桩顶设置监测点,对围护进行24h跟踪监测,当桩顶位移超过100mm时,应采取补救措施,或用临时支撑,或采用土钉进行支护加固。

第二篇:地铁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地铁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地铁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

摘要:地铁施工过程中,降水对工程质量和工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管井降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一定在降水前做好周边管线调查、地质勘察。降水维护与动态观测是深基坑降水工作的重点。降水施工前应综合考虑,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预测、预防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降水中遇到突发事件,应排查起因,确定合理的处理方案,确保深基坑自身、及周边环境安全。

关键词:地铁 深基坑 降水

中图分类号:U231+.3 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工程概况

1.某地铁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1)工程地质该地铁站工程从地面以下 45m 勘探范围内的土层划分为人工填土层、新近沉积层和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三大类。并按地层岩性及其物理力学性质进一步分为 6 个大层及若干亚层,从上至下依次如下。

1)人工填土

①杂填土;①1砂质粉土、粘质粉土素填土;①3细砂素填土;第一层分布范围 34.98~38.60 m。

2)新近沉积②砂质粉土、粘质粉土;②1粉细砂;③卵石、圆砾;③2细中砂;③3砂质粉土、粘质粉土;第二层分布范围 31.15~34.16 m,第三层分布范围 25.79~28.18 m。

3)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

④卵石,亚圆形;④1粘质粉土、粉质粘土;④2细中砂;⑤卵石;⑤1粘质粉土、粉质粘土;⑤2细中砂;⑥卵石;未钻穿⑥1粘质粉土、粉质粘土;⑥2细中砂,含云母及少量圆砾。第四层分布范围 13.01~15.98 m,第五层分布范围 2.81~4.48 m,第六层未钻穿。其中④

1、⑤1为粘质粉土、粉质粘土,可塑,透水能力差,对降水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施工不利。

(2)水文地质地下含水层分三层:

第一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第④层卵石中,属潜水;第二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第⑤层卵石中,属潜水;第三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第⑥层卵石及第⑥2层细砂中,类型为承压水。各层地下水特征如表 2 所示。车站主体结构贯穿第一潜水层卵石④层,结构底板处于卵石⑤、⑤

1、⑤2层第二潜水层中。

表2 该地铁站工作区地下水位特征

2.工程周边环境

车站地面现状为高层住宅区及部分高层办公楼:车站东北侧为小区;西北侧为商业大厦;东南侧为某高层建筑物;西南侧为电话局。地下邻近其他地铁线,最近处仅 6m;管线较多、密集,主要有通信、电力管沟、雨、污水管、燃气管沟、上水管等。

3.降水设计

该地铁站采用管井降水,沿车站四周一圈布设降水井,配合施工部位分为三期进行降水施工,一期为竖井暗挖段降水,二期为东基坑降水,三期为西基坑降水,全过程进行动态管理。明挖基坑降水井间距 7.0 m,井深 36 m。

二、降水施工特点分析

1. 施工难度大

此换乘车站最大埋深 29.804 m,埋深较大,且距离四号线结构仅 6m,交叉位置很难形成封闭的区域,施工难度大。

2. 风险因素多

地质条件复杂,降水工程应配合主体施工,降水周期时间长,风险因素多,每个因素出现纰漏都可能导致降水环节失效甚至整个工程的失败。3. 技术要求高工程场地涉及两层潜水,本次降水主要目地是疏干卵石④层潜水,该层厚约 4.2m,并降低卵石⑤、⑤

1、⑤2层潜水位 1~3.7m,降水层位多,降深幅度大;邻近高层建筑物和既有地铁线,而降水井位布置又受到场地、管线的限制,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4. 工期压力大

站厅两端盾构段需为区间盾构提供接收或始发条件,工期压力大,因此,及时达到设计基坑降水效果是确保安全、高效、如期的完成此项工程的前提。

三、降水井施工工艺

1. 成孔

该段地层中卵石粒径较大,反循环钻机施工有可能会产生斜孔或卡钻导致无法施工,因此,此次采用 BG-20 旋挖钻机钻孔。确保孔径不小于 705mm,考虑抽水期间沉淀物沉积的影响,成井深度略大于设计深度 0.20 m。钻孔过程中做好成孔记录,并采集土样, 核对含水层所在部位和土的颗粒组成。

2. 清孔

井管下入前进行清孔作业, 清孔采取注入清水置换,利用砂石泵抽出沉渣,并测定井深。

3. 下井管

井管采用无砂砼滤水管,在预制混凝土管鞋上放置井管,同时水位以下包缠尼龙滤网,缓缓下放,当管口与井口相差 200mm 时,接上节井管。井管要高出地面不小于 200mm,并加盖防水雨布临时保护。

4. 填滤料

下管后立即填入滤料。采用人工方法沿井孔四周均匀连续填入。滤料填至井口下 1m 处,其上用粘土回填夯实。

5. 洗井

回填滤料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洗井,防止井底沉渣厚度过大或无砂管孔隙堵死;洗井时间不少于3 个台班,要求基本达到水清。洗井结束后应进行单井试抽水试验,当出水量小于预计水量时,应采取其它处理措施以增大出水量,必要时应重新施工降水井。

6. 水泵安装

将潜水泵及泵管吊放至井底以上 1.5 m 处。安装并接通电源,做到一井一泵一闸一漏,检查水位继电制动抽水装置和漏电保护系统。

7. 试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洗井后,对井管进行单井试抽,如有异常情况,重新洗井,并再次进行抽水试验。

8. 排水

管路安装沿基坑边缘设置排水管沟,将每个降水井的排水管汇入排水管沟,利于维修、监控;管路过路段设置保护套管,避免重车碾压破坏管路,造成渗漏。

五、 降水施工及运行质量保证

根据降水井设计要求,土方开挖前在东西基坑围护结构外侧分别施工

24、28 眼降水井,与一期暗挖段建成的降水井封闭成环,为保证后期降水效果,降水井施工及运行过程中严格控制降水井施工质量。

1. 确保降水井深度

降水井钻孔完毕后由专人进行量测,确保井深满足要求,保证接触面积进而保证降水井透水性能和效果。

2. 严格控制滤料质量

降水井采用洁净的滤料从井底向上至地表以下3m,在井管与孔壁之间的空隙均匀围填。滤料规格为含水层筛分粒径的 5~10 倍,且最大粒径≤5cm,级配良好。滤料按照设计要求严格筛选,选取粒径合适的级配碎石,反复清洗干净;严格控制滤料回填的时间及高度。

3. 洗井要彻底

洗井是成井工艺中重要的一道工序。一口井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洗井的质量。在滤管四周填滤料后立即进行洗井,清除停留在孔内和透水层中的泥浆与孔壁的泥浆。疏通透水层,并在井周围形成良好的反滤层。洗井过程中观测水位及出水量变化情况。

4. 做好试抽工作

试抽应连续进行,不应中途间断。需要维修或更换水泵时,应逐一进行。抽水开始后,应逐一检查单井出水量、出水含砂量。当含砂量过大,可将水泵上提,如含砂量仍然较大,应重新洗井。

5. 提前降水按照施工进度计划,在基坑开挖前 15 天提前进行降水,以保证能及时降低基坑内的地下水位。

6. 降水维护与动态监测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降水工程施工结束后,是较长时间降水运行阶段,维护与动态观测是此阶段的工作重点,降水运行期间,做好各井的水位观测工作;现场实行 24 h值班制,值班人员要认真做好质量记录,做到准确齐全;对降水运行的记录,及时分析整理,绘制各种必要图表,以动态指导降水工作,提高降水运行的效果。

四、局部渗漏采取的措施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西基坑西侧坑壁上地面以下 10m 处出现局部渗漏现象。立即停止开挖,并对地质情况、周边管线进行调查。观察发现漏水点比较小,渗水速度慢,漏水点处的地层为粘质粉土,渗水为清水,且此范围无给、排水管线。分析原因可能是粘性土层中透水困难,处理方法为:做盲管导流至附近降水井处,并采用速凝型浆体材料封堵渗漏点,止水作用快速、明显。

(1)应放慢挖土速度,及时在坑壁做盲管导流,并在槽边挖盲沟集水,再将集水排走。导流盲管采用长 0.5 m 的 Ф25 mm 塑料管做成花管,缠 80 目尼龙纱网。盲沟贴坑壁挖,宽 300 mm,深 300 mm。为了防止水流将基坑底细颗粒物质带走造成基底土扰动,应在盲沟中填 Ф4~6 mm 砾石。

(2)在废水池出基坑范围内,开挖三眼浅井,管井、浅井组合降水,盲沟明排水,用来排干基底下 1 m 范围内粘土层中潜水,保持土方开挖过程中基面干燥。浇筑底板垫层时将浅井进行封堵处理。通过采取以上措施,监测结果显示水位下降,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五、 结语

换乘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的施工,施工降水是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其成功的降水经验在类似的地质情况下,类似的工程施工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整个基坑在开挖过程中降水效果良好,没有产生不良现象,保证了基坑的顺利开挖。同时降水运行费用较少,验证了此次降水方案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刘国彬,王卫东.基坑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JGJ/T111-98,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S]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施工技术管理对策论文

摘要:城市建设速度的提升预示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了能够更好地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更高的动力,首先应该重视的是城市的建筑工程发展情况。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施工技术管理对策的实施与细节,希望通过全文的论述能够给我国相关建筑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关键词: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技术管理

下文主要论述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特点,并且能够根据具体施工要求进行更加详细的布局与安排,以保证我国未来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施工更加周全与科学。只有建筑工程中深基坑施工情况得到完善,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效率。

1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1.1深基坑施工技术的概念

深基坑施工技术是通过确保建筑地基的稳定,进一步保障整个施工建筑的稳固和安全,肯定、重视建筑的地下施工工作。深基坑施工技术的施工要求特别高,提高施工技术的施工标准、加强施工技术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深基坑施工的发展和提高整个建筑的使用性能。另一方面,在建筑施工中,暂不考虑其他施工技术和施工管理,如果深基坑方面没有处理好,会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不能保障,对未来居住者的生活产生严重威胁,还会对企业和公司产生经济和声望的不利影响,甚至引发一系列的法律问题和刑事问题,由此看来,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影响范围、事故内容比较大,问题较为严谨。

1.2深基坑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深基坑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其表现的重要方面就是建筑基坑的深度在不断地加深。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住房需要以及人们对于住房的容纳度及高度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在较少的建筑面积下实现了较多人的居住,因而建筑住房的安全问题也随着得到了重视。住房建筑必须按照地下室及人身安全等几个方面的要求来实行,必须加强基坑的安全建设和深度问题,比如目前的情况是如果建筑物在地上修建18层以上,就必须保障基坑深度超过7m来增加建筑的稳定性。现代城市的高层建筑不断攀升,也加剧了基坑不断加深的现状。就技术方面,我国的深基坑技术发展水平不高,远跟不上发达国家的技术发展,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管理人员对施工技术的认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一直是企业发展中的阻碍。

1.3深基坑施工技术发展的特点

综合我国近年来建筑施工技术和基坑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得出了我国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技术的三大特点。由于高层建筑不断发展,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要,国家必须提高土地利用率。在保障国防需要和建筑安全的基础上,必须加大施工基坑的深度,开拓地下领域,并保证施工安全。为了保证城市的发展规则,符合城市发展的规划,导致了施工建筑环境复杂的问题。在较繁华的城市,地下工程建筑较多,包括地铁、商铺等一系列工程,在地质环境的制约下,再加上地下建筑的复杂性,也加剧了深基坑技术的施工难度。因此深基坑施工技术必须保证基坑和建筑的安全性能以及地下工程和地下建筑的整体性。深基坑技术在实施过程中,其建筑的检查、设计、施工过程中都会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极容易发生事故,因此,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施工管理人员要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深基坑施工技术的特点中,基坑所用支护的形式、样式较多,比如地下连续墙、人工挖孔桩、深层搅拌桩等多种形式。除此之外,还需要使用各种板、管、墙、杆等一起做成支护设备,进行联合利用,保证深基坑技术的顺利进行。

2深基坑施工技术管理对策

2.1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建筑工程中,测量工作是进行工程建设的保障,所以在施工进行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测量工作。比如,在工程进行时,要对已有的数据进行检验和核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可实行性,要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按照施工图纸的确切数据进行判断,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进行时,保护好可控点,有情况立即补救。因为施工建筑的场所存在局限性,空间狭小,这加大了深基坑挖掘的难度,因此,建筑施工时,要保护好围护设备,按照施工要求进行管理,基坑的开挖工作需要按照现实情况进行机械和人工合作完成,进行时要注意标高和排水设备的处理,保证有积水会及时排出。施工过程严禁随意挖掘,避免发生意外和破坏施工质量,基坑挖掘完工后,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等需要对基坑进行检查和核算,确定基坑建设是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的,没有破坏基土,无比较大的扰乱情况,按要求办理相关手续,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2.2加强深基坑技术管理

工程建筑施工时,需要管理部门、施工单位等部门的控制和管理来保证深基坑工程安全、高质量进行。严格禁止安全系数不达要求的施工工程,质量监督部要进行质量的监督检测,加大管理力度和监督力度,督促工程的高质量完成。对不按要求进行的施工工程进行处理,对不按规定进行的施工单位进行管理和整改,督促整个施工建设的顺利进行。因为深基坑施工要求比较严格,场地环境限制,所以深基坑建筑应该首先摆正施工定位,确定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的基础上进行施工进度的管控,可以将施工进度分为不同的进度单位,严格把关,并将相关的不同时段分配给不同的管理单位,对工程进行动态、高效的控制。在人员管理方面,要遵守施工要求,安排人员进行场地的清理、布置和安排工作。对工程需要的简单装备和临时工程要进行合理施工,对人员的分配做到高效率的搭配和协调,保证施工队伍的人才分配,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的高质量完成。在管理方面还要注意新型设备和技术的应用,培养员工对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能力,引进施工新材料,提高工程科技含量,降低工程生产成本。

2.3完善施工体系

在深基坑工程进行时,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相关文献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照设立的制度进行活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方案的改进或建设的优化,对于地面、水源、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等要进行合理、恰当的保护,对施工过程和细节进行处理,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企业或公司之间要进行及时沟通,关于施工进度、施工难度、施工过程要有一定的了解,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鼓励施工人员认真细心工作。对于施工过程,要有监管部门不定期的检测,建立自身的质量检测管理,对建筑质量和管理部门进行约束,确保工程建筑的安全实施。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房屋建筑的高层化发展,建筑施工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建设过程中,深基坑技术要求越来越严格,深基坑技术的发展,无疑会大大带动高层建筑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促进深基坑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企业和施工单位需要按照施工要求和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制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大培养深基坑技术的相关人才,引进新技术、新工艺,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并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第四篇:深基坑施工方案

1.1.

基坑排水、降水方法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当开挖底面标高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或沟槽)时,由于土的含水层被切断,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地下水的存在,非但土方开挖困难,费工费时,边坡易于塌方,而且会导致地基被水浸泡,扰动地基土,造成工程竣工后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使建筑物开裂或破坏。因此,基坑槽开挖施工中,应根据工程地质和地下水文情况,采取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措施,使基坑开挖和施工达到无水状态,以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基坑、沟槽开挖时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很多,一般有设各种排水沟排水和用各种井点系统降低地下水位两类方法,其中以设明(暗)沟、集水井排水为施工中应用最为广泛、简单、经济的方法,各种井点主要应用于大面积深基坑降水。

1.1.1.

集水坑排水法

一、排水方法

集水坑排水的特点是设置集水坑和排水沟,根据工程的不同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

1.明沟与集水井排水

2.分层明沟排水

3.深层明沟排水。

4.暗沟排水

5.利用工程设施排水

二、排水机具的选用

基坑排水广泛采用动力水泵,一般有机动、电动、真空及虹吸泵等。选用水泵类型时,一般取水泵的排水量为基坑涌水量的1.5—2倍。当基坑涌水量Q<20m3/h,可用隔膜式泵或潜水电泵;当Q在20-60m3/h,可用隔膜式或离心式水泵,或潜水电泵;当Q>60

m3/h,多用离心式水泵。隔膜式水泵排水量小,但可排除泥浆水,选择时应按水泵的技术性能选用。当基坑涌水量很小,亦可采用人力提水桶、手摇泵或水龙车等将水排出。

1.1.2.

井点降水法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含水丰富的土层中开挖大面积基坑时,采用一般的明沟排水方法,常会遇到大量地下涌水,难以排干;当遇粉、细砂层时,还会出现严重的翻浆、冒泥、流砂现象,不仅使基坑无法挖深,而且还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使边坡失稳或附近地面出现塌陷,严重时还会影响邻近建筑物的安全。当遇有此种情况出现,一般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施工。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的为各种井点排水方法,它是在基坑开挖前,沿开挖基坑的四周、或一侧、二侧埋设一定数量深于坑底的井点滤水管或管井,以总管连接或直接与抽水设备连接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基坑底0.5—1.0m以下,以便在无水干燥的条件下开挖土方和进行基础施工,不但可避免大量涌水、冒泥、翻浆,而且在粉细砂、粉土地层中开挖基坑时,采用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可防止流砂现象的发生;同时由于土中水分排除后,动水压力减小或消除,大大提高了边坡的稳定性,边坡可放陡,可减少土方开挖量;此外由于渗流向下,动水压力加强重力,增加土颗粒间的压力使坑底土层更为密实,改善了土的性质;而且,井点降水可大大改善施工操作条件,提高工效加快工程进度。但井点降水设备一次性投资较高,运转费用较大,施工中应合理地布置和适当地安排工期,以减少作业时间,降低排水费用。

井点降水方法的种类有:单层轻型井点、多层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无砂混凝土管井点以及小沉井井点等。可根据土的种类,透水层位置,厚度,土层的渗透系数,水的补给源,井点布置形式,要求降水深度,邻近建筑、管线情况,工程特点,场地及设备条件以及施工技术水平等情况,作出技术经济和节能比较后确定,选用一种或两种,或井点与明排综合使用。表1为各种井点适用的土层渗透系数和降水深度情况。可供选用参考。

表1各种井点的适用范围

项次

井点类别

土层渗透系数(m/d)

降低水位深度(m)

1

单层轻型井点

0.5—50

3-6

2

多层轻型井点

0.5—50

6-12

3

喷射井点

0.1—2

8—20

4

电渗井点

<0.1

根据选用的井点确定

5

管井井点

20-200

3—5

6

探井井点

5-25

>15

注:无砂混凝土管井点、小沉井井点适用于土层渗透系数10-250m/d,降水深度5-10m。

1.2.

边坡稳定

开挖基坑时,如条件允许可放坡开挖,与用支护结构支挡后垂直开挖比较,在许多情况下放坡开挖比较经济。放坡开挖要正确确定土方边坡,对深度5m以内的基坑,土方边坡的数值可从有关规范和文献上查出,对深基坑的土方边坡,有时则需通过边坡稳定验算来确定,否则处理不当就会产生事故。我国在深基坑边坡开挖方面发生过一些滑坡事故,有的虽然未滑坡,但产生了过大的变形,影响施工正常进行。对于有支护结构的深基坑,在进行整体稳定验算时,亦要用到边坡稳定验算的知识。

从理论上说,研究土体边坡稳定有两类方法,一是利用弹性、塑性或弹塑性理论确定土体的应力状态,二是假定土体沿着一定的滑动面滑动而进行极限平衡分析。

第一类方法对于边界条件比较复杂的土坡较难以得出精确解,国内外许多人在这方面进行不少研究工作,也取得一些进展,近年来还可采用有限单元法,根据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分析土坡的变形和稳定,一般称为极限分析法。

第二类方法是根据土体沿着假想滑动面上的极限平衡条件进行分析,一般称为极限平衡法。在极限平衡法中,条分法由于能适应复杂的几何形状、各种土质和孔隙水压力,因而成为最常用的方法。条分法有十几种,其不同之处在于使问题静定化所用的假设不同,以及求安全系数方程所用的方法不同。

1.3.

基坑土方开挖

高层建筑基坑工程的土方开挖,在设法解决了地下水和边坡稳定问题之后,还要解决土方如何开挖的问题,即选用什么方法、什么机械、如何组织施工等一系列问题。

在基坑土方开挖之前,要进行详细的施工准备工作,在开挖施工过程中要考虑开挖方法和人工开挖和机械开挖的配合问题,开挖后还要考虑对一些特殊地基的地基处理问题。

1.3.1.

施工准备工作

基坑开挖的施工准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查勘现场,摸清工程实地情况。

2.按设计或施工要求标高整平场地。

3.做好防洪排洪工作。

4.设置测量控制网。

5.设置就绪基坑施工用的临时设施。

1.3.2.

机械和人工开挖

在开挖施工过程中人工开挖和机械开挖的配合问题一般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和方法:

1.对大型基坑土方,宜用机械开挖,基坑深在5m内,宜用反铲挖土机在停机面一次开挖,深5m以上宜分层开挖或开沟道用正铲挖土机下入基坑分层开挖,或设置钢栈桥,下层土方用抓斗挖土机在栈桥上开挖,基境内配以小型推土机堆集土。对面积很大、很深的设备基础基坑或高层建筑地下室深基坑,可采用多层同时开挖方法,土方用翻斗汽车运出。

2.为防止超挖和保持边坡坡度正确,机械开挖至按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应预留80~50cm厚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坡。

3.人工挖土,一般采取分层分段均衡往下开挖,较深的坑(槽),每挖1m左右应检查边线和边坡,随时纠正偏差。

4.对有工艺要求,深入基岩面以下的基坑,应用边线控制爆破方法松爆后再挖,但应控制不得震坏基岩面及边坡。

5.如开挖的基坑(槽)深于邻近建筑基础时,开挖应保持一定的距离和坡度,以免在施工时影响邻近建筑基础的稳定。如不能满足要求,应采取在坡脚设挡墙或支撑进行加固处理。

6.挖土时注意检查基坑底是否有古墓,洞穴,暗沟或裂隙、断层(对岩石地基)存在,如发现迹象,应及时汇报,并进行探查处理。

7.弃土应及时运出,如需要临时堆土,或留作回填土,堆土坡角至坑边距离应按挖坑深度,边坡坡度和土的类别确定,干燥密实土不小于3m,松软土不小于5m。

8.基坑挖好后,应对坑底进行抄平,修整。如挖坑时有小部分超挖,可用素土、灰土或砾石回填夯实至与地基土基本相同的密实度。

9.为防止坑底扰动,基坑挖好后应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如不能立即进行下一工序时,应预留15—30cm厚覆盖土层,待基础施工时再挖去。

1.3.3.

地基局部处理

对于基坑开挖过程中或开挖后遇到特殊地基问题要进行地基局部处理,以下介绍了几种特殊地基的局部处理方法。

一、坑(填土,淤泥,墓穴)的处理

1

若松土坑在基槽中,且较小时,

将坑中软弱虚土挖除,使坑底见天然土为止,然后采用与坑底的天然土压塑性相近的土抖回填,当天然土为砂土时,用砂或级配砂回填,天然土为较密实的粘性土,则用3:7灰土分层夯实回填,天然土为中密可塑的粘性土或新近沉积粘性土,可用1:9或2:8灰土分层夯实回填。

2

若松土境较大且超过基槽边沿时,因各种条件限制,坑(槽)壁挖不到天然土层时,可将该范围内的基槽适当加宽,用砂土或砂石回填时,基槽每边均应按l1:h1=1:1坡度放宽,用l:9或2:8灰土回填时,基槽每边均应按l1:h1=0.5:1坡度放宽,用3:7灰土回填时,如坑的长度2m,基槽可不放宽,但灰土与槽壁接触处应夯实。

3

若松土坑较大且长度超过5m时,将坑中软弱土挖去,如坑底土质与一般槽底土质相同,可将基础落深,做1:2踏步与两端相接,每步不高于50cm,长度不小子100cm,如深度较大,用灰土分层回填夯实至坑(槽)底一平。

4

若松土坑较深,且大于槽宽或1.5m时,槽底处理完后,还应适当考虑是否需要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常用的加强办法是;在灰土基础上l~2皮砖处(或混凝土基础内)、防潮层下1~2皮砖处及首层顶板处各配置3~4根φ8~12钢筋,跨过该松土坑两端各1m。

5

对地下水位较高的松土坑,将坑(槽)中软弱的松土挖去后,再用砂土或混凝土回填

二、井或土井的处理

1水井,在基础附近将水位降低到可能限度,用中,粗砂及块石,卵石或碎砖等夯填到地下水位以上50cm.如有砖砌井圈时,应将砖井圈拆除至坑(槽)底以下1m或更多些,

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填至基底(或地坪底)。

2

桔井在距基础边沿5m以内,先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到地坪下1.5m处,将井壁四周砖圈拆除或松软部分挖去,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填。

3

枯井在基础下,条形基础3B或柱基2B范围内先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到基础底下2m处,将井壁四周较软部分挖去,有砖井圈时,将砖按规定拆除,热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

4

井在房屋转角处,但基础压在井上部分不多时

除按以上办法回填处理外,还应对基础加强处理,如在上部设钢筋混凝土板跨越。当影响不大时,可采用从基础中挑梁的办法。

5

井在房屋转角处,且基础压在井上部分较多用挑梁的办法较困难或不经济时,则可将基础沿墙长方向向外延长出去,使延长部分落在天然土上,并使落在天然土上的基础总面积,不小于井圈范围内原有基础的面积,同时在墙内适当配筋或用钢筋混凝土梁加。

6

井巳淤填,但不密实可用大块石将下面软土挤紧,再用上述办法回填处理,若井内不能夯填密实时,则可在井砖圈上加钢筋混凝土盖封口,上部再回填处。

三、局部软硬(高差)地基的处理

1若基础下局部遇基岩、旧墙基、老灰土、大块石或构筑物

尽可能挖除,以防建筑物由于局部落于较硬物上造成不均匀沉降而建筑物开裂,或将坚硬物凿去30~50cm深,再回填土砂混合物夯实。

2若基础部分落于基岩或硬土层上,部分落于软弱土层上。

采取在软土层上作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承墙(或支墩),或现场灌注桩直至基岩。基础底板配适当钢筋,或将基础以下基岩凿去30~50cm深,填以中、粗砂或土砂混合物作垫层,使能调整岩土交界部位地基的相对变形,避免应力集中出现裂缝,或采取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刚度、来克服地基的不均匀变形。

3若基础落于高差较大的倾斜岩层上,部分基础落于基岩上,部分基础悬空。

则应在较低部分基岩上作混凝土或砌块石支承墙(墩),中间用素土分层夯实回填,或将较高部分岩层凿去、使基础底板落在同一标高上,或在较低部分基岩上用低标号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填充。

四、橡皮土,古河、古湖泊的处理

1橡皮土处理:地基局部含水量很大趋近于饱和,夯拍后使地基土变成有颤动感觉的“橡皮土”。地基处理方法避免直接夯拍,可采用晾槽或掺石灰粉的办法降低土的含水量。如已出现橡皮土,可铺填一层碎砖或碎石将土挤紧,或将颤动部分的土挖除,填以砂土或级配砂石夯实。

2天然古河、古湖泊处理

根据其成因,有年代久远经过长期大气降水及自然沉实,土质较为均匀、密实,含水量20%左右,含杂质较少的古河、古湖泊。有年代近的土质结构较松散,含水量较大的、含较事碎块,有有机物的古河、古湖泊对年代久远的古何,古湖泊,土的承载力不低于相接天然土的,可不处理.对年代近的古河、古湖泊则应将松散含水量大的土挖除,视情况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或采用加固地基的措施。

3人工古河,古湖泊处理分老填土和薪填土,老填土为长期生括填积而成,内含有砖瓦碎块,草木灰等杂物,土质较均匀、密实,稳定。新填土形成时间短,沉降未稳定,土中含有较多的砖瓦碎块、草木灰,炉渣譬,结构松散不均匀,含水量一般大于20%。老填土如承量力不低于同一地区天然土,可不予处理。新填土要将填土挖除,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回填,或采用加固地基的措施。

五、流砂的处理

流砂现象,形成原因及处理方法

基坑开挖深于地下水位0.5m以下时,在坑内抽水,有时坑底的土会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起,边挖边冒,无法挖深的现象称为流沙,当坑外水位高于坑内抽水后的水位,坑外水压向境内移动的动水压力大于土颗粒的浸水浮重时,使土粒悬浮失去稳定,随水冲入坑内,从坑底涌起或两侧涌入,变成流动状态。如施工时强挖,抽水愈探,动水压力就愈大,流砂就愈严重。产生流砂的条件是,水力坡度愈大或砂土空隙度愈大,愈易形成流砂,砂土的渗透系数愈小,排水性能愈差时,愈易形成流砂,砂土中含有较多的片状矿物,如云母、绿泥石等,易形成流砂。采取措施的方法是“减小或平衡动水力”,使坑底土颗粒稳定,不受水压干扰。常用处理方糖有,a.安排在枯水期施工,使最高的地下水位不高于坑底0.5m;b.

采取水中挖土,即不抽水或少抽水,使基坑内水压与坑外水压基本平衡,缩小水头差距;c.

对于较重要或流砂严重的工程,可采用井点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方法,将基坑和附近的地下水位降低至坑底以下,使坑底土面保持无水状态;d.

沿基坑周围打板桩,使深入到不透水层,以阻挡坑外水向坑内压入,减小坑内动水压力涌上。

1.4.

基坑支护体系的选型

作为保证基坑开挖稳定的支护体系包括挡墙和支撑两部分,其中挡墙的主要作用是挡土,而支撑的作用是保证结构体系的稳定,若挡墙结构足够强,能够满足开挖施工稳定的要求,该支护体系中可以不设支撑构件,否则应当增加支撑构件(或结构)。对于支护体系组成中任何一部分的选型不当或产生破坏,都会导致整个支护体系的失败。因此,对挡墙和支撑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1.4.1.

挡墙的选型

工程中常用的挡墙结构有下列一些型式:

1

钢板桩

2

钢筋棍凝土板桩

3

钻孔灌注桩挡墙

4

H型钢支柱(或钢筋混凝土桩支柱)、木挡板支护墙

5

地下连续墙

6

深层搅拌水泥土桩挡墙

7

旋喷桩帷幕墙

除上述者外,还有用人工挖孔桩(我国南方地区应用不少)、预制打入钢筋混凝土桩等作为支护结构挡墙的。

支护体系挡墙的选型,涉及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要从满足施工要求、减少对周围的不利影响、施工方便、工期短、经济效益好等几方面,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方可加以确定,而且支护结构挡墙选型要与支撑选型、地下水位降低、挖土方案等配套研究确定。

1.4.2.

支撑结构的选型

当基坑深度较大,悬臂的挡墙在强度和变形方面不能满足要求时,即需增设支撑系统。支撑系统分两类:基坑内支撑和基坑外拉锚。基坑外拉锚又分为顶部拉锚与土层锚杆拉锚,前者用于不太深的基坑,多为钢板桩,在基坑顶部将钢板桩挡墙用钢筋或钢丝绳等拉结锚固在一定距离之外的锚桩上。土层锚杆锚固多用于较深的基坑,具体详见“土层锚杆”一章。

以下为常用的几种支撑形式:

1

锚拉支撑

2

斜柱支撑

3

短桩横隔支撑

4

钢结构支护

5

地下连续墙支护

6

地下连续墙锚杆支护

7

挡土护坡桩支撑

8

挡土护坡桩与锚杆结合支撑

9板桩中央横顶支撑

10

板桩中央斜顶支撑

11

分层板桩支撑

1.5.

挡土支护结构体系计算

由于土体结构的复杂性及土参数的离散性或不确定性,使得挡土支护结构体系承受的荷载的分布规律比较复杂,因此要想达到跟上部结构相同的计算精度是比较困的,难甚至说是不可能的。

近年来各国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和规范规定,但计算方法差异很大,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对挡土结构如桩长,弯距,拉杆荷载等计算,其结果相差可达50%,因为挡土结构的计算,不但涉及到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还涉及到土的性质,水位高低,挖土深度,地面荷载和邻近建筑物等诸多因素,设计计算是比较复杂的。在我国还没有设计计算规范,因此,一个比较安全、稳定、经济合理的挡土支护设计,必须要求设计人员研究各种客观条件,掌握一些经验资料和试验研究资料,综合运用计算理论和方法来进行设计,就能得到比较合理的结果。

第五篇:深基坑专项施工方案

深基坑专项

编制人 :

审核人 :

审批 :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2018

职务:

职务:

职务:

河北北岳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年3月1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参建单位............................................................................................. 1

三、地质情况............................................................................................. 1

四、主要编制依据 .................................................................................... 1

五、危险源识别与监控 ............................................................................ 2

六、土方开挖工程安全技术设计 ............................................................ 3

七、土方开挖施工要求 ............................................................................ 4

八、土方开挖质量检查与验收 ................................................................ 7

九、土方开挖工程安全管理与日常维护 ................................................ 7

十、土方开挖工程应急预案 .................................................................... 8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河北省曲阳县新兴工业园区内,北临城市南环路,东接朝阳街,为红星美凯龙家居馆。家居馆地下一层,地上五层。总建筑面积33394.51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7462.47m2,地上建筑面积25932.04m2,建筑高度24m,,为多层公共建筑,地上耐火等级二级,地下一级。基础为条形基基和独立基础,商铺为独立基础,地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为框架结构。

二、参建单位

建设单位:曲阳博仁隆泰恒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保定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河北佳航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河北北岳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三、地质情况

根据基础结构施工图说明中的地质报告,本工程基底地基土层为④层粉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0KPa,下有软卧下卧层⑤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70KPa,天然地基无法满足设计要求,需进行地基处理,采用CFG复合地基。

四、主要编制依据

1、红星美凯龙家居馆施工图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20-2015)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4、《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3)

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9、《施工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五、危险源识别与监控

(一)土方开挖工程事故的类型

1、影响边坡附近建筑物安全与稳定

2、引起机械事故

3、边坡土堆堆放枓倾落

4、滑坡、土方塌落直接伤人

(二)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1、开挖较深,边坡不够,或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确定不同的放域系数,导致边坡失去稳定造成塌方。

2、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时,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土层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而湿化,内聚力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引起塌方和骨坡。

3、边坡顶在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三)危险源的监控

1、根据土的种类、力学性质确定边坡坡度

2、当基坑深度开挖较大时,边坡开挖不经济,或环境不允许放坡时,应采用直立放坡,并进行可靠的支撑。

3、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

4、在基坑边坡上侧雄土或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堆土或材料应距边坡边外沿2m以外,高度不超过1.5m。

六、土方开挖工程安全技术设计

(一)安全等级判别

根据《基坑工程技术规程》結合该基抗工程的实际情况,可综合判断该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

根据本基坑工程特点和工程经脸,本基坑围护总体方案是,以放坡为主,辅以喷面(护坡)措施。地下水则采用坑内明排进行处理

(二)土方施工开挖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1、对定位放线的控制

控制内容主要为复核建筑物的定位桩轴线、方位和几何尺寸。 根据规划红线或建筑物方格网,按设计总平面图复核建筑物的定位桩。可采用经纬仪及标准钢卷尺进行检查校对。按设计基坑的灰线进行轴线和几何尺寸的复核,并检查方向是否与图纸一致。工程轴线控制桩设置离建筑物的距离一般不大于两倍的挖土深度;水准点标高可引测在已建的沉降已稳定的建筑物上,或在建筑物稍远的地方设置水准点并妥善保护。挖土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复测,校验控制桩的位置和水准点标高。

2、对土方开挖的控制

3 控制内容主要为检查挖土标高、截面尺寸、放坡和排水。 土方开挖般应按从上往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的 坡势。在接近设计底标高或边坡边界时预留300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整修,边挖边修坡,以保证不扰动土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遇标高超挖时,不得用松土回填,应用砂、碎石或低强度混凝土填压密实到设计标高;当地基局部存在软土层,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与勘察、设计、建设单位共同提出方案进行处理。挖土域度必须須按照设计坡度进行,不得随意改变。截面尺寸应按照龙们板上标出的轴线和边线进行,经常检查挖土的宽度,检查可用经纬仪和吊线锤进行,挖土必须做好地表和坑内排水。

七、土方开挖施工要求

(一)阅读和检查图纸

检查图纸和资料是否齐全,掌握设计内容及技术费求,了解工程规模、结构形式、特点、工程量和质量要求;熟悉土层地质、水文勘察资料;审查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核对平面和坑底标高,图纸相互间有无错误和矛盾;搞清地下构筑物、基础平面与地下设施管路的关系;会审图纸,与设计建筑单位进行图纸会审,确认设计意图与施工理解完全贯通;确定室内外高差。确定好开挖程序,明确各专业工序间配合关系、施工工期要求;并向参加施工人员层层进行技术交底

(二)勘察施工现场

摸清工程场地情况,收集施工需要的各项资料,包括施工场地形、 地貌、地质水文、河流、运输道路、地下基础、管线、电缆基坑、防

4 空洞、地面上施工范围内的堆积物和障碍物状况,供水、供电、通信 情况,防洪排水系统等等。为施工规划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数据。经施 工现场勘查:按照土地、规划部门出具的“土地使用证”、“规划许可 证”,施工场地位于污水处理厂排水沟北侧,供电、自来水、污水管均已建好,经甲方与相关单位商议,同意在此处接通,另已安装变压、配电。该处地势缓平,无起伏、沟壑。场地内无明显建筑遗迹、坟墓;请电力、 通信、广播电视、市政部门现场检查,均无地下管线通过。

(三)编制施工方案

1、施工前准备

1)熟悉地质勘察资料,勘察现场,了解地形、地貌、水文、地层地下埋设物、地上障碍物、临近建筑物以及水、电供应、道路运输情况 。 2)按设计和施工要求,做好施工区域三通一平工作,对不宜留做填土或回填土的软土层、垃圾、草皮等应全部清除。

3)为了便于施工时有利于基坑边坡稳定,土方开挖前先做好定位放线工作,按基坑维护图纸要求,沿基坑开挖面放好开挖边线。

4)因基抗深度在自然地坪以下超过5米,土方开挖由专人指挥土方开挖的特点是深度大、土方量大、要求工期短,施工难度大是本工程的重点。搞好现场的施工管理至关重要。为此项目部安排现场专职人员2名及测量人员对土方挖运深度、进度上方埋放场地、高度要求进行控制,放线定位要准,坑口线差小于50mm,施工中要按要求进行分层分段开挖,以防止土方塌方。

5)整个工程土方开挖选用3台铲挖土机挖土,5辆20T自卸汽车运土

5 至指定地点,1台装载机堆运土方。

2、土方开挖方法

1)基抗内挖出的土,堆放距离与基坑的边缘不小于2米,堆土高度不大于1.5米,第二次挖止设计标高上300m,基坑完成及时进行护坡处理,待CFG桩施工。在基坑东南角设置一条斜遵,宽度6米,坡度10%,作为土方车辆进出基的通道。

2)基抗开挖应遵循先深后浅的的施工程序,挖土自上而下水平分段进行,边挖边检查坑底宽度,宽度不够时及时整修,到设计标高再统一进行一次修坡清底。

3)经测量检查,基坑深度各项尺寸达到设计要求时,拆除动土坡道。土坡最后边挖边按照设计坡度整修。

3、桩间土开挖技术要求

1)挖土机械操作人员必须听从技术人员现场指挥,严禁土方超挖防止扰动土体,如有局部超挖则对超挖部分采用级配砂石回填。 2)土方开挖工程标高平整度要求见(表一)

3)挖土机楲施工中配置施工员、质检员、技术员、安全员密切配

6 合监控、指挥,基坑开挖自西向东挖,要做到轻掀、慢移、轻放、严禁碰撞工程控制桩,并在施工中经常检查施工控制桩。

4) 挖土接近坑底时,由现场施工员测量坑底标高,校对坑底各部尺寸。 5) 桩间土清理完成,及时进行坡脚护坡处理。

八、土方开挖质量检查与验收

1、基坑开挖完毕,技术人员会同资料员整理资料,核对数据,报请监理单位验收、审查无误时,申请验槽。

2、用白灰撒出轴线和基础边线,标出地基开挖标高桩。

3、会同建设单位位、勘家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与质量监督部 门共同到施工现场检查。

4、检查内容:对照图纸检查基坑设计标高,放大尺寸,轴线尺寸。对照地质勘察报告检查土质情况。检查有无破坏原状土结构扰动现象,检查验收合格,填写验槽记录,并经各方签认。

九、土方开挖工程安全管理与日常维护

(一)土方开挖工程安全措施

1、机械开挖时,严禁机械影响范围内站人,开挖要自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先挖坡脚,一次成型的危险作业。

2、基坑开挖时应严格按照要求放坡,操作时应随时注意边坡的稳定动向,发现异常现象立即停止施工,及时报告采取措施加固处理。

3、基坑四周据基坑边0.8米设置防护栏,人员上下要有专用通道。防护栏用∅48钢管,立杆间距3米,高出自然地面1.5米,埋深0.5米,挂设密目网。悬挂警示牌,夜间加设红色灯标志。

4、严禁向坑内乱扔杂物。

5、施工人员休息要远离基坑边沿,坑下坡脚处,机械不得停放在坡脚处。

6、施工机械要有专人指挥,人员要远离施工机械,如有必要在通知操作人员之后在接近机械。

(二)排水措施

1、基坑:本基坑积水面积小,坑内不设集水坑

2、外围:基坑四周采用明沟排水法。沟宽0.4米,深0.5米,坡度1:0.5,铺设石子。每25~25m设集水坑。通过水泵排至市政雨水管线。

(三)施工道路

施工道路设置6米宽,转弯半径16米,最大坡度1096。施工道路用装载机整平压实后,用20T装卸车装1/2土试运行3趟,再开始正式运行。

十、土方开挖工程应急预案

(一)我项日部针对应急救援措施有以下决策

1、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8

2、编制应急救援原则

当事故发生时,应迅速甄别事故类别,危害的程度,适时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按照预案进行救援。实施时不能轻易变更预案如有预案未考虑到的情况,应冷静分析、果断处置。一般应当: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首要任务,在救援行动中,快速、有序、有效地实施现场急救与安全转送伤员是降低伤亡率、减少事故的关键。

2)迅速控制危险源,并对事故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检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域、危害性质及危害程度。及时控制造成事故的危险源,只有及时控制住危险源,防止事故继续发生,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救援。 3)做好现场隔离和清理,消除危害后果。针对事故对人体、动植物、

9 土壤、水源、空气造成的现实危害和可能的危害,迅速采取封闭、隔离、清洗等措施。对事故外溢的有毒、有害物质和可能对人和环境继续造成危害的物质,应及时蛆组织人员予以清除,消除危害后果,防止对人的继续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4)按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情况。遇到紧急情况要首先向项目部汇报。项目部向上级汇报并采取相应救援措施。施工班组制定详细应急计划,列明工地相应人员及通信方法,并在施工现场张贴,以便紧急情况下使用。

a事故报告程序:当事故发生后,作业人员、班组长、现场负责人、项目部安全主管领导逐级上报,并联络报警,组织抢救。

b事故报告:事故发生后应逐级上报:顺序为现场事故知情人、作业队、安全员。发生重大事故(人员死亡、重伤及财产损失严重事故)时,应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在24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做出书面报告。 5)保存有关记录及实物,为后续事故调查工作做准备。

a在确认险情和事故处置妥当后,应急救援小组进行现场拍照、绘图、收集证据、保留物证。

b经业主、监理单位同意后,清理现场恢复生产

c单位领导将应急情况向项目部报告组织事故的调查处理。 6)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事故发生后应及时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评估出事故的危害范围和危程度,查明人员伤亡情况,做好事故调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世界史纲与全球通史下一篇:设计项目的项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