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证据保全网络安全论文范文

2024-03-17

网络证据保全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内容提要】构建网络文化与发展网络文化已然成为当下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发展与繁荣网络文化同样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命题。文章在对云南省多家网络媒体数次调研的基础上,以云南网络媒体为考察对象,在剖析云南网络文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云南省推动网络文化发展的成效与不足。同时就云南网络文化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对策与建议,认为打造优质的网络文化团队,坚持人才引进与自身造血并重;调动各级网络文化组织的积极性,加强网络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网络文化建设与监管齐抓,是当下云南省发展与繁荣网络文化的重要路径。文章力图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网络文化   网络媒体

前言

网络文化(关于什么是网络文化,目前并没有定论。一般来说,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形成的包括文化活动、文化方式、文化产品及文化观念等的集合。网络文化是现实社会文化的延伸)作为一种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兴文化,对人们的工作与生活产生着巨大的渗透力和冲击力。网络文化不仅改變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毫无疑问,构建网络文化、监管网络文化、发展网络文化已经成为当下全民关注的热点所在。如何发展与繁荣网络文化,同样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个重要命题。

云南省作为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大省,其网络文化的发展刻不容缓。如何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视野、更有效的措施,推动网络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从而为加快推进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周边国家的辐射中心提供更为强大的思想文化保证,是目前云南网络文化建设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本文正是在对云南省多家网络媒体的数次调研的基础上,探索西部非发达省份网络文化的发展路径,以期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云南网络文化发展现状

作为网络文化发展的主持者与管理者,云南省委省政府能够从宏观上为网络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方向性的引导及政策性的支持,注重网络文化建设阵地和网络文化建设平台的打造。各市地州的网络媒体有效形成合力,在正面宣传、引导舆论、服务云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云南省网络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省网络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较好地贯彻“互联网+”,加快传统文化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不断提高网络文化创作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批以先进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化产业。如云南省成立的“玉溪双创中心启迪众创园”,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形成知识、信息、人才、资金等资源共有共享的创新空间。其中,该众创园中的2-5号楼以网络安全、信息产业为主,重点引入如奇虎360集团、中航信息、启迪数字学院、美亚柏科等成熟企业入驻,通过信息化手段,以“园区运营”为中心构建一体化解决方案,从品牌建设、服务质量及入驻体验等方面,打造信息安全园区的典范,建立省级网络安全培训示范基地。与此同时,云南省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影视、网络音乐等产业迅速崛起,大大增强了网络文化产业的综合实力。

此外,云南网络媒体有意识参与并构建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高水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公共文化产品。灵活运用网络短视频、网络直播、H5微刊、网络微电影、网络表情包、数据新闻等传播网络文化,强调优质内容的生产与前沿技术的更新。总的来说,云南省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相关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较快。

二、云南推动网络文化发展的成效与不足

云南省在推动网络文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系列举措,取得了不少成效,但也明显存在一些不足。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网络文化节大力促进网络文化建设。

目前云南省已经成功举办过数次“昆明网络文化节”。该文化节由昆明市委宣传部、昆明市委网信办指导,昆明市网络文化协会主办。网络文化节以繁荣网络文化为契机,通过举办一系列网络活动,对精品网络文艺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并通过推行网络文学大赛,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此前,昆明市网络文化协会主办的“滇云网络文学大赛”曾入选全国首批网络社会组织品牌项目;而由掌上春城手机客户端承办的首届昆明网络文化节之“文明城市·我为昆明代言”活动,也曾获得“年度传播力奖”;第四届滇云网络文学大赛,利用互联网平台挖掘和培养文学新人,催生原创网络文学精品,打造具有昆滇特色的网络文学,为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兴盛贡献力量①。

第二,在网络文化提升、网络空间治理方面重点抓青少年群体。

青少年作为网络世界的中坚力量,在网络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云南网络媒体针对这一年轻群体的特点,开展精彩的网络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机制,甚至邀请网络红人现身说法,对青少年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曾开展“网络游戏类”的“好网民”主题课堂宣讲活动。早几年“蓝鲸”(Blue Whale)死亡游戏通过互联网在青少年中传播的时候,云南有关部门就第一时间通过加强预警处置方案而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些均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网络文化素养,从而推进整个网络文化空间的治理。

第三,把繁荣网络文化与城市信息交流等有机结合。

云南网络媒体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线,深挖云南自然秉赋、人文特色,聚集昆明网络资源、发挥网络传播优势,打造了一批有影响、接地气、网民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网络品牌活动。而玉溪高古楼网站定位明确,其发展目标之一就是打造“专业、实用、真实、温暖”的网上玉溪城市信息交流平台。与此同时,高古楼网站还与玉溪红塔分局合作开设了“玉溪市公安局红塔分局高古楼网站警务室”。此外,还有“古楼交警”“古楼消防”等诸多合作板块,为百姓解决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的问题。2017年,为配合昆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合城市形象宣传和整顿旅游市场秩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网络系列活动,如举办了“爱我昆明,大家e起来”为主题的网络文化活动;针对“脱贫攻坚”工作组织策划了“互联网+扶贫”系列活动等。事实证明,网络媒体在提升自身专业性、实用性的同时,必须强调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网络文化建设。

云南省网络文化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其发展的不足也较为明显,主要体现在:

第一,网络文化空间良莠不齐,网络意识形态的把控有待加强。

推动网络文化多元化是繁荣和发展网络文化的应有之义。互联网语境下信息发布的便捷性在带来多元化可能的同时,也使得网络文化空间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云南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低俗化现象,涉及色情、欺诈、暴力等不良有害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扩散,对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利益等产生消极影响。部分网络文化作品存在伦理道德失范的现象,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有待加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诚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把好信息发布的政治关、政策关、导向关、事实关,自觉抵制有害信息和低俗之风,净化网络环境,仍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云南网络媒体建设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

第二,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网络技术相对滞后。

尽管部分网络媒体具有差异化发展意识,如“无线昆明”专注走视频化直播道路。但总的来说,云南网络媒体同质化倾向仍比较严重。尽管有意识关注网络技术前沿,但受制于网络技术人才匮乏等因素,当下云南网络媒体在技术层面仍相对滞后,尤其是可视化技术开发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仍有待提高。仍有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从事违反法律及有悖道德的网络不法活动。

除却创新乏力外,部分网络媒体管理者和从业者对互联网思维更多止步于口头认识层面,互联网的实践应用技能仍有待提升;网络文化作品更多时候处于单向度传播状态,与网民互动意识不够,互动效果欠佳,互动技巧有待加强等。

三、云南网络文化发展路径探寻

不管是云南网络文化的发展,还是整个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网络文化的发展,乃至全国网络文化的发展,都要以新时代的眼光、战略性的思维,来看待这一新媒体语境下的全民话题。网络文化的建设,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绝不可因噎废食、坐失良机。

第一,打造优质的网络文化团队,坚持人才引进与自身造血并重。

这首先涉及的是队伍建设问题。发展网络文化,离不开网络文化从业者媒介素养的提升。云南属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非发达省份,相比经济发达省份和地区,人才引进问题尤为严峻。当下云南网络文化人才短缺现象较为严重,既有创意、懂技术又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来说,优质团队的打造既要依靠引进人才,又要注重对原有从业者的培训与充电,强调从业者自身的造血功能。此外,优化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从政策、环境等方面为网络文化人才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得有经验、有水平的高端网络人才,乐意投身并持之以恒地参与到网络文化建设中。

第二,调动各级网络文化组织的积极性,加强网络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

随着网络文化的迅猛发展,网络文化建设迫切需要一个非政府性的行业组织,以便更好地落实行业规范、制定行业守则,引导各从事网络文化信息服务的运营机构和服务机构。昆明市网络文化协会自成立以来,在整合全市乃至全省网络文化建设力量和网络资源,繁荣网络文化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各级网络文化协会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仍有待提高,网络媒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仍有待加强。

通过网络文化组织的桥梁作用,团结和组织在滇网络媒体、网络文化企业及网络知名人士,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网络文化活动,有效整合网络文化资源,搭建会员间互惠共赢的平台,不断增强吸引力,拓展参与面,为全省网络文化凝聚正能量。

第三,坚持正确政治导向,网络文化建设与监管齐抓。

建管并举是发展和繁荣网络文化的重要举措。中央提出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四个坚持”的重要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方向是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所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无论是新闻网站、政府网站, 还是商业网站、专业文化类网站等,都应该努力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努力使其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云南网络媒体的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对主流网络媒体如云南网等的监管,加强其主流意识形态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对私营网络媒体公司如“猪八戒网”等的監管也不能松懈。协调中央驻滇媒体、省级媒体、城市新闻媒体网站联盟等众多资源,在复杂多元的网络传播语境和格局中,认真研究网络时代文化工作的新常态,做到坚守和创新并举。

毫无疑问,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成为人们思想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反映最明显、最集中的领域。借助互联网, 文化可以实现裂变式的高速传播, 极大地拓展影响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才能更好地营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结语

网络文化在观念、方式、手段等各个方面给新媒体语境下的社会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为文化市场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壮大、文化消费的拓展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发展与繁荣网络文化,我们不仅要增强创新意识、变革意识,还要调动和发挥互联网思维, 创造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产品,提供优质便捷的网络文化服务。通过打造影响广泛的网络文化平台,催生文明和谐的网络文化生态,促进网络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文化建设,必须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正视民族地区当下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以服务网民为中心,大力提升网络文化作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引导,让网络空间始终充满正能量。网络文化建设是一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崭新事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投身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文化建设。各民族地区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善于借鉴其他省份,尤其是互联网发达省份的网络文化建设的优秀经验,大力建设和弘扬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网络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参与和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之中。

【基金项目:本文受到了2019年度云南大学国家社科基金培育项目资助】

注释:

①林进桃.民族地区网络正面宣传路径探析——基于云南省网络媒体的思考[J].新闻论坛,2019(01):68-71.

参考文献:

[1]新华通讯社课题组.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要论[M].新华出版社,2017年12月版.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学习出版社,2018年5月版.

[3]徐强.增强中国网络文化软实力[J].红旗文稿,2018(01):24-26.

[4]胡钰.提升网络文化品位的着力点[J].人民论坛,2018(02):129-130.

[5]张泽一.低俗文化与网络意识形态治理[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36(01):96-102.

[6]丁柏铨.心态文化引导:新闻媒体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使命[J].新闻与写作,2017(02):59-63.

[7]胡正荣.共享共责的网络传播:新时代、新格局、新责任[J].新闻与写作,2018(01):33-35.

[8]林进桃.民族地区网络正面宣传路径探析——基于云南省网络媒体的思考[J].新闻论坛,2019(01):68-71.

(本文的调研受到云南省委网信办社会工作处领导老师的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林进桃,博士,云南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云南大学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编辑:孟凌霄

网络证据保全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研究工作,也变得越来越深入。在高职教育工作中,网络安全问题也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障碍,所以教师不妨借助虚拟技术内容,针对网络安全问题内容,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这对未来高职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

关键词:虚拟技术;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作用;分析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计算机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民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是由于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降低了工作的效率,尤其是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安全问题对于整个教育信息系统的构建起到了极为负面化的影响。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利用虚拟技术来克服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有关问题,并为高职教学、管理提供更为有效的发展环境。本文通过对虚拟技术的实质性作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一些积极的参考作用。

1 虚拟技术的作用

在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中,虚拟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化,并且通过对这种技术内容的手段进行使用,可以令信息与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进而减少恶意软件所带来的袭击问题,提升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在高职院校的信息网络中,可以进一步巩固教学质量。

从科学化的角度分析,虚拟技术主要是对现有的计算机资源进行区分与整合,并为这些资源内容提供一个良好的操作环境,进而做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虚拟技术可以做到图形学、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接口技术等多种学科的融合,进而对数据实现可视化的管理,提升虚拟性的可操作性,从本质上来说,这对于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意义。

2 虚拟技术的分类

在分类上,虚拟技术主要可以分为硬件模式、半虚拟模式和操作模式。如果要从技术的角度进行细分,那么则可以将其分为解密技术、身份认证技术、隧道技术等内容,这些都对高职教育信息管理提供了较为直接的帮助。首先,针对解密技术内容,其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可以打乱原有的信息顺序,并进行相应的还原,通过密钥的介入,进而提升信息的安全性能;其次,对于身份认证技术而言,通过有效的身份认证,可以获取使用者的有关信息,对其数据内容作出具体的保护;最后,对于隧道技术来说,其更强调点与点之间的对接,确保信息流可以引入到相应的地址之中。

3 高职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因素

3.1自然因素

作为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自然因素主要体现在网络计算机的环境情况、计算机的设备情况、磁场的辐射问题等等,这些都会对计算机安全问题带来严重的影响。还有一部分计算机使用人员,对于整个计算机系统内部的网络环境,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系统内垃圾过多,安全性能降低。

3.2非法授权访问因素

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非法授权访问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内容。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中,这项内容多是指被人恶意授权访问,造成了一定的侵权和违法问题。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存在大量重要的信息,且秘密资源所占据的比例较重,如果发现非法授权访问的情况,势必对于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3.3病毒的感染因素

病毒所带来的感染、侵袭问题,也是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能的关键性因素,对于整个系统的完整性,起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在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病毒往往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恶意的修改,导致其丧失功能性。并且多数病毒具备潜伏性、繁殖性和破坏性,并且在入侵计算机系统之后,会利用其本身的复制性,对整个系统程序作出修改,进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影响高职院校网络安全的正常使用。

4 虚拟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分析

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虚拟技术的作用不容小觑。由于高职院校的网络信息中包含有大量的数据内容,且这些信息会在学生、教师、管理部门之间进行流通和传播,为了消除安全威胁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利用虚拟技术,建立共享文件夹,对相关的信息内容进行保存,并设置有效的防火墙,避免信息发生泄露,进而实现高职院校信息流通过程的安全性。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计算机网络系统往往是由多个子系统所构成,所以不同院校之间都会设计自己的独立网络系统。在实际应用上,借助相关的网络技术,可以让各个分支部门进行紧密的结合,进而保障高职院校之间也可以展开良好的信息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助虚拟技术,做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传输,针对信息情况做好加密,提升信息资源的安全性能,维护系统的稳定性。

在院校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利用虚拟技术,巩固整体的网络安全。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按照系统的要求,对网络虚拟功能,以及防火墙进行设置,并确保师生可以用登陆客户端的方式,使用相关设备,进而提升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确保每一位师生都能够进行有效的信息输入,这样在达到信息资源共享目的的同时,也可以巩固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性。还有,在具体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具有较为快速的更迭现状,所以学校的管理者应该做好信息转型的工作内容,借助虚拟技术,对计算机网络安全作出有效的维护。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的问题上,对于虚拟技术的内容,相关管理人员需要给予正确的认识,结合实际的技术情况,把握网络安全管理的切入点,提升整体的计算机管理环境,切实发挥虚拟技术的作用,构建安全性较强的校园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1]杨海军.虚拟网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作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7(09):278.

[2]郑宝林.虚拟机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3):154+212.

[3]刘宇翔.虛拟技术在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作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8):217-218.

网络证据保全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计算机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严重困扰着计算机用户,为了能够给计算机用户创设一个安全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明确影响网络安全的相关因素,并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对网络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解决传统网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切实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方面的主要应用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1 网络身份安全验证技术的有效应用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目前它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再加上互联网的稳定性也得到了有效的优化和提升,很多计算机用户就忽视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部分计算机用户在计算机网络使用的过程中并没有与服务器进行相互认证,导致服务器不能获取更多的用户信息,这就让服务器对计算机用户的相关安全信息得不到有效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就加了计算机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为了促进以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计算机用户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网络身份验证技术应用到网络连接环节,这可以为用户上网的安全性提供一定的保障。

2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有效应用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其在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传播的速度也在日益上升。但是任何科学技术的应用都具有一定的两面性,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出现一定的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目前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并且在网络中储存了一些重要信息,包括一些国家保密部门和重要的企业,它们也会将大量的文件和数据信息储存在网络中,以便于利用计算机对相关的数据和文件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为了切实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性,需要在实际情况了解的基础上加大对入侵检测技术的應用力度,对入侵检测系统不断完善和优化,以免出现信息盗取的情况,有效降低网络入侵现象发生的概率。

3 先进信息加密技术的有效应用

一般用户的私密文件和相关的数据信息是黑客和计算机病毒入侵的主要对象。为了有效保护用户私密文件和数据信息不被盗取,需要加大对网络安全信息加密技术的应用力度,用户可以将验证技术和加密技术结合起来使用,这样可以有效提升验证的效果,避免用户的信息被恶意盗取。因为计算机网络在登录过程中都需要登录账号,用户想要使用计算机就必须将自己之前设定的账号和密码准确输入,这样才能拥有对计算机网络的使用权。在此过程中,要给输入密码的安全性提供有效的保障,用户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对密码加密。当然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大对加密技术的研发力度,对各环节检测工作有效落实,同时综合多种加密技术的优势。保障信息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以免其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相关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信息泄露让计算机用户遭受一定的损失。此外,在加密节点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采用密码装置来处理信息的节点,并在节点连接对相关数据获取的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对数据加密,提高获取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保障用户上网环境的安全性,有效提高加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安全等级。为了全面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工作人员还可以采用加密技术针对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节点设计相关的加密程序,不断提高数据的安全等级,为后期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

4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火墙技术的有效应用

计算机网络安全防火墙在网络安全维护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网络安全运行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大部分计算机本身具有防火墙功能,它会对所有数据的传输进行验证,计算机防火墙会将不满足安全标准的数据拦截下来,为数据的传输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用户也可以优化和调整防火墙的安全等级以满足自身的需求,重新设置方向参数,使其不要拦截用户需要的数据信息。用户也可以针对比较重要的一些信息和商业机密,对防火墙的安全等级进行不断提升。特别是针对内外网没有进行实时连接的时候,当有互联网接入时,用户就要对其提前检测,针对里面存在的安全问题会以警报的形式来提醒用户,从而不断优化网络活动,提升防火墙技术在网络安全维护方面的应用效果。一般防火墙技术的主要应用主要涵盖以下几个层面。

(1)在网络安全配置方面,防火墙技术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对系统的分块分割出重点保护的模块,从而提升安全性能。隔离区模块在防火墙的保护下能够以局域网的形式与外界网络隔绝,并且局域网能够在不受到外界网络影响的前提条件下发挥自身决策作用给外界网络发出一定的指令,从而保障网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访问策略作为防火墙的核心部位,它为网络防护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为了促进防护系统更加健全,需要对网络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安排,不断优化网络信息统计过程。防火墙技术在运作过程中还可以根据目前网络运行的实际情况,科学规划访问策略,全面改善网络环境,有效提升网络系统运行的效率。

(3)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保护日志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可以对系统当中所有被动和主动的网络行为进行全面记录,为安全防护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信息。而防火墙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实时监控和保护日志。因为工作范围和工作量比较大,因此在收集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可以发挥防火墙技术的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用户可以根据信息对象对其类别进行合理选择从而提取相关的信息,进而全面优化系统的配置和结构。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用户所面临的网络环境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用户的信息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规避上述问题,要重视网络安全维护工作的重要性,对网络配置定期检测,发挥现代网络安全技术的优势,保障计算机网络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断提升网络安全维护的效果,从而为用户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促进计算机网络系统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史敏.基于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9(01):50-51.

[2] 张志先.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现状与前景[J].科学技术创新,2019(13):100-101.

[3] 刘文莉;局域网环境下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探究[J].信息记录材料,2019(7):122-124.

网络证据保全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近年来中国网民数量众多而网络给予了众多网民言论自由,因此网络舆情越来越被关注,对网络舆情的预警也越来越迫切。该文采用了五个指标对“厦门PX事件”、“昆明PX事件”和“宁波PX事件”进行量化描述,通过Matlab建立BP神经网络识别模型中进行学习,然后再对“宁波PX事件”进行预警识别。模型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预警结果的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

关键词:网络舆情;BP神经网络;预警

互联网这些年来在我国的快速的发展,我国网民人数较之前有了大幅的提升。网络的开放性和灵活性让其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而近两三年网络舆情引发的事件激增,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网络俨然已成为政府部门了解民意的又一理想窗口。显然,能够直观表达网络舆情的光定性的解读远远不够,对于决策者更希望得到一个舆论事件过程中所处的量化等级。由于舆情危机产生具有模糊性和随机性是非线性的,因此通过建立预警指标,再利用容错能力高,通过学习复杂数据发现规律进行识别的人工神经网络是不二选择。故本文的核心在于BP神经网络[1]。

1 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网络舆情危机的发生,受到多种随机因素的影响,而且每个因素对结果所起的效果大小也是不一样的。因此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的关键是建立科学、系统的预警指标体系。依据近些年来网络舆情方面专家的调查汇总和政府机构对舆情监督部门的考察,并结合网络舆情与危机预警机制方面的资料,经过多次地调试整理汇总制定出,对网络舆情信息从五个具体的指标构建了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指标体系[2]。

1.1 舆情预警指标

1.1.1 舆情信息的敏感度

网络上有各式各样的信息,而这些各式各样的信息其敏感度也是不同的,对于可能造成社会动荡的网络信息则是政府最为关注的。显然各条信息所引起的社会敏感度是不同的,敏感度越高说明产生舆论危机的可能性就越高。这种指标的量化标准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得到。得分设定的范围为[0,1],0、0.5、0.7、1表示的意义依次为“具有敏感性”、“敏感”、“很敏感”、“相当敏感”。

1.1.2 舆情信息的流通量

舆情信息的流通量反映出舆情信息在网络上传播情况和讨论热度。而这些网络上的流通信息会被搜索引擎例如Google、百度等抓取。因此通过限定时间段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得到的搜索量可以作为流通量使用。

1.2.3 舆情观点倾向度

舆情观点倾向度主要量化网民对于某个舆论信息观点倾向度。分别由1,0,-1表示正面、中立、反面观点,用[f(x)][f(x)]表示各个观点面倾向度,n表示发表观点的总观点数,此指标用[μ]表示:

其实就是求各个观点总和的均值,其取值范围在(-1,1)。这部分则是通过统计事件讨论最热的贴吧的跟帖信息或者微博评论进行打分得到的。

1.2.4 舆情影响范围

舆情影响范围是指在某一时刻或时间段内,舆情信息所影响的区域性范围。对于这部分的评分依照我国的行政地域划分进行评分。即村\社区、乡\镇\街道、县\区、市、省、国家。其取值范围为[0,1]。这部分的取值则是通过新闻报道中时间的发展态势进行取值。地域对应的取值见下表:

1.2.5 网络舆情媒体曝光度

网络舆情信息被媒体曝光之后则将网络信息的讨论引到现实社会中,而现实中媒体的报道是有着比网络更为严格的审查制度。媒体的报道无疑对网络舆情有着更为影响力的宣传进而推动着舆论的发展。而这部分的数据则采用Google news中通过对时间段的设定搜索关键词得到相应的搜索到的新闻条数进行量化评价媒体的曝光度。

1.2.6 舆情指标

而结果评级依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预警等级设为四个等级:特别严重、严重、较重和一般。而根据网络舆情危机的严重程度、经济程度、可控性等方面将预警设为5个等级:安全、轻警、中警、重警、急警[7]。

2 数据获取与处理

2.1 事件的选取和回顾

在实证分析中以“宁波PX事件”为预警模型的最终目标,而选择了“厦门PX事件”和“昆明PX事件”为学习样本进行学习。这一连串关于PX事件其危害的对象不仅仅是政府形象更是对整个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宁波PX事件中,甚至出现了不理智的因受谣言的蛊惑冲击政府机关掀翻执勤警车的情况。倘若能及时且准确地对此类事件进行预警并作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就能对事件进行有效的控制。

2.2 指标数据的获取

对于所建立的模型而言其关键不仅仅在于预警模型的指标的建立和神经网络的识别。其数据的获取亦是十分关键的一步。根据各个数据的特点,整理各个指标数据获取方式如下。

将厦门PX事件和昆明PX事件作为一个学习样本,其数据清单如表3所示。

同样将模型的预警目标——“宁波PX事件”作为目标数据,其数据清单如表4所示。

2.3 输入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网络舆情危机预警指标体系中有5个预警指标,其中存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类,并且对各个指标的数据进行了量化处理,然而各个指标的单位的量纲是不同的,为了能够对各个指标进行对比评分 ,需要将它们进行标准化得到[0,1]无量纲指标。

量化的指标均有正负方向均有正负方向之分,自然这些数据的标注化方法均有不同:

1)正向指标处理:正向指标表示值越大越安全,危机等级越小无量纲化以最小值为基准,正向无量纲化处理方程:

2) 负向指标处理:负向指标在文章中表示指标值越小越安全,危机等级越小。无量纲化以最大值为基准,负向的无量纲化处理方程:

其中,X 表示量化后的指标值, [xmin]表示指标的最小值, [xi] 表示指标的实际值, [xmax]表示指标的最大值。

3 舆情预警模型的建立及结果

3.1 模型的建立

神经网络模型是一个典型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输入是采集到的指标的实际值,输出是模型识别的结果,即预警的敏感度,而中间过称则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学习计算,这部分相当于“黑匣子”。在处理的时候,该文采用三层BP网络(一个输入层、一个隐含层、一个输出层)的网络结构,那么输入、输出节点数分别是5和1[8]。

在设置完参数之后用第四章所讲述的利用Matlab软件完成模型的建立。

3.2 结果及检验

通过搜集得到的数据汇编成的学习样本,并将其中的70%作为样本,30%作为检验样本进行。

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该表,从该表中容易得到,学习过程中准确率达到了91.76%。并在测过程中抽取了5项进行预测,得到的准确率为92.31%,其较高的准确率。因此有理由认为该模型在未来的预测过程中其准确率应该达到90%以上。

4 研究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舆情量化指标的BP神经网络能够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较为准确的预警,无论是学习还是最后实践的识别准确率都达到了80%以上。这种预警方法通过舆情信息的预警指标利用量化评价方法可以降低人为的主管臆断,而实验结果也表明了其拥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并且利用Matlab进行编程得到的预警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使用价值。模型可以为政府提供网络舆情的预警,也为企业的网络声誉进行预警为企业的公关提供预警参考。

参考文献:

[1] 薛圈圈.基于BP神经网络的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研究[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10:25-30.

[2] 戴媛.我国网络舆情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8:13-22.

[3] 袁越.厦门PX时间[OL].http://news.sina.com.cn/c/2007-09-27/165713986641.shtml.

[4] 王秀娟.昆明PX事件[N].中国石油石化,2013.

[5] 大公网.镇海PX项目引发群体性事件[OL].http://www.takungpao.com/mainland/node_13226.htm.

[6] 周子健.基于网络搜索量的上海世博会国际影响力研究[J].艺海,2011(5):80-82.

[7] 王新辉.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国际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研究[D].沈阳:沈阳工业大学,2008:7-14.

[8] 杨淑娥,黄礼.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J].2005(1):21-26.

网络证据保全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形态的日益更新,给高校校园网络舆情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文章在论述高校网络舆情内涵、特点、成因、形成与演化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现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从学校整体、学生工作管理、学生自身三个层面提出了关于构建校园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长效机制的思考。

关键词 新媒体 校园网络舆情 监测 引导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媒体传播形态与传播格局不断发生变化、日益更新,引领社会步入一个以“微传播”为典型特质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具有信息承载海量化、信息传播碎片化、传播环境虚拟化特征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也即数字化媒体。相比较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的显著优势在于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传播范围更广泛。新媒体的兴起,对于高校学生群体与高校校园网络舆情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因此,积极开展高校网络舆情研究工作,加强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一项关系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研究课题。

1 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与特点概述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是指以在校大学生为主的群体对自己关心或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公共事务,特别是校园公共事务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所表现出来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有明显倾向性的综合的情绪、态度和意见,主要通过校园新闻网、学生网站、论坛、博客、QQ、MSN、微博、微信、SNS社交网站等载体形成舆论场。

高校网络舆情除了具有虚拟性、多元性、匿名性、聚合性等一般网络舆情的特征外,还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是内容具有复杂性,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群体接受信息的渠道较之以往更广、内容更多、体量更大,同时网络信息更新与传递的速度又比传统媒介快,信息纷繁复杂;二是形成具有即时性,网络打破了时空界限,对于各种新闻事件、突发事件,网络媒体往往会第一时间进行发布,网民在浏览网站后可以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发表评论,而大学生群体往往对于社会热点、时事新闻更具有敏感性,因此使校园网络舆情的形成更迅速快捷;三是影响具有辐射性,大学生作为网络主体力量,年龄、经历及生活习惯趋同,彼此之间价值观更容易达成一致,对于很多问题的看法、意见也具有高度的相似性,情感立场也容易产生共鸣,从而以点带面,以片带群,范围逐步向外辐射,影响逐步扩大;四是渗透具有交互性,互联网作为一个虚拟的公共空间,网民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与表达意识,任何人都可以对某个问题或事件自由发表个人看法与观点,并形成强烈的互动;五是发展具有难控性,由于高校校园网络是一个高度开放、自由的公共领域,网络舆论的内容牵涉各个方面,主题较为分散,没有明确导向性,各种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并存,真假难辨,无法做到正本清源、去伪存真,舆情传播具有相当强的煽动性,一旦甄别有误,会造成有失偏颇、失真乃至失控的发展态势,对高校网络安全与稳定带来威胁。

2 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形成与演化

2.1 高校网络舆情的成因

从校园网络舆情生成的外部因素看,主要是社会环境的催化,因某些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的产生,引发了在校大学生出于普通公民意识、青年自我意识对校园以外的广义上的社会表示关注,发表观点,成为了校园网络舆情产生的源头;从内部结构来说,主要是学生群体在信息交互过程中的数量与强度的耦合,①从人数到意见不断聚集,推动了舆情的发展;从传播介质来看,主要是基于网络媒体形态的多元发展,目前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传播形态广被大学生接受。

2.2 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

网络舆情是由一定数量的网民围绕某一主题与他人互动交往从而形成一个网络群体,这些群体成员基于不同的目的,以网络聚集的方式传播信息、制造舆论、促发社会行动的传播过程。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也如此,高校学生群体在舆情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同时扮演着多重角色,既是校园网络舆情的主体,又是校园网络舆情的客体,同时还是校园网络舆情的中介者,他们不同角色的参与使校园网络舆情产生了“滚雪球”效应。从校园网络舆情的形成流程来说,一般先从对于某个特定问题的初步关注与微弱表达开始,通过博客的记事、聊天室的即时滚动、论坛的跟帖排列、微博的记录转发、即时通信的快速交流、SNS的好友添加等渠道与方式不断放大事件,扩大传播,强化关注,在参与人数与参与强度达到一定量后,各种意见在公共空间较量、修正、融合,趋向思想一致、指向明确,从而形成校园网络舆情。如图1所示。

2.3 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化

舆情的演化具有生命周期,它是一个开始、发展、高峰和衰没的波动过程,②因此根据这个演化规律,校园网络舆情从产生到消解,也同样经历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即网络话题初步产生阶段,引发在校大学生个体或部分人先行关注,在网络上表达观点。聚焦阶段:即由少部分人转为多数人关注话题阶段,对话题表现出持续的兴趣,并进行深入讨论,通过发帖、灌水、加精、置顶、跟帖、回帖、转帖等方式进行话题传播。放大阶段:即舆论在互动中趋同并产生主导性舆论阶段,随着话题讨论的不断深入,话题背后隐性信息的不断挖掘,不同声音在网络空间中产生交互、共振,最终强势声音成为主导,占据“舆论领袖”的地位,从而对整个网络舆情产生绝对性影响。消褪阶段:即网络舆情逐步消解阶段,由之前的高密度关注转化为平缓趋势,校园网络舆情一旦形成后,网上线下会进行介入和引导,对于敏感话题还原真相,或给予合理解释,引导网络舆论压力的缓解与释放,并且根据心理发展规律,人对于新生事物的关注会经历发生、发展、消失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在校园网络舆情演化过程中,对于某个话题的关注、猎奇、热衷心理也会逐步趋向理智、平静、淡化。

3 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监管的现状分析

校园网络舆情管理主体不明确。目前,在高校网络舆情的日常管理中,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安全稳定的主要是学生工作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主要是校园网络管理中心负责,而校园文化与舆情建设管理主要由宣传部负责,另外学生安全保卫问题则主要是保卫处负责。因此可以看到,校园网络舆情的管理与诸多部门相关,但每一个部门独立负责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内容,主司自己部门的一块工作。根据学生问卷调查显示,认为校园网络舆情应该由学校各个部门联手管理与引导的有47%,认为学生网民应该自觉参与维护校园网络舆情的占32%,认为应该由网络“意见领袖”引导舆情走势的占21%。在与被调查高校的访谈中,也了解到目前各高校舆情监管工作主要负责部门也各不一样,有的归口两办(党办、校办),有的归口宣传部,有的归口网络中心。因此,对于校园网络舆情的管理主体,究竟应该是由谁来承担,认识模糊,这也导致了校园网络舆情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真空地带,在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时不够及时有效。

校园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不完善。由于网络传播的快速、迅捷与广泛,网络舆情具有极强的渗透性与积聚效应,对大学生的网络舆情认知和关注产生着重要影响。调查显示,78%的学生表示门户网站、官方网站所获得的信息具有参考价值,一半以上的学生对校园BBS、同学微博、人人网等发布或转载的信息表示具有可信度,对于校园发生的负面网络舆情事件,62%的学生认为“会认真分析,形成自己观点并发表”,27%的学生表示“强调自己的基本权益和利益诉求”,11%的学生表示“会顶贴,转载,让更多人关注”。可见,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群体的渗透无处不在,关乎大学生切身利益的话题会直接引发校园网络舆情的形成。对于论坛版块的管理员,持“是版规的执行人员、信息传播的把关人”与“一定程度上是该版块的言论权威”观点的各占一半。对于“校园网络实名制”的看法,多数学生支持,认为有利于制止不良、失实言论,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最好不要实施,增加顾虑,阻碍发言积极性”。因此,就目前来看,校园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对于舆情的监管没有形成相应的规范的制度,学生对校园网络舆情应有的基本制度认识不清。

校园网络舆情管理时效不突显。在接受问卷调查的高校中,大部分高校对网络舆情采用的是自上而下垂直管理的方式,信息的传递渠道单一。问卷调查中,对于获悉校园信息的主渠道中,学生的选择依次为辅导员通知(班会、易班、飞信)、班长通知(当面、易班、飞信)、学校网站(公告、通知)、校园宣传栏与海报、网上话题讨论(班级QQ群、BBS论坛等)。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辅导员与班委的信息出处代表官方性质,而且更直接、更具有信服力与针对性。所以这两支力量也成为日常校园网络舆情监管的主要依托队伍,发现、排查网络舆情危机的苗头也主要依靠他们。但是,这两支队伍力量毕竟有限,在日常网络舆情以外,一旦发生紧急突发事件,引发不可预控的网络舆情危机时,高校在应对处理的时效上无法赶上网络舆情发展的速度,表现出滞后性或慢一拍,从发现危机到危机公关再到启动应急预案、化解危机整个响应过程速度较为缓慢,这样往往会错过第一时间改变舆情发展态势的良好时机,给解决网络舆情危机增加难度。

4 关于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长效机制的对策思考

构建联动协调机制,是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工作的保障。目前很多高校从加强舆情监控的统一组织领导角度考虑,采取某一职能部门主管的方式。这种方式确实有利于加强领导,但在处理复杂或突发舆情事件时,不能高效、快速地应对。因此,要建立一支党委领导下分工明确、管理科学的以党办、校办、宣传部、学工部、网络中心、武保处为主导,以二级学院、与网络舆情信息反映的问题相关的职能部处(教务处、资产管理处、后勤中心、团委等)为协作,以辅导员、学生党员、班团干部、网络“意见领袖”为中坚力量的舆情掌控队伍,建立科学、高效的校园网络舆情层级工作体系。尤其在应对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时,各个部门应通力合作,形成联动,相互协调,整合资源,快速响应,化解危机。

构建监测研判机制,是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工作的前提。学校应建立实时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密切关注校内重点网站、重点论坛以及博客、QQ群、易班、微博等言论。一要重视网络舆情的采集,建立网络信息员制度,未雨绸缪,通过“校—二级学院—班(系)”三级舆情收集机制,做到舆情随时上报,保证舆情渠道的畅通,并且聘请专家一起分析研讨当前学校舆情的发展态势,提供相应指导意见或者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二要确立学校党委对网络舆情管理的主体地位,由校党委牵头成立网络舆情管理机构,建立一支由相关部门组织、熟悉学生管理工作、精通网络技术、政治意识强的网络舆情监测队伍,并从物质、制度、资金上给予支持,确保这支队伍的监测工作正常开展。三要加强筛查过滤,切实提高舆情信息的敏感性,仔细排查,认真分析,科学梳理,对于不利于校园和社会稳定的负面、虚假舆情,果断、及时上报,切实做好校园网站和网络用户的登记、备案工作,实行用户实名登记制度,规范管理,准确掌握信息源,同时通过技术创新研发网络舆情信息实时监测与跟踪软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网络安全防护、信息过滤等系统,构建校园网络安全技术防控体系。③④

构建宣传教育机制,是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工作的根本。要充分占领网络宣传与教育阵地,把握互联网的优势,结合互联网传播特点,突出互联网的教育功能,通过易班等网络平台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活动,丰富校园文化,使校园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的重要阵地,成为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师生沟通交流的桥梁和获取知识信息的宝库。

构建引导干预机制,是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工作的关键。对于校园网络舆情,要加强关注,及时回应,积极引导,尤其大学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深刻转型、思想日益多元、技术不断变革、各种社会心理问题不断涌现的宏观形势,容易受到冲击和影响。而从来大学生都是最容易接受新思想,最容易将各种新思想转化为有组织的社会行动的一个群体。因此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和干预。一要加强网络教育工作的力度,发挥党团组织、教师教育在网络中的引导作用,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传播健康信息,自觉抵制有害信息。二要努力扩大校园网络覆盖,积极建设学校网络主流文化,在保持网络建设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同时,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需求,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三要建立专业化的网络政工队伍,组建一支由学校领导负责、专兼职相结合、师生相结合、网络监管和网络评论相结合的“三结合”队伍,密切关注校园网络热点和动态,及时发现具有苗头性和倾向性的问题,做好预防、引导和介入工作,引导应遵循及时、正面、委婉的原则,干预应遵循真诚、谨慎、耐心的原则,将可能产生的校园网络舆情危机化解于萌芽之中,预防出现“羊群效应”。

构建分析甄别机制,是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工作的重点。从大学生自身来讲,要不断提高信息辨识、分析和甄别能力。网络作为一个开放、自由的虚拟平台,信息交流与传播不受时空限制,每天海量的信息在不断出现、不断更新。这当中,按照信息的效能可分为能为学生所用的有效信息,没有价值的垃圾信息,还有侵蚀学生思想的有害信息;按照信息的属性有正面信息,也有负面信息;根据信息的内容看,有真实信息与失实信息。因此网络空间的信息是个复杂体,多元而综合。大学生群体应该具有为自己传播的信息负责任的态度和精神,在自助表达各种利益诉求、进行网络议论和网络评判时,掌握好度量,把握好分寸。在面对各种可能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和利益危害的信息时,要学会用理性来甄别、判断和分析,加强在网络使用过程中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健全人格和高尚情操,营造共建共享的网络精神家园。

构建自我管理机制,是高校网络舆情监测与引导工作的延展。一要培养校园网络舆情的“意见领袖”,根据拉扎斯菲尔德“二级传播”理论,在传播过程中,常有少数人是消息和影响的重要来源,这部分人频繁接触媒体,比一般人更留心媒体信息,对有关事情有更多的了解,他们在一些网民中发表一些信息和表达看法,能影响普通人,这些人就是“舆论领袖”。⑤通过培植学生群体中的网络舆情“意见领袖”,发挥他们在论坛、SNS社交网络、易班、QQ群等的网络舆论号召力与感染力,来引导舆情走向,密切关注校园网络舆情发展动态,参与网络讨论和交流,实现大学生网民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二要借助学生骨干的力量,尤其是学生党员、班团干部,发挥学生骨干的旗帜和引领作用,相比较辅导员,学生骨干来自学生群体,对身边同学的思想往往更了解、更贴近,对网络舆情的关注更直接、更即时,而且能得到广大学生群体的信任与认可,是校园里的标杆性人物。通过学生骨干在日常生活与网络空间的双重辐射力和影响力,带动其他学生正确认识、参与网络舆情,弘扬主流思想,推动网络舆情向良性态势发展,维护校园网络和安全与和谐,形成良好的校园舆情氛围,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网络证据保全网络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现代化信息建设越来越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中,尤其是近几年为适应医院发展的需求,充分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不断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重应用,轻安全的问题,信息安全事件经常发生,计算机网络安全作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保障,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因此,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异常重要。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建设  计算机网络  安全管理与维护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已经被各个行业广泛应用,高效地推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在医院发展建设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深入应用,为医院各项业务提供了便利,也带动了医院平稳发展。然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医院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问题,网络安全问题应当受到管理者的重视,在信息化建设中应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加强医院信息安全建设,推动医院平稳健康发展[1]。

1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网络安全威胁因素

1.1 医院内部忽视网络安全管理

现阶段,各医院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对计算机网络依赖性逐渐增强,甚至达到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就难以正常工作的程度,尽管计算机网络对于医院建设管理如此重要,医院却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并不重视,很多管理工作仍停留在表面,不能够深入开展。很多医院医务人员对计算机了解较少,日常工作中也仅仅停留在使用计算机某项操作技能,并没有深刻认识网络安全知识,医院管理者也只重视医疗水平,并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部门,而是仅仅配置几名计算机相关人员,专业性知识并不乐观。因此,医院内部对于网络安全的忽视现状导致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无法保障,很多医务人员在登录相应界面后,并没有考虑保密问题,在日常使用中甚至发生数据泄漏事件,严重威胁了网络安全管理。

1.2 病毒攻击

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病毒也随之而来,网络病毒的类型也越来越繁多,对于人们日常应用的计算机网络存在很大危害,还有很多黑客技术也在不断改进,经常发生信息泄漏事件,因此,医院在计算机安全方面不容忽视。网络中病毒和黑客的存在,管理者要重视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应对黑客和病毒的威胁与攻击,否则一旦发生病毒攻击事件,网络瘫痪,造成病人的隐私泄露,甚至产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带来负面的社会影响另外如果发生黑客攻击事件,将严重影响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黑客攻击具有主动能动性,他们会因为各种原因攻击医院网络,可能是炫耀,可能是利益,这种攻击原因不定,攻击形式也比较多元化,通过病毒、利用医院安全漏洞等因素给医院安稳运行带来了很大威胁。

1.3 硬件安全问题

硬件是网络系统运行的关键设备,硬件的质量问题对医院网络运行速度、运行安全等因素有重要影响,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医院却对计算机网络安全重视不足,针对性的网络安全检查并不规范,尤其是对于外来数据检查不严密,这就影响了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同时,医院计算机在正常情况下,都处于全天工作状态,这就很容易导致问题出现,一旦硬件设备质量不到位,就会导致很多医院系统瘫痪,影响安全问题[2]。

2  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

2.1 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建设,医院也应当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管理者要认识到计算机网络技术重要性,并加大管理力度,在日常工作中和计算机管理中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推广信息化建设。面对网络安全管理问题,医院要真正重视起来,从建立维护机制开始,可以设置网络安全管理部门,引进专业性强的计算機人员,强化日常计算机管理工作,维护医院网络安全,提高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性。医院管理层也可以起到监督管理职能,成立信息化安全管理小组,监督医院网络运行,确保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真正落实,还可以制定出各种安全问题应急预案,将各种问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影响医院工作正常运转。

2.2 提高网络病毒预防能力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管理人员不能忽视网络中各种病毒攻击的问题,要提高网络病毒预防能力,重视网络安全,这就要求在信息化建设中要增强各种防病毒软件管理,比如杀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而且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更新,这些软件还应当及时升级,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防病毒能力,确保医院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性。同时,医院还可以在管理系统中升级加密程序,将登录密码,传输数据经过加密处理,提高网络安全性,改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水平。

2.3 加强计算机设备管理与维护

因为医院工作需要,计算机需要全天处于运行工作状态,这种情况下,为了保障计算机网络健康运行,医院就需要选择高质量的设备硬件,同时要提高设备的维护工作,从而延长硬件的使用寿命,促进医院计算机稳定运行。医院工作机房也并避免强噪,预防电磁感染,保障通风,从而实现计算机网络平稳发展[3]。机房工作人员作为医院信息处理中心,就要严格控制工作环境内温度、湿度,人员流动,保证计算机设备稳定。同时还要保证中心机房的供电稳定和连续,不间断电源延时,安装抗磁场干扰装置。另外,网络信息主要通过网络传输,因此最基础要保证网络正常运行,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等这些网络设备要定期检测,查看指示灯是否正常,各种插头是否松动,注意防水、除垢等清洁工作。

2.4 网络数据安全和备份数据安全

医院信息安全系统中还要做到网络数据备份,网络数据主要包含于病人有关数据,还包括医院主要信息数据、经济数据等,这些数据是重要的信息,但是不能保证存在磁盘里面就一定万无一失,所以,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故障带来的损失,减少意外操作或恶意破坏操作造成数据丢失,所以要做到定期更新数据库,备份数据,这也是保障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重要措施。采用结构化设计方法可以提升系统总体功能,提高系统各项指标,通过将各个系统科学合理地分成不同模块,然后将不同模块之间联系进行区分,从而完成对模块的设计和关系定位,实现对整体数据系统的功能完善。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管理和维护成为重要工作内容,然而,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中还存在很多不足,医院应当重视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工作,建立健全相关网络安全制度,提高网络病毒防范能力,确保网络信息数据安全,维护网络信息设备,促使计算机网络始终处于健康运行状态,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黄荣星.关于医院信息化建设中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的探讨[J].中国科技投资,2018(22):246.

[2] 李强.刍议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措施[J].中国信息化,2019(2):58-59.

[3] 俞小英.医院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及其维护[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16):193-194.

上一篇:职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