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乌鸦和狐狸范文

2023-10-19

课文乌鸦和狐狸范文第1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课文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狐狸和乌鸦对话时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心理变化。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想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创设不同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分角色表演,展开想象,练习说话,逐步悟出“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

指导学生理解狐狸对乌鸦说的话及乌鸦三次听后的不同表现,懂得乌鸦是如何一步步放松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乌鸦图片)同学们认识它是谁吗?听过与它有关的 故事吗?相机将图片贴在适当的位置上。

2、(课件出示狐狸图片)

认识它吗?看老师板书:狐狸,指出“狸”字音的变化,(húli)补全课题、齐读课题。

3、过渡: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 (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读音

棵叼肉珠转赔脸麻差刚馋漂溜

开火车读,齐读(相机正音)认识新偏旁“贝”和“羊”。 (2)检查生词读音(注意纠正“一”的变调)

馋得眼珠一转赔着笑脸摇摇尾巴一溜烟一棵树 叼着一片肉看了一眼没有回答唱了起来

3 刚一开口漂亮麻雀差多了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

三、再读感悟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段)指名读,出示课文插图,指名说狐狸、乌鸦 的位置。

(2)相机理解“叼”、“直流口水”,指导朗读。

(3)延伸想象:狐狸看见乌鸦嘴里的那片肉,它会想什么呢? (指名说)

过渡:狐狸很想吃乌鸦嘴里的那片肉,它到底是怎样把肉骗到手 的呢?

2、学习课文2—5自然段。

(1)自由读2-5自然段,出示要求: ①画一画:

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狐狸的话, 用直线画出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后的表现。 ②数一数:

狐狸对乌鸦说了几次话? (2)交流汇报。 ①狐狸共对乌鸦说了几次话?

②第一次说了什么呢?相机出示狐狸的话。

③狐狸第一次对乌鸦说话,用了什么表情?(指名说)

四、教师指导,学生书写 1.再出示生字“差、句”,齐读。 2.教学书写“差”。 (1)记字形;

(2)教师强调关键笔画“长撇”; (3)书空笔顺; (4)教师范写。 (5)学生描红、临写。 3. 展示、评价。 作业设计:

发挥想象,以“第二天,狐狸又看见乌鸦叼了一片肉„„”为开头,编一个小故事。 板书设计:

课文乌鸦和狐狸范文第2篇

教学本课,除了要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外,重点是以找准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指导思想,用扩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重点词句和朗读训练的方法,达到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的目的,使学生不但能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上完这一课后,反思我的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特点,突出重点,强化词句训练。

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就必须突出教材的重点。本课在低年级阅读课文中篇幅比较长,共有6个自然段,而且这篇课文故事性比较强,如果不抓住重点进行教学,采用“平推式”,由课文第一段的第一句到课文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提一些琐碎的、缺少思维价值的问题,既浪费了宝贵的训练时间,又使学生失去了发展思维、锻炼思维,从阅读当中来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的机会。

那么,如何摒弃故事情节平推式的提问讲解呢?那就必须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特点,强化词句训练,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在理解的过程中受到文字训练。

《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和经过,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和句子,让学生深入理解。

如:第2自然段,狐狸第一次对乌鸦说的话,“他眼珠一转,对乌鸦说:‘您好,亲爱的乌鸦。’”是狐狸装出一副笑脸,向乌鸦表示问候,在这句话中,“您”、“亲爱的”这几个词是重点词语。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词句的含义,我又设计了一句话:“狐狸眼珠一转,对乌鸦说:‘你好,乌鸦’。”用小黑板将这句话写出来,让学生读读,思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通过读和比较,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到狐狸是假装笑脸,对乌鸦表示

亲热,实际上是想骗到那片肉。这样讲解,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教学就有深度,学生学会了如何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对课文的认识也必然深刻。

二、抓住课文语言描写生动和拟人化的特点,巧用游戏强化朗读训练、说话训练和思维训练。

在《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以“读讲法”为主,从初读到精读、熟读,把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第一步,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己反复读,并要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即可,而不要求一上来就让学生读出感情。

第二步,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要通过读,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文章的第4自然段,写狐狸对乌鸦极力吹捧、奉承。我先让学生读读狐狸说的话,问学生:“狐狸共说了几句话?”再读第一句话,问:“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然后让学生读读第二句话,理解意思后再让学生读。接着问:“乌鸦的羽毛漂亮吗?谁听过乌鸦的叫声,请站起来学一学?”通过读、思、议,让学生认识到乌鸦的羽毛不漂亮,叫声不好听,这是狐狸对乌鸦说的好听的话,奉承的话,目的是想让乌鸦张开嘴,把肉骗到手;对狐狸说的第三句话也是先读,理解,再读。总之,对整个这段话的理解,就是先读读,再理解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

第三步,在总结全文时,也要朗读。要读全文,通过读全文,让学生整体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这样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教学原则,而且恰当地回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刻领会。我认为这样教,才是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才能使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真正的语言文字训练,并在训练中学会读书的方法,提高自读能力,特别是培养其自学能力。

另外,这篇课文是则寓言,采用的是拟人化的写法,学生喜欢读,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对狐狸的语言分析,可以看出狐狸心里的想法:想方设法骗取乌鸦嘴里的肉;通过对乌鸦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乌鸦心里的想法:愿听好话,虚荣心强。所以,我多次设计了“狐狸、乌鸦是怎么想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想象思维的训练点。如:“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心里会怎么想的?”“乌鸦听到狐狸问候它的孩子,会怎么想?”“乌鸦听到狐狸赞美它的羽毛漂亮,唱歌动听,它是怎么想的?”等,并启发学生在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大胆地说。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强化了读的训练。而且在训练中注意了训

练的层次性和广泛性。另外采用启发学生丰富想象,大胆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人人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量的训练。

三、课内外结合,勇于探索

课文乌鸦和狐狸范文第3篇

狐狸自从骗了乌鸦的肉觉得不应该,就让人送了一块肉给办了家的乌鸦。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狐狸没有吃的东西了,就想,我再去骗一次乌鸦的肉,等我有了东西再双倍还给它。乌鸦见到狐狸有来骗肉,心想,这个老狐狸又来了,今天我就让它得到教训。于是对狐狸说:“我把吃的放家里了,我带你去拿吧!”狐狸心想今天乌鸦怎么这么笨呀!乌鸦带狐狸走了两个小时的路,狐狸心想快到了吧,没想到乌鸦的门前有一条小河,它过不去,才知道自己上当了,白白受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千万不能欺骗别人。

2月6日 星期五 晴

开心的一天

王敬怡

今天,王老师给我们放快乐语文作文篇的碟子,先看词,有人物词,景物词——然后是句,有人物句,景物句——最后是段,同样是人物段和景物段——我觉得这些词段对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看完后写了一篇作文,我写的是《新狐狸和乌鸦》。然后,老师给我们评讲作文。今天,真是开心的一天,因为我学到了一些写作文的东西。

买饭

王敬怡

昨天中午,妈妈给了我五元钱让我到小吃点买煎包。

我走在路上,看见有许多车子停在路边,让我有点好奇的是,妈妈的摩托车为什么不再,难道是舅舅骑走了吗?我又接着走,最后到了那家店,我问阿姨有没有煎包,阿姨说没有请等一下。我只好等,等呀等,煎包做好了,我给了阿姨五元钱,阿姨给了我十个煎包。

我回家了,妈妈问我为什么这么晚才会家,我说因为我在等煎包。 我感到了,任何一样东西,不是说有就有,要等待。

齐心协力

徐翌文

有一天,小熊尼尼、小兔白白、小猴跳跳和小鹿花花它们四个兴高采烈的在森林里踢足球。不一会,他们看见在大树旁边,狐狸丽丽和大灰狼灰灰在鬼鬼祟祟,聪明的跳跳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它把伙伴聚聚在一起说:“我们来教训一下大灰狼他们吧!”这时大灰狼听到了他们的谈话,向他们跑去,小熊发现了,他让大家手拉手,齐心协力打败了狐狸和大灰狼。大家欢天喜地庆祝胜利,而狐狸和大灰狼则垂头丧气的溜走了。

#月#日 星期# 晴

徐翌文

今天,我要去做飞机啦!我既激动又害怕,因为我看到新闻有一架飞机已经落到大海里了,有好多人都死了,然后妈妈告诉我那架飞机只是个意外,我紧张的心情才安稳了下来。我们拿着行李包兴高采烈的来到了机场。

飞机起飞了,我从窗户里看到下面,地上的一切都变小了,我的心怦怦的跳个不停,妈妈给我买了一瓶汽水让我消磨一下时间。到了目的地,我们来到海洋公园玩。

这是我最开心的一天!

洗碗

徐翌文

昨天中午,吃完午饭妈妈走进厨房准备洗碗,我冲进厨房对妈妈说:“妈妈,我想洗碗。”等妈妈同意了,我挽起袖子,左手拿碗,右手拿抹布,开始洗碗。

首先,我挤了一点洗洁精倒在碗里,又接点温水把碗泡上,接着我用抹布把碗转着擦了几遍,然后把碗到过来洗,又接着,我拿起筷子放在水中用抹布来回洗,最后我用清水把碗筷清洗了一遍。看着洗的干干净净的碗,我十分开心。

通过洗碗,我体会到,爸爸妈妈每天干活很辛苦,我也一定要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家务活,帮他们分担一点辛苦。

扫地

陈星月

课文乌鸦和狐狸范文第4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讲一只狐狸用奉承话骗取乌鸦一片肉的故事,说明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课文共6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第二至五自然段具体讲狐狸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地奉承乌鸦,使乌鸦一步步地失去警惕,最后受骗上当的。第六自然段,讲狐狸骗到肉后跑掉了。课文通过三次对话,形象地表现了狐狸的狡猾和乌鸦的轻信。对话时狐狸和乌鸦的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它们的心理变化。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狐狸说的三次话及乌鸦受骗上当的原因。

教学过程: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这样一对邻居:一只好吃懒做,而又狡猾的狐狸。一只长相丑陋,叫声难听,但喜欢听奉承话的乌鸦。这一天,它们凑在一块儿,会发生什么事儿呢?(出示乌鸦和狐狸的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狐狸和乌鸦》这篇童话故事。 板书课题 5 狐狸和乌鸦 生: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1:我想知道乌鸦和狐狸是好朋友吗?

生2:我想知道乌鸦和狐狸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师:这几个问题,老师都可以给你们解答。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呢,还是你们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 生:自己从书里找答案。

师:好,孩子们,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去读书了解,注意老师对你的读书提示。

(课件出现:读书提示: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标好各自然段的序号。)

师:现在放声自读,开始吧! 生:学生自己读书。

师:学生自读时,不断提醒学生 “自己读自己的”、“再读一读生字,自己读”。

师:通过读书你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知道了狐狸和乌鸦不是好朋友。 生:老师我知道了乌鸦上了狐狸的当。…… 师:哎呀,看来同学们书读的不错,并且也有了不少的收获。现在老师考考你,如果你能准确读出下面词的字音,那你就举手。(大屏幕将陆续出示字词) 师:(乌鸦)你来。 生:乌鸦。

师:读得很准,请你领大家读一下。 生1:领读“乌鸦”。 师:你来。 生2:洞里。

师:注意这个 “里”是轻声,领读“洞里”。

(过度语:“你来”、“请你”、“好,接着往下看,你来”、“声音真响亮”、“注意前鼻音”、“读得很准,特别注意了‘差’的声调,一起来”……)

(如果在读词时出现有读错时:“哎呀,对吗?”、“有问题了,你来”。) 师:下面请你们呀自己读一读这些词,提醒自己,特别读准带点字的字音,开始。(出示:所有词语) 生:齐读词语。

师:我听了,发现大家都能读准字音,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些词再回到课文中去,我想邀请咱们这个大组同学和我一起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师和一组学生一起读书。

师:谢谢你们,你们给大家开了个好头, 师:通过读书我们已经知道狐狸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生:狐狸在树林里找吃的。

师:狐狸来到大树下(出示课件:狐狸和乌鸦一个在树上,一个在树下),看到了谁? 生:看到了乌鸦。

生:看到了一只叼着肉的乌鸦。(出示课件:一只叼着肉的乌鸦) 师:“叼”是什么意思?你能表演一下吗? 生:进行表演。

师:这时狐狸出来了,(出示课件:狐狸)这只狐狸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它看到乌鸦叼的肉时,会怎样想?(出示课件:“狐狸会想些什么?”)

生:这下可好了,省得我出去找东西吃了。 生:好香的肉,我一定要弄到手。

生:我饿的肚子咕噜咕噜直叫。这么香的肉,可不能让乌鸦吃了,我一定要把肉骗来。

师:狐狸心里是这样想的,又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生:馋的直流口水。

师:(出示课件:狐狸直流口水)“馋得直流口水”是什么意思?你能表演一下吗?

师:请同学们看着图片,齐读最后一句话。(“狐狸馋的直流口水。”) 生:狐狸馋的直流口水。 师:狐狸那么想吃这片肉,后来是怎样弄到肉的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

3、

4、5自然段。(读的时候,可以用“——”划出狐狸说的话。用“~~~”划出乌鸦的反应。——课件出示) 生:自由读书划句子。

师:小组讨论一下,狐狸说了几次话?分别是怎么说的?乌鸦有什么反映?

生:分组进行讨论。 师:狐狸说了几次话? 生:3次。

师:第一次狐狸是怎么说的? 生:亲爱的乌鸦,您好吗? 师:学生回答时。

板书:第一次 您好吗?

师:乌鸦有什么反应? 生:乌鸦没有回答。

师:课件改变“没有回答”几个字的颜色。

同时板书:没有回答

师:狐狸第二次是怎么说的? 生: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 师:学生回答时。

板书:第二次 您的孩子好吗? 师:狐狸说话时是什么样的神情? 生:狐狸赔着笑脸。

师:学生回答同时改变课件上“赔者笑脸”几个字的颜色。 师:狐狸为什么要这样?

生:因为狐狸想讨好乌鸦,骗乌鸦开口说话。 师:乌鸦有什么样的反应? 生: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师:学生回答时。

板书:看了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师:同学们,想不想跟老师一起演一演这两次对话? 生:想。

师:现在你们就是叼着一片肉的乌鸦,叼起肉来吧!老师来演那只馋狐狸。

(师生共同表演) 表演结束后:

师:请你们把肉放下,你们为什么不说话? 生:一开口说话肉就掉了。

师:第一次不说话,第二次为什么看了狐狸一眼呀? 生1:因为狐狸说的话一次比一次好听。

生2:狐狸说的话太好听了,要不是叼着肉,早就跟他说话了。…… 师:狐狸看乌鸦有点心动了,于是又说了第三次话。它是怎样说的?谁来用甜甜的声音读一读? (教师指名,学生读。)

师:学生读时,(通过课件改变“摇摇尾巴”、“真”、“真”的颜色来强调)。

学生读后,第三次狐狸又是怎么夸乌鸦的呢?

板书:第三次 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 师:这时乌鸦怎么样? 生:得意极了。

师:学生回答时, 画笔画出“得意极了”的颜色来强调

之后,板书:得意极了 师:同学们还想不想演狐狸和乌鸦的话? 生:想!

师:那就请左边的同学叼起肉做乌鸦。

请右边的同学演又馋又狡猾的狐狸。 老师读作者的话,看谁演的好。 学生表演第

四、五自然段。

师:狐狸说的话是真是假?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狐狸说的话是假的。狐狸叼起肉一溜烟跑掉了。(课件出示相应图片)

生2:乌鸦没有麻雀漂亮。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乌鸦和麻雀的图片)乌鸦和麻雀谁的羽毛好看? 生:麻雀的好看。

师:乌鸦的叫声好听吗?(播放:乌鸦叫声) 生:不好听。

师:那狐狸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好听的话? 生1:为了骗乌鸦开口说话。

生2:乌鸦开口说话,肉就掉下来,狐狸就吃到肉了。

师:唉,傻乌鸦还是上当了,我想,如果当时咱们小朋友在场,提醒提醒他,也许他就不会上当了。

[课件出示:“如果你在场,您将怎么提醒乌鸦?

电脑出示句式:“乌鸦,你应该了解自己呀!

,千万别

,不然就要上了狐狸的当。”(指导说话)] 生:用上面的句式练习说话。

师:可惜呀,你当时不在场,乌鸦还是上了狐狸的当。乌鸦上当受骗了,心情怎样?

生:难过、后悔、伤心……

师:乌鸦因为听什么样的话上了狐狸的当 ?请看大屏幕,谁来说说这句话。(课件出示:“乌鸦喜欢听

,上了狐狸的当。”)

生1:乌鸦喜欢听奉承的话,上了狐狸的当。 生2:乌鸦喜欢听好话,上了狐狸的当。 生3:乌鸦喜欢听赞扬的话,上了狐狸的当。

师:乌鸦明明知道狐狸假意问候它,讨好它,是为了得到它嘴里的肉如果它飞回窝就不会丢掉那片肉,但它还想听狐狸的奉承话,所以上了当。

师:同学们,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课件出示问题) 生1: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平时不能光爱听别人的好话和夸奖。

生2:不能听别人的好话

生3: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呀,不要光听好话而上当受骗。 师:看来,同学们是不会再上当受骗了。老师很高兴,送你们一句名言(课件出示)(“闪光的东西并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 ——莎士比亚”。)老师做齐读手势。 生:一起读名言。

师:老乌鸦把自己上当受骗的故事,告诉了小乌鸦,并用这句名言(闪光的东西并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莎士比亚)教育小乌鸦,希望小乌鸦能吸取教训。小乌鸦长大了,有一天,小乌鸦也找到了一块肉叼了回来,小狐狸看见了,又想骗下这块肉,他能得逞吗?课后请同学们编一个童话故事。(课件出示:课后作业) 相信你编的故事最有趣!

板书设计 :

狐狸 和 乌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您好吗?

您的孩子好吗?

羽毛真漂亮,嗓子真好!

没有回答 看了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课文乌鸦和狐狸范文第5篇

自从老乌鸦被骗之后,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她千叮咛,万嘱咐小乌鸦不要相信狐狸的花言巧语。

不久,小乌鸦的羽毛丰满了,可以独自出去觅食了。

一天,小乌鸦在草丛边发现了一块肥肉,它得意洋洋地叼起来,飞到附近的一棵大树上,正准备独自享用美味。正巧被老狐狸的儿子——小狐狸看到了,它“亲切”地对小乌鸦说:“亲爱的小乌鸦你的歌声真动听,你能为我高歌一曲吗?”小乌鸦心想:哼,你以为您老爸的方法能骗了我吗?这办法早过时了。小狐狸见小乌鸦没上当,便破口大骂:“你们长得又臭又黑,还会给人们带来厄运,谁都不会喜欢你们!”小乌鸦气得大喊:“你才会带来厄运呢!”可就当他叫喊时,一块香喷喷的肥肉已经掉进小狐狸的嘴里。

渐渐的小乌鸦和小狐狸长大了,小狐狸变得越来越贪心,也越来越聪明。

有一天,小乌鸦在河边喝水,突然,狡猾的小狐狸用大笼子牢牢的扣住了小乌鸦。小乌鸦想:现在是逃不出去了,我得装死。小乌鸦“有气无力”的说:“这水不——能——喝!”然后头一歪,一伸腿“死”了。但小狐狸眼珠一转,又想出一个主意,它故作惊奇的说:“咦?乌鸦死了不是蜷着腿吗?”小乌鸦听了,急忙把腿蜷了起来。狐狸一看,乌鸦没死,便把笼子打开,准备享用美餐。但幸亏乌鸦飞得快,逃过了一场“浩劫”。

这只小乌鸦真是傻得可爱!

范文二

打从上次乌鸦们的祖先上当后,他们的后代——小灰灰想为祖先报仇。

这天小灰灰从一个树林里找到几个人野餐剩下的一块草莓奶块。他用绳子一面把草莓奶块系在上面,另一面系在了自己的爪子上,一切办好后,他飞回了自己的窝前,站在那里像在晒太阳,香香的味道传进狐狸洞里,狐狸从窝里顺着香味来到乌鸦的家门前,一眼就发现乌鸦嘴里的草莓奶块的,心里就来了主意,说:“小灰灰,你的歌唱的真好听,能给我唱两句吗?”“哇哇哇——哇哇哇”他闭着眼睛想,他们的后代也这么笨啊!刚说完,就有一样东西从天而降,他用嘴接住,用舌头舔了舔,想:这味道怎么怪怪的。他睁开眼睛一看,自己的嘴对着小灰灰的屁股,好吃的系在了小灰灰的脚上,他想明白了,把嘴里的东西都吐了出来,一看是乌鸦的粪便,狼狈的回到自己的家里。

范文三

狐狸搞到了鲜美的肉,心理很高兴。他一回到他那布着干草的温暖的石洞里,倒头便睡。他估计又梦到了肉,因为他在后半夜一直在笑。

第二天,狐狸又出去下找吃的。不过今天不怎么幸运,一点东西没找到,还在追兔子的扎了一身荆棘。哪里能找到吃的呢?他转着圈思考。突然,他一转头看到了树枝上一个黑色的身影。啊哈,是乌鸦!而且这次她又衔了一块肉。狐狸顿时口水流了一地;只要搞到这块肉,我肯定撑过今天了。狐狸还用老办法:请乌鸦唱歌。不过乌鸦亮开了喉咙,肉却没有掉下来。原来乌鸦已经防了他这一手,在唱歌前把肉挂到了树枝上。哈哈,不仅没有得到肉,还被乌鸦的“歌声”给折腾得半死不活,狐狸差点儿被气晕。“可恶,你这块肉,我抢定了。”他奋力一跃,把那块肉扒了下来。狐狸又是一顿美餐,而乌鸦咒骂了几句“我一定要让你付出代价!”就回去了。

第三天,狐狸都懒得找食物了,直接跑到乌鸦的树底下等着。可这乌鸦把肉放得太高,狐狸怎么跳也够不着,最后,他只好回洞里了。

几个小时后,狐狸又回来了,还带来了新发明——弹簧鞋。他一下子蹦了3米高,轻松地取到了肉。

过后几天,狐狸每天都从乌鸦嘴里抢肉吃,有时乌鸦还叼着肉在空中飞呢,狐狸就穿着弹簧鞋,轻轻一跳,还在空中来了个“鹞子翻身”,就把肉抢到了。

狐狸想:“这只乌鸦真是够蠢的,我一直在抢她肉,她都不长记性,真是太蠢了!”

可乌鸦却在想:“死狐狸,你终于上钩了……”

又过了几天,狐狸又跑来抢肉,之前他都没失败过,这次也不例外。不过这次,狐狸估计是故意想气气乌鸦,便在乌鸦面前大吃起来,边吃边说:“乌鸦大婶,您真傻,我都抢了这么多次您还不采取措施,蠢到家了!”不过乌鸦却一脸冷笑,对树的另一头说了声:“停拍吧,松鼠先生,证据够了。”狐狸一脸疑惑:“松鼠?他怎么会在这儿?”乌鸦从树上飞下来,掏出一份证件,在狐狸眼前晁了晁

狐狸的嘴张得老大:“你是警察?!”“正是。”狐狸转身要逃,可他立刻被几只狗熊团团围住了。

“狐狸呀狐狸,狐狸呀狐狸,你那么多次逃脱罪名,我以为你会很聪明,可你很笨。你也不想想,一只乌鸦,吃野果过得好好的,整天找肉干嘛?有松鼠先生的录像,这次我们终于找到理由把你定罪了!”

最后,狐狸之前的罪名都被一一拉出,被判了五年刑。

课文乌鸦和狐狸范文第6篇

教学本课,除了要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会10个生字及新词外,重点是以找准并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为指导思想,用扩大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重点词句和朗读训练的方法,达到强化语言和思维训练的目的,使学生不但能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上完这一课后,反思我的教学,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根据低年级阅读教学特点,突出重点,强化词句训练。

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就必须突出教材的重点。本课在低年级阅读课文中篇幅比较长,共有6个自然段,而且这篇课文故事性比较强,如果不抓住重点进行教学,采用“平推式”,由课文第一段的第一句到课文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提一些琐碎的、缺少思维价值的问题,既浪费了宝贵的训练时间,又使学生失去了发展思维、锻炼思维,从阅读当中来学习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的机会。

那么,如何摒弃故事情节平推式的提问讲解呢?那就必须突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特点,强化词句训练,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在理解的过程中受到文字训练。

《狐狸和乌鸦》一课的教学重点是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和经过,在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和句子,让学生深入理解。

如:第2自然段,狐狸第一次对乌鸦说的话,“他眼珠一转,对乌鸦说:‘您好,亲爱的乌鸦。’”是狐狸装出一副笑脸,向乌鸦表示问候,在这句话中,“您”、“亲爱的”这几个词是重点词语。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词句的含义,我又设计了一句话:“狐狸眼珠一转,对乌鸦说:‘你好,乌鸦’。”用小黑板将这句话写出来,让学生读读,思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哪一句更好?为什么?”通过读和比较,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到狐狸是假装笑脸,对乌鸦表示

亲热,实际上是想骗到那片肉。这样讲解,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教学就有深度,学生学会了如何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对课文的认识也必然深刻。

二、抓住课文语言描写生动和拟人化的特点,巧用游戏强化朗读训练、说话训练和思维训练。

在《狐狸和乌鸦》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以“读讲法”为主,从初读到精读、熟读,把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贯穿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第一步,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己反复读,并要读准生字的音,读通句子,大体了解课文内容即可,而不要求一上来就让学生读出感情。

第二步,在理解课文内容时,要通过读,理解词句的意思。如:文章的第4自然段,写狐狸对乌鸦极力吹捧、奉承。我先让学生读读狐狸说的话,问学生:“狐狸共说了几句话?”再读第一句话,问:“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然后让学生读读第二句话,理解意思后再让学生读。接着问:“乌鸦的羽毛漂亮吗?谁听过乌鸦的叫声,请站起来学一学?”通过读、思、议,让学生认识到乌鸦的羽毛不漂亮,叫声不好听,这是狐狸对乌鸦说的好听的话,奉承的话,目的是想让乌鸦张开嘴,把肉骗到手;对狐狸说的第三句话也是先读,理解,再读。总之,对整个这段话的理解,就是先读读,再理解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读。

第三步,在总结全文时,也要朗读。要读全文,通过读全文,让学生整体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这样体现了阅读教学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到整体的教学原则,而且恰当地回读,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刻领会。我认为这样教,才是扎扎实实的朗读训练,才能使学生入情入境,才能使学生受到真正的语言文字训练,并在训练中学会读书的方法,提高自读能力,特别是培养其自学能力。

另外,这篇课文是则寓言,采用的是拟人化的写法,学生喜欢读,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对狐狸的语言分析,可以看出狐狸心里的想法:想方设法骗取乌鸦嘴里的肉;通过对乌鸦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乌鸦心里的想法:愿听好话,虚荣心强。所以,我多次设计了“狐狸、乌鸦是怎么想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寻找想象思维的训练点。如:“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一片肉,馋得直流口水,心里会怎么想的?”“乌鸦听到狐狸问候它的孩子,会怎么想?”“乌鸦听到狐狸赞美它的羽毛漂亮,唱歌动听,它是怎么想的?”等,并启发学生在丰富想象的基础上大胆地说。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强化了读的训练。而且在训练中注意了训

练的层次性和广泛性。另外采用启发学生丰富想象,大胆说话的方法,使学生人人参与,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量的训练。

三、课内外结合,勇于探索

上一篇:建筑五大员培训范文下一篇:留美幼童观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