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自己的诗意人生范文

2023-09-16

活出自己的诗意人生范文第1篇

岗位平凡,也能活出精彩

东山镇调文小学 唐希暖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我叫唐希暖,是调文小学的一名教师,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岗位平凡,也能活出精彩》!

首先,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创先争优”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在我们生活中,每一个普通的人,每一个平凡的岗位,甚至你所做的每一件普通的事,只要你用心和尽力地去做了,你都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你都可能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小学党员教师,我的工作也是再平凡不过了。工作十几年,有欢笑,也有眼泪,但什么时候我都没有动摇和退缩过,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各种利益的诱惑、多元思想的碰撞,我坚持守住自己的魂,扎牢自己的根,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正气,压邪气,淳师风,扬师德,努力做到在知行统一中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曾几何时,一位学生家长逢人便夸:“把孩子交给唐老师,我一百个放心!”还有一位六年级学生在送给我的毕业赠言中写道:“唐老师,您是我们漫漫人生路上的夜航灯。”我经常想,我对教育事业的辛勤付出换来学生与家长如此的赞美和信赖,值!

在工作中,我时时刻刻记得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必须事事争先,走在别人的前头。我用一件一件的小事,一点一滴的行动去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去诠释一名共产党员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忠诚,是一面镜子,映照着每个党员的行为,映照着人心向背;忠诚,是人的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行动!

2005年10月,劳累了大半生的父亲住进了医院。晚上,我要在医院精心照顾父亲;白天,我又得认认真真地给学生上课。本来我是可以请假在医院专心照顾父亲的,可是,一头是形容枯槁、气若游丝的老父亲,一头是求知若渴、生龙活虎的小学生,两头我都难以割舍。于是,我只得在医院和学校之间来回奔波。半个多月下来,我心力交瘁,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可我的孝心最终还是没有感动上苍,父亲撒手离我而去。眼睁睁地看着劳累一生、节衣省食养育我们兄弟几个长大成人的老父亲就这样无限依恋地离我们而去,我悲痛欲绝„„可办完父亲丧事的第二天,我却强忍悲痛,擦干眼泪,“若无其事”地返回了学校。站在神圣的讲台上,我永远都是激情四射的。但我也观察到整个上午,孩子们坐在座位上都鸦雀无声,眼睛都红红的。刚下课,他们都关切地围住了我,嘘寒问暖,有安慰的,有鼓励的„„甚至有同学走上讲台,在黑板上写上:“唐老师,您是最坚强的,我们永远和您在一起!”望着这群可爱、懂事、善解人意的孩子,我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我还有什么可后悔的呢?有句话说得好,它可以作为我的人生写照:“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教学工作,虽然很累,但我觉得累并快乐着;教师岗位,虽然平凡,但我也要活出精彩!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活出自己的诗意人生范文第2篇

行至今日,这个物欲横行的社会,更是珠光宝气、纸醉金迷,诱惑绵绵。上到拍卖行里成百上千万的珠宝字画,下到各商家自制的票券小卡,都在不同的领域施展着各自的魅力。于是,几千年不曾改变的抵抗诱惑的话题在当下更被赋予了实际意义。

在这种环境中,年轻的我们由于社会阅历较浅,工作经验欠缺,自我“免疫”能力不强,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成为“糖衣炮弹”的俘虏,走入歧途,最终身败名裂。

因此,要特别注意多设防线,勤于反思,从日常琐事、小事入手把牢关口,防微杜渐,善于抵制“糖衣炮弹”的诱惑。而且要时刻以“四心”警惕自己——要以谦虚之心对待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要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牢记公仆本色,全力服务人民;以敬业之心对待工作,找准风险防范,坚守廉洁底线;以宽容之心对待监督,培养坦荡胸怀,正确行使权力。

有人说,清廉是一朵云,无论是结成冰化成水,依然晶莹、甘纯、透亮。

有人说,清廉是一株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有人说,清廉是一棵松,在万木凋零的冬日,依然挺拔翠绿。 也有人说,清廉是苦藤上结出的果,看起来很苦,吃到嘴里却清冽甘甜。

我要说,清廉是一种官德,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人品,更是一种境界,她使人威严,更使人崇高。清廉是人类正义的化身,是政治文明的标志,是世间亘古不变的存在。

古人云:“人人皆求福,做官亦然;做官欲求福,还在清廉中”。中华民族历来崇敬廉洁正直、淡泊名利的官员,无论是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还是于谦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都表现出了他们坚贞的操守、磊落的品格以及对诽谤的蔑视。

能够做到清廉,确实也是一种福气。

古人云: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有道是:莫怨清廉淡滋味,应愁贪婪铁窗泪,事能知足心长惬,人无贪欲品最高。

胡锦涛总书记也强调指出:“各级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切实做到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勤政为民,真抓实干,严格自律,廉洁奉公,特别是要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

理学大师朱熹说过:“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仔细研究贪官的悔悟,发现他们的人生轨迹竟惊人的相似:艰苦奋斗、干出成绩——提拔重用、身居要职——思想蜕变、贪污受贿。正所谓成名穷苦日,败事得志时。贪官们在东窗事发时才清醒地认识到:“钱不能把人送入天堂,却能把人送进地狱。”从天堂到地狱,在贪官身上体现得是如此分明。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人生的悲剧,往往是人在最需要清醒的时候却一时“鬼迷心窍”,等到清醒时一切已晚。清廉与从容并肩而行,心向清廉、抱负远大、内心从容,是清廉者追求的人生真义,其义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人间正道。

心向清廉,才能做到有所为。清廉者心笃静,有所学,对名利却无所求,才能坚守党性原则,从全局上思考和把握问题。心向清廉,才能够摆脱虚名浮利的羁绊,撇开“利益” 的套子,跳出贪欲的诱惑,放开手脚,一门心思用在工作上、事业上,追求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心向清廉,才能做到有所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对于清廉者来说,通过潜心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开阔眼界和心胸,陶冶情操,坚定理想。他们修身养性,反省自我,清除污垢,端正品性。而心中充满欲望的人终日忙于迎来送往,选择灯红酒绿,沉溺声色犬马,最后贪污受贿,堕落成罪人。

心向清廉,才能做到有所得。心向清廉,生活俭朴,容易培养一个人的浩然正气。快乐和自由是永远的,财富是暂时的,财富每天都在更换着他的主人。靠贪贿致富的人,富裕绝不会长久,因为贪婪装点起来的“潇洒”人生,就像浪尖上的一片枯叶,沉没只是瞬间的事情! 心向清廉,才能做到心笃静。我们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个性张扬与私欲膨胀的时代。心向清廉,生活在其中,才能不为欲所累。生活中,听到的是大自然的风声、水声、鸟声;闻到的是花香、草香、泥土的芬芳;看到的是雄鹰搏击长空、鱼儿浅翔水底,一派生机盎然。一个“静”字,洗涤了心灵上蒙受的喧嚣和尘埃,恢复了心灵的清新和空明,拓展了心灵的空间,在深蓄厚养中实现灵魂的升华、人生的升华。心向清廉,可以养心,可以避祸,可以胸怀大志,可以高瞻远瞩,可以潇洒人生! 水从容,河流才一路逶迤,永不停息;云从容,雨才自九天抖落,汇入浩淼之中;山从容,才以巍然的气度,作岁月的见证;苍鹰从容,方可笑傲风雨,展翅高飞。

活出自己的诗意人生范文第3篇

1 古诗文常用教学方式

(1) 多看诗书。即所谓的多多益善。以台湾王财贵教授为首的热心推广者认为要整本整本地读, 读了一本再读一本, 不求甚解, 不必让孩子知道意思, 就如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 还未弄清是怎么回事, 就将其吞下去。“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是他们的读书方针。琅琅而读, 自然能将经典变成自己大脑中丰富的存蓄。随着时间的推移, 知识的丰富, 阅历的增加, 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则不待解说, 自然明了。

(2) 熟读精思。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 名家经典可谓是卷帙浩繁, 可以用书海二字来形容。先秦的《诗经》, 春秋战国时的辞赋, 以至于唐诗宋词, 名篇层出不穷。这么多的名家经典, 就如同一道道美味佳肴放在学生面前。虽然文质兼美, 但大都语义深奥, 晦涩难懂。鉴于此, 许多教师往往一手包办, 成了贴身保姆, 逐字疏通, 煞费苦心, 艺术特色, 内容写法, 逐一讲解。

以上两种古诗文教学方式是最为常见的, 不可否认他们对学生的古文有帮助, 但却是以牺牲孩子们对古诗文的兴趣为代价的。这个付出太大, 作为教师的我们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相信大家也不愿看到孩子们对传承了几千年的古代文化丧失兴趣。那么, 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我们该如何做呢?我们可以从改变古诗文教学模式入手。

2 选择适当的形式

学生很喜欢唱流行音乐, 因为它音调唯美, 有节奏和韵律, 更易于记诵。有鉴于此, 台湾的一个被称为“唐诗新唱”的推创人柳松柏先生自1994年开始为唐诗谱曲。唐诗三百首已经基本谱上了曲调。将唐诗弄成新唱, 曲很优美动听, 琴瑟笙箫, 音声殊胜, 能将人带入那古色古香的境地。孩子喜欢唱, 喜欢跳, 这样做是非常有道理的。那么这种“新唱法”不泛为学唐诗的新学法。我还经常看到一些孩子自觉地将唐诗融入到游戏中, 他们一边跳橡皮筋, 一边背着唐诗。彼情彼景, 能让人感受到生活处处皆是诗。李叔同先生的《送别》一词, 传唱大江南北, 可谓是家喻户晓, 能达到此种地步, 我想以其配乐传唱是分不开的。课堂中怎么读诗文呢?我认为, 也不必要拿腔作调的, 少年读诗还是以现代读法入诗为佳, 即以现代白话的理解去读诗。如陆游《过飞云江》诗句“俯仰两青空, 舟行明镜中。”俯仰之间, 让人看到的是一个多么明朗, 多么开阔的境地。在这样的境地里, 可以说心旷神怡, 荣辱偕忘。先白话理解诗意, 让孩子感受, 再让他们读出来, 真能读出这种境地来, 即属上佳。当然, 必须让学生反复去读, 只有在读的过程中才能明诗义, 体意境, 悟诗情, 才能在这过程中完成与古人的对话和沟通, 才能感受到古人的高风亮节, 并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启发。“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让他们读, 鼓励他们读, 真正感受到古人人格的高尚, 这远比单纯的说教来得有效的多。

3 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

不可否认, 诗歌具有多义性, 因此学生的理解也可以是多义的。如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将辛弃疾词《清平乐·村居》最后提升为“居安思危”;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大奖赛得主王自文老师将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理解为“孤独”。而另一位老师他将李白的《月下独酌》也理解为“孤独”。姑且不说, 李白是否孤独, 如果真的这样去理解, 他真会有“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的感叹了。初一看, 这些老师真是别具匠心, 独辟蹊径, 洞别人所未察处,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原来教诗还可以这么教!虽然如此, 但也有弊端, 诗, 不可解也!如强将自己的理解一厢情愿地加到孩子身上, 是否合适?以孩子目前的生活经历及阅读资历, 能领会诗人那时候的心境吗?这样做会不会限制孩子的思维发展呢?我想最好还是能由学生自己领悟为佳。

4 体会诗歌意境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 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 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 才能使学生“悟其神”, 会其“意”, 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 重在陶冶性情, 扩展想象, 如果抓住精要之处, 指导一二句话, 也许就够了, 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的教学, 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 体验诗人的感情, 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 展开想象, 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 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我们要诗情画意地教古诗, 学生要诗情画意地学古再现意境是关键。

如教《赠汪伦》, 教者借助投影、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汪伦送诗人李白的热闹、欢乐的场景, 进而反复体味“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喻意, 分享李汪之间的深情厚谊。又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中, 应让学生去体会作者那种为社会所不容的清高脱俗、超然洒脱的性格, 在大自然中觅到了知音, 只有自然才是人永恒的朋友, 不管你是富贵还是贫穷, 欢乐还是孤苦。所以古诗文教学不仅要懂得言内的含义, 还要让学生知晓言外的含义, 只有如此, 才能真正做到言语的审美, 体会诗歌的意境。

总之, 古诗文的教学研究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去发掘和检验。以上是我教学中的一些经验, 希望能引起更多老师对古诗文教学的关注, 让古诗文教学这一束鲜花在教学研究的园地中更灿烂地绽放。

摘要:本文从古诗文的重要性入手, 分析了两种普遍存在的古诗文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并提供了几种教学方式。古诗文教学应与学生、诗歌本身的特点结合起来, 真正让古诗文焕发生命力。

上一篇:关于读书后的读后感范文下一篇:机关财务处工作总结范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