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机常见故障及处理范文

2024-03-26

电话机常见故障及处理范文第1篇

1.皮带打滑故障及处理对策

(1)故障分析

皮带运输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滚筒与皮带之间会持续产生摩擦力,这是皮带运输机运行的驱动力。然而,在实际运行时,皮带运输机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摩擦力会不断发生着变化,一旦摩擦力过小时,很容易会引起皮带打滑故障。皮带打滑故障轻则会引起煤矿货物无法正常运输,重则还可能引发火灾或引起瓦斯爆炸,从而严重威胁到煤矿生产安全。

(2)处理对策

为了防止皮带运输机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皮带打滑故障,应当加强对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严格开展好检修工作。如果是重锤张紧皮带运输机,可以通过增加配重的方式来缓解皮带打滑现象;如果是螺旋张紧皮带运输机或液压张紧皮带运输机,则可以通过适当调整张紧行程的方式来预防皮带打滑问题。另外,还可以科学运用一些先进技术来进行有效的皮带打滑预防,例如可以在皮带运输机上设置与之相匹配的编码器,以用于实时检测皮带的运行速度。皮带的打滑情况与皮带的摩擦力关系密切,而摩擦力大小影响着皮带运输机的运行速度,可以通过在驱动滚动上安置编码器来动态检测皮带运输机的运行状况,并记录下其在不同状态下的皮带实际运行速度。由于皮带打滑可能是正向打滑、也可能是反向打滑,所以在设置编码器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

2.皮带跑偏故障及处理对策

(1)故障分析

皮带跑偏是皮带运输机的常见故障,其是指在皮带运输机的运行过程中,由于装载煤矿货物重量分配不均而导致设备发生一定倾斜,最终造成皮带偏离设备的中心位置。皮带跑偏故障一旦发生,必须要及时进行处理,否则可能会引起停机,并对皮带运输机的使用寿命造成较大不利影响,严重者甚至还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分析皮带跑偏故障的发生原因来看,其主要在于三点:第一是来自于设备自身方面的原因,由于皮带运输机的主动滚筒与从动滚筒的轴线平行度误差较大,因而导致其托辊转动的灵活性较差,最终引起了皮带跑偏故障;第二是来自于安装调试方面的原因,由于未能严格依照设备安装要求来正确安装皮带运输机的滚筒、机架及托辊等部件,所以引起了皮带跑偏故障;第三是来自于运行维护方面的原因,由于没有按照规定对皮带运输机进行定期清理,导致很多部件上煤尘积存,造成托辊局部直径增大,进而引起设备运行倾斜,最终引发了皮带跑偏故障。

(2)处理对策

若想有效预防皮带跑偏故障,首先可以适当调整皮带运输机的驱动滚筒位置与改向滚动位置,确保每台设备上均有2-5个滚筒,并将滚筒安装在与设备相垂直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确定好中心位置。其次,应当要合理安排转载点上的货物堆放位置,以防因煤矿货物重量分配不均而引起皮带跑偏。再者,还可以在一些皮带运输机上应用压挡装置。压挡装置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阻燃性橡胶挡板,固定在定位转动轴上;二是压带挡偏装置,主要用途是自动纠正跑偏的皮带;三是机架。压挡装置的弧形需要与托辊组的槽弧形相吻合,这样一旦因皮带运输机的皮带跑偏而引起煤矿货物向下滚落时,压挡装置可以有效挡住下滑的货物,进而避免引起更大的故障。另外,通过合理设计托辊组,也能够有效解决皮带跑偏问题。例如,有的大倾角皮带运输机的承载托辊组由四节托辊组成,边侧托辊的托辊轴处会设置几个U型卡槽,这样一旦皮带跑偏后,即可通过抬高托辊并将其挂在相应U型卡槽内来进行纠正;回程托辊则可设计为V形双节辊式托辊,并设置在支腿上,这样一旦发生皮带跑偏即可对其前倾角度进行调节。

3.减速器断轴故障及处理对策

(1)故障分析

在皮带运输机的减速器上,最常发生的是断轴故障,其主要原因是减速器高速轴的设计强度不足,这一现象多发生在轴肩处,因为轴肩处存在过渡圆角,比较容易出现疲劳损伤,一旦圆角过小则会加剧断轴速度;其次,若轴不同心则可能造成减速器断轴;再者,若为双电机驱动的话,则电机驱动余量过小也会引起断轴故障。

(2)处理对策

皮带运输机一旦发生减速器断轴故障,必须要及时更换减速器,并且在维修和安装减速器之时还要注意合理调整其位置,确保两轴同心。

4.设备震动故障及处理对策

(1)故障分析

皮带运输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定的震动现象,这不但影响了煤矿运输效率,更大大影响了煤矿运输安全。之所以会出现设备震动现象,主要是由于在进行远距离煤矿运输时设备启动速度变化过快、摩擦力不足以及皮带运输机本身的倾角较大。而皮带运输机过度的震动会导致货物滑动或滚落,是一项不容小觑的问题。

(2)处理对策

首先,可以通过应用液体粘性软启动装置来预防设备震动。在皮带运输机上安装上液体粘性软启动装置后,不但能够明显降低设备启动所需的电流,以提高设备运行速度的稳定性,而且还兼具过载自动保护功能、加减速度控制功能、多机功率平衡功能、无级变速功能等,可谓一举多得;再就是液体粘性软启动装置能够通过改变摩擦盘间的油膜厚度来控制输出力矩,从而使减速停车时间延长,并在发生断电时快速释放出储存的能量来保持一定时间内高压油腔的油压稳定性。其次,可以应用双排列型支架来确保皮带运输机运行的平稳性。另外还可以在皮带运输机中应用凹花纹钢芯皮带,这种皮带能够在不影响成槽的前提下防止货物与皮带之间、货物相互之间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减小设备震动的影响。

5.逆转故障及处理对策

(1)故障分析

当一些大型皮带运输机在满载状态下停车时,受巨大下滑力的影响就会出现逆转现象,任何逆转现象的发生都会引起设备下滑,并且如果下滑速度过快的话还容易引起飞车现象,从而严重威胁到煤矿生产安全与效率,甚至造成人员伤亡。

(2)处理对策

若想有效防止皮带运输机在运行过程中发生逆转故障,一般可以在其的减速器低速轴上安装两套逆止器。当有了逆止器后,再停车时就不易再发生逆转现象。其次,可以应用液压盘式制动器,即在传动滚筒的筒皮上安装两套液压盘式制动器,以防止设备发生逆转,并令制动器在收到减速指令后延长减速停车的时间。再者,应用逆止托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逆转故障的发生,逆止托辊通常是占承载托辊的1/3,它会通过与皮带和货物之间产生静摩擦而降低机头部皮带的张力,以防皮带断裂。

6.皮带撕裂和老化故障及处理对策

(1)故障分析

皮带撕裂和老化是皮带运输机的常见故障,其主要原因有二:一者是因为皮带自身质量不过关,或是其相关参数与实际煤矿生产要求不符,无法满足正常工作的需求,因此极易发生撕裂和老化问题;二者是因为受一些特殊因素的影响,皮带运输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局部受热,致使温度不断升高,最终引起皮带撕裂或老化。

(2)处理对策

为了预防皮带撕裂和老化故障,应当要选择质量过关的、与皮带运输机及实际煤矿生产要求相符合的皮带。而一旦皮带撕裂和老化故障发生后,则应当要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严禁使用撕裂和老化后的皮带来开展煤矿运输作业。

7.异常噪音故障及处理对策

(1)故障分析

皮带运输机的各个组成结构在同时运行期间,难免会发出一些不同的噪音。例如,由托辊钢管的厚度不均所引起的托辊严重偏心噪音、由滚筒轴严重磨损所引起的改向滚筒噪音和驱动滚筒噪音、由电动机与减速机的轴心不一致所引起的噪音等,均是皮带运输机的常见异常噪音。

(2)处理对策

在对皮带运输机进行检修时,应当要根据不同的噪音类型及原因而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方法来减小异常噪音。

8.结语

综上所述,在皮带运输机的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故障有:皮带打滑故障、皮带跑偏故障、减速器断轴故障、设备震动故障、逆转故障、皮带撕裂和老化故障、异常噪音故障等,针对这些不同的故障,应当要先深入分析其发生原因,然后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对策,以预防故障发生及将故障危害减到最低,切实保障皮带运输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摘要:皮带运输机是一种井下煤矿运输工具,它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将直接关系到煤矿生产的安全与效率。皮带运输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故障,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其故障的处理研究,才能够切实保障皮带运输机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皮带运输机,常见故障,故障处理

参考文献

[1] 李伟伟.皮带运输机在煤矿运输中常见故障与处理[J].西部探矿工程,2019,31(12):85-86.

[2] 马文.分析煤矿井下皮带运输机的常见故障成因及防范处理[J].当代化工研究,2019(10):41-42.

[3] 马智鹏.井下皮带运输机常见故障成因及防范处理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019(10):105-106.

电话机常见故障及处理范文第2篇

汽轮机的整体结构性能直接受到汽轮机不正常振动的影响,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如下:第一,由于汽轮机高速运转所产生的不均衡气流,不断的冲击汽轮机的叶片,进而形成气流激振并引起不正常振动现象,最终危机到汽轮机的安全稳定性。第二,汽轮机的转子在高速运行的时候,受到摩擦面过热变形的影响,使得汽轮机出现不正常振动现象。若汽轮机出现了不正常振动的时候,汽轮机的运行参数会直接受到振动频率和振幅变化的影响,并直接威胁到汽轮机的结构安全性。为避免和减少这种现象的出现,一般情况下,多采用调整锅炉内蒸汽流量或者是调解高压气门的办法来有效解决气流激振现象。调整完毕后,需要对汽轮机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检测,以便于对激振的变化情况进行有效的观察。此外,有效控制气流激振的办法还可以采取调整负荷的办法。而更换轴颈则主要用于解决转子过热带来的不正常振动现象。

2真空下降及处理方法

凝汽器真空下降也是汽轮机运行中较为常见的故障现象。一旦出现这种故障,将直接危及到汽轮机的安全运行。如果凝汽器出现真空下降现象,则会使得排气压力出现上升,并降低机组的出力。此时排气缸轴承则会因为温度上升而发生膨胀现象,进而诱发松弛、变形和断裂等问题的出现。加之轴向推力的增加,使得排汽变化所产生的末级脱流和旋流增加叶片的激振现象,进而损伤到叶片。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源于凝汽器的渗漏现象。通常可以采取在喉部下方的凝汽器侧边和真空部分进行注水,来观察是否存在漏水现象。若确实存在漏水现象,则需要立即停机进行维修;第二,在于循环泵故障,由于水力不足以达到循环标准而出现真空现象。针对这种问题, 需检查循环泵,查看吸水口水位是否过低,网滤有无堵塞情况。如果存在这些现象,需要立即进行处理。同时应重点度循环本电机电流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查,以便于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如果循环泵已经被损坏,则需要更换新的循环泵。 此外,为了有效降低凝汽器出现真空下降问题,需要做好污垢的清理工作,确保凝汽器的干净和清洁。

3汽轮机超速及处理方法

汽轮机具备着强大的动力矩,若其在正常运转过程中,出现调节系统失灵现象,则可能导致汽轮机的运转速度迅速提升,进而引起转子零件的应力超过了其允许的数值,最终导致叶片甩脱、轴承损坏或者转子断裂等严重状况,也可能导致整个机组出现报废。再者,汽轮机的高速运行还能够危机到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设备的使用安全。因此,合理控制汽轮机的转速则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手段。一般情况下,可以利用保安系统来有效监控汽轮机的运转速度。若其转速超标, 则保安系统立即发挥作用,将其控制在规定的速度范围之内。 同时需要定期对保安系统进行检修,确保保安系统能够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中,并发挥有效的监控和防范汽轮机超速功效。

4汽轮机水冲击及处理方法

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要防止水或者冷蒸汽进行其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会对设备的安全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例如损伤叶片、磨损动静部分或者导致气缸裂缝等等现象。因此一般多采取预防性磋商,也就是重点对其做好监控。其一,密切关注主蒸汽温度和压力状况,若蒸汽温度迅速下降,如果出现直线下降50℃的时候,则需要立即采取紧急停机进行处理。 其二,密切关注气缸的金属温度变化以及加热器和凝汽器的水位。即使已经停机了也应该继续对其加以重视。一旦存有进水现象时,需要立即查找原因并切断进水水源。其三,启动热态之前,需要充分对主蒸汽和再热蒸汽进行暖管,保障疏水畅通。同时不宜在高压加热器出现故障时继续投入运行。其四, 应定期对水位调节装置和水位报警器进行检查,确保其能够正常运行。若加热器管束出现破裂,则应该将抽汽管上对应的进汽门和止回阀及时进行关闭。

5通流部分故障及处理方法

汽缸和转子本身就存有较为复杂的膨胀关系。通常情况下,在机组出现启停和工况变化的时候,才会出现汽轮机同流部分磨损现象,主要原因在于气缸和转子出现不均匀加热和冷却现象,未能合理的启动和运行,保温质量不达标以及没有正确使用法兰螺栓加热装置。因此需要重点做好对膨胀差值的监视工作。同时为避免锅炉熄火现象,需要依据蒸汽参数的下降状况和膨胀差值的变化情况,降低汽轮机组的负荷为零,并将同流部分的间隙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有效防范气缸温差过大,转子热弯曲现象以及振动过大等。

总之,汽轮机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的常见故障已在文中进行分析,要根据汽轮机运行的不同状态,借助监测仪器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在故障出现的最短时间内做好故障处理方案,防止汽轮机发生故障,若出现故障应果断停机,防止事故损失进一步扩大。

摘要:汽轮机是一种高速旋转机械,以实现将蒸汽能转换为机械能,在石化行业、火电以及船舶行业当中常用到的大型动力机械设备。在实际使用中,会由于一些故障而影响其正常使用,不仅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其常见的一些故障进行分析,以找到应对和处理措施。

关键词:汽轮机,故障分析,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尹鲁,李明涛.浅谈汽轮机的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8:124.

[2] 宋存元,邓兴成,张生旺.分析汽轮机常见的故障及检修方法[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05:41-42.

电话机常见故障及处理范文第3篇

1. 准备工作

燃气锅炉的燃气一般包括天然气、实有以及城市煤气以及其他能够燃烧的气体。这些燃料均属于易燃易爆的气体, 无论是在使用还是储存的过程中, 都需要格外注意, 不然一旦发生危险将对人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在燃烧器工作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 首先需要确保燃气是否安装完毕, 还有燃气管道, 需要保证管道的通畅性, 阀门知否准备妥当。其次就是需要检查管道是否有漏气现象, 如果发现问题, 需要及时改进。最后就是需要将燃气阀门管道里的空气全部排出去, 还有就是将排空管与外界接通。这样才能保证燃气锅炉在使用前已经准备好工作了。

2. 燃烧器常见故障

2.1 使用前出现的问题

常见的燃气锅炉燃烧器最容易产生的故障在接通电源的时候, 启动键按完后点击没有反应,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故障, 很可能是因为燃气锅炉内部气压不足而且也不是很稳定导致的, 也可能是电磁阀接触不严, 漏气所导致。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可以通过调整合适的气压, 或者清理一下电磁阀的管道接头。如果都不能解决的话, 就需要检查一些水位和压力以及温度是否超过了标准。在燃气锅炉启动后很可能会出现打不着火, 虽然气压正常, 但是就是打不着, 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很有可能是电火的气量不足了, 或者是电磁阀发生了故障, 而不能正常工作, 亦或是气压不稳定, 使得锅炉内部的可燃气体分布不均匀导致的。但是也可能是风量过大, 使得原有的火星熄灭。

2.2 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故障

以上所述都是燃气锅炉在点火前可能发生的故障,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点火后可能发生的故障, 首先就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熄火, 造成这一故障是因为点火后锅炉内部气压不稳定, 降压较大, 而供气量却跟不上导致, 也可能是由于风量达不到标准, 使得炉内空气燃烧不标准, 相反也可能是由于风量过大, 将气体排挤到一个地方, 而出现大量的白气, 导致熄火。有一少部分的锅炉燃烧会出现冒白烟的情况, 这很有可能是锅炉所处的环境湿度较低, 而且排烟温度也不是很高。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就是减小配风量, 或者进风口是提高进风口的温度, 也可以通过提高排烟温度来减少白烟的生成。

当然有的时候也是因为燃烧器配件的火焰传感器因为用的太久了, 上边的油渍或者是尘土等聚集的太多, 致使光敏电阻的工作效果受到影响, 其电阻值下降, 而燃烧器的逻辑判断装置在很大的程度上就是依靠光敏电阻传感器的电阻值进行逻辑判断的, 这就致使控制器对供油、燃烧控制等出现差错, 从而影响燃烧器火焰工作效果, 也会造成熄火。

2.3 燃烧器工作过程中排烟颜色不正常

一般而言我们常用的燃烧器的燃油都是柴油, 在供油的时候边供边混合, 正常情况下燃烧器排送的烟雾都是无色的, 但是当排放的烟雾的颜色有变化的时候一般都是燃烧器的工作出现异常, 例如当烟的颜色变为黑色的时候就说明供油的过程中供风量和供油量的混合比例有问题, 且供风量偏低, 同样当供风量偏大的时候, 就会出现白色烟雾的现象, 这些时候我们要适当缓慢的调整供风量和供油量的进入比例, 使得排放烟雾变为无色。

3. 处理措施

3.1在锅炉燃烧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相关的检查。对于燃气锅炉的燃烧头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 确保安装完好。然后就是需要时刻关注电机的旋转方向是否正确。是否按着设计好的旋转方向进行。其实就外部电路的连接需要在燃气锅炉燃烧前进行检查, 然后根据电路的运行状况对燃气锅炉的系统进行相关的模拟, 这样就能使设备中的各个部件的运行状况完整的显示出来。这样来观察是否有问题存在, 若果有需要及时纠正。检查结束后需要对燃气锅炉进行燃烧机的调试。这样才能够保证锅炉的正常燃烧。

3.2还有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注重燃烧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生产车间可以通过查阅资料, 改善燃烧器材质, 设计时选择新型材料或者是选择优质合金钢材料, 最好是添加防磨耐热性能。对旋流叶片采用耐高温不锈钢材质, 杜绝了因旋流叶片烧损脱落造成的燃烧器喷口变形损坏的现象。尽可能避免燃烧设备在工作的时候出现一些问题。

4. 结束语

燃气锅炉的燃烧器之所以出现如此多的问题, 不仅仅涉及到一些技术与技巧的使用, 还与燃烧器的使用年限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因为随着时间的不断延长, 燃烧器累计了较多的恶性循环因素, 这些因素累计到一起, 就威胁到了锅炉燃烧的安全性。因此保持人气锅炉燃烧器的长期稳定运行, 需要各个阶段的工作人员从一些细节入手, 多了解状况, 多分析问题, 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技能的掌握。最终实现锅炉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燃气锅炉逐渐被各大工业所采用, 因为燃气锅炉相比之前传统的锅炉来说, 更加经济方便。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 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不论是在使用前还是使用过程中, 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就燃气锅炉的燃烧器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以及最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燃气锅炉,常见故障,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奚士光, 吴味隆等.锅炉及锅炉房设备[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1995.

[2] 夏敏文.热能工程设计手册.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 1998.

电话机常见故障及处理范文第4篇

1 声音异常

变压器在正常运行时, 由于交变磁通的作用 (所谓交变磁通, 是指在正弦交流电作用下, 磁通也按照正弦曲线的关系而变化) , 以及铁芯是由许多薄的硅钢片叠加而成的特点, 变化的磁通会促使硅钢片发生震动而会发出连续均匀的“嗡嗡”声。这种响声在变压器运行时, 是很均匀而且是细微的, 这是正常现象。如果产生的声音不均匀或有其他特殊的响声, 应视为变压器异常, 并可根据声音的不同查找故障原因, 进行及时处理。主要有: (1) 内部有较高且沉着的“嗡嗡”声, 则可能是过负荷运行, 可根据变压器负荷情况并加强监视。 (2) 内部有短时“哇哇”声, 则可能是电网中发生过电压, 可根据有无接地信号, 表计有无摆动来判定。 (3) 变压器有放电声, 则可能是套管或内部有放电现象, 这时应对变压器作进一步检查。 (4) 变压器有水沸声, 则为变压器内部短路故障或接触不良, 这时应立即停电检查。 (5) 变压器有爆裂声, 则为变压器内部或表面绝缘击穿, 这时应立即停用进行检查。 (6) 其他可能出现“叮当”声等, 则可能是个别零件松动, 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处理。

上述几种异常发生时, 运行人员应加强监视, 做好事故预想及时联系停电检查处理, 有备用变压器时即刻投入运行, 将故障变压器退出运行。同时引起变压器异常原因很多, 而且很复杂, 需要运行人员不断积累经验, 才能作出合乎实际的判断和正确的处理方法。

2 变压器油枕故障

油枕油位已满, 呼吸器出现变压器油向外喷流, 但瓦斯保护, 压力释放阀, 差动保护未动作, 经对变压器停运进行电气试验, 结果正常, 后将油枕的视察窗拆开检查, 未见有油, 可见油枕本身存在故障。

原因分析: (1) 该变压器油枕为胶囊式结构, 正常时, 拆开视察窗端盖, 通过窗玻璃可看见油, 当油温升高, 油箱内的油膨胀进入油枕, 迫使胶囊通过呼吸器向外排空气, 油位上升, 并通过油位计给出指示, 当油温下降, 油箱内的油收缩, 油枕内的油流回油箱, 胶囊向里吸空气, 油位下降, 在油枕里, 胶囊起到将空气与油隔离的作用, 防止绝缘油老化。 (2) 呼吸器向外喷油说明胶囊已破裂。从观察窗看不到绝缘油说明胶囊和油枕箱体间有空气。打开油枕侧盖, 抽出胶囊检查, 发现胶囊底部有裂口。

采取的主要措施:经更换胶囊后, 从油枕阀门向里注油, 注油时打开油枕排气口, 直到排气口冒油, 并从观察窗看到油时停止注油, 拧紧排气口螺钉, 再从阀门放油, 直到油位正常, 此时胶囊自动经呼吸器吸入干燥空气。

3 变压器油流带电故障

油流带电时, 局部放电信号强度相当于正常运行时变压器局部放电量的2~3个数量级, 在变压器铁芯接地小套管上也能检测到很强的放电信号, 且与变压器运行电压在相位上无确定关系。当开启变压器潜油泵时, 仍能检测到很强的放电信号, 停运潜油泵则放电信号消失。

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 更换变压器的绝缘油, 通过改善油质, 消除或抑制变压器内油流带电的现象。 (2) 改善变压器运行环境, 针对该变压器在高温季节运行时, 油色谱分析气体含量偏高现象, 主要是变压器运行环境通风不畅, 对非油质不良引起的油流带电, 有的采用更换油泵, 改变油流速度的办法, 有的采用注入的少量添加剂等办法, 以改变形成油流带电的条件。

4 油位异常

运行中变压器温度的变化会使油体积变化。从而引起油位的上下位移。常见的油位异常: (1) 假油位, 如变压器温度变化正常, 而变压器油标管内的油位变化不正常或不变, 则说明是假油位。运行中出现假油位的原因有:油标管堵塞;油枕呼吸器堵塞;防爆管通气孔堵塞;变压器油枕内存在有一定数量的空气。 (2) 油位过低。油面过低应视为异常。当低到一定限度时, 会造成轻瓦斯保护动作, 严重缺油时, 变压器内部绕组暴露, 会使其绝缘降低, 甚至造成因绝缘散热不良而引起损坏事故。处于备用的变压器如严重缺油, 也会吸潮而使其绝缘降低。造成变压器油面过低或严重缺油的原因有:变压器严重漏油;检修人员因工作需要多次放油后未做补充;气温过低且油量不足或油枕容积偏下, 不能满足运行要求。

5 绕组故障

主要有匝间短路、绕组接地、相间短路、断线及接头开焊等。产生这些故障的原因有: (1) 在制造或检修时, 局部绝缘受到损害, 遗留下缺陷。 (2) 在运行中因散热不良或长期过载, 绕组内有杂物落入, 使温度过高绝缘老化。 (3) 制造工艺不良, 机械强度不能经受短路冲击, 使绕组变形绝缘损坏。 (4) 绕组受潮, 绝缘膨胀堵塞油道, 引起局部过热。 (5) 绝缘油内混入水分而劣化或与空气接触面积过大, 使油的酸碱过高绝缘水平下降或油面太低, 部分绕组露在空气中未能及时处理。由于上述原因, 在运行中一经发生绝缘击穿, 就会造成绕组的短路或接地故障。发现匝间短路应及时处理, 因为绕组匝间短路常常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单相接地或相间短路等故障。

6 铁芯多点接地

(1) 采取临时串接限流电阻。发现变压器铁芯多点接地故障后, 需停电进行吊芯检查和处理。对于系统暂不允许停电检查的, 可采用在外引铁芯接地回路上串接电阻的临时措施, 以限制环流增加, 防止故障进一步恶化。在串接电阻前, 应分别测量铁芯接地回路的环流和开路电压, 然后计算应串电阻阻值。所串电阻不宜太大, 以保护铁芯基本处于地电位;也不宜太小, 以将环流限制在0.1A以下。同时还需注意所串电阻的热容量, 以防烧坏电阻造成铁芯开路。

(2) 吊芯检查。 (1) 测量各夹件或穿心螺杆对铁芯 (两分半式铁芯可将中间连片打开) 的绝缘以逐步缩小故障查找范围。 (2) 检查各间隙、槽部重点部位有无金属杂物。 (3) 清除铁芯或绝缘垫片上的铁锈或油泥, 对各间隙用油冲洗或氮气冲吹清理。 (4) 用榔头敲击振动夹件, 同时用摇表监测, 看绝缘是否发生变化, 查找并消除动态接地点。

通过以上几种对变压器的声音、油位、外观及其他现象的故障的初步、综合的归纳、分析, 由于变压器故障并非某单一因素的反映, 而是涉及诸多因素, 有时甚至会出现假象。因此, 必要时进行变压器的特性试验及综合分析, 才能准确、可靠找出故障原因, 判明故障性质, 提出较完善的处理办法, 确保变压器的安全运行。

摘要:文章介绍了变压器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并对故障处理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 确保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变压器,故障,分析,处理

参考文献

[1] 廖自强, 余正海.变电运行事故分析及处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4.

[2] 电力变压器.GB 1094.1~1094.5~85[S].

电话机常见故障及处理范文第5篇

1 小电流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故障

单相接地是地区35kV电网中最常见的故障, 多发生于风、雨、雷及潮湿的天气时, 由倒树、单相断线接地、绝缘子击穿等诸多因素引起。单相接地不仅影响用户的正常供电, 而且可能发展成更严重的系统故障, 因此电网调度员及相关运行人员应能迅速正确分析单相接地的起因、熟悉其故障现象, 并熟练的掌握单相接地故障的处理方法, 这是比较重要的。

1.1 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分析: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 在故障点处的接地电阻非常小, 此时故障相的电压会跌至零电位 (与大地相同) , 此类故障被称为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其故障现象为:故障相电压降至0 (或接近于0) , 非故障相电压升高至线电压 (35kV) 。

1.2 非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分析

非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分析: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 由于故障点处的绝缘材料具有殊性。故障点与地之间的电阻稍大, 此时故障导线与大地之间有一定的电位差。此种情况下的单相接地被称作非金属性单相接地故障。其故障现象为:故障相电压很小 (明显小于故障前的相电压) , 非故障相电压升高。

除单相接地故障外, 小电流昨天中还有其他常见的故障, 下面就几种常见的故障进行逐一分析: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 由于接地点电阻的不同, 可以将单相接地分为金属性接地和非金属性接地;另外, 压变二次断线, 铁磁谐振等亦会引起系统电压异常;也是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存在的故障。

2 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母线压变熔丝熔断故障

母线压变熔丝熔断的故障分析:母线压变熔丝熔断又分为高压熔丝熔断和低压熔丝熔断;当压变高压熔丝熔断时, 受负载的影响, 熔断相电压降低, 但不为零。此时, 其他两相电压应保持正常相电压或稍低。同时, 由于断相发生在压变的高压侧, 压变的低压侧会出现零序电压, 其大小通常高于接地信号限值, 因此也会启动接地告警装置发出接地信号;当压变低压侧熔断时, 其反应和高压熔丝基本相似, 但由于熔丝熔断发生在低压侧, 只影响某一个绕组的电压, 不会出现零序电压, 因此不会发出接地信号。该情况下, 现场值班员用电压表检查电压回路熔断器两侧电压, 即可快速的确定故障原因。如果某相低压熔丝两侧电压不等, 可确认为该相低压熔丝熔断;否则, 判断为高压熔丝熔断。

3 小电流接地系统的谐振引起的电压异常

谐振引起的电压异常的分析:系统发生铁磁谐振的原因很多, 除送空母线时母线对地电容和压变形成的谐振较容易判断和消除外, 其他的都较难判断。但从整体上来看, 铁磁谐振一般表现为一相、两相甚至三相对地电压升高, 部分情况下电压表会发生低频摆动。如果出现电压异常升高, 且没有任何一相电压降低的情况, 则应考虑是否由铁磁谐振造成, 可采用部分较长线路等方式改变系统参数, 消除谐振。

4 小电流接地系统故障的处理

系统故障的处理原则:当变电站、发电厂以及用户变电站发现母线电压异常、消弧线圈动作、发出接地信号等情况时, 应立即记录母线三相电压和消弧线圈动作的电压数值, 汇报值班调度员, 并立即进行内部检查。当班调度员接到故障的报告后, 应做好记录, 对现场值班人员报告的数据和信号进行全面的分析, 并判断故障的性质。并根据不同的故障做出相应的处理。

综合多地地区电网调度规程规定可以看出, 多数地区按以下方法寻找单相接地故障。

(1) 对双母线双电源并列运行的可用分排的方法, 缩小寻找范围。

(2) 无“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 (或停用) 时, 可用接地试探的方法寻找 (此方法已很少使用) 。

(3) 无接地试探功能或重合闸不投的线路以试拉开关的方法寻找。

(4) 若线路全部检查后仍未找到故障点, 现场值班员应对母线及有关设备进行详细检查。

(5) 当接地试探线路开关重合不成, 值班员应将开关立刻合上。

同时, 在采用短时停电方法寻找接地线路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 不得用闸刀切除接地故障的接地设备, 不得用闸刀切除动作中的消弧线圈;若接地点在配变上, 可以拉开高压跌落熔丝切除故障。

(2) 不得将接地系统与正常系统并列。

(3) 若装有小电流接地检测装置, 应试拉装置有反应的异常线路, 其次为空线、分支线较多且较长的线路。有重要用户的线路放在最后试拉, 且在试拉前后与其联系, 争得其同意后方可试拉。

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铁磁谐振的处理方法:消除谐振的根本方法为:立即改变谐振回路的的电气参数, 或切除谐振电源, 以破坏谐振条件。具体要求如下。

(1) 切断谐振电源:系统发生谐振, 其过程中要消耗能量, 若此时将该谐振系统的电源切断, 则谐振会因为缺乏能量而逐渐削弱直至停止。

(2) 改变谐振回路的电气参数:系统谐振后, 立即在发生谐振的系统中投入或切除一个电气元件 (如一条空载线路) , 即可改变电路的参数, 破坏谐振条件, 最终消除谐振。

(3) 当谐振发生时, 严禁合上谐振激发电源的开关, 以防止电压互感器爆炸。

(4) 在可能的情况下, 应优先考虑令现场值班人员合上空母线上的空载变压器或无源线路, 以改变参数, 消除谐振。

(5) 经受过数分钟谐振过电压的电压互感器, 在谐振消除后不得投入运行。

摘要:小电流接地系统:即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系统。对处理地区35kV及以下小电流接地系统中常见故障的分析和处理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地区35kV及以下电网多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从而构成地区的小电流接地系统。

关键词:小电流接地系统,常见故障,过电压,单相接地

参考文献

[1] 崔弘, 夏成军, 罗宗杰, 等.分布式电源并网对配网系统的影响[J].电气安全, 2009, 28 (24) :54~58.

[2] Zhu Y, Tomsovic K.Adaptive powerflow method for distribution systemswith dispersed generation[J].IEEETransaction on Power Delivery, 2002, 17 (3) :822~827.

电话机常见故障及处理范文第6篇

1 主采集器故障

主采集器是新型自动站整个系统的核心控制单元集。主采集器出现故障,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要求台站能准确判断。一是根据采集器的运行系统指示灯RUN状态来判断采集器工作是否正常,正常工作状态下RUN指示灯为绿色秒闪,否则主采集器有故障。二是笔记本电脑调试检测,用笔记本电脑经USB转RS232线连测试线(测试线9芯串口插头与9针串口的接线对应关系:3脚与Rx端、2脚与Tx端、5脚地线G端)接入主采集器的RS232-1接口,运行串口调试工具软件,输入指令符“OBSAMPLE MAIN”,有正确数据回显,确定采集器正常,反之则不正常。此外,嵌入式程序异常也会引起主采集器工作不正常。先重启采集器,若故障还存在,则需要更新升级软件,需断电取出CF卡,将新升级文件hy_aws拷贝到CF卡的根目录下;重新将CF卡插入卡槽,给采集器供电即可完成升级。

2 通信系统故障

通讯系统故障主要表现在SMO软件无法采集到自动站的数据,检测其故障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检查业务计算机串口端口号是否与SMO软件通讯端口号一致,通信参数是否设置为“9600,N,8,1”。二是检查通讯电缆线有无断路情况,将通讯电缆线一端进行两两短接,另一端用万用表蜂鸣档检测是否导通,若出现断路要及时维修或更换通讯电缆线。三是检查串口隔离器是否损坏,检查时同时卸下两边串口隔离器,让传送信号电缆线的DB25串口直接相连,如系统恢复正常,说明故障部位在此。四是检查业务计算机的串口是否坏掉,方法一是用导线将计算机后面串口的2、3针短接,运行串口调试软件,任意发送字符,看是否能回显,不能则串口坏掉;方法二是用万用表直流档20 V对串口3、4、7针进行测量,电压示值是否基本相等且为-11.10 V左右,否则串口坏掉;方法三是用万用表测量串口的电压,多测几次,若出现电压示值波动较大,表明计算机串口供电不稳定,从而影响串口通信稳定性。遇到以上几种情况可用USB转串口的方法来代替计算机的串口,但需要安装原装USB转RS232驱动程序,网上下载经常出问题。五是采集器与业务计算机之间的地电位差过高也可能会导致串口通信中断,需要检查采集器与计算机是否都可靠接地。

3 传感器故障

3.1 HMP155温湿度传感器故障

3.1.1 温度传感器故障

温度传感器的感应部分采用Pt-100铂电阻,当温度示值出现异常时,需判断温度传感器是否有故障,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逐步排除。一是直接用手握住温度传感器的感应部分,观察温度示值是否有变化,以便直接判断温度传感器是否能够正常感应。二是打开百叶中的温湿度接线盒,测量1、2两端或3、4两端,电阻值是否近似为0。测量1、3或2、4两端电阻值,若测量不出80~125Ω电阻值,在排除电缆线断裂后,可以确定传感器有故障。三是用地温传感器代替观测,先取下温度传感器在防雷板上的1-4接线端口,将地温传感器一端放到百叶箱中,另一端连接到防雷板上温度连接端口,观察一段时间看温度示值是否正常。如果温度示值正常,则说明温度传感器出现故障,需更换温度传感器。四是若出现温度通道故障,依次检查温湿度接线盒、温湿度延长线、防雷板、采集器插头是否有虚接、断接、螺丝松动等现象。五是若出现温度跳变,应检查屏蔽线是否接好。

3.1.2 湿度传感器故障

湿度传感器的感应部分主要为湿敏电容,常见故障为湿度示值异常或缺测。若怀疑是传感器故障,使用万用表测量检查传感器的供电是否正常,根据实际湿度检查传感器的输出电压信号是否正常;若怀疑是测量通道故障,在采集器测量通道加载0~1 V的直流电压,检查测量通道测量的湿度测量值是否与加载电压对应的湿度一致。此外,检查接线,看是否有虚接的现象,另外要检查屏蔽线是否接好。

3.2 地温传感器故障

地温传感器是用于测量土壤的温度传感器,构造上是将铂电阻丝缠绕在细小的玻璃棒上或磁棒上,再在外面罩上金属保护管。当地温出现故障时,首先检查是所有的地温都不正常还是单个地温不正常,若出现单个地温不正常,则打开CAWS3000-ST地温分采集器,找到出问题的地温插座用万用表200欧档测量四根线的电阻,如果测不出80~120Ω的电阻,在排除电缆线断裂后,确定是传感器本身故障,需更换新的传感器。若是所有地温都不正常,则应检查地温分采供电、分采工作是否异常、CAN总线是否异常,逐一排除。若地温出现数据无规则起伏、乱跳,一般都是干扰影响的,初步判断有可能是接地不良[2]。

3.3 SL3-1型雨量传感器故障

SL3-1型翻斗雨量传感器由承水器、上翻斗、计量翻斗、计数翻斗等组成。常见的雨量值异常为雨量偏小、下雨时雨量值总为0。第一,若雨量偏小,检查雨量传感器承水口、内部漏斗、翻斗是否有异物堆积及堵塞,或翻斗部位有蜘蛛网等缠住。第二,若下雨时雨量值总为0,一是干簧管损坏,卸下雨量承水桶,用万用表的蜂鸣档,红、黑表笔分别测量雨量传感器红、黑接线柱的金属部分,同时拨动计数翻斗可听到接通时的响声,否则干簧管有故障;二是连接线中断,检查雨量传感器接线桩到防雷板和采集器端的通道是否松动、接触不良等现象。

3.4 PTB210气压传感器故障

PTB210气压传感器感应元件采用硅电容压力传感器。硅电容压力传感器具有很好的滞后性和重复性及温度特性、长期稳定性。若气压传感器出现故障,首先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检测传感器的电压是否处于10~30 V,若超出则供电系统故障。供电正常的情况下,还应检查传感器的气嘴口是否通畅,排除线路虚接情况。再用笔记本电脑通过串口直接连接气压传感器的输出端口,运行串口调试工具,在英文格式下输入“.P”并回车,返回对应的气压数据,说明传感器正常[3]。若没有则传感器故障,就可能是采集器通道故障,用笔记本电脑通过串口直接连接采集器的气压测量通道RS232-5,运行串口调试工具,应该每分钟都能接收到字符.P或P,若无,则采集器的气压测量通道故障。

3.5 风向传感器故障

风向传感器是用来测量风的水平风向的专业气象仪器。传感器由风向标部件,壳体(内装风向转换系统)和插座等主要部分所组成。若风向传感器出现故障,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逐步排查。一是将风向表固定任意位置不动,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20 V,黑表笔接GND端,红表笔依次触碰采集器测量端D0~D6,记录测得的7个电压值,之后将其转为高1低0的数字,对照标准格雷码表判断风向的正确性。二是若检测所有电压值均为0,则初步判定为传感器故障或通信线路故障,更换新的传感器后若恢复正常,则为传感器损坏;更换后依然所有数据为0,则为通信线路故障。依次检查防雷板和风横臂接线盒处排除故障。三是若主采集器升级后出现风向无数据现象,用串口调试工具软件对主采集器的通讯串口发送指令:“SENST WD”,若返回为0,则说明该要素在主采集器中被关闭,需发送“SENST WD 1”并回车,开启风向通道。日常维护中,注意检查风杆的拉绳是否有松动,若果有松动应及时拧紧,并校准垂直度。

3.6 风速传感器故障

风速传感器是利用一个低惯性的风杯部件作为感应部件,其感应部件随风旋转并带动风速码盘进行光电扫描,输出相应的电脉冲信号。若风速传感器出现故障,首先用万用表直流档20 V,检测传感器供电,正常值为5 V左右,若偏差太大,则供电系统故障。供电正常的情况下,若风速传感器正在转动,正常工作电压应为0.7~3.8 V,若风速传感器静止,正常工作电压应为0.7 V或3.8 V左右。若测量电压值为0,则传感器损坏或连接传感器的通信线路故障,若更换新的传感器后故障还在,则说明通信线路故障。同时还注意主采集器中该要素是否被关闭,若被关闭,需发送“SENST WS 1”回车开启风速通道。

4 结论

随着新型自动站的不断投入使用,自动气象站的仪器故障也相继增多,需要业务人员加强对仪器的日常维护,定期清洁仪器、检查接线处与端口是否有松动和破损等。出现故障时要冷静分析,采取最有效的处理方法快速解决故障。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动站的维修效率,保证自动站的正常稳定运行。

摘要:根据业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通过实例对DZZ5新型自动站采集器、通信系统、温湿度传感器、地温传感器、雨量传感器、气压传感器和风向风速传感器出现故障时的情况进行分析,为气象业务人员提供基本思路和常规处理技巧。

关键词:DZZ5故障,分析,处理技巧

参考文献

[1] 黄思源,刘钧.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业务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4.

[2] 杨漾,胥志强,吕明.DZZ5新型自动气象站串口通信失败的原因分析和解决办法[J].民营科技,2016(11):71.

上一篇:电大汽车运用基础考试范文下一篇:党建创先争优活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