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古典诗歌教学范文

2024-03-05

谈谈古典诗歌教学范文第1篇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物质最基本的结构, 最普遍的相互作用, 最一般的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并且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也是物理研究和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是检验物理理论的标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 同时也是一门思辨性很强的科学。经过长期的发展, 特别是从伽利略的开创性工作, 人们终于树立起正确的观念, 把物理学从一门以纯思辨为主的哲学, 转变到以实验为基础, 实验和理论并重的科学的研究轨道上来。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医学实践中, 到处都有物理现象。教学中, 面对种种物理现象, 学生比较容易产生好奇心和神秘感, 每一个物理现象都好像是一个“谜”, 他们总是想揭开这个“谜底”, 探索其中的奥秘。历史上, 一些物理学家正是从物理现象入手, 去研究和探索大自然中各种现象的本质, 从而建立物理概念和发现物理规律的。在物理教学中, 大多物理实验也正是从观察现象出发, 进而帮助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和认识物理规律的。

物理实验是为了配合教学内容而设计的。在课堂上, 演示实验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教学形式之一。通过物理实验, 要把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 化枯燥为生动, 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进而使学生认识现象、理解概念和掌握规律。毫无疑问, 设计好的物理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物理教学中, 为了更好地传授物理科学知识, 我们既要搞好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的教学, 但同时也要从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去考虑, 重视其中的思维方法的教学。

总之,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物理实验应当起到的重要作用, 就是通过观察来启发思考、掌握知识、促进思维, 又经过思维活动来提高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 形成一种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2 物理实验的教学实施

通过物理实验, 把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物理现象直观地、有条理地展示学生面前, 不仅能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还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再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 学生就比较容易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和牢固地掌握物理规律。对于物理实验, 教师既要重视它的准备工作, 实验步骤和研究实验的方法, 也要周密地考虑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地发挥物理实验的作用, 进而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物理实验的教学实施, 应着重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2.1 实验目标要明确

物理实验是用来配合内容教学的。在物理教学中, 对于每一个实验 (如作为新课导入的演示实验, 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等) , 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例如, 在“电磁感应”教学中, 可以选择的演示实验比较多, 有直导线切割磁感线;线圈相对磁场运动;条形磁铁相对螺线管运动等。在实验中, 要注意充分地发挥此类实验的趣味性、直观性和条理性。只有清楚地表现出物理现象, 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思考, 发挥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特别是演示实验的开展, 要注意从简单到复杂, 从表面到本质, 切忌毫无目的、随心所欲。对于物理实验的每个环节、每个步骤, 都要有明确的条理性, 要重视实验的程序。实验过程要表现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让学生从中形成较强的感性认识, 通过观察进行思考, 通过思考来揭示实验现象的本质。

2.2 实验现象要直观

物理实验离不开观察, 而观察是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 具有直观性是演示实验的一个基本要求。关于物理实验的直观性, 在设计时应重视如下两点。

首先, 对于演示实验中物理过程的变化要明显直观。为了现象直观明显, 选用的器材尺寸要合适, 尤其是观察部分的尺寸要足够、刻度线条要清晰, 要使教室里靠后排的学生也能看清楚。这样做, 虽然实验的精度可能会有所降低, 但可用其感受的效果来补偿。必要时还可借助投影仪等来增强现象的直观性, 提高观察效果。另外, 仪器的摆放位置, 被观察的主体与背景的色调对比, 也会影响实验的观察。对于这些问题, 在准备实验时都应充分考虑到。

第二, 器材的选择要简单。特别是用于巩固或建立概念的一些定性的物理实验, 没有必要选择复杂、精密的器材。例如, 在演示“液体表面的收缩趋势”这一现象时, 采用一个自制的金属丝环, 配以洗洁精溶液, 就能把液体表面的收缩趋势直观、明显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清晰地揭露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教学中, 还有不少演示实验也是这样, 它并不一定要盲目地去追求精密、复杂、昂贵的实验器材。

2.3 实验要具启发性

物理实验能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可以化抽象为形象。物理实验的启发性, 就是能够通过观察启发思考, 使学生通过思考来认识现象、掌握规律, 培养能力, 发展思维。

要使实验具有启发性, 需要以生动性和趣味性为前提。当生动的实验现象出乎意料时, 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才有可能上升为思维的动力。例如, 在讲授“自由落体运动”时, 就可做这样一个简单的演示实验 (准备一枚硬币和一个纸片) 。第一次, 当同时从静止开始释放硬币和纸片时, 硬币很快落地, 而纸片则在空中缓缓飞舞而下;第二次, 当把纸片搓成小纸团, 再和硬币同时释放时, 小纸团和硬币就几乎是同时落地了。这一简单的实验就可启发学生去思考, 纸片和纸团, 质量并未改变, 为什么前后两次实验的结果不同呢?通过启发思考, 从而提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并纠正了某些学生中可能存在的轻重物体下落快慢不同的模糊认识。

通过物理实验引发问题, 只是启发思维的起点。虽然它是学生开展积极思维的突破口, 但要推进思维的展开, 还需要教师适时地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探讨和思考, 才能领悟道理, 掌握知识, 提高思维能力。

2.4 实验中要重视方法教育

实验的探索性, 就是根据某些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特点来设计实验, 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 认识物理规律, 并掌握其中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下面通过几个实例来讨论这个问题。

例1:牛顿第二定律实验。

对于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F=ma) 的实验, 一般需要准备一个小车 (也可用两个小车同时作实验比较) 、一根细线、几个砝码、一个砝码盘、1个节拍器 (或用秒表) , 车放在较为光滑略微倾斜的实验桌面上 (实验前调节桌面倾斜, 使在无拉力作用时, 小车恰能在桌面上作匀整直线运动。即使小车所受重力沿斜面的分力恰好等于斜面对小车的滑动摩擦力) 。实验时, 绳的一端跨过桌边的定滑轮, 下挂砝码盘, 盘里可分别放不同数量的砝码;绳的另一端系于小车, 以拉动小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拉力大小可以认为近似看作等于砝码和砝码盘的重量) 。

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需说明, 在此类实验中, 由于使用的器材比较简单, 实验的结果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 (见表1) 。

通过实验, 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如下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加速度a与外力F的关系 (见表1中的第1、2次实验记录) ;二是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 (见表1中的第2、3次实验记录) 。

分析实验, 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在质量一定的条件下, 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 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 总结出加速度与外力、加速度与物体自身质量之间的关系, 从而正确地掌握牛顿第二定律。

例2:单摆周期实验。

在教学单摆的周期公式时, 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 带着问题去思考, 探索单摆的周期与摆长之间的关系。事先, 可让学生每3~5人结合为一个小组, 每组准备一块手表、一个直尺、一把小锁和1米多长的细线, 并自制单摆。测量时可分别取摆长为00.1m、56.0m、25.0m时, 记录摆动50次所用的时间 (告诉学生摆角要小, 要控制在5o以内) 。实验数据记录于表2中。

根据实验所得的数据, 计算出不同摆长1次全振动所用时间 (即周期) , 并从中找出周期与摆长的关系: (即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平方根成正比) 。

在这样的探索性实验活动中,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 提高了实验能力;通过记录和计算, 提高了计算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 提高了思维能力, 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例3:泊肃叶定律实验。

在教学泊肃叶定律的过程中, 通过实验, 研究粘滞性液体 (如洗洁精) 在粗细、长短不同的管子中流动, 一是找出流量Q与管子半径r的关系;二是找出流量Q与管子长度L的关系。通过实验分析, 可得出结论:在管子两端压强差∆P一定的条件下, Q与r4成正比;在∆P和r一定的条件下, Q与L成反比。这就是泊肃叶定律。

可对泊肃叶定律作进一步讨论:

(1) 流量Q与管子半径的四次方r4成正比。这说明, 管子的半径的粗细对流量的影响非常大。例如, 在压强差、管子长度等相同的情况下, 要使半径为的管子与半径r为的管子有相同的流量, 并联细管的根数需要24, 即16根。

(2) 流量Q与管子的长度L成反比。管子越长, 对液体流动的阻力越大, 流量越小。

(3) 另外, 流量Q还与液体的粘滞系统η成反比。液体的粘滞系数越大, 流量就越小。

在运用泊肃叶定律讨论人体的血液流动时, 应考虑到血液循环系统的复杂性。由于血液是一种复杂的液体, 还由于血管具有弹性, 与刚性的管子不同, 其半径是可变的, 这些因素的变化均会影响血液循环的流量Q。

上述的探索性实验共同反映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这就是方法教育。要让学生从中认识到, 在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时, 要学会并善于从中剖析不同量间的关系, 有时可先保持一个量不变, 来探索另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各个击破, 从而得出完整的结论。通过类似的探索性实验的教学, 不仅要使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规律、深刻理解、牢固记忆, 还要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从类似的实验和学习中逐步地掌握一些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这应是物理实验教学中最值得重视的问题之一。

摘要:本文讨论了物理实验的意义, 在物理实验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应着重关注的问题, 包括实验目标要明确, 实验现象要直观, 实验要具启发性, 以及在实验中要重视方法教育等。

谈谈古典诗歌教学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国家很重视学生的体育教学,在学生的成长袋里,学生体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体育教学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个重要方向”。宪法规定,教育的目的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科学计划,积极钻研,勤学多思,勇于创新是教师成长的前提。

二、培养铁的纪律,力求高效课堂

面对农村学生体育课散漫的现状,每个班我用了近10个课时对其进行纵队、横队集合等训练后,学生上体育课很精神,达到军训的效果,集合要求在哨音响后10秒钟完成,在下课集合讲评的时候也一样,只要10秒即可,在学生上课学习期间,讲解动作要领时,我经常把学生分成四组,让每组围成一个圈,给学生观摩留有足够的空间,更是给学生一个 新鲜的感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寓教于乐,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智育

教师是育人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言传身教的教育者。在许多人眼里,体育专业毕业的人,就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其实,学校开的所有课都是一样的,不存在主科副科之分,更何况,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啊,一个人首先要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其他的才谈得上。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艺术地上课,适当安排游戏,例如,我在体育课导入时,时不时安排几分钟时事和热点话题,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动态。在国际、国家等大型体育运动会时,组织学生观看比赛,有时还担当解说员,和学生一起享受竞技过程。为每个取得好成绩的运动员喝彩、加油,给成功者祝贺,为失败者惋惜。

四、团结协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兴趣课

国家提倡每天锻炼1小时,我与其他教师团结协作,安排学生的体育活动,教师也参加,全校师生一起,快乐锻炼身体,促进了校园的和谐。

我们学校还与周边学校进行校际交流,除了上公开课、听评课外,还举行体育比赛,学校师生在运动场上留下的是汗水,收获的是欢笑。

记得学校举行第一届校运会时,集体项目有拔河赛、接力赛,个人项目有短跑、中长跑、跳绳、跳远等。我因地制宜,制作可行性计划。比赛时,校园上空彩旗飘飘,最显眼的是标语“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我参与,我运动,我快乐”,比赛气氛异常热烈,很多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另外,我教授学生的“五步拳”,在学校“12?9运动”文艺晚会上还博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谈谈古典诗歌教学范文第3篇

语文和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关系,但二者不是一回事。语文的本质确定的是“语文本身是什么”,其外延界定了它是母语教学课程这一学科特性,其内涵则由语文的人文性和民族性二者共同锁定。语文教学确定的是这一学科课程师生双方教(学)什么、怎么教(学)的问题。语文和语文教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语文是体,语文教学是用;体用结合,才能使这一学科课程走向完善,因为人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人文素质,而语文教学在形成、提高和完善人文素质方面不可或缺。

语文教学是指针对语文这一母语学科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师生双边活动。它是由教学时间的连续性、内容的人文性与科学性、方法的有效性和教学结果评价的多元性等特点所组成的系统,是这些特点的有机统一。

其一,时间的连续性

这里我们提到的时间的连续性有别于语文教育界提出的语文教育“终身性”原则,因为这里的语文教学我们专指狭义的学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的连续性。

从学前班开始,学生就已经开始了本民族语的规范化学习,甚至时间可能更早,而这种学习从学前班开始,到高中毕业结束。除了继续学习中文和中文相关专业的学生有可能继续进行这种规范化的学习之外,大多数人均走向非正规化的学习。

而每一年级的学习都是上一年级学习的继续和下一年级学习的前提,中间有些环节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不能跨越和提前的。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学校教育均强调教育时间的连续性,因为它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正是这种学习时间的连续性保证了语文教学持续有效、循序渐进地进行。离开了时间的连续性,就无所谓学校教育,当然也无所谓学校的语文教学。

其二,内容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对语文教学的内容历来争论颇多,至今也仍未达成共识。争论的焦点已从最初吕叔湘的“语文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字”转到“语文教学的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言语的形式还是言语内容”。

仔细分析这两种情况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前者和后者提出的其实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内容和形式何者为先的问题。

“工具论”者认为语文既然是工具学科,那么学生只要具备了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意味着学生掌握了这一工具。因为:“国文科是语言文字的学科,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并无固定的内容。只要是白纸上写有黑字的东西,当作文字来阅读来玩味的时候,什么都是国文科的材料。国文科的学习工作,不在从内容上去深究探讨,倒在从文字的形式上去获得理解和发展的能力。凡是文字,都是作者的表现。不管所表现的是一桩事情,一种道理,一件东西或一片情感,总之逃不了是表现。我们学习国文所当注重的,并不是事情、道理、东西或感情的本身,应该是各种表现方式和法则。”(夏 尊)所以形式是最重要的。因而强调语文学科体系的科学建构,这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科学化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

用心爱心专心 1

而“人文论”者则认为语文不仅是工具,它是母语教学,应当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强调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的提高,重视语文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影响,重视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整合,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个性的养成。通过语文学习,将着眼点放在“立人”方面。因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注定了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而不是语文学习的形式。因此,学生学习的内容必须与其理解能力成正比,即学生能理解的放入教材,不理解的则不能放入语文学习内容之中。因而强调语文学科教学要从人出发,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和归宿,这对于学生学习体系的合理建立同样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

其实,“工具论”与“人文论”都各自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工具论”试图突破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的现象,强调解决语文教学的效率问题,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更多地强调训练的作用:“人文论”则针对语文“工具论”忽视人的人文素养的倾向,强调人文精神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而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体系才能为学生所理解、接受和掌握;同样,一个学科只有具备其相对完善和科学的体系,才有可能建立起合理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体系。因此,只有兼顾二者,才能有效地解决语文作为母语学科的教学问题。而且,从来就没有离开形式的内容,也没有离开内容的形式,内容是由一定形式所规范的内容,形式是承载一定内容的形式;二者无法分割,缺一不可。

其三,方法的有效性

现代语文教育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它的高效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方法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方法的继承与革新。

张志公曾提议“把语文训练作为一个科学问题加以研究”,1980年他提出语文教学“科学化”的问题,就是要求“搞清楚语文教学规律,按规律办事”。他认为“前人在语文教学方面长期使用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无不是就当时水平而论符合了汉语汉文以及教学汉语汉文的某些规律的,只是人们没有把它作为规律来对待,没有作为规律来表述而已。我们的任务应该是把前人这些做法进行分析,找出它的规律性的因素,而不是用那些说不出规律的办法来否定规律的存在”,他反对两种倾向:一是不承认语文教学有方法,二是把语文教学方法模式化,他认为只要研究语言的规律、研究语文教学的规律、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就一定能找到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

现在我们在强调传统的语文学习手段的同时,探讨和尝试使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和语文课程信息技术化(即多媒体教学)等学习方式,以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由于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的使用无不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但其耗时长且低效率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尤其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合作意识的培养更显示出其紧迫性与必要性,也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但合作学习对个体个性发展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自身最大限度的自由发展;自主学习是我们最终要培养学生掌握并终生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最终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用心爱心专心

2但离开了教师的指导,学校教育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而且学生在校期间的自主学习的随意性大、难以调控的问题亦不易解决。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的多媒体语文教学已是当代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其高速、快捷、立体、综合、交互、大容量等快餐文化的特点不但吸引教师,更吸引着学生,但对内容选择、对师生双方自制能力、对学习成绩的测评等方面的要求都是高标准的,而这种素质要求是现在我们许多师生所难以达到的。

“教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要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能总是以不变应万变。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不妨以一种方法为主,多种方法为辅,而教学的高效率是我们选择方法的前提。

其四,教学评价的多元性

语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不只是为了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因此要以课程标准为基准,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选拔和甄别,而是充分发挥其激励的功能,关注学生成长与进步状况,并通过分析指导,提出改进计划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语文教学的评价是一种综合评价,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照顾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使这种评价指标和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以往我们多以学业成绩作为考查学生发展、教师业绩和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变化,促使我们的评价结构日益走向多元化,将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许多非智力因素纳入评价体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等理念也成为评价指标。以往的评价,学生往往被排除在外,只能被动地接受评价。现在,我们则更多地强调学生参与评价,并注重学生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并将评价中的多元化主体评价以权重的形式进行科学化的处理,使这种评价更为科学、真实、合理、有效。在提高被评价者地位的同时,将评价变成学习主体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从而使评价变成理解、沟通、交流的机会,从而形成友好、平等和积极的评价关系。

也就是说,语文评价不是、也不可能再是单一的定量评价,而是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起来,在评价方法上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此外,语文教学评价正在逐渐消除评价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弊端,将终结性结果和形成性评价有效地结合起来,不再要求某些结论的唯一性,而更多地强调学生是如何获得结果的,从而在关注结果的过程中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统一与发展。

谈谈古典诗歌教学范文第4篇

一、把40分钟的课堂作为提高成绩的主阵地

课堂是教师实现自我,展现自己的舞台;是学生学习知识,不断成长的圣地,是师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学成绩的主阵地、主战场。“主战场”的仗打好了,教学的效率和教学的质量都有了。因此,我们当教师的要把课堂教学当作头等大事对待。

1、 做好课前准备活动。这里说的准备不光是教案、课件、教、学具的准备,更重要的是教师自我心理上的准备。上课前想一想“我是否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这节课;我是否有信心上好这节课;我对我的学生是否有把握;是否他们能和我配合默切„„。

2、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一节课的好坏,教学设计是很重要的,要想设计出流畅、简洁,且重难点突出、新颖的教案,钻研教材是必不可少的。教案中的教学环节必须简洁、有可操作性,要适合本班学生,要利于学生接受。在备课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教师怎样教,还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去学。

3、上好每一节课。上好一节课不难,但上好每一节课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首先,上课时老师要创造和谐、浓厚的学习气氛,要怀着愉快的心情面对学生、面对课堂。只有学生想学、乐学了,课堂才会有效率,效率高了,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其次,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数学就是一个有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多动手,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让数学课堂“活”起来。第三,放手让学生多讨论疑难问题,自主学习意识,学生能自己总结、自己解决的问题,老师绝不包办、不帮忙。让学生去感受独立解决完问题后的成功感、自豪感。

4、 注重课堂评价,多表扬学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优点,,促使学生在老师的表扬下继续应用、发扬这种优点。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那些内向、胆小的学生的自信心。在我们的学生中有一些学生,他们的成绩一般、上课认真听讲、也按时完成作业,但上课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或从不主动回答问题。这样的学生其实是有很大潜力的,只要我们老师抓住机会,适时表扬,他们的成绩肯定会有一个飞跃。另外,要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了解自己、认识自我、有利于增强学习信心,有利于学生体会自我的价值。

二、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所以,要想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爱上数学课,爱上老师。学生们年龄小,在学校里总把老师当成他们的榜样、崇敬不以。这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帮助。只要我们当老师的多去关心他们,上课时多用亲切的语言和他们沟通、多表扬少批评,多说几个“好孩子”“你真棒”“老师真喜欢你”„„用商量代替命令。课下多和他们做游戏、多和他们聊天,从生活上多照顾他们,那孩子们肯定会喜欢上你,进而喜欢上你的课。

三、注 重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学生人生中最基础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知识,还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与发展,且而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学习与发展。因此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责无旁贷的首要任务。

(1)、听讲习惯的培养。

上课时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是孩子听懂一节课的前提。从开学的第一节课起,我就对学生提了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是认真听老师讲课,每个知识点、每个要求老师只说一遍,不会重复。但从这学期的上课情况来看,部分学生不把我说的话放在心上,他(她)们根本不听讲,而在下面讲小话,下课找他们做工作,他们的回答是:“那些知识我已经懂了”。但从作业反馈或课堂提问上可看出,他们根本就不懂。

二是学会听同学们发言,我班部分学生往往只注重听老师的讲课而忽视同伴的发言,别人一说就接话,如果让他来说其实他说得还不如别人。这个习惯的修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我常常要求学生在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注意听,边听边思考: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如果同意别人的观点,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再举手,经允许再站起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且明确规定举手发言的意思是:举手经允许方可发言 。

(

2、)课堂上说的习惯培养。

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大胆发言,是件很好的事情,大胆发言的学生一般都成绩优异,聪明好学。这是因为上课举手发言既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在课堂上我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首先要做到语言完整,然后是表达流利,还要求声音适度。 (

3、)“思”的习惯培养。

由于我接班级的学生程度参差不齐,严重两极分化,主动向老师提问质疑的学生比较少,这主要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落实忽视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种现状,课堂上我鼓励成绩不好的学生大胆发言或多给学生提出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每节新授课结束前,都留下点时间请孩子们说一说本节课讲课的内容,你还有什么疑问。给学生总结、思考、质疑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养成自己总结学习要点和质疑的习惯。养成了善于思考提出问题的习惯。 (

4、)培养认真做作业的习惯。

由于我刚接这个班,部分调皮的学生可能是想试一试我,做作业乱七八糟,一塌糊涂,那简直不叫作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首先要培养做作业时的良好心态。我经常教育学生要爱惜作业本,“作业本上都有你的名字,它不仅代表你,而且还代表我们的班级。如果你把它弄的脏兮兮的,写的乱七八糟,别人看了你不光彩,我们班级的同学也不会高兴。这样就让学生在心理上重视起来。其次我要求学生做作业时每次作业的格式和布局都先安排好,使作业看上去干净,整齐,正确。

四、培优辅差,持之以衡。

由于学生先天条件、所受学前教育以及生活环境的不同,所以出现差异在所难免,既然差异存在,那么我们就要想办法减少差异,这就需要培优辅差。首先、培优辅差要有一个计划,但是我觉的人数不用确定、培补的内容也不需要每个人都一样,因为优生和优生之间,差生和差生之间其实也是存在差异的,只是他们之间的差异小一些。比如,我们五年级在学习小数除法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由于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后面这部分学生始终无法接受,我就让他们分别做了两道除数是两位数的整数除法的题目,结果发现有10多个同学由于试商都没有学好,不知该如何去除、去商,那我就给他们补习“这部分知识,多给他们做几道题,然后再和小数除法加以区别;还有三个学生不明白小数除法的过程与算理,那就让他多动手操作,在操作中慢慢抽象出算理。其次、培优辅差要持之以恒。特别在补差方面,数学知识都是一环扣一环的,如果有一环知识脱节没跟上,那差距就会越来越大,知识欠缺就会越来越多,再去补就难度加大了。最后、要让培优补差的对象之间形成竞争趋势,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给他们每个人都确立一个竞争对手,让他们互相追赶。比如每次练习课,我总会留几道题目给优生让他们去做,而且我还会对他们说“快做,谁谁已经开始做了,我看到他做的很好”,每次考试结束,我都会私下里给几个同学谈心“你这次考的不错”、“这次你和谁谁考的一样好,下次能不能超过他”,这样一来,许多同学每次考试、作业不用我去比,他们就会自己比较。

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存在很多的弊端:

1、在教学中我很难顾及同一班级各类学生的不同需要,目标教学实现有很大的困难。由于要兼顾大多数学生,以至于成绩好的学生思维又难以拓宽,自主性难以得到发挥,再发生质的飞跃难度很大;成绩差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理解能力、学习习惯等与成绩好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距,而我的讲解不会以他们为准,所以学习变得越来越吃力,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逐

渐产生厌学心理;而中间的学生往往在心态上存在很大问题,他们安于现状,没有当领头羊的勇气和信心,学习上缺乏拼搏精神,虽然自身有很大潜力可挖,但由于一些因素至使他们常常处于中游状态而无进步而言,所以无论哪类学生都很难体会到学习带来的成功与乐趣。

2、教学进度过快,复习时间过长,导致学生无兴趣。

谈谈古典诗歌教学范文第5篇

我从事初中化学一线教学工作十余年一直在农村中学, 本文就如何抓好初中化学教学做如下探讨。首先, 要关爱学生, 让学生亲师近师信师;其次, 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最后, 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 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 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 实验操作关等, 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开发他们的智力, 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关爱学生, 让学生亲师近师信师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 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 它能使学生产生“向师力”, 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事实上, 在人格影响方面, 教师的人格要比社会上其他人员的人格影响更深、更广、更远。教师人格不仅深刻地影响学习期间的学生, 而且继续影响学生今后的生活道路, 甚至影响他们一生。

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留守儿童非常多, 父母双亲长期不在家的留守学生约占全校学生总数1/3, 其中有10数名学生独自在家无任何亲人照管。如我所任教九4班两名留守学生还得回家照顾读小学的弟弟。再是单亲家庭较普遍, 如我校岑溪方向学生因地理条件差, 父母是在外务工时组建的家庭, 当母亲回到老家时就不能承受现实生活的艰辛, 部分选择悄声离开, 致使其学生家庭经济更加紧张、家庭亲情更加缺失。针对班上出现的如上情况学生, 我基本上会选择家访, 与其一起做饭吃饭;在学校我会在生活上、学习关心帮助他们。如“借”钱给上述学生购买计算器等学习用品, 课后多与其谈心、谈生活、谈学习、谈理想,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关爱。这样, 学生就会亲师近师信师, 学习化学的第一步已经成功了!

二、激发兴趣, 引导学生乐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 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 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 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 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当学到化学用语及一些基本概念时, 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 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 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

1.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 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 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 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讨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 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 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还适当将国际国内的较重大的和化学相关的事件介绍给学生, 比如因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天津市滨海新区天津港危险品仓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等。这些都和化学息息相关。也认识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和国家的强盛都和每一位同学的努力相关, 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3.小组教学法。一是将全班分成4至6各学习小组, 每个学习小组6至8人, 任命 (或组员选举) 小组长1人。二是对每个学习小组的化学学习情况进行记录、评比、公示, 如课堂上积极回到问题正确得2分, 不正确得1分, 课后请教老师问题经老师检验可获得1至2分, 以上加分在化学课上予以公示, 并有专人记录。三是要求与奖励, 对学生提出合作探究的要求, 小组解决问题必须每个同学都参与, 在小组任一成员未参与解决问题 (或得分) 的情况下, 其他同学不得计分;小组长做好引导合作探究、人员安排, 若某一小组对某个问题不能解决且未相互讨论或请教老师予以解决, 则当场处罚小组长或组员;每周进行一次小组积分汇总评比, 给予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学习小组适当物质奖励。

4.课堂中穿插适度的幽默、小技巧。化学课一般都在下午, 学生上课容易疲倦, 在课题中可穿插一些小魔术,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每周学习1至2个小魔术 (最好与当堂化学课有衔接) 在课堂上做准备。

谈谈古典诗歌教学范文第6篇

一、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指导方针及其特点

1. 小班化教学模式的指导方针

小班化教学是基于现代化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发展而来,该种教学模式主要是改革传统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知识为本位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基于现代教育质量观的视角,小班化教学模式的出发点以及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个体性以及创造性,注重对学生个性化成长进行有效管理,以全体学生为教育对象,有效弥补了传统大班化群体教学的缺陷,更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 小班化教学模式的特点

小班化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化的最佳发展,使学生的人文关怀、自主学习、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造力以及实践能力等多方面得到有效提高。英语小班化教学主要以小组为单元,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探讨,教师也会参与其中,课堂上学生参与的空间扩大,时间也越来越多,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互动提供了更多机会,实现课堂教学的情感化、个性化和互动化,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活跃、愉快的学习氛围。即使是对于一些不善言辞、不善交际的学生,也有机会融入这种教学氛围中,尤其是对于英语这门实际应用较强的学科,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下会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对英语学习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有兴趣。

二、小班化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1.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在传统大班教学中也常应用,但教学实践效果并不佳,分层教学也是基于个体化差异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针对不同层次学习需求的学生进行分级教学,将教学中的难点进行分散,注重知识系统化梳理,让英语后进生能够加强基础知识巩固,而一些成绩相对优良的学生则应适当提高要求,激发他们的挑战欲以及自主探索精神。其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在课下作业以及课堂提问环节也应有所区分,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我水平取得最佳成绩。比如在学习英语时态的相关内容时,以“come”为例,教师可以先点一名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回答过去时、现在时以及将来时的基本意义和区别,再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以“come”的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分别造句。这样通过分层教学,让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获得了进步,并且相互促进。

2. 小组合作式学习

英语小班化教学中,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均衡发展,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通常以4-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成员最好照顾到学生的兴趣、个体差异以及特长等因素,做到力量均衡。其次应该选择一名领头带队组长(group leader),便于组织分工,组长应该采取轮流制,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适当锻炼,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小组任务式教学,主要是教师分配任务,小组内成员分工协作,通过自己的努力,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学习“My Day”第一课Welcome to the unit时,可以通过“Ask students to sort their activities into different sections”、“Talk to students about daily routines and activities”等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组内成员两人为一组进行表演,进而掌握have assembly、go to sleep、wake up等重要词组,还有“I get up at 6 a.m every morning,when do you get up?”、“When do you go to school?”等重点句型。

3. 交流讨论式学习

小班化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组织模式,课中教师提出问题后,主要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基本流程是课前导入、交流和讨论、展示、总结,比如在学习“Let’s celebrate”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一些中国传统节日的单词,小组内成员相互拼读练习发音、纠错,再由小组派代表发音,由教师进行最后的指导。然后以“介绍节日”为活动主题,让小组成员应用课件中出现的相关短语进行组织介绍,结束本堂课课程。这样的教学模式,教师充当的是组织、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主动发挥,可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上一篇:谈谈对教育的认识范文下一篇:泰州电厂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