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谋求发展范文

2023-12-20

抢抓机遇谋求发展范文第1篇

作者:蕲春县司法局 2006届选调生:肖 昶

近年来,蕲春基层司法所工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大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预防性、超前性、治本性和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工作优势,认真履行人民调解、普法宣传、依法治理、法律服务、法律援助、“12348”法律咨询、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职能作用,为促进蕲春区域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全区15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司法所,成为县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实行县司法局和乡镇人民政府双重管理、以司法局为主的管理体制。司法所工作为基层党政领导和广大群众所信赖,被乡镇领导和广大群众誉为“两个离不开”(乡镇领导离不开、基层群众离不开)。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是关键之所在。

、提高认识,增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司法所是伴随着我国城乡经济不断发展,在基层政权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改革中诞生,在发展中壮大,担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责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司法行政机关必须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加快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要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深化“三个认识”。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形势下司法所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明确肩负的重要政治和社会责任;要进一步提高对司法所现状与新形势下任务要求不相适应问题的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司法所工作,以创新精神推动司法所工作,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进一步提高对执政为民、执法为民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筑牢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执法为民的重要举措,不断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二是紧密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三个结合”。要把理清思路与推动具体问题的解决相结合,既要整体把握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进程,又要注意解决当前面临的困难;要把依靠国家、上级与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坚决克服等靠要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突出业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争取最大社会效益;要把上级的决策部署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硬件上不搞一刀切,软件上结合实际,选准突破口,逐步推进,务求实效。三是加强领导,务实苦干,抓好“三个落实”。要切实加强组织落实,全面把握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主动权,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运筹和谋划好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要切实加强作风落实,根据规范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脚踏实地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真正把司法所建设成设施完善、机构健全、人员充实、管理有序、工作规范、保障有力、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的基层政法组织;要切实加强措施落实,按照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建设的要求,尽快制定本地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制定发展规划,拿出具体办法,建立保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司法所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明确目标,加快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步伐 蕲春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要在县委、县政府和司法部的领导下,以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为中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规划,稳步推进。蕲春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司法部的要求,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做出总体规划,并制定分步骤、分阶段实施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经济条件,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统一标准、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分期投入、分步建设。三是量力而行,适度超前。制定规划和工作计划,既要考虑本地的经济发展因素,立足现实;也要着眼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需要和司法所的长远发展,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规范化建设。四是积极推进,注重实效。按照规划标准,高点定位,抢抓机遇,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同时,要着眼于司法所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对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实行动态管理,注重规范化水平的巩固和提高,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整体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使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力争其机构设置健全、管理体制顺畅;队伍结构合理、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业务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规章制度科学完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等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形成机构健全、管理有序、人员充实、职责明确、制度完善、设施完备、保障有力的发展机制和工作格局,推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上新水平、新台阶,更好地发挥维护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开拓创新,狠抓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

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是强化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根据蕲春实际,要重点从组织建设、业务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五个方面全面推进并不断加强。

第一,加强组织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实现组织机构规范化。

《司法厅关于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已明确司法所统一为县(市、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实行县(市、区)司法局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双重管理,以司法局为主的管理体制。司法行政机关必须坚持以作为求发展,以发展求地位,完善管理机制,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加快实现机构独立、编制单列、管理规范,确保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开展。

第二,加强业务建设,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活跃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从当前和今后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趋势看,司法所的主要职责是:(1)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调解疑难、复杂民间纠纷;(2)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组织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和帮助;(3)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4)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工作;(5)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6)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7)组织开展基层依法治理工作,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设;(8)协助基层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纠纷;(9)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10)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交办的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关工作。司法所工作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第一位,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完善健全对民间纠纷和基层社会矛盾的调防体系,健全人民调解工作网络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广泛吸收志愿者参与人民调解工作,推广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实行人民调解员持证上岗,努力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继续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稳妥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为探索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完善积累经验,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推进和深化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等预防和治本工作,努力提高群众的法制观念、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各级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全区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积极建立健全基层社会法律服务网络和机制,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领域,大力开展法律援助,提高服务水平和效能,为本地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充分利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资源,逐步将人民调解、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安置帮教、“12348”热线、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整合在一起,构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综合服务平台。同时,加强与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等基层政法机关的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合力。

第三,加强司法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文明执法形象,提升执法效能。 十七大报告提到不断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司法人员的政治素质,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司法力量,让文明执法成为司法人员的一种习惯进行固化和常态化,在司法工作中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铭记标准,严格要求,用理解自己的理念来理解别人”,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和“廉洁从政”,以“文明”作为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目标,塑造“和谐司法”文化,深入开展“做文明人、树文明形象、说文明话、讲文明礼仪”的“文明执法”活动,不断加强司法队伍的作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廉政建设,更好地塑造文明执法形象,全面提升司法机关作风和效能,整体系统推进司法行政建设,从而更好地为三农和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进一步完善队伍管理体制,严把入口、畅通出口、严格管理,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司法所新录用人员,要按照有关规定坚持凡进必考,培训上岗。司法所工作要积极参与全区创新经济发展环境公开评议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基层司法所和司法助理员队伍的良好形象。

第四,加强制度建设,科学规范所务管理,保障司法所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坚持依法管所、从严治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坚决禁止从事或参与侵犯群众利益、加重农民负担的活动,禁止以司法所名义开展有偿法律服务或以法律服务所名义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对司法所与法律服务所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体制的,要做到人员分工明确、职能区别明确。司法所人员出现违纪违法行为的,必须按照法纪和政纪予以严肃处理。

抢抓机遇谋求发展范文第2篇

──写在省‚两会‛闭幕之际

2006年,‚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贵州高原的春天来得格外的早。刚刚闭幕的省‚两会‛审议通过的《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穿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一根本主题,像春风一样吹拂着黔中大地。

3900多万贵州各族儿女正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以昂扬进取和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走进了又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十二五‛规划的五年,贵州高原凯哥高奏。

这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的五年。全省生产总值年均两位数增长,财政总收入翻了一番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一批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竞争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逐步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跨上了新的台阶。

这是贵州西部大开发打好基础的五年。连绵群山之间编织起立体交通网络,‚连峰际天,飞鸟不通‛的怨叹成为历史;峡谷高原矗立起一座座水电站、火电厂,贵州成为南方重要能源基地的梦想正变为现实;荒山荒坡披上绿色盛装,两江上游生态屏障初步形成;一幢幢赞新校舍成为山乡村寨的亮丽风景,‚两基‛攻坚的战略目标加快实现。

这是贵州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农村延续了两千多年的‚黄粮国税‛被全面免除,扶贫攻坚步伐加快,一户户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对贫困群众扶持救助的力度逐步加大,‚紷寡孤独皆有所养‛的理想正逐步变成现实。城乡居民的荷包鼓起来了,生活质量提高了。手机、电脑、汽车......这些原来稀奇的东西,走入寻常百姓家。

这是贵州人精神焕发的五年。广大干部群众对省情的认识逐步深化,盼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信心和干劲越来越足,热爱贵州、建设贵州、发展贵州的热情日益高涨,贵州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自豪,这样意气风发。

五年的成就表明:只要我们紧紧扭住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根本主题,就一定能把贵州的小康社会建设大步推向前进。

省‚两会‛审议通过的《规划纲要》,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和省情实际出发,描绘了我省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画卷,明确了实现贵州历史性跨越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

凝聚了全省人民意愿和智慧的‚十一五‛规划纲要,遵循胡景涛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殷切嘱托,体现了‚努力实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要求,贯穿了‚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的理念。 展望未来的五年,发展前景催人奋进,工作任务艰巨繁重。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明确指出:‚我们一定要牢记胡景涛总书记‘贵州的同志要有志气、有信心’的谆谆教导,在目前业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始终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个富民兴黔第一要务不动摇。‛这是贵州人民的最大共识。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正确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国家持续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等的进一步推进,是我们扩大开发的新的空间。我省‚十五‛期间的基础打得牢实,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全省广大干部群众人心思改革、人心思发展、人心思和谐,是加快发展强大的内在动力。所有这些,为我们提供了极为难得和前未有的机遇和条件。

战略机遇期,机遇要抢抓。一个‚抢抓‛,体现了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体现了后来居上的豪迈气魄,体现了奋力进取的坚强意志。 我们耽搁不得。过去,我们曾痛感贵州发展机遇太少。现在,大好机遇就在眼前。机遇十分难得,又稍纵即逝,‚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我们必须以只争早夕的态度,把机遇抓得紧而又紧,牢而又牢。否则,稍有疏忽和懈怠,眼前的机遇就可能擦肩而过。

我们失误不起。近年来我们把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抓得很牢,集中力量办成了不少多年想办而没有条件办的大事和实事;但我们也有过错失良机的深刻教训。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百倍珍视,乘势而上,就能迈上一个新台阶;如果不积极抢抓,或者抓而不紧,与机遇失之交臂,就会犯历史性错误,愧对子孙后代。

我们面临的机遇,很多其他省区市同样具备,并且有的承接条件比我们还好。各地在对待机遇中各有高招,都在努力寻求新的突破。在抢先争位的竞争中,先下手为强,捷足者先登。谁抢占了先机,谁就能赢得主动,赢得好的发展空间;反之,机遇就会离我们而去,原来具备的优势也会丧失殆尽。

由于历史、地理方面的原因,贵州的底子比别人薄,办成一件同样的事情,完成一项同样的任务,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花费更多的功夫。如果我们不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精神去争,机遇就没办法抓住,就会陷于被动,被别人拉开更大的差距。

未来的五年是我省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能否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对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十年重点突破、十五年初见成效‛,对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在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要加快。一个‚加快‛,体现了对省情的清醒认识,体现了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体现了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

从历史上看,贵州虽已建省近600年,但开发较晚、开发不足,发展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贵州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归结起来就是发展不够。贵州在前进过程中所遇到的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实质上都是发展不够带来的。要解决多年积累的老问题,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矛盾,根本的出路就在于必须加快发展。总之,千困难、万困难,发展慢了啥都困难;前任务、万任务,加快发展才是第一要务。

从现实看,贵州面临的是不进则退、慢进也退的严峻形势。全国各地都在抢抓本世纪头二十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劺足劲头往前跑。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形势逼人,时不我待。发展慢了,就等于停滞,就会更加落后,就可能被时代淘汰。

在我们贵州,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把蛋糕做大,无论如何使第一位的事情。如果在经济总量上没有一个迅速的增长、积累和扩张,发展速度上不去,就谈不上效益,科学发展就成了一句空话。同样,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不坚持以人为本,不落实‚五个统筹‛,造成‚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想加快发展也只是一厢情愿;即便速度一时上去了,也不会持久。我们只有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发展的要求,也只有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才能真正实现加快发展。凡有条件的地方、行业,都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做到能快则快、能上则上、能先则先。

干事业要有一股子劲、一股子气,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特别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只有那些思想解放、锐意进取的人,才能把机遇牢牢抓到手上;只有那些心动迅速、埋头苦干的人,才能在加快发展的激烈竞争汇总拔得头筹。

如果封闭保守,满足现状,不图进取,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甚至不富也安、不进也满,就会成为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绊脚石‛,从而严重挫伤干部群众盼发展、谋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果盲目攀比,老是怨恨基础很差、条件很苦;埋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英雄无用武之地;抱怨任务重,困难多,眼高手低,什么事都看不顺眼,就必将严重分散精力,使机遇在一声声抱怨中悄悄溜走。

如果消极畏难,无所用心,麻木冷漠,习惯于老一套,思路不开阔,事事四平八稳,怕担风险,向低标准看齐,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还可以,满足于当‚太平官‛、‚清闲官‛,就不可能抓住机遇,就会落在时代潮流的后头,摆脱不了落后状况。

如果脱离实际,心浮气躁,沉不下心来,扑不下身子办实事,只有唱功,没有做功,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哗众取宠,图一时风光,就必然失去群众的支持,使实业缺乏坚实的基础,使又快又好的发展成为空话。

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必须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使一切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要让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不论前进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干扰,都必须坚持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始终把干部群众的注意力引导到加快发展上来,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紧紧围绕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想办法、出主意。

要让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人更加受到尊重。旗帜鲜明地鼓励探索,善待挫折,激励成功,让全社会崇尚创新,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要求,工作中即使有点闪失,也不要轻易指责;领导要敢于承担责任,为下属撑腰,让他们放手干、放心干、放胆干。

要让真抓实干、勤奋敬业成为时代的主流。真正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富民兴黔事业上,贯彻‚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对工作精益求精,创造一流的业绩。看准了的事情就要下决心办,快速果断;对确定的事情就要一抓到底,抓出生效。

要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同志充分释放能量。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人才,大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实行重激励、惩懒惰、硬约束、严考核的工作机制,真正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贵州是我们赖以生存、生长、生活的地方,是在这片热土上每一个耕耘者的家园。我们要在感情上对贵州有认同感,心理上有自豪感,身份上有归宿感,饱含深情地热爱贵州、建设贵州、发展贵州。 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无论家乡是贫困还是富裕,我们都深深地爱她。建设贵州没有旁观者、评判员,只有运动员。贫穷,靠我们去改变;富裕,靠我们去创造。怨天尤人没有用,自暴自弃更不行,惟一的出路就是勇担使命,奋起直追,为贵州的发展和富裕贡献力量,使贵州早日美丽富强、文明开放。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只有对贵州这块土地爱得深沉,我们才会为她尽心竭力、呕心沥血、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春风拂面气象新,杨帆启程上征途。历史在昭示我们,时代在激励我们,未来在催促我们。我们要甩开膀子迈大步,奋笔疾书绘大业,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在推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中,展现人生价值,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后辈的业绩。

抢抓机遇谋求发展范文第3篇

摘要:简要介绍江苏省技师学院近几年来的发展情况及技工院校发展面临的挑战,通过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加快学院发展,实现打造职教品牌,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抓住机遇 开展争创 打造品牌

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由初期的规模小、占地少,一跃而成淮安市最大规模的职业院校之一,有在校学生7000余人,年对外培训5000多人,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创造了职业教育发展史的一个奇迹,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取得规模和层次发展后,在新的起点上,技师学院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抉择,为此,学院及时提出开展“两提高一争创”活动,加强内涵建设,打造职教品牌。

一、明确定位,加强创建,取得快速发展

在学院组建初,就明确了“紧贴市场、突出技能、加快发展、服务社会”的办学思路,根据市场调研,紧扣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走开放式办学之路,根据市场需求开设专业,在学生的培养定位上,学院明确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的技能型、复合型人才。

几年来,学院加快了创建的步伐,先后于2006年、2007年通过了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国家高级技工学校和省重点技师学院的评估,成为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通过技工学校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验收,加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全省七所省级重点技师学院之一,办学层次亦由原来的中专、中技扩展到高技能技工、技师和高职五个层次,连续四年招生在2000人以上,使在校生由原来的2000多人增加到了7000多人,同时每年对外培训5000人以上。

在发展的过程中,学院一直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加强了与地方企业的紧密结合,采取了联合办学、定单培养等方式为地方企业做好人才服务,每年大量优秀毕业生进入地方企业一线服务,仅2008年为富士康及达方电子即输送实习就业学生1400余人次,近几年来培养技师近2000人,培养高级技工近3000人,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所需。

二、认清形势,正视困难,迎接新的挑战

近几年来,我院和全省同类技工院校一样引起了地方政府的重视,层次得到了提高,并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显著特色,在政府的支持下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但在学院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1、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从近几年的就业市场看,原本以培养技术人才的、由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转变而来的职业技术学院,也开始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办学机制,确立了市场需求、与企业的紧密联系,并利用其自身在教育方面的优势在就业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方面占得了先机。同时,地方举办的区县一级的职教中心,亦利用其自身在教育方面的优势,与技工院校之间展开激烈竞争。

2、生源减少,招生竞争白热化。

除客观的生源逐年减少外,普通高校扩招造成的上高中热,地方保护主义式的生源控制造成对技工院校生源的封锁,以及有史以来的重学历轻技能的传统观念,也成了技工院校生源减少的直接原因。

3、政府投入不足使技工院校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与教育系统的职业院校相比,多年来,在待遇方面一直处于不公平的状态,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系列学校,有着充足的资金,而技工院校,即使是达到省重点技师学院,在经费上仍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国家对技工院校资金的支持也只停留在阶段性,没有形成长期的资金保障,从而使得到快速发展的技工院校直接面对下一步发展的资金困境。

4、校企合作缺乏企业参与的有效手段。

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技工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得到了加强,这本身对技工院校的发展是一件好事,但仍处于一种简单的合作,对企业来说,缺乏内在的动力。现行用工体制下的企业,缺乏对员工培养的动力,虽然作为行业主管的劳动保障部门来说,企业用工准入制度已提出多时,但因为现实的种种因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因而校企合作加强技能人才的培养对企业来说缺乏内存的动力。

当然,作为技工院校本身,必须要正视现实,再一次紧抓发展机遇。

1、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

在国家对技工教育大力支持的情况下,技工院校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作为技工院校本身,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进一步利用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借助《职业促进法》、国家助学金及各级财政的专项资金,各项有利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如今年四月省劳动保障厅推出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暨技工院校招生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等,充分发挥近几年来技工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进一步争取政策和落实各项政策,创造机遇,加快自身的发展。

2、苦练内功,提高竞争力。

与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普通中专相比,大多技工院校发展的起步比较晚,基础薄弱,师

资水平比较低,并且初始的规模比较小。因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教与学的不适应,如体现在享受大专待遇的技师入学的对象多为初高中低层次毕业生;出现硬件不足的现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大量的先进实训设备不足;管理上的不适应,作为技工院校中佼佼者重点技师学院,级别提升后,真正的二级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因此,我们要正视自身不足,全面提高竞争力,要抓住淮安地方加快重点职业学校建设,统筹规划、整合资源,重点建设一批能够在市内起骨干和示范辐射作用的职业学校这一历史机遇,进一步做大做强。

3、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作为内在动力,近几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对技工院校发展的重视及技工院校对经济发展的卓绝贡献,是国家对技能人才大量需求的体现,同时也是技工教育特色的体现。作为外在动力,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逐步重视,技能人才社会地位的逐步提高,使社会对技工院校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尤其是技能大赛、政府津贴、高技能人才福利待遇的逐步落实和提高,对技工院校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大学生的高学费、就业难,也为技工院校培养技能型、实用型、经济型的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有利时机。

三、创新思路,加快发展,打造特色品牌

既然技工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而在与其他职业教育在生源等方面存在竞争,那么,我们学院的发展就应该扬长避短,创新思路,加快具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为此,学院在取得规模和层次发展后,于2008年初提出了开展“两提高一争创”活动,即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切入口,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技能型名师、名生,打造特色品牌,争创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技工院校。

1、坚持服务就业的办学方向。

服务就业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办学准则,是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的立身之本。由学院和市内外企业组成的专业委员会,紧紧围绕就业需求,对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出安排,加大了对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企业在职职工、退役士兵等群体的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了其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2、坚持特色,突出技能培养。

技能培养作为技工教育的特色,应该作为技工教育的立身之本,始终坚持这一特色,把握技能特色不放松。为此,学院加强了对学生的技能的强化训练,通过加强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培养劳动者与经济发展要求,特别是企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动手操作能力,工作中所必需的沟通、合作、创新、解决问题等核心能力;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既能讲授文化理论又能指导实践操作的一体化教师;通过开发一体化课程,打破传统学科教育模式,突出

能力为本,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学生技能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并得到了省市技能大赛的检验,与07年获得20个市级大赛奖项和3个省级大赛奖项相比,08年取得了市级大赛104个奖项其中一等奖47个,省级大赛31个奖项其中二等奖8个,实现了质和量的飞跃。

3、多头并进,开辟培训市场。

学院要在坚持做好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近几年在服务社会方面形成的对外培训优势,借助行业主管优势,大力挖掘培训潜力,尤其是在校企合作及其他职业教育所未涉及的新型培训领域,抢占市场先机,在全日制学历教育之外形成一个另一个有力的支撑。围绕这一点,学院培训处和驾校努力开拓培训市场,广泛加强合作,仅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对外培训4000余人,其中拓展了退伍军人培训近300人、困难企业职工培训近1000人、农民工培训近800人,正向实现多个支撑这一方向努力,同时也为服务困难企业、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出学院应有的贡献。目前,学院已形成技能培训、职业资格、和技能鉴定等为一体的培训格局,广泛开展包括企业职工、下岗再就业职工、失地农民、新市民、返乡农民技能培训和鉴定,与全日制教育一起,构成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技能人才的有力支撑。在校企合作方面,除与市内十多家大企业合作外培训、定单培养外,还与市外近百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习就业关系,去年底,为应对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影响,学院还联络省内外近40家大型企业召开了校企联合会,共商大计同时,签订了合作协议,为企业储备人才和学生的实习就业提供了保证。

4、苦练内功,加强自身建设。

学院得到发展后,已由以前的规模、层次发展转变为规模和内涵发展并重。为此,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今年再预算投入400余万元,购置所需实训设备。师资队伍建设上,在前几年招聘新大学生50余人的基础上,今年进一步提高要求,目前已引进研究生4名,准备招聘大学生30余名,在去年半数教师参加过一次培训的基础上,今年再次加大暑期培训力度,保证半数以上教师再次经过一次轮训。为打造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现有50余名技师的基础上,今年有25名教师申报了高级技师。在人才培养层次上,今年加大了高中后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层次,目前已到校交费的700余名新生中,高中后及高技能人才培养层次达到了近70%。在教学上,课程改革、教科研活动正积极围绕学院的发展,在深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学基本功等方面,开展广泛的探索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年上半年已结市级课题一个,省级课题开题一个,出版教材3本,在编教材十多本,08年全年发展论文40多篇,今年上半年已发表论文20多篇。在专业建设上,突出地方

产业所需,加强电子、信息、化工等专业的建设,在特色品牌专业建设上,目前正在设想利用淮安市商业技工学校并入我院机会,将淮扬菜作为一个特色品牌向全国推出。在管理上,各项管理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为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学院每年举办为期两个月的技能和文化艺术节,每年十几个全校型的大型活动和数十个系部、班级举办的各类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和提高自己的舞台

参考文献:

[1]吴可立,在江苏省技工院校贯标发布会上的讲话。

[2]范文衷,辞旧迎新·话技师学院,中国培训,北京中国培训杂志社出版,2008No.1。

[3]黄景容,技工教育2007年度发展管窥,中国培训,北京培训杂志社出版,2008No.1。

[4]关 晶,人力资源新视野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新探,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5]江苏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印发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暨技工院校招生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2009年4月。

[6]宋民军,努力实现淮安职业教育发展新跨越,2009年

附:

(1)完成的市级以上科研成果:无

(2)在市级以上学术会议交流或在市级以上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的论文:

化工专业教学课程改革初探 2008.12 4000字 《跨世纪》

职业院校学生素质现况及素质提高浅谈 2008.12 3000字 《跨世纪》

新形势下技工院校发展浅见 2008.12 3000字 《管理观察》

技校化工专业学生实习教学探索 2009.8 3000字 《时代教育》

本文论点及文字材料均为本人所有。

签名:

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抢抓机遇谋求发展范文第4篇

新发乡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

杨德辉 2011年 月 日

各位代表:

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乡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十一五”期间政府工作回顾

“十一五”期间,全乡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乡上下紧紧围绕按照“农业稳乡、科教兴乡、基础强乡、生态美乡”四大战略,解放思想,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已全面完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开启我乡“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1、农业结构逐步优化。以农业稳乡为目标,近几年来全乡种植优质马铃薯、脱毒马铃薯、玉米、杂交玉米、玉米地膜覆盖、绿肥种植、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至“十一五”末,全乡农作物播种面积45465亩、粮食总产量9915吨,其中马铃薯2716吨,比2006年增产2047吨,年增长率7.8%。

2、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按照“远抓山、近抓粮、长抓畜、短抓庭园经济”的发展思路,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要求,大力发展以规模养殖为主的养殖业,重点抓好畜种改良和畜禽疫病防治工作。“十一五”末,全乡规模养殖户逐年增加,牛、马、羊、猪、鸡存栏量分别达到5541头、2037匹、9770只、36905头、8.78万只。

3、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突出抓好以水、电、路、通讯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夯实发展基础。“十一五”期间,完成了电新(电视台至新发乡政府)29.66公里通乡油路建设,彻底打破了制约我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交通瓶颈;实现全乡村村通公路,五年来全乡共修建通村公路105公里,并逐步实施村民组通组路工程;启动龙新(龙场至新发)联村油路46.5公里。实施了开坝、贵坪、啊嘎、民族、中心等村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共安装饮水管道20余公里。完成487户沼气建设项目和1977户危房改造及移民搬迁工程;完成龙场镇到新发乡1万伏双回路农电网改造工程,全用用电户率达100%,完成开坪集市的低压绝缘改造,投资8.6万元完成了开坪集市及重点部位监控安装。全乡通讯网络基本覆盖,通迅条件进一步完善。并建设完成乡综合文化站、计生服务所、村级组织阵地、乡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农家书屋2个、敬老院以及中小学校安工程建设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近1亿元。

4、财税逐年增加:2010年,实现财政收入578万元,比2006年增长24%;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258元,比2006年增长1867元。

(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地、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和资金,严格程序、及时办理,做到了公开、公正、透明。

2、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以“两基”复查及“普实”验收为工作目标,在“十一五”期间,全乡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年辍学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初中生辍学率均达相关要求。全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稳步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布局调整,有效整合了教育资源;积极争取和实施教育危改和校安工程项目,完成坪子小学、新发民族小学、新发二中、新发中学、松发小学等危改及校安工程,有效改善了教学条件。

3、公共卫生和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不断强化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加强“五苗”计划免疫接率,积极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年均参合率达到95%以上。

4、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扎实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这一主线,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机制建设为核心,以作风建设为重点,激发村级抓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使命感。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扶政策,做好外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搞好育龄妇女生殖保健服务,符合政策生育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刚性指标较好完成。认真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强化宣传教育,完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质量,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统筹协调解决人口问题。

5、民生工作进一步改善。坚持民生优先的原则,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为核心,高度关注民生事业发展,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体的实际生活。“十一五”期间,全乡纳入五保户供养 人,低保户供养 户 人,落实大病医疗救助 人。建成1100m老年公寓1所。在民政救济工作方面,搞好受灾群众和冬春两季困难补助的发放工作,切实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在充分落实优抚、优待、五保、低保、救灾救济政策的同时,整合运用扶贫、计生帮扶、社会捐助等各类资金,让灾民、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贫困户、贫困党员等普遍感受到党的恩情、政府的温暖,共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坚持信访接待日、领导包案责任制等制度,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8起,化解群体性上访事件 3 起,集中开展平安创建、“五五”普法、“严打”整治、禁毒、反邪教等专项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着力健全完善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体制,为加快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 2政府政务进一步公开,乡、村干部思想进一步解放。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活动和村级两委换届,加强了对乡机关干部及村干部的教育和管理,从严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的依法监督和人民代表的民主监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及时办理人大议案,加强整改意见落实,扎实推进为人民服务的“实事工程”。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征途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发展的态势令人振奋,美好的前景更加广阔。我们今天所取得的各项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乡人大代表的监督和支持下,全乡上下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奋力拼搏的结果,得益于历任新发乡党政领导班子的智慧和力量,凝结着全乡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充分体现了全乡上下众志成城、团结拼搏的良好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社会各界人士与我们同舟共济、合力创业的良好氛围。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乡人民表示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一直关心和支持新发乡事业发展进步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必须坚持把理论指导同新发乡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走出一条具有新发乡特色的发展路子;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依靠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坚持把维护团结作为振兴新发乡事业的关键,加强全乡上下的大团结,努力形成同心同力的良好氛围;必须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实现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执行党委的各项决议决定,切实加强和改进行政执法工作,才能够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锻造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为新发乡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过去的五年,我们在加快发展的征途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发展的态势令人振奋,美好的前景更加广阔。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正处在发展的攻坚阶段,崛起的关键时期,任何的满足都会使我们停滞不前,甚至落于别人,只有正视我们的问题和不足,才能永不满足,奋力赶超,不断实现我们的新突破、新跨越,在全县竞争中不断争先进位。我们的发展还是阶段性、低水平的,突出表现在: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还不快,全乡经济总量偏小,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工业对财税的支撑作用尚不明显,人才、技术、资金相对匮乏;二是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的生活还不宽裕;四是交通、农田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五是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导致的信访案件、纠纷事件时有发生,需要我们认真加以解决;六是由于大量青壮农民外出务工,常住人口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给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七是部分社会群体年老多病、积贫积弱的现象长期存在,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建立健全和逐步完善;八是部分机关干部的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政风、民风还有待改善。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在今后发展中进一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回顾过去五年的实践,我们对推进改革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这些体会既是过去的经验总结,也是指导今后发展的重要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项目是硬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项目是推进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面对发展变化的宏观环境,坚持把挑战当机遇、把压力变动力,在加快发展中科学发展,在科学发展中争先进位。面对县内外日益白热化的竞争态势,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实干是唯一出路,在新一轮城乡竞争中加速崛起;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坚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在转变发展方式中提升发展质量。要始终坚定不移地把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头等大事,进一步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党委班子一班人共同抓,全乡干部群众合力抓的生动局面。

第二,必须坚持把民生作为第一要求。人民利益是最高的利益,为民谋利是我们的宗旨。必须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把好事办在群众心坎上、把实事办在群众急需时,使广大人民群众切切实实得到实惠。只有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真正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源泉,更是发展的最终目的。

第三,必须坚持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应当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理念,切实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强化“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更加注重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承担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第四,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全乡的发展靠创新,过去是这样,今后更是这样。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科学的理念引领科学发展,以创新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求得突破,以创新彰显特色。

第五,必须坚持把实干作为第一本领。成事在人,关键在干。科学发展靠实干,社会和谐靠实干,为民谋利靠实干。我们要发扬“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工作作风,努力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形成心齐、气顺、劲足、风正的生动局面。

“十二五”时期

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指导原则

各位代表,乡第七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已为今后政府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发展的眼光、创新的办法、统筹的思路,主动应对,攻坚克难,在困难中寻找机遇,在挑战中寻求动力,在竞争中争取优势,努力实现新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

“十二五”时期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以“四五六七”工作思路,以“威宁试点”为契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全乡人民生活品质为根本,深入实施“生态优先、工业强乡、项目带动、教育兴乡、自身建设、和谐社会”六大战略,为全面建设“打造依托丰富煤炭资源,打造全区经济强乡,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构建和谐美好新发”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工作的奋斗目标是:到“十二五”末生产总值在“十一五”末的基础上翻两番,年均增长23%;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5亿元,年均增长12%;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升;财政收入到“十二五”末力争超过3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民政救济、民主法制、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发展。通过五年的努力,将新发乡“打造依托丰富煤炭资源,打造全区经济强乡,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构建和谐美好新发。”

要实现这些目标,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1、必须认定发展这个硬道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发展为根本,以发展聚民心,加快发展不动摇。只要有利于群众致富、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事业前进、有利于社会稳定的事情,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要聚精会神去投入,一心一意地去开拓,无所畏惧去争取,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

2、必须咬定求真务实这股劲。要把整顿工作作风,激发工作热情,做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不断完善整章建制工作,切实落实有效的奖励惩罚机制,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坚持摸实情、兴实风、说实话、谋实策、办实事、求实效,做到“三不三看”:不看怎么说,看怎么做;不看说多少,看做多少;不看讲实事,看做实事。

3、必须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这一根本。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人民群众共同富裕,是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满意不满意、富裕不富裕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要扎扎实实地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切切实实地让群众得实惠。

遵循上述总体思路、奋斗目标和指导原则,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

新发生态绝佳,境内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全乡退耕还林13500亩。可渡河流经新发乡龙滩、民族两个行政村,境内河谷纵深,水力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是白条鱼等水生动物理想的生存地。生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本钱。全乡上下务必统一思想,深入践行生态优先战略,科学处理生态保护和加快发展的关系。不能把生态保护和加快发展简单地对立起来,而是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理念,在科学发展中保护生态,在生态优先下加快发展。我们要把生态看作资源,看成品牌,既要把生态保护好,更要把生态利用好,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源开拓成生态资本,发展要服从于生态,生态也要服务好发展。找准二者的结合点、平衡点,“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境内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水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为加快我乡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深入实施“工业强乡”战略。

全乡有煤、硫铁、锌、锰、铜、高岭土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以煤炭资源最具优势和开发前景,在全乡31个村中14个村有煤分布,且发热量高(大多在8000大卡以上),煤层浅,便于开采,是全县主要的煤区。工业经济牵动性强、关联度广,是财税收入的基础性和稳定性来源,也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一是大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争取在年底煤炭沟煤矿投入生产、兴隆煤矿正在办理相关手续,新寨中、西、东正在筹备前期工作,加快“西洋集团”响水井田建设。我们要进一步增强“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加快与发达地县对接,以优势的资源、优良的环境、优质的服务,努力构建和谐投资环境。二是做大做强骨干企业,重点支持现有骨干企业通过引资嫁接、扩建改造等方式,迅速做大做强,通过今后几年的努力,力争打造一批税收贡献千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全乡煤炭年产200万吨以上。

三、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今后五年,我们要切实加大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坚持项目主导,把项目建设作为我乡促进发展的根本举措,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制定我乡重点产业发展规划,精心筹划一批重大项目。重点争取小流域治理、交通、农田水利、农村清洁工程等牵动性强、受益面广的重大项目,通过项目实施持续优化乡域发展环境,拉动经济增长,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我乡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强的项目支撑。同时要树立精品意识,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好领导联系和服务项目制度,高标准实施好各类在建项目。

1、做强畜牧产业,在加快发展扩规模上下功夫。在养殖基础较好的村、组,加大暖棚养殖建设力度,深入挖掘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新的增长点,积极培植发展特色养殖,真正实现“抓扩畜,增存栏,提效益”的目的。要通过5年的努力,使规模养殖户达200户,猪、牛、羊、鸡存栏量达6.5万头、1.5万头、3万只、16.5万只。

2、发展特色产业,在“特”字上下功夫。着力发展以核桃、烤烟为主的特色。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全乡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不但要扩大栽种面积,而且要向优势区域集中,要按照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努力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区域化的特色发展布局。

3、突出科技高效农业,在“高”字上下功夫,全乡农作物种植方法主要是传统种植方法,我们要改变过去的种植方法。按照“地膜化种植,育苗栽培”的要求,大力推广玉米、马铃薯等全膜覆盖种植。

4、按照“基地化建设,科学化管理,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大力扶持和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努力形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格局。要注重抓好“三动”:首先是典型户带动。要着力发展一批特色农业大户,使他们在种植和养殖规模、效益上都有一个新的突破,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其次是专业组织联动。逐步建立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其运作机制,把散户小生产变为规模化大生产;再次是服务驱动。着力搞好农业技术服务,积极帮助各村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帮助农户理清农业发展思路,通过深化驻村指导、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等活动,进一步完善农业服务功能,提升农业服务质量,驱动特色农业发展。

5、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夯实经济社会基础,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切入点,坚持抓大不放小,扎实做好项目储备和项目服务工作,统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用足用活国家支持地方经济和农村发展的各项政策,重点抓好国家和省、地、县重点支持的基础设施、生态、农业、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大项目、好项目。

四、深入实施教育引导战略。

优先支持发展教育事业,巩固“两基”成果,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改善教学条件,落实教育布局调整措施,优化教育资源配臵,提高教学质量;全乡劳动者素质整体较差,文化观念落后,严重地制约地方的整体发展,要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拓宽职业技术培训,促进劳动力转移,改善农村劳动力结构,提升城乡化水平;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满足农民群众就业增收的需求;宏扬先进文化逐步改变地方不良风气,为推动地方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增强“新发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主人翁意识和向心力,更好地内优环境,外树形象。

五、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完善以村级卫生所为基础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医疗卫生水平,巩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发展成果,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升群众健康水平;严格执行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大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政策,提高人口素质;按照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经济适用、安全美观、卫生整洁的原则,采取改建和新建相结合的办法,加快新农村建设,争取到“十二五”末全乡60%以上的农户搬进新住宅;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认真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培育特色文化品牌,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精神文化需求;按照新发乡小城镇建设规划和要求,形成以乡整体规划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小康住宅规划为补充,以产业布局规划为支撑,以基础设施规划为纽带,以公共服务规划为配套的覆盖全乡的统筹规划体系。按照“边规划、边建设、边管理”的原则,不断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提升乡区位形象、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力;积极开展村容乡貌、道路交通、环境卫生、违章建筑等专项整治,创造优美整洁人居环境。抓好科学知识普及和科学技术示范推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乡域经济的贡献率;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保证各项惠农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位;高度关注民生,严格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医疗救助以及农村五保供养等制度,加大对特困群众、弱势群体的社会救济、救助力度,切实解决好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健全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着力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六、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1、进一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完善政府内部机构运行机制,努力形成责权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规范政府职能定位,着力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工作重点更多地放在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

2、进一步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等制度。深化效能建设、严格行政问责,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执行力。坚持权力与责任相统一,切实加大奖优、罚劣、治庸力度,全面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努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

3、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解决问题。自学接受人大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和提案,主动听取和吸纳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

4、进一步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政策,加强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廉政责任制,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依法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5、进一步改进政府工作作风。强化“无功就是过,从政必有为”的理念,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竞争意识,以提高行政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提高执政能力为着眼点,推行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对重点工作、民生实事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绩效评估,加强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本领过硬、作风扎实、人民满意的队伍。

各位代表、同志们:“十一五”规划已圆满收官,“十二五”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新发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担在肩、责无旁贷,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使命,深入贯彻中共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乡人民,深入实施“生态优先、工业强乡、项目带动、教育兴乡、自身建设、和谐社会”六大战略,为全面建设“打造依托丰富煤炭资源,打造全区经济强乡,挖掘民族民间文化,构建和谐美好新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团结一心,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加速崛起,为开创我乡“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抢抓机遇谋求发展范文第5篇

1 当前水泥企业销量、销价、回款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1 周边水泥企业的布局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作为北京周边地区比较有条件的水泥企业,都以规模性地扩大产能,力争为奥运做贡献。目前距天津市300公里以内,已经形成水泥年产能达8000万吨左右。其中天津650万吨、北京1200万吨、河北省6000万吨。而津京两地的水泥需求在6000万吨以内,产能过剩堪称严重,特别是某局部区域尤为严重,这一情况业内已达成共识。

1.2 水泥销量问题

去年从四季度开始,大家普遍看好后奥运时代的水泥市场,在京津市场中,尤以天津水泥市场更有发展前途。在此期间金融危机席卷而来,在京津唐地区明显现出水泥滞销状态,特别是2008年12月份至2009年一季度,天津市周边的水泥企业有的难以为继,这些企业较2007年一季度在产销量上都有大幅度下降。而振兴水泥公司销售水泥在2009年一季度达到了32.41万吨,同比多销0.68万吨。这说明在当前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情况下,振兴水泥公司抓住了国家拉动内需的机遇。

1.3 销售价格问题

产品售价问题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采取的重要手段,利润最大化是企业主要目的之一,回顾近几年在价格问题上各企业都结合市场环境、市场需求相互竟价,其中有以下情况不能忽视:一是,淡季出不了库,为了产能的继续,不丢产量而降价求售或推出淡季储存优惠价;二是,为争夺客户,一些企业利用较低成本和灵活的制度,对振兴水泥公司已经占有的市场产生冲击;三是,国家明确了天津为环渤海经济圈核心区后,都认为该区未来水泥市场非常广阔,周边300公里左右的水泥企业为分得一杯羹,不惜一切手段力拼市场;四是,需求方也会在水泥企业相互争斗中,寻求到最大实惠,如在京沪高铁某标段大型项目招标中,均以最低价格招标成功。

1.4 水泥回款问题

产品销售回款问题是销售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企业来讲,多年形成了较高的应收账款,这里存在有培育、争夺市场份额的现实问题,也有建设单位建设资金不到位的问题,同时存在着产品在一些长期而固定的老客户中需要进行周转的问题。到2005年我公司水泥年产销量达到180万吨,而周边水泥产能发展的更快,形成水泥企业之间激烈竞争的严峻局面,因此大大增加了回款难度。

1.5 思想认识问题

目前水泥销售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属于买方市场。面对这种情况企业存在着:一怕淡季出库量不足,造成生产能力放空;二怕产品库存量增大造成积压,生产资金周转困难;三怕产品出去了,货款难以在短期内回收。之所以自身产生的这些压力。主要是对国家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理解和认识不到位,对市场调研还不够细致充分,有很多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症结,需要重新认识和考量。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充分认识销量、销价、回款三者的辨证关系

在多角度分析市场的同时,确立好自己的定位,把握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依我所见,唯有适时适度防守联盟或联合出击,与相连企业共同分享利益是唯一出路。为此振兴水泥公司确定了淡季要销售量、旺季要高价格、全年要高回款率的工作目标。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实质上就是争夺客户的竞争,因为客户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客户关系对于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具有愈来愈重要的影响,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是企业经营成功的基本保证,同时如何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是现代市场竞争对企业提出的更高要求。

其次,要继续对客户群进行优化,及时了解和掌握用户资信状况,建立客户资信档案,对资信下降的客户应及时采取减少发货,对资信差、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停止发货,并采取及时催收货款等措施。这样才能确保对优秀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第三,要继续对销售人员实行工资收入和有关销售费用与产品销售额和货款回收挂钩的办法,并严格进行绩效考核。

2.2 以服务为重点、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策略

在金融危机下,要实现全年目标,首先要在服务上下功夫,由于我们把客户放在重点工程上,在服务上坚持24小时供货和细致入微的服务,严格执行“六项服务承诺”。其次,加强了营销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努力提高营销人员综合素质。再有建立健全完善的销售服务体系,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最大限度地赢得客户的信任与支持,赢得客户对企业产品的认可,通过产品质量、价格、服务创出品牌。最终靠产品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取得客户的信赖。

2.3 充分发挥职能部门龙头作用

去年十月以来在国家拉动内需措施开始实施的情况下,在整体销售过程中和营销策略上有所改变时,振兴水泥公司能够随着销售调整变化。采取早动手、死跟踪的办法,相继获得天津机场、杨村机场、112国道、京秦高铁、滨海新区等多个重点项目的标段,使今年一季度销售量在金融危机下逆势而上,成为自投产以来的最好水平。也为企业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实现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提供重要保证。

3 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应对当前复杂形势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如何应对当前面临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基本思路是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拉动内需的部署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的工作要求,积极投身于政府投资拉动内需工作之中,努力增加产品产销量,服务于“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政府做劲,为公司增效。

振兴水泥公司在一季度取得良好开局的情况下,更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瞬间变化及时做出反应,以保持住来之不易的成果,为今后出现的困难提供应变空间。同时要抓住政府投资拉动内需的机遇,争取提高回收货款比例,防止公司资金链的断裂,使公司陷入困境。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实质就是不能僵化、保守,要以动态的、创新的、发展的、改革的思维和理念来面对公司的现状和发展机遇,要时刻坚持公司的发展与员工自身的发展,与股东的利益,与客户的利益紧密联系,不能忽视任何一方。不能忽视任何一方。所以,首先要作的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目标,强化员工的市场意识,产品意识、环保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团队意识,用“责任、荣誉、企业、国家”的文化理念来规范、要求员工,力求每位员工都做好本职工作。以确保实现企业发展与国家、客户利益的和谐统一。

摘要:本文就金融危机给国家经济的发展及水泥市场带来的影响,如何使中国经济尽快地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摆脱水泥市场的困惑,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当今的水泥市场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上一篇:企业行政年终总结范文下一篇:人保财险公司概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