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球和月球范文

2023-09-23

认识地球和月球范文第1篇

1.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理解太阳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源;

2.了解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3.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能通过阅读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图分析太阳黑子变化的周期及太阳黑子对降水的影响。

2.能通过展示的图片理解太阳活动增强时会使地球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干扰及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因。

3.能通过计算机的演示分析月相产生的原因和规律。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宇宙观,和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关于太阳辐射的教学建议

太阳辐射这部分内容属于常识性的介绍,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除了让学生看教材的两张图,了解太阳常数的概念,以及由于纬度、地形和气象条件的不同,太阳辐射在地球上分布不均外,这里介绍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更生动的了解太阳辐射。

实验是这样的:拿两个瓶子,一个涂成白色,一个涂成黑色,在瓶口各套一个小气球,气球没有充气。注意密封性要好。放在太阳下照射,观察结果。容易看到,白色瓶子上的气球没有太大变化,而黑色瓶子的气球开始膨胀。通过实验比较清楚地看到:黑色的瓶子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从而让学生明白太阳辐射的能量巨大,对地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关于月相的教学建议

由于本节主要是要讲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和原教材相比,新的教材将月相这部分内容作为了必讲内容。关于月相,重点有三个:

一、要说明月相的成因。

月相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发生改变。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如果同时考虑两者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很容易被弄得摸不着头脑。其实,由于空间两点是决定一条直线,地球虽绕太阳一周,而地球和太阳总是能连成一条直线。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让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动,而仅仅考虑月球的公转。

我们可以从地球、太阳、月球成直线开始考虑(注意,严格地讲大部分时间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否则,每个月都会发生月食和日食了),月球绕地球一周回到相对位置继续成直线,所需要的时间是一个朔望月的时间(29.53天),而不时恒星月(月球真正的公转周期27.32天)的时间。月相形状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月球是不发光的,只能反射太阳光。月球总是半个球发光,半个球不发光。而观测者的角度不同,发光的部分对于观测者来说就有了不同的形状。

二、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

对于几个重要的位置(新月、上弦月、满月、下限月)的月相,应该是什么时候观测呢?关于这个问题,重点在于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于某一个月相而言,地球上总是只有半个地球的地方才能看到月相。当然,也只有半个地球能看到太阳。初一新月的时候,太阳和月球是一起在东方升起,西方落下,而每隔一天,月球就相对于太阳向东边移动12°,这样,整个朔望月周期内,每一天能看到月相的时间和日出日落的时间才有了变化。有一点必需强调,不论太阳还是月亮,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都是东升西落的(因为地球的自转),白天并不是没有月亮,只不过由于太阳光太强,月亮根本显现不出来。

三、关于月相的方位

教材中提到了观察者观测不同月相的时间不同,观看的方位也不一样。既然新月时月球和太阳是同升同落,那么随着月球的东移,月相出现在天空的方位也是逐渐远离太阳落下的方位。教师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最好能借助多媒体软件。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应该尽量使用教具(如地球仪、三球仪)等。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重点】①知道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②知道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资料库 【教学过程】

(引课)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板书)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

2.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多媒体资料展示,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7图1。5)通过资料、地图及同学日常生活经验说明太阳辐射在哪些方面对地球产生影响?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7图1。6)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几部分组成?

(板书)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找资料、阅读教材p7—8相关图像思考解答)太阳大气各层中,有哪些太阳活动?其表现形式?其活动周期有多长?这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什么?

(板书)2.太阳活动及主要类型

①太阳活动

②主要类型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对地球的影响: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三、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料库和教材中相关图像,思考讨论)为什么有月相的变化?月相变化的周期有多长?不同时间应在天空的什么方位观测到哪种月相?教材p9图1.10和p10图1.11两副图像应该如何判读?月相的变化对地球有什么意义?

(教师总结)月相变化是由于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关系产生的,教材p9图1.10阅读时应注意观测者是站在图像中心,因此上弦月时,是观测者右边的月面明亮,下弦月时,是观测者左边的月面明亮。教材p10图1.11阅读时,应注意,观测者位于北半球,月球在南部天空,观测时间和方位:上图是以太阳落山时,不同时间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方位,此图表现的是上半个月的月相状况;下图是以太阳升起时,不同时间的月相和所在天空的方位,此图表现的时下半个月的月相状况。

(板书)2.月相变化对地球的意义

【设计思想】本节教材主要由两个重点知识,一个是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另一个是太阳活动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对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注意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难点知识是月相的变化,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辅助,创建学生的学习过程,完成由形象思维想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念

2.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外部大气结构

由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

2.太阳活动及其主要类型

①太阳活动的概念

②主要类型

黑子——发生在光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周期11年,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3.对地球的影响

干扰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

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三、月相及其变化

1.月相变化的周期规律

2.月相变化对地球的意义

探究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规律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本内容要求有较高的空间想像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规律有严格的科学数据可参考。对高中学生而言,这种活动有利于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活动中来。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运用计算机展示探究成果的能力。 【活动步骤】

(1)布置资料搜集任务:通过因特网或《天文爱好者手册》,查阅和日食月食相关的资料。

(2)课内成果演示:要求学生掌握了基本原理后,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成可演示的多媒体课件(如ppt格式的文件)。注意,应该将学生分组制作。比如日食月食发生的基本原理,日食月食的种类,日食月食出现的规律和周期等。若没有条件,可以让各组派代表上讲台演说。并安排一定时间让听众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演示者回答)。注意: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有比较准确的数字来说明。应尽可能用相关的图片(或者自己画的示意图)来说明问题。

认识地球和月球范文第2篇

传说月亮,地球,太阳是有灵性的可以变化星球。像人们一样,月亮是一位漂亮的姑娘,内心是冰冷的冰块,冰是她的生命。地球是一个普通的男孩,内心是平静的水体,水是他的灵魂。太阳是一个有远大理想的男孩,内心拥有着浓浓的热火,火是他的精神。地球和太阳是好朋友。当时的太空是没有光亮的。

起初他们各自在太空中愉快的度过了像人们一样拥有的童年,少年。他们纷纷在太空中自由的翱翔。

直到有一天月亮姑娘在漆黑的太空中,无意中碰触了太阳。也许是太阳内心的狂热,温暖了月亮姑娘。月亮喜欢上了这种暖暖的感觉。太阳也被冰冷的月球激醒了头闹。他们开始彼此习惯,彼此的交融,彼此相爱。他们相爱了很久很久。终于有一天,月亮想看看太阳,并把这种想法告诉了太阳。太阳也想看看月亮。

太阳为了满足月亮,也为满足自己。于是就不断的寻找办法。终于有一天,太阳遇到了宇宙之神,宙斯。宙斯告诉了太阳有一种办法,可以让太阳看到月亮,但是需要太阳去很远很远的地方,太阳离那个地方越近,宇宙的光就越亮。但是去这个地方的路上,会使太阳的体积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并且那个地方是个射线轨道,去了永远也不会回来。但是太阳决定要去那个地方,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地球。于是便在月亮睡着的时候,变离开了,并让地球为她守候睡着的月亮。

最终,太阳飞快的飞向那个地方。于是宇宙便有了微弱的光亮,这种光亮很朦胧。太阳远远的看着月亮但是由于光亮太微弱,看不清楚。于是太阳又飞快的像那个方向飞去,直到看清楚月亮。这时太阳露出了笑容。但是自己去消失的几乎成为无形。月亮被太阳发出的光芒照亮了眼睛。于是便醒来。她眼前呈现的却是地球。但是他以为地球便是太阳。便去亲吻了一下地球,然后欢快地围着地球旋转,为了去看清楚地球。

也许这一吻,地球感触到了月亮的柔情。陪了月亮许久的地球便睁开眼睛。眼前呈现的月亮是那么的美丽。地球喜欢上了月亮。但是却心里明白月亮喜欢的是太阳。地球为了内心那份喜欢,不想欺骗月亮。于是地球不停的围绕着太阳,并指向太阳,给月亮解释:我不是太阳,那才是太阳。但是月亮,根本就看不到太阳,因为太阳已经几乎化为无形。所以月亮以为是地球因为害羞不愿意拥抱她。就不停的追寻着地球说:你就是太阳,你就是太阳。 于是便有了月亮围着地球转,地球围着太阳转的这种自然现象。

太阳形体的消失就是核聚变反应。太阳光就是核聚变反应发出的光芒。

至于太阳为什么经过了上亿年的聚变仍未消失,因为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 至于为什么太阳公公每天都面带笑容,因为它心中有爱。

至于某人问的,地球为什么是圆的,是因为地球想让那些为爱情走失或迷路的人重新相遇。不要像太阳和月亮永远不会再相见。这就是地球的故事,也是我的解释。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类同纯属巧合。 愿天下有情人,忠诚眷属,不离不弃。

婷:

认识地球和月球范文第3篇

浙江省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太阳和月球(第一课时) 二.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的资料、5支铅笔、每人一张白纸、多媒体辅助课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关太阳的基本知识(如太阳大小、温度、太阳活动) (2)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与所学后新旧知识的对撞檫出思维的火花,重新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 (2)学会对图表的分析及得出结论和应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

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同时渗透STS教育。 四.设计意图

本节教材侧重介绍太阳的基本情况,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培养学生形成强大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画:原来认识的太阳和学过后的太阳结构图,在对照的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新知识并加强巩固;让学生亲手绘图更加深了感性经验突破重点。通过一些相关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大量信息中如何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图表数据分析、归纳获得规律的能力和利用规律作图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以及自身生活的影响实际,突出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意图

一、诗句引入,层层深入

师:今天很高兴能与你们班的学生一起学习,有这么一句话我们一起读一遍:“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么伸出你们的手,热烈欢迎一下吧! 生:学生读后鼓掌

师:你们鼓掌时消耗了什么? 生:体内的能量

师:那么这么能量来自哪里呢? 生:来自食物等(学生讨论回答)

师:这些能量间接来自太阳能(提醒同学六年级所学知识后分析归纳)你们想了解太阳的作用吗?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观看录象。 教师播放录象,拓宽学生知识面 生:围绕问题:“太阳对地球以及人类有什么关系?”观看 师:请同学们结合问题,分析、归纳。 生: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活动提供了最重要的能源,是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产生和变化的决定者。

二、新、旧知识对撞,构建太阳结构 师:事先在黑板上画好‘青草、红花地’,这时教师在草地上画一人儿,请一位学生上来把这个小人当成自己画抬头看到太阳的形状。 生:画了一个红红圆圆的太阳(学生原有经验) 师:展示平常看到的太阳和太阳航天站上拍摄 的太阳照片。提问有什么不同? 生:太阳是一个炽热气体球。

师:通过拟人法介绍:太阳公公很爱美,要想进入他的核心必须穿越三层,外面戴着帽子:日冕层,穿着粉红色的衣服:色球层,脱了衣服里面是:光球层。

教师介绍后让学生大胆猜想:假如你是一名宇航员,穿上特殊材料的服装,可以近距离的去探索太阳描述一下你要穿过太阳哪些结构才到达太阳的中心呢?(可以将它画出来) 生:每人一张白纸画太阳结构图。

两位同学上黑板画,并与第一位画的太阳图进行对照。 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胜组有意想不到的奖品。 师:鼓励他们说不定将来你们能成为画家。 生:鼓掌

师:对照两次画的不同太阳想一想:我们平常看到的是太阳的哪一层? 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介绍外面二层只有在发生日全食时能看得见。)

创设轻松环境,有意识引导学生的注意,诱发学生质疑和探究,学生趣味盎然。 让学生联系小学所学知识不,初中与小学知识进行衔接。

通过播放录象,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设置悬念,激活思维,主动学习。学生了解更多的太阳的作用,同时也教育学生关注科技、关注社会与生活。

通过一位学生上来把这个小人当成自己画抬头看到太阳的形状。带着童趣回顾原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拟人法介绍和原有知识经验的对照得出太阳的结构图。并且学生亲手绘图更加深了感性经验,双管齐下,突破重点。

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并积极主动投入,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在经历错误后印象会更深刻,会很主动地学习其他知识点,而不再是自以为是。

三、问题激疑、展示幻灯,介绍太阳活动类型及发生位置 师:太阳稳定吗?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

1、展示太阳黑子照片

让学生思考:黑子如何形成呢?发生在哪一层上? 2展示耀斑照片

让学生思考:耀斑发生在哪一层上? 3展示日珥照片

让学生思考:日珥发生在哪一层上? 生:依次回答并请学生在黑板上的太阳结构图上画出太阳活动发生位置,其他学生在自己刚才画得图上画。(在回答日珥发生位置时学生肯定会答日冕层,这时教师要打破学生的定向思维,在这个环节教师必须介绍日珥产生的原因来纠正学生的前知识。) 师:那么日冕层会发生什么?

生: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 师:提问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展示幻灯) 生:分析回答: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四、资源共享,联系实际、图表分析应用

师:我国的科学家们也不闲着,把每年的太阳黑子数进行统计。(展示1960——2000年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请分析、归纳!! 生: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太阳活动的周期)

师:提问

2、你能把上图中1990年到2000年的黑子相对数目图补充完整吗?

生:在书本上作图(教师巡视并对如何作图进行指导)师:介绍:.国际上规定从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为第一周,从1998年开始为第23周。那么今年是第几周? 生:学生回答(对结论应用)

师:课前老师布置了让你们查阅资料,拿出你们的资料让我们一起共享吧。 生:小组派代表讲太阳的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师:补充介绍太阳火暴的脾气同时通过练习进行思想教育

训练场:根据你所学的知识,你觉得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 生:通信部门、航天部门、气候研究部门

五、情景性概括归纳,总结回味

师:如果你是太阳,将如何来介绍自己? 生:情景话回答问题后教师归纳

1.太阳是能够自己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是离地球最近恒星 2. 太阳的结构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1)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黑斑点,发生在——光球层; (2)耀斑和日珥

耀斑——太阳表面的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色球层 耀斑爆发,说明太阳活动激烈,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日珥——太阳表面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色球层 (3)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

六、新课延伸

关于太阳,你还想了解什么?

(教师表扬:善于发现问题的人,你就可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激发学生兴趣,知识点层层深入。

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较深的体验,同时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进一步巩固新知。 层层递进,拓展学生思维

初步学会图表数据分析、归纳获得规律的能力。 利用规律作图,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性作图。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进行环境保护、安全意识等教育

情景性概括归纳,提高学生兴趣和知识小结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很想知道为什么的情况下,教师应稍做解释,同时也告知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深入,也可以提倡兴趣浓厚的学生课后查资料或和教师一起探讨。

六.课后反思(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重难点的突破方法新颖、创新,通过教师的拟人法介绍和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与学后新知识对照得出正确的太阳结构图。让学生亲手绘图更加深了感性经验,双管齐下,突破重点。有的内容采用背景资料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增加课堂的信息量。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一切从学生出发,相信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习惯。 这一节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内的知识,对初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他们缺乏一定的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由于学生第一次用图表数据分析、归纳获得规律。教师通过问题形式逐步深入直到学生独立完成分析,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体验怎样才能抓住现象的本质,同时利用规律作图,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性作图。这样做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个教学过程将焦点放在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上,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的地位。

七、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上新课之前,可以通过布置课前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和这部分知识有个接触,布置学生查阅‘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的资料,为新课学习作一个好的铺垫。

在新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交流分享结果,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仅作为一个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呈现出与太阳有关的图片、动画和影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印象。

认识地球和月球范文第4篇

(一)知识与技能

1、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2、对地球上的水形成认识,并知道节约用水。

(二)过程与方法

1、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2、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

2、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二、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三、教学难点

对地球上的水形成认识,并知道节约用水。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有关水的课件资料、分类用图纸。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了解水吗?知道他有哪些特性吗? 新课讲解: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关于水,我们了解哪些?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内容进行简单记录。

2、汇报交流,师有目的地进行板书,帮助学生概括、梳理。

3、师生交流总结,把关于水的知识归结为几个方面: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作用、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4、播放小段关于水的影像资料,进行拓展,同时渗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在这几个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这些物质。(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你们有什么办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水又装在哪个袋中吗?并思考这么猜测的根据是什么。

2、生实践,师巡回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3、交流讨论:你们猜测的结果如何?你们猜测的依据是什么? 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辨别的是哪些,为什么?

4、讨论交流:把这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打算怎么做?为什么?

5、生实践

6、师:对于袋中所装的物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测,请大家把袋子都打开,看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7、引导学生将袋中所装的物质进行分类,汇报自己的理由。

上一篇:灭火器维修保养范文下一篇:挂职锻炼通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