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釜沉舟的典故范文

2023-09-22

破釜沉舟的典故范文第1篇

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故事: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亮光,让亮光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一大户人家姓文名不识,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二、头悬梁、锥刺骨

头悬梁 ——汉朝时儒学大师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经常读到深夜,因为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每当自己昏昏欲睡,头垂到一定的时候头发就会被拉得很痛,从而防止自己打瞌睡犯困。

锥刺股——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三、圆木警枕

【解释】: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惊醒。形容刻苦自勉。

《圆木警枕》: 司马光是北宋人,他担任官职后,因为发现自古以来还没有一部较系统的编年体通史,所以决心挤出时间来完成这部巨著。为了抢时间,不让自己睡觉睡过头,他自己设计了一种圆木枕头――警枕。人在睡觉时,只要一翻身就会醒来,于是起来继续读书

四、囊萤映雪

【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夏天的一个晚上,车胤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一天半夜,孙康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五、程门立雪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比喻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杨时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概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程颐正闭着眼睛坐着睡觉,杨时与同学游酢(音zuò)就侍立在门外没有离开,程颐已经睡醒的时候,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

三字经有关学习习惯内容摘抄

破釜沉舟的典故范文第2篇

才高八斗(谢灵运)

千金买骨(郭隗) 惊弓之鸟(更羸)

一字千金(吕不韦) 退避三舍(重耳) 完壁归赵(蔺相如) 四面楚歌(项羽) 纸上谈兵(赵括) 东窗事发(秦桧) 初出茅庐(诸葛亮) 宝刀不老(黄忠)

围魏救赵(孙膑) 一鼓作气(曹刿)

七擒七纵(诸葛亮)

草木皆兵(苻坚) 毛遂自荐(毛遂)

讳疾忌医(蔡桓公)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杀妻求将(吴起)

为了谋得将军的职位,不惜杀害自己的妻子。比喻为了追求功名而不惜伤天害理,为了成功不择手段。含贬义。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为了取得鲁国信任,不惜杀死来自敌国(齐国)的妻子以获得将军位。后比喻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 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指鹿为马(赵高)

一饭千金(韩信)

悬梁刺股(苏秦、孙敬)

约法三章(刘邦)

手不释卷(刘秀)

十面埋伏(项羽)

多多益善(韩信)

孺子可教(张良)

破釜沉舟(项羽)

金屋藏娇(刘彻)

暗渡陈仓(韩信)

投笔从戎(班超)

马革裹尸(马援)

老当益壮(马援)

萧规曹随(萧何) 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

鞠躬尽瘁(诸葛亮)

煮豆燃萁(曹植) 刮目相看(吕蒙)

七步成诗(曹植)

过其实(马谡) 一身是胆(赵云)

封金挂印(关羽)“挂印”是离任、辞官的意思;“封金”是把金银财宝封存起来,表示不想接受。

单刀赴会(关羽) 闻鸡起舞(祖逖) 东山再起(谢安) 洛阳纸贵(左思)

画龙点睛(张僧繇)

胸有成竹(苏轼、文同) 江郎才尽(江淹)

牛衣对泣

牛衣对泣,典故名,成语,典出《汉书·王章传》。汉代王章为诸生学于长安,生病无被,躺在牛衣中,向妻涕泣、诀别。遂用“牛衣对泣”等谓夫妻共守贫穷,或形容寒士贫居困厄的凄凉之态。

唇亡齿寒

"唇亡齿寒"是一则成语故事,出自.本篇故事讲晋国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虞王贪恋晋王送给的玉石,保马,答应借路给晋国.虞国大臣宫之齐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谏虞王,但他不听,让晋国经过虞国去灭了虢国.结果,晋国在灭掉虢国回来时顺势消灭了虞国."唇亡齿寒"意思是说有许多事物之间就像嘴唇与牙齿一样是相互依存的,如果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同样,虢国被晋国消灭了,虞国就会失去支持和依托,也很难逃脱灭亡的命运. 暮虢朝虞[mù guï zhāo yú] [解释]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去打虢国,打下虢国之后,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

接袂成帷[jiē mâi chãng wãi] [解释]袂:衣服袖子.帷:帷帐,帷幕.衣袖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帷幕.形容人口众多,城市繁华.

胶柱鼓瑟[jiāo zhù gǔ sâ] [解释]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浃髓沦肤[jiā suǐ lún fū] [解释]浃:通,透;沦:陷入.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极深.

怙恶不悛:hùâbùquān怙:音户,依靠,仗恃。悛:音圈,悔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鳞次栉比:líncìzhìbǐ栉:音质,梳子、篦子的总称。指象鱼鳞和梳子齿一样排比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一类的东西数量多而且有次序地排列着。

冒天下之大不韪:màotiānxiàzhīdàbùwěi冒:犯,不顾。韪:音伟,是,对(常和否定词连用)。大不韪:最大的不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

面面相觑:miànmiànxiāngqù觑:音去,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南柯一梦:nánkēyīmâng唐朝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中说,淳于棼fãn)做梦到大槐安国做南柯太守,享尽了荣华富贵,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大槐安国就是住宅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后用“南柯一梦”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弹冠相庆:tánguānxiāngqìng冠:帽子。《汉书·王吉传》记载,汉朝王吉同贡禹是同乡,又是朋友。当时人说:“王阳在位,贡禹弹冠。”(王吉字子阳)意思是说王吉做了官,贡禹也把帽子掸干净,准备去做官。后用“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其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虚怀若谷:xūhuáiruîgǔ虚怀:谦虚的胸怀。谷:山谷。谦虚的胸怀像山谷一样的深广。形容十分谦虚。

越俎代庖:yuâzǔdàipáo越:超过。俎:音组,指樽俎,古代祭祀时盛牛羊祭品的器具。庖:音袍,厨师。《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也。”(尸:古代代表死者受祭的人。祝:主祭祀的人。)意思是即使厨师不在厨房做饭,司祭也不能放下祭品去替他下厨房。比喻超出自己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注意〕“庖”不能读作bāo。 。

纸上谈兵:zhǐshàngtánbīng《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音吝,lìn)上说,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小时学兵法,善于谈兵,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代替廉颇为赵将,只据兵书,不知变通,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兵打败,全军覆没。后用“纸上谈兵”比喻只会大发空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髀肉复生: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髀肉复生”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长久处于安逸环境中虚度光阴,忧虑不能再有所作为。

这个成语来源于《三国志.蜀书.先左传》,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茕茕孑立: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出自晋代李密《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郢书燕说yǐng shū yān yuè:郢:春秋战国时楚国的都城;书:信;燕:古诸侯国名;说:解释。比喻牵强附会,曲解原意。古时候,有个人从楚国的郢都写信给燕国的相国。这封信是在晚上写的。写信的时候,烛光不太亮,此人就对在一旁端蜡烛的仆人说:举烛。(把蜡烛举高一点)可是,因为他在专心致志地写信,嘴里说着举烛,也随手把举烛两个字写到信里去了。

燕相收到信以后,看到信中举烛二字,琢磨了半天,自作聪明地说,这举烛二字太好了。举烛,就是倡行光明清正的政策;要倡行光明,就要举荐人才担任重任。燕相把这封信和自己的理解告诉了燕王,燕王也很高兴,并按燕相对举烛的理解,选拔贤能之才,治理国家。燕国治理得还真不错。

郢人误书,燕相误解。国家是治理好了,但根本不是郢人写信的意思。这真是一个穿凿附会的典型例子。根据这个故事,后人引申出郢书燕说这句成语,比喻穿凿附会,曲解原意。

讳莫如深:huìmîrúshēn讳:顾忌而不说,隐瞒。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指把事情隐瞒得很严,唯恐别人知道。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jiāntīngzãmíng,piānxìnzãàn兼听: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偏信:听了一方面的话就相信。汉朝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唐朝魏徵概括成上面的八个字。指要听取各方面意见,全面地了解情况,才能明辨是非;如果听了一方面的话就相信,必然造成错误的判断。

开宗明义:kāizōngmíngyì开:指阐发。宗:宗旨。明:说明。义:意思。语出《孝经》(一部宣扬封建孝道思想的书),它第一章内容是说明全书的宗旨和中心意思,其标题为“开宗明义”。后来用“开宗明义”表示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清主要意思。 继晷焚膏 jì guǐ fãn gāo

继:继续,接替;晷:日光;膏:油脂,指灯烛.点燃蜡烛或油灯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或工作.

暮虢朝虞[mù guï zhāo yú]

[解释]春秋时晋国假道虞国去打虢国,打下虢国之后,在归途中又把虞国灭了.比喻覆灭变迁的迅速.

接袂成帷[jiē mâi chãng wãi]

[解释]袂:衣服袖子.帷:帷帐,帷幕.衣袖连接起来,可以形成帷幕.形容人口众多,城市繁华.

胶柱鼓瑟[jiāo zhù gǔ sâ]

[解释]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浃髓沦肤[jiā suǐ lún fū]

[解释]浃:通,透;沦:陷入.浸透肌肉,深入骨髓.比喻感受极深.

六朝金粉:六朝,三国时的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先后在建业或建康即今江苏南京建都,历史上称六朝。金粉:指古代妇女妆饰用的脂粉。六朝时,统治阶级生活豪华奢侈,所以后人多用以指当时的繁华景象。

甘棠遗爱:甘棠:木名,即棠梨;遗:留;爱:恩惠恩泽.旧时颂扬离去的地方官.召公

童山濯濯: 光秃秃的山上没有草木。也做为人秃顶的诙谐说法。

搜索枯肠:搜索:搜查;枯肠:比喻才思枯窘.形容写作思路贫乏及极力冥思苦想竭力思考的样子.

破釜沉舟的典故范文第3篇

不管未来有多遥远,成长的路上有你有我;?不管相逢在什么时候,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当你孤独时,风儿就是我的歌声,愿它能使你

得到片刻的安慰;当你骄傲时,雨点就是我的警钟,愿它能使你获得永恒的谦逊。

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睁大眼睛,千万别眨眼!你会看到世界由清晰变模糊的全过程,心会在你 泪水落下的那一刻变得清澈明晰。盐。注定要融化的,也许是用眼泪的方式。

个人是孤单的只有 朋友在一起的时候 你才会感觉的真正的快乐 因为快乐是需要分享的 亲爱的朋友 我愿与你 分享快乐 过去的日子 一如深埋在记忆中的宝石 就算经历过岁月的砥砺 也依然光彩熠熠 就像你 就像那个飞花的季节 因为共同的志向...

伤感的

过火的友谊,会化为灰烬

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哭,并不代表我屈服;退一步,并不象征我认输; 放手,并不表示我放弃;微笑,并不意味我快乐!

那些背叛同伴的人,常常不知不觉地把自己也一起灭亡了。

破釜沉舟的典故范文第4篇

(2)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3)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4)楼兰:边境之敌

(5)折腰:屈身事人

(6)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7)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8)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9)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10)尺素:书信

(11)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12)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13)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14)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15)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16)五柳:隐者

(17)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18)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19)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20)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21)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22)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23)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24)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25)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26)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27)明月:乡愁

(28)青云:高的地位

(29)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30)青紫:高官显爵

(31)丁香:愁心或情结

(32)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33)蝉鸣:悲秋

(34)青天:清官

(35)落花:伤春

(36)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37)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38)梅子:含有风情意味

(39)梅雨:悠悠愁绪

破釜沉舟的典故范文第5篇

英语文学是指基于英语语言创作的诗歌、散文、戏剧、寓言、小说等体裁的文作品, 创作者并不局限于英美国籍, 文学创作世界性、民族性的趋势产生了大量优异的非英语文化背景的作家与作品。在英语文学世界性的传播背景下, 从本土性出发对英语文学中的典故进行解读, 从外来性入手对丰富多彩的文学形象进行定位, 才能为英语表达体系进一步完善提供更多素材, 帮助对英语文学的有效理解。

二、英语典故的本土文化渊源

在文学创作实践中, 许多表现词汇都具有丰富的典故背景, 典故的应用效果是有目共睹的, 有时寥寥几笔更胜千言万语。典故的影响早已深入渗透到英语语言文化的血液之中, 其所蕴含的深邃寓意, 在对现代英语表达体系的滋养和优化方面功不可没。英语文学中的典故的历史可分为古希腊罗马神话、圣经故事、历史事件和寓言四大渊源。

(一) 古希腊罗马神话

古希腊罗马神话是由古希腊、古罗马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民间文化瑰宝, 经过各国文化艺术家的加工、创作, 滋养衍生出许多精彩神秘的神话故事, 这些神话故事体系完整, 情节完善, 占据了西方神话体系的半壁江山, 成为优秀的典故素材。

如英国作家济慈在其代表作《夜莺颂》中曾引用古希腊神话中忘川河的典故;美国小说家爱伦·坡在其作品《失窃的信》中应用了古希腊神话中的故事。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也曾受到古希腊神话中的诸多影响。典故因其深远的历史背景使得文学创作更加灵活生动、内涵深刻、回味悠长。

(二) 著名历史事件

回顾西方历史, 曾发生过许多传诵至今的历史著名事件以及历史著名人物故事。类似于我国的成语, 西方文化中也有后代人使用简洁的成语故事描述历史内容, 因此从西方早期文明开始就遗留了大量的约定俗成的用语[1]。由于这类用语具有文字简洁, 表达凝练, 语义明了的优点, 很受文学创作者的青睐。例如, 根据公元前4世纪狄奥尼修斯惩戒达摩克里斯的故事, 就衍生出“Sword of Damocle”这一英语成语, 义为达摩克里斯的宝剑, 用于表示当前面临的危险、危及的时机, 类似于中文中的千钧一发。

(三) 寓言、童话

寓言惯于运用夸张的比喻为人们阐述道理, 富有教育意义。其短小、精炼的篇幅却往往有着引人深思的用意。著名的《伊索寓言》以古人们的日常生活为题材, 描述了生动有趣的故事情景, 塑造了个性鲜活的人物角色, 对个人的生存经验做出总结, 因而成为了英语文化作品中典故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文学作品当中得以广泛运用。众所周知的有“披着羊皮的狼”, “吃不着的酸葡萄”等。童话故事则擅长以生动易懂的方式铺设幻想, 创设情境, 反映生活状态, 也是英美及多数国家作为英语文化作品的典故源泉。

三、立于民族性对人物形象的阐释

(一) 人物形象分析的意义概述

人物形象塑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文学作品的成败, 而把握了解英语文学作品, 揣摩作者所表达的主题, 也离不开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全面而细致的分析。每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外形外貌、思想感情、性格特点构成, 更重要的是文中人物所折射出的各个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的状况。因而, 读者们能够通过归纳、分析, 透过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 感知整部文学中的时代环境。分析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能为人们打开一个了解英语文学作品的窗口, 以便读者能更深刻的体会英语文学背后的创作理念[2]。

(二) 人物形象中人性的普遍意义

文学形象具有相当的自主性, 这就是说, 每部作品的人物一经形成, 他就不再受作者个人的意志支配, 读者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再创造使得文学形象获得了这种独立。在一些经典作品中, 读者们会发现, 生动可感的角色形象们身上会存在若隐若现的人性的普遍意义, 超越国籍疆界, 使不同民族的人们从心理上产生普遍的审美愉悦和人生教诲。实际上, 正是这种具有人性上的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 使得语言文字在最大程度上发挥了文化载体的功能, 这也是布鲁姆将莎士比亚戏剧作为世界经典的中心的原因。

(三) 人物形象创造中的相互借鉴

英语文学世界性的传播, 使得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文学创作日益繁盛, 其人物形象的阐释涉及作者本身所具有的民族性等特征。按照丹麦学者S·拉森的说法, 形象与文化是相互依赖的。的确, 文学形象的传播是“形”和“意”二者结合的传播[3]。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形象深层的文化价值观念也必然有所区分, 因而通过对不同民族身份的人物进行借鉴能够创造具有强烈民族特征的语言表述和一种“新的气氛”。美国诗人庞德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唯美哲学的中国形象的借鉴, 开创了美国的“意象派”诗歌流派。人物形象创造中的借鉴正是利用人的感知规律, 实现审美创造的过程。

四、英语文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

以英国和美国的文学作品为主, 传统的英语文学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是极其具有艺术价值的。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人物形象, 能够体会到英语文学语言艺术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和含蓄性的特点。其中独特的审美意蕴给人以极其深刻的印象, 充分体现出英语文学作品的意向性和形象性特征, 展现出英语文学极具魅力的特色。

(一) 葛朗台式的守财奴形象

在英语文学作品之中, 极其深刻地刻画和描绘出以葛朗台为典型的吝啬鬼人物形象, 他将吝啬表现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 害怕自己的私人财产被他人所盗走, 还要求仆人管理好空酒瓶, 以便在客人的酒中掺水, 以控制客人的酒量。同时, 他还将吝啬表现于对待自己的儿女之中, 他对自己的儿女有一种出于本能的潜在的防备心理, 对自己的儿女显露出极其不信任的态度, 其不折不扣的吝啬鬼嘴脸可谓是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典型的欧洲的文学对葛朗台式的吝啬鬼、守财奴的人物形象入木三分。读者可以在作品淋漓尽致的描绘中体会到葛朗台老头对自己、对仆人、对妻女的吝啬。

(二) 哈姆雷特式的正义复仇形象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形象, 在英语文学作品人物塑造中具有极其典型的代表意义。哈姆雷特经过一系列的变故磨砺, 温软优柔的性格变的刚正果敢。类似的还有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 也是在一番曲折后产生了内心的极大变化, 怀抱着坚决的态度, 面目一新, 复仇归来。解读哈姆雷特、基督山伯爵这类角色, 读者可以看到故事背后相联系的社会背景, 解到人物甚至作者所处的社会状况。

(三) 桑提亚哥式的硬汉形象

桑提亚哥是海明威在其作品《老人与海》中的人物形象, 虽然只是一个已经连续好多天没打到鱼, 年迈体衰的老渔夫, 但在生猛有力的对手面前, 伤痕累累却坚持斗争。联系海明威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历, 不难看出桑提亚哥所代表的坚强勇敢、不屈服于命运的人物性格折射出作者自身的个人经历, 是在迷惘的时代背景之下, 对作者本人硬汉特征的真实写照。

五、结语

英语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文化大融合的发展趋势之下, 从本土性与外来性两个方面通过对英语文学中的典故知识进行梳理, 对英语文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探析, 有益于打破文化疆界, 理解作品思想主旨。把握和领会英语文学中的表现技巧、语言语境和文化语境能增强和提升对英语文学的理解有效性, 为我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多素材。

摘要:随着国际化的社会发展, 文化大融合成为一大趋势, 英语文学早已突破英、美梁国的国界限制, 在世界大范围内得到延伸和推进。掌握英语文学重要的语言背景知识, 是通向灿烂的英语文学作品鉴赏之旅的重要通道, 研究其他民族的文学对促进我国文学作品内涵的多元化发展也大有裨益。从典故及典型形象入手, 深入分析典故的来源及应用价值, 综合阐释英语文学作品形象, 以期有效促进对西方文学内涵和价值的理解, 丰富我国的文学创作。

关键词:英语文学作品,文化融合,典故,形象阐释

参考文献

[1] 兰玲.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形象阐释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10) :195-196.

[2] 董迪雯.阐释英语文学形象——论英语文学的文化疆界及形象阐释[J].课程教育研究, 2016 (23) :119-120.

破釜沉舟的典故范文第6篇

更新日期:2005-05-23 浏览次数: 1040

陆游(公元1125—1210),南宋爱国诗人。

由于坚持主张抗金,陆游多次受到主和派的攻击。公元1166年,四十二岁的陆游被免了官。

报国无路,带着满腔的悲愤,陆游回到了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他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书,常常伴着青灯,独坐到深夜。

第二年的四月,农村里到处打鼓吹萧,准备迎接春社(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片欢乐的气氛。陆游忽然想去看看二十里外的西山。于是他柱着手杖出发了。走着走着,山路渐渐盘旋起来。又走了一个多时辰,人烟渐渐稀少。当他登上一处斜坡,放眼望去,前面山重水复,路断人绝,好像无法再前進了。陆游兴致正浓,不肯回头,沿着山坡又走出几十步,转过山角,突然前面不远处,出现了一片空旷的谷地,一个小村庄掩映在绿柳红花之中(柳暗花明),好像传说中的桃花源。陆游很高兴,走進这个小村庄,衣着简单、性情纯真的村民用自己酿的腊酒款待了这位客人。

有了这次难忘的经历和感受,陆游重新振作起来了。

“柳暗花明”指僵持不下的事情忽然出现了转机。

(出自陆游诗《游山西村》)

[写作素材]信念

更新日期:2005-05-23 浏览次数: 1086

彻底了解人生的毕竟比那些糊涂一生的人快活得多。

人除了享受之外,还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经历失败愈多的英雄愈有韧力。

有多大的胸怀就有多大的气势。

命运不会怜悯向它低头的人。

人只在站在山峰上的时候,才能看到远处那众多的高峰。

人生的意义在理想的光辉中闪烁;生命的价值在创造的生活中闪现。

奋斗目标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人们走过的每一个足迹,都是自己生命的留言;留给今天翻过的日历,留给未来永久的历史。

人生是一座可以采掘开拓的金矿,但总是因为人们的勤奋程度不同,给予人们的回报也不相同。

不能因为人生的道路坎坷,就使自己的身躯变得弯曲;不能因为生活的历程漫长,就使求索的脚步迟缓。

人应该学会走自己的路,但更应该掌握手中的罗盘。

幸福和欢乐有时是要从惊险斗争的硝烟中去寻找的。

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有千难万难。

理想是人生的坚实支柱,如果失去了生活的理想,精神也就会随之而瘫痪。

如果在胜利前却步,往往只会拥抱失败;如果在困难时坚持,常常会获得新的成功。

如果没有战胜怯懦的勇敢,就不会听到胜利的宣言;如果没有斩断徘徊的毅力,就不会延伸前进的航线。

属于每个人的道路,都在每个人的足下;属于每个人的历史,都在每个人的身后。

只有走完平凡的路程,才能达到伟大的目标。

上一篇:小学远程教育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企业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