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

2024-01-11

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董瑞青

航空产业是大国崛起和综合国力的标志,也是现代国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高速发展的通用航空产业,在整个航空产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所谓通用航空(General Aviation),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商业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用于此类活动的飞机统称为通用飞机(见图1)。通用航空产业以公务机、轻型飞机、直升机、运动飞机等飞机制造为核心,以航空租赁和航空运输为主干,集研发、制造、销售和运营服务为一体,涉及庞大的周边和地面产品集群,产业链长,经济拉动效应高,对

一、

二、三产业都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有效途径。目前,通用航空器飞行高度一般在2000米左右,属低空空域范围。低空空域通常是指不影响运输航空航线的空域,美国法令规定3000米以下为低空,该标准并同时被世界多国所认同。目前,许多国家将低空交通与地面交通同等看待。以美国为例,空域按照50米间隔分层,3000米以下完全开放。

图1 通用航空产业涵盖领域

资料来源:《飞机的发展历程》。

一、通用航空产业的特点

一是产业链条长。通用航空广泛应用于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试验、遥感测绘、教育训练、文化体育、旅游观光等领域,产业链涉及冶金化工、先进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人员培训、金融服务等各个领域。从通用航空产业链构成来看,通用飞机制造是核心,上游是配件制造、下游是销售,前段是设计、后端是试飞;接下来是通用航空运营配套产业链,包括直接运营、人员培训和机场服务;最后一个环节是MRO(维修、修理和大修),保证飞行安全和保持飞机性能(见图2)。

图2-2 通用航空产业链

资料来源:申银万国。

二是带动性强。通用航空产业投资效益巨大,投入产出比例高达1:10,就业带动比1:12,远高于汽车等传统装备制造业。随着通用航空向各个领域的渗透,通航产业正逐步成为带动科技、旅游、农业等传统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

二、全球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

(一)全球通用航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美国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GAMA)发布的《2011年通用航空统计手册及产业展望》(General Aviation Statistical Databook & Industry Outlook 2011)数据显示,2011年全世界约有通用飞机32万架,占所有民用飞机的90%。其中,美国拥有通用飞机22.3万架,占世界总量的69.7%。2011年,全球通用飞机交付量为1865架,是1994年的1.7倍;销售收入为191.0亿美元,同比增长0.4%,是1994年的5.1倍。其中,活塞发动机飞机、涡轮螺旋桨飞机及商务喷射机的交付量分别为860架、324架和681架;销售收入分别为4.1亿美元、10.9亿美元和175.9亿美元,分别是1994年的3.7倍、1.5倍和6.0倍。

——从区域交付量看,2011年北美洲、欧洲、亚太地区、拉丁美洲及中东和非洲地区,活塞发动机飞机交付量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58.5%、12.6%、15.9%、8.5%和4.6%,涡轮螺旋桨飞机交付量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58.4%、12.3%、14.5%、11.9%和3.0%,商务喷射机交付量占全球的比重分别为50.3%、19.5%、13.5%、9.7%和7.1%。

——从商务喷射机制造商看,美国赛斯纳(Cessna)、加拿大庞巴迪、美国Gulfstream(湾流)、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法国达索猎鹰公务机等位居前五位,2011年交付量分别为183架、182架、107架、99架和63架。

——从涡轮螺旋桨飞机制造商看,美国赛斯纳(Cessna)、瑞士皮拉图斯(Pilatus)、美国Hawker Beechcraft(豪客比奇)、法国Socata(法国宇航集团Daher子公司)、美国派珀飞机(Piper Aircraft)等位居前列,2011年交付量分别为93架、69架、55架、38架、32架。

——从活塞发动机飞机制造商看,美国西锐设计公司(Cirrus Design Corporation)、美国赛斯纳(Cessna)、奥地利钻石(Diamond)飞机公司、美国派珀飞机(Piper Aircraft)、美国Champion飞机公司等位居前列,2011年交付量分别为255架、245架、182架、104架和29架。

(二)发达国家继续主导全球通用航空产业

从全球看,通用航空产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拥有成熟的通用航空市场,通用航空产业链的上游、中游和下游企业之间相互推动、相互制约,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是世界通用航空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目前通用航空业已成为美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2011年美国拥有通用飞机22.3万架,占世界总量的69.7%,拥有近2万个通用航空机场,飞行时间超过2500万小时(2/3以上的时间是商业用途飞行),年载客量高达1.66亿人次,通用航空产业给美国带来直接的经济产值超过500亿美元,间接的经济产值超过1500亿美元,占美国GDP的1%以上,并提供了126.5 万个就业岗位。2011年,美国通用飞机交付量为1215架,销售额为84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17.1%。其中,活塞发动机飞机、涡轮螺旋桨飞机及商务喷射机的交付量分别为668架、193架和354架,销售收入分别为3.4亿美元、5.6亿美元和75.1亿美。2011年,美国通用飞机出口量为486架,出口额为43亿美元。

(三)新兴工业化国家是未来通用航空发展的重要市场

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全球新兴工业化国家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热情。2011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GDP同比增速分别达到5%、4.2%、9%和10%,平均经济增速远高于同期的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是名符其实的世界经济发动机。巴西和南非是通用航空市场开发最早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航飞机保有量均超过1万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等金砖五国国土面积总和占全球的30%,总人口29.65亿,占全球的42%,目前总共拥有通用飞机约4.5万架,占全球的比重不足15%,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大。当前,延续世界范围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包括通用航空制造业在内的高端制造业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比重逐年增加。印度被众多直升机制造商视为未来几年最有潜力的市场;欧洲几个著名通用飞机制造商纷纷到印度和中国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旨在打造多种型号直升机和公务机的支持和生产中心,满足新兴国家和全球市场的需求。

当前,世界经济动荡对通航制造商以及相关供应商造成了重大冲击。虽然目前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好转,但未来仍有许多不确定性。“十二五”时期,全球通用航空市场会逐渐好转,特别是中国、巴西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市场会出现较大增长。据预测,2011-2020年,全球将总共会制造56000架通用飞机,年均增长9%。

三、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概况

经过6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中国民航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11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产值约为90亿元,同比增长85.5%[1]。截至2011年底,我国持有通用航空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共有123家,通用航空飞机1124架(同比增长85.5%),通用航空从业人员为10861人,通用航空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共有286个。2011年,全国通用航空共完成作业飞行小时50.27万小时,同比增长28.5%。其中,工业航空作业达5.67万小时,同比减少13.4%;农林业航空作业达3.32万小时,同比增长11.9%;训练飞行达37.22万小时,同比增长40.8%;其他通用航空作业达4.07万小时,同比增长29%。

([1] 2010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产值约为48亿元。由于没有2011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产值数据,故我们利用通用航空飞机数量的增长率(2011年有1124架,2010年有606架,2011年同比增长85.5%)来估算2011年我国通用航空产业产值数据。)

(二)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在自主研发生产多种型号军用飞机和大型民用运输机的基础上,我国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制和批量生产通用飞机的能力,涌现出了诸如中航工业通用飞机、江西洪都航空工业、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山东滨澳(生产奥地利钻石系列飞机)、中航工业直升机、中航工业沈阳飞机(与美国塞斯纳合作生产塞斯纳162轻型飞机)、中俄直升机技术(青岛)有限公司、青岛海利直升机等一批龙头企业,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我国通用飞机制造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建立了完整的研发、试验、生产和服务体系,具备了自主研制和批量生产部分型号通用飞机的能力。固定翼飞机方面,除已自行设计完成的Z

9、Z

11、N5A、H425等型号外,目前在制和在研的主要型号有运-5B、运-

12、运15-2000、小鹰500等轻型多用途飞机;天骄200、天骄100喷气式公务机,领航100和领航150涡桨增压公务机;海鸥300和蛟龙600水陆两栖飞机;SR22私人飞机等,预计“十二五”末产能可达到1500架。民用直升机方面,目前,我国已经突破了以直升机总体设计和旋翼体系为代表的核心技术,具备了第三代直升机的研发能力。除直

5、直

8、直

9、直

11、H

410、H425等已投入了批量生产外,新近自主研制的AC系列通用直升机整机性能已达到了国际第三代直升机水平。

(三)产业基地不断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西安、沈阳、哈尔滨、安顺、成都、上海、天津、珠海等8个国家或省部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此外,山东滨州、江西南昌、河北石家庄等地也都在积极发展以制造为基础的通用航空产业基地(见图3)。

图2-3 全国通用航空产业集聚区分布图

资料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四)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2009年,国家空管委、民航局先后发布《关于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加快通用航空发展有关措施的通知》,提出设立通用航空专项资金,对农林航空、紧急医疗救护、应急救援等公益性通用航空项目依据作业飞行量按年度进行补贴,提升通用航空作业服务能力。从2010年开始民航局每年安排的补贴资金额度不低于1.5亿元,并纳入民航预算管理范畴。2010年11 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提出用5-10年时间有管制的逐步开放真高1000米以下和高度4000米(含)以下的低空空域,首次明确了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主要任务。预计到2015年,将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推开低空空域改革,并在北京、兰州、济南、南京、成都飞行管制区分类划设低空空域,初步形成全国一体的低空空域运行管理和服务保障体系。2011年4月,民航局发布《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服务领域和规模,加快通用航空事业发展。当前,我国低空空域的逐步开放,为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使得困扰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的根本难题得以缓解。

虽然,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已取得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仍然相对滞后。当前,我国通用航空产业整体规模不大,通用飞机制造企业数量少、型号少,发展水平较低,通用航空产业价值链很不完善,这与我国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实力极不相称。2011年,我国通用飞机数量为1124架,其中我国拥有的通用飞机大部分为进口飞机,国产飞机所占比例不足40%,而同期美国通用飞机数量却高达22.3万架,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通用飞机的数量也达到3.1万架、1.1万架和1.0万架;我国通用航空飞机占民用飞机的比例只有35.2%,而世界民航发达国家的比例则为80%以上;我国通用航空机场仅有70个(不包括临时起降点),而同期美国通用航空机场数量却达到1.95万个;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关键岗位人才缺乏,目前持证飞行的驾驶员仅有1700多名,而美国却有近60万名;我国目前通用航空市场主要集中在政府、企业支付为主的航空作业,公务飞行占比约为6%,远低于全球50%的占比。此外,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还存在低空开放晚且区域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不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制约因素。

当前,我国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瓶颈是目前的空域管理体制,空域不开放,生产的通用飞机无法起飞。目前,国内除民航航路和机场上空的空域是由民航总局管辖外,其他空域全部是实行军事管制。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低空领域是完全开放的。以美国为例,其3000米以下空域完全开放,这就使得其通用航空产业快速发展。这种产业归口于民航、空域归口于军方的体制,是我国通用航空远远落后于公共航空运输的原因之一。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时,通用航空将进入快速发展通道。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11年全国有13个省市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初步测算,未来十年,全国将需要各类通用航空飞机1-1.2万架,年均复合增长率20%左右,我国通用航空产业面临爆发式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美国通用航空制造商协会(GAMA)《General Aviation Statistical Databook & Industry Outlook 2011》。

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实施方

**年**月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农业内部融合特征及有利条件 .................................... 2

一、×××农业内部融合特征 ............................ 2

二、农业产业融合有利条件 .............................. 2 第二章 类型选择 .................................................................................... 4 第三章 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及主要目标 ............................................ 5

一、指导思想 ...................................................................................... 5

二、发展原则 ...................................................................................... 5

三、主要目标 ...................................................................................... 6 第四章 重点任务 ...................................................................................... 8

一、大力推进农业基础夯实 .............................................................. 8

二、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 9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融合 ............................................................ 11

四、大力推进农业产品安全 ............................................................ 13

五、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 15

六、大力推进农业精准扶贫 ............................................................ 16

七、大力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五章 产业布局 .................................................................................. 17

一、区域布局 .................................................................................... 17

二、产业布局 .................................................................................... 17 第七章 推进计划 .................................................................................. 23

一、起步阶段(**年) ................................. 23

二、加快推进阶段(**年-**年) ........................ 23 第八章 保障措施 .................................................................................. 25

一、强化组织领导 ............................................................................ 25

二、强化资金投入 ............................................................................ 25

三、强化科技投入 ............................................................................ 26

四、强化项目管理 ............................................................................ 26

五、强化发展改革 ............................................................................ 26

六、强化示范带动 ............................................................................ 27

七、强化依法兴农 ............................................................................ 27

前言

近年来,×××以其丰富的农业资源,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实现地域范围内的复合式循环;加快农牧业发展向产业绿色低碳增长、产加销融合增长方式转变;推进种养结合,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以集群化打造全产业链,以品牌化打造全价值链,以组织化打造全主体链,以信息化打造全创新链,以共赢化打造全利益链,实现了×××农业内部的融合,从而提升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关于印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方案的通知》精神,依据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和《×××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编制了《×××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实施方案(农业内部融合型)》,本方案明确到2020年全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奋斗目标、主要任务、产业布局、重点工程、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

实施期限:2016年-2020年

第一章 ×××农业内部融合特征及有利条件

一、×××农业内部融合特征

近年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坚持把粮食放在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把农业放在“四化同步”的基础位置,把“三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攻坚克难完成了“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两个持续提高”的目标任务,全县农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丰富的农业资源,良好的产业链条,农村产业融合特征显著。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2、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3、农业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

4、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

5、农业科技能力显著提高

6、美好乡村建设步伐加快

7、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二、农业产业融合有利条件

在大力推动农牧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循环经济等农业内部融合发展过程,在新形势下,×××农村内部产业融合发展具有更多有利条件。

1、政策环境更加优越

2、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3、产业基础更加稳固

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形成。目前,我县90%以上的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产销合同关系,龙头企业在抓基地建设的问时,龙头企业还与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签订订单, 稳定和扩大基地建设,幵辟销售渠道,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参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4、科技支撑更加有力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健全,农业良种工程得以全面实施,农作物病虫害机防综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全程化学调控技术、轻简栽培技术、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秸杆综合利用技术、健康养殖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农业科技入户率达到8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50%。积极实施科技入户工程、阳光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大学生村官培训工程等培训计划,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科技能手和致富带头人。还与农业大学、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和安农大联合共建的新型农业推广服务平台和即将建设的杨桥皖西北实验站建设基地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二章 类型选择

×××农业资源丰富,以农牧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业种植养殖结构,推进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实现地域范围内的复合式循环;推进种养结合,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以集群化打造全产业链,以品牌化打造全价值链,以组织化打造全主体链,以信息化打造全创新链,以共赢化打造全利益链,实现了×××农业内部的融合。

第三章 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及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落实“绿色、 协调、创新、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实施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十大工程”和脱贫攻坚行动计划为总引擎和主抓手,大力实施农业“2769”行动计划,即围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脱贫二大目标”,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规模化经营、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七大任务”,突出发展“绿色粮油、低碳畜牧、等六大产业”,重点建设“中原牧场、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等九大工程”,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动种养加一体、粮经饲统筹、农村产业内部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探索出一条农业大县融合转型发展之路。

二、发展原则

1、坚持依靠科技,转型发展。用现代农业技术武装农业、用科技知识武装农民,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鼓励农业实用技术自主创新,加强成果转化和推广,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把农业发展尽快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着力提高耕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2、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统筹粮食安全与特色产业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

统筹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促进农民增收,解决农村民生问题。

3、坚持稳粮增收,特色发展。严格执行耕地保护政策,确保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对资源禀赋的认识,优先扶持资源条件好、特色突出、区位优势明显和竞争潜力较大的产品和产区做优做强。

4、坚持示范引导,品牌发展。着眼于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着眼于国内消费需求升级,提速建立稳固的目标市场。突出打造绿色、有机品牌,抢占高端市场,带动产业发展。

5、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建设,推进农业节能减排,积极引导农民应用节约型农业技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减少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促进农业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的绿色发展。

三、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

实现农业结构和布局更加优化,打造“***”养殖、加工基地;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农业服务支撑体系进一步强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有效转变;农业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实现×××农业、牧业、林业及加工业等的有机结合。

2、具体目标

——农产品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增强,粮食总产稳定在120万吨

以上,优质粮食比重达到85%以上;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6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1.3万吨,蔬菜产量达到200万吨、水果产量达到40万吨;

——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200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5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2家,年销售超亿元企业20家,出口创汇企业30家,培育“甲级队”4家;发展培育农业产业联合体达到10个。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达到10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乡镇或区域农业公共服务体系覆盖率达到100%。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100%,“三品”数量达到57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50个、有机食品2个;“三品”农产品基地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无公害农产品面积1万亩,绿色农产品面积48万亩,有机农产品面积1万亩;推动优质农产品资本集聚和品牌整合,形成全省知名品牌2个。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控制,新增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治理工程30处,规模养殖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重点领域农业面源污染区域综合治理率达到90%。

第四章 重点任务

×××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让动力更加“多元”,让活力更加“持续”,让竞争力更加“强劲”。通过全力推进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和农产品品牌培优,使得农业由粗放经营转为集约经营发展。全面推进农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深化农村改革和强化精准扶贫,加快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农业的有机结合。

一、大力推进农业基础夯实

1、加快推进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

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要基础和重要保障。×××将按照《×××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要求,围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灌排设施、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农业清洁、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拦截、生物多样性、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田间管护制度共11个方面建设生态高标准农田,积极探索采用PPP*模式建设生态高标准农田,全面加快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

2、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建设

把农田水利作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到2020年,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75。积极推进******等水系综合整治。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和地质灾害防治。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推进

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5588”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行动。扩大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支持水利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范围。

3、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

按照“政府搭台、多元投入、市场运作、产业兴园”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地规划建设一批功能全、规模大、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进一步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加快推进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按照国家、省、市、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标准,组织开展园区认定管理工作。

4、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

依托省、市级农业政产学研推协作联盟,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加强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实施生物育种、农机装备、农产品精深加工、智能农业、生态环保等重大专项,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支持农机企业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实施农机化提升工程。研究制定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发展的意见。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出台“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

二、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1、加快优化布局,推进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

按照“规模、结构、转化、合作”的发展要求,优化农业结构,

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依据全县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因地制宜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生产格局。积极发展芥菜、生姜、大葱等特色农产品生产。

2、加快优化品种品质结构,推进品牌建设

坚持品牌引领、品质保证、品种优先原则,把品种结构调优调高调安全,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求。发展现代种业,加强优质农产品品种研发推广,促进品种升级换代。加大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开发。大力发展乡土畜禽,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和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强化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采取生态维护、品种选择、配套技术和质量控制等综合措施,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争创省著名商标和农产品地理标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好农产品老字号和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加大对“****”等具有×××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发与整合力度,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提升和塑造×××本地品牌形象。

3、加快优化种养结构,推进农牧结合

以调优种植业结构为基础,构建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的新型种养结构,促进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稳定发展粮食产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保住小麦口粮生产基础上,适度扩大杂粮、薯类、生产。扩大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加快发展西瓜、芥菜、生姜、大葱等特色农产品。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融合

1、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

落实农业部、省政府共同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合作备忘录,开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示范区和示范主体创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品牌引领、循环利用和三产融合,探索构建产品生态圈、企业生态圈和区域产业生态圈三位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以品牌化运营打造产品生态圈,实施“绿色皖农”品牌培育计划,加大×××自有品牌培育、创建和推介,促进区域公共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有机融合,加大“×××五宝”开发和宣传力度。以联合体组织打造企业生态圈,积极培育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形成要素、产业、利益紧密联结,集生产、加工、服务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联盟。

2、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建设

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增强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出台支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扶持政策。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加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产业集群专业镇建设。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省内外知名品牌。强化环保、能耗、质量、安全等标准作用,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优胜劣汰,研究出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实施意见。

3、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市场建设

健全现代农产品市场体系,在搞活流通中促进农民增收。到2020年,力争建设1个以上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每个乡镇有1个配送中心。加快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完善流通骨干网络,实施粮食危仓老库维修改造工程、农户科学储粮工程,完善跨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冷链标准化示范,实施特色农产品产区预冷工程。推动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支持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行动。

4、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振兴传统手工艺计划,着力开发×××红色文化和“杂技之乡”的资源优势,到2020年,力争全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接待2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3亿元。开展休闲农业绿色体验模式攻关,深入开展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政策性担保、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基础服务设施。积极扶持农民发展休闲旅游业合作社。

5、加快推进农业产业链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

择优扶持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重点支持联合体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项目,鼓励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做优做强龙头企业,积极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甲级队”,建设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原料生产基地。创新发展订单农业,支持龙头企业为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和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深入推

进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支持农民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和直供直销。支持供销合作社创办领办农民合作社,引领农民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分享产业链收益。开展农民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试点,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贴息、设立基金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投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贯彻落实国家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财政支农资金使用要与建立农民分享产业链利益机制相联系。巩固和完善“合同帮农”机制,为农民和涉农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合同示范文本、纠纷调处等服务。

6、加快推进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积极采取财政奖补等措施,扶持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在坚持农地农用、坚决防止“非农化”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积极开展“小田变大田,户均一块田”试点工作,尽量减少田埂,扩大耕地面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总结推广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到2020年×××形成一大批种植面积在100—500亩乃至5000亩的种植大户;

四、大力推进农业产品安全

1、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平台建设

建设国家级区域性食品检测中心,强化农产品安全监管技术支撑和硬件支撑,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平台,推进乡镇农贸大市场和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完善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32个乡镇(街道)定性检测室,建立农产品应急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和畜禽综合服务体系。

2、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强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引进和培育,构建农产品安全生产基地,加大新品种试验示范、引进力度,深化14个小麦、18个玉米绿色增产示范片、6个省级绿色增产示范点创建和蔬菜3级园区建设。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畜禽诊疗化验中心、处理场和区域收集点,加快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场建设。

3、加快推进检测队伍强化

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落实企业农产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知识培训,提高执法人员执法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辨识安全食品能力,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营造良好的共建共治氛围

4、加快推进产地证明和追溯管理制度

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安全证明制度和进一步落实畜产品产地检疫制度,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制定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规范,搭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鼓励各乡镇级重点园区推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追溯试点,率先将肉羊和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纳入追溯范围,逐步实现

农产品生产和进入市场、加工企业前的收购、贮藏、运输等环节可追溯。依法加强农产品包装管理,发挥包装在品牌营销、防止污染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督促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包装销售的产品进行明确标注,推广先进标识技术,提高产品标识率。

五、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1、加快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选择“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加速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应用,逐步淘汰高毒农药。

2、加快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及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按照粮草兼顾、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采用种养结合的循环发展方式,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重点开展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有关建设,促进有机肥的开发和使用,促进区域农业生产废弃物生态消纳和循环利用、种植业与养殖业相互融合。积极探索采用PPP(公私合作)模式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引导发展“五个一”工程(一条生态农业循环链、一个标准化养殖场、一套粪污利用设施、一片消纳基地、一批特色农产品)推进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种养模式,以牛粪便为纽带发展食用菌、和水产养殖模式。到2020年,在粮食、畜牧、园艺产业优势乡镇重点建设以种养循环模式为基础的区域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10个,建设以养殖企业为基础的农牧结合示范基地50个,建设规模25万亩,,形成以企业为载体的生态小循环、以示范基地为载体的

生态中循环、以县域为范围的生态大循环,整体构建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3、加快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建设

按照品种节水、农艺节水、设施节水、机制节水的要求,大力推广喷灌、滴灌和管灌等先进适用节水灌溉,因地制宜推广抗旱品种、覆盖保墒、保护性耕作、间歇灌溉等节水技术,推进节水农业发展,推广水肥一体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优先在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示范村和示范家庭农场开展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探索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与运行模式,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和效益。到2020年,×××重点在粮食和园艺优势区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基地20个,建设规模8万亩。

六、大力推进农业精准扶贫

按照“分类保障、逐年脱贫”的原则,重点实施三大扶贫工程,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以贫困村为单位,充分发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通过订单生产、吸引入股等方式,实施一批种植、养殖和加工业项目,并给予免抵押、免担保的信用贷款和贷款贴息,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贫困户收入。到2020年,基本实现每一个贫困村至少成立一个专业合作社或扶贫资金互助社,打造一个主导产业或品牌产业。

第五章 产业布局

一、区域布局

规划立足于×××独特的农业资源和区域自然、经济条件,突出生态农业、安全农业与和谐农业的发展理念,以产业为发展形态、以空间为地域载体,以科技为转变动力,以生态为发展前提,通过 “3210工程”(即构建三带、布局两轴、建设十区)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产业组织格局、点线面结合的网络状空间分布格局、多元化主体的科技创新格局。

**

二、产业布局

方案实施期间,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林则林,支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6个优势产业,即重点培育低碳畜牧、绿色粮油、精品园艺、休闲农游和农产品加工产业,使得农业由主要追求数量增长真正转为数量质量效益并重发展上来。

1、低碳畜牧 (1)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以创建全国特色畜牧强县为目标,围绕 “羊业领跑、牛业跟进、禽业飞扬、猪业稳健”,实施“特色大突出、优势大发展、产品大开发”三大战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态化”四化进程,实现“提升质量、扩张总量、创新品牌、开拓市场、增加效益”五项新突破,全力打造中原

牧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将×××建设成为全国主要畜禽养殖、加工基地,实现“富民强县、安居乐业”的×××梦。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县畜牧业技术装备水平更加先进,养殖结构与产品质量更加优化,产业链条更加完善,生产与生态更加和谐,畜牧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畜禽饲养量持续增长。到2020年肉牛、山羊、生猪、家禽饲养量分别达到40万头、260万只、380万头、4000万只。

——畜牧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到2020年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6万吨,畜牧业产值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

(3)优势布局

①生猪养殖优势区:以×××西部乡镇为主建设生猪养殖优势区,按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要求,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循环农业模式。到2020年,优势区生猪饲养量达到114万头,占全县生猪饲养总量的30%。

②家禽养殖优势区:以×××东南部乡镇为主建设家禽养殖优势区,充分利用林果地资源,发展林下养殖模式。到2020年,优势区家禽年饲养量达到2100万只,占全县家禽饲养总量的53%。

③草畜养殖优势区:以×××中部乡镇为主建设草畜养殖优势区,充分利用养殖场改造升级及荒废土地、旧村庄宅基地进行养殖场建设。到2020年,优势区草畜饲养量达到肉牛20万头,肉羊180万只。占全县草畜饲养总量的67%。

2、绿色粮油

(1)发展思路

大力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以确保全县粮油稳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以优质化、区域规模化为主攻方向,结合特色农业发展,深化调整粮油内部结构,大力推进优质、特色、绿色粮油基地建设,稳定粮油生产整体水平,提升粮油产品品质,增加粮油产品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稳粮增收,提高粮油自给率。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130万亩,亩均单产500公斤,总产65万吨;全县玉米种植面积110万亩,亩均单产450公斤,总产49.5万吨;全县芝麻种植面积20万亩,单产100公斤,总产2万吨。

(3)优势布局

①小麦种植优势区:以***等14个乡镇为主建设小麦种植优势区,积极开展小麦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行动,优先选用抗寒性好、耐赤霉病、抗穗发芽能力较强的高产稳产半冬性品种,全力推进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

②玉米种植优势区:以***等18个乡镇为主建设玉米种植优势片区,依托×××畜牧大县优势,抓住粮改饲试点政策机遇,积极发展青贮玉米生产,推广青贮玉米联合收获机械。

③芝麻种植优势区:以****等9个乡镇为主建设芝麻种植优势区。

3、精品园艺 (1)发展思路

大力发展绿色栽培,积极推进“一村一品”,扩大设施种植比重,

推进蔬菜标准园、标准果园、精品花木建设,积极推广高效生态栽培模式,建立面向中原经济区和***城市群的优质绿色精品园艺生产供应基地。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县绿色蔬菜种植面积70万亩,设施化比重达到30%,蔬菜年产量达到200万吨;瓜果种植面积15万亩,瓜果年产量达到40万吨,建成以软籽石榴、葡萄、黄梨为主要品种的优质水果基地2.5万亩,全县葡萄年产量突破2万吨,石榴0.75万吨,桃梨等1.5万吨,实现产值3亿元。

(3)优势布局

①蔬菜种植优势区:以****乡镇为主建设蔬菜种植优势区,突出发展辣椒、大葱、西红柿、苦瓜以及食用菌等,加快发展设施蔬菜、特色蔬菜,重点推广蔬菜节水灌溉和设施栽培技术等。

②瓜果种植优势区:以***沿线乡镇和***沿线乡镇为主建设瓜果种植优势区,突出发展以温室西瓜、草莓为主的瓜果种植。

③水果种植优势区:以单桥镇、杨桥镇、谭棚镇、黄岭镇老集镇和滑集镇等乡镇为主建设水果种植优势区,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葡萄、鲜桃、软籽石榴和晚秋黄梨种植品种。

4、休闲农游

以建设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为抓手,按照打造复合型旅游目的地为总要求,紧紧把握×××独特资源、发展基础和地域区位等优势,以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居民休闲消费为目标,以农业资源和乡村旅游结合为载体,以旅游节庆展示为手段,充

分展示农耕文化、民族习俗、特色农业、农家生活等特点,使休闲农业与旅游业融为一体,努力把×××建成为以文化体验和农业生态休闲为核心,以姜尚文化、×××杂技和水乡民俗村为特色,融乡村旅游、温泉度假、红色旅游、生态度假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5、农产品加工 (1)发展思路

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突破口,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充分发挥我县劳动力多,粮油、蔬菜、畜禽等农产品数量大的优势,按照“做强龙头、做大基地、做响品牌、做壮产业”的总体思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实现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做强做大龙头为重点,以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基地建设和开放合作为抓手,强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由“大粮仓”向“大厨房”加速转变。

(2)发展目标

到2020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达到142.15亿元,年均递增22%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率达到1.2:1.0。建设年产值超50亿元的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1个。培育年销售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20家,其中10亿元以上龙头企业1家,5亿元以上龙头企业5家。

(3)产业集群

①粮食油脂加工产业群。建设优质专用小麦、优质大豆、优质油料作物生产加工基地;以****些骨干粮油加工企业为龙头,逐步构建

21

起优质粮油种植基地—原粮加工—粮油食品—粮油生化制品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粮油物流—销售服务的粮油产业化加工体系。

②脱水蔬菜加工产业群。将脱水蔬菜产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以园区现有企业×****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为龙头,积极开展脱水蔬菜加工出口经营,扩大出口创汇。

③肉食品加工产业群。依托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羊有限公司实施绿色食品山羊肉熟食系列制品开发项目,同时引导本县的重点肉食品生产企业×××永洁肉类有限公司进行深加工。

④白酒饮料加工产业群。以×××***股份有限公司等一些骨干企业为龙头,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依托天然活化水,采用泥池老窖,长周期发酵,结合运用现代微生物发酵、代谢调控、现代分离技术等,加大传统清香型白酒、混合香型白酒、优质低度保健酒的开发力度。大力支持传统白酒产品的优质化换代升级;积极支持混合香型白酒产品生产;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酒。采用国际先进的现代膜分离和灌装技术,引进一流的生产装备,重点发展系列矿泉水、纯净水,创建品牌;形成产业规模。

22

第七章 推进计划

为有效、有序推动×××农村农业内部融合发展,×××人民政府制定合理推动计划,主要分为起步阶段、加快推进阶段及全面覆盖阶段。

一、起步阶段(2016年)

1、×××各部门根据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及本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出台×××农村内部产业融合指导意见,并强化组织领导。

2、结合×××农村内部产业融合的发展需要,修改完善相关专项规划。

3、梳理×××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项目,重点推进“中原牧场”项目与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并确定项目推进方案,率先启动一批重点项目。

4、建立试点示范乡镇、村建设评价和考核指标体系。

5、总结起步阶段经验,树立典型,加强推广。

二、加快推进阶段(2017年-2019年)

根据实施方案主要目标及重点工程,全力打造“中原牧场”养殖、加工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重点落实基础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精准扶贫、绿色品牌建设等内容,总结出一条农村产业内部融合型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1、基础设施项目、中原牧场项目与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等基本落实,累计完成投资占总投资的80%。

23

2、按时序进度完成目标任务,到2019年粮食总产稳定在115万吨以上,肉蛋奶总产量达到35万吨,蔬菜产量达到190万吨;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到140家,打造“中原牧场”养殖、加工基地,全县秸秆利用率达90%以上,年出栏肉羊达到190万只;能繁母羊饲养量在58万只以上;“三品”数量达到55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5个、绿色食品48个、有机食品2个;新增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治理工程28处。

3、实现农村产业内部融合高度提升,农牧有机结合,农业资源利用率全面提高。

4、实施中期评估,深入总结推进阶段的成果,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加强宣传,示范带动周边农村产业融合。

5、制定下一阶段全区农村产业融合提升实施方案。

24

第八章 保障措施

×××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县实施方案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强化组织机构、政策、体制、资金、激励等方面的措施,建立推动规划实施的长效机制。

一、强化组织领导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必须始终抓紧抓好。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委和政府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加强和改善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把党的各项农村政策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发展政策措施。建立目标责任制,进行绩效评估,依法履行职能,切实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与服务,认真总结典型经验,抓好示范引导,促进×××三大产业更好的融合。

二、强化资金投入

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统筹用好各类财政支农项目资金,重点支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支农项目资金安排向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示范主导产业和示范主体倾斜。探索推广PPP、第三方运营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构建现代农业多元投入机制。综合利用税收、金融、价格等措施,鼓励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投资现代农业相关领域。此外,把农业保险作为政府扶持农业的重要手段。通过政府对农户实行保费补贴、建立农业保险大灾赔付风险基金和推动成立股份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等途径,进一步明确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服务范围和职责分工,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拓宽农村融资渠道。

25

三、强化科技投入

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紧密合作。加快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实施跨越式大发展的要求。针对×××目前还没有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实际,应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广泛联系,并与之建立紧密型的科技合作关系,围绕农业良种良法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动植物疫病防治技术、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工艺设备等现代农业技术,特别要在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农业大学、等院校合作的基础上,明确×××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建设的主要技术依托单位,建立以知名专家为核心的专家顾问组织,积极研究和探讨依托科技发展×××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区的有效机制与发展模式,并通过制定特殊政策和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吸纳专家和科研人员到×××进行技术创新。

四、强化项目管理

按照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的要求,谋划一批“打基础、利当前、管长远”的重大农业项目。创新农业投入机制,建立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金融资本投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引智、引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机制,多渠道筹措农业项目建设资金。对现有的中央、省级和市级各类财政支农项目资金,统筹整合资源,集中使用,精准发力。加强项目资金管理,项目资金投向实行名录制,项目资金安排实行备案制(审批制),项目实施绩效实行评价制,项目资金使用实行审计制。

五、强化发展改革

26

认真落实中央对农业发展提出一系列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改革的新突破带动农业农村实现新发展。一是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二是推进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机制,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鼓励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提高产业化、规模化和机械化水平。三是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确权之外的集体土地,作股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纳入市场公开交易。

六、强化示范带动

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特色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及时总结推广产业融合示范建设的生动实践、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以点带面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舆论宣传,营造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七、强化依法兴农

加强农业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加大对农业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完善执法监督制度,促进公正执法和严格执法。继续抓好农业法制宣传教育,努力实现由提高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实现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全面推进农业系统各项事业的依法治理,使农业各项管理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通渭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一)马铃薯产业持续壮大。通渭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包括种薯扩繁、商品薯生产、马铃薯制品加工、市场营销等环节为一体的格局。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已建成市级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2家,组建马铃薯经销协会8家,建成专业市场2处,基本形成协会引领、能人牵头、大户补充的销售网络,年外销马铃薯鲜薯在20万吨以上。从2007年开始,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当作提升产业发展的突破口,目前,定西爱兰种业已入驻西川农业示范园区,充分利用日光温室100余座,累计繁育脱毒原原种达2500万粒。同时,依托省农科院,借助“院地合作”平台,引进脱毒原种100余吨,在华岭乡建成网室脱毒原种繁育基地100亩余,脱毒一级种繁育基地2480亩、二级种繁育基地2000亩,扩繁脱毒良种5000余吨。初步建成了由脱毒原原种→脱毒原种→脱毒一级种→脱毒二级种的良种繁育体系。

(二)玉米产业化开发日渐成熟。2007年,通渭县推广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73万亩,在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面前取得全面丰收,平均亩产达到602.5公斤,较半膜亩增产132.5公斤,增幅28.1 9%,被广大干部群众形象地称为“旱不垮、打不倒”的“铁杆庄稼”。2008年,县委、县政府加大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种植推广力度,面积达到14.4 9 万亩,平均亩产636公斤,总产玉米9.22万吨,占全县粮食总产的近一半。为了使这一产业不断壮大,县上提出2009年计划落实种植面积50万亩,今年已购进地膜22802.2吨,完成秋覆膜面积35.6万亩,同时建成5000吨地膜生产线一条,筹建万吨玉米淀粉生产企业1家,示范青贮氨化饲料养殖点7个,为进一步推进玉米产业化开发做好准备。

(三)小杂粮等产业有序发展。在海拔较高、耕地无污染的华岭、马营、三铺、北城等二阴山区狠抓以荞麦、莜麦为主的小杂粮基地建设,保证了通渭县乐百味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优质加工原料的生产供应。中药材生产已初步形成了以甘草、党参、等为主要品种,红(黄)芪、防风等为搭配品种的多元化种植格局。2008年,全县种植各类中药材2.4万亩,基本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这些产业为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打下了坚实基础。

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

一是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增强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要紧盯争创全省玉米生产大县和粮食生产大县,着力扩大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种植面积,使玉米生产总量达到50万吨;紧盯全市打造“中国薯都”的目标,种足种好优质马铃薯,使生产总量达到50万吨以上。要稳定小麦和小杂粮面积,提高粮食生产的品质和效益。

二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工商并举、产加销融合的大农业建设步伐。就通渭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县而言,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在作物布局上,水川地发展以果树、蔬菜为主的保护地栽培和节水灌溉高效农业;川台梯田地发展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为主的旱作高效农业;山区坡耕地逐年压减小麦种植面积,发展以马铃薯、饲草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

三是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实行集约规模经营。在扶持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的前提下,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积极扶持和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自我规范、自我管理、自我积累、自我服务的能力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逐步向专业合作社转变。要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交易设施和市场信息服务网络,规范交易秩序,创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环境。

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按照《中共xxx县委办公室x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重大课题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xxx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

果蔬产业:全县现有水果种植面积10万亩,盛果面积1.2万亩,产值3600万元。其中:2014年新种植水果2.18万亩,提升改造果林5500亩。蔬菜种植面积10万亩左右,其中:大面蔬菜6万亩,商品蔬菜4万亩,产值8000万元。 核桃产业:全县现有核桃种植面积29万亩,其中2014年新种植5.3万亩。投产面积6万亩,盛果面积3万亩,总产量90万公斤,产值2250万元。

畜牧产业:2014年1-11月,全县畜禽存栏72.15万头(匹、只),出栏88.53万头(匹、只),有各类养殖大户908户,实现畜牧产值5.3亿元。

中药材产业:全县现有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0万亩,其中2014年新种植1.22万亩。目前仅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

竹产业:全县现有筇竹10万余亩、方竹8万亩左右,其中2014年新种植方竹5.97万余亩。能进行采笋的有12万余亩,产值3000万元左右。

二、优势分析

除xxx县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和立体气候优势外,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和省、市指导发展“三农”工作的有关会议、文件精神,结合实际,理清了产业发展思路,确定了产业发展目标,并相继出台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的实施意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方案》、《xxx县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广泛、深入、系统地推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撑。并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将2014年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扶持资金500万元纳入财政预算,高规格成立领导组,落实机构、人员,以前所未有的人力、财力投入农业产业化发展。这些优势,为今后一段时期乃至“十三五”发展农业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可谓前景光明,能够大有作为。

三、制约因素

经过历届县委、县政府的努力,我县农业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发展速度较为缓慢,效益不突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十分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够。部分主管部门和乡镇领导对发展农业产业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仍停留在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思维模式上。面对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大环境,如何创新思路,用经济效益可观的产业留住外出务工人员的思考不够,举措不力。

(二)后续管理不善。乡镇涉农站所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力度不够,加之农村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知识文化素质不高,导致对已种植的核桃、水果等农产业管理不到位,产出少,效益低。

(三)农民信心不足。我县农业在经济效益上普遍存在丰产不丰收,加之农业整体基础设施不完善,自然灾害的不可预测,农业保险未全方位推广落实,导致农民发展产业的信心不足。

(四)龙头企业不多。从龙头企业层面看,全县涉农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带动不力;从农民专业合作社层面看,在登记注册的80余户合作社中,半数以上只有一块牌子、一颗章子、一张桌子,是名副其实的“空壳社”。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没有建立稳定、合理的利益联结关系,也是制约涉农企业发展壮大、农业丰产不丰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示范带动不强。我县现有的寸金黄瓜、竹笋、核桃等产业品质较好,但多为散户经营,产品包装、加工、推介、销售等环节薄弱,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品牌效应不强,整体效益还未体现。从当前及今后重点培育的五大产业发展情况看,样板建设滞后,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程度不高,示范带动效果不明显。

四、对策建议

未来两年,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立足果蔬、核桃、畜牧、中药材、笋用竹这五大特色产业,建园区打基础,不折不扣完成三年行动计划既定的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着力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争取每个特色产业至少形成1个品牌进入国内各大超市,成为xxx县农业产业的响亮名片,最终带动农民增收。到2020年农业总产值达13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以上,确保我县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一)建园区打基础。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我县农业产业园区已于今年11月启动建设,县农业、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好指导、检查、督促等工作,天星镇要做好相应协调服务工作,施工企业要按照项目建设管理有关要求,保证园区建设质量,并于2015年6月前全面建成。通过产业园区这个载体和平台,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并开展新品种的试验和新技术及标准化无公害生产的示范,通过园区的示范和辐射,引导和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二是着力打造十大基地。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要求,加快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到2016年末,确保建成果蔬、核桃、中药材、笋用竹四大产业生产基地48.8万亩。其中,以高桥、寿山、吉利为核心,打造核桃基地19万亩;以翠华、天星为核心,打造蔬菜基地2000亩;以木杆、吉利为核心,打造魔芋基地1.6万亩;以翠华、悦乐、天星为核心,打造复合水果基地4万亩;以天星、木杆为核心,笋用竹基地9万亩;以木杆为核心,抚育改造筇竹基地6万亩;以寿山、天星、木杆为核心,打造中药材基地9万亩;以天星、木杆为核心,实现生猪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10万头;以玉碗、上高桥为核心,实现黄牛养殖基地年出栏黄牛2.5万头;以天星、寿山为核心,农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年产值达到亿元以上。种植过程中,有关责任部门必须按照标准,严格落实科学技术,在建设过程中,五大产业责任部门、各乡镇要强化责任落实,加大宣传培训指导,引导农民依法、有序、有偿流转土地,充分把撂荒的土地有效利用起来,让建成的基地能连片、有规模、上档次;养殖基地建设必须按照标准化规模化有关要求进行建设。通过这些基地的打造,让全县农业产业化有亮点、有品牌、有效益。

(二)引导利益联结。一是培强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五大特色产业,由五个责任部门再次分别对相应的涉农企业开展摸底调查,由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华曦牧业、木杆竹笋加工企业、云南益康百草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琦鑫黄牛养殖等县内涉农企业召开座谈会,听取他们的发展思路,引导和鼓励原有涉农企业与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完善订单农业,实现企业与农户的互动发展,同时及时研究出台涉农企业的扶持政策,创新扶持机制,从行政和政策层面助推涉农企业发展壮大。二是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可以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龙头企业通过跟合作社打交道,签订稳定的购销合同,采取最低收购价、利润返还等方式,并通过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服务,以此带动农民增收。因此要把培育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县农业局、供销社要加强引导、扶持与服务,通过引导服务促其发展。要规范对合作社的管理,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素质、管理能力和经营水平。三是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跟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在培强龙头企业和壮大合作社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推进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完善的利益联结关系,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努力延长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链条,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2015年,要引导华曦牧业、琦鑫黄牛养殖、木杆竹笋加工企业分别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开展“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试点。引导云南益康百草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开展“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试点。2—3年后,逐步推开上述两种利益联结模式。 (三)塑造品牌效应。以当前培育发展的五大产业为核心,“十三五”末,必须打造出水果、蔬菜、核桃、畜牧、中药材、竹笋的品牌,形成我县的6张名片。水果以金坪樱桃为主,蔬菜以寸金黄瓜为主,核桃以核桃仁、核桃油为主,畜牧以牛、羊、乌鸡为主,中药材木本以黄柏和厚朴为主、草本以白芨和黄精为主,竹产业以鲜竹笋深加工和方竹成品竹加工(竹艺术品、竹地板、竹家具、竹纤维衣物等)为主。一是在现有国家标准基础上,制定出从生产到最终加工包装等每一个环节的系列标准,使五大产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标准规范体系,保证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建立完备的管理网络,生产环节以产业科技推广及管理网络为基础,市场监管环节以质监、工商为基础,通过建立网络、规范管理来强化产业标准化管理。三是延伸产业链,实现加工增值,提升产品的竞争力。通过产品的打造,将产品注册为地理标志商标,提升特色产品的附加值。

(四)完善投入机制。一是用活财政引导资金。500万元的财政引导资金,建议50%用于良种繁育、良法推广、科技培训、农业标准化、疫病防控、示范样板及基地建设等;40%用于“以奖代补”,主要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招商引资、农产品市场开拓和品牌创建、规模化养殖补助、“一村一品”创建、农产品质量标准与认证,对农业产业化县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在贷款贴息、技术引进与改造、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方面给予扶持补助,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服务、培训、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和技术推广等服务给予适当补助,对统一组织开展的招商引资推介和大型农产品专业会展给予补助;10%用于日常工作经费和目标任务奖励资金。由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研究制定具体奖励补助办法。二是捆绑使用项目资金。把生态环境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打捆使用,重点用于果蔬、核桃、竹子等五大特色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逐步做大产业规模。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坚持专人专户专帐管理,严格审计监督,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在建的农业产业园区和确定的五大产业基地建设上,农业产业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领导组成员单位在涉及的相关领域须优先整合项目及资金进行支持。三是引导激活社会资金。要开辟新的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和流转土地经营权、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资本与技术及经营管理能力等多种要素的多元化投入新机制。待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后,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开展直接受益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投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实现“建、管、用”权责利相统一的投入机制。四是搭建银企融资平台。重点是涉农部门和乡镇要加大我县中小微企业“助保贷”有关业务的宣传力度,引导涉农企业通过“助保贷”途径解决资金困难,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资金支持。

(五)强化服务指导。一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每月对五大特色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困难进行研究。五大产业责任部门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监测,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领导组成员单位直接挂钩联系乡镇、优势产业、联系重点龙头企业制度,定期听取乡镇、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二是全力落实优惠政策。对投资兴办农业产业化和生产加工基地的龙头企业,在项目审批、土地供应、银行贷款、财政资金扶持、产销对接等方面要给予大力支持,企业登记、立项、环评等纳入联审联办范畴,提供“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投产后达到省、市级龙头企业基本条件的,要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增补为省、市级龙头企业。在申报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项目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优先推荐。对进入园区的农业龙头企业优先进行扶持,在园区实行优先配套基础设施,优先配置生产要素、优先支持科技创新、优先进行财政和项目扶持、优先协调金融支持,实现农业生产要素聚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三是加大主动服务力度。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及五大产业责任部门要主动协调各有关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开展信息沟通,主动跟踪服务五大产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形成工作合力,共同解决解决产业和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加强科技培训指导。充分发挥农业、林业、畜牧现有的技术力量,同时统筹人社、人开等部门的项目、资金、师资,有针对性向农民开展科技指导和培训,在内容上力求现代化的农业专业培训与农业产业化相适应,注重实效,切实提高农民素质。五是全方位宣传报道。县新闻中心要充分借助“一网两刊一台一报两微”平台,适时挖掘在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好的做法、特色亮点,把宣传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形成全社会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局面。

(六)严格考评考核。继续将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纳入县委、县政府的年度考评,考核分值随工作任务的增加逐年加大;对农业产业工作组织不力、推诿扯皮、产业发展失败的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对任内高质量完成农业产业化目标任务的,优先推荐提拔使用。 相关信息

乡镇农业观光旅游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我乡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实施“旅游兴乡”战略。随着以农业休闲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成功运作,我乡旅游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一、旅游现状

2006年,我乡开始实施“旅游兴乡”战略,几年来,通过内部挖潜和招商引资,使旅游业发展迅速,已成××支柱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浏河人家”,“浏阳河第一湾”,“湘东第一洞”等带有农业休闲气息的旅游品牌。目前,共有以“浏河人家”为品牌的农家休闲山庄56家,每日可接待游客4000多人,日营业额可达2万多元,安置当地农村劳动力近400人,并有效地促进了种养业和招商引资地发展。

二、存在不足 ××农家休闲发展到今天,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也存在一定不足,表现为客源不稳定,外地游客少,经营方式单一等。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没有形成特色,不论是老式土砖瓦房,还是红砖楼房,都没有经过造型,没有农家特色,缺乏景区建筑风格。没有菜园、果园、花园、池塘等,不象农家,而象农村的都市,游客来过、吃过、玩过、住过以后,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农家乐”。

2、服务质量不高。由于配套设施跟不上,服务项目单一,不能为游客提供娱乐休闲、健身运动、商务会议等方面的服务。大多数来农家休闲的游客主要停留在吃一餐饭,打一阵牌。同时,大多服务人员受文化、素质、涵养、见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且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导致在形象礼仪、经营理念、创新意识、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缺陷。

3、缺乏统一规划。大多农家休闲项目是当地群众利用自有的住屋,自发兴办的,都没有进行统一规划,随意性较大。加上政府投入小,部门介入少,调控乏力,对农家乐的数量控制、质量把关、地域分布、配套功能设施、层次类型、宣传筹划等没有一个整体规划,难以形成规模品牌,产生整体效应。

4、相关服务缺乏。一是缺乏交通工具,沿线没有公共汽车,附近也没有出租车,游客文 秘 家 园乘车不方便,游客有急事需到浏阳租车,耗时费力,极不方便。二是缺乏医疗条件,游客身体偶有不适,求医、购药困难,健康缺乏保障。三是居住条件不优。多数农家乐饮食卫生、环境卫生、厕所卫生、居住条件都存在较大差距,

三、发展优势

我乡位于风景秀丽的浏阳河中上游 ,面积256.8平方公里, 人口3.5万,距离浏阳市区22公里,现有森林26万亩,其中国家生态效益林8万亩,森林覆盖率80%以上,绿化率90%以上,境内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境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揭开她迷人的面纱,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有湘东第一溶洞—古风洞、浏阳河第一湾漂流、浏阳湖等蓍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地下迷宫”空岗山,峭壁千仞的天岩寨等尚待开发的景点,今年年底,双江电站将建成蓄水,形成“浏阳河第一湖”的美景。不久,华南虎将放归××,将使××闻名海内外,极大的促进××发展,除自然景观外,××人文景观也非常丰富,有李志民、张凯和叶子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足迹,也有江大仙人庙等道教文化色彩浓厚的传统庙观。近年来,我乡不断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无公害蔬菜、绿色水果、栀子花、黑山羊、科学试验田等产业已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农业产业观光带。游客来到××,浏阳河沿岸风光和风味独特的浏阳河农家休闲可以怡情,可以忘情,让人留连忘返。

四、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加大对我乡农业旅游的投入,实现“旅游兴乡”。

(二)工作目标

1、我乡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速农业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农业生产的观赏性,合理规划,形成农业观光带,同时加大对农业观光带配套设施的投入,由政府对“浏河人家”农家休闲品牌统一规划设计,重新定位,实现农业观光游与农家休闲共同开发,让旅游与农业齐头并进,比翼双飞。

2、招商引资4—5千万元,对我乡两个较大的旅游项目“古风山庄”,“天人绿谷”进行“二次开发”,将它们建成集农业观光,民俗体验,娱乐休闲,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服务项目。

3、双江电站建成后,招商引资2—4千万元,利用电站库区近郊,交通方便的优势,将双江电站库区建成我市最大的“水上乐园”,为都市休闲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将双江水上乐园与浏阳河第一漂联合,丰富浏阳河第一漂的内涵,对大溪河和小溪河沿线进行全方位立体开发。

4、借助世界濒危种—华南虎即将落户我乡这一全世瞩目事件,以及长沙引水工程即将启动,进一步向外推介“绿色××、生态××、清新××”。以此为核心,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打造“××农业休闲观光区”,使××农业观光旅游融入浏阳市域经济,服务“长株潭”。

五、工作措施

(一)政府组织,统一规划

为全面推进我乡旅游开发,由乡政府出面组织,为旅游开发创造条件、营造环境、牵头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发展思想观念方面做好对群众的引导工作的同时,对旅游项目,政府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规划,明确重点;二是建立规范,明确要求;三是适当投资,建好基础;四是抓好宣传,开发市场。

由市领导牵头,会集旅游、国土、规划、建设、农业等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打造“××旅游区”发展模式,对我乡旅游项目的规范、设计、管理、分布、档次进行统一规划,力求布局科学合理,整体呈现农家特色。农业观光带与农家休闲要整体开发,小型农家休闲按照笼中有禽,栏中有畜,塘中有鱼,园中有菜的庭院经济进行布置,中、大型农业休闲项目可以考虑采用庄园开发的模式进行整体布置。

(二)加强管理,提升质量

制定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管理细则,定期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整顿、检查、验收,对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符合要求方准挂牌营业,达不到要求的予以整改。对新办的要求经过相关职能部门验收、审批后方能挂牌营业。

为加强协作,形成优势互补,由政府牵头,成立××农业观光旅游协会,让旅游景点、公司、种养专业户与休闲农庄建立联系网,加快我乡其它产业与旅游相结合的进度。为做好接待,加强对外联络,更好的推介××旅游,以村为单位成立接待中心,负责对外来信来访,协调处理有关事项,以便改进服务,让游客满意。 对挂牌营业的,制订行业标准,开展“星级评比授牌”和“共产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促使经营者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对外公布举报电话,对违章经营者进行处理打击。

(三)加大宣传,打造品牌

一是在农家乐外界环境做文章,通过建立“农家展览馆”、“土特产专卖店”,在浏阳市区,杨高、荷石公路入口,浏永公路设立大型广告宣传牌。二是建筑设计凸显农家特色,或装饰农家特色建筑等多种形式来营造浓厚的农家特色文化,让人一入××就觉得有农家味。二是与旅行社联姻,依托浏阳旅游资源,打造 “××农家乐一日游”精品路线。三是定期开展策划活动,在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策划的同时,政府将定期组织新闻记者、旅行社到××考察,帮我乡从游客的角度发现卖点,进行策划。四是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辅之以广告和专题活动的策划运作,扩大去我乡农农业观光旅游的知名度,把××农家乐打造为知名休闲品牌。

要搞好我乡农业观光旅游开发,当前工作千头万绪,首先是做好制定实施细则和加大对基 础设施的投入,当前工作困难重重,最困难的是缺少人才与资金,因此,要加快发展,我们在

自力更生,克服困难的同时,请求上级在政策和经费方面给予我们更大的支持。

二、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优势和潜力 老君山景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 条件和基础。

1、资源丰富。老君山景区作为著名的道教圣地,国家级4A景区之一,溪流、泉水、山岭、森林以及古遗址,都是我们可以开发的资源,加之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旅游业,众多的农家宾馆等,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2、条件较好。经过多年建设,老君山景区广大农村交通、供电、供水、卫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尤其是生态文明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交通条件明显改观、农家宾馆建设方兴未艾,荒山绿化、滩涂绿化、通道绿化、村庄院落绿化的成果都为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具备了客源充足、资源丰富、条件较好的优势,只要充分利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老君山景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一定会尽快起步,并且由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成为农业产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发展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建议

(一)发展思路

我根据对全区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的粗浅认识,初步提出发展的思路和目标是:以打造尧文化旅游观光农业为核心,以生态农业、田园风光、民情风俗、历史古迹和人文文化为主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重点发展并形成“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民俗文化游”和“自然生态游”四种模式,通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旅游精品、扩大对外营销,使老君山景区旅游观光农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工作重点

1、加强组织协调。加快观光旅游农业发展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建议政府成立观光旅游农业发展领导组,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整合资源,密切配合,从资金、政策等方面大力支持。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老君山景区,挂牌为老君山景区农业旅游办,协调全区农业旅游工作。同时引导组建县级观光旅游农业协会,组织实施全区农业旅游开发工作。

2、建立资金机制。当前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仅靠单一企业,难以全面完成。因此,在建设中要广开资金投入门路,加大投融资力度,实行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要政府投入、企业投入、群众投入相结合,激发企业建设的积极性,解决农业旅游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

3、完善配套设施。旅游观光农业是农业生产、农事活动、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新兴产业,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等多个行业,要搞好基础性配套工作,为农业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要加快各景点绿化、卫生等配套设施建设,给游客创造方便、快捷、舒适的旅游条件。

4、开发旅游产品。产品是旅游业的基础,特色是旅游业的生命。结合观光旅游积极开发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小手工制品、民间风味小吃。起步阶段要把开发特色餐饮作为重点,除传统的烩面、羊汤外,要开发现宰现做的鸡、甲鱼、涝河鱼等。要依托当地民风民俗,聘请能工巧匠制作销售有乡土气息的纪念品,如根雕、奇石、花木盆景、草竹编织、绿色农产品等,达到既可为旅游者提供参观制作全程技艺的景点,又可购买旅游纪念品,增加经济效益,形成资源共享互用。

5、加大宣传营销。宣传开发是打造旅游品牌的关键。要善于包装。要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宣传促销机制,综合利用多种渠道,继续办好乡村风情桃花会,还要根据发展情况举办荷花会等节庆活动,大力宣传我区的观光旅游农业,扩大我区观光农业的知名度。

四、政府要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提供保障

老君山景区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区委、区政府已经把它列为全区加快发展的优势产业,我认为,农业生态观光旅游还应该与以下工作有机结合:

1、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要让城里人到了农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就,在确定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时,要把具有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优势的村作为重点。

2、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与农业调产工作相结合。在农业调产工作中,要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的需要,有意识的将相同的作物连片规模发展,形成壮观的场面,如千亩辣椒、十里桃花,万亩牡丹、千亩鱼塘,甚至更大规模。

3、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加强农村基础建设相结合。凡是区里规划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重点村,交通、供电、水利、卫生、环保、林业等部门都应该在项目安排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倾斜。

4、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为了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一味追求排房、楼房,而要营建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的农家小院,透发一种依山傍水、鸡鸣狗叫、炊烟袅袅的诗情画意,尤其在绿化上,要克服除了杨树就是松柏的单一树种结构,做到乔灌结合、速生林与景观树结合,四季常青,三季有花。

5、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传承传统文化相结合,要保护名宅名院、名木古树,建设农耕博物馆,让年青人更多的了解传统农业、农具和农民生活方式。

6、把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既要以本地村民为主,又要吸引外来投资,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外地人来创业开发。

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21信息来源:中国乡村发现网 作者:蒋勋功

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对提升农业产业素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市将在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上下功夫。

一、发展现代农业要从实施品牌战略发力

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根据衡阳实际,我们认为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必须从实施品牌战略上发力。

1、实施品牌战略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业生产能力大幅增加,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但随之而来的生产盲目性,导致结构调整多变,主导产业不突出。目前全市只有粮食、生猪、家禽、黄花等几个产品产值过亿元,产值过10亿元的只有粮、猪、禽三个项目。实施品牌战略,能凭借名牌产品广阔的市场,通过生产组织体系的连接,实行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和专业化生产,形成农业区域合理分工,逐步做大规模,以优质的产品质量,获得市场认同,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如我市衡东县为了做大做强蛋鸭产业,培育了衡金优农的“红心”牌咸蛋黄和亚峰食品公司的“香香”牌皮蛋两个品牌,带动3000余户农户养殖蛋鸭200万羽,2006年销售鸭蛋制品3亿多枚,实现产值过5亿元,使蛋鸭产业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2、实施品牌战略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重要举措。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是产业升级的基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依托名牌产品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超额利润,驱动农业生产者重视科技进步,增加科技投入,在种子选用、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全过程,积极采用先进科技,实行科学管理,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节约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使农业向集约方向转变。如我市衡东县爱平养殖集团为了提高生猪养殖效益,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了种猪扩繁场,从美国引进良种猪改良品种,实行科学饲养和管理,生猪品质得到改善,“爱平”牌生猪以体壮味美、生态安全享誉国内外市场。去年销往香港、澳门等地3万多头,出口创汇3000万元,一头猪所创效益是普通猪的2倍。

3、实施品牌战略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农业企业是产业化经营的龙头,是“船”,而品牌是引领企业开拓市场的旗帜,是“帆”。品牌效应越大,“帆”的推力就越强,抗风险能力越大。通过创名牌,将促进企业创新经营机制,并依靠名牌的辐射扩散效应对企业产生强大的牵引带动,真正起到龙头作用。同时,通过“同创共保”名牌,可使龙头企业与农户增加相互信任,逐步形成利益共同体,改变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村资金、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组合,增强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如我市祁东的黄花菜以前是家庭作坊式小生产,处于“散兵作战”状态,市场竞争力不强,效益极其低下。映武黄花集团成立后,改进了生产加工技术,开发出了新产品,注册了“映武”牌黄花菜,通过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生产模式,带动16万户农户种植黄花菜18万亩,产品销售收入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2006年完成产值3.74亿元,农民人均增收200多元。

二、衡阳的农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品牌农业发展不快

近年来,我市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挖掘农业资源优势,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全市已核准注册的农业产品商标167件,其中,国家认定商标8件,拥有湖南省著名商标15件,获得市级名牌产品称号达98件。品牌农业已成为促进衡阳农民增收的亮点。但是,我市品牌农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名优品牌农产品少,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还不大。这种状况与我市农业大市的地位不匹配,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究其原因,一是创建品牌意识不强。重有形资产的拓展,轻无形资产的增值,没有把创名牌放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不高,我市农产品注册商标数量占各类注册商标总量的比例仅为十分之一,而先进地区(浙江省)一个地级市的比例则高达五分之一,像“蒙牛”、“长白山人参”等那样称雄全国市场的农业品牌还是空白。二是产业竞争优势不足。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粮食、生猪、家禽产量居全省第一,油料、瓜果居全省第二,黄花菜、藤茶、席草、香芋、葡萄在全省以至全国都占据“一席之地”,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农产品初级产品多,深加工、精加工产品少;原料性的产品多,终端消费品少;传统产品多,与高新技术相关联的产品少,难以形成品牌竞争优势。农业产业化企业规模小,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全市79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只有1家,过5亿元不到3家。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大部分农产品仍存在“诸候割据、各自为政”现象,难以形成组团出击、集中打响品牌的合力。比如生猪,我市年出栏在900万头以上,按城乡消费标准,全市内销300万头,每年600多万头生猪销外地,而本市的猪肉加工是空白,更谈不上肉食加工品牌,远远滞后于市场的需求。三是品牌运作策略不巧。一方面,品牌创建水平不高。政府品牌扶持政策比较零散,重申报评价,轻后续跟踪管理,忽视品牌的策划、宣传和维护,尤其是企业品牌运作短期化,未进入农业企业和企业家的核心理念,对商品品牌的认定与保护研究不够,缺乏高水平的品牌管理人员,创品牌工作零敲碎打,对产品质量管理不严,像衡山的“湘黄”鸡、衡东的“爱平”猪、祁东的“映武”黄花菜、衡阳的双低油菜、衡南的“环球”饲料等一批有着较好市场发展前景的地方特色农产品,一直未能把品牌真正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品牌优胜劣汰机制不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业不发达,农产品进入市场手段简单,一些企业和农民受眼前利益驱使,竞争行为不规范,赚取短期超额利润,影响了品牌的美誉度。

基于上述分析,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发展品牌农业作为提升现代农业关键举措来抓。总的思路是:按照“树立一张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发展一地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坚持用“品牌的理念,市场的机制,科技的支撑,产业的思路”来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全面提高衡阳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综合效益。“十一五”品牌农业建设的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各类农业企业上市农产品商标注册率达90%以上,新增全省著名商标20个以上,实现全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新完成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定各100个,在粮、猪、禽、烟、草、茶等六大主导产业中形成1—2个区域性优势农产品大品牌,培育出一批生产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竞争实力强的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

三、实施农业品牌带动战略重在培育做强上下功夫

市委、市政府拟出台《关于加强培育农产品品牌工作的意见》,从工作重点、发展载体、基地建设、扶持措施、奖励办法等方面具体部署。从具体措施上主要抓:

1、突出龙头企业建设,培育品牌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品牌建设的重要主体和先导力量。优势品牌的形成,有赖于一批龙头企业的崛起和带动。一是落实政策扶强龙头。我市从2004年起,已集中5亿元以上的资金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衡政发 [2003]12号文件精神,集中涉农资金,重点扶持金雁、金鲲、金泰、环球为代表的粮食产业龙头,以爱平、怡农、华港、唐人神、新五丰为代表的生猪加工龙头,以达冠、亚峰、衡优、温氏集团、巨东勤业为代表的家禽产业龙头,以金鹏、逢缘为代表的席草加工龙头,以湘竹木业、天天见梳篦、开福家俱、岑芳木业为代表的林产品加工龙头,不断扩张企业规模,形成一批大的集团,增强企业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二是招商引资提升产业。近年来,已经有新五丰、温氏集团、唐人神、华港、巨东勤业等一批知名企业进驻我市。我们将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责任,优化招商引资环境,鼓励外来资本依托我市的粮食、生猪、家禽、蔬菜等大宗优质农产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力争年内新增20家上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境外企业先进的技术、资本和管理优势,与市内企业强强联手,实现企业改造提升。三是引导服务推进品牌。加大品牌宣传力度,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经营者深化对品牌的认识,树立品牌兴企的理念。进一步强化服务,鼓励和支持温氏集团、新五丰等已有一定规模和市场潜力的企业办理商标注册,引导新五丰、怡农、金雁等已有注册商标的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大新品牌、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商标信誉,形成一批有影响、有竞争力、有较大市场份额的知名品牌。

2、突出优势产业带建设,夯实品牌基础。发展农产品品牌需要有优势特色产业作支撑。自2004年来,我市实施了优势农产品建设规划,集中抓好优质稻、优质猪、优质禽等19类具有衡阳特色和地区比较优势的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目前特色仍不明显。为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我市将围绕一个优势产业,确定一名负责领导,成立一个专门班子,扶强一个龙头企业,开发一个知名品牌,实行专班专抓负责到底,推进形成区域特色明显、优势突出的生产基地,形成几乡一品或一县几品的产业带。一是抓好粮食产业建设。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30亿公斤以上。大力实施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突出抓好衡阳、衡南、耒阳、衡东等4 个商品粮基地和90个乡镇的高档优质稻基地建设,力争2007年全市发展优质稻500万亩。下大力气抓好粮食深度加工转化,打响粮食品牌,做大做强粮食产业,力争2007年全市粮食产业的总产值由现在的60亿元提高到80亿元。二是抓好畜牧产业建设。围绕推进“双万工程”,大力发展以生猪、家禽为主要内容的养殖业,重点抓好以322国道和107国道为轴线,年出栏300万头的优质生猪产业带,以衡南、衡阳、耒阳、衡东、衡山为重点的优质家禽产业带,力争全市出栏生猪1200万头,出笼家禽过亿羽。大力发展生猪和家禽的饲料、加工等各个环节的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到2007年底,全市生猪、家禽产业产值分别提高到120、50亿元。三是抓好特色产业建设。立足资源优势,开发特色产业。进一步抓好衡南、耒阳、常宁、祁东等地的优质烟产业带,衡山、祁东、衡阳、常宁等地的席草、龙须草产业带,发展优质烟20万亩,席草18万亩,龙须草10万亩。

3、突出标准化生产,提升品牌质量。一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力度,加强工业“三废”和农业废弃物的管理,从根本上杜绝农产品的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引导农业投入品的结构调整和优化,逐步淘汰高残毒品种,大力推行有效低毒低残留品种。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动植物无疫区建设,抓好无公害产地认定工作,力争今年新增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100万亩,新增“三品认证”60个。二是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遵循创建知名品牌的要求,加大无公害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和规范的实施力度,在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控制,实行名牌农产品生产经营的规范化、科学化和规模化。指导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和灌溉、养殖用水,积极推行先进的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完善检验检测体系。继续完善市农产品和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推进7县市和南岳区的检测站建设,抓好各县市区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与各乡镇农贸市场的检测站建设,建立三级质量监测网络。全面推进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完善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杜绝有污染、不安全的食品流入市场。

4、突出科技创新,推进品牌做强。一是大力开发优质特色产品。加快建设和巩固优质稻育种基地、优质苗木基地、良种家禽和鱼苗繁育基地,突出抓好农业示范园、市种畜场、市中心苗圃、农科所等优质种子种苗基地建设,逐步形成育、繁、推一体化的种苗产业体系。积极实施“优质种苗”工程,大力推广超级杂交稻、杂交猪、名贵鱼等良种,力争我市农产品优质率上升5个百分点,达到60%。二是大力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加强农民的技术培训,大力推广和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先进种养技术、信息技术和贮藏加工技术,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增强安全性和保健性。推进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引导环球科技、新五丰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成立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运用先进技术装备和产品质量控制设备,提高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三是加强科技队伍建设。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农业企业家、农业科技人员、农民的整体素质。优化和整合农业科技力量,鼓励科研组织和农技人员以技术入服的方式参与品牌经营。组织科技人才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创新,重点研究和攻克优质高产多抗动物品种选育、农产品深度加工等技术难关,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现状范文第6篇

近年来,现代农业园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迅速兴起。它以农业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为根本,由一元或多元投资主体兴建,以企业为主要运作主体,融产业化、集约化、科技化、生态化于一体,集高效种养、加工配销、示范推广、研发孵化、科普培训、信息交流、休闲观光功能于一身。现代农业园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高端农产品加工园区。以农业高新技术为依托,突出发展绿色、保健食品,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打造高品质、高附加值的特色高端农产品生产加工聚集区。二是生态有机农产品生产园区。重点发展精准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绿色有机种植业和养殖业,满足城市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三是现代农业科技展示园区。依托区位优势,借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等优势,建设工厂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它是农业技术集成、转化的载体,是连接市场与农户的纽带,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对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四是商务休闲园区。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禀赋特点,建设集地热温室、农事体验、温泉养生为一体的生态休闲度假村,满足人们休闲旅游需求。五是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区。利用发达的交通网络和良好的物流基础,形成运转高效、规模化、现代化的跨区域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构建由交通运输、包装加工、仓储配送、信息网络等环节组成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区。

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方面具有示范带动作用。一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推广。通过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消化、集成和应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通过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之间的技术传播和扩散,成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的重要窗口。二是引领农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和特色,通过引入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工厂化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推动

一、

上一篇:农民增收工作自查报告范文下一篇:男人怎么挽回婚姻老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