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工作交流材料范文

2023-09-19

培训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1篇

我是XX纪委书记、工会主席XXX,在负责好公司纪委工作的同时协助公司党委书记做好公司的党建工作。首先感谢集团给我此次交流发言的机会。为期3天的专题培训即将结束此次培训让我提升了专业素养,增强了履职能力。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学习的收获及感受:

一、以发展的眼光理解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明确职责定位,知道“干什么”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可归结为“六个一”: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个指导方向,就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条工作主线,就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个基本目标,就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新,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一个总体布局,就是以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同时准确把握“三变三不变”是正确认识国企职责使命、科学谋划国企党建工作的重要前提。

二、从现实的角度认识新时代国有企业的新使命,履职尽责,知道“怎么干”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有新任务,必须要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新职责和新使命,当好“主力军”“突击队”和“践行者”。

我们党务工作者在工作中最常遇到的三个“老大难”问题,一是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业务融合的问题;二是怎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三是如何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

这些年,我们花了大量精力,也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仍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找到切入点、结合点和突破口,导致党建工作多少有点游离在“边缘”的味道。

习总书记谈到党建工作时,曾连发“三问”:是不是各级党委都做到了聚精会神抓党建?是不是各级党委书记都成为了从严治党的书记?是不是各级党委成员都履行了分管领域从严治党责任?当前,党建工作已进入了以全面、从严、从实为鲜明特点的新常态,对各级党组织书记的素养、作风和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党委书记作为本企业管党治党的“第一责任人”,要想方设法种好自己的“责任田”。一是要善于从《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汲取营养。习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委领导要重温毛泽东同志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从中学习实事求是、调查研究,正确区分和处理不同性质矛盾的方法;二是要“抓领先、补短板”。我们要站在审视企业发展全局的角度,把我们自身发展中最突出的优势、最薄弱的短板找出来;三是要以“在状态”“新状态”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把抓不好党建作为政治上的最大“不合格”。

三、以科学的态度谋划新时代国企党建的新思路,“从严动真”抓落实,确保“干得好”

立足成绩、对标要求、认清使命,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在工作中我们要遵循国企改革实际和自身建设的规律要求,一是以穿透式管理的方式对党建工作进行系统化的管理设计,用制度对党建工作体系进行定型,用科学方法保证党建工作体系落地,促进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促进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融合,促进党建工作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二是通过内部各项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完善,实现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党委“参与决策、带头执行、有效监督”,基层党支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干事创业”;三是“必入于心”“务必于实”,让党的建设融入人中心,进入人心,坚持严字当头,敢字为先,落实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四是切实把党组织在改革中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我们的创新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培训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2篇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

一、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

1、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2、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应当合理,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

3、食堂加工操作间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

(二)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三)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与排水;

(四)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4、食堂应当用耐磨损、易清洗的无毒材料制造或建成的餐饮具专用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设备。采用化学消毒的,必须具备2个以上的水池,并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的设施设备混用。

5、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6、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饮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餐饮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7、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

8、洗涤、消毒剂必须有固定的存放场所(橱柜),并有明显的标记。

9、食堂用餐场所应设置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装置。

二、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的卫生要求

1、严格把好食品的采购关。食堂采购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索票。(超市采购食品保留票据、市场内肉类产品保留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2、学生集体用餐必须当餐加工并不得订购冷荤凉菜食品。

3、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4、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5、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应分柜存放。

6、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8、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9、普通中等学校、小学、幼儿园的食堂不得制售冷荤凉菜。

10、食品在烹饪后至出售前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若超过2个小时存放的,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11、食堂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继续出售。

三、食堂从业人员卫生要求食堂从业人员必须经健康体检、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一)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

(二)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三)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

(四)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四、学校食品安全管理

1、学校应建立主管校长或园长负责制,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同时加强食堂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防止投毒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用餐的卫生与安全。

2、学校应当建立食物中毒或者其他食源性疾患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发生食物中毒或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后,应采取下列措施:

(一)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并向所在地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二)协助卫生机构救治病人;

(三)保留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四)配合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按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五)落实卫生行政部门要求采取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

培训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3篇

我们认为教师不仅是一个专业工作者,他还是一个真实的生命体。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要关注教师的人格价值,也就是要满足教师自身的需要、尊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只有这样才能唤醒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意识,进而促使教师主动投身于自身专业发展。也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把专业发展作为自身生命完善的有力中介。

1、优化团队关系,提升团队学习力。我们把对教师的人性关怀,作为优化团队关系的首要工作。我校为老师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在一次次比赛获得成绩的同时,也使合作互动的团队机制逐步生根开花。目前,我校合作研究已经成为常态,知识共享也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与此同时,我们通过每年开展办公室美化、文明办公室、先进年级组、先进教研等评比活动,激发教师形成团队共同愿景。我们还构建了学校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现在,校内积极互依、合作互动、知识共享的团队关系已基本形成,团队学习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2、创设多种渠道,满足教师成长需求。我们多渠道创造培训机会,选派优秀教师外出培训,满足教师成长的需要。每年开展校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评选活动,使每一层次的教师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

3、搭建展示平台,推进梯队建设。展示活动对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老师们缺少展示的机会。为此,我们把搭建展示平台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工作,学校每年下半年组织教师面向全学区上公开课,每学期组织教师外出送教、交流。本学期,我们还把教龄3年内的教师推上了前台,面向全区开课。在一次次展示中,老师们有了发展的目标,有了提高教学能力的机会,也推动了合理的师资梯队形成。

二.探索研修模式,让校本研修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 我校校本研修始终立足于本校的实际需要,坚持“源于学校、在于学校、利于学校”这一原则,大力营造“研训一体化”的氛围,不断探索有效的校本研修模式,努力使校本研修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渠道。

1、主题研课。

主题研课是我校校本研修的主要模式。学校把在主题研课中扎实开展的每月一次的探究式课例反思活动作为重中之重。在学期初各教研大组长制订好一学期的研课计划,拟定好研课主题。在开课前,执教教师所在教研组成员要在教研组长带领下集体备课、试教、讨论,并对课做进一步改进。开课前一周,执教教师要为每位听课教师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让每位教师在听课前做到心中有数。开课时,每位教师认真做好课堂观察,拟好自己的教学随感。课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评课,全体教师要尝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进行分析,认识问题的性质和症结,达成共

2、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分享智慧是我们校本研修的又一重要方式。我们集体备课的总体思路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学校制订了《集体备课制度》,提出“四定”、“四同一”要求。四定:定时,单周三下午5:30;定点,所有备课组活动都在集体办公室;定时上传;定时检查;“四同一”:指上课时做到备同一堂课、备同一个教案、上同一堂课、保持同一个进度,切实将“最优化”的教学设计落实在课堂上。同时,学校每学年对集体备课内容规定侧重点,从而有序推进团队学习、团队研究、团队反思,为扎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3、专题研究。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践行者,只有立足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研究,才能有生命力。为此,我们要求教师采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研究思路进行专题研究。我们倡导各教研组从三个途径去发现问题:其

一、深入备课,立足教学疑难问题;其

二、深入听课,发现教学方式问题;其

三、深入评课,发现教师教学策略问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4、教师论坛。

在推进青年教师论坛的同时,我们还开展了各学科教师的教育论坛活动。每学期期初由教导处规定论坛主题,作出论坛安排。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由教研大组长负责开展论坛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5、自主学习。

在集中开展研训活动的同时,学校还积极要求教师开展自主学习,并对自主学习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每位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每学期听课节数不少于15节,其中年龄在30周岁以下的教师要撰写详细的评课稿不少于5篇,30周岁以上的教师要撰写详细的评课稿不少于2篇;开展 “三个一”活动,即开设一堂体现课改理念的高质量的公开课、写一篇读后感、做一份教学案例。自去年开始,我校逐步推行网络教研,提升教师自主学习的效率。

三.完善研修制度,让务实创新成为校本研修增效的动力。

我们始终在思考:怎样通过制度有效引领教师养成自觉学习和参与校本研修的习惯?为此,我们从理顺管理机制、夯实管理制度、追求管理创新做起,努力营造以人为本的自我成长氛围

1、建立机构,明确职责。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校本研修管理和督导机构,形成了“校长——教导处——教研大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教师”六位一体的研修管理网络,并明确各自的职责。校长负责校本研修的领导、协调工作,并在财力、物力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教导处负责规划、组织、调度、培训工作;教研大组负责每周一次的组织活动;学科教研组负责学科活动的组织、课题的研究;备课组负责本年段集体备课的组织、实施工作。

2、健全制度,严格管理。

我们制定了《校本培训活动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研活动制度》、《教师教科研成果奖励制度》、,促使校本研修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校本研修有序、规范地开展。

3、不断创新,提高实效。

培训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4篇

培训讲稿

按照县委、县政府、县综治办要求,今天组织大家召开综治干部培训会议,我就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谈一些想法和体会,与在座的同志作些交流,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

一、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方针的形成和发展

(一)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概念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概念。 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199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中是这样表述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中央总结历史经验提出的正确方针,它是解决我国社会治安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措施,是新形势下坚持专门机关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原则的新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社会治安问题的新路子。同年3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社会治安问题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必须动用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并作为全社会的共同任务,长期坚持下去。

中央文件中的这段文字,主要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性质上作了定义。全国人大的决定中的这段文字,主要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从形式作了定义。深刻理解上面这两段文字的含义,就能全面理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探索时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探索时期。八十年代,拨乱反正的中国面临严峻社会治安问题的挑战,如何找到治理社会治安的一条正确途径,从最高层到各地基层都在孜孜以求。在邓小平同志“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指导下,从上到下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治安治理之路的探索。

1981年5月,中央政法委召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五大城市治安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争取社会治安根本好转,必须各级党委来抓,全党动手,实行全面‘综合治理’。”同年6月,中共中央转发此次会议纪要的《通知》正式明确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

1982年1月,党中央在《关于加强政法工作的指示》中再次要求:“为了争取治安情况根本好转,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全党动手,认真落实综合治理方针。”

1983年8月,党中央《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明确了把“严打”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首要环节的工作思路。

在这一时期,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在中央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积极效果。一些地方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有的还从实际出发,制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这一时期,各地探索出了很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经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得到了全党全社会的认可,为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全面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91年1月,经党中央批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会议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经验,明确了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3月2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这两个《决定》是我国搞好社会治安、维护社会稳定,确保长治久安的纲领性文件。同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两个《决定》的出台和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设立,标志着完成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探索阶段。

(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完善时期

两个《决定》出台到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总方针,大致可划分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完善时期。两个《决定》提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主要措施,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由探索阶段转入了发展时期。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决定》精神,全面深入地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普遍设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结合各自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涌现出了许多富有特色、富有实效的经验和作法,例如安全文明小区创建活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枫桥经验”、社会治安群防群治、“严打”专项斗争等。党中央深入研究新时期社会治安面临的新形势,不断把基层和群众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不断完善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

党的十四大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社会长期稳定”,写入了新修改的《党章》的总纲,使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为全党必须遵循的纲领之一。

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2000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

200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意见》,要求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改进社会管理,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作为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综合治理工作方针。

中央综治委也相继发出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

1991年底,中央综治委制定了《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的规定》和《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权制的规定》,明确了综治工作的管理原则、工作责任和奖惩措施。 1996年10月,中央综治委下发了《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并对建立基层综治组织、强化基础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1997年8月,中央综治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活动的意见》。

2003年9月,中央综治委下发了《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核评比标准》,使责任制考核奖惩工作更加规范。

“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综合治理工作方针的提出,是综治工作认识深化和全面的表现,也是理论上成熟和工作体系完善的标志,明确了综治工作的重点和工作路线。上述综治方针、政策和规定出台,使综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形成了完整的工作机制、体制、制度,建立了稳定的工作机构和专业队伍,统一协调各方面力量,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全社会的好评。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全面发展时期

“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综合治理工作方针提出后,各地全面调整综治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改变以往重打轻防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工作优势,全面建立健全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平安建设,一系列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广泛运用,群防群治组织进一步健全,队伍进一步扩大,预防犯罪的能力有了显著提高。综治工作在理论上、形式上、实践上都得到了空前发展。

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开展平安建设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严打”经常性机制,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要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写进了规划。

2005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指出,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保障工程,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所期盼的民心工程,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工程。为新形势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建设制定了纲领性文件。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 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改革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和谐社会建设,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国范围的平安创建活动,使综治工作在一个新的更高的平台上运行,综治工作多措并举、协调联动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去年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表明,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度达到了93.3%。

培训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5篇

一、思想要先进

思想是言行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洋的言行,学校中层干部是学校具体工作的管理者、引路人,只有先进的思想,才能保证其先进的言行。一是先进的政治思想,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以及学校的工作策略,这是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灵魂。二是先进的管理思想,管理是中层干部工作的核心,时代变迁、社会发展造就的现代人必须用先进的管理思想进行管理,利用过去的老办法,不但没有效果,有时会成为工作的阻碍。先进的管理思想是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部门管理质量的基础。三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学生不同了,教材更新了,管理者的教育思想必须先进,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必没有先进的管理策略。

二、感情要丰富

现代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基础要带着感情工作,要以情动人、以情服人、以情管人。要关心下属的后勤生活,努力为其排忧解难,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要关心下属的学习。使精神充实、水平提高、自我更新。要关心下属的工作,使其思路更新、工作改进、成绩突出。语言隔膜、冷面训人的结果是造成对立情绪、别扭工作、成绩一般。

三、作风要正派

中层干部的工作作风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一是执行领导决策不打折扣,有意见当面提、不背后议论、不用议论领到去博得下属好感,如果中层干部议论势必造成下属工作情绪不稳定。二是执行制度没有远近,不照顾部门利益、不照顾老同事、老同学、老乡、老朋友利益,有照顾必然造成不公平,不公平必然导致思想混乱。三是遇事身先士卒,越是困难越要研究,不含糊过关、要敢于走在前面,埋头苦干,抬头召唤。只有这样,他的下属才会心服口服加佩服,实现“桃李不言、下自成溪”的理想境界。

四、学习要经常

终身学习是现代人的重要特征,谁不学习谁就回落伍,谁就会被淘汰,教育工作者更是如此。学校中层干部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学习,获得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多方面水平,才能使自己的头脑敏锐、管理到位。一要以自己的学科为中心不断拓展知识面,建立起自己的大学可体系,谁忘记自己的学科,谁将失去做教育管理者的资格。二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使自己的管理工作具有政治性、思想性。三要学习教育理论,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工作,一个不懂先进教育理论的人肯定成不了一名优秀的中层干部。四要经常翻阅报刊杂志,学习岗位部门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总之,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使自己的管理具有时代特征、实际效益、特色水平。

五、业务要精湛

学校中层干部应至少精通一门学科教学,一方面有利于树立自己的威信;一方面有利于理解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业务不精、教学水平不高的中层干部肯定干不出本职工作的创新业绩,因为学校任何一项工作都与教学有关。

六、思路要创新

创新是工作的灵魂,学生在不断变化,教师的工作也在不断更新,因此必须用新的思路进行管理,才能有创新的成果,因循守旧必另人厌倦、效果甚微。一是管理思想要创新,要勇于根据具体情况,打破模式,摆脱束缚,树立新的实践指导思想。二是管理方法创新,面对具体问题,运用现代分析,创造新鲜方法。总之,要使管理具有现代味、人情味、智慧味。

七、工作要务实

中层管理切忌搞形式主义,其结果是劳民伤财,管理着应付、不顺心,被管理者厌倦、不舒心,两头不高兴。中层干部做工作要务求时效,一切围绕学校利益、围绕师生利益,而不围绕满足领导的虚荣。一要不断完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落实。二要采取灵活方法,取得特色效果。务实的生命在于激发热情、挖掘智慧、创造辉煌。

八、定位要准确

中层干部正确为自己定位,才能不断丰富部门工作内容,创造部门工作业绩。因为定位准确,有利于挖掘角度,博览众长,踏实岗位,激发灵感,从部门角度为学校做贡献。

九、大局要顾全

中层干部顾全大局就是不因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做有损学校利益的事,中层干部负责一方面,是学校大局的有机组成部分,相互配合,才能稳步发展。一要树立学校大局意识,以学校大局为工作宗旨。二要研究部门利益和大局利益融为一体,使部门工作人员有创造激情、工作热情,为学校大局添彩。

十、成绩要显著

优秀的中层干部必须有显著的成绩,一有个性特色的业务成绩,二有部门特色的集体成绩。成绩凸现能力,成绩树立威信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领导者的素质是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的自我修养和实践锻炼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途径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重加以锻炼。一是努力学习,二是自觉实践,三是自我管理。

1、努力学习。努力学习是提高领导者素质的主要途径。领导者的德、才、学识,不是先天的,而是经过后天学习和修养获得的。博览群书,才能晓古通今。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人类知识总量急剧增长,知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大大加快,知识更新非常频繁,新的知识学不胜学。科学研究表明,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人的知识,只有10%靠正规学校教育给予的,而其余90%知识则是靠工作实践获得的。因此,领导者要善于利用时间搞好自学,不断更新知识,尽最大努力获得新知识,使自身的素质水平随着实践,不断得到提高。领导者要想真正学点东西,就必须刻苦钻研,持之以恒,要有“头悬梁锥刺骨”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当今的领导者必须把学习工作化,把工作学习化,成为学习型领导者,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与时俱进。

2、自觉实践。领导者是从事领导活动的实践者。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领导素质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领导者自觉地从事实践活动,主要有两个目标:其一,在实践中检验领导方法是否正确,从而对自己的工作做出合乎实际的估价,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使自己的思想、决策、方法等更加正确和科学;其二,通过实践可以直接向群众学习,从群众中吸取丰富的思想和政治营养,去掉自己与时代不相适应的旧思想,旧观念,树立新思想,新理念,锻炼自己的意志,提高个性心理品质和思想水平,从而提高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

3、自我管理。领导者的素质无论是通过学习还是通过实践,都是为了发扬自己的长处,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便能够更好地胜任领导工作。因此,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途径,还包括领导者的自我完善过程,还需要领导者加强自我科学管理,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自身良好素质。为此,领导者必须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严于解剖,自觉接受监督。

——勤于思考。勤于思考是领导者必备的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领导者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想一想在自己工作中,哪些问题处理得比较妥当,哪些处理得有些欠缺,哪些问题处理得完全错误及造成的原因是什么,与其他领导对比,思考一下自己的差距在哪里,今后怎样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等等。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并非易事,工作忙、时间紧是领导工作的普遍现象,但越忙越应当静下心来思考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领导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不勤于思考,工作就越忙越乱,整天事物缠身,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有效的领导者,要善于从忙乱中解脱出来,只有运筹帷幄之中,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

——善于总结。领导者只有不断总结,善于总结,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总结的目的是为了发扬成绩,纠正错误,接受经验教训,更好地指导工作。因此,领导者一定要善于总结。

——严于解剖。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领导者在工作中也存在着这样和那样的缺点和错误。领导者工作中的最大障碍,往往来自自身,因此,要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进步。领导者随时随地解剖自己,是领导者加强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另外,领导者还要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也就是古人所说的“慎独”。慎独用到领导活动中,就是领导者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控制能力。即领导者对自己要求一丝不苟,说到做到,表里如一,领导者对待工作中的缺点,不要以为没有人看见,不要以为事情很微小,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品行高尚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越轨,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也应该谨慎从事,只有这样,领导者在工作中才能少犯错误不反错误,才能真正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自觉接受监督。领导者自觉接受监督,是实现自我管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措施。

四、提高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正是把人际关系的活动方式引入一种现代的多元结构中。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会遇到各种各样复杂的人际关系,处理这些人际关系,没有现成的书本答案,全靠领导者的经验、学识和智慧。

1、协调与上级关系的艺术。下级与上级的关系是领导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一种人际关系,领导者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是顺利有效开展领导活动的主要条件。 第

一、找准位置,到位而不“越位”。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是领导者处理好与上级关系的基本前提。领导者在同上级相处时,扮演的是下级的角色,这就必须把握尺度,找准自己的位置。既要到位,努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又不能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行事,工作越位,影响正常的上下级关系。越位行事由于破坏了上下级的工作秩序,也很难不影响上下级的人际关系,从而也会给工作带来损失。

第二、领会意图,出力而不“离谱”。只有领会领导意图,才能根据上级的思路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也才能解放思想,创造性地开拓前进。如果不注意了解上级的想法,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工作,就很难作到心领神会,默契配合。有的领导者之所以有“出了力,不落好”的感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不注意领会上级意图。不注意领会上级意图,有时会给上级“帮倒忙”。

第三、适应习惯,配合而不应付。恰当地根据上级的工作习惯与心理特点开展工作,即有利于搞好工作,又有利于处理好与上级的关系。掌握这个领导艺术,绝不是让下级耍滑取巧应付上级,而是要求下级自觉地配合上级领导做好工作。

第四、一视同仁,零距而不疏远。下级与上级的关系是种工作关系,是在工作中形成的被领导与领导的关系。因此,下级对上级领导要一视同仁,坚持零距原则,亲疏有度,建立和发展正常的关系。切忌亲一方疏一方。

2、协调与下级关系的艺术。处理和协调好与下级的关系,关系着事业的成败。每一个领导者都要掌握协调与下级关系的艺术。

第一、关心爱护。关心爱护下级,满足人的情况需要,是调动下级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内容。领导者要善于理解、关心、信任和尊重下级,创造心情舒畅的氛围,发挥情谊的作用。

第二、批评教育。对下级的缺点进行批评教育是必要的。但批评必须讲究方法,掌握分寸。

第三、上下沟通。上下沟通是实施领导的基本条件。领导者必须了解下级的需要和期望,尽可能把领导意图、目标和下级的需要、期望联系起来,同时,注意收集下级工作情况的反馈信息,使上下级之间彼此了解,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3、处理与同级关系的艺术。同级关系是同一层次领导者之间在领导活动中存在的一种横向人际关系。处理这种关系,更需要具备一定的领导艺术。

第一、积极配合而不越位擅权。同级领导成员既要同心协力,积极配合,搞好本部门、系部的工作,又能不越位擅权,插手别人分管的工作。要靠与其它领导成员的职权,维护他们的威信,不干预和随便评论他们的工作。领导者处理与同级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属于自己的责任,主动承担,决不推诿;帮助其他领导成员工作,要掌握好分寸和尺度,选择好时机和方法。

第二、明辨是非而不斤斤计较。同级领导者之间要提倡顾全大局,从维护团结的良好愿望,坚持“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原则,作到大是大非讲原则,小是小非讲风格。凡属大是大非一定坚持原则,不妥协让步,但要讲方式方法,避免伤害对方的感情。对一些无关紧要的小是小非应讲风格,讲大度,谦和忍让,采取不斤斤计较的态度。

第三、见贤思齐而不嫉贤妒能。处理好同级关系,既要有容人之短的度量,又要有容人之长的胸怀;既欢迎别人超过自己,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要珍惜合作共事的缘分,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四、支援帮助而不揽功推过。同级领导者之间常常会有一些需要共同处理的工作,大家要积极配合,主动工作,互相支持。有的领导成员遇到困难时,其他领导成员要主动帮助,排忧解难。有的领导成员工作中出现失误或差错时,其他领导成员要真心补台,决不落井下石,处理同级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不文过饰非,不揽功推过,同舟共济,荣辱与共。

最后以陶行知的四句话与大家共勉,希望我们每天都要四问四督促。

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

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

培训工作交流材料范文第6篇

城厢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林文富

一、村(居)档案管理

1、村(居)档案管理的目的。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为加强村级规范化管理,方便日常工作的开展。根据《福建省村(居)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手册》和上级计生部门检查考评内容等要求。结合日常工作,注重平时材料收集,以材料整理归档为抓手,设置科目,打印标签,分类归档。努力做到格式化归档,程序化管理,日常化服务。

2、村(居)档案管理设置的科目。

一、村级信息化管理

(一):

1、月例会召开制度(文件);

2、例会记录;

3、月信息报告单(手工、微机提取),并装订成册。

二、村级信息化管理

(二):月例会信息反馈(未上环、未结扎、未办生育证、未领独生子女光荣证);

三、村级信息化管理

(三):

1、半年报、年报报表;

2、出生花名册;

3、初婚名册;

4、死亡名册;

5、迁入名册;

6、迁出名册;

7、落实节育措施名册;

8、落实补救措施名册;

9、征收社会抚养费名册;

10、政策外生育个案报告单;

11、婴儿死亡报告单。

四、村级信息化管理

(四):

1、双查花名册;

2、孕情跟踪登记表;

3、出国出境证件;

4、双向管理对象合同书、花名册。

五、避孕节育手术单:

1、上环证;

2、结扎证;

3、人引单;

4、禁忌症证明;

5、知情选择合同书。

六、避孕药具管理:

1、××年领取避孕药具登记册;

2、育龄妇女使用药具花名册;

3、避孕药具供应、使用效果、随访登记卡;

4、避孕药具零星领取登记册。

七、生育服务证:

1、生育服务证登记花名册。

2、按年度分孩次、已生育和未生育归档;

3、暂不申请生育的育龄夫妇询问调查表。

八、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1、各年度领证花名册。

2、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审批表按年度归档;

九、法定奖励制度:

1、城厢区双方均属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奖励费花名册;

2、城厢区生育二女并已落实绝育措施的夫妇领取人口与计划生育奖励费花名册;

3、城厢区双方均属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放弃再生育指标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奖励费花名册;

4、放弃领取承诺书;

5、各年度发放统计表。

十、五项奖励制度:

1、奖励扶助、贡献奖励、特别扶助、新“农合”计生补助对象花名册、新“农保”计生补贴对象花名册。

2、村级评议会议记录簿,

3、公示表(村、镇、区三级公示名单)、

4、退出情况报告单,

5、其它。(各种材料按年度分类归档)

2 十

一、流动人口管理:

1、年报、半年报报表;

2、流出人口全员登记信息采集表;

3、流出人口信息登记簿(省系统直接生成的打印出来);

4、流出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合同书;

5、流入人口信息登记簿(省系统直接生成的打印出来);

6、流入人口全员登记计划生育信息集卡;

7、流入人口出生花名册;

8、房屋出租(借)户计划生育合同书;

9、企业(用工单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责任书;

10、育龄妇女使用避孕药具花名册、药具使用随访卡、避孕药具零星发放登记册/簿。

十二、宣传访视:

1、宣传访视卡,

2、宣传品入户材料(应知应会、生殖健康、奖励政策、办证须知等宣传品)。

十三、村级人口学校:

1、教材、

2、教案、

3、培训记录、

4、学员花名册、

5、考试卷。

十四、计生管理交接证明:

1、交接单、

2、离婚证明、

3、其它。

十五、有关计生文件、法律法规读本、计生培训材料等。

二、村(居)计生例会工作

1、村(居)计生例会工作的重要性。

计生例会是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和各种计生工作会议精神及分析本村(居)计生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部署各阶段计生工作的一个主要载体;是信息收集,填好报表,为 3 领导提供计生决策的根本保证;是学习交流,查缺补漏,提高服务质量的一个平台;也是计生部门检查考评的一项主要内容。为此,各村(居)要紧紧抓住计生例会在计生整体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充分认识到开好计生例会就是抓住计生工作的关键一环,进一步发挥计生例会在计生工作中的指导性作用,在计生工作中落实的推动作用和在计生工作中日常服务管理的推进作用。

2、村(居)计划生育例会的时间、参加对象有哪些要求? 每月一日召开村(居)计生例会,逢节假日可顺延召开。参加例会对象有:村(居)“两委”成员、协会会长、计生管理员、中心户长(协会小组长)和乡镇驻村(居)干部。

3、村(居)计划生育例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各责任区汇报婚、孕、育和死亡、流入、流出、迁入、迁出情况;

(2)汇报生育后已到上环、结扎时间的对象。对未落实节育措施的要分析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并填报具体名单;

(3)汇报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兑现情况,通报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

(4)分析出现政策外生育和怀孕的原因;

(5)分析“双查”对象不到位原因,并填报具体名单,研究解决办法,明确责任人跟踪管理,限时落实。发现孕情消失的 4 要及时报告;

(6)十月份例会时应着重汇报本年度生育和孕情跟踪情况,防止出生人口漏报。发现往年出生人口漏报的应做补报;

(7)学习传达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研究解决本村工作的难点问题,布置当月的工作;

(8)例会要有记录、考勤登记,存档备查。

4、村(居)计划生育管理员参加例会需要收集的信息有哪些?

收集以下情况并填写信息报告单或信息反馈单:人口变动情况(常住、流动、出生、死亡、迁入、迁出等);婚姻变化情况;“三查一治”情况;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情况;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情况;生育证发放情况;社会抚养费征收情况;奖励扶助相关情况。出现政策外生育、孕情消失、婴儿死亡的情况要及时填写相应的《个案报告单》。

5、如何提高村(居)计生例会工作质量。

要把计生例会开成一个务实有效的计生工作会,驻村(居)干部和各村(居)主干、分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亲自抓,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必须严格按照例会规范的程序、内容和注意事项等要求认真抓。例会之前。村居主干要掌握本阶段计生工作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做好各种相关准备,同时督促各包组责任人进组入户及时了解掌握信息,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确保例会信息质量。例会期间。各包组责任人要如实汇报本辖区婚、孕、育

5 等工作内容和计生工作开展情况,深入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切实的解决办法。例会之后。各包组责任人要按照会议要求,走出村部,进入农家,对双查、节育措施、办证、随访等对象逐户逐人跟踪落实,真正把计生例会打造成一个打基础促落实的工作会。各村(居)计生管理员要根据各包组责任人汇报内容,收集相关信息,填写信息报告单及相应《个案报告单》,随带材料,参加镇级计生例会,核对相关部门通报的人口信息,查缺补漏,及时纠正,确保每月计生报表信息全面、系统、完整。

6、村(居)计生例会记录注意事项。

计生例会要有专人负责记录备查。例会要针对不同的工作时间,学习内容、中心任务完整记录。例会记录要求全面系统、字迹工整、客观真实地反映一个地方计生现状。通过计生例会工作进一步推动各项基础性工作的落实。

上一篇:财务出纳对公司的建议范文下一篇:党员工作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