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站爆炸区域划分范文

2023-11-10

加油站爆炸区域划分范文第1篇

B.0.2 汽油和液化石油气设施的爆炸危险区域内地坪以下的坑或沟应划为1区。

B.0.3 汽油加油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3):

1 加油机壳体内部空间划为1区。

2 以加油机中心线为中心线,以半径为4.5m(3m)的地面区域为底面和以加油机顶部以上0.15m半径为3m(1.5m)的平面为顶面的圆台形空间划为2区。 注: 采用加油油气回收系统的加油机爆炸危险区域用括号内数字。 B.0.4 油罐车卸汽油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4):

1 油罐车内部的油品表面以上空间划分为0区。

2 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0.5m的球形空间划为1区。

3 以通气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为2区。

B.0.5 埋地卧式汽油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5):

1 罐内部油品表面以上的空间划为0区。

2 人孔(阀)井内部空间、以通气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1.5m(0.75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0.5m的球 形空间划为1区。

3 距人孔(阀)井外边缘1.5m以内,自地面算起1m高的圆柱形空间、以通气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2m)的球形空间和以密闭卸油口为中心,半径为1.5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为2 区。

注:采用卸油油气回收系统的汽油罐通气管管口爆炸危险区域用括号内数字。 B.0.6 液化石油气加气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6):

1 加气机内部空间划为1区。 2 以加气机中心线为中心线,以半径为5m的地面区域为底面和以加气机顶部以上0.15m半径为3m的平面为顶面的圆台形空间划为2区。

B.0.7 埋地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7):

1 人孔(阀)井内部空间和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1m的球形中间划为1区。

2 距人孔(阀)井外边缘3m以内,自地面算起2m高的圆柱形空间、以放散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和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为2区。

B.0.8 地上液化石油气储罐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B.0.8):

1 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1m的球形空间划为1区。

2 以放散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空间、距储罐外壁3m范围内并延至地面的空间、防火堤内与防火堤等高的空间和以卸车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为2区。

B.0.9 露天或棚内设置的液化石油气泵、压缩机、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9):

距释放源壳体外缘半径为3m范围内的空间和距释放源壳体外缘6m范围内,自地面算起0.6m高的中间划为2区。

B.0.10 液化石油气压缩机、泵、法兰、阀门或类似附件的房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10):

1 压缩机、泵、法兰、阀门或类似附件的房间内部空间划为1区。

2 有孔、洞或开式墙外,以孔、洞边缘为中心半径3m以内与房间等高的空间和以释放源为中心,半径为R2以内,自地面算起0.6m高的圆柱形空间划为2区。 B.0.11 压缩天然气加气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11):

1 加气机壳体内部空间划为1区。

2 以加气机中心线为中心线,半径为4.5m,高度为自地面向上至加气机顶部以上0.5m的圆柱形空间划为2区。

B.0.12 室外或棚内压缩天然气储气瓶组(包括站内储气瓶组、固定储气井、车载储气瓶)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12):

以放散管管口为中心,半径为3m的球形空间和距储气瓶组壳体(储气井)4.5m以内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为2区。

B.0.13 天然气压缩机、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房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13):

1 压缩机、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房间的内部空间划为1区。

2 有孔、洞或开式墙外,以孔、洞边缘为中心半径R以内至地面的空间划为2区。 B.0.14 露天(棚)设置的天然气压缩机组、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14):

距压缩机、阀门、法兰或类似附件的壳体7.5m以内并延至地面的空间划为2区。

B.0.15 存放压缩天然气储气瓶组的房间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图B.0.15):

1 房间内部空间划为1区。

加油站爆炸区域划分范文第2篇

1 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根据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因素, 建筑物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类[1]。

1.1 实验室

实验室使用或产生的易燃、可燃物质数量较少, 但品种较多, 当易燃气体或可燃液体全部释放或气化后整个房间任何部位的混合气体在同一时间内也不会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 或者易燃、可燃物质局部存在但在全部燃烧后整个房间或建筑物也不可能着火而引起灾害时, 可按其所在建筑物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火灾危险性分类。

单位容积的最大允许量和最多允许存放的总量是实验室内使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两个控制指标。

(1) 单位容积的最大允许量

实验室内使用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总量同其室内容积之比应小于此值。即:

(2) 最多允许存放的总量

对于容积较大的实验室房间, 有时尽管这些实验室房间内单位容积的最大允许量不超过规定值, 但因为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集中放置的量较大, 当发生火灾时会难以控制, 可能导致事故的扩大, 故规定实验室内最多允许存放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总量。

一般情况下, 建筑物火灾危险性类别可不按物质火灾危险特性确定的甲、乙类物品最大允许量, 见表1。

实验室内通常会使用到较多的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 但只要不超过表1列出的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最大允许量, 实验室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可以不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来确定, 而按其所在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1.2 储藏间

一般情况下, 当建筑物内各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不同时, 其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存放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储藏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为甲、乙类, 故储藏间所在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也应确定为甲、乙类。

当存放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储藏间的面积与其所在建筑物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时, 且在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至其他部位或者已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的前提下, 储藏间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仍为甲、乙类, 但储藏间所在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可以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设置在工业建筑内存放甲、乙类火灾危险物品的实验室储藏间, 当采用防火墙和耐火极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靠外墙布置, 且储量不超过1昼夜的需要量时, 储藏间火灾危险性类别应为甲、乙类, 储藏间所在建筑物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可以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设置在民用建筑内的实验室, 严禁设置存放甲、乙类火灾危险物品的储藏间。

2 建筑物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按产生的爆炸性混合物类别, 爆炸危险区域可划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和爆炸性粉尘环境。根据爆炸性气体或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 爆炸性气体环境和粉尘环境分别划分为0区、1区、2区和20区、21区、22区[]。

2.1 实验室

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 当可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10%时, 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在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 当区域内使用爆炸性粉尘的量不大, 且在排风柜内或风罩下进行操作时, 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当实验室的火灾危险性类别不按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来确定火灾危险性时, 实验室内的气态、液态和固态 (包括粉状) 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最大量分别为易燃气体同空气所形成的混合性气体小于爆炸下限的5%, 可燃液体全部挥发并同空气混合后小于爆炸下限的5%, 固体 (包括粉状) 小于表1列出的最大允许量。因实验室内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使用和操作一般在通风橱内完成, 或在操作台的上方设吸风罩, 故实验室区域可划分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2.2 储藏间

存放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的储藏间, 一般划分为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2区。

当储藏间的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存放在防火安全柜内, 防火安全柜设有机械通风设施并采取防火安全措施和防爆型通风设备, 对含有燃烧和爆炸危险粉尘的空气和遇水可能形成爆炸的粉尘在进入排风机前分别采用不产生火花的除尘器和干式除尘器进行处理, 排风系统设有导除静电的接地装置, 排风管采用金属管道明设并直接通向室外安全地点处时, 储藏间可划分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3 结语

在明确实验室及其储藏间甲、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单位容积的最大允许量和最多允许存放的总量前提下, 有助于对实验室及其储藏间火灾危险性、爆炸危险区域进行合理的分类和划分, 也能降低实验室及其储藏间的固有火灾危险性和爆炸危险性的等级, 通过后期对危险性物品的规范管理和操作人员的严格培训, 能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影响范围, 把事故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摘要:化学实验室及其储藏间内使用和存放的危险化学品, 存在着品种繁多、性质各异、存放地点分散、使用人员较多等情况, 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安全事故。因此, 实验室及其储藏间火灾危险性、爆炸危险区域的合理分类和划分, 有助于降低其固有火灾危险性和爆炸危险性的等级, 把发生事故的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火灾危险性分类,爆炸危险区域划分

参考文献

[1] GB50016-201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加油站爆炸区域划分范文第3篇

新兴产业区: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 一个县级市,三个县。:新民市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

和平区:沈阳市的中心区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

沈河区:沈阳市的政治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旅游胜地和开放门户,是全国城区中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皇姑区:辽宁省的行政中心区和文化教育大区。

大东区:沈阳民族工业的发祥地。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新型工业城区,以汽车及其零部件、飞机发动机、机械装备、生物制药、仪器仪表等先进制造业形成产业集群,是中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基地,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商务汽车生产基地。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是大东区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这里已成为全球现代制造业向东北亚地区转移的理想投资地。

铁西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化示范区、入选“新中国60大地标”。

东陵区(浑南新区):兼具城乡两种管理职能的新型城区。其中浑南新区为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老城区延伸的新城区,是向“大浑南”辐射的桥头堡,即“现代服务业的中心、研发创新的基地、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和展示形象的窗口”。

于洪区:毗邻母城,半环市区,是沈阳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沈阳重要的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基地。

沈北新区:沈北新区是沈阳重点推进的四大发展空间之一,是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新型产业的集聚区、生态市建设的先行区、和谐社会的示范区。

加油站爆炸区域划分范文第4篇

新兴产业区: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 一个县级市,三个县。:新民市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

和平区:沈阳市的中心区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

沈河区:沈阳市的政治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旅游胜地和开放门户,是全国城区中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皇姑区:辽宁省的行政中心区和文化教育大区。

大东区:沈阳民族工业的发祥地。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新型工业城区,以汽车及其零部件、飞机发动机、机械装备、生物制药、仪器仪表等先进制造业形成产业集群,是中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基地,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商务汽车生产基地。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是大东区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这里已成为全球现代制造业向东北亚地区转移的理想投资地。

铁西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化示范区、入选“新中国60大地标”。

东陵区(浑南新区):兼具城乡两种管理职能的新型城区。其中浑南新区为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老城区延伸的新城区,是向“大浑南”辐射的桥头堡,即“现代服务业的中心、研发创新的基地、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和展示形象的窗口”。

于洪区:毗邻母城,半环市区,是沈阳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沈阳重要的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基地。

沈北新区:沈北新区是沈阳重点推进的四大发展空间之一,是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新型产业的集聚区、生态市建设的先行区、和谐社会的示范区。

加油站爆炸区域划分范文第5篇

新兴产业区:苏家屯区、东陵区、沈北新区、于洪区、 一个县级市,三个县。:新民市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

和平区:沈阳市的中心区域,是全市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

沈河区:沈阳市的政治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旅游胜地和开放门户,是全国城区中第一个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皇姑区:辽宁省的行政中心区和文化教育大区。

大东区:沈阳民族工业的发祥地。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新型工业城区,以汽车及其零部件、飞机发动机、机械装备、生物制药、仪器仪表等先进制造业形成产业集群,是中国著名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基地,数控机床生产基地,商务汽车生产基地。现代制造业,服务业和房地产业,是大东区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重点领域。这里已成为全球现代制造业向东北亚地区转移的理想投资地。

铁西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强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化示范区、入选“新中国60大地标”。

东陵区(浑南新区):兼具城乡两种管理职能的新型城区。其中浑南新区为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老城区延伸的新城区,是向“大浑南”辐射的桥头堡,即“现代服务业的中心、研发创新的基地、新兴产业的制高点和展示形象的窗口”。

于洪区:毗邻母城,半环市区,是沈阳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沈阳重要的装备制造配套产业基地。

沈北新区:沈北新区是沈阳重点推进的四大发展空间之一,是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新型产业的集聚区、生态市建设的先行区、和谐社会的示范区。

加油站爆炸区域划分范文第6篇

1 爆炸性物质的划分

1.1 爆炸性物质类别划分

按照北美规范, 该平台上爆炸性物质为Class I (对应GB及IEC标准规范中Group II) , 北美及IEC成员国都把爆炸性物质划分为三类:

北美地区:Class I:爆炸性气体;Class II:爆炸性粉尘;Class III:纤维。

IEC成员国:Group I:矿井甲烷;Group II: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含蒸气、薄雾) ;Group III:爆炸性粉尘及纤维。我国采用IEC标准。

1.2 爆炸性气体分级划分

Group II类爆炸物又按照IEC规范根据物质的最大试验安全间距 (Maximum experimental safe gap, MESG) 或最小点燃电流 (Minimum igniting currunt, MIC) 分成Group IIA、IIB、IIC, 划分标准为:Group IIA的MESG为:0.9≤MESG<1.14, 其MICR为:0.8

1.3 可燃易燃液体分级划分

依据闪点对于可燃性液体进行划分:北美地区:Class I:闭杯闪点低于37.8℃且其蒸气压力不超过276k Pa的可燃液体;Class II:闭杯闪点不低于37.8℃, 但低于60℃的可燃液体;Class III:闭杯闪点不低于60℃的可燃液体。而我国分为:甲类:闭杯闪点小于28℃的可燃性液体;乙类:闭杯闪点不低于28℃, 但低于60℃的可燃液体;丙类:闭杯闪点不低于60℃的可燃液体。划分可燃液体时要考虑所处的环境。

2 爆炸危险区域区划分

根据规范IEC 60079-10, (爆炸性气体环境) 危险场所按照爆炸性物质的存在时间或释放源的释放等级来划分“Zone” (分为三区, 为Zone 0, 1, 2) :0区是指爆炸气体长时间存在的区域;1区是指正常情况下爆炸气体偶尔出现的场所;而2区指正常情况下爆炸气体不出现或短时间存在的场所。而北美国家采用NEC 500及NEC 505两个标准, NEC 505规范与IEC规范大致相对应, 而NEC 500与IEC规范对应不起来。NEC 500一般用于纯北美地区, NEC 500采用“Division” (分为二区, 为Division 1, 2) 描述:Division 1指正常情况下爆炸气体可能存在的区域, 相当于IEC中0区和1区;Division 2指故障条件下或其他异常状况下爆炸气体偶尔或短时间存在的场所, 相当于IEC中的2区。

很多通过该场所一年中爆炸性气体环境存在时间T (小时) 来进行划分区, 该划分方法为非标准化, 划分参考为:0区的时间T≥1000, 1区的时间为10

3 结语

对于实际区域内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划分要考虑多种因素影响, 如爆炸性气体成分、释放速率、通风及周围结构等复杂且不确定的因素。在依据规范 (如API RP 505) 的推荐做法的基础上, 设计及其他人员的实践经验来进行决定区域的危险性质也很重要。

摘要:海洋生产平台作为海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大型综合设备, 存在大量易燃易爆气体。依据规范与经验对海洋生产平台的危险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尤为重要, 而在实际情况中存在依据不同的标准现象, 对危险区划分造成。

关键词:爆炸性物质类别,爆炸性物质分级,区域区划分

参考文献

[1] API RP 505.Recommended Practice For Classification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at Petroleum Facilities Classified as Class I, Zone 0, Zone 1, Zone 2[J].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 1997.

[2] GB 3836.14-2014爆炸性环境第14部分:场所分类爆炸性气体环境[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2014.

上一篇:教育部关于社会实践范文下一篇:捐赠图书管活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