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型矿井建设探讨论文范文

2023-12-09

安全型矿井建设探讨论文范文第1篇

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方面的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多数人都在对煤矿产业的生产全面地重视。因此,各大煤矿企业必须采用各种积极的措施才能够让生产的过程变得更加安全。因此,多数企业都先后安装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利用该系统来控制生产环境内部的众多参数。专业的人员在分析数据之后,自然就能够全面地分析相关的风险和问题,并制定出对应的解决策略。最终才能够全面地提升生产的效率。

1.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我国煤矿中的应用

随着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诸多的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家都有效地推出了KJ95、KJ01和其他多种不同型号的监控系统。这些内部的系统都会采用综合的数字化网络管理系统。其软件功能、硬件功能和专业技术服务水准都很高,甚至代表了我国监测监控系统的发展水平[1]。在实际安装监测监控系统时,大多数的传感器和报警器都会采用连续的工作方式进行工作,这样就能够在第一时间检测出煤矿中瓦斯的含量。如果煤矿在作业的过程中出现任何的异常情况,该系统都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声光报警,并自动地切断服务区内部的电源,最终避免发生事故。此外,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能够在第一时间就将检测到的数据传送到地面的调度室和相关的网络内部。专业的调度人员则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煤矿中产生的异常情况,并有效地采用合适的措施来解决危险情况。图1为常见的煤矿监控系统的总体结构。

2.某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分析

(1)系统组成

煤矿内部的分布式结构将会构成整个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从发展过程看,这是将生产工况监控系统和矿井安全监控集合为一体的生产监控系统。从具体结构看,主要是由数据库服务器、通信接口、图形终端和其他不同的部件组成的。

(2)系统主要特点

目前,整个系统的主要特点包括如下几点:第一,整个 系统能够全面地满足监控系统的标准。专业人员可以通过分析新的标准来开发出合适的监控系统。第二,整个系统将会表现出较强的配套性,整体的性价比较高,在使用的过程中也会发挥更强的功能。该系统使得售后和维修能够变得更加方便。第三,该系统本身有着较强的伸缩性和开放性,其灵活的设计理念能够全方位地满足煤矿生产的需求。第四,多数地面监控运行的系统会在TCP/IP环境下运行。只有有效地运用Win98/2000的系统才能够让网络上的信息全面的进行共享[2]。该系统还能够支持监控系统浏览整个过程。第四,整个系统本身能够存储诸多的数据。不仅查询数据的方式非常丰富,数据存储的时间也较长。用户一般只要自主编排一些数据就能够有好的效果。图2为系统内部的主要结构。

(3)主要技术指标

该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系统传输速率为2500bps,内部是由513个控制量和1025个输入量组成的,其传输的方式主要为RS485。中心岛传感器的传输距离普遍小于25km,处理的精度小于0.5%。画面刷新的时间普遍小于4s,电源波动主要处于16%-74%。目前,主要的处理传感器的类型是由风速、瓦斯、一氧化碳、水位、烟雾、电门、电压和流量等指标组成的。

3.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甲烷传感器的质量较差,检测方法不先进

多数的甲烷传感器一直都在监测矿井内部情况时发挥重要的作用。多数设备的参数会直接决定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行。目前,最常见的传感器主要是由风速、瓦斯、煤位、水位和烟雾类传感器组成的。目前,更多的传感器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虽然最普通的传感器能够保证安全监测控制系统更好地运行,但是整体都不太可靠和稳定[3]。只有采用合适的检验方法才能够全面地满足生产的需求。和西方发达国家所使用的甲烷传感器相比,国内的传感器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出现如下几点问题:第一,国产的甲烷传感器将能够更好地抗冲击。能够在第一时间抗冲击。如果矿井内部确实有大量的瓦斯涌出,其内部的元件会变得越来越活跃,之后也就出现了零点漂移。甲烷传感器元件的寿命也不长。第二,我国多数的甲烷传感器无更好的抗毒性能。正因为巷道内部都有大量的硫化氢气体。如果元件表面有较多的硫化氢分子,就会直接抑制甲烷气体的产生,最终使得元件不太灵敏。

(2)矿井内部的通风安全监控系统需要被完善

多数生产安全监控系统的厂家都会花费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来控制元件的性能,但是却不重视预测的准确性问题。因此,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诸多不足之处,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性能。专业的人员可以通过研究监测监控系统来查找出相应的特点。一方面,系统自身的抗雷击性能较差,另外一方面,一些设备并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来配置避雷设备。如果雷电的强度达到了一定的等级,自然会损害传输线的质量。如果不能够有效地进行控制,多数的火花会泄出,进而造成更加严重的瓦斯爆炸事故。

(3)没有对安全监管系统全面地维护

多数人没有按照相应的标准来对整个系统进行审核和检验。又因为多数传感器的数量极为有限,所以整个安全控制系统不能够全面地被维护。另外,相关人员更没有按照相应的要求来维护传感器,最终也就出现了传感器不能够被有效使用的现象。如果厂家又不能够及时维护和修理,多数传感器问题将无法更好地被解决。

4.提升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效率的手段

(1)完善煤矿通风安全监测的规范和标准

在实际设计和完善煤矿通风监控系统的过程中,专业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调整一些不规范的物理层协议和通信协议,这样才能够避免重复购置的现象。此外,需要将组态软件技术融入煤矿通风安全监测系统的内部,自然就能够解决系统不兼容的问题。在完成整体操作的过程中,几乎不需要任何语言和编程的辅助。专业人员甚至只需要借助有效的工具就能够全面地控制、存储和显示应用软件。

(2)全面地提升煤矿监测系统的安全性能

在建设煤矿通风安全体系的过程中,作为一名专业的人员,更可以借助安全栅来直接吸收和缓解存在于线路上的能量[4]。只要将雷电电流和电压有效地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部,自然不会对设备产生损害。图3为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内部的内景。

(3)全面提升安全监控人员的素质

目前,整个煤矿通风安全监控系统中充满更多的内容。包括计算机技术、机械设备、软件技术和其他技术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全面地培训和管理好相关人员,才能够让煤矿安全监测工作都能够顺利地进行。

(4)提升煤矿监测系统的安全性

可以将安全栅全面地添加到保护区和中心站之间,这样就可以通过借助安全栅来吸收和缓解线路上存在的雷电能力,并在第一时间将雷电内部瞬间电流和电压全面地限制在安全范围内,这样才能够让雷电不损害设备[5]。

5.结束语

在开采煤矿的过程中,煤矿内部的瓦斯、煤层自燃和矿井涌水都会直接危害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当矿井处于通风的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所有人对氧气的需求,另外一方面还需要让煤矿开采的工作更好地进行。最终也就能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通风过程中地点和风压的变化,最终让矿井内部的通风系统变得更加可靠和稳定。

摘要: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为的是让整个矿井生产的过程能够顺利地进行。只有全方位地搞好日常的维护工作和保养工作,才能够让整个矿井通风安全监控系统更好地运行。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具体分析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的策略。

关键词:矿井通风,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策略

参考文献

[1] 郭平利.浅谈对我国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认识[J].经营管理者,2016(5):29-34.

[2] 张红霞.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5):69-74.

[3] 李剑峰.基于GIS系统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J].煤矿机械,2018(2):69-74.

[4] 梁飞宇.煤矿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思路[J].机械管理开发,2016(5):69-74.

安全型矿井建设探讨论文范文第2篇

关于建设矿井停建进行安全大整顿整改方案的申请报告

宁武县煤管局:

我公司从10月12日开始迅速落实省安委,忻州市煤管局,宁武县煤管局,忻州神达集团公司关于所有建设矿井一律停建进行全覆盖安全大整顿的文件会议精神,立即停止井下建设,制定了安全大整顿的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大整顿领导组,组织专题会议,对照七项检查内容,逐一进行隐患排查,共排查出主要隐患问题8条,现将整改方案申请上报,望批复。

一、成立安全大整顿领导组:

二、存在问题隐患整改落实措施如下

1.预备开工的副井车场工作面未进行探放水,此项工作由探水队队长赵新元负责,按探放水设计探水,预计3天完成。

2.地面物探验证工作未完成。此项工作由公司承担,11.5日初步成果完成,预计11月份15日提供正式报告。

3.副井部分风筒悬挂不整齐,38号、41号风筒接口有漏风,此项工作由邵有有负责,重新对风筒逐一调整,补漏。

4.矿井瓦斯监控系统方案未审查,设备未联网上传,此项工作由邵有有负责。尽快与设计单位联系,做好方案,报县煤管局审查。安装工作由监控中心王鹏飞负责与设备供货安装单位及宁武县网通公司联系,同时与上传单位宁武县煤管局监控中心,忻州市煤管局监控中心联系,做好协调工作。争取在11.15日前完成此项工作。

5副井有200米行人台阶未铺,存在行人易摔问题。此项工作由中宇

南岔项目部经理何明负责整改。组织人员按设计要求铺台阶。此项工作预计6天。

6.副井部分躲身硐高度不足,两个废弃临时水仓未密闭。此项工作由项目部经理何明负责整改。主要措施是清底出渣,使躲身硐高度满足设计要求,预计3天完成。

7.施工单位部分人员未备案。此项工作由项目部经理何明负责整改,重新制定用工计划,清理不在的人员,对新到的人员重新培训备案。预计在11.5日前完成。

8.建设方未建立施工单位培训档案和劳动用工档案,此项工作由吴广业负责建立档案,11.5日完成。

9.建设方和施工方从业人员未进行安全建设意识及水害防治知识培训,此项工作有吴广业负责组织双方从业人员学习考试。此项工作在10.30前完成。

三、采取的措施

1、坚持建设矿井双带班制度的落实。每班必须有矿领导项目部领导带班。

2、加强局部通风机管理 保证风机可靠正常运行,风筒不破口漏风,不断开。风筒距离工作面不得超过5米。

3、加强瓦斯管理,每班设一名专职瓦检员,进行3次检查,坚持低瓦斯矿井高瓦斯管理。搞好瓦斯监测监控值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坚持24小时不间断调度值班。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4.、坚持安全大检查及日常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确保隐患及时落实整改处理。

5.加强组织领导,对每项工作采取落实责任人,落实整改措施,落实

安全型矿井建设探讨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煤炭储量丰富,在现今开发的大部分煤田当中瓦斯矿井占绝大多数。本文分析了我国煤矿瓦斯的分布特征及其矿井瓦斯利用率情况,提出解决现今煤矿瓦斯开发利用技术。

关键词瓦斯矿井 瓦斯利用现状 抽采技术

1 我国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现状

1.1 我国煤层气资源情况

我国是世界上煤层瓦斯资源储量巨大的国家之一。据2006年国土资源部油气中心对全国煤层气资源评价结果,我国煤层气资源量居世界第三位,与我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相当,资源量36.81万亿m3,可采资源量10.86万亿m3,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其中,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和东北地区赋存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煤层气地质资源总量的56.3%、28.1%、14.3%、1.3%。1000m以内、1000~1500m和1500~2000m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分别占全国煤层气资源地质总量的38.8%、28.8%和32.4%。

全国大于5000亿m3的含煤层气盆地(群)共有14个,其中含气量在5000~10000亿m3之间的有川南黔北、豫西、川渝、三塘湖、徐淮等盆地,含气量大于10000亿m3的有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沁水盆地、准噶尔盆地、滇东黔西盆地群、二连盆地、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天山盆地群、海拉尔盆地等共有15个,其中二连盆地煤层气可采资源量最多,约2万亿m3。

1.2 资源开发情况

(1)地面开发。煤层气地面开发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原煤炭科学研究院抚顺研究所曾在抚顺、阳泉、焦作、白沙、包头等矿区,以解决煤矿瓦斯突出为主要目的,施工了20余口地面瓦斯抽排试验井。但由于技术、设备等条件限制,试验未达到预期效果。

上世纪90年代,煤层气开发出现热潮,在不同地区开展了煤层气开发试验。经过十余年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十五”期间,初露煤层气产业化曙光。煤层气勘探登记区块64个,总面积81810.3 km2,分布在12个省/区。1990~2005年累计钻井数577口,其中2004~2005年累计329口,占57%。主要项目有:山西沁水枣园井组煤层气开发试验项目,生产试验井15口;辽宁阜新刘家井组煤层气开发项目,钻井8口,单井日均产气3000m3以上;山西晋城潘庄煤层气地面开发项目,施工了175口煤层气井,日产气约10万m3;山西沁南潘河先导性试验工程,计划施工900口煤层气井,到2005年底完成钻井100口,日产气约8万m3。

(2)井下抽采。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已由最初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到安全能源环保综合开发型抽采;抽采技术由早期的对高透气性煤层进行本煤层抽采和采空区抽采单一技术,逐渐发展到针对各类条件适合于不同开采方法的瓦斯综合抽采技术。

据统计,截止2005年,全国煤矿高瓦斯矿井4462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911处。在615对国有重点矿井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近200对,高瓦斯矿井152对,装备地面固定瓦斯抽采系统308套。2005年,全国井下抽采煤矿瓦斯近23亿m3,阳泉、晋城、淮南、松藻、盘江、水城、抚顺等7个矿区年抽采量超过1亿m3。

1.3 煤层气利用现状

我国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进展缓慢。2005年,全国利用量约10亿m3。煤矿瓦斯利用主要集中在抽采量高的国有重点矿区。地面钻井抽采利用,主要集中在山西沁水枣园井组、辽宁阜新刘家井组、晋城潘庄、山西沁南潘河项目等,采取管汇车运输销售,供周边地区使用。沁南枣园煤层气井组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煤层气井组(16口井),TL-007井最高单井日产达到16000 m3。

煤层气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应实现四个目标:全国煤层气产量达100亿m3,其中地面抽采煤层气50亿m3,井下抽采瓦斯50亿m3;利用80亿m3,其中地面抽采煤层气利用50亿m3,井下抽采瓦斯利用30亿m3;新增煤层气探明地质储量3000亿m3;逐步建立煤层气和煤矿瓦斯开发利用产业体系。

1.4煤层气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有力的扶持政策。地面开发煤层气初期投入高、产出周期长、投资回收慢。煤层气开发企业在产业发展初期积极性不高;矿井平均瓦斯利用率仅在30%左右。

(2)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不够。瓦斯治理和利用难度大,从理论和技术方面都存在许多关键性难题,特别是社会公益性研究被大大削弱,瓦斯治理和利用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创新进展缓慢。

(3)煤矿瓦斯抽采难度增大。我国高瓦斯矿井多,煤层瓦斯含量高、压力大、透气性差、抽采难度大。

(4)煤层气和煤炭矿业权重叠。煤层气和煤炭是同一储层的共生矿产资源。目前,由于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不协调,造成煤层气开采权和煤炭开采权设置重叠,影响了煤炭产业的发展。

(5)煤层气利用受限制。开发与市场脱节,缺乏低浓度瓦斯的安全输送和利用技术;瓦斯发电上网难、入网价格低,发电企业无利可图,限制了矿井瓦斯抽采利用。

(6)煤矿瓦斯直接排空对环境影响较大。煤层气的温室效应约为二氧化碳的21倍。据测算,我国煤炭开采、加工、运输过程中每年释放瓦斯约150亿m3,对环境影响较大。

2 我国煤层气赋存的特征

我国煤层瓦斯的赋存特征是“两高三低”:煤层瓦斯贮存量高、煤层吸附瓦斯能力高、煤层瓦斯压力较低、煤层在水力压裂等强化措施下形成常规破裂裂隙所占比例低、煤层瓦斯储层渗透系数低。另外,地质构造对瓦斯区域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1)煤层瓦斯的渗透率低。我国煤层的渗透率通常较小。抚顺煤田的渗透率相对较高,但也只有0.5~3.8md,水城、丰城、鹤岗、开滦、柳林等矿区高渗透煤层渗透率只有0.1~1.8md,其它地区绝大多数实测的渗透率值都在0.001md以下,比美国的San Juan盆地和Black Warrior盆地低3~4个数量级。

煤层渗透率的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原岩应力状态、煤层埋深、煤的变质程度、煤岩组分等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煤层渗透率。一般情况下,煤层渗透率随压力(或深度)的增加而减小,与美国、澳大利亚相比,中国的煤层气储层所承受的地应力大,美国黑勇士盆地地应力值1~6MPa,澳大利亚东部悉尼盆地鲍恩盆地1~10MPa,少数达14MPa(Enever,1996),中国很多地区的地应力相当于或大于这些地区的高限值。

(2)煤层瓦斯压力较低。煤层瓦斯压力是指在煤矿开采条件下,在矿井中测得的煤层孔隙中的气体(瓦斯)压力。一般瓦斯压力随煤层埋深增大而增大,可用压力梯度去衡量煤层瓦斯压力的大小。为了在煤层瓦斯压力评价中统一方法和原则,将煤层瓦斯压力划分为三种类型,如表1所列。

我国煤层瓦斯压力梯度大小变化幅度很大,最低值为1.2kPa/m(抚顺),最大值为13.4kPa/m(天府),但大部分属于低压瓦斯。煤层瓦斯压力低影响煤层气产率,不利于瓦斯抽采。

(3)煤层吸附瓦斯能力高。煤层吸附瓦斯能力高直接导致瓦斯的抽采效果差、抽采率低、抽采成本高。煤对瓦斯的吸附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有压力、温度、矿物质含量、水分含量、煤阶、岩性、气体组分等。

(4)区域地质构造对瓦斯分布区域的控制。在这样的区域地质构造下,煤层处于封闭型地质构造的控制,透气性较差,不利于瓦斯排放,容易造成瓦斯积聚,形成高压瓦斯集中区。

3 煤与瓦斯协调开采技术

3.1 煤层气开发的技术途径

瓦斯抽采分为地面钻井抽采和井下抽采两大类,如图1和图2所示。按煤层气开采方法、卸压瓦斯的来源及卸压瓦斯抽采方法的不同,构建了“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体系图,如图3所示。

3.2井下瓦斯抽采技术

根据我国煤层气低渗透率的特点,利用煤层开采引起岩层的移动破坏,增大煤层渗透性,在采煤的同时高效抽采卸压瓦斯,是我国煤层气开采的主要途径。选择矿井瓦斯抽采方法应依据矿井煤层赋存条件、瓦斯基本参数、瓦斯来源、开采顺序、巷道布置、瓦斯抽采的目的及利用要求等因素确定,并遵循以下原则:(1)尽可能利用开采巷道抽采瓦斯,尽量采用综合瓦斯抽采方法;必要时可设专用瓦斯抽采巷道;(2)若围岩瓦斯涌出量大,以及溶洞、裂隙带储存有高压瓦斯时,应采取围岩瓦斯抽采措施;(3)煤层埋藏较浅(一般600m以内)、瓦斯含量较高、地面施工钻孔条件较好的厚煤层或煤层群,应采用地面钻孔抽采瓦斯的方法。

4 结束语

煤层气过去是煤矿的“第一杀手”,现在是一种优质、洁净的能源和化工原料。煤层气排空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而且对大气的污染是十分严重的,煤层气引起的温室效应是CO2的21倍。近年来从煤矿散发的大量煤层气造成的大气污染,在世界范围内已日渐引起重视。

由于我国煤层气储存条件的特殊性,建议成立国家煤层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集中人力物力,优先安排煤层气基础研究、重点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项目,集中加大煤层气的科技投入,以煤层气科技的突破带动煤层气生产上的突破,应把煤层气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建设,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

我国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可以作为天然气的重要补充,缓解我国燃气供应不足的局面。民用和发电为煤层气的优先利用方案,不仅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还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安全型矿井建设探讨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通过煤矿安全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建设成果具有鲜明的建设特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煤矿安全 实验教学 示范中心

新疆工程学院煤矿安全实验中心前身为煤矿安全实训基地,始建于2006年。2010年学院在自治区煤炭煤电煤化工公共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整合了相关实验室,成立了煤矿安全实验中心,下设矿井仿真模型室、矿井通风、矿井瓦斯防治、矿尘防治、矿井火灾防治、矿山救护、煤矿安全教育机房,煤矿安全工程设计、煤层气开发与利用、安全人机工程等专业实验室。面向采矿工程(煤矿开采技术)、安全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矿山机电)等涉煤专业本专科生的实验教学。并于2012年7月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设立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四年建设期内不断地实践与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效果,发挥了示范作用。

一、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

煤矿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的教育理念,构建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三层次递进的实验教学体系。

第一层次为仿真演示性实验。该层次实验涉及到矿井仿真模型室。实验内容上主要是针对各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生产工艺系统,利用矿井各种仿真模型,使学生建立对概念和系统的初步认知,这一层次实验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

第二层次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该层次实验涉及煤矿开采学、矿井通风学、矿井瓦斯防治、矿井火灾防治、矿井通风与安全、安全工程CAD辅助设计、矿山安全技术、通风工程学、煤矿安全监控等主干课程。通过这一层次实验,完成课程实验大纲规定的各个实验项目,使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掌握实验的原理、内容和实验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自主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层次为开放性实验,该层次实验主要针对善于独立思考、對科学研究以及发明创造有浓厚兴趣的优秀学生。四年来积极组织上述学生参加教师的各类科研课题,指导教师依靠中心提供的开放式实验平台,结合科研项目和学科优势,指导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做创新性实验研究,训练學生的科研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

煤矿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承担的实验课程数为28门,实验项目共25项,新增实验项目4项,实验项目分为仿真演示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和开放性实验项目占一定比例。

煤矿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部分实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了煤矿现代化生产过程中所需解决的安全技术问题,与神华新疆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新疆焦煤集团等区内大型煤炭企业建立了相互交流的平台,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学校为企业提供科研实验平台,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1.遴选已完成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挑选部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将科研项目内容的一部分分解转化为几个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学生可以重新构思实验、设计实验、完成实验,从而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在科研中的应用,提高其自身的科研能力。

2.开放实验平台。以矿井通风安全专业学生为例,教师结合自身的科研项目和学科优势,挑选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完成各类课题。

3.为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自主创造发明提供物质保障和智力支持。

2012年以来,实验教学中心通过前期实验教学及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建立实践基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区级竞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国赛优秀奖3项、自治区级各类奖项8项。2015年获批自治区本科高校自治区级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6项,其中国家级2项,自治区级4项。

二、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创新

煤矿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采用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给学生提供自主思考,自主完成实验的独立空间。

在实验教学中,采取面向对象设计-运行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让学生根据课程实验大纲自行设计,运行实验项目,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使用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和网上教学资源。在网站上可以下载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教师录制的实验教学视频资源,以便于学生实验课前充分地熟悉实验项目的各种资料,做充分的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学生的课余时间和周末的闲暇时间开放实验室,学生预先申请特定的开放实验室,提交实验项目设计书,通过实验指导教师审批后,可以运行该实验项目。

中心在实验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煤矿安全专业机房安装了多媒体电子课件、工程CAD制图软件和虚拟仿真教学软件,充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中心建设特色

煤矿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教学理念、管理体制、教学体系、运行机制和实验环境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建设特色,主要表现在:

1.以安全工程(矿井通风与安全)自治区急需紧缺人才专业建设为依托,培养了一支教学与科研并重的优良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以中青年占多数,并亲自担任实验课程的授课和指导工作,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78%,保证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2.构建了三层次递进的矿山安全实验教学体系,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作用;在各个层次上,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

3.依据学院“坚持矿业特色,致力于应用型工科教育”的发展规划,作为自治区唯一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矿山安全专业综合实验室建设中发挥学科优势,承担了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实现了产学研的一体化结合,有益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性能力。

4.试验仪器和设备先进,具有现代化矿井模型、矿井通风仿真系统、高压容量法瓦斯吸附装置、DGC瓦斯含量测定装置、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煤自燃发火倾向性测定仪、煤尘爆炸性鉴定仪、煤岩相对渗透率的测定、煤岩等温吸附测定、压汞仪、比表面积测定仪、燃烧热测定装置等大型试验系统,还有供50名学生同时使用的煤矿安全测试仪器。这些实验仪器可提供学生必备的实验条件,特别是可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提供国内一流的先进实验设备。

5.建立了稳固的校外人才培养实习基地。现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涵盖煤矿、科研院所、中介机构等方面,这些实习基地既有大中型国企,也有民营企业。这些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先进的校外实习基地满足了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掌握企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供了可靠的实习基地保障。

四、结语

煤矿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坚持矿业特色,以矿山安全为优势,构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验教学体系,创新了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手段。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方面做了尝试性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中心的建设工作还需要继续提高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华容,安子良,沙泉,陆斌.创建轨道交通运行与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2):237-241.

[2]崔素萍,闫丽,张洪微,刘海军,唐彦君.食品质量与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6):129-131.

[3]郑阿群,张军杰,高培红,李建军.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究与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0):135-138.

安全型矿井建设探讨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近年来,由于煤炭需求量增加,瓦斯事故发生的频率也随之提升,造成巨大的损失,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本文对低瓦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期望能有效降低瓦斯事故,提高低瓦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质量。

关键词:低瓦斯矿井;通风安全;安全管理

引言:煤炭开采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瓦斯,如没有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会造成较大的安全事故,影响工作人员生命健康。基于此,为保证开采工作的质量和安全性,必须要加强通风,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控系统,优化通风设施管理工作,减少瓦斯事故的发生。

1低瓦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现状

1.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低瓦斯矿井通风安全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的问题,无法为矿井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依据,导致检测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工作过于形式化、表面化,经常出现漏检、假检的情况,瓦斯事故频发,为矿井工程带来较大的损失。另外,权责制度不完善,在工作的过程中无法做到有责可依,发挥其约束力和控制力的作用,也是影响矿井安全的主要因素。

1.2通风问题认知不到位

低瓦斯矿井在开采的过程中,因瓦斯含量较低,部分管理人员心存侥幸心理,没有过多重视通风安全问题,存在重视生产、忽视安全管理的情况,导致在发生事故时,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瓦斯矿井具有结构复杂的特点的,需要对其采取有效监管措施,重视通风系统的优化工作,从根本上预防事故的发生,但由于管理人员认知不到位,没有采取针对性的保障措施,导致安全事故频发[1]。

1.3设备技术支持力薄弱

设备设施质量与矿井的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需对设备设施的引进工作给予重视。但目前在矿井开采的过程中,会发现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较陈旧,缺乏先进的通风系统,无法满足矿井开采、生产需求,影响矿井的开采质量,为矿井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另外,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为保证低瓦斯矿井开采效率,需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技术人才,确保其满足矿井开采需求,但目前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和先进的技术装备,在地形复杂的矿井中漏风情况经常出现,使矿井工作缺乏安全保障。

2低瓦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措施研究

2.1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针对当前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影响管理工作落实的情况,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首先,制定健全的通风管理规章制度,将瓦斯事故防治作为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结合矿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其次,在现有权责制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优化,落实责任制主体,煤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煤矿总工程师为技术和方案制定的发出者,明确化分工作人员的职责,提高对员工的约束力,保证各项工艺流程的规范性,从根本上避免通风问题所带来的安全隐患。最后,要加大监督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监察系统,制定巡回检测制度,保证瓦斯检查员每日每班对瓦斯检定器进行检查,对通风情况进行核查,并对各项数据进行准确记录,实现标准化安全管理和风险预控模式,确保在发现问题时,可以准确进行处理,最大化的降低安全事故发生[2]。另外,要建立系统化的奖惩机制,对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给予奖励,对工作不认真的工作人员给予惩罚,以此激发出员工的能动性,有效规避漏查等现象,保证矿井施工的安全性。

2.2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受工作人员认知因素的影响,低瓦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局限性,为将该影响因素降到最低,需从根本上提高相关人员的瓦斯安全意识。首先,对于各级管理人员,要发挥出领头羊的作用,提高自身对瓦斯治理工作的认知,实现生产和通风安全管理二者之间的协同,在强化自身认知的同时,有效解决片面性问题,为矿井的安全提供重要保障。其次,对于工作人员,企业要加大培训教育工作,针对通风安全问题,制定系统化的培训机制,使工作人员认识到通风系统安全对矿井开采工作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推进矿井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最后,为强化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要定期开展实践性教育工作,提高其预警能力和事务处理能力,确保存在安全隐患时,工作人员可以严格按照标准流程,采取规范性的方法进行解决,将安全隐患所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2.3加大对综合技术支持力度

设备设施作为煤矿开采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其运行质量与矿井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基于此,针对当前设备陈旧、综合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需将其作为重点内容,展开深入探讨。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要立足于长远角度,在现有设备设施、人员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更新优化,引进先进的设施设备和专业人才,为通风安全工作提供力量支撑;加强局部通风管理问题,安装局部通风机,避免出现无风或微风作业的现象,对于矿井的风门、调节风窗等设施要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配置,保证串联通风的合理性。通风系统作为矿井生产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可以有效将新鲜风传输到各个工作地点,为发挥其最大的应用价值,要对通风系统进行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通风系统,避免瓦斯积聚情况的发生。在具体建设时,要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结合矿井的发展需求,对通风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在充分利用原有通风装置的基础上,设计出更符合矿井生产的系统,为通风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推力。

結论:总而言之,针对当前低瓦斯事故频发的问题,必须要加大矿井通风安全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提高通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设备、综合技术的引用和更新,最大化地保证通风安全问题,推进低瓦斯矿井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骁龙.低瓦斯矿井通风安全管理问题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03):82.

[2]张鹏.煤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探索实践[J].中国煤炭工业,2020(07):58-59.

姓名:王婧 性别-女,出生年: 1986年    籍贯到市:河北省武安市,民族:汉,职称:助理工程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矿井通风安全、煤与瓦斯突出灾害防治,。

安全型矿井建设探讨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本文以本质安全管理体系为指导,详细分析了煤矿生产管理中本质安全型煤矿的构件,在此基础上,针对矿井人-机-环三要素和安全管理提出了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的基本构架,并将技术管理溶入其中,指出了矿井本质安全建设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 本质安全 技术管理

1.绪论

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一直占60%以上,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众所周知,煤矿企业是典型的劳动强度高、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高的“三高行业”。虽然近两年总体安全生产情况有所转良,但仍不容乐观。

在煤矿本质安全的建设采取的众多措施中,通过加强技术管理,促进矿井安全水平的提高,以提高矿井本质安全化程度,并研究和形成一套技术管理模式,这方面的工作还很少有人去做。本文分析技术管理在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中所占的分量,探索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间的关系,有针对性的提出其改进意见,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2.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内涵和架构

2.1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概念和内涵

“本质安全”的提出源于20世纪50年代世界宇航技术的发展。它强调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由对事故的被动接受到积极预防,以此实现从源头杜绝事故,保护人类自身安全。煤矿本质安全其实质是将本质安全的内涵加以扩大,不再单纯指设备构造的本质安全设计,而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煤矿具有相当的安全可靠性,具有完善的预防和保护功能,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和安全风气,以及科学的安全管理体制,使事故、灾害降低到规定的目标或可以接受的程度。

本质安全型矿井即是:煤矿应用最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装备以及实时、动态、高效的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尽可能减少危险区域的作业人员数量,形成深厚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安全理念根植于煤矿企业的全员和生产的全过程,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煤矿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和科学的管理体制,建立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在现有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水平下,对任意复杂地质赋存条件下的煤矿都能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可总结为:运用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模式,使内部的人、机、环境达到安全和谐统一,实现人机互补、人制互补,从而使各类事故降到最低,最终实现企业零事故。

2.2本质安全型矿井的基本架构

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包括四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人的本质安全,它是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核心,即煤矿生产环境中的每一个人,都能遵章守纪,按章办事,标准作业,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到群体的本身安全。二是机(装备、设施、原材料等)的本质安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物都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即设备以良好的状态运转,不带故障;保护设施安全,仪器灵敏可靠;原材料优质,符合规定和使用要求。三是环境的本质安全,煤矿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等主要系统消除隐患或缺陷,有良好的配合。四是管理体系的本质安全,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并规范地运行,实现管理零缺陷。

人、机、环境是安全生产的三要素,是构成安全的最基本条件。矿井的生产过程,就是安全三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三要素的和谐发展,构成了安全生产的主旋律。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就是要发挥各个要素的主导作用,突出各个要素的合理配置。具体到实际工作中,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在管理科学与制度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管理协调人、物、环境三要素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环境安全、系统安全、源头安全、行为安全、心理安全,并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协调发展,达到矿井的长治久安。

3.提高矿井本质安全程度的方法

3.1矿井系统装备本质安全化

(1)安全费用投入

足够的安全投入是保障安全的基础,矿井生产量越大它的安全投入应越充足。安全是持续的过程,它不应该是出事故就投入资金用于“善后”,而是在正常的情况下都有安全资金的积累与运用,在这一点上可以提出一点观点,对于高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易发火煤层为主采煤的矿井等等针对各自的特点论证一个合理的:安全投入数值/吨,用于安全投入。

(2)提升系统能力,实现系统本质安全化

基础工作薄弱,安全技术装备不足在矿业诸多问题中尤为突出。提升系统技术装备能力,成“人机互补、人机制衡、人机环境合理配制”的安全系统是矿井本质安全的必经之路。提高机械化水平和煤炭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大力度简化、优化煤炭生产各大主要系统,尽可能合理地减少设备、巷道和作业人员数量,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现有的各个系统安全现措施现状下做尽可能必要的补充与完善。如通风系统要坚持缩短通风流程、扩大通风断面、减小通风阻力、增大通风能力、提高抗灾能力;在有瓦斯矿井中,瓦斯抽采系统要坚持大流量、多泵抽、大管径、多回路;防治水系统要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生产系统要注重“减肥消肿”,减少生产一线作业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环节等等。要针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细化煤矿事故风险元素及特征,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整改目标,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预控系统,努力从源头上控制隐患。严格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整改制度,对发现的隐患分类定级,制定措施。

3.2煤矿作业环境本质安全化

(1)优化设计

源头安全是最基础和最有效的安全。确保源头实现安全,才能确保整个安全工作的事半功倍。

充分发挥瓦斯监测系统覆盖井下各个地点的特点,现代通讯和电子及控制技术的优势,实现煤矿监测监控和综合信息管理网络化、胶带运输和辅助生产系统自动化,生产全过程自动化监测,井下固定岗位无人值守,从而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规范企业劳动定员管理,精简生产人员是减少事故发生率。从设计、施工、安装、物资设备和采购供应、工伤抢救、后勤服务到生产现场管理等每个环节都要按照工作规则和标准化要求实施,每个岗位、每个工种推行零缺陷设计。

从设计、施工、安装、物资设备和采购供应、工伤抢救、后勤服务到生产现场管理等每个环节都要按照工作规则和标准化要求实施,每个岗位、每个工种推行零缺陷设计。围绕机制、体制、工艺、装备、管理等方面组织创新。为创建本质安全型生产作业环境打下良好基础。

(2)推广成熟的技术,促进煤矿作业环境的本质安全化

加大煤矿灾害治理力度,强化技术更新,运用先进、成熟的科研成果,及时淘汰落后、安全生产程度低的技术与装备是提高矿井安全的有效途径,针对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状况围岩性质等参数在矿井设计和改进过程中采用各自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如大倾角煤层矿井宜采用大倾角煤层开采技术等等。在矿井通风技术、瓦斯抽放与防止瓦斯煤尘爆炸技术、安全监测监控技术、煤矿火灾防治技术、煤矿粉尘防治技术、应急救援技术等业已发展成熟的技术应立足本矿合理有选择的引进,使设备和环境配套达到最佳化。

3.3煤矿职工的本质安全化

(1)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核心其实在于:转变思想、留住人才、任人唯贤,人尽其能。企业与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教育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构筑合理的人力资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能力结构及各类人员在岗位上的分配结构。提高员工素质,改善文化层次结构,培养员工的持续学习能力,发展员工的开拓、进取、创新精神。管理人员要从公司的整体利益出发,把发现人才、储备人才、提拔德才兼备的人才以及培育人才作为管理的目标,培养员工竞争、合作的团队精神。在收入分配上,收入与能力直接关联。

(2)加强培训和教育

在抓好安全、技术、岗位及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条件和渠道培养大专以上高层次专业管理人才,以全脱产、半脱产、不脱产等方式的学历教育,改善公司员工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及专业结构。

定期推进岗位培训、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在培训和教育过程中应立足与本矿,围绕着本矿的性质和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培训和教育重点应放在解决本矿的实际问题上: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本矿向外界(矿类高校或矿业研究机构)“取经”,再向矿内推广及联系实际情况改进的模式。

3.4安全管理的科学化

遵照人本原理,一切管理活动都以人为本展开,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每个人都处在一事实上的管理层面上;在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需要人的掌管、推动和实施。坚持“以人为本”是管理活动的核心。

遵照预防原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和环境破坏的场所,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遵照强制原则,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为,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约束,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它的核心就是绝对服从,不必经过管理都同意便可采取控制行为。

在现代化安全管理中,“科技”的力量应该越来越显著,技术管理正是安全管理中“科技”最有力的体现部分,技术管理联结管理与现场,在当中起到桥梁的作用,技术管理的全面实施,也就实现了生产过程当中人、机与环境的合理配置以及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前提下,技术管理是管理由其是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4.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如果要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必须适用和先进。因此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设计时就要从以组织、监督、基础和规章制度四个方面考虑。三八煤矿的管理体系就由这四部分组成。

4.1安全管理组织体系

(l)煤矿的矿主、业主(董事长、投资人)是企业安全责任的第一责任人,对煤矿安全生产共同负责。矿长、业主(董事长、投资人)作为煤矿企业的决策者和直接收益者,必须对煤矿安全的生产负全部的责任。

(2)煤矿安全副矿长使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二责任人,对煤矿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安全副矿长协助矿长,专门负责煤矿的安全工作,不得承担安全工作以外的工作。安全副矿长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核,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后才一可以上岗,主要职责为“八个执行”

“八个执行”为:一是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指令、决定,组织职工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教育。二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安全质量标准化规定,认真查处“三违”行为。三是严格执行每周安全生产例会制度,认真总结剖析安全生产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四是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制定和实施确实可行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五是严格执行“以风定产”、“以风定面”的规定,从严限定当班产量。六是严格执行对放炮员、瓦斯员、安全员、等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审查瓦斯日报表、出入井人员统计表等安全报表。七是严格执行安全结构工资制度和安全自量考评奖惩制度,向职工分档发放。八是严格执行煤矿灾害预防处置计划和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向上级部门报送各类安全事故情况。

(3)煤矿班组长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第三级责任人,对煤矿安全生产负具体责任。班组长作为现场作业的组织者,他们的素质高低,是煤矿企业能否安全生产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煤矿的安全与发展。班组长在煤矿生产的第一线,是生产工作的组织者,同时也是现场管理指挥的核心人员。班组长既要负责生产,又要负责现场管理,这种既组织生产有进行管理的工作岗位,在报酬上要享受一岗双责双酬待遇。

4.2安全管理监督检查体系

(l)对三大规程、安全措施和上级文件的组织学习和贯彻执行情况。根据具体的情况,自上而下又会制定相应的文件,这些都是组织生产的依据。对于突发事故,应变能力不强,要加大对他们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以应变事故的发生,加大生命财产的安全系数。

(3)各种安全设施、设备、监测仪器的配备和使用情况。目前,许多矿难的发生都与设备不良有密切的联系。一些煤矿为了低成本,高产出,不愿进行设备投资,给事故留下隐患。但是,不进行设备检查也不行,比如由于煤具有可燃性,那么设备漏电将会成为事故的隐患。因此,要严把设备的使用状态,人命关天。

(4)作业现场的安全情况。作业现场直接与人的生命挂钩,确保作业现场安全,在一定意义上就等于确保了人生命的安全。

(5)安全技术措施资金的提取使用情况。必须加大对设备的投入以及更新,这需要资金做后盾,每个煤矿都要对提取资金做好工作。

(6)安全隐患的排查整改措施情况。消除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是保证生产安全的先决条件。安全隐患天天排、时时排,排查出以后提出明确具体的整改措施。检查人员按照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所规定的标准,检查人员必须深入矿井查找安全隐患,对煤矿企业安全状况做出客观评价。检查结束后,检查人员要认真填写检查记录,检查记录应载明矿井的基本情况、采掘工作面数量、各用风场所风量及瓦斯浓度、存在的问题、主要负责人记分考核情况及检查结果。检查记录应及时汇总归档,以备事后查证。

5.结论

本文分别针对人、机、环境和安全管理提出了提高矿井本质安全程度的措施。在安全管理中强调了技术管理的地位。由于煤矿企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彻底的矿井本质安全化几乎难以实现,但可以尽量提升矿井的本质安全程度,本论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尽完善,应在今后实践中更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

参 考 文 献

[1]王安.神东矿区建设本质安全型煤矿企业的理论与实践[J].煤炭学报,2006,34(8):415~419

[2]赵朝义,丁玉兰,杨中.煤矿的本质安全化[J].矿业安全与环保,2002,(3):37~42

上一篇:语境下现代纤维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犯罪规制下食品安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