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农村发展新思路范文

2023-09-21

山区农村发展新思路范文第1篇

——关于加快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圣水峪镇地处泗水县南部山区,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全镇60个行政村,1.3万户、4.65万人,大小山头96座。森林覆盖率达到48%,荒山绿化率达到85%,生态资源丰富。近年来,该镇结合镇村和民情实际,立足山区,分析优势,科学规划,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初步实现“发展模式”及“增长方式”的优化转变,全镇经济社会取得了突出成绩和效果,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社会各项事业也有了较快发展。2009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综合考核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一、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1、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继续增加。2009年,全镇财政税收达到372万元,比上年增长44.8%;农民人均纯收入5696元,比去年增加135元;居民存款额达到1.2亿元,突破亿元大关。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采取镇党委、政府补助,村自筹的方式,三年来共完成硬化路面、上山路192.8公里,新建大中小桥梁12座,彻底解决了群众多年来行路难的问题,全镇道路网络得到进

- 1 -

一步完善。

3、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激发全民创业的热情,镇内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已由2006年的26家发展到目前的4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已形成奶牛养殖、花生油加工、花生米筛选出口、假发加工等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集群。

二、存在的问题

1、分散的土地经营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山区传统种植业所占比重大,农民主要收入仍然依靠耕种土地,山区土地相对贫瘠,农业用水相对困难,靠天吃饭现象严重。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且大多停留在农产品初期加工阶段,农产品产业链单一,农业基础薄弱,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

2、思想观念的保守与文化知识匮乏让科技推广进行缓慢。一是落后的思想观念是农户走入市场,致富的障碍,部分农民延续过去传统的习惯,思想不解放、保守,在需求资金项目上希望政府给予扶助,“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种植结构单一,优质产品的比重依然很低,高效经济作物面积较小,科技扶持的力度不够,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机械化水平不高,由于经济水平、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作物播种、收获及其田间管理等作业环节几乎全部为人工作业。

3、农村信贷体制单一,经济发展受制约。目前山区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服务主体基本上是农村信用社单一主体,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镇村财力有限,难以在更大范围内推广高效经济作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支持的力度,满足不了山区农民生产资金的正常需求。

4、龙头企业建设滞后,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不强。农产品加工在山区是一个薄弱环节,特色加工项目和加工企业很少,且规模小,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

5、民营经营与手工作坊经济没有较大发展。虽然目前全镇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7家,但全镇民营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较大规模。

三、工作思路

1、创新产业结构,向土地要效益。面对山区农产品品质较低,农产品加工业比较落后的实际,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及有机无公害农业。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创办、改造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放在农副产品加工业,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农民收入。

2、发展民营经济,向企业要效益。充分发挥镇村丰富的劳动力及外出务工人群的优势,支持其利用手头资金及技

术在镇、村内开办作坊及企业。如开办玩具厂、假发厂、花生米筛选及深加工等中小规模企业,吸收民间资本发挥最大效益。

3、开展招商引资,向项目要效益。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真正作为“天字号”工程抓在手中,不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大项目,上好项目。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改善投资条件,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制、服务和舆论环境。加大自我推介力度,立足优势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与企业支持,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加快社区建设,向民生要效益。突出山区小城镇的功能培育和发展壮大,形成辐射带动作用较强的中心城镇。引进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促进地区发展的大项目,加快新农村建设,形成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的新型社区,推进城市化进程。

四、主要措施

1、加大招商引资,增加财政收入。以优质资源为载体,以县开发区为平台,继续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对全镇新建、续建、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摸底,督促项目进展情况,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同时,加大服务力度,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全面代理制、大项目领导联系制等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培植税源,增加财政收入。

2、加快土地流转,规模化经济,打造产业基地。探索积极有效的土地流转模式,大力发展规模种养业。把农户单一种植与土地流转相结合,解决规模小、无龙头企业带动的难题。通过土地流转,逐步发展规模种植、产业化经营,引进建设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产业化发展路子。

3、依托优势,鼓励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一是发展主导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逐步形成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二是培育龙头企业。把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发展山区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来抓。以资源为纽带,选择一批有实力、有活力、有较强辐射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逐渐做强、做大。

4、以生态建设为抓手,做好旅游,带动第三产业发展。通过村庄整治,道路硬化,不断提高村庄的美化程度,进行景点创新,积极争取政府旅游开发项目资金,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扩大本地区旅游资源的宣传,引导社会投资,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为山区提供就业渠道,同时也扩大了收入来源。

5、合理布局,科学规化,加大镇村居住环境的完善与提高。把新农村建设与群众生活水平的自我改善相结合,采取政府引导拿方案、土地置换引资金、群众参与得实惠的办法,解决村居建设土地浪费大,新农村建设难度大的问题,

调动镇、村、户的积极性,引导广大群众投身于新农村建设中,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新型社区建设。

6、加大科技投入、示范带动,培养新型农民。不断加大对文化阵地的投入,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施、镇村农家书屋及科普宣传栏的作用,建立和完善镇村信息基础设施,整合各类信息资源,提高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水平,为群众提供先进的种养技术及较为发达及时的市场信息。建设一批优秀的种养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7、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高执政能力水平。结合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加大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力度,增强村级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致富带头能力,提高群众满意度,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稳定发展。

山区农村发展新思路范文第2篇

宁夏近年来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目前共有14个国家级、3个自治区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在全国率先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省域全覆盖。2015年, 宁夏平罗县、盐池县等4县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永宁县等3县被列为自治区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2016年, 宁夏灵武市、中宁县、青铜峡市等10县 (市、区) 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至此, 宁夏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省域全覆盖。

2 当前发展农村电子需要注意的问题

2.1 广大农村信息化发展缓慢

虽然信息化建设在城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实现普及, 但是由于宁夏南部山区经济发展落后, 群众文化素质普遍偏低, 对网络信息化接受程度相对比较低, 因此宁南山区网络信息化发展缓慢。另外, 由于宁南山区的居住条件等原因, 网络基础设施当前还比较薄弱,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2 宁南山区农村电子商务信息普及不足

由于电子商务都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销售和购买, 对于习惯了当面交易的群众来说, 总是感觉不切实际, 难以接受。还有由于群众文化素质和网络基础设施方面的原因, 群众对电子商务的了解不足, 这样也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3 地理条件限制, 物流不够畅通

宁南山区地广人稀, 多山区, 少平原, 这样的地理条件使得在广大农村物流不够畅通。在当前物流的集中地大都在县城及个别发展比较好的乡镇, 偏远的乡镇村庄物流由于运营成本等多方面原因无法覆盖, 这样即便在偏远村镇发展电子商务, 也难以适时发送和接收货物, 从而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4 缺乏专业的农村电商人才

当前在宁南山区的电子商务发展中, 电子商务人才主要集中在城镇和发达的村镇, 偏远的村镇专业的电商人才严重缺乏, 这样就造成在偏远的村镇由于没有专业电商人才而使得电商网站难以完善, 交易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无法有效解决, 造成群众对电子商务的疏远。

3 发展宁南山区农村电商的建议

3.1 完善农村电商发展的政策措施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离不开政府的引导, 更离不开政策的扶持, 政府应从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加大资金支持和金融支持力度、为企业与农民提供指导服务等方面, 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3.2 积极建设适合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设施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就要解决商品流通中的物流问题, 因此, 积极建设适合农村电商的仓储, 物流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电商发展的有效措施, 只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 电商才有发展的温床。

3.3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农产品质量

农产品的标准与安全问题始终是消费者顾虑最多的问题, 因此, 应以农业信息化为基础, 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 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种植业, 提高产品质量。适应网络销售模式, 对产品进行适当包装营销。

3.4 打造当地优质农产品品牌

目前农村电子商务严重缺乏自有品牌。政府应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以及广大参与电商的农民, 坚持特色产品、优质产品、品牌产品的发展思路, 规范市场竞争, 打造个体品牌和集体品牌, 实施品牌战略。

3.5 大力培训适合农村电商发展的专业人才

政府有关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子商务培训进农村活动, 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打造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群体。

结束语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必须顺应时代潮流, 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让本地的产品能够走出去, 让需要的商品能够走进来, 促进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的提高, 从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 催生了电子商务的巨大发展, 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正在取得越来越显著的成效。本文分析了新兴电子商务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初步的解决措施, 以达到更快更好的服务于农村经济的目的。

关键词:宁南山区,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1] 李林, 卢奇.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研究[J].商, 2015 (42) :90-90.

[2] 李子晨.探析农村电子商务新思路[J].农村、农业、农民 (B版) , 2015, (3) :47-47.

[3] 康春鹏.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综述[J].农业网络信息, 2014, (12) :82-85.

山区农村发展新思路范文第3篇

一、北部山区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主要问题表现

(一) 城市工业生产污染诱发环境问题

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事业不断推进的过程中, 农村工业化步伐也在前进, 河北北部山区主要是指燕山山区, 地理位置毗邻京津。近年来, 我国现代化城镇建设进程加快, 城市人口规模扩大, 而且农村生产布局的调整以及产业梯级转移, 各类工业园区不断向农村转移, 尤其化工园区越来越多的向农村迁移聚集, 致使工业生产造成的废弃污水和垃圾转向农村的趋势越发严重, 甚至一部分城郊地区已然沦为城市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的堆放点。而且, 乡镇企业普遍存在设施落后、布局分散、生产工艺落后的问题, 企业污染源覆盖面广点多, 增加了监管治理的难度, 这一系列因素导致农村环境生态更加脆弱。

(二) 农业生产废弃物成污染隐患

河北省北部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体较低, 相较于河北北部城市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农村基础设施还十分落后, 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污染物已经成为引发土地污染、视觉污染的重要源头。农业生产污染源包括农药化肥污染、地膜污染。农民为提高农作物产量, 提升土地利用率在种植栽培过程中必然要使用化肥农药, 但是由于农民普遍缺乏环保意识随意滥用化肥, 使土壤污染程度加剧, 进而对地下水的质量以及空气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地膜在我国农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 地膜污染性主要有三大表现:其一, 地膜质地轻盈破损后漂浮在空中成为白色污染物;其二地膜难以降解, 埋入土壤中将对土质产生不利影响;其三, 焚烧后地膜将产生危害人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的恶性气体。由此可知, 农业地膜的大量应用对农村环境发展极为不利。

(三) 农村生活垃圾废物危害农村环境

河北省北部山区由于该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基础配套设施薄弱, 新农村建设极大的改善了当地农村的环境风貌, 但是一些偏远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落后, 而且垃圾回收等基础设施没有完全普及, 农村日常生活废弃物、煤灰渣子、废旧电池等生活垃圾缺乏专门固定的回收站点以及处理渠道, 非常容易滋生蚊虫污染环境。另外, 小型养殖场在北部山区农村比较常见, 由此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比如, 禽畜粪便携带大量的病原体农村随意露天堆放现象严重, 影响农村空气质量的同时, 也容易污染农村水体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而且家庭式的散养模式导致禽畜粪便堆放散乱, 不利于进行集中处理, 进而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二、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法律成因

(一) 缺乏相关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关于农村环境保护我国尚未制定具有独立性、针对性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当前, 我国已出台相关环境法律9部, 制定了15部自然资源法规, 已颁布的环境保护行政法则逾50条, 国家级环境标准500余项, 签订并准许的国际环境保护条例50多项, 地方性环境保护准则1000余件, 以及环保部门出台的规章制度逾200项, 并以《环境保护法》为重心构成了我国环保法律体系。但是, 因为我国长期以来所采用的“城乡二元”的发展管理模式, 因此保护城市环境及防治工业污染始终占据环境保护立法的重点, 几乎没有涉及具体农村环境保护的法规条例。此外, 现行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中关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规定尚存多处空白, 诸如农村垃圾处理、农业面源污染、农村土壤污染防治等等, 这些突出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均未作出详实规定, 致使在面临相关环境污染问题事件时无法可依、无法可循。

(二) 农村环境保护存在临执法困难问题

农村环境保护缺乏体系健全的执法机构, 环保部门权责不清导致农村环境保护执法步履维艰, 而且农村环境保护执法人员普遍素质偏低, 法治理念不强, 河北省北部山区新农村建设中在进行环境污染问题处理时也面临相关问题。

受到我国环境监管体制方面的制约因素, 还未在乡镇一级设置独立的专门化环境监管机构, 由此致使乡镇缺乏足够的环境监测设备及能力, 而且少部分设有环保办公室的乡镇, 因其工作范畴及职权有限所发挥的作用也明显不足。另一方面, 有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基层环保部门执法人员文化素养水平普遍较低, 本科院校及以上学历人员十分稀缺, 更有社会闲散人员混杂其中, 专业素养成为空谈。故而, 环保执法人员自身法治理念及法制意识的不足, 加之环保专业知识的匮乏以及执法经验的缺少, 很容易造成执法力度不足、执法态度消极的情况发生, 进而对农村环境保护执法造成不良影响。

(三) 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意识匮乏

长期以来, 由于我国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水平整体不高, 环保意识以及环保法律意识严重不足, 而且过于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 使其不能科学合理的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另外, 农民作为农村环境污染的承受主体, 其自身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维权意识淡薄, 一方面是因为农民文化知识水平较低, 对破坏生态污染环境产生的结果认识不足, 加之长期以来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行为习惯短期内难以做出改变, 导致农民本身便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内因之一。

三、河北北部山区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问题法律举措

(一) 加快推进制定农村环境保护法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做好环境污染法律对策是其重要内容, 鉴于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严峻以及相关专门性法律缺失, 应加快推进出台“农村环境污染防治法”。进行立法时, 对农村环境的特殊性应进行充分考量, 广泛听取采纳农民意见与建议, 以保护农民切身利益为根本宗旨。其内容应涵盖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基本准则、典型污染防治举措、环境监管细则、法律责权等等。此外, 由于现行环境保护法过于强调原则性、条规表述概括性强, 因此农村环境保护法在立法技术上, 应注重可操作性, 彰显法律的严肃性, 从措施、制度、责任各方面进行明确细分, 确保立法质量。以此, 为相关部门开展执法活动提供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 也促使相关主体更好的遵法守法。

(二) 加强建设农村环保执法部门, 提升执法人员素养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建立农村环境保护部门体系, 是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得以有效解决的重要保障。环保执法机构的建设应由国家环保部进行统一规划部署, 建立职责分明的垂直化的专门性的环保机构, 并于各级地方分设机构, 由上级部门直接统辖监管。而且, 为切实促进基层环保部门执法能力的提升, 环保部门应设立到乡镇, 设置专门的环保人员, 并配以专业环境监测设备等基础设施, 以为新农村环境建设提供有效的设备技术保障。

(三) 增强新农村环保宣传, 提高农村主体环保法律意识

农村基层干部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环保法律意识培育, 优化干部考核机制建立绿色政绩考核标准, 从制度上规范干部行为, 以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同时, 要加强农村环保宣传, 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综合运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多元化的宣传途径, 积极组织开展环保主题讲座活动, 在农村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 提高农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让环保观念在新农村落地生根。

四、结语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农村环境实施保护是关乎农民生活质量提升、农村面貌改善, 以及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河北省北部山区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河北省建设农业强省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当地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从法律层面给予有效保护, 完善推进农村环境保护法出台的同时, 加强农村执法力度、执法效果的提升, 并着力提高农民环境保护及法律意识, 为全面提升河北北部山区新农村建设夯实根基。

摘要:当前, 河北省北部山区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推进发展, 在实现农村进步、农民增收的同时, 河北省北部山区环境保护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针对河北北部山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环境污染问题, 进行有关法律对策的研究探讨极具现实意义。据此, 本文中笔者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河北省,山区,新农村建设,环境污染,法律

参考文献

[1] 刘小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改进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8, 43 (7) :26-29.

[2] 赵勇宾, 沈跃东.论我国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困境的破解——基于法制层面的思考[J].农村经济, 2012 (7) :97-100.

[3] 兰柏超.新农村建设中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其提高治理效果的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 22 (5) :18-19.

山区农村发展新思路范文第4篇

新时期我国传统能源经济发展新思路

作者:宋丽媛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10-000-0

2摘 要 2012年十月份召开的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确保我国能源安全,这关乎到国家的安危以及持久健康发展。从社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能源为其发展提供了能力支撑和物质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期,我国传统能源经济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传统的“资源消耗——产品工业——污染排放”单向线性能源经济模式导致出现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不协调的后果。新时期,国家提出了建立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畅想,本文将以当前煤炭经济为例,分析在当前发展循环经济背景下,我国传统能源经济的瓶颈现状,分析其背后深层原因,为确保我国传统能源经济焕发活力提出实际性对策。

关键词 传统能源经济 煤炭 新思路

煤炭作为传统能源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一直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物质能源支撑和基础,在中国能源结构中以煤炭为主体的一次能源结构将会长时间存在。在我国煤炭作为三大能源之一,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生产资料,与火电、建材、冶金和化工等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煤炭产业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据2011年数据显示,中国煤炭生产总量为32.40亿吨占全球总量的48.2%,而相应的消费总量为1713.5百万吨油当量占到世界消费总量的48.3%。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煤炭产业以及煤炭先关产业占据着重要比重。煤炭采选业是我国当前煤炭产业的上游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它下设的细分行业主要有无烟煤开采与洗选、烟煤开采与洗选、褐煤开采与洗选以及其他原煤的开采与洗选。而与其相关联的下游产业有电力、冶金、建材以及化工等四个重要的行业。而就是因为这四大类下游产业消耗了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88.7%。

一、煤炭行业发展现状

无容置疑,中国是一个能源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传统的单向线性经济模式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初。传统能源的高耗能、高污染以及低产出的产业特点成为制约我国传统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新时期我国提出了全面转变产业结构,对于原有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逐步淘汰原有经济模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目前我国传统能源产业发展面临很多瓶颈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将通过分析煤炭产业的现状来说明这个问题。

1、供需矛盾导致煤炭产能过剩

受后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全球经济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表现出疲软的状态。其中,产能过剩成为各国必须面临的问题,对于煤炭行业而言产能过剩无非是对行业行成前所未有的重创。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经济增速低于前几年水平,尤其是与煤炭相关联的产业,例如钢铁、化工等产业出现明显的增速下降。用西方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在一定时期内如果某一商品的供过于求就会引起本身价格以及其互补品的价格下降。供需矛盾直接影响到煤炭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政策转移需产业结构调整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加深,以及我国高耗能产业一味追寻产量而忽视质量等问题使得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进入寒冬。我国在哥本哈全球环境会议上做出表态,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40%到45%,以此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国家在当期主要任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转变经济结构,努力朝新型工业化道路方向发展,也就是说要对

传统产业进行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很显然淘汰落后产业来支持新型产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在对能源结构调整以及节能环节上面的空前力度,使得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例逐步下降。

3、煤炭能源属于非可再生能源

作为传统石化能源,属于一次性能源,又属于非可再生资源。也就是说对于煤炭能源的开采与使用会受到限制。资源的有限性与需求无限性之间存在矛盾产期以来不能调和。摆在世人面前的问题是,煤炭能源将会枯竭,这是一个现实而又严峻的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此外,煤炭产业的高污染问题一直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而且不可回避的问题。此外,新能源的广泛使用以及对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使得煤炭产业面临很大的挑战和威胁。

4.技术低下使产业发展受制

在众多的煤炭上游或者下游企业中,大多数企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之间,知识密集型的产业相对较少,这就使得煤炭产业的产品附加值非常低。很多产业大多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技术水平低、低效率、高污染等诸多问题显而易见,忽略环境承载能力,而且对于煤炭资源的依赖性极强。在新时期,煤炭产业要想实现持久发展,面临的问题非常之多。例如火电产业,它产业特点就是投资大量自然资源为代价来实现发展的,产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时常发生。

二、新时期煤炭产业发展新思路

从2008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形势尚不明朗,我国煤炭产业发展,面临很多不确定性问题。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节约先行、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这对于传统能源产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挑战总是能够激发活力和提供发展的动力,煤炭产业相关企业要以此为契机,寻找一条适合新环境下的长效发展之路。

1.转变观念,迎接挑战

市场总是时刻变化着,这就要求参与市场活动的每一个个体要尊重市场规律。首先,面临全球的产能过剩,煤炭产业的相关企业,要立足实际,放眼全球,紧紧以国际市场的形式调整国内生产状况。找准规律,避免盲目无计划的运营。因此,在经营思路上,煤炭产业企业要转变观念,树立长远思路,不能拘泥于现实条件,否则企业将面临困境。其次,面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要积极响应并做出实质性的改变,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并确保政策贯彻实施力度,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发展道路。

2.加大科技投入,走循环经济之路

煤炭产业是传统产业一个典型代表,它从出现之初到现在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煤炭产业的瓶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规避。对于单项线性经济模式要进行改革,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延伸相关产业链的纵向与横向发展。当前国家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之路,煤炭产业企业要着力推进落实此项政策。首先,在生产前期要做好科学规划,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规划上要紧紧遵循市场规律,遵循经济发展趋势,顺势而行,不能够以传统的理念经营和管理企业,否则企业会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被淘汰出局。

3.政府牵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优势就在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坚持计划与市场两种方式来配置资源,实践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因此,在对于传统产业改革上,政府要发挥其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力度。首先,在政策制定上,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通过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产业转型的政策,要兼顾多方利益,既要注重当前利益又要兼顾长远利益。此外,还应要确保政策的执行力度。其次,国家要在财政上予以支持。传统的煤炭企业一般都是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或者资金密集型企业,在改革上会出现资金链的断

裂,这时国家要发挥其职能,在财政扶持上要加大力度,尤其是对那些有着发展潜力的企业,而对于那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要进行引导,避免资源的浪费。

煤炭产业作为传统能源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时期新背景下,煤炭产业企业要敢于面临挑战,并及时进行改革调整,确立新思路,找准新方法,来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继续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韩振兴.中国煤炭产业市场绩效实证研究——基于SCP范式视角.财会研究.2011(07).[2]郭正权,牛东晓,王健.我国煤炭产业结构、效率与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管理. 2012(03).

山区农村发展新思路范文第5篇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和城乡发展政策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有效改善了传统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的问题,使得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局面。但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因此,要想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更高更快的发展,还需要不断创新其经济发展思路和发展的模式。对此,本文就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创新思路

新形势下,我国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大量的土地资源浪费;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使得村部落处于空壳状态;只有少部分农户成功致富,大部分农户还处于贫困的状态;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医疗、教育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等。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进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从而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

1 全面深化改革,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新时代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经济发展的创新思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提高农业生产力,稳定农业生产,扩大农民收入的渠道,并加大农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和人力资源的开发。第二,进一步落实惠农政策,增加相关的农业生产补贴,包括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多种综合补贴。同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实行粮食低价收购政策,加大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扶持力度。也要将国家基础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点转向农村,增加财政支农的扶持力度,保障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第三,不断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完善土地流转机制,改善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土地问题,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发挥农村土地资源的作用,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 销售渠道多样化,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粮食生产的效益也在不断增大。但是,这也使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农产品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家过于重视或偏袒某一个农产品,也会使得农产品的供给结构失去原有的平衡,不利于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因此,政府应当不断完善农业发展信息共享的政策,加强农业市场的经济调控,在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多样化的同时,保证农产品的质量。

3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稳定农村经济发展态势

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创新发展,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非常有必要,因为政府的干预,可以有效改善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平衡的问题,尤其是政府有机调控和市场自我调控结合的作用下,有利于稳定农村经济发展的态势。一方面,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一些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当地政府对于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非常大,所采取的的综合性补贴、农业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等都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但是,也有部分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地区,财政情况太好,难以有效落实农业补贴的政策。所以要求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以及偏远地区的农村,要加大农业的补贴力度,实现农民共同致富,促进农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和调整,加大了科技型和技术性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渐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在这转变的过程中,也能够一定程度上促使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国家要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并鼓励农民可以外出就业,加大农业培训基地的建设,使更多地农民能够真正地掌握一门手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产业结构的优化。

4 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进程

加快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进程是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家应当有效整合农业生产的经营规模,把一些较为分散化的农户集中起来,实行合作化经营,转变农业生产的方式,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对农业资源進行宏观调控和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并且还能够保证国家粮食的安全和发展。

5 更进一步实现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

我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目的是为了能够缩小贫富差距和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思路,应当围绕着这一目标不断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动力,经济发展的根本性动力就是消费。对此,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应当刺激农民的消费,同时也要更进一步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当地政府可以采取招商引资的方式,积极引进更多企业的投入,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促进农民的就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消费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从而有效推动农业农村的经济的发展。

6 加大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

目前,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发展还存在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基础建设上。因此,对于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还需要加大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落实完善的农村基础建设保障体系,比如加强农村公路的修建、教育技术设备的投入、农村医疗机构的完善等。以此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转变农业农村发展的模式,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7 采取多样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应当采取多样化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首先,加强村子与村子之间的互通,村子之间优势互补,实现村子之间的经济往来。其次,加大现代科技的应用力度,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此提升农产品的价值,实现更高质量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同时,政府要加强农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鼓励农业生产品牌化的发展,加快高科技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引进和培养高技术人才,鼓励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农村经济建设中,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最后,可以加强农业高校和农村的合作,提高农业生产的创新能力,并建立起农民创业的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把更多的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山区农村发展新思路范文第6篇

1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意义

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农业组织水平的必然选择,其主要因为:一是家庭经营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即农民通过自主经营掌握着对农业生产的管理权,这一组织形式对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具有重大意义;二是从我国市场发展水平和农业发展现状来看,市场经济的规则已经渗透到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和等领域,然而在竞争规则下,由于家庭经营的分散性,使小农生产无法在市场上与大的农业生产集团一较高下,因此农户要想在市场上取得平等谈判地位,实现产前、产后经营环节的规模经济,必须联合起来,用组织形式上的变革来挖掘家庭经营的潜力,进而改变家庭农业逐渐被边缘化的发展状态;三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地提高农民的生产利润空间,传统的“公司+农户”的合作组织形式由于销售渠道的不稳定及利益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导致农民的利润空间会在企业发展的挤压下不断缩减,因此,农民只有建立起真正能够代表自身利益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使他们能够参与农业生产、经营中提高利润分配比例。

2 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2.1 组织问题

当前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在组织构成和组织运行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一、规模小,带动效应弱,由于农民认识上的问题以及一些合作社长期无作为,导致合作社在组织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号召力,如某地区共有农民12.3万户,耕地4.5万hm2,而按现在的数量计算,入社的农户占该地区农户总人数的比例不足5%,每个合作社平均等级的人员不足40人,且在已建成的合作社中没牌子、没资金、没收入的合作社占到了1/2以上;二、缺乏品牌意识,市场竞争力不足,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合作社的数量占市场主体总数的2%左右,且这些合作社中对于所销售的农产品进行商标注册的仅占0.6%,而这样的产品由于品牌影响力不足,导致合作社的竞争优势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2.2 运行问题

由于我国农业长期处于家庭经营状态,因此许多农民在思想上一时无法接受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或由于合作社的管理人员缺乏对组织管理的充分认识,导致一些合作社空有组织架子而没有运行的实际行动,如我国目前经过注册的农业合作社有80多万个,但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从注册开始就从未开展过任何活动,成了“休眠合作社”,而这种些合作社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民参与合作的热情。

2.3 政策问题

当前,大多数合作社既没有形成发展的内驱动力,也没有形成自主创收的能力,因此,其产品的培育、新技术的示范、新市场的开发等工作需要国家在资金、设备、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然而由于国家政策在落实存在操作层面的问题,导致一些合作社无法直接从相关部门获得有效的支持[2]。例如,某地区自2007年建立合作社以来,仅有9家合作社争取到了国家财政的支持,而这一比例还不足当地合作社总数的4%。实践中,有些地方政府为了突出政绩,强力介入和控制合作社发展,挂牌成立的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套取专项资金,不少还是“空招牌”,缺少实质内容。

3 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思路

3.1 完善组织结构

合作社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弱小生产者为了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谋取共同的经济、社会利益,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自愿联合起来建立的一种合作组织,因此在开放的市场条件下,合作社应不断完善组织结构,以保证其运行的有效性。在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其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一、相关部门做好思想宣传工作,以帮助农民从心理上跨越合作办社、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的障碍;二、管理人员应从长期利益出发,与社员一道制定有利于合作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规章制度,并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度;三、国家应加快立法,对于那些有名无实的合作社按市场规则予以解散,并建立严格的建社制度,以保证合作社的质量;四、在加快农民素质培养的同时也要加快专业组织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从而为合作社的有效运行提供专业支持。

3.2 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战略是现代市场竞争的基本战略,因此合作社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并确定品牌管理和发展目标,以提高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例如,某地的绿色瓜菜合作社自2002年成立以来,经过长期的科学管理,社员已经由原来的36人,发展到现在的五千余人,且业务范围也从附近的县城覆盖到了当地主要二级城市,同时合作社通过质量管理成功申报了无公害基地认证和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让社员从建社以来年平均纯收入516元增加到43600元,为保证合作社的品牌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

3.3 强化政策落实

由于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建设初期,其发展还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首先是税收方面积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相关政策。一是合作社销售成员的产品视同农户自产自销;二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合作社购买产品可以按照13%进行进项税抵扣;三是合作社向成员提供农资免征增值税;四是合作社与成员签订的产品销售合同,免征印花税。其次,在项目方面,合作社可作为涉农项目主体单位。再次,各地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扶持资金。最后,在金融支持方面,合作社纳入信用评价体系之中,给予先评级后授信再用信的办法解决合作社贷款难问题,并要细化政策的操作制度,以保证惠农、支农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每一个合作社的发展中来。

4 结语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农村建立、发展专业的合作社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各相关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体制的重要性,并积极从历史经验中总结教训,利用现代市场的中的金融、服务、农业基础设施等资源组织农民积极发展生产,并建立畅通的销售渠道,以保证农产品及时进入加工领域或销售领域,进而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基础上提高农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摘要: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产物,它是由农民自愿组成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相较于普通的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具有更多的经营权,而与“公司+农户”的农业组织形式相比,农村专业合作社则更注重农民的发展权利。以巩固我国农业基础性地位为出发点,分析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原因,然后通过分析当前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探究其发展思路。

关键词:农村专业合作社,意义,问题,发展思路

参考文献

[1] 陈芳丽,刘冬东.基于农业产业链的福建省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思路[J].福建农业科技,2015(3):67-72.

[2] 坎拜尔尼沙·托乎提.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思路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15.

上一篇:端午节祝福成语范文下一篇:奔逸绝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