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

2023-09-20

公益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1篇

(一)乐养e家养老的行业分析简介

1. 市场需求

同方全球人寿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联手发布的《2017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中阐释,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居民个人应共同完善养老金“三支柱”体系,为居民养老事业保驾护航。

2. 政策扶持

2019年还出台了一些养老新政策,比如取消养老保险资格集中认证制度,老人办理业务更方便。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的通知,尤其需要特别提出的是,这次是发改委联合18个国家部委的共同发文。阵容豪华,这18个部门分别是: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国家文物局、国家中医药局、中国残联。跨部门联合发文就可以解决跨部门政策衔接连续性问题,所以,单从18部门联合发文这件事来看,养老行业的创新也是必然的。

(二)乐养e家养老的市场分析简介

国家统计局2019年1月21日公布的2018年经济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占总人口的11.9%。2018年经济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总人口(不含港、澳、台)13953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30万人。2018年,我国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972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3%;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比上年增加85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比上年增加827万人,占总人口的11.9%。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中,处在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通常意味着这个国家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通常社会养老负担较重。

二、乐养e家养老互联网+创业项目风险分析

(一)开拓期的风险

开始时由于老人服务app在广大消费者之间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因此要求我们广泛的扩充市场,提高APP的知名度,让消费者接受乐养e家的理念。在成熟之后,必定会遇到老年服务机构蜂拥而起的情况,针对此问题我们做出如下调整,如:在不提高价格的情况下,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保证产品的专著性:良好的服务,优惠的价格。

(二)竞争风险

首先,来自周边相同行业的竞争,老年服务APP虽然有他的独到之处,但是市面上有其他服务型APP,其价格并不是每个消费者都能承受得了的,因此,我们要在保证压低价格的同时,做出新意,做到独一无二,让每一个客户满意。当我们站住脚之后,面对出现同类竞争者,这时我们需要推陈出新,否则市场份额有可能会下降,在增加新客户的同时也要兼顾老客户,防止客源流失。来自市场著名品牌的竞争: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服务型APP并不是很多,但是各家的质量和技术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硬性标准,也包括市场的宣传,各种促销活动等,那么我们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创出新意,让消费者耳目一新,选择我们的产品。来自市场模仿者增多的风险,市场上的竞争者增多,市场份额可能下降。

来自其他服务型APP的竞争:随着老年服务APP日益受到关注,市场上一定还会出现许多行业竞争者,面对各式各样争夺市场的手段,我们还任重而道远。

(三)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时、物价上升,货币贬值,投资者的本金收益的名义价值没有发生变化,但实际购买力却因而降低,商品的价格提高,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印象。

(四)财务风险

老年的经营服务APP需要尤其注意的是与各物业公司的合作与信息交流。由于消费者对服务类型得到要求不同,我们的人员又不能太少,因此一旦人员过多,必定会造成无活可干的问题。这时损失只能自己承担,所以人员数量是重要的风险控制环节。

此外,乐养e家不同于一般的APP,需要广大的消费者慢慢熟知并接受,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节日进行形式多样的服务内容,这些活动的费用都是风险控制的关键点。另外,每年的规律性的行政收费也是需要纳入经营风险考虑范围的。

(五)不可抗力风险

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如拆迁、火灾,水灾等突发事件,以及不能预测的自然灾害和政府的临时性文件和政策等都可能影响体验馆的经营。对此,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做好防火、防水、防盗措施。在心理和财务上做好准备。

三、乐养e家养老互联网+创业项目风险的对策

(一)制定标准化生产和服务,尽快注册商标;

(二)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不断开发新产品,强化优势;

(三)建立强势品牌,保证预期销售量;

(四)研制高质量的产品,提高市场准入门槛。

摘要:乐养e家作为专门打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始终坚持着不让老年人为了养老而养老,让老年人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快乐生活,必能为相关商圈带来大量客流。同时随着养老机构的开设,乐养e家正式成立,机构将定期举行相关会员的沙龙活动,并定期开设老年人相关讲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乐养e家社区养老,必将成为新时代老年人的青睐场所,相信也能够为相关商圈带来一定客流量,形成新的消费力量。

关键词:互联网+,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1] 陈叔红.养老服务与产业发展[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7.

公益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2篇

1.1、建筑项目风险管理定义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而言, 实质上指的就是在建筑工程项目之中全方位实时管理工作, 并针对建筑工程项目之中各类风险及时的予以分析, 从根本之上来有效的降低风险所引发的负面影响, 最终就可以在追求低成本之上来充分的保障项目管理方式。

1.2、建筑项目风险管理内容

首先, 及时的发现并分析风险。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之中, 要积极搜集与项目有关的管理信息, 并持公正化的态度来分析这部分项目管理信息, 将其中存在的各类项目管理风险找出来, 并将这部分风险记录信息一一记录在案, 在探究之后制定出来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实施;其次, 风险的处理。对于建筑工程之中存在的各类项目风险实施细致分析与评估, 并识别这部分风险的危害等级, 并实施分类排序工作, 这样做的目就是方便之后制定符合工程实际的管理计划。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

2.1、安全风险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之中, 要始终坚实安全第一的原则来实施, 其不仅仅可以很好的避免各类安全隐患的发生, 还可以有效的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可靠性。目前, 在安全风险发生的关键因素就是参与到其中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不充分, 无法合理化的控制各类安全因素, 使得建筑工程在正式应用之后出现了很多安全类的问题, 且还会进一步的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2、技术风险

技术方面的风险主要可以分成两种, 分别是现场与后台, 在这之中, 现场之中的技术风险主要表现在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 导致工程质量与预期既定的目标相差甚远, 进而也会直接性的影响到工程竣工验收。另外后台类技术风险表现在无法很好的将设计阶段处理好, 针对施工之中存在的各类技术管理问题, 使得工程计划方案和工程实际有偏差, 相应的使得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之中出现变更, 相应的多出来的这些费用主要是由建设单位来负责, 由此可见, 其也会面临着相应的经济损失。

2.3、进度风险

在建筑工程之中, 进度风险也不容忽视, 在工程建设的具体环节之中, 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 导致工程施工出现迟缓的情况, 这类情况通常都集中的表现在施工结算, 因为主客观类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的影响到工程施工进度, 导致工程无法依照施工合同签订的日期来交付。

2.4、经济风险

在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之中, 建设方主要就是在项目实际应用后, 可以利用生产等等方式来实现盈利的目的, 其相应的也就标志着工程建筑工程项目的计划得以顺利实施, 但是在实际施工的时候, 成本始终都是一个很受关注度的华帝, 且会直接性的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

3、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3.1、树立风险意识, 有效回避风险

为了可以科学、合理化的针对建筑工程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进行管理, 那么相应的必须要积极的将风险管理意识树立起来, 在最大限度之上来防范工程项目风险, 建筑施工单位要建立起来回避风险的意识, 强化对于工程项目风险宣传的力度, 并加大在人力、资金、物料方面投入的力度, 将工业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之中出现的各类风险来进行有效的管理, 加大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风险意识, 要始终将安全与质量放在第一位。

3.2、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提高人员安全操作水平

目前, 依据相应的数据来进行分析, 参与到建筑行业之中的人员数量已经有5000万人, 其中大部分都是农民工, 这些人员十分缺乏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 那么实施安全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人员之上, 如今建筑行业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高居不下, 这和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之中, 施工单位通常都仅仅只是将重点放在物之上, 但是针对其中的施工人员操作技能未能充分的重视起来。施工单位要将安全第一的理念贯彻落实下去, 要实施相应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在最大限度之上来充分的保障安全操作规范的落到实处, 另外还得要积极的学习安全生产隐患的识别工作, 针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 首先需要的做的就是要将安全生产的保护意识摆正。

3.3、切实发挥监督检查作用, 认真排查安全生产隐患

建筑项目发生安全类风险的因素较多, 相关部门必须要将安全检查制度一一落到实处, 对于人机料环法等因素要进一步的加强管理控制的力度, 班组和作业人员要实施必要的自检工作, 将其中存在的各类风险源于隐患识别出来, 就予以纠正, 假使班组长在无法处理的时候, 就得要及时的上报给上级部门。监理工程师与安全人员务必要深入到具体的施工现场之中, 强化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力度, 其主要涵盖:开复工前安全检查、经常性检查、专项检查以及定期检查等等, 对于当天的施工关键工序及部位在施工的过程之中, 加大检查的范围与力度, 一旦出现任何的问题, 就得要记录开具“隐患问题通知单”, 并责令班组定时、定人、定措施的予以解决。

总之, 目前, 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 城市居民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相应的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呀。然而建筑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形势下, 相应的施工作业的周期也在加大, 另外影响施工安全的因素也在变多, 这直接性的阻碍了建筑工程项目井然有序的施工。所以, 必须要将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充分的重视起来, 其对于建筑工程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十分的有利。

摘要:现如今, 在建筑工程具体进行项目管理的过程之中, 由于受到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涵盖在各个角落, 这直接性的影响到了工程施工的进度与成本费用控制, 相应的就得要求参与到项目管理工作人员来进行识别、风险分析, 并制定出来行之有效的规避措施来应对。所以, 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之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项目风险识别以及规避的技巧与能力。鉴于此, 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及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 汪玉姣.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四川水泥, 2015, (06) :200.

[2] 石秀松.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及对策[J].门窗, 2014, (12) :42

公益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3篇

1 重庆市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发展现状

据统计, 全市现有公益类科研院所44家, 涵盖农林牧渔、制造、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卫生等10个行业领域, 分别隶属于重庆市科委、林业局、农委、卫生局等市级主管部门。其中, 中央在渝15家、市属24家、区县5家。

2009年, 我市公益类科研院所发展情况如下:一是科研基础设施建设规模大幅扩大, 资产总额共计25.7万元, 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也已增加到6.2亿元;二是科研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科技活动人员6695名, 占从业人员的57.6%。科技活动人员中, 中级及以上职称2991名, 硕士及以上学位651名;三是科技活动经费投入、支出大幅增加, 其中, 仅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一项, 从2005年的6.3亿元已增长到2009年的12.1亿元;四是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增加了3个, 承担了项目323个, 经费4.6亿元, 专利申请受理数、授权数分别是2008年的1.6、1.9倍;五是加大了科技资源整合力度。“十一五”以来, 我市成功组建了以市科研院、农科院、质检院等大院所为代表的创新平台, 全市科研院所技术研发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和发展, 尤其在“十一五”期间, 我市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科研环境条件不断改善, 产学研合作日益深化, 对外开放合作日趋活跃, 科研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取得了明显进步, 在产业优化升级中作用较大, 经济规模和效益也得到大幅增长。

在我市公益类科研院所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 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总体来说发展较为迟缓, 与我市的城乡统筹发展和重庆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不相适应, 和科技创新较为发达的广东、江苏等地相比无论是在院所数量、人才队伍、创新产出还是财政投入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

2 制约重庆市市属公益类院所发展的原因分析

2.1 行业分布、空间布局、结构不合理

公益类科研机构的行业覆盖面有待拓宽。全市44家公益类科研院所只有南川的药物所、万州的三峡农科院等5家分布在区县, 其余均在主城区, 区县科研力量薄弱, 特别是三峡库区和武陵山区;长期以来形成的条块分割体制, 导致有的行业基础性科研长期无人问津, 科研成果供给不足, 或公共科技资源被无偿用于市场营利行为。

2.2 高层次科研人员的缺乏

我市的科研队伍还很薄弱, 领军人才数量稀少, 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 人才聚集效应无法形成, 创新能力强的研究团队难以产生。我市绝大多数科研院所的优势领域往往只集中在少数几个方面, 气象、地理信息系统、模型开发、生态等领域的研究人才基本属于空白。由于科研条件和收入待遇等原因, 公益类科研机构不仅难以引进高级人才, 而且还面临优秀人才流失的严重问题。2009年我市公益类科研院所共承担国家级课题仅占全年课题总数的11.28%, 约50%的机构2005~2009年甚至从未申请到国家级课题, 缺少科研领军人才是重要原因。

2.3 财政投入长期偏低

公益类科研院所收入来源中财政收入占比76%, 而财政投入长期偏少, 人均事业费每年仅0.8万元, 在职职工人均收入还处于全国较低水平。针对公益类科研机构设立的基本科研业务费2009年平均每个院所不到23万元。支持公益类院所的科研条件专项每年平均不到250万元。仅58%的公益类科研机构建了科研基地。我市公益类科研院所的横向收入, 只相当于贵州省的12.25%。科技活动收入中政府拨款额仅相当于江苏的19%, 山东的20%, 广东的18%, 四川的25%, 陕西的43%。我市公益类科研院所发展缺乏硬件支撑, 房屋建筑陈旧、科研条件差、科研装备落后。

2.4 管理体制机制不顺

公益类科研机构的行政、科研业务、经费存在多头管理问题, 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协调沟通, 造成资源分散、重复投入、效率低下等问题。在社会保障方面, 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完善, 并且地处主城和区县的院所还存在政策上的差别。考核评价、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完善。

3 促进重庆市市属公益类院所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建立现代科研院所制度, 完善科研创新服务体系

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科研机构的结构布局、职能定位, 有步骤地精简和优化组合社会公益类科研院所, 尽快解决公益类科研机构多头管理问题。围绕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主导产业发展、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关键技术性重大项目攻关, 构建若干个有区域特色的行业集群技术中心。与此同时, 建立科研院所创新能力、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产学研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科技信用制度和科技成果奖励制度。

3.2 大幅增加财政投入, 给予稳定支持保障

给予科研机构稳定支持, 把科技投入列入预算保障的重点, 逐步提高财政公益性科技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政府应加大对社会公益科技的支持, 将财政支出重点放在公共事业发展、公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提高公益类科研机构的人均事业费水平, 力争2-3年内达到人均2-3万元。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加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研究团队建设。

3.3 围绕战略发展需求, 重点建设若干公益类科研院所

围绕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 整合现有科技、人才资源, 实现全市科研机构创新资源的优化组合。加大公益类科研院所的支持强度, 在重点学科、人才团队、科研基地平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集中投入, 改善和保障科研条件。推动重庆市应用技术研究院、市农业科学院、市质量计量检测研究院“三院”做大做强。支持中央在渝院所牵头承担国家和市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重大科技工程。

3.4 加强合作交流, 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

实行开门办院 (所) , 广泛加强同国内外的大院、大所、高校及企业的合作交流, 主动出击, 靠大靠强, 实现优势互补, 相互开放实验室和科研设施, 联合开展科学研究, 组织实施重大项目, 逐步形成一批技术领先的科技成果。

3.5 增强核心竞争力, 加强科研基地建设

科研机构的创新, 是最起码的物质条件。因此, 要坚持统筹规划、综合集成、共建共享原则, 依托在行业或领域内著名的公益类科研机构, 突破传统的条块分割, 集成国家、地方科技资源, 建设具有新型运行机制、能承担重大科技任务的科研基地, 如野外观测台站、种质资源库、生物数据库等;建立公益类服务性平台, 明显改善公益类科研机构的基础条件和基础设施, 实现仪器设备和数据资源的共享, 提高公益性科技研究的保障能力。通过连续、稳定的支持, 形成一批高水平的社会公益科技研究基地。

3.6 加强人才队伍体系, 建立灵活用人机制

根据公益类科研院所的需要, 重视培养创新团队和一批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 使他们在学科、层次、知识及年龄结构上逐渐趋于合理化;设立专门科研人员培训基金, 重视优秀人才和研究梯队的培养, 形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高层次人才联合培养新体系;对关键、重要岗位要增加竞争的透明度;采取措施,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间的合作研究开发, 加快科技活动人员在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间流动, 逐步实现科技人才资源共享, 推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相结合的多层用人制度, 促进科研人员的合理流动。

摘要:公益类科研院所是重庆市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国内外公益类科研院所发展趋势和重庆市公益类科研院所的发展现状, 在广泛调研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进一步推进重庆市公益类科研院所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公益类科研院所,现状分析,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 重庆市公益类科研机构稳定发展的支持政策研究CSTC, 2009CE9148重庆市农科院沈琦.

公益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4篇

在油田地面工程项目方面,国内外研究学者更多的注重于工程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对风险评价的研究成果很少,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投资量大、投资周期长、风险因素多以及不确定性高,所以工程施工中要辨识出现实的与潜在的风险事件,以最大限度的减弱或消除隐患,控制这些风险事件对项目实施的负面影响,使油田企业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2 油田地面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体系原则

地面工程项目中首先要选取一些指标去评价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油田地面工程项目系统庞大,为保证风险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在构建油田地面工程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时,遵循着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合理性原则、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系统性原则是能够综合地揭示油田地面工程项目风险的整体信息,具有代表性和关键性,能够全面衡量项目的风险水平;科学性原则是指能够符合工程特点和评价要求,保证评价方法准确规范、评价结果真实可靠;合理性原则指标含义清晰、科学合理,体系大小要适宜,能够反映油田项目的真实情况;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避免了单一的定性评价靠经验和观察造成结果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和单一的定量评价使结果产生局限性,不够深入,结合二者,才可取长补短,达到最佳评价效果。

3 油田地面工程项目风险防范措施

结合实际情况,油田地面工程项目的风险防范研究应立足于对油田地面工程项目风险评价的结果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考察设计和研究探讨工程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事件,油田企业应该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以确保工程项目投用后的安全运行。

(1)加强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石油生产领域数据庞大、分布广阔,大部分数据都与地理要素相关,因此可以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开发油田地面工程各个系统的管理,提高地质研究的水平和能力,降低地质风险的发生,与此同时,还应该结合设备管理系统,提供设备的维修抢修,实现生产各个单元的系统优化,为领导决策提供相关的技术信息。

(2)采取有效的工程安全措施在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生产危机时,要采取相应的安全对策措施,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做好应急预案,减少事故或灾害的损失,比如,当发生原油和天然气泄漏时,应组织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和维修队负责人到现场查看,提出抢救的初步方案,通报地方政府,疏散危险区的人员和居民,隔离现场区内的交通,如有人员伤亡发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支援,确定现场可行性抢救方案,由生产大队长通知抢修队按照确定的方案进行抢修工作,并根据现场需求,请求上级支援。

(3)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石油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规范操作规程,设置安全管理机构,并配置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和考核,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风险的意识、强化安全生产的技能、提高全员安全技术素质、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错误操作的原因有很多:决策失误、过度疲劳等,石油企业一旦发生事故,轻则是较严重的经济损失,重则家破人亡,产生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和员工的心理阴影,所在在工作场所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将操作无害化,彻底的消除风险隐患,对原料、工艺、设备、工具进行定期的规范检查和不定期的抽查,使生产设备安全运行,预防危险事故发生。

(4)规避合同风险施工合同具有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作为承包人不仅要有辨别各种风险的能力,还应该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控制、分散和转移风险,保证承包企业得以持续发展,大中型施工单位要建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由专人负责管理,项目的管理者应深刻的研究合同的每一条款,全面掌握项目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增加自己的管理制度,履行合同应该要涉及石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使合同管理的细节有章可循,有案可查,施工合同一旦生效,施工单位各部门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指标,认真落实,保障合同圆满实现,减少双方的纷争进和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市场风险。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还应推行索赔制度,石油企业相关人员要学会科学的索赔方法,熟悉索赔业务,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提出索赔程度,最大程度的减小工程项目的风险。

4 结语

油田地面工程项目受到众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油田企业必须密切关注各风险的变化,对安全风险隐患做出准确的评价,这需要石油企业科技人员和广大学者的共同努力,逐步优化完善风险评价体系,保障油田地面工程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对油田地面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价,是对油田地面工程项目建成使用后,对油田开发建设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工程质量等的评估,是保证项目总体目标实现的必要手段,本文介绍了油田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和重点,建立了油田地面工程项目风险评价体系,制定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对策,有助于提高油田地面工程项目的风险决策的科学性。

关键词:油田地面工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侯瑞宁.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之重.访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元基[J].中国石油石化,2009,(3):22-23.

[2] 汤林,白晓东,孙铁民.油气田地面工程标准化设计的实践与发展[J].石油规划设计,2009,20(2):1-3.

公益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5篇

所谓财务管理风险, 通常情况下指的是企业在不同的财务行为中, 因为无法准确预期, 导致企业特定时期内所取得的年度财务成果和计划的经营目标出现脱节, 以至于企业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受到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活动表现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流程, 资金的投入与运用、生产经营活动、利润的分配均有风险出现的可能。

二、财务管理风险成因探究

保险行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风险相对较为复杂, 对保险公司稳定有序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针对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成因, 大致来自三个方面。

(一) 风险意识

现阶段我国保险行业的进入者愈来愈多, 因此市场竞争也逐渐激烈起来, 部分保险公司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 可以有效地确保自身长期稳定的发展。然而在保险行业中, 大部分保险公司在资金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资金筹集能力较差, 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意识也相对较为薄弱, 导致了保险公司的稳定发展受到极大影响。

(二) 资本运用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 通常情况下需要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所谓的责任准备金, 指的是保险公司为承受未到期的责任等预先筹备的资本。根据行业的标准与规定, 责任准备金不列入公司营业收入, 且在经营过程中赔付的时间无法准确预计。倘若实际赔付超出预提的责任准备金时, 企业将出现偿付能力不足无法承担赔付的情况。除此之外, 现阶段保险公司对于资金的运用存在一定风险, 倘若该环节出现问题, 保险公司资金收支配比将存在缺口, 从而使公司的经营效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 内部控制

通常情况下, 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服务时收取客户相应的保费, 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收取客户的保费是其主要营业收入, 也是其利润的主要来源。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保险公司将营业收入再次进行资本投资。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较快, 市场环境相对较为复杂, 市场的风险因素也相对较多, 在经营过程中任一环节出现短板, 均有可能使得公司遭受经济损失。伴随着资本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保险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投资领域得到一定程度的扩大, 投资渠道也日益多样化, 从而使得企业在进行投资时承受着较大的风险。如果保险公司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加之内控管理能力不足、审计及监管不完善, 可能导致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市场风险, 提高保险公司的风险系数。保险公司自身往往也存在着一定问题, 通常表现在公司员工专业素质方面存在短板等, 倘若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权责划分不清等内部管理和制度方面的缺陷, 将导致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出现问题, 影响保险公司稳定有序运行。

三、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对策

(一) 调整财务管理模式

为有效应对风险, 保险公司应当对所处的财务管理整体环境进行分析, 参照经济发展周期和各阶段行业发展特征的变化, 探究发展动态规律并制定行之有效的应对办法, 及时灵活地调整财务管理模式, 强化保险公司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动态适应能力。具体而言, 为应对各种各样的财务管理情境, 保险公司应当灵活有效地调整财务管理体系, 根据现实中的具体情况有效地调整财务管理模式, 不断优化与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值得注意的是, 财务管理模式调整的关键在于参与财务管理的人员的前瞻性和主动性, 这就要求保险公司合理配置财务管理人员, 既要明确各岗位权责利, 又要努力提高人员的岗位适配度, 确保财务管理人员各司其职、发挥合力优势, 从而保障保险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

(二) 树立内部管控意识

对于现阶段的保险公司而言, 出现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于企业管理层重视业务风险管控而对财务管理风险的管控意识相对欠缺, 企业内部未能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管控体系。因此, 应对财务管理风险首当其冲的是要求管理层保持高度的财务风险管控意识, 梳理经营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存在的财务管理风险, 加强全流程财务、业务管理联动, 进行责任的明确划分, 将应对财务风险管控工作落实到各个管理层的具体责任人, 从而提高管理层应对公司财务风险的能力。同时, 通过大量的宣传教育, 使得一线员工可以清楚地意识到风险控制的意义所在, 激发全体员工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参与风险管控的积极性, 第一时间排查风险隐患, 进而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有效地处理风险。

当前社会经济环境下, 保险行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此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是同时存在的, 尽管风险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 无法完全消除风险, 但是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前防范风险, 制定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 降低风险损失。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能够极大的提高保险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应对风险的能力, 提升保险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因此, 保险公司的领导者应当研究当前保险行业的发展形势, 制定出符合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进而应对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不同的风险。

(三) 完善财务约束机制

对于企业来讲, 在应对财务风险过程中完善财务约束机制, 不断优化相应的风险应对方法, 改善财务风险处理与控制的措施, 并构建良好的财务控制信息系统, 有助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风险时第一时间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而财务约束机制通常包括内部和外部两种, 所谓的外部约束机制, 主要是指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市场约束等, 对于企业来讲外部约束对其财务管控的影响相对较弱, 具有明显而直接的约束力的应当是内部约束, 而内部约束主要是通过财务预算管理, 具体包括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评价等流程, 关系到企业内部不同层面的权利与义务的规划, 是企业实现财务风险管控的有力抓手。保险公司应当通过加强对企业的预算管理以及对财务风险的分析与研究, 及时调整预算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偏离状况, 有效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四) 主动构建风险预警系统

现阶段的经济环境下,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财务管理风险管控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支撑, 建立起风险预警系统已成为风险应对的主要措施之一。具体而言,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 保险公司应当积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大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与研究, 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出有效的信息。依靠财务管理系统和风险管控设计, 从多层面了解和掌握整体财务状况, 特别是可以实时对财务指标进行预测、识别等处理, 为保险公司提供数据支撑, 及时传递出预警信号, 使企业能够对财务管理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时的预警, 并对该风险做出及时的处理, 为企业节省更多资源, 最大限度上减少损失。

四、结语

综上所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保险行业迅速发展, 在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 如制度不够完善、投资存在盲目性等, 引发财务管理风险。因此保险公司在发展过程中, 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财务风险管控意识和理念, 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 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加以调整和优化, 如实施内控与审计, 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积极引入信息技术, 并构建风险预警体系, 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风险, 不断提高风险处理能力, 增强保险公司综合竞争力, 从而更好地获得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

摘要:现阶段保险行业发展迅猛, 行业业务结构也产生了较大的改变, 2017年我国保险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6581.01亿元, 同比增长18.16%。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如何在发展业务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有效管控风险是保险公司应当考虑的现实问题。由于保险公司的业务特性, 其经营的是风险的规避与转移, 利润来自于费差益、死差益和利差益, 经营成效的好坏与保险公司对费用管控风险、赔付风险、资金运用风险的把控直接相关。因此, 如何对保险公司风险进行有效的管控, 是影响保险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对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展开分析, 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分析

参考文献

[1] 黄燕文.保险公司财务管理体系优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 2016 (4) .

[2] 薛玉梅.保险公司实施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1) .

[3] 郝帅.基于财务分析视角的保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以A保险公司为例[J].中国市场, 2016 (22) .

公益项目风险分析及对策范文第6篇

实行财务风险管理是地质勘探单位规避财务风险, 保证资金健康运行的有效措施。地勘单位正处在经济转型期, 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 地质勘探单位必须建立一整套独特且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制度, 以有效规避资金风险, 提高资金管理、使用的效率, 促进地勘单位经济稳步发展。

2 地勘单位优化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作用

自然资源为我国经济发展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 而地质勘探单位作为资源勘查、探测、供给的主要力量, 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探明各种资源的储藏地点及储量, 为后续开采提供资料支持是地质勘探单位的主要任务。因此投资量大、风险高、回报周期长, 这些特点决定了地质勘探单位在财务与资金管理、财务审计等方面不能照搬其他单位的管理经验。因为工作的流动性大, 地质勘探单位所需要应对的财务管理方面的风险也相应较大。主要表现在资金的市场运作方面尚未建立起健康完善的运作机制, 在资产投资和资金管理中未完全执行先评估、再审批、后投资的规定, 而是盲目投资, 增大了财务风险。加上我国的地质勘探市场化程度不高,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遗留下许多未及时解决的问题, 而单位规模相对都较大, 人员结构比较复杂, 这些, 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资金管理的难度。因此, 在财务和资金管理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和财务纪律, 及时识别财务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 加强财务资金使用内部审计, 建立并完善资金管理使用和审计制度, 保证地质勘探单位资金的良性运行, 严控财务风险。

3 地勘单位在经营管理中需要面对的常见财务风险分析

3.1 地勘单位未能做好发展战略的完善, 导致无法应对财务风险

因地质勘探单位具有工作流动性大、投资风险高、投资回报周期长等特点, 导致地质勘探单位日常经营中面临着相对较高的财务风险。加上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地质勘探单位财务资金管理一直未形成健康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地质勘探单位成立初期, 一直以事业单位的体制运行, 资金由财政拨付, 使用上会受到相应的政策保护, 形成行业中的垄断地位, 造成内部财务与资金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必要的风险意识淡薄。改革开放后, 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市场定位不明, 导致市场经营能力偏低, 与相关单位的业务协作不到位等问题, 直接影响地勘业务的开展。虽然其中部分单位能够结合自身业务开展的实际, 制定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 但目标对市场转变的应对措施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 导致这些地质勘探单位在市场发生变化后应对乏力, 不能及时根据市场变化有效调整发展战略及产品品种、经营模式等, 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地质勘探单位财务风险, 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3.2 由于地勘单位盈利能力相对薄弱, 导致经营风险大

由于地质勘探单位改制不久, 尚未形成完善的市场运营及竞争机制, 加上受行政干预和影响较大, 自主经营能力较差, 导致地质勘探单位盈利能力普遍不足。经营体制改革前, 地质勘探单位作为传统事业单位, 经费来源主要以财政拨款为主。拨款到账后, 首先保证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和其他福利补贴的支付, 然后才能将其他经费应用于地勘业务, 并依照地勘业务项目的需要做好资金分配工作, 在很多地勘单位中结余就是地勘单位预算拨款与经营中的账目金额之间存在的差额。

3.3 地勘单位的资金结构存在不合理性, 导致其财务风险加大

地质勘探单位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 改革中资产处置不当、筹资手段不健全以及负债期限结构不当, 导致资产结构不合理。首先, 在筹资方面, 由于地质勘探单位的经营面较窄, 经营产品市场化运作管理较差, 导致其筹资方式、筹资手段单一, 即只能在银行或矿产开采企业中进行, 没有其他可供选择的金融单位及企业进行分析和评估,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自身的违约风险, 影响了自身的信用, 也会导致息税前利润减少, 给单位造成严重的财务损失。其次, 在负债期限管理上, 由于负债期限不合理, 自己或债权单位可能违约等, 地质勘探单位可能会改变资金使用用途, 造成资金使用周期与实际筹资合同到期期限不对应, 不利于资金的有效增值, 可能会加剧财务风险的发生。

3.4 地勘单位在市场信息搜集方面不够精准, 管理决策与市场需求不符

地质勘探单位管理层对市场经济的适应度仍处于较低层次, 企业化经营市场意识缺乏, 决策的信息多源于外部市场, 因此决策层对市场信息的依赖性比较大。由于市场信息透明度不高, 还要受到同行业的无序竞争及会计信息不实、财务管理存在漏洞等因素的影响, 在市场信息不及时、不对称甚至不真实的情况下, 很难有准确的信息作为决策的依据。地质勘探单位不科学的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财务风险。另外, 部分关键信息获取成本过高, 也使得地质勘探单位无力获取真实信息, 决策层误判融资风险, 并依此做出错误的决策, 会进一步加剧财务风险。

4 地质勘探单位应对财务管理风险的对策

4.1 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化战略

首先, 注重决策层及员工市场意识的培养, 提高市场风险防范及应对能力, 提高地质勘探单位服务水平。尤其是对业务往来客户如政府业务主管部门、相关往来企业的服务水平, 提高应对企业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能力。其次, 合理配置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 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 重点向经营管理和技术创新方面倾斜, 提高决策层强化管理和处理风险能力, 以及时适应政策的变化, 应对变化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做好经营模式的转变。再次, 加强对财务的内部监管, 避免因资金运作不规范造成财务风险。财务管理部门应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税务分析和筹划, 做到节税合理、避税合法。最后, 强化地质勘探勘查技术管理能力, 采取措施加强对员工专业技能的培养, 提高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和应对企业发展过程中因操作偏差及及时纠正偏差的能力。

4.2 提高地质勘探单位经营业务的盈利能力

地质勘探单位获取费用的来源渠道主要有两种, 一是国家统一安排和财政补贴的;二是市场项目收入。财政资金用途受到硬性约束, 结余额有限。所以地质勘探单位必须通过体制改革, 扩大服务实现稳定收益, 通过挖潜和扩大服务提高造血功能, 保障债务本息偿还。事实上, 地质勘探单位涉足经营业务很多, 矿权经营及矿业开发、地质测绘、勘探施工等都属于地质勘探单位的业务服务范围, 加上其他经营业务和投资。地质勘探单位应努力发挥自身优势, 通过做好地质勘查技术工作及相关专业技术服务工作, 开拓业务市场。将地质工作成果商品化、专业技术市场化、实现对外投资效益化, 提高稳定盈利能力, 降低财务风险的目的。

4.3 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资产评估, 调整资产结构

投资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 使地质勘探单位资产管理一直处于高风险运作。因此其营运资本投资风险较高, 必须加强审核分析,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资产投资。按照短期资金支持短期投资, 长期资金支持长期投资的筹资匹配原则, 慎重选择投资方向和投资周期, 确保投资收益和风险相对均衡。同时加强投资内容的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单位资产结构。

4.4 建立并完善信用评估体系

为有效应对财务风险, 地质勘探单位应建立并完善应收账款信用评估体系, 有效降财务风险。同时完善目标考核责任制, 将应收账款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业务部门及具体责任人, 实行回款与绩效考核挂钩。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审核制度及流程, 对需要支付的大额资金, 支付前必须通过程序审核才能支付。加大企业拖欠款清收力度, 保证款项及时回收, 有效缓解资金压力, 降低财务风险。

5 结语

由于工作流动性大、投资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等特点, 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地质勘探单位, 财务管理一直高风险运行。因此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财务管理与风险防范机制, 确保资产与财务管理健康运行, 提高资金管理效益, 实现地勘单位经济稳步发展。

摘要:文章通过对地质勘探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原因的分析, 指出了地质勘探单位日常经营中面临的财务风险, 从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化战略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财务管理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地勘单位,财务管理,风险点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 陶广红.浅谈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J].经贸实践, 2017 (24) .

[2] 肖清艳.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控探讨[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 (12) .

[3] 陈慧敏.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新途径[J].经济师, 2018 (2) .

[4] 钱赣生.对地质勘查单位财务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23) .

上一篇:印刷主管月度总结范文下一篇:校运动会广播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