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生产要素范文

2023-09-19

微观经济学生产要素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微观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将教学目标、学生特点与考核方式相结合,提出了旨在实现持续性鼓励和检测、多维度考核和综合能力培养三个目标的过程性考核方案的设计思路及实施方法。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  双语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

一、考核方案设计的背景和意义

微观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核心课之一。作为专业基础课,学生在本课程中学到的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规范、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构建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框架,养成的严谨的经济学思维模式,以及接受的经济学研究训练,对其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乃至整个学科專业的学习都将产生重要的基础性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国际商学部自2002年开始,对微观经济学设置为双语教学。本课程同步选用国际一流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授课模式,旨在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外语水平,为今后升学或就业打下良好的理论和外语基础。

课程考核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为此,设计一整套既符合经济学学科特点,有适用于当前教学班学生学习特点的科学、合理的课程考核方案,对于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二、学情分析

教学活动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全面、客观、充分的学情分析,对学生特点及其预期做全方位地了解,有助于从学生角度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考核方案、选择恰当的考核形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与评价体系,以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的先修知识基础

本课程是双语课,面向国际商学部有双语教学要求的教学班开设。根据教学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本课程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在进入本课程学习之前,没有先修课基础。

微观经济学属于理论性和系统性都较强的课程,学生对先修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其对后续章节的理解和学习效果。加之部分教学内容相对抽象,且使用全英文原版教材、双语授课模式,这对于刚刚进入大学的新生是一个较大的挑战。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机制,在教学的全过程上给学生提供持续性的鼓励、促进和学习效果检测,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00后学生的学习特点

从2018年开始,00后学生开始进入大学。00后大学生更加个性鲜明、思维活跃、兴趣多元,他们既尊重个体差异、又重视自我价值,愿意与他人合作,也愿意接受挑战,希望得到周围人的认同,同时渴望得到他人公正的评价。

这些特点使得学生非常重视“学习体验”。当他们在学习过程的多个环节上做出不同尝试和各种努力后,非常期望从教师这里获得多维度的客观、公正评价。单一的考核形式很难实现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多元化努力做出全面、公平和客观地反映。

(三)双语教学班学生的学习特点

本课程是双语课,面向中加合作办学模式教学班和2+2中外联合培养模式教学班开设。入学时已经历过专业遴选,学生的英文基础相对较好,且对自己在本科阶段的学习及将来的升学或就业有更为明确的规划,因而对在校期间的课堂教学效果、自己的学业进展、专业素养的提升、以及个人综合能力的养成都怀有较高的期待和要求。这部分学生对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有明显的偏好,以期借助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对自己多方面能力的养成进行检验和督促。

三、过程性考核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一)考核方案的设计思路

基于学情分析,同时结合经济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本课程在设计考核方案时考虑了以下三方面因素:

1.持续性鼓励和检测。如果学生能在学习的全过程上接收到持续性的鼓励和学校效果检测,始终感受到有力量在推动和鼓励自己,则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有所提高。此外,持续性的学习效果检测提供的成绩反馈,也会督促学生及时查遗补缺,在教学全过程的每个环节上夯实所学,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多维度考核。与单一的考核形式不同,多样化的考核形式带来的多维度的考核指标,不仅可以兼顾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体现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特点,而且可以借助多角度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更为全面、综合和客观的反映。

3.综合能力培养。以多维度的考核指标为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仅仅是对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包括:将课堂所学理论应用于对现实经济现象分析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考核方案的实施

鉴于上述,同时为确保在教学全过程上逐一实现各个教学单元的预定教学目标,实现“教考相长”,本课程设计了“多样化的过程性考核方案”用于教学实践。在遵循学校有关课程考核相关要求的前提下,综合使用多种考核方式,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向学生提供持续性的鼓励和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

具体包括三种形式:

1.在线测试。每章理论课程结束后,借助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在线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为了向学生提供持续且及时的学习效果反馈,在线测试的总次数一般设计为每个教学周期(一整个学期)测试6 - 10次,即每1-2周测试一次,以突出“过程性”考核的优势。测试题目的选择以教学大纲为准,确保各章节测试覆盖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全部知识点。

为尽可能地降低测试在各学期之间的重复率,保证测试质量,同时向学生提供更丰富的网络测试资源,本课程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系统中建设了试题库,并在每个教学周期中进行更新、完善和补充。目前平台试题库已收录测试题769条,全面覆盖教学大纲要求的全部教学内容和知识点。

2.小组presentation。为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尝试将课堂所学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用于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本课程设计了“小组presentation”形式的考核方式。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数据资料,或实地走访、调研,同时结合课堂理论讲解,以小组为单位,就所学某一微观经济学专题或现象展开研究和讨论,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完成一次经济学学术研究过程,并将研究结果向全班做课堂presentation。

考虑到学生是新生,设计“小组presentation”的考核形式,在关注结果的同时,更加重视学生在参与团队合作、共同解决经济学问题过程中的努力和尝试。旨在借助团队研究这种方式,尊重并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解决现实经济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课程制定了详细的小组presentation作业说明、文献利用指导、数据库信息综合和详细的评价标准,向学生提供全面的解释和指导。

3.课堂考试。根据本课程知识体系的特点,在完成“基础概念及原理”的教学内容后,安排1次课堂综合考试。旨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掌握,帮助學生及时查遗补缺,为接下来学习“厂商行为理论和最优决策”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上述三种具体的考核方式涵盖了“笔试与口试、理论与实践、开卷与闭卷、独立与合作”等多种评价方式。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客观、全面地反映,更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挖掘学生潜力、鼓励创新思维和培养终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

为保证整个考核过程及评价标准的公平性、一致性和透明度,本课程为每种考核方式均制定了细致、明确的考核依据、评分标准和评分细则,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向全体选课学生公布,供学生随时查阅。

四、对过程性考核方案的评价

本课程设计了多样化的“过程性考核方案”并用于教学实践,主要是源于这种考核方案所具备的两个突出优势:

(一)获得实时反馈

过程性考核贯穿教学全过程的始终,旨在获得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实时反馈。对教师而言,可以根据反馈信息,对学生掌握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巩固,确保每个教学单元的预定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对学生而言,则可以根据反馈信息查遗补缺,及时弥补学习过程中的短板。

(二)对学生学习效果更为综合、客观的评价

由于考核形式多样且考核环节贯穿课程教学活动的始终,这种多样化的“过程性考核方案”可以有效避免因考核形式单一或考核次数偏少而可能带来的偶然性偏差,有助于鼓励学生在教学全过程上重视每一次考核,并不断付出努力。由此得到的考核结果因而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更为综合、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王庆宇,彭帮保,李忠宇.基于过程性考核的专业课教学方法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8(8):19-21.

[2]陆冷飞.高校课堂教学过程性考核的信息化解决方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2):79-81.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微观经济学生产要素范文第2篇

摘要: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只有通过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才能改善其教学效果。笔者认为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应以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以案例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以快乐式教学法提高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快乐教学法

微观经济学课程是教育部指定的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微观经济学课程内容的学习与掌握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因此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培养高质量财经类人才的重要环节。

一、微观经济学教学现状

在微观经济学教学实践中,教学方式普遍存在不足,对此国内相关学者进行了广泛的分析与研究。结合我校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教学方式的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①教学过程以教师单向传播知识为主,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不足。以往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课堂支配者的角色。多数情况下,教师在讲台上从上课讲到下课,学生提问和参与的机会很少。教学过程普遍缺乏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的学习过程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②教学内容以抽象理论分析为主,缺乏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方面,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往往注重抽象理论分析,突出对学生运用公式与图形解析教材习题的应试能力培养,忽视对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提升,因此,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普遍不高。③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接受性较差。就微观经济学的教学方法而言,一般采用课堂讲授方式,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性

1.互动性。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应转变教师单向知识传播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变单向知识传播为双向的知识交流与互动学习,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下自发提问、自主学习、创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实践性。微观经济学的课程内容源于现实世界,课程教学应体现实践性特征。在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应与现实经济事件的分析相结合,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而是能运用理论知识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与水平。

3.可接受性。课程教学方法要保证能够被学生乐于接受,单纯的课堂讲授很难达到良好的接受效果。教学方法要强调对学生心理的研究与把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快乐的情绪,乐于学习,乐于参与,达到“快乐学习”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1.以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启发式教学强调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与寻找答案,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与教师交流,以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2.以案例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案例式教学强调以现实世界的经济事件为微观经济学学习的载体,通过对现实经济事件的分析深化课程内容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改善学习的效果。

3.以快乐教学法改善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快乐式教学法强调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在把握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改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接受程度,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综上,我们可以勾勒出一个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框架(如图1所示)。

四、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基于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微观经济学课堂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1.提问式教学与互动性。提问式教学是指在讲授微观经济学基本原理时,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提出相关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在引导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得以形成。教师一方面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互动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学会主动设定问题、主动学习,遇到困难时再寻求教师的帮助,实现更高层次的互动与交流。

2.推论式教学与互动性。推论式教学强调在讲授微观经济学原理时,如果该原理与前面学习的内容存在逻辑关联,教师可以采用首先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相关内容,然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已经学习过的微观经济学相关原理中推导出新的理论或结论。推论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逐步演绎过程中实现学生与教师良性互动,使学生与教师的逻辑思维在理论推导与证明中相互融合,改善教学效果。

3.参与式教学与互动性。参与式教学的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具体实施过程表现为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布置研究问题,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查找资料、撰写报告、形成研究结论,并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成果的汇报与交流。在“双重互动”的基础上,教学效果能得到更有效的改善和提高。

4.讨论式教学与互动性。讨论式教学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组成不同的小组,围绕教学内容,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辩论、质疑,形成研究结论;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相应的互动与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习课程内容的教学方式。讨论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也有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五、案例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案例式教学的宗旨在于提高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以改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重理论分析、轻联系实际的根本缺陷。微观经济学课程实施案例式教学,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案例本土化原则。微观经济学案例的选取要坚持本土化原则,一方面是由于本土案例距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近,便于学生对案例的理解,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案例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本土案例具有与国外案例不同的体现形态与价值取向,本土案例的采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分析能力与解决能力,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

2.案例来源多样化原则。微观经济学案例的来源要体现多样化原则。案例的确定当然可以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自主设计,但不能单纯由教师进行设计,而应坚持来源多样化原则。案例可以从历史典籍中选取,也可以从热点时事中选取。对于不同来源的案例,教师应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对案例进行适当改造,以更好地满足教学要求。

3.案例关联性与综合性原则。微观经济学案例式教学要体现关联性与综合性原则。案例关联性原则强调案例内容要与教学内容具有关联性,不能仅仅由于提高学生兴趣等原因,忽视案例关联性,盲目引入案例式教学;案例内容要体现综合性,不能因为针对某一知识点,而采取过于简化现实事件的抽象案例,案例要有综合性特征,以更好地与现实世界相吻合。

4.案例创新性原则。微观经济学案例式教学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类似,需要坚持创新性原则。案例创新性原则不仅仅是要求案例本身的新颖性,而且包括分析角度与分析视角的新颖性。微观经济学本质上是分析问题的视角与方法,学习微观经济学从根本上需要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在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教师更应强调分析方法与分析视角的新颖性,以更好地体现微观经济学课程实践性的要求。

六、快乐教学法:改善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

快乐教学法以对学生的心理把握为实施前提,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系统设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过程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由应试学习向兴趣学习转化、由接受知识向探索知识转化。快乐教学法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提高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质量。实施快乐教学法,要注意从以下环节入手。

1.研究学生心理,把握学生需求。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研究学生心理,凝练学生的兴趣点,做到课程教学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学生的需求密切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2.精心选择教材,认真设计课件。好的教材是成功的课程教学的基础,目前微观经济学教材的版本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教学要求精心选择教材;以教材为基础,建立以影视资料、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为载体的立体课件体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的展示形态,活跃课堂氛围,改善教学效果。

3.创新课堂组织,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快乐学习应与创新性的课堂组织相结合,教师要注意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对学生的主动表现,教师应予以鼓励,实现“快乐学习”的目标。

4.优化考核体系,实践素质教育。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考核以书面考试形式为主,学生学习受到考核方式的诱导,过于注重经济学习题的解题能力与技巧。在快乐教学法的实践过程中,微观经济学考核体系应加以优化,采用期末考试成绩与平时考核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考核体系,考试试卷的设计与考核方式的设定应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现实经济问题拟定考察内容,采用论文、报告、课程讨论、研究设计、书面考试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评价。

5.交流学习体会,完善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不断变化的,教师应注意与学生进行学习体会的交流,听取学生的意见与要求,总结课程教学的经验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进一步完善授课方式,探索更加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课程在教学过程组织方面,以教师单向传播知识为主,缺乏互动性;在教学内容方面,以抽象理论分析为主,缺乏实践性;在教学方法方面,以单纯讲授为主,学生接受性差。经济学教学模式的综合性改革,以启发式教学提高教学的互动性,以案例式教学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以快乐式教学改善教学方法的可接受性。经济学教学模式是多种教学方式的有机组合,综合性改革是对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吴冬霞.基于启发式教学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探讨[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增刊,2007,(10):135-137.

[2]刘施扬.《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探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12):11-13.

[3]项锐.微观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新尝试[J].经济师,2012,(1):147+151.

[4]张志娟.《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浅谈[J].当代经济,2012,(4):108-109.

[5]张玲.微观经济学教学探讨[J].商业经济,2012,(6):120-121.

基金项目:本文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微观经济学》精品课程建设阶段成果,项目代码(ZX090102006)。

作者简介:沈炳珍,女,教授,研究方向:西方经济学;姜海波,男,讲师,研究方向:经济伦理学、经济思想史。

微观经济学生产要素范文第3篇

微观经济学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微观经济学研究市场中个体的经济行为,亦即单个家庭、单个厂商和单个市场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它从资源稀缺这个基本概念出发,认为所有个体的行为准则在此设法利用有限资源取得最大收获,并由此来考察个体取得最大收获的条件。在商品与劳务市场上,作为消费者的家庭根据各种商品的不同价格进行选择,设法用有限的收入从所购买的各种商品量中获得最大的效用或满足。家庭选择商品的行动必然会影响商品的价格,市场价格的变动又是厂商确定生产何种商品的信号。厂商是各种商品及劳务的供给者,厂商的目的则在于如何用最小的生产成本,生产出最大的产品量,获得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的抉择又将影响到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各项价格,从而影响到家庭的收入。家庭和厂商的抉择均通过市场上的 供求关系表现出来,通过价格变动进行协调。因此,微观经济学的任务就是研究市场机制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决定,考察市场机制如何 通过调节个体行为取得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与途径。微观经济学也就是关于市场机制的经济学,它以价格为分析的中心,因此也称作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还考察了市场机制失灵时,政府如何采取干预行为与措施的理论基础。微观经济学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基础上,吸收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仑和英国经济学家罗宾逊的垄断竞争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后逐步建立起来的。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盛 行之后,这种着重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传统理论,就被称为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只是研究 对象有所分工,两者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无根本分歧。两者均使用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在理论体系上,它们相互补充和相互 依存,共同构成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出清,即资源流动没有任何障碍;完全理性,即消费者与厂商都是以利己为目的的经济人,他们自觉的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行事,既能把最大化作为目标,又知道如何实现最大化;完全信息,是指消费者和厂商可以免费而迅速的获得各种市场信息。

总的来说经济学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均衡: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前者代表马歇尔,后者瓦尔拉斯,另外还有一种非均衡状态,即考虑了失业和通胀的均衡;按小生的理解均衡即帕累托最优,只有达到了均衡状态,才能使总体得到最大的效益即社会福利最大化;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均衡,此时的价格为均衡价格,即买卖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消费者均衡是指在物价和收入一定的前提下,消费者购买何种商品组合可以达到最大效用,结论是消费者预算线和效用无差异曲线的切点,更具体的说是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厂商均衡简单的说就是资源一定如何使厂商利润最大化,结论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实现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微观经济学生产要素范文第4篇

2.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

3.公共物品:

4.GDP:

5.货币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40’)

6.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

【 A.收入问题

B.就业问题 C.价格问题

D.消费问题

7.王女士某月收入为2000元,最有可能作为此月需求的是

【 A.购买价值3500元手机一台

B.购买价值500元的女装一套

C.购买价值200元的金利来领带十条

D.去驾校学车,费用为3000元8.如果甲产品价格下降引起乙产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则

【 A.乙是甲的替代产品

B.乙是甲的连带产品

C.甲的需求减少,乙的供给量增加 D.甲的供给减少,乙的需求量增加

9.若供给增加,需求增加,将导致均衡数量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10.在一条等产量曲线的不同点上,要素的边际替代率

【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一定为零

D.可能不同

11.在价格不变条件下,总收益曲线是一条

【 A..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

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的直线

D.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12.完全竞争的市场特点是

【 A.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

B.厂商进出行业全自由 C.所有厂商的产品是“同质的”

D.以上都正确

13.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的长期均衡中

【 A.超额利润逐渐增加

B.亏损逐渐减少

C.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D.既无超额利润,也无亏损

14.下列阐述不正确的是

A.汽车噪音对他人的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

B.如果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就存在外部不经济

C.社会成本的均衡价格比私人成本高

D.外部经济不会导致市场失灵

15.下列属于注入的是

A.储蓄

B.税收

C.进口

D.出口

】】】】】】】】

16.下列不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的是

A.社会保障金

B.国防经费

C.企业救济金

D.儿童福利基金

17.下列不属于要素收入的是

A.工厂发放给工人的加班补助

B.某人出租房屋收到的租金

C.股东红利

D.资本折旧

18.当就业量等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

A.等于零

B.大于自然失业率

C.小于自然失业率

D.等于自然失业率

19.古典货币数量理论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A.货币供给量增加

B.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

C.物价指数上升

D.国民收入增加

20.新剑桥学派认为发生“滞胀”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过度增加货币供给量的结果 B.赤字财政和通货政策的结果

C.赤字财政和通货政策的结果

D.以上都是

21.根据储蓄函数关系,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

A.收入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

C.利息率上升

D.预期收入减少

22.根据货币需求理论,不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是

A.债券的预期收益

B.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

C.一般物价水平

D.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23.假定某国的农业生产在世界上效率最高,那么

A.该国不会进口食物

B.该国将出口食物

C.根据此假设仍不能决定该国出口或进口食物

D.该国因生产自给而不能从贸易获得好处

24.对人民币和美元两种货币来讲,如果人民币的汇率上升,则美元的汇率将

A.上升

B.下降

C.无法确定

D.不变

25.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货币对他国货币的汇率

】 A.绝对固定,没有波动

B.基本固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

D.确定一个固定的比价,随一种货币或几种货币进行浮动

三、计算题:(15’)

26.已知消费函数为C=60+0.8Y,投资为自主投资,I=50,求:

(1) 均衡的国民收入Y为多少?

(2) 如果投资变为I=100,均衡的国民收入变为多少?

(3) 投资乘数K为多少?

四、论述题:(30’)

27.试述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15’)

28.试述用GDP(或GNP)来衡量经济成果会有哪些缺陷?(15’)

《西方经济学》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15’)

1.需求: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 购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2.厂商利润最大化原则:是MR=MC,据此确定产量,把该赚到的利润

都赚到,实现利润最大化。

3.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

4.GDP:按国土原则计算的一定时期内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5.货币政策: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

和信用规模管理来调节信贷供给和利率水平,以影响和调节宏观

经济运行状况的经济政策。

二、单项选择题(40’)

6.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

C A.收入问题

B.就业问题 C.价格问题

D.消费问题

7.王女士某月收入为2000元,最有可能作为此月需求的是

B A.购买价值3500元手机一台

B.购买价值500元的女装一套

C.购买价值200元的金利来领带十条

D.去驾校学车,费用为3000元

8.如果甲产品价格下降引起乙产品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则

B A.乙是甲的替代产品

B.乙是甲的连带产品

C.甲的需求减少,乙的供给量增加 D.甲的供给减少,乙的需求量增加

9.若供给增加,需求增加,将导致均衡数量

B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不确定

10.在一条等产量曲线的不同点上,要素的边际替代率

D A.一定相同

B.一定不同 C.一定为零

D.可能不同

11.在价格不变条件下,总收益曲线是一条

D A..先上升后下降的曲线

B.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C.水平的直线

D.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

12.完全竞争的市场特点是

D A.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

B.厂商进出行业全自由 C.所有厂商的产品是“同质的”

D.以上都正确 13.完全竞争情况下,厂商的长期均衡中

D A.超额利润逐渐增加

B.亏损逐渐减少

C.价格等于边际成本

D.既无超额利润,也无亏损

14.下列阐述不正确的是

D

A.汽车噪音对他人的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

B.如果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就存在外部不经济

C.社会成本的均衡价格比私人成本高 D.外部经济不会导致市场失灵

15.下列属于注入的是

C 】

A.储蓄

B.税收

C. 出口

D. 进口

16.下列不属于政府的转移支付的是

B 】

A.社会保障金

B.国防经费

C.企业救济金

D.儿童福利基金

17.下列不属于要素收入的是

C 】

A.工厂发放给工人的加班补助

B.某人出租房屋收到的租金

C. 资本折旧

D. 股东红利 18.当就业量等于潜在就业量时,失业率

D 】

A.等于零

B.大于自然失业率

C.小于自然失业率

D.等于自然失业率 19.古典货币数量理论认为,导致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

A.货币供给量增加

B.货币的流通速度加快

C.物价指数上升

D.国民收入增加

20.新剑桥学派认为发生“滞胀”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过度增加货币供给量的结果

C.结构失业的结果

B.赤字财政和通货膨胀政策的结果

D.以上都是

21.根据储蓄函数关系,引起储蓄增加的因素是

A.收入增加

B.价格水平上升

C.利息率上升

D.预期收入减少 22.根据货币需求理论,不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是

A.债券的预期收益

B.物品和劳务的相对价格

C.一般物价水平

D.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23.假定某国的农业生产在世界上效率最高,那么

A.该国不会进口食物

B.该国将出口食物

C.根据此假设仍不能决定该国出口或进口食物

D.该国因生产自给而不能从贸易获得好处

24.对人民币和美元两种货币来讲,如果人民币的汇率上升,

则美元的汇率将

A.上升

B.下降

C.无法确定

D.不变

25.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货币对他国货币的汇率

A.绝对固定,没有波动

B.基本固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C.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

D.确定一个固定的比价,随一种货币或几种货币进行浮动

三、计算题:(15’)

26.已知消费函数为C=60+0.8Y,投资为自主投资,I=50,求:

(1) 均衡的国民收入Y为多少?

(2) 如果投资变为I=100,均衡的国民收入变为多少?

(3) 投资乘数K为多少? (1)Y=C+I=60+0.8Y+50, Y=550

A 】

B 】

A 】

B 】

C 】

B 】

B 】

【 【 【 【 【 【 【(2) Y=C+I=60+0.8Y+100, Y=800 (3) MPC=0.8,K=1/(1-MPC)=5

四、论述题:(30’)

27.试述利润在经济中的作用。(15’) 第一,正常利润是企业家才能的报酬;

第二,由创新产生超额利润鼓励企业家大胆创新; 第三,由风险产生超额利润鼓励企业家勇于承担风险; 第四,追求利润使企业降低成本,有效利用资源;

第五,社会以利润引导投资,使投资与资源配置符合社会需要。

微观经济学生产要素范文第5篇

1.1 课程具有系统性、课时安排相对较少

在微观经济学中, 所涉及的内容实际上非常广泛, 微观经济学中的核心理论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分配理论等, 同时还还包括一些微观的经济政策。

1.2 理论体系具有综合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学生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在实际过程中, 学生因为经历较少, 缺少实践经验, 面对很多理论概念, 所以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 许多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相关概念。

1.3 使用较多的定量、图形分析

在进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过程中, 主要是应用定量分析的手段, 同时也结合了定性分析的方法。所以在对于很多经济学理论进行求证的过程中, 往往需要使用到大量的数学知识, 通过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来进行定量的分析, 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知识加以理解。

2《微观经济学》教学方法

2.1 设计和丰富课堂内容

由于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内容相对复杂, 所以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要对于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 每一堂课都要经过仔细的设计, 要善于话题的提出和重点的突出, 要学会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同时还要认真倾听学生的问题。教学内容要由浅入深, 逐步深入, 不能一上来就抛出较难理解的理论知识, 教学过程要结合实际案例, 让学生在对于相应的知识点进行掌握的同时, 又能够对其真正的含义加以理解。因此在对于知识进行讲授的过程中, 要注意对主要内容的把握和次要内容的补充, 使学生明确所学内容, 加快对其理解。

2.2 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和互联网的发展,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众多高校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有效应用, 通过包含动画、短片、图片等内容的多媒体文件引入课堂内容, 能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直观清晰的认识理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微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需要展示大量的图表帮助学生分析理解经济现象, 多媒体教学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这一点。同时, 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得课堂互动得到有效的加强, 同时还能够使得课堂内容得以丰富。因为微观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现实经济中的热点问题入手, 引导学生从这些问题出发来对其中的微观经济学问题进行分析, 从而对于学生自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而且还能够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提高。

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微观经济学学习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 教师要注重理论的分析教学, 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另一方面, 在教学活动中, 教室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案例, 借此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不可否认的是,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当前国内的热点问题加以引进能够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的提高, 从而有效地改善教学效果, 使得学生对于微观经济理论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同时教师要注意讲授西方经济学理论时, 要按照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观点对问题合理分析, 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 提出符合国情的经济发展近况和趋势。

结束语

总的来说, 微观经济学作为相关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是学生后续学习的起点和基础, 所以教师必须要注重对于教学方式的改进, 使得学生对于微观经济学的兴趣得到有效地提升, 并且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以培养, 使学生在经济学道路上越走越远, 获得更好的发展。

摘要:《微观经济学》作为国家教育相关部门规定的各大高校院系管理财经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学好这门学科对学生后续学习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微观经济学》这门课程的特点, 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究教学方法, 为各高校提供教学过程中所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课程特点,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舒燕.微观经济学课程的可实验性和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 34 (10) :206-209.

[2] 李晶, 田丹丹.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教学上的区别与联系[J].时代教育, 2015, (7) :188-188.

微观经济学生产要素范文第6篇

【摘要】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研究差异主要体现在研究的对象、方法和理论方面的差异。其中微观经济学主要从个体经济活动为出发点进行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主要进行总量分析。经济周期主要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依靠经济社会中增长率的变化对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划分。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增长模型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经济社会中通货膨胀和紧缩主要反映在货币供给去需求不相适应,从而造成物价水平的变化。

【关键词】经济周期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一、引言

宏观经济学主要讨论经济社会中总体经济的运行,一国经济运行主要包括三大类问题:经济增长问题、经济波动问题和经济政策问题。经济的增长主要是指社会中劳动力的收入增加,创造就业机会。经济的波动问题主要是指存在的工人失业问题和物价上涨的通货膨胀问题。经济政策问题主要是指政府能否对经济出现的波动进行干预,通过制定相关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熨平经济的波动,从而改善经济的运行。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相互联系和补充,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以微观的个体活动为研究对象,在社会资源总量既定的情况下,个体在进行经济活动目的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研究个体的所采取的行为,根据经济活动的后果说明市场机制如何实现社会中各种资源的最优配置。宏观经济学是从宏观层面在社会中资源配置方式既定的情况下研究经济中各相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所采取的经济行及其造成的后果,主要对市场机制下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是基于价格理论,通关观察商品价格的波动,利用个量分析的方法对个体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侧重讨论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宏观经济学主要依靠的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的方法是总量分析。

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三类经济模型,其中分析经济增长的模型,以及反映经济波动的长期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和短期总供给——总需求模型。经济增长模型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经济社会中资本的历史性积累和技术进步,经济增长的源泉和各国增长率差异造成的原因,以及分析要素投入的积累和技术进步对提高生活水平产生的影响。总供给—总需求模型主要研究经济社会中物价的波动对产出造成的影响,总供给水平是指经济社会在资源和技术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经济能偶生产的商品产出量。总需求水平是经济社会对商品消费、政府进行投资、政府采购以及商品出口的需求水平。长期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与社会中价格水平无关,取决于生产能力提高,其中价格水平取决于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的相互作用。短期中总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是指在技术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就业机会充裕,不存在失业,经济社会提供商品的数量保持不变。

二、宏观经济周期与理论

经济周期是指国民收入波动获经济总量波动,总体经济活动存在交替型的扩张和收缩的过程。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周期的波从主要衡量指标是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而不是经济总量的上下起伏。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在繁荣阶段经济得到不断提升,通过发展到达顶峰。衰退阶段主要是指当经济社会达到繁荣阶段的顶峰时,经济社会趋于平衡的状态,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才是正是处于经济的衰退阶段。在周期中萧条阶段,经济出现急剧的收缩和下降,经济活动很快从最高点下滑到最低点。在复苏阶段,经济活动开始由低估逐渐上升,经济中的活动量不断提高,随着经济活动的不断进步经济周期慢慢趋向繁荣。

经济增长理论一国国民收入增长的理论,代表国家总产量的增加,战后经济增长理论主要分为三个主要时期:第一个时期是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研究内容是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主要包括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第二个时期是20时期60年代,这一时期主要定量分析研究各种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需求经济增长的途径。第三个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之后,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极限。

三、宏观经济中的通货紧缩和膨胀

通货紧缩是指经济社会中流动的货币供给量小于社会需求量而导致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下跌。从本质上而言,通货紧缩属于货币现象,通货紧缩在实体经济中主要反映在总需求相对于总供给的偏离,即实际经济增长率相对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当实际增长率持续小于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时,总需求持续小于总供给,经济就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现象。通货紧缩往往与经济衰退相伴随,主要表现在投资的机会减少和投资所带来的边际收益降低,属于实体经济的现象。因为投资收益降低造成银行信用的紧缩,信贷增长缺乏动力,货币供给量增长持续下降,消费者的需求和投资积极性降低,企业生产能力降低,非自愿失业增加,社会中消费者的收入继续放慢,经济市场发展较缓慢,因此通货紧缩也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主要是指社会中一般物价水平的普遍提高,因为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超过为支付商品流动所需要实际货币量,进一步引起货币的贬值现象。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所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所代表的金银货币量就会出现货币的贬值进而引起货币价值降低,物价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在金银流动的经济社会中不会发生,只有在纸币流动的社会中才会可能出现。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储藏价值的功能,由于本身具有使用的价值,因此可以自发地调节流动中的货币量,从而使得金银货币供给量与商品流动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因为纸币不具备储藏价值,自身也不具备价值,当纸币发行量过多,从而超过市场中金银货币量,从而出现货币贬值,物价水平持续上涨出现通货膨胀现象。

参考文献

[1]钟春平,田敏.预期、有偏性预期及其形成机制:宏观经济学的进展和争议[J].经济研究.2015(05).

[2]陈雨露.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J].国际金融研究.2015(06).

[3]陈雨露,侯杰.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6(02).

作者简介:卓凡超(1991-),男,湖南张家界人,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常志有(1965-),男,云南昆明人,教授,就职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上一篇:记一次游戏老鹰捉小鸡范文下一篇:设备安装合同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