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

2024-03-19

初中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了实践分析,并对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生物教学做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优势;教学策略;注意事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同时也可以直观地表达出一些无法观察到的事物,使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难点、重点迎刃而解。相比之下,传统的教学手段凸显出了很多方面的不足,已经不再适应新课改下的初中教学。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有很多重要知识内容无法直观地用语言或板书来描述,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大大提高初中生物的教学效率。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学经验,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了实践分析,并对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生物教学做了简要的探讨。

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及注意事项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展现出了很大的优势。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学画面生动、问题多样、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特点可以改变学生接受知识内容的形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制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形象化的多媒体课件可以将抽象的知识难点具体化,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无法直观表述的难点。例如,“血液循环系统”“植物受精”等知识点,不能通过黑板或语言进行准确的描述,而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可以有效地为学生建立准确的知识体系。此外,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接受新知识的渠道,同时为教师节约了大量的板书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虽然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其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教师在多媒体的应用中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一些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将许多重要生物实验完全用多媒体视频代替,忽略了实验操作对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其次,很多教师只是应付课程改革,没有将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是彻底依赖多媒体教学,而忽略了对知识内容的讲解,造成主次不分的现象。多媒体教学虽然给初中生物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手段,但其仍然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要想真正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还需要教师对多媒体的正确把握。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生物教学的策略

1.正确利用多媒体演示功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为真正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需要明确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一些主要功能,做到对多媒体功能的合理利用。生物学科具有抽象、动态、细微等特点,如果采用单一的板书教学,很难让学生感知知识内容的真正含义,长期下去会严重影响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而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就可以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技术手段形象地描述一些知识点的动态过程,为学生的理解降低了难度,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植物水分代谢”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半透膜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过程。学生在观看半透膜两边的水分运动与漏斗的液面,学生会很容易地明白植物水分代谢的原理,并能够明白“水分是同时像半透膜两边运动,只是不同浓度运动多少不同”这样的潜在知识点。

2.巧妙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为保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就需要紧扣所要讲授的知识点,巧妙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初中生物的知识内容相对枯燥乏味,但有很多知识点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引导和启发,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受精卵受精过程”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一段受精卵发育成婴儿过程的视频片段,这种视频可以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发育过程,进而产生了对知识点的渴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初中生物教师应善于发现与知识内容相关的视频、画面等,围绕着生物知识进行多媒体教学探索,这样才不会发生盲目跟风、主次不分的现象。

多媒体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后初中生物教学的一种有效教学手段,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大大推动了初中生物的有效性教学。但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多媒体进行合理的选择,防止盲目跟风,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强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云.初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实践[J].成功:教育,2013(8).

[2]张敬.谈谈利用多媒体在生物教学中的优点[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6).

(作者单位 辽宁省鞍山市东方中学)

初中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学生对某种知识感兴趣, 一是学生的情感心理的作用, 二是外部条件刺激的作用。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唤起, 最重要的是浓烈的学习氛围的创设。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创设情境, 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激发、唤醒学生的情感以及内在的求知欲、好奇心, 使其形成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愤愤心理, 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 并进入自主式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英语课程标准》也强调英语课程应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将学习变成学生自觉、自愿、高兴的事, 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 可以为学生塑造具体可感知的形象。新鲜, 有画面, 有声音的东西能使学生觉得妙趣横生, 引起他们的注意力, 故而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例如, 我经常有意让学生每人每天准备一句谚语或名人名言, 结组交流。各小组每天评一个最佳谚语或名人名言, 在开始上课前展示在计算机屏幕上供大家欣赏。

我充分利用计算机, 教会了学生许多英文歌曲, 如:My hump;Take me away;God is a girl;Say you Say me;Whatever will be will be;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等。校内的其他班级英语很差的学生先后找到我, 表示要实现英语学科上零的突破。

2 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课件生动的图像、解释、使学生通过计算机学英语单词、语音、语法, 通过生动形象活泼的形式使学生整堂课都积极参与、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一堂课应该掌握的词汇和语言, 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如在词汇的学习中, 利用计算机的特殊功能, 制作符合学生心理的词汇教学的课件, 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比如:教m a g a z i n e、dangerous…这些难记的单词时, 在学生会读了之后, 就开始训练他们“认”了, 我利用计算机将magazine、dangerous…分别放在很多单词中间, 要他们找到该词;然后把字母的顺序打乱, 并且让它们在屏幕上不断的运动, 先让学生们判断这是什么单词, 然后将正确的顺序说出来;最后, 随机隐去单词中的某个字母, 让学生说出来是哪个字母, 这样重复几次, 学生基本上就能记住这个单词了, 这样的方法放到句型的教学中, 效果也很好。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扮演了“导演”和指导者的角色, 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也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

3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创设真实情景,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能够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声像、生动逼真的音像, 使学生置身其中, 全方位体验仿真情境,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其长时记忆, 更大程度地优化了课堂教学。

如:在教授Go for it!七年级 (下) Unit4 I want to be an actor时:

(1) 复习:利用电脑绘制的彩色图片复习:

Who is…?He/She’s… (my friend, Tom’s sister, …) Where is he/she…

(2) 展示:利用复习环节具有职业特点的人物, 教“reporter, policeman, waiter, bank……”既直观又形象。

(3) 巩固:组织学生看动画片片段, 然后根据动画和图片组织学生进行相互练习, 静音后看屏幕配音练习, 扮演各种角色进行表演。通过表演使学生能正确地运用所学语言, 巩固一堂课所学的内容, 并且培养他们的交际能力。

在教“Where is your pen pal from?”一单元时, 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我们美丽的家乡, 并配以动听的音乐, 当画面出现I am from Lao ting时, 学生从如画的风景中, 看到美丽的城貌, 看到了菩提岛……再用句型“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进行对话, 使学生对语言项目很快运用自如。同时也激发起学生蕴藏在心里的热爱祖国, 热爱家乡的情感。

4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优化练习, 提高效率

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语言输入的质和量对外语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集成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和交互性于一体这一特点, 课件为学生提供声像并茂的内容, 可以有效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 这对于学生内化所呈现的知识内容, 加大课堂容量, 及提高学习积极性大有好处。

教Unit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时, 我用Power point软件把课文设计成幻灯片, 并配以图片或动画效果, 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词或短语以醒目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Unit 13 Rainy days make me sad时, 用一个单元中所有重要的词和短语写一篇短文, 让学生阅读并把这些词和短语找出来, 然后自己写一篇进行交流, 优秀的投到屏幕上并配音, 让大家欣赏;教Unit15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时, 把对课文的复述内容设计成填空题, 先让学生填空, 再把正确答案以各种动态效果呈现在屏幕上, 还配以祝贺性的音响效果, 学生不仅在大量的, 异彩纷呈的课堂练习中记住了知识, 而且体验到了人机交互式学习的快感和成功的喜悦。

总之, 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 可以达到声、形、色并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还可以拓宽知识视野, 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 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信息进行集成。它具有声画并茂, 视听结合, 动静相宜, 感染力强的特点。利用这一特点, 可以再现或创造英语教学所需的情景, 它可以使学生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欲望和情绪。有利于把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的统一起来, 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精神的集中与愉悦的境界, 从而积极参与学习, 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使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得到更好, 更快的发展。经过几年的摸索, 我认为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初中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初中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如图6所示,电源电压U不变,R1=6Ω. 1) 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1A,求R1 两端的电压; 2)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1.2A, 求R2的电阻值。

2.如图9所示,已知R1=6Ω,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0.5A, 通过电阻R1和R2的电流之比为I1: I2=2:3。求:电阻R2的阻值和电源的总电压。

3.如图8所示,电源电压为8V,且保持不变。R1=4R2。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2A。求:1)电阻R1和R2的阻值各为多少欧?

2)当开关S闭合时电阻R1和R2的电功率各为多大?

4. 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U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3A。当电路中开关S断开时,R1两端电压为5V,R2的电功率为10W. 求:电源电压U及电阻R1和R2的阻值。

5.如图10所示,灯上标有“10V 2W”的字样。当开关S闭合时,灯L恰能正常发光,电压表的示数为2V。当开关S断开时,灯L的实际功率仅为额定功率的1/4。求:电阻R2的阻值。

6. 如图12所示,A是标有“24V 60W”的用电器,E是串联后电压为32V的电源,S为开关,B是滑动变阻器。若确保用电器A正常工作,请把图中电路连起来,并求出滑动变阻器B中通过电流的那段电阻值和它消耗的电功率。(3.2Ω 20W)

8、小明家新安装了一台容积为0.5m3的太阳能热水器,加满水后,经过4h阳光的照射,水温由原来的20℃升高到了40℃.问:在这4h内水吸收了多少热量?若这些热量由效率为20%的火炉燃烧焦炭来提供,则需要燃烧多少千克焦炭?[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焦炭的热值g=3.0×107J/kg]

9、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做了这样的实验:取500 g水放在烧杯中,测得水的温度为20 ℃,然后点燃酒精灯给烧杯加热,并将温度计插在水中,观察水温的变化,当温度计的示数恰为70 ℃时,消耗了10 g酒精.[水的比热容为4.2×103 J/(kg·℃)]

(1)请计算出实验中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初中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过滤法例1. 如何除去食盐中的泥沙。NaCl(CaCO3)

2. 结晶法例2. 如何除去硝酸钾中少量的氯化钠。

3、用磁铁吸引:如Cu(Fe)

二、化学除杂方法

1.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练习用沉淀法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

A.KN03 [Ba(N03)2]B.NaCl [BaCl2]C.NaN03 [NaCl]D. NaOH [Ca(OH)2]

2.气体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如:硝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硝酸钠固体。

练习2.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适宜用气体法除去的是:()

A.NaN03 [Ba(N03)2] B.NaCl [Mg(OH)2]C.KN03 [K2C03]D.Na2S04 [MgS04]

3.置换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

如: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入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锌固体。

(1)酸与金属:如Cu(Fe)

(2)金属与盐:如Hg(Cu)Mg(Zn)

(3)还原剂与金属氧化物如Cu(CuO)

4.吸收法: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

5.加热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除去杂质。

6、溶解法:如C(CuO)

练习:出去括号中的杂质,能写出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

初中计算机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在当前的中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习惯模仿和照搬教材参考书和一些优秀示范课内容,导致程式化教学风盛行,教学效率低下。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探讨目前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程式化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和进行的改革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程式化 课堂教学 原因 对策

大部分人对计算机课程都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计算机课程缺乏可教性和可学性。因此学生和教师之间难以达到互相配合的默契,导致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难以进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老师辛苦准备的公开课,往往因为期望值过高而收效甚微,学生和听课教师的反应平平,其原因就在于大部分公开课内容和形式都大同小异、缺乏新意。而平时的计算机课堂甚至大多已经缩小简略到只剩下“任务驱动”一个步骤,返璞归真至最原始的“教师示范操作——学生模仿练习”模式。计算机课堂教学似乎正卡在一个别人理解不了自己又突破不了的尴尬瓶颈期,即使面对中职教育改革大浪潮的冲击,也洗刷不了明显的传统教学印记。这种记忆式的、带有很强机械性的教学,由于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导致我们的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一、程式化教学的弊端

所谓程式化,就是刻板地按一套固定的框架开展教学活动,把教学当成死板的程式。教材是死的,课堂是活的,新课改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诠释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可是在实际的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以教师为中心,教学信息单向传递,教条和经验在教学中起主要作用的长期形成的程式化教学模式(如“填鸭式”“一言堂”“满堂灌”“保姆式”)阉割着课堂的鲜活的灵魂。

1.限制教师教学思维的发展

曾经有人把知识比喻成一个圆,圈内是已知的知識,圈外是未知的知识,以圆的面积为界,面积越大,意味着获得的知识越多,同时也意味着接触到的未知的世界越大。如果教师心甘情愿地借着学习、指导、借鉴的理由,为自己寻找、编织一个又一个的圈圈点点框架,就会将自己捆绑在里面,动弹不得,以致由此养成的依赖性、惰性,也渐渐膨胀,吞噬了创新性与积极性。

2.降低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不可否认学生是一堂课的主角,而教师就像是整堂课的导演。一名好的导演应该在把握大剧情和大方向的基础上能让主角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创造精彩。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上课时,只需要把握大方向,保证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向正确即可。

如果教师喜欢把操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最好实际的课堂与设计的教案一样,每一个环节的落实都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容不得半点差错,甚至包括学生的反应与操作能力。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体现究竟是分配给他们更多的模仿操作时间,还是交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探索、自我领悟时间?兴趣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是学生最好的教师。但程式化的计算机教学用机械的模仿训练占据了学生想象空间,用固定的操作程序阻碍了学生直接的灵魂冲动。久而久之,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渐渐失去。

3.阻挡学科的多向发展

教学活动,本来是一种师生紧密配合的复杂的灵活的脑力劳动,由于教材和学生的不同,形式是多样的,变化是无穷的。将一套固定不变的程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尤其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计算机教学,无疑是行不通的。长时间以来,计算机教学跳不出抛出任务、教师示范、任务驱动、任务拓展、流于形式的小组协作、课堂评价等等框架。在频繁开展的各类计算机教研活动展示课中,都能找到上述框架的影子,整个教学过程就像是数学题目套用公式一样,因此以不变应万变,只能把计算机教学搞成僵死的东西。

二、造成教学程式化的主要原因

任何问题产生与发展的原因肯定不是单一而是多方面的,在庞大又复杂的教育体系里尤为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程式化的出现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下面,笔者就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导致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程式化的原因。

1.貌合神离的知识生活化

所谓知识生活化,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将服务于生活。这一特点在计算机学科中尤为明显,教师所举的案例、学生练习的习题、小组协作的项目等几乎都与我们平时的学习、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当然,这是所有教师都喜闻乐见且应大力提倡的。但是,如果在执行过程中打了折扣,偏离了最初的轨道,只是表面的形式主义而并没有深入到内涵使知识与生活完全融合,那么就变得有些得不偿失了。

经常会接到毕业或实习学生关于计算机问题的咨询,撇开电脑硬件故障这种复杂的问题不说,就连基础的word查找替换、Excel排序筛选,很多学生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些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上重点强调的知识点,怎么会在短短的一年半年之内就被他们扔掉了,追问原因,都说,印象不深,考试一过基本就忘了,上课也只是按部就班地模仿老师做题的步骤,并没有深入了解和探寻题目的深层次意图。教师预设的课堂情境与任务驱动,似乎偏离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忽略了他们的真实困惑,缺乏深刻、到位的学情分析,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与强烈的求知欲,而这些名义上来源于生活的知识,究竟有没有达到当初设定的教学目标,最终服务了生活,或许可以从这个点窥见一斑。

2.照搬照抄的生硬模仿化

如果说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中职学生的模仿尚可以理解,那接受过高等教育与专业师范教育的成人教师的刻意模仿就显得相当不明智了。在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是以教材、教学参考书为蓝本组织教学的,不可避免地出现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

教学参考,本意是让教师在讲课时用以借鉴或佐证的,可现在稍为留意便会发现,教学参考书已经泛滥成灾,逐步地从参考书发展到必参书。在计算机学科中,教材和教参已经演变为具体上课流程,细化到导入的情景、实施的任务、操作步骤的图解、拓展的技能操作练习等等的活体课堂书面版本,甚至还配备了包含有教学视频、案例源文件、操作样稿的教学光盘。自然而然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自觉地就会完全依赖这些教材参考书。但是因为缺少必要的调整与修改,没有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完全按照教材和教参照搬照抄,在经历了一个学期、一个学年同系列同风格的计算机课之后,教师与学生都被“套”牢了。教师上课生硬缺乏感情,因为那些都不是自己精心准备的课堂,学生上课麻木没兴趣,因为老师讲的内容、上课的流程在自己的书本里都有,毫无新意,甚至连下节课老师要举的例子都能够猜个八九不离十。

另一方面,一些刚上岗的年轻教师,会在学校指定的师傅带领下,把师傅讲的教学程序熟记,然后上课就一丝不苟地按程序去完成任务。一般来讲,师傅在传授教学技术的开始阶段,为了能让新教师尽快地走上教学的车道,是要讲一些框框套套及程序的,实际上,许多师傅在自己的课堂中没有一定的规矩和程序,越是教学质量好的教师越是讲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及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但许多年轻教师往往只得皮毛而不得精髓。

此外,一些公开展示课和获得奖项的教学设计也经常成为被模仿的对象,被原封不动地套用在了各个不同专业性质、不同学生层次、不同教学需求的学校与班级中。

3.客观死板的考试标准化

标准化,顾名思义,答案只有一个。翻开中职计算机期末考、会考、中级工考证的试卷,理论卷的题型几乎都是选择、填空、判断,技能卷也是给出已经定好的格式、颜色、版面等操作内容,只需做出与样稿一模一样的东西便可得满分。标准化好不好,还不能一棒子打死,其客观、公正的对教育教学进行量化的测量功不可没,但其造成的一大批死读书的考试机器也是有目共睹的。

学习计算机究竟是为了模仿操作,能够做出与别人相同的作品,还是为了创新创造,利用计算机提高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和效率,相信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学会跑步之前必须先学会走路,学会创作之前必须先学会基础的操作,这无可厚非,但到了最后依旧只是把走路与基础操作当做考核的目标,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发展,让学生以为走路与基础操作就是他们的潜能能够开发的最大限度?很多东西不应该也不可能标准化,特别是考察学生的思维流程,心性、灵性的东西就更不应该用标准化。

三、改革程式化教学的对策

分析过后,不难看出,现行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程式化是多方原因促成的结果,有些是教师个体可以解决的,有些是教师本人解决不了的,其中最关键、最灵魂的因素还是教师,尤其是教师观念的改变。要想改革程式化教学,就必须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观念更新了,就势必带来教育手段的改变,手段变了,教学第一线形势必然会万紫千红。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明确,没有一个全能的模式能让所有的教师一学全好用。下面,笔者就当前亟待澄清、解决的问题做以下探讨。

1.更新教育观念,洗心革面

授人以鱼还是授人以渔?这个答案呼之欲出的问题,实践起来却有重重困难。比起花费脑力劳动让那么多不同的学生个体掌握渔的方法与技巧,很多教师宁可倾向于花费体力劳动自己打渔,然后喂给学生现成的鱼。有人打了个精彩的比喻,说教师本应像足球教练,学生是队员,可现在教师却成了球员,学生则成观众了。教育如果偏重了教,结果只能复制,往往是师生都各自不动声色地完成了任务,但双方都没有任何提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从头至尾的讲,让学生跟着教师转,忽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于是,有教师提出,既然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应以学生为中心,那么我把课堂交给学生。同样的,教育如果偏重了学,结果只能是剪切,而不是裁剪。过分强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放任自流,表面上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实质上降低了课堂效率,不仅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体现,而且学生的主体价值被扭曲。

所谓教学是指有教也有学,两者相辅相成,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过程,努力挖掘师生双方的灵性,便可五彩斑斓,美不胜收。

2.提高自身素质,以点带面

关于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質的文章与观点数不胜数,这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无疑是喜讯,因为无论是哪种方法,尝试一下总归有利无害。结合本文观点,笔者给出以下三条建议以供参考。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的修养,形成高尚的人格,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一颗积极进取的心。

二是优化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学识渊博与教师的现实表现,教学实践中展现出来的设计、组织、协调等自我调控能力,都是学生学习的优秀资源。

三是增强创新能力,扔下拐杖独立行走。拐杖当然是指教材、教参等参照物,教师不扔掉拐杖,中职计算机教学程式化的弊病就没法突破没法治愈,教师的主动性就很难得以发挥。教师理性地借助教材,用自己的个性魅力去解读教材同时点拨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3.多元评价方式,别开生面

标准化的考试体系,单一的教师评价,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导致了学生缺乏自我表现、自我评价的意识。因此,课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和口头语言评价的好坏直接影响教与学的效果,也是避免课堂教学程式化的重要方面。

一是口头语言评价应真切、多用感叹句。如把略显客套的“做得不错”或“做得真好”换成“老师和同学们都被你的作品吸引了!能说说你是怎么想到这个创意的么?”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地思考、创作,从而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是利用计算机特有的学科性质,制作课堂评价网站,进行自评、他评。学生可以对整节课的学习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价,也可以对某个课堂环节或某个知识点进行感想留言,还可以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如此,有利于教师多方位地观察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

三是多开放课堂,让更多的同行和专家走进自己的课堂,并及时进行客观有效的评课活动,相互交流,结合他人的评价进行反思与归纳,共同进步,共同成长,一起创造别开生面的计算机课堂教学。

上一篇:中成药包装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作风建设常态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