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技术下土木工程论文范文

2024-03-15

减震技术下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园林工作中,植物养护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和过程,园林植物养护工作不仅仅是延长植物寿命和保持植物活力,还是进行更深一步的园林工作水平提高、养护工作科学化、养护植物规模化的重要基础。一般情况下,施肥、除草、修枝、防冻伤、病虫害防治和温度湿度调节是植物养护的重要环节。但是园林植物养护并非人们想象中上那么简单,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园林植物;养护工作;管理措施

一、前言

要想科学、合理进行植物养护对于园林养护工作者来说需要大量实践经验。一方面,对于园林植物若不能进行准确的分类和相应的养护计划的制定,就很难达到良好的养护效果,即使是同种植物也需要根据尺寸、形状、生长状况进行分级;另一方面,园林工作者在植物养护的过程中必须与其他技术人员进行合作,最终才能为人们带来令人向往的茂树与绿地。

二、植被养护工作的步骤

植物灌溉是植物养护最基本的一种方式,普通人对植被的灌溉不以为然,认为灌溉的目的就是为植物提供必需的水分,和家中给花卉浇水混为一谈。但专业的养护工作人员知道,这样做不但能清洁尘土、使植物根系汲取充足水分而枝叶舒展,还能令植物的花朵和嫩叶更加青翠欲滴,提升了植物的观赏性,加之干净的叶片能够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因此变得生机勃勃。灌溉的要求也较为苛刻,因为不同植物的需水量有着明显的不同,即使同一种植物也因为其生长情况和不同的体形而拥有不同的需水量。如此苛刻的原因是水分减小意味着植物根系有可能发生外渗现象,长期没有水分的补给很容易导致植物最终死亡,这对于植物来说显然是致命的。据研究,植物在萌发时由于各种因素对水的需求较少,此时若不加节制地为植物灌溉,就会起反作用。不过对于生长期以及花芽分化期、开花期和结果期的植物,缺水会直接影响其重要的生长、开花和结果过程,即使是已经给予水分,但过多过少都会出现问题,对植物有较大的影响。植物灌溉一般情况下有几个原则需要遵循:一是无论何时都为植物提供适量的水分,这往往全凭养护者积累的经验,因为这种精确的用水量需要根据天气、温度和湿度来进行分析才能得出;二是土壤的质地和种类也会对植物需水量带来影响,原因在于不同土壤的构成原理不同,保水性自然天差地别,对于保水性能欠佳的土壤,植物灌溉往往需要少量多次,同时需要注意观察植物在理论浇水量下是否健康生长。灌溉量对于不同种类植物存在很大的影响,有一些耐水植物的特性与生俱来,稍微多浇水就有可能让其迅速死亡。浇水其实也是一门技术活,一般只有浇到栽植层才能够让其充分吸收,不同于常规的浇水,养护过程中浇水是需要在潮湿地表覆盖一层细土的,因为这样有利于土壤保水。对植物进行浇水的时候必须注意保护树木根部的土壤。

三、注意不同季节的植物养护

季节对于植物养护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夏季对于植物的养护人们很容易犯错误,首先是在气温较高的夏昼,不能进行大量的灌溉,因为这样容易灼烧植物导致其受伤。不仅如此,若出现日照过于强烈,必须采取搭棚庇荫等方法保护植物;类似地,一些地方冬季的早晨和夜晚温度较低,这些时候仍然不适宜浇水,否则容易冻伤植物。除了这两大时间段外,给植物浇水还须注意预先进行土壤的疏松工作,另外,灌溉用水也需要符合相关规定,污水灌溉对植物本身,特别是根系带来的损害较大。

四、植物病虫害防治

一些病虫害正可谓植物的天敌,对植物有害的真菌、细菌、病毒和寄生植物一旦感染,对于被养护的植物来说通常都是致命的。这些植物的天敌一般来源于外界一些有害的物质、昆虫和动物,比如土壤和空气中存在的有毒气体、药害、肥害等,严重威胁着植物的安全,很容易引起植物受到致命的病害。而虫害则更为普遍,例如蛾类和甲虫类,都是引起虫害的元凶。它们钻蛀、啃食植株,破坏植株结构,影响对养分的吸收,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另外还有蚜虫等通过刺吸式口器吸取梢株汁液的害虫,也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还可能带来病毒,引起病害。食叶害虫顾名思义即直接破坏植物叶片,叶子是植物的能量站,这些害虫大量食害叶片最终导致植株生长能量不足,对于观赏性植物则直接降低了其观赏价值。由此可见,病虫害对植物的破坏程度不亚于人类的疾病,而植物本身对病虫害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又是十分弱的,對于养护人员来说治理病虫害也十分棘手,通常采用农药,但病虫害耐药性事件频发,因此农药的以毒治害总是治标不治本,最新的研究显示,生物治理是最为科学、最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方法。

五、结语

园林植物养护在当今园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人们寻求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园林养护成为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的内容。了解园林养护知识、加强园林植物养护工作十分有必要,园林植物的茁壮生长给人们带来了烈日之下阴凉的庇护所。园林养护工作者们在做好园林植物养护工作之余,还应向广大群众宣传其好处,让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成为保护资源、热爱自然环境的一份子,拥有一颗负责任的心、投入精力,园林植物养护工作才能得到切实的深化。

(作者单位:南京久进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减震技术下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森林是世界上主要陆地生态系统之一,不仅能够提供多种有形的物质产品,而且能为人类提供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森林乱砍滥伐现象的加剧,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变得异常重要。

[关键词]森林;生态补偿;完善

一、生态补偿的概念

根据《环境科学大辞典》的解释,自然生态补偿是指:生物有机体、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所表现出来的缓和干扰,调节自身状态,使生存得以维持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整体,对其的补偿并不是单一的或者个体的行为,而是对一个生态系统整体而言。

吕忠梅教授认为,生态补偿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就是指对由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给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及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补偿、恢复、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广义的生态补偿则还应包括对因环境保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的居民进行的资金、技术、实物上的补偿、政策上的优惠,以及为增进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水平而进行的科研、教育费用的支出。

笔者认为,生态补偿,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发展机会成本,运用政府和市场手段,调节生态保护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方式。

二、建立我国森林资源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

森林除了具有经济效益外,还具有以下生态效益:美化环境、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这些目前是不能通过有形市场交换的,也不能给生产经营者带来收益。森林的这种外在经济性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使森林的建设和保护丧失了经济动力,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加上人类活动已经强烈干扰了自然生态系统内部物质或能量的转化率,使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远远超过了自然系统的自净功能,也超过了生物或人类可以忍受的程度。这就要求人类对其活动造成的生态的破坏进行恢复,对环境的污染进行治理。采取手段预防、补偿人类行为导致的其他一些全球性生态问题,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为社会、经济的进行提供物质基础,显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生态补偿的目的在于消除过多人工导致的原有生态系统的失衡。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的森林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是十分有必要的。

三、建立生态补偿制度的必要性

(一)“两型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顺应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具有了社会基础。因此,“两型”社会建设,应着力于在确保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采取综合而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特别是采取具有激励机制的经济措施——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确保经济与环境的协同发展。

(二)为保护环境提供资金支持

由于长期以来人们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为了治理和恢复日渐恶化的环境,充足的资金成为关键因素,加强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是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向开发者和利用者征收生态补偿费或税,可以为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虽然对环保事业进行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投资,但是收效甚微,尤其是资金方面还是投入不足,而生态补偿制度的建立就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资金支持。

(三)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虽然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自然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生态环境的恶化与贫困是相伴而生的,西部的一些贫困地区已经进入了由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导致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因此,实施生态补偿制度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加强对生态保护区、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经济,优化发展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我国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方面的缺失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首要途径就是运用法律手段使其规则化、秩序化,而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则严重滞后于现实需要,存在很多空白。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生态补偿的基本法,以对生态补偿的主体、对象、范围、资金来源等做出总体性规定,已有的生态补偿规定都是散见于一些不同层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妨碍了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而且我国生态补偿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缺乏下位法的具体规定。

(二)补偿资金来源单一,补偿手段匮乏

资金的筹集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瓶颈问题,稳定的资金来源是补偿机制建立的基础。目前我国生态补偿资金投入的典型方式是以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为主,地方投入较少,只有部分的资金来源于其他方面。目前的生态补偿项目,无论是矿产开发补偿还是退耕还林补偿,标准基本上采用同一种方式处理。如在退耕还林补偿中,全国仅分南方和北方两个补偿标准,这样的方式在一些地区导致了“过补偿”现象,而在另外一些地区却是“低补偿”。由于补偿标准的制定缺乏科学依据,没有体现出因地制宜性,致使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和矛盾。

(三)观念落后,环境意识淡漠

目前,我国公众的环境意识还比较低,广大民众对生态补偿知之甚少,生态补偿缺乏良好的社会氛围。虽然我国经济结构初步得到调整,但在贫困地区,迫于生存,人们图短期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了环境效益,容易形成摆脱贫困——破坏环境——更加贫困——环境恶化的怪圈。生态补偿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应更多地依靠作为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的第三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参与与推进。

五、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建议

(一)以立法形式规范生态补偿行为

应当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上有所突破。一项制度的建立需要立法来体现和支撑,这是由法律本身的内在调整机制决定的,法律通过对人们行为的确认和调整,使各种社会关系朝着有利于社会的方向发展,最终形成理想的社会秩序。

(二)完善多元化的生态补偿融资渠道

单一的融资渠道使生态补偿仅能在一些重大的生态项目或生态问题上展开,且不能充分体现“受益者付费”原则,参照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实际,我国融资方式应该在完善现有融资制度的基础上向国家、集体、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融资机制转变,以便拓宽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投入渠道。

第一,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即为了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通过公共财政支出将其收入的一部分无偿的让渡给微观经济主体或下级政府主体支配使用所发生的财政支出。财政转移支付是国家(政府)进行生态补偿的一项重要制度之一,它是一种不以取得商品或劳务作为补偿的支出。科学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保障,也对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生态转移支付主要是资金形式的补偿,对于全国性的生态服务,理所应当由中央政府财政支出来解决,而具有地域属性的生態服务应该由区域内所有受益者共同承担。

第二,完善的环境税费制度。要完善生态补偿税费制度,首先,应该将资源税费在用途上增设生态环境补偿和恢复专项,即真正对自然资源的生态环境价值进行补偿、条件成熟的,可以独立设立生态税(费)。其次,国家必须用法律手段,把征收生态补偿费的目的、主体、对象、使用等,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在我国自然资源保护法律中对征收生态效益补偿费做出明确的规定,以取得全社会一体遵守的效果。

(三)环境意识的普及

目前公众的环境意识更多体现为政府依赖型,这与环境的公共物品属性是相悖的,这也和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人们内心更认同经济发展,忽略了环境的生态属性。为此,我们应该加强生态补偿知识的宣传普及,使之为公众接受、认可,并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把生态补偿写入法律的同时,强调公众参与的基本原则。经济与环境双赢是社会发展的全面价值追求,要达到此目标就要改变人的价值观念实现社会的全面价值追求,经济与环境的发展需要从传统社会的“经济人”向“生态人”转化,人类的经济活动不仅仅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还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从而达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明德.森林资源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简论[J].政法论坛,2005,(1).

[2]杜群.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及其发展现状和问题[J].现代法学,2005,27(3):186一191

[3]《环境科学大辞典》编委会.环境科学大辞典[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

[4]康建辉,毛平.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若干问题探析[J].商业时代,2007,(35).

[5]吕忠梅.超越与保守——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环境法创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355.[6]李祥.论中国生态补偿制度的完善[D].江西理工大学,2010.

[7]刘晓芸.论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J].晋中学院学报,2007,(5).

[8]刘旭芳,李爱年.论生态补偿的法律关系[J].时代法学,2007(1).

[9]廖志刚,任中平.论生态补偿与西部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

[10]裴秀丽.我国森林生态补偿资金来源问题研究——对哥斯达黎加森林生态补偿经验的借鉴[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

[11]牟莹.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制化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1).

[12]毛涛.我国流域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思考[D].西南政法大学: ,2009[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

[作者简介]曾丽媛,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减震技术下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RTK技术是铁路测量中的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测量模式,能够进行全天候的测量,同时能够大大减少测量的工作量和人员数量,因此在铁路测量工程测量工程中广泛应用。本文笔者将对RTK测量技术进行介绍,并结合具体的铁路工程实例,简要探讨RTK测量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RTK技术 铁路工程 工程测量

在铁路工程的测量施工中,传统的地面测绘技术主要是利用电子全站仪、水准仪等地面测量仪器,同时采用其他测量工具进行辅助。这种地面测绘技术需要投入较多的测量人员和仪器设备,同时大多需要进行野外的施工,并且工作效率较低,在测量中往往会出现误差累计的问题,现场测量效果不够理想,无法进行全自动化的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全新、高效的测量模式—GPS-RTK定位技术,这种测量技术具有实时、快速、精度高、控制点少、野外工作量少以及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克服了传统地面测绘技术在通行和通视方面的局限性。显然,RTK定位技术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开辟出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的测量模式。

1 RTK定位方法以及作业流程

1.1 GPS-RTK定位的作业流程

(1)基准站的设置。为了能准确地进行铁路工程的测量,首先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收集工程场地附近的高等级已知控制点,并对这些已知控制点进行校核,以确保控制点的精确性能够符合工程使用的要求。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仅仅采用收集得到的控制点是不便于直接在工程中进行使用的,因此应当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而需要在测量区域内加设控制点、联测坐标和高程。在进行RTK测量之前应根据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基准站设置地点,并在其上安置接收机,同时对参数进行设置。(2)坐标系统转换。通常情况下,对于工程项目的建设,往往都是在地方独立坐标系中进行的,因此在进行RTK测量时应对坐标转换参数进行计算。利用至少三个控制点对RTK参数进行修正,其中必须求得七参数,求解得到坐标转换参数之后,通过可以利用参数,即可根据参数利用测量控制器实现定位点工程独立坐标的实时解算。(3)流动站测量定位。当坐标转换参数确认无误之后,即可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测量定位放样和测绘工作。

1.2 GPS-RTK测量技术的主要优点

(1)采用这种测量技术可以大大的减少控制点的布设数量,减轻工作量。(2)可以实现全天候的实时观测。(3)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适当的调整。(4)测量过程较为直观。(5)在地形起伏较大,同时植被较密集的地区进行测量时,在通行和通视方面均存在问题,而采用这种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6)不需要较多的工作人员进行作业。

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铁路工程,其长度为12 km,路线穿过一森林公园,沿线具有较为密集的植被,同时地方复杂,高差较大,最大之处可达到400 m。本铁路工程主要有隧道、桥梁、路基等分项工程组成,其中隧道的数量一共有11座,总长为7849 m,匝道桥长一共为5393 m,桥梁和隧道的连接路线长度一共为1500 m。鉴于工程所在地地形情况以及工程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本工程的测量工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本工程工期较为紧张,这又进一步加大了本工程测量作业的难度。

3 测量方法和步骤

3.1 基准站的设备

由于所收集到的高等级已知控制点的距离本工程路线较远,因此根据规范的要求,需要在本工程路线附近布测平面控制点,一共布设15个,兼作为高程控制点,用作GPS基准站。在进行控制点的布设时,是按照C级GPS静态相对测量精度施测,同时按照三等精度联测水准高程。相邻控制点之间的平均间距为1 km左右,而最大的间距可达到3 km左右。

3.2 坐标转换参数的确定

由于本工程所处的地理条件较为复杂,采用传统的地面测绘技术无法在满足工期要求的基础上完成如此大的测量工作量。因此必须采用高效的GPS-RTK测量技术。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测量仪器为Trimble 5800型GPS接收机,对这种仪器进行坐标转换参数的确定主要有两种方法。

(1)在施工现场采用RTK测量控制器进行测算时,首先应从平面控制点中选择出至少3个控制点,同时这几个控制点均应有高程,接着将这些坐标输入到测量控制器中,然后在施工现场逐点进行定位测量,每个点的观测时间不得少于5 min,当这些控制点全部测量完成之后,即可通过测量控制器内部的软件自动计算出坐标转换参数。通过工程实践可以知道,采用这种方法进行参数的确定,需要花费较多的实际,因此并不实用。(2)利用如前所述控制点的大地经纬度和测算出的当地坐标,在内业中计算得到坐标转换参数,接着就可以直接将这些转换参数输入到测量控制器中。通过工程实践可以知道,采用这种方式计算所得的转换参数精确性较高,同时较为迅速。根据得到的转换参数,在施工现场对控制点进行校核,每个点的观测时间不得少于3s。接着将GPS静态观测成果与RTK观测成果进行对比,RTK定位成果能满足铁路工程中一般测量工作的精度需要。

3.3 分项测量

(1)普通控制测量。在收集的已知控制点或利用相对静态技术加密的GPS控制点上,采用RTK测量技术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时间应控制在3~5 min,并加密测设部分控制点,从而确保采用全站仪在局部区域内进行分项工程测量时,能够满足工程需要。(2)定线放样。首先应在测量控制器中输入线路中线的曲线要素,这样在控制器内就可自动生成线路图。在整个定线放样的作业中,控制器能够实现测点里程和偏移距的实时显示,从而可以高效对放线工作进行指导。(3)地形测绘。当采用RTK进行地形测绘时,一台基准站即可提供多个流动站的使用,因此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小组的测量作业,从而可以实现高效的测绘作业。当GPS信号受到地形的严重阻碍时,可以考虑采用全站仪与RTK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地形进行测绘,从而可以有效地额解决复杂条件下的地形测绘作业。(4)纵、断面测量。在本工程中需要对隧道、桥梁以及路基等多个分项工程进行测量,因此,进行纵、断面测量其工作量较大,同时由于工期要求较为紧迫、精度要求等,并且施工现场的地形条件较为复杂,这给测量工作带了巨大的挑战。如果采用传统的地形测绘技术,不仅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仪器,同时测量精度也无法满足要求,往往会出现断面失真的问题。因此本工程采用RTK技术有效的完成了纵、断面的测量工作,同时其测量效率高,精度好。(5)专业调查与测绘。在本工程中需要事先对隧道、桥梁以及路基等多个分项工程进行专业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涵洞、较差道路、线路附近的建筑物等。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RTK测量技术利用其实时、快速、精度高等优势,在铁路工程中的应用开辟出了一种全新高效的测量模式。基于此,文章通过结合实践分析了RTK在铁路工程测量中的实施流程,同时结合工程实例,系统地探讨其在工程中的具体应用过程,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 史秦波.RTK技术在铁路工程测量中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4):30-31.

[2] 袁作波.GPS-RTK技术在铁路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0(7)28-34.

减震技术下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前我们正处在信息时代,智能化已经成为时代的主体,将计算机技术融入机械工程自动化发展中,有助于提高机械自动化效率,提高机械设计制造效率,切实满足社会大众快节奏的生活需求。所以,我们说智能化助推了机械化自动化的发展,智能化和机械化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助推着社会的稳健长远发展。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机械工程;自动化

所谓智能化技术主要就是在网络信息技术下背景下所衍生出的一种新型技术。智能化技术在实际功能的使用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延伸空间,同时也具备高效的统筹设备优势,在上述优势上有效提供了审查系统设备条件,为机械工程后续自动化的生产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实际设备功满足缓解的稳定性,有效为企业整体设备的消耗和成本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也促使机械产品效率的提升。助推了企业的稳健长远发展。

1 分析智能化机械工程的特点

高效率、高品质、四流集成,四流交汇是智能化机械工程最显著的特点,企业通过智能管理系统可以有效规划设计智能化机械工程生产,促使产品质量的提高,进一步降低产品报废率。另外,还可以有效代替人工管理,从整体上促使机械生产效率的提高。智能化管理系统通人、软件、硬件以及机械的相互集成和相互交流能切实有效的保障智能化机械工程的智能性和高效性。由于智能化机械工程有着个性化的用户服务定制,能有效将冷冰冰的机械变得更加灵活,进一步推动机械工程的稳健长远发展。

2 分析机械工程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2.1 生产设备智能化

众所周知,机械工程在生产过程中是非常依赖于自动化技术的,传统机械生产通常情况下都是流水线操作,与人工生产工艺相比较,流水线操作工艺减少了人工成本投入,同时也有效提高机械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产品报废率,进而让产品质量得以提升。时代在发展,工业智能化普及范围越来越广,越来越多的机械生产企业都引入了智能化操作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取代生产流水线管理,其能高效自动的收集 机械生产流水线上的各种信息,实现对整个计息机械工程生产过程的全面调度,减少容错率,从整体上提高流水线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另外,机械生产企业使用智能化机械生产设备有助于有效减少流水线的工人数量,并且有些机械生产流水线由机械设备自动生产和调度,减少了人工成本,整个机械生产只需要1-2个技术人员来进行技术调整,促使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规避了因为人为原因而出现的失误问题,整体上提高了产品质量。除此之外,机械生产企业提高机械工程设备,还有利于最大化的确保机械工程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如果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问题,智能化生产设备可以针对问题,采取措施,及时报警或者是处理问题,进而有效金减少企业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有效规避因为操作人员在具体操作中因为失误问题,所造成了生产事故,确保机械生产企业稳健发展。

2.2 生产制造智能化

机械工程是一个危险系数较高的产业,一般来说其工作环境都比较恶劣,这给施工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针对于此,最近几年,很大一部分机械制造生产商都在机械工程施工中引入了智能化技术,减少了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实有效的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当前很多机械制造企业从制造环节开始就应用智能化控制系统,促使机械生产操作环节劳动力的减少,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施工人员的工作安全系数,从整体上提高施工环节的工作效率。如,传统开采在开采前,相关工作人员都是利用机械设备来测验山体机构和土质,之后工作人员在根据数据信息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在数据测量环节中非常容易受到环节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大大的加大了施工人员的危险系数。如果施工人员在应用智能化凿岩机控制系统,在施工环节中就可以充分利用機械自主调整科学高效的测量出精准的数据。施工人员不需要在危险的环境中来施工,只需要监控机械即可。再如,我们所熟知的压路机,工作人员在使用压路机碾压路面的时候,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测量具体路面,全面且有效掌握路面数据。通过数据来确定路面的碾压程度和铺路的厚度,如果将智能化系统应用到压路机上,施工人员就可以使用机械来收集路面的路况、温度以及硬度,从而有效形成一套设备工作参数,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施工人员的操作。

2.3 机械产品智能化

时代在发展的同时,智能化发挥为社会大众的带来了诸多便利,很多自动化机械设备可以同智能化管理平台有机结合起来,促使产品使用效果的提升。另外,机械生产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和产品的特点,针对性为产品配置智能化系统,从整体上提高机械产品各方面的性能,同时还有助于给广大用户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更好地让机械产品成为一款根据客户需求或是用户特征进行个性化定制的服务设备,不再是一台冷冰冰的机器,完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机械产品智能化是机械工程智能化中风险最高,最难实现的,我们深知机遇和风险是并存的,倘若我们能最大化的发展接卸产品的自动化,一必定助推机械产品的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机械工程中智能化技术的有效应用,有助于提高机械工程生产效率,进一步减少机械生产过程中人工工作量,降低人工成本,促使机械生产工作效率的提升。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机械工程中智能化机械工程,一方面要追求生产过程中智能化;另一方面,还要追求产品的智能化。因此,机械生产企业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特征制定个性化高端服务产品,切实有效的完善用户的使用体验,提高工作效率,促使企业的稳健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恒. 智能化技术在机械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价值[J].内燃机与配件,2017,(12):113-114.

[2]庄原. 自动化在机械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2):229-229.

减震技术下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我国环保观念不断的深入人心,得到贯彻的时代背景下,地质勘查的技术运用过程中也逐渐强调绿色和环保性传统的地质勘察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目前的环保标准,逐渐的被绿色的地质勘察技术所替代,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本文围绕着绿色地质勘查综合技术在实际勘察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由于进一步探讨,希望为地质勘察领域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地质勘查;绿色发展;技术应用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工程建设项目在开展时已经呈现了不断增长的趋势,在达到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程建设破坏环境,造成了环境污染等方面。与此同时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地质勘察工作在发展过程中显得比较缓慢,要想更好的满足我国目前经济社会对发展的需求,就需要加强探究绿色地质勘察技术的力度,树立相应的观念,合理的采用绿色勘察技术解决实际的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落实到绿色发展和防治污染的具体工作中。

1地质勘察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地质勘察工程开展过程中,地质勘察的活往往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进行钻探的过程中,对周边的空气和土壤造成的破坏,加之技术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行为上不够规范,会对环境的破坏程度进一步放大,主要体现在土方石渣开挖以后,在地面上的堆放有雨,许多脆弱的植被生长环境较为恶劣从而受到影响,这也将是后期该地区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导致循环水系和冻层涵养水系,受到了双重的破坏。其次是在地质进行勘查时,由于工程垃圾破坏环境,许多技术人员在实地勘查过程中没有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进行,导致了开挖工作中的机械布置,不能够与当地实际情况更好的配合,从而影响动植物的生活。

2绿色地质勘察工程实施现状

基于地质工程勘察目前的状况的基础上,许多地区的地质勘察工程局已经在使用绿色地质勘察技术,积极地摒弃了传统的不满足环境保护的勘察技术。许多地区在针对绿色地质勘察工程项目时,已经落实了地表开挖后的恢复和养护工作措施,建立相应的示范基地,对绿色地质勘查过程中要遵循的标准进行了严格的明确并要求在场的操作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的标准与规范进行施工,确保了绿色地质勘查的质量得到稳定提升。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对开挖的地表进行养护和修复计划的提出与实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环境的保护,但仍然没有真正的满足实际绿色地质勘察的要求,特别是许多植被已经受到破坏,在后续的修复过程中,往往无法完全恢复到原有的状态,且地下的循环系统更是无法复原如初。因此在实际应用绿色地质勘察技术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表面的破坏进行恢复,也需要重视实际使用的勘查方法,要对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创新,才能最大化的减少地质勘察,在使用过程中对周边动植物和环境的影响。

3绿色地质勘察技术应用思路

3.1浅层钻探应用

一般而言,针对一些特定环境的地区,在实际的开展地质勘察工作中,可以使用浅层钻探的技术,从而降低该地区的勘察工作,破坏自然环境的问题,如在地表层植被较稀少的地区,亦或是接近找沼泽的地理自然环境地区中都可以采用浅层钻探技术满足该地区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要求。

轻便钻探应用

轻便状态往往更适用于一些地势较高并且需要修复的地区路段,在开展钻探工作的过程中,将钻孔的位置布置在450米以内的浅层地表中,通过轻便的状态方式最大化减轻施工过程中都为道路造成的破坏,不仅进一步的实现了施工过程中的自然环境保护原则,也大大的降低了施工投入的成本。

3.2定向钻探应用

定向钻探技术主要是使用在同一位置存在不同方位斜孔的地域中采用斜孔内使用定向钻探的方法进行施工,这个技术主要是在一些深度地质勘察工作中常采用的。一般需要采用该方法的深度,地质区域,主要有地势较高且陡峭的大规模修路工程地域或状态深度超过5000米,钻孔直径为65毫米,地质岩石中心的直径达到45毫米的场地这些等地基于一个钻机场地的基本前提下,可以采用定向钻探方法,实现不同方向的钻探工作。因此在定向钻探技术的使用过程中,不仅可以降低勘探工程对地表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能减少占用的地表面积,并且也在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3环保液的应用

对一些深部地质钻探工作的开展,需要注意会排放大量的沸石和沸水,从而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在环保冲洗液的应用下,可以高效地将不同类型的排放废物打到降解的目的,在环保工作的进一步顺利开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此外雖然我国目前环保业的研究和技术已经进入了较成熟的应用阶段,但目前仍然缺乏对地下水层渗透方面进一步的认知,因此在覆水层的钻探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在满足了解市场情况和材料的前提下,合理的对钻探工作方案展开调整,以进一步满足绿色地质勘查的基本要求。

4绿色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

4.1缺乏重视度

我国现阶段的绿色地质勘察工作开展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工作人员对该方法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并没有树立严格的绿色勘察理念,缺乏对绿色地质勘查综合技术的深刻认识,将直接影响了勘察工作不同内容的顺利开展。比如在实际的项目进行过程中,对经济发展的关注远远高于绿色地质勘察工作本身,因此没有对该项工作的环保标准投入更高的资金,从而导致绿色地质勘查,在政策的支持方面存在较大的阻碍,不仅降低了勘察工作的绿色时效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绿色地质勘察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利于我国绿色地质勘察技术的发展,也对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造成影响。

4.2勘察技术手段有待创新

在进一步落实绿色地质勘察工作的过程中,技术上的缺陷往往是最为常见和致命的问题,这导致地质勘查工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能达到更好的效率和质量,主要的原因是许多地质勘察工程小组并没有及时的摒弃以往工作中采用的落后的技术手段。今年来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时代,大背景下,绿色地质勘察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提高,但是由于在资金与人才方面的限制,许多新型的地质勘察技术仍然无法在实际的勘察项目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应用,从而降低了,和地质勘察研究的效率,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勘察工作中数据的准确性,从而无法全面满足绿色地质勘察工作的基本要求。

4.3勘察结果未得到合理的应用

针对绿色地质勘察工作本身来说,勘查的结果要得到合理的应用,才能发挥出勘察工作的内在价值,但目前实际开展过程中,由于该工作本身和环境的复杂因素影响导致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就会出现勘查过程中获得的信息资料不充分的现象,从而影响地质勘查结果的应用,不利于对该地区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修复。

5提高绿色地质勘查水平的对策

5.1强化思想认识

在开展绿色地质勘查项目工作中,要使所有的相关工作人员在思想上可以充分认识到绿色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才能更好,我完成绿色地质勘察的战略性目标,从而强化勘察工作中对生态环境危害的认识。一个比较好的,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宣传的力度,定期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绿色地质勘查理念,是所有的人员可以始终秉持着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开展地质勘察工作。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培养,促使勘察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组建出一支更加优秀的勘察人才队伍。在后续的人员管理工作中,也需要明确不同工作岗位的职责,进一步落实奖惩制度,从而调动工作人员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好且规范的完成各项工作。

5.2采用先进的技术

在开展绿色地质勘察工作过程中,使用的技术会直接影响整个工作的质量,因此要使用先进的勘察技术,才能有效地促进勘察行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在实际的勘察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使用先进的技术要求,工作人员在专业技术和水平上可以掌握先进勘察技术的操作方法,从而提升勘察的效率和质量,比如可以使用x光技术和电磁技术等目前最先进的方法。

5.3强化地质勘察机制

在进行绿色地质勘察工程都开展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和行业制定的技术规范进行,根据该工程项目本身的特点,不断对地质勘察的機制进行完善与健全严格的落实,岗位的职责权限和要求是用奖惩制度针对出现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要给予相应的惩罚正确的指导,所有的地质勘察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定完成工作。

结论:

综上所述绿色地址寄,绿色地质勘察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进一步的减轻我国地质勘察领域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从而促进了我国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与效率,也达到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我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地质情况,因此地质勘察工作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复杂的地质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一定要采用先进的勘察技术,并结合该地区实际的地质环境,做好相关的周边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尽可能的将勘察工作对环境的伤害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范晓梅,田万生,潘建磊.绿色地质勘查综合技术应用分析探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5):151+153.

[2]贾占宏,高元宏,梁俭,刘海声,陈佰辉.绿色地质勘查综合技术应用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8,44(04):1-4.

[3]贾占宏,高元宏,梁俭,等.绿色地质勘查综合技术应用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8,44(4):1-4.

[4]王达,李艺,周红军.我国地质钻探现状和发展前景分析[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8(4):1-9.

减震技术下土木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随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目前疫区得到非常大的成果,如何将自动化技术和电气工程相互融合措施,电力系统可以更加稳定持续的发展,使我们国家电力行业需要研究的主要方向。截至目前,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已经可以为我国电力在全国的普及以及电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足够的技术上的支持与保障,因此我们国家需要大力的推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的发展,这样才能使我们国家的发展具有持续性,使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也能在世界上逐步突出,他们就是以如何发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为基础进行的分析,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电气系统,自动化发展与措施

引言 随着我们国家工业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现在我们国家想要正常的运转是要加强对于能源的利用,现代社会的经济发展也需要大量的电力,因此对电力系统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了主要的方向,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了科技信息化的时代,因此要将电力系统和自动化相结合推动两者和谐发展。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的重要性

自动化技术如果可以和电力系统相互的融合,这样就可以使电力系统的运行更加的完善,同时也可以更好的将线路与电子器件相结合,使信息的指令更好地进行传达,同时概率系统可以和自动化技术相互结合,也能实现系统的操作难度大幅度下降,解决人工不足的问题使人力成本逐步降低是电力系统的运行达到快捷精准高效,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具体应用

1.人工智能控制技术

随着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了我们国家主要研发的一项科学技术之一,并且经过研究得出它有极大的应用市场,相比于之前,现在用人工智能可以使操作簡单,特别是之前在工艺生产中,如果出现了特别复杂的操作程序,人工智能控制技术总是表现出很多差错,具有极高的不稳定性,随着我们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我们的人工智能技术也处于快速发展中,现在人工智能技术也已经在电力系统的其他环节中运用起来,因此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之中,是意义非凡的。

2. 柔性交流输电系统

柔性的交流输电系统,对于我们国家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技术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值得研究的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其核心组成部分,柔性交流输电系统相较于之前的输电系统输电速度非常快,他本身就蕴含着非常高的科学技术,可以在书店速度加快的同时保证输电的稳定性,同时这项技术的应用可以尽可能的减少电力的浪费,优化对电力能源的配置

3.安全监控系统

电力系统的自动化建设的基础,在于监控系统的搭建,而在其中最重要的在于动态性质的监控系统的搭建,动态监控系统的搭建,不仅可以对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起到监督作用,保证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安全事故,一旦出现事故与故障都可以第一时间发现并给予解决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我们国家近些年以来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着发展,这使得我们国家的电力系统与自动化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格局上的突破,现在如果我们想要继续推进这一项目的快速发展,那么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几个问题,依次来保证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运行体系保障,建立明确的发展目标,明确我们国家电力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逐步建立智能化的技术交流中心,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新型技术的研发进度,加强对于人才的管理,加强对于技术的引进,加强市场的监管力度,使整个电气自动化系统可以更加平稳的发展下去,最大限度地健全电力系统自动化相关工作流程。

1.健全人才管理制度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保障,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来说更是如此,想要带队系统自动化发展速度加快,我们必须加强对于相关人员的培养,不仅要积极的对国外的先进人才进行引进,而且也要注重我国自身人才团队的培养,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电力系统可以正常地实施保障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是离不开人才队伍的建设,我们现在应该加强对于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快对于其相关专业技能的培训,为社会输送相关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

2.不断改善技术

首先应该不断完善先进的科学技术的管理体系,在体系之中加强对于设备的监督管理,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整体电力设备可以安全平稳的运行,此外现在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非常多的使用到了人工智能也应该加强对于人工智能的控制规范人工智能的仿真技术操作以此,来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

3.未来发展前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范围内的新兴技术增长更为迅速,新兴领域也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新产品,新型的服务以及新型的格式,这些都不断地满足着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再加上我国政府对于电气自动化十分重视,投入了非常多的资金,不断加以鼓励和扶持,使得未来电气自动化的方向逐步在向着互联网方向靠近面向大数据云计算AI智能等服务一体化,中国市场十分巨大,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升的过程中,对于相关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自动化具有很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景,未来将和互联网技术逐步融合使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功能。

结束语

随着科学法案站,现在自动化技术已经很广泛的应用了,我们现在也在进一步的研究如何才能使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更好的进行融合,使电气系统可以整体性能得到提升,在电力系统之中应用自动化技术也可以使电力系统更加精确的进行完善,同时也可以减少系统出现故障的状况,现在与自动化相结合,还可以减少电力系统的输电损伤,介绍电力系统的运营成本使电力部门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润,现在我们应该加大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专业人才可以早日进行设备的研发,为我们国家更好的发展,电力系统更好的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弛电气工程自动化的背景下的对于发电厂改造研究[1中外企业家,201936)96.

[2]林庆炜自动电网在建设中的电气的工程的自动化中运用7建材与装饰201933)236-237.

[3]邓艺欣邓忠亮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和改进[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23):51-52.

[4]张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智能化的技术应用的探讨[J]科技与创新2019(23):156-157

上一篇:流域经济的区域经济论文范文下一篇:楼宇改革自动化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