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审计应用问题论文范文

2024-03-17

网络审计应用问题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已然成为一种新型交易、销售的商务方式,并同时影响着审计的发展,网络审计由此应运而生。本文分析了网络审计风险的成因,并针对相关的风险因素提出一系列建议,从而促进我国网络审计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网络审计;审计风险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经济活动而言,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已然成为一种新型交易、销售的商务方式。电子商务在传统交易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新的会计活动,因此,审计工作也变得更加复杂。为了满足网络经济的需求,网络审计应运而生。

与传统审计相比,网络审计的范围更大,面临的风险也更多,而原有的审计准则和法律法规已不完全适用于网络审计。虽然已有部分专家学者,对电子商务网络审计存在的风险作出了分析,也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但现有的审计制度陈旧,无法满足网络审计的需求。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深入分析网络审计风险,并运用各种措施来防范相关风险就显得意义重大。

二、电子商务网络审计风险成因分析

1.审计外部环境

(1)网络审计的法律法规及审计准则不够完善

对于电子商务这种新兴经营模式,与之相关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如网络用户的个人隐私、电子签名的法律认定等都存在诸多争议。另外,网络审计相较传统审计,在审计对象、范围、证据及效率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原有的审计准则已经不能适应新情况。

(2)网络环境不够良好

开放的网络环境使得进入网络的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并且其目的与动机也不得而知,这就使得网络管理变得困难起来。此外,目前普遍用于审计工作的评审软件还存在缺陷,例如,审计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被修改过,这种修改行为是由于操作或者记录出现错误而作出的正常授权修改,还是存在舞弊等恶意篡改行为,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审计人员无从判断,因而也加大了审计风险。

2.审计内部环境

(1)获取的审计信息缺乏准确性

我国现有的网络审计技术不成熟,网络系统因防御能力差而易受影响,再加上审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这些都会影响获取的审计信息质量,导致所搜集的审计证据缺乏准确性,从而影响审计人员的判断,加大网络审计的风险。

(2)审计程序不能适应电子商务审计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无纸化的交易数据决定了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才能对实时发生的会计业务实施合理的审计程序。而沿袭了传统审计程序的审计方式,存在着分工不明确、不能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等一系列弊端。

(3)审计执业人员缺乏计算机技术

网络审计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具备传统审计所要求的经管、法律、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操作计算机软硬件审计系统、理解电子商务相关知识的能力。当前,我国大部分审计人员无法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也缺乏电子商务知识与网络安全控制意识。

3.审计对象

(1)企业组织形式的改变

当前,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虚拟企业,它们之间关系复杂,且有很大的自由度,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成立或解散,且由多个法人或非法人单位组成。因此,审计人员所确定的审计期限,也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会计年度,这就造成被审计单位主体的多样化、复杂化,增加了不确定性,从而增大了审计风险。

(2)企业内部控制的变化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商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计算机的依赖程度更高

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企业利用会计系统进行账务处理,而企业对于计算机的依赖程度高于以往。

②增加了新的内部控制点

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审计人员除了依照原有的方式,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人员、业务程序、信息处理方式进行控制外,同时还要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设备进行控制。

③相互制约程度减弱

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中,账簿之间、账表之间、表表之间都存在着钩稽关系,使之相互制约。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采用会计系统来处理日常业务及会计信息,相互制约作用减弱。

三、电子商务网络审计风险控制对策

1.制定网络审计准则,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原有的审计准则已经不再适用于网络审计,还会阻碍我国网络审计的发展。唯有出台新的且具有针对性的审计准则,才能使审计人员在进行网络审计的过程中,有效规避审计风险。在具体立法时,要基于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相关准则,制定出翔实且行之有效的网络审计准则。比如,明确网络环境安全性的评价标准、明确网络审计过程中,对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明确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标准等。

2.提升网络审计主体的专业胜任能力

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系统也处于不断更新发展当中,日渐复杂的软件系统,更是对于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方面,审计人员在熟练掌握传统审计方法的基础上,也要掌握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技术,同时也要求其对电子商务有着一定的认知;另一方面,审计机构也要不断地吸收具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并进行合理分工,提高审计效率。同时,审计机构要建立健全的网络审计人才培养机制,针对不同层次的审计人员,进行不同程度的培训及考核,争取实现人才的可持续产出。

3.创新审计技术,合理选择审计方法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通常采用会计信息系统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原有的针对手工做账的审计技术已经不完全适用,且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处于开放的互联网中,存在着数据信息被篡改的风险,这也导致审计风险增大。因此,要求对审计技术进行全方位创新,并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合理选择审计方法。

4.完善网络业务内部控制体系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更依赖于计算机,使得账账、账表、表表之间的相互制约作用大大减弱,因此,更突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要想完善企业网络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防止原始信息被恶意篡改,降低审计风险,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善。

(1)定期对企业的软件、硬件进行检查,科学设置用户权限。

(2)将网络权限设置为可以进行外部访问,从而便于管理人员进行监控。

(3)不断加强网络业务中断信息输入、处理、输出等过程的控制,对于关键的业务要特别注意加强控制。

(4)将内部系统维护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分离,并时常对其进行业务培训,防止维护人员与管理人员勾结舞弊或者出现操作失误。

参考文献

[1]段小法.网络审计若干问题探讨[J].财政监督,2007(16):63-64.

[2]贺霞.电子商务环境下网络审计面临的挑战及措施[J].中國商贸,2012(08):125-126.

[3]马秀丽.网络审计:应对电子商务对审计的挑战[J].新西部,2018(23):66-67.

[4]田意.基于电子商务环境的网络审计风险控制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5(26):19-20.

[5]王加宝.电子商务环境下审计风险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6]万龙翔.网络审计和网络审计风险的控制[J].商,2016(03):126.

[7]张涛.网络审计风险研究[D].辽宁大学,2015.

[8]赵晓飞,陈静.基于信息化系统的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方法问题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01):70-71.

网络审计应用问题论文范文第2篇

一、新媒体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 使更多新的技术衍生成为可能, 无论是在什么地方, 只要是有计算机网络的地方都会产生新的希望与可能。新媒体的诞生就是这样的。可以说其是利用了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等, 再加上有线、无线网络两大领域的协助, 使信息传输到手机、电脑、等终端产品当中。时效性和功能性的强大使新媒体的发展节节攀升。每个人的生活中, 使其成为了我们身边亲密无间的科技前沿伙伴。与其他传播途径相比, 更加具有表现形式的多种多样性, 一些移动终端、平板设备、数字电视等。

(一) 新媒体的特点

传统的媒体实在是缺乏与互联网接轨的时效性和迅捷性, 不光在速度上跟不上新时代的脚步, 在理念、技术、形式等方面都是具有极大的反差。交互性的体现使新媒体更具有潜力。信息不断从第一时间获取并传到信息接收者, 实时的共享促进了网络用户和空间的和谐和完整, 表达和交流更加便捷, 人与人更加容易敞开心扉。新媒体对于消解力量也是具有一定的能力, 它可以使不同国家、群体、团队、产业等边界变得更容易接近, 信息穿过不同领域的边界进入到彼此, 是实现无障碍沟通等有利渠道。

(二) 新媒体的意义和前景

未来新媒体的发展是积极的, 有力的。不仅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同时还可以在新的数字媒体技术上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新媒体的大力推行, 使人们可以通过很多的渠道来表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很多的社会工作和政府工作当中, 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使得大众可以在很多层面上实现知识的获取和信息的了解, 透明化的信息对很多政府的治理政策和行为规范以及惠民政策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新媒体的载体是多种多样的, 每个载体的运行机制也是不同, 但相同的却是那改变不了的信息的传递与获取。但在迅速崛起的新媒体形势下, 信息的快速演化也让新媒体未来成为一把“双刃剑”, 应该对信息进行有力的调整和控制, 以防止谣言和不法言论的传播和扩散。

二、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应用之间的关系

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应用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技术上, 新媒体依靠计算机网络来提供其动力和源泉, 比如QQ、微信、微博等都是计算机网络下的产物。这些新媒体的产生大大的冲击了传统媒体的道路和进程。使更多的信息媒介变成极为有效的网络应用的掌控之中, 也就是转向新媒体。信息的推广在新媒体的作用下也是十分有利的。信息的受众是计算机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新媒体的使用和传播者。如果想创新计算机网络应用, 那就首先要考虑如何在新媒体上将意见和建议形成自己产品的研发标准, 为开发创新提供宝贵的意见整合。

三、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问题

(一) 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现状

计算机网络具有大量的用户和群体, 新媒体的信息迅速传播使每一位热爱上网的网民都成了信息的传播者。新媒体下的信息是可以成为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榜样和引领者, 信息舆论性信息传播速度都明显提高。这使新媒体的传播受到很大的阻碍, 据调查显示, 新媒体的传播占据了新闻传播的85%以上。这注定了新媒体网络对目前信息传播的重要影响。

(二) 提高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

新媒体一定要结合计算机网络的特点, 极大地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这一宝贵的资源, 同时做到监管有力, 监管有效, 监管有为等措施, 把握好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式下的新媒体运行方式。这使计算机网络的范围大大增强, 不仅仅在我们新闻信息的传播上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政府、银行等诸多机构中。在教育教学当中新媒体也是具有很大的空间和市场。在传统教学方式上进行改革就必须要考虑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发展。计算机网络下的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强的特点, 新的教学模式将有力的呈现多元化发展。在一些比较枯燥的课堂中加入一些创新的模式和理念, 并联系上互联网应用和新媒体等技术, 那样的教学会更加深入, 更加生动, 更加富有活力和感染力。计算机网络与教学的相辅相成是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进程的有力保障, 只有更好的跟进时代的发展才是明确保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将最原始的套路强加给学生并不会适应于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设立有效的学习平台会大大的提升信息互动实现教育教学相辅相成, 促进现代化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延续。

四、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在当先是十分普遍的, 新媒体的大力盛行, 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本质上的提升和改变, 同时拥有光明靓丽的发展前景。但必须要做到对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控制等有利督查, 设立网警等网络安全净化的平台, 通过完整的一套管理服务保障体系使互联网技术, 新媒体信息进行有力排查和监督。保护好网络环境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实施和范围以及内容标准, 我们才能够在新的技术和平台中创造惊人的价值和提高我们文化水准, 使新媒体的前行和发展向好向前施行, 使其利用价值得以延伸。这样我们才能为营造干净、和谐、健康、丰富分新媒体平台而努力奋斗。

摘要:当下是技术迅速崛起的新科技时代, 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前行使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家庭中。因为在许许多多的公司等机构都配备了计算机, 计算机的运算速率可以充分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现在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很多地方的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进步。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优势成了首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接下来就是从新媒体角度阐述一下新媒体与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关系, 同时也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应用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背景,计算机网络,应用探讨

参考文献

[1] 晁永兰.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应用研究[J].中国报业, 2014 (16) :95-96.

网络审计应用问题论文范文第3篇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风险导向审计就是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根据企业风险管理方针和政策,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测试组织风险管理系统、各业务循环及相关部门在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方面的活动内容,对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审查、评价和预警,进而提高过程的效率,帮助组织目标实现。

风险是指对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可能性,是将后果与可能性进行评判、衡量的。把风险控制在组织可以接受的水平之下是组织目标实现的一个必备条件。为了减少、规避、控制风险,组织管理层必须采用一系列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程序。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通过检查、评价、报告风险管理过程的充分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来协助组织管理层的工作。也就是说,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按照组织风险管理方针和策略的部署,以风险管理目标为标准,审查和评价被审计部门、单位在风险识别、评价、管理等方面的合理性、适当性和有效性,并提出改进建议。很明显,风险导向审计的承担者是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必然对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提出要求,内部审计组织方式、人员能力和素质达到要求,是开展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条件,也只有内部审计组织方式、人员能力和素质达到要求,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才有了保证。

二、风险导向审计的特点

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型的、多维的审计模式,它以审计风险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在审计全过程的各个阶段都利用审计风险模型,对各种审计风险进行全面的、动态的分析与控制,并以此为基础恰当地计划和指导审计工作,从而高效率、低风险地完成全部审计任务,达到设定的审计目标。

(一)审计重心前移,从以审计测试为中心到以风险评估为中心。传统审计的风险评估不到位,未能有效发现高风险审计领域;由于加强了风险评估程序,真正体现了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

(二)风险评估重心由控制风险向综合风险转移。控制风险的高低主要与重大错报和员工舞弊有关;而管理层舞弊主要与重大错报的管理层舞弊有关。审计人员重点是发现管理层舞弊,评估重点是包括固有风险和初步控制风险的综合风险。

(三)风险评估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估。传统风险评估是直接评估重大错报的概率。现代风险评估是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基于如下考虑:一是持续经营,二是经营风险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三是从经营风险中能更有效发现财务报表潜在的重大错报,四是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合理性评估只有从经营风险入手,才能进行正确的评估。经营分析过程实际上是发现问题的过程,从经营风险入手进行经营分析,容易将审计拓展为咨询。

(四)风险评估零散走向结构化风险分析结构化最大的好处是考虑了多方面的风险因素,这些因素有机联系在一起,便于作综合风险评估。

(五)风险评估以分析性复核为中心,尽管风险评估包括检查、调查、询问等多种审计取证手法,但核心是分析性复核的运用。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对于信息的再加工重视程度不够。分析性复核主要适用在报表分析上。现代风险评估以分析为中心,分析性复核成为最重要的程序。为了适应分析性复核功能扩大的要求,分析性复核开始走向多样化,不再是仅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非财务数据也进行分析。分析工具充分借鉴现代管理方法,将管理方法运用到分析性程序中去。

(六)审计人员专业知识重心转移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风险导向审计以审计风险的分析评估作为制订审计计划、执行审计程序、发表审计意见的基础,从而全面地把握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

目前,风险导向审计已在国外的独立审计工作中得到应用,同时也引起了我国理论界的广泛探讨。许多人认为在我国开展风险导向审计,可以达到降低审计风险和提高审计效率的目的。但我认为,风险导向审计本身还存在许多缺陷,另外,我国目前的经济法律环境也使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我国的应用出现新的问题。下面将从几方面分析风险导向审计的内部缺陷及其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比较薄弱。

如果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薄弱,在这种条件下要求注册会计师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就会存在很大的困难,进行操作时也遇到重重阻力。同时,我国对于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缺乏一个公认的标准体系,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诸多内容是非常原则性的,相当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层次。

(二)缺乏专门的审计理论和比较标准。

风险导向审计的应用,要求内审人员通过了解测试,形成对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整体评价。在此基础上,确认发生重大错报可能的领域与方向,评估预期的审计风险水平。然而,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理论框架或指南为确定期望的审计风险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内审人员很难对审计风险进行合理恰当的估测;另一方面,风险导向审计还没有一套比较标准、规范的审计方法,内审人员因而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审计线索实施审计。所以风险导向审计的正常实施效果会大打折扣。

(三)缺乏综合素质高的内审人员。

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的业务、市场状况管理层,甚至企业所处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状况等因素都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执业经验,还要有广博的行业知识,对所处行业的总体情况了如指掌,才能对被审计单位的行业风险和经营风险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价。

四、针对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应对对策

如前所述,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大体有三个方面的难点:内部控制、审计准则、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因此在运用好新准则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风险导向审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企业内控机制。

一个企业内部控制的好坏,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高低直接相关。从经济学角度讲,会计舞弊的实际实施者是企业的实际控制者——经理人。当前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和经理人信息控制权的存在,客观上妨碍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为适应充满风险的审计环境,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特别强调审计战略,要求制定适合于每个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的审计计划。能否正常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特别强调审计战略,要求制定适合于每个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的审计计划。能否正常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并收到预期效果,通常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内控是否有效等。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只有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在审计技术方面还不够成熟,在某种程度上仍依赖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因此,应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设计、运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建立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强调高级领导层的控制责任,关注对全部风险的评估,重视日常控制活动,抓住内部审计监督评价环节,才能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推动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

(二)建立完善的审计法律法规。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门经济技术要想发挥其应有的经济功效,必须依赖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相应的制度安排。研究表明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加大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对于抑制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而言,其长期性政策效应优于加重对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企业的处罚,因此完善法制环境有利于审计人员做出正确选择,是在我国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必不可少的措施。

(三)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第一,树立全面、系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意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对控制风险进行评价,而且要对产生审计风险的各个环节进行评价。但是,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不是孤立的,在审计实务中,内部审计人员要树立风险导向意识,将风险导向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账项基础审计结合起来运用。即在风险导向审计观念下,客观评价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发现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风险,对评价出的高风险领域,实施详细的账项审计,可有效地控制风险,节约审计成本。

第二,持续提升学习能力。内部审计人员要熟悉企业的目标、战略和计划,了解经营管理的各项职能,具有评估风险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提供他们所需的服务。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多元化的技能。内部审计人员要实现专业知识重心转移,即以会计、审计知识为中心转向管理知识、行业知识为中心,包括行业生产经营特点、经济技术指标及行业政策,企业的经营战略、经营环境、经营风险等等。

第三,加强沟通,系统整合,形成全力。内部审计机构中增加非会计专业的人员,以组成有各方面综合能力的内部审计项目组;同时要注意对现有的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增加管理、法律、金融、工程、技术和信息等多方面的知识,可行的方法是让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内部各个不同的职能部门轮岗实习,熟悉各项具体业务流程。此外,内部审计机构也要实行知识价值链管理,融合审计资源,成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专业顾问团队或者与相关部门结成虚拟团队,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更高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职业的判断,克尽应有的谨慎和关注”。为此,应该培养审计人员对影响企业的宏观环境的把握能力,培养其统计、分析等综合能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

网络审计应用问题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网络的出现使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环境发生了巨变。从单机应用到网络的群机联动,实现数据共享;从单纯的文书处理到个性化的社会资料资源共享。近年新兴的IT业已从单纯的PC生产和软件开发业务纷纷进军网络市场,从而引发了一种崭新的经营方式——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作为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一种商务活动,引发的全球信息化浪潮冲击着传统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网络化、数据化、知识化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网络时代开始。

一、网络时代为审计工作提出了不能回避的挑战和变革

网络时代整个社会经济的产生结构和劳动结构发生了改变,整个社会经济成为了与电子商务紧密相连的网络经济。这种全球化的、高速度、低成本、虚拟化的,不断创新的经济模型改变了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和会计模式,与其紧密相连的审计在网络时代的创新也就成为了必然。传统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对被审计单位特定时期的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的公允性、真实性以及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评价和鉴证的活动,其目的在于确定或解除被审计单位的受托经济责任。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财务管理系统逐渐由手工模式向网络自动模式发展,在自动化、无纸化、数据化的电子商务和高度信息化的网络财务系统下,传统审计面临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二、审计的内容、对象发生了变化

传统审计是在企业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环境下进行的。由经济业务产生纸性的原始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明细账和总账,期末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企业从原始凭证到报表每一步都有文字记录,都有经手人签字,整套账务系统都有纸介质保存,以便审阅。在传统经营条件下,企业资产和经营的安全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内控制度得以保证,企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所制定的会计政策中,明文规定内控制度,并可由审计人员通过盘询、模拟等方法进行内控制度的评审。

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可以从网上了解商品、询问价格、签订合同、发送订单,企业可以通过网络确认交易、出口报关、发送商品(仅限于信息产品)、传递发货单,划账结汇等。经济业务产生的原始凭证以电磁信息的形式在网上传递并存储于磁性介质中,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都集中由计算机按程序指令执行。因此审计人员面对的是企业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和网络账务系统,企业的账务系统以程序语言的形式存放于计算机中,肉眼难以对会计处理流程及内控制度形成全面的感性认识。网络审计面对的企业内部环境是一整套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它的合理有效性、安全程度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审计风险、难度的难以控制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传统审计中,注册会计师主要通过评审被审单位内控制度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以此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由于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完善性在传统会计系统中有据可查,较易检测。

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的会计岗位职责被打破,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更与转移,安全已不是企业内部所能完全控制的。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实时审计发展使审计风险中包含的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日益复杂化。计算机病毒和黑客攻击都可以从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通过网络威胁到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网络审计的固有风险增大;由于在计算机中可以人为篡改数据且不留痕迹,企业在电子商务中要面对如何确认没有白纸黑字和签字盖章的电子订单交易,网上信息传递的保密等问题,控制风险更难确定,检查风险增大。且由于电子商务实行无纸化贸易,如果账务系统设计时考虑不周,可能到审计时才发现只留下业务处理的结果而不能追溯其来源,缺少审计线索。主要的审计证据来自于系统网络,属间接证据,其可靠性依赖于网络内控制度的健全有效性,审计人员仅仅通过常规的审计测试程序,难以确定企业有多少重大错报或漏报,会计报表的部分或全部认定是否真实、公允,审计风险难以控制。

四、对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更高

传统审计的账账核对、账证核对、账表核对等重要的审计工作,必须由有丰富财会知识和经验的审计人员完成,而这些工作在网络化条件下将失去意义,因为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各种账簿、会计报表等只是系统中同一个数据库,甚至是同一个数据表的数据按不同方式的输出,这些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首先确定于计算机系统功能的正确性,因此网络审计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出很高要求。

目前国内的审计人员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仍有较大不足,审计人员老龄化现象突出,部分审计人员虽在财会审计领域经验丰富,但对计算机技术、网络知识了解不多,这造成审计人员因为不懂网络经营与网络财会的特点,缺少应有的风险意识和安全控制知识,而不能识别审查和评价企业的风险与内控制度,难以对复杂的网络会计系统进行有效的评审,难以应付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审计风险。而计算机专家可能不懂审计,审计人员之外的辅助人员越多,越依赖于他们,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客观公正受到威胁。因此迫切需要一大批既懂审计、又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据相关部门预测,电子商务在整个商务中占的比重将迅速增加,甚至在未来成为全球贸易的主要方式。目前,世界上还没制定出一部有关电子商务税收完善的法规。但是电子商务发展所引发的税款大量流失的问题引起了各国政府、各大国际经济组织及其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因此,建议:

1.根据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实情况,进一步推进网络监管、电子商务的立法工作,出台符合实际需要、操控性强的法律法规,为审计工作提供有利的法律依据。

2.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明确审计机关或组织的权限。如,审计机关或组织有权按法定程序查阅或复制纳税人的电子数据信息;对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必须严格实行财务软件备案制度等。

3.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补充既懂审计又懂网络技术知识的专业人员,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和能力。

网络审计应用问题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公允价值被公认为我国2017年修订后会计审计准则的最大亮点,所以具体应用比较突然,让企业会计难以接受,实施时公允价值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出现严重偏差,所以,公允价值审计,任重道远、风险近期高远期低,需要我们审计不断的完善和审计师专业性的加强。

关键词:公允价值;审计理论;问题

1.前言

财会理念与财会制度的不同,当中有一个较为特殊的概念——公允价值则成为了我国与国外会计准则与会计理念最大不同的标志。

2.提出“公允价值”概念并应用过于突然企业会计难以快速接受

《新企业会计准则2017》在其彻底完成指定,很多公司会计部门发现,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部分的概念,实施细则和计量方法仍处于无知阶段。应当指出,当时新会计準则中42个具体会计准则中有35个是针对公允价值的概念而设计的。如此突飞猛进的设计方面如此突然,许多会计公司都陷入了毫无准备的状态,其实施结果也证明,尽管所有公司在全年都开始使用公允价值,但其中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是很高。说一年中很少有公司在公允价值方面没有任何错误。这种情况在当时的中国企业会计行业引起了轩然大波,这导致很多公司在财务报表和财务数据披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财政部对许多公允价值规则的解释的清晰度,公允价值的应用已变得相对容易。虽然它仍然很复杂,但并没有引起广泛的财务问题。

3.公允价值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出现严重偏差

任何明确的概念都需要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概念的明确程度直接取决于其内涵和外延。但由于公允价值的实施非常迅速,导致其内涵出现严重偏差。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原则”财政部第42条将公允价值与其他四种会计计量属性相结合。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是简单的相似之处,这种并行性已经非常混乱,但最难接受的是这些并行项目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解释造成了其内涵的严重偏离,内涵的偏离自然会误导公允价值的延伸,使公允价值的概念变得更加混乱。

4.《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的计量与披露方面缺乏具体规定与阐述

新会计准则的快速实施及其中35项公允价值概念的实施导致企业被动地计量和披露公允价值,但在正式计量和披露中出现更为尴尬的局面。会计准则并不存在单独,完整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独立完整的规定和解释。企业会计只能从会计准则的其他解释中找到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一些偶发性规定和解释。这导致企业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面临很大困难。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会计准则非常迫切,公允价值的实施并非实际上是自愿的。这主要是由于国际压力。毕竟,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如果我国的会计准则不能与可能导致许多不必要的国际金融纠纷的世界联系起来。但是,国内金融专家没有充分实施公允价值研究的公允价值,因此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无法得到充分支持。

5.公允价值审计:任重道远、风险近期高远期低

公允价值计量和公允价值审计是否将注册会计师带到我国,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与以往相比,注册会计师面临的审计风险一般会增加或减少。这是许多注册会计师关注的结果。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全面分析公允价值会计的复杂性,公允价值会计理论的优越性,公允价值会计审计方法研究的不断突破,以及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的不断突破。

如上所述,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方法和应用涉及许多复杂的问题。这些复杂的问题直接导致国内外公平价值的道路不容易。这些复杂的问题,例如:公平价值本身的概念如此怀疑,以至于其定义在国际社会中仍然是新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有时非常简单,但有时非常复杂,特别是当市场价格不存在时,需要的未来现金流量的当前价值(如测量技术或估值模型)估计公允价值。目前,由于涉及的风险和不确定性较多,很容易导致被审计单位或第三方发生错误和欺诈行为,导致财务报表错报。因此,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和可靠性受到很大影响、关注和引起争议;人们的观念,行为和标准本身的质量会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等等。这些复杂性突然增加了执业会计师和审计风险(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的成本。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或相关会计制度首次申请时尤其如此。这些必须引起注册会计师的注意。并积极响应。

但是,对于公允价值审计与审计风险关系的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公允价值会计审计的理论进展和公允价值会计审计方法研究的不断突破是其快速普及和不可逆转性。根本原因是他们将从根本上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这是因为,基于价值和现值,公允价值会计信息与当前和未来,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以及真实和公平的本质特征相比,历史成本会计信息更加相关和真实,更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这正是注册会计师行业应该追求的。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现代审计目标之一(解释财务报表的公平性),符合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也有助于消除长期公平审计与司法界之间的表达。理解有很大差异。积极会计理论中的计量概念也认为,审计失败的风险部分来自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所承认的会计计量和披露的制度扭曲(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分别受制于会计理论和审计理论);落后的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审计人员被殴打,从而降低审计风险。

6.应对公允价值审计挑战的策略

6.1减少会计准则系统性缺陷,为审计工作提供更有力的参照标准

中国新会计准则仍缺乏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具体标准,不仅可能为企业财务舞弊提供机会,而且可能导致相关审计准则缺乏强有力的参考标准,从而增加了公允价值审计的风险。

有必要尽快制定和发布独立的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具体会计准则,为公允价值审计提供有力的参考标准,弥补新会计准则的现行制度缺陷,对公允价值审计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具体会计准则应具体说明在特定情况下,使用活跃市场报价的资产或负债会违反谨慎原则;公允价值评估方法应明确界定-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的选择。审批程序为审计师及时修改审计计划,评估控制风险和降低审查风险提供了便利。

6.2增强我国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相关度

国内有关学者研究发现,无论是国际的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还是美国的审计准则与会计准则,两者之间具有很高的相关度。研究指出:“我国公允价值审计准则与国际上其他审计准则的趋同性很高,但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耦合度却很低”。这严重影响了审计准则和会计准则的配合,也影响了审计准则的实施。由于中国新会计准则与新审计准则的相关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审计实施效果,增加了审计风险。因此,为了应对公允价值审计面临的挑战,笔者认为应建立独立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不断完善公允价值审计准则。同时,加强会计与审计部门的密切配合,形成公允价值评估技术和审计方法的良好沟通机制,促进公允价值审计质量的提高。

6.3提高审计师行业专长

审计行业专业知识是公司行业专业知识的重要体现。所谓的公司行业专业知识是指公司通过长期努力逐渐发展起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业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及逐步积累独特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在公允价值审计中,审计师的独立性和专业技能是影响公允价值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师行业专长是其专业技能的主要表现。因此,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不断提升审计师行业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公允价值审计的质量。

7.结束语

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审计是当代注册会计师应当以职业怀疑态度、不得不认真学习和谨慎从事的一项问题复杂、风险可能很大的鉴证业务。

参考文献:

[1]谢诗芬.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6.

[2]刘海凌.新会计准则:春天绽花香[N].中国财经报,2016-03-02.

网络审计应用问题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政府审计作为一个系统,其功能的发挥受到审计环境的影响。文章以系统论为基础,构建审计环境如何影响政府审计的分析框架。从政府审计理念和政府审计实务两个视角观察政府审计系统。政府审计环境指不属于政府审计系统但影响政府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因素,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科学技术环境,这些环境因素与政府审计理念各要素、政府审计实务各要素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而是通过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路径,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或相关关系。

【关键词】 政府审计; 审计环境; 政府审计理念; 政府审计实务; 系统论

一、引言

政府审计作为一个系统,其功能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政府审计本身的构成要素状况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二是政府审计环境,前者是政府审计的“根据”,后者是政府审计的“条件”。政府审计与其环境之间存在交换,一方面,审计环境对政府审计产生影响,制约或促进其功能发挥;另一方面,政府审计对审计环境产生影响,使审计环境发生预期改变,从而实现政府审计的社会价值。本文关注审计环境对政府审计的影响。

现有文献一致认为,审计环境对审计有重要影响,政府审计也是如此。然而,关于审计环境如何影响政府审计还是缺乏一个分析框架。本文以系统论为基础,构建审计环境如何影响政府审计的分析框架。

二、文献综述

许多文献研究审计环境对审计的影响,其中包括审计环境对政府审计的影响。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视角,一是环境审计对审计理念的影响,二是审计环境对审计实务的影响。

关于审计环境对审计理念的影响,主要是分析审计环境影响人们对审计本质、审计目标等一些基本审计理论要素的认识。一些文献将审计环境区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认为审计内环境决定着审计的本质,进而决定了审计的职能,进一步决定着审计的程序和方法;审计外环境决定着审计动因,进而决定着审计目标(刘兵,1995;陈晓芳,2000;刘明辉,2003;钱峰,2008)。河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2000)认为,审计环境的变化会对审计本质产生影响。谢诗芬(2000)认为,科技将是第一审计环境因素,对审计理论各要素产生全面影响。程新生(2001)认为,由于审计环境的变化,必然对审计环境所决定的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产生巨大影响。盛颖逾、卢维华(2002)认为,审计环境的变化需要进行审计目标的创新。梁劲(2003)认为,审计环境的变化将导致审计目标、审计模式、审计立法、审计准则、审计体系、审计内容、审计职能和审计方法的重构。姚靠华、周岳亭(2005)认为,审计环境影响着审计目标、审计假设和由此确立的审计基本理论、审计规范理论和审计应用理论,是审计理论体系的核心要素。纵观审计发展史,审计要素的每一次革新无不是顺应审计环境的要求的。

关于审计环境对审计实务的影响,主要是从审计工作实务的角度分析审计环境的影响。丁丽宏(2006)认为,审计环境从五个方面对审计实践产生影响:审计环境变化对审计实践指导思想的影响;审计环境的变化拓宽了审计实践的领域;审计环境的变化引进了新的审计方法;审计环境的变化对审计证据的影响;审计环境对审计报告的影响。王顺明(2007)认为,审计体制与审计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对国家审计体制影响作用最大的首推政治制度及整体设计。樊金生(2007)认为,国家现行审计体制制约了审计效能的发挥,相关审计法律体系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审计效果,会计信息失真、造假现象普遍,加大了审计风险。刘红娟(2009)认为,审计环境的演进直接产生和发展了审计判断,并使审计判断在审计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审计环境的发展对审计判断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周中胜(2009)认为,政治环境的变化及目标的实现改变了政府审计的工作范围,经济环境的变化使政府审计监督的对象和范围发生了变化,民主法治建设的进步可以为政府审计的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同时也为政府审计依法履行职责提供法律依据。朱亚卓(2013)认为,随着审计环境的改变,审计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单项详查到系统抽查,从单一听审技术到综合检查技术,从手工审计手段到电脑技术审计手段。

此外,许多文献在标题甚至整篇都没有出现审计环境这个词,但是,实质上研究的是审计环境对审计的影响,大部分的审计研究文献都属于这类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例如,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资本市场与民间审计等都属于这类(王光远,2003;刘家义,2012;潘爽、陈宋生,2014)。

总体来说,上述文献通过不同的视角分析了不同的审计环境对审计及政府审计的不同内容或方面的影响,这些研究丰富了我们对审计环境影响政府审计的认识。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审计环境如何影响政府审计的分析框架,本文将致力于此。

三、审计环境影响政府审计的分析框架

(一)审计环境对政府审计的影响:总体框架

根据系统论理论,环境是与系统相对应的概念,是系统之外并且对系统有影响的因素,这里的系统之外是指环境不是系统的构成要素,而不是指物理位置在系统之外。由于选择的系统不同,环境也就不同,一个子系统的环境会成为高层级系统的要素,系统与环境是相对的(贝塔朗菲,1987)。因此,要探究审计环境如何影响政府审计,首先要界定政府审计系统及其环境。

政府审计作为一个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层级或选择,例如,整个政府审计行业可以作为一个系统,某政府审计机关也可以作为一个系统,甚至某审计项目也可以作为一个系统。本文从一般意义上来界定政府审计系统,一个是政府审计理念系统,一个是政府审计实务系统,政府审计环境一方面影响政府审计理念系统,另一方面则影响政府审计实务系统。当然,政府审计理念和政府审计实务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限于本文主题,不探究这个问题。

所谓审计环境,是指能够影响审计系统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这里的外部因素,是指这些因素不是审计系统的构成要素,而是物理位置。政府审计环境是指影响政府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外部因素(不是物理位置意义上的外部,而是审计系统的构成要素),一般可以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科学技术环境。政治环境指影响政府审计的政治制度,包括国体、政体、政治体制、政治传统、政治文明等。经济环境指影响政府审计的经济体制特征及经济发展水平,包括基本的经济制度、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环境等。法律环境指影响政府审计的法律因素,包括法律完善程度、执法力度和社会的法律意识等。社会文化环境指影响政府审计的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社会传统文化、公民道德素质和信仰。科学技术环境指影响政府审计的科学技术因素,主要涉及与审计相关的科学、技术、教育等发展水平(张以宽,1996;陈汉文,2009;王家新,2014)。

上述各类政府审计环境还可以再细分,从而呈现复杂、多样性,这些审计环境因素作为政府审计系统之外的因素,对政府审计理念、政府审计实务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从而使得政府审计理念、政府审计实务呈现多样化,其大致情况如图1所示。

(二)审计环境对政府审计理念的影响

政府审计理念是人们对政府审计的认识,其本身组成一个理念系统,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科学技术环境作为系统之外对系统有影响的因素,会影响人们对政府审计的认识。这种影响有两个路径,一是直接影响人们对政府审计的认识,例如,在我国的政治制度中,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干部管理的一个制度安排,使得人们认为,政府审计是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制度。二是间接影响,主要是审计环境通过影响政府审计实务,从而呈现不同的政府审计现象,这些不同的政府审计现象,会影响人们对政府审计的认识。例如,由于我国的国家治理尚未实现现代化,所以,违规行为仍然是政府审计关注的主题,我国的政府审计主要表现为行为审计,由于这些审计现象的影响,人们对政府审计的认识更多地具有行为审计的特征,例如,强调审计监督,不重视审计鉴证。

审计环境会影响政府审计哪些理念?对于政府审计理念系统的内容有不同的认识,一般来说,政府审计基本理论要素应该是政府审计理念系统的主要内容,这些基本理论要素包括:政府审计需求、政府审计本质、政府审计目标、政府审计客体、政府审计内容、政府审计主体、政府审计方法论,政府审计环境通过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路径,影响人们对政府审计基本理论要素的认识。例如,就政府审计内容而言,行为合规性和合理性审计是我国的主要审计业务,我国政府审计为什么以行为为主要的审计主题呢?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各种违规及不合理行为还较多。为什么违规和不合理行为会较多呢?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国家治理还未能实现现代化。因此,正是审计环境影响了审计主题的选择(郑石桥,2015)。同时,这种审计主题的选择也决定了我国的政府审计取证以事实发现型取证模式为主流模式。

哪些审计环境会影响政府审计理念?审计环境对政府审计理念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或权变性,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一定的审计环境并不一定与特定的政府审计理念相对应,所以,审计环境对政府审计理念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的特征,具有多元多轨性,在一些情形下,可能呈现相关关系。例如,就政府审计基本理论要素组成的政府审计理念系统而言,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对政府审计需求、政府审计目标可能有较大的影响,而科学技术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政府审计方法论可能有较大的影响,但是,这些影响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科学技术环境也可能通过影响政府审计实务,进而影响人们对政府审计本质的认识,而政治环境、经济环境也可能通过影响政府审计目标,进而通过政府审计目标来影响政府审计方法论。

总体来说,政府审计环境和审计理念各要素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而是通过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路径,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或相关关系,其大致情形如表1所示。

(三)审计环境对政府审计实务的影响

政府审计实务是政府审计制度建构及其执行,其本身组成一个实务系统,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科学技术环境作为系统之外对系统有影响的因素,会影响政府审计制度建构及其执行。这种影响有两个路径,一是直接影响政府审计制度建构及其执行,例如,在联邦制国家,不同层级的政府审计机关之间并不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而在单一制国家,则不同层级的审计机关之间存在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这是政治制度对政府审计制度构建的直接影响。二是间接影响,主要是审计环境通过影响政府审计理念,进而影响政府审计实务。例如,我国的经济社会处于转轨时期,这个期间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都处于变革之中,在这些情形下,刘家义(2012)分析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关系,认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通过预防功能、揭示功能和抵御功能,发挥经济社会免疫作用。在这种审计理念指导下,对我国的政府审计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这就是审计环境影响了审计理念,而审计理念影响了审计制度构建。

审计环境会影响哪些政府审计实务?对于政府审计实务的构成要素,可能从不同视角来考虑,例如,将审计实务要素界定为“人法技”,“人”是指审计队伍建设,“法”是审计法制建设,“技”是指审计工作手段和技术方法建设。本文认为,政府审计实务是政府审计制度建构及其执行,所以,需要从审计制度及其执行这个视角来理解政府审计实务,而这里的审计制度,应该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根据这一个认识,政府审计实务由以下要素构成:政府审计法律规章、政府审计准则和行为规则、政府审计行为、政府审计文化。上述这些要素,都可能受到政府审计环境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例如,国家的政治制度会影响国家基本法律中对政府审计地位的规定,主流民族文化价值观会影响审计行为,而审计文化当然会受到主流民族文化价值观的影响。

哪些审计环境会影响政府审计实务?审计环境对政府审计实务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或权变性,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一定的审计环境并不一定与特定的政府审计实务相对应,所以,审计环境对政府审计实务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的特征,具有多元多轨性,在一些情形下,可能呈现相关关系。例如,在信息化背景下,分析性程序可能有更加广泛的用途,而在手工背景下,则分析性程序的应用会受到较大的限制,这可能是科学技术环境与政府审计实务之间的相关关系。然而,在许多情形下,审计环境与政府审计实务之间并不存在这种相关关系,而呈现较为复杂的关系。例如,由于各国的政府审计体制受到该国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这表现为众多的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政府审计体制,而政府审计体制又会影响其审计业务类型(例如,当审计机关属于司法系列时,绩效审计的重视程度受到影响),而审计业务类型又会影响审计准则。当然,上述环境因素还可能对政府审计准则发生直接影响。因此,政府审计准则受到审计环境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影响。

总体来说,政府审计环境和审计实务各要素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而是通过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路径,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或相关关系,其大致情形如表2所示。

四、结论和启示

政府审计作为一个系统,其功能的发挥受到审计环境的影响。本文以系统论为基础,构建审计环境如何影响政府审计的分析框架。

政府审计作为一个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层级或选择,本文从两个角度来界定政府审计系统,一个是政府审计理念系统,一个是政府审计实务系统。政府审计环境指不属于政府审计系统但影响政府审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因素,分为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科学技术环境。

政府审计理念是人们对政府审计的认识,其本身组成一个理念系统,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科学技术环境作为系统之外对该系统有影响的因素,与政府审计理念各要素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而是通过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路径,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或相关关系。

政府审计实务是政府审计制度建构及其执行,其本身组成一个实务系统,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科学技术环境作为该系统之外对系统有影响的因素,会影响政府审计制度建构及其执行。与政府审计实务各要素之间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因果关系,而是通过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路径,呈现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或相关关系。

各国的政府审计理念和政府审计实务虽然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由于各国政府审计的审计环境不同,从而,政府审计理念和审计政府实务又呈现个性。如何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政府审计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的重要问题,过分强调个性,政府审计制度可能失去向先进经验借鉴学习的机会,过分强调共性,政府审计制度可能不适合本国环境,从而难以在本国的审计环境中发挥功能作用。我国的政府审计制度构建及其执行,一方面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同时,还要广泛地研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只有这样,政府审计制度才有可能实现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刘兵.审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及审计理论体系[J].审计研究,1995(4):24-28.

[2] 陈晓芳.独立审计目标与审计环境探讨[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2000(4):91-93.

[3] 刘明辉.以审计环境为逻辑起点构建审计理论体系[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4):3-7.

[4] 钱峰.对我国审计环境的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99-102.

[5] 谢诗芬.论审计环境与审计理论结构:从会计信息化审计谈起[J].审计研究,2000(1):32-37.

[6] 河南省审计学会课题组.论改善和优化审计环境(上)[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0(4):22-25.

[7] 程新生.论审计环境与审计目标[J].审计研究,2001(2):45-47.

[8] 盛颖逾,卢维华.从审计环境的变化看审计目标的创新[J].山东审计,2002(10):10-11.

[9] 梁劲.审计环境的变化将导致审计理论的重构[J].经济师,2003(7):210-211.

[10] 姚靠华,周岳亭.构建计算机审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审计环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4):21-25.

[11] 丁丽宏.刍议审计环境对审计实践的影响[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3):50-52.

[12] 王顺明.从审计环境角度看我国国家审计体制的独立性[J].财政监督,2007(14):66-67.

[13] 樊金生.当前审计环境对国家审计的制约及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87-189.

[14] 刘红娟.独立审计环境对审计判断的影响分析[J].时代金额,2009(9):64-65.

[15] 周中胜.公共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政府审计环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2):35-39.

[16] 朱亚卓.论审计环境的变化对审计方法的影响[J].现代会计,2013(1):35-36.

[17] 王光远.消极防弊·积极兴利·价值增值(一):20世纪内部审计的回顾与思考:1900—1960年[J].财会月刊,2003(2A):3-5.

[18] 刘家义.论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J].中国社会科学,2012(6):60-72.

[19] 潘爽,陈宋生.经济责任审计、盈余质量与权益成本[J].中国审计评论,2014(1):67-79.

[20] 冯·贝闯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M].秋同,袁嘉新,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21] 张以宽.论审计环境[J].审计研究,1996(5):1-7.

[22] 陈汉文.政府审计环境及其未来发展——基于国家建构理论的研究[M]//中国审计学会.审计署立项课题研究报告(2007-2008).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23] 王家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审计理论框架纲要[J].中国审计评论,2014(1):1-15.

[24] 郑石桥.国家治理与国家审计:审计主题差异的理论框架和案例分析[J].会计之友,2015(1):122-127.

上一篇:转换债券投资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市场财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