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范文

2023-09-22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范文第1篇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的科学, 重点是如何科学地利用土地、合理地使用土地资源。研究景观生态学的用处之一是掌握空间结构在生态变化过程中的作用。景观生态学与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成为全世界生态环境方面研究的热点之一, 而且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 主要涉及生态学和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发展的作用在于协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在现实中的应用有很多, 例如城市规划工作、景观设计等等。

2 如何基于景观生态学设计可持续景观

自从2002年以来, 景观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就是可持续景观。随着近年来可持续发展的日渐完善, 可持续景观逐渐地得到重视, 其基本理论和科学概念已经形成并完善。所谓可持续景观, 就是景观能够较长时间地发挥作用, 提供给人们景观服务, 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景观可持续对于人类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它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间的重要纽带。下面通过3个方面具体说明基于景观生态学如何进行可持续景观设计工作。

2.1 保护并完善生态系统

景观是由动植物、陆地、水源等构成的大型生态系统, 它能够自给自足, 保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因素并提供丰富的养料以满足动植物日常需求。为了保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我们需要保护并完善生态系统, 满足可持续景观设计的要求。第一, 注意植物的多样性。避免单一植物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我们在配置植物种类时以本土植物为主, 以野生天然植物为辅, 形成自然绿化带。同时, 还需要注意水生陆生植物等合理搭配, 有效地提高植物多样性。第二, 应用环保型植物。由于现如今环境污染的严重性, 设计可持续景观时多选择降噪除尘、抗污染的植物, 有效地缓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第三, 选择合适的动物。近年来外来动物的入侵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事件层出不穷, 这就需要我们设计景观时注重本土动物, 尽量避免引进外来物种, 破坏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2.2 合理选择建筑材料、能源可持续

合理地选择景观建筑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景观可持续性能。在景观建筑材料的选择方面, 我们尽量选取可再生、可回收利用的材料, 确保资源的循环利用。除此之外, 注重节约也是必要的。配置植被时, 多选择价格低廉实惠的乡土植物, 投资少, 管理方便, 更贴合当地的人文气息与自然环境。

能源利用方面, 避免使用燃煤发电等污染环境的方式, 多采用太阳能, 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或热能, 实现景区的供电供热工作, 满足景观的日常运作需求。

2.3 加强设计管理力度

为了尽可能地提升景观的可持续性能, 有必要加强设计管理力度。在设计前期, 需要实地考察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及生态需求等, 分析现有生态环境的不足, 避免在本次设计中发生;在设计过程中, 积极提倡创新思维, 加大力度监督设计人员的设计流程并规范化、标准化, 各部门协调配合, 保证设计的顺利进行;在设计完成后, 各部门人员统一意见, 认真反思过程中的不足与缺陷, 及时改良设计中的不足。

结束语

在如今的快节奏生活中, 一旦人们盲目地追求速度, 那么质量就会大大降低, 甚至发生危害人类安全的事件。在景观设计工作中, 我们需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与自然和谐相处, 可持续利用现有的资源, 不过分浪费能源。所以,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可持续景观设计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我们需要可持续的应用现有资源, 有效地节约能源。本文通过对景观生态学概念的讲解, 进一步对当代景观设计有了深入了解, 分析现有方法的缺点与不足, 提出可持续的景观设计方法, 合理地应用资源, 创新设计方法, 为可持续景观设计注入新的活力。

摘要:景观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宏观生态空间的科学, 即研究由诸多生态系统构成的景观整体的相互作用、动态变化等。景观生态学成为了现如今生态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给生态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全新的发展空间。随着可持续发展深入人心,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可持续景观设计有很好的研究前景, 极大地促进了资源的节约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本文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出发, 将景观生态学延伸至可持续景观设计, 详细地介绍可持续景观的设计要点, 以满足新时代及未来的可持续景观设计要求, 促进景观可持续设计的发展。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可持续,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贾秉玺, 孙明.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可持续景观设计[J].农业科技与信息 (现代园林) , 2010, (03) :29-31.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范文第2篇

1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1.1 缺乏有效监督机制

国内现有的大型水库、饮水工程等分布各地, 属不同的部门和区域管辖, 有的区域监督手段缺乏, 饮水量不能很好地控制。虽然国内已经全面实施取水证, 但是领域机构的行政处罚手段力度不足, 监管缺失, 对国内甚至同一条河流的统一管理和调度造成直接的影响。

1.2 管理意识较差差

就国内水利工程的管理人员而言, 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队伍中, 很多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 导致无法全面的监督和管理水利工程。未及时的保养发展变化中的水利设施, 导致设备作用无法充分的发挥。

1.3 建设质量缺乏有效监督

之所以会出现水利工程质量问题, 和国家法规不健全有很大的关系, 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 由于检测手段落后, 一些区域的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监管缺失, 最终导致水利工程的质量存在问题。

1.4 缺乏充足资金的提供

作为国家的重要工程, 水利工程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 国家应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以便于更好的建设水利工程、但是, 一些区域内的建设资金缺乏, 尤其是地方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 这不仅对地方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更为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2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改善措施

2.1 不断强化监督工程建设的质量

要想强化水利工程建设监督, 就需要国家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 加大工程质量检测力度, 明确区域内各部门的职责, 保障各部门使用有效的措施, 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各尽其职, 各负其责, 更好的行驶法律赋予的监督、检测等职能, 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的质量, 以便于其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2 严格执行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对建设资金严格的使用报账管理制度, 完善专人管理、专人核算、专款专用的管理原则, 财政部门向水务部门及时的拨付专项资金, 水务部门要及时的核算项目资金。财政部门、水务部门要严格把关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按照资金的审批流程和工程的实际进度拨付专项资金, 不仅可以保障工程的进度, 更让项目建设的质量有所保障, 及时的处理账务, 规范会计核算, 保障安全运行专项资金, 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2.3 加强水利工程的质量措施

强化建设长效机制, 成立水利工程监督领导小组的目的是强化各项管理, 科学的制定相关监督制度, 邀请社会各界人士作为重要水利监督工程的廉政联络员;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 开展民主评议工作, 强化水利工程民主测评;制定完善的措施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强化廉政建设, 在思想上构建坚固的预防体系。强化监督工程建设。要想强化工程的管理, 需要监督组成员到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实地考察, 便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

2.4 改变传统观念, 除旧立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 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方式和实际情况不符, 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要更新管理思想和方法, 摒弃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方式, 学习国内外优秀企业的管理方式, 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具体时间, 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统一水利工程的建筑管理和运行管理, 从建设的过程中就纳入运行管理的思想, 这对水利工程未来运行管理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极为有利。

3结语

总而言之, 水资源作为和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资源, 我们应该重视起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过程中, 我们要有可持续利用的思想, 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 使用多样的管理措施, 有效的提升管理水平。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们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升, 也充分认识到水利工程在提升社会经济发展上的重要性。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 水对人们的意义非常重大, 不管是饮用还是灌溉, 水资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息息相关, 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水工程运行管理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探讨了解决措施, 以期强化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可持续

参考文献

[1] 刘衍君, 曹建荣, 张宪涛.黄河山东段水环境现状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聊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 (04) .

[2] 李秋景, 陈峰, 孙宪亮, 王义清, 刘德河.水利工程运行的监管方法[J].中国水运 (下半月) .2009 (10) .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范文第3篇

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必须对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有一个准确的估价和清醒的认识。基本形势可以概括为五个关键时期。

一是农村经济结构正处于重大调整的关键时期。我市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7.3%下降到3.8%,并呈继续下降的

趋势。农业比重越小,表明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实力更强。农业功能也发生明显变化,由原来的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转为既要兼顾生产,又要兼顾生态;既要满足数量,又要保证质量;既要抓好生产,更要提高竞争力,农业的多功能性日益突出。同时,农业比重降低,但农业所承载的劳力比重仍居高不下,高达48%,农业承受的压力更大;农业比重越小,越容易产生忽视农业、放松农业的倾向,农业部门的工作难度更大。

二是农业产业正处于优化提升的关键时期。发展现代农业必先实现产业升级,促进农业生产向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但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保障水平低,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只有800多元,还不足城市居民的1/3,土地对农民的保障功能在短期内难以替代,农民的兼业现象就不会有根本转变,土地流转速度也不能加快推进。这种兼业化的小规模生产与农业产业升级所要求的规模化、专业化形成矛盾。

三是农村社会结构正处于加速变动的关键时期。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既是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矛盾的凸现期。从农村来看,劳动力大量转移到

二、三产业,人口向城镇加速聚集,务农劳动力呈现低文化、老龄化、女性化特点。这种现象将会持续较长时间,它有利于农民增收,扩大内需。但务农劳动力素质下降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发生矛盾。

四是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正处于加速提升的关键时期。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社保网络、人居环境、社会事业的发展,城市文明正向农村延伸普及,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已成为基本趋势。但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农村生产要素严重弱化。凡是农业发展的重镇,都是财政穷镇。农民信贷渠道单一,筹资困难,又通过到城市就医、就业、买房、上学,使得农村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向城市,失血严重,造血功能严重不足。

五是农村社会矛盾正处于进一步凸显的关键时期。随着改革和发展的深入推进,农村长期积累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好,在某些地区、某些时段将会集中爆发,一些体制、机制方面的潜在问题日益显性化。如土地承包纠纷、征地拆迁补偿等,引发大量矛盾和问题。尤其近期出现的食品价格上涨,通胀压力增大,在时隔10年以后,又重新强调农产品有效供给问题,这虽然给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但给农业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业工作的主题,是在更高起点上的全面提升,是对传统农业质的跨越。从淄博情况看,今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措施是:

1.突出重点,积极构筑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发展现代农业是包括农业产业、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市场和现代农业主体等六个方面。这六项内容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完整体系。但六个体系不能起头并进,应分出轻重缓急,突出重点。从淄博市的情况看,重点抓好三大工程建设:一是优势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集中抓好100万亩粮食、75万亩蔬菜、60万亩林果、20万亩棉花和150个畜牧养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壮大优势产业。二是打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集中培植100家主业突出、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规模效益好的市级龙头企业和10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现代农业主体。三是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按照“资源整合、订单服务”原则,在全市建立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村村设立农技员,构筑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2.集中力量,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的四大瓶颈。一是着力解决基地小而散的问题,在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势农产品基地上突破。发挥现有产业特色优势,在克服“小”和“散”上做文章,在发展规模、标准化上下功夫,把优势产业、有竞争力的产业做大做强。二是着力解决生产和市场脱节问题,在发展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上实现突破。依托林果、蔬菜、中药材和园艺苗木等优势产业,对现有龙头企业实行政策扶持,引导工商企业转型发展,促进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集中扶植一批有规模、有带动力的农业龙头企业。三是着力解决服务缺位的问题,在建立农业订单服务体系上实现突破。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改革第一个是家庭联产承包,解决土地使用权问题;第二个是产业化,解决产销对接问题;第三个突破点很可能是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应当用市场化的办法搞好农户“订单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技术服务需求和供给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四是着力解决农产品

缺乏竞争力的问题,在发展品牌农业上实现突破。在提高农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从技术、规模抓起,按照有机和绿色农产品标准,通过农民培训工程,普及到每个农民,逐步形成有规模、有品牌、有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的农业支柱产业。

3.强化措施,增强发展现代农业的手段。一是抓项目。把现代农业建设细化为具体项目,上下凝神聚力,不变调,不松劲,

一个一个地去突破,连续不断地抓下去,实现以工程带项目,以项目带投入,以投入促开发,以开发提档次。二是抓机制。发展现代农业,既要创新发展思路,又要创新工作机制,尤其要研究落实好工作责任机制、工作推进机制、工作监督考核机制,抓好难题攻关,通过健全完善机制推进工作落实。三是抓投入。在加大“三农”财政投入的基础上,争取增加农业项目投入,增加农业部门掌控的投入。同时,认真研究金融政策,通过银企联合、银农联合等方式,增加农业信贷投入。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措施范文第4篇

及推进措施

摘要:在施工阶段落实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介绍了绿色施工的概念及绿色施工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我国绿色施工发展的原因,展望绿色施工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推进策略。 关键词:绿色施工、现状、推进、措施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时期,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建设需求,建筑数量和建设速度前所未有。建筑业承担了转化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有效国民财富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使命。同时,建筑业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之一,资源和能源消耗非常突出,建筑业能否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绿色施工作为建筑业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众多业内人士的共识。但是在绿色施工的实际推行过程中,存在深度、广度不足,系统化、规范化差,口头赞同多,实际行动少等现象,绿色施工的作用效果并不明显,亟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1. 绿色施工的概念及意义

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工程施工过程对资源的大量消耗以及对环境的集中性、突发性和持续性影响,决定了建筑业推进绿色施工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绿色施工已经成为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绿色施工着眼于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主要包含以下4层内容:①尽可能采用绿色建材和设备;②节约资源,降低消耗;③清洁施工过程,控制环境污染;④基于绿色理念,通过科技和管理进步的方法,对设计产品所确定的工程做法、设备和用材提出优化和完善的建议,促使施工过程安全文明,实现建筑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和经济性。

绿色施工基于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工程施工中的具体运用,是强调施工过程与环境友好、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施工模式。绿色施工本身不是具体技术,而是对工程施工提出的更高要求。绿色施工要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以工程承包方为主导,由相关方(政府、业主、总承包、设计和监理)共同推进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提升工程施工的总体水平。

2. 绿色施工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绿色施工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当前承包商以及建设单位为了满足政府及大众对文明施工、环境保护及减少噪音的要求,为了提高企业自身形象,一般均会采取一定的技术来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环境污染等,尤其在政府要求严格、大众环保意识较强的城市进行施工时,这些措施一般会比较有效。但是,大多数承包商在采取这些绿色施工技术时是比较被动、消极的,对绿色施工的理解也是比较单一的,还不能够积极主动的运用适当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以系统的思维模式、规范的操作方式从事绿色施工。事实上,绿色施工并不仅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实施封闭施工,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实施定时洒水等这些内容,还包括了其它大量的内容。它同绿色设计一样,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发展等。真正的绿色施工应当是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施工中去,将整个施工过程作为一个微观系统进行科学的绿色施工组织设计。绿色施工技术除了文明施工、封闭施工、减少噪音扰民、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等外。还包括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水、电、材料等资源或能源,环保健康的施工工艺,减少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

当前。大多数承包商只注重按承包合同、施工图纸、技术要求、项目计划及项目预算完成项目的各项目标,没有运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和高新技术充分考虑施工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施工技术并未随着新技术、新管理方法的运用而得到充分的应用。施工企业更没有把绿色施工能力作为企业的竞争力,未能充分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做到保护环境、节约能源。

3. 影响我国绿色施工推进的原因

3.1 公众绿色施工认识不足

绿色施工意识的加强与整个环保意识的加强是相辅相成的过程。当前,包括政策的制定者、业主、设计者、施工人员及公众在内,人们对环保的认识普遍不够,公众环保意识水平仍有待提引。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说的多,做的少;学者和政府官员对环境问题关注较多,而一般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较强,但广大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普遍欠缺。在建设项目的建造过程中,由于建筑施工作业的特点,以及一线从业人员一般受教育水平较低,他们对施工过程的环境保护、能源节约尤为不重视,似乎已经习惯了刺耳的噪声、严重的浪费和一些习惯性的不良做法。 3.2施工企业经济效益的驱动

一些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需要增加建筑成本,如无声振捣。现代化隔离防护,节水节电等对可持续发展有利的新型设备;有利于可持续的建造方法的研究与确定等。承包商的目标是以最低的成本及最高的利润在规定的时间内建成项目。除非几乎不增加费用,或者已经在合同中加以规定,或者承包商在经济上有好处,否则承包商不会去实施与环境或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工作。

绿色施工概念的应用同样可以在施工中产生节约的效果。例如通过减少施工现场的破坏、土石方的挖运和人工系统的安装,降低现场清理费用;通过监测耗水量、在有可能的场合重新利用雨水或施工废水,降低水费;通过施工和拆除废料的重新利用,降低填埋场的额外收费和运输费;通过更仔细的采购以及资源和材料的重新利用,降低材料费;减少由于恶劣的室内空气品质引起的雇员健康问题等等。

当前承包商采用绿色施工技术或施工方法,经济效果并不明显。很多情况下,由于绿色施工被局限在封闭施工、减少噪音扰民、减少环境污染、清洁运输等目的,通常要求增加一定的设施或人员投入,或需要调整施工作业时间,因此会带来成本的增加。而一些节水节电措施如果没有系统长期的采用,则由于其节约的费用可能低于其投入而得不到应用。 3.3制度措施不完善

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制度体系,使得政府在宏观调控上缺乏有效的手段,各个部门的标准不同,给执行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当前我国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施工现场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文明施工的管理,对于绿色施工还没有系统科学的制度来予以促进、评价及管理;缺乏必要的评价体系,不能以确定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绿色施工水平。另一方面,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仍存在一些不良现象,各项改革仍在进行,如不规范的建筑工程承发包制导致一些施工企业不是通过改进施工技术和施工方法来提高竞争力;建筑工程盲目压价严重,导致承包商的利润较低,经济承受能力有限。

3.4建筑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建筑施工具有土地附着性、材料加工性、设备依赖性、技术移植性和劳动密集性等特点,建筑业技术进步主要依赖于诸如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生产装备制造技术等其他行业先进技术的横向转移和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决定了当时期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同时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企业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企业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带有很强的随意性,而制度化、规范化差,无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导致成本上升,绿色施工经济性效果更差,形成恶性循环。

4.绿色施工推进措施

建筑业推进绿色施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因此,迅速造就全行业推进绿色施工的良好局面,是摆在政府、建筑行业和相关企业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绿色施工不能仅限于概念炒作,必须着眼于政策法规保障、管理制度创新、四新技术开发、传统技术改造,促使政府、业主和承包商多方主体协同推动,方能取得实效。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推进的措施。 4.1 提高民众绿色施工意识

(1)进行广泛深入的教育、宣传,加强培训。目前,人们对绿色建筑的认识仍然不足,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对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更加缺乏重视。而对绿色施工意识的加强,离不开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在基础教育中,应进一步提高公众的绿色环保意识;在继续教育中使工程建设各方正确全面理解绿色施工,充分认识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强化建筑工人教育,提高建筑企业职工素质,对承包商进行有利于可持续的行为方面的教育,并使其从中受益。

(2)建立示范性绿色施工项目及施工企业。按照绿色施工原则建立示范性绿色施工项目和绿色施工推广应用示范单位,注重绿色施工经济性效果的比较,用活生生的例子展示在人们的面前,会起到显著的效果。绿色施工示范项目不应仅仅是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噪声扰民,在工地四周栽花种草、定时洒水,清洁运输等内容,还应包括场地分析与评价、可持续的场地施工方法、结合气候施工、能源的节约、3R材料(可重复使用、可循环使用、可再生使用)的使用,减少填埋废弃物、实施科学管理等综合内容。

(3)建立和完善绿色施工的民众参与制。民众参与制可以挖掘民众对绿色施工的积极性,促进绿色施工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绿色推动机制。在施工准备阶段,充分了解民众的要求,进行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2 加强绿色施工的政策引导

建设主管部门应借鉴先进国家的成功实践,加紧制定有关促进绿色施工的法律法规,尽快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体系,依法要求施工企业和有关部门遵守绿色施工的有关规定。可采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增强企业自主实施绿色施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进行绿色施工评估,对达到标准的施工企业降低税收比例,以补偿采取绿色施工措施增加的费用支出;对达不到标准的施工企业提高税收比例,增加其社会责任成本。另外,应建立一些利于推进绿色施工的制度,鼓励业主将绿色施工准则纳入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中,将环境等责任加入到建设合同中,并在建造期间监督承包商加以遵守。可将一些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完善为绿色施工管理办法,使其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为绿色施工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4.3 建立健全绿色施工制度体系

科学系统的法规、制度体系是推动绿色施工及其技术应用的关键,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尚未达到理性的自觉时,需要靠政府部门的参与和引导及切合实际的法规。制定有前瞻性的市场规则和法规体系,形成一个自上而下强大推动力,才能激发自下而上的积极呼应。绿色施工的法规可以是环境保护法规的分支及施工现场管理的规定,它的制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行业、多学科的协商。

目前,我国建筑法规应继续加强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等方面的规定,技术标准及规范也应继续加强对绿色施工的要求,并不断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进行更新。应建立一些利于推进绿色施工的制度,如针对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可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承包商应在投标书中说明的有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在工程承包合同中予以覆盖;可提出承包商应通过IS014001环保认证的要求;对于其它社会投资项目则可通过税收、奖励等制度促进绿色施工的应用,鼓励业主将绿色施工准则纳入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中,将环境等责任加入建造合同,并在建造期间监督承包商加以遵守。此外,还可建立绿色施工责任制、施工单位的社会承诺保证机制、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监督的制约机制;可将承包商运用绿色施工技术的程度,作为工程评标和评优的依据;可将一些“文明施工”管理办法完善为“绿色施工”或“绿色文明施工”管理办法。使其范围更广,内容更丰富;应进一步完善施工中的保险与索赔制度,为绿色施工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

5. 结束语

实施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阶段的应用,对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绿色施工涉及到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利用、社会与经济发展问题,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实施绿色施工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施工结合气候,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各种绿色施工技术正是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在科学实践中产生并完善的。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实施绿色施工,必将会成为社会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竹隰生,任宏.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施工[J].基建优化,2002,(4):33—35.

[2]申琪玉.李惠强.绿色建筑与绿色施工[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5(21):1634-1638. [3]李牧.我国绿色建筑的发展前景分析[J].中外建筑,2010(9):7l-72.

[4]竹隰生,王冰松.我国绿色施工的实施现状及推广对策[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27(1):97-100.

上一篇:南京婚姻调查范文下一篇:长期财务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