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创作作品体会范文

2024-02-21

油画创作作品体会范文第1篇

关键词:视觉文本 真实 审美 情感

摄影在发明伊始就出现了长时间曝光的作品,其中人物造型优雅效果如同油画。在当代,照相写实主义的油画更让人感到油画和照片之间难以辨别。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出现了一批利用新闻摄影作品完成的写实油画创作。对于新闻摄影来说,真实性是它的本质特点,艺术性是帮助其完成真实表达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闻摄影是造型艺术的一个方面且与绘画紧密相连。作为造型艺术重要组成部分的油画发展到今天,无论是技巧的表现还是社会学意义上的表达都涵盖了多方面的含义。注重当下的实效性也成为油画创作领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新闻摄影与油画创作存在紧密的联系并相互影响,正确理解和看待这种联系和影响,能够更好地促进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的发展。

历史的视觉文本

新闻摄影作品在完成其实效性报道职能后,转而成为记录历史的视觉文本。自从摄影发明之日起,我们就有了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视觉记录。新闻摄影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类记录了丰富的视觉历史文本。对于油画创作来说,早在法国大革命前后就出现了一种类似于报道文体的绘画,它不但具有艺术通常所具备的审美性,还具备了新闻媒介功能。美国画家本雅明·韦斯特于1770年的《沃尔夫将军之死》是最早将当代历史事件付诸油画创作的作品,其影响已远超一般的文字类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类似于新闻报道的绘画与新闻摄影有着相似之处,但它所表现的内容是超越新闻图片的,因为它不只是以图像来说话,还包含着描述性内容和图示性内容。与新闻摄影不同的是,画家不一定亲临现场,有时画家可以在事后通过搜集资料、采访等方式描绘出事件的发生情形。在西方美术史中,从大卫的《马拉之死》到契里柯的《梅杜萨之筏》,都强烈震撼着公众的心灵。这种绘画作品不同于其他风格流派,其作用如同新闻报道一样把真实信息传递给大众。2008年,国家组织了重大历史题材的油画创作,为了更真实地再现历史,很多作品是参照当时的新闻摄影来完成的。如陈坚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靳尚谊的《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马刚的《毛泽东会见尼克松》、郑艺的《历史的审判》等。画家在对于新闻历史照片的利用过程中不像新闻摄影在许多层面受到限制,比如拍摄的角度、构图、光线等因素。油画家在创作的过程中既利用了真实的历史照片,又在创作中加强了艺术性,使得画面更加耐人寻味,使人产生深刻的印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其是对于新闻摄影作品在历史层面的重新解读。在当代,反映重大事件的油画作品和新闻摄影作品都已经成为宝贵的历史视觉文本。

对真实的表达

新闻摄影的最大特点是真实。油画创作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传播速度上远远逊色于新闻摄影,但由于绘画是以形象来表达内容,它带来的真实感更加直观、强烈,因而在对人心灵的触动效果上往往大于摄影。真人、真事、真场景是新闻摄影的前提条件,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是新闻摄影的基本准则。新闻摄影要坚持现场拍摄,具有很强的可信性。通常人们都认为新闻摄影是绝对真实的,而油画创作是经过画家处理后的艺术真实。然而在数字图片处理技术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新闻摄影的真实性在当代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相比较而言,在现实主义油画创作中的真实是通过画家对于事件的理解并加进了艺术归纳和情感投入的真实。今天,画家也像富有社会责任心的新闻从业者一样挥笔而作。2008年中国写实画派29位艺术家创作的抗震救灾大型油画作品《热血5月·2008》表现了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奋力抗灾感天动地的悲壮情景,以此表达对灾区的支援。展览中的油画作品多是参照救灾的新闻摄影照片进行创作完成的,给人以深刻感受的是摄影家杨卫华的作品《敬礼娃娃》,在通过油画的方式表现后更加突出了画面的感人气氛。油画作品中的人物不像新闻摄影那样绝对不可改动,画家在利用新闻照片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对照片进行适当的修改是为了强调艺术感觉的真实性,使形象更加感人。当下无论是新闻摄影还是油画创作,对于真实的表达和理解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拍摄和描绘,图片的电脑处理技术在带给画家便利的同时,也给制作虚假的新闻摄影提供了可能性。所以,在当代对于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中真实的表达更应该侧重于新闻摄影师或者画家的职业道德,有真诚的创作动机和行为,其作品也必然是真实可信的。

共同的艺术审美要求

新闻摄影是在真实性的基础之上强调艺术性,从这一层面来讲和油画创作同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摄影记者不能在拍摄前像画家一样先进行构图,然后再按下快门。法国著名摄影记者布勒松说,一位高素质的摄影记者,在拍照时总会“在空间与时间的结合中完成构图”。从历届新闻摄影展览可以看出,许多新闻摄影记者,他们以娴熟的拍摄技巧,以及他们对传统构图等美学理论的深入理解使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力日趋丰富。提高画面的艺术性是增强新闻摄影艺术表现力的内在要求。拍摄的过程是体现摄影记者报道思想的过程,记者通过对拍摄对象的合理取舍,运用构图、色彩、光线等摄影造型手段,把新闻事件中最本质的东西表现出来。新闻摄影要塑造真实感人的形象,必须遵循形式美的规律。对于新闻摄影记者来说提高审美品位,更好地建构对于造型艺术的理解,只有在平时加强对造型艺术基本语言的理解,把对造型语言的理解内化为一种自发的状态才能拍出优秀的作品。因为新闻摄影在很多情况下是在瞬间完成的,这就对新闻摄影家的艺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摄影师在极短的时间内对于形象、光线、色彩、构图等因素作出判断然后按下快门。对于新闻摄影者来说,建构对于构图、色彩、光线等造型因素的艺术素养的培养,最好的方式就是研究写实油画作品,因为写实油画表现和研究的重点同新闻摄影对造型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油画作品的构图、色彩等造型因素是经过画家精心安排的,其中的造型因素是可控的。新闻摄影家可以在研究油画作品中逐渐丰富和加强自己对造型艺术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对造型艺术的理解。布勒松就曾专门学习过绘画,其摄影作品《穆费塔尔街》中小男孩的形象如同油画作品一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世纪70年代布勒松重探油画艺术,可见绘画对于新闻摄影家的深刻影响,共同的审美要求使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之间在审美的范畴内相互借鉴、相互影响。

殊途同归的情感表达

无论是绘画作品还是摄影作品,它们都是作者感情的流露。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的主要对象是人,新闻摄影表现的不仅是典型瞬间的真实,也同样代表了与拍摄者的情感共鸣,是拍摄者对现实生活态度的体验,因为镜头是客观的,而拍摄者的眼睛是主观的。对于油画家而言是要通过一系列的造型因素来传达情感的体验。画笔是画家完成作品的工具,而摄影家的工具是相机,同摄影作品比较来看,绘画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加充分。对于摄影师来说,只有对生活无比的热爱,对祖国未来的关注才能捕捉足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典型瞬间。真正好的照片,不但能真实反映现实,而且要反映对事物本身的一种关怀和思考,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渗透到摄影作品中去,才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同情。从20世纪90年代摄影人解海龙的作品《大眼睛》中我们可以读出那种强烈的渴望。从新闻摄影意义上来说,解海龙的作品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摄影作品,他是在真实中注入了更多的情感因素,他的作品如同一张油画创作。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所要表达的人类情感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关怀是殊途同归的,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在借鉴中相互提高。

在当代,油画创作和新闻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于新闻摄影作品的利用也在油画界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所以梳理出两者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新闻摄影和油画创作相互借鉴和发展。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编校:张红玲

油画创作作品体会范文第2篇

2010~2011

学第一学期

课 程 名 称

油画材料与技法研究

学 时 学 分

72学时

专 业 班 级

08美术教育

授 课 教 师

油画教研室

2010–2011学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年级:2008级美术教育油画1画室 时间:1-6周 学时:72 课程内容:《油画材料与技法研究2》 教授计划:

一、课前备课内容:

1、理论讲授方面:(1)绘画综合材料媒介的美学特征和历史演变。

起始与变革—形式与空---观念与背景

(2)东、西方艺术的材料与媒介的应用 a东方传统绘画材料媒介 b西方现代绘画材料媒介

达达 超现实主义 非具象 波普 (3)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作用与表现

纸媒介的使用与特性 基底的材质与制作

材料媒介的广泛性

(4)画面构想的能力训练 (5)材质的肌理形态表现

2、写生实践方面:(1)综合材料作品制作的方法和基本要求

作品立意--材料选择--制作基底--材料处理-

-画面制作--整体调整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

创意、素描、构图 主题表达 形式表达

材料的选择与审美价值的转换作品的整体把握

3、优秀作品赏析:优秀综合材料作品欣赏讲解,从经典综合材料绘画作品

中体会其中的形式和规律。

4、教学示范作品:按照教学计划的安排,有步骤有计划地制作教学范画,

增加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二、教学内容的作业安排:

1、油画静物写生与创作

(二幅)

32课时 画面尺寸要求:50cm ×60 cm 画面材料要求:布面油彩、综合绘画材料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作品实验

(二幅)

34课时

纸媒材的作业实验 画面尺寸要求:50 cm×60 cm 画面材料要求:布面或板面,各种纸媒介材料

三、教学实践过程:

1、使学生认识到综合材料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尽可能的扩大本次课程的知识接触范围,增加信息量。

2、本课程教学是以基本知识的整体讲授和针对每个学生的辅导为主,讲授过程中要结合相应图片资料,必要时示范演示,并辅以教师课堂示范作品。辅导过程中要以个别辅导与集体讲解结合。加强个体辅导,因材施教。

3、在统一要求下,注意发现与爱护学生的艺术个性及艺术探索,尽可能的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4、布置课外相关作业,以达到课内外互补。鼓励学生在课外大胆进行作品实验练习,尽可能快地丰富课程内容的实践经验。

5、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适当安排座谈和讨论。

6、课程结束举办作业展。

四、课程学时分配:

第一章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

36课时

第一节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 (理论讲授)

(2课时)

第二节

现代油画材料与技法 (理论讲授)

(2课时) 第三节

静物绘画写生与创作实践(实践练习)

(32课时)

第二章

综合材料绘画

36课时

第一节

综合材料与媒介的应用(理论讲授)

(2课时) 第二节

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实践练习)

(34课时)

2010 –2011 学第一学期教学教案

年级:2008级美术教育油画1画室 时间:1-6周

内容:《油画材料与技法研究2》

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在尊重传统油画的基础上,对新材料、新技法进行探索,来研究油画艺术在现代的表达与发展,寻找油画语言更适于时代的表达方式,创造性地表现主观感受中的客观世界,从而拓展油画创作的领域,提供出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视觉形象和艺术观念。通过对各种材料、技法和理论的学习与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掌握更为全面的专业理论和技能。

教学内容又涉及到综合绘画材料方面的内容。对材料的研究是一个发展的课题,它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与时代同行,符合现代社会“人性化”、“多元化”的文化趋势。要对视觉语言有更广泛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对材料的敏感性,学会如何运用各种不同材料媒介形成新的艺术审美价值,培养从材料媒介出发把握艺术作品审美趣味和品位的能力。

课程涉及到综合绘画材料的选择、材料的本质、材料的美学、新材料、材料的并置和使用方法等几个方面。对材料的研究是一个发展的课题,它从审美观念、方式、媒介和技法上与时代同行,符合现代社会“人性化”、“多元化”的文化趋势。

通过本次课程,要对视觉语言有更广泛更深刻的理解,提高对材料的敏感

性;学会如何运用各种不同材料媒介形成新的审美价值;培养从材料媒介出发把握艺术作品的审美趣味和品位的能力。

二、教授计划:

(一)理论讲授

理论讲授方面要注重实例,鲜活生动。准备相关课程内容方面的图片深入讲析,加强课程内容的可视化教学。

要求学生阅读本次课程内容县官的理论书籍、画册,用以丰富课程内容,扩大教学内容范围。

(二)课堂实践

每个学生对材料媒介的选择、理解、把握、运用、组合、想象完全是

自由的,有个人爱好和理解所决定。鼓励学生大胆进行作品实验,尽可能快地丰富实践经验。

综合材料在绘画上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架上、平面形式,但由于目前教学中某些硬件和软件的限制,还不能够进行大范围的试验,所以课堂实践的范围重点在于依托于平面基底的综合才料媒介绘画作品实践。

(三)作业辅导

指导学生按步骤要求对所选择的材料媒介进行思考和感受,在选择过 程中形成创作冲动与构思。随着创作的展开,必须理性思考材料所具有的社会信息、人文背景,恰当处理材料与主体的关系,深刻表达创作主题思想。

三、教学内容

(一)综合材料媒介(理论讲授)

1、起始与变革

古代,综合媒材在艺术创作中合理的运用,其重要原因是缘于古人与自然密切亲和的关系,人们的艺术创作与构思过程是以自然、朴素、本质、易得的媒材为主要轴心进行思考并创作的。

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艺术观念的变革必然导致材料媒介的变革。

2、形式与空间

艺术的创造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观念的变化与发展;二是形式上的创造。20世纪初,立体派首先开始了绘画观念的变革,并且首先使用了现成品与综合媒介。立体派沿用了塞尚的“用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去处理和表现自然”的观念,但是它却展现出了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艺术的形式,是一种全新的创造。

艺术家对空间所持的观念和态度,是艺术的最根本问题之一。立体派颠覆了古典焦点透视的原则,随心所欲的改变视点,打破再现和制造空间的透视术,不再模仿与再现什么,使艺术回到了它自身,完全改变了现代人对艺术地观看方式。

3、观念与背景

艺术观念和创作的背景是人们理解、欣赏艺术时必须具备的前提。艺术作品承载着人们关于世界和生活的“观念”,也同样反映了人们对 待艺术 的价值和态度,即艺术观念。一部艺术史可以是说是一个“观念”的演变历史。不同的艺术观念往往是造成艺术形式差异的主要原因。

4、东、西方艺术的材料与媒介 (1)中国古代绘画的材料与媒介

彩陶装饰绘画;岩画;漆画;壁画;卷、轴、绢、纸、与笔、墨。

(2)西方现代艺术对综合材料的运用

A 达达艺术对综合媒材的运用

从立体主义开始在作品中引入综合材料及现成品之后,从达达开始,综合材料和现成品的使用便日益广泛地加以运用。他们用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传统的美、规则、秩序、基础等,他们幻想、幽默,对现实生活深感荒诞、失望,于是用玩世不恭的态度,把现成品当作绘画工具和颜料等同看待,借用艺术来表达内心的疑虑和不满。例:杜尚的《泉》、《加上两撇小胡子的蒙娜丽莎》。 B 超现实主义对综合媒材的运用

达达对综合媒材的运用主要是在二维、三维的层面上达到了艺术的完美与自由,而超现实艺术则以发展出了一种“整体艺术”(即装置)。例:达利的《一个女人的脸部》。

C 非具象——二十世纪中期艺术对综合媒材的运用

“非具象”一书探讨艺术本身的规则,使艺术本身更为纯粹。“不定形艺术”是重要代表。塔皮埃斯的艺术强调过程、行动、自发、偶然等,其本质是不待任何愿望也不受任何先入之见的控制而进行创作。例:丰塔那、杜不菲。

D 波普艺术对综合媒材的运用

波普艺术不仅使作品形式丰富多样,而且更重要的事,他们创造性的赋予这些媒材以文化和社会含义,它有效地扩大了人们的想象,使普通的东西变得意味深长,艺术日益贴近并影响着大众生活。例:汉密尔顿的《是什么使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沃霍尔的《二十五个梦露》。

5、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作用与表现 (1)纸媒介的使用与特性

A 纸的人文背景与社会信息

纸作为材料的一种,具有相当特殊的质地和性能。他给人感觉温暖、亲切,它轻柔、易碎。纸在文明中诞生,留下人类生存的印记。 B 纸在平面与空间上的表现力 (a) 纸的平面构成

(b) 纸的半立面、立面构成 (2)基底的制作与材质

由于任何一种材料总是有其特殊的质感和肌理,所以,基地制作也要有相应的质感与肌理。

肌理制作的三个原则:

一、与主要媒材的协调原则;

二、与主要媒材的对比原则;

三、与主要媒材的衬托原则。

(a)丙烯材料与塑型膏 (b) 厚重基底的制作

制作材料通常有:立德粉、钛白粉、石膏粉、荒沙、水泥、细石子、大理石粉。

(c)常用基底的制作与材料

6、材料媒介的广泛性

(1)自然材料 (2)现成品与特殊材料 (3)材料的人文背景 (4)材质错位与时空错位

(二)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

1、创意、素描、构图

2、主题表达

主体的确立,通常有三个方面因素:

(1)取决于个人爱好于兴趣和对艺术的看法和理解。 (2)取决于个人的擅长。

(3)取决于个人对艺术种类、材料媒介、形式语言的熟悉、了解程度。

3、形式表达

在创作实验课程中,强调结合多种材料媒介进行艺术形式思考探索。

4、材料的选择

(1)从个人爱好和感受出发 (2)从艺术观念出发 (3)从艺术的形式出发

5、画面构想的能力训练 (1)平面意象 (2)有机构成 (3)纹理组织

(4)构成分析 (5)意象构成 (6)形体变异

6、 材质的肌理形态表现

(1)绘涂表现 (2)拓印表现 (3)拼贴表现 (4)压揉表现 (5)喷洒表现 (6)烧烤表现 (7)渲染表现 (8)流淌表现 (9)刻印表现

7、材料的选择与审美价值的转换作品的整体把握

在综合绘画中,正是对材料媒介的感受,在选择过程中形成了创作构思与冲动。随着创作步骤地展开,必须理性思考材料所具有的社会信息、人文背景,适当处理材料媒介与作品主题的关系,层层展开,反复思考、比较,最后完成作品。

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

(1)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作用与表现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

四、教学实践过程:

(一)教学实践过程教学重点:

1、材料媒介在综合绘画中的作用与表现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创作实验

(二)教学实践过程计划安排:

认真备课,准备好教学相关资料。提供教学用范画,并在上课过程中做好示范作品。深入到学生中间,加强个体辅导,因材施教,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集中讲评作业,解决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使整个课程有条理,有秩序,学习内容循序渐进。

做好课程的结课总结工作,明确成绩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办法, 9

要求学生坚持课下的继续学习和自我提高。举办结课展览,检查教学效果,听取意见。留存优秀学生作业。

1、作业安排

2、作业考试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1、《材料与艺术设计》

青岛出版社

2、《综合绘画材料与媒介》 上海书画出版社 陈心懋 著

3、《塔皮埃斯》

河北教育出版社

何政广

撰文

4、《解读材料》 上海书画出版社 周长江 著

5、《艺术材料的遐想》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元 赵扬 著

六、作业安排

1、油画静物写生与创作

(二幅)

32课时 画面尺寸要求:50cm ×60 cm 画面材料要求:布面油彩、综合绘画材料

2、综合绘画与材料媒介的作品实验

(二幅)

34课时

纸媒材的作业实验 画面尺寸要求:50 cm×60 cm 画面材料要求:布面或板面,各种纸媒介材料

七、作业考试评定

本次课程采取随堂考试的方法,以学生的课堂写生作业为主,结合学生平时课内外的学习态度和课外作业情况、上课考勤纪律等,对本次课程所授知识的接受情况进行综合评定。

评分标准:(满分100分)

1、材料媒介运用合理,有选择性,有目的性。(20分)

2、画面制作步骤明确,技法运用合理。(20分)

3、画面主题表达明确,突出了真实感受。(20分)

油画创作作品体会范文第3篇

摘 要:自古以来,赣鄱地区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种类丰富多样,这些具有多样性的地域文化给我们进行油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并且它对油画创作题材的选择、创作技巧的表达、审美趣味的形成、艺术观念和风格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探讨赣鄱地域元素与油画创作的关系对于艺术家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彰显艺术创作个性、凸显区域化艺术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赣鄱地域元素;油画创作;应用研究

赣鄱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地域内的文化资源类型十分丰富。油画作为文化的载体之一,地域文化元素对于油画创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赣鄱地域元素来说,如何挖掘赣鄱地域元素特征,提取赣鄱地域元素内涵,融合油画的创作技法和表达形式,打破中西方文化的差别,是现阶段赣鄱地域元素在油画创作中应用的重难点,也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形式,延续我国优秀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本文就赣鄱地域文化的特点做了重要分析,讨论了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现状,结合当代油画创作中赣鄱地域元素应用所面临的问题,提取赣鄱地域元素的特点,提出了赣鄱地域元素在油画创作当中的直接应用和融合应用措施,对于加强赣鄱地域元素在油画创作当中的应用效果,对于推进油画艺术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赣鄱地域文化

民俗、语言、艺术、文学等赣鄱地域文化是处于赣鄱地区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赣鄱地域文化是指产生在江西地区的,文化特质鲜明,风格稳定,并且是由自身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地域文化体系。地域文化体现了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类型,是在移民、自然环境、民族、政治和外来文化等的长期影响下逐渐形成。赣鄱地域文化也称江西文化,泛指江西地区从古至今所创造的所有成果,包含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方面。

江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片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富饶大地,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其地域文化逐渐融合了时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并且在各历史阶段得到了逐步交流、融合、发展,形成了庐陵、临川、陶瓷、客家、红色文化等为主的文化特色。[1]赣鄱地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中心,也是禅宗文化形成所在地,还是道教文化的发祥地,对于今天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共同构建一个现代富有当地优秀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美学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现状

油画起源于欧洲,经过漫长的发展和传承。油画传入中国可追溯到400年前的明万历年间,由意大利传教士向明神宗朱翊钧所献的天主像、圣母像等。上世纪以美术教学为职业的日本和欧美留学生使中国油画艺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这100多年的历史中,中国油画因国家的发展与兴亡,经历了一次次的风雨洗礼,每一代艺术家记录和见证了中国油画发展的波澜历程。油画家们通过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中国油画事业努力奋斗,将油画与中国传统元素进行了紧密融合,呈现出油画本土的崭新面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市场兴起,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油画市场也因此得到了空前繁荣。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由于受到西方现代艺术潮流的影响,使传统艺术观念得到了极大的突破,创作出了大量富有个人独特审美和情感的艺术作品。近年来,油画作品拍卖价格飙升,整个中国艺术品市场成为国际油画市场最耀眼的部分。中国当代油画开始流行,并走向大众化。艺术市场对现代油画艺术的积极影响,也暴露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艺术品市场的性质是盈利,使油画艺术创作逐渐类型化和形式化,出现了一些单一模式的创作来满足市场需求的作品。从中国当代油画市场的现状来看,艺术品市场上的利润驱动现象严重影响了油画艺术的良性发展,艺术家不应以市场为导向,要保持作品的主体性、独特性和创新性,不应成为市场利益的追逐着。在中国油画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油画创作对西方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方法的借鉴和依赖,缺乏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征的挖掘和运用,丧失了中华文化特质,完全成为了西方文化和美学的追隨者。因此,中国油画的形成和发展要融合中国传统元素,彰显中华文化特色。[2]

三、当代油画创作中赣鄱地域元素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赣鄱地域元素在油画创作过程中的应用,虽然能够很好地提升和改善油画作品的美感和质感,但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赣鄱地域元素和油画的融合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给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和赣鄱地域文化的弘扬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1.难以与赣鄱地域元素进行融合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我国绘画艺术在已经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和特色。我国传统的绘画作品以写意为主,油画作品的则是以写实为主,导致了赣鄱地域元素与油画结合难度较大,对赣鄱地域元素和当代油画作品的融合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2.油画技法和赣鄱地域传统绘画技法不同

油画属于外来艺术形式,所以本质上油画和赣鄱地域传统的绘画属于不同的体系,这样艺术家在创作蕴含赣鄱地域元素的作品过程中利用油画的材料绘画时,就会不适应,造成赣鄱地域元素很难与油画作品融合,也限制了油画家的创作。

四、赣鄱文化元素的抽取

赣鄱地区的江山胜景,巧夺天工,犹如一幅美丽的江南画卷。赣江之滨,人杰地灵,在美丽的自然条件下,孕育出了优秀的赣鄱地域文化。

1.赣鄱民俗文化元素的选择

民俗艺术本身就是民间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民俗作为一种民间进行自我宣扬和传承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老百姓自由地表达情感、展示独特的精神风貌的一种社会行为。以往的油画作品中体现了菊花围裙、虎头帽、五毒肚兜、虎头脚鞋等赣鄱民俗文化元素,这些赣鄱民俗文化元素美观且实用。[3]除此之外,赣鄱民俗文化元素还包括剪纸和年画等,代表了吉祥与平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身心健康的向往。因此,对于平安吉祥等赣鄱民俗文化元素的创新性设计,契合了人们的情感需求。

2.赣鄱著名人文及自然风景形象选择

九江的白鹿洞书院、南昌市的滕王阁和鹰潭的龙虎山道教祖庭等历史悠久。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目前是我国重要的湿地之一,是我国十大重点多功能自然保护区之一,风景秀丽、生物多样。另外龙虎山、三清山和庐山等自然风景更是独具特色。[4]这些赣鄱著名人文和自然风景都可以作为素材在油画创作当中应用,有利于艺术文化知识的传播和发挥艺术教育的重要功能。

3.赣鄱红色文化元素的选择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5]江西是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重要的革命中心,革命旧址、故居、纪念纪念馆分布广且数量多,在数量和层次上赣鄱红色资源都位居全国前列。把赣鄱地区红色文化元素合理地运用到油画创作当中,对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4.陶瓷文化元素的选择

瓷器是中国的代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句话是对景德镇陶瓷的高度赞誉,江西景德镇自古以来素有\"瓷都\"的称号,其瓷器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闻名古今中外。瓷器本身也就是一种文化的重要载体,例如家中摆放的瓷器,瓶子代表\"平安\"之意,壶代表\"福\"之意等等,这些美好的寓意也可以在油画创作当中得到借用。现当代陶艺的许多语言也同样能够被运用于油画的创作当中,例如搅拌泥浆的效果、泥块构成的效果、不同细胞和肌理形态的表现效果。[6]

五、赣鄱文化元素在油画作品中的直接应用

油画起源于欧洲,服务于一些王室家族和欧洲的贵族阶层,正因为如此,油画在欧洲的逐渐发展,形成了一种非常完整的艺术形式。由于我国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与欧洲人有很大的差异,其思想也与欧洲各国人民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研究油画的创作时,无论是绘画方法、绘画内容还是艺术表现力等。赣鄱文化与西方油画有很大的差异,这也就障碍了赣鄱文化与油画的融合在油画创作当中,许多赣鄱文化元素很难直接被运用到油画中,因为二者的契合程度不高,所以如果对赣鄱文化元素不加修改,粗暴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绘画中,只会给作品带来强烈的违和感和不适感。因此,在当代油画作品当中应用赣鄱文化元素时,需要对一些赣鄱文化元素进行甄选,并根据实际需要对这些元素进行修饰,这样才可以让赣鄱文化元素更符合油画作品的艺术风格,进一步让赣鄱文化元素与油画艺术相融合,才能让油画作品和谐、自然。[7]

我们可以直接运用于油画当中的赣鄱文化元素主要包括:部分赣鄱传统纹样、图案和民族图腾等。这些赣鄱文化元素能够与油画很好的融合,在油画构图时,一方面要突出赣鄱文化元素重写意的风格,一方面要有效利用油画写实的优势。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部分赣鄱文化元素虽然可以直接应用到油画的创作当中,但是不能直接挪用,生搬硬套,这样往往会严重破坏画面的整体美感,甚至有可能造就一幅不伦不类的艺术作品。

六、赣鄱文化元素在油画作品绘制过程中的融合应用

赣鄱文化元素是江西地区独有的文化元素,因此,在当代中国油画发展当中,部分赣鄱文化元素与油画融合难度较大,只能将赣鄱文化元素进行修饰后再与油画的表达技法和创作形式进行结合,这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油画创作方式。在赣鄱文化元素的发展过程中,其风格独特且多样:以传统赣鄱文化元素为题材的作品往往更加挥洒和大气;而且在物象构成方面,赣鄱文化作品往往以写意为主,重在突出情感和意境的表达。西方油画的整体构图以写实为主,但在构图上却十分内敛且模式化严重。当然油画虽然讲究写实,但同样又被划分成两个类型,即印象派与写实派。在中国现代油画的创造过程当中,更加倾向于焦点透视,而国画则主要倾向于采用多点透视和散点透视的方法构图,这样的区别就导致了现代油画和中国传统绘画在对空间的表达上都具有明显区别,而通过赣鄱文化元素与油画创作的融合就可以相互促进,加强了绘画的灵活度。

赣鄱文化元素在其创作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对意境的表现,作者往往将自己的心理情绪完全融入到其意境当中,利用构图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意境并非一个被具象化的事物或者东西,而是它们所代表的一种感觉,例如作者的思维感情和价值取向等。对于意境的深刻表达,这是赣鄱文化元素主题油画作品当中的一项非常十分重要的内容和目的,通过把意境注入到赣鄱文化元素主题油画作品当中,就可以促进我们把艺术和人的情感很好地融在一起,在这些意境的熏陶和影响下,艺术作品再也不单单是一个冰冷的事物,而是一部注入了人的精神灵魂和人类情感的艺术杰作。所以当赣鄱文化元素和油画进行融合的时候,意境的融合显得非常重要,只有把赣鄱文化元素主题油画作品中的意境和其他元素充分結合,才能够大大地增强我们对于油画的审美感受,从而提升融合了赣鄱文化元素的油画作品的审美质感和艺术的感染力。[8]

结语

油画是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具有国际性。油画独特的表现手法与艺术样式使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历史的更替中传承与发展,并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完善。油画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我们能够看到在油画创作中恰当的融入赣鄱文化元素,有助于提升油画艺术的表达方式、艺术语言、艺术审美价值。如何在油画作品的创作中更好的运用赣鄱文化元素,是油画创作者努力研究的方向。赣鄱文化元素为主题的油画作品可以很好地融合油画的表达技巧和表现形式,推动中国当代的油画的创新发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油画实际创作过程中,应当有选择地融入赣鄱文化元素,不能生搬硬套赣鄱文化元素,创作一些不伦不类,让人不适的油画作品。只有提取赣鄱文化元素特点,合理的融合油画作品,才能够有效提高油画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参考文献:

[1]汪源.试析油画创作实践体会[J].科技经济市场,2015(2).

[2]张美萍.油画创作中情感的表达[J].美与时代(中),2019(5).

[3]鲁微微.论20世纪80年代油画创作语言转型及当下启示[J].美术观察,2019(2).

[4]宾泉.浅析19世纪西方绘画传入中国的基本情况和认识[J].美与时代,2015,12.

[5]王芳芳.中国传统元素在当代油画创作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

[6]刘进宝.浅析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对当代油画风景创作的影响[D].长春:吉林大学,2014,6.

[7]赵志杰.信阳民间美术造型色彩元素在油画创作中的应用[J].文学界(理论版),2011,2.

[8]乔国锋.中国当代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与实践[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度项目《赣鄱地域元素在油画创作当中的应用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S18232。

油画创作作品体会范文第4篇

一、油画意象空间构成特征

一副好的油画作品在构成方式上往往能够展现出艺术家的风格和特点, 艺术创作的过程一般都是在表现内容和构成形式当中所进行的, 因此在油画作品的做种画面构成当中能够展现出比较重要的位置。构成是按照美学规律和视觉心理特点组合而形成的艺术形态元素, 以画面整体为根本来出发, 然后以逻辑性思维方式来进行形象的经营和设计, 最终促使画面当中的改革形象之间能够达成恰当的组合[1]。此外, 在构成当中还需要重视起视觉平衡性, 保证艺术的美感能得到展现。

油画作品是一种在空间环境下所创造出的作品, 当中的意向空间构成, 其语言体系有着油画美术作品的一般特征。但在创作的过程当中由于创作者的思维方式不同和艺术审美能力不同等因素, 会导致意向空间构成语言当中具有明显的艺术特征。油画的意象空间是不受到自然空间所限制的, 当中也不受到各种环境的影响, 因此当中随意性更加强, 同时在画面的表现结构上也比较具有冲击力。油画的意象空间构成, 一方面在当中吸收了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的内容, 当中突出了中国画的夸张变形手法, 同时当中也融合了西方的绘画表现形式, 重视在线条和色彩等方面的组合所形成的美感, 促使作品在整体的视觉表现上能更加具有灵动性。同时, 在自由多样性空间表现和协调上, 比较重视对称性和分割比例等相关的内容, 能让作品更加的具有理想化和典型化的特征[2]。此外, 在油画的艺术创作当中与现代绘画当中的抽象个性空间表达和平面装饰等之间是完全不相同的, 可以说油画作品是完全不受限制的, 是一个在不断变化并且开放性十分强的生动的空间。莫兰迪在他的一生当中用了大量的时间来研究静物的组合构成关系, 因此在他的作品当中也能够体现出明显的意味形式感, 由此可见, 油画意境空间构成是画面构成的生命力所在, 同时也是用来展现情感的关键所在。

二、油画意象空间构成的表现

油画的意象空间构成其符号语言与媒介手段都能够体现出自身的独特艺术性质, 在艺术创造表现的过程中其宗旨是将作品与情感以及审美活动等融为一体, 从而达到更加强大的审美视觉体验, 从而展现出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油画的意象空间构成的基础在于画面空间组织的结构和设计之间所形成的协调性, 通过画面特定的变化将其呈现出来, 最终表现出艺术家的独特思想情感。从艺术构成要素入手来进行油画的意象空间效果表达, 那么则需要将重点放在对画面当中的点、线和面等之间的结合, 从而让每一个部分在整体画面空间当中能够达到有序性, 能让画面当中展现出艺术美感[3]。此外, 在构成表现当中还需要做到视觉的平衡感受, 在油画的意象空间设计当中需要尽量的表现出量感构成美, 作为作者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需要将绘画对象的体积、容量和质感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 然后再来进行绘画, 从而促使绘画当中能够展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例如西方的绘画当中在追求构图和形体的平衡过程中, 对于线条、笔触和色彩等都有着独特的理解, 当中体现出了作者自身对于画面空间构成的独特理解。

三、油画创作中意象空间构成探索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艺术表现形式上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在这样的艺术环境当中, 油画作品的意象空间构成表现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更新和探索, 从而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从油画的性质和文化角度出发, 当前阶段的优化作品当中依然能够看到当中的意象空间仍然有着一定的新鲜感和活动力, 这对于优化发展来说是具有一定优势的[4]。在油画的意象思维和观念表达当中, 意象空间构成的探索提升了对于艺术的趣味凸显性, 同时在画面当中促使其真正的转换成为了心中所想之物。这对于色彩构成的号召力提升和情感的召唤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看出艺术家在作品的创作当中对于空间构成的尊重, 同时也能为油画作品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四、结语

油画作品创作的意象空间构成当中涉及到了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等方面的内容, 需要将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优化和协调才能最终达成良好的空间构成美感, 促使画面能展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 并且当中也能体现出一定的情感内容。每一种表现形式当中都有着自己的语言特色, 在油画当中创作的意象空间构成中融入了一定的中国画元素, 那么则让油画当中的情感和写意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凸显, 从而形成精神层面上的更高艺术形式。

摘要:油画的创作当中是由多种不同形式所构成的, 当中意象空间的构成是油画创作当中的重要表现手法。当中重视情感表达, 而对于原本的自然空间限制和思想限制则进行了彻底的突破, 是促使油画作品更加自由而不受约束的关键所在。本主要对油画创作的意象空间构成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 希望能为油画的创作与发展提供更多的有益参考。

关键词:油画创作,意象空间,构成

参考文献

[1] 苏明裕.浅析广东高校大学生油画创作的问题与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 2017, (04) :120—130.

[2] 连文静.浅谈油画创作的意象空间构成[J].美术教育研究, 2017, (16) :141—145.

[3] 张运来.浅论观念在油画创作中的重要性[J].才智, 2017, (22) :57—59.

油画创作作品体会范文第5篇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 每一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族文化、民俗习惯、民族气质和宗教信仰, 这些特质共同构成了各民族独特的民族性特点。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不只是单纯的表现少数民族的表面形象特征, 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少数民族综合特征的集中表现, 来体现这个民族文化、精神的深刻内涵。将少数民族的民族性特点精炼总结并运用油画的肌理语言予以呈现。这其中少数民族宗教题材的油画作品最具表现力。每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宗教信仰, 以宗教信仰为切入点, 深入的理解少数民族的精神诉求和情感依托, 才能准确的把握民族性的特征。比如, 我们在创作藏族地区的少数民族题材油画时, 首先就应该了解藏族同胞的宗教信仰, 也就是要了解藏传佛教文化。又如, 表现新疆维族题材, 就要先对维族伊斯兰教文化有所认识和理解。这些民族的宗教信仰非常虔诚, 具有强烈的宗教性特点, 尤其像藏族, 在整个藏区的生产、生活中到处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在少数民族题材的油画作品中, 肌理语言经过画家的凝练, 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材料肌理形式, 它蕴含着画家对这个民族文化、信仰以及更深层次的民族精神的理解和感受。画布上的每一笔颜色、一个色块、肌理和笔触, 无论是具象型的还是抽象型的, 在描绘少数民族人物形象的同时, 更塑造了他们的民族性格。写实油画家于小冬的《转经道》这幅油画作品中, 描述了一个佛教信徒朝圣途中的场景。红衣喇嘛、弯腰前行的藏族老人、高高的寺院红墙、手里的经纶和佛珠, 交代了故事情节。画家用具象的笔触肌理对人物进行深入的刻画, 红墙和红衣大笔触的概括, 渲染了画面的宗教色彩;藏袍上厚重的笔触和人物表情的小笔触细微刻画, 凸显了人物的性格。透过人们那虔诚的目光, 深深的感受到他们对宗教的虔诚和精神的寄托。

不管是背景中平铺的板刷笔触, 服饰中厚重的色块痕迹, 还是脸部细微的小笔触, 说明了在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中的肌理运用, 不只是在重复再现眼前的真实, 还能够结合形式语言和精神内容, 表现画家对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心灵感受, 借助肌理语言的形式凸显出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性特点。

二、突出少数民族的地域性特点

地域环境与油画创作是相互联系的, 地域特点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油画家。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地域环境, 增强画家对地域性民族特点的认识和感受, 促使画家情感思绪在艺术作品中的渗透。如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 促成“草原画派”等表现内蒙古题材画家, 豪放大气的艺术风格的形成;苍茫浩瀚的西北戈壁, 造就了表现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画家, 粗犷豪爽的艺术特点;青山绿水的锦绣江南, 成就了描绘南方秀美山水画家, 隽美优雅的艺术韵味。内蒙古题材油画作品中, 那些大色块笔触概括的蓝天白云、辽阔的草地, 将内蒙古草原的特点、蒙古人的豪气展现出来;表现西北大地的油画作品中, 大西北的那种雄浑、苍凉, 通过干扫笔触的皴擦, 更显得粗犷苍劲;描绘南方水乡题材的作品中, 许多画家运用意象性的肌理语言, 吸取中国水墨画的晕染、点苔等笔法, 使秀丽的南方山水更有无尽的诗意。

地域环境的差异, 使画家有了更大的油画艺术表现空间。画家们通过实地的调研、理论的研究, 深入的挖掘地域环境、文化特点, 精炼概括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地域风貌的精髓, 运用于不同的油画肌理形式呈现在画布上。无论是具象的、意象的还是抽象的肌理, 都是画家个性的艺术选择, 是在特定环境下引发的对民族文化深层次的思考。油画肌理在少数民族题材中的运用, 无疑使民族地区的地域特点更加突出, 同时也更具有审美意蕴。

三、增强民族题材油画的时代性特点

“笔墨当随时代”, 不同的历史时期, 表现的内容、题材、形式也各不相同。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不只是单纯的艺术创作, 还肩负着反映民族文化、民族发展的历史重任。在当前的时代大背景下, 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民族美术的基本内涵, 结合民族文化、地域和时代特色, 反映当代少数民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建国初期在新的民族形式下, 各民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活力, 人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那个时期的民族题材油画多以表现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新生活、地域文化特色为主要内容, 其中董希文的《春到西藏》最具代表性。它取材于川藏地区, 描述了自然的春天和西藏社会发展的春天, 以及藏族人民心中的春天融为一体, 极具时代特征。画家把油画材料的肌理形式与中国风俗画相结合, 强烈的色彩对比和笔触肌理的表现使画面更加具象真实, 使自然的美、时代主旋律和主观情思在艺术创造中得到和谐的交融。是画家对少数民族同胞开启新生活的喜悦, 对新中国民族建设的赞颂, 也是时代的真实照。

21世纪以来, 各族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表现少数民族新时代的主题创作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新材料、新技术在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使的油画肌理的表现空间、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 方便快捷的通讯、交通等工具悄无声息的改变了少数民族人们的生活习惯, 而这些工具也成为表现少数民族的新元素、新符号, 也赋予了油画作品强烈的时代气息。画家运用不同形式的油画肌理语言, 将少数民族当前的新生活、新面貌呈现在画面上, 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当前少数民族地区的真实面貌。同时, 油画家在吸收东西方文化精髓的同时, 艺术观念、审美意识、表现手法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 以新的形式、面貌的油画肌理, 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少数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日常生活的时代新面貌以及对少数民族当代性的新认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少数民族题材油画作品中的肌理, 不仅可以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还可以突出作品的少数民族的民族、地域、时代性特征。但是, 并不是说在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中可以随意的运用肌理, 也不是什么形式的肌理语言都适合表现民族题材。只有我们对少数民族油画创作的民族、地域、民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特征有了整体的把握, 才能从中提炼出真正具有民族精神的肌理语言, 才能够更好的运用油画肌理来变现民族题材。

摘要:油画肌理是绘画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中运用肌理, 不仅可以凸显少数民族独特的民族文化、地域、风俗习惯等特点, 还有助于表现画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真切感受。

关键词:油画肌理,少数民族油画,主题创作

参考文献

[1] 黄宗贤.新中国西部民族题材美术创作扫描[J].美术, 2010. (01) .

[2] 孙如静.油画艺术的肌理美探究[J].美术观察, 2013. (04) .

[3] 刘文斌.少数民族油画主题创作[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2009.

油画创作作品体会范文第6篇

一、色彩在油画语言中的影响力

(一) 色彩的心理感觉。在西方文化中, 红色是有着极其贬义意味的词语, 象征着“火”和“血”, 让人想到凶狠、流血, 如:red revenge血腥复仇。而黄色也是偏向不好的意味, 它一般表现有着低级趣味和没有意义的书刊外, 还代表着卑劣, 激进的意思。

(二) 色彩的冷暖。红、橙、黄色会让人想到如日方升或跳动的火苗, 从而给人暖的感觉。青色会让人想起大海、阴影、天空, 给人寒冷的感觉;而只要是带有红、黄、橙色的色调都偏向暖感;蓝、青的色调则反之。色彩的冷暖感和明度、纯度也是关联着的, 高明度的和高纯度色彩给人冷意, 而低明度的和低纯度的色带有暖意。而无彩色系中白色有冷感, 黑色有暖意, 灰色居中间地带。另外色彩还有轻重感、软硬感、强弱感、明快感与忧郁感、兴奋感与沉静感、华丽感与朴素感。

二、油画创作中色彩表现的技巧

油画中色彩的表现内容有很多方面, 包括色彩应用的自然规律、表现者与受众对色彩的生理与心理感受等。本文仅从色调与色阶两个最基本的色彩表现构成进行分析, 以管中窥豹的方式探讨油画色彩表现的技巧。

色调是油画色彩倾向整体表现的具体形式, 在单一颜色的表现中色调代表了物体的明与暗。如果在创作中色调不能统一, 则作品表现的感觉会出现“乱”“花”的不良感受。油画创作中, 画家能够通过色彩的纯度、明度与色相等多方面的搭配控制整体色调的倾向, 从而表现出自身独有的色调美学。

色阶是油画创作中使用的颜料在色轮中的存在范围, 也就是油画所用颜色的色轮范围, 也包括色彩基本因素的变化序列, 如色彩明度的深浅变化序列在画面上构成的明度色阶、色彩在画面上的冷暖变化序列所构成的冷暖色阶、画面上色彩纯度的变化序列所构成的纯度色阶等。从写实主义的印象派色彩表达艺术到抽象派的色彩表达形式, 从巴洛克时期的独特色彩表现到表现主义时期的色彩应用, 都能充分地证明这一点。

三、色彩在创作中的应用

(一) 色彩是感情的表达。色彩是油画艺术创作与作者个人情感表达的结合点, 在油画创作中, 色彩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的客观事物, 也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主观情感表达。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外在体现, 也是人类对客观生活环境的主观感受和反应。油画创作中, 画家通过色彩、形体、线条等多层次的绘画语言表达自身的情感。所以, 色彩是油画创作中情感的载体, 是为画家个人内心情感传递而服务的。油画中的艺术情感是画家精神世界的真实表达, 也是画家对生活与世界感悟的结果。丰富的情感是油画作品能够具有价值的基础, 也是画家创作过程中的动力源泉。油画是视觉的艺术, 创作中的情感表达必须以视觉冲击为核心目标, 色彩是视觉冲击表现载体中最重要的部分。优秀的创作者能够在主观情感与客观物体之间自如的转化, 能够敏锐地发现人类情感与色彩的联系, 能够不局限于人类对色彩的心理与生理反应, 将色彩的情感表达充分拓展, 才能在创作中赋予作品足够的生命力。

(二) 色彩的运用。在创作过程中, 色彩感觉非常重要, 在创作时应该尊重自己对画面的新鲜感, 注重大色块的安排。色彩有主、从、先、后层次之分, 也代表着内容的主、次、强、弱, 我们应该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如一块天空, 如果是深蓝色的就应把他画成深蓝色, 不能把其中的微妙变化过于夸张, 微妙变化只是细微的。在画的时候, 要让这块颜色处于整体的色相和明度之中, 在每一块大的色彩之间也做到和谐, 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对立中求统一。无论是斑驳的墙体、泥泞的小路, 或者是天空飘浮的云朵在不同的时间会呈现出不相同的颜色, 色彩的真实效果存在于特定的环境中, 画家们需要迅速的把握视觉的第一印象带来的新鲜感受。

总之, 油画的创作可以说是人类对整体世界的探索, 而创作内容是内在精神与外部环境的色彩联系, 需要运用科学和艺术结合的方法表现色彩的真实性。同时, 色彩是一门艺术。色彩中各种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不仅是培养艺术素养的过程, 同时也是塑造和改变综合素质的过程。因此, 要非常重视色彩的本身价值和其在绘画创作中的价值, 用心体会, 重视观察而不是简单地描摹和填写。

摘要:色彩是油画创作中重要的表现语言与手段, 是油画艺术视觉冲击表现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当代油画作品中, 色彩能够超越其他表达因素, 以独立的形式完成视觉审美的构建。所以, 在油画创作过程中, 色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类社会科学不断发展, 自然科学也不断进步, 油画艺术中的色彩理论也不断发展, 融合了美学、生理学、物理科学、材料科学、心理学等多门科学的内容, 拓展并丰富了油画艺术的理论。本文阐述了色彩基本技巧在油画创作中的作用, 分析了色彩表现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关键词:油画,创作,色彩表现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范文下一篇:隐患排查治理报告范文